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方案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三公 ”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近年来,“三公消费 ”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等问题,引起了纳税人的强烈质疑,受到了社会广泛批评。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控制“三公经费 ”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 然而,“三公经费 ”尤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
一、当前“三公经费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车配备、使用失控。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1)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虽然有关部门制订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导 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 50 %以上。对未批准购置车辆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或 长期固定“租车 ”、租“高档车 ”。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 ”,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干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2)公车使用成本太高。据调查,一 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 10 万元以上,制 度规定的不严格,有 效监管的缺位和庞大的司机队伍,致 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行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 4 ~5 倍的成本。更有少数领导,还 把“莫须有 ”的经费塞进修理费报销隐性浪费极为严重。(3)公车私用极为严重。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 ”,即 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口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二是公务接待虚实不分。近年来,公务接待费的迅猛增长,虽有物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接待规格提高、借招商引资之名大吃大喝大旅游、不该请的乱请、将送礼费用往里塞等人为原因,具体表现在:(1)公款吃喝费用多。“接待就是生产力 ”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座右铭,接 待规格一年高于一年,“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 顿饭一头牛 ”已是普遍现象,一 餐饭千儿八百还算是节俭的。(2)公 款吃喝名目多。“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也 成了一些人民“公仆 ”的口头禅。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 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 ”,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此外,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更是“家常便饭 ”,“应 ”吃尽吃。(3)公款吃喝猫腻多。“公款吃喝是个筐,什 么都往里面装。”更有甚者把诸如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见不得阳光的费用都以餐费名义报销,借 公务接待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垒高了公务接待费用数字。
三是公费旅游屡禁不止。近年来,随着出国审批制度的不断完善,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境)旅游已已不多见。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出国(境)考察则是举不胜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伪 造邀请函、会议通知等进行出国(境)旅游。业内甚至发明了专门的术语,把真的邀请函叫做签证函,假 的邀请函叫做报批函,专为应付国内因公出国(境)考察管理规定而生。(2)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学习考察的名义或跨越行程路线进行旅游观光。为了报账方便,授意旅
三公” 行社做两份行程单,一照“考察 ”的行程设计,另 一份按实际“旅游 ”线路安排(3)变相公费出国旅游还给一些官员创造了转移财产,甚至潜逃国外的机会。从出国(境)经费支出看,中 央机关的多、省级次之、市县较少,呈倒金字塔之状。
二、“三公 ”经费居高不下的成因分析.思想认识不足,特权意识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问题重视不够,存在“不贪不占,吃喝无罪 ”的错误观念,认为公家的钱只要没落入自己腰包,吃了喝了用了无关紧要,这是“三公 ”消费过高的基础性顽症。.行政体制改革失效,支出基数水涨船高。30 多年来,我国也进行了一次次机构精简,但每次均陷入“精简—臃肿—再精简—再臃肿 ”的怪圈,各单位都在健全体制的幌子下,争 机构、争编制、争人员。结果是,机 构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员不是减了,而是增长“庙多僧多、粥自然得多煮点 ”,膨大的支出基数,造成行政成本居高。由此,压 缩“三公 ”经费实属“巧妇难为 ”,这 是三公 ”经费治理的体制性障碍。.高层决心不大,治理措施蜻蜓点水。“三公 ”消费的受益者往往又是“三公 ”消费的管理者、政策的制订,改革公务消费就等于革他们自己的命。公车治理近18 年,却日益艰难,部分地区存在越治越多、越治越超标的趋势,有的甚至演变为变相提高地方领导收入的手段。2009 年,媒体曝光的“辽阳市弓长岭区书记、区长一年享受 8 万元车补待遇 ”等之类的怪状便是明证,这是三公消费治理难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
三、有效遏制“三公 ”支出的对策.加强思想教育、整顿领导作风。
“三公”的消费主体在高层,真正的问题也出在高层。因此,必须以各级领导干部为主导对象,不得避重就轻,主次不分。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府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帮助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另一方面,对比奢侈、比追捧、比排场的“享乐主义 ”思想和挥霍浪费行为进行作风整顿,促使各级干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维护公务消费纪律,做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表率。2.精简机构数量、控制在编人数。
“牵牛要牵牛鼻子 ”。针对当前政府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弊端,按照“整合职能、整合权责、整合机构 ”原则,大刀阔斧“拆庙 ”,定机构、定编制,清理超编人员,在群众监督之下,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3.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三公 ”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是关键。
第一,在公车购置及运行方面。由于我国东西南北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公费内耗。经济基础不同,人员的消费理念也不同,建议用合理的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公费内耗。
第二,在公务接待方面。政府应当根据各区域经济状况、消费水平、工作特点、工作量进行通盘概算,对“无底洞 ”进行测量,制订科学可行的部门预算标准。年初,由部门提出计划,政 府组织机关事务、财政、监察等部门共同审核,再提交人大通过。
4.加强财政管理,推行预算公开。
从根本上肯定人大的财政预算权,建立预算硬约束的制度框架,让人大可以通过预算制约、监督政 府开支,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政府自己花钱、自己监督。部门因特殊情况追加预算,必须在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报请人大常务会通过才能调整。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要结合部门预算,将 消费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上,严格按照预算支出,不准超越,防止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强化社会监督、实行行政问责。
“三公 ”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就是政策只掌握在领导干部手里,缺乏阳光的、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和行政的、公众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缺乏公平、公正的行政问责执行机制。“三公 ”经费管理要到位,必须建立公民参与的多元监督制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公民怎样监督呢? 首先,部门预算公开要网络化,让公众有知晓权;主要领导由组织上实行“罢免 ”,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预算公开化、信息网络化、监督社会化、执行法制化,相信“三公 ”消费状况一定会有一个根本的好转。
第二篇:“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政府理财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近年来,“三公消费”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等问题,引起了纳税人的强烈质疑,受到了社会广泛批评。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控制“三公经费”方而采取了一 系列的措施,然而,“三公经费”尤如一匹脱缓的野马,无法控制。
一、当前“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车配备、使用失控。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自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1)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虽然有关部门制订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小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对未批准购置车辆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或长期固定“租车”、租“高档车”。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十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2)公车使用成本太高。据调查,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制度规定的小严格,有效监管的缺位和庞大的司湘L队伍,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行等各方而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4}-5倍的成本。更有少数领导,还把“莫须有”的经费塞进修理费报销,隐性浪费极为严重。<3)公车私用极为严重。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 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日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二是公务接待虚实小分。近年来,公务接待费的迅猛增长,虽有物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接待规格提高、借招商引资之名大吃大喝大旅游、小该请的乱请、将送礼费用}I里塞等人为原因,具体表现在: }1)公款吃喝费用多。“接待就是生产力”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座右铭,接待规格一年高于一年,“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顿饭一头牛”已是普遍现象,一餐饭千儿八百还算是节俭的。
<2)公款吃喝名目多。“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也成了一些人民“公仆”的日头禅。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此外,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更 是“家常便饭”,“应”吃尽吃。<3)公款吃喝猫腻多。“公款吃喝是个筐,什么都}I里而装。”更有甚者把诸如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见小得阳光的费用都以餐费名义报销,借公务接待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皇高了公务接待费用数字。
三是公费旅游屡禁小I}。近年来,随着出国审批制度的小断完善,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境)旅游已小多见,但是,假借学习、培训、会议、考察等名义,而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出国(境)考察则是举小胜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伪造邀请函、会议通知等进行出国(境)旅游。业内甚至发明了专门的术语,把真的邀请函叫做签证函,假的邀请函叫做报批函,专为应付国内因公出国(境)考察管理规定而生。<2)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学习考察的名义或跨越行程路线进行旅游观光。为了报账方便,授意旅行社做两份行程单,一份按 照“考察”的行程设计,另一份按实际“旅游”线路女排,内容自然是游山玩水,欣赏异国风光。<3)变相公费出国旅游还给一些官员创造了转移财产,甚至潜逃国外的湘L会。从出国(境)经费支出看,中央机关的多、省级次之、市县较少,呈倒金字塔之状。
二、“三公”经费居高小下的成因分析
“三公经费”的失控,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我市各地调查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
1.思想认识小足,特权意识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问题重视小够,存在“小贪小占,吃喝无罪”的错误观念,认为公家的钱只要没落入自己腰包,吃了喝了用了无关紧要,这是“三公”消费过高的基础性顽症。
2.行政体制改革失效,支出基数水涨船高。30多年来,我国也进行了一次次机构精简,但每次均陷入“精i'}I一llHm一#} }} f}1一#}-ll}r11 Ili7 'C+-}J,}-} 1}i HIS f} 1'}}体制的幌子下,争机构、争编制、争人员。结果是,机构小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员小是减了,而是增了,“庙多、僧多、粥自然得多煮点”,膨大的支出基数,造成行政成本居高。山此,压缩“三公”经费实属“巧妇难为”,这是“三公”经费治理的体制性障碍。
3.高层决心小大,治理措施蜻蜓点水。“三公”消费的受益者}I-.}I又是“三公”消费的管理者、政策的制订者,改革公务消费就等于革他们自己的命。因此,制订出的政策小关痛痒,有的过于笼统,没有操作性,有的漏洞较多,小具科学性,很少触动其根本利益。如:我国的公车改革始于1993年,公车治理近18年,却日益艰难,部分地区存在越治越多、越治越超标的趋势,有的甚至演变为变相提高地方领导收入的手段。2009年,媒体曝光的“辽阳市弓长岭区书记、区长一年享受8万元车补待遇”等之类的怪状便是明证,这是三公消费治理难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
4.预算约束小强,财务控制有形无实。“三公”消费存在的诸多问题,透视出财务管理中的缺陷:一是“三公”消费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既有预算内资金、又有非税收入以及专项资金等,很难掌握具体数目,使得超支有湘L可乘,难以控制;二是现行的财政体制,在公车使用、招待费用、出国考察等方而,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则,没有明确的预算约束机制,没有“数据高压线”,“三公”消费一路“绿灯”;三是财政支出缺乏足够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导致公务消费多半小明小自,如同一笔糊涂账;四是现行的财务报销制度和审计制度小够完 善,财务报销时发现问题,一般只作退回处理,而财务审计发现问题,们-.们也只处罚单位,很少涉及个人,缺乏强有力的震慑力;五是政府既是预算的编制者,也是预算的执行者,人大难以发挥实质性的监督作用。
5.监督执行小力,消费歪风有恃无恐。目前,一级政府一级监督,一切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三公”消费陷入“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虚,内部监督太弱,社会监督无从入手”的尴尬局而。“三公”消费权多数集中在领导十部手中,同级小便查、同事小好查,造成行政监察也好、财政监督、审计检查也罢,“三公”经费支出只要没流入私人腰包,谁都小会管,因为缺乏统一标准,也小好管,致使监督停留在表而。同时,执行小力,惩罚小痛小痒,即使以账查账,查出了一点问题,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少触动领导个人利益,从没有因“三公”消费进行行政问责之例,导致有一些领导有恃无恐,这也是导致“三公”经费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
三、有效遏制“三公”支出的对策
“三公”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与l一七大所提出的“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的战略方针小协调,与党中央提出的“'I`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廿共苦”的精神小适应,与于」适服夯住叹肘阴理芯首迫向!iL,囚此,谷Y}冤安、政府要有革自己命的勇气,以断臂割腕的决心,以治理“酒I}”的力度,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治理“三公”消费问题。
1.力日强思想教育、整顿领导作风。
“三公”消费主体在高层,真正的问题也在高层。因此,治理“三公”消费问题,必须以各级领导十部为重点对象,小得避重就轻、主次小分。一方而,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帮助各级领导十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I固树立艰苦奋斗
一、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格尽职守,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从理念上认识到公为私用的错误性、严重性。另一方而,对比奢侈、比追捧、比排场的“享乐主义”思想和挥霍浪费 行为进行作风整顿,促使各级十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维护公务消费纪律,做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2.精简机构数量、控制在编人数。
“牵牛要牵牛鼻子”。针对当前政府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弊端,按照“整介职能、整介权责、整介机构、整介机制”原则,大刀阔斧“拆庙”,定湘L构、定编制,清理超编人员,在群众监督之下,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只有釜底抽薪,才能有效地为财政支出缩水,减少行政成本,使压缩“三公”经费成为可能,这是治本之策。
3.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小成方圆。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是关键。
第一,在公车购置及运行方而。山于我国东西南北经济基础小同,人员的消费理念也小同,建议用介理的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小必要的公费内耗。采取分两步走形式:①对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实行公车消费补贴货币化。即:除公检法等涉及国家女全部门外,其他部 门一律取消公务车。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分一、二、三档,部门预算中女排“交通补贴”。确需保留的少数公车,山政府统一核定费用,超支自付。没有公务车的单位和部门,财务上小得出现交通有关的任何费用。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车辆统一编制、统一标 志、统一费用三项管理。一是人大牵头、纪检参与,对所有公务车进行清理,核定用车编制;二是统一公车标志或牌照,严禁公车私用。同时,实施投诉举报机制,方便社会监督;三是科学核定每类别车辆运行成本,实行“红线”管理。
第二,在公务接待方而。政府应当根据各区域经济状况、消费水平、工作特点、工作量进行通盘概算,对“无底洞”进行测量,制订科学可行的部门预算标准。年初,山部门提出计划,政府组织机关事务、财政、监察等部门共同审核,再提交人大通过。公务接待实行“红线”管理,小得突破。对接待费报销,要求实行公务卡支付。
第三,在公费出国(境)方而。在加强国际事务行政沟通、商贸介作、提高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等方而,走出国门确有必要,保障这项财政经费也实属应该。但应在年初统筹兼顾,定区域、定人数、定时间、定经费,纳入部门预算,考虑国际环境的特殊性,允许年初预算资金节约留用,超支差额补贴。组织和外事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准入”制度,确保公费出国(境)有序进行。
4.加强财政管理、推行预算公开。
一是从根本上肯定人大的财政预算权,建立预算硬约束的制度框架,让人大可以通过预算制约、监督政府开支,而小是像现在一样,政府自己花钱、自己监督。部门因特殊情况追加预算,必须在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报请人大常务会通过才能调整。
二是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要结介部门预算,将消费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上,严格按照预算支出,小准超越,防比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三是探索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按照政府的运作模式和市场经济规律,尽可能地将差旅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费用以货币形式出现,并按照公务、职务需要,严格规定消费范围、消费限额。
四是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收支两条钱管理、公务卡结算等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避免财政资金流失。
五是全部推行部门预决算公开。“三公”支出必须细化到“科、目、项”上。为便于统计,财务上统一设置“出国(境)”科目、公务接待费科目(含菜、烟、酒、水果
等)、公车费用科目(含购置费、油料、保险、路桥费、修理费、司机工资、福利等)。部门预算通过人大常委会实行,并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随时接受社会监督。这样,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进公众参与管理的民主进程、督促廉政建设。
5.强化社会监督、实行行政问责。
“三公”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就是政策只掌握在领导十部手里,缺乏阳光的、透明的信息公开湘L制和行政的、公众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缺乏公平、公正的行政问责执行机制。“三公”经费管理要到位,必须建立公民参与的多元监督制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公民怎样监督昵?首先,部门预算公开要网络化,让公众有知晓权;其次,财务科目设计要专业化,让公众一看就懂;再次,民意信息要集中化,这涉及到谁监督谁管理谁问责的问题,建议山政府行政监察专门负责,建立定期的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与此同时,加强行政 的、财政的、审计的监管力度,对部门和单位“三公”经费中跨越管理制度的,必须实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建议“三公”:经费使用超越部门预算10%以内的,其班子成员均小得升迁;超过部门预算10%以上,主要领导山组织上实行“罢免”,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预算公开化、信息网络化、监督社会化、执行法制化,相信“三公”消费状况一定会有一个根本的好转。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财政国
库支付局、江西省委党校研究生)
第三篇:不当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不当三公消费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民盟市直支部薛小燕
三公经费,指政府公务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不当三公消费是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以及超标准的奢华消费。目前存在的各种奢华消费,不仅抬高了我们的行政成本,降低了行政运行的效益,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而且造成投入人民群众亟待解决的民生领域的资金比较短缺,根治当前社会的奢侈病势在必行。
一、当前三公消费的现状
三公消费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治理三公消费尽管政府部门三令五申,但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难以形成规范管理、监督管理和严格管理的体制与机制。上级部门要求各级政府将三公消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舆论、媒体及公众监督,但公开的状况实在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公民知道或容易知道的就公开,公民不知道或不容易知道的就不公开的现象,这种抽象的、没有具体细化的公开,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监督需求,致使一些领导干部肆意妄为,私下里认为只要不偷不拿,吃吃喝喝没什么;当官就得配车,而且还要配好车,用豪华车,并且把公车当作自己家的一样,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外出考察学习,那也是公务,当然不能花自己的钱,即使是借考察之名观光旅游,游山玩水,也觉得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更有甚者利用职务之便,实施开具以单位为抬头的本属于私人消费的发票,通过伪造、变造会计凭证来报销,达到 1
骗取公款的目的。这正是民间所流传的“一人当领导,全家都报销”的现象。
二、当前地方三公消费支出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公款接待缺乏有效监管制约,费用报销管理不够规范。
公款接待随意性大,有些公款接待成了“公”字名义下某些人搭建的大到工作交往,小到私人聚会的平台。上级来人检查考核、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外出招商引资等各种名义下的迎来送往之风较为盛行。公款接待档次不断提高,费用不断增加,而且陪客人数不加限制,导致接待费用支出远远超出了预算核定公用经费2%的规定比例,一些单位把诸如送礼、联络、娱乐活动、滥发补助补贴等开支采取偷梁换柱的方式,开具餐饮、副食发票的方式以招待费名义报销或者向下属及基层单位转移报销,导致难以管理和查证,缺乏有效的管理。
(二)公务用车使用和管理缺乏严格的控制手段。
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务用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有的单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人人有专车,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对未批准购置车辆的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干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公车私用缺乏监管,导致车辆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严重超预算支出。据了解,大部分单位公车使用情况基本上是公用、领导及家属私
用、司机个人使用各占三分之一,尤其是节假日,公车私用现象更普遍,很多司机和领导干部也认为理所当然。
(三)公费考察作为干部常规性福利渐成趋势。
近年来,一些单位以培训学习、考察工作为由,外出观光旅游者不在少数,俨然成为单位为干部准备的一种福利待遇。尤其是部分具有审批权限和执收执罚职能的部门,基本上每年都会安排干部以学习培训、会议考察为名,走出去旅游观光,而部分经费相对紧张、职能相对较弱的单位,也会通过收取赞助费等方式采取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单位和关联企业外出游山玩水进行公费旅游,达到其真正目的。
三、加强地方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预决算和支出公开制度,强化公众和社会监督力。
把三公经费预决算拿出来“晒一晒”,让公众对三公经费算一算、比一比,问一问三公经费支出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是倒逼政府各部门科学合理地编制和严格执行预算,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压缩三公支出,控制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打造“亲民政府”形象的有效手段。公开不能笼统,要详细分类列出,一目了然,使各部门公务行为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每一项支出是不是合理,只有细化了,公众才能进行有效监督,才能分辨出来,比如公款吃喝,如果没有“详单”,公众怎么知道你一顿酒喝掉了多少茅台,是不是吃了鲍鱼和燕窝?
(二)加大惩处力度,明确不当三公消费的法律责任。
为了加大对三公消费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建议有关部门将行政支出成本考核结果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升迁、奖惩紧密结合起来,将整治公务员的公款消费和挥霍浪费行为,列入政府法制建设计划,尽快明确公款消费的法律或制度责任,使治理三公消费有规可依,这样既会对公款消费主体造成压力,也为公众对三公消费进行监督提供了法制支持。
(三)树立勤俭节约为政理念,建立三公经费支出预警机制。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加大联合检查力度,对各单位财政资金支出审批、报销、核算实行源头审核控制,并积极探索建立对三公经费支出开展季度性预警提示工作,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三公预算,严防支出超标。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并完善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和公示制度,并切实落到实处。比如,会议现场不得摆放香烟,吃饭采取自助餐形式,一律不得喝酒,会上不得发放任何纪念品等。据人民日报报道,山东德州今年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会里会外一律禁止喝酒,一条规定就管住了一千多张嘴,一旦发现喝酒,代表委员资格立即取消,现任职务就地免除。有了这条规定,谁敢跟自己千辛万苦奔来的“政治生命”开玩笑!这个“德州经验”,值得我们吸取。
(四)积极探索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和公务用车改革。
目前,各地虽然正在逐步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但运用的效果还不是很好,大部分单位还是进行现金结算,导致大部分公务消费在公务卡账号上无明细记录,为少数人造假留下了隐患空间。因此,政府
各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公务卡结算制度,实现公务卡结算全覆盖,不仅可以直接查询到每一笔公务支出的明细,也能有效杜绝虚假发票报销的情况,还能无形中增强对各部门公务支出的约束力,提高社会公众和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在公车改革方面,少数单位正在进行公车的货币化改革试点,在节约单位交通费支出、保持干部心理平衡,提高社会公信力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各部门仍应进一步加大研究和改革力度,严格贯彻中央关于公车改革的各项精神,按照政府的运作模式和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压缩各部门现有公车数量规模,加大从市场上购买公车服务的比重,积极引入社会监督,对不同类型公车进行明确标记,并对其使用时段、使用范围、使用规定及油耗修配情况等定期向社会公众公示、公开,鼓励人们对违规使用公车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等,严肃查处公车使用的违规违纪行为,降低公车消费总额。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三公消费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的事业前途命运,只有遏制住社会的奢靡、浮躁之风,在勤奋工作、俭朴生活中实现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长治久安!
第四篇:“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政府理财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近年来,“三公消费”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等问题,引起了纳税人的强烈质疑,受到了社会广泛批评。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控制“三公经费”方而采取了一 系列的措施,然而,“三公经费”尤如一匹脱缓的野马,无法控制。
一、当前“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车配备、使用失控。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自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1)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虽然有关部门制订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小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对未批准购置车辆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或长期固定“租车”、租“高档车”。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十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2)公车使用成本太高。据调查,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制度规定的小严格,有效监管的缺位和庞大的司湘L队伍,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行等各方而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4}-5倍的成本。更有少数领导,还把“莫须有”的经费塞进修理费报销,隐性浪费极为严重。<3)公车私用极为严重。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 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日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二是公务接待虚实小分。近年来,公务接待费的迅猛增长,虽有物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接待规格提高、借招商引资之名大吃大喝大旅游、小该请的乱请、将送礼费用}I里塞等人为原因,具体表现在:
}1)公款吃喝费用多。“接待就是生产力”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座右铭,接待规格一年高于一年,“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顿饭一头牛”已是普遍现象,一餐饭千儿八百还算是节俭的。
<2)公款吃喝名目多。“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也成了一些人民“公仆”的日头禅。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此外,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更 是“家常便饭”,“应”吃尽吃。<3)公款吃喝猫腻多。“公款吃喝是个筐,什么都}I里而装。”更有甚者把诸如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见小得阳光的费用都以餐费名义报销,借公务接待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皇高了公务接待费用数字。
三是公费旅游屡禁小I}。近年来,随着出国审批制度的小断完善,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境)旅游已小多见,但是,假借学习、培训、会议、考察等名义,而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出国(境)考察则是举小胜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伪造邀请函、会议通知等进行出国(境)旅游。业内甚至发明了专门的术语,把真的邀请函叫做签证函,假的邀请函叫做报批函,专为应付国内因公出国(境)考察管理规定而生。<2)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学习考察的名义或跨越行程路线进行旅游观光。为了报账方便,授意旅行社做两份行程单,一份按 照“考察”的行程设计,另一份按实际“旅游”线路女排,内容自然是游山玩水,欣赏异国风光。<3)变相公费出国旅游还给一些官员创造了转移财产,甚至潜逃国外的湘L会。从出国(境)经费支出看,中央机关的多、省级次之、市县较少,呈倒金字塔之状。
二、“三公”经费居高小下的成因分析
“三公经费”的失控,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我市各地调查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
1.思想认识小足,特权意识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问题重视小够,存在“小贪小占,吃喝无罪”的错误观念,认为公家的钱只要没落入自己腰包,吃了喝了用了无关紧要,这是“三公”消费过高的基础性顽症。
2.行政体制改革失效,支出基数水涨船高。30多年来,我国也进行了一次次机构精简,但每次均陷入“精i'}I一llHm一#} }} f}1一#}-ll}r11Ili7 'C+-}J,}-} 1}i HIS f} 1'}}体制的幌子下,争机构、争编制、争人员。结果是,机构小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员小是减了,而是增了,“庙多、僧多、粥自然得多煮点”,膨大的支出基数,造成行政成本居高。山此,压缩“三公”经费实属“巧妇难为”,这是“三公”经费治理的体制性障碍。
3.高层决心小大,治理措施蜻蜓点水。“三公”消费的受益者}I-.}I又是“三公”消费的管理者、政策的制订者,改革公务消费就等于革他们自己的命。因此,制订出的政策小关痛痒,有的过于笼统,没有操作性,有的漏洞较多,小具科学性,很少触动其根本利益。如:我国的公车改革始于1993年,公车治理近18年,却日益艰难,部分地区存在越治越多、越治越超标的趋势,有的甚至演变为变相提高地方领导收入的手段。2009年,媒体曝光的“辽阳市弓长岭区书记、区长一年享受8万元车补待遇”等之类的怪状便是明证,这是三公消费治理难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
4.预算约束小强,财务控制有形无实。“三公”消费存在的诸多问题,透视出财务管理中的缺陷:一是“三公”消费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既有预算内资金、又有非税收入以及专项资金等,很难掌握具体数目,使得超支有湘L可乘,难以控制;二是现行的财政体制,在公车使用、招待费用、出国考察等方而,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则,没有明确的预算约束机制,没有“数据高压线”,“三公”消费一路“绿灯”;三是财政支出缺乏足够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导致公务消费多半小明小自,如同一笔糊涂账;四是现行的财务报销制度和审计制度小够完 善,财务报销时发现问题,一般只作退回处理,而财务审计发现问题,们-.们也只处罚单位,很少涉及个人,缺乏强有力的震慑力;五是政府既是预算的编制者,也是预算的执行者,人大难以发挥实质性的监督作用。
5.监督执行小力,消费歪风有恃无恐。目前,一级政府一级监督,一切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三公”消费陷入“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虚,内部监督太弱,社会监督无从入手”的尴尬局而。“三公”消费权多数集中在领导十部手中,同级小便查、同事小好查,造成行政监察也好、财政监督、审计检查也罢,“三公”经费支出只要没流入私人腰包,谁都小会管,因为缺乏统一标准,也小好管,致使监督停留在表而。同时,执行小力,惩罚小痛小痒,即使以账查账,查出了一点问题,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少触动领导个人利益,从没有因“三公”消费进行行政问责之例,导致有一些领导有恃无恐,这也是导致“三公”经费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
三、有效遏制“三公”支出的对策
“三公”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与l一七大所提出的“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的战略方针小协调,与党中央提出的“'I`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廿共苦”的精神小适应,与于」适服夯住叹肘阴理芯首迫向!iL,囚此,谷Y}冤安、政府要有革自己命的勇气,以断臂割腕的决心,以治理“酒I}”的力度,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治理“三公”消费问题。
1.力日强思想教育、整顿领导作风。
“三公”消费主体在高层,真正的问题也在高层。因此,治理“三公”消费问题,必须以各级领导十部为重点对象,小得避重就轻、主次小分。一方而,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开
展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帮助各级领导十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I固树立艰苦奋斗
一、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格尽职守,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从理念上认识到公为私用的错误性、严重性。另一方而,对比奢侈、比追捧、比排场的“享乐主义”思想和挥霍浪费 行为进行作风整顿,促使各级十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维护公务消费纪律,做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2.精简机构数量、控制在编人数。
“牵牛要牵牛鼻子”。针对当前政府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弊端,按照“整介职能、整介权责、整介机构、整介机制”原则,大刀阔斧“拆庙”,定湘L构、定编制,清理超编人员,在群众监督之下,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只有釜底抽薪,才能有效地为财政支出缩水,减少行政成本,使压缩“三公”经费成为可能,这是治本之策。
3.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小成方圆。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是关键。
第一,在公车购置及运行方而。山于我国东西南北经济基础小同,人员的消费理念也小同,建议用介理的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小必要的公费内耗。采取分两步走形式:①对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实行公车消费补贴货币化。即:除公检法等涉及国家女全部门外,其他部 门一律取消公务车。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分一、二、三档,部门预算中女排“交通补贴”。确需保留的少数公车,山政府统一核定费用,超支自付。没有公务车的单位和部门,财务上小得出现交通有关的任何费用。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车辆统一编制、统一标 志、统一费用三项管理。一是人大牵头、纪检参与,对所有公务车进行清理,核定用车编制;二是统一公车标志或牌照,严禁公车私用。同时,实施投诉举报机制,方便社会监督;三是科学核定每类别车辆运行成本,实行“红线”管理。
第二,在公务接待方而。政府应当根据各区域经济状况、消费水平、工作特点、工作量进行通盘概算,对“无底洞”进行测量,制订科学可行的部门预算标准。年初,山部门提出计划,政府组织机关事务、财政、监察等部门共同审核,再提交人大通过。公务接待实行“红线”管理,小得突破。对接待费报销,要求实行公务卡支付。
第三,在公费出国(境)方而。在加强国际事务行政沟通、商贸介作、提高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等方而,走出国门确有必要,保障这项财政经费也实属应该。但应在年初统筹兼顾,定区域、定人数、定时间、定经费,纳入部门预算,考虑国际环境的特殊性,允许年初预算资金节约留用,超支差额补贴。组织和外事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准入”制度,确保公费出国(境)有序进行。
4.加强财政管理、推行预算公开。
一是从根本上肯定人大的财政预算权,建立预算硬约束的制度框架,让人大可以通过预算制约、监督政府开支,而小是像现在一样,政府自己花钱、自己监督。部门因特殊情况追加预算,必须在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报请人大常务会通过才能调整。
二是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要结介部门预算,将消费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上,严格按照预算支出,小准超越,防比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三是探索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按照政府的运作模式和市场经济规律,尽可能地将差旅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费用以货币形式出现,并按照公务、职务需要,严格规定消费范围、消费限额。
四是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收支两条钱管理、公务卡结算等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避免财政资金流失。
五是全部推行部门预决算公开。“三公”支出必须细化到“科、目、项”上。为便于统计,财务上统一设置“出国(境)”科目、公务接待费科目(含菜、烟、酒、水果
等)、公车费用科目(含购置费、油料、保险、路桥费、修理费、司机工资、福利等)。部门预
算通过人大常委会实行,并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随时接受社会监督。这样,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进公众参与管理的民主进程、督促廉政建设。
5.强化社会监督、实行行政问责。
“三公”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就是政策只掌握在领导十部手里,缺乏阳光的、透明的信息公开湘L制和行政的、公众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缺乏公平、公正的行政问责执行机制。“三公”经费管理要到位,必须建立公民参与的多元监督制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公民怎样监督昵?首先,部门预算公开要网络化,让公众有知晓权;其次,财务科目设计要专业化,让公众一看就懂;再次,民意信息要集中化,这涉及到谁监督谁管理谁问责的问题,建议山政府行政监察专门负责,建立定期的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与此同时,加强行政 的、财政的、审计的监管力度,对部门和单位“三公”经费中跨越管理制度的,必须实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
建议“三公”:经费使用超越部门预算10%以内的,其班子成员均小得升迁;超过部门预算10%以上,主要领导山组织上实行“罢免”,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预算公开化、信息网络化、监督社会化、执行法制化,相信“三公”消费状况一定会有一个根本的好转。(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财政国
库支付局、江西省委党校研究生)
第五篇:“三公”经费问题
“三公”经费问题的实质是政府权力改革
杨志荣 2011-8-
2近日,公开“三公”经费的中央部门已经达88家,超过全部98家的八成。然而,《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数据被指过于简略。对于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社会上有叫好声,也有质疑声。特别是一些部门公开的数据过于简略,缺乏相应的解释与说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百姓很难看得懂、看得清。
公开“三公经费”已经是国务院今年工作的一大亮点。温家宝总理3月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决定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据悉,“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近年来,“三公”经费因增长迅速且缺乏透明度,往往引发社会公众质疑。
作为党政部门行政运行成本的“三公”费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各部门的人员数量不同,工作职能也不同,“三公”费用规模是大还是小,支出是高还是低,很难用一个标准去评判。但总体上看,除个别部门2011年“三公”支出小幅增加外,大多数部门的“三公”经费支出基本上与上年持平或有所下降。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决算支出为94.7亿元,而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94.28亿元,比上年决算数减少了4200万元。应该说,这两年中央财政大力压缩政府部门行政经费,特别是“三公”经费“零增长”的要求,还是落到了实处。
但《人民日报》评论说,一要确保“三公”经费的预算公开不流于形式,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二是对“三公”支出的监督和制约,还需要审计、问责等配套措施的跟进。三是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彻底的公车改革,严格限制公务员配车,才能使“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中,公车支出61.69亿元,占到“三公”经费的六成以上。
不过,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指出,《人民日报》的这些评论,两头都没有到点子上。陈功认为,在“三公经费”问题上,经费增减与具体数据构成都并不重要,更该肯定的是国务院的态度,其实公开了就是一种进步。
其次,对“三公”经费实行预算约束、审计和问责等制度意义也不大。因为从目前所公布的数据看,这些部委机关在“三公”费用方面还不算太多,尤其是跟全国实际的政府消费相比,部委“三公”经费并不算多。其实,“三公”经费所涉及的最大部分根本不在这些部委机关的支出范围之内,绝大部分是由企业来买单的,尤其是民营企业。
第三,“三公”经费问题的焦点并不在于花费多少,问题的关键也不在于人,而在于权力。因此,“三公”问题的实质意义还在于权力体制的改革。而就目前情况来看,这方面的改革条件明显还不成熟。
公开“三公”经费问题是今年国务院工作的一大亮点,其经费多少和详细数据构成其实并不重要,“三公”问题的实质还是政府权力体制的改革。权力体制改革如果到位,“三公”经费其实就不会是一个问题。
凤凰财经: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zjgc/20110803/43462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