第一篇:关于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思考建议
关于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思考建议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几乎涵盖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方方面面。为把这项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特建议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文明生态村创建和收益的主体,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对照“五个好”标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措施,以治理“五乱”、改水改厕、建沼气池为突破口,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年度创建任务。
2、要树立和增强统筹发展的观念,坚持文明、生态一起抓,软件、硬件一起上。切实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落到实处,大力协调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农村文体中心或活动场所的宣传、教育、娱乐等功能和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和文化科技知识讲座等,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传播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倡导文明新风。要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造,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质,最终 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
3、要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创建规划,指导工作全局。要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由县建设局指导,各乡镇负责,从实际出发,突出适用原则和村街特色,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因地制宜帮助村街制定规划,合理确定具体目标,使创建工作近有方案、中有目标、远有蓝图,保证创建工作的连续性、长期化。
4、要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建设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权责分明的组织指挥体系和目标考核机制。明确创建工作领导责任,制定严格的督导、考核、评价措施,保证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的长效性、持久性。二是建立健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机制。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督促各职能部门切实承担起各自职能和任务,层层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具体完成时限,努力建设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形成强大合力。三是建立健全依法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机制。通过完善村规民约,依法建立一套完备的文明生态村建设、投入、管理机制,实行群众性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使创建活动规范化、经常化、法制化。
5、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增强创建后劲。“筹资的路子千万条,办法总比困难多”,要积极 整合国家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集中用于文明生态村建设;采取“五个一”的办法,即:县乡财政拿出一点,包村单位、有关部门专项资金重点倾斜帮一点,动员社会力量筹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群众集一点。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创建活动投资机制,整合各方面财力资源,千方百计拓宽筹资渠道,全力支持创建活动。一是争取外援。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并主动与本村在外工作人员联系,发出公开信,动员他们捐资捐物,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二是村企帮建。积极争取本地企业对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支持,吸引企业自愿给予资金和物质帮助。三是结对帮建。组织县直单位和集体经济实力强的村与临近穷村结对子,富村帮穷村,共建文明生态村。四是自力更生。“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凡能自己动手解决的决不对外承包,干部、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带头出义务工,能省则省。
第二篇:文明生态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文明生态村建设情况汇报
——文明生态村XX镇XX村
一、村基本概况
XX村位于XX镇区西x公里处,共有x户,x口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积x公顷。粮食产业以种植xxx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xx为主。至2011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x万元,人均收入达x元。近几年,村党支部、村委会在XX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党员、村民代表、村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入手,更新观念,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我村凭借着整体搬迁、重新规划新村建设的有利契机,不断加大经济发展力度,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努力把XX建设成民富、村美、文明、生态、和谐的新农村。xx年XX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xx年村党支部被市委评为“先进党支部”,xx年被市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xx年获xx“劳动模范先进村”、市级“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xx被列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并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镇委会议精神,努力搞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活动。抓好党建工作,组织学习以促进干部队伍建设,认真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干部普法教育,使干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为全村经济繁荣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建设xx文明生态村工作情况
近几年,XX村随着经济及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市农业局、财政局等相关帮扶部门及XX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至xx年,村内共有5横一纵水泥路xx公里,硬化率达xx;裁植绿化树木xx余株,年均种植xx余株观赏花卉,安装太阳能路灯xx盏,美化绿化亮化率达xx以上,是全镇美化绿化最优村屯;共整修石砌路边沟xx延长米,排水排污通畅;全村安装风格统一的浸塑钢制栅栏 xx延长米,铁栅栏2,100延长米;铁大门xx余个;铺设庭院彩砖xx平方米;建了xx余个卫生厕所;村部及村综合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设施齐全,占地面积达xx平方米,其中:室外休闲健身广场xx平方米,广场配臵了蓝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村办公室xx平方米,图书室及多功能活动室xx平方米,图书室现有各类图书xx余册;村内现有卫生所一处,村医一名;计划生育率达xx;设臵垃圾箱xx个,新建垃圾填埋场一个,购臵
机动垃圾转运车一辆、推土机一台,年可集中处理垃圾xx余吨;全村程控电话、数字电视、自来水入户率均达xx宽带入户率现已达xx。xx年为了进一步强化XX村新农村建设,提升村屯环境档次,在镇党委政府及市新农村办的大力支持下,共投资xx万元,新安装浸塑钢制围栏xx延长米;拟安装太阳能路灯xx盏;对原有村部进行了彻底的升级改造(包括:屋顶喷漆、墙面喷漆、内部装修),经过改造原有xx平方米的村部变成了现在包括民生工作服务站、图书阅览室、村两委办化验室、多功能厅等设施在内的综合性行政、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村民房屋全面整修xx户;新建粪尿分离式卫生厕所xx座。
二、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村民文明素质持续提升 硬件设施的完善,使我们认识到了软件建设的不足,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不仅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也是创建环境优美村屯的必要条件。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我们在村民中提出了“共建和谐优美家园,是你我共同的责任”的倡议。为了增强全体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以新建的村部为阵地,开办了文化活动中心、科技培训中心、信息查询中心,设立了读报栏、宣传栏,利用农闲及茶余饭后组织村民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并定期骋请农业技术部门及司法部门的专业人员来我村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司法讲座。由于活动具有多样性、趣味性、丰
富性的特点,村民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在提高村民的生产技能及法制意识,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杜绝了封建迷信活动、赌博等不良习气,传袭了良好的村风民俗,培养了健康的道德风尚,更增强了村民爱村护村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优化产业结构,农民收入文件提高,发展后劲显著争强
优化产业以来,XX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兼种菊花、杂粮、草莓苗等经济作物,地势为平坦的平原区,村西及村北各有一处小山岗,土质多为xx,其中xx为平地,综合机械化率可达xx以上。
粮食产业以种植xx粮为主,经济作物以种植xx为主,该村主产的xx,成为全镇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xx年为了进一步规范产业局格,XX村注册成立了草莓苗扩繁专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了草莓苗生产基地,至xx年种植面积已达xx余公顷;畜牧业以养殖xx为主,全村现有养殖大户xx户,共存栏xx头。其中,种植xx、xx及从事养殖业占农民年总收入的xx以上。从xx年底,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xx万元,人均收入达xx元,到至xx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xx万元,人均收入达xx元。经济排名在全镇名列前矛。农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发展后劲显著争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XX村集体经济极为簿弱,土地较少,仅靠传统产业很难有较好的发展,因此寻找发展良机建立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壮大集体经济为进一步优化环境提升村屯档次,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将是今后本村一段时间内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利用村集体原有闲臵地上新建一处占地面积达xxx平方米,建筑面积达xxx平方米的年可存栏xx头大牲畜的牧业小区;利用本村交通便利、土地较为平整集中、距镇建成区较近的优势建成一处以生产绿色无公害瓜果、蔬菜为主的时令特色蔬菜基地,并创立品牌。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要不断强化环境整治力度,继续加大投入,使XX村的环境美上添美、优中更优,利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全村剩余的浸塑钢制栅栏更新;在村西xx下新建一个绿化广场;在村入口处新建大门一个。
村屯环境脏乱差的状况虽然得到全面改观,但要将我村建成一个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就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长效管理机制,我们本着科学发展观的大原则,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反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集思广益,制定了以“加快发展治穷、完善设施治乱、美化净化治脏、建章建制治空”的工作思路及一套切合实际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一是设臵了专门的卫生督导员和保洁员,随时随地检查环境卫生情况,发现“三堆三乱”问题及时制止并保证街路的干净整
洁。二是由村委会与每户村民签订“门前四包”合同,即:“包卫生、包绿化、包美化、包清雪”。三是以居民组长为主要责任人,签订了包括防火、环境卫生、村路及边沟维护等内容的“十户联保责任书”,邻里之间互相监督,让全体村民都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让“爱我家园,人人有责”这一号召不仅仅喊在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如今,全村老少都养成了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几年来,我们两委班子在财力匮乏、精力有限的条件下,不畏困难、创新思路,牢记着为民服务的宗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跑资金、找项目,将我村建设成了一个村民富裕、管理民主、环境优美、村风淳朴、和谐文明的城市社区型的新村,发展的道路上虽然历经艰辛,但广袤的农村天地孕育着勃勃生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我们农民,随着党在农村系列惠民政策的逐步实施,我们更加坚信农村的明天会更美好,农民的日子会步步高。
第三篇:文明生态村
关于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创建
生态文明村镇”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面塑造文明整洁、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和谐平安的新农村新牧区形象,促进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旗委、旗政府有关精神,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创建生态文明村镇”主题实施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是我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是创建文明村镇的拓展延伸。为建设“和谐宇宙地”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顺应时代要求,紧扣这一发展战略,来实现新发展、新嬗变、新跃升;要把创建生态文明村镇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建活动,使新农村建设的抓手更有力、推进更有方、施行更有为;要坚持创建生态文明村镇与“富民工程”相结合,同步推进、互动发展,使创建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范围更广泛、标准要求更高。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为主题,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明确责任,完善机制;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促进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协调推进农村的净化、绿化、靓化、美化工作。
三、目标任务
(一)以环境卫生整治为切口,净化家园。以“三点三线”(办公场所、集贸市场、房前屋后,公路沿线、旅游沿线、厂区沿线)为重点,以镇集贸市场和沿线公路整治为突 破口,落实卫生包干责任制,组织农户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活动,着力解决农民房前屋后、公共场所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以及集贸市场(商店)的占道经营等问题。通过镇、村、户联动,实现道路畅通、卫生整洁、管理规范、环境优美。
(二)以规范农牧民建房为抓手,靓化家园。要完善村庄规划执法管理,加强村庄规划设计,提高规划的执行力,规划农牧民建房审批程序。统一房屋建筑风格;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围绕保护耕地和节约资源这个中心,充分挖掘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废弃地和闲置建设用地潜力,尽快着手做好“空心村”整治和农民集中建房示范点工作,提高现有土地利用水平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三)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美化家园。以居委会为重点,编制环境规划,促进村镇环境整治,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镇街道、路面硬化工程,做好河堤大坝除险加固工作,推进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抓好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无公害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建设,减轻农村生活污染,大力发展沼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各有关单位要根据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大力宣传发动全民参与到此次创建活动中来。活动时间为5月20—7月30,各单位认真组织实施,并将创建成效上报至镇创建领导小组。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的重要意义,从建设“和谐宇宙地”的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各党支部 书记、单位负责人是创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部署工作,严格质量标准,把握工作进度,采取有力措施把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努力把我镇建设成为环境舒适、洁净优美、出行便捷、规范有序的生态宜居家园。
中共宇宙地镇委员会
二00八年五月二十日
宇宙地镇创建生态文明村镇领导小组
组
长:
张显忠(党委书记)副 组 长:
姜振校(镇长)
成 员:办公室主任:王建春(兼)王建春(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刘双全(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白树军(副镇长)李树和(组织委员)杨月华(宣传委员)
陈志新(计生办主任)
段瑞淑(团委书记)姜喜鹏(财政所所长)孙玉峰(水管站站长)宋吉瑞(民政所长)吴金柱(司法所所长)
各村(居委会)支部书记、村主任
第四篇:浅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
浅谈文明生态村的建设
摘要:文明生态村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在生态系统自净能力上限之下,运用生态科学原理和生态链接工程而建设成的村落,它的宜居水平比一般的普通村庄更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本文介绍了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背景及意义,并分析了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关键词:文明生态村 建设 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创建文明生态村是创建文明村活动在新形势下的深入和发展,是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载体,是在农村进行的一场伟大革命。创建文明生态村就是要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文明生态村提出的背景 2.1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外部背景
循环经济是全球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模式,其核心是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最先强调的是资源的节约利用,其次是资源的重复利用与再生。循环经济是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将资源循环利用、清
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等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尽可能实现资源输入最小化,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其特点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与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传统经济单向物质流动模式: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有本质的区别,循环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是循环、多次性的,而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实施过程中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减量化原则主要是针对输入端而言的方法。实施资源利用的减量化主要是通过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各种资源,避免和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和能量流量,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投入量。尽管末端治理方式对控制污染起到一定作用,但它存在诸多弊端,如赔偿标准、赔偿群体等都难以确定,而循环经济则是防患于未然,将废物预防作为根本目标,这
就需要在生产和消费两个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废物的产生。在生产领域通过新工艺减少资源用量,生产出小型与轻型产品,并能使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排放,在产品包装时只使用必要包装,避免重复多次包装。在消费领域,消费者应该有选用包装简单、能多次使用的产品的意识。
再使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与工业经济推广一次性产品相比,循环经济在生产过程中要求改善产品的服务、提高产品使用率,通过产品零部件的标准化避免产品损坏时一次产生大量废物,也就是说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避免产品过早成为垃圾。在生活中,人们要尽量少的使用一次性产品,通过更换标准化的零部件延长产品的服务寿命。
再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即将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变成资源,重新转入生产领域再次利用,“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资源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原级资源化,将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重新变成与原来相同的物品重新使用;二是次级资源化,即将无法再利用的资源转化成与原来不同的产品来重新使用。总而言之,无论那种方式,都会减少对地球的污染,保护环境,给我们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以最小的环境成本产生最大的经济生态社会复合效益。我国在企业、工业园区、城市或地区开展了不同范围的循环经济的示范活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通过改造技术流程,实行清洁生产,减少资源流入量和废弃物排放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果是在企业密集的地区,应该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使上游企业的“废料”变成下游企业的原材料,这样不仅能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而且减少污染的排放;对一个城市来说,把生态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旅游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生态城市,通过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等,有效抑制城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在省域范围内目前已有 9 个省份建设生态省试点。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这些进行试点的企业、城市、地区取得很大的进展,为其他地区循环经济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2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内部背景
在十一五期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的第三次重大调整。第一次调整是指上个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给农民;2003 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为第二次调整,其核心是减负;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就是第三次调整,是一次系统性、综合性的农村政策。目前在广大农村地区正在进行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可以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实践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农业生产还存在许多隐患,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环境潜伏危机。由于大量施用化肥,特别是少施绿肥、农家土杂肥,导致土壤酸化,地力衰退;过量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重金属残留量超标;公路和乡村住房的不合理扩张,导致大量良田被占用,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土壤不仅质量下降,而且数量也在减少。二是农业整体协调能力较差,资源利用率低,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种、养、加、产、供、销的产业化配套措施尚不协调,存在资源循环利用率低的问题,造成农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三是农村基础设施严重供给不足,包括通讯、交通、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等,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很大障碍。四是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比如农村孩子上学难,农民看病难等问题。五是农民收入水平明显偏低,通过传统的农业生产很难再增加农民收入,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着一场生态革命,无论是从国家提倡建设循环经济,进行生态企业、生产城市、试点建设看,还是从农村自身发展 的种种不足之处看,生态化的发展模式都为农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农村生态化的趋势也日渐明显,建设文明生态村,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模式。文明生态村的特征
文明生态村作为我们现代化生活的产物,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也有其自己的特征:第一,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连接公路主村道和村内道路硬化、村内主要街道架设有路灯;推广使用沼气、垃圾定点存放、改水改厕、禽畜圈养,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村庄周围有绿化林带;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第二,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制定有村民民主讨论形成的《村规民约》;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三项机制落实;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活动;建有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场所,形势政策教育、科学普及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坚持经常;村办学校符合标准,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标;设有卫生室,群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无计划外生育。第三,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依法行政,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农民的公民权利得到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第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产业结构合理,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健康发展;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妥善解决。第五,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村党支部(党总支、党委)、村民委员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赖。4 文明生态村提出的意义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中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还是一个农业生产水平较落后的国家。目前,我们以世界耕地的 7%养活了世界人口的 22%,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用世界 40%的农民生产粮食,仅仅养活了占世界 7%的非农业人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极为低下的。如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由于我国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的严重约束,那么,可持续发展就是中国长远的发展之路,既然提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看一下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明生态村建设是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一个实践模式,它不仅能保持农业生产率的持续增长,提高生产和保证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而且能保持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
4.1 文明生态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是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文明生态村建设中的生态农业是与产业化相结合的,它比传统农业更能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生态农业与本地优势结合形成“龙头企业+主导产业”的产业化生态农业生产格局,这样就能在某种程度上抵御农业是弱质产业的风险。因此,文明生态村建设不仅能通过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2 文明生态村建设能确保农产品环境质量安全,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出口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近年来农业大量施用化肥、农药,这使得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农产品污染加剧,部分地区水果、蔬菜不同程度存在农药和重金属污染超标,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许多国家以“绿色壁垒”的方式阻止我国农产品进入国内。当我们以文明生态村的形式建设农村后,其中的生态农业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控制,生产出符合健康标准的无公害农产品,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强其出口创汇能力。
4.3 文明生态村建设可有效地提高农民素质
英格尔斯在提到人的素质时曾经指出:“发展最终所要求的是人在素质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是获得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方式,同时也是发展过程自身的伟大目标。”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最终的问题。目前,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农民教育负担过重,而且升学率城乡之间差距很大,造成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落后,从而又影响到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不良循环。通过文明生态村建设,不仅能促进物质文明建设,还能促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融为一体的文明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利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4 文明生态村建设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基本上是从农业外部条件、农业本身生产条件和农业生产效果三大方面着眼提出其目标,要在农村建立高产、优质、高效、高社会化的可持续农业生产系统,建设有高度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农村社会系统。我们现在所提出的文明生态村建设,通过调整农村生产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村能源生态系统,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村还通过生态人居建设,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了文明素质,改善了其生活消费方式。这样看来,文明生态村建设恰恰体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4.5 文明生态村建设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举措
由于历史的原因,农业在过去一直支持城市工业的发展,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大多只是倾向于城市的发展,而很少顾及农村。所以,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而农业发展进度是极为缓慢的,形成了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差”,影响了社会的和谐。据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估算,到2020 年农村人口占总数的比例即使降到 45%,仍会有近7 亿人,到 2030年这个比例下降到 30%,还会有 5 亿人生活在农村。因此,必须思考农村发展和建设问题。在全国生态化革命中,农村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契机,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人居、发展生态文化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恰好此时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支持文明生态村发展,使农民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成果,防止产业断层、社会断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5.1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现状
目前,树立科学发展观,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活动已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各省市分别建立生态村试点。在这些试点村中,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农村“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和村庄绿化”。据了解,河北省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一年多以来,已有近3000个村初步达到了文明生态村的标准。一年多以来,全省试点村新建水泥、沥青以及石渣路近6000公里,村连接公路的主村道和主要街道基本硬化,全省有4700多个村共植树1500多万株,初步实现了“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试点村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粪土乱堆、禽畜乱跑等现象有了很大改观。截至目前,海南全省已建起了4800多个文明生态村,占自然村总数的20.6%,还有600多个正在创建之中。按照自现有的创建规划和创建速度,预计到2020年海南将有90%以上的村庄建成文明生态村。人改造了环境,环境也改造了人。广大农民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许多农村制定了村规民约。唐山市610个试点村都建起了两室三栏(综合活动室、卫生室、科普栏、公开栏、宣传栏)大多数村还建立了图书室和文化娱乐场所。依托这些阵地,秧歌队、演出队等群众文化团体雨后春笋办发展起来,同时,大部分试点村完善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自治组织。通过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引导人们明辨是非荣辱,调动了广大群众弘扬正气、遏制歪风的积极性。
5.2 文明生态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文明生态村建设活动开展近两年来,取得的可喜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许多农村的落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要将文明生态村在全国普及开来,还存在许多现实的问题。
与城市相比,与现代化生态县建设的目标相比,广大农村还存在很大差距,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境质量不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比较落后,农村环保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水污染、垃圾污染尤其是白色污染、农药污染,以及家庭作坊式加工企业废水废气污染仍然严重,局部地区已大大超出环境承载能力。部分群众为眼前利益毁林开发行为时有发生,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二是生活质量不高。村庄环境整治受益面不够高,许多自然村配套设施不足,出路难、饮水质量差、通讯不便。部分群众缺乏创业精神,过分依赖自然资源,满足于“过日子”,不愿下山脱贫、异地致富、易业发展。三是建设品位不高。由于文化程度和审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建设与环境不和谐。最突出的是农村住宅单体与整体不协调,村庄与自然环境不协调,有色调搭配上的、有设计风格上的、还有整体布局上的问题。四是综合素质不高。许多农民思想、文化、技能素质低,对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接受缓慢,跟不上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
目前生态村建设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没有先进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建设中可能会走一些弯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观念已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但在实践中真正落实这一想法却是需要更大的努力。首先,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的环境,在一些地区土地沙化现象相当严重,也有更多的地方水土流失,水污染现象让人担忧。其次,改善环境、实施生态建设的科学技术不健全,目前的生态村建设还处于最初阶段,无论在建设结构,还是在建设工具、设备,层次都较低,在短期内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使生态村得到质的飞跃,而充其量只能是在表面上不得不跟随时代的发展做出与城市相适应的调整,仍处于被动地位。
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一种国家行为,涉及到国家财政的支出和农民的收入。不能否认,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大势所趋,但在创建之初,资金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国家财政预算每年都有其一定的投资规划,生态村的创建虽然在原则上坚持“财政拨一点,动员社会筹一点,群众出劳出资拿一点”的三点原则,但其中大部分资金还是要由国家财政支出,这就加大了国家财政的压力,在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另一方面农民出资创建文明生态村也会在当时减少农民的收入。在目前三农问题十分严峻的形势下,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似乎要比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意义更大,农民的观念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事实已经增加了试点工作的难度。此外,依靠社会其他力量的支持效果是相当有限的,因为公益事业的发展也是以当地的经济背景为依托的。生态村建设的普及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所以前期的资金投入是重点也是难点。
现代化的文明生态村需要以技术为先导,以创新求发展,而这正是我国目前生态村建设中的遗憾之处。科技创新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求发展的一个弱点,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化方面,比率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许多省市热衷于吸引国外先进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因为技术的引进消磨了人们自主创新的意志,一味的引进必然会造成受制于人的被动状态。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更需要有技术创新,尤其是自主创新。除了建沼气池、对农民进行科普知识教育外,激发农民积极性,创造性地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真正达到让农民来创造自己的新农村,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创建文明生态村不仅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还要有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为保障。人作为一种利己性动物,如果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为保障,很可能会使一些本性行为脱离理性而偏离正轨。这种情况在其他政治性建设中是屡见不鲜的,而任何一种建设如果在一开始就加入某种不正常因素,就必然会滋生腐败。一套健全的政策法规或规章制度尤其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行为标准,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才能保障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从目前普遍认同的文明生态村标准来看,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要想得到真正的落实,就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规定,来保障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循序渐进、稳步实现。既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因此,合理制定一套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国民整体素质是具体落实国家政策进行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关键问题。其中包括决策者和组织者素质,也包括执行、实施者及被领导者素质;包括行政人员的素质,也包括普通农民的素质。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很多方面还处于宣传阶段,且久久不能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当地人们的综合素质。上至政府领导,下至普通百姓,只是把这当作市政府宣传的一种资料,并没有意识到他真正的现实意义。部分群众,甚至个别党员干部对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工作任务理解不深,一些同志把此项工作与减轻农民负担对立起来,有的认为农村现代化试点是形式主义,有的认为农村现代化标准高不可攀,现在搞为时过早,思想上有抵触情绪,影响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对策分析
文明生态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面对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我门更应该有一个详细、清楚的思路,坚持原则,抓住关键,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以促进文明生态村健康、有序的发展。生态村建设以经济社会与生态同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开拓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工作策略与措施。
6.1 创新观念
实践的飞跃必须以观念的更新为前提。生态村建设,是农村传统发展观念的转变。首先要牢固树立生态生产力的观念。良好的环境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目标。经济繁荣与环境优化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长久的环境优化比暂时的经济繁荣更重要,因为环境尤其是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现实生产力,建设环境就是促进生产力。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生态生产力的观念,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也不为纯粹保护而放弃发展。其次要牢固树立依托城市化和招商引资推进生态村建设的观念。建设生态村有两大目标,一个是增加农民收入,一个是优化农村环境。实现这两大目标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把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城镇是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平台;招商引资是培育和壮大产业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生态村建设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加快城镇化,大力招商引资,才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托城市化和招商引资推进生态村建设的观念,从人口集聚入手,同步推进农民下山脱贫和城镇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发展的“内聚力”;从产业发展入手,同步推进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扩张和提升产业发展的总量和水平,从而为生态村建设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第三要牢固树立从我做起、人人参与、长期创业的观念。生态村建设是一件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好事,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要通过宣传教育,使每个村民都意识到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共建优美环境,使所有的单位、家庭和个人都行动起来,人人参与生态建设。同时,生态村建设必须有长远规划,必须一年接一年干、一任接一任干,必须有十年见功、年年见效的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
6.2 健全机制
机制是动力,机制是保障。要把健全工作机制作为生态村建设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法制保障、市场推进的建设机制。一是政府主导的机制。生态村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指挥和协调。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要将生态村建设工作列入政府行政目标责任制考核,根据规划的要求按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督查和考核;要制订并严格执行生态村建设的控制性详规,出台鼓励生态村建设的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切实增强行政推动的力度。二是建设群众自愿的机制。要向群众讲道理,把生态村建设能够促进经济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目的意义说清楚,把生态村建设的美好蓝图描绘清楚;要对群众摆事实,树立生态村建设的典型,用事实教育和引导群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创造性,真正将“政府战略”转变为“公众战略”。三是法制保障的机制。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要通过县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快生态村建设的有关决议,把党委决策转变为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自觉行动,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投身于生态村建设。乡村发展工业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严禁发展不符合生态村建设的产业。四是市场推进的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对农村生产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要尽可能用市场的机制和办法解决生态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土地流转、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各种问题;要将一些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收费,在一定期限内转化为经营性收入,推进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的市场化运作;要积极探索水权转让、排污权交易、矿业权招标等办法。
6.3 规划领先、强化保护
规划领先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关生态村建设的规划本身要高标准,保持省内一流、全国领先;二是指规划要真正成为实践的先导,不能没有规划搞建设,更不能有了规划搞“变通”。要按照规划领先的要求,修编生态县建设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建制镇、集镇)、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以及其它各类专项规划,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以此为指导,认真制定生态农产品的规划,农村人口向城镇或中心村集聚的规划与标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包括偏远山区农民下山脱贫)的规划,农村建设景观规划,为生态村建设指明目标、方向。强化保护是生态村建设的起码要求,也是生态村建设的当务之急。目前,盲目毁林开发、破坏自然遗产、用农药和电枪捕鱼、违规开采矿山等行为,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所以必须加强保护工作,同时颁布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的禁令。由政府宣传组织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抵御破坏环境的行为,自觉的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6.4 政策引导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一般属于“市场失灵”的范畴,是政府必须干预的领域之一。由于现阶段我国市场机制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显得格外重要。
要实行财政支持生态村建设的政策。从 2004 年起,财政每年拨出专款投入生态村建设,头两年每年拿出 800 万元,以后每年拿出 2000 万元。要继续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最有效最充分地调动乡镇、部门积极性,尤其是千家万户农村群众的劳动投入和积累,达到财政投入 1000 万,调动生态建设 1 个亿的效果。
要出台自然村迁移的政策。选择一些出门走路难、儿童上学难、用电用水难、通讯邮电难、青年娶妻难、发展经济难的自然村,作为整村迁移的对象,按照国家重点工程移民政策,通过在县城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移民试点村,或投亲靠友、分散安置等办法,实现整村迁移的目标。
要制订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安居的政策。根据农村购买力,建设面向进城农民的安居房,并实行拆旧换新或拆旧补助等形式,支持农民进城购房。要整合劳动保障部门与就业中介机构的力量,向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包括劳动力就业信息、教育培训、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构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绿色通道;要通过政策倾斜,鼓励企业和其它经济实体优先招用当地农民工,尤其是农村“ 4050 ”人员。条件成熟时,让农村“ 4050 ”人员享受下岗人员再就业的政策。要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目前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的筹资渠道太窄、补助标准太低,激励林农保护与建设生态公益林的作用很小。要提高生态林的补助标准,制订退耕还林补助标准;争取更多的上级补助资金,同时加大县乡两级财政的补助力度。
6.5 强化信息管理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都是以信息为纽带,为桥梁。没有信息,就没有交流,没有发展。生态村的建设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各个地区的生态村建设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可以吸取经验接受教训,以减少走弯路,办错事。同时文明生态村建设也与社会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工作密切相关。所以加强信息化管理就是要有效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用最经济最方便的方法加强个地区、各行业的联系,把融入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体系中来。把科学技术带入农村,并建立电子档案,记录生态村建设情况。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从各地搜集有利信息,以加快生态村建设的步伐。
6.6 经济与文化相结合,共同发展,增强生态建设可行性
如果一个村经济很落后,文明建设没有依托,则这个村也很难说是个文明村。所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一定要将经济与文化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就要求在保护环境、提倡文明的同时,要把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落到实处,实现农民真正增收,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一要抓好农民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必需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竞争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二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和信息服务体系。三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特别是围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加强农民适用技术、农村劳动力力转移就业培训等方面。结论
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几乎包括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方方面面,是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总抓手。实践证明,文明生态村创建是一项提高农民文明富裕程度,促进农村繁荣稳定的民心工程。他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破除各种陋习,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建设文明生态村的过程中一定要以生态为神,文明为魂,发展为本,保持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国各省市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说,文明生态村建设还处于试点阶段,要想将其逐步普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在建设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这项工作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所以我们要在坚持科学规划,健全机制,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原则上创新观念,健全机制,规划领先,强化保护,加上适时的政策引导和信息管理,使经济与文化相结合,共同发展,增强生态建设可行性。参考文献
[1]张淑焕.中国农业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王芳等.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J].和谐社会与农村经济发展——2005 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朱跃龙等.生态农村——未来农村发展的理想模式[J].生态经济,2005,(1). [4]施玉书等.建设农村能源生态村的工作实践[J].能源工程,2000,(5). [5]华永新.生态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农村能源,2000,(1). [6]王淑珍等.创建文明生态村促进农业现代化[J].经济论坛,2004,(17).
第五篇:文明生态村建设汇报材料
文明生态村汇报材料
榆树屯村是通辽市最大的行政村,有1218户,4188口人,总面积:84300亩,其中:耕地面积24200亩;荒山面积:31000亩;机动车 510台;农田井78眼,其中机电井66眼;变台26个;有党员161人,其中,35岁以下党员35人,高中以上文化的党员21人,现有干部10人,群团组织健全。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760元。村党总支、村委会在鲁北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党员、村民代表、村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入手,更新观念,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改变陈规陋习,加强三个文明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旗委会议精神,努力搞好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活动。抓好党建工作,组织学习以促进干部队伍建设,认真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干部普法教育,使干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为全村经济繁荣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一)每月安排政治学习一次,学习内容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党的方针政策。
(二)村干部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对语言、行为、仪表高度重视、严格要求,工作环境清洁美化达到一流标准。
(三)村委会投资5万元对陈旧的有线电视网进行了改造,电视节目增加到32个,有效地提高了有线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出资7.8万元为学校修建厕所一栋,打深水井一眼,维修了漏雨的教室,粉刷了教室墙壁,为办公室吊上了PC板棚,改换了教室变形的门窗,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今年又引资15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改造。
(五)为了使全村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幸福地度过晚年,在旗老年体协及镇老年体协的指导下,出资1万多元为老年体协购臵了VCD机、电视机、乒乓球台、台球案子,修建了门球场、维修了活动室、老年体协办公室、增加了晨晚练点,丰富了老年体协的活动内容。
(六)宣传部为我村投资25万元,维修活动室7间,新建图书室一处,拥有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和科技图书等1万余册,(旗图书馆把榆树屯图书站定为全旗试点,每月定期为村里轮换图书。)同时,购臵室外球案2个,新增篮球架2个,为村民安装沼气池43座,带动了清洁能源入户的速度,现在沼气池已经达到了211座。
(七)采取村干部包片,党员、村民代表包街,群众出工的办法,进行了村屯整治,所有在院外的柴垛、粪坑全部挪到院内,对150多条小巷进行了彻底清理。
(八)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在“地市级安全村”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治保会、调委会,联防队、义务巡逻队,制定了“两委一队”工作职责、村规民约等工作制度,推进了平安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了以包片民警、治保会、联防队为主要力量的主体防范网络,以 党员、村民代表、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性自防互控网络和对特殊人 群、大宗物品管理网络的建设,完善了村屯治安防范体系,预防了刑 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加强了村老年体协活动室、村务公开阅览室、法制图窗等宣传活动阵地建设,广泛开展了村民的法制、道德、文化教育,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综合素质。加强了村调解庭、调委会、调解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保证了各类纠纷被及早发现,及时被化解;加强了平安建设宣传工作。共建立宣传牌6个,书写永久性标语10余条,散发宣传材料3000余份,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为平安创建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具体要求,按照多数群众的意愿进行政治文明建设。
(一)换届选举两委会,两委班子组成后,班子成员统一思想,下定决心,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为全村老百姓服务,干部全年上班,没有节假日,白天处理外业,晚间处理内业,只要上级下达任务,就全力以赴,没有上下班时间,每晚一个调度会,直至完成任务,在实际上做到了“想捞好处,谋私利”进班子的人在这个班子中待不了,站不住脚。
(二)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全通过群众选举村民代表,村内的大事都通过党员、村民代表确定,各项任务也依靠党员、村民代表去完成,形成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下的干部包联党员、村民代表,党员、村民代表包联群众这样的工作网络,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各方面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发挥,难以解决的各种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无论是“一事一议”上砂料、村屯整治搞卫生、宣传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带头致富、还是为党支部、村委会出谋划策谋发展,都离不开党员、村民代表的参与,这为党支部、村委会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树立了信心。村内所有事项如土地承包、项目招标都必须通过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村委会所有内外往来账目都依法在村务公开阅览室进行了公开,并接受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审查,增加了办事的透明度。
三、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带领群众走脱贫致富之路
(一)原本我村负债300多万元,每年的村集体收入还不够偿 还利息,集体经济无法发展,连正常的运转都难以维持,为了改变这种恶性循环,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决定清理榆树屯村的债权、债务。用集体大井、园田地、机车、村部、机动地、荒山等集体资产偿还外债,通过半年时间的运作,偿还了近300万元的外债,减轻了农民负担。
(二)在农业生产上,我村始终把保护耕地,向土地要效益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几年来治理荒山2.7万亩,消灭所有耕地顺山垄,控制了水土流失。为了保证贫困群众能及时春耕,班子成员用个人财产担保向信用社借小额贷款累计达1000万元,解决了农民的春耕生产问题。为了鼓励群众打深水井,村委会从乌兰浩特请来物探测井队为群众测井位20多处,为每眼井协调打井贷款5000元,协调农电部门在农田里安装变压器26台,架设高低压线路52公里,新增了灌溉面积1万亩,使全村粮豆总量稳中有升。为了方便群众秋收运输,组织群众修了田间路52公里,上沙料2万多方。积极申请争取上级农业开发项目资金300万元,实施了万亩管灌工程,使人均水浇地达3亩,改善灌溉条件。
(三)在林业及生态建设上,我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几年来营造经济林1500亩,荒山造林,农防林、路防林补亩50万株,在水保治理区种植锦鸡耳5000多亩,兑现了已到期的果园3处,承包后经济收益89.5万元,围封了山杏3万多亩,并实行了全年禁牧,在禁牧加强生态治理后我村加大了护林防火力度,成立了专门的防火领导机构,购臵了2号防火工具,配备了专职护林、防火员,负责全年的禁牧与防火工作。我村在退耕还林中严把了栽植、抚育关,使177户退耕户的1055亩退耕还林地全部达到了国家验收标准。营造的村南主路和油路两侧街道林,经过精心的管护,成活率达到了99%以上,目前我村的生态得到了全面的恢复。
(四)在牧业上我村主要搞了舍饲牛、羊。
在禁牧加强生态建设后,大量的秸杆被闲臵,我村动员群众搞舍饲,提出发展养牛和舍饲养羊工程,积极鼓励群众转化农作物秸秆,实现过腹增值,协调养牛贷款50万元、养羊贷款60万元,为22户购进黑白花高产奶牛48头,为100多户购进优质,绒山羊1000多只,使羊存栏数达到了12000只,高产奶牛存栏达到162头,基础母牛达到178头,为奶牛养殖户配备了饲料地,为养殖5头奶牛以上的户每户推青贮窑池一座。从而提高了奶牛养殖户的养殖热情,通过政策的引导与扶持,我村养殖业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四、我村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加大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宣传学习力度,制定了《计划生育村规民约》,使计生工作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接近,完成了计划生育的各项任务。
(二)为促进经济发展,动用土石2000方,垫平了市场,并出资1万多元在市场的西南侧修建了一处公厕,方便了客商和群众。
(三)抓住机遇,利用大通道弃土20多万方,垫村中间大沟1.8公里,使过去深达5米的榆树沟变成了平坦的大道,方便了群众行车,高标准地修通了连接大通道的油路,为我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精心丈量了通道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分期分批精确地发放了占地款及粮食补贴款,达到了村民的满意。
(五)争取项目资金172万元,为本村上了“380”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总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包村工作队的具体指导下,我们榆树屯团结带领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和广大群众,在各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很多以前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也都办成了许多,现在全村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富,建设小康的信心越来越足,步伐越来越大,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更加努力,以全村老百姓的利益为重、竭尽全力地做好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
榆树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