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

时间:2019-05-13 19:4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县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

县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浙江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浙江省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县政府确定的,由县财政局和县国资办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公司。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企业负责人,指企业的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和县国资办确定的其他负责人。

企业领导人员的具体范围由县国资办和主管部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职务消费是指企业领导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责时发生的、由企业承担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公务用车、通信、业务招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培训等费用支出。

第五条 县国资办和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授权和机构职责,分别对监管(所属)企业的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进行监督管理。

企业对本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进行规范管理,并按照管理权限,对各级所出资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六条 纪检监察部门将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和惩防体系建设内容。组织人事部门将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情况作为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与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审计部门将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情况纳入审计范围。

第七条 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应当遵守以下原则:(一)坚持企业自我约束与指导监督相结合,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制度。企业为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日常管理的主体,县国资办、有关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对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进行监督管理。

(二)坚持源头控制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切实规范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通过完善制度,对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进行源头控制;通过加强审批、预算管理、内外部监管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三)坚持推进企业发展与厉行勤俭节约相结合,严格控制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水平。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标准原则上参照党政机关标准确定。对各种必要、合理的职务消费行为予以保障,同时严禁各种不必要、超标准的职务消费行为,杜绝铺张浪费,厉行节约,勤俭办企。

(四)坚持廉洁自律与监督管理相结合,全面构建企业领导

人员职务消费管理长效机制。企业领导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自我约束,做到廉洁自律。各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构建职务消费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二章公务用车管理

第八条 本办法所称公务用车管理是指对企业领导人员公务交通所使用机动车辆(以下筒称车辆)和费用的管理。

第九条 企业公务用车方式包括为企业领导人员提供公务用车和发放公务用车补贴两种方式。

企业为企业领导人员提供的公务用车,包括相对固定车辆和统一调度车辆。

企业没有为企业领导人员提供公务用车的,可以采取发放公务用车补贴的方式,保障企业领导人员公务交通的需要。

企业为企业领导人员提供公务用车的,不得同时以任何名目为企业领导人员发放公务用车补贴。企业为领导人员发放公务用车补贴的,不得同时为其提供公务用车。

企业领导人员薪酬体系中已包括公务用车补贴的,企业不得再为其提供公务用车或发放公务用车补贴。

第十条 企业为企业领导人员提供公务用车的,应当对车辆的配备、运行和处置进行管理。配备是指车辆的购置(租赁)和更新;运行是指车辆的日常使用以及保养、维修;处置是指车辆的报废和变价出售等。

第十一条 企业为企业领导人员提供的公务用车数量不得超过企业领导人员的人数。企业领导人员公务用车的排气量和

购车价格标准,参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标准。

第十二条 企业不得超数量、超标准为企业领导人员提供公务用车,车辆购置后不得增加配置和内饰。

企业发生非政策性亏损,托管、重组脱困,以及拖欠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期间,严禁为企业领导人员购置、更新公务用车。

第十三条 企业领导人员公务用车使用年限超过10年或行驶里程超过30万公里的,或根据有关规定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可以更新。新公务用车到位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新旧公务用车的交接工作。

企业领导人员公务用车的报废和变价出售等处置,应当按照国有企业资产处置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企业领导人员正在使用的公务用车,若超过本办法规定的配备标准,在未达到更新或报废标准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对企业领导人员公务用车的保养、维修费用,以及日常使用所发生的各种保险费、年检费、车船使用税、燃油费、停车及过路桥费等运行费用,实行单车核算,采取年度限额或年度预算范围内据实报销等方式进行管理。对公务用车运行费用采取年度限额管理的,节余部分不得发放给个人。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对公务用车实行定点保养和维修,以降低保养和维修费用。保养和维修费用不得以货币化方式 发放给企业领导人员个人。

第十七条 企业领导人员经审批同意自行驾驶公务用车的,企业应当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企业领导人员自行驾驶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加强自驾管理,不得发放自行驾驶公务用车补贴。

第十八条 企业实行公务用车改革的,不得借改革之机增加企业负担,原则上应当参照党政机关标准确定公务用车补贴标准。同时,不得超标准发放公务用车补贴,确保车改后公务用车费用支出下降。

第十九条 企业领导人员退休或调离本企业的,企业不得再为其提供公务用车或发放公务用车补贴。

第二十条 企业不得采取向所出资企业和关联企业调换、借用等方式为企业领导人员提供公务用车。

第二十一条 企业领导人员不得因私使用公务用车。

第三章通信管理

第二十二条 通信管理是指对企业领导人员因公务活动所发生的移动通信费用的管理。

第二十三条 企业领导人员移动通信费用管理方式包括年度限额范围内据实报销和年度预算范围内据实报销、发放通信补贴等。企业应当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选择适当的方式对企业领导人员移动通信费用进行管理,不得同时采用报销和发放补贴的方式。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和通信市场资费等因素,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员通信补贴标准,并按照财务管

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发放。企业领导人员薪酬体系中包括通信补贴的,企业不得再为其报销通信费用或发放通信补贴。

第二十五条 企业领导人员退休或调离本企业后,企业不得再承担其通信费用。

第四章 业务招待管理

第二十六条 业务招待管理是指对企业领导人员因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招待客户、合资合作方以及其他外部关系人员的活动和费用的管理。业务招待费用主要包括餐饮、接待、礼品等费用。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和我省、市、县有关规定,结合 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人员业务招待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招待管理。

企业应当本着节俭、合理、必需的原则,制订各类业务招待费用标准,明确业务招待活动的申请、审批、报销等流程。业务招待费用报销单应当明确业务招待事由、参加的企业领导人员、参加的人数后,方可报销。

负责业务招待费审批的企业领导人员本人发生业务招待费用的,应当由企业确定其他企业领导人员进行报销审批。

第二十八条 企业领导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在本企业内部或定点餐厅、定点饭店等进行业务餐饮活动,不得在高档的餐厅、饭店、会所等进行宴请。企业领导人员不得参加所出资企业或关联企业安排的在高档场所进行的宴请活动。

第二十九条 企业领导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得在高档的娱乐、休闲、健身、保健等经营场所进行业务接待活动。企业领导人员不得参加所出资企业或关联企业安排的在高档场所进行的业务接待活动。

第三十条 企业领导人员在业务招待活动中赠送招待对象的礼品,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礼品应当有利于宣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文化。不得赠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会员卡和商品预付卡,以及贵重金属和其他贵重物品。

第三十—条 企业领导人员参与的由本企业支付费用的餐饮、接待及赠送礼品等业务招待活动,均界定为该企业领导人员的职务消费行为,相关费用均确定为该企业领导人员的职务消费。

第五章 差旅管理

第三十二条 差旅管理是指对企业领导人员因企业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国内差旅活动和费用的管理。

第三十三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和我省、市、县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人员差旅管理制度,参照党政机关相关标准,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员差旅活动中乘坐交通工具的等级,以及住宿、伙食和公杂等费用标准。企业领导人员应当从严控制随行人员数量。

第三十四条 严禁企业领导人员安排与生产经营业务无关的差旅、考察等活动。

第六章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

第三十五条 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是指对企业领导人员为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因公临时出国(境)活动和费用的管理。企业领导人员因公临时出国执行《浙江省厅局级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若干规定》(浙委办发 〔2013〕66号)的有关规定。企业领导人员因公赴香港、澳门执行任务,严格按照中央有关港澳工作方针政策和我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我省、市、县有关规定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制度,参照国家有关临时出国(境)人员费用开支管理的规定,确定交通工具、食宿等各项费用标准。

第三十七条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领导人员处理内部经营业务、实施“走出去”战略任务等不同活动内容,加强因公临时出国(境)分类管理。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根据因公出国(境)限量管理等有关规定和生产经营需要,制订企业领导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年度计划,不得安排照顾性和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不再安排考察性出访,不得赴国外出席无实质内容的庆典、开工仪式或内部慰问等活动。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从严控制领导人员出国(境).天数,实质性公务活动应当占在外日程的三分之二以上,不得无故延长因公临时出国(境)时间。企业领导人员在外停留时间应按照外事审批部门批准的日程执行。

第四十条 企业应当从严控制企业领导人员因公临时出国

(境)随行人员数量,不得安排与企业领导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任务无关的人员随行。

第四十一条 同一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原则上不得同团出 国(境),不得同时或6个月内分别率团出访同一国家或地区。

第四十二条 企业领导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绕道或以过境名义变相增加出访国家和地区。

第四十三条 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安排交通工具和食宿,合理控制费用支出,不得铺张浪费。企业不得为党政机关人员列支或补贴出国(境)费用。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在本单位或本系统对企业领导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人员等信息进行公示,并严格执行出访报告制度。

第七章培训管理

第四十五条 培训管理是指对企业领导人员为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所参加的培训活动和费用的管理。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当按照培训的性质和内容,对企业领导人员培训实施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加强培训费用管理。

第四十七条 除县委组织部、县国资办或有关主管部门以及上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各类培训外,企业领导人员参加的社会化培训和各种学历学位教育、专业资格证

书培训、专业课程进修等费用,应当由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承担。

第四十八条 企业领导人员参加因公临时出国(境)培训,应当遵守国家和我省、市、县有关因公临时出国(境)的规定。企业应当参照国家有关临时出国(境)人员费用开支管理的规定,制订企业领导人员国(境)外培训费标准。

第八章 预算管理

第四十九条 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预算管理是指企业按照国家和我省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及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根据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生产经营实际,结合企业领导人员履行工作职责的需要等,合理安排企业领导人员年度职务消费水平,并进行控制和监督。

第五十条 企业应当加强本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等工作,确保本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预算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县国资办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监管(所属)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年度预算进行备案管理,督促企业严格控制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水平。

第五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按年度、分项目编制本企业领导人员年度职务消费预算。

(一)公务用车购置(租赁)、更新预算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编制。公务用车运行费用预算应当结合公务用车使用年限和车况等因素,按车进行编制。发放公务用车补贴的,按

人按标准编制预算。

(二)通信费用预算应当结合企业领导人员岗位职责和电信市场资费等因素,根据所选择的通信费用管理方式,按人按标准编制。

(三)业务招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培训费用预算应当结合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相关费用标准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编制。

第五十二条 企业应当按照有关程序,于每年2月底前向县国资办或有关主管部门提交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情况备案报告,同时抄送派驻本企业监事会。备案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本年度职务消费预算情况。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总体预算情况,以及企业领导人员公务用车、通信、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因公临时出国(境)、培训等专项预算情况。

(二)本年度职务消费预算变动情况分析。职务消费预算总体水平与企业经营收入和费用支出预算的匹配情况,本年度职务消费预算总体水平与上年度预算总体水平对比情况等。

(三)上年度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应当分项目按人编报。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五十三条 企业和企业领导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预算。企业应根据各类职务消费特点,定期监测和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企业领导人员告知其本人职务消费预算执行情况。对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显著差异,要认真查找原因,并在备案报告中进行说明。

第五十四条 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因预算编制基本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经履行企业预算管理有关审核程序后,可以对预算予以调整,并于当年10月底前提交县国资办或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办法,制订(修订)本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办法和各专项职务消费管理实施细则,在执行前应事先报县国资办或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审核。

第五十六条 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办法和各专项职务消费管理实施细则应当做到规定明确、措施可行、标准清晰,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充分征求职工意见。

第五十七条 企业领导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财经纪律,控制职务消费支出,不得发生《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 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央有关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规定等政策法规明令禁止的职务消费行为。

第五十八条 企业和企业领导人员不得向所出资企业和关联企业转嫁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费用,不得以任何名义在本企业、所出资企业和关联企业报销与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无关的任何费用。

企业领导人员在所出资企业担任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等管理职务,并且主要工作职责和工作精力在下属企业的,可执行本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标准,由所出资企业报销和列支。

企业领导人员不得同时在本企业、所出资企业、关联企业报销和列支职务消费费用。

第五十九条 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应当实行“阳光 化”管理。企业应当按季分项目将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具体情况在本企业内部以适当形式进行公示。

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预算及执行情况等作为民主生活会、年度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民主评议。

企业领导人员年度职务消费预算及执行情况等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定期向职工公示,接受监督。

第六十条 企业应当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的组织领导,落实职责,严格执行,并明确分管领导和内部主要职能机构。

企业内部的纪检监察、组织、财务、审计等机构应当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审批、报销、检查等关键环节,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的监督管理。

第六十一条 县国资办和有关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应当对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十二条 企业应当积极配合县国资办、有关主管部门以及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照要求及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六十三条 企业领导人员违反本办法进行职务消费的,依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央、省有关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规定等,由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视情节轻重,给予诫勉谈话、调离岗位、降职、免职等处理。应当追加纪律责任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属于共产党员违纪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以上处理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第六十四条 企业领导人员因违反本办法受到诫勉谈话、调离岗位、降职、免职处理的,相应扣减相关企业领导人员25%、50%、75%、100% 的效益年薪。

第六十五条 企业违反本办法,超数量、超标准为企业领导人员配备公务用车的,扣减相关企业领导人员20%的效益年薪。违规配备的公务用车不得继续提供给企业领导人员使用。

企业违反本办法,为企业领导人员发放交通补贴的,企业领导人员应当予以全部清退。

第六十六条 企业领导人员违反本办法获取的不正当经济利益,应当予以全部清退;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据国家和企业的有关规定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六十七条 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按照本办法并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制订本企业总部相关人员和所出资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制度,指导监督所出资企业建立健全职务消费管理制度,实行职务消费预算备案管理,切实加强企业管控能力,全面规范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

第六十八条 企业应当参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严格控制办公用房的配置及使用,切实加强对企业领导人

员办公用房的管理。

第六十九条 本办法由县国资办负责解释。第七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德清县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

德清县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

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国有企业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规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确保国有资产合理有效利用和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国资局和县有关主管部门管理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领导人员是指县委管理和县有关主管部门党委(党组)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主要包括:

(一)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不含外部董事和职工董事);

(二)总经理(行长、厂长)、副总经理(副厂长)、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

(三)党委书记、副书记,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纪检组长);

(四)监事会主席(监事长)、工会主席等。

企业领导人员的具体范围由县委组织部、县有关主管部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职务消费是指企业领导人员在履行工 1

作职责时发生的、由企业承担的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公务用车、通信、业务招待、会议活动、办公用房、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培训等费用支出。

第五条 县国资局和县有关主管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授权和机构职责,分别对所属企业的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进行监督管理。

企业对本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进行规范管理,并按照管理权限,对各级所出资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六条 纪检监察部门将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和惩防体系建设内容。组织人事部门将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情况作为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与考核的重要内容。审计部门将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情况纳入审计范围。

第七条 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应当坚持源头控制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坚持保障公务与厉行节约相结合,坚持廉洁自律与监督管理相结合,规范职务消费行为,控制职务消费水平,加强职务消费监管。

第二章 公务用车管理

第八条 企业为企业领导人员提供公务用车或发放公务用车补贴,且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方式,保障企业领导人员公务交通 2 的需要。

企业领导人员薪酬体系中已包括公务用车补贴的,企业不得再为其提供公务用车或发放公务用车补贴。

第九条 企业为企业领导人员提供的公务用车数量不得超过企业领导人员的人数。企业领导人员公务用车的排气量和购车价格标准,参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标准。

第十条 企业发生非政策性亏损,托管、重组脱困,以及拖欠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用期间,严禁为企业领导人员购置、更新公务用车。

第十一条 企业领导人员公务用车使用年限超过10年或行驶里程超过30万公里的,或根据有关规定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可以更新。新公务用车到位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新旧公务用车的交接工作。

企业领导人员公务用车的报废和变价出售等处置,应当按照国有企业资产处置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企业领导人员正在使用的公务用车,若超过本办法规定的配备标准,在未达到更新或报废标准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

第十三条 公务用车严格按照规定年限更新,不得因领导职务晋升、调任等原因提前更新。已到更新年限尚能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对企业领导人员公务用车的保养、维修 3

费用,以及日常发生的各种保险费、年检费、车船使用税、燃油费、停车及过路桥费等运行费用,实行单车核算。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对公务用车实行定点保养、维修和加油,以降低运行成本。

第十六条

企业实行公务用车改革的,原则上应当参照党政机关标准确定公务用车补贴标准。

第十七条 企业领导人员退休或调离本企业的,企业不得再为其提供公务用车或发放公务用车补贴。

第十八条 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有所出资企业和关联企业的车辆,不得接受所出资企业和关联企业赠送的车辆。

第十九条 企业领导人员不得因私使用公务用车。

第三章 通信管理

第二十条 企业领导人员履行工作职责时所发生的移动通信费,在薪酬体系中包括的,企业不得再为其报销通信费用或发放通信补贴;在薪酬体系中不包括的,企业应当据实报销。

第二十一条 企业领导人员退休或者调离本企业后,企业不得再承担其通信费用。

第四章 业务招待管理

第二十二条 企业领导人员因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需要所 4

发生的业务招待费用,主要包括餐饮、接待、礼品等费用。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业务招待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招待管理。

企业应当本着节俭、合理、必需的原则,制定各类业务招待费用标准,明确业务招待活动的申请、审批、报销等流程。业务招待费用报销单应当明确业务招待事由、参加的人数后,方可报销。

负责业务招待费审批的企业领导人员本人发生业务招待费用的,应当由企业确定其他企业领导人员进行报销审批。

第二十四条 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业务餐饮活动,应当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在本企业内部或者定点饭店进行,不得在高消费餐饮场所、会所等进行宴请。

业务餐饮活动中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

第二十五条 企业在业务招待活动中赠送的礼品,应当以宣传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不得赠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会员卡和商业预付卡,以及贵重金属和其他贵重物品。

第五章 会议活动管理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严格执行严禁到风景名胜区开会制度规定。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完善会议费报销制度。对超范围、超标准开会的会议费用,一律不予报销。严禁违规使用会议费购置办公设备,严禁列支公务接待费等与会议无关的任何费用,严禁套取会议资金。

第六章 办公用房管理

第二十八条 企业领导人员应当参照执行《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等有关规定配置办公用房。

第二十九条 企业领导人员配置使用的办公用房,在退休或者调离时应当及时腾退并由企业收回。

第七章 差旅管理

第三十条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人员差旅管理制度,参照党政机关相关标准,合理确定企业领导人员差旅活动中住宿、伙食等费用标准和乘坐交通工具的等级,从严控制出差随行人员数量。

第三十一条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差旅规定,凭有效票据报销企业领导人员差旅费用,不得报销企业领导人员出差期间与差旅活动无关的费用。

第三十二条 严禁企业领导人员安排与生产经营业务无关的差旅、考察等活动。

第八章 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

第三十三条 企业领导人员因公临时出国执行《德清县乡科级以下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办法》(德委办〔2014〕21号)的有关规定。企业领导人员因公赴香港、澳门、台湾执行任务,严格按照中央有关港澳台工作方针、政策和我县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出访报告制度。不得安排照顾性和无实质性内容的一般性出访,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和各种研讨交流活动,不得重复考察和盲目考察。

第三十五条

企业不得报销企业领导人员出国(境)期间与执行任务无关的费用,不得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列支或补贴出国(境)费用。

第九章 培训管理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当对企业领导人员培训实施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分类制订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加强培训费用管理。

第三十七条 除县委组织部、县国资局或县有关主管部门以及上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各类培训外,企业领导人员参加的社会化培训和各种学历学位教育、专业课程进修、专业资格证书培训等费用,应当由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承担。

第十章 预算管理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加强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的预算管理,按、分项目编制本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预算。

第三十九条 县国资局和县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所属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预算进行备案管理,督促企业严格控制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水平。

第四十条 企业应当按照有关程序,于每年3月底前向县国资委或者县有关主管部门提交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情况备案报告。备案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一)本职务消费预算情况。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预算总体预算情况,以及企业领导人员公务用车、通信、业务招待、会议活动、办公用房、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培训等专项预算情况。

(二)本职务消费预算变动情况分析。职务消费预算总体水平与企业经营收入和费用支出的匹配情况,本职务消费预算总体水平与上预算总体水平对比情况。

(三)上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应当分项目按人编报。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四十一条 企业和企业领导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预算,对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显著差异,要认真分析原因,并在备案报告中进行说明。因预算编制基本条件发生重大 8

变化的,经履行企业预算管理有关审核程序后,可以对预算予以调整,并于当年9月底前提交县国资局或者县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办法,制订本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实施细则,并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充分征求职工意见,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通过。在执行前应事先报县国资局或者县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三条 企业领导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不得有中央和省、县等政策法规明令禁止的职务消费行为。

第四十四条 企业和企业领导人员不得向所出资企业和关联企业转嫁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费用。

第四十五条 企业领导人员应当将职务消费情况,职务消费预算及执行情况,作为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民主评议。

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预算及执行情况等应当通过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定期向职工公示,接受监督。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当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的组织领导,落实职责,严格执行,并明确分管领导和内部主要职能机构。

企业内部的纪检监察、组织、财务、审计等机构应当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 企业应当配合县国资局、县有关主管部门以及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照要求及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第四十八条 企业领导人员违反本办法进行职务消费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相关职能部门和机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视情节轻重,给予诫勉谈话、调离岗位、降职、免职等处理。

第十二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要求并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制定所出资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制度,实行职务消费预算备案管理,切实加强管控能力,全面规范职务消费管理。

第五十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本乡镇出资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办法。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县国资局负责解释。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四川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

四川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监事会条例》)等法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和中央、省委等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企业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包括由国有产权代表出任的正副董事长、董事;监事会主席、监事;正副总经理;党委正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以及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权限批准列入的其他人员。

第四条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遵循的主要原则:

(一)党管干部与依法选聘相结合。

(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三)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又合理制约。

(四)组织选拔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五)激励与约束相结合。

(六)分层分类管理。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五条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与组织管理制度,加强和改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理顺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关系,避免一个班子多头管理。

第六条 按照产权关系确定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不再按现行行政隶属关系管理企业领导人员。政府有关部门按其职能,对企业依法实施管理和监督。

第七条 取消企业行政级别,对企业及企业领导人员不确定行政级别。企业领导人员的待遇按所任职务确定;免职、降职后按新岗位确定;退(离)休后按办理退(离)休手续时所任职务确定。

第八条 资产财务关系在省级的涉及全省支柱产业,以及对全省国民经济关系重大的重要骨干企业的领导人员,由省委管理。

资产财务关系在省级的其他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由中共四川省委企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委企业工委)管理。

第九条 各地重要骨干企业的领导人员由各地党委管理,其管理机构和管理范围由各地党委根据本地实际决定。

第十条 政府授权投资机构(包括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控股公司和资产经营公司,下同)负责对其投资的独资和控股企业的领导人员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省委组织部是省委管理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的职能部门。省委组织部负责全省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人员管理工作的协调与宏观指导。

第三章 选拔任用

第十二条 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

第十三条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逐步实行产权代表委任制和经营者聘任制。董事会、监事会中的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实行委任(派)制。经营班子成员实行聘任制。董事长与总经理原则上分设。

第十四条 省委管理重要骨干企业领导人员的产生和任免程序如下:

(一)政府授权投资机构的董事长、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由省委组织部考察提出人选,报省委审批,省政府委派。

(二)由国有产权代表出任的政府授权投资机构的董事、监事,由省委组织部考察、审批,省政府委派。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所在企业职代会选举产生,报省委组织部备案。企业领导人员不得担任监事会中的企业职工代表。

(三)政府授权投资机构的总经理由企业董事会提出人选,副总经理等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由总经理提出人选,董事会任免(聘任或解聘)。总经理任免前报省委组织部备案,副总经理等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任免后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四)政府授权投资机构的党委书记由省委组织部考察提出人选,报省委审批。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由企业党委提出人选,省委组织部考察、审批。换届时,按照《党章》及有关规定选举产生。

(五)政府授权投资机构的工会主席由企业党委提出人选,省委组织部考察审批。换届时,按《工会法》规定选举产生。

第十五条 省委企业工委管理企业领导人员的产生和任免程序如下:

(一)政府授权投资机构的正副董事长、监事会主席以及由国有产权代表出任的董事、监事,由省委企业工委商省管理国资的机构提出人选,省委企业工委考察审批后,省人事厅委派。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所在企业职代会选举产生,报省委企业工委备案。企业领导人员不得担任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

(二)政府授权投资机构的总经理由企业董事会提出人选,副总经理等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由总经理提出人选,董事会任免(聘任或解聘)。总经理任免前报省委企业工委备案,副总经理等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任免后报省委企业工委备案。

(三)政府授权投资机构的党委书记,由省委企业工委考察审批。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由企业党委提出人选,省委企业工委考察审批。换届时,按照《党章》及有关规定选举产生。

(四)政府授权投资机构的工会主席由企业党委提出人选,省委企业工委考察审批。换届时,按《工会法》规定选举产生。

第十六条 参照《监事会条例》,对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的重点企业实行派出监事会制度。省政府派出监事会的企业名单,由省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构提出建议,报省政府决定。省政府派出的监事会由主席一人、专职监事和兼职监事若干人组成,对省政府负责。监事会主席按照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确定,由省政府任命。专职监事由省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构任命。

第十七条 政府授权投资机构所投资的独资、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和参股企业国有产权代表的产生和任免程序,由政府授权投资机构依照《公司法》、《监事会条例》和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八条 企业领导人员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党员负责人,依照《党章》及有关规定,可进入党委会;企业党委会成员依照法定程序,可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企业党委书记依法进入董事会,符合董事长任职条件的可任董事长,同时配备一名专职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与董事长分设的,党员董事长可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符合副董事长任职条件的可任副董事长。第十九条 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任期按《公司法》和《监事会条例》有关规定执行;经营班子成员任期由董事会根据企业《章程》决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负责人任期按《党章》和《工会法》有关规定执行。需要连任的,应按规定程序履行任职手续。第二十条 对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成员推行契约管理。出资(控股)方与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分别签订合同,董事会与经营班子成员分别签订合同,明确经营管理目标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十一条 实行企业领导人员持证执业。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成员,必须按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取得四川省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证书,持证执业。

第二十二条 改进企业经营班子成员选任方式,逐步实行职业化市场化。企业新建、重组、改制或经营班子成员补充、调整时,一般应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公开从持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证书者中择优选聘。

第二十三条 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结构,强化董事会、监事会功能,充分发挥其决策、监督作用。要注意从企业外选聘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家学者作为体外董事、监事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第二十四条 积极推进企业领导人员年轻化进程。培养和选聘年轻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进经营层。企业领导人员任职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

第二十五条 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原则上不得在国有企业兼职。根据工作需要确需兼职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从严审批。兼职者不得在企业领取任何形式的报酬。原则上不直接安排从党政机关退下来的领导干部到企业担任董事长或副董事长职务。

第二十六条 积极推行人事代理制度,促进企业领导人员合理流动,努力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社会共享机制。企业领导人员解聘后,不保留原待遇。取得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证书的企业领导人员均可进入人才市场,参与流动,竞争择业。

第四章 激励约束 第二十七条 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经营业绩挂钩。把物质鼓励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既要使经营管理者获得与其责任和贡献相符的报酬,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宣传和表彰有突出贡献者,保护经营管理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把“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有效结合起来。第二十八条 试行年薪制。对董事长(党委书记)和总经理试行年薪制。年薪由基薪和业绩收入构成。基薪主要根据企业经营规模、经营责任及行业特点等因素合理确定。业绩收入与业绩挂钩,董事长的业绩收入主要根据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确定,总经理的业绩收入主要根据其经营业绩确定。企业每年从领导人员业绩收入中提取50—60%留存其专用帐户作为任期风险保证金。董事长年薪由股东大会或出资方确定,总经理年薪由企业董事会确定。党委书记年薪,可按照董事长年薪乘系数确定。

第二十九条 试行期股激励。对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并试行了任职资格制度的企业,经管理国资的机构批准,对董事长(党委书记)和总经理可试行期股激励。董事长的期股激励由股东大会或出资方确定,总经理的期股激励由企业董事会确定。党委书记期股激励,可按照董事长期股乘系数确定。第三十条 试行特别奖励。政府(或出资方)对企业销售(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利润、净资产的增长幅度四项指标均名列本地区前列,或企业减亏额名列本地区前列的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可实行特别奖励。特别奖励可采取现金、实物、期股等形式。第三十一条 根据行业、企业的情况,为企业领导人员办理人身伤害等保险。经营班子成员的人身伤害保险由董事会确定,其他领导人员的人身伤害保险由出资方确定。

第三十二条 选送优秀企业领导人员到国内外培训。分层次、有重点地选送优秀企业领导人员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培训和知名大企业实习锻炼。

第三十三条 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企业领导人员。完善省委、省政府对优秀企业领导人员的评选表彰制度,对优秀企业领导人员授予荣誉称号,在评选劳模时将获得表彰或荣誉称号的企业领导人员作为优先评选对象。

第三十四条 提高优秀企业领导人员的社会地位。地方党委和政府在作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时,要注意认真听取优秀企业领导人员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十五条 实行国有产权代表报告制度。国有产权代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要定期向出资方报告。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计划,一定数额的投资、举债及贷款担保,重大产权和人事变动,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产权代表必须提前向出资方报告。报告中要表明个人对所报告事项的意见并署名。国有产权代表在企业研究重大问题时,必须按出资方意见行使表决权或表明态度。

第三十六条 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管理国资的机构向政府授权投资机构派驻财务总监,政府授权投资机构向其独资、控股企业派驻财务总监,代表出资方对所投资企业资金运作、经营状况、收入分配等进行日常监督。财务总监列席董事会和经理办公会。企业一定限额的资金支取和调拨,实行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联签制度。企业财务报告弄虚作假,财务总监要承担相应责任。财务总监的行政关系不转入派驻的企业,一切待遇由委派方负责,不得在派驻方享受其他待遇。财务总监任期三年,到期轮换。

第三十七条 实行企业领导人员责任追究制度。企业领导人员由于违法经营、决策失误、失职渎职、违背合同(协议)等,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或亏损的,视其情节轻重,按损失金额的一定比例赔偿,扣减年薪、风险保证金、期股,直至依法冻结处分家庭财产等。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八条 强化企业领导人员市场约束。企业领导人员因违法犯罪、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不善、泄漏企业商业机密等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或致使企业严重亏损的,按有关规定取消其任职资格,实行市场禁入。

第五章 考核评价

第三十九条 建立以经营业绩考核为重点的考核、任期考核和重大经济事项考核评价制度。考核评价对不同岗位应有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考核一般应于次年3月底前完成。重大经济事项考核一般应于事项结束后2个月内完成。任期审计和考核一般应于届满前进行,届满后1个月内完成。

第四十条 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考核评价,应突出资产保值增值、销售(营业)收入、税金、利润增长等重要指标,兼顾综合考核评价企业整体素质的参照指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按照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颁布的《国家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国家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完善企业领导人员业绩考核评价办法。谁管理谁考核。负责对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的部门可以直接考核,也可委托中介机构实施考核评价。中介机构不直接与企业发生利益关系,中介费由负责考核评价的部门从企业提取,统一代付。考核评价可设立复审程序,如复审发现业绩考核评价失实,要追究中介机构及有关当事人责任。第四十二条 综合运用经营业绩考核评价结果。考核评价结果记入企业领导人员本人业绩档案,作为奖惩、选聘的依据。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企业改制改组后领导人员的工作安排,按《关于省管企业改制改组后领导人员工作安排问题的意见》(川组通〔1999〕41号)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 国有资产参股企业中的国有出资方或代行投资主体职能部门派出的董事、监事、经理等人员,或未进行公司制改制的企业领导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因为履行职务而需发生的职务消费,是企业必要的公款消费。但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却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迫切课题。尽管目前国有企业在必要公款消费特别是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力度不大、规范不够等问题。石油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更应该采

取有力的措施,对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进行规范管理。

一、当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领导人员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交通、差旅、通讯、业务接待等相关费用。这些费用由于属于公务性质,理所当然应由企业承担,这也是几十年来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区别于普通员工的一大“特权”。也正是由于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客观存在,近些年来,各种不必要的、完全职务行为以外的消费现象也变换花样,以职务消费的名目出现,从而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成为企业员工反映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变换名目、不合理消费合理化“处理”的现象,从中央到企业都出台了许多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和限制,但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

(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够系统。尽管一些企业在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方面,对通信费、交通费、业务招待费等作出了一定的限制,但方式比较单一,仍然不够具体、系统和全面。还有一些项目,如公关、差旅等费用,没有纳入规范管理的范畴。在有制度要求的一些项目中,有的得到监督执行,产生一定效果;有的则流于形式,未得到落实。少数企业对规范管理职务消费问题还在等待观望,没有将其列入管理的议事日程。

(二)控制不严,漏洞较多。有的企业由于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和管理,造成职务消费的开支失控:如国企领导人员的差旅费用大都居高不下,开支缺乏有效约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严,企业领导违规使用信用卡,公私消费不分;有的开支缺乏标准,随意性大,透明度不高。石化系统某企业开发公司董事长,在不到3年的任职内,以职务消费名义,“白条”报销的费用就达80.88万元之多,最终被立案查处。

(三)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有些国有企业由于制度不严、管理失控,致使少数素质不高、对自身要求不严的企业领导人员钻制度和管理上的空子,在职务消费方面搞以权谋私、侵占国家和集体财产。以中原油田所处的濮阳市为例,该市2003年查办的企业领导干部违法案件中,利用职务消费侵占公款、贪污的案件就占到75。由于对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和监督不规范,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第一,增加了企业成本。企业发生的与企业领导人员职务相关的一些非生产经营费用,一般都记入企业管理费之中,一些国有企业对这方面的开支控制不严,增加了生产经营成本。某石化生产辅助企业,2002年、2003年管理费用分别为480万元和665万元,而这两年该企业差旅、车辆租赁费、业务招待、交通费、办公费等费用分别高达176万元和280万元,占到管理费用的36.7和42.1。其中,企业领导的职务消费占到相当的比例。第二,引发干群间矛盾。特别是一些效益不太好的企业,在职工工资都不能足额发放的情况下,如果企业领导人员不能与职工同甘共苦,勤俭节约,而是搞铺张浪费,甚至以权谋私,必然会引起广大职工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较严重的干群矛盾,危及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第三,毁掉了一批干部。从近年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企业人员违法违纪案件看,职务消费方面的问题占有相当比例。《中国监察》报道的某地一大型涉外企业老总,就是因为在出国进行贸易洽谈时,把在国外的职务消费开支,拿回国内重复报销,而受到严肃查处。北方某石化城在2002、2003年两年时间内,企业领导人员挥霍消费公款和非法占有公款的案件有64起,其中涉及企业主要领导干部19人,他们都分别受到了党纪政纪和法纪处理。

二、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目前,国有企业在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方面,出现不规范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本身对规范职务消费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其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尚未纳入议事日程加以研究和解决。有的国企领导人员片面理解《企业法》,把《企业法》赋予企业的权力,等同于自己的权力,对迎来送往等职务消费项目,随意性大,透明度不高。极个别自身素质不高的国企领导人员,甚至把企业的资产,当成自己可以随心所欲支配的“私人银行”。有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待规范职务消费,思想上有抵触情绪,怕规范后捆绑住自己的手脚。还有些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认为,规不规范职务消费无所谓,每年的职务消费还是那么多,一旦规范下来,增加了透明度,有些事就不好办了,因而顾虑重重。二是机制不健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管理还明显存在跟不上形势要求、制度不健全、管理监督滞后的现象。特别是在涉及领导人员

第五篇: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因为履行职务而需发生的职务消费,是企业必要的公款消费。但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却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迫切课题。尽管目前国有企业在必要公款消费特别是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力度不大、规范不够等问题。石油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更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对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进行规范管理。

一、当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领导人员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交通、差旅、通讯、业务接待等相关费用。这些费用由于属于公务性质,理所当然应由企业承担,这也是几十年来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区别于普通员工的一大“特权”。也正是由于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行为客观存在,近些年来,各种不必要的、完全职务行为以外的消费现象也变换花样,以职务消费的名目出现,从而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成为企业员工反映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变换名目、不合理消费合理化“处理”的现象,从中央到企业都出台了许多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和限制,但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

(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够系统。尽管一些企业在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方面,对通信费、交通费、业务招待费等作出了一定的限制,但方式比较单一,仍然不够具体、系统和全面。还有一些项目,如公关、差旅等费用,没有纳入规范管理的范畴。在有制度要求的一些项目中,有的得到监督执行,产生一定效果;有的则流于形式,未得到落实。少数企业对规范管理职务消费问题还在等待观望,没有将其列入管理的议事日程。

(二)控制不严,漏洞较多。有的企业由于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和管理,造成职务消费的开支失控:如国企领导人员的差旅费用大都居高不下,开支缺乏有效约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严,企业领导违规使用信用卡,公私消费不分;有的开支缺乏标准,随意性大,透明度不高。石化系统某企业开发公司董事长,在不到3年的任职内,以职务消费名义,“白条”报销的费用就达80.88万元之多,最终被立案查处。

(三)违规违纪问题时有发生。有些国有企业由于制度不严、管理失控,致使少数素质不高、对自身要求不严的企业领导人员钻制度和管理上的空子,在职务消费方面搞以权谋私、侵占国家和集体财产。以中原油田所处的濮阳市为例,该市2003年查办的企业领导干部违法案件中,利用职务消费侵占公款、贪污的案件就占到75%。由于对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和监督不规范,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

第一,增加了企业成本。企业发生的与企业领导人员职务相关的一些非生产经营费用,一般都记入企业管理费之中,一些国有企业对这方面的开支控制不严,增加了生产经营成本。某石化生产辅助企业,2002年、2003年管理费用分别为480万元和665万元,而这两年该企业差旅、车辆租赁费、业务招待、交通费、办公费等费用分别高达176万元和280万元,占到管理费用的36.7%和42.1%。其中,企业领导的职务消费占到相当的比例。

第二,引发干群间矛盾。特别是一些效益不太好的企业,在职工工资都不能足额发放的情况下,如果企业领导人员不能与职工同甘共苦,勤俭节约,而是搞铺张浪费,甚至以权谋私,必然会引起广大职工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较严重的干群矛盾,危及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三,毁掉了一批干部。从近年来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企业人员违法违纪案件看,职务消费方面的问题占有相当比例。《中国监察》报道的某地一大型涉外企业老总,就是因为在出国进行贸易洽谈时,把在国外的职务消费开支,拿回国内重复报销,而受到严肃查处。北方某石化城在2002、2003年两年时间内,企业领导人员挥霍消费公款和非法占有公款的案件有64起,其中涉及企业主要领导干部19人,他们都分别受到了党纪政纪和法纪处理。

二、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国有企业在领导人员职务消费方面,出现不规范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本身对规范职务消费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其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尚未纳入议事日程加以研究和解决。有的国企领导人员片面理解《企业法》,把《企业法》赋予企业的权力,等同于自己的权力,对迎来送往等职务消费项目,随意性大,透明度不高。极个别自身素质不高的国企领导人员,甚至把企业的资产,当成自己可以随心所欲支配的“私人银行”。有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待规范职务消费,思想上有抵触情绪,怕规范后捆绑住自己的手脚。还有些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认为,规不规范职务消费无所谓,每年的职务消费还是那么多,一旦规范下来,增加了透明度,有些事就不好办了,因而顾虑重重。

二是机制不健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管理还明显存在跟不上形势要求、制度不健全、管理监督滞后的现象。特别是在涉及领导人员履行职务时相关开支与消费的管理上,许多企业仍然沿袭过去的老办法,吃的是“大锅饭”,用多少报多少,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有的企业对领导人员履行职务时,哪些可以开支,哪些不能开支,没有明确的界定;有的是开支标准不确定,完全靠领导人员个人掌握,随意性大;有的企业对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的范围、标准等,没有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而是少数人说了算;有的没有明确具体部门来规范、管理、操作和监督,从而导致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的失控。

三是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些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说:为了企业生存,很多职务消费是不得已而为之。特别是在一些竞争性强的行业中,由于要与一些民营、私营企业抢市尝抢份额,迫使一些国有企业不得不采取与民营、私营企业相同的手段,进行所谓“感情投资”、“润滑投

下载县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管理暂行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