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2017平安国兴建设规划纲要
国兴街道深化“平安国兴”建设规划纲要
(2014----2017)
为适应我街道改革、发展、稳定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建设平安国兴,根据《2014—2017年深化平安琼山建设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本街道的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深化平安建设的总体部署,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努力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法治基础、社会基础,为推进国兴街道的科学发展,相应区建设“四区一园’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要求。
二、奋斗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共同构建整治安全保卫体系、公共安全防控体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体系、基层基础建设体系、依法治街道保障体系、生态文明保护体系,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整治环境、安居乐业的治安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管理环境、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二)具体目标
1.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进一步巩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整治稳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国家安全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国家办实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落实,确保实现辖区内敌、社情全掌握,全覆盖。
2.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突出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严重刑事犯罪和多发性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不发生造成重大影响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的重(特)大刑事案(事)件,不发生造成恶劣影响的涉黑涉恶团伙犯罪的案件,不发生造成重大影响的区域性治安混乱或突出治安问题,力争公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7%以上。
3.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显著增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不断完善,突出社会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更加健全;基层预防和化解矛盾的第一道防线更加巩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达到100%,调处成功率达到96%以上,不发生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群体性事件,不发生因矛盾纠纷印发的恶性案件,民转刑案件有所下降。
4.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加强社会治理,形成党政领导、综治协调、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城市社区体制改革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社区网格化、扁平化服务管理机制健全;社会组织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组织承担社会服务管理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不发生重(特)安全生产事故;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到位、生态环境更加优质,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达到97%以上。
5.法治国兴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治街道工作不断深入,法治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依法治理、有序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明显下降。
6.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党的群众路线得到全面贯彻,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达到97%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努力推进国家安全保卫工程
1.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进一步健全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组织,完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整治稳定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工作,检查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组织建设情况,及时发现掌握辖区内发生的各种危害社会稳定的事件,加强人民防线“三级网络”建设,为地方政府提供预警性、内幕性情报信息,努力实现预知预警、预防预控,真正做到先发制人、制敌与先。2.加强网上对敌斗争。强化网上技术手段和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和网络技术优势,建立完善宣传部门、国家安全机关和网络运营商的协作配合机制,牢牢把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及时发现、严密侦控、有效防范、依法打击,严防敌对势力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在网上制造事端。
3.加强反恐能力建设。深化打击暴力恐怖团伙和极端组织专项斗争,严密防范发生暴力恐怖事件,严厉打击分裂破坏和暴力恐怖活动,全力打击恐怖组织破坏捣乱犯罪空间;完善反恐情报会商和风险评估常态化机制,牢牢掌握反恐斗争主动权;加强安全管理,突出危险品运输、公共交通工具、入境物品等安全监管,努力消除反恐工作的盲点和隐患;加强反恐专业力量建设和应急装备的投入,依托琼山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完善“四位一体”(应急指挥中心、实战调度中心、情报信息中心和治安防控中心)反恐体系。
4.加强反邪教专线斗争。严厉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着重防范和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聚集、进京、插播等破坏捣乱活动;加强反邪教教育基地建设,健全教育稳控机制,综合运用教育、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提高“法轮功”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功效;以推进反邪教工作示范点创建带动街道反邪教工作深入开展,2015年,全街道“无邪教社区”、“无邪教村(居)”创建率分别达到80%、90%。
(二)努力推进社会治安立体防控工程
5.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打击农村土地征用、开发、承包、租赁和国家、省、市、区级和街道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旅游景点、娱乐服务等领域的黑恶势力;严密防范和打击杀人、纵火、投毒、抢劫、强奸、绑架、爆炸和故意伤害等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深入开展缉枪制爆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私藏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爆炸物品的涉枪社保犯罪;加强“两抢一盗”、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打击力度,2015年实现“两抢”日均发案数不超过1起;严厉惩治非法集资、电信诈骗、金融诈骗、逃税漏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等各类经济犯罪,全力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和查处印制和销售整治性、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类等非法出版物违法活动,深入开展打击拐卖儿童妇女、涉黄涉赌、景区周边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强化区域警务合作。
6.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禁毒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健全禁毒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全民禁毒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以“打团伙、摧网络、破大案、抓毒枭、缴毒资”为目标,加强打击、管理、教育、宣传四项重点工作,摧毁一批贩毒团伙、惩治一批犯罪分子、收戒一批吸毒人员、整治一批涉毒场所、教育挽救一批青少年;全面推进“无毒优秀社区”、“无毒优秀村(居)”创建活动,2017年,无毒社区、无毒村、无毒学校、无毒单位、无毒家庭“五无创建”活动覆盖面达到80%;加强文化娱乐场所服务场所吸毒贩毒、吸食新型毒品问题的整治,加大打击零星贩毒力度,全面落实“零容忍”、“一次性死亡”制度;加强堵源截流,口岸前移,严密查缉,积极探索民营快递公司、物流行业毒品查缉机制;加强强制收戒和社区戒毒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区各类吸毒传染病人员的集中收治达到100%;突出毒情“重灾区”整治工作,加强检查和督导,落实挂牌督办,着力扭转5人以上吸毒人员和新增吸毒人员较多社区的被动局面;严格控制新增吸毒人员数量,并将其作为衡量、考核禁毒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7.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活动。努力推动各级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方式创新,进一步建立完善集整治、管理、建设、服务于一体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实效。突出重点区域的排查整治,针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公共娱乐场所、重点工程建设、旅游市场环境、旅游景区内部和周边、大中型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工地及周边、学校及校园周边、军营和军人社区周边、车站周边、和制售伪劣农资领域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及时开展排查整治,确保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加大旅游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力度,不发生在全国造成恶劣影响的坑害游客案(事)件,游客满意度在90%以上。
8.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网建设,将技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住宅小区建设总体规划,对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和高危行业强制实施技术防范工程,2017年全街道初步实现“公共场所全覆盖、监控范围无死角、电子防控联成网、防控打击有实效”目标的治安防控科技化;加强和巩固联防体系,重点推进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建设;积极探索和推进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建设,在基层努力推动村企联防、居企联防、治安保险、社区治安理事会和村(居)治安联防互助、街面店铺治安联防、物业小区建立治安楼栋长等社会化群防群治模式,在物业小区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积极发展保安服务业,推进治安防控、智能化、市场化、社会化;大力加强见义勇为事业,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形成维护平安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三)努力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程
9.完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综合工作机制。坚持源头治理,建立预防和处理进京非正常上访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社会矛盾问题;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大事项调查研究、集体决策制度和重大政策专家咨询、公示、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毛肚调处、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加强维护社会稳定责任体系建设,强化党政“一把手”维护社会稳定“第一责任”落实重大矛盾纠纷调处“五个一”责任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职能部门联合大接访等制度,加大重大矛盾挂牌督办力度,落实领导责任查究制;加强矛盾纠纷联调处机制建设,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定期排查和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社会敏感期集中排查制度,完善街道综治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矛盾纠纷分流调处“五个统一”工作机制,强化群体性上访事件“五个到位’处置机制。
10.着力构建社会矛盾大调解体系。深入贯彻中央16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指导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意见》,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机制。2014年底,街道大调解平台建设全部到位。力争到2017年,加强基层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建设“,进一步健全和落实街道、村(居)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心(站)“五个统一”联调处机制,力争使90%以上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11.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加强行业性、专业性、社会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机制和矛盾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努力提高征地拆迁、医疗、劳资、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旅游服务等行业和领域调解矛盾纠纷的有效性;充分协调司法所、派出所等基层政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协调和动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方面力量,形成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充分发挥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商业保险机构调解矛盾纠纷的缓冲作用,新闻媒体关注民生、疏导民意、舆论监督的桥梁作用,有效化解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矛盾纠纷。
(四)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
12.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金额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其各部门社会管理创新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加快形成街道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13.积极推进城市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按照市委《关于改革和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决定》,全面推进城市社区服务管理网格化、扁平化,逐步构建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规范化管理格局,力争到2014年底,实现全街道城市社区,2016年实现全街道每个社区有一支不少于5人的志愿者队伍。
14.创新“两新组织”服务管理模式。努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和共青团、工会、妇联组织建设,以及“两新组织”内部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协商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鼓励和支持“两新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发挥其在村(居)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劳资关系、慈善事业等方面的作用;坚持鼓励发展和监管引导并重的方针,完善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系;依法加强对政治类、法律类、宗教类组织的监管;依法加强有境外复杂背景社会组织的监管;开展等级评估,建立健全登记审批、日常监管、违法审查、信息披露、公共服务、行政处罚等综合管理机制。
15.加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2014年底实现流动人口积分入户、子女积分入学、积分入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16.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市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作用,提高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水平。积极推进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配套的法规体系建设,为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加强重点青少年教育帮教工作,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关爱”行动,以村(居)、学校为单位,协调司法、教育、团委、妇联、企业、社会志愿者等力量,以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社会闲散青少年“缺爱、失学、失业、缺管”问题,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乞讨少年儿童提供关爱、帮扶、救助为着力点,构建重点青少年集中矫治、社区帮教、校园帮教和社会帮教“四大帮教体系”,健全和完善重点青少年群体预防犯罪工作帮教工作协作联动、帮教工作衔接、专家会诊指导、帮教工作信息交流及帮教工作检查督导“五大工作机制”,把未成年人犯法犯罪降低到最低水平。
17.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强化对学校、幼儿园及周边的安全管理,以“安全文明校园(幼儿园)”创建为抓手,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努力构建维护学校平安稳定工作长效机制。2017年底,在具备条件的大中小学校(幼儿园)设立警务站(室),配备专职保安人员,聘任专职法制副校长,90%以上的学校和幼儿园达到“安全文明校园(幼儿园)”创建标准。
18.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探索落实采取政府安置、鼓励社会安置、政策扶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建立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等一系列措施,解决好刑释人员安之难题,力争到2017年,全街道刑释人员的衔接管理率达到100%,帮教率达到95%,安置率达到90%,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5%以内;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加强社区服务人员教育矫治,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早日回归社会;加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艾滋病患者、易感染艾滋病高危人群等特殊人群管控、救治、救助工作、协助司法、医疗等部门,监护人和常住地双重配套管理,集教育、帮扶、矫治、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干预措施。
19加强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监测预警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快速反应机制、救助处置机制,加强公民应对突发事件、灾害应急知识教育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环境污染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重大旅游安全事故、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的应急处置演练;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落实重大隐患治理逐级挂牌督办和整改效果评价制度,实现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逐年稳中有降。力争不发生在全国、全省、全市造成恶劣影响的重特大火灾事故,2015年,实现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加强种养殖、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生产流通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药品注册、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严厉打击药品制假售假、“医托”、“非法行医”等违法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就医用药安全。
(五)努力推进法治琼山建设工程
20.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街道、社区依法行政意识,健全行政决策程序,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法制化;推进创新执法方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以行政领导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加大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责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针对国兴建设过程中的新类型敏感政策与法律问题,提前介入,研究制定与琼山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大协调、督办和解决的力度。
21.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努力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建立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建立查询监督系统和便民服务平台,推进执法公开;完善执行联动制约机制,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加强对诉讼活动的监督。
22.加强普法和依法治理。实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开展街道创建活动和民主法治村(居)、行业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创建;健全司法救助制度。
(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保护工程
23.坚持依法保护。严格执行《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海南经济特区森林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定》、《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和《海口市环境噪音污染防治办法》等地方性法规,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做到有法可依,依法保护。
24.坚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开发建设进程中的生态保护,对盲目决策、野蛮开发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5.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严厉打击违法排污、捕杀和经营野生保护动物等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
(七)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以“综治干部下基层,服务管理创平安”活动为载体,结合民主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开展平安家庭、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平安街道、以及平安学校、平安企业、平安医院、平安市场、平安景区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结合南海军事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巩固政权、维护稳定、确保平安、促进和谐”为主题,开展军地平安建设;不断拓展创建工作范围,强化行业和部门平安建设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创平安的局面,平安创建覆盖面达到95%,平安创建达标率逐年提高,2017年,全街道平安家庭、平安社区达标率90%以上,其他各类平安创建达标率85%以上。
26.加强政法综治维稳基层组织建设。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中央编办《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关于加强统筹城乡示范镇政法综治微微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建立健全村(居)公共安全监管员、调解员、综治维稳信息员队伍。
27.加快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社区(村)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站的建设,2015年,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对群众求助、投诉、报警的联动受理、处理、反馈机制,实现社会矛盾联调、治安问题联治、邪教活动联防、社会管理联抓、便民实事联办;进一步强化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集成服务功能,为辖区群众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计划生育、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方面提供便民服务。
28.加强政法综治维稳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理念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队伍的拒腐防变教育,完善廉洁从政监督管理机制,深入开展集中整治“慵懒散奢贪”活动,提高广大干警落实中英八项规定、省委二十条规定、市委二十一条规定和区委二十三项规定的自觉性;加大队伍培养教育力度,制定落实人才培养规划,加强专门人才队伍建设,努力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
四、组织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制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顶层设计,加强整体规划,把平安建设摆上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担负起维护一方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整治责任。要把平安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完善领导责任制,把平安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到责任人。各级党委、政府要健全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完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督察督办、考核奖惩工作机制。
(二)坚持齐抓共管
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统筹谋划本部门、本系统平安建设工作,切实履行平安建设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强化资源共享,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要落实综治办成员单位平安创建联系点制度,组织机关干部,整合各部门资源,深入基层第一线,指导和帮助基层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三)加强统筹规划
相应区的统筹规划及“四区一园”总体目标的建设,街道要根据任务需要,加强对平安建设综合示范典范的培育,及时总结推广;各职能部门也要根据本部门、本系统平安建设的任务,每年培育1—2个示范点。
(四)加大经费投入保障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不断加大对平安建设的投入,将平安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配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明确责任、分级分类负担的平安建设专项经费保障体制,落实保障责任制,特别要加大对基层平安建设补贴补助力度。
(五)建立健全考核奖惩体系
各社区和相关单位每年要对平安建设总体情况进行自我评估,总结经验,对平安建设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后、问题突出,失职渎职导致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刑事治安案件和社会公共安全事故的,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查究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度。
(六)营造平安建设宣传氛围
各社区和相关单位要不断巩固平安建设宣传主阵地,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在完善宣传形式和增强宣传效果上下功夫,认真开展“综治和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集中宣传、网络宣传、巡回宣传、法制讲座、宣传板报、横幅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对平安创建活动进行新闻报道,广泛宣传平安国兴的重大意义,平安国兴建设的先进经验,平安国兴建设的先进个人和典型案例,增强平安建设的影响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构建平安、和谐、美丽家园。
琼山区国兴街道办事处 2014年3月21日
第二篇:1双兴村建设规划
平坝乡双兴村村庄整治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平坝乡双兴村位于平坝乡政府东面,距金沙县城8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0.5公里,东与西洛乡申家街村、松林村接壤,南和平庄村相连,西面是金塔村,北靠石苍林场林带,是平坝乡的东大门,金沙石场公路经过该村境内,交通十分方便。全村辖12个村民组,面积12平方公里,全村884户,2984人。耕地面积2100亩(其中:田1294.9亩,土805.1亩),荒坡400亩,经果林基地3000亩,林灌覆盖率达50%以上。境内气候温和,地势宽阔,村风纯正,民风淳朴,林业、畜牧业资源丰富,目前,全村以种植和养殖为龙头带动运输业、加工业、建筑业旅游业等全面发展,务工收入也是该村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村支两委根据村实情对全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跳出单一的产业结构,发展主体农业,为全村寻找一条致富门路,为促进村民劳动致富奔小康奠定基础。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着力构建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健康平衡的人口生态、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态,把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村寨打造成为“科学发展的致富田园、循环发展的生态庭园、布局规范的特色庄园、繁荣发展的文化乐园、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的“五园新村”,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三、目标任务
按照“五园新村”整体建设要求和基本建设内容进行规划,整合资源,强力推进,确保五年内完成“五园新村”基本建设内容任务。具体建设任务为:
(一)2010年,按照“五园新村”整体建设要求和基本建设内容完善规划,确保2011年完成“五园新村”基本建设内容。
(二)到2015年,全村有30%的农户按“五园新村”的基本建设内容建成,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广大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建设内容和要求
(一)着力打造科学发展的致富田园
建设要求:要深入实施开发扶贫和小康村寨建设,各乡镇结合自身特色和资源优势,以实施“3321”工程及特色农业基地为载体,培育主导产业,发展一批特色种植、养殖大户,建设一批特色种、养殖业基地,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把发展生态循环
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乡村旅游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的切入点,形成“一村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实现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00元以上。
基本建设内容:
每村有产业发展规划,形成2-3个特色主导产业;
每村有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村劳动力人人掌握1-2门致富技术,良种良法覆盖率达92%以上; 农户有1亩以上的万元田的比例达70%以上; 农户拥有1-2亩特色种植业或1项特色养殖业; 村有一支20人以上从事营销服务的农村经纪人队伍;
旅游景区周边村及乡村旅游点有10户以上农家乐餐馆或农家旅社;
有条件的村要培植1个以上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小作坊; 村有2个以上的乡村超市或5个以上小商店; 人均拥有1亩以上基本农田。
(二)是着力打造循环发展的生态庭园
建设要求: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以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为载体,抓好山头绿化、水源净化、能源清洁化和农户房前屋后绿化等工作。发展特色经果业、林下养鸡、林下种药等综合配套发展模式,推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排水及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健全,路面院坝无污水、无垃圾、无杂物,农户庭院周围物放有序、干净整洁,输电、通迅线路规范有序。全面实施“一池三改”工程,将农户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配套进行,使农村人畜粪便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推进无害化生产,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实现青山绿水、村庄整洁的自然生态。
基本建设内容:
1、山头绿化、四旁(路、沟、渠、宅)绿化、村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
2、每户房前屋后种有20株以上果树、四季有花草,实现村庄民居周围绿树成荫,果实累累,花草飘香;
3、建沼气池农户覆盖率达100%,沼液利用率达100%;
4、改圈、改厕、改厨覆盖率达90%以上;
5、垃圾、污水有效处理面达100%,有条件的村寨实行集中处理;
6、农户清洁能源使用率达80%以上;
7、充分利用庭园自然条件发展庭园经济,庭园经济覆盖农户达80%以上。
(三)是着力打造布局规范的特色庄园
建设要求:深入实施“黔西北民居”改造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村庄整治、“五改”工程为载体,制定科学合理、布局规范、错落有致、聚散相宜的农村民居建设规划。房屋建设符合“黔西北民居图集”要求和技术标准,形成“一村一风格”、“一寨一景观”建设格局。有村庄建设规划效果图和展现村庄新旧面貌对比图,并规范上墙。
基本建设内容:
1、有一个科学合理、布局规范、错落有致、聚散相宜的村庄建设规划,制作一幅规划效果图;
2、村“黔西北民居”覆盖率达96%以上;
3、进村路、连户路、院坝等基础设施硬化率达到100%;
5、建成一个生态小公园、一个文体活动小广场(有一套体育健身设施)、一个农家书屋、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卫生综合室。
(四)是着力打造繁荣发展的文化乐园
建设要求:深入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文艺宣传队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以“百千万培训工程”、“文明村寨”、“信用村”创建活动为载体,培育新时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挖掘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加强民族民间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编排具有浓郁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的小品、相声、山歌、民歌、舞蹈等节目,筹备花草、绘画、书法、对联等艺术作品展览。形成敬老爱幼、诚实守信、移风易俗、助人为乐、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风尚。
基本建设内容:
1、实现有一支20人以上的文艺宣传队,文艺宣传队节目20个以上;
2、村广播电视设施健全,广播覆盖面100%,电视接收覆盖率达100%,农户拥有电视机达90%以上;
3、有一个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平台,农户计算机上网使用率达35%以上;
4、有农村党员现代远程 教育 站点,党员接受远程 教育 培训率达100%,群众接受远程 教育 培训率达80%以上;
5、建设一条“宣传文化长廊”和布局合理的“文化墙”,展示“五园新村”建设规划、建设成就、村寨新旧面貌对比图,展现管理民主、乡风文明、和睦相处的村规民约、歌谣、民谣、诗词、图画;
6、每月开展2次以上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经常性全民健身运动,群众参与率达80%以上;
7、农家书屋每周开放5天以上,图书借阅率达70%以上;村青壮年文盲扫盲率达100%;
8、开展花草、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展。
(五)是着力打造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
建设要求:深入实施农村民主法制、村民自治、救助机制建设,以“平安创建”、“村务公开”活动为载体,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各类矛盾调处机制,拓宽信访渠道,维护社会稳定。加大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民政救助制度的力度,实现贫困群众生活有保障、生病有钱医、受灾有救助。加快集生活、娱乐为一体的老年公寓建设,实现农村鳏寡孤独人员住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基本建设内容:
1、做到村有一支50人以上的治安联防队伍,村民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95%以上;
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民政救济做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3、村寨鳏寡孤独人员集中到乡镇老年公寓供养率达100%;
4、制定符合法律法规、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党员议事会、党员代表议事会等规章制度;
5、实现村务公开率达100%,重大村务决策村民参与率达80%;村民对村“两委”满意率达到95%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明确职责
“五园新村”建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目标,是我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试验。涉及到的建设村要高度重视,把“五园新村”建设列入重要议程,摆在重要位置,切实负责抓好具体落实,要加强领导,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确保目标任务的按时完成。
(二)强化宣传,深入发动群众
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调度群众积极性,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广泛动员,深入发动群众,使“五园新村”建设及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充分发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进五园新村建设。
(三)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管理
围绕“五园新村”建设内容,建立完善“党政主导、乡村主抓、农民主体”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政府补助、整合资助、群众自助”的投入机制,建立完善“领导挂帅、单位挂帮、干部挂点”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目标明确、责任明晰、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强化管理,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进度,保证质量标准,确保按时完成。
(四)整合资金,加大投入
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对集中、配套使用、确保效益、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项目资金,把“五园新村”建设和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等农业工程结合起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六、实施办法
(一)建设五棵支柱,着力促进生产发展。一是在坝区以水稻油菜种植为主,发展种植业,创建一个面积为1200亩的优质米基地;创建一个种植面积为500亩的中药材(以金银花、白术、天麻为主)基地;;二是在山区加大撂荒地的开发,以方家山、箐林沟为中心,建设连片种植经果林3000亩,种植葡萄、水果、干果等经济林(现已完成1800亩);三是以三星养殖场、兴福养殖场为龙头,建中型以上养猪场10间,中型养羊场一户,中型养鸡场4户,发展养殖业,;四是以一、二组部分花卉种植户为示范,带动农户种植花卉,发展花卉产业;五是以方家龙井为中心创建一个面积为400亩的蔬菜(以蔬菜、生姜、大葱、花椒为主)基地,发展蔬菜产业。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1、规划建沼气池600口,结合改厕、改厨、改圈配套工程建设,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到2013年实现户户有沼气,并实现污水粪便的相对集中处理。
2、规划实施硬化通组公路6000米,通户便道12000米,经果林50立方米水池15口,附
加管道15000米,葡萄架1000亩,经果林及农田杀虫灯150盏,经果林运输道路12000米,机耕道3000米,生产道5000米,放水沟渠(30厘米×25厘米)10000米,排洪渠(2米×1.2米)5000米,硬化1294亩的水泥田坎。
3、全面启动村庄整治工程,改善人居环境。(1)计划发展村民建花池420户。(2)实施人畜引水工程,建100立方米的蓄水池3个,积水池12个。安装输水主管道1500米,分支管道8000米。(3)改善贫困村民住房困难户25户(草房户7户、无房户5户、危房户13户)。(4)村民住房土墙改造,房檐垛脊共280栋。(5)改善村民住房、砖房贴瓷砖18栋,硬化水泥院坝120户,并配套修建花坛、花池,种植花、草、果树,达到美化家园的目的。
(三)抓好农村公共事业建设
1、保护和利用好村办公室,管好村办公室内部设施,另外增设一套完整的广播设备(其中高音喇叭7只),以便及时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传递农村科技信息及通告日常工作要点;
2、创建村级文艺宣传活动中心,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3、建立村卫生室及配套相关设施,方便群众就医,为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提供保证;
4、建设村畜牧配种点以及配套相关设施,为大力发展养殖业提供保障;
4、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组织本村剩余劳动力参加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输出培训,充分利用远教设施开展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使本村农民掌握1—2项劳动技能,同时为输出人员搞好跟踪、管理服务。
5、创建村级旅游景点一个。
(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扩大群众的民族权力,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制度,搞好村务公开;
2、建立群众代表大会制度,按村民1∶10的比例选出村民代表,每季度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制定本村的发展规划和村的重大决策,并成立监督小组,对村委村务工作进行监督;
3、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建立“文明村寨”、“文明村民”的“星级”评选表彰制度。
(五)建设资金筹措 1、争取上级部门立项; 2、争取乡镇和县直部门的帮扶; 3、争取社会力量的赞助;
4、把群众手中的可以利用的闲散资金利用起来,搞好项目建设; 5、对组织资金困难的群众,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
平坝乡双兴村党支部
双兴村民委员会
2010年11月
第三篇: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
《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提纲
目录(略)
第一章、规划基础
◆《十五计划》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
◆2001年11月26日吴邦国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联合举办的“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大会”上
作了“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三改一加强”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XX集团充分认识到经营管理信息化对提高集团整体运转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以及自
身基础和差距,把信息化规划列为五年发展规划的专题子规划。
◆XX集团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设性的意见。
----以上背景是集团信息化规划工作的基础,也是集团信息化规划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
第二章、总体建设目标
以集团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管理改进计划为基础,配合集团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过三到四年的努力和拼搏,建立和形成满足集团公司及其控股企业协同运转、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需要的XX集团综合信息系统。为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信息利用能力提供有效手段,促进集团公司及其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方式的改进和优化,提高集团的整体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章、基础规划
一、信息资源规划
◇经过一年的努力,分别完成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全统的全面信息资源规划工作。摸清信息家底,搞清信息需求,建立和初步形成集团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体系;
◇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工作,配合集团管理改进计划的实施,分析和建立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经营
管理主系统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
◇结合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建立和形成全集团的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体系。包括信息管理组织职能、信息归口管理制度、信息管理责任网络和信息内容管理制度等,确保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的明时、准确和完整;
[可增加适合企业需求的其它任务]]
二、集团公司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
◇以集团公司X大功能定位及其管理和决策流程的改进和优化为基础,经过三到四年的努力,建立
和形成以战略信息管理为龙头、财务信息管理为核心、人力资源管理和核心知识管理以及办公信息系统为配套的集团公司综合信息系统。
三、生产经营主系统的信息系统完善和应用
Copyright@ 2002 大连圣达计算机发展有限公司第 1 页
◇[描述当前生产经营的完善或开发的任务,要达到的目标]
四、全集团基础应用服务系统建设和推广
◇经过一到二年的努力,借鉴生产经营主系统实施[或企业内成功的应用系统的实施]以及国内外先进的基础应用服务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和形成全集团互连和协同运作的基础应用服务系统,包括电子邮件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企业信息门户等。
五、集团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
◇经过一到二年的努力,实现集团公司与所属企业的网络互联,完善、建立和形成支持集团综合信息系统的高效、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的分布式数据中心和集团广域网等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六、信息系统组织、管理、安全与运行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
◇以生产经营主系统实施[或企业内成功的应用系统的实施]的组织、开发、管理、运作和维护的经验和制度为基础,再经过半年至一年的努力,完成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信息统筹管理。建立和形成目标明确、组织科学、业务规范、制度健全、运作高效、服务优质的信息系统组织体系、管理体系、运行服务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信息系统可靠、稳定、安全和高效运行,为全集团提供优质的信息技术服务。
七、信息化人才队伍整合、培养和使用
◇以生产经营主系统实施[或企业内成功的应用系统的实施]的信息技术力量为主体,全面整合集团集团现有的信息技术力量,形成合力,培养和形成一支统一管理的专门为XX集团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
第四章、指导原则
XX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确定为:“集团领导,归口管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互连共享”。[根据企业实际调整修改]
本指导原则贯穿于集团信息化规划的全过程,也是今后集团信息化规划实施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依据。
一、集团领导,归口管理
◇成立由集团公司总经理任组长的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整个集团的管理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集团信息化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根据集团日常运作、管理和决策的需要,组织编制和修订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建立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信息化委员会制度。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指定一名副总经理担任该企业的首席信息主管(CIO),负责具体领导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组织和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接受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指导和监督;
◇对全集团现有的信息技术力量进行整合,成立集团信息中心,作为整个集团的信息技术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整个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具体实施、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工作。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集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日常运作、管理和决策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统一部属的原则;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按照自身的发展目标和集团信息化规划,落实和分解自身的信息化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以实用为准绳,以效益为目标,在集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集团信息中心统一组织,扎实有效的分步开展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三、统一标准,互联共享
◇信息技术成功应用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条件是信息基础标准的建立和统一。XX集团必须建立和形成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标准体系(包括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要领数据库标准、逻辑数据库标准、网络系统设计规范、应用系统设计规范、IT基础设施配置规范、信息管理和开发利用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这些标准的建立和执行,是集团信息化建设避免重复投资、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授权共享、取得最大效益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从集团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以及信息分类授权体系的基础上,把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作为一条基本要求逐步落实,最终实现集团公司与所属企业之间信息双向的授权互动共享和高效的协同运作。同时,使集团内的信息技术队伍的知识和经验、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
第五章、系统结构和功能
一、集团信息化基础框架
由四层框架构成(图5-1)。
二、集团应用系统功能说明
·基础应用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系统; ·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
·集团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系统。
[各系统展开说明,比较复杂]
一、关键差距说明
二、任务表
图5-1:XX集团综合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第六章、差距和任务
第七章、差距和任务
一、建设思路
◇规划实施总体思路(图6-1)◇信息资源规划实施要点 ◇IT基础设施工程实施要点 ◇数据库工程实施要点 ◇应用软件工程实施要点
图6-1:XX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的总体思路
二、关键技术
在本规划实施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问题和难题。本章列举了其中七大关键技术,包括:
·信息资源规划技术 ·B/S应用开发技术; ·企业应用集成技术;
·信息组织与数据库技术; ·数据仓库技术; ·异构网络互联技术;
·数字证书与安全控制技术。
这些关键技术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一方面需要安排足够的培训使有关领导、用户尤其是信息技术人员切实了解甚至全面掌握相关技术,另一方面,需要与外部有关有实力和信誉的厂商和有关技术专家建立战略性的长期合作关系,主动借助外部技术力量全面研究和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XX集团综合信息系统在技术上获得成功。
第八章、实施计划
[进程表]
实施计划任务要点
第九章、投资估算、效益与风险分析
一、投资估算
二、效益分析
三、风险分析 ·管理决策风险 ·系统实施风险 ·成本控制风险 ·效果评估风险
第十章、对策和措施
第四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纲要
金乡街道暗楼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纲要
暗楼村座落于金乡县县城南2公里,是我省有名的设施葡萄基地,位于市林业生态产业示范区的中心。对暗楼村及周边片区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建设美丽城郊、旅游休闲农业、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打造旅游城市的需要。根据济宁市美丽乡村及示范片区绿化提升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以下绿化规划纲要。
一、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根据村庄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规划美丽乡村提升绿化建设,因地制宜,细化村庄点、线、面的绿化,高标准绿化,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档次。
二、绿化原则
1、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乡土树种,兼顾绿化、美化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2、合理搭配树种,注重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相结合,做到层次错落有致、色彩丰富及季相变化。
3、保护优先,突出村本改造特点,彰显历史文化和水乡特色。
三、绿化标准
1、行政区域内整体绿化水平较高,林木覆盖率25%以 上,村庄绿化覆盖率30%以上。
2、所有入村道路两侧栽植1-2行乡土乔木树种并适当配置常绿灌木和花草。村内主街道栽植1行以上乡土乔木树种并适当配置常绿花灌木;小街小巷因地制宜乔灌花结合,应绿尽绿见缝插绿。新栽植苗木选用米径3公分以上的高大乡土乔木,做到规格适中、主干挺直、分支均匀、树形优美。
3、村庄内空闲隙地、废弃宅基地、坑塘周围、沟渠两侧等适宜绿化地段全部植树绿化。
4、村庄庭院及房前屋后因地制宜植树绿化,村内 80%以上的农户庭院栽植乔、灌、藤、果等植物。
5、建设500平方米以上的休闲广场1处以上,广场绿化率30%以上。
6、村庄周边利用零隙地块、河流水系、围村道路、防护林网等因地制宜营造经济林、用材林围村林带。
7、行政区域内宜林荒片荒滩绿化率80%以上,农田林网控制率90%以上。
8、树木产权落实,配备专兼职管护人员,树木管护到位,树木生长良好,古树名木保护良好,无严重病虫害发生和人畜损毁林树木现象。
第五篇: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
《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意见答记者问
记者:您认为应当怎样理解《实施意见》印发实施的重要意义?
负责人:制定《实施意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省委常委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的重要成果,是我省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实施意见》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要求、政策措施等进行全面规划;从加强理论武装、改进思想作风、增强素质功能、严格监督管理、完善体制机制等10个方面,提出了28项要求60条具体措施。我认为,《实施意见》的印发实施,对于促进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增强素质能力、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完善制度,确保把最优秀的干部用在最关键的岗位上,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从组织上保证加快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将会产生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记者:请您谈谈《实施意见》的起草形成过程。
负责人:省委对《实施意见》起草工作高度重视,按照省委要求,省委组织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研究制定《实施意见》早作谋划、早作部署、早抓落实。从2008年8月开始,省委组织部成立专门的工作组,通过委托调研、实地调研、组织专家学者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开展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研究工作。
结合调研情况,省委组织部从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做法与经验进行全面总结;二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三是系统研究了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去年11月初,《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印发后,省委组织部结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及时把《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体现到《实施意见》文稿中,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在各个层面广泛征求了意见:一是征求了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委及组织部、省直部分单位、有关专家学者意见;二是报经省委主要领导同意,征求了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和省委党建领导小组成员的意见;三是征求了中组部的意见。《实施意见》文稿报省委审定后,省委办公厅印发实施。
应该说,《实施意见》的起草形成过程,是一个认真学习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是一个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过程,更是一个结合实际科学谋划领导班子建设的过程。
记者:《实施意见》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负责人:《实施意见》分为10个方面,包括28项内容,提出了60条具体工作措施。
第一部分是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第二至第九部分,分别从“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党性修养,更加解放思想,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学习培训,注重实践锻炼,加大干部交流,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建设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为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干部储备和人才支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8个方面,对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十部分为“强化工作责任,认真落实领导班子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主要是对如何贯彻落实《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和《实施意见》提出要求。
记者:在领导班子建设的目标要求和政策措施方面,《实施意见》是怎么考虑和把握的?
负责人:在《实施意见》起草过程中,按照省委领导“要充分调研论证,增强科学性”的要求,省委组织部始终把紧密结合贵州实际,切实增强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指导性贯穿《实施意见》起草工作始终,始终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着眼于从组织上保证加快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实施意见》提出了“政治更加成熟、思想更加解放、能力更加增强、作风更加过硬、结构更加优化、制度更加完备”的目标,提出了60条具体措施。我们主要是注意把握以下4点:一是充分体现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大以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议,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中央、省委领导同志关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二是全面落实《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的新精神、新要求和新举措。三是注意增强指导性和针对性,针对当前我省领导班子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行和管用的解决办法。四是注意与中央、中组部和省委近期出台的相关文件相衔接,保持连续性,增强可操作性。
记者: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实施意见》在推动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负责人:《实施意见》对党政领导班子提出了“思想更加解放”的目标,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深化省情认识,坚持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先导。坚持用新思想、新办法解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突出问题,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开阔的胸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大力营造解放思想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形成解放思想谋发展、开拓创新干事业的良好局面。建立完善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制度,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通过举办形势报告会、专家讲座、发展论坛和理论研讨会等形式,适时就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本部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性、前瞻性研究。
记者:大家对领导班子的结构要求比较关注,《实施意见》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方面,提出了哪些新的举措?
负责人:这次印发的《实施意见》,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方面,既全面贯彻和体现了中央的精神,又注意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
一是对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提出新要求。对省直部门领导班子集中调整时的年龄结构,主要考虑到相同职务层次,任职年龄宜大体相当;同时综合考虑不同职务层次任职年龄的合理衔接、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培养需要等因素,参照《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省直部门领导班子集中调整时的年龄结构要求。对市、县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换届时的年龄结构,《实施意见》从我省实际出发,相关要求均与《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保持一致。
二是要求切实防止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和“一刀切”。《实施意见》在这方面专门进行了表述和强调,明确提出,要坚持各级领导班子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合理年龄结构,注意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作用,切实防止和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纠正对乡镇干部、县级领导用45、50岁的年龄界限一刀切下来的做法,不搞“一刀切”。
三是重视优化领导班子专业知识结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注重选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优秀干部。省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内设机构业务处室领导干部,市(州、地)、县(市、区、特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其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成为分管工作的内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应当熟悉农业农村工作。
四是进一步强化干部工作基层导向。《实施意见》要求,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出现空缺时,注重从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人才中选拔。注重从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中选拔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逐步提高省、市两级机关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中层领导干部中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的比例,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
记者:在干部交流方面,《实施意见》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负责人:干部交流对于优化干部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培养锻炼干部、加强廉政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抓好规定的回避性交流的基础上,主要考虑是干部交流应当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积极推进结构性、功能性和培养性交流。《实施意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的要求,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要求围绕交通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城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加快贵阳城市经济圈、毕水兴经济带、黔北综合经济区、东南部特色经济区、毕节试验区、安顺试验区建设等推进干部交流。同时从加强干部实践锻炼,优化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角度考虑,《实施意见》提出,要有计划地统筹推进县(市、区、特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省内跨市(州、地)交流。
记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能力培养,《实施意见》在这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负责人:古人说:“能不胜任,官事不治”。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省委也一直强调要大力提高各级干部的执行力。《实施意见》从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战略高度出发,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一要加强学习培训。认真抓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着眼于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广泛开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积极开展知识更新培训,适时组织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著名企
业和科研机构参加培训,不断拓宽思维视野、增强发展意识、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方式。二要加强实践锻炼。注重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中培养锻炼干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干部交流,改进干部挂职工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需要,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基层一线、重点建设工程、经济发达地区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开拓视野、增长才干。三要加强总结思考。建立完善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制度和总结反思机制,完成重大工作任务特别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等全局性工作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剖析原因,深入思考和研究推进科学发展的深层次和规律性问题,切实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本领。
记者:中央要求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这方面,《实施意见》有哪些具体的落实措施。
负责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重要任务,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决定》也专门作出部署。我们考虑,主要是要着力完善“三项机制”:一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规范干部破格提拔办法,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增加干部工作透明度。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推进党政机关内设机构领导干部差额选拔制度。二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完善符合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考核办法,丰富考核形式,加强平时考核、强化专项考核、健全考核、完善换届(任期)考察、改进任职考察,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充分发挥干部考核对促进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评价作用和监督作用,及时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坚持把最优秀的干部用在最关键的岗位上。三要完善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完善任期目标考核等管理措施,做好调整不称职,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工作。全面推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制度,深化拓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探索实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制度,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坚持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充分运用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记者:您刚才谈到,《实施意见》对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作风更加过硬”的目标,具体有哪些要求。
负责人:作风建设关系民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实施意见》专列一个部分对领导班子作风建设提出要求,作出强调,一是要求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求各级领导班子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各项决策既体现群众现实利益又代表群众的长远利益,既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普遍愿望又照顾部分群众的特殊要求。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决策,要充分征求意见;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对重大决策的实施情况,及时向群众通报。要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及时化解突出矛盾,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二是要求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执行能力,注重调查研究,改进文风会风,坚持勤俭节约,重大事件要靠前指挥,对作风飘浮、敷衍塞责引发重大责任事故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三是要求进一步从严
管理监督干部。强化干部日常管理、日常考核和专项考核,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领导干部的管理。重点抓好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严格实行问责制度,规范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坚持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满意度测评,把测评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群众对干部管理监督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