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彭健事迹材料
春霖滋沃土 丹心育桃李
——关于彭健同志评选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推荐材料
慈利县铄武学校
彭健,男,现年40岁。按常理,这个敦厚憨实的土家汉子是不应该属于教育的。只源于对社会负责,对下一代人负责的大义担当和“敢为天下先”的非凡胆略,在不向政府伸手要一分钱的情况下,他于5年前创办了“铄武”这所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民办特色学校,并从此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5年来,他率领他的团队严格奉行“以德正行,培养健全人格;崇文尚武,培养发展人生”的办学理念,以培养“五会”(会学习、会健体、会为人处事、会自理自立、会理解父母)、“三恩”(知恩、感恩、报恩)的社会有用之人为办学目标,以武术训练特色育人和全封闭、全托式的管理为基本办学模式,以帮助九年制学段内的留守学生、托管学生、文武兼修的特长学生,破罐子破摔的“病态”学生,沉迷网络、早恋出走、厌学弃学、自卑自闭和性格孤僻、乖戾有暴力倾向,家长无法管,学校不敢管,老师不愿管的“问题学生”,矫正行为习惯、完成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学习为重点,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全方位、多层次”提供专业辅导,着力打造学生健康的体魄与健全的人格,不仅使得“铄武”这颗教育蓓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 成功的民办教育之路,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5年来,该同志着力倡导以优美的环境影响人、改变人。学校先后投资400余万,将原柳林铺乡政府大院改造成了占地面积达6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的学习园地。校园内有能容纳400多名师生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以及食堂、实验室等功能室,且通风通光,设施齐全,能很好地满足师生们学习、工作、训练、生活所需。学校操场虽不大,但布局合理,体育设施齐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突出,处处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教育氛围,校训、标语、宣传栏,科学、关爱、温馨;道路旁、操场边,冬青齐整、垂柳依依,课余饭后徜徉其间,让人赏心悦目。
5年来,该同志一贯注重以健全的制度来管理、约束学生。学校对学生课堂内外、日常生活中的坐立行以及集合、出操、就餐、文明卫生习惯、待人接物礼仪等,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规定,全体学生只有对这些规范、规定耳熟能详,自觉遵守,各项考核合格,并有家长亲自来校接,才被允许休月假,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校外及家庭不利因素(如单亲、留守、溺爱)等对学生的影响。全体学生一律着校服,每天从教室到操场,从寝室到食堂,必须坐有坐姿,站有站相。男生统一理学生平头,女生的刘海不能遮挡眼睛。在内务管理上,除了生活老师(武术教练)的督促检查外,都由学生自主组织测评,对一室、一床、一物,日日检查、及时通报,全体学生严格做到了被子叠成一个样;衣服折成 一个样,毛巾四角对齐晾成一个样;牙刷、口杯放置方向一个样;桶子用完摆成一条线;位置高低、左右方向,必须整齐划一。整个校园长期做到了“晚上不少一人、白天不留一宿”,每一位前来求知的学生,一踏进学校的大门,就如同走进安全的港湾。
5年中,该同志积极倡导并能大胆尝试对问题学生实施适度的诫勉教育。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他允许孩子们出现不良行为反复,但会视情节轻重给予适度的警示教育,两次犯同一类型错误,老师、同学提醒,给予如抄生字、抄课文,抄规范手册之类的惩戒;三次以上,由班主任或教练监督,分别给予如打扫教室、寝室和厕所卫生之类的惩戒;无视规章明知故犯的,给予处罚式教育,如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强度。对每周扣分最多的小组、寝室,实施联动式警示,如集体取消月假,集体做班级卫生、打扫操场、餐厅一周到或一个月不等。适度的戒勉教育和老师、教练、同学的耐心帮教,不仅使这些问题学生逐步懂得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个体必须服从集体,明白了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以及公共道德标准,学会了科学管理自己的情绪与习惯,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教育效果。
5年中,该同志始终坚持以武术修炼人。对每期新入学的学生尤其是有严重叛逆行为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该同志都会坦诚的与他们进行一次谈话,然后利用每天早晚以及武术课时间来进行针对性的沟通和教育。初进校时,这些学生大都觉得不自在,特别的排斥学校、排斥制度约束,有的甚至哭天抢地,寻死觅活。针对他们的个体差异,该同志和他的团队十分注重因人因材施教,像对待那些上网成瘾、营养不良,身体差的学生,一般采取先适应性训练,再逐渐加强度的训练办法,逐步帮助他们恢复体能,恢复自信。而对那些体能好,桀骜不驯的学生,一开始就以强度较高的训练来激将他,磨练他,让他们对教练、对老师、对学校、对制度心生敬畏。训练中,该同志严格奉行“成才先成人,习武先修德”的育人宗旨和强身健体为辅,修身养性为主的教学方针,在精心传授学生搏击技巧,不断激发他们兴趣、严格训练他们体能的同时,更注重通过耐心的讲解和反复的现身示范、适时的警示提醒,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自觉服从意识和尊敬师长、尊重对手、礼让他人的道德规范,让他们在亲身感受中华武术强身健体外在魅力的同时,不断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磨砺意志,修身养性,有机地进行礼仪孝廉的内在修炼。
5年来,该同志一贯注重以真诚的情感与服务感化人。在铄武,他给老师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愉悦的心情是在铄武干好工作的前提,更是学校与教师、教练合作的基础。几年来,他从不以老板、校长的身份示人,而是时刻注意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在工作上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生活中积极想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团队中有人娶媳嫁女、买房购车手头紧张时,他都会主动送钱上门给予支持;不管哪位家里婚丧嫁娶,他都会到场祝贺;不管谁过生日,他都会送上红包并专门安排聚餐 予以庆贺。与此同时,学校每年还组织老师免费外出旅游一次。面对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娇小姐和骄横霸蛮的公子哥儿,该同志和他的团队,总是轮流着在课余、在饭后、在周末与他们谈心交流,细致了解他们的思想,及时的实施心理疏导,手把手教他们叠被子、洗衣服、刷鞋袜,面对面的督促他们洗脸刷牙搞好个人卫生,从不留空档。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学生免不了头疼脑热,训练中免不了有磕碰伤痛。对此,他总是亲力亲为,既当爹又当妈,端茶送药,嘘寒问暖,无微不至。
5年来,该同志一贯注重让问题学生自觉回归课堂,按期完成必须的课程学习任务。学校现聘有17名全职专业文化课教师,大多为退休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部分青年教师均是师范专业毕业,具有扎实的专业学识水平。几年来,针对学生来源广、基础差,且多有厌学情绪,教学难度大的现状,他们在严格实行小班化教学、着力营造学习氛围、全面培养学习兴趣、因材施教保证学习效果、努力用文化提升品位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每周一至四,学校老师统一在校住宿,周五晚和双休日分年级分学科安排专人在校值班,随时随地给予学生以很好的辅导和帮助。同时,该校一直坚持让学生用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较、用进校后与进校前比较,只要学生有了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找回自信,进而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后进生学习有进步,让优等生学业更优秀。心若没有老去,永远都是孩童;心仍柔软真实,世界永远美丽。建校以来,铄武学校先后有4届共142名学生参加了初中毕业考试,有54人被普高学校录取,其中9人达县一中调节分数线,5人超县一中正取分数线;先后有13名同学参加了全省青少年跆拳道单项赛,5人次进入全省前五名,1人获季军。学校集体先后荣获张家界市民办教育机构先进单位、慈利县民办教育先进单位、慈利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称号与奖励。
2014年7月3日
第二篇:文学院彭健敏同学荣获
文学院彭健敏同学荣获“2012中国大学生人物”入围奖
近日,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人民网、大学生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大学生人物”评选活动结果公布,我校文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1班彭健敏同学从全国536所高校推荐的799名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荣获“2012中国大学生人物”入围奖。
此次评选活动经历了三个月的报名期,经专家评委审议,最终评选产生了人物10名和人物提名奖20名,人物入围奖170名。“中国大学生人物”评选活动自2005年开始,已连续成功举办8届,成为了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优秀大学生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大学生崇尚典型、学习榜样的重要平台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成效、有影响的创新型、品牌型活动。(文学院)
第三篇:彭文军事迹
向道德模范学习主题班会讲稿
班主任:覃琴
班级:六(2)班
时间:2011年11月1日
彭文军事迹
彭文军,男,汉族,1960年6月生,贵州省开阳县黔顺公司驾驶员。2000年,彭文军从中铁建设五局辞职,回到老家贵州省开阳花梨乡,跑起了个体客运。不久后,他就发现在花梨至开阳县城的客运沿线,有不少六、七岁的小孩要走很远的路去上学。每次碰到这些孩子们,彭文军就会叫他们上车,并承诺以后上学都可坐他的车,不收钱。从此,每天早上7:20左右,在花梨乡清江村旁通往县城的公路上,总会有11个孩子准时在这里坐上一辆牌号为贵A70757的金龙大客车;7:40左右,在翁昭村大湾路段,有23个学生上这辆车;7:50左右,在翁昭村中院路段,又有6个学生上车……于是,11年过去了,孩子们换了一拨又一拨,许多免费坐他车上学的孩子已经离开本地、外出求学了,而他一直信守当年的承诺——免费送沿途的孩子上学。彭文军说:“我既然说得出,就要做得到,而且要做到底。” 2006年,彭文军为了可以多带几个乘客,就往与开阳县城反方向的花梨乡建中村建溪组去接乘客,这样,附近的30多个学生又坐上了他的车。为了保证既送孩子上学,又能接到乘客,他每天早上都
是先送学生到学校,再返回去接乘客。2011年,花梨乡中院小学教学点撤销,部分学生转到开阳县城关镇南凉小学和顶兆小学读书,这样,彭文军客运沿线上的“免费乘客”又增多了。为了安全行车,每天早上,他都推掉了沿途乘坐短途的乘客,尽量让孩子们坐上车。彭文军11年始终如一的“爱心送学”行为,让不少家长深深感动,“没有彭文军的热心肠,咱们的娃娃不知要多走多少路啊!”有朋友为他算了一笔帐,每个学生带一趟至少2元车费,11年来,他起码少赚了10万元。对此,他只是一笑了之:“哪个开车不想多赚点钱?可顺路带学生,这是我的一点爱心,这也是我当初向孩子们和家长的承诺。做人要讲说话算数、说到做到,我也希望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更希望他们长大后能回报社会。”彭文军开客车11年,收到5面锦旗。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不平凡的事迹感动了许多的人。2008年,他被开阳县文明委评为感动开阳十大真情人物。
贵州省美德少年杨昀鹰事迹
照顾母亲是我的责任,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贵阳市南明小学学生、13岁的杨昀鹰荣获“美德少年”的殊荣,全国获此殊荣的,仅有14名。
杨昀鹰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不仅不能照顾家里,还需要人照料。
由于父亲经常在外出差,杨昀鹰小小年纪就开始做家务、照顾生病的母亲……父亲不在家的时候,他就是家里的男子汉,做饭、洗衣,担起家里的责任。
杨昀鹰不仅是做家务的好手、妈妈的帮手,有段时间,他除了帮生病的妈妈从单位拿资料外,还要去医院拿妈妈治病用的药。
尽管如此,他却从无怨言,课余时间还积极参加书法、珠心算、航模等课外活动,小昀鹰的学习也名列前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航模连续三年全国拿奖、书法过六级、擅长二胡等。
对于这次荣获“美德少年”称号,懂事的杨昀鹰这样说道:“照顾母亲是我的责任,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第四篇:彭世英事迹
阳光母亲:在黑暗中幸福地坚守
——2011“感动济源” 十大人物推荐人选事迹材料
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在黑暗中心存希望和光明,她幸福地坚守了43年。她就是济源市思礼镇范寺村67岁的农民、济源市十佳文明市民、济源市十佳道德模范、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类)提名奖获得者彭世英。
2011年11月11日,今天是女儿的生日。这天,67岁的彭世英早早地坐到家门口,早早等着3个子女的到来。3个子女选择在自己的生日给母亲祝寿,其目的永远都记得母亲的苦,记得母亲生养自己的不易。这让彭世英很欣慰,3个孩子成家立业,对她孝顺,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更让她自豪和满足。她只有把无尽的思念埋在心底,幸福快乐地活着,才是对逝去的两位亲人最好的告慰。在儿女的心中,母亲的善良、乐观、勇敢又怎能忘记?
一、盲眼村妇养育儿女不畏艰辛
1968年冬天,25岁的彭世英刚刚怀孕,不幸就悄然而至。她发现视力有些模糊,经检查是青光眼。当夫妻俩带着刚满月的女儿去外地治疗时,因生活缺乏保障,幼小的生命眼看就要夭折,她和丈夫只好回到家里。
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她双目失明了。凭着一根棍子探路,她以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在黑暗中操持家务,扫地、劈柴、生火、做饭、浆洗、缝补……火烧了手背、饭烫了胳膊、针扎了手指、门碰破了额头……无数次碰撞跌倒,在她身上留下了数不清的新伤旧疤。有一年,她从十多层的木板楼上一脚踩空,一下子滚了下来,摔得头破血流,当场昏了过去。为了不耽误孩子们上学,醒来后,针一拔,就赶紧下床给孩子们做饭。还有一年夏天,一锅热水倒在她的身上,她全身都起了水泡,连鞋也穿不上。整整二十多天,她就光着脚跑来跑去,照顾一家人。
长期在黑暗中操劳,使她积劳成疾。在二儿子刚满百天时,她被查出患有乳腺炎和肺结核,抱病在床、奄奄一息的她几乎想放弃生的希望。但是,上有年迈的婆婆需要照顾,下有娇儿嗷嗷待哺,亲情的力量,让她坚强地面对灾难,举起了照亮全家的火炬。在以后的日子里,随着第四个孩子的出生,本来就贫寒的家庭更加举步维艰。
虽然辛苦,但彭世英却不愿让孩子们放弃接受教育的机会。当丈夫后来下肢瘫痪丧失劳动能力后,懂事的大女儿曾偷偷辍学,要帮助家里干活。她知道后哭着说:“孩子,你们不用害怕,有妈在,这个家就不会塌!是你们让妈妈生活在光明和希望中,你们长大成才了,妈妈再苦也值呀!”
二、23年背着瘫痪丈夫不给集体添麻烦
1982年3月,丈夫在生产队干活时被大树砸伤,虽保住了性命,却高位截瘫。彭世英说:“我眼睛看不见,但我还有一双手,我丈夫活一天,我好好照顾一天。我要凭自己的劳动挣工分,养活一家人。”生产队决定,在她丈夫的有生之年,她丈夫按正常人 出工每天一个工,她照顾丈夫每天一个工,每个工按一块钱计算,每年按60元药费算,一年790元成了全家人的救命钱。但随着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资也一涨再涨,23年过去了,但她从来没有开口要求生产队再追加费用。
街坊劝她,你丈夫是因公致残,可以找政府多要点!她说,村里已经把地分到各家各户,队里也没啥经济来源,我不愿再给集体添麻烦。为了减轻生产队的负担,她不仅可以生活自理,还在摸索中学会了养猪、养鸡、种菜。
丈夫瘫痪后刚开始连坐也不会坐,只能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吃饭也是她喂。丈夫更是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骂自己是个废人,活着不如死了好,脾气也变得很坏,常常和她赌气,不吃饭,她只能忍泪好言相劝。经过她一年多的细心照顾,丈夫能自己坐起来,会自己穿衣、吃饭、解手了。怕丈夫在家寂寞,她就为他买来一辆手摇三轮车,靠竹竿探路一日四次把他背上三轮车,带他到外面活动、散心。跌倒了,不敢哭泣;碰疼了,不敢言语。丈夫大小便失禁,她已数不清一天里要为他洗多少个尿布。丈夫下肢失去知觉,她害怕丈夫坐的时间,身上生褥疮,每天中午吃完饭后,总要把丈夫背到家里休息两个小时。每天夜里都要起来几次给丈夫翻身,用手摸摸有没有压伤的地方。有一次,一只老鼠把丈夫的脚咬了几个洞,她很伤心:“要是好好的人,咋能让老鼠咬成这样能不知道疼?”然后四处打听小单方给父亲治疗。这些年,她给丈夫治疗褥疮不下百次,还摸索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丈夫不忍她再受苦,一天,就偷偷拿了一截铁丝,准备插在电源插座上自杀。彭世英发现后,哭得伤心欲绝:“你可不能死,我愿意伺候你,只要有你在,咱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呀。”
历经23个严寒酷暑,她把生活的希望和信心留给了丈夫,把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献给了丈夫。2005年,丈夫在欣慰和感激中谢世。临终时,他握着妻子的手说:“世英,今生你为我付出太多,我欠你太多,让我们下辈子还做夫妻,让我来照顾你、伺候你!”
三、伺奉婆婆近半个世纪无怨悔
彭世英的丈夫姊妹五个,两个远在外地不在身边,长期以来,彭世英不愿因为自己的残疾让姊妹们照顾她,宁愿和别的姊妹一样轮流承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丈夫瘫痪后,婆婆年纪大了,非常恋家,不想去外地子女家生活了,一家三代生活的重担就全落在她的身上。
一日三餐,每顿第一碗饭先端给婆婆。每次孩子们买回的物品,她总是先拿去让婆婆用。婆婆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心情不好时,总爱唠叨,彭世英没有一句怨言,依然无微不至。婆婆有时就像个孩子,赌气不吃饭,彭世英就一口一口地喂。婆婆想吃什么,彭世英就买什么。逢村里赶集,她就让邻居出去给婆婆捎点小吃。一次,卖糖糕的知道此事后感动地说:“她眼睛看不见,还给婆婆买吃的,我再奖她一个!”
婆婆神智不清时,有时也会骂她。一次,婆婆拿着竹竿要打 她,刚好被邻居看见。她笑着对邻居说:“人老了,可能才会这样。”她还说:“只要婆婆活一天,我就要好好照顾她一天。到婆婆百年后我尽了心,我就不会后悔。”
婆婆在世的时候总觉得对不起儿媳。遇到老姐们,逢人就夸:“别看我媳妇眼睛瞅不见,那比亲生女儿还亲。我能活到今天,离不开她的细心照顾。”
2006年春天,94岁高龄的婆婆在弥留之际,对自己娘家人交代:“我死后,我的后事都听世英的,她说咋办就咋办!不要挑毛病,为难我家儿媳妇。”她对彭世英说:“你待我如亲妈,我走之后,你要照顾好自己,不要不舍得吃、不舍得穿。”
婆婆去世时,已经64岁的彭世英,在儿子的搀扶下,代夫尽孝,亲自把婆婆送到坟地,村里人无不为之动容。
四、回报社会是最大心愿
彭世英说,我们一家能走到今天,非常不易。只要时时想起自己的不易,就会想着别人的不易。她道出一个藏在心中许久的愿望:“如有可能,我想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和器官!当初,家里条件不好,耽误了治疗。虽然行动不便,我却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社会多方的关爱,就想捐献眼角膜和遗体供医学研究,回报社会、造福更多人,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让自己有价值。”彭世英说。“如果有可能,我也要去帮助像我一样的母亲和孩子们,太多的苦和难我都知道,就让她们少受一点吧。”
2011年11月11日
第五篇:彭云事迹学习材料
观《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有感
北洸小学张文娟
27日下午,观看了《彭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后,感慨很多,眼前浮现出那一张朴实的笑脸,浮现出您给同村大娘日日打水的情景,浮现出您为村里大小事日日忙碌的情景,耳边响起您那质朴的声音……您是新时代的英雄,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报告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彭云同志在平凡岗位上的动人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立体感人的农村支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时代风范,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报告中我知道了您是乡亲们眼中的好后生,好领导;您是女儿严重的好父亲;您是领导严重的好干部……您的那种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大公无私、无怨无悔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却活在了亿万人的心中。扪心自问,彭云同志的这种奉献精神为人民付出了一切,那我们又做了多少呢?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我想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彭云同志为榜样,把彭云精神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心中有爱,用爱去回报社会,回报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