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

时间:2019-05-13 02:4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

皖发〔2009〕32号

2010年4月8日

(2009年12月22日)

为深入贯彻《未成年人 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现结合我省实际,就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大意义

留守儿童问题是在我国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并将延续相当长一个时期的社会现象。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关注民生的重要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关乎国 家和民族未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目前,我省约有360余万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分布广、困难多,已逐渐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较为薄弱,统筹亟待加强,机制尚不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近千万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和几百万农村孩子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关系到和谐安徽建设和安徽崛起进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尽心尽力抓好落实。

二、工 作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是:以心灵关爱、健康成长为核心,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为重点,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牵头的工作责任制度,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立全面保障机制、改善学校生活学习条件、营造全社会关爱环境为基本途径,通过5年努力,基本建成系统化、网络化的关爱体系,力争使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托有所居、居有所安,实现全覆盖、全关爱。

今后5年,要完成六项主要任务:一是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统筹、政协参与、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工作机制。二是落实包保责任制,建成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分工协作、全面覆盖的工作 网络。三是研究和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法定监护人履行义务的形式和方法,落实监护责任。四是加强学校服务设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社会化服务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寄宿、托管以及校内外文化体育活动等多样化需求。五是探索新型校内管理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学校教育和监管职责。六是逐步形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经费保障制度和工作保障制度。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家庭、社会、学校三方职责。

1、强化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责任。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责任监督制度,督促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好留守儿童学习与 生活,切实履行法定监护责任。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培训和教育,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各类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监护人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切实提高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对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予以教育、劝诫、制 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2、强化社会的关爱责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办好事、办实事。积 极探索各种关爱模式,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组织建设和自我管理。继续推广校外留守小队建设经验,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和农村家庭互助队伍,实 施代理家长制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关爱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爱氛围。

3、强化学校的教育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努力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保障留守儿童在校人身安全。要加强力量配备,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一定数量专职从事关爱工作的教师岗位,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关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责任,实施心灵关爱,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向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进一步优化流动儿童就学环境,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确保流动儿童在流入城市就近入学。

(二)改善基础条件。

1、以政府实施为主,以农村初中为重点,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初中寄宿制工程的实 施,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依托现有的中小学校,力争全省每个农业县的县城和需要寄宿的乡镇分别建设一所寄宿制学校。依托乡镇中心小学,在每个乡镇建设 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力争到2014年,让所有愿意寄宿的农村留守儿童都能寄宿。具体实施方案由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2、整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等部门的资源,加大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力度,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 程等农村文体活动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音像资料、棋类、球类等文体活动器材和设施,开展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文体活动。

3、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管理模式。制定《留守儿童之家(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办法》,依托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创新管理,改进服务。

(三)优化成长环境。

1、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障制度。各级民政部门要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确保家庭困难农村留 守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

2、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医疗保健制度。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医疗保健工作,积极开展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计划免 疫、儿童常见病诊疗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相关医疗保健制度,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身体 健康和生命安全。

3、建立驻村民警和乡镇司法助理员联系农村留守儿童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严厉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做好违法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的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4、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援助制度。鼓励社会专业机构和志愿者,对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援助,对有困难或有情绪困扰的留守儿童及时给予帮助和排解,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正确面对现实生活环境,形成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和优良的心理品质。

5、完善校园及其周边文化环境综合治理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卫生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整洁、美化、绿化、文明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周边网吧、游戏室、歌 舞厅、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及校园周边图书报刊杂志摊点的清理、整治和监管,为农村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6、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制度和统计年报制度。各乡镇、村委会要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档案,建立健全监测机制和监护网络。各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学习成长档案。县级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纳入学生电子学籍档案,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情况年报制度,定期统计更新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和留守情况。

(四)加强经费保障。

1、加大财政投入。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工程结合起来,按照统筹整合、共建 共享的原则,通过政府投入、民办公助、社会投资等途径,重点建设农村中小学寄宿设施、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和农村留守儿童校外活动场所。

2、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积极利用社会捐赠,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中心,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扩大农村留守儿童服务资源。

四、切实加强领导

(一)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和工作网络。

各市、县(市、区)、乡镇都要成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协调小组,建立联席 会议制度等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形势,解决问题。要建立教育部门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多部门合作的工作网络,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 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建立和落实包保责任制。

建立并落实学校和基层组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包保责任制。在校期间,由学校组织力量实行包保;在校外,由基层组织负责、学校配合共同包保。每一位教师、基层党员干部都要明确包保对象,确保每一名农村留守儿 童都有人关爱。包保责任人要在心灵、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落实包保责任,切实做到对象无遗漏,时段能对接,关爱全覆盖。各级组织部门要把关爱农村留守儿 童工作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动员广大党员与农村留守儿童“手拉手”、“结对子”,办实事,献爱心。各级共青团、妇联、关工委要继续发挥各自优 势,深入发动广大青年志愿者、妇女、“五老”人员参与关爱活动,不断提高关爱工作成效和工作覆盖面。

(三)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

制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监督检查和考核标准,明确检查考核的内容和办法。加强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的专项考核,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基层党组织考核体系,纳入对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纳入义务教育检测指 标体系和教师考评考核,监督检查和考核的结果以适当方式公布。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示范区,评选示范学校。对关 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加强理论研究和社会宣传。

加强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理论研究和专题研究,制定并完善保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政策法规,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宣传部门要协调新闻媒体开辟相关专栏、专题,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宣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先进典型,宣传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强精神和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氛围。

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省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报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协调小组办公室。

第二篇: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

2010-06-17

安徽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

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

为认真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现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一、强力推进产业承接载体建设

1、从2010年起连续六年,省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集中区建设,区内新建企业年新增企业所得税省级分成部分全额奖励市县,涉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予以免收。

2、示范区内的省级开发区,可依法采取置换用地、整合周边乡镇工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区等方式扩大范围,由所在地政府修编开发区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支持国家级开发区扩区。

3、区位、交通及产业基础较好的工业集聚区可批准筹建省级开发区,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可同时设立为省级高新区,支持具备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4、在集中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中设立合作园区,吸引海内外地区政府、开发园区,跨国公司、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以及省内各市县、企业等对其进行整体开发。2010年起连续6年,合作园区新增增值税、所得税市、县留成部分,全额补贴给合作园区。

5、鼓励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开展国际、省际、省市、市县之间的广泛合作。

二、大力支持产业创新升级

6、制定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目录内投资项目享受国家鼓励产业相关支持政策。

7、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相结合,全面落实自主创新优惠政策,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比照执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相关政策。

8、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对省外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以及海内外重要研发机构、中试基地等落户示范区的,享受转出地同等优惠政策待遇。推进产学研合作,吸引高新技术成果在示范区转化。

9、建立并认定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

三、保障建设用地供给

10、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动态管理,根据实际用地需求,试行与审批级次相配套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滚动修编制度。

11、加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统筹,全省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预留15%,专项用于示范区重大项目建设。省对投资额1亿美元或5亿元以上的鼓励类产业转移重大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单列。集中区单独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计划指标单列。

12、示范区内建设用地置换指标可有偿调剂,示范区外市、县新增耕地指标可有偿调剂给示范区市、县。支持示范区市、县为其他地区土地整理垫付前期资金,整理置换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可有偿调剂给垫付资金方使用;也可用新增的建设用地作价入股,共建合作园区。

13、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将集体建设用地纳入统一市场。

四、充分发挥税费优惠和价格政策效应

14、根据全省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幅度,示范区内市、县政府可自行确定当地等级土地的适用税额,并报省政府备案。对转移到示范区内的企业,其在建期间建设用地,纳税确有困难的,按程序报批后,可减征或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经营期间其自用的房产和土地,纳税确有困难的,按程序报批后,可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15、对外省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到示范区内落户的,有效期内不再重新认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外省转移到示范区内的综合利用资源企业,凡在资格有效期内生产已认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产品的,不再重新认定,享受企业所得税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

16、对以省政府名义表彰的有关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和环境等方面的奖励,免征个人所得税。

17、示范区内的鼓励类服务业用水、用气价格与工业企业实行同价。实行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对其电容量100千伏安以上的商业零售企业,暂缓实行峰谷分时电价。

18、对集中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新建企业的水、电、气工程设计和安装价格实行监管,市、县人民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综合制定最高收费标准。对进入集中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的企业涉及的事业单位服务收费,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减免政策;企业需要社会中介服务的,当地政府可以通过打捆结算、招标等形式确定收费标准。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19、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示范区设立分支机构,并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新购建的自用办公房房产税按收入归属3年内由财政全额奖励给企业。

20、支持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推动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农村银行,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银行增资扩股。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12年前示范区每个县至少成立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21、鼓励企业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财务公司。鼓励企业上市,企业因上市而补缴的税费,省级以下留成部分奖补原企业股东。

22、加大金融资源整合,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支持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创业投资。发挥保险的保障和融资功能,建立担保风险基金,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创新金融产品,积极争取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

23、建立便捷高效支付清算系统,实现示范区内免费通存通兑。完善跨省金融结算,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六、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24、科学编制示范区环境保护规划,加快实施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先行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25、省财政对集中区内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按每万吨处理能力300万元奖补,新增污水管网建设按每公里40万元奖补。

26、开展审批“绿色通道”,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对上报环保部的项目积极提供服务,争取加快审批速度。

七、强化人力和智力支撑

27、依托高校、技师学院、科研院所、中职学校、骨干企业,建设与承接产业相配套的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支持若干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区和引智示范基地建设。

28、加快建立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到示范区创办企业的,6年内保留其工作关系,期间要求返回原单位的,按原职级待遇安排工作。

29、保障外来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省财政加大对示范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鼓励国内高校到示范区联合办学、兴办分校或独立学院,并落实建设用地、规费减免、设施建设、税收等优惠政策。

八、支持内外贸发展

30、充分运用家电汽车下乡、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农超对接、商贸物流、再生资源回收、资源回用等政策,支持示范区扩大消费。综合利用省级外贸促进资金和中央切块资金,支持示范区培育出口基地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开拓国际市场。

31、支持示范区建设物流园区和外向型现代物流产业带,对新建物流园区、道路运输站场和物流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项目,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和道路临时占用费,免收征地管理费。

32、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抓紧出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规划。推进合肥出口加工区尽快获批。为芜湖保税港区建设准备条件,快速审核、审批或转报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等保税物流场所建设项目。

九、强化社会建设和就业服务

33、建设以示范区为核心、覆盖全省、联结长三角的公共就业信息网络。建立示范区与皖北地区劳务合作机制。支持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基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和回乡创业。加大对示范区就业专项资金的投入。

34、制定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衔接办法。加快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率先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十、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35、放宽企业集团登记注册条件,允许企业经营范围按大类申请核定。

36、对列入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申报核发选址意见书时,不再编制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

37、整体搬迁的企业在沿海评定的管理类别,来示范区后予以办理相应的工商、海关、外汇管理类别。允许转移到示范区的企业将原进口设备转到符合国家鼓励政策的新企业继续使用,监管期限可以连续计算。

38、创新政务服务方式,继续清理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规范和简化产业转移投资项目核准、备案等管理程序,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39、扩大县级和部分试点镇的经济管理权限,形成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的合力。

40、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推进示范区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激

第三篇: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皖办发„2010‟1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主线,进一步推动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

1、实行对口扶持制度。省民委委员单位要认真落实《省民委委员单位对口扶持民族乡村方案》,帮助民族乡、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大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帮助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经济,发展公共事业。辖有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负起责任,实行分类指导。建立市、县(市、区)直相关部门对口扶持民族乡村制度,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对口援助工作,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编制专项规划。要把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省发改委和省民委要认真编制《安徽省“十二五”少数民族和民族聚

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辖有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较多的市、县(市、区)也要把加快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和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当地“十二五”规划之中。同时,结合实际编制民族乡村发展专项规划,并与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相衔接。

3、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省财政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及民族工作专项经费,市、县(市、区)财政根据本地少数民族人口总数情况设立民族工作专项经费,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县(市、区)应当设立扶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并随着财力增长逐年增加。

二、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4、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中办发„2009‟3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民族法律法规,带头进行民族团结宣讲。中小学要开设民族团结教育相关课程,高校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中充实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面向基层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大力宣传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成就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舆论氛围。

5、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纳入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作为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要在全省城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和谐民族乡、村”、“和谐民族社区”创建等活动。开展创建活动要与帮助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与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与排查化解不安定因素结合起来。对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要予以表彰奖励。

6、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做好清真食品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特需用品的生产和供应工作,保障和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在节庆、饮食、丧葬等方面的需要。对实行土葬民族的非经营性公墓用地,要本着节约够用的原则,实行划拨供地。

7、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对涉及民族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讲原则、讲法制、讲政策、讲策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不能把与民族问题无关的问题归入民族问题。对于人民内部矛盾要采取教育、疏导、化解的办法来解决。同时,要有效防范和依法打击民族分裂活动。

三、切实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领导

8、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县(市、区)两

级都要成立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民族工作部门综合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各级政府要将民族宗教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9、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皖发„2005‟16号)的要求,切实做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工作。加强民族乡村领导班子建设,注重选好“一把手”。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有计划地选派机关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采取各种途径,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跟党走、群众中有威望、工作上有实绩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

10、加强民族工作部门建设。要适应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注重选拔优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充实民族工作部门。继续执行《关于县(市、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机构设置问题的通知》(皖编办„2007‟248号),充实基层工作力量,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和广大民族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管理民族事务的能力、维护团结稳定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我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农村五保

【发布单位】81202

【发布文号】皖办发[2000]21号 【发布日期】2000-10-26 【生效日期】2000-10-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认真做好农村五保户生活安排、受灾地区农业税

减免和切实加强农村水、电等生产经营性

费用收取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皖办发〔2000〕21号)

各市、地、县委,各市人民政府、行署,各县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为妥善安排好农村群众生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现就做好农村五保户生活安排、受灾地区农业税减免和加强农村水、电等生产经营性费用收取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一、认真安排好农村五保户的生活

农村五保户是农民中特殊困难的群体,尤其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今年是农村税费改革的第一年,各地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农村五保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以及村级组织的作用,确保五保户的生活不出问题,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1、各地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五保供养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五保户供养的各项政策。各乡镇、村都要建立干部定期走访和包户工作制度,建立以敬老院为中心的五保服务网络,真正做到五保户生活有人管、疾苦有人问。在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中,各地要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安排好五保户的生活,不得以任何理由降低五保户的供养水平。

2、农业税附加等村级集体资金以及财政转移支付对村级的补助资金,要首先用于农村五保户的供养。各地必须严格按此要求安排使用村级资金,确保五保户的生活水平在农村税费改革后不下降,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村级资金用于五保户供养末达到上述要求之前,不得安排其他方面的支出。

3、县、乡党委、政府要对五保户生活安排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并有人具体分管这项工作。各地近期内要对农村五保户生活安排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五保供养标准、经费、粮油柴房、干部包户、群众互助等落实情况。要深入到每一个五保户家中,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每个五保户安全过冬。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凡是五保户供养经费、供养制度不落实的地方,要限期落实;对随意降低五保户供养标准、挪用挤占五保户供养经费、搞“划田代耕”或安排“吃派饭”等问题,要限期纠正。对五保供养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因五保供养工作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要严肃查处,追究领导责任。

4、各地要继续发扬扶危济困、扶贫济弱的传统美德,动员和发动社会力量帮助五保户解决生活、生产、疾病救治等方面的困难。村级组织要具体做好五保户的生活安排工作,与五保户签订供养协议,并继续发动村民开展互助互济,逐步扩大五保户集中供养的范围,确保每个五保户的供养落到实处。

5、各县(市、区)、乡镇民政部门与财政、农经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督促落实五保户供养经费,共同做好农村五保户生活安排工作。

二、二、切实做好受灾地区农业税减免工作

今年我省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特别是部分地区遭受到多年未遇的特大旱灾,灾区农业损失严重,农民群众收入和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各地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落实受灾地区农业税减免政策,切实减轻灾区群众的农业税负担。

1、凡是农业受灾的地区,都要认真核实灾情,实事求是地确定灾害损失,按照农业税减免政策,遵循“轻灾少减、重灾多减、特重全免”的原则,依法按规定给予减免,并及时落实到受灾农户。

2、受灾地区的县(市、区)要在认真核实灾情的基础上。将当年按规定提取的农业税减免资金和上级追加的农业税减免资金,及时分配下达到受灾乡镇,并负责督促乡镇抓紧办理具体的农业税减免业务手续,及时将减免指标落实到受灾农户,编造减免清册,并张榜公布,县(市、区)和乡镇、村均不得以任何名义截留挪用,确保农业税减免政策落实到受灾农户。当年没有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县(市、区)要将当年按规定提取的农业税减免款全部返还乡镇,由乡镇安排使用,不得以任何方式截留、挪用。同时,各乡镇村农村特困户、烈军属、残废军人、残疾人的农业税也要按规定实行社会减免。

3、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税减免政策执行情况的管理监督,加强对农业税减免工作的检查,防止该减不减和截留、挪用减免税款等违反农业税政策问题的发生。对严重违反农业税减免政策的县(市、区)和乡镇,要进行严肃查处,并对有关的农业税征收机关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

三、三、切实加强农村水、电等生产经营性费用收取管理工作,严禁增加农民负担

目前,农村各项生产经营性费用已到年终结算和收取阶段,各地要切实增强政策意识和群众观念,认真执行农村生产经营性收费政策,严格按规定的范围、标准和价格向农民收取生产性水费、电费等,绝不允许以任何理由层层加码、扩大范围、提高价格,绝不允许任何地方和部门借收取生产性水费、电费之机,搭车向农民收取生产经营性以外的费用,绝不允许借机将乡镇或村开支的缺口转嫁到农民身上,坚决堵住造成农民负担反弹的口子。

1、严格执行生产经营性水费、电费收取范围和标准。对农业生产性水费的收取,要严格限于水利工程排灌受益范围内的有效灌溉区,以农村二轮承包面积为准,严格按照《安徽省水利工程水费收交、使用和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执行。对农民引用天然水或者打井取水的,不得收取水费。对农业生产性电费必须按计量标准计收,收取范围限定于水利工程灌溉和排涝用电,用电价格按照省人民政府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农业生产用电电费标准执行。

2、农业生产性水费、电费由乡镇水管、电管单位收取,并填入农民负担监督卡,张榜公布,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县、乡两级水管单位、供电单位要切实转变作风,增强为农业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电的利用效率。乡镇水管单位、电管单位向农民收取水费、电费时,应开具合法票据。凡收费不开具合法票据者,均按违规违法收费论处。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尤其是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水、电等生产经营性费用收取的管理,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性水费、电费收取和使用的监督,今年年底前要对农村生产经营性水费、电费的征收、使用情况进行一次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费、电费的收取、使用情况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予以公布,并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接受乡镇人民代表的监督。

对违反政策规定,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者搭车收费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应当责令其将多收的款项及时清退给农民,并严格按照《关于对违反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行为的处分规定(试行)》(皖办发〔2000〕11号文件)的规定,给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党纪或政纪处分;情节或后果严重、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切实加强农村价格和经营性服务收费管理,坚决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各级物价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商品价格和各项经营性服务收费的管理,并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各有关部门、企业、单位在向农民提供商品和服务时,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严禁强行摊销商品、强行提供服务、强行收取费用。各级物价、财政、纪检、监察、纠风、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建立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向农民乱收费行为,有关部门受理举报后,要认真进行调查处理。

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增强群众观念,关心群众疾苦,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保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确保农村的社会稳定。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0年十月二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关于做好设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免费查阅

【发布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发布文号】皖宣明电〔2005〕132号 【发布日期】2005-12-05 【生效日期】2005-12-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关于做好设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免费查阅点工作宣传报道的通知

(皖宣明电〔2005〕132号)

各市委宣传部,省直各主要新闻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拓宽政务公开的渠道,省政府办公厅决定,自2005年9月起,《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在全省17个市和部分县徽风书报亭设立100多处免费查阅点,供广大群众自由查阅。做好设立政府公报免费查阅点的宣传报道工作,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掌握有关政策、法规,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有关宣传报道安排如下:

1?各市委宣传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的宣传,认真组织本地的报纸、电台、电视台进行报道,同时公布本地免费查阅点,方便广大人民群众及时查阅《安徽人民政府公报》。

2?12月上旬,安徽日报、省电台、省电视台组织对设立公报免费查阅点工作进行一次报道。

附:《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免费查阅点名单(略)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二○○五年十二月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皖发〔2008〕9号(2008年5月3日) 县域经济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安徽奋力崛起的......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办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办发〔2007〕12号 【发布日期】2007-04-17 【生效日期】2007-04-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中共安徽省......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物价局、省

    【发布单位】81202 【发布文号】皖办发[2000]14号 【发布日期】2000-07-05 【生效日期】2000-07-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安徽省......

    关于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意见

    关于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 意 见 为切实从源头上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推动全街道上下切实关注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结合我......

    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在我国社会城市化进行的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儿童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留守儿童在家大部分......

    浅谈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浅谈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吉林市第二十二中学校 韩东梅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留守儿童最聚集的地方。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点,......

    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浮梁县仙槎学校 黄国平在我国社会城市化进行的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儿童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

    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党风廉政建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办发〔2008〕7号 【发布日期】2008-03-27 【生效日期】2008-03-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