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达吸波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分析和制备方法
隐身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分析和制备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隐身复合材料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分析了雷达隐身复合材料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在隐身技术中的重要地位,较详细介绍了材料的隐身原理,以及当前涂敷型结构型隐身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和特性。通过材料体系配方设计、结构设计.探讨了不同吸收剂、不同结构形式对材料样板性能的影响.最终优化结果表明,特定浓度的某种吸收剂通过一定方式加入材料体系内部后.所成型的复合材料样板吸波性能良好,其力学性能满足通用工程材料的使用要求。说明了发展隐身复合材料的重要意义。关键词:隐身;复合材料; 雷达吸波材料;吸收剂
乃至整个隐身技术的未来[2]。国内外发展现状
0 前言
当今的战争是技术的战争,是电子的战争,像以前那样短兵相接、拼刺刀的时代应经过去了。基于复合材料优良的综合性能,在现代隐身武器中隐身复合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使隐身武器的性能大大提高。在实战中,雷达以及红外探测器应用比例最大。雷达、红外探测器住海、陆、空战都有应用,声纳及磁异常探测器主要用于海战。因此隐身技术的最主要研究对象是针对雷达波及红外辐射的隐身技术,而雷达隐身材料是最早采用的隐身技术。它能够使入射的雷达波发生衰减,吸收并转变成其他能量形式的材料,即雷达波吸收材料(RAM:radar absorbing materials)[1]。
隐身复合材料与先期发展的雷达吸波涂层相比,除了其具有吸波与承载双重功能外,还有其他明显特点。例如,不增加飞行器额外重量,有利于拓宽吸波频带等,因而它有逐步取代吸波涂层的趋势。吸波复合材料正经历由玻璃纤维增强到碳纤维及其混杂纤维增强、由热固性树脂到热塑性树脂、由次承力件到主承力件的发展过程。随着先进复合材料在飞行器上应用的扩大,采用隐身复合材料已成为新一代军用飞行器材料革命的重要方向。例如,在F--117、, B-
2、F-22隐身飞机上复合材料用量分别为10%、>50%, >70%。可以说,隐身复合材料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雷达吸波材料
隐身复合材料是融合了隐身性能、结构承载、抗弹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先进复合材料,能够有效降低武器装备的被发现概率,降低车辆的总重,提高车辆的机动性,提高其生存能力。
国内隐身复合材料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装备。国内开展吸波材料研究已有10余年历史,在材料研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对以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为基础的结构RAM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对这类材料的微观吸机制以及宏观电磁
~
~ P等)之间的关系、材料的性能(rrCAD方法有一定的研究。另外,对夹层结构型吸波材料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对影响夹层结构吸波特性的一系列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规律性总结。一种多层蜂窝夹层结构吸波材料比较常见。近年来对碳纤维及其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微波电磁性能进行了探索研究,研究了纤维本身的微波电磁特性、纤维编织方式、材料成型工艺等对复合材料反射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基本规律。在近10年的隐身复合材料研制中,也开展了一些吸波结构典型件的研制,并取得了一些应用成果,对推动隐身复合材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
目前国内外主要进展表现在几方面:
1.热塑性混杂纱吸波复合材料研制并用于机(弹)翼、蒙皮及耐高温部位。
2.运用CAD方法,采用自动铺层、数控缠绕、多维编织等新技术制造多层(夹层)结
构隐身材料。
3.陶瓷结构吸波材料得到开发,其中以SiC纤维吸波材料发展最快。
4.碳一碳吸波材料的发展并已用于远程导弹、火箭喷管及头锥等部位[2]。
国外飞行器、导弹、舰船用结构隐身复合材料己进入应用阶段.美国的F-117、B-2都大量采用了碳纤维、碳/芳纶或碳/玻璃纤维混杂作为增强材料的结构吸波材料;法国“幻影”系列战斗机、俄罗斯米格一29部分采用碳纤维结构吸波复合材料;法国“拉斐特”护卫舰、瑞典的“斯米盖”、美国的“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英国的“海魂”号都采用了各种类型的隐身复合材料。
陆军装备用隐身复合材料技术,典型的为美国的M113和X12布雷德利的车体,M1A1的负重轮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陆军研制出复合材料装甲车辆先进技术演示车,上下车身采用相同的工序把降低信号特征的材料与其它结构合为一体,可防雷达、热成像仪的侦察。1997年,英国的GKN防御公司展示了一种履带式隐身技术演示侦察样车,吸波材料被包含在装甲结构内,隐身性能超过布雷得利战车。英国的“武士2000”步兵战车、美国的Abrams和俄罗斯的T-95均采用了外形融合的隐身结构,以降低雷达特征信号。陆军装备用结构隐身复合材料更多地处于实验和演示验证阶段。
美国“未来作战系统”武器发展和实验项目的批准,意味着隐身复合材料将被大量应用于陆军武器装备,以实现其高机动性、全隐身、小尺寸、超信息控制能力的集合。而隐身复合材料本身将在具备隐身、结构、承载等性能的基础上,能够自我感应、自我调节、适时适地自我调控,向功能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利用复合材料设计自由的特点,结构隐身复合材料将与外形设计完美结合[4]。材料隐身的机理与途径
吸波材料吸收雷达波的基本原理是将雷达波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如热能)消耗掉。在创造高效吸收材料时,必须遵循物理(电动力学)概念、配合寻求最佳混合物的物理化学途径。分析表明采用不均匀的两组分和多组分材料是最有前途的,而材料的组成可根据导体、半导体和介质的电磁性能、物理化学性能来确定。至于材料吸收的电磁能值,则取决于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所谓隐身即为不暴露.目前各国探测目标的手段主要为微波雷达,它利用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见介质变化时将在界面感应电磁流,并向四周辐射电磁能的原理,通过分析雷达接收天线截获(或感应)的辐射电磁能,便可判断目标的距离、方位、大小、类型等等.隐身的宗旨就是避免接收天线截获到此辐射能.首先应避免的是产生感应电流,这主要靠材料设计实现;其次是避免天线接收到电磁能的辐射,它主要靠外形设计实现.假设雷达发射的功率为Pt,接收的辐射功率为Pr,则有关系式:
PPtG22
r(4)3R
4(1)式中: G一一天线增益(最大辐射方向的功率与平均值的比值);
一一电磁波波长;
R--目标距离;
一一雷达散射截面.这里取决干目标特性的只有雷达散射截面
,它与目标的大小、电磁特征参数(与形
状,波长相关)及反射系数有关,而反射系数取决于界面材料的电性能及雷达波的波长、人射角和人射极化(电场与人射面的关系).对于平面界面,当人射角垂直界面时,垂直极化与平行极化的反射系数相等,即有RZ2-Z1Z2Z
1(2)
Z1、Z2为两种介质的本征阻抗,由介质的电特性(介电常数)和(导磁率)确定,即 Z11/
1或 Z22/2
由(2)式可得不反射条件为
Z121Z或
(3)12由此可见,从目标结构选材方面缩减RCS()的途径为避免两种介质阻抗的剧烈变化,确保阻抗渐变或匹配,它可通过材料的特殊设计实现,即将材料设计成表面阻抗接近自由空间阻抗,随厚度增加,阻抗渐小.其方法有二:一为采用具有上述电的大小、电磁特征参数(与特征的层板结构;另一方法为在主体材料中加具有相反电特征的物质微粒一一导体加陶瓷等绝缘微粒,而绝缘体加金属微粒,且随厚度不同,微粒的密度不同.另外从能量守恒角度看,电磁波反射减小。折射必增大,如果不将其损耗,当其遇到其它界面(如蒙皮内面或内部结构)时还将反射,损耗的方法为将其转变成其它(如热)能这也得通过特殊材料的特殊设计实现[5]。实验过程
一、原料
环氧树脂(E-51,无锡树脂厂;潜伏固化剂(594),无锡树脂厂;丙酮,燕山石化;酒精,燕山石化;碳纤维;日本东丽公司;玻纤布,南京玻纤院;吸收剂A、吸收剂B,自制。
二、实验
隐身复合材料体系采用高性能树脂基体浸润玻纤增强体,形成连续相;吸收剂按照设计要求,以一定的浓度和方式分散于玻纤增强体与树脂基体之间,形成非连续相,利用平板硫化机进行模压制样,对多种类型吸收介质的吸波效果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主要通过控制吸收剂的分散状态和加入量来实现电磁参数的调节,从而实现对雷达波的入射、散射、损耗等。不同浓度吸收剂
制得的样板吸波效果不同。
通过实验发现,A类吸收剂浓度变化对吸波效果的影响不明显(表1),B类吸收剂的浓度对吸波性能影响较大(表2)。利用A类吸收剂制作的样板性能稳定(表3),利用B类吸收剂制作的样板性能不稳定(表4)。同时A类吸收剂易于在纤维布层间分散,其浓度和分散方式可设计性强,能较大范围地调节材料体系的电磁参数。而B类吸收剂的吸波效果、分散工艺、可控性差。利用A类吸收剂制取复合材料体系样板的力学性能数据见表5。
通过设计复合材料的表层结构,雷达波的入射率得到有效提高:在材料内部通过改变吸收剂的加入量的变化,使入射到材料体系内部的雷达波逐渐被损耗,实现不同层次的吸收功能、反射功能和散射功能,从总体上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吸波效果,且性能稳定;其力学性能达到了通用材料的使用要求。
三、结果与讨论
根据以上实验配方和结构设计结果,在材料体系和成型工艺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对所制取样板进行8毫米波、厘米波吸波效果测试(图
1、图2)。
可以看出,在8毫米波段隐身复合材料体系具有良好的吸波效果,在厘米波段2GHz-8GHz
范围吸波效果OdB-8dB,8GHz-18GHz范围吸波效果8dB-12dB。这主要与与吸收剂的加入方式有关。由图中还可以看出,曲线两端均趋于水平,这说明在频带范围之外材料体系仍然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这对拓展其工作频带具有重要意义。
四、评价指标[6]
五、结论
隐身复合材料板具有良好的雷达波隐身效果,在毫米波段和厘米波段均具有较高的吸波性能.复合材料样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具有一定的抗弹性能,与金属材料相比有很好的减重效果,可以作为结构件材料使用[4]。展望
吸波复合材料的研究是国内外隐身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不管是涂敷型吸波复合材料,还是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均是针对雷达探测系统研制开发的隐身复合材料,这些吸波复合材料主要吸收雷达电磁波。传统的吸波材料主要以强吸收为目标,但存在频
带窄、效率低、密度大等缺点,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新型的吸波材料要求满足“薄、轻、宽、强”,还满足多频谱兼容、耐高温、耐海洋气候、抗辐射等更高要求。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既能承载,又能吸波,并具有宽频带、高效率的优点,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同时反隐身技术的发展促使新兴隐身手段的探索和研究,兼容性吸波复合材料和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得到了重视。随着多功能复合吸波材料研究的深入,纳米无机物/聚合物复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优秀吸波功能材料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7]。参考文献:
[1]董杰涛.隐身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科技财富,2011,19:121.[2]刘俊能.隐身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八六三计划新材料领域功能材料专家组、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MRS)、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材料学学会、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材料专业委员会、机电部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功能材料》编辑部.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八六三计划新材料领域功能材料专家组、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MRS)、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材料学学会、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材料专业委员会、机电部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功能材料》编辑部:,1992:2.[3]邢丽英,刘俊能.隐身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J].航空制造工程,1995,12:3-5+8.[4]赵立军,于名讯.先进隐身复合材料技术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学会第二届隐身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化学会:,2004:4.[5]李萍,陈绍杰,朱珊,鞠树生.隐身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J].飞机设计,1994,01:29-34+51.[6]陈亮,张伦武,邓爱明,魏文政,谭延江.军用大飞机隐身复合材料设计技术研究[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
(三)[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2008:5.[7]刘献明,付绍云,张以河,孙正滨,李广涛.雷达隐身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4,05:8-11.
第二篇:探地雷达的发展与现状
探地雷达的发展与现状
探地雷达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1904年,德国人Hülsmeyer首次将电磁波信号应用于地下金属体的探测。1910年,Leimback和Löwy以专利形式提出将雷达原理用于探地,他们用埋设在一组钻孔中的偶极天线探测地下相对高导电性质的区域,正式提出了探地雷达的概念。1926年Hülsenbeck第一个提出应用脉冲技术确定地下结构的思路,他指出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交界面会产生电磁波反射。由于地下介质具有比空气强得多的电磁衰减特性,加之地下介质情况的多样性,电磁波在地下的传播比空气中复杂的 多,之后二三十年尽管在美国出现过一些相关的专利,这项技术很少被运用到其它领域,直到50年代后期,探地雷达技术才慢慢重新被人们所重视。探地雷达在矿井(1960,J.C.Cook)、冰层厚度(1963,S.Evans)、地下粘土属性(1965,Barringer)、地下水位(1966,Lundien)的探测方面得到了应用。1967年,一个与stern最初用于冰川探测的仪器类似的系统被设计研制出来,1972年Procello将其于探测月球表面结构。同样在1972年,Rex Morcy和Art Drake开创了GSSI(Geophysical Survey Systems Inc.)公司,主要从事商业探地雷达的销售。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磁带记录问世,加之现代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拟反射地震处理的应用,探地雷达的实际应用范围在70年代以后迅速扩大,其中有 :石灰岩地区采石场的探测(1971,Takazi;1973,kithara;)、淡水和沙漠地区的探测(1974,R.M.Morey;1976,P.K.Kadaba)、工程地质探测(1976,A.P.Annan和J.L.Davis;1978,G.R.Olhoeft,L.T.Dolphin)、煤矿井探测(1975,J.C.Cook)、泥炭调查(1982,C.P.F.Ulriken)、放射性废弃物处理调查(1982,D.L.Wright;1985,O.Olsson)、以及地面和井中雷达用于地质构造填图(1997,M.Serzu)、水文地质调查(1996,A.Chanzy;1997,Chieh-Hou Yang)、地基和道路下空洞及裂缝调查、埋设物探测、水坝的缺陷检测、隧道及堤岸探测等。
自70年代以来、许多商业化的通用数字探地雷达系统先后问世,其中有代表性的有:美国Geophysical Survey System Inc公司的SIR系统、Microwave Associates 的MK系列,加拿大Sensor & Software的Pulse Ekko系列,瑞典地质公司(SGAB)的RAMAC/GPR系列,日本应用地质株式会社OYO公司的GEORADAR系列及一些国内产品(电子工业部LTD系列,北京爱迪尔公司CR-20、CBS-900等)。这些雷达仪器的基本原理大同小异,主要功能有多通道采集、多维显示、实时处理、变频天线、多次叠加、多波形处理等,另外还有井中雷达系统,多态雷达系统,层析成像雷达系统等。
国内探地雷达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当时,地矿部物探所、煤炭部煤科院,以及一些高校和其他研究部门均做过探地雷达设备研制和野外试验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研究未能正式用于实际。9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国外仪器的引进,探地雷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1990-199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果。探地雷达主要应用领域有隧道(1998,隋景峰 ;2001,刘敦文等)、水利工程设施(1997,赵竹占等)、混凝土基桩(2000,李梁等)、煤矿(1998,刘传孝等)、公路(1996牛一雄等 ;1997,沈飚等);岩溶(1994,王传雷,祁明松 ;1995,李玮,梁晓园);工程地质(1994,胡晓光 ;1999,刘红军,贾永刚);钻孔雷达(1999,宋雷,黄家会)等。
第三篇:白银市农村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
白银市农村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
摘 要:对白银市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展开探讨,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发展措施,以寻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更好道路,使农村经济得以更好地向前推动。关键词:白银;农村经济;现状;措施
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既可以体现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向,也可以反映出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富裕程度。大凡农村经济发达的地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就比较高,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的收入和积累也比较多,反之则大相径庭。所以重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既是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确保
农村稳定发展的需要。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实施,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经济得以更好地向前推动,这个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因此,现对白银市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展开探讨,以寻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更好道路。
1、现状分析
白银市位于甘肃中部地区,所辖会宁、景泰、靖远三县和白银、平川两个区。其中市政府所在地白银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基地,盛产铜、铝、铅、锌及金、银等贵重金属;平川区是甘肃省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矿资源丰富;靖远县由于黄河的养育具有比较发达的农业,县城商贸流通历史悠久,兴旺发达;会宁县是红军会师圣地,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并且耕地广阔,农牧业适宜,加工增值的潜在优势很大;景泰县是全国有名的高扬程提灌区,具有各种矿藏资源,开发前景光阔。以上情况表明,白银各地普遍具有发展经济的基本条件。只要各地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各种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开发,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那么城乡经济就普遍能发展壮大。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里却一直呈现着“城市—工业,农村—— 农业”的二元经济特征,各地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资金短缺,技术水平低下,发展后劲乏力。特别是地处干旱半干旱山区,相当一部分农村仍然处于自然经济状况。而从白银的实际来看,全市80% 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经济形势如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存在问题
白银市虽然有比较发达的工业,但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并不大,农村经济实力比较弱,归纳起来,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各种客观条件制约,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任何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关系很大。一般情况下,在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等同的条件下,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好的地方经济发展好,而地理位置不佳、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发展缓慢,白银所属各县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现在农业经济也有一定的基础。而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好的地方,农业经济基本非常落后。大凡这类地方如果没有特殊措施和非常手段,就不会有大的动作和发展。第二、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无法迈步。有些村虽然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不算太差,比较便利,比如景电、靖会、新堡子电灌等高扬程灌区和铁路、公路沿线,黄河沿岸的一些村不仅发展农业有条件,而且发展二、三产业也大有希望,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无法起步。第三、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低,龙头企业极少,农村生产力低下,技术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3、已取得成绩
白银市农村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全面实施,白银市农村经济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比如景泰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从区域特征出发,围绕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重点实施“四个三”特色产业发展规则。即:“三果齐上”(枸杞、大枣、优质梨)、“三瓜齐抓”(旱砂田滴灌西瓜籽瓜、沙漠蜜瓜、温棚反季节瓜)、“三舍齐建”(舍饲养羊、舍饲养鸽、舍饲养猪),“三业齐兴”(f4芋产业、蔬菜产业、制种产业)。并且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优势的林果业,按照“县有特色,乡有强项,村有主业,户有专业,生产基地有龙头,大宗产品有市场”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使景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白银区附近农村,充分发挥毗邻城市的优势和与白银各大中型企业联系比较广泛的人缘关系,发展工业企业,走服务城市、致富自己的道路,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发展措施
(i)要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形成规模效益,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八大主导支柱产业。一是发展以节能日光温室蔬菜和优质瓜类为主的蔬菜瓜类产业;二是在平川区旱坪川、吊沟和靖远县刘川乡,大力发展优质甜瓜;三是在全市重点建设4.7万hm 玉米和2.0万hm马铃薯基地,开发以种植、运销、加工为主的淀粉业;四是在靖远、会宁开发0.94万hm 黑瓜籽基地;五是啤酒大麦基地建设;六是围绕种子工程,建立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包装和统一供种为主的种子产业;七是以养殖业为主的城郊型规模养殖业;八是结合现有基础,在果品基地、养牛养羊基地、小杂粮基地、杏基地:大枣基地、水稻基地等主导支柱产业上加大科技含量,把潜在的资源优势变成现实的产品优势。
(2)大力强化科技推广力度,促进农村经济高速迅猛发展。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完善农业科研、推广、技术服务专业机构,壮大科技队伍,加速科技转 化速度。(3)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市场信息服务。努力使农业生产变成清洁生产,把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关。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标准,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宽、时效性强的农业信息体系,积极培育和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等中介组织,鼓励引导搞好农产品流通服务,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为了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必须修筑一定的取水设施才能将天然水源抽取用于火场。建议首先利用现有通车码头,建设固定的消防取水口和加压设施,保证枯水期最低水位时消防用水的可靠性,并设立明显标志,严禁违章占用或堆放物品,保证不小于5m 的消防通道以保证消防车可以驶近取水。然后在其它码头、湖泊、溪流等水体沿岸合理地规划消防取水点,根据规划逐步建设固定的消防取水口、加压设施和通车道路。消防取水口的建设应与城市景观很好的结合。
4.6重视海水利用研究
在我国,现阶段海水利用主要是工业冷却水及生活卫生用水,而应用于消防水源极少,海水利用于消防用水,主要需解决海水腐蚀的技术问题。在国外已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据了解,日本沿海城市较多,利用海水救火是一项积极措施。沿海城市在海岸建造消防水泵站,将海水引入市中心储存。同时使用消防飞艇吸取海水,用于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和森林火灾。宝安区海岸线长3O.62公里,拥有天然的海水利用条件。所以宝安区应在充分吸取国内外经验基础上,做好相应的规划,并进行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和实践,设计和建造适宜于深圳需求的海水利用系统。
第四篇:中国高尔夫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高尔夫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
当今的中国,随着不断增长的可支配收入,使一批热衷高尔夫游的高端消费人群迅速成长起来,如企业高管、外企驻华代表、中产人士、商务人员等等。近年更有年轻化趋势,他们使高尔夫人才的需求日益上升。高尔夫球场的发展,将使中国旅游业从观光型逐步走向休闲度假型,开创了高尔夫发展的新局面、新市场,实现了发展的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树立起中国高尔夫休闲的整体形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国度的客户的需求,加快中国成为世界高尔夫目的地国家。
高尔夫已经超出了运动的概念,成为经济语言和社交的工具,中国需要更多的高尔夫比赛,而他们双方都将继续努力,推动中国高尔夫的长远稳健发展。同时指出,任何一个比赛在刚开始都是困难的,友好杯开创了一个新的比赛,十分有意义,它是面向全世界的对抗赛,一定会继续发扬广大。
面对媒体关于为什么会选择8人对抗赛形式,未来是否会扩大队员的问题,Dylan解释说:“友好杯有很大的国际亮点,未来扩大的是必然的。今年选择8人对抗,原因很多,一是筹备时间不长,从去年才开始。二是选手的日程紧凑,很多协调不过来。” 朱鼎健接着补充说:“在中国,8是一个很好的数字,代表祥和、吉利,我们两个家庭都愿意为高尔夫付出更多,我们有信心将其发展得更大、更强。随着球场及比赛等种种原因导致了高尔夫专业人才资源的稀缺。”
关键词:发展 挑战 问题 培养
目 录 前 言………………………………………………………………………………1 2 中国高尔夫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状况………………………………………………1 2.1 中国高尔夫产生的背景……………………………………………………1 2.2 中国高尔夫的发展状况简析………………………………………………2 3 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高尔夫球运动的历史沿革…………………………2 4 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基本现状……………………………………………………3 4.1在训练体系方面……………………………………………………………4 4.2在竞赛方面…………………………………………………………………4
4.3在市场开发方面……………………………………………………………4 4.4人才教育方面………………………………………………………………4 4.5在对外交流方面……………………………………………………………5 5 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目前面临的形式与挑战……………………………………5 5.1从国际上看…………………………………………………………………5 5.2挑战一:准确定位高尔夫球运动…………………………………………5 5.3挑战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6 5.4挑战三:竞技水平不高……………………………………………………6 5.5挑战四:协会组织建设……………………………………………………6 5.6挑战五:开放和对外交流不足……………………………………………6 6 总结…………………………………………………………………………………6 7 参考文献……………………………………………………………………………7 8致谢…………………………………………………………………………………8
中国高尔夫发展现状分析
一 前言
从1984年霍英东投资的中山温泉高尔夫俱乐部建立起,中国高尔夫运动成长经历了20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20年当中,高尔夫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的高尔夫产生的背景比较特殊以及中国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还不够成熟等等一系列的原因,中国的高尔夫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瓶颈和制约因素,高尔夫这项运动本身的与众不同,使得高尔夫产业也具有一些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特征,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高尔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了中国高尔夫发展的深层问题,明确目标,以及如何快速发展中国高尔夫。
二 中国高尔夫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状况
2.1中国高尔夫发展的背景
高尔夫在中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国最初引入高尔夫并不是看中这一产业本身的经济效应和发展前景,而是政府部门为了改善国内的投资环境以便更好地引入外来的资金。那个时候国人并没有认识高尔夫,但是外商到中国来投资,没有高尔夫球场,怎么满足外商休闲娱乐的需求,没有高尔夫球场,中国的投资环境怎么上得了档次,基于这样的一个目的高尔夫在中国诞生。
2.2 中国高尔夫的发展状况简析
由于成本、政策、技术和文化理念等方面因素的局限,我国的高尔夫产业还处于刚起步的初级阶段,高尔夫的进入门槛较高,目前高尔夫的消费人群大部分锁定在商务人士这一块,消费高尔夫的大多数是企业老板。而一般的平民百姓却没有能力消费得起这项昂贵的“贵族运动”但是高尔夫球的独特魅力不可估量,高尔夫产业的发展也带动其他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高尔夫产业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在它的带动下,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产业结构网。
三 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高尔夫球运动的历史沿革
3.1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二十世纪,高尔夫运动传入我国。一九三一年,上海成立了高尔夫球游戏中心。同年,中、英、美商人合办高尔夫球俱乐部,在南京陵园体育场旁开辟高尔夫球场。
进入八十年代,高尔夫运动在我国得到很快发展。1985年,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成立,1986年1月,中国首次国际高尔夫球赛--“中山杯”职业、业余选手混合邀请赛,在中山市温泉高尔夫球场举行。以后,每年举办一次。最近几年,高尔夫球运动在我国已迅速普及和发展起来。
现在,高尔夫已成为奥运会项目,这会使国内有关部门和社会一些人士对高尔夫运动的误解有所改变。高尔夫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朋友交往、商务交往及政务交往的体育运动,是深受各界人们喜欢的,老少咸宜的,健康文明的运动。从去年10月份宣布高尔夫入奥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湖南、广东、江苏等省市,对高尔夫球场的税率相继作出了调整。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尔夫运动在中国会得到规范、健康、良好的发展。
3.2高尔夫球运动的历史沿革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尔夫球运
动从广东等沿海开放地区率先兴起,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渐遍及大江南北。1985年5月24日,经原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批准,中国高尔夫球协会正式成立。此后20多年,在原国家体委、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高尔夫球运动不断普及和发展,各方面的基础工作初见端倪。这期间,高尔夫球运动在取得一定发展的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以及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运动技术水平总体不高;项目的普及程度有限,项目发展不平衡;组织结构松散,各级协会建设滞后,在行业内的权威和影响力还不够强;球场建设迅猛,但与其相适应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运动型专业人才培养严重不足;对外交流合作和联络工作薄弱等等。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高消费、商业化、贵族化的不当定位,使高尔夫球运动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堪忧,在公众认知、政策支持、社会参与等各方面面临着一系列困难。2005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进行机构改革,成立了新的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创新了项目管理的体制机制,为项目的集约化管理开拓了空间,高尔夫球项目迎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四 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基本现状
据中国高尔夫球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类高尔夫球会近500家,球洞数合计约9500洞。参与运动人数百余万(含台、港、澳地区和外国在华人士)。与高尔夫球运动相关的各类企业、机构、院校等约1300余家。每年组织各项竞赛、训练、培训、出访等各类活动上百起。其中每年纳入中高协赛事体系的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已经由2006年的30余起,发展到2009年的近90余起,涵盖了从奖金额高达700万美元的世界顶级赛事-世界锦标赛到全国职业赛事、全国业余赛事、全国青少年赛事等各个层次;参加中高协赛事活动的业余运动员2000余人,职业运动员300余人。出现了张连伟、梁文冲和李超等几位优秀球手,以及胡牧和苏东等一些优秀的青少年选手。此外,由各地方协会、球会和其他单位主办的地方性、群众性赛事活动更是不计其数。随着赛事活动的发展,相关的教练员、裁判员、经理人、草坪师、球童等专业人员的数量也在相应增加。高尔夫球专业媒体方面,目前全国已经有3个数字频道,30余本专业杂志和数十家网站和报刊,也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
4.1在训练体系方面。
经过中高协三年多的建设,中国高尔夫球运动逐步从以往的零散训练状态开始进入了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新阶段,以国家队为突破口,带动了职业、业余、青少年等几条线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女子职业选手成长迅速,在美巡、日巡、欧巡等高水平职业赛事中取得一系列好成绩;国家男子和女子业余高尔夫球队成绩不断提升,在“皇后杯”亚太业余女子队际锦标赛等一系列国际比赛中均取得了可喜突破。
4.2在竞赛方面。
全国每年纳入中高协赛事体系的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大幅度增长,截至2009年7月已有近百起赛事,涵盖了国际、职业、业余、青少年等各个层次,全年赛事总奖金将近2300万美元。建立了职业、业余、和青少年的积分排名系统和双向选择的办赛模式,各地区各方面承办比赛的积极性空前提高,赛事申报承办程序得以规范,赛事计划提前落实。创新推出“全国高尔夫球俱乐部联赛”、“中国女子职业巡回赛”、“中国男子职业巡回赛”、“业余系列赛”、“汇丰青少年系列赛”等取得了圆满成功,在加强项目普及、提高技术水平、增强项目的凝聚力、引导促进训练、出人才出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发挥协会在项目发展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等方面,都发挥了空前的积极作用
4.3在市场开发方面。
中高协先后与世界知名品牌Taylormade Adidas、欧米茄、汇丰银行,中国的知名品牌贵人鸟等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了项目开发的历史性突破。同亚洲各国家和地区协会合作创建“同一亚洲”巡回赛组织,共同开拓国际职业赛市场。先后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合作,成立了中高协海南基地、安徽基地、南山培训学校和训练基地、黄山青少年训练基地,2009年下半年还将命名10个国家高尔夫球队指定训练球场。通过与上海通用汽车、中信银行、美的、东方集团、世星集团等企业合作,进一步通过市场化运作,创新和完善了项目的赛事体系和培训体系。整合了高尔夫球博览会资源,形成了“中国高尔夫球博览会”的航空母舰,成为亚洲第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
4.4人才教育方面。
中高协先后与英国R&A、澳大利亚PGA合作,引进国际上最权威的裁判员、教练员培训体系,占领专业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尔夫球项目裁判员、教练员、职业球员的等级考试制度和晋级培训体系,使教育培训与使用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拓了中国高尔夫球项目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培养专业人才的先河。从2007年开始至2008年底,举办各级裁判员、教练员培训21期,累计培训各级裁判员1076人次、教练员695人次。
4.5在对外交流方面。
中国选手近年来得以争取到更多的参加国际重大赛事的机会。由中高协与澳大利亚PGA和韩国KGA、KPGA、日本PGA共同创办的“同一亚洲”巡回赛组织得到了相关国家协会、有关国际组织的广泛支持和认同,已于2009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已经成为世界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组织、亚太业余高尔夫
球协会、国际高尔夫联合会的正式成员,各国际组织、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国家地区的高尔夫球组织以及行业内国际大企业的高层先后访华,寻求同中高协的合作,充分反映了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国际威望的不断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
另外,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在第一时间内向业界发出倡议书,鼓励企业和选手向灾区捐款,得到了各方面的积极响应。短短一周时间内,在小球中心和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的倡导下,行业内共有近30多家企业或个人共计向地震灾区募捐资金和实物总价值超过人民币6027.8万元
五 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目前面临的形式与挑战
5.1从国际上看。
高尔夫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欧美)高度普及,运动技术水平以及市场化、职业化、商业化程度很高,占有全球体育赞助市场份额的5-6%。随着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持续发展,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富潜力的市场,高水平赛事和活动开始逐渐向中国转移。中国在高尔夫球领域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已成为多个国际高尔夫球组织的重要成员,为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空间。
5.2挑战一:准确定位高尔夫球运动。
改变看法、争取理解、获取支持,为高球丢掉贵族、腐败等帽子,获得大众认可、取得政府支持。2005年以来,中高协提出“高尔夫球运动要回归体育运动本质、要服务大众、要面向青少年”的理念
5.3挑战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中国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地区差异、社会各阶层消费能力相差悬殊,社会上对高尔夫运动认识尚有一些偏差,导致项目发展环境上存在阻碍。国家对高尔夫球场地的规划、审批、建设、管理等缺乏明确的授权,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场地建设呈现出管理主体模糊、缺乏政策引导、缺少统一规划的现状,导致场地建设发展不平衡。同时,目前中国约500个高尔夫球场中,公众球场只占1.7%,公众球场和私人会所比例严重失调(与国外公众球场多于私人会所的情况正好相反),大众的参与热情得不到满足。
5.4挑战三:竞技水平不高。
目前,中国高球竞技水平处于亚洲中下游,与体育大国的形象不相称。始终没有培养出世界级的优秀球员,缺乏榜样的带动作用。同时,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教练员和裁判员的数量难以满足高速发展的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需求。
5.5挑战四:协会组织建设。
中高协和地方高协的行业领导和主导作用发挥不够,缺乏对产业和行业的政策研究;在推进发展中,缺乏战略、计划和措施;在组织建设中仍较为混乱。
5.6挑战五:开放和对外交流不足。
造成我国高球运动在过去许多年中基本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偶有零星的世界明星来华开展一些商业活动,大部分来华人员多是以商业为目的的二、三流的教练和人员。出访活动也多局限在个别球场的不定期访问。有组织、有计划、有明确目的的团队出访几乎没有,造成国际组织难以确定中国高球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从而难以进行合作。组织间缺乏交流合作、人员和民间缺乏来往,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中高协将积极进入各高尔夫球国际组织,提升国际地位,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六 总结
虽然由于成本、政策、技术和文化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局限,我国的高尔夫产业还处于刚起步的初级阶段,但是随着高尔夫文化和理念的普及,高尔夫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高尔夫形式多样化与新概念的涌现。未来高尔夫的形式不只是局限于传统的会所加球场形式,再加上高尔夫需求的不断扩大,将会出现一批亚高尔夫消费群体,他们的身影也许不经常出现在传统的高尔夫球场,但是他们却热衷与玩迷你高尔夫或者室内高尔夫。而在将来,这些特殊的高尔夫形态也将跃身于高尔夫产业当中,成为中国高尔夫产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那时中国高尔夫也会在不经意间逐步走向成熟。
第五篇:宣传部现状分析和发展目标
现状分析和发展目标
一.现状分析:
校团委宣传部配合学校和团委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宣传、教育工作中团结、引导和服务团员青年。研究和制定团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计划、措施和方法;负责安排团员青年的宣传教育工作,抓好团的宣传队伍建设。管理校团委网站和宣传橱窗,通过这些平台向大家宣传校团委主办的各种活动,便于信息更迅速、准确、广泛的向广大学生传播。校团委宣传部还负责收集、整理和编印校团员的先进事迹和点典型材料,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他们的事迹,并向他们学习。校团委宣传部是团委和广大学生之间的桥梁。目前,宣传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培训不到位,工作专业素质较差,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分析:宣传部现分为海报组、外联组、新闻组,三组都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海报组会专业的图片处理与视频软件的人较少;外联组专业知识不够,经验缺乏,实践较少,商家资源较为匮乏;新闻组能完成定稿新闻的人数较少,会摄影知识的人也较少。进入组织时对这些方面考虑欠佳,对于干事在这些方面的培训也非常不到位。良好的工作素养与专业知识的储备是做好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加强工作培训将是重中之重。
解决办法(1)招新时注重对这方面的人才招纳以及对有潜力的干事的培养。
(2)请专业的老师或同学为新干事做培训,主要分为三个培训阶段(入门阶段,加强阶段,巩固阶段),并定期对干事能力进行考核。
(3)宣传部出具自己的工作指导手册,着重于部门职能、工作介绍以及对干事的要求和相关考核制度,将培训内容纸质化,使新干事对培训内容掌握更扎实。此外,尽量让每个人接触部门不同小组的工作,提高部门人员的多方面的能力。
(4)部长、副部及助理在带新干事们时更加注意对其工作能力的培养,给予他们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使新干事不断提高。
问题二:成员纪律意识比较薄弱
分析:由于宣传部本身工作性质的原因,以及部门精神文化的需要,部门人员性格都比较活泼开朗,而且部门内部感情较好,喜欢嬉戏打闹,所以就存在组织纪律性差的问题。而且在学生会开会,部门内部会议,或者是组织策划活动中,商量事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这样部门人员不仅容易形成随意、散漫、无所谓、不在意等态度,而且还会极大的影响到开会的纪律,甚至还会影响部门内部决策的效率以及组织策划活动的效率。
解决办法:(1)在一开始的部门建设中就应该意识并有效的处理这个问题,防患于未然。
(2)我们将制定部门内部的章程,明确奖惩机制和请假制度。但是不希望用严格苛刻的方式执行而是以说理的方式,用包容的心态去说服新干事。
问题三:部门工作后期阶段成员缺少积极性
分析:由于宣传部工作较多较杂,所以在长时期的工作中总会有脱颖而出的干事,执委们也会较多的把工作交给这些干事,导致其他干事总报以与我无关的态度,慢慢缺乏了积极性,甚至产生退出的想法。倦怠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刚进部门之后,进入部门中期和每个学期的期末。刚进部门便倦怠的成员人数肯定较少,他们多半是对自己没有规划,以为进了宣传部便是万事大吉,便可以混到职位与尊重。
解决办法:(1)对与前期就倦怠的成员,执委们应积极找他们谈心,交流,听取他们的想法意见,帮助他们找到方向,使他们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对部门的向心力与忠诚度。
(2)多鼓励激励他们,多去带领他们获得业绩,参与到部门活动中来,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突破瓶颈。
(3)对于中期倦怠的成员,因为人数肯定相对较多,所以我们可以将注意力转移下,部门内部开展一些趣味活动或者以部门为单位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来再次拉近大家距离,找回部门凝聚力和团队精神,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找工作状态。(4)对于期末倦怠的成员,要给予更多关心,在期末考试的问题上多帮帮忙,给与指导和经验,让他们体会到宣传部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甘愿为其工作与奉献。
问题四:部门宣传方式单一,创新意识较弱
分析:宣传部的宣传方式单一,形式缺乏创新。海报组多以纸质海报、网络平台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受众较少,关注度不高;新闻策划组策划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很少有较为新颖的活动策划方案,校园文化的形成有赖于各级学生组织的共同努力,长久以来,各级学生组织都跳不出以部门职能为核心的怪圈,知识竞赛、演讲、歌唱、辩论赛……这些曾经 引起同学们无限热情的活动,已随着同学们关注度及参与度的降低而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似乎已让广大的学生产生了视觉上的审美疲劳而不能再引起同学们的兴 趣。此外,活动内容达不到与时俱进的矛盾已开始呈现,长此以往,活动就会失去意义,校园文化的构建也将变得空洞无物。
解决办法:(1)利用好各种宣传资源,扩大网络宣传、校园宣传,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效果;联合各学院、各种报刊扩大宣传渠道。(2)活动方面与其他高校或商家多加交流与沟通,创新内容与形式,多开展不一样的新活动,丰富大学校园生活。
问题五:掌握的资源较少,校园影响力缺乏
分析:近年来,学校之间的各类学生组织不断涌现,并在学校的大力扶持下蓬勃发展。而且,学生工作的分支和项目日益增加,分工日益细化,从而使团干执委会面临着资源 匮乏的困境。团干就自身性质而言组织的校园活动较不丰富在校园中的影响力较小,所以宣传部的影响力也必然会小。学生干部缺乏稳定的资源来源。此外,学生干部流动速度非常快,一年一次大换血,新手进入状态比较慢,而且组织内部 也缺乏针对年轻干部的高质量的培训。
解决方法: 资源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学校政策的制定和团干执委会制度的改革,我们必须加紧行动起来,去争取更多更好的支持和更宽更广的资源。团干执委会应该有足够的气魄在资源利用、信息掌握、思维创造方面行学生组织之先。
问题六:工作体制缺乏良好的连贯性
分析:学生干部的用人都必须经过选拔、任用、培训、工作等环节。考虑到学生干部都是一年一次大换血,人员流动快,这往往造成工作的人浮于事,工作体制缺乏良好的连惯性。宣传部的工作对于干事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工作体制必须要良好的传承。学生组织的发展更为看重的是文化的积淀,但是,纵观整个团干执委会的发展,流传下来的工作方法远远少于思想方法。其中工作交接的不充分,致使好的工作方法、工 作经验和工作资料得不到传承和交接,造成宣传部工作风格和传统精神始终没有形成。学生会的工作开展也因此不能在平稳、有序的过程中进行,每年的工作开展 都是推倒重建,增加了工作难度。
解决办法:(1)与上届执委做好工作交接,发扬上届执委所创造的的优秀的作风方法以及精神等,在此基础上新一届执委加以改造创新。
(2)做好工作总结,不论是海报设计组、外联组还是新闻策划组都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对于近期的海报、新闻等应该及时汇总做相关的总结、评报工作。
问题七:部门内部建设问题
分析:目前部门内部暂没有相关的成文管理制度等,组织的管理漏洞较多。大一学生课程较多而且班级新成立,互相不了解,所以事情较多活动多,这里面就很有必要协调好彼此间的矛盾。班级与部门的矛盾,学习与工作的矛盾,同学与同事的关系矛盾等等。竞争机制不是十分健全,导致全体成员只有前一小段时间热情高涨,但是到了后面就只有几个人,几个组在竞争,效果不明显。部门内部分工不明确,特别是干事,除了明确的分组之外还应该多培养其他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组织策划,文书,外联,海报以及统筹能力,不能只专注于一项工作。
解决办法:(1)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机制:
我们将部门的工作分区、分块,将工作程序化,提升部门工作效率。制订干事无课表,保证每位干事都有锻炼的机会,也防止个别干事耽误太多时间影响学习。(2)构建学宣传部完善的工作流程体系:
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注意工作体制的连贯性,对每年的换届交接工作要形成良性的机制,使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成为自然;完成团干执委会工作操作大纲,相关的工作资料要进行建档归类备案;同时,对各部门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使每项工作标准都能有章可循。
(3)加强内部成员学习和交流
(4)建立部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从每次例会到每项活动开展的前后,都会记录大家的工作表现情况,使得年终评优和考核有据可查,以次提高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提升工作业务素质,促进宣传部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阶段目标
(1)短期目标:完成招新工作,为宣传部注入新的血液。完成部门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分工,使部门内部更趋于规范、健全化。与校报、学院等报刊合作,联合宣传学校的各种活动,扩大宣传部的影响力。
(2)远期目标:通过加强对部门成员的志愿者素质及专业技术培训,使部门全体成员的素质 和能力提升到更高水平,将宣传部打造成为一个有能力完成好校内外所有大中小型志愿活动 宣传报道工作的部门。
(3)目标:通过一定强度的技术培训及实际动手操作等形式,使干事熟悉并熟练掌握至少一种图像处理工具,能够设计出各种宣传展板、海报等;熟悉并掌握视频的制作;初步了 解网络管理及维护的相关技巧;积极与其他各部门加强沟通与交流,执委在此基础上要求进一步明确自身分工,引导干事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二)工作目标(1)积极配合个方面的工作。加强宣传部内部的联系,把宣传部建设成一个人性化的温暖大家庭。
(2)加大宣传部在学校的影响力度,扩大知名度。
(3)充分利用好展板和橱窗栏,做好学校各项活动宣传工作,积极主动的行使宣传职能,为我校的宣传工作添亮点。
(4)充分挖掘宣传部每个人的才能,让每个人的才华都得以发挥,得以提高,拥有锻炼的空间,同时培养大家的合作精神,在提高工作素质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5)现在最为主要的目标是-----沟通.和书记处,和各个部门.对自己分内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对于和各个部门的交流,主要是让我们宣传部尽早的知道各项活动举行的主题和形式,以便于我们可以有时间进行海报的整体设计和局部设计,以便于活动之前的宣传.我们还要进行创新,不仅限于海报.在宣传方面,尽量的使用新的形式,是不是可以在校园网BBS上可以创建一个群体专门进行宣传,同时欢迎给我们建议.还有就是,我们有一个新的设想,开辟一个专门的信箱进行收集同学对我们海报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以后的工作的开展.可以对我们的不足有一定的弥补.最后,是一个意见,我们想把我们出过的海报,进行影像资料的保存,以便于以后的参照和工作总结.(6)制度问题,我们宣传部会加强内部的奖罚制度,对于出海报的时间有严格的规定 ,我们会定期召开内部会议,对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并留有总结报告和会议记录.我们会对开会的时间概念进行加强,严禁迟到。
(7)加强工作培训,给外联组同学多实践的机会,争取固定的外联资源(三)工作设想
(1)制度创新:为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使宣传部的宣传工作更顺利的开展,宣传部将完善内部成员考核制度。在新的制度中,宣传部要更注重对成员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完善后的新制度将从考勤制度、值班制度、交稿制度和工作制度四个方面对成员在宣传部的每月表现作出详尽的评价,有利于提高成员的积极性,督促成员较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2)内容创新:以前宣传部的工作重心放于海报绘制、照片录像等方面,宣传部工作内容创新刻不及待。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工具,宣传部可以在办公方面与办公室相交,可以协助他们处理些办公问题;在组织方面可以协助PPT制作工作的展开;宣传部作为团干执委会独立的部门,也可以自己承办些活动,多方位、多层次发展。
(3)方式创新:作为学校宣传的主力部门,宣传部也在寻求着更利于自己的工作方式,发挥自己作用的工作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其在宣传上的各种优势,宣传部现可以着手于网络班级的更新等工作。
(4)定位创新:团干执委会是一个整体,每一个部门都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宣传部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团干执委会其他部门的帮助和支持。本学期,宣传部将会与团干执委会其他部门积极合作,并在合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部门的长处,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总结:
纵观本学年宣传部的工作,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新干事的工作能力也亟需提高。加强新进成员的培训,以老带新,注意新老交替的适应过程,努力使各干事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讲求创新,同时要注重团队精神。宣传部在团委工作中起到牵头和思想引领的作用。不仅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团委及各部委托的任务,做好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还需要完善宣传部自身的建设,把宣传部建设成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整体。宣传部各个成员将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积极主动的工作,丰富宣传形式,在工作中推陈出新,不断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