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时间:2019-05-13 02:1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城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城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第一篇:长城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长城》教学设计

东风小学 白娟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

2、如何直到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PPT 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营造阅读期待。

课前3分钟长城简介视频观看(40分钟外)

1、引言:长城,以它的雄伟壮丽吸引着千千万万中外游人,许多国际名人登临长城,留下了发自肺腑的誉美之词。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吧。

(课件)

2、师:读了这些了不起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美,你最想说什么?

(生汇报)

同学们,带着你的骄傲,带着你的自豪,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请打开书17课,默读课文,拿着笔在文中找出类似上面对长城的评价的句子。

二、默读课文,提炼研读专题。(探究点)

1、(生找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奇迹!)(出示课件)(板书:气魄雄伟)

师:大家找的真准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2、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地的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哪些地方具体体现了长城气魄雄伟这个特点呢?(出示课件)。大家可以先按照老师白板上的要求,先自己勾画,再四人一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8分钟)

(教师指导)

3、学生汇报。

三、研读课文,探究“奇迹”

1、体会长城长,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可能汇报第一句也可能汇报第二句。)情况A: 学生汇报第一句。

师:作者远看长城,长城像什么?(一条长龙)(出示课件)

远看,长城像长龙,长城真是长啊!(板书:远看 长城长)长龙一样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谁来说说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生:崇山峻岭——高大险峻的山岭,用来形容山高大、险峻,十分陡峭。

蜿蜒盘旋——像蛇一般弯来扭去,绕来绕去。

师:(引导学生看图片)长城像长龙,在高大险峻的山岭之间弯来绕去。真是气魄雄伟啊!

师:那这条长龙有多长呢?谁告诉我? 生:一万三千多里。

师:(出示ppt)长城跨越了七个省,自治区,有一万三千多里那么长,同学们一万三千多里足足要绕我们的操场32500圈呢!

你们惊叹吗?那把你们的惊叹化为雄浑的朗读,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段吧!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长城可真是长啊,长城可真配得上“万里长城“这个名称,(出示ppt)长城真是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啊!

情况B: 学生汇报第二句。

师:是啊,长城真是长啊,足足有一万三千多里呢!(板书

长城长)

(出示PPT)

长城跨越了七个省、自治区,有一万三千多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同学们,一万三千多里足足要绕我们的操场32500圈呢!

师:那么作者远看长城,长城像什么?(一条长龙)

(出示课件)

长龙一样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谁来说说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生:崇山峻岭——高大险峻的山岭,用来形容山高大、险峻,十分陡峭。

蜿蜒盘旋——像蛇一般弯来扭去,绕来绕去。

师:(引导学生看图片)长城像长龙,在高大险峻的山岭之间弯来扭去,绕来绕去。真是气魄雄伟啊!你们惊叹吗?那把你们的惊叹化为浑厚的朗读,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段吧!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小结:同学们,长城可真是长啊,长城可真配得上“万里长城“这个名称,(出示ppt)长城真是气魄雄伟啊,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啊!

过渡:刚才是作者远看长城的雄伟景象,那么作者从北京出发,经过一百多里的路程,走近了长城后,从哪里感受到了长城气魄雄伟呢?

2、体会高大坚固,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出示PPT)师:近看长城,长城真是高大坚固啊。(板书:近看 高大坚固)(出示PPT)长城是由这些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一块条石足有两三千斤重呢!而且如此的平坦,整齐,真可谓坚不可摧,固若金汤啊。

(2)师:现在老师想让你们当导游,向大家介绍长城有哪些部分组成的,以及古代劳动人民设计这些部分的用途。

小导游们开始准备吧,先自己勾画出这些部分的名称,再和同桌对着图片互相介绍一下这些部分的用途。

(同桌互说)

师:老师想请一位小导游上台为大家介绍长城,谁愿意呢?(指名说)

(4)师:你觉得这种防御工事设计得怎样?你们佩服吗?那么用朗读告诉我你们的敬佩,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吧!

小结:长城这样的设计真是了不起,真是高大坚固,长城真是气魄雄伟的工程,(出示PPT)(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学习第三自然段,联想,歌颂。

(1)师: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的想到了谁?

(古代的劳动人民)为什么呢?

(因为作者看到万里长城上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这陡峭的山岭。)

师:是啊,长城的修筑过程是异常艰难的,我们来看一个源于长城修筑过程的短片,大家认真看,仔细体会,看完后我请你们说感想。

(出示视频)(学生汇报)

师小结:是啊,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

(板书:血汗和智慧)(出示PPT)

让我们怀着对劳动人民的敬佩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男生读,女生读)

4、小结(结合板书)(1)长城很长;长城高大坚固;长城凝结着亿万劳动人的血汗和智慧,所以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奇迹)PPT出示中心句。齐读。

四、课外延伸

师:除了长城,相信你们也知道不少的世界遗产吧,老师准备了关于世界遗产的几张图片,我们来看一看。

PPT展示各种世界遗产。学生一一了解。

布置课后搜集世界遗产的兴趣作业。

《长城》说课稿

东风小学 白娟娟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长城》。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预期效果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长城》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图文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根据教材内容,本着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

2、如何直到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了难懂的词语。对整篇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的能力,也会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初步具备抓重点字词句进行理解课文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长城的结构和修建历史,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技巧。

三、说教法和学法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长城,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整合法”,以有关长城的视频、图片、史料文字记载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利用长城远近景对比学习时,我创设图片创设情景,学生直观进行对比,整体感知长城全貌及各部位的具体构成,理解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掌握“读——悟——品”三步学习方法,充分让学生多读,以读促悟。

四、说教学过程

现在,我重点介绍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一共设计四个环节,首先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展示长城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在课前就感受长城雄伟的气魄。

导语: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有不少中外名人慕名来到长城,留下了肺腑的美誉之言。(PPT出示名人赞美长城的名言)

2.学生说说听到这些赞美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一种情境之中,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同时以教师自身语言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去刺激学生,去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们产生一种“我想学”的冲动。

(二)默读课文,找中心句

1、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类似中外名人的赞美之言。(PPT出示第四自然段)

2、生齐读该句。板书重点词语:气魄雄伟和奇迹

(三)研读课文,探究气魄雄伟和奇迹。

1、在教学长城远景一段时,通过抓住“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这几个重点词语来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弯、大的特点。并渗透了写作方法:列数字和打比方【批注】。其间穿插长城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使学生知道这样写,使文章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长城的雄伟壮观。(PPT远景图)

2、“长城近景”教学(PPT近景图)(PPT远近景比较图)学习长城的近景时,让学生围绕探究点分组讨论,找出体现长城气魄雄伟的地方,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高大坚固”一词,再利用形象的图示来理解长城的构造及用途。主要采用让学生到前面来进行介绍长城结构的方法,高清出高大坚固的具体体现。比通过远近景比较,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特点。

3、“联想”教学

在作者的联想这部分教学中,先让学生放开读,读到动情之处批注自己的感受,并以“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灵”的形式汇报。再体会 “多少”“才”等词语时,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这长城上,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让学生借助想象再次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体会作者对伟大的劳动人民的赞叹。之后,请学生把自己刚才想象到的直接用朗读表现出来。这样,整段的教学就形成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情”的一个模式,同时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就突破了“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教学难点。(四)资料补充。

其实,同学们,像长城这样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在中国还有很多很多,(PPT或者课后资料)学生了解其他的世界遗产。

五、说预期效果

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图文结合的学习形式,充分了解长城的雄伟气魄,高大坚固,深刻体会这一奇迹所凝聚的心血和智慧。学生能通过朗读表达出爱国感和自豪感。掌握作者观察的顺序和写作表达方法。

第二篇:长城赞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长城赞》教学设计

XXX 【学生特点分析】

我上课的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这个班的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不错而思维灵活、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精妙的回答。【教学内容分析】

《长城赞》是一幅长对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方法与过程

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分析】

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你知道中国的象征物有哪些?

2、是的,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板书课题:长城赞)

二、长城资料交流

1、读长城资料

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3、教师补充更正:抒发自豪之情,引入新课。

三、看课本图片,请同学们分别描述长城,抒发感受。

四、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认读词语,理解词义:吏卒、黎庶、隘口、巍峨、烽垛、瀚海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对联,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2、联系对联,看一看上下联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的长城?

六、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思考问题:(1)、每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2)、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习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3、学习下联。

(1)、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

(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联,组内互评,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谈感受。

七、深入探究、品读感悟

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特点和蕴藏的情感。

八、拓展延伸

让我们在浓浓的民族自豪之情中,再一次欣赏和感受这一伟大的奇迹!

1、欣赏长城视频风景,学生深情朗读课文.2、教师深情抒怀,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上联(时间)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 民族自豪感

下联(空间)壮丽的奇观 教学反思:

《长城赞》是一副赞美长城的长联。全联句势整齐,对仗工整。本文不长,但由于是对联,与诗词不同,与其他体裁也不同,学生学习理解起来,看似简单,但实则很难。从对联的特点分析本文特点,突破难点,恰到好处。本文以对联的形式描写赞美长城正是作者的独具匠心的所在。拿出一部分时间对本文进行对联形式及特点的处理,效果很好。课后同学们不但对搜集对联、积累对联的兴趣浓了,甚至有人试做一些简单对联了。

《长城赞》说课稿

XXX

一、说教材

《长城赞》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是一幅长对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二、说教法

一堂好课应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设定了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教师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4)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而这篇课文又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在教学中,我组织安排朗读、理解、积累这几个步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以读为本”,重在“理解感悟积累”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大意,熟读成诵。教学中坚持“先扶后放”,“先学后教再学”的原则,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以平等的心态,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方法与过程

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你知道中国的象征物有哪些?

2、是的,长城是中国的象征,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板书课题:长城赞)

二、长城资料交流

1、读长城资料

2、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3、教师补充更正:抒发自豪之情,引入新课。

三、看课本图片,请同学们分别描述长城,抒发感受。

四、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认读词语,理解词义:吏卒、黎庶、隘口、巍峨、烽垛、瀚海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对联,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2、联系对联,看一看上下联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的长城?

六、细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思考问题:(1)、每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2)、你感受到了什么?

2、学习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3、学习下联。

(1)、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

(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联,组内互评,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谈感受。

七、深入探究、品读感悟

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特点和蕴藏的情感。

八、拓展延伸

让我们在浓浓的民族自豪之情中,再一次欣赏和感受这一伟大的奇迹!

1、欣赏长城视频风景,学生深情朗读课文.2、教师深情抒怀,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上联(时间)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 民族自豪感

下联(空间)壮丽的奇观 教学反思:

第三篇: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

杨柳中心小学

张君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我将从教材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展示。

一、说教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呈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为此,我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内容和课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字词。

2、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

3、理解长城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

4、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说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思想理念,我采用了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主线,抓住中心句及相关语句进行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逐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长城,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整合法”运用有关长城的视频歌曲、图片,等信息,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基本掌握“读-悟-感”三步学习法。

另外我还采用情境教学法和鼓励教学法。做到讲与读理解与感悟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体会运用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形象准确性。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课堂教学我分为六个环节:

(一)、课前师生做知识抢答小游戏。

教师出示一些国家著名的建筑物图片,请同学们迅速说出建筑物的名称和所在的国家。通过做知识抢答小游戏,明确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和象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提出问题:那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呢?学生发言,师多媒体出示长城图片,导入新课。板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

1、出示教学目标,请同学们票据教学目标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3.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作者的观察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三)、通过朗读感悟长城的远、近各有什么特点? 师出示图片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板书:一万三千多里)

(多媒体出示图片感受长城的长,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通过图片,和事例让学生产生直观感受。请你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惊叹。(指导读“一万三千多里”→齐读)感受长城的确很(长)。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通过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长城的长。

近看长城还“奇”在什么地方呢? 读一读找一找,生交流抓住关键词“高大坚固”师相机板书:高大坚固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高大坚固? 多媒体出示:“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感受长城的设计巧妙

1、现在让我们再走近些,把目光投到城墙顶上,你看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相关语句。(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出长城的宽、平整)

2、除了看到又宽又平整的城墙顶,你还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出关键。

通过圈划词语,找出长城特点,结合课件,直观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

⑴出示图片,生上台按顺序指出具体位置,并说出它的作用。垛子用于__瞭望口用于__射口用于__

⑵那城台又是怎样的呢?请用“——”划出相关句 出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了解城台的作用。

由此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__。板书:设计巧妙

3、目睹如此高大坚固的长城,面对如此巧妙的设计,我们不得不赞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要想读好这句话,你们觉得哪些词很关键?(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相机板书:伟大的奇迹

随机指名朗读→齐读,读出作者的赞叹之情。教师相机指导

(五)、我是“小导游”,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爱国情怀。

今天我们班准备爬长城的“游客”真多呀,哪位同学愿意当“小导游”带着大家逛一次长城?

(六)、总结全文 长城的长、高大坚固以及设计巧妙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奇迹所在,伟大奇迹还会“奇”在哪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和直观性原则,为了让学生一目了然,我以课文两个中心句为主线,紧扣关键词板书设计如下:

长城

远看一万三千多里

长龙

近看

高大坚固、设计巧妙

伟大奇迹

第四篇:《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1

说教学设计:

《长城赞》是一幅长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 “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这幅对联语言精练,意蕴深刻,句式整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长城资料,提升对长城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就对联的特点对课文进行分析,接着再把上联、下联逐句进行分析,边分析的同时边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进而对长城的现状加以介绍,唤起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并进行了背诵的练习,最后又让学生搜集古迹上的对联,以激发其诵读、积累对联的兴趣。

说教学过程:

课堂上我们就对联的特点对本文加以分析,我出示对联的要求,同学们把对联和本文逐一对照,汇报时,开始只四、五人举手。我叫起了一名同学。

生1:字数相等,你看上联第一句:“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下联:“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这两句中,3个字对3个字,4个字对4个字,5个字对5个字,其它几句也是字数相等。

师:你观察得不但仔细,而且十分准确。

(生受到受到鼓励和启发,许多学生举手,找出字节数的对应问题。)

生2:“跨”对“起”,全是动词,“峻岭”对“春秋”全是名词。这符合第三条“词性相对”的特点。

(受到启发,许多学生举手,找出词性对应问题。)

生3:“望不断”对“数不清”,“数不清”指建长城的人多,“望不断”说明封垛、关口多。都是形容数量多,但用词不同,使对联读起来更和谐。(又有生提出其他类似问题)

生4:上下联内容不重复,但都是在写长城。

师:对上联从哪方面写长城,下联又从哪方面写长城?(师相机引生进入下面的学习)

说教后反思:

从这个课例我得到几点体会:本文不长,但由于是对联,与诗词不同,与其他体裁也不同,学生学习理解起来,看似简单,但实则很难。

1、从对联的特点分析本文的体裁特点,突破难点,恰到好处。本文很短,可以只简单告诉同学这是对联,然后单从字面理解入手,再深入探究内涵。可是,本文以对联的形式描写赞美长城正是作者的独具匠心的所在。如果这样简单处理,对激发学生积累对联的兴趣就不会起太大的作用。而拿出一部分时间对本文进行对联形式及特点的处理,效果会更好。实际上也是,课后同学们不但对搜集对联、积累对联的兴趣浓了,甚至有人爱做一些简单对联了。这也是语文教学弹性所致。

2、教无定法,教学设计关注预设,还要关注生成。我原本准备几个背景资料,准备在各个时机出示,但是教学时,在第一环节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长城资料时,有的同学提到了长城建设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在其中,这时,我就决定调整出示顺序,相机把我准备的影音资料出示了,学生很感兴趣,后面的学习便没有出示这个资料。

3、交流搜集资料的时间把握不十分妥当,主要表现为耗时过长(10分钟),以至于下面的学习的时装间显得紧迫了。这表明,我在课前应引导学生把资料进行筛选,多余部分可在课下交流,这样课堂的时间就更自如一些啦!

改进设想:

课前、课后应进行对对联的练习。课前练习对对联,既会激发学生积累对联的兴趣,又会使学生对对联形式特点有所把握,更深切体会对联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进而使学生课上对《长城赞》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便捷很多,会节省很多时间,体会会更深刻,同时,只一课时便会完成主体内容。

《长城》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长城远、近景图的课件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节课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以情为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准备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流程:

(一) 展示资料,在历史情境中激情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

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课文教学我以交流资料为起点。请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交流完之后,把它贴在后黑板的读书角。学生可能搜集到的资料有:“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好汉坡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曾有宇航员说,从月球俯瞰地表,惟有两处建筑遥遥可见,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长城经过的省市、修长城的目的、时间……齐读大屏幕长城背景图上老师搜集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方面的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氏城文化的兴趣。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学生们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让他们带着定的知识储备进入读书过程。首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查字典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同桌互相检查读生词,并将自己认为需要给大家提醒字、词交流交流。如“血汗”中血的读音,“堡垒”的垒,3个撇着点要写均匀,“屯兵”、“堡垒”的意思。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读,就是让他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最后要学生说说读书知道了哪些内容,在学生的汇报中,我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理请课文的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在精读全文时,我以学生品读、感悟为主线,指导学生在交流、倾听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1、抓品读,促感悟

读,是学牛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在教学长城远景一段时,我就准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长城万里雄姿之美。长城“有十万三干多里”,一万三干多里到底有多长,学生未必能体会出来,因此,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入具体实例: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里,用了整整508天。以此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借助图画,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 。在理解感悟之上我再进行朗读牵引,读出长城的长和气势雄伟。

2、抓词语,说感悟

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学习长城的近景,先让学生勾画课文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地方,再结合“近景,,图,了解“垛子”“射口”“了望口”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试着画出长城的结构示意图,学生由此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样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全班同学都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

3、抓句子,淡感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联想”这部分教学,我先让学生充分与文本交流,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家可以一边读,一边在文中勾勾画画,读到动情之处可以批注点自己的感受。没有“牵引”和“指导”,而是让学生以“哪些地方你感受最深”的汇报方式,使学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可以让学牛比较下,大概相当于五、六十个同学的总重量。“才”表示长城的建成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学生通过交流汇报,经历了作者的情感历程后,便产生了表达情感的欲望。而朗读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方法一这是最基奉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情感的脉搏与历史文化的脉搏、与文本语言的脉搏形成强烈的共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语文

素养。

文章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抓住“气魄雄伟”引导学生读出无比自豪之感。长城是世界历史卜的一个伟大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足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出来。此时,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会在笔下流淌,学生的情感将会得以提升。

(三)拓展延伸,在心灵倾吐中移情

课堂结尾不应只画句号,课虽终,情未了。我“追踪’’学生的课后动态,设计了自选作业:

1、,奥运会将在首都北京举行,那时,会有很多的外国人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正好是位小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他们呢?请创作一篇解说词。

1、出一期以“长城”为刊名的手抄报或电脑小报,自己进行设计、编辑,

举办.个小型展览。

2、读一读“资料袋”,激发学生探究“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远景:气势雄伟

长城近景:高大坚固 血汗和智慧

联想:站在……踏着……扶着

《长城》说课稿3

一、关于教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可先确定如下教学目标:指导看图和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大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要求,体现教材“渗透思想教育”的特点。其次,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学习情况分析。(略)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分两头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形成初步表象认知和知识储备,并提出疑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教师寻找有关长城的历史资料,准备电教教具、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并准备课中解疑。“教”与“学”的课前准备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2.课中。本课计划两课时,贯穿一条教学主线:观察、联想、赞美。观察的对象是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图,联想的对象是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赞美的对象是工程的雄伟和奇迹。这一脉络清晰的教学思路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合理地串联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知识的层次性看,由浅人深;从儿童心理看,符合认知规律。

四、教法选择

可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创设情景。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五、学法指导

本课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而有序的画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习指导上,我们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记入预习本子并由小组长检查落实。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我们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投影,引导观察,悟出方法。如,远景投影,先显示主体镜头长城(观察重点),再慢慢扩展周围崇山峻岭的镜头,让学生揣摩、体会,并说说观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点)近景投影,按照课文各个部位叙述的先后顺序,逐个投出“长城脚下”“八达岭上”“城墙顶上的方砖”“垛子”“瞭望口”“射口”和“城台”等分镜头。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

《长城》说课稿4

师: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有不少名人曾慕名而来。这些名人都对长城赞叹不已,请看:出示:

设计得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师:有一个词,在他们的话语中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是什么?(伟大。)你怎么理解这个词?你说,你说。

师: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同样是赞叹长城,同样出现“伟大”这个词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师:你找到了,你读,师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打开书82页,去读读课文吧,读准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很投入,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读着读着,书上的生字肯定和我们交上朋友了吧。出示生字词。

师:你认识它们了吗?赶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读得好,学会欣赏,夸一夸,读不对的,帮一帮。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你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这么多生字,你觉得哪些字特别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请你来提个醒?谢谢你们,请大家把你们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写1个。

写好了吗?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生字。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动听,老师觉得课堂上最为动听的就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谁愿意展示自己美妙的声音?

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请你读,你读,你读,你来读,不仅正确而且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一伟大的奇迹。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在第1~2自然段,分别找一句你认为最能体现长城之伟大的句子,画上横线,在找到的句子中找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长城之伟大的词语,画上圈圈。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出示第一节:我们一起来看第1自然段,你找的是哪个句子?哪个词?请你读,师划,长龙、蜿蜒盘旋、崇山峻岭、盘旋。

师:说说你的体会。同学们,长城之伟大,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长”,你很会发现,这是个比喻句,把——比作——,那你觉得,长城跟长龙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你说,你是从姿势角度找到一样的地方,请你说,从气魄方面找到一样的,请你说,你从长度方面找到了长城跟巨龙一样的地方。/article/课文上说,长城有多长?谁来读出这长,你来,你来,你来,整句话,能读好吗?你来,你来,大家看,这是中国地图,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在这儿,到西头的嘉峪关,在这儿,来,顺着地图我们走一走,从你们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心中的惊叹,带着这份惊叹,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像刚才我们在地图上走的路线,就能用书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对,蜿蜒盘旋,来,我们也在我们的书上走一走。

师:长城之长,叹为观止,而且它建造在崇山峻岭之上,所以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在第2自然段中你找到了哪个句子?哪个词语?

师标出,这一段……筑成的。你的朗读突出了巨大,谁再来读一读。

师:还有吗?标出:城墙顶上……并行。你的朗读让老师觉得很震惊,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到底有多宽呀,是的,相当于大半个教室那么宽了。谁还愿意读,你来,你来。

还有吗,两米的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呀,再来读一次,谁来跟他比一比。男生读,女生读。

我们连起来读读第2小节,预备齐。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概括长城的伟大?对,高大坚固。

《长城》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可先确定如下教学目标:指导看图和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大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要求,体现教材“渗透思想教育”的特点。其次,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二、说学情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学习情况分析。(略)

三、说教学程序

1。课前。分两头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形成初步表象认知和知识储备,并提出疑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教师寻找有关长城的历史资料,准备电教教具、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并准备课中解疑。“教”与“学”的课前准备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2。课中。本课计划两课时,贯穿一条教学主线:观察、联想、赞美。观察的对象是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图,联想的对象是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赞美的对象是工程的雄伟和奇迹。这一脉络清晰的教学思路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合理地串联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知识的层次性看,由浅人深;从儿童心理看,符合认知规律。

四、说教法选择

可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创设情景。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五、说学法指导

本课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而有序的画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习指导上,我们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记入预习本子并由小组长检查落实。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我们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投影,引导观察,悟出方法。如,远景投影,先显示主体镜头长城(观察重点),再慢慢扩展周围崇山峻岭的镜头,让学生揣摩、体会,并说说观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点)近景投影,按照课文各个部位叙述的先后顺序,逐个投出“长城脚下”“八达岭上”“城墙顶上的方砖”“垛子”“t望口”“射口”和“城台”等分镜头。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

《长城》说课稿6

说活动教材:

长城,若将其从字面上翻译成英文,应为“longwall”,但稍懂英语知识的人都知道,“长城”在英文中用法为“greatwall”——伟大的城墙。那是一种特定用法。是不可更改的。因为长城这一概念已渗入国人心中、深人世界人民的心中,那是一道伟大的城墙,它在中国,它是中国的骄傲。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同时长城又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记述着各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附会着雄略的将帅和聪明工匠的事迹,也凝聚着无数战士和百姓的血汗。

关于长城这一教材,至今为止不知有多少幼教工作者曾经使用。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们耳熟能详,老得不能再老的教材,还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地拿到教学中来吗?那么。让我们先来挖掘一下这一教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吧。

教材《长城》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科学领域:了解长城的构造、起止地等科学知识。

社会领域:通过学习长城的悠久文化历史,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艺术领域:欣赏长城的雄伟之类,开展再造想象绘画活动。

健康领域:通过长城游戏,锻炼幼儿的大肌肉,小肌肉动作。

语言领域:通过讲述,表达“我见到的长城”,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现今。由于“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普及,孩子成为一家人的中心,他们游戏、玩乐,去的地方多,获取知识的媒介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但是,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更多的是成长方面的,真正意义上思想方面的教育(诸如关心爱护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等)可谓是少之少。但是,我们知道。要成为一个社会人,为社会所接受的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一个中国人。那么,万里长城这一中国瑰宝在新世纪的教育价值就显而易见了——“通过学习,激发幼儿爱祖国的美好情感”,这是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

鉴于幼儿情感发展的趋势,我把“万里长城”这一教学内容定在大班年龄段,因为此时的孩子情感脉络日益丰富起来,已经可以了解集体、国家这种宽泛的概念,所以在这一年龄段进行改教材的学习较为合适。同时。“万里长城”这一教材所蕴含的知识点丰富,并非一个活动就可以囊括其中,因此对这样的教材应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说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选取的是主题网络中的一个内容:大班科学——万里长城。目标定位如下:

(1)引导幼儿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时、现今的作用。

(2)知道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发幼儿对劳动人民的敬爱和爱国主义情感。

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万里长城的雄伟景象、古时人们建造长城的景象、古时抵御外敌入侵打仗时的景象、现今长城作为旅游胜地的景象。

说活动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与新媒介的完美结合。作为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曾经反复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适合现今社会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本次活动运用最新的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重现了古时人们的建造场面,古时长城抵御外敌入侵时的场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该老教材的独特魅力。原来长城是如此雄伟,它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中国人是这么伟大,这一切目标的达成都得归功于新教学媒介带来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活动始终围绕着中国的万里长城——人类的骄傲开展,包括长城在古时、现今的作用,都为更好地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长城》说课稿7

教学分析: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长城的构造,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了解长城的军事价值, 了解有关长城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占有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学生综合和概括。

(人们对长城的研究一直在深入,长城的有关资料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因此教师不能把某些知识作为一堂课的重点。而只需学生在了解的同时,形成自己有关长城的某一方面的观点。在信息时代,比记忆更重要的是,知道到哪里去寻找需要的知识内容。)

过程与方法:这是一堂网络环境下的专题课,长城文化的内涵外延非常丰富,学习本专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放手让学生先分组搜集资料、制成作品,初步感知长城丰富的文化现象,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引发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本专题包括文章《万里长城的构造》、《万里长城的断想》、《长城万里行》以及参考资料《我还没有见过长城》、《长城与都江堰》,内容涉及长城的构造、长城的艺术价值、使用价值、影响等。学习这个专题,要引起学生对长城这一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引发探究的兴趣。在阅读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文章能有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比较思维能力,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点。在讨论研究中,学会综合和概括,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这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难题,因为书本教材相对来说,具有滞后性、信息量少,而网络资源则更新快、密度高,有关长城的各种信息更是庞大而纷繁的,利用这个特点来训练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运用网络资料,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相应策略:课前布置学生有目的的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并做成自己的作品,开课时展示学生作品,初步感知本课内容;利用罗哲文的《万里长城的构造》引导学生认知长城的构造,拓展了解长城的历史、价值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生特点:

初二的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对长城的大体的印象,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但肯定不够深入,尤其对“长城内涵”还不够怎么理解。在电脑运用方面,我们的学生还不能够熟练上网熟练查找资料,打字还不够熟练,还跟不上学习和交流的要求。在能力上,逻辑判断力还有待加强,分析和综合资料时,容易以偏盖全。相应的对策是,用研究性学习主导学生自由学习的方向。能力方面,利用学习伙伴合作的方式,让大家参与讨论,在群体讨论中增长个体的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相应对策: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利用长城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制作作品,一方面搜集资料,另一方面也初步了解本课教学重点;结合教师整合学生搜集来的资料做成的网站,引导学生从某一个角度深入的认识长城文化,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法研究:

1、搜集占有资料

学生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搜集占有资料,自己创作一个简单作品,可以是*ppt、*doc、*swf等各种类型的作品。

2、阅读法

引导学生背诵诗文、阅读名文,比较阅读,感受古今文人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

3、讨论法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评点,大胆说出个人意见,评论作品、评论观点,共同交流意见。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过程应突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对传统课堂的互补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践与欣赏、讨论相结合。具体方法如下:

(1)搜集占有资料

课前搜集占有资料,自制作品,感知丰富的长城文化内涵。

(2)提供资料

将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整合,制作成网站形式,提供一个大容量的学习空间,方便学生自选角度认识长城。

(3)名文诵读、比较阅读

利用罗哲文的《长城的构造》为契机,综合书本中的多篇文章,从史实、情感、语言多方面学习别人对长城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4)师生互动

(5)用网络论坛进行师生、生生交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学生制作的作品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上。

2、教师将学生搜集的一些资料及自己补充的资料整合成一个大容量“长城专题”网站,公布在网上,学生可以自由查阅网站中的资料,可以通过留言板、bbs论坛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进行交流。

六、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导入

播放歌曲《长城长》,导入对长城专题文化的学习。

板书:长城专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缓解课堂紧张气氛。

(二)品读《长城的构造》

师生诵读、学习罗哲文的说明文《长城的构造》

以此文为例,连接本专题中《万里长城的断想》、《长城万里行》以及参考资料《我还没有见过长城》、《长城与都江堰》,从史实、情感、语言多方面学习别人对长城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关于长城的作品,并介绍作品,师生加以评价。(课前已分组合作:以“历史组、建筑组、军事组、文学组”等多角度去搜集资料) 给学生以成就感,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初步感知本课教学内容。

(四)交流作品、竞争激励

为了大面积展示学生作品,给学生时间来交流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点评。 学生欣赏其他同学作品,多角度感知长城文化内涵,并对某一作品做简要评价,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师提供站点资源

教师出示集合学生查找的资料而做成的网站,让学生全面的认识长城文化丰富内涵。并引导学生注重对长城文化文学现象的学习。发挥网络优势,给学生提供足够全面的资源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师生互动

学生利用“长城专题网站”提供的资料,自选角度深入认识长城文化,并将心得发表在留言本或bbs论坛上,大家可以跟帖。 利用网络论坛进行师生、生生交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七)小结课堂 布置课后作业

低放《长城谣》曲。

结合学生的学习心得小结课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七、教学流程图

《长城》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在阅读中理解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方法。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数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2、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拟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创设情景。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2、学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而有序的画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习指导上,我们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记入预习本子并由小组长检查落实。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我们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投影,引导观察,悟出方法。如,远景投影,先显示主体镜头长城(观察重点),再慢慢扩展周围崇山峻岭的镜头,让学生揣摩、体会,并说说观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点)近景投影,按照课文各个部位叙述的先后顺序,逐个投出“长城脚下”“八达岭上”“城墙顶上的方砖”“垛子”“瞭望口”“射口”和“城台”等分镜头。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

《长城》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苏教版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重要让学生领会古代庖感人民的费力,还要让学生加强热爱祖国的情绪.

二、说目标

1、准确,流畅,有情感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明白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领会古代庖感人民的费力,加强民族自大感.

三、说教法、学法

这里重要说说我的教法:

起首,让学生看图,先容长城和运河,让他们有个大抵的认识.

其次,让学生熟读课文,解说课文大意,让学生明白课文,然后在明白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通过听课文磁带,让学生欣赏,然后跟读.在读中让学生更明白课文的内容.

末了,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轻松的背诵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漫衍局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本身先读一读,结合古迹的汗青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同等?

6同学们没关系本身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相互改正读得不当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领会,听后改正.

10师读两部分雷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形貌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怀的两句,齐读赞美古代庖感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本日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古迹吗?

2.文章仅称赞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部署作业

1.讲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五、说反思

通过教学,发明图文联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喜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使用如许的情势举行教学.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还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

《长城》说课稿10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长城》。我将从教材、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长城》是本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组课文都是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本着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情感目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方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长城,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整合法”,以有关长城的视频、图片、声音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基本掌握“读——悟——品”三步学习方法。

三、说过程

现在,我重点介绍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一共设计四个环节,首先是: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始,我展示世界各国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并有感情地朗读,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在游览长城之后,留下了这样的题词“我到过世界上的许多地方,中国的长城是最美的!”听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设疑:长城究竟是一处什么样的建筑,让那么多伟人都来赞美呢?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探究长城文化的兴趣。为本节课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长城的初步印象。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读,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3、在学生汇报中理清课文思路

(三)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长城远景”教学

在教学长城远景一段时,我准备一幅长城远景图。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长城像一条长龙的特点,并借助图画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而对于数字“一万三千多里”,我用具体的实例:二十年前,有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508天,以次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长城的雄伟壮观。

2、“长城近景”教学

学习长城的近景,在结合图片了解了“垛子”等以及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之后,我设计一个让学生动手画长城示意图的环节,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古代劳动者的智慧。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联想”教学

俗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作者的联想这部分教学中,先让学生放开读,读到动情之处批注自己的感受,并以“哪些地方你感触最深”的形式汇报。如“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学生会用自己的体重来比较。“多少”“才”等词语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赞叹。汇报完后,播放一段教学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尽情地展开想象,学生可能会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可能会想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或者“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等。此时,学生通过交流,引起了和作者的共鸣,便产生了朗读的欲望。于是,我尝试着将这部分内容改写成分行的形式,配上音乐,让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来读。老师适当地评价和鼓励,学生的情感便自然与文本融为一体了。这样,信息技术与教学获得了很好整合。

4、陶冶情操

文章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抓住气魄雄伟引导学生读出自豪和骄傲之情。我设计以学生题词并署名的方式结束教学,首尾呼应,结构精致。学生展示后,我出示一首小诗,配上《长城长》的音乐,学生的激情在朗读重再一次迸发。这样,就将一条横贯东西,逶迤曲折的人工长城演绎成融会古今、坚强刚毅的人文长城。

(四)拓展延伸,提升感情

课堂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是情感还在延续。我设计了三道选做题:

1、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那时,一定会有众多中外朋友来参观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你会怎样介绍长城?请创作一篇解说词。

2、出一期以“长城”或“世界遗产”为主题的手抄报举办小型展览。

3、把搜集到的“长城”资料贴在“文化窗”,大家一起分享。

四、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17长 城

远看:像一条长龙近看: 高大坚固 联想: 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长城》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在阅读中理解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方法。这篇课文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课件,创设情景。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学习第二自然段后,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

2、学法

我设计的学法是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习指导上,我们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我们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课件,引导观察,悟出方法。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始,我充满激情地朗读了世界各国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出示课件)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由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你对长城有什么印象,请你把知道了解的和大家分享。”这样,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

3、细读品位,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突破了课文难点。

4、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因此,这一环节安排了自由读、汇报读、竞赛读和齐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读法,每个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读让我陶醉”这样的评价和激励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喜悦。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发挥了学生的不同个性。

5、结尾题词,拓展延伸

《长城》一课,我以题词导入教学,又以题词结束教学。课终,我鼓励学生为长城题词:

《长城》说课稿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

2、如何直到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PPT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营造阅读期待。

课前3分钟长城简介视频观看(40分钟外)

1、引言:长城,以它的雄伟壮丽吸引着千千万万中外游人,许多国际名人登临长城,留下了发自肺腑的誉美之词。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吧。

(课件)

2、师:读了这些了不起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美,你最想说什么?

(生汇报)

同学们,带着你的骄傲,带着你的自豪,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请打开书17课,默读课文,拿着笔在文中找出类似上面对长城的评价的句子。

二、默读课文,提炼研读专题。(探究点)

1、(生找句子: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奇迹!)

(出示课件)

(板书:气魄雄伟)

师:大家找的真准确。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2、师:请同学们再仔细地的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哪些地方具体体现了长城气魄雄伟这个特点呢?(出示课件)。大家可以先按照老师白板上的要求,先自己勾画,再四人一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补充.(8分钟)

(教师指导)

3、学生汇报。

三、研读课文,探究“奇迹”

1、体会长城长,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可能汇报第一句也可能汇报第二句。)

情况A:

学生汇报第一句。

师:作者远看长城,长城像什么?

(一条长龙)

(出示课件)

远看,长城像长龙,长城真是长啊!(板书:远看长城长)

长龙一样的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谁来说说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生:崇山峻岭

《长城》说课稿1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首篇课文《长城》,我将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观赏我国三处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景观。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中配有两幅插图,由远及近地观察长城,并由此产生联想。依据这一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及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

学会搜集,整理,利用信息,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长城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3、情感目标:

激发民族自豪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古人修筑长城的艰辛。

5、教学难点:

理解长城的特点与古人修筑长城所包含的智慧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维果茨基说过: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备课。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偏僻的小镇,对于长城大多只知其名,不知其真,对长城的了解也只是微乎其微,同时,这类说明性的文章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将课文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基于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为主”思想理念,我采用了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主线,抓住中心句及相关语句进行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逐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既可以使师生双方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指向教学内容,使精力节约化,体现有效教学的特征,又可以化繁为简,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手段,缩小与文本的距离,把学生心目中遥远的长城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并加工的心理倾向。

四、教学流程:

1、有效引导广泛交流

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我引用了毛泽东1935年所作的《清平乐六盘山》中的诗句导入,引出“不到长城非好汉”,并表示出没有到过长城的遗憾。“你们愿意把长城的知识介绍给老师听吗?”为了满足老师的好奇心,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长城的知识或亲身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既使学生产生了主动,积极,愉悦的情绪,又顺利巧妙地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2、信息整合直观感受

(1)有效提问,提炼语言

在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交流长城知识的同时,把握提问的有效性,抓住这一兴趣点提问:“你们知道文中是怎样评价和赞美长城的吗?”

使学生自然进入文本的学习,自主读文找到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下面由此展开教学,反复朗读,层层深入地感受长城的特点。

(2)图文结合,直观感受

大屏幕出示长城远景图,直观感受长城的长,抓住反映这一特点的两处“一条长龙”和“一万三千多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理解长城的气势,如计算,打比方,举例子等。为了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构建教师与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我在一幅中国地图上绘制了长城的东西两点,并用激情的朗诵进一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这种有效的师生互动无疑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现中心句,学生激情朗读,情感得以升华。

(3)合作学习,动手动脑

大屏幕拉近长城的画面,学习作者由远及进观察事物的方法,新课程实施以来,合作学习成为有效教学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有三个要素:恰当的内容,健全的小组和有效的指导。其中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合作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我让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并用笔标出你知道的名称,同时把描写长城结构和特点的语句区分开,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最后为学生提供一组数据,再读中心句,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升华。

3、课内外结合,激发想象

在作者联想的这部分教学中,重点体会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是朗读的重点,也是学文的难点。我设计了“知长城,小小展示台”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也为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做好了铺垫。同学们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北齐王朝修筑长城调用的民工人数等,从而体会了劳动人民的辛苦,这时学生的情感已经和作者产生共鸣,再让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想像当时的画面,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了

4、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课堂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情感还在延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也成为研究者。”

(1)介绍三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进一步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2)配以优美的《长城长》的歌曲,展示我国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部分自然文化景观,拓宽学生的视野。

(3)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认识长城的现状,激发学生保护文物,热爱祖国。讨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打算为保护文物做点什么?”并布置学生课下形成文字材料,体现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

五、说板书设计

图文并茂,紧紧围绕课文内容,体现长城的结构特点和历史作用,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将三维目标有效确立,采用了科学有效的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得到了调动。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快乐中收获,教师运用语言激情,文本感悟激情。学生朗读激情,相关资料渗透激情等策略,挖掘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节课的缺憾是个别学生由于受时间,家庭条件的限制,课前预习不够充分,参与积极性受到了影响。今后应该多考虑个体差异,想尽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真正实现全员参与,整体互动。

我不期待这节课的完美,也不期待它的精彩,但求它的充实与真实,更希望学生能有所收益,我将不遗余力地勇于探索,在有效教学的道路上再创佳绩。

《长城》说课稿14

一、内容简析

《长城》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确立重难点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远看长城,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在传统课文中,属于一篇看图学文,如何依据新课标的思想,又汲取传统教学的所长,成为确立本文重难点时我思考的一个问题。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着重于通过图画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顺序及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二课时的教学侧重通过看图学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在反复诵读、感悟想象中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思路

进行这堂课的设计时,我采取了以图为主线,结合课外搜集的有关介绍长城的相关信息,组织学生阅读,品味课文语言而达到理解感悟课文的设计思路。

1、看图解词,感受“长”:

第一段教学紧抓“长”的特点,首先由看图入手,借助媒体呈现画面,直观感受远观长城蜿蜒曲折、雄伟壮观的特点。再抓“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句形象的比喻,还是由图入手,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通过理解关键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具体形象、含义,达到辐射文段的效果。接着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感悟长城的“长”,了解课文表达的特点。使长城长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直观化、具体化。

2、图文结合,感悟“坚、巧”:

第二段教学着眼于感悟文本,解决疑问,图文有机结合,理解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大胆上台当“小导游”,向“游客”(全班同学)介绍长城构造特点。随机出示有关长城的结构示意图图片、课件。在读、议长城特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了解“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加深理解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

3、看图想象,品味“智、奇”:

第三段教学先透过画面内容,结合课外资料拓展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延伸画面,具体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努力,是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再通过反复品味文中重点词句,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感受、理解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以此激发学生情感。

4、以情激情,披情入文:

教学初始,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简单交流各自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紧扣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充分地运用语言激情、文本感悟激情、学生朗读激情、相关资料渗透激情等多种策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学生每谈到一处,都可以回到课文最后这两句话,反复吟诵,力争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不断加深情感体验,使学生口里读出感受,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真正做到披情入文。

《长城》说课稿15

《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是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珍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了长城的“长”,远看长城;第二自然段,具体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了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有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有民的赞叹之情。

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以读为主,读贯穿始终“。因此本课教学立足于以读为本,通过质疑让学生在读中学习,读中感悟,以读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学法,以问题引领,通过读、背诵后解疑到最后检测反馈情况,以达到教有所成这一目的。

三、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导入我采用复习的方式,先出示拼音让学生写出汉字来,并指名上黑板板演,然后全班订正。之所以这样导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识字的情况,也让学生对本课生字得到巩固加强,同时也为本课板书做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复习小结后,我出示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最后达到有感情朗读。之后我出示问题“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以这问题引领学生去读,在读中我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句子“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劳动人民来。”“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句子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歌颂、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劳动和聪明才智。这样为理解“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当学生理解之后,我接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体现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就连国外的领导人登上长城都发出他们内心的赞叹。他们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出示句子,齐读)当学生读后我再说,同学们,从这可看出长城真的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我们应该为我们有长城这样伟大的建筑而感到骄傲、自豪。现在就让我信怀着骄傲、自豪的心情把课文美美地读一遍,看看你们的读书声能否得到在座老师的掌声。

(设计意图:之所以采用以读为主、以问题引领读,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长城是世界历史 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之后采用语言烘托,以富有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情感中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课文,而且也受到爱国教育,更重要的是为“有感情朗读课文打下基石。)

2、出示练习,巩固学生学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总结内容,再次巩固本课内容

我是这样结合板书总结的:长城有什么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观察方法?从长城的特点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民的( ),为此作者发出赞叹长城是( )。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不仅能让学生回味无穷,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本课总结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

第五篇:《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1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首篇课文《长城》,我将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观赏我国三处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文化景观。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中配有两幅插图,由远及近地观察长城,并由此产生联想。依据这一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的观察及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

学会搜集,整理,利用信息,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长城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3、情感目标:

激发民族自豪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古人修筑长城的艰辛。

5、教学难点:

理解长城的特点与古人修筑长城所包含的智慧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维果茨基说过: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老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备课。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偏僻的小镇,对于长城大多只知其名,不知其真,对长城的了解也只是微乎其微,同时,这类说明性的文章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将课文进行深入浅出的教学,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基于新课标倡导的“以读为主”思想理念,我采用了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主线,抓住中心句及相关语句进行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逐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资料,既可以使师生双方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指向教学内容,使精力节约化,体现有效教学的特征,又可以化繁为简,将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手段,缩小与文本的距离,把学生心目中遥远的长城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并加工的心理倾向。

四、教学流程:

1、有效引导广泛交流

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我引用了毛泽东1935年所作的《清平乐六盘山》中的诗句导入,引出“不到长城非好汉”,并表示出没有到过长城的遗憾。“你们愿意把长城的知识介绍给老师听吗?”为了满足老师的好奇心,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长城的知识或亲身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既使学生产生了主动,积极,愉悦的情绪,又顺利巧妙地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2、信息整合直观感受

(1)有效提问,提炼语言

在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交流长城知识的同时,把握提问的有效性,抓住这一兴趣点提问:“你们知道文中是怎样评价和赞美长城的吗?”

使学生自然进入文本的学习,自主读文找到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下面由此展开教学,反复朗读,层层深入地感受长城的特点。

(2)图文结合,直观感受

大屏幕出示长城远景图,直观感受长城的长,抓住反映这一特点的两处“一条长龙”和“一万三千多里”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理解长城的气势,如计算,打比方,举例子等。为了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构建教师与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我在一幅中国地图上绘制了长城的东西两点,并用激情的朗诵进一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这种有效的师生互动无疑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再现中心句,学生激情朗读,情感得以升华。

(3)合作学习,动手动脑

大屏幕拉近长城的画面,学习作者由远及进观察事物的方法,新课程实施以来,合作学习成为有效教学倡导的学习方式,它有三个要素:恰当的内容,健全的小组和有效的指导。其中选择恰当的内容进行合作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我让同学们进行合作学习,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并用笔标出你知道的名称,同时把描写长城结构和特点的语句区分开,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最后为学生提供一组数据,再读中心句,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升华。

3、课内外结合,激发想象

在作者联想的这部分教学中,重点体会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是朗读的重点,也是学文的难点。我设计了“知长城,小小展示台”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也为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做好了铺垫。同学们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北齐王朝修筑长城调用的民工人数等,从而体会了劳动人民的辛苦,这时学生的情感已经和作者产生共鸣,再让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想像当时的画面,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了

4、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课堂虽然画上了句号,但情感还在延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也成为研究者。”

(1)介绍三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进一步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2)配以优美的《长城长》的歌曲,展示我国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部分自然文化景观,拓宽学生的视野。

(3)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认识长城的现状,激发学生保护文物,热爱祖国。讨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打算为保护文物做点什么?”并布置学生课下形成文字材料,体现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

五、说板书设计

图文并茂,紧紧围绕课文内容,体现长城的结构特点和历史作用,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将三维目标有效确立,采用了科学有效的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得到了调动。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快乐中收获,教师运用语言激情,文本感悟激情。学生朗读激情,相关资料渗透激情等策略,挖掘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节课的缺憾是个别学生由于受时间,家庭条件的限制,课前预习不够充分,参与积极性受到了影响。今后应该多考虑个体差异,想尽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真正实现全员参与,整体互动。

我不期待这节课的完美,也不期待它的精彩,但求它的充实与真实,更希望学生能有所收益,我将不遗余力地勇于探索,在有效教学的道路上再创佳绩。

《长城》说课稿2

《长城》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一、说教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抓关键词句,图文结合等方法学习课文,留心作者是如何把长城的特点写清楚的,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册教材也在阅读教学要求中强调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因此,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图文结合,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凭借本课教材特点、教学重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复习巩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习过程,做到讲与读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做到四明确,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说学法

利用这一课的教学资源,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以及运用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把一个事物表达方法,此外,也要学习作者如何准确用词表情达意。

四、说教学过程

整个课堂教学分为四个大环节:

一、复习回顾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整理上一节学习的文章的条理,迅速把学生带入情境,紧接着,激起学生表达欲望,借助已有的词语积累来描述自己心目中长城的样子,直接切入文章关键词“气魄雄伟”“伟大的奇迹”展开教学。最后以毛泽东同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言,揭示本课学习目标,激起学生学习之趣,目标明确,行动自有方向。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在看图、学文和交流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在学习了解长城有哪些特点,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的,首先,学法先行。每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总有一个具体的自学要求导学,让学生明确我要“学什么”“怎么学”。

其次,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在难点上点拨,如体会比喻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用法。以“长龙”与“长蛇”作比较,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的同事,也能对说长城“气魄雄伟”深刻理解;在学法上指导,如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通过圈划词语,找出长城特点,结合课件,直观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同桌交流读后感受的方式,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在训练中强化,学习本课就是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以及表达方法,因此边学习边指导学生小结,边小结边强化。如在“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两三千斤”,在学生头脑中没有什么具体概念,老师以自己为例,“以体重100斤的老师为例,一块条石就相当于二三百个老师。”,再请问学生我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学生在对条石有形象认识的同时,学到的说明方法也在不自觉地受到强化了。

第三,图文结合,文情交织。在一开始的学文中,时刻为学生奠定感情基调,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一句为主线,多次反复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从开始的不由自主啧啧赞道到情不自禁由衷佩服,再到抒满豪情骄傲大喊,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长城的图片,让学生的情感处于逐渐螺旋上升的趋势,情动才能辞发,为课尾学生的感慨抒发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

第四,让学生结合画面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默读习惯。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中,交流读后感受。体会比喻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用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进一步体会长城的雄伟气势,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总结课文,情感熏陶

在学生感悟我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修筑的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时,再次齐读最后一段后,回归全文,利用多媒体长城画面的展示以及荡气回肠的背景歌曲,配以中外名人游览长城后的留言,进一步认识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激发进取精神,促进持续发展。在学生的情动辞发中,结束全文,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长城》说课稿3

《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进行这堂课的设计时,我采取了以图为主线组织学生阅读,通过“三看长城”而达到理解感悟课文的设计思路。如,初次读图,感受长城之长;再次读图,图文结合,读文与画示意图结合,感悟文本,解决疑问,了解长城的特点与构造;三读插图,课内外结合,启发想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激发情感。

因此,我设计了四个主要环节。

一是导入。通过一个小小的智力抢答赛,自然引入长城的学习。

二是“一看长城”。利用远景图,引入对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读理解。只是(长城与龙哪些地方是相似的,由于对课文的理解刚起步,导致这部分内容的引导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且效果并不好。这就是预设与生成的一对矛盾。教学时,本想利用对龙与长城的对比达到对课文本段落的理解,并运用朗读来进一步表现长城的气势磅礴。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并没有朝着我当初所预设的美好方向而去,反而导致了这个环节的四不像,拖拉。如果当时如及时改变措施,对与龙相似部分点到之后,抓住“长和崇山峻岭”,并运用课前准备的图片资料,通过欣赏感受到长城的气势磅礴,从而达到朗读理解的效果会更好)

本课的教学时,对词语的理解点拨不透,也是造成这部分内容形成拖拉的原因所在。

三是二看长城(近看长城),通过图文结合式的认知,搜索信息式的阅读。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图文相标,了解长城的特点与构造。

四是资料拓展。现场展示资料的搜索,以及对信息的提取。

反思: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有得有失,有成功也有失败之处。希望能给大家的一借鉴,反思课前教学的设计与课中的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在实际课堂的教学中,当教学的实际进程并没有向着课前所预设的方向而去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灵活应对?

《长城》说课稿4

一、说教材

《长城》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组课文都是介绍我国世界遗产的,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本着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以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信息技术整合法”,以有关长城的视频、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多读,以读促悟。

五、说教学过程

现在,我重点介绍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一共设计四个环节,首先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始,展示长城的视频短片,[链接]之后用富有深情的导语进行过渡,如: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那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是什么。(长城)

【板书: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请全体起立!同学们,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登长城,一起去看——(生齐:长城);一起去游——(生齐: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生齐:长城)。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一种情境之中,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同时以教师自身语言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去刺激学生,去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们产生一种“我想学”的冲动。

(二)检查生词,突破字词关,为学文做好充分准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后让学生谈谈文章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

2、通过一个核心问题:“孩子们,其实作者在写这些内容的时候,是有一定顺序的。你们发现了吗?”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能从整体上理清文章脉络,感知文章内容。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长城远景”教学

在教学长城远景一段时,通过抓住“长龙”、“蜿蜒盘旋”、“一万三千多里”这几个重点词语【批注】来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弯、大的特点。并渗透了写作方法:列数字和打比方【批注】。其间穿插长城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使学生知道这样写,使文章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长城的雄伟壮观。

《长城》说课稿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花城版音乐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第2课《长城谣》第一课时。这首歌曲是“七七”事变后所作,它以万里长城起兴,抒发对故乡的思念,控诉敌寇对中国国土的蹂躏,表达了全国人民同心协力结成抗日的新长城,打败侵略者,收复失地的决心。

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些乐理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学习能力,有较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为此我制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本课教学重难点是能深情地演唱歌曲,体验、表现悲壮苍凉的感情。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针对重难点,以情感体验的层层深入为主线,通过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

首先我结合本单元课题《长城歌谣》,让学生说说长城,再让学生观看长城的图片,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长城的连绵、蜿蜒、壮观、雄伟,他们一下子融入到了自然景观中,发出阵阵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感叹!由此,学生急切地想听听关于长城的故事、歌曲……

二、激发兴趣,深入感受。

我播放了歌唱家佟铁鑫演唱的《长城谣》,学生在欣赏中初步感受到了歌曲苍凉悲壮的情绪。听完歌曲后,他们疑惑了:这么好听的歌,为何让人揪心、让人愤慨,继而又让人坚强?这时候,我给学生呈现了抗战的图片和视频,画面描述了歌词所写的内容,体现了歌曲所表达的苍凉、悲壮的情绪,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通过教师的范唱和乐句练习,学生很快地模唱会了歌曲的旋律,为歌曲的演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歌曲的情感处理既是学习这首歌曲的重点也是难点。之前的大量铺垫,学生已经触景生情,体验到了歌曲的情绪、情感。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并表达出歌曲苍凉、悲壮的情绪,我让学生分析歌词内容有感情朗诵歌词,学生投入着、感受着,他们将歌曲的感情化为自己的心声,迫不及待地想用歌声表达出来,课堂气氛由此推向了新的高潮!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我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回顾历史老歌,丰富了他们的音乐视野,激发了他们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看着祖国不断强大,繁荣富强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意义,《歌唱祖国》,雄壮的音乐将本课教学又一次推入高潮,使主题得以升华。

本课我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支撑,突破难点,以“情感体验“为线索,从音响的感知入手,唤起学生原始的情感,并通过反复的情感内觉体验,达到领悟音乐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意境,进而实现音乐审美情感的深化,形成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我想说,是信息技术创造了美妙的音乐课堂!

《长城》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在阅读中理解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方法。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数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2、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拟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创设情景。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2、学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而有序的画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习指导上,我们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记入预习本子并由小组长检查落实。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我们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投影,引导观察,悟出方法。如,远景投影,先显示主体镜头长城(观察重点),再慢慢扩展周围崇山峻岭的镜头,让学生揣摩、体会,并说说观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点)近景投影,按照课文各个部位叙述的先后顺序,逐个投出“长城脚下”“八达岭上”“城墙顶上的方砖”“垛子”“瞭望口”“射口”和“城台”等分镜头。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

《长城》说课稿7

一、内容简析

《长城》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的内容,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确立重难点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远看长城,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在传统课文中,属于一篇看图学文,如何依据新课标的思想,又汲取传统教学的所长,成为确立本文重难点时我思考的一个问题。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着重于通过图画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表达顺序及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图画的能力,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二课时的教学侧重通过看图学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在反复诵读、感悟想象中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思路

进行这堂课的设计时,我采取了以图为主线,结合课外搜集的有关介绍长城的相关信息,组织学生阅读,品味课文语言而达到理解感悟课文的设计思路。

1、看图解词,感受“长”:

第一段教学紧抓“长”的特点,首先由看图入手,借助媒体呈现画面,直观感受远观长城蜿蜒曲折、雄伟壮观的特点。再抓“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句形象的比喻,还是由图入手,借助形象直观的画面,通过理解关键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具体形象、含义,达到辐射文段的效果。接着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感悟长城的“长”,了解课文表达的特点。使长城长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直观化、具体化。

2、图文结合,感悟“坚、巧”:

第二段教学着眼于感悟文本,解决疑问,图文有机结合,理解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大胆上台当“小导游”,向“游客”(全班同学)介绍长城构造特点。随机出示有关长城的结构示意图图片、课件。在读、议长城特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图片,了解“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样子及其作用,加深理解长城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

3、看图想象,品味“智、奇”:

第三段教学先透过画面内容,结合课外资料拓展内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延伸画面,具体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努力,是用“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再通过反复品味文中重点词句,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感受、理解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以此激发学生情感。

4、以情激情,披情入文:

教学初始,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简单交流各自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文中找一找相关语句,紧扣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充分地运用语言激情、文本感悟激情、学生朗读激情、相关资料渗透激情等多种策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学生每谈到一处,都可以回到课文最后这两句话,反复吟诵,力争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不断加深情感体验,使学生口里读出感受,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真正做到披情入文。

《长城》说课稿8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可先确定如下教学目标:指导看图和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大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要求,体现教材“渗透思想教育”的特点。其次,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二、说学情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学习情况分析。(略)

三、说教学程序

1。课前。分两头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梗概,形成初步表象认知和知识储备,并提出疑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教师寻找有关长城的历史资料,准备电教教具、教学挂图及生字卡片,并准备课中解疑。“教”与“学”的课前准备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2。课中。本课计划两课时,贯穿一条教学主线:观察、联想、赞美。观察的对象是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图,联想的对象是人民的血汗和智慧,赞美的对象是工程的雄伟和奇迹。这一脉络清晰的教学思路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合理地串联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知识的层次性看,由浅人深;从儿童心理看,符合认知规律。

四、说教法选择

可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创设情景。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五、说学法指导

本课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而有序的画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习指导上,我们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记入预习本子并由小组长检查落实。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我们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投影,引导观察,悟出方法。如,远景投影,先显示主体镜头长城(观察重点),再慢慢扩展周围崇山峻岭的镜头,让学生揣摩、体会,并说说观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点)近景投影,按照课文各个部位叙述的先后顺序,逐个投出“长城脚下”“八达岭上”“城墙顶上的方砖”“垛子”“t望口”“射口”和“城台”等分镜头。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

《长城》说课稿9

教学分析: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长城的构造,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了解长城的军事价值, 了解有关长城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占有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学生综合和概括。

(人们对长城的研究一直在深入,长城的有关资料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因此教师不能把某些知识作为一堂课的重点。而只需学生在了解的同时,形成自己有关长城的某一方面的观点。在信息时代,比记忆更重要的是,知道到哪里去寻找需要的知识内容。)

过程与方法:这是一堂网络环境下的专题课,长城文化的内涵外延非常丰富,学习本专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放手让学生先分组搜集资料、制成作品,初步感知长城丰富的文化现象,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引发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本专题包括文章《万里长城的构造》、《万里长城的断想》、《长城万里行》以及参考资料《我还没有见过长城》、《长城与都江堰》,内容涉及长城的构造、长城的艺术价值、使用价值、影响等。学习这个专题,要引起学生对长城这一文化现象的关注,初步了解“长城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引发探究的兴趣。在阅读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文章能有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比较思维能力,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点。在讨论研究中,学会综合和概括,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这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难题,因为书本教材相对来说,具有滞后性、信息量少,而网络资源则更新快、密度高,有关长城的各种信息更是庞大而纷繁的,利用这个特点来训练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运用网络资料,感知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相应策略:课前布置学生有目的的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并做成自己的作品,开课时展示学生作品,初步感知本课内容;利用罗哲文的《万里长城的构造》引导学生认知长城的构造,拓展了解长城的历史、价值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生特点:

初二的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对长城的大体的印象,也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但肯定不够深入,尤其对“长城内涵”还不够怎么理解。在电脑运用方面,我们的学生还不能够熟练上网熟练查找资料,打字还不够熟练,还跟不上学习和交流的要求。在能力上,逻辑判断力还有待加强,分析和综合资料时,容易以偏盖全。相应的对策是,用研究性学习主导学生自由学习的方向。能力方面,利用学习伙伴合作的方式,让大家参与讨论,在群体讨论中增长个体的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相应对策: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利用长城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制作作品,一方面搜集资料,另一方面也初步了解本课教学重点;结合教师整合学生搜集来的资料做成的网站,引导学生从某一个角度深入的认识长城文化,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法研究:

1、搜集占有资料

学生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搜集占有资料,自己创作一个简单作品,可以是*ppt、*doc、*swf等各种类型的作品。

2、阅读法

引导学生背诵诗文、阅读名文,比较阅读,感受古今文人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感情。

3、讨论法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评点,大胆说出个人意见,评论作品、评论观点,共同交流意见。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过程应突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对传统课堂的互补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践与欣赏、讨论相结合。具体方法如下:

(1)搜集占有资料

课前搜集占有资料,自制作品,感知丰富的长城文化内涵。

(2)提供资料

将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整合,制作成网站形式,提供一个大容量的学习空间,方便学生自选角度认识长城。

(3)名文诵读、比较阅读

利用罗哲文的《长城的构造》为契机,综合书本中的多篇文章,从史实、情感、语言多方面学习别人对长城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4)师生互动

(5)用网络论坛进行师生、生生交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学生制作的作品保存在自己的电脑上。

2、教师将学生搜集的一些资料及自己补充的资料整合成一个大容量“长城专题”网站,公布在网上,学生可以自由查阅网站中的资料,可以通过留言板、bbs论坛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进行交流。

六、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

(一)导入

播放歌曲《长城长》,导入对长城专题文化的学习。

板书:长城专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缓解课堂紧张气氛。

(二)品读《长城的构造》

师生诵读、学习罗哲文的说明文《长城的构造》

以此文为例,连接本专题中《万里长城的断想》、《长城万里行》以及参考资料《我还没有见过长城》、《长城与都江堰》,从史实、情感、语言多方面学习别人对长城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形成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学生展示作品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关于长城的作品,并介绍作品,师生加以评价。(课前已分组合作:以“历史组、建筑组、军事组、文学组”等多角度去搜集资料) 给学生以成就感,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初步感知本课教学内容。

(四)交流作品、竞争激励

为了大面积展示学生作品,给学生时间来交流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师生点评。 学生欣赏其他同学作品,多角度感知长城文化内涵,并对某一作品做简要评价,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师提供站点资源

教师出示集合学生查找的资料而做成的网站,让学生全面的认识长城文化丰富内涵。并引导学生注重对长城文化文学现象的学习。发挥网络优势,给学生提供足够全面的资源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师生互动

学生利用“长城专题网站”提供的资料,自选角度深入认识长城文化,并将心得发表在留言本或bbs论坛上,大家可以跟帖。 利用网络论坛进行师生、生生交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七)小结课堂 布置课后作业

低放《长城谣》曲。

结合学生的学习心得小结课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渲染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七、教学流程图

《长城》说课稿10

说教学设计:

《长城赞》是一幅长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 “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这幅对联语言精练,意蕴深刻,句式整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长城资料,提升对长城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就对联的特点对课文进行分析,接着再把上联、下联逐句进行分析,边分析的同时边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进而对长城的现状加以介绍,唤起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并进行了背诵的练习,最后又让学生搜集古迹上的对联,以激发其诵读、积累对联的兴趣。

说教学过程:

课堂上我们就对联的特点对本文加以分析,我出示对联的要求,同学们把对联和本文逐一对照,汇报时,开始只四、五人举手。我叫起了一名同学。

生1:字数相等,你看上联第一句:“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下联:“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这两句中,3个字对3个字,4个字对4个字,5个字对5个字,其它几句也是字数相等。

师:你观察得不但仔细,而且十分准确。

(生受到受到鼓励和启发,许多学生举手,找出字节数的对应问题。)

生2:“跨”对“起”,全是动词,“峻岭”对“春秋”全是名词。这符合第三条“词性相对”的特点。

(受到启发,许多学生举手,找出词性对应问题。)

生3:“望不断”对“数不清”,“数不清”指建长城的人多,“望不断”说明封垛、关口多。都是形容数量多,但用词不同,使对联读起来更和谐。(又有生提出其他类似问题)

生4:上下联内容不重复,但都是在写长城。

师:对上联从哪方面写长城,下联又从哪方面写长城?(师相机引生进入下面的学习)

说教后反思:

从这个课例我得到几点体会:本文不长,但由于是对联,与诗词不同,与其他体裁也不同,学生学习理解起来,看似简单,但实则很难。

1、从对联的特点分析本文的体裁特点,突破难点,恰到好处。本文很短,可以只简单告诉同学这是对联,然后单从字面理解入手,再深入探究内涵。可是,本文以对联的形式描写赞美长城正是作者的独具匠心的所在。如果这样简单处理,对激发学生积累对联的兴趣就不会起太大的作用。而拿出一部分时间对本文进行对联形式及特点的处理,效果会更好。实际上也是,课后同学们不但对搜集对联、积累对联的兴趣浓了,甚至有人爱做一些简单对联了。这也是语文教学弹性所致。

2、教无定法,教学设计关注预设,还要关注生成。我原本准备几个背景资料,准备在各个时机出示,但是教学时,在第一环节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长城资料时,有的同学提到了长城建设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在其中,这时,我就决定调整出示顺序,相机把我准备的影音资料出示了,学生很感兴趣,后面的学习便没有出示这个资料。

3、交流搜集资料的时间把握不十分妥当,主要表现为耗时过长(10分钟),以至于下面的学习的时装间显得紧迫了。这表明,我在课前应引导学生把资料进行筛选,多余部分可在课下交流,这样课堂的时间就更自如一些啦!

改进设想:

课前、课后应进行对对联的练习。课前练习对对联,既会激发学生积累对联的兴趣,又会使学生对对联形式特点有所把握,更深切体会对联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进而使学生课上对《长城赞》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便捷很多,会节省很多时间,体会会更深刻,同时,只一课时便会完成主体内容。

《长城》说课稿11

说活动教材:

长城,若将其从字面上翻译成英文,应为“longwall”,但稍懂英语知识的人都知道,“长城”在英文中用法为“greatwall”——伟大的城墙。那是一种特定用法。是不可更改的。因为长城这一概念已渗入国人心中、深人世界人民的心中,那是一道伟大的城墙,它在中国,它是中国的骄傲。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同时长城又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记述着各代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附会着雄略的将帅和聪明工匠的事迹,也凝聚着无数战士和百姓的血汗。

关于长城这一教材,至今为止不知有多少幼教工作者曾经使用。对于这样一个孩子们耳熟能详,老得不能再老的教材,还有必要如此大张旗鼓地拿到教学中来吗?那么。让我们先来挖掘一下这一教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吧。

教材《长城》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科学领域:了解长城的构造、起止地等科学知识。

社会领域:通过学习长城的悠久文化历史,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艺术领域:欣赏长城的雄伟之类,开展再造想象绘画活动。

健康领域:通过长城游戏,锻炼幼儿的大肌肉,小肌肉动作。

语言领域:通过讲述,表达“我见到的长城”,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现今。由于“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普及,孩子成为一家人的中心,他们游戏、玩乐,去的地方多,获取知识的媒介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但是,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更多的是成长方面的,真正意义上思想方面的教育(诸如关心爱护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等)可谓是少之少。但是,我们知道。要成为一个社会人,为社会所接受的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一个中国人。那么,万里长城这一中国瑰宝在新世纪的教育价值就显而易见了——“通过学习,激发幼儿爱祖国的美好情感”,这是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

鉴于幼儿情感发展的趋势,我把“万里长城”这一教学内容定在大班年龄段,因为此时的孩子情感脉络日益丰富起来,已经可以了解集体、国家这种宽泛的概念,所以在这一年龄段进行改教材的学习较为合适。同时。“万里长城”这一教材所蕴含的知识点丰富,并非一个活动就可以囊括其中,因此对这样的教材应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说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选取的是主题网络中的一个内容:大班科学——万里长城。目标定位如下:

(1)引导幼儿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初步掌握其在古时、现今的作用。

(2)知道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发幼儿对劳动人民的敬爱和爱国主义情感。

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万里长城的雄伟景象、古时人们建造长城的景象、古时抵御外敌入侵打仗时的景象、现今长城作为旅游胜地的景象。

说活动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与新媒介的完美结合。作为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曾经反复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适合现今社会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本次活动运用最新的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重现了古时人们的建造场面,古时长城抵御外敌入侵时的场景,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该老教材的独特魅力。原来长城是如此雄伟,它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中国人是这么伟大,这一切目标的达成都得归功于新教学媒介带来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活动始终围绕着中国的万里长城——人类的骄傲开展,包括长城在古时、现今的作用,都为更好地抒发情感做了铺垫。

《长城》说课稿12

师: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有不少名人曾慕名而来。这些名人都对长城赞叹不已,请看:出示:

设计得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

师:有一个词,在他们的话语中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是什么?(伟大。)你怎么理解这个词?你说,你说。

师: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同样是赞叹长城,同样出现“伟大”这个词的句子。把它画下来。

师:你找到了,你读,师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打开书82页,去读读课文吧,读准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很投入,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读着读着,书上的生字肯定和我们交上朋友了吧。出示生字词。

师:你认识它们了吗?赶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读得好,学会欣赏,夸一夸,读不对的,帮一帮。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你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这么多生字,你觉得哪些字特别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请你来提个醒?谢谢你们,请大家把你们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写1个。

写好了吗?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生字。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动听,老师觉得课堂上最为动听的就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谁愿意展示自己美妙的声音?

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请你读,你读,你读,你来读,不仅正确而且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一伟大的奇迹。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在第1~2自然段,分别找一句你认为最能体现长城之伟大的句子,画上横线,在找到的句子中找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长城之伟大的词语,画上圈圈。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出示第一节:我们一起来看第1自然段,你找的是哪个句子?哪个词?请你读,师划,长龙、蜿蜒盘旋、崇山峻岭、盘旋。

师:说说你的体会。同学们,长城之伟大,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长”,你很会发现,这是个比喻句,把——比作——,那你觉得,长城跟长龙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你说,你是从姿势角度找到一样的地方,请你说,从气魄方面找到一样的,请你说,你从长度方面找到了长城跟巨龙一样的地方。/article/课文上说,长城有多长?谁来读出这长,你来,你来,你来,整句话,能读好吗?你来,你来,大家看,这是中国地图,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在这儿,到西头的嘉峪关,在这儿,来,顺着地图我们走一走,从你们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心中的惊叹,带着这份惊叹,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像刚才我们在地图上走的路线,就能用书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对,蜿蜒盘旋,来,我们也在我们的书上走一走。

师:长城之长,叹为观止,而且它建造在崇山峻岭之上,所以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在第2自然段中你找到了哪个句子?哪个词语?

师标出,这一段……筑成的。你的朗读突出了巨大,谁再来读一读。

师:还有吗?标出:城墙顶上……并行。你的朗读让老师觉得很震惊,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到底有多宽呀,是的,相当于大半个教室那么宽了。谁还愿意读,你来,你来。

还有吗,两米的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呀,再来读一次,谁来跟他比一比。男生读,女生读。

我们连起来读读第2小节,预备齐。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概括长城的伟大?对,高大坚固。

《长城》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在阅读中理解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方法。这篇课文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课件,创设情景。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学习第二自然段后,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

2、学法

我设计的学法是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习指导上,我们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我们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课件,引导观察,悟出方法。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

五、说教学程序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始,我充满激情地朗读了世界各国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出示课件)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自由读课文后,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你对长城有什么印象,请你把知道了解的和大家分享。”这样,对于课文的大概内容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

3、细读品位,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课文的教学难点设计的,通过初读课文,突破了课文难点。

4、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因此,这一环节安排了自由读、汇报读、竞赛读和齐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读法,每个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你的朗读让我陶醉”这样的评价和激励中,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喜悦。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发挥了学生的不同个性。

5、结尾题词,拓展延伸

《长城》一课,我以题词导入教学,又以题词结束教学。课终,我鼓励学生为长城题词:

《长城》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

《长城和运河》是沪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长城和运河。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运航。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小作者以生动的语言,抓住长城和运河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壮丽而宏伟的景象。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学习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提示填空。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起点和终点。

教学难点:

知道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

二、说教法

《长城和运河》是一首诗歌,歌颂了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诗歌抓住长城和运河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雄伟的蓝图。语言文字生动,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二年级的孩子读进文中,走进诗中,放手让孩子去品味、欣赏、诵读。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理解;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小组比赛读、男女生分别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最后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觉得似曾相识,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幅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勾起对两大人间奇迹景色的畅想。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小作者去长城和运河的上空看一看,看一看长城和运河有哪些景象吗?首先去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长城是怎样的一种奇异景象?这样的导入,复习旧知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学习课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享受!在学习这首诗时,我将诗分成了两部分的教学,首先学习长城的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我给学生安排了两个问题:

(1)在作者眼里长城是怎样的?

(2)长城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其次,按照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我按顺序出示了相应的语句引导学生齐读、小组竞赛读、师生分角色读通过多种活泼有趣的读,以读促悟。并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借助图和文共同理解,让学生有种直观的感受。在此节教学中我还用我讲解了一些修筑长城的艰辛,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祖先的崇敬之情。最后再让学生根据已学片段进行填空,巩固学生的学习!

在第二部分的运河教学中,我也同样运用了教学长城的类似教学,先引出两个问题:

(1)在作者眼中运河是怎样的?

(2)运河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其次,以不同的读法,让学生体会运河的美以及壮丽!此外,每一节的开头和结尾都采用相同的句式是本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每小节都有的相同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朗读,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悟,把握了句式表达的语气。

(三)总结抒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渗透了全诗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学生的感知,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长城》说课稿1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15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城素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长城素描》这课原出自清华大学“信息技术教学一条龙”实验教材,教材共四个单元,主要围绕学习金山画王20xx,我根据我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安排和学生的知识及技能水平,针对四年级上册设计了学习金山画王20xx教学计划,《长城素描》是学生初识金山画王20xx的第一课。利用金山画王在电脑上绘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绘制长城素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铅笔工具画直线和曲线的方法

(2)会使用橡皮工具,了解三种擦除效果的区别

(3)能利用“档案管理”保存画档并重命名。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金山画王在电脑上绘画,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

(2)通过绘制长城素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灵活使用铅笔工具画直线和曲线

教学难点:

会利用“档案管理”保存作品,并重命名。

二、学生状况分析

1、学生心理特征

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他们对理论性强的、枯燥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本节课以长城画素描为任务来驱动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

通过三年级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技能。在此基础上学习金山画王20xx.比较容易接受。但学生间技能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考虑在完成任务时能力强的学生分配指导困难学生。

三、采用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2、演示法3、协作学习法

四、学法

学生课前了解有关长城的资料。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完成任务。

五、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讲练结合,初识金山画王

(三)完成任务,长城素描

(四)练习巩固、随堂小考

(五)总结交流,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具体阐述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幻灯片出示长城风景实图(创设情境)依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长城实体有个具体的印象,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对雄伟的万里长城有所了解,并初步建立了爱国主义情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然后由长城实体画面过渡到本课的范例,色彩亮丽的画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本学期要学习的绘画软件——金山画王。并出示课题《长城素描》

(二)讲练结合,初识金山画王

作为新课知识讲授这个环节,主要完成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启动金山画王20xx

2、使用铅笔工具画直线和曲线

(1)单机“直线”按钮——画直线

(2)单机“涂鸦”按钮——画曲线

演练结合,教师演示后,学生练习画笔,拖动滑块调整笔头粗细,调整笔尖宽窄,画不一样的直线和曲线以熟悉使用画素描的铅笔工具。

3、橡皮工具(橡皮擦修改错误)

(1)硬橡皮——擦出线条边沿比较清晰

(2)软橡皮——擦出线条边沿比较柔和

(3)矩形清除——可擦出选定矩形范围的所有内容(作用大)

学生自主探索配合教师指导学习

(三)完成任务,长城素描

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给长城画素描的基本工具,即铅笔和橡皮。但是怎么可以把长城在“空白画纸”上安排好位置以及画长城的步骤应该如何把握,这些问题需要教师给以一些美术学科方面的指导。

1、幻灯片讲解长城素描画面布局

2、直线按钮,画出烽火台的轮

3、涂鸦按钮,画出蜿蜒的城墙和起伏的山脉

在画长城的过程中完成快的学生可以指导有困难的同学,提升学生之间协作学习的意识。

4、保存画档并重命名(第四个教学目标)

对自己画好的作品如何来保存这是学生很关心的事。保存保存画档并重命名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需要多加讲解。也可以请学生上来进行二次讲解,同伴的语言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5、完成长城素描后退出金山画王

(四)练习巩固、随堂小考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加深印象。随堂小考中仅仅设计了四个问题

1、启动金山画王20xx的方法有?

2、涂鸦按钮的作用是?

3、“金山画王”为我们提供了哪几种橡皮擦?

4、保存画档时单机什么按钮?

这些问题仅仅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中的重难点而设立,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同时进行了知识建构。

(五)总结交流,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画长城,随堂小考两个环节,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技能深深的建构在脑海中,学生交流心得,说出自己的收获,把课堂活跃的气氛调动到了高潮,大家都有话可说。在交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领悟:今天我们用金山画王画出——中华巨龙“长城”,明天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绘制祖国美好的江山。在这个氛围下发出呼唤:

同学们!

你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请大家把握好今天,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最终较好的完成爱国主义情感建立的教学目标

六、反思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就越显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结束语: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成长!谢谢!

下载长城教学设计及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城教学设计及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城》说课稿

    《长城》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

    《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15篇 《长城》说课稿1 教学分析: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长城的构造,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了解长城的军事价值, 了解有关长城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占......

    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城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 一、说教材 《长城》是人教课标版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

    《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长城》。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课前准备、......

    《长城》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可先确定如下教学目标:指导看图和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

    长城说课稿

    《长城》说课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首篇课文《长城》,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将带领学生观赏我国三处被......

    长城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