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甘宁革命老区规划》工信局建议
《陕甘宁革命老区规划》工信局建议
一、关于将油气开发延链项目布点向老油区倾斜的建议。庆城是革命老区,也是长庆油田的发祥地和主产区。油田开发40多年来,先后征占大量耕地,老油区失地农民增多,特别是油田机关及下属单位相继搬迁后,留下闲置作业区和油田生产生活基地7000多亩,规模较大,难以利用。依托庆阳打造两个千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良好机遇,我们计划利用油田闲置资产,发展聚乙烯加工和天然气深加工等后续产业,一方面安置部分闲散劳动力,另一方面避免大量土地资源闲置。恳请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及省政府,在循环经济产业链空间布局上,将石油化工、能源开发延链项目向庆城倾斜,为我县工业发展开辟新的领域。
二、关于破解工业项目土地瓶颈制约的建议。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工业项目用地成刚性扩张趋势,但国家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控制越来越紧,项目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县区执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出台已久,存在前瞻性不够、项目用地数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当、规划用途与现实发展需要不符等问题,新上项目选址若不属于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将无法报批土地。已与庆城县多次洽谈并达成投资意向的中电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几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由于受土地政策因素制约不能落地。恳请国土资源部、省政府批准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类进行局部调整,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则,恢复部分建设用地,切实保障工业项目用地需求。
第二篇:陕甘宁革命老区项目项目征集情况
陕甘宁革命老区项目征集情况
县政府:
为了抢抓《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施的机遇,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县政府安排部署,我局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对我县《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重点项目进行了征集,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本次共征集《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五类365个,总投资1150.3亿元。
一、产业发展类项目44个,总投资407.8亿元。其中:
(一)工业产业类项目17个,总投资393.9亿元,项目有文家坡煤矿建设、180万吨煤制甲醇转烯烃、4×100万千瓦电厂、110KV龙背头输变电工程、110KV底店输变电工程、35KV北极变升压工程、通信及调度自动化、小庄煤矿、雅店煤矿、2×30万KW发电厂、瓦斯发电项目(含氧化、余热发电)、陶瓷类项目、页岩油、太阳能发电、华电瑶池脱硝工程、华电瑶池噪声污染治理项目、电力公司热电联产项目等。
(二)农业产业类项目27个,总投资13.9亿元,项目有农产品加工园区、*县十里长廊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核桃种植、金银花种植、规模养羊、大棚菜、规模养猪、农家乐、规模养鸡、规模养牛、苹果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科技培训、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高速路、国道、省道绿化、泾河湿地恢复和保护、韩家镇小杂粮加工、车家庄社区金银花加工、龙高食用菌加工、高渠礼品西瓜、*县林海柿子加工、*县天盛果品加工、*县天桥果品加工、*县圣果果品加工等。
二、基础设施类项目155个,总投资84.6亿元,其中:
(一)交通类项目9个,总投资40.98亿元,项目有G312*县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S306*县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旬邑底庙至麟游崔木公路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旬邑湫坡头至*县底店二级公路改建工程、龙高土陵至老户三级公路改建工程、通村路、通组(社)路、出租车项目、公交车项目等。
(二)水利设施类项目63个,总投资23.5亿元,项目有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雨水集蓄利用规划、河流防洪治理、红岩河水库、*县红岩河水厂、*县太峪河水库水源保护、供水自动化系统、水质捡测中心扩建、泾北供水管道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南沟小流域淤地坝工程、水源地保护项目、坡耕地综合整治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等。
(三)退耕还林及老庄基复垦项目46个,总投资1.5亿元,项目有底店镇、水口镇、龙高镇、新堡子社区、北极镇、新民镇等16个镇(社区)133个村老庄基复垦。
(四)滑坡及采空区治理项目11个,总投资0.56亿元,项目有筛子坡、莲花池、南门口、二郎山、王家山、枣林、侯兴等村滑坡治理及炭店煤矿采空区治理。
(五)林业基础设施项目1个为森林防火修建隔离带、防火信号转播塔等。
(六)环境保护类项目11个,总投资1.9亿元,项目有县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太峪河水源地保护、新民、北极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西坡、水口等镇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等。
(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总投资11.5亿元,项目有城区住宅工程太阳能热水工程、城区住宅工程外墙保温工程、城区住宅工程屋面改造工程、城区集中供热分户计量工程、白土路北段市政道路工程、新市街北段市政道路工程、创新路东段市政改造工程、西河大桥工程、南河大桥工程、农村村庄道路建设工程、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项目、东、南、西河城市内流治理项目、县城垃圾压缩和中转站、公厕建设等。
(八)园区建设项目1个为农产品加工园区,总投资4.5亿元。
三、社会事业类项目155个,总投资50.96亿元,其中:
(一)卫生类项目41个,总投资1.6亿元,项目有县医院住院楼、中医医院医疗废水处理工程、妇幼保健院医疗废水处理工程、妇幼保健院改造工程、北极中心卫生院安心工程等乡镇卫生院废水处理及安心工程等。
(二)教育类项目80个,总投资21.5亿元,项目有*县新区高级中学、*县中学改扩建、*县范公中学、*县职教中心、*县龙高初级中学、*县香庙初级中学、*县新民初级中学、*县小章初级中学等12所初级中学及35所小学改扩建项目、16个镇社区幼儿园建设项目、13个镇第二幼儿园建设项目等。
(三)文体广电类项目13个,总投资3.5亿元,项目有体育中心建设、室内多功能训练馆、文化大厦、新民、北极、永乐、龙高文化站、广播电视大楼、城区数字电视、乡镇广播站、数字影院等建设项目。
(四)旅游产业类项目9个,总投资4.6亿元,项目有*县大佛寺景区建设项目、*县花果山景区建设项目、*县侍郎湖自然风景区建设项目、*县公刘教嫁苑景区建设项目、*县苻坚墓景区建设项目、*县程家川自然风景区、*县林家堡生态观光园建设项目、*县老县委遗址保护项目、侍郎湖森林公园建设项目。
(五)社会保障类项目5个,总投资10.5亿元,项目有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项目、*县职业技能鉴定站建设项目、*县老干部托养院建设项目、*县技师学院建设项目、*县创业促就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
(六)扶贫帮困类项目7个,总投资9.3亿元,项目有 教育扶贫、卫生扶贫、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村级活动广场、村居环境整治、扶贫移民搬迁、贫困大学生资助。
四、新农村建设项目5个,总投资600.1亿元,项目有新村建设、新村水电路美化、新村1.0-0.4KV线路改造工程。
五、商贸流通类项目6个,总投资6.9亿元,项目有城区商贸物流市场、泾北综合物流市场、新市街农产品批发市场、*县肉类冷链加工、粮油副食品平价商店等。
第三篇:陕甘宁革命老区之陕西篇
陕西篇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重要发祥地的陕西。有着近2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南北纵横1200公里。为能够早日实现革命老区的建设和老区梦,让我们一起跟着《规划》深入陕西老区的每一个市县,认识她,了解她,共创她。
老区振兴的陕西使命
陕西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辛亥革命中,陕西是响应武昌起义最早的省份之一。陕西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地方组织和开展农民运动较早的省份之一。三十年代前期,在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下,创建了渭北游击队,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建立了渭北、陕甘边、陕北根据地。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全国革命的指挥中心。
陕甘宁边区是全国的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胜利的摇篮。陕西老区人民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延安和陕西的名字是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陕西省的革命根据地,分布在陕北全地区,陕南大部地区和关中少数县乡。全省革命老区县(市)50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46.7%,老区乡(镇)972个,占全省乡(镇)总数的37.9%,面积达11.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55.1%。
三大中心城市功能定位
《规划》提到,以原西北革命根据地为核心,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联系和协调发展要求,对陕西的规划范围包含延安、榆林、铜川,以及陕西渭南富平、咸阳旬邑、淳化、长武、彬县、三原、泾阳。在城镇体系的中心城市功能中,明确提出榆林建设陕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和宜居生态示范城市,主要发展能源开发、电力、化工、建材、特色农产品、旅游等产业,到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120万左右;延安打造为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和红色旅游文化中心,主要发展石油、煤炭、化工、机械、红色文化与黄土风情旅游、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到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80万左右;铜川建设区域建材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主要发展煤炭、建材、新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红色及文化风景旅游等产业,到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达到60万左右。
发展陕北对老区振兴的带动作用
陕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陕南仍然是欠发达地区,陕北的发展更有潜力、更有机遇。国家“十二五”煤炭工业规划明确提出,将陕北确定为大型煤炭生产示范基地,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明确在我省建设的七大能源基地,基本上都布局在陕北。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又将延安、榆林全部纳入,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运用各种有利条件,推动基地发展跃上新台阶。
在三大组团发展地区中,涉及陕西的有两个。其中,陕北组团包括榆林、延安、铜川市及富平、三原、泾阳县,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人口801万人。依托包头-榆林-延安-西安铁路、包头至茂名高速(G65)、国道210线,以榆林、延安为龙头,加快建设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西电东送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区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加强与关中-天水、呼包银经济区的联系,增强对环渤海经济圈煤炭、电力等保障能力。陇东组团中也包括了我省的长武、彬县、旬邑、淳化县。
在能源基地建设中,壮大陕北煤炭基地,重点建设神府、榆神、榆横等煤炭矿区,提高开采集中度和煤炭资源回采率,加大矿区塌陷治理。提出要加强陕北等地区的油气勘查力度。积极开发榆林、延安石油资源,加强企业整合重组,在延安适度发展石油炼化深加工项目。积极开发天然气资源,满足当地合理用气需求,增加西气东输规模;新能源方面,加快榆林等风电场建设,支持榆林靖边,延安安塞、黄龙,咸阳彬县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在铜川等地建设煤层气开发示范项目;建设陕北-华北输电工程,陕甘宁革命老区电源送出工程等项目,以及富平、洛川、定边、锦界、志丹输变电工程,增建陕京四线等天然气管道,建设渭南-富平支线、长庆油田榆林南地下储气库。
有序推进陕北黄河大泉引水工程,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规划》将延安北洛河南沟门水库、咸阳亭口水库列入水库工程,并提出要有序推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黄河大泉引水等工程的前期工作,充分做好科学论证。同时,还要建设苹果主产区人工防雹预警作业体系,榆林飞机人工增雨基地,铜川跨区域防雹增雨作业指挥中心。
三个产业集聚区协调推进
《规划》中第三章“空间布局”部分,明确提出重点推进榆林、延安、铜川等地的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老区内产业园区适当扩区调位和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在生态环境保护区中,将桥山、劳山、无定河、榆林臭柏、神木臭柏、府谷杜松等列入自然保护区;将延安榆林沙漠、玉华宫、蟒头山、劳山,旬邑石门山等列入国家森林公园;将洛川黄土、延川黄河蛇曲、黄河壶口瀑布、耀州照金丹霞等列入国家地质公园;将三原清峪河、淳化冶峪河、铜川赵氏河、旬邑马栏河等列入国家湿地公园。
推进交通运输振兴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一切建筑都是依附于道路,《规划》关于推进陕西交通运输列出三条。公路建设延安-黄陵-铜川高速公路,店塔-红碱淖,西安至禹门口高速与西安至铜川高速连接线,国道210线铜川老市区-新市区过境路改线,富平-耀州-照金-旬邑等普通干线公路。铁路建设新建西安-宝鸡-兰州客运专线,银川-西安铁路等干线铁路,包头-西安通道扩能改造建设,西安-信阳、西安-安康-重庆、西安-安康-武汉、宝中铁路增建二线。新建西安-平凉、神木北-大保当、神木-瓦塘东、准格尔-神木等资源通道。前期研究庆阳-黄陵,西安-阎良-富平-铜川等城际铁路。民航建设优化民用机场布局,提升航空运输及应急能力。迁建延安机场,改扩建榆林机场,新建府谷机场,研究论证壶口、定边等支线机场项目,构建开放衔接、协调发展的航空网络,提升支线航空的通达通畅能力。
加强发展特色产业
农产品加工,支持延安、榆林、铜川、富平等地发展玉米及小杂粮加工;扶持榆林、延安子长等地建立大型贮藏库,建设马铃薯产品加工生产线及其配套设施;扶持延安、铜川、富平等地建立大型苹果贮藏库,发展果汁果醋加工;支持延安、榆林发展红枣、沙棘加工;支持富平等地发展滩羊、羊绒、羊毛加工和牛羊奶加工;支持榆林发展牛羊肉精深加工;支持延安、铜川、富平等地发展生猪及牛羊屠宰加工。
商贸物流,《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延安农产品物流中心、榆林能源化工物流中心、铜川建材物流中心,加强专业化物流园区建设。围绕能源基地发展,加强煤炭、石油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
旅游业,将延安-延川-安塞-清涧-绥德-米脂-佳县-吴堡转战陕北线,延安-庆阳-固原-吴忠-榆林边区体验线,泾阳-淳化-旬邑-铜川-富平革命遗迹线,西安(秦始皇陵)-铜川(玉华宫)-延安(黄帝陵)-榆林(统万城)列为精品旅游线路;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川乾坤湾旅游景区、镇北台、红石峡、红碱淖景区、照金香山、玉华宫、耀州博物馆、药王山景区等列为精品人文自然景区。
旅游文化促和谐
延安是老区的中心城市,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和新中国的摇篮。这里诞生了光辉的毛泽东思想,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着力打造以延安为中心的红色革命文化高地。
陕西的综合实力在西北省份比较卓越,要依托西部大开发第一阶梯的优越区位,加快关中和陕北的发展,加大对陕南的支持力度,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建成西部强省。
第四篇:革命老区建设规划
第一章 项目概要
一、标杆山村革命老区建设项目来源
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内在要求,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尽的光荣义务。为切实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步伐,尽快改变老区生产长期落后、群众生活长期贫困的局面,实现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建设意见》要求,及我县革命老区的突出问题,遵循老区开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与优先扶持相结合,政府扶持、社会资助与充分发挥老区人民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老区产业支撑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明显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综合生产力全面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基本解决老区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等问题。按照省、市革命老区建设的相关要求,经项目调查研究,宜良县革命老区建设领导小组、马街镇革命老区建设领导小组确定兴隆村委会标杆山村为2012省级革命老区建设项目村。
均占有粮食311 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年种植约 200亩,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50元。林地1500亩,森林覆盖率80 %,小学普及率100%。平均海拔1720米,年均降雨量为950毫米,年平均气温12.2度,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村组。
⑵ 社会经济概况
该村有农户118户,人口415人,男 210人、女205 人,有劳动力324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为豌豆、青蚕豆,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150元,人均占有粮食311公斤,处于贫困线下有22户,86人,民政低保人数13人。
该村有坑洼不平的简易公路到村,村中道路狭窄、曲折不平,未硬化、不规范,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村中无科技文化室,甚至超过30平方米的土场都没有一块,群众文化生活枯燥;厕所都是农户自己搭建的简易厕所,卫生条件差,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环境;全村有沼气池5口,太阳能35套,使用传统的能源和浪费较大的淘汰灶,无形中增加了农户的经济负担。近十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经济支柱产业来扶持人们的生产生活,导致人们对荒山丛林乱开乱伐,来进行广种薄收和滥伐林木作为生产生活用火,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是一个落后、贫困的村组,详见《标杆山村基本情况统计表》
三、标杆山村贫困状况和问题及成因
标杆山村有三个明显的贫困特征:一是整体贫困。全村有农户118户,其中贫困户有22户,有贫困人口86人,占总人口的20.72 %。二是文化和生产技术落后,严重缺乏人才和劳动力,全村有劳动力324人,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68人;初中文化126 人,文化和生产技术落后,思想观念陈旧,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三是资源贫乏,不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由于人多地少和生活水平低下,该村有文化和有经济头脑的人都不愿留在家中,想尽一切办法另谋出路,大部分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缺乏技术而不愿离开家,守着微薄的土地苦苦挣扎。
以上三个因素制约着两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贫困。
(附:《标杆山村换算指标数值分值》、《标杆山村计算贫困综合指数表》)
四、标杆山村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标杆山村自然条件差,生产方式落后,文化科技落后,人口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经济水平低,生产发展缓慢,无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而言,该村实施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迫在眉捷。
第二章 标杆山村革命老区建设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改善民生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连片开发,全面推进革命老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作出应有贡献。
的村规民约;有正确的发展思路、规划、措施;有稳定增收产业;有一批劳动力转移就业及收入;有进村简易公路;有村内道路硬化;有安全、卫生饮水;有入户用电、音视;有学校为儿童就近上学。
通过项目实施,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温饱,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建设和谐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第五章 标杆山村革命老区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结合当前中央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建设机遇和省、市革命老区开发工作意见,再针对标杆山村的贫困成因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打牢基础,实现目标”的原则,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及相关部门意见,在认真踏堪测设的基础上,围绕加强村中基础设施建设、辖区环境生态建设、扶持和推动农户产业创新调整、增强科技意识形态和劳务输出几方面开发项目设计和规划。预计总投资103.5万元。其中,省级补助5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53.5万元。
(一)革命遗址建设项目(投入资金34.5万元:省级资金17.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4万元、群众自筹3万元)。其中:
1、修建嵩宜公路武工队活动遗址162.5㎡:投入资金27.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0.5万元、群众自筹2万元。
2、修建纪念碑:投入资金7万元,其中省级资金2.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5万元、群众自筹1万元。修建革命纪念碑一座,为纪念革命烈士、学习革命精神、珍惜现实生活提供学习载体。
(二)产业发展项目(投入资金19.2万元:省级资金8.1万元、整合部门资金8.9万元、群众自筹2.2万元)。
全村种植蔬菜、黑桃、养殖生猪的农户进行科技培训,提高农户科技水平,促进增产增收。
(六)劳务输出项目:(投入资金0.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0.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0.3万元。)
培训转移富余劳动力200人。通过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与发达地区资金臵换,增加经济收入。
第六章 项目资金概算及资金筹措
全村共建六大类10个子项目,项目工程总投资为103.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50万元;整合资金43.9万元,群众自筹9.6万元(以投工投劳、投料为主)。详见《昆明市2012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规划一览表》。
第七章 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分两个阶段:项目建设期管理、项目建设后续管理。(1)建立镇、村项目管理责任制,分管扶贫工作的镇村领导为责任人,对项目建设负领导责任。
(2)推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项目计划、项目建设内容、项目资金使用等,采取公示公告方式,接受群众监督。
(3)项目建成后,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实行镇初验,县组织全面验收,市抽验。
(4)项目移交后,由镇、村委会以及村组制定出具有操作性
基础。基本解决交通困难问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经济效益预测。通过5个大类6个子项目工程的建设,预计项目建成后第一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增加6000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200到350元。项目建成2-3年后,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3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65元,达2500元,人均占有粮食达385公斤,全村稳固加快小康发展步伐。
3、生态效益预测。彻底整治村内脏、乱、差现象。5年后,森林资源可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群众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辖区环境得到美化。
第九章 项目实施计划 1、2011年11月做好项目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工作。2、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3、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4、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全力做好项目的实施及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第十章 项目组织保障措施
革命老区建设工作按县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具体要求,县扶贫办为革命老区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在县扶贫办的指导下,乡镇技术部门为技术支持体系,镇协调各方力量,做好老区项目的实施工作,实行分乡镇执行原则。整个项目的实施统一由扶贫办负责。
第五篇:革命老区开发规划书
沾益县2011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项
目实施方案
乡镇(名):播乐乡 实施村名:小海村委会 编制日期:2011年8月
一、编制依据
根据曲财农[2011]23号文件《曲靖市财政局 曲靖市扶贫办关于下达年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计划并拨付资金的通知》要求,结合我乡的际情况,对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作以下规划。
二、历史背景
云南省滇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策源地——播乐中学就坐落于小海村委会境内。播乐中学的创始人温培群先生的故居也是在小海村委会建新村。1937年夏,中共党员樊子诚带着建立革命据点的重任来到学校,与温培群共同努力,先后办起了初中,简易师范和农业职业学校。在中共云南省工委领导下,先后在沾益、宣威、平彝(今富源)、曲靖等县建立了40余个革命据点。1948年9月5日,播乐中学与附近农民武装一起,在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三支队的接应下,成功的举行了武装起义。之后,起义部队转战云南,为云南特别是为滇东北地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小海做为重要的红色革命旅游基地所在地,具有地理位臵上的绝对优势。
三、实施村基本情况
小海村委会行政村隶属沾益县播乐乡,地处播乐 乡政府所在地,到乡政府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城53公里。东邻乐利村委会,南邻大海村、主任委会,西邻鸭团村委会,北 邻奴革村委会。辖建新、小海、窄口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87户,有乡村人口2385人,其中农业人口2385人,劳动力143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38人。
全村国土面积10.97平方公里,海拔2060米,年平均气温13.1℃,年降水量 110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当归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984亩,人均耕地0.85亩,林地7241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3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4元。小海村委会属于温饱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截止2010年底,小海村委会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436户通自来水,有30户饮用井水,有5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524户通电,有4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26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46户。
全村委会以汉族、彝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2380人,彝族4人,白族1人。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384人,参合率99%;享受低保8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小海村委会距离乡卫生院0.5公里。全村委会建有公厕4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4个,人畜混居的农户120户,占农户总数的22.9%。
小海村委会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580平方米,拥有教师29人,在校学生301人,距离播乐乡中学0.5 公里。目前整个村委会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05人,其中小学生301 人,中学生104人。
全村委会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2006年被县级评为“县级文明村”。
小海村委会建有党总支1个,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8人,其中男党员58人、女党员10人。村委会党总支部2006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总支”。村“两委”班子由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副书记、副主任、委员组成,下设建新、小海、窄口3个村民小组。小海村委会建有团总支1个,共有团员36人。村委会团总支2005 年被评为乡级先进基层团总支;2006年被评为乡级先进集体。
小海村委会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农村经济基础差,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较低;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农业基础设施现状与现代农业生产需求之间反差极大,农业增效钢性投入比重较大;经济结构单一,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举步维艰;人口综合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思想严重;水利化程度不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来源少。
四、项目建设原则、目标及任务 4.1 建设原则
认真贯彻上级扶贫开发有关精神,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 力,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揽,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载体,打绿色牌、走生态路,以红色旅游基地为契机,全力打造特色经济强村,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2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 4.2.1目标
——加快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二、三产业比重;农村贫困户户均转移一个劳动力;力争革命老区贫困村有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改善革命老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保证革命老区100%通公路,100%的通程控电话;解决饮水问题;基本消除无房户和危房户,贫困农户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搞好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
——提高革命老区人口素质。保证革命老区的教育医疗设施基本完备,全面巩固普九成果,扫除青壮年文盲;逐步提高贫困村科技应用能力,力争5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专业技术培训,每户有—个劳力掌握1门以上的致富技术,保证所有行政村建有卫生室,基本消除地方病。
4.2.2建设任务
(1)建设基础设施。交通方面,基本做到重点村村村通公 5 路,加强县道、乡道、村道的联网建设和资源开发路、旅游开发路、经济开发路的建设。具体解决3个村缺路少桥行路难的问题。水利方面,要搞好改渠灌溉工程建设,提高贫困村防洪抗旱能力;加强水改工程建设,切实解决饮水困难。通讯、卫生等方面,抓好省扶重点村通程控电话、通广播电视工作;建村医疗室2个以上,基本控制地方病。
(2)开展科技扶贫。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中介服务、科技培训、示范推广四大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劳务培训力度,积极促进科技推广、科技培训,鼓励中介服务;实行农科教结合,组织贫困村农民进行科技培训。进一步扶持贫困村基础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文化教育活动,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帮助维修中小学校舍2000平方米以上,举办科技培训8次,培训革命老区青壮年和村组干部1500人次以上。
(3)发展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老区贫困村以生态林、经济林为主的林木生产基地。扶持农户发展种猪、肉牛、畜品羊、鸡鸭等畜禽养殖;大力扶持以本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提高加工企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档次;大力招商引资,发掘老区文化、旅游资源等,发展第三产业,强化服务功能。
(4)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搞好退耕还林,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超过20%,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贫困村的生态环境得到充分改善。
五、项目实施计划 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计划投入资金246万元,其中:省级专项资金100万元,群众自筹133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3万元。资金使用情况:硬化村庄道路46.6万元,群众自筹35万元;修建排灌沟渠3km,投入专项资金35万元,群众自筹80万元;发展养殖业,共养猪660头,群众自筹1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3万元;科技培训(种植、养殖业务)5万元,共计培训8期,1500余人次;革命老区氛围打造:建小学大门1道,修建围墙10米,修缮烈士陵园和“九五起义”陈列室,安装有线电视280套,共计投资13.4万元。
六、实施步骤
6.1调查研究、建档立卡阶段(2011年8 月至9月)6.2实施方案编制阶段(2011年8月至9月)6.3宣传发动阶段(2011 年9月)
6.4组织实施阶段(2011 年9月至2012年12月)6.5考核验收和总结阶段(2013年1月至3月)
七、项目效益分析和环境评介 7.1 经济效益
从经济效益看,该工程规划的实施,使我村在稳定第一产业发展的同时,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分困户脱贫步伐加快,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7.2 社会效益
从社会效益看,该工程规划的实施,使我村基础设施建设 得到明显加强,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将得到显著改观,更有利于群众发展生产。
7.3 生态效益
从生态效益看,该工程规划的实施,是我村经济林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壮大,到2020年,将初步获得效益。
7.4 环境评价
搞好退耕还林,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超过20%,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贫困村的生态环境得到充分改善。
八、组织保障和管理措施 8.1 组织保障
成立以村委会两委班子为成员的工作组,划分责任人,确保各项工程得以开工、落实。
8.2 项目管理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现象。按照“长打算、短安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好扶贫资金突出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里问题和关系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的农田灌溉、生活交通、群众行路等重点问题。
8.3 规划管理
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有关规定,公开招投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工程质量。
8.4 资金管理 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做到项目资金专款专用,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尽可能地直接用于增加收入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保证贫困农户能直接受益。
8.5 宣传动员
以召开动员会,刷写标语,悬挂横幅,办黑板报,广播讲座,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彩页等形式进行宣传,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同时也要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既依靠上级政府的支持,又积极主动地参与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