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时间:2019-05-14 22:5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第一篇:“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

【摘要】“三公”经费为是政府运转的基础,其支出的高低可反映政府的经费管理水平及廉洁程度。在目前的“三公”经费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账单不清楚、信息不透明和数额巨大等。在党和政府深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的新时期,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理,有利于增加信息透明度,切实将“三公”经费纳入可控轨道上来。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措施

政府运转的“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境费、公务车购置与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部分经费均来自于纳税人,必须将“三公”经费的开支纳入可控的轨道上来,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在本文中,笔者首先阐述了“三公”经费管理中的问题,继而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当前“三公”经费管理中的问题

1.公车购置、配备及使用几近失控

现阶段,我国政府运转中公车配备和使用制度,沿用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随着政府职能的变化和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公”经费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三公”经费管理的需要。公车购置、配备和使用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超标配车比较严重,各个地方都是按照领导人头数量配车,出现了较大的车辆编制不严问题;二是公车的使用成本较高,在购置、使用和维修等各个环节,均花费比较高的费用,由于对公车私用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导致车辆使用与维修费用超出预算。当前主要问题是公车私用问题相当严重,特别是每逢节假日,公车私用更为突出,一些领导干部甚至起“带头作用”。

2.公费旅游现象突出

公费旅游问题是“三公”经费支出中的“重头戏”,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领导和人员打着学习、开会和考察的幌子公费旅游,这一现象较为突出。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现象有所改善,但是公费旅游问题仍然屡禁不止,一些单位为了规避审计和纪检部门的检查,通过巧立名目、变造原始证件等报销公费旅游费用。因此在“三公”经费管理中应高度重视公费旅游问题。

3.公务接待费用虚虚实实

在我国政府“三公”经费中,公务接待费用一直都是重头戏,特别是近年来,物价上涨较快,在这一背景下,公务接待费用也持续攀升。由于信息不透明、监督不到位等原因,公务接待费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从实际情况来看,公费接待费用的不透明,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公款接待的随意性比较大,比如一句流行语就是“革命就是吃喝”,就反映出这一现象,在上级部门考察、汇报工作和争取项目期间,以及同级单位来考察、学习和交流期间,为了撑门面,高规格接待之风盛行,公款消费的随意性较大,动辄上万元甚至数万元,使得公费接待费用远远超出预算;二是公款吃喝费用多,一些党的领导干部甚至热衷于公款吃喝,认为公款吃喝与贪污腐败不同,没塞进自己的腰包就不算贪腐;三是公款吃喝的猫腻较多,如某些人以公务的名义搞小团体聚会,甚至拉关系、走后门的费用,均能够报销,管理效果不佳,规定形同虚设。

二、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措施

“三公”经费的透明度低,坊间传言费用数额特别巨大,一直被广大人民所诟病,而“三公”经费的管理问题也是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由于“三公”经费管理关系政府形象、公信力,需要加强管理,狠刹“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这关乎民心向背,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下大气力解决。笔者认为,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加大整风力度

“三公”经费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首要责任在于领导。自党的“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均加大了对“三公”经费支出的管理力度,狠刹“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要求广大干部不忘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切实杜绝享乐主义,积极转变思想,做到清正廉明、洁身自好。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多项规定,要求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各级政府应根据管理规定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对歪风邪气的整治力度,减少“三公”经费支出,努力转变风气,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

2.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府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就必须加强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建设,将“三公”经费管理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轨道,确保“三公”经费管理有章可循,切实可控。加强对出境考察管理,严格按照厉行节约原则,并完善统计报告制度;加强对公车购置和使用的管理,严禁公车私用,建立公车使用登记和监督制度。同时,制定公务接待标准,简化接待程序,控制配餐人数、地点和标准,杜绝各种名义的公款消费娱乐活动,增加“三公”消费支出透明度,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和媒体的监督。

3.加强行政问责,强化社会监督

“三公”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信息不公开,以致于社会监督缺位。这就需要政府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网络化、公开化建设,通过预算公开、支出信息公开等措施,增加“三公”经费透明度,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政府审计部门、党委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联合检查力度,保证“三公”经费正常使用。另外,还要突出问责,建立问责机制,对问题严重的部门和单位,对其领导进行行政问责。

三、结语

“三公”经费问题一直为广大人民和媒体所诟病,“三公”经费中存在的不正之风,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成为政府的“毒瘤”。为了切实改变政府形象,政府应正视“三公”经费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并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和约束机制,逐步扭转“三公”经费几近失控局面,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后鸿燕.谈“三公经费”审计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1:246-247.[2]杨王太,陈鹏.治理“三公经费”消费之我见[J].审计与理财,2011,10:12-13.

第二篇:“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三公”经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的呼声高涨。“三公”经费作为政府进行公务运作的主要财务来源,其高低直接反映着政府清廉程度与工作效率。目前政府在“三公”经费方面支出越来越大,而且存在着消费数额巨大、账单不清晰、账单不公布的问题,百姓对此早已提出改革的呼唤。本文拟通过政府“三公”经费管理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政府在“三公”经费 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所谓三公经费,是指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公费出国经费。“三公”经费的实质,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财政收入为其正当公务行为提供便利和条件的消费行为。其实,费用的本身是行政成本的组成部分,关键在于使用的“度”上。合理、适度的使用公车、进行接待、出国考察等,原本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进行的必要花费,只要是真正公务所需,本无可厚非。但由于过去从上到下没有形成对“三公”经费使用的基本监督机制,“三公”经费的核定、使用、管理和内外监督长期处于弱化状态,我国每年各级政府的“三公”经费支出一直存在数额大、没章法、难监督的无奈局面,铺张浪费以及其他各种违法行为日益严重。2011 年两会上,众多代表委员的提案纷纷剑指“三公消费”。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次关注“三公消费”,“三公消费”公开的话题也再次升温。社会各界要求公开“三公”经费、管住“三公”经费不当支出的呼声日渐强烈。

一、“三公”经费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公车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配车数量与标准的严重“双超”。

目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公务用车,此外还有若干机动车辆、专用车辆等等,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远远大于编制数。如 2009年至 2011 年全省“小金库”专项治理期间发现某工作站长期使用下属单位某物资开发公司帕萨特、本田思域等轿车四辆,某政府执法系统普遍存在机关占用所属企业或挂靠社会团体车辆现象。

2.公车的运行维护保养费用远远超过预算定额标准。

由于制度规定不细致、有效监管缺位以及燃油价格不断上涨等因素,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营等各方面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得多的成本。例如2012年山西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去年在开展对某省条管系统的综合监管中发现,某市局及其下属分局燃修费超标准支付达 60.76 万元。

(二)公务接待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务接待费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务接待费支出比重高。审计发现,一些政府部门实际公务接待费占公用经费支出接近20%,有的甚至更高。二是公务接待名目多,如上级检查工作、下级汇报工作、兄弟单位往来、外出考察学习、单位总结评比等。三是公务接待标准高。一些单位为了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进豪华酒店,消费高档烟酒,以此“钓取”上级资金和项目;也有一些单位爱面子、讲攀比,不断提高吃喝标准,加大了费用支出。四是部分单位用假发票报销接待费用套取现金。五是公务接待费用核算科目五花八门。一些单位将部分接待费记入其他核算科目,如项目经费、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等,以购置办公用品、出差或开会的名义报销接待费用,甚至直接以房屋租金抵扣或者直接在职工食堂列支,达到隐瞒公务接待费开支过大的目的。

(三)公款旅游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出国(境)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巧立名目公款出国(境)旅游。有些单位领导以考察、学习、交流、招商引资等名义,频繁出国旅游,出国费用支出居高不下。二是向相关单位和下属单位摊派出国(境)费用,甚至挤占、挪用其他专项资金。山西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在近年来的监督检查工作中虽未发现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但也发现一些单位安 排干部以学习、培训等名义进行旅游观光,实际并无明确的学习培训内容。如2009 年至 2011 年全省“小金库”专项治理期间发现,某厅摊派下属学会、协会支付单位机关干部世博会考察费37.59 万元,某职业技术学院为老干部支付旅游公司旅游费 6 万元。

二、“三公”经费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三令五申要求解决“三公”经费问题,但是治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是进入 “治理—膨胀—再治理”的怪圈,究其根源主要是政策法规建设滞后、体制机制建设不健全、预算管理不完善等。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寻“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 题的原因:

(一)政策法规建设滞后

随着“三公”经费问题愈演愈烈,国家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 “三公”经费开展集中治理,如 2009 年初中央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2010 年监察部印发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处分规定》,2011 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2012 年国务院出台了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但是,这些规定大多是行政机关自己制定的政府规章或暂行办法,在法的高度上尚无明确的规定,不能对“三公”经费问题提供规范化、法制化的制度性保障,造成“三公”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故出现迅速膨胀的现象。此外,目前的政策法规对“三公”经费腐败行为的具体规定还不明确,如“三公”经费问题属违规、违纪还是违法行为,定性依据不明确,“三公”经费问题处罚规定不明确等,也是“三公”经费产生的制度原因。

(二)预算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由于自身的缺陷,对当前治理“三公”经费问题捉襟见肘。1、预算支出透明度不高。

在目前的预算科目设置中,并没有明确设置“三公”经费科目。“三公”经费明细通常是分散在不同的科目类别中,如公费出国涉及的费用包括培训费、课题费、外事交流经费等,在各个会计科目中分别核算,难以计算总体支出规模。同时,政府预决算报告对于列举的分项财政开支项目都很简单,没有列出相关分项支出,不能满足公开“三公”经费的需要,使得“三公”经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预算外资金控制不严。

一般而言,预算外收入较多的部门由于经费来源较多,就有条件配备较多高档公车、组织干部出国(境)旅游、搞豪华接待,这是因为当前我国对预算外资金控制力度不够,大量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从而为“三公”经费提供了保障。、预算绩效化管理水平低。

由于当前对预算执行的监控重点还在投入方面,以支出为导向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相应地对“三公”经费还没有实行绩效化管理,导致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的现象。

(三)监督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三公”经费膨胀势头得不到有效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督措施不到位,内外监督力量比较有限,缺乏明确的问责机制,造成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方式单一。

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往往是听汇报、看报告,手段单一,下级部门弄虚作假欺骗上级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上级无法全面了解真实情况,大大降低了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监督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外部监督部门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各监管部门之间不能有效的互通监督信息,监督成果未能充分利用,导致监管效率低下。、处罚机制不完备。

到目前为止,对“三公”经费问题责任人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处罚规定,导致处罚力度不够,并不能给当事人带来多少损失,震慑力不强。再者“三公”经费违纪违规的隐蔽性和界定的复杂性,使得处理处罚很难到位。

三、强化对“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

完善“三公经费”的管理,促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笔者针对 “三公经费”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要改进预算核算机制,改变基数法的预算核定方式,应在充分了解各部门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基本数字及定额,从而核定预算。以车辆运行费为例,首先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核定车辆编制数,再根据不同车型核定单车定额,从而确定车辆的预算数。这样才能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既约束了以往开支水平较高单位的支出,也使管理较好的单位有了符合实际的预算数。对于超标的车辆,要根据公车治理的规定进行清理,既要使合理合法使用的资产发挥最大效益,不至于因闲置而产生另一种浪费,同时也对不合理的资产进行清理。要将各单位的其他收入,以及所属事业单位、经济实体的预算统一纳入管理,要作为该单位完整的预算进行编制,避免互相挤占、挪用。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三公”经费的管理还应引入绩效管理理念,评价一个单位是否较好地履行了本职工作,并不在于“三公”经费支出的多少。如果工作量大,任务多,难度大,必然要有一定量的“三公”经费予以保障。那么如何来判断合理的“度”呢? 就要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来实现。例如两个职能相同的单位,人数及资产数相当,理论上其“三公”经费的预算数和支出数应相同。但由于两个单位工作的绩效成果不同,所付出的相应成本也就不一致。完成任务越好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可能越大,而不积极履职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可能会更少。所以仅就“三公”经费支出的金额不能科学地判断“三公”经费的管理程度,应与其绩效管理相结合,在完成相同绩效的情况下,“三公”经费支出越少越好。

(三)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健全预算公开制度。制度应明确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部门预算支出情况,公开的时间、形式以及细化程度。各部门不仅要公开“三公”经费,还要公开所有预算支出。其他的支出中可能也存在不合理的支出以及浪费的情况,同时也可能将“三公”经费隐藏在其他经费支出中。根据信息公开的方便原则,建议在一个网站上公布各部门预算收支情况,或者统一上报至主管部门例如财政部门,由其统一公布,这样便于比较也便于查询,更方便公众监督。此外,主管部门还应对相关支出情况做必要的分析,例如,各项支出的合理性以及变化情况,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支出情况,尽量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二是健全各项支出的管理制度。对于“三公”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以及审批管理等做出更详细的规定,便于预算单位执行,也便于审计等监督部门监督,更便于公众去评价。要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进一步规范科目使用规定,防止串用科目。三是健全监督制度以及问责制度。各部门每年的决算,应规定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估。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做法,每年由中介机构对其会计报表做出审计报告,并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如在以后的审计中发现问题,也可直接追究中介机构的责任。中介机构可由财政部统一招标确定,并统一付费,不与被审单位发生经济关系,以保持其独立性。对年审中发现问题的可由各地财政专员办进行专项财政检查,或由审计部门开展审计。

(四)建立监督机制,加大行政问责力度。

1、可以考虑引入有奖监督机制。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凡是举报有违“三公”消费规定行为的,予以适当奖励,并且严肃追究“三公”消费当事人以及主管领导的责任,在扩大监督面的同时增强惩处力度,双管齐下。

2、强化财政监督尤其是部门预算管理处室的日常监督力度。推进专职财政监督机构和部门预算管理处室的业务协作,既要在预算编制环节进行严格审核监督,又要在预算执行环节予以适时控制监督,还要在事后跟进查处违反“三公”消费规定的行为,充分发挥联合监督和全程监督的优势,进而形成监管合力。当然,前提是要制定“三公”消费的合理标准,健全超标准、超规定进行“三公消费”的惩处制度。

3、大力推进财政部门与审计、人大、纪检、监察、宣传、组织等机构的业务协作。“三公消费”问题不仅仅是财政资金挥霍浪费的问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传统文化、党纪政纪、现实国情、精神信仰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是当前我国社会民众浮躁、奢靡、信仰缺失、制度不健全、享乐主义至上等弊端的集中体现。因此,除强化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外,应从多方面着手根治,宣传部门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要强化问责力度,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大惩处力度,对“三公消费”问题进行长期的全方位治理,假 以时日,“三公消费”问题定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参考文献

[1]张君:《三公”经费管理现存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50期。[2]裴克存、孙晓丽:《“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政监督》,2013年第27 期。

[3]唐文芳:《“三公经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审计月刊》,2014年第2期。[4]王月琴:《分析“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现代商业》,2012年第36期。[5]梅先盛:《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领导科学》,2013年第27期。

[6]李占乐:《中国政府“三公”经费公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云南社会科学》,2012年

第2期。

第三篇:“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政府理财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近年来,“三公消费”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等问题,引起了纳税人的强烈质疑,受到了社会广泛批评。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控制“三公经费”方而采取了一 系列的措施,然而,“三公经费”尤如一匹脱缓的野马,无法控制。

一、当前“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车配备、使用失控。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自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1)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虽然有关部门制订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小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对未批准购置车辆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或长期固定“租车”、租“高档车”。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十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2)公车使用成本太高。据调查,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制度规定的小严格,有效监管的缺位和庞大的司湘L队伍,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行等各方而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4}-5倍的成本。更有少数领导,还把“莫须有”的经费塞进修理费报销,隐性浪费极为严重。<3)公车私用极为严重。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 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日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二是公务接待虚实小分。近年来,公务接待费的迅猛增长,虽有物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接待规格提高、借招商引资之名大吃大喝大旅游、小该请的乱请、将送礼费用}I里塞等人为原因,具体表现在: }1)公款吃喝费用多。“接待就是生产力”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座右铭,接待规格一年高于一年,“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顿饭一头牛”已是普遍现象,一餐饭千儿八百还算是节俭的。

<2)公款吃喝名目多。“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也成了一些人民“公仆”的日头禅。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此外,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更 是“家常便饭”,“应”吃尽吃。<3)公款吃喝猫腻多。“公款吃喝是个筐,什么都}I里而装。”更有甚者把诸如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见小得阳光的费用都以餐费名义报销,借公务接待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皇高了公务接待费用数字。

三是公费旅游屡禁小I}。近年来,随着出国审批制度的小断完善,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境)旅游已小多见,但是,假借学习、培训、会议、考察等名义,而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出国(境)考察则是举小胜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伪造邀请函、会议通知等进行出国(境)旅游。业内甚至发明了专门的术语,把真的邀请函叫做签证函,假的邀请函叫做报批函,专为应付国内因公出国(境)考察管理规定而生。<2)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学习考察的名义或跨越行程路线进行旅游观光。为了报账方便,授意旅行社做两份行程单,一份按 照“考察”的行程设计,另一份按实际“旅游”线路女排,内容自然是游山玩水,欣赏异国风光。<3)变相公费出国旅游还给一些官员创造了转移财产,甚至潜逃国外的湘L会。从出国(境)经费支出看,中央机关的多、省级次之、市县较少,呈倒金字塔之状。

二、“三公”经费居高小下的成因分析

“三公经费”的失控,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我市各地调查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

1.思想认识小足,特权意识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问题重视小够,存在“小贪小占,吃喝无罪”的错误观念,认为公家的钱只要没落入自己腰包,吃了喝了用了无关紧要,这是“三公”消费过高的基础性顽症。

2.行政体制改革失效,支出基数水涨船高。30多年来,我国也进行了一次次机构精简,但每次均陷入“精i'}I一llHm一#} }} f}1一#}-ll}r11 Ili7 'C+-}J,}-} 1}i HIS f} 1'}}体制的幌子下,争机构、争编制、争人员。结果是,机构小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员小是减了,而是增了,“庙多、僧多、粥自然得多煮点”,膨大的支出基数,造成行政成本居高。山此,压缩“三公”经费实属“巧妇难为”,这是“三公”经费治理的体制性障碍。

3.高层决心小大,治理措施蜻蜓点水。“三公”消费的受益者}I-.}I又是“三公”消费的管理者、政策的制订者,改革公务消费就等于革他们自己的命。因此,制订出的政策小关痛痒,有的过于笼统,没有操作性,有的漏洞较多,小具科学性,很少触动其根本利益。如:我国的公车改革始于1993年,公车治理近18年,却日益艰难,部分地区存在越治越多、越治越超标的趋势,有的甚至演变为变相提高地方领导收入的手段。2009年,媒体曝光的“辽阳市弓长岭区书记、区长一年享受8万元车补待遇”等之类的怪状便是明证,这是三公消费治理难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

4.预算约束小强,财务控制有形无实。“三公”消费存在的诸多问题,透视出财务管理中的缺陷:一是“三公”消费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既有预算内资金、又有非税收入以及专项资金等,很难掌握具体数目,使得超支有湘L可乘,难以控制;二是现行的财政体制,在公车使用、招待费用、出国考察等方而,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则,没有明确的预算约束机制,没有“数据高压线”,“三公”消费一路“绿灯”;三是财政支出缺乏足够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导致公务消费多半小明小自,如同一笔糊涂账;四是现行的财务报销制度和审计制度小够完 善,财务报销时发现问题,一般只作退回处理,而财务审计发现问题,们-.们也只处罚单位,很少涉及个人,缺乏强有力的震慑力;五是政府既是预算的编制者,也是预算的执行者,人大难以发挥实质性的监督作用。

5.监督执行小力,消费歪风有恃无恐。目前,一级政府一级监督,一切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三公”消费陷入“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虚,内部监督太弱,社会监督无从入手”的尴尬局而。“三公”消费权多数集中在领导十部手中,同级小便查、同事小好查,造成行政监察也好、财政监督、审计检查也罢,“三公”经费支出只要没流入私人腰包,谁都小会管,因为缺乏统一标准,也小好管,致使监督停留在表而。同时,执行小力,惩罚小痛小痒,即使以账查账,查出了一点问题,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少触动领导个人利益,从没有因“三公”消费进行行政问责之例,导致有一些领导有恃无恐,这也是导致“三公”经费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

三、有效遏制“三公”支出的对策

“三公”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与l一七大所提出的“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的战略方针小协调,与党中央提出的“'I`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廿共苦”的精神小适应,与于」适服夯住叹肘阴理芯首迫向!iL,囚此,谷Y}冤安、政府要有革自己命的勇气,以断臂割腕的决心,以治理“酒I}”的力度,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治理“三公”消费问题。

1.力日强思想教育、整顿领导作风。

“三公”消费主体在高层,真正的问题也在高层。因此,治理“三公”消费问题,必须以各级领导十部为重点对象,小得避重就轻、主次小分。一方而,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帮助各级领导十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I固树立艰苦奋斗

一、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格尽职守,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从理念上认识到公为私用的错误性、严重性。另一方而,对比奢侈、比追捧、比排场的“享乐主义”思想和挥霍浪费 行为进行作风整顿,促使各级十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维护公务消费纪律,做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2.精简机构数量、控制在编人数。

“牵牛要牵牛鼻子”。针对当前政府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弊端,按照“整介职能、整介权责、整介机构、整介机制”原则,大刀阔斧“拆庙”,定湘L构、定编制,清理超编人员,在群众监督之下,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只有釜底抽薪,才能有效地为财政支出缩水,减少行政成本,使压缩“三公”经费成为可能,这是治本之策。

3.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小成方圆。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是关键。

第一,在公车购置及运行方而。山于我国东西南北经济基础小同,人员的消费理念也小同,建议用介理的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小必要的公费内耗。采取分两步走形式:①对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实行公车消费补贴货币化。即:除公检法等涉及国家女全部门外,其他部 门一律取消公务车。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分一、二、三档,部门预算中女排“交通补贴”。确需保留的少数公车,山政府统一核定费用,超支自付。没有公务车的单位和部门,财务上小得出现交通有关的任何费用。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车辆统一编制、统一标 志、统一费用三项管理。一是人大牵头、纪检参与,对所有公务车进行清理,核定用车编制;二是统一公车标志或牌照,严禁公车私用。同时,实施投诉举报机制,方便社会监督;三是科学核定每类别车辆运行成本,实行“红线”管理。

第二,在公务接待方而。政府应当根据各区域经济状况、消费水平、工作特点、工作量进行通盘概算,对“无底洞”进行测量,制订科学可行的部门预算标准。年初,山部门提出计划,政府组织机关事务、财政、监察等部门共同审核,再提交人大通过。公务接待实行“红线”管理,小得突破。对接待费报销,要求实行公务卡支付。

第三,在公费出国(境)方而。在加强国际事务行政沟通、商贸介作、提高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等方而,走出国门确有必要,保障这项财政经费也实属应该。但应在年初统筹兼顾,定区域、定人数、定时间、定经费,纳入部门预算,考虑国际环境的特殊性,允许年初预算资金节约留用,超支差额补贴。组织和外事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准入”制度,确保公费出国(境)有序进行。

4.加强财政管理、推行预算公开。

一是从根本上肯定人大的财政预算权,建立预算硬约束的制度框架,让人大可以通过预算制约、监督政府开支,而小是像现在一样,政府自己花钱、自己监督。部门因特殊情况追加预算,必须在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报请人大常务会通过才能调整。

二是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要结介部门预算,将消费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上,严格按照预算支出,小准超越,防比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三是探索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按照政府的运作模式和市场经济规律,尽可能地将差旅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费用以货币形式出现,并按照公务、职务需要,严格规定消费范围、消费限额。

四是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收支两条钱管理、公务卡结算等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避免财政资金流失。

五是全部推行部门预决算公开。“三公”支出必须细化到“科、目、项”上。为便于统计,财务上统一设置“出国(境)”科目、公务接待费科目(含菜、烟、酒、水果

等)、公车费用科目(含购置费、油料、保险、路桥费、修理费、司机工资、福利等)。部门预算通过人大常委会实行,并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随时接受社会监督。这样,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进公众参与管理的民主进程、督促廉政建设。

5.强化社会监督、实行行政问责。

“三公”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就是政策只掌握在领导十部手里,缺乏阳光的、透明的信息公开湘L制和行政的、公众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缺乏公平、公正的行政问责执行机制。“三公”经费管理要到位,必须建立公民参与的多元监督制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公民怎样监督昵?首先,部门预算公开要网络化,让公众有知晓权;其次,财务科目设计要专业化,让公众一看就懂;再次,民意信息要集中化,这涉及到谁监督谁管理谁问责的问题,建议山政府行政监察专门负责,建立定期的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与此同时,加强行政 的、财政的、审计的监管力度,对部门和单位“三公”经费中跨越管理制度的,必须实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建议“三公”:经费使用超越部门预算10%以内的,其班子成员均小得升迁;超过部门预算10%以上,主要领导山组织上实行“罢免”,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预算公开化、信息网络化、监督社会化、执行法制化,相信“三公”消费状况一定会有一个根本的好转。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财政国

库支付局、江西省委党校研究生)

第四篇:不当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不当三公消费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民盟市直支部薛小燕

三公经费,指政府公务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不当三公消费是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以及超标准的奢华消费。目前存在的各种奢华消费,不仅抬高了我们的行政成本,降低了行政运行的效益,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而且造成投入人民群众亟待解决的民生领域的资金比较短缺,根治当前社会的奢侈病势在必行。

一、当前三公消费的现状

三公消费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治理三公消费尽管政府部门三令五申,但不是雷声大雨点小,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难以形成规范管理、监督管理和严格管理的体制与机制。上级部门要求各级政府将三公消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舆论、媒体及公众监督,但公开的状况实在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公民知道或容易知道的就公开,公民不知道或不容易知道的就不公开的现象,这种抽象的、没有具体细化的公开,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监督需求,致使一些领导干部肆意妄为,私下里认为只要不偷不拿,吃吃喝喝没什么;当官就得配车,而且还要配好车,用豪华车,并且把公车当作自己家的一样,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外出考察学习,那也是公务,当然不能花自己的钱,即使是借考察之名观光旅游,游山玩水,也觉得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更有甚者利用职务之便,实施开具以单位为抬头的本属于私人消费的发票,通过伪造、变造会计凭证来报销,达到 1

骗取公款的目的。这正是民间所流传的“一人当领导,全家都报销”的现象。

二、当前地方三公消费支出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公款接待缺乏有效监管制约,费用报销管理不够规范。

公款接待随意性大,有些公款接待成了“公”字名义下某些人搭建的大到工作交往,小到私人聚会的平台。上级来人检查考核、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外出招商引资等各种名义下的迎来送往之风较为盛行。公款接待档次不断提高,费用不断增加,而且陪客人数不加限制,导致接待费用支出远远超出了预算核定公用经费2%的规定比例,一些单位把诸如送礼、联络、娱乐活动、滥发补助补贴等开支采取偷梁换柱的方式,开具餐饮、副食发票的方式以招待费名义报销或者向下属及基层单位转移报销,导致难以管理和查证,缺乏有效的管理。

(二)公务用车使用和管理缺乏严格的控制手段。

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务用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有的单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人人有专车,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不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对未批准购置车辆的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干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公车私用缺乏监管,导致车辆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严重超预算支出。据了解,大部分单位公车使用情况基本上是公用、领导及家属私

用、司机个人使用各占三分之一,尤其是节假日,公车私用现象更普遍,很多司机和领导干部也认为理所当然。

(三)公费考察作为干部常规性福利渐成趋势。

近年来,一些单位以培训学习、考察工作为由,外出观光旅游者不在少数,俨然成为单位为干部准备的一种福利待遇。尤其是部分具有审批权限和执收执罚职能的部门,基本上每年都会安排干部以学习培训、会议考察为名,走出去旅游观光,而部分经费相对紧张、职能相对较弱的单位,也会通过收取赞助费等方式采取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单位和关联企业外出游山玩水进行公费旅游,达到其真正目的。

三、加强地方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预决算和支出公开制度,强化公众和社会监督力。

把三公经费预决算拿出来“晒一晒”,让公众对三公经费算一算、比一比,问一问三公经费支出的公平、公正和科学性,是倒逼政府各部门科学合理地编制和严格执行预算,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压缩三公支出,控制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绩效,打造“亲民政府”形象的有效手段。公开不能笼统,要详细分类列出,一目了然,使各部门公务行为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每一项支出是不是合理,只有细化了,公众才能进行有效监督,才能分辨出来,比如公款吃喝,如果没有“详单”,公众怎么知道你一顿酒喝掉了多少茅台,是不是吃了鲍鱼和燕窝?

(二)加大惩处力度,明确不当三公消费的法律责任。

为了加大对三公消费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建议有关部门将行政支出成本考核结果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升迁、奖惩紧密结合起来,将整治公务员的公款消费和挥霍浪费行为,列入政府法制建设计划,尽快明确公款消费的法律或制度责任,使治理三公消费有规可依,这样既会对公款消费主体造成压力,也为公众对三公消费进行监督提供了法制支持。

(三)树立勤俭节约为政理念,建立三公经费支出预警机制。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加大联合检查力度,对各单位财政资金支出审批、报销、核算实行源头审核控制,并积极探索建立对三公经费支出开展季度性预警提示工作,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三公预算,严防支出超标。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并完善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和公示制度,并切实落到实处。比如,会议现场不得摆放香烟,吃饭采取自助餐形式,一律不得喝酒,会上不得发放任何纪念品等。据人民日报报道,山东德州今年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会里会外一律禁止喝酒,一条规定就管住了一千多张嘴,一旦发现喝酒,代表委员资格立即取消,现任职务就地免除。有了这条规定,谁敢跟自己千辛万苦奔来的“政治生命”开玩笑!这个“德州经验”,值得我们吸取。

(四)积极探索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和公务用车改革。

目前,各地虽然正在逐步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但运用的效果还不是很好,大部分单位还是进行现金结算,导致大部分公务消费在公务卡账号上无明细记录,为少数人造假留下了隐患空间。因此,政府

各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公务卡结算制度,实现公务卡结算全覆盖,不仅可以直接查询到每一笔公务支出的明细,也能有效杜绝虚假发票报销的情况,还能无形中增强对各部门公务支出的约束力,提高社会公众和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在公车改革方面,少数单位正在进行公车的货币化改革试点,在节约单位交通费支出、保持干部心理平衡,提高社会公信力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各部门仍应进一步加大研究和改革力度,严格贯彻中央关于公车改革的各项精神,按照政府的运作模式和市场经济规律,逐步压缩各部门现有公车数量规模,加大从市场上购买公车服务的比重,积极引入社会监督,对不同类型公车进行明确标记,并对其使用时段、使用范围、使用规定及油耗修配情况等定期向社会公众公示、公开,鼓励人们对违规使用公车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等,严肃查处公车使用的违规违纪行为,降低公车消费总额。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三公消费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的事业前途命运,只有遏制住社会的奢靡、浮躁之风,在勤奋工作、俭朴生活中实现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长治久安!

第五篇:“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政府理财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近年来,“三公消费”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旅游等问题,引起了纳税人的强烈质疑,受到了社会广泛批评。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控制“三公经费”方而采取了一 系列的措施,然而,“三公经费”尤如一匹脱缓的野马,无法控制。

一、当前“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车配备、使用失控。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一自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1)超编超标配车现象严重。虽然有关部门制订了党政机关小汽车数量配置及编制管理规定,但公车配置政策门坎太低、基本是按领导人头数配备,导致车辆编制核定控制小严,实际配置或使用的车辆大于编制数。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对未批准购置车辆单位,有的借下属或管辖到的企业之名买车,或长期固定“租车”、租“高档车”。而且购车标准基本上都从“上限”,导致公务用车购置成本剧增,公车已经俨然成为领导十部地位和身份的象征。<2)公车使用成本太高。据调查,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制度规定的小严格,有效监管的缺位和庞大的司湘L队伍,致使公车在采购、维护和运行等各方而都存在着比社会车辆高4}-5倍的成本。更有少数领导,还把“莫须有”的经费塞进修理费报销,隐性浪费极为严重。<3)公车私用极为严重。据国家发改委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 导及家属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中央乃至地方新闻媒体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造成学校门日大塞车,以及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二是公务接待虚实小分。近年来,公务接待费的迅猛增长,虽有物价上涨的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接待规格提高、借招商引资之名大吃大喝大旅游、小该请的乱请、将送礼费用}I里塞等人为原因,具体表现在:

}1)公款吃喝费用多。“接待就是生产力”已成为一些地方的座右铭,接待规格一年高于一年,“一包烟一月粮,一瓶酒一头猪,一顿饭一头牛”已是普遍现象,一餐饭千儿八百还算是节俭的。

<2)公款吃喝名目多。“革命就是请客吃饭”,也成了一些人民“公仆”的日头禅。上级来人检查考核,要吃吃喝喝搞好接待;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要吃吃喝喝聊表敬意;到上级争取项目资金,要吃吃喝喝搞好协调;兄弟单位前来“学习取经”,要吃吃喝喝尽地主之谊;出门在外招商引资,要吃吃喝喝表现诚意。此外,接风宴、送别席、庆典酒、会议餐、工作餐更 是“家常便饭”,“应”吃尽吃。<3)公款吃喝猫腻多。“公款吃喝是个筐,什么都}I里而装。”更有甚者把诸如送礼、协调、高消费娱乐活动等见小得阳光的费用都以餐费名义报销,借公务接待之名,行以权谋私之实,皇高了公务接待费用数字。

三是公费旅游屡禁小I}。近年来,随着出国审批制度的小断完善,明目张胆的利用公费出国(境)旅游已小多见,但是,假借学习、培训、会议、考察等名义,而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出国(境)考察则是举小胜举。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伪造邀请函、会议通知等进行出国(境)旅游。业内甚至发明了专门的术语,把真的邀请函叫做签证函,假的邀请函叫做报批函,专为应付国内因公出国(境)考察管理规定而生。<2)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学习考察的名义或跨越行程路线进行旅游观光。为了报账方便,授意旅行社做两份行程单,一份按 照“考察”的行程设计,另一份按实际“旅游”线路女排,内容自然是游山玩水,欣赏异国风光。<3)变相公费出国旅游还给一些官员创造了转移财产,甚至潜逃国外的湘L会。从出国(境)经费支出看,中央机关的多、省级次之、市县较少,呈倒金字塔之状。

二、“三公”经费居高小下的成因分析

“三公经费”的失控,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从我市各地调查情况来看,主要原因有:

1.思想认识小足,特权意识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问题重视小够,存在“小贪小占,吃喝无罪”的错误观念,认为公家的钱只要没落入自己腰包,吃了喝了用了无关紧要,这是“三公”消费过高的基础性顽症。

2.行政体制改革失效,支出基数水涨船高。30多年来,我国也进行了一次次机构精简,但每次均陷入“精i'}I一llHm一#} }} f}1一#}-ll}r11Ili7 'C+-}J,}-} 1}i HIS f} 1'}}体制的幌子下,争机构、争编制、争人员。结果是,机构小是少了,而是多了,人员小是减了,而是增了,“庙多、僧多、粥自然得多煮点”,膨大的支出基数,造成行政成本居高。山此,压缩“三公”经费实属“巧妇难为”,这是“三公”经费治理的体制性障碍。

3.高层决心小大,治理措施蜻蜓点水。“三公”消费的受益者}I-.}I又是“三公”消费的管理者、政策的制订者,改革公务消费就等于革他们自己的命。因此,制订出的政策小关痛痒,有的过于笼统,没有操作性,有的漏洞较多,小具科学性,很少触动其根本利益。如:我国的公车改革始于1993年,公车治理近18年,却日益艰难,部分地区存在越治越多、越治越超标的趋势,有的甚至演变为变相提高地方领导收入的手段。2009年,媒体曝光的“辽阳市弓长岭区书记、区长一年享受8万元车补待遇”等之类的怪状便是明证,这是三公消费治理难有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

4.预算约束小强,财务控制有形无实。“三公”消费存在的诸多问题,透视出财务管理中的缺陷:一是“三公”消费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既有预算内资金、又有非税收入以及专项资金等,很难掌握具体数目,使得超支有湘L可乘,难以控制;二是现行的财政体制,在公车使用、招待费用、出国考察等方而,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则,没有明确的预算约束机制,没有“数据高压线”,“三公”消费一路“绿灯”;三是财政支出缺乏足够的公开性和透明性,导致公务消费多半小明小自,如同一笔糊涂账;四是现行的财务报销制度和审计制度小够完 善,财务报销时发现问题,一般只作退回处理,而财务审计发现问题,们-.们也只处罚单位,很少涉及个人,缺乏强有力的震慑力;五是政府既是预算的编制者,也是预算的执行者,人大难以发挥实质性的监督作用。

5.监督执行小力,消费歪风有恃无恐。目前,一级政府一级监督,一切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三公”消费陷入“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虚,内部监督太弱,社会监督无从入手”的尴尬局而。“三公”消费权多数集中在领导十部手中,同级小便查、同事小好查,造成行政监察也好、财政监督、审计检查也罢,“三公”经费支出只要没流入私人腰包,谁都小会管,因为缺乏统一标准,也小好管,致使监督停留在表而。同时,执行小力,惩罚小痛小痒,即使以账查账,查出了一点问题,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很少触动领导个人利益,从没有因“三公”消费进行行政问责之例,导致有一些领导有恃无恐,这也是导致“三公”经费有增无减的重要原因。

三、有效遏制“三公”支出的对策

“三公”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与l一七大所提出的“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的战略方针小协调,与党中央提出的“'I`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自觉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廿共苦”的精神小适应,与于」适服夯住叹肘阴理芯首迫向!iL,囚此,谷Y}冤安、政府要有革自己命的勇气,以断臂割腕的决心,以治理“酒I}”的力度,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治理“三公”消费问题。

1.力日强思想教育、整顿领导作风。

“三公”消费主体在高层,真正的问题也在高层。因此,治理“三公”消费问题,必须以各级领导十部为重点对象,小得避重就轻、主次小分。一方而,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开

展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帮助各级领导十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为官理念,'I固树立艰苦奋斗

一、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格尽职守,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从理念上认识到公为私用的错误性、严重性。另一方而,对比奢侈、比追捧、比排场的“享乐主义”思想和挥霍浪费 行为进行作风整顿,促使各级十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维护公务消费纪律,做洁身自好、廉洁自律的表率。

2.精简机构数量、控制在编人数。

“牵牛要牵牛鼻子”。针对当前政府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的弊端,按照“整介职能、整介权责、整介机构、整介机制”原则,大刀阔斧“拆庙”,定湘L构、定编制,清理超编人员,在群众监督之下,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只有釜底抽薪,才能有效地为财政支出缩水,减少行政成本,使压缩“三公”经费成为可能,这是治本之策。

3.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小成方圆。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建设是关键。

第一,在公车购置及运行方而。山于我国东西南北经济基础小同,人员的消费理念也小同,建议用介理的货币杠杆进行管理,减少小必要的公费内耗。采取分两步走形式:①对经济条件较好地区,实行公车消费补贴货币化。即:除公检法等涉及国家女全部门外,其他部 门一律取消公务车。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和工作量分一、二、三档,部门预算中女排“交通补贴”。确需保留的少数公车,山政府统一核定费用,超支自付。没有公务车的单位和部门,财务上小得出现交通有关的任何费用。②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车辆统一编制、统一标 志、统一费用三项管理。一是人大牵头、纪检参与,对所有公务车进行清理,核定用车编制;二是统一公车标志或牌照,严禁公车私用。同时,实施投诉举报机制,方便社会监督;三是科学核定每类别车辆运行成本,实行“红线”管理。

第二,在公务接待方而。政府应当根据各区域经济状况、消费水平、工作特点、工作量进行通盘概算,对“无底洞”进行测量,制订科学可行的部门预算标准。年初,山部门提出计划,政府组织机关事务、财政、监察等部门共同审核,再提交人大通过。公务接待实行“红线”管理,小得突破。对接待费报销,要求实行公务卡支付。

第三,在公费出国(境)方而。在加强国际事务行政沟通、商贸介作、提高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等方而,走出国门确有必要,保障这项财政经费也实属应该。但应在年初统筹兼顾,定区域、定人数、定时间、定经费,纳入部门预算,考虑国际环境的特殊性,允许年初预算资金节约留用,超支差额补贴。组织和外事管理部门,必须严格“准入”制度,确保公费出国(境)有序进行。

4.加强财政管理、推行预算公开。

一是从根本上肯定人大的财政预算权,建立预算硬约束的制度框架,让人大可以通过预算制约、监督政府开支,而小是像现在一样,政府自己花钱、自己监督。部门因特殊情况追加预算,必须在政府常务会通过后,报请人大常务会通过才能调整。

二是增强预算的约束作用。要结介部门预算,将消费支出细化到具体的项目上,严格按照预算支出,小准超越,防比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三是探索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按照政府的运作模式和市场经济规律,尽可能地将差旅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费用以货币形式出现,并按照公务、职务需要,严格规定消费范围、消费限额。

四是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收支两条钱管理、公务卡结算等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避免财政资金流失。

五是全部推行部门预决算公开。“三公”支出必须细化到“科、目、项”上。为便于统计,财务上统一设置“出国(境)”科目、公务接待费科目(含菜、烟、酒、水果

等)、公车费用科目(含购置费、油料、保险、路桥费、修理费、司机工资、福利等)。部门预

算通过人大常委会实行,并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随时接受社会监督。这样,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进公众参与管理的民主进程、督促廉政建设。

5.强化社会监督、实行行政问责。

“三公”消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就是政策只掌握在领导十部手里,缺乏阳光的、透明的信息公开湘L制和行政的、公众的民主参与监督机制,缺乏公平、公正的行政问责执行机制。“三公”经费管理要到位,必须建立公民参与的多元监督制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公民怎样监督昵?首先,部门预算公开要网络化,让公众有知晓权;其次,财务科目设计要专业化,让公众一看就懂;再次,民意信息要集中化,这涉及到谁监督谁管理谁问责的问题,建议山政府行政监察专门负责,建立定期的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与此同时,加强行政 的、财政的、审计的监管力度,对部门和单位“三公”经费中跨越管理制度的,必须实行严格的“首长问责制”。

建议“三公”:经费使用超越部门预算10%以内的,其班子成员均小得升迁;超过部门预算10%以上,主要领导山组织上实行“罢免”,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预算公开化、信息网络化、监督社会化、执行法制化,相信“三公”消费状况一定会有一个根本的好转。(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财政国

库支付局、江西省委党校研究生)

下载“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公”经费问题

    “三公”经费问题的实质是政府权力改革 杨志荣 2011-8-2近日,公开“三公”经费的中央部门已经达88家,超过全部98家的八成。然而,《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数据......

    “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方案

    “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 “三公 ”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三项经费。近年来,“三公消费 ”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款吃喝、......

    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大全)

    “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

    基于三公经费的分析

    基于三公经费的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行政管理费用也在大幅的增加,其中行政管理费用中的三公经费也在以较大的幅度增加。本文从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入手,揭示了三公经......

    三公经费管理自查报告

    三公经费管理自查报告据县纪委等五部分联合下发的吉纪发8号《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及监视检查的实施方案》要求,我局对xx年年1月以来的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及xx年年11月以来公务......

    三公经费管理规定

    岳阳县坚持厉行节约规范“三公”经费 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款参观学习和出国(境)考察(简称“三公”)的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巩固我县......

    三公经费管理工作总结

    三公经费管理工作总结 篇一:三公经费自查报告范文(六份六个单位) 三公经费自查报告范文一: 据县纪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的吉纪发[XX]8号《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及监督检查......

    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5篇)

    三公经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经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行的基本经费的组成部分。行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