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时间:2022-06-02 01:0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城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城教学设计》。

第一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搜索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学习运河片段,了解运河。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

二、学习运河片段

1.“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

2.出示:银光闪闪(abcc):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3.指导读诗句

三、为什么说,京杭大运河也是人间的奇迹呢?

1.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2.它连通五省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3.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我们知道,现在的交通形式很多,由陆路的汽车、火车;水上的.水运、天空的空运,现在进入太空的运输都有了。但在当时,北面的物资要运到南边来,确实不方便。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

4.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

5.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6.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不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7.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

8.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

9.指导读:

10.总结: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11.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四、读诗,指导背诵…

五、同学们,除了长城和运河,我们国家还有那些人间奇迹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简介:故宫、天坛、兵马俑…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运河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绵长柔美)

第二篇:长城 教学设计

17、长 城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有没有去过长城?我们来了解一下长城(出示长城的视频)。

2、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揭题,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游览—(长城)。

二、检查预习

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预习好了吗?

1、(展示词语)认读词语,哪个小组想读?

2、文中有13个生字,哪个字你想特别关注一下?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个组想读?生评。

4、长城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文中有句总结性的句子,找到它。

展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理解“气魄雄伟”“奇迹”,全班齐读。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看学习要求。

三、学生自主研读,合作交流。出示读书要求

四、展示交流(细读品味,积累语言。)哪位同学先来交流?

(一)第一段

1、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出示第一段)(长)品”长”

A、长城有多长?多年前,有个年轻人曾经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五百零八天。B、来,读出你的惊叹,指名读,真是万里长城万里长!齐读。品“气势”

A、什么样的山是崇山峻岭?而这伟大的长城就修建在这崇山峻岭之间!

B、(出示远景图片)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

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他时而盘旋时而蜿蜒,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

词来表现的?

c、我如果这样改动一下第一句,(出示)你看好不好?

D、像一条长龙在蜿蜒盘旋,这是多么的有气势!谁再来读第一句?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2、回归“奇迹”。看到这样有气势的万里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齐读,(展示总结句)

3、这一段我们是站在哪个角度看长城的?(远看)

(二)学习第二段

近看长城,你又从哪里看出长城是一个奇迹?谁接着来谈感受?

1、指名读句子说感受。(相机板书:宽阔平整、高大坚固、设计巧妙)

2、感受“设计巧妙”

(1)大家再默读这一段,结合课文插图思考,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2)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长城。

(3)(近景图)谁介绍一下长城?要求:在他介绍时大家仔细想一想,他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小结: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来写,这样的安排是多么的合理!我们写作时要学会运用。

3、回归“奇迹”。

长城用它巧妙的设计,高大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让我们也由衷地赞叹——齐读,(展示总结句)

(三)、第三段

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作者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想到了什么?(展示第三段)(劳动人民)

1、第一句是个什么句子,有什么作用?

2、在这一小节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学生谈体会。3.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修建长城的艰难?

两三千斤重:大概是我们全班学生体重的总和。一步一步:每一步走得是那么沉重。

数不清,无数:这么庞大的工程,得需要多少人去完成啊!陡峭的山:真是无法想像的难。

理解“多少-----万里长城”

多少是什么意思?(换词)把“多少”换成其他的词语好不好?(里面包含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得敬佩之情)

5、指导学生朗读

(1)(配乐读)当我们体会到这些感情,谁再来读这一段?(2)同学们,与其说长城是由一块一块的条石修建的,不如说是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这就是伟大的万里长城,这就是伟大的劳动人民。请大家齐读。(3)这又让我们再次发自内心的赞叹:齐读(展示总结句)

6、这段话还是作者看到的吗?联系长城而想到了人或事,这种方法叫联想(联想)

五、课堂总结作业

同学们,长城的故事说不完,长城的历史道不尽,课下大家完成这(一个作业),下课。

第三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时间:2011年12月10日 地点:南流小学多媒体教室 学科:语文 班级:四年级二班

课题:江苏教育出版社第七册语文第十七课《长城》 执教:陈青云(四年级语文教师)

一、课题:长城

二、课型:精读课

三、教材分析:

四、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3.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设计巧妙,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难点:通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影音再现,激情导入

1.播放《万里长城 长又长》MTV,学生看图欣赏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小声跟唱。2.提问:这首歌曲里提到了我们伟大祖国一处非常有名的建筑,是什么呢?(设想学生回答:是我国的长城)

3.强调: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相机师生共同板书《长城》)

4、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发挥)【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播放《万里长城 长又长》MTV,既看图又看视频,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让没有见过长城或者没有亲自到过长城的学生初步的认识长城,也为后面设置的问题做好铺垫。

(二)自读感知,反馈交流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师生交流,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作者是如何写这些特点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相机板书)

远看 长龙

近看 高大坚固

设计巧妙 奇迹

血汗智慧

3.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让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有和作者相同的感受。【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长城留给自己的印象,让学生学会归纳文章的重点。然后再细细地读文,找出作者是怎样写长城的这些特点的,也就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自己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

(三)深入品读,感受长城的魅力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品读第一句(课件出示)“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我们先来看“崇山峻岭”这四个字,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1.首先观察“崇山峻岭”这个词,每个字有哪些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山”字旁。)2.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每个字来理解。)3.用这个词再说一句话 带着感受读读这个词语。

(2)长城就是在这样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那是一种怎样的形态?(课件出示图片)所以作者把弯弯曲曲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比作……(一条长龙)带着感受齐读这句话。

(3)想不想亲眼看看这条长龙?(播放录像)能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

让我们齐读第一段,读出龙的气魄。

(4)欣赏了远处的长城,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过渡:刚来我们从远处欣赏了长城的壮美雄姿,现在让我们走近长城,走近它的一砖一石,来触摸它,感受它。2.品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长城又留给你了什么印象呢?(2)感受高大坚固的特点

①学生汇报划出的相关语句,交流体会。

②补充资料: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③齐读描写高大坚固的语句。(3)感受构思巧妙的特点

1.刚才我们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你还有什么感受?

2.你能在图中找到长城的这些部位吗?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出示长城近景图,让学生自己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同时学生讲解自己了解到的部位的作用)

长城是用来防御的敌人侵略,垛子口是放箭,放炮的地方。垛子是用来防身的。(人放箭,放炮的时候站在垛子后)瞭望口指齿形凹下去的部分。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3.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目的就是为了屯兵御敌。4.面对这样的设计,你想说点什么?

5.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奇迹。

过渡: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欣赏了长城的雄伟壮丽,领略了它的精心设计。此时此刻当作者站在长城之上,踏着平整的石砖,摸着巨大的条石。他想到的又是什么? 3.品读第三自然段

(1)指明读第3段,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1.小组互相交流画出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2.互相交流感受体会(2)品读体验:

①“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凝结是什么意思?

凝结的是什么?(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②作者为什么说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这万里长城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生汇报。

③(课件出示第2句)仔细地品读这句话,相信你能找到答案。谁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受?谈感受,体会重点词语。

A “没有……没有……”有的只是什么?(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一块巨石就有两三千斤重,这巨石压在了一双双肩膀上,这是怎样的肩膀?怎样的手? B “一步一步”“陡峭”

八达岭有多高?相当于300层楼高!C.“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人们怎样把巨石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谁来带着自己的感受读?(3)分组讨论:想一想,他们还会遇到什么样的艰难? 齐读第三自然段。

(4)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它不仅震撼着我们,也同样震撼着全世界。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课件出示)

长城不但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且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 让我们一起自豪的对全世界……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在理解课文的时采用师生互动和分组交流讨论的方法。在讲解“长城像一条长龙”时通过播放《八达岭长城》的录像,让学生自己谈观后感。在讲到长城的高大坚固的特点时,出示有关长城城墙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到长城的这个特点。在讲解长城的结构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到前面来边指边讲解它们的作用,让学生做一次小老师将给同学们听。学生很乐于这样学习,兴趣很高。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时主要是采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的方式来学习的。整个讲解课文的过程每一个小环节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锻炼了学生课堂回答问题,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能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四)拓展延伸,赞美长城

1.同学们,长城带给我们的是骄傲和自豪。然而强大国力的本身,就是一道令人望而生畏、难以逾越的万里长城。老师有这样一个想法:希望长城永不再发挥它的战斗作用,希望和平之花永远盛开,也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力量去筑起新时代的长城。

2.作业:面对长城你们一定有自己的思考,老师希望你们能把它记录下来。【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把学完本课后的感受记录下来,为本单元的学写导游词做好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第四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你听说过长城吗?有没有同学去过长城?请你说说长城留给你的印象?

2、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其独特的雄姿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我们来看一看一组题词:

3、听完这些国家元首的题词你有什么感受呢?

4、是啊,我们华夏儿女应该以长城这样伟大的建筑为骄傲。那么,这究竟是一处什么样的建筑,让那么多伟人都来赞美它呢?让我们走进17课《长城》去欣赏一下。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提出不懂的问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出感情。

三、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一)(学习第一段)播放长城远景视频,学生谈印象。在作者眼中,长城像什么呢?

1、个别读。

2、借助图片理解“崇山峻岭”:山一座又一座,而且是很高很陡的山。

“蜿蜒盘旋”:像龙一样。

“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20年前有个年轻人,步行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508天时间,也就是用了接近一年半时间。

(二)(学习第二段)

过渡:长城真长啊,除了长,他还有其他特点吗?我们去第二自然段找找看。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并勾画出作者介绍长城的哪些地方。

2、老师这里有一张长城的近景图,请你认真观察,说说你能找到哪些与这段相关的信息? 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问:能不能换一种表示方法?如:相当于一个篮球场的宽度。

垛子、了望口、射口。

3、你能用简单的线条画把长城的这些地方画出来吗?(展示)

(三)(学习第三段)

过渡:长城不仅在外观上能吸引游客的眼球,而且它还有那么多的用途,可见古代劳动者多么了不起。如果有一天,你到了长城脚下,你会有什么感受吗?先去看看作者想到了什么?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在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旁边加上批注。

2、小组一起读,一起说说自己的感想。

(1)站、踏、扶动词用的很好。男生读,齐读。

(2)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大概相当于五六十个同学的总重量。所以我们感受这样的工程是多么不容易啊!你还能从哪些词语看出他们的“不容易”来?(3)无数、多少、才:这些词语表现出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由衷地赞叹。(4)最后两句男生读、女生读。最后一句齐读。

3、读得真好,我们也去体会一下站在长城上的感觉吧。请大家一边看,一边展开联想,看看谁的联想最丰富。(播放令一段教学视频)

4、说说,你想到了什么?(1)古代劳动人民劳动的情景;(2)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3)“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

5、我仿佛看到大家思维的火花燃烧起来了。带着我们的联想再来读一读这一部分。

(把这部分内容改写成分行的形式,配乐)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由读、同桌、小组一起读。(1)展示读;(2)齐读

(四)学习第四段

过渡: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气魄雄伟的长城就在我们面前(出示图片)师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你觉得自豪吗?骄傲吗?带着这种自豪感来赞美一下她吧。齐读。再来一次。

2、这样,我们也游览了一次长城,此时此刻,你想不想来给这个伟大的建筑献上几句题词呢?

3、汇报;上台展示(边展示边读)

4、有一个小作者,学了长城之后写了这样一首诗来赞美长城。让我们用激情地朗诵来结束我们今天的长城之旅吧。(配乐:长城长)长城啊,长城!

你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崇山峻岭,你如一座堡垒,为中原大地遮风,你似一尊丰碑,炎黄子孙血汗凝成。长城啊,长城!我为你歌唱!我为你自豪!

四、作业布置:

选做题: 1、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那时,一定会有众多中外朋友来参观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你会怎样介绍长城?请创作一篇解说词。

2、出一期以“长城”或“世界遗产”为主题的手抄报举办小型展览。

3、把搜集到的“长城”资料贴在“文化窗”,大家一起分享。

第五篇:长城教学设计

17、长

城zhànɡ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我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学会了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还会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这也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我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是在感情读文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我学会了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理解了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

以读促悟 【课前准备】

中国地图

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学习导航:用心去做,我们将会遨游在那片知识的海洋,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据2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2、欣赏图片: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去游览长城吧!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并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是怎样赞美长城的?请用课文的话来回答。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作者是怎样赞美长城的?(“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观图,整体感知

1、观察彩图,了解图意。师:作者是如此高度赞美了长城。就让我们好好地欣赏长城吧!请同学看这两幅图是站在那个角度观察长城的?

(1)第一幅图的作者是站在在哪里观察的?(在长城外或太空等)第二幅图又是作者是站在在哪里观察的?(在长城上)

这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师: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并完成学案的第二大题的第三小题。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看长城,突出长城的();第2自然段()看长城,突出长城的();第3自然段是作者由长城展开的(),第4自然段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同时我知道了作者是从()到()的顺序观察长城的。

四、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看远景图。指读思考:

(1)师: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有所了解了。请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结合远景图说说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作都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列数字)

师: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PPT)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请带着你的感受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

2、看近景图。自读思考:

(1)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出一个中心词概括长城的特点。

(2)长城不但高大坚固,它还很宽,你从哪个句子可以知道?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而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细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结合课文来说)

(4)你知道它们的作用吗?,请根据文章的意思和你搜集的资料发挥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的?(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5)说得真好,现在让我们已经动手画一画长城的结构示意图。

四、课外拓展

提升自我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学习了第一、第二自然段,现在我们来当长城的小导游,介绍远看长城和近看长城的特点。

下载长城教学设计(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城教学设计(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了解长城的气魄雄伟,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介绍景物的表达方法(写景与联想融合,远与近的融合) 教学准备:课件、长城视频,董文华的长城长歌曲 教学过程: 听记:1、天高云淡, 望......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克尔台学校 张艳丽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第1课的第2课时的教学。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17课,这篇课文的后两篇是《颐和园》和《秦兵马俑》,这三篇文章反映一个共同主......

    《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