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
广东省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
(2012年11月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一届10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2年12月2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78号公布 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工作,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工作中的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是指货运车辆未经公路管理机构批准超过桥梁、道路的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行驶,或者货运车辆超过行驶证核定的额定载质量行驶。
本办法所称责任追究,是指因货运车辆超限超载造成桥梁、道路严重损毁和人员伤亡等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对所涉及的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检测站、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流动巡查队、装载货物源头、车辆生产和改装及维修场所等单位的过错责任进行倒查,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工作职责的责任。
第四条 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工作实行省政府领导、市县(区)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
各级监察机关负责依法进行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
交通运输、公安、经济和信息化、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工作。
第五条 责任追究的对象包括:
(一)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
(二)市、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
(三)受行政机关委托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管理机构及其负责人。
责任倒查中涉及的直接责任人,由监察机关监督其主管部门按照规定追究责任。
第六条 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实行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有责必究、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条 各级监察机关和交通运输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安监部门及其他相关单位对造成责任事故的超限超载货运车辆,应当调查其所属单位或者所有人、途经站点等涉及单位的过错责任,提取相关证据,形成初步核实报告。
责任倒查初步核实工作,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重特大事故、案情复杂的,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
第八条 造成责任事故的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行为查证属实的,由监察机关依法对责任对象的过错责任进行调查、认定,做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
第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处分:
(一)积极配合调查工作的;
(二)主动纠正错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有效阻止损害后果扩大的;
(三)其他应当从轻处分的情形。
第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分:
(一)干扰、妨碍调查工作的;
(二)隐匿、伪造、销毁证据的;
(三)包庇同案人员的;
(四)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五)其他应当从重处分的情形。
第十一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的组织领导职责,致使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上路行驶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约谈、责令作出检讨或者给予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十二条 交通运输部门未对车辆维修企业的改装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致使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上路行驶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交通运输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和企业主管或者监管单位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检讨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十三条 交通运输部门未对煤炭、水泥等货物集散地以及道路运输站(场)的运输装载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检查,致使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上路行驶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交通运输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和企业主管或者监管单位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检讨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十四条 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检测站、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流动巡查队违规放行超限超载货运车辆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检测站、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流动巡查队主要负责人和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第十五条 交通运输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按照规定为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检测站、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流动巡查队指派执法人员,或者指派的执法人员不作为,致使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上路行驶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交通运输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检讨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执行有关规定,对不符合国家有关机动车登记条件的货运车辆发放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和检验合格标志,致使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上路行驶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车管所主要负责人和市交警支队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第十七条 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对车辆生产企业的准入未按照国家规定对车辆生产企业以及产品公告管理,致使非法改装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上路行驶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检讨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十八条 工商部门未依照《广东省查处无照经营行为条例》规定查处无营业执照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道路运输站(场)经营和车辆改装、维修经营,致使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上路行驶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工商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检讨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十九条 质监部门未检查从事改装车辆生产企业的生产场所及标准执行情况,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改装车辆生产企业没有按照企业标准体系要求组织生产,致使非法改装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上路行驶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质监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检讨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二十条 质监部门未按照职责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进行明确要求和监督检查,致使非法改装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上路行驶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质监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检讨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二十一条 安全监管部门未对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进行安全监管,致使危险化学品超载货运车辆上路行驶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安全监管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检讨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致使超限超载货运车辆上路行驶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拒不配合调查取证工作的,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检讨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二十四条 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工作人员在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违反党纪的,移送有管辖权的纪检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治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
治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
为做好治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畅通,营造良好的车辆营运市场秩序,构建和谐高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打造高速公路治超窗口形象,为交通行业争光,为高速人争光。特制定超限检测点负责人(班长)治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
一、车辆非法超限超载行为查证属实的,由主管领导依法对涉及单位的负责人和班长、检测员的过错责任进行调查、认定,做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
二、超限检测点负责人未按照规定为治超站点指派执法人员且经督促教育仍不纠正的,或者所指派执法人员不作为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超限检测点班长、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三、治超执法人员在接到查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通知后不能及时到位履行职责,致使已查获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逃逸、调查取证工作无法进行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当班检测人员、检测班长的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停岗或者撤职处分。
四、治超站点违规放行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当班检测员、班长或者超限检测点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停岗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轻或减轻处分:
(一)积极配合调查工作的;
(二)有立功表现的;
(三)主动纠正错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有效阻止损害后果扩大的;
(四)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的情形。
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或加重处分:
(一)干扰、妨碍调查工作的;
(二)指使或者暗示治超执法人员违反治超规定,放行超限超载车辆的;
(三)利用职权保护非法超限超载运输的;
(四)以权谋私,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影响治超工作的;
(五)其他应当从重或者加重的情形。
七、治超工作人员在治超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
八、对治超工作责任追究中需追究党纪责任的,交由公司纪检监察室处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篇:宁夏回族自治区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办法(2010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办法(2010年)
《宁夏回族自治区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办法》已经2010年12月7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8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宁夏回族自治区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道路运输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保护国家财产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秩序,确保公路完好畅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以及货物运输源头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以下简称治超工作),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是指超过国家公路车辆通行限定值或者超过货运车辆核定载质量的违法运输行为。
第四条治超工作遵循全区统一领导、各级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治超工作,建立健全治超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治超工作机制,落实治超工作人员,并将治超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交通运输、公安、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质监、安监、工商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履行各自在治超工作中的职责。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六条交通运输部门在治超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路面执法,依法查处超限超载违法车辆;
(二)组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运管机构)执法人员在货物装载现场和集散地对运输装载行为进行监管,防止车辆超限超载;
(三)负责治超检测站点及治超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四)建立货运企业及从业人员信息系统和信誉档案,登记、抄告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和企业等信息,建立完善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度;
(五)引导运力结构调整,采取措施鼓励道路货物运输实行集约化、网络化经营,鼓励采用集装箱、封闭箱式货车和多轴重型车运输;
(六)对执法中发现的非法改装、拼装车辆违法行为通报有关部门,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查处工作。
第七条公安部门负责车辆登记管理,维护治超站点的交通和治安秩序,组织依法查处超限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和阻碍执行公务等违法犯罪行为。
第八条发展改革(含物价部门)、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负责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监督、检查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查处违规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指导和监督超限超载治理相关收费政策的执行,制定超限超载车辆卸载、货物保管、停车管理等收费标准。
第九条质监部门负责对治超工作中所需的检测设备依法实施计量检定,定期公布经整治验收合格的承压类汽车罐车充装站单位名单,实施缺陷汽车召回制度,检查从事拼装、改装车辆生产企业的生产场所及标准执行情况,杜绝无标生产行为,查处不符合产品认证要求的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
第十条工商部门负责查处非法拼装、改装汽车及非法买卖拼装、改装汽车行为,依法取缔非法拼装、改装汽车企业。
第十一条安监部门负责对危险化学品充装单位实施安全监管,会同有关部门对因超限超载发生的特别重大伤亡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三章源头治理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依法许可、注册登记的货运源头单位向社会公示,建立货运源头治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行政执法联动工作制度。
前款所称货运源头单位,是指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注册登记,从事矿产品、建材、机械、农副产品等生产加工企业、物流站场和其他道路货物运输装载现场的经营者。
第十三条运管机构应当对货运源头单位采用进驻、巡查等方式实施货运源头治超。
第十四条货运源头单位的生产、经营许可机关或者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货运源头单位信誉考核档案,对货运源头单位发生的超限超载行为,列入信誉考核范围,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对运管机构移交的案件应当及时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反馈运管机构。
运管机构应当每月将货运源头单位违法案件移交相关部门的情况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运管机构。
第十五条货运源头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二)对货物装载、开票、计重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三)对货运车辆驾驶员出示的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进行登记;
(四)配置相应的货物称重和计量设备;
(五)建立健全货运源头治超登记、统计制度和档案,并按规定向运管机构报送相关资料信息;
(六)接受货运源头治超执法人员实施的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十六条货运源头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为无牌无证或证照不全的车辆装载、配载;
(二)为非法改装的车辆装载、配载;
(三)违反超限超载标准,为车辆装载、配载;
(四)为超限超载车辆提供虚假装载证明。
第十七条货运源头单位工作人员应当按规定装载、计重、开票,不得放行超限超载车辆。从事货物运输的车辆驾驶员,在装载货物时应当向货运源头单位出示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不得驾驶超限超载车辆。
第十八条运管机构执法人员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货运源头单位建立的治超制度及其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货运源头单位的治超登记、统计制度、档案进行检查;
(三)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纠正,依法予以处罚;
(四)不属于本部门处理的,及时移交有关行政机关。
第四章路面治理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货运车辆为超限超载车辆:
(一)二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二十吨(不含本数,下同)的;
(二)三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三十吨的(双联轴按照二个轴计算,三联轴按照三个轴计算,下同);
(三)四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四十吨的;
(四)五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五十吨的;
(五)六轴及六轴以上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五十五吨的;
(六)虽未超过上述五种标准,但车辆装载质量超过行驶证核定载质量的;
(七)行驶农村公路,车货总重超过二十吨的。
第二十条禁止超限超载货运车辆行驶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
运输不可解体的大件货物并超过国家公路车辆通行限定值的超限运输车辆,应当经自治区交通运输部门批准后方可上路行驶。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交通运输、公安部门联合开展路面执法工作。路面执法工作应当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固定治超检测站和流动治超检测站范围内开展。
第二十二条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应当建立全路网的治超监控网络,按照国家统一的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和处理标准,在治超检测站联合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治理;对超限超载车辆避站绕行、短途驳载等违法行为,应当以治超检测站为依托,以固定检测和流动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查处。
第二十三条治超执法人员依法对货运车辆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涉嫌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应当立即责令停驶,引导车辆到治超检测站进行检测。
第二十四条违法超限超载货运车辆应当经称重设备检测后方可认定。对经检测确定的违法车辆,依法对其进行处理。
第二十五条治超执法人员对查处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应当责令违法责任人对超限超载部分的货物自行卸载。拒不服从的,由执法人员依法强制卸载,费用由违法责任人承担。治超执法单位为卸载货物提供不超过三天的免费保管时间,超过保管期限经通知仍不运走的按规定变卖,扣除相关费用后通知当事人领取。
第二十六条设区的市、县(市、区)交通运输部门应当在农村公路重要出入口及节点位置设置限宽、限高设施,在流量大、超限超载严重的公路入口,安排专人把守,控制超限超载车辆驶入。
第二十七条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在路面执法工作中应当制定交通疏导应急预案,出现道
路拥堵情况时,应当快速疏导交通,确保公路畅通。
第五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八条承担治超职责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对查获的超限超载的货运车辆进行责任倒查。倒查装载、配载的货运源头单位、车辆生产或者改装企业、车辆所属单位、途经治超检测站或者流动检测点等单位或者个人的过错责任,提取相关证据,形成初步核实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治超工作机构。
过错责任的初步核实工作,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完成,案情复杂的,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延长五个工作日。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治超工作机构负责治超责任事实、责任主体的调查和初步认定,对查实的相关情况抄告行政监察部门。行政监察部门负责对责任人的过错责任进行审核认定,作出监察决定或者监察建议。
第三十条责任倒查中涉及企业或者个人的,由行政监察部门监督其主管部门追究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涉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部门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对治超工作不落实,不履行治超工作职责,超限超载车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以及因超限超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由其上级行政机关予以行政问责。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县以上运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县以上运管机构给予警告,并对货运源头单位按照每辆次处以一千元罚款;同一货运源头单位一个月以内违规装载、配载达到五辆次以上的,由县以上运管机构移送工商、质监等部门依法处理,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以上运管机构对货运源头单位按照每辆次处以一千元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以上运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照每辆次处以二百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交通运输部门依法实施卸载,并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罚:
(一)超过认定标准百分之五十以下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超过认定标准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三)超过认定标准百分之一百以上百分之一百五十以下的,处一万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罚款;
(四)超过认定标准百分之一百五十以上的,处一万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交通运输、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
所在单位或者监察部门给予处分,并调离工作岗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为超限超载货运车辆办理通行许可证件的;
(二)违反规定放行超限超载车辆的;
(三)乱罚款、乱收费或者将罚款、收费据为已有的;
(四)为违反规定生产、改装的货运车辆办理登记、发放号牌和行驶证的;
(五)对有关部门移交或者通报的案件不及时查处的;
(六)接到投诉、举报后,未及时组织核查并依法处理的;
(七)其他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治超职责以及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
第三十八条阻碍治超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条专用公路的治超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自二o一一年四月一日施行。
第四篇:《山西省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山西省人民政府224令)
《山西省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山西省人民政府224令)
山西交通网 www.xiexiebang.com 日期:2011-09-23 浏览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
224号
《山西省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已经2008年5月26日省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孟学农
二○○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山西省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
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条 为了切实加强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工作(以下简称治超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治超工作中的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治超工作责任追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责任追究,是指通过对车辆非法超限超载行为涉及的治超站点、流动稽查队、装载货物源头、车辆生产和改装及维修场所等单位的过错责任进行倒查,追究其主管和监管部门、责任人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治超工作职责的责任。
第四条 本办法中责任追究的对象包括:
(一)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
(二)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
(三)受行政机关委托履行管理职责的管理机构及其负责人。
责任倒查中涉及的直接责任人,由行政监察机关监督其主管部门按规定追究责任。
第五条 治超工作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有责必究、分级负责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治超工作坚持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各级行政监察机关负责依法进行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配合治超工作的责任追究。
第八条 承担治超职责的部门和单位,对查获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应当倒查其所属单位或者自然人、途经站点、装载货物源头或者非法改装车辆的场所等涉及单位的过错责任,提取相关证据,形成初步核实报告。
责任倒查初步核实工作,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案情复杂的,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延长5个工作日。
第九条 车辆非法超限超载行为查证属实的,由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涉及单位的主管和监管部门、责任人的过错责任进行调查、认定,做出监察决定或者提出监察建议。
第十条 交通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按照规定为治超站点指派执法人员且经督促教育仍不纠正的,或者所指派执法人员不作为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十一条 治超执法人员在接到查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通知后不能及时到位履行职责,致使已查获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逃逸、调查取证工作无法进行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十二条 治超站点、流动稽查队、高速公路出、入口违规放行非法超限超载车辆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主要负责人、上级主管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第十三条 计重收费站、煤焦出省口管理站、煤焦营业站、煤焦集运站和焦炭营业站、焦炭稽查站对经称重确认车辆非法超限超载未报告的,或者报告后擅自放行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主要负责人、上级主管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十四条 交通部门运管机构以及装载货物源头单位的主管或者监管部门未对政府公示的装载货物源头单位的装载行为,或者未对车辆维修企业的改装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致使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非法改装货运车辆驶入公路的;交通部门运管机构对发现的货运源头单位超限超载行为应当移送主管或者监管部门查处而未移送有关部门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运管所主要负责人、县交通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未设运管所的县区,追究市运管机构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企业主管或者监管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按照有关规定,对未列入国家公告管理的货运车辆发放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和检验合格标志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车管所主要负责人、市交警支队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按照规定履行职责,对辖区内行驶的非法改、拼装货运车辆不进行有效查处,对查获的非法改装货运车辆不依法强制恢复原状,对查获的拼装货运车辆不予收缴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管辖区域的交警大队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对拒检、闯卡、阻挠治超工作和殴打治超工作人员的行为接报警后无故不出警或者出警不及时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公安机关出警单位主要负责人、上级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十七条 安监部门未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行驶证核定载质量进行装载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致使超载车辆驶入公路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县安监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安监部门对交通部门运管机构在实施货运源头治超执法时移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行驶证核定载质量进行装载的案件,未按规定及时查处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县安监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十八条 煤炭部门和经政府授权的承担各级煤炭、焦炭运输任务的组织,未对源头企业执行“单票限开、单车限装”制度实施有效监管,致使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驶入公路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主要负责人、上级主管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煤炭部门对交通部门运管机构在实施货运源头治超执法时移送的无煤炭销售票、不按规定出具煤炭销售票的案件,未按规定及时查处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主要负责人、上级主管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第十九条 工业经济、质监部门未对车辆生产企业生产和改装车辆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致使非法改装货运车辆出厂上路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县工业经济、市质监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二十条 质监部门未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进行有效监管,致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未按国家标准检验货运车辆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所在地质监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二十一条 工商登记前置许可审批部门以及工商部门未依法处理无证照经营的装载货物源头、车辆改装、汽车维修场所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工商登记前置许可审批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工商所主要负责人、县工商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二十二条 国土资源部门未对属于非法占地的装载货物源头依法处理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国土资源所主要负责人、县国土资源部门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二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及其直属市级机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一)未健全治超工作机构、未配足配齐工作人员的;
(二)治超工作经费未列入本部门、单位支出范围,或者将上级治超补助经费挪作他用的;
(三)对查获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不按本办法进行责任追究的;
(四)对下级部门、单位报告的治超事项未采取有效措施,或者对主办、协办的治超事项消极应付的;
(五)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本部门、本行业车辆非法超限超载行为严重,或者发生重大案情、影响恶劣的。
第二十四条 市、县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市长、分管副市长、县长、分管副县长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一)未健全治超工作机构、未配足配齐工作人员的;
(二)治超工作经费未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支出范围,或者将上级治超补助经费挪作他用的;
(三)对查获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责任追究的;
(四)对交通、公安、国土资源、工业经济、工商、质监、安监、煤炭等承担治超职责的部门报告的事项未采取有效措施的;
(五)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车辆非法超限超载行为严重,或者发生重大案情、影响恶劣的。
第二十五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轻或减轻处分:
(一)积极配合调查工作的;
(二)有立功表现的;
(三)主动纠正错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有效阻止损害后果扩大的;
(四)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的情形。
第二十六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或加重处分:
(一)干扰、妨碍调查工作的;
(二)指使或者暗示治超执法人员违反治超规定,放行超限超载车辆的;
(三)利用职权保护非法超限超载运输的;
(四)以权谋私,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影响治超工作的;
(五)其他应当从重或者加重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拒不配合调查取证工作的,根据情节轻重,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进行训诫或者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
第二十八条 治超工作人员在治超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对治超工作责任追究中需追究党纪责任的,交由纪律检查机关处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本办法的实施细则,由省监察厅负责制定。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龙山县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办法
龙山县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办法
(送审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全县车辆运输行为,有效遏制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现象,建立健全规范、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确保公路交通安全和公路设施完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593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办法》、交通部等9部门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7〕596号)、《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办法>的通知》州政办发[2015]11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工作(以下简称“治超工作”)坚持“关爱生命,保护路桥”的宗旨,按照“地方政府负责、依法依规开展、部门协作实施、区域联动治理、责任倒查保障”的工作机制,实行综合治理。
第三条 全县治超工作由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县车辆超限超载集中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县直相关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县人民政府将治超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范围。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 各县直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或辖区内的治超工作,对非法超限超载行为依法实行“拆”(对非法改装、拼装车辆恢复原状或依法收缴报废)、“卸”(依法卸载超限超载货物)、“罚”(依法处罚超限超载违法行为)、“扣”(依法对违法驾驶人给予扣分)、“赔”(依法收取道路赔偿费、补偿费)、“拘”(依法拘留阻碍执行公务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当事人)等综合治理措施。可以根据保护乡道、村道的需要,在辖区内乡道、村道的入口设置必要的限高、限宽、限载设施,防止超限超载车辆驶入。
第五条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组织、督促其他部门管理机构依照职责分工落实治超工作责任及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治超检测站(点)的监督管理工作。
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开展路面执法,依法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依法收取道路赔(补)偿费。对装载不可解体货物的超限运输车辆,依法办理公路超限运输许可。检测站(点)的规划、建设、验收、运行等具体监督管理工作。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对汽车维修行业进行监管,防止车辆非法改拼装行为,对违法改拼装车辆的汽修厂(店)依法予以处罚。负责对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监管,组织运管人员深入煤场、货场、厂矿等货物集散地,在源头进行运输装
载行为监管和检查,防止车辆超限超载进出厂(站、场、矿)。依法查处违反规定给车辆装载、配载货物致使车辆超载以及指使、强令、放行超限超载车辆进出厂(站、场、矿)行为。
第六条 经信部门负责对重点企业开展治超工作法规政策宣传教育,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开展治超工作。对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配合相关执法部门依法采取责令停产、停业等综合措施并督促整改到位。
第七条 公安机关负责维护治超工作秩序,依法查处阻碍执行公务等违法犯罪行为。重点对治超工作中纠集聚众、蓄意占道、恶意堵车、野蛮闯关、破坏治超检测站(点)设施、以威胁恐吓手段强迫治超人员放行超限超载车辆等暴力抗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对公路、运管等部门移交的超限1吨以内车辆进行处理处罚,依法对驾驶员给予扣分和处罚。负责加强车辆登记管理,禁止非法和违规车辆登记使用。查处车辆“大吨小标”、非法改装、拼装和超载运输行为。依法发放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严格进行货车检验。对未列入公告管理的全挂车,按照国家现行《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标准审核,对明显违反限值标准的不予登记。在用全挂车超出限值标准的,不予检验,全挂车的挂车超过两轴和半挂车、全
挂车超过六轴(不含六轴)以及全挂车的挂车长度超过主车长度的货运车辆禁止上路行驶。配合维护治超检测站点的交通秩序。组织交警开展路面执法,依法查处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对发现的非法改装车辆,责令恢复车辆原状,并依法给予相应处罚。对发现的非法拼装车辆,依法予以查扣并强制报废。
第九条 宣传部门负责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治超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报道治超工作进展情况和有关部门治超工作典型经验及成功做法。加强舆论监督,加大对恶意堵车、阻碍执法、对治超执法人员进行人身伤害等典型事件的曝光力度。
第十条 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查处非法拼装、改装汽车及非法买卖拼装、改装汽车行为,依法取缔非法拼装、改装汽车企业(个体市场与质量监督管理户)。对非法改装车辆现象严重的地点,会同经信、质监、运管等有关部门进行专项整治。并负责对治超工作所需的检测设备依法实施计量检定,建立健全缺陷货车召回制度。检查从事改装、拼装车辆生产企业的生产场所及标准执行情况,杜绝无标生产行为。依法查处不符合认证要求的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
第十一条 安监部门负责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超限超载运输引发的伤亡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 4
员的责任。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储存经营企业的安全监管,并加大对煤炭源头车辆装载管理力度。
第十二条 财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超限超载治理资金的征收、分配和使用,严格审定用款计划和开支标准。负责收费和罚款票据的管理。
第十三条 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超限超载治理相关收费政策的执行,制定或调整停车管理等收费标准。
第十四条 政府法制部门负责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审核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组织进行典型案例剖析,严格依法办理相关行政复议案件。
第十五条 监察部门负责对超限超载治理工作进行监督问责,对治超不力、履职不到位的县直相关职能部门或单位进行责任追究,严肃查处治超执法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以及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在治超工作中的失职、渎职等行为。
第十六条 农机部门负责加强农用运输机械(运输型拖拉机)监管,严把注册登记、发证和检验关。组织清查已上户或年检的非法改装改型农用运输机械(运输型拖拉机),并责令其整改恢复到位。
第十七条 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依法管理基建渣土清运、倾倒、消纳工作,建立渣土运输
车管理制度,采取措施,防止渣土运输车及其他超载货车破坏和污损道路。
第十八条 住建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建设领域的渣土源头监管,采取措施,防止超载渣土运输车及其他超载货车进出建筑项目工地,破坏和污损道路。
第十九条 全县所有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工程机械(设备)制造运输企业要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和无牌无证车辆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安排专项从事源头监管的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并按时上报源头治超相关信息。
第二十一条 各级各相关部门、各治超检测站(点)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依法果断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稳定。
第三章 治超检测站(点)设置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治超检测站(点)设置须经省人民政府或省治超办批准,不得擅自设置或变更。确需变更、增设的,统一按规定审核上报。
第二十三条 治超检测站(点)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全国统一标识,按规定在指定的位置设置预告牌、检查牌、站名牌、政务公开牌等公示牌,公示牌应当包含批准机关、主管部门、执法依据、超限超载认定标准、收费标准、执法人员
岗位、治理公路“三乱”的举报电话等内容,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二十四条 治超检测站(点)隶属县公路管理局管理,实行站长负责制。
第二十五条 治超检测站(点)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规范运行、依法监管原则,实行“公路部门牵头负责,公安、交警共同参与”的联合治超机制。车辆超限超载行为的认定和处置工作,必须在治超检测站(点)内进行。
第二十六条 治超检测站(点)的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业务、法律、文明服务等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行政执法证并与站(点)签订《行政执法人员责任状》后,方可上路执法。
第二十七条 执法人员认定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必须通过称重设备对车辆进行科学检测,出具检测单据,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和处理依据及享有的权利,按程序出具法律文书,依法实施处理处罚工作。
第二十八条 治超检测站(点)负责检测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做好治超检测站(点)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教育和安全生产工作,做好超限超载货物的转运、卸载及保管工作,确保人员、车辆和货物安全。
第二十九条 以治超检测站(点)为依托,实行公路路政、公安交警联合执法,加大对货运车辆的治超执法力度。对经静态检测确认为非法超限超载运输的车辆,必须责令停止行驶,并责令相关责任人进行卸载或转运,及时消除违法行为。整车运送鲜活农产品或油、汽等危险化学品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按有关规定处理。卸载一般由执法人员告知车主或者司机自行卸载,需要提供协助卸载、保管货物的,按照省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依法收取卸载劳务费等相关费用。治超检测站(点)可为卸载货物提供不超过 3 天的免费保管时间,并将货物有关保管事项书面告知当事人。卸载货物超过保管期限经通知仍不运走的,按规定变卖,变卖所得扣除相关费用后,通知当事人领取。逾期不领取的,按照有关规定上缴财政。对当事人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如经复检与法律文书记载的总质量不一致且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可依法再卸载、再处罚。
第四章 资金管理及经费保障
第三十条 对超限超载治理资金实行统一票据领购核销、统一解缴县市专户、统一开支范围标准、统一计划拨付使用。执收罚没收入及公路赔(补)偿费(以下统称“执收收入”)时,必须使用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
第三十一条 治超检测站(点)所使用的票据必须按有关规定加盖执收执法主体名称章和单位财务章,实行罚缴分离制度。
第三十二条 治超检测站(点)应指定专人负责非税收入票据管理,严格财务核算制度,做到账实相符、票款相符。每本票据使用完后,按规定核销审查无误后方可存档。
第三十三条 治超执收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执收款由县财政按规定统筹安排,专项用于所辖区域内破损公路和公路桥梁的修复及相关支出。
第三十四条 县人民政府把治超检测站(点)建设和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治超检测站(点)建设、维护、设备购置、人员工资、外勤误餐补助和工作经费等各项支出需要。
第五章 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三十五条 相关执法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在治超执法工作中应当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严格遵守交通部等 8 部委明确的治超执法工作“五不准”,防止在治超过程中出现新的公路“三乱”行为。
第三十六条 县直相关责任部门应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和电子邮箱,主动接受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采取公开征求意见、行风评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
议。对社会各界和群众举报的案件,调查核实后,应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三十七条 县人民政府对县直相关责任部门治超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对治超责任落实到位、治超效果显著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措施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车辆违法超限超载运输严重、考核没有达标的,实行通报批评,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八条 严格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对查处的非法改装车辆,要追查至非法改装企业所属地,追究当地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业责任人的责任。对查获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要逐段追究上游治超检测站点(含流动稽查)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追究为车辆超标准装载货物的企业和装载点所在地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