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沿江商务区建设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沿江商务区建设
发表时间:2009-06-01 10:53
【长江网讯】
(长江日报)大江金岸重塑“城市之心”
沿江商务区依江而立,坐落于江岸区西南角,为江汉路——京汉大道——黄浦路——沿江大道的围合区域,用地总面积3.35平方公里。作为武汉近代开埠之地,沿江商务区内既有老汉口历史风貌和文化遗存,又有新江岸都市风情和动感时尚,成为“老汉口”和“新江岸”和谐共存的有机结合,是武汉市现代服务业最为密集和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区域之一。
5月25日,武汉市委宣传部和江岸区委、区政府举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沿江商务区建设”的联组学习研讨会。围绕将大江金岸重塑为武汉的“城市之心”,国家发改委体制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毅,16家市直相关职能部门、金融单位和企业、专家学者参加研讨,并发表了带有指导性的意见。
国家发改委体制改革司司长孔泾源:
武汉推进沿江商务区的建设,这是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希望在规划时要把思路再放开一些,对商务区整体进行统筹考虑。
在建设中要有创新的措施。政府要寻找更多的公共资源,这些公共资源不仅仅是物质形态,还要利用公共资源将资产变资本,由资本变物质,这样资金就出来了。建设者一定要有市场主体的眼光。
沿江商务区的建设不仅要解决物质要素,还要解决制度问题,要从制度上去思考,因为制度的创新甚至比土地的增加还重要。总之,一是规划的前瞻性,二是创新的制度,三是资源的持续,这对沿江商务区建设发展至为重要。
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毅:
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联组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超前谋划,注重学习方式的整体性;虚实并举,注重学习内容的针对性;打破藩篱,注重学习范围的开放性。把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宣传和推广。
沿江商务区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充分利用江岸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突出个性特色,建设成“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和先导区。在建设中应正确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开发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要通过注入新的产业内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与此同时,要正确处理好现实与未来的关系,要把现代元素融合到历史文化和建筑中去,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江岸要举全区之力,千方百计用活用足行政、土地、资金等资源,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城区功能。
中共江岸区委书记黄卫国:
江岸区沿江一带,是昔日大汉口的高端商务商业发展中心,也是武汉历史上第一个金融商社等服务业集中地,一度成为仅次于上海的金融贸易区,现在已成为武汉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无论是国内外知名商家还是江城普通消费者,都对沿江一带具有强烈的心理认同和习惯沿袭,将其视为必然的高端服务业集聚之地。建设沿江商务区,使沿江一带成为大公司总部、金融企业、国际知名品牌商业以及高端酒店的集聚之地,既是对昔日大武汉繁荣发展的一种人文传承,也是遵循发展规律,发挥地缘优势、挖掘资源潜能,重塑江城繁华、实现科学发展的一种理性选择,顺应了历史和现实的双重需要。
我们建设沿江商务区注重保护和利用的有机统一,实现自然、人文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做好、做实这项工作,意义非同寻常。江岸举全区之力投入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沿江商务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建设过程中存在资金缺口大、腾退拆迁难度大、要求高、任务重等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援手,通力合作。我们恳请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关注、关心、支持沿江商务区建设,多方面给予扶持。
江岸区区长蔡杰:
去年,江岸区提出打造沿江商务区的设想,一是要突出“老汉口·新江岸”的发展理念。二是以“三轴三带五片”为基本框架的整体结构,强化商务总部、名品名店、文化创意、信息数码、旅游娱乐等五大特色产业。三是强化主导产业块状布局,强化功能完善,扩大区域凝聚力和辐射力。四是继续细化专项发展规划,策划形成文化创意园、建筑设计创意园和吉庆民俗文化风情街改造规划。
目前已确定了26个建设项目后,预计总投资390亿元。近期已启动青岛路片、吉庆街片、珞珈山历史建筑保护改造,积极推进武汉天地商业区三期工程、外滩里和四唯创意园区、晋申国际商务中心等项目进度。力争到2011年底,汉口沿江商务区按规划初现风采。
我们将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民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引进香港瑞安集团、香港九龙仓集团、上海城建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创新投融资平台,为沿江商务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伍新木(武汉大学教授)
沿江商务区要实现区域功能的转型,必须调整区域空间布局,要大力引进各类企业总部,把武汉的各类精品都安排进商务区。同时要充分发挥汉口江滩的橱窗作用。
目前沿江有多栋建筑是机关或部门办公场所,要下决心腾出部分行政区域,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黄金地段是吸引企业总部的有利条件,这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发展沿江商务区既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也需要政府部门转换意识,努力改善投资环境。
海峰(武汉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我提两点建议:一是要把江岸沿江商务区作为武汉的一张名片来建设。目前的红楼、黄鹤楼等还没有把武汉市凸现出来。能不能以江滩为机遇,把武汉市的历史,包括码头文化、长江文化、桥文化、隧道文化,还有“两型社会”建设,汉正街的商贸旅游,江南的红色旅游和历史名胜古迹串联在一起,以此作为城市名片,集成各类文化资源。
二是解放思想,机制创新。各个区更应该突出区域之间的相互协作,不能就事论事。应该突破思想障碍,突破机制障碍。
皮明庥(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
对沿江商务区的地域要重新思考和认识,汉口作为一个近代的大都会,开埠至今已有150多年,过去号称“东方芝加哥”,我们要充分认识近代汉口沿江商务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区域的变化。
建设沿江商务区需要创新理念。要用近代汉口的发展力引领一个现代性的大商务区。沿江商务区再度复兴过程中,既要保护汉口的历史风貌和地区文化,同时,要实现转型扩大,从江汉关到朱家河这一带需要发展,要跨过长江大桥到解放大道,增加更大的发展空间。
马勇(湖北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
沿江一带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经济等各种资源和要素,这是武汉最具有特色的区域。沿江商务区就应该形成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区域,应该是提升城市功能的区域。
突出发展特色,建成休闲商务区;提升城市功能,体现国际性。如老领事馆、外资银行、外资企业等等;优化结构,沿江商务区要将长江观光和江滩旅游纳入规划,形成江上、江滩、江岸和腹地的联动。依托长江、江滩、西洋建筑开发观光、休闲等项目,辅之以酒吧、咖啡屋、餐饮、娱乐场等并向京汉大道延伸购物、文化创意等,使沿江商务区成为集休闲旅游、购物、商务、影视娱乐、商业展示、设计创意等时尚业态于一体的时尚中心区域。
李 光(武汉市发改委副主任)
沿江商务区定位应体现自己的特色,避免无序发展和同质竞争。发展重点在精不在多。
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府之区”的优势,吸引各类办事机构入驻,重点发展商务中介服务业。
二是发挥长江、江滩公园、优秀历史建筑及租界历史的优势,使沿江商务区成为集休闲旅游、餐饮、购物、商务、影视娱乐、商业展示、设计创意等时尚业态于一体的时尚中心区域。
我委将加强对沿江商务区的支持。编制和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功能区。支持沿江商务区的招商引资。帮助策划、包装项目,优化和简化办理程序,争取国家、省相关资金支持,在市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予以支持。
徐会希(武汉市地税局局长)
武汉地税局将在税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对沿江商务区建设给予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一是依据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在自己场所举办文化活动,其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的规定,鼓励开展相关文化活动,为功能更新积累资金。
二是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对动漫企业、创业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给予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三是依据科研单位承担国家财政资金设立的科技项目而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以及相关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的所得税减免政策。
四是充分利用企业改制重组中免征契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改制重组的成本,从而促进商务区的发展。
徐绪群(武汉市旅游局副局长)
沿江商务区具有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的雄厚基础;具有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的硬件设施;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旅游文化特色。建议打造商务旅游,建设重要旅游功能区。
商务旅游利润率高,利于沿江商务区形象的塑造和知名度提高,同时能有效地平衡旅游市场的淡旺季。建议江岸区委、区政府探索建立协调旅游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机构,逐步形成区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机制与格局。市旅游局在专项旅游规划、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包装与推介上,全力支持、配合,积极打造沿江现代商务区,推动沿江商务旅游产业的发展。
盛洪涛(武汉市规划局副局长)
市规划局围绕创新设计的思想,在沿江商务区历史街区改造更新、滨水开敞空间的建设、产业调整、交通组织等方面提炼了先进思路。全方位展示“老汉口、新江岸”主题。
建议在推进沿江商务区的建设工作中,引进若干主导性项目,策划包装3-5个重大项目。一是在永清地区策划滨江商会集聚区项目。二是打造三阳路滨江门户区。三是重塑老汉口金融商务区。对沿江大道历史金融建筑进行腾退清理,吸引汇丰、花旗等外资银行入驻。
沿江商务区是江岸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示范区,可在建筑节能、环境改善、交通优化等方面多做尝试,形成示范效应。可重点发展融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与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李杨勇(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
沿江商务区的总体发展规划,体现了非常强的科学发展意识。规划意识超前,和谐意味浓郁,江岸特色鲜明。交通银行将全力支持江岸沿江商务区建设。
交通银行已与江岸区政府签署了总额20亿元的银政战略合作备忘录,并且已经对沿江商务区建设的青岛路片改造项目给予了2亿元的信贷支持。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对沿江商务区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
建议政府为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搭建银行与入驻区内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在沿江商务区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凸现“金融”特色。吸引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将其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店、旗舰店设立在商务区内,既突出商务区的金融聚集效应,又提升商务区的金融服务品质,同时也能为商务区增添一道特色鲜明的独特景观。
孙朝忠(武汉市商务局副局长)
江岸区规划沿江商务区具有与市内其他商务区不可比拟的三大优势,一是有诸多历史建筑,留下了老汉口繁荣繁华的记忆;二是江滩旅游休闲区域,已成为武汉市景风貌的亮点;三是规划区范围内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不同风格的街景里巷,一批老字号商店集聚经营,构成了我市老城区的独特景观。
我们建议沿江商务区应以发展总部经济为切入点,优化商务环境。培育一批特色专业店和专卖店;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异域风情餐饮服务网点;建设服务外包与创意产业园区;增设高档星级酒店。商务局将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推介沿江商务区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搭建平台,促进项目引进,扩大招商引资成效。
朱胜喜(武汉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副巡视员)
沿江商务区建设在用地和房产管理方面仍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地块规划用地性质不明晰。二是地块分散难以成片。三是房地产权属来源复杂。四是现有规划道路两侧土地使用条件受限制。
为加快推进沿江商务区建设,我们建议:一是组织沿江商务区整体土地成本和预期收益测算工作。二是建议加大区级土地储备力度。三是建议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四是建议切实保护好沿江商务区范围内的历史建筑。我局将积极支持和配合江岸区政府,全力推进沿江商务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二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真学习、深刻把握和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其次,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最后,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想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既对国家、宏观层面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各个领域的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认真、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安信息化建设
从公安信息化的发展看,经过多年建设,特别是“金盾工程”一期建设,公安信息化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公安信息化使公安工作机制与模式发生变化。公安信息化使传统工作机制受到了极大挑战。信息应用成为各项工作中必需的过程或环节,信息系统成为各项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平台,信息协作平台成为跨地区、跨警种协作的重要纽带。公安信息化对公安机关的工作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侦查破案方面尤为明显。各地公安机关都实践、总结了不少信息化条件下的技战法,这些技战法的核心是信息应用,完全不同于传统技战法。在为民服务方面,户籍网上迁移、交通违章异地缴罚等完全依赖于信息系统。二是公安信息化促进了公安工作的精细化。对信息质量的高要求、愈来愈成熟的质量控制手段以及全警对信息化效益的认同促进了公安工作的精细化。三是公安信息化使公安工作的触角伸向社会各角落。公安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各级公安机关有能力加工、分析、利用各类信息,这使得由警务活动内涵、外延扩大后对信息的旺盛需求得到了技术支撑。公安机关把触角伸向社会各角落,信息是主要媒介。一方面获取大量社会信息为公安机关所用,另一方面利用公安机关掌握的信息为社会服务。四是公安信息化对警务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近年推行的“主动警务”、“社区警务”、“从人到案”等警务理念的贯彻得益于公安信息化。正是大量基础信息的采集、分析,尤其是对流动人口信息、高危人群的“吃、住、行、销、乐”信息的采集与应用,使“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得以实现。五是公安信息化提升了全警的科技意识和技能。公安信息化不仅培养了一批信息化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培育了一个相当大的应用群体,在发达地区,这个群体实际上就是全警。全警应用使公安信息化规模效益非常明显,全警的科技素质得到提高,信息化意识深入警心。这是其他科技建设所做不到的。公安信息化对全警的影响一方面推动了信息化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则大大推动了公安工作的变革。
第三篇: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和谐企业建设
鲁长永
企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水平,就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理念,坚持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为企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一是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开发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培育自主核心技术优势,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创新上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新产品研发速度,推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二是加快对制约生产发展的老旧装置技术改造,为创建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绿色环保型企业打好物质基础。三是创建国内一流的企业品牌。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市场、价格优势,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名牌产品。四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企业内部和谐与外部环境和谐的关系。从狭义上讲,就是以企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管理观念,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使员工的合理利益、健康、安全得到保障,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企业发展,让员工共享发展成果。从广义上讲,包括构建企业内部的整体和谐和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这种和谐是在遵纪守法、规范运作、诚信为本、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与员工共享利益、共生共荣,与政府共享文明、良性互动,与社会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和谐。
要想激发企业活力,统筹规划、重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协调发展,进一步形成企业合力,就必须对不合理的体制、结构进行改革和调整。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扎实稳妥地推进结构调整。从深挖管理潜力出发,大力推进管理的集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信息化,以充分发挥管理创效的作用,这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完善以绩效为导向、收入靠贡献、上岗靠竞争、管理流程更优化、激励约束更有效、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为“肯干事、能干成事”的职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三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认真落实以质量、安全为宗旨的国际标准质量认证体系、环境标准管理体系,坚持重心下移,严格预算管理。加大执行监管力度,规范管理行为。四是引导职工积极参与到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促使企业不断发现和解决不和谐因素,最终实现和谐。
企业要和谐发展,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要积极改进党支部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按照“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创建要求,加强“四好”班子建设,强化火车头作用;坚持德才兼备和注重实绩的原则,好中选优,改善结构,按照政治坚定、品行端正、知识丰富,能力突出、廉洁自律、职工公认的基本标准,从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干部成长的角度出发,选拔交流中层管理人员。实现“三高、三严、三实”管理。即管理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严密的制度、严细的管理、严格的纪律;布置工作要落实、开展工作要扎实、掌握情况要真实。
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实现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党对国有企业党组织职能的准确定位。建设和谐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
一是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建设。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完善党员和党组织服务职工机制。拓展党员联系职工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职工的内容,畅通职工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困难职工作为工作重点,努力解决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关注困难职工,体现人文关怀。尽力解决特困职工的生活困难,关注弱势职工。尊重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通过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在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召职工、发动职工、组织职工,明确行动指南,广泛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抓全员覆盖。坚持寓教于乐,广泛吸收职工参与,同时紧密结合职工生产生活,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增强活动的吸引力,从而使职工在思想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
三是重点抓好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一要注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干部队伍的骨干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注重对职工的引导工作,要敢于正视目前干群关系中客观存在的少数问题,把握、弘扬干群关系主流。二要辩证地看待干群关系,把握和谐特征。在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中,一定要历史地、发展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针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体制机制下,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素养职工的需求预期。三要把握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标准,使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成为企业和谐的内动力。四要打造职工满意工程,做到目的同归。党的根基在职工、力量在职工。要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使活动成为党员干部和党组织服务职工的“连心桥”。
高品位的企业文化能够塑造高品位的员工,高品位的企业文化是唤起员工高尚情感、打造一支具有凝聚力、事业心、高效率团队的内在动力。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谋求企业和职工共同成长。把企业发展目标与实现职工全面发展的目标融为一体,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环境,使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劳动都得到尊重,真正把职工当作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从管理制度、保障措施上,全面提高职工的知识水平、工作技能和敬业精神。二是为职工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感情凝聚人才”。在企业内部形成道相同、心相通、力相聚、情相融的浓厚氛围,使企业发展建立在诚信、坚实、可靠的和谐基础上。三是着力加强团队合作。团队精神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驱除所有不和谐现象。要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打造这种团队精神,为企业和谐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广大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责任感。以共同的发展愿景、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形成企业改革发展的文化动力和牢固的精神纽带。
第四篇:永川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永川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简 报
第72期
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8月11日
陈存根在我区调研学习实践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时强调
重心下移工作下沉
做细做实基层党建
8月10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存根到我区专题调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基层党建重点工作。他强调,要眼睛下看、重心下移、工作下沉,进一步做实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
调研中,陈存根先后深入大安镇高坡村、铜鼓村,南大街黄瓜山村、中山路街道汇龙路社区和林业局,实地调研
对如何进一步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和基层党建重点工作,陈存根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做实整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不走过场。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克服厌倦懈怠情绪,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体制机制建设,认真搞好群众满意度测评,使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开展调研,切实做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准备。二是要做实‚三项制度‛,实现全覆盖。要坚持抓好党组织书记‚接访‛工作,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寻找党和政府的重要途径和平台。要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家访‛工作,将村、社区‚两委‛班子所有成员和党小组组长、村(居)民小组组长以及能做群众工作的党员组织起来,分片包干进家入户开展走访,扩大范围,争取实现全覆盖。把进村入户走访做细做实。要做好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工作,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分级负责,上下联动,解决好接访和家访中收集到的问题。在乡镇、街道一级,要明确收集、整理的专职工作机构和人员;在区县一级,要明确牵头抓总的职能部门,对收集到的问题分类处理、督查督办,使‚三项制度‛真正收到实效。三是要做实‚三万计划‛,切实解决基层人才匮乏的问题。进一步做好选派大学生村官、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干部驻村工作,推动人才、技术、管理三下乡。要结合扶贫开发项目、农业开发项目及新农村建设等,将城市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让
突出‚永川味‛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落实‘369’总体思路,推动永川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重环境、重民生、重政策‛为理念特色,以打造‚精美城市、渝西高地、幸福永川‛为实践载体,突出‚五个贯穿始终‛,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永川发展实际的新思路陆续出台,一批事关永川发展的战略性项目顺利推进,一批惠及民生的行动和计划付诸实施,一批推动结构调整和形成新的产能的高新技术项目加快实施,一批增强永川发展后劲新的项目和资金相继投入,推动永川科学发展。二是‚三级联动‛落实‚三项制度‛。以打造为民服务‚受理—执行—督促‛责任链为重点,以三项制度延伸、三进三同三个一活动开展、‚大下访‛活动实效来推动三项制度的落实,初步形成了区、镇、村联系服务群众三级联动体系。三是‚三定三有‛开展‚三百行动‛。以‚三百行动‛落实的‚三万计划‛。建立‚三定三有‛工作机制,加大高校毕业生、优秀年轻干部和改非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才选派力度,促进人才技术管理‚三下乡‛,确保下得去、蹲得住、有事干。四是招引选‚三措并举‛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制定‚1+5‛系列文件,建立健全干部提名比选、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规范,公招一批急需人才,引进一批开放人才,公推一批优秀人才,全面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调动干事创业激情。五是‚三条路径‛
第五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农村科技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进农村科技工作
益阳市科技局 曹 清
今天大家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静心思考和探讨科技工作,感受很深,收获颇多,下面我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科技工作发一个言,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益阳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资源比较丰富,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科技推广和服务不断创新,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得到了转化应用,优质杂交稻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覆盖率90%以上。市农科所选育的“湘益猪配套系”填补了我省生猪育种的空白,促进了益阳生猪生产的发展。选育出的优质稻早籼6号、湘早籼45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产量和质量全省领先。建立了资阳迎风桥镇国家粮食新品种示范基地和赫山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水稻核心示范区。益华水产、明星麻业、瑞亚高科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质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品牌农业产值占农业总值的50%以上,我市农业科技贡献率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
当前,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农业正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竞争面临新的局面。益阳的农业虽有一定的优势,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农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不高,特别是农产品小而分散、产业化不够、市场占有率低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益阳要走现代农业道路,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我认为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调整我市农业科技工作重点。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我市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应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进行“三个转向”,从注重农产品数量增长、转向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从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主转向为生产、加工、生态协调发展服务;从以资源开发技术为主,转向资源开发技术与市场开拓技术并重。努力实现我市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升级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重点在水稻、茶叶、禽畜、水产等领域,引进、推广与转化软盘抛秧、测土配方与施肥、高产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生猪良种繁育、茶叶良种繁育、发酵床养猪等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技术,积极配合在全市创办10个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水稻优质率达到85%,专业统防统治力争达到30%以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50万亩,力争生猪达到550万头,优质率达到85%,抓好3个高效生态发酵床生猪示范基地建设,并逐步向全市推广,发展名优水产养殖,扶持黑茶提质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推进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科技创新。我市目前农业产业化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即农产品加工企业多(规模 以上企业38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9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企业少(高新技术企业11家,无上市企业);初加工多,高技术、高附加精深加工少(农副产品加工率不到20%,深加工少);一般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家庭化、内向型企业多,精细化、外向型企业少。要实现在市场经济和自主创新背景下的科技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重点培养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企业。示范企业抓激励、中小企业抓扶持、科技型苗子企业抓培育,不断增强企业“后劲”。针对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产业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重点提高我市粮食、茶叶、杨树、水产品、生猪等主要产业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引进,不断丰富和提高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品种和质量。培养壮大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标志性企业。通过扶持益华水产、华葛食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促进我市农产品向精加工、深加工方向延伸,加工产品向多个产业扩张,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发展生态高效优质农业。加快发展具有益阳特色的生态高效优质农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潜力显著的农业产业,逐步建立8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双季稻高产“双超”(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黑茶种苗繁育基地、杨树种植与加工示范基地、优质商品猪示范基地、优质水产品养殖与加工示范基地、拓普麻业天竹 纤维原材料种植与示范基地、竹产业示范基地、名贵树木花卉选育示范基地。同时积极发展都市农业,力求在发展上有突破、在效益上有提高。
4、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农村科技合作社是近几年我国涌现出来的科技服务新生事物,主要开展共性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等。我省双峰县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市沅江、资阳、安化等地进行了探索。农业科技合作社是推广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素质、整合劳动资源的有效方法,要依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办社原则,走以市场为导向,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路子。要实行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户连体、连心、连利益的“共赢”机制。同时,继续建立和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农村科技信息“户”联网、送科技下乡组成的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使得农村科技服务能更好地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现实需求。
5、加大农业科技攻关的力度。以培养区域性、支柱产业及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结合资源优势和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围绕推动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积极培育、申报、实施省级以上各类农业科技计划项目。重点争取安化县列入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南县拓 普麻业3万吨新型竹浆等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解决制约我市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技术瓶颈问题。
7、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的科技培训。立足我市实际情况,将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促进农民科技培训结合起来,在建设农村特色产业化科技示范基地、培养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工作中,加强对返乡农民的科技培训,重点开展返乡农民工实用技术培训班,重点培训返乡农民工1000人。切实帮助返乡农民工掌握返乡农民工掌握再就业技能、知识及信息,促进农民工创业就业。
2009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