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摘要
第三章
经营区域、范围和禁止事项
第十二条 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原则上在本县区行政区域内开展业务,即进入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的资金借入方和借出方均应为当地法人或自然人。
第十三条 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可以经营下列业务:
(一)为资金借贷双方提供信息登记、发布、查询、备案等;
(二)收集、整理、统计民间融资信息;
(三)跟踪分析民间融资的资金使用和履约情况,建立民间融资信用档案。
第十五条 出现以下所列情形之一的,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一)任何形式的集资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二)直接与借贷当事人交易资金发生账务往来;
(三)使用非法手段催债或指使他人非法催债;
(四)违反规定高利放贷;
(五)洗钱行为;
(六)非法经营;
(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其他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六条 出现以下所列情形之一的,市与县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依法采取风险提示、警告、约谈高级管理人员、劝令退出等措施,督促其整改。逾期未整改完毕,或整改后经监管部门验收不合格的,报市民间融资规范管理试点工作联席会议批准后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一)跨核准区域经营;
(二)不按要求如实完整报送或传送数据,或提供虚假、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报表和统计报表的;
(三)未按有关规定申请,擅自变更重大事项;
(四)拒绝或阻碍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调研;
(五)高级管理人员拒绝监管部门约谈;
(六)无故不参加行业年审。
第四章
经营规范与业务流程
第十七条 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应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设立董事会、监事会。按章程规定召开董事会、监事会,实现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分离。董事会、监事会召开会议应形成决议并存档。应建立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内部机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
第十八条 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规范的业务流程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全面记录和反映登记服务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
第十九条 为降低成本和控制风险,通过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登记的出借资金,每笔不低于2万元、不高于300万元,对单一借出方不分拆资金借出。
第二十条 通过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登记的单一借入方,其借入资金不超过1500万元,且资金供给方不得超过10人。借入方登记的借贷交易尚未清偿完毕时,不得再次借入资金。
第二十一条 民间融资借贷双方应到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进行信息登记,有条件的可以开通网上登记。借贷当事人应保证所提供信息真实、准确、完整。资金借出方的资金应为自有合法资金,并应出具承诺书。必要时,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可对大额或活跃参与者的资金来源进行合法性调查。
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不得对借贷当事人的收益作出承诺。
第二十四条资金借出方通过银行将资金转入借入方账户。
第五章
风险防范
第二十六条 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应向借贷当事人作出风险提示,主要内容包括:从事民间借贷交易具有较大风险,当事人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资金借出方和资金借入方依法承担法律责任,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进入经政府批准设立的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进行交易行为,不意味着政府或该公司将承担任何的担保或“兜底”责任等。
第二十七条 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应将自律承诺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不吸收公众存款,不募集资金,不提供资金,不提供担保,不设立资金池,不参与借贷双方之间的交易,不进行资金支付等。应将设立批复文件与营业执照一起在经营场所明示,并公布县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监督电话。
第二十八条 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应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第二十九条 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应建立月季年报制度。按照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要求,准时上报月季年报表、信息发布、资金对接情况、工作总结等,提供具有法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或鉴证的资料。
第三十条 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应按时参加行业年审。按照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要求,进行严格自查,形成年审报告书,并于每年1月底前向县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报送,经县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出具初审意见后,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审核。对年审不合格的公司,由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
第三十四条 实施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分类评级制度。评级结果作为对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享受政策扶持、进行新业务试点和实施分类监管、重点监管的依据。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4年12月23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6年12月22日。
第二篇: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开业致辞
开业典礼讲话稿
刘建国
(2015年7月2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七月的济南,阳光明媚,荷香四溢!在这美好的时刻,我们欢聚一堂,共庆“山东金超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开业之喜。“山东金超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从前期的筹备工作到今天的正式开业,受到了各级政府、社会各届朋友以及众多合作单位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九信控股的全体员工向各位领导、来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支持和关心我们的各级政府、社会各届朋友、及合作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东金超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是经省金融办核准,由济南市金融办批准成立的济南市首家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公司以“实体+网络”的创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为济南市民间借贷双方提供资金供需信息发布、推介、登记、撮合成交等金融服务。同时,公司还以“登记服务大厅”的模式,吸收优质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民资公司、信用评级公司、保险公司等中介机构和人行征信、公证处、仲裁委等职能部门入驻,为借贷双方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服务,确保融资双方高效、安全、便捷地交易。“山东金超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设在山东金融超市主楼的二楼西大厅。经过半年的筹备,公司的软硬件设施已经全部更新到位。此外公司还拥有一批专业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金融人才,可为融资双方提供融资、投资、理财、企业财务咨询等综合性、差别化的金融咨询服务,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增值,助力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实现“金超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有益探索和大胆实践。
济南民间资本充裕,民间金融活跃,近年来,省市政府不断加快金融创新改革步伐,省政府先后出台了“金改二十二条”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来引导民年间资本投向中小微企业,这给民间投融资服务行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契机。山东金超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正是顺应济南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响应省市政府号召的正确举措。此次以金超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开展民间融资登记管理的试点机构,将有利于加快民间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速度,引导民间资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利于优化民间金融资源配置,缓解当前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有利于推进民间融资阳光化和规范化,遏制高利贷等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山东金超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是扩大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一个超前发展的新型平台。公司将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有效监管、规范发展”的要求,以服务济南民间借贷双方、支持济南本地实体经济发展为使命,明确市场定位,强化管理、依法经营、规范运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我们相信,在济南市金融办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朋友和众位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下,“金超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会更加迅速,明天将更加辉煌。
谢谢各位!
第三篇: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业务中的刑事法律风险
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业务开展中的刑事责任风险
云南昕坤律师事务所 花凤第、方益花
一、可能涉及的罪名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业务开展中最容触碰的罪名,第二部分作重点讲解)
(2)集资诈骗罪(平台自融,无偿还能力)
(3)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超出经营范围,从事吸储蓄业务,形成资金池)
(4)非法经营罪(构成该罪名可能是因为债权转让涉及违法销售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也有可能是因为从事高利放贷业务)
(5)高利转贷罪(未对投资者的资金合法性尽到审查义务,如果明知投资者的资金为银行贷款,可能构成高利转贷罪的共犯)
(6)擅自发行公司企业债券罪(未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公司、企业债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公司、企业债券累计超过200人)
(7)洗钱罪(对投资者的资金来源未尽到审查义务,或者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而仍对其提供居间介绍服务)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一)刑法规定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行政法规规定
国务院发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所称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实践中争议主要在于《办法》能否作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定罪量刑的依据。
在此意义上,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没有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只是省政府金融办批准,如果从事吸储业务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三)立案标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4.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5.其他扰乱金融秩序情节严重的情形。
(四)实务中民间融资登记公司要注意的问题
1.平台的性质问题
平台原本的作用在为借贷双方提供中介服务,因为从国务院发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规定可以看出,作为纯粹中介服务作用的平台往往不会涉嫌犯罪,特殊情形下,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共犯。能否构成刑事犯罪,一方面取决于他人利用平台从事的行为之性质,另一方面也与平台对他人利用其从事犯罪活动是否具有主观上的明知有关。如果平台的相关责任人员没有对借款人的身份和资信能力尽到相应的审核义务,默许借款人在平台上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活动,涉嫌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共同犯罪。平台如果超出了中介服务的范围,开展自融业务,或者虚构借 3
款人,汇集资金形成资金池,对于这种非中性业务行为,极有可能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2.资金的沉淀渠道问题
投资人的投资资金的沉淀渠道是判断平台经营合法性的一个标准,这需要审查汇集的资金是直接转付给了资金需求方还是直接沉淀在运营此平台公司账户里,如果投资人资金直接沉淀在平台公司的账户里,可能会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法律法规风险。
3.债权转让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债权转让模式就资金的沉淀汇聚方式而言,与通常资金池和自融等情形有区别,前者资金的来源是通过权益转让而获得的对价收益,而后者则是依托资金需求项目和负债而聚合的资金。因此,通过表面观察债权转让模式不符合非法吸存犯罪的构成要件,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由于通过债权转让所获得的资金往往并没有分配给权益人,而是投入其他项目形成新的债权,在循环运作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模式实质同样可能构成资金需求项目通过平台临时垫款,然后向社会吸收资金置换垫款的嫌疑,因此,仍然存在非法集资的刑事责任风险。
三、不能触碰的红线
由于云南省作为沿边金融改革的试验区,在过去2014年的一年中,政府金融办公室批准了许多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从事民间借 4
贷居间服务,该类公司类似于线下P2P,关于P2P平台不能触犯的红线相关部门已经有文件规定,对民融登平台业务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最高人民法院
2010年,最高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二)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明确的三类属于以开展借贷业务为名实施非法集资行为:
1.资金池模式,所以一定不能形成资金池,客户账户不能平台账户资金混同。
2.不合格借款人导致的非法集资风险,不合格借款人主要指虚假项目或虚假借款人,所以平台要对项目或借款人进行严格的审查,尽到审查义务。
3.庞氏骗局。个别平台经营者,发布虚假的高利借款标募集资金,并采用在前期借新贷还旧贷的庞氏骗局模式,短期内募集大量资金后用于自己生产经营,这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平台不能自融。
(三)银监会
银监会对融资平台划定的红线: 1.明确平台的中介性 2.尽到审查业务 3.不得提供担保 4.不得形成资金池 5.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6.不得开展自融业务
(四)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犯罪构成分析
结合上述几个部门的规定,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构成分析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刑事法律风险。
1.从主体看,单位和自然人都可以成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体,且从事民间借贷业务必须获得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而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只获得省政府金融办或者地州金融办的批准,不具有吸储的主体资格,所以满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主体要件。如果民融登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采取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犯罪的不同情节,分别予以刑罚处罚。
2.从主观方面看,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故意。这里需要明确 6
一点,民融登平台属于中介性质的公司,不能从事吸收储蓄的业务,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是银行或者民融登公司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资金存入民融登公司账户,就可以推定为具有非法吸收的故意。
3.从客体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一般是通过采取提高利率的方式或手段,将大量的资金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造成大量社会闲散资金失控。同时,行为人任意提高利率,形成在吸收存款上的不正当竞争。破坏了利率的统一,影响币值的稳定,严重扰乱国家金融秩序。这就要求民融登公司在开展日常业务时,要把利率控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即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贷款利率的4倍以内,以维持金融市场利率稳定,不侵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4.从客观方面看,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要求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向公众吸收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存款的行为。所以平台不能从事吸储业务,不能形成资金池,明确平台只是中介性质。如果从事或者变相从事了吸储业务,面临的问题就是对象是否为特定主体,吸收的金额是多少,如果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吸收存款对象为一百五十户以上的,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就可能涉嫌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第四篇:湘阴县民间融资中介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湘阴县民间融资中介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市场,引导民间融资市场规范发展,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规范我县民间融资中介公司的管理,确保我县民间资本市场安全、高效、有序运行,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0]21号)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间融资中介公司是指在我县范围内从事民间融资中介服务的所有投资、融资、中介、咨询、担保等类别的公司,以下简称“中介公司”。
第三条 民间融资中介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全部财产对其经营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民间融资中介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以其出资额或者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第四条 民间融资中介公司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在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向有融资需求的“三农”、中小企业、个体经营业主和居民等提供民间融资中介服务。
第五条 湘阴县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政府金融
办”),依据本办法履行对辖内中介公司的设立进行初审,对中介公司的日常经营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 公司设立
第六条 设立中介公司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符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
(二)符合民间融资市场发展的政策和方向;
(三)符合市场、效益及安全原则。第七条 设立中介公司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最低限额以上的实收资金和营运资金。其中:设立中介公司的实收资金不低于500万元、营运资金不低于300万元;设立分支网点的,每增加一个分支网点,其实收资金与营运资金分别应增加100万元;
(二)具有合格的业务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法律顾问;高级管理人员、法律顾问必须有相应的任职资格;
(三)具有健全的公司章程;
(四)具有合格的营业场所:
1、必须具有固定的办公、营业场所,营业场所原则上产权自有(含共有),若租赁,其租赁期应在3年以上,且有合法租约;
2、公司本部的营业面积不得低于80平方米,分支网点的营业面积不得低于30平方米;
3、营业场所必须具有完备的防盗、报警、通讯、消防等设施。第八条 中介公司的设立应经过筹建和开业两个阶段。
第九条 中介公司的筹建应向县政府金融办提交下列资料:
(一)筹建申请报告
(二)筹建方案;
(三)发起人协议书;
(四)章程草案;
(五)筹建人员名单及主要负责人简历和个人信用报告;
(六)拟聘请公司法律顾问及主办会计的简历、相关资格证书及个人信用报告。
第十条 经县政府金融办初审合格后,出具初审意见书,报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再依法办理相关证照。对中介公司的筹建申请,县政府金融办1个月内答复。申请未获批准的,筹建人自接到县政府金融办答复之日起3个月内不得再次提出同样的申请。
第十一条 中介公司开业,应向县政府金融办提交下列资料:
(一)会计师事务所或有关单位出具的验资证明,资本金入帐原始凭证复印件;
(二)拟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审查资料和从业人员情况一览表;
(三)营业场地所有权证或使用权证复印件,安全、消防设施合格证明复印件;
(四)公司章程;
(五)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六)主要投资者的背景资料及有关报表、发起人的名单和出资
额,董(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名单及个人信用报告。
第十二条 中介公司正式开业前,应与县政府金融办签定依法经营保证书,并交纳10万元或注册资金3%-8%保证金。
第三章 变更、歇业、终止管理
第十三条 中介公司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凭县政府金融办的核准文件到工商部门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一)变更名称;
(二)变更组织形式;
(三)变更经营范围;
(四)变更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五)变更股权结构和注册资本;
(六)变更营业地址;
(七)分立或合并;
(八)其他重大变更事项。
第十四条 中介公司歇业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外连续15天以上6个月以内的,需向县政府金融办申请,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公告,公告内容应包括:歇业原因、歇业时间、歇业期间尚未结束的中介服务业务的服务办法、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等。歇业期满必须开业,若遇特殊情况确需延长歇业时间的,应再次提出申请,但累计连续歇业的时间不得超过200天。
第十五条 中介公司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县政府金融办可责令其关闭:
(一)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
(二)正式开业2年后仍达不到经营保本点的;
(三)擅自停业连续达30天以上的;
(四)已丧失本办法第七条设立条件的;
(五)已连续歇业200天以上或累计停业1年的;
(六)被其他公司收购或兼并的;
(七)连续3年亏损额占资本金的8%或亏损额已占资本金的25%以上;
(八)在设立公司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或有不正当行为的;
(九)已发生中介服务危机且无法挽救的;
(十)县政府金融办认定的其他应予关闭的情况。
第十六条 中介公司的终止,应在金融办和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依法进行清算,并向社会予以公告。
第四章 日常监管
第十七条 对中介公司的日常监管的内容包括:
(一)公司设立或变更事项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
(二)申报材料的各项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三)实收资本金与营运资金是否真实充足;
(四)是否超业务范围经营;
(五)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审查手续是否完备;
(六)是否违法违规经营;
(七)业务经营状况是否良好;
(八)营业场所和安全设施是否符合要求;
(九)是否严格执行授权授信制度,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
(十)是否按规定向县政府金融办报送有关报表,报表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十一)县政府金融办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中介公司进行的中介业务,借贷双方协议、利率和中介费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规定。
第十九条 中介公司进行的投资、担保等中介业务,单笔业务在10万元以上的,借贷双方完成资金转账后,公司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持双方有关银行转账凭证、借贷合同等文件原件,到县政府金融办进行备案登记,并将复印件留存。借贷合同终止后,公司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持双方有关银行转账凭证到县政府金融办取消备案登记。
第二十条 中介公司应按季度定期真实、完整地向县政府金融办、工商局报送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及经营成果、重大事项等内容。
第二十一条 县政府金融办对中介公司行使检查职权时,应出具相关检查文书,中介公司应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妨碍检查工作。
第二十二条 县政府金融办派出的检查人员拥有下列职权:
(一)检查中介公司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情况;
(二)检查中介公司的设立、变更和业务活动情况;
(三)检查中介公司的各种凭证和帐表,必要时可先封后查;
(四)对被检查公司违反有关规定的,有权责令其立即纠正,必要时可当场责令其停业整顿。
第二十三条 中介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若有非法集资、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由县政府金融办组织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没收保证金,并由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同时追究公司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县政府金融办牵头,县工商局、人民银行、公安经侦、司法、统计、税务等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其采取警告、公示、风险提示,约见公司高管人员谈话、质询,责令停办业务,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县政府金融办会同工商局、人民银行等职能部门,负责每年3月30日前对中介公司进行年审。对年审不合格的中介公司,由相关部门依法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或暂停部分业务;情节严重或者整改后仍不符合规定的,依法取消其经营资格。
第二十六条 对存在风险隐患和违规经营的中介公司,经督促整改拒不改正的,应当依法责令其停业,委托指定外部审计机构进行独立审计,并依据审计结果进行依法处理。
第五章 业务管理
第二十七条 中介公司应将风险控制作为公司经营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各项内控管理机制,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第二十八条 中介公司应根据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制定公司 的风险控制点,其单笔最高中介金额和中介服务的余额不得超过县政府金融办规定的最高标准。
第二十九条 中介公司的单笔最高中介金额为:
1、无抵、质押的借款不得超过公司营运资金的0.4倍;
2、足额抵押的借款不得超过公司营运资金;
3、足额质押的借款不得超过公司营运资金的2倍;
4、中介公司中介服务的最高余额不得超过公司营运资金的5倍。
第三十条 中介公司应详细了解资金出资方的资金来源是否属于其合法收入的自有货币资金,禁止吸收他人资金转手放款,防止出现洗钱、高利转贷等违法行为。
第三十一条 中介公司应详细了解借款人的借款用途以及借款人和其担保人的经济、经营及信用状况,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对于一切不合规、不合法的借款用途严禁进行中介服务。
第三十二条 中介公司应严格按照中介服务的操作流程规范经营,中介服务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签订的中介服务合同的所有条款必须符合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严禁中介公司以任何形式吸收社会资金,防止出现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行为。
第三十三条 中介公司应当提取足额的风险补偿准备金。风险补偿准备金按照公司中介服务的月末余额的3‰按月计提,当总额达到中介服务的月末余额的8%时,可以不再计提,风险补偿准备金最多不超过公司月末中介余额的10%。
第三十四条 中介公司原则上在本县行政区域内开展业务,不
得跨县区经营,不得非法集资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不得使用非法手段催债。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县政府金融办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9
第五篇:浅谈民间融资
浅谈民间融资
【内容摘要】 民间融资作为资金资源的一种有效配置手段,在补充银行资金不足、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这柄资本市场上的双刃剑,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尽快理清我国民间融资的现实状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让资金在同等条件下在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之间合理分布,规范引导民间融资发展势在必行,本文拟从法律角度对民间融资的存在与发展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字】民间融资 合法性 路径
一、民间融资合法性问题的解读
“合法性”并不等同于遵守法律。某些行为可能并没有触犯法律,但却不具备合法性。①
法律一词,在我国,广义而言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一切行为规范。狭义的法律则是指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我国关于民间融资的合法性问题的规范体系是有不足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对财产权的理解,应当既包括公民对财产的所有权,也包括公民对财产的使用权。公民对财产的所有权属于消极权利,公民对财产的使用权属于积极权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可以分离的,不能把财产权仅仅理解为对财产的使用权,对财产的使用权也属于财产权的范畴。我国《民法通则》也特别指出公民的财产权包括所有权人对自己财产使用,处分的权利。因此公民对财产使用权的行使也应该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财产权确立的意义之一在于使公民获得了对自己财产的自治权。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为,为自己的财产寻找出路。资金作为公民财产的主要形式,理应获得公民的自由支配。我国《合同法》也承认建立在真实意思基础上的民间借贷合同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确认建立在真实意思基础上的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有效的民间借贷。因此,从宪法精神和民法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出发,民间融资并不等于违法融资。当然宪法也原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但是,权利即使要受到限制,也应当由法律加以限制。由于有效等级的差异,违反一个位级规范并不意味着必然违反另一个位级规范。
我国目前对民间金融管制的法律文件主要有《刑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行政法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以下简称《取缔办法》)。《刑法》中确认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并未对这种行为划定范围。《取缔办法》为认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提供了规范性的依据,但并不能成为刑罚适用的依据。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立法解释的权力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对于法律无权作出解释。集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偏离了民间融资的本性。那么,《刑法》对民间金融的规制应当是以扰乱金融秩序为要件的违法融资方式。《取缔办法》虽然将未经金融管理机关批准而从事的融资认定为非法融资行为,但是由于在宪法与行政法规之间缺乏法律这一位阶,对民间融资实行限制或剥夺就缺乏完整性的法律规定。
因此,从法律规范位阶的角度,民间融资的合法性可以有不同法律位阶的理解。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民间融资的存在具有合宪性,从民法的意思自治看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构成要件,并受到合同法保护;第二,无任何法律明文加以禁止;第三,未经依法批① 高炳忠:《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准的融资行为属于非法融资的规定来自于行政法规,其效力颇可质疑。因此,由立法机关制定“民间融资法”显然已属必要。
二、现行法律对民间融资的法律规制
通常而言,融资是一个金融概念,是指筹集资金或吸收资金。依其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债权债务式和股权投资式。融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民间融资主要是私人之间的一种资金融通行为。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区的民间融资行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发展势头。而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非公有制经济从金融部门所获得的资金支持是微乎其微的。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讲,由于投资理财渠道狭窄,银行又连续降息从而使居民个人为了寻求收益更高的投资方式,形成了民间借贷资金供给。现实生活中,无外乎有以下几种融资方
②式。
(一)债权债务式
1.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
借款合同依主体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商业银行为贷款人的商业借贷合同;一类是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前者是商事合同,后者是民事合同。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当然是合法的,它是一种互通有无的互助行为,是符合民法要求的,是城乡居民解决生产、生活资金需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为。一般情况下,自然人之间的借贷是无偿的,且约定利息不得超过最高额度限制。依现行司法解释,最高额不得超出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的,超出部分无效。另外,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禁止复利,即“驴打滚”。
2.自然人与单位之间的资金融通
自然人向单位的资金融通又可以细分为因公借贷和因私借贷两类。前者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其合法性勿庸置疑,它的存在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和法律上的可行性,因而是为财经制度所允许的。因私则会因单位性质的不同而构成不同的犯罪构成,触犯不同的罪名。若是非国有单位,则构成《刑法》272条的挪用资金罪,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的、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若是国有单位则构成《刑法》382条的贪污罪。在这一点上是没有太大疑问的,其行为不但违反了财经制度,而且情节严重者还会触犯法律。即自然人不论是向本单位还是外单位进行融资,不论是用于合法或者非法用途,只要是因私,就会因为构成挪用行为而遭到法律的否定评价。
3.单位向银行的资金融通,这是企业解决资金缺口的常态
在目前情况下,由于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所持的“慎贷”和“惜贷”态度,贷款难已经成为一个不证自明的老大难问题。尽管合法,但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要以此作为主要的融资手段的话,显然是望梅止渴之举。
4.单位向个人的资金融通行为,至于企业法人、其他组织与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则为现行法律所禁止,被视为无效合同。
5.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资金融通
从金融学的角度来看,单位之间的资金融通行为即盈余单位(最终贷款人)直接把资金贷给赤字单位(最终借款人)使用,其间不需要经过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方式。该种融资方式可以及时、灵活、有效地调剂资金余缺,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快速高效的发展。但在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不管是何种资金融通行为都遭到了法律的否定评价。在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司法解释中,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行为也因为规避法律而归于无效。
(二)股权融资式②姜旭朝,丁昌锋。民间金融理论与实践[J].经济学动态,2004,(12)
股权融资作为民间融资的一种方式,我们既要强调其融资能力,同时还应强调其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如果不能保证股市资金向优势企业和优势项目流动,就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就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侵害,就是股市功能的扭曲。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阻力和困难很大,尤其是中小企业要通过股权融资方式来吸纳资金,法律和制度上的障碍很多。
三、对民间融资现象的反观与思考
(一)从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考察
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是“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即效益性是被放置在第一位的,这里我们暂且不论这里所言的效益是否包括宏观效益和微观效益,或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无论从哪方面讲,商业银行都不太愿发放贷款给非国有经济。从效益性上讲,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要经过一系列调查与咨询、聘请中介评估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还要对其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调查,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银行支付的成本。从安全性上讲,由于非国有经济发展中市场风险和信息获取的渠道不畅通,导致了经营中出现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使银行对其不敢问津。从流动性上看,《商业银行法》严格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基于以上原因,民间融资的渠道变得更加狭窄。加之我国银行体系还尚未建立面向非国有经济的信贷服务机构,为了规避与防范商业风险,商业银行难以与非国有经济构建良性互动关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的今天,如何解决民间融资问题的探讨就更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笔者以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应该将“流动性”放在首位,只有有效盘活商业银行的资金,让资金流动起来,才能切实解决资金的效益性和安全性,才能实现资金的保值和增值,这一点从根本上说也是符合商业银行自身利益的。从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来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仍不明确。经营目标不明确的银行,就谈不上统一经营思想和按照现代企业的目标运行。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在这一思想的统领下,尽快改善银行的金融服务,推出尽可能多的金融衍生工具,才可能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的资金供给问题
(二)从经济人或者理性人的角度来考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通常而言,作为一个商事主体,它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参与商事法律关系,能够以自己名义从事商行为,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包括个人和组织。在与民事主体相比较而言,商主体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营利活动的主体。从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民间融资所持的否定态度看,我国的法律规定明显的带有计划经济色彩,这与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尤其是企业之间的资金融通行为并没有损害任何社会主体的利益。企业将其自有的闲置资金不论是存入银行还是借贷给其他个人或者企业,完全是商事主体行使投资自主权的意思表示,是一种投资行为,国家不应该对其进行干涉。再者,在现实生活中,放贷的企业并非多数,国家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宏观调控,至于投资的安全性,这完全属于商事主体意思自治范围内的事情,国家大不可为了维护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而对企业间的资金融通行为加以干涉。据笔者所知,在国外立法中是没有这样的限定的。但是,企业之间互通有无的资金必须是自有资金,如果吸收公众存款然后放贷则构成扰乱金融秩序的犯罪行为。
(三)从民间融资与我国良性金融生态环境形成的角度来考察
民间融资是折射金融生态是否健康的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已经证明,民间融资的适度发展有利于弥补我国目前银行业金融服务品种单一的不足,可以比较有效的满足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的调剂资金缺口的的迫切需要。其次,民间融资的适度发展有利于建立符合价值规律的利率定价机制。民间融资的利率是由双方当事人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商定的,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金融供给市场的供求情况和资金
机会成本,有利于形成利率市场化。目前银行的利率上浮幅度过大,无形中增加了市场主体的成本。再次,民间融资有利于民间资金在当地的聚集,有利于满足本地生产性资金的的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最后,民间融资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民间融资多发生在较小的范围之内,比较有效的解决了融资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弊端。特别是在目前,在自然人和法人的社会征信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民间融资的兴起有利于推动和建立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
(四)从目前我国征信体系的现状来考察
从2002年开始,我国开始致力于建立以自然人和法人为主的征信体系,时至今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征信体系还尚未建立。众所周知,商业银行是经营信用和风险的单位,但由于我国金融征信制度体系很不发达,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几乎无法了解,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消费信贷的高风险性,这也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金融征信制度的完善应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同时,必须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消费贷款信用等级制度。作为信用评分的依据可以包括企业所有人或消费者的收入状况、债务余额、财产、雇佣状况、住宅所有权,以及以往银行贷款行为记录。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验表明,建立广泛的社会信用制度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短期之内银行贷款风险只能通过增加贷款担保机构来缓解。考虑贷款担保活动的高风险性,人民银行应着重抓好国家和省级两级再担保机构的建设。此外,积极发展贷款保险业务也是弥补金融征信体系缺位的重要手段。由此观之,民间融资的蓬勃兴起也是我国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不健全的必然结果。
(五)从我国目前的直接融资法律制度来考察①
纵观我国证监会制订的大量融资政策,在这些政策中,国有企业一般享有优先进入资本市场的特权,使上市成为专为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服务和“脱贫”的工具。而对非国有企业而言,上市的门槛过高。根据《公司法》规定,发行股票须经证监会核准;发行公司债券亦须审批,其资本金要求显然对于非国有经济来说太高不可攀,财务会计报表的要求也难以做到,因此现行的法律未为非国有经济提供在证券市场融资的有力保障。所以有必要建立如下相关法律制度:
1.增加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
除了现金、上市流通的证券外,建立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以外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投资基金市场,增大市场容量。
2.改变现在的股权结构,打破国有股与法人股不可流通的局面
这样非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一样,可以通过“收购”或“买壳上市”的行为进入证券市场。
3.建立多种合法的交易组织形式,使非国有经济不限于场内集中交易的严格限制,可以在较为灵活的场外交易市场上融资。
4.设立二板市场,拓宽非国有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
通过设立二板市场,可有力推进高科技民营企业发展,为其提供一条门槛较低的上市融资渠道。
四、民间融资的法律规制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议,入世后我国将逐渐打破金融垄断、鼓励金融市场竞争。而广泛存在的行政管制大大压迫了民间融资的自治空间,将法律责任覆盖到金融活动的广泛领域和环节中,也将自主融资压迫到狭小的角落里。金融管制权,不应过分压抑市场内在力量和金融形式创新。对民间融资的调控应该是有边界的,调控的逻辑前提是市场失灵和政府
失灵,在市场失灵的地方,才需要进行经济调控;调控须遵守法律为避免政府失灵所限制的条件。在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对民间融资总体而言,法律松绑,解除法律威慑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民间融资自身尚未建立其良好的风险防范机制,对民间融资进行适度的调制时规范民间融资的利益取向。同时,还应该兼顾继续发挥民间融资的灵活性,多样性特点,保障各类主体的基本权利。
对民间融资的法律规制,可以通过立法调控分而治之相结合的方式:
(一)出台专门的《民间融资法》调控民间融资行为
管理民间融资,法制先行。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在民间融资的保护、规范和方面尚不健全,严重制约着民间融资的成长。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已肯定了“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但仍没有一部法律保护其正常的融资活动,致使民间融资至今未获得合法地位。现行法律中关于民间融资、社会集资与非法集资的法律界限模糊,不利于民间融资的发展与监管。制定《民间融资法》,从法律上确定民间融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合法地位和作用,引导他从“地下”转为“地上”,保护合约双方的正当权益,促使其经营逐步走向契约化和规范化轨道。
《民间融资法》应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既要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构成,又要符合金融管理秩序的相关规定。对融资主体的划定,应多尊重民事主体当事人对财产或资金的支配权。当然,对民间融资组织的规范应建立在对组织宗旨合法性,活动合法性的基础上。同时,在《民间融资法》中规定对民间融资组织实行登记和报备制度。对融资内容的规范,应当根据民间融资在社会资金资源配置方面所起的作用,鼓励民间借贷,贷款经纪人,农村地区融资组织等多种融资方式规范化发展。另外,为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秩序,通过立法将民间融资行为纳入到金融监管体系,对民间融资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利率水平,适时进行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同时,还可以在《民间融资法》中对融资信用体系的建设有所涉及、(二)完善和协调民间融资行为相关法律法规
《民间融资法》从宏观的角度对民间融资行为的合法性,组织机构,风险防范以及信用体系的纳入等问题进行规范。对于在各种民间融资行为中产生的当事人权利义务,交易方式,违约责任,权利保障等方面则可以通过试用或变通适用《合同法》等民事,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
通过立法,清理对民间融资行为多头管制和行政法规、规章,协调法律,法规,规章之间的一致性。为建立多元化的民间融资服务体系,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化运作,形成金融竞争态势,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