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时间:2019-05-13 19:59: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第一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课程内容:

1.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依据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要求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规范条例 4.各主要土地利用项目的评估内容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依据

1.国土资源部文件

国土资发[2004]69号

2.福建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闽国土资综[2004]149号 国土资发[2004]69号

(主要内容)

一、何时何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二、如何评估?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分级进行。

三、谁来评估?如何确定评估者的资格?

四、怎么审查评估是否合格?由谁来审查评估报告?

五、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如何管理评估成果?

成果实行备案制度。

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附件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 何时何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一条:“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地点)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时间)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评估。” 1.什么地方是地质灾害易发区?

2.什么是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阶段? 如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

评估工作级别按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级。

1.如何确定建设项目的重要性?或确定重要性的依据?(依据技术要求)

2.如何确定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或确定复杂程度的依据?(依据技术要求)谁来评估?评估者的认定 如何确定评估者的资格?

一级评估暂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

二级评估暂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甲级、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

三级评估暂由获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甲级、乙级、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怎么审查评估是否合格? 由谁来审查评估报告?1.2.3 评估单位自行组织具有资格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对拟提交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并提出书面审查意见。1.谁是有资格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

2.不同级别的评估对审查专家的要求?

3.如何评价或考核资质单位?

怎么审查评估是否合格? 由谁来审查评估报告?1 1.谁是有资格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

1.审查专家应具有水文、工程、环境地质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从事相关工作10年以上,同时主持过中型以上地质灾害勘察报告的编制工作者或参加大型地质灾害勘察报告的审查。怎么审查评估是否合格? 由谁来审查评估报告?2.3 2.不同级别的评估对审查专家的要求?

一级评估报告一般聘请5~7名专家,二级评估报告聘请3~5名专家,三级评估报告聘请2~3名专家。

3.如何评价或考核资质单位?

评估报告的质量代表了评估单位的技术水、管理水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因此,评估报告的质量,作为评估单位资质升级降级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如何管理评估成果?1-4 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实行备案制度。1.如何要求备案时间?

2.备案材料包括哪些文件?

3.对备案文件数量和文件类型有什么规定? 4.关于各级别评估报告的备案有什么规定? 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如何管理评估成果?1 1.如何要求备案时间?

评估报告通过审查后,评估单位在一个月内到国土资源行政部门备案。

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如何管理评估成果?2 2.备案材料包括哪些文件? 备案材料包括

《XX-----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XX-----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专家审查意见》 《XX-----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国土资源行政部门 如何管理评估成果?3 3.对备案文件数量和文件类型有什么规定?

备案资料要求文字报告(报表)和电子文档各一试两份。4.关于各级别评估报告的备案规定?

一级评估报告由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国土厅/局)备案,厅(局)在收到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将备案登记表一试一份转报国土资源部被查。

二级评估报告由市(地)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登记表抄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被查。

三级评估报告由县级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备案登记表抄报省级、市(地)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被查。

备案情况,作为评估单位资质考核的重要内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技术要求(试行)

评估技术要求的内容1-4 1.范围(范围是指技术要求的控制和管理范围)

2.定义(技术要求所使用词汇的定义或名词的基本概念)3.总则

说明了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必要性和依据。4.工作程序

评估技术要求的内容5-9 5.评估范围与级别 6.各级别的技术要求

7.地质灾害调查与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潜在危险性)

9.成果提交 1.范围

(范围是指技术要求的控制和管理范围)

1.1---规定评估原则、内容、要求、方法和工作程序。1.2---技术要求的适用范围

(地理范围)全国

(技术空间范围)地质灾害易发区内(人类活动的行为范围)、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行政范围和行为范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定义(技术要求所使用词汇的定义或名词的基本概念)

2.1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认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2.2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3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2.4地质灾害危险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疑问 2.3地质灾害危险区

为什么没有包括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区域? 3.总则1-2

3.1说明了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必要性和依据。3.2规定了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的行为、时间和地点。

----评估工作必须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评估。3.总则3-4

3.3明确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

必须对建设项目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和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做出评价,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

3.4明确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灾害种类。

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矿山采空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等。3.总则 5

3.5对评估的具体内容做出了规定。

阐明评估对象(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

分析论证评估对象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措施与建议,并做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什么是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

3.总则 6

3.6对开展评估工作必须的具体的技术条件提出了要求。

必须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像、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基础上,进行地面调查,必要时可适当进行工程勘探(物探、坑探、槽探)与取样测试。

3.总则

7-8

3.7规定了评估成果与土地使用的关系。成果审查、备案后方可提交立项、用地审批适用。3.8明确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注意工程勘察的阶段划分和个阶段对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思考题

1.为什么及时要求要对地质灾害这个名词专门的定义?

2.技术要求中的地质灾害与工程地质学中的地质灾害有什么不同? 5.评估范围与级别

1.评估范围予以确定的依据?

2.各各灾害种类评估范围的确定?

3.强震区、构造性地裂、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的确定?

4.线性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范围?

5.城乡规划评估与建设工程评估的关系? 6.如何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 ? 7.如何划分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

8.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依据? 5.评估范围与级别.1.2

5.1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予以确定。

三个方面1项目的特点、2地质环境、3灾害种类

5.2若危险性仅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范围进行评估。5.评估范围与级别.3

5.3崩塌、滑坡其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

泥石流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

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

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围一致。5.评估范围与级别.4

5.4 建设工程和规划区位于强震区、工程场地内分布有可能产生明显错位或构造性地裂的全新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评估范围应尽可能把邻近地区活动断裂的一些特殊构造部位(不同方向的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活动断裂的拐弯段、强烈活动部位、端点及断面上下平滑处等)包括其中。

5.评估范围与级别.5.6

5.5 重要的线路工程建设项目,评估范围一般应以相对线路两侧扩展500-1000M为限。5.6在已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城市规划区范围进行工程建设,建设工程处于已划定为危险性大~中等的区段,还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与工程特点进行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评估范围与级别.8

5.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与建设项目重要性分为三级。划分见表

由学生总结叙述评估等级划分表

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一级一级较重要建设项目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建设项目二级三级三级

5.8.1划分复杂、中等、简单的依据?

依据1.地质灾害发育程度 强烈、中等、不发育 依据2.地形与地貌类型

复杂、较简单、简单

依据3.地质构造(断层、节理、褶皱)

复杂、较简单、简单 依据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不良、较差、良好。依据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

强烈、较强烈、一般。

每个依据只要有其中的一个指标符合复杂条件,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就定为复杂。

5.8.2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依据 依据1.建设项目类型

军事设施、放射性设施、核电站,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依据2.建设规模

二级以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电力工程。6.技术要求(各级别评估)

一级评估与二级评估技术要求在用词上有什么不同? 6.1一级评估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进行充分论证。6.2二级评估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6.3三级评估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参照一级评估要求的内容,做出概略评估。6.1 一级评估

一、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危险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现状评估; 6.2 二级评估

一、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和危害程度逐一进行初步现状评估; 6.1 一级评估

二、对建设场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预测评估;

*引发、遭受、可能性、预测

6.2 二级评估

二、对建设场地范围和规划区内,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类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分别进行初步预测评估;

6.1三、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险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做出评估,并提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

6.2三、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其建设场地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区段划分出危险性等级,说明各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种类和危险程度,对建设场地适宜性做出评估,并提出可行的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

一级评估使用的是地质灾害体,二级没有使用“体”字。二级评估使用初步现状评估和初步预测评估,一级没有“初步”两字。一级评估在防治措施上使用“有效”两字,而二级评估使用“可行”两字。在基础资料上:一级用“充足”,二用“足够”,三级用“必要” 在评估要求上:充分论证、综合分析、概略评估。

7.地质灾害调查与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7.1调查的重点是不同类型灾种的易发区段

*各灾种的特点 7.2调查内容与要求

*对比各灾种调查的异同 7.3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7.1调查的重点

不同类型灾种的易发区段重点是

7.1.1 崩塌、滑坡是陡坡、高坡,破碎、松散、构造发育,挖方切坡路堑处。

7.1.2 泥石流形成基础条件的冲沟。

7.1.3 岩溶圈定可能诱发塌陷的范围。

7.1.4 特殊性岩土分布范围。

7.1.5 对线装及区域性的工程项目,易发区段和危险区段及危害严重点。

农大的调查重点在那?

7.2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1 7.2.1崩塌调查

一、地形、类型、规模、范围,方向。

二、岩性、风化程度。

三、构造,岩体结构面。

四、气象(水)地震(诱发因素)爆破。

五、崩塌前的迹象。

六、防治经验。

7.2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2 7.2.2滑坡调查

一、历史、地层、气象、构造。

二、地貌(规模、滑体地形)及演变;

三、水(地表水、地下水)?

四、破坏情况,时间和过程。

五、摄影或录像。

六、治理经验。

7.2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3 7.2.3泥石流调查

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

一、水

水的来源和数量

二、物质来源 松散堆积物的来源和特征。

三、地形(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四、历史、灾害情况。

五、人类活动情况。

六、防治经验

7.2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4 7.2.4地面塌陷调查

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

岩溶塌陷:

一、已有资料,石灰岩分布。

二、岩溶塌陷的成因、形态、规模、分布、表土层、变形类型及土洞发育情况。

三、水环境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关系。

四、破坏损失情况。

五、圈定可能发生岩溶塌陷的区段。

六、防治经验

7.2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5 7.2.4地面塌陷调查

地面塌陷包括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

采空塌陷:

一、矿体特征

二、开采情况

三、(四)塌陷特征,与开采方向的关系。

四、水

抽、排水对采空区的影响

五、对建筑物破坏

六、防治经验

7.2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6 7.2.5 地裂缝调查

一、单缝规模和特征、群缝分布、范围。

二、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断裂等。

三、成因和(地下水开采等)

四、发展趋势预测

五、对建筑的破坏

六、防治措施和效果。

7.2地质灾害调查内容与要求7 7.2.6地面沉降调查

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压下降而造成的地面沉降。

一、第四纪地层、地貌,特别是压缩层分布。

二、含水层特征、开采层位和开采量。

三、圈定沉降范围和累计沉降量,四、建筑物的损坏情况。

7.2.7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8

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潜在隐患的陡坡地段。

一、地层岩性、结构面特征。结构面包括?

二、风化层特征。程度、厚度、岩石的接触面

三、斜坡与结构面的组合关系。

斜坡指标?高、度、向

四、水

影响,工程活动斜坡的破坏情况等。

五、坡体异常情、可能的影响范围

六、已建的防护工程效果

有什么特征的斜坡 是可能失稳的斜坡?

一、已有的滑坡体;

二、顺坡结构面的倾角小于坡角的斜坡;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其底棱线顺坡,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

三、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岸边裂缝发育)

四、顺坡卸荷裂缝发育的高陡斜坡;

五、表层岩(土)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

六、水体边缘水位变动带,地下水溢出带;

附:工程建设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 其他根据地貌、地质图中分析或有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各灾害种类调查 内容与要求的共同点

1.灾害历史资料,类型、规模、影响范围。

2.地形、地层、岩性、构造,引发内因。

3.气象、水、地震、人类活动,引发外因。

4.灾害的发展趋势

研究过去和预测未来。

5.对建筑的破坏情况

过去和未来

6.当地防治灾害的经验

方法和效果

地形、岩土体、结构面、水、人 7.3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7.3.1地质环境因素主要就是(7.2调查内容与要求:)

一、岩土体物性

二、地质构造

三、地形地貌

四、地下水特征

五、地表水活动

六、地表植被

七、气象:气温、降水、蒸发与风暴等;

八、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形式规模。

7.3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7.3.1.2分析评估区主要导致灾害作用,从而划分出主导、从属和激发~因素,为预测评估提供依据。

7.3.2综合~条件各~因素的复杂程度,对评估区~条件的复杂程度做出总体的分段划分。~地质环境

7.3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7.3.3主导~因素是关键;从属以主导为前提;激发使致灾成熟。因此,预测评估先分析~因素变化,导致不稳定状态,评估灾害趋势。

7.3.4有关区域地壳稳定性、高坝和高层建筑地基稳定性、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地下开挖过程中各中灾害(岩爆、突水、瓦斯突出等)问题,不作为评估的内容,可在地质环境条件中进行论述。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8.1~评估是在查明各种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承灾对象的价值,可移动性等)的基础上,从致灾体稳定性和致灾体与承灾对象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客观评估。

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8.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的要素有两个:

①地质灾害发育程度

强、中、弱

②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大、中、小

依据每个要素的三个程度危险性也分为危险性(大、中等、小)三个等级。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8.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评估分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

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8.3.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基本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条件(7.3)

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

对其危险性和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

初步评价的基础上评估。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8.3.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对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地质环境因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判断降水或人类活动等激发因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可调节因素的变化,导致致灾体处于不稳定状态,预测评估地质灾害的范围、危险性和危害程度。

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内容包括:

一、对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的~灾害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二、对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灾害等危害隐患和潜在不稳定变形的可能性作出~评估。

三、预测评估可采用工程地质比拟法,成因历史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学统计法等定性、半定量的评估方法进行。

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8.3.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依据现状和预测评估结果,充分考虑评估区(7.3)条件的差异和潜在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确定区段危险性的量化指标,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采用定性、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危险性等级分区(段)。

并依据危险性、防治难度和效益,场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估,提出~措施和建议。

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综合评估,危险性划分为大、中等、小三级; 危险性小:基本不设计防治工程的,为适宜; 危险性中等:防治简单的,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危险性大:防治复杂的,适宜性为适宜性差。

适宜:~环境简单,~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

基本适宜 :~环境中等,建设遭受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可以采用措施予以处理。

适宜性差: 建设遭受灾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治难度大。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应根据各区(段)存在的可能引发的灾种多少、规模稳定性分承载对象社会经济属性等,综合判定建设工程和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等级区(段)。

四、分区(段)评估结果,应列表说明各区(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存在和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种类、规模、稳定状态、对建设项目危害情况并提出防治要求。

9.(评估)成果提交

9.1地质灾害危险性成果提交 一、二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 三级评估,提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9.2评估报告书或说明书

包括: 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和有关的照片、地质地貌剖面图等。

9.(评估)成果提交

9.3评估报告是评估工作最终成果,应在综合分析全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报告书要力求简明扼要、相互联贯、重点突出、论据充分、结果明确;附图规范、时空信息量大、适用易懂、图面布置合理、美观清晰、便于使用单位阅读。

9.(评估)成果提交

9.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参考提纲如下:

前言

说明评估任务由来,评估工作的依据,主要任务和要求。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二、以往工作程度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9.(评估)成果提交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二、地形地貌

三、地层岩性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水文地质条件

七、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9.(评估)成果提交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阐述已发生的灾种、数量、分布、规模、形成机制、危害对象、稳定性等。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按灾种分别进行评估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在山地丘陵区进行工程建设,一帮称设计挖方切坡工程,对潜在不稳定边坡,必须进行预测评估,可列专节论述)9.(评估)成果提交 9.(评估)成果提交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四、防治措施

9.(评估)成果提交 结论与建议

9.5成果图件的基本内容

9.5.1 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

比例尺:按委托单位的要求并考虑便于阅读可自行规定。该图是以评估区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为背景,主要反映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

9.(评估)成果提交

9.5.1 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

一、平面图内容

(一)按规定的素色表示简化的地理、行政区划要素;

(二)按GB12328—90规定的色标,以面状普染色表示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

(三)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线符号表示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和水文气象要素;

(四)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状或面状符号表示各地质灾害点的位置、类型、成因、规模、稳定性、危险性等。9.(评估)成果提交

9.5.1 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

二、镶图与平面图

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影响因素,可在平面图上附全区或局部地区的专门性镶图。如降水等值线图、全新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等。头目是应附区域控制性地质地貌剖面图。

三、大型、典型地质灾害说明表

用表的形式辅助说明平面图的额有关内容。表的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点编号、地理位置、类型、规模、形成条件与成因、危险性与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

9.(评估)成果提交

9.5.2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比例尺:按委托单位要求并考虑便于阅读可自行规定。

该图主要反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结果和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一、平面图内容

(一)按规定的素色表示简化地理要素和行政区划要素;

(二)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线状符号分门别类的表示建设项目工程布置和已建的重要工程;

(三)采用面状普染颜色表示地质灾害危险性三级综合分区;

(四)以代号表示地质灾害点(段)防治分区,一般可划分为:重点防治点(段)、次重点防治点(段)、一般防治点(段);

(五)、采用点状符号表示地质灾害点(段)防治措施,一般可分为:避让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监测预警措施。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二、综合分区(段)说明表

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性级别、区(段)编号、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发育强度与危害程度、防治措施建议等。

9.5.3应附大型、典型地质灾害点的照片和潜在不稳定斜坡、边坡的工程地质剖面图等。

评估报考编写

第一章

概况

1、工程概况

写清拟建工程地理位置、征地范围(地块角点坐标); 对工程分项目类型逐一叙述。

例如:民用建筑的层数、面积、结构、荷载、基础形式、有无地下室等; 工业厂房的跨度、结构、单桩荷载; 水库的库容、正常蓄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水坝高度、水坝类型并(重力坝、拱坝等); 公路、铁路、桥、涵规模等;垃圾处理场的库容、坝高等。

第一章

概况

2、工作简况

写出受何单位的委托,写明委托评估对象、范围,以及评估工作和简要经过。

3、评估依据

包括委托书、有关文件、技术要求、规范规程和本次调查的资料、引用的资料等。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二、地形地貌

三、地层岩性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水文地质条件

七、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二、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应从两个角度描述:

一、拟建场地所在的地貌位置,地貌单元;

~评估所需涉及到的场地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相关地貌的主要特征。

二、拟建场地的地貌特征

如相邻山坡形态、坡度、相对高差、场地边界距坡角的距离;

河流与沟谷的发育情况,是侵蚀岸 还是淤积岸,岸坡高度、坡度等。

三、地层岩性

1、地质概况

介绍场地及附近的地层、构造、侵入岩情况,重点注意地层岩性、厚度、产状、软弱夹层情况和断层、节理发育情况及产状,褶皱发育和展布等; 岩体的破碎程度等;

结构面与山坡坡向的关系等。

三、地层岩性

2、岩土体特征

可分为土体和岩体两类

土体应分层描述各层土体岩性,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是C、Ø值抗剪指标)和厚度等,上覆土体的综合厚度、软土的综合厚度等;

岩体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厚度、软弱夹层,岩石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密度、长度、粗糙度、充填情况及岩体的破碎程度等。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地质构造

参考区域地质图 断层与褶皱 地震基本烈度

查阅《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其它有关资料,明确场地处于地震基本烈度几度区。近震、远震情况。不要假设地震条件。

六、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的岩性特征、地下水位埋深、水力坡度、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场地地下水汇水面积、富集规律,汛期地下水动水压力变化等。

七、人类工程活动1 一是拟建工程可能会危害的现存分布危害情况:

建设用地周围的民房和已建工程,它们与建设用地相对空间位置、距离等; 在软基路段,紧邻拟建填方高速公路边的民房; 拟建水库库边的民房和工程;

拟建工程基坑开挖边的民房和过程等。

七、人类工程活动 2

二、有利于发生地质灾害的人类工程活动

在建设用地周围周围存在的,并在未来还会继续存在的,或现虽不存在,但将来会发生的,并且将会有利于发生地质灾害的人类工程活动。这些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方式等,~活动与拟建场地相对位置关系和对场地的影响。

七、人类工程活动 3 如大规模改变地形,开挖土石方、采矿、开采地下水、水库的水位变化及对岸边的侵蚀情况等。

对现已近停止的人类工程活动,在此节中也可不写,对地质地貌的改造所引起的变化,如人工陡坎、填方等可作为现在的地质地貌条件,归入到相应的地形地貌、地质概况、岩土体特征等章节中交待。

八、评估级别的确定

1、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对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根据《~技术要求》表3-2的规定,确定复杂程度。

2、建设项目的重要性

根据工程项目类型,按照《~技术要求》表3-3的规定,确定重要性。

3、评估级别的确定

综合1、2,按照《~技术要求》表3-1的规定,确定本次评估工作的评估级别。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场地本身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二是场地周围对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三是场地工程建设对场地周围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现状评估是对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和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本评估的重点和难点是潜在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对已有的地质灾害特点、规律等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及主要控制影响因素,并定居其发生规律、规模及主要控制性影响因素等分析其拟建工程的影响和危害,并提出指导性意见或防治建议;

提出的建议一般以防治方向性意见为主或提请工勘、设计时注意。不要在缺乏工勘资料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案。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通过对拟建场地及周围地形、地貌条件,岩土体性质和发育情况、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等因素的分析,对场地稳定性即潜在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及其性质、规模和对工程的危害等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或对下步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提出的建议一般以防治方向性意见为主或提请工勘、设计时注意。不要在缺乏工勘资料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防治方案。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是对工程建设过程和建设后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1、预测评估依据

根据工程项目的类型、规模及对周围地质环境改造程度及影响程度(如基坑开挖和人工边坡高度、弃土、隧道、建筑物荷载、地下水人工降落漏斗等),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评估分析

分析预测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是否会诱发地质灾害,以及工程本身受地质灾害的危害或所诱发的地质灾害可能对周围的工程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分析预测灾害规模的大小以及危害的程度。

3、防治建议

并相应提出防治建议。针对诱发地质灾害类型及规模等所提出的防治建议方面的要求同现状评估的要求。第五章、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实质就是用地适宜性评估。

主要是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论,结合建设用地及其周围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工程的可移动性和重要性等,对在拟建场地进行建设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及比较论证。

也即技术上要可行,投资商要经济,或者别无选择余地,只能在此建的等等,最后作出场地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建议或另选场地的建议。结论与建议

是对以上评估级别、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的结论进行归纳,所以结论应简明,不需要重述评估中的分析部分,只需写明确的结论性意见,要点是:

1、评估等级

2、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措施建议(即现状评估的简要结论);

3、工程建设过程中级建设后是否会诱发地质灾害(即预测评估的简要结论)及措施建议;

4、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报告说明书附件的基本内容

地形地质图:比例尺:最好1/1万,其次1/2.5万,最少也要1/5万。图面范围要比评估所涉及的范围要大。内容:地形、地貌:(各)场地位置(用红线标示,角点坐标);地质界线,构造、岩体和地层的分布及产状。地层重点是岩土岩性和软弱面。各类产状最好都表在图面上: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等。

人类工程活动内容包括二大方面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水利水电与港口评估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目的是为确定“技术要求5.8.2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

表5-3。

(一)水利水电工程按其工程建设目的,总的分为水电(站)工程与水利工程两大类。

1、水利工程又分为防洪、灌溉、航运或兼发电的水利枢纽工程,输水工程供水工程,以及堤防建设的防洪堤水闸、排涝泵站工程,还有滩涂围垦的海堤工程等。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2、水电建筑包括水库、拦河(闸)坝,船闸,溢洪道、水渠、前池、隧洞、压力管道、水电站厂房以及其他附属建筑、临时设施等。

3、堤防工程有防洪堤、水闸和跨堤穿堤的涵洞和管道等。

4、水库区的护岸、码头等等。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5、拦河坝是主要建筑物,按其筑坝材料不同可分为:

按建筑材料划分:混凝土坝、砌石坝、土坝、堆石坝及橡胶坝等。

其中混凝土坝按期不同坝体结构和受力条件划分为:重力坝(砌石重力坝)、拱坝(或砌石拱坝)、大头坝、平板坝、闸坝等。

混凝土坝和砌石坝按其坝顶有否溢流,又分为挡水坝和溢流坝。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6、隧洞工程,按设计要求分为输水洞、泄洪隧洞、以及地下水电钻厂房的交通洞出线洞、通风洞、尾水洞等还分有受内水压力隧洞和无压隧洞。

7、水电站,根据地形地质、水力条件和设计布置,分为河床式、坝后式和引水式水力发电站,水电站厂房又分为地面与地下厂房。还有抽水蓄能电站以及潮汐发电站。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二)水利水电工程的等级划分

1、水力水电枢纽工程,应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分为五等,根据国标《防洪标准》(GB50201-94)其等别按下表的规定确定。分为五个等级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1、水库工程

规模以总库容量为标准(单位108m3)大1型>10 大2型10~1.0 中型1.0~0.10 小1型0.10~0.01 小2型0.01~0.001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2、项目防洪

城镇及工矿企业的重要性 保护农田(万亩)特别重要>500 重要500~100 中等100~30一般30~5<5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水力水电枢纽工程的水工建筑物,应根据其所属枢纽工程的等级、作用和重要性分为五级,其级别按

水工建筑的级别表 永久性水工程建筑物级别分

主要建筑为

依次1、2、3、4、5级 次要建筑3、3、4、5、5级 临时性建筑4、4、5、5。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2、按电力行业标准《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规定标准: 大型工程为装机容量≥300MW,水库总库容≥1亿m3≤ 小型工程为装机容量<50MW,水库总库容<0.10亿m3≤

中型工程为装机容量,水库总库容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3、按国家标准《提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规定,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及级别: 重现期(年)≥100工程级别1 重现期(年)<100,≥50工程级别2 重现期(年)<50,≥30工程级别3 重现期(年)<30,≥20工程级别4 重现期(年)<20,≥10工程级别5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二、港口工程一般指建筑在江河湖海上的码头、防洪堤、护岸坡等水工建筑物,以及港池、航道等,其特点和规模划分表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别特

点码头重力式靠自重抵抗滑动和倾倒,地基受压大,沉降大,对不均匀沉降敏感板桩式板桩墙起挡土的作用,主要荷载时土的侧向压力高桩式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都通过桩传递给地基斜坡式实体利用天然岸坡加以修整填筑而成架空类似倾斜的桥,荷载通过墩台和桩(墩)传到地基混合式由不同的结构类型组合而成防波堤直立式一般适用于水深较深和地基较好的情况,地基情况同重力式斜坡式一般适用于水深较浅,地基较差和石料来源丰富的情况,采用人工块体砌面,也可用于水深较深,波浪较大的情况。港池航道主要为船舶进出港,船舶转头的主要场所,勘探目的主要为疏浚土方量级难易程度以及航道的稳定性。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一、水利水电工程分类与等级划分 库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库区地质环境的第一变化因子 因为第一变化而变化的其它因子 库区地形复杂地段,高坡、陡坡位置。库区的地层和岩土,松软岩土层分布。库区的主要结构面位置、方向不利地段。库区附件人类活动区位置、类型、规模。水库坝址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水坝类型

坝肩岩石与结构面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道路工程

一、公路分级及地灾评估要点

1、公路的分级

根据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级别分为: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四、六、八道高速公路

日交通量分别为2.5~5.5万辆、4.5~8.0万辆、6.0~10万辆 日交通量:应能适合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一、公路分级及评估的要点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四车道一级公路、六车道一级公路,日交通量分别为1.5~3.0万辆、2.5~55万辆。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日交通量5000~15000辆。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日交通量2000~6000辆。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双车道四级日交通量2000辆以下,单车道四级日交通量400辆以下。

一、公路分级及地灾评估要点

2、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①设计行车速度(km/h)

高速公路、一级路 120-100-80-60,二级、三级、四级路80-60-40-30-20

②车道数

高速、一级120、100(8-4)、80(6-4)、60(4)二级、三级、四级路80-60-40-30-20(2车道)20单车道。

③车道宽度(m)8车道30、6道22.5、4道15,2道7.5-6.0 ④路基宽(m)一般值

最小值 ⑤最小曲率半径(m)一般值极限值 ⑥最大纵坡(%)⑦停车视距(m)⑧最大坡长

一、公路分级及地灾评估要点

3、公路工程的特点

公路属于线形工程,路经多种地貌单元(如:高山、中山、低山、重丘、微丘、山间盆地、残积台地、平原、河流等地貌)。

地质分区(如:变质岩分布区、海积软土分布区、冲洪积区等。

穿越各种路基类型(软土路基、硬壳软土路基、正常路基、基岩路基等)。沿线重要的构造物有:隧道、桥梁、高边坡、深挖路堑、高填土堤等。

一、公路分级及地灾评估要点

4、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要点

以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勘察作为重点,在福建境内重要的不良地质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下洞穴(采空区、溶洞等)、软土路基、活动性断层、地震地裂、砂土液化、软土震陷、放射性病害、毒气等。

地质灾害评估在于尽早地发现上述问题。并初步查明其分布、类型、规模性质、发生原因、发展趋势,预测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它们的发生与发展,提出初步避免与防治的措施。

二、道路线路类型与特点 线路类型:

1、河谷线、2、山脊线

3、山坡线

4、越岭、跨谷线

1、河谷线 优点

是坡度缓,线路顺直,工程简易,挖方少,施工方便,取水容易。问题有

平原河谷常遇低洼沼泽,洪水;丘陵河谷坡度大,阶地常常不连续,河流冲刷路基,泥石流掩埋道路,遇到支流时需架设桥梁。

山区河谷,弯曲陡峭,阶地不发育,开挖土石方量大,崩塌与滑坡发育,桥梁工程量大。

2、山脊线 优点

地形平坦,尤其是高原和古夷平面最适宜。挖土、石方量少,无洪水,桥隧工程少。问题

山脊宽度小,不便于工程壁纸和施工,取水可能困难,有时地形变化大,地质环境复杂,开挖的松散物的堆放问题。五彩湾

3、山坡线

最大的优点是何意任意选择线路坡路,路基采用半填半挖。

问题是线路曲折,线路延长,土石方量大,容易诱发崩塌、滑坡,桥隧工程较多,配置车站比较困难。太行山 单斜岩层

4、越岭、跨谷线

能通过巨大的山脉、河谷、山谷,降低坡度与弯度,并且缩短距离。

但工程量大,费用高,也容易引发崩塌、滑坡,对施工技术要求和设备要求高。

三、地形、软土、岩体、构造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1、地形地貌对公路的线形、工程造价、施工难度起着关键作用。

2、软土路基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3、岩体结构中的软弱夹层对高边坡及隧道的稳定的影响

4、断层对公路各重要构造物稳定性的影响

5、岩体裂隙(节理)对公路构造物稳定的影响 太行绝壁

1、地形地貌对公路的线形、工程造价、施工难度起着关键作用。

各级公路对平面的线形(曲率半径)、纵向坡率有严格的要求。地形复杂公路的隧道、桥梁、填土、深挖等等各项工程增加。

地形复杂,则潜伏的地质灾害自然也增加,如高边坡的失稳、高填方的崩塌等等。因此复杂地形的路段时评估工作调查的重点。

2、软土路基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软土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粘性土、有机质土天然含水量大于等于35%,粉土大于等于30%; 粘性土、有机质土孔隙比大于等于1 粉土孔隙比大于等于0.9;

粘性土、有机质土直剪内摩擦角小于5度

粉土直剪内摩擦角小于8度;

粘性土、有机质土、粉土十字板剪切强度小35kpa;

以上土层在未经改良之前是不适宜用于高等级公路的路基填筑。对这样的路段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必须查清其分布的位置及范围、查明其性质、参数。

3、岩体结构中的软弱夹层 对高边坡及隧道的稳定的影响 福建省内侏罗纪的梨山组(J1L)、三叠纪的大坑组(T3a)、二叠纪的翠平山组(P2cp))童子岩组(P1t)的泥岩中都有煤的夹层,有些煤层还软至泥糊状,像这样的地层如若地处高边坡或隧道处都将会极大地影响边坡、隧道围岩的稳定。这些夹层在地质灾害调查中是重点,必须查清其分布、岩性、产状,为进一步勘察工作的指导。

4、断层

对公路各重要构造物稳定性的影响

公路建设一般忌讳如下三种断层

A)破碎严重且破碎带宽的断层,特别容易发生崩塌,如京福高速公路的将石大桥桥止。B)活动性断层 第四系地层被错动,常引起地表开裂,威胁到公路构造物(桥梁、隧道、高边坡、高填路坝)的安全。对活动性断层公路工程是采取绕避的方法或垂直交叉。C)与公路轴线成小角度斜交或成近距离平行的断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所要提供的主要资料应该是,a收集并核实区域性断裂的地质资料,现场调查实测断层与推测断层。

5、岩体裂隙(节理)

对公路构造物稳定的影响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

工程地质课本复习

岩质路堑边坡率表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表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划分

公路隧道围岩分级表

四、地质灾害、特殊岩土 与公路建设的关系

1、滑坡、崩塌与岩堆对公路的影响

2、泥石流对公路的危害

3、地表水的冲刷对公路的影响

4、地下水的作用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5、地下洞穴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6、特殊岩土

7、地震效应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1、滑坡、崩塌与岩堆 对公路的影响

对于滑坡、崩塌与岩堆地质灾害评估主要是识别古滑坡特征,和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滑坡,研究可能满足发生滑坡、崩塌地质条件的路段,岩堆地段处理不当会引发相关的地质灾害!评估应划分古滑坡、崩塌,预测滑坡、崩塌和岩堆区段。

2、泥石流对公路的危害

地灾调查评估重点是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三要素:有汇水区域的固体松散物;有陡峻的地形和较大的沟谷纵坡;流域上游有暴雨或水体。

干旱地区的洪积扇

3、地表水的冲刷对公路的影响

河流与冲沟的侵蚀对公路路基、桥墩等构造物的破坏,因此应重点调查评估地表水造成的严重侵蚀区域和未来可能严重侵蚀的区域。尼亚加拉瀑布之夜

4、地下水的作用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地下水动力作用对滑坡下滑力的影响、浸湿作用使岩土软化,地下水的潜侵蚀形成洞穴,地下水的腐蚀性对公路构造物的破坏,因此评估应调查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地下水来源补给、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流量以及腐蚀性等在以上地灾易发路段要重点调查评估。复习

地下水的补给有自然降水、冰雪融化、上游河流、水渠、矿洞、水库、溶洞等等

5、地下洞穴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地下洞穴对路基、桥梁、隧道等均有较明显的危害,洞穴可引起路基的塌陷;桥墩、台的塌落或倾覆;隧道的塌方、涌水事故等。云南有些隧道中因为遇到溶洞地下河流在隧道中架桥。地灾评估调查应首先查明可溶岩的分布,然后再探明溶洞发育段的溶洞分布范围及发育的标高。

对于人工洞穴也应重视,调查公路沿线的矿山地下开采分布情况,重点调查可能穿越的区域道路与矿洞的空间关系、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关系等等。

6、特殊岩土

福建地区的特殊岩土主要是红粘土和红色粉质泥岩。

A)红粘土为石灰岩分布区风化形成的残积、坡积的红粘土,其特性具有账缩性、浸水软化、干缩裂隙发育,影响路基和边坡的稳定。

B)红色粉质泥岩是指沙县组的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整套地层。在沙县~三明路段常有崩塌发生。

在此两类的地层的分布区,评估是应予以关注,具体路段应深入调查。

7、地震效应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效应主要表现为饱和砂类土液化、软土震陷、地裂。为此应调查评估道路可能穿越的饱和砂类土、软土的地段、并初预测步判断液化与震陷的范围。

五、预测公路工程中 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

1、路基工程

2、桥梁工程

3、隧道工程

1、路基工程

路基一般有四种状态: A)填方加载状态; B)挖方减载状态; C)半挖半填状态;

D)不挖不填的自然状态。

1、路基工程

(一)填方路基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

1)软基段的路堤填筑会使软土产生过量沉降甚至路基滑移破坏; 2)陡坡路堤易产生顺坡滑动

3)半填半挖路堤的不均匀沉降和路面开裂 4)地下水对陡坡路堤的作用易促使滑坡的形成

5)路堤填筑诱发地下洞穴坍塌、沉陷、地表凹陷及开裂等

1、路基工程

(二)开挖高边坡、深路堑的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

(1)高边坡段落;

(2)自然状态下处于临界状态的或虽然稳定但稳定系数尚未达到设计规范规定要求的边坡段落;

(3)土质太差或岩质过于破碎的边坡段;

(4)有软弱夹层且产状不利于稳定的边坡段;

(5)地下水的作用强烈的边坡段。

2、桥梁工程

(1)桥台及桥墩天然地基的开挖产会产生基坑边坡的失稳问题,桥头的路堤填筑存在锥坡稳定问题。

(2)桩基施工可能引发地下洞穴的塌陷。

(如四川的纳黔高速路在叙永县地段岩溶发育存在地下河、塌陷洼地、溶沟溶槽、石芽等溶蚀地貌十分发育。塌陷洼地处主要是设桥,为查清地下溶洞采用了高密度电法、大地电磁法等物探,最后用钻探验证)

2、桥梁工程

(4)桥基施工引起边坡失稳或古滑坡的复活问题。

(5)桥台堆土引起滑坡、泥石流问题。(如福州土地洋大桥)

地灾评估应提出桥台路基及桥基地质条件、地下洞穴的存在与否等,对发生如上问题的可能性提出意见。

3、隧道工程

隧道的施工与营运主要应考虑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如下:

1、洞口边坡、仰坡的稳定性

2、隧道洞身围岩的稳定性

3、软弱层倾向与隧道轴线垂直

4、节理构造 注意多组节理的组合关系

5、断层构造 主要断层产状与隧道轴线垂直

6、地表水与地下水分布于活动

7、地应力的作用产生岩爆。

四、公路工程不良地质及特殊 岩土的初步勘察

1、勘察手段

1)调查与测绘

地貌调绘、工程地质凋绘、水文地质凋绘 灾害历史调查、气象、水文资料调查

2)勘探

物探、化探、坑探、槽探、钻探

2、试验

1)现场试验

标准灌入试验,抽水、压水试验

2)室内试验

抗剪式样 C、Ø值、水质分析、相对密度、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颗粒分析、液限塑限、内摩擦力、粘聚力、颗粒成分。

3、勘察成果

1)文字

2)图件

矿山建设规模分类

矿山评估级别与评估分区 矿山评估级别与评估分区

一、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确定评估级别

矿山开采规模

井巷工程分类

尾矿库的级别划分

矿山评估级别与评估分区

二、矿山开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分区

(1)采矿区:硐采和露采区。硐采又可分为井巷工程和采空区。井巷工程包括:竖井、斜井、平洞.、溜井槽等。

应了解其空间位置分布、规模;

(2)选矿区:粉碎、筛分、化学处理区。

应了解其空间位置分布、规模(包括选矿能力、土建)。

(3)尾矿区:尾矿坝(坝基的稳定性、渗漏性及其对下游污染);尾矿库(地形上为沟谷,谷底上部有相对低渗透性岩土层,上部汇水面积小,下部无主要建筑)。

(4)废碴区:固体废弃物堆积区。包括拦碴坝、碴库。其规模可参考尾矿库;(5)废水处理区:采矿排出地下水,选矿废水等的处理区。(6)生活办公区:包括临时性建筑。主要地质灾害

1、采空区地表变形:

矿石采出后,在地下形成采空区,其上覆岩层失去支撑,原始状态发生变化,随着发生变形破坏,从采空区顶板开始冒落,逐渐发展到地表,形成下沉盆地、塌陷坑、地裂缝等变形破坏现象。

从而导致其范围内的已有各类建筑物(道路、房屋、水利设施等)发生破坏,甚至倒塌,失去使用功能,并使农林生产遭到破坏。

采空区地表变形

采空区变形在垂向上大致分为三带。即1冒落带、2裂隙带、3地面变形带。采空区地表变形

上述三带没有明显界线,当采用充填采矿方法时,也可能不出现冒落带等。冒落带的高度日可按下式计算,也可参考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

h——矿层厚度

Y——顶板岩体自然重度

yk——顶板岩体冒落后的重度

缓倾角时,裂隙带(导水)高度是冒落带的1.5—2倍。采空区地表变形

冒落带、裂隙带最大高度经验公式

采空区地表变形 地表变形特征:

①、连续变形:变形在时间、空间上是连续的,变形逐渐扩展,(水平、垂直):

②、不连续变形:变形在时间、空间上是不连续的,地表出现不规则的下沉盆地,常出现塌陷坑、台阶及不规则的裂隙。

③、不明显的变形:在地表仅见少量小裂缝。采空区地表变形 地表变形的分区:

①、中间区:地表下沉均匀,平坦,无明显裂缝。

②、移动区:地表下沉不均匀,变形种类多,裂隙发育。

③、边缘区:无明显变形。

影响采空区地表变形(上覆岩体)破坏的主要因素

①、开采空间与方法:矿层开采和顶板管理处理方法以及采空区的大小、形状、工作面推进速度等,均影响地表变形的形式、速度和变形值的大小、分布。

②、矿层埋深:矿层埋深越大,变形扩展到地表的时间越长,变形值越小,变形平缓,但变形范围大。

③上覆岩体性能: 软弱岩(页岩、泥岩、风化砂岩)稳定性差地表下沉量大,变形带明显,冒落带得不到充分发展,导水的裂隙带厚度比较小。裂隙带厚度可达采厚的9~10倍;

坚硬岩(砂岩、灰岩等),冒落带发展充分。导水裂隙带发展也充分。裂隙带厚度可达采厚的20一30倍;软、硬相间岩:介于上述之间。

④、地质构造:由于构造带及其附近岩石的力学强度降低,直接加大变形破坏程度。

⑤、地下水:地下水的活动会加速变形破坏速度、扩大变形范围、增大变形下沉量。采空区地表变形 防止地表变形措施:

①、减少不利影响因素叠加影响; ②、改善开采方法,增加填充带宽度; ③、人工放顶冒落: ④、人工回填。变形区调查:

①、调查地表变形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如地表陷坑、裂缝、台阶等分布,形状、大小、延伸方向、深度、发生时间、发展速度;

②、调查建筑物变形类型(倾斜、下沉、裂缝……),开始时间,发展速度,裂缝分布规律,形状大小以及建筑物体系结构类型;

③、调查采空区地层岩性、产状、构造(节理、断层、褶皱),地下水、岩士分布特征; ④、调查开采方法,采空区范围、边界以及工作面推进速度、方向、时间。地表变形区的建筑适宜性评价:(1)经验定性评价

采空区地表变形区场地建筑适宜性根据开采情况、地表变形值大小等。将场地划分为: ①、不适宜场地:在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非连续变形;地表移动活跃;采空区边坡倾角>55°的露头地段;地表变形可能诱发边坡失稳的地段;地下水位小于基础埋深;地表倾斜Tmax>10mm/m,水平Umax>6mm/m的地段;

②、需评价适宜性场地:深厚比<30;采深小,上覆坚硬岩层;地表倾斜Tmax=30~10mm/m,水平Umax=2~6mm/m。

地表变形区的建筑适宜性评价:

(2)计算

建筑适宜性评价主要验算地基稳定性。当地基岩土厚度(至采空区顶板)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上覆岩土体会趋于自然平稳,此时的采空区埋深称之为临界深度,可按下例公式确定: 地表变形区的建筑适宜性评价

式中:H ——顶板埋藏深度(m)。当H增大到一定深度,采空区顶板可保持其自然平衡,此时的H称为临界深度H0。

r——顶板以上岩层的重度(KN/m3)

B——采空区宽度(m)

P0——地面附加荷载(KN/m。)

Ø——顶板以上岩层的内摩擦角(°)。

当H1.5H0,地基稳定。地表变形区的建筑适宜性评价

也可采用安全深度经验公式评估对地面建筑的影响:Hδ =Kb·h 式中

Hδ ——安全开采深度(m):

Kb——安全系数。按下表选用;

h——采空区高度(m). 围岩变形形式

由地下各类巷道:工程开挖,引起周围岩土体内的应力发生变化。此变化范围内的岩土体,称为(应力)围岩。通常认为此范围等于工程横断面最大尺寸的3—5倍。

岩石受力作用,产生变形。变形的发展导致岩石的破坏。破坏的方式分为脆性和塑性破坏。岩石破坏的机理是强度理论。

围岩变形破坏形式表

洞室的变形与破坏形式表现在 根据上表:

1、弯折内鼓——压应力作用

2、与岩体内初始最大主应力垂直相交的洞壁上;

3、洞壁平行或近似平行薄层状岩层走向。较陡倾角时出现内折挤出片帮,较缓倾角时出现内鼓冒落;

4、断层破碎带走向与洞壁平行或近似平行。张裂塌落——拉应力作用。多发生于块状、厚层状岩体。

5、洞顶发育垂直裂隙,并有近水平的裂隙存在;

6、洞室走向与山体走向平行,并位于麓河谷一侧。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1)围岩应力状态:

天然应力状态决定了水平主应力的大小(如侧压力系数);洞室断面形状决定了洞室周边围岩的应力类型(拉、压应力或基本不产生拉、压应力)和分布。

(2)围岩岩性结构:主要通过岩石的抗压强度。

对于坚硬、较坚硬岩石,岩体的抗压强度决定于结构。如洞顶出现“人”结构组合,无论应力状态是拉、压应力,都将可能产生冒落;如出现“川”结构,在拉应力作用下可能产生冒落;如出现“V”,无论应力状态是拉、压应力,都将是稳定的。

软弱结构面是岩体中的最薄弱环节,是控制岩体变形破坏的关键。其含义包括:组成物质本身的岩性软弱,如粘土岩、断层泥;组成物质是破碎的;组成物质结构松散。即一软二碎三散。其成因分为成岩、构造和次生。

(3)地下水作用:表现在改变应力状态和降低围岩强度。山岩压力

因围岩变形破坏所产生作用于支撑结构上的应力为山岩压力。于围岩应力不同。山岩压力分为变形山压和碎裂山压。前者随变形时间过程而变化,后者是有限范围内脱落岩体自重而形成。

山岩压力计算的方法较多,主要有:经验法、地质分析计算法、普洛托季弧科诺大法以及弹塑性力学法等。

采空区地表变形的危险性评估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矿山开采方案设计:工程类别,空间位置,开采方法,推进速度,开采历史; ②影响采空区稳定性的地质环境条件;

③预测评估中应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开采规模,采用类比定性或半定性的方法,评估采空区是否会产生冒落?是否可能产生地表变形及危害性。矿坑突(涌)水

1、突(涌)水安全开采深度

一般指在最小深度下开采时,上覆岩体破坏所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不波及到富水含水层和地表水体,采坑不发生突水或涌水量增加不大,能保证正常生产的深度。

2、矿坑涌水

(1)涌水形式:渗水、滴水、淋水、流水、涌水、渍水。后两种称谓突水,一般涌水量≥10L/S。

(2)涌水条件:

①水源类型:

地下水:孔隙水——水砂混合;裂隙水——量小;构造裂隙水——易成为突水;岩溶水——易成为突水;老窑(窿)水——易成为突水;

地表水——河流、海洋、湖泊、池塘、水库。

②涌水通道: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种。涌水量大小决定于通道的渗透性。可以通过孔隙、裂隙、构造破碎带、溶隙(洞)。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充水方式;勘探工程、采矿工程等流入。

③涌水量的影响因素

采空区围岩的透水性; 地形上是否有利于汇水;

地质构造的导水性、富水性。

④涌水量预测方法:相关比拟法(水文地质比拟法、相关分析法、解析法)、地下水动力学法(井、集水廊道的涌水量方程式)。矿区水资源环境的影响、破坏*

1、矿区排供水及矿坑突水造成的区域水均衡破坏,主要表现为:

①水位变化强烈,资源减少,地下水疏干、地表水减少消失、泉水枯竭;

②水质污染,酸性排放污染、有毒有害金属及放射性物质排放污染,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采空区涌水危险性评估注意问题: ***

①、地质环境条件。主要为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分布,富水性、透水性、水力联系及补迳排特征、水质等;

②、矿山开采条件:开采矿层、展布、开采方法、范围、速度;

③、预测评估: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开采条件,预测什么情况下,水文地质条件 被破坏,水均衡将失调,将可能诱发的水环境破坏灾害,进而预测其危害性。矿山其它特殊的地质灾害:

矿山特殊的地质灾害尚有热害、矿震、瓦斯、有毒有害气体,煤层自燃等,因福建尚无发现和少见。

矿山采空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所需主要资料:***

1、采空区规模:顶底板标高、面积、体积。回采方法;

2、围岩岩性、结构、类别、上覆岩土体厚度;

3、矿山开采历史,特别是地下采掘老硐规模、分布。地面变形情况;

4、地表水、地下水分布、开采利用情况;

5、地质构造(地层、侵入岩、构造)。•

• 岩溶及其环境地质问题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1、概述

• 岩溶又称喀斯特,是地壳岩石圈内可溶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类岩层),在具有侵蚀性地下水作用下,岩体中的物质被带出,经搬运和沉积的地质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质现象。

• 岩溶地貌可分为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

• 岩溶个体形态常有:溶沟、溶槽、漏斗、洞穴、洼地、峰林等。•

2、岩溶发育影响因素及其规律性

• 2.1地层岩性:

• 可溶岩的岩性、成份、成层条件、结构对岩溶发育程度和溶蚀速度有直接影响,硫酸盐岩类强于碳酸盐岩,质纯强于含有杂质的,厚层强于薄层,细粒强于粗粒,未变质的强于变质的。

• 2.2地质构造:

• 岩溶发育受控于断裂破碎带,节理裂隙密集强于完整,张性断裂强于压性断裂,背斜轴部强于向斜,陡翼强于缓翼,倾斜岩层强于平缓岩层。• 2.3新构造:

• 地壳强烈上升区,岩溶发育以垂直方向为主,稳定地区以水平发育为主。福建省岩溶都是该时期形成的。

• 2.4地形:

• 陡峻地形岩溶以地表表面的形态为主(峰丛、溶沟、溶槽、石芽),深部不发育;地形平缓则水平与垂直发育均等,其形态多为漏斗、落水洞、竖井、洞穴、塌陷洼地等。• 2.5气候降雨:

• 气候潮湿,降雨多,岩溶发育快。反之,发育慢。我国岩溶大致分为北方岩溶(干旱、半干旱)和南方岩溶(潮湿)类。我省属于南方型,但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即洞穴化程度、平原化程度较高。

• 气候降雨表现:

(1)地表形态的峰林平原中石峰、残丘分布少,且残丘多于柑峰; •

(2)地下形态的洞穴具多层性,单层规模小,总体规模较大; •

(3)洞穴内化学沉积成因类型齐全,形态丰富,数量极多;

(4)不同高度的水平洞穴多保留机械碎屑沉积,部分洞穴保留有古生物化石。• 上述现象表明,岩溶盆地的岩溶率是较高的。具备了形成岩溶地面塌陷的岩溶发育条件。•

• 岩溶发育阶段:

• 岩溶发育过程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当地壳运动呈现出上升——稳定——下降的旋回时,岩溶发育形成的阶段可划分为: • 岩溶类型(按埋藏条件划分)

• ①裸露型:大部分出露地表,岩溶景观显露,地表水与地下水连通密切;

• ②覆盖型:浅覆盖型,大部分被第四系地层覆盖,一般厚度小下30m;深覆盖型,被第四系地层覆盖,一般厚度人于30m,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不密切。

• ③埋藏型:被前第四系地层覆盖,无岩溶景观出露地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不密切。

• 岩溶发育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 • 岩溶发育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 • 5.1岩溶地质灾害类型

• 主要有岩溶地面塌陷、陷落地震、地下工程充水、地表干旱(荒漠化)、红粘士膨胀等。

• 结合福建特点,仅介绍岩溶地面塌陷。• 5.1岩溶地质灾害类型

• 主要有岩溶地面塌陷、陷落地震、地下工程充水、地表干旱(荒漠化)、红粘士膨胀等。• 结合福建特点,仅介绍岩溶地面塌陷。• 岩溶地面塌陷

• 岩溶地面塌陷是在自然和人为的作用下,使岩溶上覆岩土发生坍塌,导致地面陷落变形,而形成的负地形。岩溶地面塌陷分人为和自然塌陷两种。

• 岩溶地面塌陷的危害主要是对地面工程造成危害;影响地下矿产资源开发;破坏土地资源、影响开发利用。• 岩溶类型(按埋藏条件划分)

• ①裸露型:大部分出露地表,岩溶景观显露,地表水与地下水连通密切;

• ②覆盖型:浅覆盖型,大部分被第四系地层覆盖,一般厚度小下30m;深覆盖型,被第四系地层覆盖,一般厚度人于30m,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不密切。

• ③埋藏型:被前第四系地层覆盖,无岩溶景观出露地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不密切。

• 影响岩溶地面塌陷发生的因素(覆盖型)• 覆盖型岩溶地区的岩溶地面塌陷是由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发展而发生的。因而影响岩溶地面塌陷发生的因素就是土洞形成的因素。

•(1)可溶性岩石的岩溶发育强度:强烈发育区多于弱发育区。根据某地区统计,岩溶地面塌陷在强烈发育区占有80%,中等发育区占有17%,而弱发育区仅有3%。•(2)上覆土层性质:土层颗粒细、内聚力大、胶结程度好、水稳性(水理性质)好,不易产生:

•(3)上覆士层厚度:土层厚度大,造成土洞向上发展引起岩溶地面塌陷的时间长,且易形成自然拱,不易产生。

•(4)地下水的活动:水循环快,水动力条件好,水动态变化大,则易产生塌陷。• 岩溶发育强度

• 4.1发育强度统计性指标——岩溶率

线岩溶率:K=(线上岩溶累计长度÷线长)×100%

• 面岩溶率:K=(测量面上岩溶累计面积÷测量面积)×100% • 体岩溶率:K=(测量体内岩溶累计体积÷测量体总体积)×100% • 4.

2、岩溶发育强度。表2·4·2. •

• • • • • • • • • • •

岩溶塌陷的调查内容

(1)、地质环境条件:除一般调查内容外,重点是覆盖区的: 岩士体的类型:岩性、状态、物质组成、厚度分布;

水文地条件:含水层,地下水类型,富水性,补迳排条件,动态及水力联系;(2)、区域及邻近地区场地的岩溶发育强度,塌陷的时间、发展过程、规模、原因分析;

(3)、人类工程活动:重点是地下水开采现状及今后发展情况。岩溶塌陷发育规律

(1)、分布于断裂带及褶皱轴部;

(2)、多分布于溶蚀洼地等地形低洼处;(3)、河床两侧阶地;

(4)、覆盖层薄,颗粒较粗的地段。

岩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注意的问题 • ***

• 除与其它地质灾害相同外,重点是:

岩溶埋藏条件类别:裸露、覆盖、埋藏; •

上覆岩土体:岩性、厚度、分布、工程性能; •

下部岩溶发育强度:岩溶率、规模; •

水文地质条件:诱发岩溶塌陷的主变化因素——地下水活动情况。如:水位自然变幅、已有或拟建开采井分布、降深、涌水量及其变化、历史上已有地面塌陷情况。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工业与民用建筑 评估级别的确定

建筑、煤炭、化工石化化医药、核工业、石油天然气、电力、机械、冶金、军工、商物报、电子通信广电、轻纺、公路、民航、水运、市政、铁通、水利、海洋、农林、建材共二十一大类.详见规模划分表。

煤炭行业

化工、医药行业建筑项目设计规模划分 核工业 石油天然气行业 电力 机械 冶金 军事 商务粮食 电子通讯广电 轻纺

13、公路

14、民航

15、水运

16、市政公用

17、铁路

18、水利

19、海洋 20、农业

21、建材

地基基础方案

应根据拟建工程的性质和建设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进行多方案的分析比选,选择最佳、最经济、最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

地基主要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基础根据其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人类。

地基基础方案

(1)、地基与基础:

①、天然地基:一般指基础直接建造在未径加固的天然岩土层上,由天然状态的岩土体构成的地基。

②、人工地基:一般指由散体材料桩、柔性桩和刚性桩与桩间土构成的复合地基,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如:碎石桩、砂桩、砂石桩;灰土桩、石灰桩、水泥土桩、低标号砼桩、钢筋、砼短桩。

③、浅基础:指埋深小于基础宽度或浅于5米的基础。

④、深基础:指埋深大于基础宽度并且超过5米的基础。

基础施工过程中

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

(1)、浅基础

危害性小,主要是基槽开挖时土方的放置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本身及邻近建筑物造成的危害。

(2)、深基础

①、桩基础

主要分非挤土型桩和挤土型桩两大类

非挤土型桩:主要有人工挖孔桩、墩,钻孔灌注桩、墩,主要是施工过程中泥浆及弃土对场地周围环境的污染,污水处理,应力释放可能造成孔壁塌陷。

基础施工过程中 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

非挤土型桩:主要有人工挖孔桩、墩,钻孔灌注桩、墩,主要是施工过程中泥浆及弃土对场地周围环境的污染,污水处理,应力释放可能造成孔壁塌陷。

挤土型桩:主要是打入式或压入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沉管桩、封底钢管桩。施工中可能带来扰动和噪音的环境污染,挤土效应可能会对邻近建筑物造成影响。基础施工过程中 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

②大型沉井、沉箱:由于大面积开挖施工中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局部的地面沉降或影响邻近建筑物,弃土及排水可能会造成的环境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各项施工监测工作,监测内容:主要有应力监测、土压力监测、垂直度(水平、垂直)监测,沉井、沉箱下沉速率的控制,沉箱应注意地下水类型,不均匀沉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重点

1.划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确定评价范围。(1)通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划分建设项目的重要性。

(2)通过现场踏勘,掌握、了解拟建物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

(3)根据(1)、(2)确定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和项目重要性划分评价级别,确定评价范围。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的范围不能仅局限于建设用地面积之内,应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及场地周边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

若危险性的影响超越出用地范围,则应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适度扩展调查与评估的范围。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 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危害类型

第二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讲稿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概述

1、灾害评估项目风险评估

地灾评估项目是高风险项目,编写报告人员终身负责制,对单位和个人潜在较大风险,搞好这项工作,必须认识到这一点,简单讲一些国家做这项工作的起因,举几个省里例子。如:(1)紫金山矿业一个煤矿工业广场整体滑动,(2)一个小区规划4栋高层,刚建完2栋,建筑物出现裂缝。这些责任事故都经过法律程序处理。这两个例子由于报告结论不同,结果大不一样,详细说一下。(3)大西高铁太谷段地面沉降问题。

2、资料收集、评估大纲编制

(1)勘界报告

(2)一般评估区,可研,煤矿工业广场设计。

(3)评估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包括评估区在内的水文地质有关资料,如水井柱状图、报告等。

(5)一般评估区地质报告、所在县地质灾害区划资料,煤矿区收集储量核查报告及图件。

(6)评估区1:2000地形图,工业广场、风井场等1:500工程布置图。

(7)评估区内及周边钻孔资料。

(8)编制评估大纲,一定早编,不要报告写完了才补一个,早编可粗一些,是个工作大纲。

3、野外调查

(1)崩塌、滑坡、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

工业广场评估项目,分新建或改扩建两种:

新建应按初设中建筑物分布,到现场调查每个建筑物周边是什么情况,把现状搞清楚,如边坡多高,什么岩性,有无软弱夹层,与将来建筑物的关系。要初步把握报告中预测中写的内容,如切坡形成的边坡有多高,与建筑物的大致距离搞清楚。

改扩建工业广场评估,现状调查比较麻烦,要把场地中所有边坡现状搞清楚,一般矿方提供的1:500图上有这些边坡,要量出长、高,坡度,岩性组合,如为基岩,要调查岩性、产状、有无软弱夹层等。是否进行过护坡,如已进行过护坡,调查护坡方式,护坡高度,坡度等,评估护坡后边坡是否稳定。再问委托方,将来哪里还要切坡,对将来切坡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将来切坡后坡高、岩性组合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拍照,想好哪些地貌要进报告,哪些边坡进报告均拍下来,不要乱照像,回来想用时找不到合适的。评估区要有一张地貌全景照片。

潜在不稳定斜坡调查按技术要求7.2.7执行。

(2)地面塌陷、地裂缝调查

根据收集到的图件,先做到心中有数,评估区有无采空区分布,(有些场地图上无采空区,实际也有小窑私采区),在实地进行调查时必须认真,看有无地裂缝、地面塌陷,建筑物有无受损的裂缝,边坡上有无裂缝等。如通过调查确实无地裂缝、地面塌陷,但图上有采空区分布,一定走访以前出现过地裂缝、地面塌陷没有,这一点很重要。详细调查采空区开采煤层号、开采时间、开采方式,是否进行过治理。

(3)泥石流调查

位于沟谷中场地才进行此项调查,重点调查沟谷上游有无集中堆放物源,沿途植被发育情况,沟谷岩性,边坡坡度,沟谷中水流情况。场地附近最大洪水位印迹调查清楚。哪些建筑物受洪水影响,防治措施中修明渠还是暗渠,在现场构思好。

4、图件编制

1:2000最好,1:5000也可以,根据场地大小选取。

地质灾害分布图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拟征地区如地形改变要进行修编原图。用收集到1:500图件资料。

如1:2000图件是用1:10000放大的,拟征地区及周边用补充高程注记占,从1:500图上粘一部分。整个图面高程点需核对。

5、文字编写 结合报告讲。

第三篇:什么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什么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进行调查、监测、分析、评估的工作,主要评估地质灾害的破坏能力。地质灾害危险性通过各种危险性要素体现,分为历史灾害危险性和潜在灾害危险性。历史灾害危险性是指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活动程度,要素有:灾害活动强度或规模、灾害活动频次、灾害分布密度、灾害危害强度。其中危害强度指灾害将活动所具有的破坏能力,是灾害活动的集中反映,是一种综合性的特征指标,只能用灾害等级进行相对量度。

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评估是指未来时期将在什么地方可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地质灾害,其灾害活动的强度、规模以及危害的范围、危害强度的一种分析、预测。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受多种条件控制,具有不确定性。地质灾害活动条件的充分程度是控制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的最重要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植被条件、人为活动条件等。历史地质灾害活动对地质灾害潜在危险性具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具有双向效应,有可能在地质灾害发生以后,能量得到释放,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削弱或基本消失。也可能具有周期性活动特点,灾害发生后其活动并没有使不平衡状态得到根本解除,新的灾害又在孕育,在一定条件下将继续发生。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发生概率及发展速率的确定方法,危害范围及危害强度分区,区域危险性区划等。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15条规定,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评估结果由省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不符合条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2)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险性。

(3)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第四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程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一、相关法律法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第十五条: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由省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认定。不符合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二、评估级别核定和确认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分级进行,评估工作级别按建设项目的重要性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分为三级,由评估中介机构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发布的广西《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地方标准(DB45/T382-2006)确定,并由评估单位对评估级别的准确性负责。

承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条件,一级评估应由获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二级评估应由获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三级评估应由获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乙、丙级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相关文件规定,一级、二级评估报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三级评估说明书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三、评估报告(说明书)的备案

(一)建设单位自行委托评估中介机构编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说明书)》,经市地质环境管理(含矿山土地复垦)专家组审查通过后,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评估报告备案需要提交如下材料:

1、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审定稿);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4、评估单位资质等级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5、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大纲;

6、评估合同(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7、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内部审查意见(内部专家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质量等级评定表;

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会审会专家组名单;

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登记表;

1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修改说明;

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相关附图;

13、评估报告光盘。以上申请材料一式两份。

符合规定要求的,五个工作日内办结备案;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备案,备案材料退回评估编制单位。

(三)备案后,评估报告编制单位应及时将相关材料提供给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凭《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审定稿)及经备案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办理后续相关手续。

第五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范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 办理结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登记表

办理时限:9个工作日

服务事项办理流程

一、收件

收件部门: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

条件:

1、评估单位具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

2、报告审查专家是北京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专家库里的专家;

3、评估单位不能越级进行评估。

申请人需要提交如下材料:

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登记表;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三级评估报告);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4、评估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5、评估报告工作合同(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6、评估报告光盘。

以上申请材料一式两份。

本岗位责任人: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经办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经办人员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按照收件条件进行初步审查。审查通过,给申请人一份书面《收件单》,然后在0.5个工作日内转交资源规划科。

时限:0.5个工作日

二、受理

受理部门:资源规划科

标准:同收件条件

本岗位责任人:资源规划科经办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经办人员应在收到材料之日起4个工作日内(含收件当日),按照受理条件进行详细审查。需补正材料的,应出具《行政服务事项补正材料告知书》转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不予受理的,科长签署意见,报主管局长批准后出具《行政服务事项退件通知书》转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

资源规划科未按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或未提出补正材料的,视为受理,受理日期以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计算。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经办人员应在收到材料0.5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领取《行政服务事项补正材料告知书》或《行政服务事项退件通知书》。

时限:4.5个工作日

三、审查

标准:

1、申请人提交的申办材料齐全、规范、有效;

2、独立的法人资格证明文件真实有效;

3、评估单位要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

4、审查专家要是北京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专家库里的专家;

5、评估没有越级进行评估;

6、专家组评审意见同意报告审查通过。

本岗位责任人:资源规划科经办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经办人员按照审查标准对申报材料及内容进行审查。

符合审查标准的,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审核表》上签署审查意见,报科长进行审核。

不符合审查标准的,终止审查,签署审查意见和理由,制作《行政服务申请退件通知书》,报科长审核、主管局长审定。

依法需要听证,按有关规定执行。(听证时间不计入办理时限)时限:0.5个工作日

四、审核

标准:同审查标准

本岗位责任人:资源规划科科长

岗位职责及权限:按照审核标准对审查意见及内容进行审核。

同意经办人员意见的,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审核表》上填写审核意见,报主管局长审定。

不同意经办人员意见的,应与经办人员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后,填写审核意见,报主管局长审定。

时限:0.5个工作日

五、审定

标准:同审查标准

本岗位责任人:主管局长

岗位职责及权限:按照审定标准对审核意见及内容进行审定。

同意审核意见的,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审核表》中填写审定意见。

不同意审核意见的,与审核人员沟通情况、交换意见后,填写审定意见。

时限:1个工作日

六、告知与颁发

标准:

1、及时、准确告知申请人办理结果;

2、制发的文书完整、正确、有效;

3、留存归档的审批文件材料齐全、规范。

本岗位责任人:资源规划科、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经办人员

岗位职责及权限:

1、资源规划科经办人员在1个工作日内按照工作标准制作相关文件。

准予办理的,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审核表》上盖章,连同有

关材料一并转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

不予办理的,制作《行政服务申请退件通知书》等文书,连同有关材料一并转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

2、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经办人员在1个工作日内按照工作标准进行通知。

通知申请人领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审核表》或《行政服务申请退件通知书》等文书材料事项,申请人凭《收件单》和身份证明,领取有关文书、证件和资料。

时限:2个工作日。

七、公示与归档

本岗位责任人: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

岗位职责及权限:土地利用科(耕保征地科)经办人员每周一将上周办理结果送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人员应在本周内将办理结果在网络上予以公示。

申请人领取相关材料后,土地利用科(耕保征地科)经办人员应在一周内将审批材料按要求整理归档送土地权属登记事务中心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应在1个月内完成档案入库工作。

下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

    事项名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 事项类别 非行政许可审批 设定依据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21条 审批对象 法人、其他组织 实施机关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办理一级评估报......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须知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须知 一、办事项目名称(类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 二、依据 (一)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搜集资料清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搜集资料清单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报告、环境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场地勘测定界成果等资料;可研报告应涵盖场地工程概况、征地范围、投资......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合同书标准范本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名称: 发包单位: 承包单位: 签订时间:合2010年书 月日同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合同书发包单位(甲方): 承包单位(乙方): 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及要求,双方就“” 地质灾......

    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

    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 沪规土资法〔2011〕73号 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日期:2008-08-05来源:作者:系统管理员发布部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点击数:362【颁布日期】2005.05.20【时 效 性】有效【实施日期】2005.07.0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参考提纲[五篇模版]

    9.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参考提纲如下: 前言 说明评估任务由来,评估工作的依据,主要任务和要求。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二、以往工作程度 三......

    海门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海门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索引号:FF254-D0100-2010-197文件编号: 公开日期: 2010-10-31生成日期: 2010-10-31 海门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实施方案为 切实加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