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行粮食直补政策利弊谈
现行粮食直补政策利与弊
粮食直补我们都不莫生,它的全称是粮食直接补贴,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该政策是从2004年开始的,依据是当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另外,05、06、07、08和09这几年的一号文件当中也都涉及到了,另外还有个直补政策的实施具体办法: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05年《关于进一步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意见》明确了具体补贴办法和标准。去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国办发[2011]13号)明确要求:“研究完善粮食直补的具体操作办法,逐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力度,将粮食直补与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交售商品粮数量挂钩”,为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精神,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我省现行粮食直补政策的执行效果,积极研究探索粮食直补与农民交售商品粮和订单生产挂钩的办法,建立我省粮食产销基本平衡和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去年12月份省粮食局也下发了《关于做好“进一步完善粮 食直补政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调研工作的通知》,接到通知以后,刘局长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做好农民兄弟的代言人,切实搞好这次调研,按照局领导要求,我和调控科马淑丽同志在焦书记的带领下,在贾科长的具体指导下,于去年的12月7日-25日深入到我市具有代表性的粮食主产区——泽州县金村镇,对粮食直补政策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在我就调研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并就现行粮食直补政策的利与弊和大家共同学习。我们在泽州县粮食局、金村镇党委、政府的配合下,认真听取了县、镇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召开了镇机关干部职工、镇和村干部、种粮大户、粮食经纪人、售粮大户、国有粮站、加工企业等不同群体参加的座谈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调研内容,并与县、镇等部门领导就粮食直补政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交流探讨。
首先我介绍一下金村镇基本情况
(一)农业发展现状
该镇是一个农业大镇,现有人口50992人,其中城镇人口5038人,农村人口45954人,耕地面积8.7万亩。粮食种类以小麦为主、品质优良。近年来,坚持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调整品种品质结构,狠抓优质粮食生产,粮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耕作实行一 年两作:小麦——复播豆子为主。2011年小麦播种面积5.7万亩,玉米播种面积0.5万亩,小麦收获后复播豆子5万亩,果园桑园等经济类作物面积3000亩,西瓜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000亩。
(二)粮食生产区域优势
该镇毗邻市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土地由平地、丘陵组成,耕地面积辽阔,以生产小麦、玉米、小杂粮为主,是泽州县小麦主产区和小杂粮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实现稳定增产,连续几年保持在较高水平。作物品种不断优化,特别是泽州县原种场在其境内,为该镇优良品种的推广具有明显优势,为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种粮农民直补面积的核定情况
该镇直补面积核定以村为单位,由村委会登记、核定、公示无异议后上报镇政府。直补面积的核定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每户实际种植面积登记上报;二是按照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登记上报。农村流转土地承包的农户自由流转的补贴有的是耕种者享受,有的是原二轮土地承包者享受;村集体流转土地的大部分由村集体享受补贴资金,少数村由农户享受补贴资金。
二、调查基本情况
1.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从性别来看,男性37人,占74%(包括入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推荐对象全国种粮售粮大户1人——金村镇霍秀村田义成),女性13人占26%,; 从文化程度来看,大专以上11人,占22%;高中(中专)23人,占46%;初中9人,占18%;小学6人,占12%;文盲半文盲1人占2%。
2.在对粮食直补政策的认知度调查中:43人选择了直补有必要,占86%;4人选择了直补没必要,占8%;3人选择了说不清,占6%。
3.在对直补资金的主要用途调查中:5人选择了日常消费,占10%;43人选择了购买种子、化肥等农资,占86%;2人选择了说不清,占4%。
4.在对直补资金对年均收入的影响调查中:15人选择了有直接影响,占30%;30人选择了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占60%;5人选择了无所谓,占10%。
5.在对种粮的主要目的调查中:19人选择了口粮,占38%;8人选择了增加收入,占16%;23人选择了争取直补资金,占46%。
6.在对您认为如何才能提高种粮积极性调查中:36人选择了按种粮面积给予补贴,占72%;10人选择了按出售商品粮数量给予补贴,占20%;4人选择了提高补贴标准,占8%。
7.在对您认为如何增加粮食产量调查中:32人选择采用优良品种,占64%;11人选择了提高粮食价格,占22%;3人选择了增加种植面积,占6%;4人选择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占8%。
8.在对粮食出售情况调查中:14人选择售粮比例为90%以上,占28%;16人选择了售粮比例60%以上,占32%;20人选择了售粮比例30%,占40%。9.在对售粮方式调查中:21人选择售给国有粮站,占42%;23人选择了售给经纪人,占46%;6人选择了售给粮食加工企业,占12%。
10.在对直补资金发放方式调查中:23人选择收粮企业出具凭证,财政部门审核后用“一卡通”直接付给交粮农户,占46%;6人选择了企业按交售商品粮数量先付给售粮农户,财政部门再与企业结算,占12%;21人选择了以上两种办法都可以,占42%。
三、落实粮食直补政策情况
通过深入县、镇、村调研,粮食直补政策的成效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粮食直补政策的落实,使农民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种粮农民的关怀和粮食生产的重视。实施粮食直补政策的同时,国家还陆续出台了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减免农业税、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少地区出现了农民抢农时、增投入,主动扩大粮食生产的现象。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基层干部反映,过去撂荒地能占耕地面积的5%左右,现在几乎没有撂荒现象。
(二)增加了种粮农民收入
从2004年起,粮食补贴范围不断扩大、综合补贴标准不断提高,补贴资金逐年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粮食直补是 种粮农民增收的因素之一。统计测算,2004年种粮补贴为10元/亩,2010年种粮补贴为108元/亩,年均增长比例为140%; 2004年全镇人均种粮收入为1175元,2010年则为2352元,年均增长比例为14.3%;2010年,全镇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资金达640.65万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年人均受惠110多元。
(三)促进了粮食生产
2004年泽州县(为什么说到泽州县呢,是因为金村镇统计站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所以现在介绍的这个数据是泽州县统计局的官方数据)粮食产量合计49579万斤,2010年粮食产量为128111万斤,年均增长比例为22.6%。粮食产量的连年增长,我们应该归结于近年来还是比较风调雨顺,或是政府夸大了粮食产量,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留下来种田的都是老弱病残,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种地,而产量连年增长呢,所以我认为这个数据是不切实际的。
四、现行粮食直补政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实行粮食直补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具体执行操作中,补贴方式、标准、补贴对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为:
(一)现行的直补政策有悖于国家提高粮食补帖效率的政策意图。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都指出,“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国家将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补贴。所以,按照种粮面积进行补贴”,既不符合政策要求,也不符合“粮食风险基金”专款专用的原则。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公布的《当前农民对粮价的深层心理感受》调查却显示:66.4%的农民认为粮食价格太低,81.5%的农民不满意种粮带来的收入。为什么“粮价涨了,取消了农业税,又给予了各项补贴,农民为何仍然不愿种粮?粮农收入为何仍然低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2008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对现行的粮食直补政策进行了批评,他认为,“这个补贴一个是(量)不大,另外没补到点子上。”袁隆平说,目前农民种粮效益很低,甚至于亏本,哪有积极性呢?他认为政府现有的支农惠农政策非常好,但还需要改进。现在是按面积来算补贴,一亩田补几十块钱,种得好,种得坏,不种,都要给钱补贴,拿了补贴随便种也是那么多钱。他认为应将政策补贴政策改变一下,不以面积来算,改以卖给国家量是多少来进行补贴。你卖给国家多少粮,我就跟你补多少,尽量多补。他认为,“国家按交粮量直补给粮农不失为平衡粮价与农民收入的好方法”。
(二)仅以种植面积为根据进行面积补贴,难以刺激农民多种粮。现行粮食直补方式主要按农民分田到户的耕地面积进行补贴。不考虑种植品种的区别、产量的大小、产品级别的高低、科技投入水平的差异,势必挫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种多种少一 个样”,不利于粮田面积的稳定和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而不与实际流转面积直接挂钩的补贴方式,还极易出现“按亩分钱”现象。
(三)不按收益面积补贴,难以刺激农民多产粮。种一季与种双季、粗放种植与精耕细作同样得到相当补贴,不能体现粮食产量、质量高低,不利于耕地利用,不利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种好种差一个样”,甚至出现“两少一多”:即双季种植面积减少,育苗移栽面积减少,撒播和免耕面积增多。
(四)不按实际面积补贴,难以刺激基层政府多抓粮。粮食直补资金额度由基层政府按照以前核定的种粮面积基数上报确定,多年来一直未作调整,对县乡政府来说,粮食直补政策执行的结果是“抓多抓少一个样”,不管粮食种了多少,上级补贴没有减少,缺乏抓粮的积极性。
(五)“存、取”矛盾在不断加大,信用社和农民皆不满意。农民受经济困难、文化水平不高、认识能力较低的制约,对粮补款支取变现欲望强烈,在听到别的省或其他地方粮食补贴已经发放后经常要到信用社领钱。在“一卡通”发放和粮补款领取期间,信用社门口经常出现挤兑存款的现象,既扰乱了信用社正常的工作秩序,又混淆了视听,以致一些不明真相的客户盲目跟风,也加入到挤兑粮补款的队列中支取定期储蓄存款。而乡镇上仅有一个服务窗口,只有几个工作人员。他们本身具有极其庞杂的业务,而现在一年突然增加几万笔业务,且大多数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成,难以避免地导致部分信用社工作人员态度及服务质量较差,农民和信用社工作人员产生了不必要的矛盾。另外,群众领取粮补资金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有时甚至影响了当地的交通。
(六)粮食补贴种类多,对象分散,工作成本高。现行的粮食补贴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都需按户发放,并且时间不一致,而财政拨一笔款发放一笔款,并且要在规定时间内把这些补贴一分不差的发放到农户手中,任务重、难度大、成本高,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加大了兑付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
(七)不利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掌握粮源。享受“粮食直补”与否,与种不种粮、卖不卖粮食给国家都没有任何关系,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失去抓手。
五、农民对粮食政策的反映和建议
与其说是农民的建议,不如说是我们的建议,是我们站在粮食工作者的立场上提出的,其实现行的粮食直补政策,基本和我们粮食部门不挂钩, 我们从调研中得知农民的要求就是增加补贴,提高粮价,而对县乡政府工作人员来说,则认为国家的这一系列补贴,除给他们增加了工作负担外,他们也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我能感觉出他们对这项工作很不满意。接下来大家听一下我们这些建议是否合理。
(一)取消普惠式补贴,实行动态粮食综合直补方式。一方面,对直补资金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种粮有补,不种不补,多种多补,少种少补”的原则,建议以实际耕种者的种粮面积和出售粮食数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以种粮面积为补贴基础,再以 出售粮食的数量进行二次补贴。另一方面,规范粮食直补资金发放渠道和方法。各县(区)粮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发给种粮农民售粮通知书,粮食收储企业一律凭农户的售粮通知书收购。在实际发放直补款时,实行“钱粮挂钩”模式,财政部门凭农户向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交售粮食的数量、品质结算凭证,核发粮食销售补贴。对产量高的实行多补贴,品质优、质量好的按不同等级设计不同的补贴标准。在操作方式上,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粮食产量、品质、质量设计的粮食补贴标准测算粮食直补资金,经粮食、质监等部门审核后,财政局根据种粮面积凭证和出售粮食数量结算凭证向农户核发直补款。收购结算专用凭证由财政统一监制,县(区)粮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发放使用,并严格管理监督凭证的使用。
(二)逐步提高粮食直补标准。目前粮食直补标准过低,不能改变粮食与经济作物之间的价格悬殊,农民不会因为粮食直补而改变种植。为此,我们建议:“根据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和用于直补部分的粮食风险基金数额,结合市场粮食价格水平和农民种粮成本加适当的收益,逐年分别提高种粮面积和每50公斤商品粮的补贴标准。充分发挥粮食风险基金的调节作用,根据市场粮价和农民种粮效益适当调节补贴标准”。针对这个问题,也是在本月的3月8日,记者就如何保护农民利益问题采访了袁隆平院士,他认为政府以高的价格来收购农民粮食,以平价来供应市场,这样既不会因为粮食涨价而造成其他的物价上涨,另外又可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来提高他们的基本生活。我想袁隆平院士的建议更具可行性。
(三)建立健全粮食直补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督机制。上级政府粮食部门每年要会同农业部门对种粮面积进行一次抽查,按抽查相符比率拨付本年度补贴资金,并建立奖惩机制,对上报数据真实的地方要给予奖励,在调查中发现上报数据与调查数据不符的,要严肃查处;二是建立和完善粮食直补考核机制。制定粮食直补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明确各产粮区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商品粮率等考核指标任务,将粮食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将种植任务落实到农户、到田地;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将粮食直补工作和粮食生产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终综合考核及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范畴;三是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对补贴的计算依据和标准、发放的方式和时间、发放到每户的补贴数额,及时、清楚地向广大农户张榜公布,真正做到“多种多补、少种少补、不种不补”。
(四)明确土地流转后补贴资金的发放办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土地流转面越来越大。在这次粮食直补中,据了解,有2%多的农户转包了土地。由于转包了土地的农户大都外出打工,所以全县粮食直补工作结束后,这部分补贴资金都放在乡财政所或乡财务管理中心,等他们返回时再兑付。对此,耕种的人意见很大,他们认为粮食直补资金应该兑现给种粮人。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把直补资金不发给转包后的承包人,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不利于土地流转。
结束语:本月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我们的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农业补贴要继续增加总量,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新增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勿庸臵疑,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政府一定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一定会落在实处。农民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二篇:粮食直补政策(农网)
粮食直补政策
粮食直补就是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是国家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而实行的对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粮食直补资金来源于粮食风险基金,是原来在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的补贴给流通环节的钱,国家通过改革把它直接补到农民手里,也就是把原来的暗补直接变成明补。这部分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拿大头。国家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也是从2004年开始全面铺开的。至今已实施了八年。目前,全市农民每年得到国家粮食直补资金达3.5亿元。
2004年以前,国家一方面在生产环节领域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等投入,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流通环节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促进粮食有序流通,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流通流通环节,国家每年都支付大量粮食补贴,支持粮食的收购和存储等,通过补贴流通环节间接地补贴农民,保护好农民利益。这种补贴方式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和粮食流通体制密切相关,对贯彻落实好“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稳定粮食生产与供求、缓解农民“卖粮难”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其弊端也日渐突出,主 1
要是:
1、种粮农民难以完全享受到政策实惠。
2、财政补贴效率较低。
3、粮食流通不畅。
4、国有粮食企业缺乏改革压力和动力。
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家从2000年提出粮食直补的政策构想,到2004年全国实施,用了五个年头,先后经历了改革方案酝酿(2000-2001年)、试点(2002-2003年)和全面推广三个发展阶段。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财政部开始酝酿研究粮食直补方案。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2001年3月24日,财政部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完善粮改政策的建议》,提出了改革粮食补贴方式、实行对农民直补的初步设想,建议“完善粮改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建立“一个简便的、农民看得见好处的,直接对农民的调控手段”。
2001年国务院28号文件同意进行粮食直补试点。在财政部统一部署和指导下,2002年,安徽、吉林、湖南、湖北、河南、辽宁、内蒙古、江西、河北等粮食主产区进行了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对不同的补贴方式,选择不同的县区进行试点。
2003年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的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决定,从200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补,要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不少于100亿元的资金,主要用于对主产区种粮农民的补贴。2004年3月23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
国农业及粮食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对粮食直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尽可能在春播之前兑现部分补贴资金,全部补贴资金要在上半年基本兑现到农户”的直补工作任务,粮食直补工作全面推广开来。
自从2004年粮食直补制度全面推广以来,总体进行得比较顺利,得到了各个方面的认同和肯定。粮食直补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倒逼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定民心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粮食直补数额的核定和分配办法。首先,核定粮食商品量。省对市(州)、县(市、区)以农村税费改革时核定的1994-1998年5年计税常产为基数,扣除人均300公斤自留量,计算粮食商品量;城区粮食商品量的计算,在扣除自留量后,再扣除1994-1998年5年蔬菜平均产量(按蔬菜产量占粮食总产的比重,即25%计算)。城区乡(镇)蔬菜的扣除比例由区政府根据各乡(镇)蔬菜实际种植情况确定;国有农场粮食商品量,按2004年省核定的补贴面积和税费改革时确定的市州、县区平均计税单产、粮食商品率核定。其次,用全省补贴资金总额、全省粮食商品量计算出全省斤粮补贴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各地粮食商品量和全省斤粮补贴标准计算出市州、县区及国有农场补贴数额。市县(区)按照全省以上核定办法,将补贴资金核定分解到乡镇。乡镇对农户按计税面积(第二次税改时确认的数)核定补贴资金
数额。
(二)补贴资金的管理和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省、市、县(区)财政部门在同级农发行开设的粮食风险基金专户下设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专帐,对直补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乡镇财政所在乡镇所在地农村信用合作社开设“粮食直补资金”专户,办理补贴资金的收支业务。粮食直补资金由省直接拨付到市、县;城区补贴数额,由市拨付到区。直补资金发放由乡镇财政所通过农村信用社具体操作,财政所根据计税面积编制直补资金花名册,张榜公布后抄送信用社,信用社根据花名册打印各农户存折,并将其资金存入。
第三篇:粮食直补
粮食直补
是指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就是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原则上按粮食种植面积把粮食补贴直接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
1.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直接补贴改变了以前通过补贴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直接惠及农民。这种看得见的实惠,对农民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政策实施的初期,这种激励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以往通过粮食购销企业对农民进行价格补贴,由于存在压级压价等现象,农民实际上很难从中受益,而且效益损失严重。改革后,把补贴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民受益明显。另外,直接补贴还向农民传递了中央更加重视和关心农业的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为粮食购销市场化创造了条件
一直以来,我国粮食购销都在向市场化方向不断推进,但是速度相对较慢,除了考虑到粮食的特殊性不宜快速实现全面市场化以外,主要的障碍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长期以来存在政企不分的体制性问题。政企不分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承担着间接补贴农民等一系列政府职能,造成企业不断增强对补贴的依赖性,缺乏走向市场的主动性。因此,要想实现购销全面市场化,并使国有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功能,就必须把国有企业塑造成具有市场化理念的市场主体。粮食直接补贴改变了长期以来沿用的间接补贴方式,取消了保护价政策,企业不再承担按照政府制定的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义务,政府也不再对国有企业进行超储补贴,国有企业与其他粮食购销主体以平等的地位进入粮食购销市场,按市场规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公平竞争。因此,直接补贴的实施,促进了购销市场化和购销主体多元化的顺利推进,有助于培育和完善粮食购销市场。
3.粮食风险基金得到了有效利用
2004年粮改前,国家通过粮食购销企业执行国家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支持粮食储备制度的有效运作和粮食收购保护价制度的落实,最终实现粮食安全和粮食市场稳定两大政策目标。但是,由于收购和销售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同,以及长期以来存在一些体制性原因,国有收购企业连年亏损,库存增加,粮食风险基
金的投入增多,财政负担加重。2004年开始的直接补贴方式,通过将补贴流通环节转变为补贴生产环节,进一步调整粮食风险基金的用途,主要用于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支持粮食储备,稳定粮食市场等。实施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后,改变了补贴流通环节效率损失严重的局面,直接把风险基金的部分资金用于直接补贴农民,并没有额外增加财政负担,使粮食风险基金得到了有效利用。
4.实现了农业补贴与国际惯例接轨
对农业实行补贴政策,是世界各国保护和促进农业发展的通行做法。在WTO《农业协议》框架下,我国原来实行的保护价收购、顺价销售的粮食购销政策,属于“黄箱政策”,会对粮食贸易产生明显的扭曲作用,这与国际的通行做法不相适应。而对种粮农民实行的直接补贴,属于支持性农业补贴,不会直接影响农业的贸易和价格,被称为“绿箱政策”,被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更有利于我国粮食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而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粮食补贴”有几种情况:一是粮食直补;二是种粮柴油化肥综合直补;三是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是省里根据有关规定测算划拨到县市区,县市区依据金额和本地种粮情况制定补贴标准,每个县市区具体补贴标准不一致,但是每个县市区内补贴标准相同。良种补贴今年统一规定标准为:早稻每亩10元,中稻和晚稻每亩15元,小麦每亩10元,玉米每亩10元。
第四篇:粮食直补
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粮食直补工作制度的通知
镇政办发„2010‟5号
镇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粮食直补工作制度的通知
各乡(镇)政府、国有农林牧渔场,县政府有关部门:
《镇赉县粮食直补工作制度》已经县政府第十六届二十八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二日
镇赉县粮食直补工作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贯彻执行国家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以下简称粮食直补)政策,确保粮食直补资金安全,保证种粮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避免违纪违法事件发生,严肃财经纪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吉林省2006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吉财粮[2006]15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县属11个乡(镇)、12个农、林、牧、渔场和白沙滩灌区管理局(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省属四方坨子劳改农场;沈阳军区65052部队直属八面台农场以及洮北区行政管辖的到保林场等27个单位(乡镇、场以外的4个单位,以下简称直补发放相关单位)的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行为以及粮食直补工作主管部门履行该项职责的工作行为。
第三条 粮食直补资金是按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从2004年开始对种粮农民发放的、按各乡(镇)场粮食商品量和全省斤粮补贴率计算出的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资金;农资综合直补是由于成品油调价,农资价格上涨,为弥补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农资价格的上涨对农民种粮成本上升影响,从2006年增加的化肥柴油等农资综合补贴。
第二章 基本政策
第四条 粮食直补原则。
(一)补贴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补给种粮农民。
(二)补贴办法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三)补贴兑现及时,严禁截留、挪用、集体代领,严禁抵扣任何款项。
(四)补贴政策公平、公正、公开。第五条 粮食直补范围。
区划前国家和省认定的商品粮基地县的种粮农户;非粮食主产区提供商品粮的县、乡的种粮农户和没有商品量乡村中的种粮大户;中、省、县直国有农场(包括国有林场、牧场、渔场)的种粮农工。
参场、水库和机关、部队、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所办具有福利性质的农场和基地,不纳入补贴范围。依法征占、退耕还林(还草)的耕地不发放粮食补贴。
第三章 工作部门及其职责
第六条 我县粮食直补工作2004年至2005年由县税改办负责实施,从2006年开始由县财政局和县农村经济管理局共同组织实施。具体实施部门为全县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
第七条 县财政局及其下属财政所的职责。
(一)县财政局的职责。
财政局按照国家和省财政厅的文件要求,及时与各相关部门沟通,落实好国家有关粮食直补工作政策,按文件规定及时将粮食直补资金指标文件下达到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并与指定的粮食直补资金兑付银行协调沟通,将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上报的粮食直补EXCEL电子表格明细数据审
核无误后,提供给兑付银行,督促兑付银行按要求及时将粮食直补资金兑付到种粮农户手中。
(二)各乡(镇)财政所的职责。
各乡(镇)财政所负责具体政策落实实施,将种粮农民各项基础数据录入到农民补贴网系统,并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将从农民补贴网系统卸出的各项直补数据上报至县财政局。
财政所要对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粮食直补政策的落实情况承担相应责任。
第八条 县农村经济管理局及其下属农经站的职责。
(一)县农村经济管理局的职责。
农村经济管理局按粮食直补工作的具体分工,要加强对各乡(镇)农经站有关粮食直补工作的监督管理,要对各乡(镇)农经站有关粮食直补工作负总责。
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的种粮农户因粮食直补发生土地纠纷上访等问题,由农村经济管理局负责对问题的解释和解决。
(二)各乡(镇)农经站职责。
各乡(镇)的农经站负责种粮农民各项基础数据(各村屯种粮农民姓名、户口本、身份证号码、种粮耕地面积、粮食产量、耕地承包及变更流转情况、各种粮农民应得补贴标准、金额、通信方式等信息)的统计、测算、核实、确认,审核无误后,提交给乡(镇)财政所,作为兑付粮食直补的依据。
农经站要对提交给财政所的基础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承担相应责任。第九条 各农、林、牧、渔场及直补发放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全县各农、林、牧、渔场及直补发放相关单位负责具体政策落实实施,负责各分场、村屯种粮农民姓名、户口本、身份证号码、种粮耕地面积、粮食产量、耕地承包及变更流转情况、各种粮农民应得补贴标准、金额、通信方式等信息的
统计、测算、核实、确认,财务部门负责对种粮农民各项基础数据的统计、录入、审核,审核无误后,将从农民补贴网系统卸出的各项直补数据上报至县财政局。
各农、林、牧、渔场及直补发放相关单位要对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粮食直补政策的落实实施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条 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具体实施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粮食直补的基础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乡(镇)、场及直补发放相关单位,具体实施工作在各乡(镇)、场及直补发放相关单位,各乡(镇)、场及直补发放相关单位要对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及补贴资金发放的合法合规性,承担相应责任。
财政所所长(包括粮食直补具体工作人员及补贴网系统操作人员)、农经站站长(包括具体数据统计人员)、各场及直补发放相关单位财务科长和农民补贴网系统数据及相关工作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按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各乡(镇)、场及直补发放相关单位一把手、分管领导要对粮食直补工作负总责。
第四章 补贴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粮食直补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县财政局在同级农发行开设粮食风险基金专户,下设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专账,对直补资金实行单独核算。县财政局向乡(镇)、场及直补发放相关单位下拨粮食直补资金时,应向同级农发行出具拨款文件或划拨方案。
第五章 补贴资金的拨付、发放及补贴网数据信息管理 第十二条 补贴资金的拨付程序。
(一)财政局下达数据指标。
由县财政局牵头会同农经局,召开由全县各乡(镇)财政所、各场及直补
发放相关单位财务部门、乡(镇)农经站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粮食直补工作会议,传达国家及省财政厅的相关文件精神,财政局向各乡(镇)财政所及各相关单位财务部门下达粮食直补资金指标文件。
(二)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落实指标数据及数据录入、审核、上报。
各乡(镇)财政所及各相关单位财务部门按照县财政局下达的粮食直补资金指标,根据各村及各场分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下属单位每个种粮农户的计税耕地面积(以后如国家实行按播种面积补贴,则按播种面积统计上报数据),将直补资金落实到各村、各场分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下属单位的种粮农户,各村及各场分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下属单位将各种粮农户应享受的补贴情况,在当地村委会及各场分场场部、直补发放相关单位下属单位公示7天,无异议后由各乡(镇)财政所、各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财务部门将这些数据录入到农民补贴网信息系统,数据录完审核正确后,从系统“金融接口文件窗口”导出EXCEL电子表格,将表格明细数据(含说明)及系统卸出数据(二数据一致)上报县财政局。表格数据说明内容应包括该乡(镇)、场及直补发放相关单位的补贴面积、领取的补贴金额、领取补贴的户数等,并由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法人、财政所所长(财务科长)、补贴网系统操作人员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方能上报。
(三)直补资金的拨付。
财政局对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上报的直补资金总额进行审核,经确认与下达的直补资金指标资金额无误后,按国家和省财政厅文件规定时间,将全县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导出上报的EXCEL电子表格明细数据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供给兑付银行,并从粮食风险金专户将全县直补资金统一拨入兑付银行账户。
第十三条 补贴资金的发放。
兑付银行对EXCEL电子表格明细数据审核较对无误后,将全县每个种粮农户应享有的直补资金划入其个人账户(直补存折)。各乡(镇)财政所、各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财务部门,应及时 对本地种粮农户开具“种粮农民直补通知书”(直补通知书应注明种粮农户享有补贴的计税耕地面积、直补资金金额、补贴领取的银行名称等,并加盖发放单位公章)。农户、农工持粮食直补通知书以及有效身份证件到指定银行领取直补资金或转存。享有补贴的农户每户一折,此存折全国通存通兑,可自由支取。
第十四条 农民补贴网系统数据信息的管理。
农民补贴网系统数据信息要真实、准确、全面,必须与提供给指定银行的EXCEL电子表格的明细数据信息完全一致,必须与实际存在的数据信息完全一致。否则将严肃追究农民补贴网系统数据统计、上报及操作等相关人员责任。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自查。
(一)自查内容及要求。
每年在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后,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自查。自查可视工作量大小进行抽查,抽查面不能低于60%。自查后要如实填报自查表,自查表按2009年3月26日镇赉县关于惠农资金专项检查表格样式设计,检查内容不得漏项,自查表上必须有被检查种粮农民的签字,自查人员要在自查表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二)自查后的报告制度。
自查结束后,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要对各单位的自查情况形成详细的自查报告。报告要说明各单位的补贴耕地面积亩数、全年补贴金额、实际补贴户数、自查发现问题、原因以及整改处理建议等,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一把手、财政所长、财务科长要在自查报告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自查应在直补发放后2个月内完成,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的自查表要装订成册,随自查报告于自查结束后15日内报县财政局。
(三)自查的责任。
各乡(镇)、场及直补发放相关单位要对各单位自查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承担相应责任。
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对自查出的违纪违法问题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从严从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财政局和农村经济管理局将根据具体情况对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有关直补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将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罚或移送相关部门进行责任追究。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 对造成种粮农民的上访责任的追究。
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应及时解决平息因自身过错而导致种粮农户纠纷及上访问题,由于工作不利而造成不良影响的,由纪检监察部门从严追究主要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八条 对粮食直补工作中违纪违法行为责任的追究。
(一)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如发生补贴耕地被征占或被毁(即实际种粮补贴耕地已不存在)或退耕还林(还草)等问题,各乡(镇)、场、直补发放相关单位应在每年发放直补前,将此问题形成文字报告,由本制度规定相关责任人签字加盖公章后上报县财政局,财政局将在发放直补资金时,将不应再享受补贴耕地面积和补贴资金从补贴网系统中剔除,对该直补资金请示省财政
厅后再做处理。
(二)发生本制度第十八条
(一)款问题隐瞞不报,出现虚报、冒领、套取、弄虚作假骗取、拖延滞留、挤占、截留、挪用、集体代领粮食直补资金,或以粮食直补资金抵扣各种欠款和贷款、抵顶村内“一事一议”筹资和其他经营服务性费用等违纪违法问题,由纪检监察机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从严从重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制度自签发之日起施行,如国家另有规定,县里再做调整。第二十条 本制度由县财政局和县农村经济管理局共同负责解释。
主题词:农业 粮食直补 制度 通知
抄送:县委有关部门,各人民团体,驻镇中省直有关单位。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
县法院,县检察院。
镇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2月22日印发
(共印130份)
第五篇:粮食直补
粮食直补,全称粮食直接补贴,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长期以来,国家一方面在生产环节领域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等投入,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流通环节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促进粮食有序流通,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其弊端也日渐突出,主要是:1.种粮农民难以完全享受到政策实惠。2.财政补贴效率较低。3.粮食流通不畅。4.国有粮食企业缺乏改革压力和动力。为此2003年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的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决定从200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补,主要用于对主产区种粮农民的补贴,粮食直补工作全面推广开来。
我市从2004年实施国家粮食直补政策以来,由于粮补政策落实到位,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发放,农民满意度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为我市粮食持续高产稳产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今年我市粮食直补工作准备早、动手快、成效显著。春节前,在收到省厅2013年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的通知后,市财政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粮食直补工作并迅速下拨了全市2013年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资金25613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4593万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1020万元。为了保证党的惠农政策早日落实到农户手中,市财政局制定了“五到位”措施,确保粮食补贴政策贯彻落实。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今年粮食直补资金兑现工作较之往年时间提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大局,为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我市市县财政、农业、银行市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政策宣传到位。为了让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了解直补政策,支持直补工作,通过发放宣传单、喇叭、横幅、公开栏、网络等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粮食补贴惠农政策的补贴范围、补贴标准以及补贴程序等,确保将2013粮食直补政策宣传到家喻户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接受群众和社会的广泛监督。三是政策落实到位。实行对种粮农民补贴,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补贴工作实行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分工协作,责任到人。对在落实粮食补贴工作中徇私舞弊,疏忽职守、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要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分。为了保证兑付工作,层层建立责任制,做到层层有压力。四是资金管理到位。为了保证粮食直补资金真正落实到农户,防止截留、挪用补贴资金现象的发生,全市严格建立了粮补资金专户管理制度、补贴财务公开制度、基础档案管理制度。市、县两级财政部门在同级农业发展银行开设了直补资金专户,乡级有关部门在信用社开设直补资金专户,补贴资金通过专户逐级下拨,封闭运行。资金向农户兑付前,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有关数据在村里张榜公示。发放补贴的有关资料分类建档,严格管理。五是部门协调配合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农业部门、农发行、农信社和邮储银行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形成了推进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财政部门负责补贴资金的筹集、拨付,农业发展银行负责资金的划转,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负责资金兑付,农业部门负责做好粮食种植面积的核实公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