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户贷款难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19:2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农户贷款难的成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农户贷款难的成因及对策》。

第一篇:浅析农户贷款难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农户贷款难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户自主创业意识的不断提高,农户的资金需求量大大增加,农户资金缺口突出,农户融资难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从而制约着农户创业的步伐和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提出解决农户融资难的对策迫在眉睫。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一、农户资金需求及银行支农贷款的现状;

二、分析农户贷款难的原因;

三、提出解决农户贷款难的对策。

关键词:农户

银行

信用

一、农户资金需求及银行支农贷款的现状

(一)农户资金需求的现状

城镇化的发展带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逐步调整经济结构,政府大力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抓住致富的时机,从而改善生活水平。城市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随着每年几百万的毕业大学生大军进军就业市场,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小,导致很多农民返乡创业,如回农村搞养殖、种植等。由于创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农户自身的资金量有限,资金缺口严重,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使得农户资金需求量增加。

(二)银行支农贷款的现状

数据显示,湖北省的县域存贷比为40.2%,最低的甚至仅为11.3%。也就是说,在农村地区,只有四成甚至一成左右的当地存款转化为贷款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其余的绝大部分资金没有留在农村。县 域的存款只有1/3用在了‘三农’上,剩余大部分资金都流出农村、县域。县域贷款存款比例非常低,导致农民急需资金发展的时候,贷款困难、手续繁琐。

二、分析农户贷款难的原因

(一)农户贷款风险太大并且难以掌控

农业是靠天吃饭,因此银行对农民的还贷能力有怀疑。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都太大,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导致农户颗粒无收就会使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因此很多金融机构对待农民的贷款申请都会非常谨慎。

另外,农业投资周期比较长,资金周转比较慢,而且农业资本使用率比较低,比如耕耘机、收割机、脱粒机等设备,专用性比较强,单位成本却很高。由于涉农金融机构针对农民发放的大部分都是信用贷款,一旦出现市场风险,很难有第二还款来源。

而且农民贷款季节性比较强,贷款周期通常为一年,规律性的贷款规模加上潜在的风险,使得银行更愿意把钱贷给收益高、稳定的客户,而不是农民。因此银行提高了门槛、拉长了办理时间、尽量把手续设计得极其繁琐,让农民知难而退。农民贷款一般数额偏小,担保、登记过户的成本却是固定的,所以很多担保、中介机构都不愿意参与涉农贷款业务。

(二)信用意识淡薄,导致不良记录产生

由于过去贷款程序不规范,对借款人的调查不够认真,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分析不足,没有严格按规定程序为客户办理贷款,导致许多贷 款客户不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或部分农户的信用意识淡薄,有能力偿还也不偿还,导致不良记录的产生,而银行又因农户的信用不足而“惜贷”。此外,农户的信用信息库不存在,即使农户没有不良记录但信用记录为零,银行同样会对其“关注”,要求其提供更多的担保品。近年来,银行对风险管理更加重视,使得银行和放贷人员更加谨慎,信用记录缺失的农户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三)农户贷款担保品不足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办法》规定农户一万元以下的贷款无需抵押担保,对农户贷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已然超过一万元,基本集中在五万以内。虽然银行的保证贷款可以满足农户的需求,但是银行要求借款人提供足够的担保。农户身在农村,所能提供的担保本就微薄,加之认识的公职人员少,自己的社交圈又很难找到符合银行要求的保证人。而对于抵押贷款,绝大多数农户的房产土地属集体所有,而银行不做集体土地房产抵押,农户同样很难提供足额的抵押品。

(四)基层网点贷款审批权不足

因基层网点贷款审批权的有限性,不能及时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对于超过基层网点审批权的贷款需要上报上级,而由于上级的贷款审批流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且上级没有直接接触农户更不了解农户的基本情况。而农户的投资很多都有时间限制,需求时间紧迫,不能等候上级的审批时间。导致许多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三、提出解决农户贷款难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户联保贷款

基于农户抵押品不足和找人担保难度大。银行可以大力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要求3户农户(含)以上联合贷款,联保成员之间相互担保,负有连带责任。因联保的特性,使得农户在找联保成员时更加谨慎,要求他们与信誉度好且具有足够偿还能力的农户一起联保。这样不仅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不良贷款风险,同时也减少了银行的部分信用风险。因此,联保可以让银行贷款给资信较好的农户,缓解农户贷款难的压力。

(二)加快完善农户个人信用信息库

由于过去的贷款都是手工操作,农户的信用信息库没完善,农户对贷记卡的使用又很陌生,大部分的农户在人行的征信系统中的信用记录为零,银行对农户的信用评级的参照度大打折扣,银行承担的风险增大。加快完善农户个人信用信息库,将新增贷款收集的农户资料真实录入信管系统,加快农户建档的步伐,让农户户户有档可查,减少银行在贷款时的成本,加快贷款的效率。

(三)合理制定还款期限

由于农户自主生产经营的周期性,许多项目的盈利期在三到五年期限,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贷款期限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合理调整贷款期限与当地季节农作物生产周期相匹配。

(四)加快脚步建立信用户、信用村

基于农户的信用记录空缺,银行可以联合乡镇政府及村民委员会在辖区内建立信用村、信用户。由于乡镇政府人员及村干部长期与农 民打交道,对农户的家庭情况、道德品质等更加了解,可以参照乡镇领导及村干部的推荐意见,银行人员实地考察,对符合条件信用较好的农户、村别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并给予信用户、信用村的贷款利率、额度优惠的奖励机制,促使农户增强信用意识。

(五)贷款审批权限与农户资金需求相匹配

由于农户资金需求量大于基层网点的审批权限,需到上级审批,而农户的生产经营具有季节周期性。为了使农户及时得到需求资金而抓住投资生产机遇,适当放宽基层贷款审批权限,有利提高贷款效率,真正做到服务“三农”。

第二篇:山区农户贷款难问题及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的日益好转,农民消费意识逐渐从“积累消费”向“举债消费”转变。由于农村金融机构侧重于生产经营性小额信贷的发放,对生活中的消费性信贷需求支持不够。据了解,当前,农民对特定用途的消费贷款有“四望”。

一望医疗消费贷款。目前农民对医疗消费贷款非常迫切。特别对于一些大病医疗,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做保障,而靠政府

救济和社会援助远远不够。在具备一定的担保条件下,金融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医疗消费贷款不仅可以赢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也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望住房消费贷款。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农民纷纷盖起了新式住宅,部分农民在建房中难免因资金周转不畅等原因,急需得到一些住房消费贷款,缓解暂时的经济压力。

三望教育消费贷款。越来越多的农民不仅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而且自己也不断“充电”,以更好地适应科学种田和发展养殖的需要。由于农村经济来源的季节性限制,部分农民会出现临时性经济困难。为了满足农民多受教育、多学科学知识的欲望,基层金融部门最好能在大力开展助学贷款的基础上,为农民开设教育消费信贷。

四望耐用消费品贷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逐步注重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空调、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大件耐用消费品在农村已成为消费时尚。但由于日常农业投入和生活支出较多,部分农民急需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基层金融部门应及时调整信贷投向,为农民提供耐用消费品信贷,让他们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逐步拓展农村消费领域。

第三篇:难教孩子的成因及对策

难教孩子的成因及对策

在每个班级里都有学习困难的孩子?这些孩子是如何产生的?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呢?下面我将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梳理这一问题。

难教学生是怎么炼成的?

1、可追溯到孩子的童年,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或者由不懂教育的父母带大。这些孩子的抚养者和孩子交流的时间少,特别是没有用儿歌、故事浸润孩子的童年;这些孩子的抚养者没有教会孩子观察的能力,因此智力没有发展起来(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的好奇心是需要父母培养的);这些孩子在幼年阶段没有和同龄的孩子交往。

2、小学阶段,关键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而这些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工具)。这些“关键知识”指的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第一套大纲,以语文为例,核心知识就是一套语文知识和技能体系(语文技能往往包括在语文知识内或者说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形成语文技能),涵盖字词句短篇语法、修辞、逻辑等。“基本技能”指的是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比如自动化读的能力(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不用关注字是不是认识)和自动化写的能力(学生写字是不用考虑哪个字该怎么写)。

3、中学阶段是由于学生缺乏课外阅读、教师使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基本概念把握不牢固,理解不深入,对关键知识缺乏结构感。

4、由于家庭的变故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让孩子自暴自弃,丧失了进取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呢?

主要是应该补充第二套大纲,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先明白以下连个概念:

什么是第一套大纲?这里所说的“关键知识”,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这些知识抽象性概括性强。学生不容易一下子把握。

什么是第二套大纲呢?就是为更好地学习核心知识的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比如观察、实验、谈话内容、视频等)来源。第二套大纲是形象的、便于理解的、便于引起学生兴趣的。

第二套大纲和第一套大纲,说的是同一个知识,只是用不同的语言说。前者用形象的语言说,用浅易的感性的语言说,或者停留于现象;后者用更精确的语言说,虽提供例子,但其旨在概括了的知识本身。可以说,第二套大纲,是第一套大纲的经验基础,二者只有概括或抽象化程度的差异。第二套大纲是盐水,第一套大纲是食盐。

对于以上第一种情况,教师和父母要大量补充儿歌、绘本、故事等,让学生自然而然的积累背诵一部分。上课时尽量用幻灯片和实物,在抽象词语和词语表示的事物、动作间建立联系。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补充“思维课”。

对自动化读写差的孩子。父母或老师要加大孩子的阅读量,进行有一定速度的阅读训练和概括训练、复述训练及其他书写方面的训练。阿莫纳斯维利曾这样训练一个不愿阅读的孩子:先给他推荐一个好的故事让她在全班学生面前读,然后偷偷辅导她如何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偷偷告诉班里的学生,当这个学生读完后要给她鼓掌。这个孩子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接着给这个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童话让她读,让父母和她一起读。

对中学阶段的后进生,要给他补充大量的课外阅读资料,特别是数理化差的学生。苏活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第四种情况,就不是本文所谈的内容了。

第四篇:浅析"报忧难"的成因及对策

文章标题:浅析“报忧难”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报忧难”的成因及对策

真实是信息的生命之所在,是信息工作永恒的要求。只有真实的信息才具有参考价值,才能据此作出正确、科学的决策。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就要做到喜忧兼报,有喜报喜,有忧报忧。表面看来,这似乎比较容易,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说实话、报实情就行了。但具体从事信

息工作的人员普遍感到信息工作报喜容易报忧难,并且报忧难的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信息工作发展的瓶颈。报忧难问题的形成是由一系列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具体成因,一是真实情况难掌握。信息工作人员难以经常抽身到基层调查研究,有的虽然“身子”下去了,但没有直接深入到群众中去,仅限于看一看、听一听,看到的是典型样板,听到的是喜多忧少。有的即使了解到一些问题,想搞个明白,但基层的同志怕日后抓“把柄”,借“事因不明”、“正在查处”来推脱。二是层层把关难通过。少数人对信息工作存在偏见,唯恐报忧会影响政绩,只报喜不报忧。对非报不可的事件,“修理”得面目全非,抱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对事件遮遮掩掩。三是实情实报难为人。一些信息工作者也想如实报“忧”,但担心“忧”的发源地有关单位和人员加以指责,于是只好报喜不报忧,有意或无意地夸大成绩、隐瞒问题。

解决问题首先要正视问题。科学界有句名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处于连实话都不能说、忧信息都不能报的境地,那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等等各种要求是不可能得到贯彻落实的。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有问题不摆到桌面上来,就会长期不得解决,甚至一拖几年”,结果是贻误了党的事业,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信息的问题性越强,对领导决策、推动工作的价值就越高。社会是复杂的,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足为怪。是成绩,你不报也跑不了;是问题,你不报照样捂不住。要科学地认识问题,正确地对待和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还要有正确的机制。一个社会如果假话盛行,则一定存在令说假者的收益大于说实话者的收益的制度环境。有个很生动的故事:幼儿园老师问孩子甲,你要大苹果还是小苹果,甲说要大的。老师批评他自私,给了只小苹果;又问孩子乙,乙说要小的,老师表扬了他,分给他一只大苹果。这样一来,其他孩子纷纷效法,“我要小苹果。”作为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如果在上者喜闻赞颂而厌听批评,在下者又每每报喜得喜、报忧得忧,我想无论怎样提倡说实话都是枉然。要解决不说实话、“报忧难”的问题,除了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外,还必须努力创造说真话者的收益大于说假话者的收益的制度环境。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机制,让愿意说实话、敢说实话的干部得到肯定和褒奖,防止那些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善于吹吹拍拍的人钻空子,更不能让说大话、说假话的人得到重用。只要建立了正确的长效机制,“报忧难”的问题就会像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就一定能得到更好地发扬。

《浅析“报忧难”的成因及对策》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析“报忧难”的成因及对策。

第五篇: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摘 要]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及社会的安定和谐。面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社会、高校的头等大事。为此,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三方积极扶持,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加强大学生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5-0142-02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长期困扰政府、社会、高校、家庭的难题。对高校毕业生来说,一份满意的工作能够使他们“物尽其才,人尽其用”,满足个体和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为他们进一步发展职业生涯、发展事业、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基础。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就业乃民生之本,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大学生就业困难不仅使我国家庭教育投资比例严重失衡,更造成了人才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可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岗位只能增加4000万个,劳动力就业岗位缺口1000万左右。同时农业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还在加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十五”期间高校毕业生1090万人,“十一五”期间高校毕业生约2500万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维持在70%左右,待就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近几年的就业率为:2003年70%、2004年73%、2005年72.6%、2006年71.8%、2007年71%、2008年73.8%、2009年74%。待就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也给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1.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高峰与全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客观原因。我国现有13亿人口,基数很大,从1998年开始迎来了因往年生育高峰带来的新一轮就业高峰,“十五”期间新达到就业年龄的劳动力较“九五”期间平均每年多290万人。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凸显。

2.高校招生规模增加。从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毕业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从2002年的145万迅速上升为2009年的611万,每年以60万~70万的幅度增加,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3.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滞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与市场供求出现错位,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等院校普遍强调的是“通才”教育,重视学科理论,忽视学生技能、技术教育的培养。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可目前在一些高校,入校的是“学生”,毕业的还是“学生”,既没有生产出“专家”,也没有生产出各行各业所急需的高素质技术工程人员,使人才市场出现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过剩、就业难,一方面是高技能人才短缺、供给与需求脱节的现象。

(二)地域性因素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之间差别很大。2010年在大中城市就业人数占城市就业总人数的80.8%,而京、津、粤、浙、苏等8个省市就占城市就业总数的57.6%。大中城市对人才的需求总是有限的,竞争相对激烈,但高校毕业生一味青睐于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及改革开放较早的沿海经济区,不愿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工作。

(三)观念性因素

观念性因素包括招聘方的观念与应聘方(求职方)的观念。

招聘方观念的误区有:1.盲目追求高学历。2.盲目追求名牌高校毕业生。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4.对生源地域及性别加以限定。

应聘方观念的误区有:1.角色认知和身份定位不清。高校毕业生往往高估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而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缺乏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2.重“择”业轻“就”业。选择好地区、好岗位、高薪酬,总想一步到位,总认为上了大学就是人才;只有留在大城市,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才算“有出息”,已做的投入才可得到高的回报。

此外目前在校大学生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如正确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等,还有部分学生抗压能力差,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郝 影: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一)政府、社会、高校三方携手积极扶持,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1.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要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要建立自主创新产业,提高产业水平,以增加高端技术和管理岗位。

2.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要促使各类各级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制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质量评价体系,以监督、评估其办学质量,使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规格、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要求相适应。全面贯彻落实高校的科学发展观,并适当控制招生增幅、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使之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

3.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出台某些鼓励性政策和改革就业机制。

4.理性用人。各用人单位要树立“适合的就是最好的”用人观念,改变不切实际的人才高消费观念。

5.高校加强对毕业生的指导。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思想教育,除包括择业观、职业观、价值观、诚信观和创业观教育外,还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使毕业生就业工作由自身的无序推荐转变成学校的有序推荐和自荐相结合,减少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盲目耗费的时间,降低就业成本。

(二)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应帮助其尽快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生规划,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能力及职业理想、时代要求,帮助学生对大学生活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正确认识,使大学生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树立艰苦创业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争取利用各种契机,早日成就事业。

2.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在思想和精神上武装好自己,一方面杜绝初入社会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而走弯路、受欺骗。另一方面约束大学生的职业行为,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杜绝单方面解除协议、泄露公司机密等情况出现。为大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发展,保好驾,护好航。

3.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形成优良个性品质、健全人格的前提。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在就业中从容地应对各种压力,而且对大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学校要积极发挥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疏导,帮助大学生形成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地面对学习、生活,学会宽容,学会适应社会。

(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通过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来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是解决其就业难的一个基本理念。从学校层面来说,高校应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增加一些实用性课程,例如普通话、管理沟通能力培训课、商务礼仪等课程;高校积极为大学生创造条件,合理地为大学安排参观实习、社会调查机会,积极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等。从学生层面来说,大学生应当增强自身素质,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应社会能力、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的提高。此外,大学生要及时关心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的需求及自身的爱好和条件,有意识地从自身出发做好准备,使自己适应市场的需求,为毕业后做好准备。同时要克服急躁心态,就业中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自暴自弃,而要以坚强的毅力耐心地等待,调整好心态。

[参考文献]

[1]张函.浅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应对措施[J].教研教改,2008(7):29.[2]曹振杰.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206.[3]何晓丽.大学生就业能力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0(4).

[4]陈永昌.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路和对策[J].北方经贸,2008(9):43.[5]王德文.中国就业形势变化与未来展望[N].光明日报,2009-02-05.Abstract: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of student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harmony.Facing the current social situation,solving the problem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is important.It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the party,the state,society,university.Therefore,we need government,society and higher tripartite actively support,strengthen the career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difficulty;employment ability

(责任编辑:梁宏伟)

下载浅析农户贷款难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农户贷款难的成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刑事案件阅卷难的成因及对策

    阅卷难是律师执业难的一个侧面反映,探究阅卷难的根源,提出阅卷难的解决办法,不仅对解决阅卷难有益,对《刑事诉讼法》关于律师阅卷规定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也是十分有益的。结合......

    浅析“报忧难”的成因及对策五篇范文

    真实是信息的生命之所在,是信息工作永恒的要求。只有真实的信息才具有参考价值,才能据此作出正确、科学的决策。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就要做到喜忧兼报,有喜报喜,有忧报忧。表面看来......

    民事诉讼文书送达难的成因及对策

    送达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定方式,把诉讼文书交给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和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一种诉讼行为。送达诉讼文书是诉讼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诉讼的必经程序。诉讼文......

    浅谈我国行政诉讼立案难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行政诉讼立案难的成因及对策 行政诉讼蹒跚起步已过二十载,行政诉讼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方面取得了重大成......

    浅析农民工讨薪难的成因及对策

    农民工讨薪难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虽然政府相关部门三令五申严禁拖欠农民工工资,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但拖欠工资的现象仍然......

    离婚债务处理难的成因及对策

    离婚案件中的债务处理,一直是民事审判工作中的难题。这难题不仅仅是当事人举证、取证难度大,法官认证、判决难度也大,尤其是法律法规的规定较原则,《婚姻法》与其他法律的规定还......

    农村党员发展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推荐)

    农村党员发展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基层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保证党员质量,为党输送新鲜血液是其最基本的一项常规工作。农村党员作为党组织的基本细胞,其作......

    冒名贷款的成因与对策

    浅议农村信用社冒名贷款的成因与对策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在进行“社”改“行”的体制改革,不良资产居高不下,困扰和制约着各级农信联社的改革进展。随着各级农信联社案件专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