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战争片的意识形态分析
平顶山学院体育系2010级 《好莱坞电影赏析》期末论文
《战争片的意识形态分析》
战争片的意识形态分析
班级10级社会体育 姓名 吕寻秀 学号 101090128 摘要:战争片亦称“军事片”。以战争史上重大军事行动为题材的影片,有通过战争事件、战役经过和战斗场面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树立英雄形象;也有通过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描写,形象地阐释某一重大军事行动、军事思想和军事原则;还有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多歌颂杰出的军事统帅、著名将领和军事家的战功和业绩。
关键词:经济大萧条、英雄主义、道德理想主义
正文引言:作为审美意象和社会镜像,好莱坞电影的商业化生产成为一个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最为权威的参照系统,也可能制造一个最为有效的社会骗局。好莱坞战争片不仅是美国对本国历史上几次战争的反思,更是作为一个潜文本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本文试图读解好莱坞20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初战争片中的意识形态和文化。
一 丛林困境与社会困局
在美国文化中,战争电影与国家民族自尊不可分割,国家的“伟大”意味着拥有并实施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从上世纪7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初越战失败,苏联入侵阿富汗,美伊人质事件等一系列事件重创了美国的军事帝国。而在美国国内,经济衰退的阴霆笼罩社会, “水门事件”、“洛克希德公司行贿案”等丑闻又暴露了政府和企业的腐败。内外交困的处境使得观众在越战电影中找到最好的宣泄和认同对象。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猎鹿人》、《现代启示录》等一些越战片都以“丛林”意象表现“困境”主题。大量航拍和丛林中移动镜头将东南亚湿热芜杂的雨林表现得深邃莫测,危机四伏。紧张茫然的美国士兵身陷其中,“敌人”基本上都是以一种单一平面化的危险信号出场的。像《现代启示录》用远景镜头展示河岸密林里冲锋枪喷射的火舌,《野战排》中的移动摄影使越南士兵如鬼魅般在树林中穿行,时隐时现。《全金属外壳》用急速的推拉镜头表现越南狙击手的枪口,诸如此类。因为在美军中,越南士兵没有个性和感情,只意味着丛林里的危险,所以这些“敌人”在影片中都不是以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形象出现,他们已经同密匝的热带树木和遮天蔽日的枝叶融为一体,组成一个整体的“丛林”意象,寓示着一种草木皆兵式的危险和困境。这类“困境”意象一直在好莱坞的战争(尤其是失败的战争)片中延续。《猎鹿人》中迈克和同伴抱着树干在循公河上无助地漂流。《越战忠魂》的德兰山谷夜色中,越南士兵幽灵似的突然出现在美军身前。《黑鹰坠落》展现了索马里狭窄错综的街巷和灰尘迷雾。这些意象都把战争中美军困境体现得淋漓尽致。
越战中的美军处境是茫然无助、困兽犹斗,而那段时期美国人民的生活也承受着失业、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当《猎鹿人》中迈克和尼克被敌人逼迫着玩轮盘赌的时候,当《全金属外壳》中士兵小丑眼看身边弟兄一个个被射杀而不知狙击手藏于何处的时候,当《野战排》里的莱思身中数弹跪倒在地,痛苦无望地把双臂举向天空的时候,当《越战忠魂》中美国士兵 1 在黑暗丛林中四面楚歌的时候,那种无力改变现实处境的悲哀和无助,以及对未来充满迷茫只得听天由命的心态,在战场上的美国士兵与国内民众之间达到了统一,并在影片中找到绝佳的意象诊释。
二 天生权威与军国主义的复兴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 年代初,随着自由主义大潮衰退,右翼保守势力开始统治美国政坛,饱受经济困境之苦的美国民众也迫切需要军事力量的复兴来重拾信心。纵观历史,美国军国主义从那时开始走上了复兴之路,好莱坞的战争片发展轨迹也是如此。尽管越战结束后,出现了《还乡》、《全金属外壳》等一些反战作品,但并没有成为美国商业片主流。而从《猎鹿人》、《现代启示录》、《星球大战》系列一直到之后的《拯救大兵瑞恩》等,这些获得票房成功的影片大都塑造了一个英雄权威的形象,宣扬了美国的军国主义。
好莱坞战争片中的英雄形象是与传统家长制的男性权威一脉相承的。这种男性权威不是自由主义民主选举出来的政客,也不是官僚体制中产生的技术专家,而是一种天生的,类似神赐命定般的精英领袖。他通过天生直觉和超凡才能以及人格魅力成为所向披靡的勇士和领袖。这种形象在美国现实社会中是家庭中的父亲、资本主义小商业主、西部拓荒者或牛仔,在战争影片中就是那些个体军人权威。例如《猎鹿人》中的迈克罗伯特·德尼罗饰和《现代启示录》中的库尔兹上校马龙·白兰度饰。
《猎鹿人》中的迈克虽然是一名宾夕法尼亚州的普通炼钢工人,但影片把他提升到一个世俗神灵式的形象高度。在越南他不仅命定般的赢得了轮盘赌,之后还承担起拯救同伴生命和灵魂的责任。影片最具意象化的场景就是狩猎。这种山区居民的普通活动被导演用色彩、音乐和构图表现成仪式化的场景。油画色调的山岭配合教堂唱诗班的歌声,既建构了一个充满原始野性和本能冲动的意象,又营造出一个圣洁崇高的教堂般的意境,与现代社会的钢厂工作、酒吧娱乐这些喧嚣杂乱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影片将迈克孤身一人置于这种群山环境之中,从而把他推向独一无二的权威膜拜高度。这种反对现代工具理性、信奉人类原始本能的权威观念在《现代启示录》中更进一步,达到了原始图腾崇拜的地步。片中威尔上校被排遣寻找和刺杀库尔兹上校。在威尔这一方是军营、武器、虚伪的长官和惶恐的士兵,导演用光亮平板的色调和中镜、全景镜头来展现多个人物和设备;而库尔兹那里的整体影调幽暗深沉,处处是山林、雾气、悬挂的尸体、众多涂着油彩的信徒、祭祀仪式等等,导演用大量近景和特写以及高反差的光影来单独展现库尔兹上校的面部和头颅的细节。可以说威尔上校代表着越南美军腐败愚蠢的庞大官僚体系,而在柬埔寨占山为王的库尔兹上校则代表了原始神秘的个人崇拜。驳船在狭长河道上的逆流之旅寓示着从现代西方科学到古老东方宗教、从工具理性到本能激情、从官僚系统到个人权威的转变。库尔兹成为受人供奉的诗人和神灵,而威尔也逐步从一个听命于人的杀手转变为对库尔兹的自由人格和权力的认同。当威尔杀死库尔兹之后,也受到当地山民的顶礼膜拜。镜头中正立的威尔头颅与佛像重叠(影片开头威尔的头颅倒置,与佛像相反)隐喻了脆弱被动的威尔完成了俄狄浦斯拭父之举,获得了库尔兹的自由和权力。
上世纪70 年代以来,自由主义官僚冷冰冰的工具理性和福利政策并没有让美国民众摆脱生活困境,结果保守主义观念中这种充满生命潜能的天生权威成为大众偶像。美国民众其是退伍老兵依托这种历经战火淬炼、神灵般的男性精英,补偿了经济衰退和越战失败带来的羞耻和失落。从这个角度讲,与其说《猎鹿人》、《现代启示录》是控诉战争对人性摧残的反战电影,毋宁说是重扬男性军事英雄主义的发韧之作,它们让美国民众从伤痛和压抑转向信心和尊严的重建。《猎鹿人》的结尾,人们一起唱起《天佑美国》的意图也在于此。在美苏冷战 2 的80年代,《星球大战》中的绝地武士卢克、《兰博》系列中的兰博都是这种权威类型的角色。《星》片中的绝地武士的激光“剑”是原始武器和未来科技奇妙的意象结合,代表了现代美国对原始生命“利比多”的崇拜。1990年之后的波斯湾战争、“9·11”事件以及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重新确立了美国军事帝国声誉,也激起了民众用武力打击恐怖主义的斗志和热忱,电影中天生权威的形象也随之再次出现—《拯救大兵瑞恩》中的米勒上尉、《越战忠魂》中的摩尔少校乃至《指环王》中的阿拉贡。好莱坞战争影片迎合美国军国主义的振兴持续至今。
三 上帝、异端与道德理想主义
美国的道德理想主义与基督教文化是同根同源的。美国民众认为他们是上帝的“特选民族” ,美国国土是上帝的“应许之地”。这种“公民宗教”把国家政治和民族主义全部神圣化和理想化,为战争找到宗教依据。
秉承着这种基督教圣徒气质,《猎鹿人》中教堂尖顶的意象反复出现,教堂婚礼展现得肃穆又详尽。《全金属外壳》中的士兵对着自己的枪械祷告,《越战忠魂》里摩尔上校在教堂祈祷,片中美国内战时期卡斯特将军的部队被印第安人屠杀的插图几次出现, 1.由此越战被比作了白种盎格鲁一萨克逊新教徒征服“异教徒”印第安人的圣战。好莱坞战争片中的飞机(尤其是直升机)也被赋予此种意义,它雄鹰一般盘旋于天空 ,下面是苍茫丛林或灰蒙市井。这种空间构图以及大量俯视镜头被好莱坞不厌其烦地使用,以致于成为了战争片(尤其是越战片)的标志性意象。它们给予观众居高临下掌控一切的视觉快感和心理优势,同时也是“上帝”、“神谕”、“特权”等意识形态的显影。《现代启示录》中开篇镜头是飞机投下凝固汽油弹使丛林化为火海,而《越战忠魂》更是着力渲染空投燃烧弹焚烧越南士兵的场景。这种“天火”意象渗透着影片制作者的潜意识一一基督教用“火”烧死异端的天谴式惩罚。让直升机承载意象和意识形态双重意义最明显的当数《黑鹰坠落》,尤其是黑鹰直升机飞行的画面剪辑和从天而降的场景,导演斯科特的镜头以拜物教式的目光抚摸着这种现代美军的时髦装备,以致于飞机坠毁于摩加迪沙的街道仿佛是折翼的天使坠落凡间,美国士兵保护坠机现场如同保护圣地一般。在一场夜战中,直升机的机炮射出一串串绚烂的火光,地面上的索马里人如草芥般一片片倒下,镜头把一场血腥屠杀演变成痛快刺激的视听享受,达到了“情感间离”的奇效,从而实现了意识形态操纵。美国文化中的道德理想主义总会把战争看作是善与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独裁的斗争。《拯救大兵瑞恩》用整幅画面的国旗、跳姗的老兵和一排排十字架墓碑这些意象奠定了严肃崇敬的基调,接着用25 分钟展现了诺曼底登陆—摇晃眩晕的跟拍镜头,撼人心魄的炮声和凌厉的子弹破空声,溅满水珠和鲜血的摄影机镜片,尖叫的伤兵和寻找自己断肢的地狱般情景。这一组残酷意象复原了颗粒粗糙的战地老照片和新闻记录片,而那些历史影像资料已成为二战美军神圣和正义的象征。《珍珠港》则宣扬了“自由”、“民主”的观念,当日军发动袭击的时候,高高在上的军官令一挥,飞行员头缠白布开始自杀式行动。而美军士兵则围坐在长官身边。当军官问道“谁愿意出战,上前一步”的时候,影片用慢镜头表现英勇士兵自愿向前踏出的脚步。
而作为“邪恶异端”的敌人必是独裁、残暴、缺乏人性特征和感情的群体。《星球大战》敌人是“帝国” ,反抗者是“共和联邦” ,这种早期资本主义反抗封建主义的战争表述在80年代被转译为西方世界打击纳粹,以及对抗苏联的冷战模式。片中帝国军队类似于德国纳粹,而他们的将军则穿着二战时期的苏联军服。士兵都是白色装束、同样大小的“一体化”呆板模样,这是美国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和理解。作为《星球大战》20多年之后魔幻翻版《指环王》,天行者卢克换成了人族王子阿拉贡,他率人类,与精灵、霍比族人结成联盟击败索隆的魔军。3 魔军也同样是整齐划一,没有人性的怪物,至于“索隆”作为独裁意象已经被单一绝对化为一只魔眼。敌人的领地也必是恐怖的,除了《早安越南》等少数影片之外,大部分越战影片都是简单地把越南描绘成荒蛮危险的地方。《全金属外壳》中的越南是处处燃烧的黑暗废墟,《野战排》中的越南是充满蚊虫的丛林《,越战忠魂》中的越南士兵隐藏在阴暗狭窄的地洞中。《黑鹰坠落》中的索马里风沙弥漫、枯萎贫痔,断壁残垣,当美军士兵逃出市区的时候,索马里的居民默默无声地站在废墟中,黝黑的肤色与硝烟融合在一起,远景镜头把他们刻画成一群地狱魔鬼式的恐怖群像。与敌方相比,《珍珠港》、《越战忠魂》等影片都选取风光优美的美国乡村小镇来表现家乡。黄绿明亮的色调,温馨和睦的邻里,温柔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的脸庞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这是一个看不出“大萧条”、社会动荡和种族主义影响与站污的大后方。而在美国人的价值观中,他们不仅要保卫家园,还担当了上帝所赋予的垂范、拯救世界的重任。如果说《星球大战》中的死星隐喻了冷战时期的核武器,那么《指环王》中的魔戒就是如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象征。勇士们不但要抵抗住死星、指环这些贪欲、权力的意象的诱惑,还要义无反顾地消灭这些威胁。就像浮士德对抗魔鬼靡菲斯特一样,《星球大战》中的卢克对抗死星的诱惑,《指环王》中的弗罗多和阿拉贡对抗小鬼咕噜和魔戒的诱惑,完成了拯救世界的历险。总之,在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中,好莱坞战争片的正义和自由、善良和勇气、亲情和友情、禁欲和责任这些主题是美国对外宣扬武功和输出意识形态的幌子;在道德模糊、权威消解的后现代,它们又可以作为美国自身社会道德伦理的反鉴之镜。
第二篇:关于战争片的想法
关于战争片的想法——看《巴顿将军》和《越战忠魂》
前两天连着看了《巴顿将军》和《越战忠魂》,如果划分类别,《越战忠魂》是不折不扣的战争片,《巴顿将军》则主要是传记片。两部电影时间跨越较长,可以看出明显的时代风格。
《越战忠魂》是典型的当代好莱坞战争片,事无巨细的描绘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让人看清从枪中崩落的每一个弹壳,听见战士们紧张的每一声喘息,目睹炮火造成的每一个伤口,这些在银幕上都被极其真实地展现,几乎让人闻到了皮肤烧焦的臭味。极不稳定的摇晃镜头造成强烈的纪实感,让人无法置身事外。
《巴顿将军》的战争场面并没有这种细节的刻画,多为广角镜头的超大场面。这是一种战略的眼光,让我们站在巴顿的谋略高度去看战场,从而了解巴顿将军的宏韬伟略。电影的细节,多放在了巴顿将军个人性格的刻画上。电影将这个“暴戾的军神”展现得活灵活现。尽管这部电影也是美国军方的宣传片,但军神“暴虐”的一面,也展现得甚为淋漓。同时也不遗余力地去展现着他的博学多才,将这个英雄古典且浪漫的的诗人气息展现了出来,在电影中,展现了巴顿会拉丁文,会法文,对欧洲各古战场战事的了然于心,这让我们惧怕他的暴虐,同时却不得不钦佩他的学识与智慧。
这两部电影看完,让我感觉到了对战争的一丝恐惧,使得我又联想起以前看过的种种战争电影。多数战争电影并非是要宣扬战争的,但电影的宣传威力有时候却无法估计。特别是好莱坞的战争片,他们的终极目的是娱乐大众,然后赚钱。所以,电影中极其真实的紧张节奏与炮火满天的火爆画面有如一颗兴奋剂,时常使人神情激昂,激动得不能自已。从《拯救大兵瑞恩》起,貌似纪实,而实际上通过镜头将战争的紧张与暴力感施加于人心的手段就成为了战争片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似乎是最大程度还原战场情状的手法变成了一种最好的使人娱乐的方法。因为战场的真实是无比残酷的,真的被还原出来了,却献出了一派血腥与暴力的味道。而这正是商业片吸引人心的重要元素。
《越战忠魂》披上了一种悲情的外衣,但看到最后,我却发现这部电影几乎就是一场战斗的全面展示,基本不存在什么情节,战斗、防守、突围、支援、死亡、救伤,只要是战场上所有的,便统统拍出来给人看,不放过任何能触动人心的细节。有伤口就来个特写,有爆炸就炸得轰轰烈烈一些。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残酷,但残酷经过激烈展示后,似乎将战争变成了一场游戏。
《巴顿将军》并没有那么娱乐化。但是这部电影对战争狂人的内心挖掘要更深入一些,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人的角度而不是从纪实的战斗角度来看战争。巴顿对战争的态度,显然要比《越战忠魂》里的战斗场面更让人感觉恐惧。在影片开头那面巨大的美国国旗前,巴顿发表了一通长达六分钟的演讲,其中的话奠定了这个战争狂热分子的基调,他说对士兵们说,二十年后,你会庆幸自己参加了此次世界大战。战争之后,当你在壁炉边,孙子坐在你的膝盖上问你:“爷爷,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干什么呢?”你不用尴尬地干咳一声,把孙子移到另一个膝盖上,吞吞吐吐地说:“啊„„爷爷我当时在路易斯安那铲粪。”与此相反,弟兄们,你可以直盯着他的眼睛,理直气壮地说:“孙子,爷爷我当年在第三集团军和那个狗娘养的乔治.巴顿并肩作战!”
就在这电影开头六分多钟的演讲中,让人看清了这位将军的战争之心。
当巴顿来到古战场时,他总像一个诗人一般的说,他的心属于这些战场。当诗情与战争狂热融合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战争变成了一首变态的诗,这首诗的意义,充塞狂人胸臆,而让观者不寒而栗。
自有电影以来,战争片已拍过无数,而电影中或沉痛,或悲情,或豪迈的战争情绪,都变成战争的注脚。这注脚没法注释战争的意义,只能是在战争的铁蹄下一声呐喊,或一次呻吟。其对于观者的作用,却无法定义。
第三篇:最新版战争片观后感
记忆中,很久没看黑白电影了,似乎已经淡忘了,但在我们这些90后大学生的心中并不代表消失了,因为当那熟悉的革命奋斗旋律响起时,我们便找回了那些年学校里组织在国旗广场前看电影的那段欢乐的、难以忘怀的时光。欢迎查阅。
战争片观后感1
在谈《集结号》之前,先讲一个苏联卫国战争中的真实战例。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国土大片沦丧,成师成师的部队被德国人消灭。1941年底,苏联的西南方面军几十万人被德军分割包围在基辅附近,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也是深陷重围,身边只剩下数千人马。此时他唤来一名少将,命令他带领一支队伍向一个交通要地先行突击,为司令部突围打开突破口,但拨给他的只有区区百来人。为了司令员的安全,这名少将履行起了一名连长的职责,拼死进攻,居然成功的破围而出,可是方面军司令部却始终没有跟上来,基尔波诺斯上将及方面军政委后来均在包围圈内牺牲。战后少将从其他突围者那里才得知了真实情况:方面军司令部根本就没打算跟着他突围,基尔波诺斯只是想让他吸引德军的注意,而自己却向另一个方向突围,说白了就是准备牺牲掉他来掩护主力的行动,为了让少将扮演的更真实些,他甚至没有事先透露这个意图。然而阴差阳错的是,被派去送死的人突围的方向正好是德军的弱点,而方面军司令部却钻进了德军的口袋。这位幸运的少将后来在卫国战争中成长为著名的指挥员,他就是东普鲁士征服者、未来的红军元帅巴格拉米扬。
而《集结号》讲述的,也是一个类似的故事。
1948年的一天,中原野战军某部9连得到命令,为掩护团主力转移,必须坚守汶河阵地,除非听到团部司号员吹起表示任务完成的集结号,否则决不准撤退,哪怕打到最后一个人。9连全体官兵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拼死打退了对方三次进攻,而集结号始终没有响起,最后除连长谷子地一人被震昏幸存外,其余47人全部阵亡,无一生还。
谷子地在后方医院康复后,发现全国解放军已经做了大整编,原来部队的番号不在了,他不得不花了数年功夫,总算找到了老部队,得知他的老战友、当时下命令的团长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更让他吃惊的是,原来当年执行的,其实根本就是一项有去无回的任务:为掩护团主力的行动,团长不得已做出牺牲他们连的决定,所谓撤退的集结号,只是一个安慰,根本就没打算、也没有吹响过……。由于9连47人全部阵亡,且战场在战后已改建了煤窑,所有阵亡战士的遗体都没有被找到,所以他们只能按失踪处理,不能获得革命烈士的荣誉。在知道这一切后,深感委屈的谷子地下决心要为牺牲的弟兄们讨回公道……
《集结号》反映的,是中华民族内战这个大悲剧下几个小人物的悲剧,总体感觉悲壮感人。在宣传时,影片号称战争场面达到了《雷霆救兵》的水平,实际看下来是夸张了点,但和韩国影片《太极旗飘扬》比,已可以等量齐观。无论是化妆、音效还是战场表现效果,确实达到了近年来国产片的最高水平,远远超过了《冲出亚马逊》之类的片子。
《集结号》的剧本写的不错。国内近年来的一些“极品垃圾”,例如《无极》、《夜宴》和《黄金甲》,其实无论演员的表现还是声光效果都达到了相当水准,之所以被称为烂片,关键是剧本写的太差,“不会讲故事”,情节不是老套就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而集结号全篇一气呵成,没有离奇生硬的感觉,作为战争片,让人觉得自然可信。
在情节上,没有出现国产片解放军传统的“高大全”的形象。为了全局的胜利,牺牲偏师在战争中是很常见的,尽管这对当事人来讲相当残忍:但借用影片对白,“战争哪有不死人的”?在国内主旋律影片中出现这种情节,据我的记忆还是第一次。此外,阵前杀俘、破碎的肢体、面对敌人优势武器的无可奈何……这些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
而片子的缺点,主要在于一些细节。在战场火力、武器道具上,很多地方不严谨,解放战争的场景中出现了太多五十年代才出现的武器,火力表现之强烈也远远超出了当年的实际情况,不过这也是刺激观众视觉的一种手段:在这些方面,《集结号》较之《雷霆救兵》还是差的太远。
总体而言,个人认为,《集结号》是近年来最优秀的国产战争影片,是部男人气息很强的电影,值得一看。
战争片观后感2
原本只是想看看冯小刚的电影,调剂下心情,放松身心,满足以下自己的小资情调。
结果是轻松的走进去,脚步沉重的走出来。
原本以为自己长大了,上学时学校组织看革命教育电影时的那种感动和使命感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以为自己不会再那么感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知道,我还是很多年前那个看着“打仗片”就会激动的热血澎湃的孩子,而自从看了兄弟连和拯救大兵这样写实的国外军事作品,就一直期待着,梦想着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今天,我多年的梦终于实现了,让我心满意足而又充满期待。
作为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好像天生骨子里就有着那种热血和天赋的责任,对于军绿色也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和崇拜。
我们的军人让人敬佩,不仅仅是过去的战争,也在今天的抗洪,更在日后的对台都会以生命来捍卫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大国崛起里讲过什么样的国家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国,其中军队和教育都是国家的脊梁。
想到这里,我觉得,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里高调宣传集结号,是有意义的。
我们的社会在发展中丢掉了很多好的传统,但是,有些精神是需要我们继承的,一个崛起的大国,不仅要有实实在在的实力,更要有种精神,一种让人不敢小觑的精神,集结号让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
我们的战士不怕死亡,面对死亡也没一个孬种,但是,在以人为本的当前,影片也融入了对生命的探讨,那就是如许三多般的“有意义”。我们的战士要求被承认。
我想到了现实生活,其实我们也没有什么要求,工作苦点累点是不怕的,付出没有收获也是正常的,只是组织上一句安慰的话,心里暖暖的就足够了。
我们活得也是很有意义的!
战争片观后感3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在网上观看《正者无敌》这部电视剧,是战争片。我爸爸最爱看了,原来我不是很喜欢看战争片。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我明白了历史使人明智,所以我也爱看历史片了,特别是打仗片。由陈宝国主演的36集电视连续剧《正者无敌》我花了九天时间才看完,受益匪浅。悲壮!冯天魁,一名四川的爱国将领,他虽然没文化,但在国难当头能带领川军,勇敢地走出四川,经过大半年的时间,转辗大半个中国,在抗日最前线,英勇杀敌,很多川军将士为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冯天魁在抗战时一无军晌,二无军需补给,三是屡遭友军的欺骗,看到这些真让人心寒。就连蒋的一些心腹都失去对领袖的忠心,以致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大批起义和投降。
共产党是伟大的!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思想,实在是当时没有人能相比的。拥有了民心,拥有了一大批爱国将领,得民心者得天下!
当今国际形势十分复杂、国内矛盾也十分突出,生活富裕了,但精神何在,也就是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共产党救中国是历史证明的事实,共产党要长期得民心,那就要一整套与时俱进的先进制度,得天下容易、守天下更难!《正者无敌》是部好电视作品,看了让人振奋,增强爱国情怀!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一定要打好学习基础,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强大、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稳定而奋斗终身。
战争片观后感4
今天,我和同学们在学校观看了一部打仗片《百团大战》,看电影的过程中,有笑声,有泪水,有令我们敬佩的地方,也有令我们学习的地方。
1940年,是中国抗战处于最困难的地方,人力兵力都远不如日本,由贺龙、关向应、左权、彭德怀等领导人领到抗战,姚家峪战争中,彭德怀是副总司令,左权也是这次战争的主要人物。
映入眼帘的是可恶的日本帝国主义者闯进了老百姓家,把家中的一切翻了个遍,把村子里的老百姓用冰冷的枪一个个打死了,他们闯进了一个老百姓的家里,看见一个孕妇正在产子,日本人没有直接杀死她,而是用火把房子烧掉了,日本人集体大笑起来,他们奸诈的一笑让我很气愤,我急的直拍桌子,更令人气愤的一幕还是发生了:村子唯一一个幸存者逃跑时,被日本军官发现,被直接杀死了,我觉得太可惜了,如果他逃了出去,一定能得到八路军的援助,此时,村子已成了一片废墟,废墟下埋着一个个生命,彭德怀知道以后,决定了八月二十日凌晨开战,我方的八路军又是炸桥又是铁路战争的,把日方打的是落花流水,军火库被炸,兵也惨失很多,这事被我方领导知道后,决定炮轰“娘子关车站”,经上次,我方很有胜算,本来日方就要失败了,却突遭增援,敌方增援后,我方火力不足,最后伤亡惨重。彭德怀说:“中国不会投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华北八路军组织了“百团大战”,但是,日本的特务发现后。日方有了新的作战地点—关家垴,左权要炸了日本的作战地点,得到了八路军总部的肯定,他们装作送粮食的混进去,然后来了个突然袭击,日方和中方正面开战,我方连续袭击了日方的炮楼和数量装甲车,日本可算上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中方胜利了。可,不服气的日本又来了,我方因没有准备,赔了许多兵,彭德怀见状,准备炸山,我方埋了许多炸药,等待最后一刻。日方杀死了政委梁山、哑巴、姚尚武,这让我方严重兵力不足,炸山是唯一的选择。山炸开了!日本兵没留下一个活口,中国胜利了!
整部影片,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无坚不摧。他们做事考虑的非常周全,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我们要救老百姓!他们是无辜的!正是因为这个目标,才会使他们视死如归。
看啊!这就是最可爱的人,无论在什么年代,他们永远都在困难的最前面,永远都是把危险留给自己!
战争片观后感5
暑假期间,我观看了《地道战》这部电影,这部影片中的人物都很聪明,日本军总以为很聪明能够打败八路军,却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被八路军打得落花流水。
还没有挖地道时,日本军来攻打这里,人们都躲到井旁边的密道里,日本军就把没有一个人的村子扫荡了一遍。八路军和乡亲们开始挖每家每户都连接的,四通八达的地道,利用这地道总是打胜仗。
我认为,有了困难,不仅要团结一心,还要动脑子想办法,这样才能解决难题。影片中的乡亲们不仅团结在了一起,还共同挖地道,使得日本军在明处,我军在暗处,总是让日本军摸不着头脑的吃败仗,真的好过瘾!
所以大家一起动脑想办法,打了胜仗,胜利也是大家的!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有这种精神,大家一起解决困难,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
成功是快乐的,也需要大家共同付出。影片中第一场仗我军是失败的,虽然人都活着,但房子被毁了,所以大家吸取教训,集体的智慧想出了利用地道来打胜仗的办法。如果没有第一次的失败,可能就没最后的胜利。既然我军在失败时都没有灰心丧气,那么我遇到了小的困难,失败了,又能怎样呢?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只有嘴上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遇到困难要知难而进”光说不做可不行,要有实际行动才能证明自己不是只会喊空口号的人。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认为这里面的所有的胜仗,都是靠大家团结一心才得来的,人多力量大!如果有人在第一场败仗时灰心了,而大家都没有灰心,那个人的情绪也会变动。所有,一切的困难都要靠大家团结一心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战争片观后感6
《五月八月》这部影片记叙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五月、八月这对姐妹俩在亲人相继逝去的情况下背井离乡,独立生活,经历重重困难,得到了磨炼。
在战火中成长的五月过早地变得成熟,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年龄尚小的八月也懂事了不少。
战争中的儿女是坚强的。影片中有一个令我深受震撼。1937年12月,惨无人道的日本军队在南京肆无忌惮地扫荡,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五月的爸爸出门以后惨遭杀害,于是五月的妈妈把生活用品搬上阁楼,打毁了楼梯。一天,日军又来扫荡了,妈妈与奶奶顾不上逃命,让姐妹俩爬上阁楼,自个儿留在了楼下。日军一冲进来,就把奶奶杀害了。妈妈也被--了。五月、八月眼睁睁看着奶奶妈妈遭到日军的毒手,心痛不已,恨不得冲下去保护妈妈。但五月知道,妈妈宁可受屈辱也不愿姐妹俩受到伤害,只要一发出声音,妈妈的苦心就白费了。五月强忍着心痛和眼泪,咬紧了牙关,连一滴眼泪都没流下来。八月年龄小,呼之欲出,五月马上就捂住了八月的嘴。看,五月多么坚强啊!她不会被一点儿困难吓倒,仍然镇定地思考,为大局着想。她的这种坚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战火中磨炼出来的。
这使我想到了我在报纸看到的一件事。黑龙江省的一个小男孩从小就生活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与爸爸妈妈的百般呵护中,经不起一点儿打骂。他在家里,要什么就有什么,就像一个小皇帝似的。再加上他的爸爸妈妈是干部,家里有的是钱,更使他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娇生惯养的他靠着爸爸妈妈的关系当上了个中队长,无论什么事都是由爸爸妈妈替她安排好的。有一次,他向他的哥哥要糖吃,哥哥告诉他:“这是要留给爸爸妈妈吃的,你不能吃!”那孩子听了,还是不肯罢休。他一气之下,竟用红领巾上吊自杀了。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这一个孩子就是因为没有经过磨炼,从小在要风就风,要雨就雨的环境中成长,才会经不起一丁点磨炼。他和五月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五月、八月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们永远是我的好榜样。我相信,我也会在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成为真实生活的五月!
第四篇: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
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政治安全。根据区委宣传部要求,现将我街道2017上半年贯彻落实《京口区党(工)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京口区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制度》和《2017党(工)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细则》精神,狠抓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定位
我街道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目标管理。及时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举任组长,党工委主任任副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任负责人、社区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由党政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领导组在工作中,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分工。并要求班子成员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确保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落实。并多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带头学,坚持读原文,坚持学而用,切实指导实践、确保我街道各项工作的高效推进。
二、狠抓学习教育,落实工作实效。
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街道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狠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开展党员冬训。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并结合实际,街道定制了两大类冬训课程暨一项专题类课程+一项拓展类课程,专题类课程里包含六个学习主题,主要是针对十八届六中全会及各级党代会精神的学习,街道特邀市委党校教授徐光为大家解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党员干部们对从严治党的理解,增强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为大家讲解各级党代会精神,确保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一项拓展类课程是专门针对基层工作人员压力大、低情绪开展的心理培训课程,街道特邀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史瑞君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情绪调试和压力应对”的讲座。除此之外,街道要求各社区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党代会精神知识竞赛”,参加竞赛人数达200人。二是组织开展“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集中学习。机关支部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和党的纪律规定及党的光辉历史等知识。采取个人自学、集中授课、检查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扎实开展理论学习。三是开展中心组专题学习。大市口街道在年初就制定学习计划,确定12个学习专题,重点围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精神、从严治党等学习篇目,由领导班子成员授课,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放大示范引领作用。
三、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觉悟
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市口街道下辖10个社区,已有7家社区成功创建为市级文明社区,其余3家正在努力争创中。结合各社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宣传橱窗、板报、横幅等宣传阵地。通过讲座、入户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以及节俭养德、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主题活动。在创建文明城市期间,街道、社区认真落实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积极与辖区内商户签署“争做文明商户承诺书”;开展八大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完成文明提升台账工作;浓厚背街小巷公益广告宣传氛围;安排主次干道路段长,并签署责任书;接收“啄木鸟行动”问题交办单20件,已全部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加强与市、区督查组联系,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整改到位。二是加强文化建设。大市口街道通过不断培育、提炼,涌现出青春快乐鸟、华润社区腰鼓队、金阳光艺术团、金凤凰艺术团、慧中舞蹈俱乐部、星友合唱团、米山合唱团、东吴老来乐艺术团、老北门阳光艺术团、弥陀寺巷诗词协会等十一个各具特色的文艺团体。每逢节日、庆典及公益活动,他们都活跃在各个社区文化广场和市民大舞台上,为镇江的市民奉献他们的热情和风采。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大市口街道推选出道德模范张苏娜荣获2016年第四季度“最美京口人”荣誉称号并光荣入选镇江好人榜;刘伟琴荣获2012年首届感动镇江“十佳母亲”称号、2013年镇江市第五届“大爱之星”、2016年镇江市“最美家庭”标兵户、2017年光荣入选镇江好人榜;刘连平荣获江苏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镇江市首届百佳文明市民等荣誉称号;怀民同志荣获镇江市首届“大爱之星”称号。机关党支部组织党员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在辖区内广泛宣传,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四是强化网上正面宣传引导。大市口街道常态化开展机关干部、党员团员网上“发观点、亮声音”活动,配备12名专职人员,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完成舆情引导任务,确保不发生重大负面网络舆论事件。交汇点新闻汇编推广和镇江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广均已完成任务数各800人;“京口发布”微信公众号正在大力推广中。
第五篇:战争片血战钢锯岭电影观后感
战争片血战钢锯岭电影观后感
战争片血战钢锯岭电影观后感
信仰是人精神意义上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我们平衡物欲的工具。大多数人选择的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更容易生存下来的信仰。而如果选择偏离主流的信仰,我们为了捍卫信仰所付出的努力就注定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这条路也会坎坷崎岖。
看完HacksawRidge我想起爸妈以前总叮嘱我的一句话:人不能太怪。虽然多年来一直被这么警告着,我还是选择做了一个怪人:内心深处,比起来自社会的评判标准,我更相信通过自我审视得出来的一套理论。我想,如果不是冒着枪林弹雨救了几十条人命,成为人人景仰的英雄,DesmondDoss在他人的眼里也一样只是个普通的怪人:身为一个军人宁愿蹲监狱也不肯拿枪。不了解他的人只会简单地把这个信仰误解为懦夫行为。
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我们不同的信仰,各种各样的信仰又让我们成为了不同的人。Desmond小时候打架用砖头砸晕自己兄弟后仿佛接受神谕一般正好看到了墙上的十诫之一:不可杀人。长大后他对醉酒施暴的父亲举枪,虽未按下扳机,但也感受到自己戾气的可怕。这些经历让他坚定了从此绝不碰枪的信仰。经历的不同多少让我们成为彼此眼中的怪人。
Desmond严格执行自己不杀人的原则,到底要的是什么,也许他自己也无法说出个究竟。是反对暴力吗?不尽然。你也许会注意到:其实Desmond并不反对战争,并不反对他人杀人。他上战场做医疗兵虽是救人性命,但实质上也是为杀人的人服务。有段情节更能说明这点,在救援负伤的中士时,Desmond用一块布拖着中士,一边自己在前飞奔带他撤离战场,一边让他开枪射杀追上来的日本人。这有点“救命我来,杀人你去”的态度。可见他理解战争的意义,并不绝对反对杀戮。他只是自己下不了手,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信仰。
说起来有趣,信仰似乎并不是理性的,有时候也没有逻辑,但正是这种不完全理性让信仰成为了我们自由意志的证明。很多时候我们坚持信仰的理由太脆弱,只是刚好够说服自己一个人而已。所以Desmond并没有成为向世界宣扬非暴力的圣人,也并不去阻止他人杀戮。“不杀”只是他给自己一个人定下的原则而已(同时也是他作为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信徒的教条,但并不矛盾)。这些信念让我们成为了和别人不同的人,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随着社会既定程序运行的一个零件。
我们身在社会中,特别是影片中战场这样极端的环境,为了服从秩序,个人的信仰就变得难以捍卫。社会对每个人的行为有预设的期待,军营更是需要绝对服从的地方。过于纵容每个人按照自己的信仰各行其是必然导致社会运行的低效,这个道理谁都懂,不过多讨论。
但我仍相信社会既需要秩序,也需要自由和包容。我们宁愿看到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却稍显离经叛道的信仰被温柔以待,而不是每个人都道貌岸然地标榜一致的道德标准,内心深处却各怀鬼胎。我也可以预料到会有一堆热血军事宅会在评论区大喊:打仗就是要冷血,纵容圣母婊大家都玩完。Desmond的不朽事迹就是给这些绝对化的论断一个响亮的耳光。他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仍然可以通过执行者的诚意和努力被主流社会认可。因为这种个人信仰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是一样的:为了更多人的福祉以及最终的和平。
因此影片也在时刻地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作为战争片,HacksawRidge所展现的战场上宛如地狱般的残酷气氛和以往战争片所渲染的紧张刺激感是风格迥异的。我相信这种写实的表现手法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战场不是一个为了展现英雄主义而存在的有趣的地方,我们只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用战争手段来捍卫和平。正因为善良的人们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走上战场,Desmond的不杀信念才能在夹缝中最终生存下来,也让他最终有证明自己的机会。
但是坚持自己的信仰从来都不是那么可以乐观的事。影片在表现个人信仰与集体秩序的矛盾方面还是显得有些理想化。其中两个细节我个人就觉得有点过。一段是全连士兵花十分钟时间等Desmond做完周六祈祷再发动进攻。一段是在战局紧张之际Desmond却坚持让人帮他取回掉落的圣经。这两个情节固然体现了Desmond重新赢得了他人的尊重甚至反过来动摇了集体的价值观,但从实际情况来说,如果真这么做,也许会影响战局或危急他人生命。所以我觉得这两点在战争中并不是可以向个人信仰妥协的部分。而另一点比较可悲的是,前半部分Desmond可以幸免军事法庭的裁决,其实一部分也是靠了老爸老战友的关系。现实比理想还是要残酷太多,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并不会给偏离主流的个人信仰太多生存空间。我们应该意识到,比起Desmond,有更多人在维护自己信仰的战斗中最终消亡或者屈服,并没有熬到那个让自己来得及发声的时刻。
因此作为少数闪现了信仰光辉的个例,Desmond的故事更值得为人传颂。这样的壮举需要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对Desmond来说,信仰和纪律的斗争就已经够激烈了,生命只能远远地排在后面。所以当上尉问他你能为这场战争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我已经准备好了献出生命。上尉告诉他:你的命没法帮我们打赢这场战争。但我想说:他救回来的那些命可以。
战争片血战钢锯岭电影观后感
《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已经上映一段时间。从电影刚上映那天起,对这部电影的兴趣就一直在我心中蠢蠢欲动。直到昨天,心中对于这部电影的兴趣终于促使我走进电影院。
这的确是一部全程无尿点的好电影,被誉为自《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最成功最好看的二战题材战争片,同时这部电影也被中国观众戏称为美国版“抗日神剧”。
什么是好的战争片?在看这部电影之前虽然心里有一个概念和标准,但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觉得非常有必要通过写作来梳理一下。特别强调,我以下总结的好战争片必备特质,在《血战钢锯岭》中全都看到了。
1、不宣扬战争。这一条应该是所有能被称得上好战争片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条特质。真正好的战争片它会告诉你,战争是一场肮脏、恐怖、血腥的杀戮。这件事没有本质上的正义与非正义,只有利益。战场是地狱,战争是你死我活。通过对战争、战场的恐怖描述,告诉那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一定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2、真实的反应人性。在死亡面前,谁都是脆弱的。会逃跑、会害怕、会恐惧、会叛变、会发疯、会不知所措、会尿裤子,会六亲不认、会抛弃战友、也可能会宁死不屈、永不投降。总之在死亡面前,我们总能看到最最真实的人性。对人性的刻画有多深刻,这部电影就能给观众留下多深的印象。遇到董存瑞、黄继光的几率比中500万彩票的几率还低,何况这还是被人杜撰夸大出来的。好的战争片会让你看到:在战争面前,人的本性最真实的一面。
3、不粉饰死亡。战争来临时,死亡是一件太过平常的事情。好的战争片不会刻意放大某个人的死亡,不会让某个人中枪之后大脑还能做出多么清晰的判断,不会让被炸弹炸死的英雄还衣冠整齐。死亡对谁都是平等的,在炼狱一般的战场,不论是英勇的死去还是卑微的死去,死相都不会太好看。
4、不矮化敌人。可以说某些中国导演在矮化敌人这点上做的非常好,小兵张嘎都能消灭掉日本鬼子一个连队。试问就这样猪一般的日本人还用抗战8年?给我一队城管我就占领日本本土了。聪明的导演都是通过刻画敌人的凶残去体现自己的英勇,在中国,我们打日本就像大人打小孩儿一样。恶意丑化日本人,去宣扬自己的光辉形象,只会让全世界人认为你是傻逼。
5、不会无视常识。战争本质就是打钱和打技术。别扯什么“亮剑精神”,那是狗屁。拿着砍刀冲向机关枪,那不是“亮剑精神”,那是二傻子。技术高低决定了战争胜负,在强大的技术面前士兵就是炮灰,什么狗屁精神都扯淡,技术带来的恐惧能把你所有的训练、精神扫荡殆尽。相比中国,什么手撕鬼子、轻功躲子弹都是常事。
战争片血战钢锯岭电影观后感
作为一个胆小的姑娘,从来不敢看恐怖片和暴力血腥的电影,在这部电影在国内首映的时候还是陪男朋友去看了,准备好了我的观影必备:围巾,用来挡眼睛,哈哈,丢人。那么说说血战钢锯岭观后感吧。
影片的前半部分还算平和,讲述了多斯童年和少年的经历,以及暖暖的恋爱经历,一个看似平凡的男人内心却无比强大,他善良、喜欢和自然接触、虔诚、专一又腼腆,可谁能想到他是那么的执着坚强。在那个人人都希望为国抗争的年代,多斯也不例外的入伍了,虽然体能很好,但他的信仰和童年的经历告诉他,他不愿意去杀人,不拿枪,甚至因为这样的坚持成了军营里的异类,处处受到排挤,甚至要上军事法庭受审,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他的坚持,他想做的只是去救人,而不是去杀戮。
在上战场之后,全片的R级战争片开始展开了它的面貌,我的天呢,我胆小的绷直了腿和后背,拿着围巾随时准备捂眼睛,在坚持了五分钟之后,我小声的问男朋友,既然这部片子叫《血战钢锯岭》是不是以后都是打战了,他看了我一眼意味深长的点了点头,艾玛,我的心脏啊,我还是在战火声没那么吓人的时候看了的,在砰砰砰的时候就隔着围巾缩起来隔几秒看一眼,好想快进啊,怎么旁边的妹子们都那么镇定,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后来一想,人家敢来看就是不怕啊,谁像我啊,傻得呵的。
不过我现在真的不后悔看这部电影,战争从来不是浪漫的英雄主义的歌颂,战争就是这样残酷的现实,人与人最惨烈的对战,这一秒还在说话的战友下一秒可能就被炸飞,我眼见的恐惧,亲临者千万倍的更甚,那里是人间地狱。但即使是这样的战场,也依然有着人性的光辉,多斯始终坚持不带武器,以医疗兵的身份去救助伤员,安慰那些恐惧至极的战友,我在这,别怕我会带你回家。最高潮的是全员撤退之后,多斯没有走,他留下来一个一个的把伤员从百米的悬崖上用绳索送下来,此刻的他,在坚守在履行着他的信仰,他是来救人的,“再多救一个”、“上帝让我再多救一个”,每一次他快要累瘫下的时候他都在说这句话,给自己力量,不顾日本兵扫荡的危险,不顾自己的双手已经被绳索磨的鲜血淋漓,他就是这片战场上所有伤员的希望。累极了的他,甚至没有发现,自己还救下来了几个日本伤员。
我在看他跟伤员说,“我是戴斯蒙德,我来救你”的时候在想,他们这一生都会记得这句话,记得这个人,他没有像其他士兵一样把他们抛在犹如地狱的战场上任他们死去,他给了他们生命的希望。那一晚上他都在救他们,历史上的统计是7人,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而事实上,可能会更多。
我一直以为在目睹了日本兵扫荡杀死美兵伤员、近距离被日本兵袭击的时候,他肯定会放弃自己的坚持拿起枪回击。然而他没有,他只是拿起了枪做成了一个担架,拉着伤兵跑到悬崖边,快速的用绳索把他送下去。
其实他是懂得在这个战场上,如果不是敌死就是我亡的,他也通过其他方式杀了不少人,例如他匍匐着把炸药包扔进敌方堡垒,带领士兵们找到日兵的总据点的,但他坚持不拿枪去杀人,对于他的信仰,他的坚持,他固执的傻气。
最终战争打赢了,可是我难以想象这些从战场下来的士兵们,会怎样的度过余生,或许大多数人都会像影片中多斯的父亲一样活在战争的阴影里,时时被噩梦围绕着,即使是多斯,也会深受战争带来的心灵的伤害吧。
战争从来都不是浪漫的英雄主义的表演,它就是血淋淋的杀戮,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战争的痛苦,但这个影片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战争的真实,然而事实上,像多斯这样的医疗兵是很少的,整个二战也只有他自己而已。况且以他一人之力,也只能救7人,而在钢锯岭战场上死去的美军7万人、日军10万人,在二战中、一战中、在历史上千万次的战争中死去的无数的人呢,谁又能救得了他们?
我们今天的和平是先人用鲜血换来的。
这不是一句空话,事实上,中国现在的和平也不过维持了几十年而已,如今的世界上,战争也依然存在。真心的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