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时间:2019-05-13 02:3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第一篇:2016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2016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是我省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根据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及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面向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科技合作、软科学研究等领域,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的科研优势,加强行业、区域的协同创新,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一、申报条件

项目及申报单位、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应为企业或事业单位,在海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一年以上或者中央在琼单位,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单独或联合申报。

(二)项目申报单位运行管理规范,具有与项目实施相匹配的基础条件,有研发经费投入,具有完成项目所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申报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三)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两家及两家以上单位联合 申请的项目,应提交项目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应明确各方的研究内容、成果提交的时限、经费的来源及分配方式等主要内容,并经法人单位盖章。

(四)项目产业化生产及应用地点应在海南省内。

(五)项目负责人为在职人员,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熟悉本领域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六)项目组成员、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具有良好的信誉。

(七)已承担2项以上(含2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放宽至3项,项目负责人不放宽)或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未结题或验收之前不得申报本年度项目。

(八)已获省级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不得再申报本专项。

(九)企业单位申报的,自筹经费应不低于申报经费。

(十)对中西部市县申报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和倾斜支持。

科技合作项目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符合如下条件:(1)合作方为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国内著名高校、大院大所等科技创新单位。申报单位和申报人具有科技合作基础,已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并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规定。

(2)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申请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拥有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从事相关研究3 年以上。

(3)企业申请项目负责人具有申报领域的相关研发能力和经验,主持或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并拥有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从事相关研究3年以上。

二、实施年限

应用研究类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为2年,起止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软科学研究类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年,起止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

三、资助强度

项目经费以单位自筹为主,省科技厅将择优安排部分引导经费。项目(软科学项目除外)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经费资助强度为25-50万元(含50万元),重点项目经费资助强度为50-100万元(含100万元);软科学研究项目经费资助强度为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

四、资助方式

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方式为无偿资助。科技合作项目经费分年度拨付,其余项目一次性拨付。

五、支持方向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分为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社会发展、科技合作和软科学研究五个方向。

(一)高新技术

1.信息与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 软件。积极发展面向旅游、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行业的应用软件;研发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汽车电子、数字医疗、智能交通等嵌入式软件。

网络与通信技术。积极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互联网产业核心技术、三网融合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宽带、无线、智能网络技术,智能化终端和数字家庭设备技术,可信的网络管理体系技术,多媒体、云计算的多种新业务应用技术;研究基于海域环境、通信节点、网络构成与信号载体的海洋通信技术。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积极开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研发基于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低成本的传感器网络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提供使用更方便、功能更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应用环境;研究面向公共安全、现代物流、热带农业、智能交通等特定行业的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或应用系统。

现代服务业共性支撑技术与系统。研发现代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金融、现代会展、数字媒体和交通运输等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可信网络服务支撑平台、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发展软件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及整体解决方案,研究数据采集标准化、金融信息安全、信用评估标准等金融服务技术;研究关键基础数据共享、实物数字化等数字旅游技术;研究工作流软件、信息交换与共享等电子政务技术;研究智能物流、智能化运输系统、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技术。文化创意关键技术。积极开展以海南本土文化、民间传说、旅游景区为主要元素的动画作品和网络游戏的制作;研发具有海南特色的服装服饰产品定制、创意产品快速成型等非媒体创意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网络环境下互动数字媒体、音视频产品创意支撑系统、数字化展览展示等数字媒体共性关键技术,支撑影视文化、会展经济产业的发展;构建海南创意产业的公共知识服务平台,促进动漫、网络游戏、产品设计、文化设计、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新材料和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

高性能非金属材料。利用石英砂、锆英石等海南优势资源,开展特种玻璃、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及高性能陶瓷的研究与开发;研发节能与环保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抗盐雾腐蚀材料。

高分子材料。研发特种合成橡胶材料、橡胶基复合新材料;开展非织造材料、超滤膜、多孔高分子材料等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开展以二氧化碳、烯烃、芳烃等为原料的高分子材料制备及改性技术研究。

生物材料。开展天然纤维、天然蛋白质和天然多糖类等生物材料及生物活性陶瓷的无机生物材料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展生物纤维膜、生物膜、生物可降解包装膜等膜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

催化剂材料。开展油气化工产业链上的新型催化剂研究。研究高效分子筛催化剂、以椰壳活性炭为载体的各类催化剂制备技术;研究以合成气为原料合成丙稀等低炭烯烃化工原料的新型催 化剂,以烯烃、芳烃为原料制备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催化剂。

太阳能。发展高效、低成本晶体硅、硅基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研究与建筑相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建筑模块等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以及太阳能光催化和太阳能照明技术。

生物质能。开展甘蔗、木薯等非粮能源植物新品种选育及改良、乙醇转化及糖醇结合生产燃料乙醇、农林废弃物及纤维素乙醇等技术研究;开展生物柴油制备技术研究;研究开发大中型沼气综合开发配套技术。

(二)现代农业

1.种植业

开展选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良种扩繁等技术的研究;研究种苗规模化繁育、综合处理、质量检测和种质资源检测等关键技术;培育和改良热带经济作物、热带水果、冬季瓜菜、热带花卉新品种及关键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热带作物、瓜菜、水果、花卉的精准施肥技术与地力修复、高效设施化栽培、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自动化控制设施和技术以及农机装备、设施农业、数字农业及精准农业等技术的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热带农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防控、昆虫天敌资源挖掘与应用等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海南热带生物资源安全预警和外来有害生物形态模式识别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开展农作物种植重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引进和集成应用;建设农业科技集 成示范园。

2.畜禽业

开展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精子冷冻、良种扩繁等技术的研究;开展种苗规模化繁育、综合处理、质量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提纯复壮文昌鸡、黑山羊、海南黄牛等海南特色畜禽新品种。开展畜禽规模化养殖、自动化控制设施等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畜禽主要疫病新型诊断技术、动物严重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快速诊断技术及动物疫病预警技术、检验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控技术的研发;开展海南热带动物资源安全预警和外来有害生物形态模式识别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

3.水产业

开展选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良种扩繁等技术的研究;开展种苗规模化繁育、综合处理、质量检测和种质资源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提纯复壮罗非鱼等淡水鱼新品种。开展海水养殖新品种、优良品种培育技术、离岸海洋养殖产业开发技术、海洋水产品贮藏、运输及加工技术,海洋渔业设施制造与修理技术以及环境友好型捕捞装备及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开展优质、特色水产规模化与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海水养殖动物新型诊断技术,检验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控技术的研发,开展海南水产资源安全预警和外来有害生物形态模式识别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4.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展海南主要特色农副产品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农产品加工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农产品分级及包装、农产品品质管理和安全控制、功能食品加工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食品及农产品质量的安全追溯与评价、检验检测、全程质量控制等技术研究;开展热带农副产品和水产品的保鲜、储运、物流配送、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在线快速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

(三)社会发展

1.人口健康

临床诊治及医疗保健技术研究。围绕重大疾病、多发病、热带地方病开展预防、诊断、临床诊治技术研究;开展新型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的研发;开展海南百岁老人流行病学调查和长寿机制研究;开展海南省人体生物标本库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支持移动数据平台建设。

支持中医特色诊疗保健方法、技术研究,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传承等的整理、入库、继承和改进研究。

南药黎药关键技术研究及新药、新产品研发。择优支持省科技厅认定的海南省南药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

中药资源的挖掘与创新利用研究;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中药材异地引种、野生资源人工驯化研究;特色南药的种植关键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种质资源圃的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操作规程(SOP)制定;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推广与示范 基地建设。

南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标准提取物制备及天然产物化学信息库建设;质量标准研究;针对重大疾病、现代疑难病等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临床前研究;支持海南民间特色验方以及疗效确切、临床基础较好的医院制剂的研发;支持中药新药研发及已上市品种的二次研发;支持以海南地方特色药用植物为原料或主要成分相关新产品的研发。

新药创制技术研究。围绕重大疾病和常见病,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创新品种开展“候选新药研究”;针对具有较高临床应用前景、国内暂无产业化的药物大品种,开展“国外上市药物大品种国产化研究”。2.资源环境与节能减排

支持湿地、土壤、流域、海岸带、重要港湾的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濒危动植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污水、废气、废弃物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绿色节能、低碳建筑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

3.公共安全

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关键技术及检测设备研究开发; 开展社会安全防范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支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开展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等技术研究,开展公共消防关键技术攻关及重点产品研发。4.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 支持热带海洋微生物资源库建设;海洋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海洋生物基因组种质资源库的构建;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支持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技术、海洋功能食品开发、海洋药物研发。

支持海洋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沿海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海洋污染预报及其损害评估等海洋信息产品与服务技术研究。

5.旅游

支持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及低碳等先进技术在旅游领域中的集成示范。重点针对海南旅游行业需求,围绕大数据管理、计算和分析应用,进行基于开源代码旅游大数据共享平台软件产品的标准化研发、服务平台终端的建设,开展旅游安全风险保障体系研究和建设,在全省旅游行业中进行应用示范。6.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针对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经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生态旅游、循环经济、低碳社会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问题,开展研究、引进、集成与科技示范活动。

(四)科技合作

支持我省企事业单位联合国内外科研单位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前期的科技创新项目。

1.优先支持单位组织推荐的有规划、有措施、有资金支持的 “三有”项目;

2.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产学研结合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3.优先支持与我省签订长期科技合作协议下的重点项目; 4.优先支持依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东盟科技合作基地、本省单位与国外建立的联合实验室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

5.优先支持与我省签订长期科技合作协议下的重点项目; 6.优先支持与国内著名高校、大院大所联合开展产学研的技术创新合作项目。

(五)软科学研究 1.科技战略研究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战略。研究分析国内外高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分析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区域及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三沙市等地级中心城市为重点,开展市级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我省重点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展我省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加快我省区域或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2.科技政策研究(1)R&D投入对产业发展影响及增加R&D投入政策研究。重点研究国内外R&D现状、引导R&D增加投入政策,分析我省R&D现状、现有政策及对企业、产业发展及GDP的影响,提出提高我省R&D投入的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2)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政策研究。重点研究国内外对科技创新人才定义、现状,全面收集我省科技创新人才数据,分析我省不同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现状、需求,提出我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等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3)知识产权发展政策研究。研究我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现状、相关政策,提出推进我省知识产权相关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4)创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政策研究。重点研究广东省推进创新型研发机构的政策、措施及发展现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我省建立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思路、发展举措和政策建议。

(5)海南省科技合作政策研究。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求,研究相关省份推动国内外合作的现状、政策,分析我省科技合作现状、需求,提出推动我省国内、国际合作的政策和措施。

(6)海南省科学普及相关政策研究。研究国内相关省份推进科学普及的政策和措施,提出推进我省科学普及的建设思路、措施和政策建议。

(7)海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出台的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对比分析相关政策的优点和不足; 研究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提出推动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措施。

(8)推进我省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出台的推动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政策,对比分析相关政策的优点和不足;研究我省产学研合作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推动我省产学研全作的政策和措施。

(9)构建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以企业为主体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发展态势,分析我省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构建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的政策和具体措施。

(10)省级财政科研经费投入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财政科研经费投入的主要方式,分析各种方式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转变我省财政科研经费投入的思路、措施和政策建议。

3.科技管理研究

(1)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科技机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研究国内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科技机构现有绩效评估体系现有状,分析典型类型绩效评估体系优点和不足,结合我省实际提出绩效评估体系。

(2)推进专业科研项目管理机构(中介)建设研究。研究国内外专业科研项目管理机构(中介)现状,分析政府对各类专业科研项目管理机构(中介)监管措施,结合国务院印发的《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的实施意见》,提出我省专业科研项目管理 机构(中介)建设建议和政府管理部门具体的监管制度。

(3)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监管措施研究。研究国内外财政科研经费监管相关措施,分析各种监管措施应用效果,结合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海南省科技厅 财政厅《关于改进和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意见》,提出加强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监管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4.重大科技法律和规章制度研究

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进步条例》、相关省份促进科技进步条例等修订情况,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各省份相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对我省《海南省促进科技进步条例》具体条款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

5.自由申报面上项目。支持自由选题开展相关支持科技战略、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科技法律和规章制度等软科学研究,分析现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设和措施。

第二篇:2018寿阳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8寿阳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市政发〔2016〕2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和晋中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以及寿阳县经济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原有的工业攻关计划、农业攻关计划、社会发展计划合并为重点研发计划。现就组织实施2018寿阳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支持领域和方向

(一)工业方面

1、现代煤化工、新能源应用、先进制造、新材料四大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

现代煤化工领域,重点支持煤层气、焦炉煤气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低阶煤利用技术研发;甲醇及其下游产品开发技术。

新能源应用领域,重点支持太阳能光优发电设备的研发;煤层气、光伏、风力、生物质能等能源电力项目方面的研发。

先进制造领域,重点支持智能化、高性能、高端煤机设备的研发;高端石油钻具的研发。

新材料领域,重点支持高品质特殊用途纸的研发;新型建筑保温材料、高性能防水材料、新型建筑涂料等的研发;纳米新材料的研发。

2、在战略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技术转让和技术研发项目。

(二)农业方面

1、地方常规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杂粮品种、特色大田作物品种、畜产品、林产品。

2、功能农、畜、林产品的开发。

3、设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技术开发,包括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设施农产品无害化利用支撑技术研究、特色经济作物种苗脱毒快繁技术集成应用研究、设施农业智能化控制及远程监控技术研究。

4、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野生道地中药材生长环境的研究。

5、有机、无机、菌肥的开发利用与大田秸秆利用的研发。

6、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包括地方特色产品、酿造产品、杂粮产品的加工技术研发。

7、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开发,包括小型、山地、精准、多样、智能农机具的研发,设施农业专业机具的研发应用。

8、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

(三)社会发展方面

1、资源环境方面,重点支持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2、生态建设方面,重点支持生态修复、产业循环、绿色开发技术研发。

3、医疗卫生方面,重点支持地方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技术 研发;药食同源功能食品开发;重大医疗器械的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

4、公共安全方面,重点支持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

二、申报要求

(一)工业方面

1、项目申报单位须为在寿阳县域范围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2、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的研发基础和生产条件,项目负责人需具备相应技术职称。

3、奖励性后补助项目,优先支持近3年完成的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项目,且未获得县级科技计划资助的。

(二)农业与社会发展方面

1、在寿阳县域范围内注册,主要从事科研、生产和技术服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务制度健全且信用良好的企事业单位或专业合作社。

2、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的研发基础和生产条件,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相应技术职称。

3、重点扶持玉露香梨园、核桃园、葵花园、五谷园“四大园”种植区实施的技术开发类项目。

4、优先支持有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的科技特派员及团队申报的项目。

三、申报材料

(一)工业方面

1、事前资助

(1)《寿阳县重点研发计划(工业)项目申报书》。(2)可行性研究报告。

(3)《寿阳县科技计划项目情况简介表》。(4)相关附件:

①项目单位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②项目负责人职称证明材料。

③特殊行业须提供符合该行业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资质证书、产品认证、市场准入证明、安全检测报告等)。

④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2、奖励性后补助

(1)《寿阳县重点研发计划(工业)——奖励性后补助项目申报书》。

(2)项目完工和取得的技术成果证明。(3)《寿阳县科技计划项目情况简介表》。(4)技术合同文本。

(5)项目完结的财务审计报告。

(二)农业与社会发展方面

1、《寿阳县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社会发展)项目申报书》。

2、可行性研究报告。

3、《寿阳县科技计划项目情况简介表》。

4、相关附件,主要包括:

(1)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项目负责人技术职称证明。

(3)产学研合作项目需提供技术合作协议。(4)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等其它必要的证明材料。

四、申报方式

(一)申报方式

申报单位将项目申报纸质材料一式两份直接报送县教科局。联系人:

工业、软科学:赵君飞(116房间)0354-4600203 *** 农业、社会发展:许月玲(306房间)0354-4606168 ***

(二)申报时间

2018年4月1日起至2018年4月30日止

(三)申报要求

同一个项目只能在一个组织部门进行申报,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不得重复、多头申报。

第三篇:2017市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7市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工业领域

一、新材料专项 功能性新材料和合成革

重点支持: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石墨烯、水性树脂等新材料研发、生态合成革的研制及产业化。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

(一)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展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工艺优化,重点解决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在热塑改性、竹材青黄胶合、变异性大、吸水膨胀率偏高、竹材单板化利用等问题。

(二)石墨烯混合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研究开发。利用氧化石墨烯和活性炭的掺配方法,试制出对应的制备工艺和产品,产品适合超级电容器用高性能电极活性炭材料,具有内阻低、容量高等特点。

(三)环保、功能型水性涂料的研制及产业化。设计开发绿色环保型高光、高硬度、高耐水性等功能型的水性金属漆和水性木器漆,大幅降低其生产及使用过程中有机溶剂(VOC)的排放,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四)生态合成革的研发与应用。包含水性合成革原料、相关助剂以及水性合成革的制备工艺研究。开展环保、高效的超纤纤维合成革生产工艺研究。围绕传统合成革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研发用无溶剂树脂代替溶剂性的材料,并解决材料和生产工艺的问题。

二、装备制造专项

2.1高端装备制造与智能系统开发

重点支持:特种制造专用装备研发、精密导轨加工装备、机器换人专用装备和系统装置,农林专用装备研发与应用。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

(一)精密直线导轨关键技术研究及制造装备研发。针对机械装备、机器人等直线运动精度、定位精度技术等级高的技术要求,开展改善机床导轨(直线滚动导轨)滚道的表面微观质量,减小滚道的疲劳磨损,提高导轨的传动精度,延长导轨使用寿命的研究,开发高性能专用导轨磨床。

(二)重油高速分离机研发制造。研究重油专用高速分离技术,以解决传统分离机械对于颗粒微小且粘度较大、分离度要求较高的固液分离无法达到问题,填补行业空白。

(三)粉末固体与流体定量精确配比自动装置研发。通过研发粉末固体精确测量技术和流体流量检测技术,解决目前我市食品企业在食品加工中流固配比、搅拌采用人工完成,配比精度低、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实现流固精确配比。

(四)机器换人专用装备研发及应用。针对丽水地方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开展机器换人技术或智能化自动化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五)农业专用装备及智能生产工艺研发与应用。针对丽水地方特色的生态农林业种植、采收或加工等环节,开展能替代人工或高效生产的农业专用装备及智能生产工艺的研发与应用。

2.2 基础结构件制造技术提升 重点支持:SP级直线导轨精密制造关键技术;精密紧固件制造;高精度轴承生产工艺关键技术;模块化冲压制造技术。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

(一)SP级直线导轨的磨削加工工艺工装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通过优化加工工艺,设计合理的工艺装备,利用闭环控制系统,实现直线导轨的超精密磨削加工,制造的直线导轨精度达到SP级。

(二)精密紧固件制造技术研究与自动化生产。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开展精密紧固件加工变形机理研究和工艺参数研究;机械和力学性能的需求分析,采用合理的通讯和控制策略,将不同规格型号的精密紧固件制造工序进行自动连接,实现柔性加工。

(三)高精度轴承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研发高精度轴承加工工艺及检测技术。解决轴承配合间隙过大及不均匀问题,提升关节轴承加工精度。开发精密轴承、低噪音轴承,数控设备专用轴承,高速铁路列车轴承;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等高端产品。

(四)模块化冲压生产线系统开发和工程示范。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开发冲压生产自动化,方案应具有柔性与宽广的适用范围。根据具体产品冲压工艺要求,基于传统冲床有针对性的进行自动化改造,实现机器换人;研究机械手、自动送料装置与普通冲床三者间协同作业方法,设计相应的检测与控制程序。

2.3仪器装置开发

重点支持:检测仪器关键技术。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检测仪器开发。开展检测仪器在合金检测、食品及药品安全检测、土壤及水体污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根据应用领域及检测对象的不同确立不同的检测流程、数据分析方法、数据输出类型和功能配置,适应不同应用领域需求。

三、新能源及节能减排技术专项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产业化技术研究

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制造相关的电机及驱动系统;公路照明系统节能控制技术。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

(一)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相关的电机、驱动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包含新能源汽车用新型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驱动电机优化及相关节能技术攻关,超高速永磁无刷电机系统研发等。

(二)公路照明系统节能控制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包含公路及隧道照明及节能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研制节能照明灯具,节能控制器技术优化及相关技术攻关。

四、信息技术专项

智能化信息/云存储、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研究 重点支持:智能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在农业、地质灾害防治、公共服务、电子商务及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

(一)地质灾害治理与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发以物联网智能监测终端实现地质数据在线监测,数据远程传输,建立地质云计算中心,以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难题;建立地质灾害综合指挥调度中心,为灾害发生后的救援指挥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现场数据与信息。

(二)基于卫星定位、物联网与云存储技术的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应用。采用GPS卫星定位、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立数据管理平台,研发手持移动端设备及其应用软件,实现车辆定位、巡查公路情况图像传输、公路养护、服务区管理等行业监管、建筑控制区监管等功能,并开设数据接口实现共享。

(三)互联网+危旧房监测预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重点解决危旧房的水平位移、垂直沉降、倾斜角度数据的实时监测以及与综合管理平台的实时交互,监测数据的分析保存、趋势预测与灾害预警,建立应用系统。

(四)实景三维数字内容快速绘制。开展无人机采集地理影像数据方式和方法的优化,重点进行复杂地理环境的海量数据集群运算、三维实景模型快速绘制以及实景模型在线应用等研究。在国土、规划设计等领域解决现状分析和多源数据融合等问题。

(五)智慧健康公共服务项目研究。研究信息技术在智慧健康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面对民众对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的需求,进行智能设备及系统、关键传感器技术、健康云服务等方面的研究。

农业领域

(一)农业主导产业新品种引进与本土品种提纯复壮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主要研究内容:围绕我市粮油战略产业及食用菌、茶叶、水果和蔬菜等九大主导产业发展,开展特色产业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及优质米、鲜食旱杂粮等新品种引进与推广示范研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我市农业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与竞争力。实施目标:确定农业新品种种质资源引进,筛选确定适合丽水生长环境的农业新品种;开展本地特有品种纯种的筛选,并进行提纯复壮,保护本地特有品种性状与优质品种资源。建立示范基地并推广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基于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与产品开发。主要研究内容:以我市特色食用农产品及其加工废弃物如废弃茶梗、茶树修剪枝、柑橘果皮、笋壳等为原料,开展重要生物活性成分的挖掘与活性评价、高效富集与稳态化技术研究,建立产品分析检测技术,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利用食品加工先进技术,开发旅游地商品,重点开发具有旅游地商品特性的功能食品。实施目标:研究阐明功能性成分及保健功能机制,研发具有旅游地商品特性的高值化功能食品,形成并提供可在工厂转化应用的技术;建立中试或产业化生产线,显著拓展产业链并提升产业附加值。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基于大花园建设的农旅融合创意农业品种与技术支撑体系研究示范。主要研究内容:以建设丽水“大花园”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主客共享为主线,以农业生产兼顾经济性与观赏性既要丰收又要风景为核心,以美丽田园、美丽林相、美丽渔业为载体;引进、筛选提出适于丽水大花园三美融合建设的兼具生产经济性与观赏性为一体的农作物、畜禽、林业、渔业种类及品种。实施目标:研究提出相关种类品种种养与景观三美融合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示范点。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广部门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丽水水果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开展丽水水果品种结构调整、老果园改造,传统优质高效水果品种的再选育与利用,时尚特色小水果的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开展新型栽培模式研究,研发提质、清洁、安全生产的简易设施栽培、果园套种、观光采摘体验、乡村民宿景观配置等新型栽培模式;开展精准栽培技术研究,研发土壤环境适应性机制,养分、水分需求规律,病虫害生态防治等技术。实施目标:提供适合丽水发展的特色水果品种,建立特色水果资源数据库;提出质优、安全、高效,迎合潮流需求的新型栽培模式;探明水果对土壤的适应性机制、水分养分需求规律、肥水精准控制参数、病虫害生态防治等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集成创新老果园改造、新品种选育、新型栽培模式和精准栽培等规范化、标准化技术,建立示范基地并推广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丽水特色药材种质资源收集、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评价。主要研究内容:以丽水特色中药材为重点,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组培快繁育苗、微滴灌节水、病虫害防治、林药复合经营、粮药轮作和设施栽培等标准化、生态化栽培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开展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质量标准评价和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研究。实施目标:建立种质资源圃、优质种苗生产基地和示范基地,形成丽水特色药材标准化和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林下中药材高效栽培技术新模式;通过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和质量标准评价,筛选出合格和优质的珍稀药材品种,并形成优良种质资源的描述规范,指导生产实践。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六)食药用菌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食药用菌集约化、设施化栽培技术引进熟化与示范;基于农旅融合的食药用菌产品开发和模式研究与示范;开展食药用菌成分分析、质量安全评价、药用价值研究,开发食药用菌功能性食药品、化妆品,形成食药用菌增值高效利用产业链。实施目标:建立食药用菌集约化、设施化栽培示范基地,制定食药用菌人工栽培技术规程及地方标准;开发食用菌旅游商品、功能性食药用菌产品、抗菌性化妆品等。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七)新型高效种养生态循环技术集成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在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基础上,开展种养结构搭配、品种结构优化、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集成应用研究,提高劳动效率效益,提升农作物数量与质量;通过模式创新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出与效益,探索出一套适合家庭式农业种养的高效生态循环经营模式,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收入水平。实施目标:通过种养结构搭配、优化品种结构、经营规模、设施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方式等技术应用,探索出一套以家庭为生产单元,高效益的农业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建立示范基地并推广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八)畲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以柳叶蜡梅、野仙草、青钱柳、小香勾、铜丝藤根、金钱莲、美人蕉根、七叶一枝花等畲药为重点,开展有效成份测定、功能活性成分指纹图谱、提取分离工艺和不同采收月份间化学成分波动研究及产地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主栽品种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的来源及其克服途径,以及主栽品种重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实施目标:提供畲药功能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和指纹图谱,形成畲药产地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明确主栽品种与其它品种营养和药理成分质和量的差异,查明农药残留等的来源,提出克服方法,探明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出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质量安全关键问题控制技术,制定地方标准,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展标准化示范种植与推广。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广单位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九)药肥减施增效技术研发与应用。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当前丽水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空间大,种植、养殖药肥成本高和产地环境污染等问题,研究培肥增效与产地环境修复、农药减量技术,构建废弃物利用、产地环境修复联合调控技术和示范体系,形成基于循环模式的减药减肥增效新型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应用。实施目标:以种养废弃物近零排放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为目的,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技术体系,制备农业资源化利用产品,实现废弃物零排放和化肥农药减量。提供循环模式的减药减肥新型技术,建设示范点并推广应用。申报主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广部门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食用菌采后品质保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食用菌采后生理及品质劣变的影响因素,研发利于采后品质保持的采前管理和采收工艺技术,开展食用菌采后保鲜、产地干燥初加工过程营养组分及风味变化研究;研究保持原有风味、营养等食用菌品质的关键技术,研发有效保持食用菌风味、营养的采后产地减损预处理、安全保鲜、中长距离物流与加工工艺技术。实施目标:针对食用菌的生理特性和产品品质要求,研发相配套的采前管理与采收工艺技术,研发出有效保持食用菌风味与营养的采后保鲜、物流与加工工艺技术,相关技术指标参照国家或国际先进技术标准自行确定;建立大宗、特色食用菌采后品质保持技术示范路线、示范基地。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一)鲜活农产品品质精准控制与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市高附加值的鲜活农产品品质控制与冷链物流技术问题,应用可视化分析技术,构建无损品质监测体系;应用代谢组学,获得品质变化(劣变)的指示性物质(组分);通过不同物流环境下(温度、湿度等)的振动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研究,并研发基于不同商品化处理结合不同包装方式的物流减震技术;研发优化相应的保鲜贮藏技术工艺,集成相应单一技术,形成综合的产业体系与规范。实施目标:显著提升我市在生鲜农产品品质精准控制与冷链物流技术水平,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研究开发若干项品质控制与冷链物流技术,研制相关配套装备,集成成套物流技术操作规范,为我市鲜活农产品贮藏物流产业提供科技支撑,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识别与控制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以蔬菜、竹笋、茶叶、水干果、木本油料、食用菌为重点,构建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体系,研发以DNA条形码、微流量阵列等技术为核心的农产品精准识别体系;研制手持式或移动式农产品无损伤检测简便仪器,开发针对农残、重金属、微生物及违禁添加剂等检测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盒;开发基于稳定同位素追踪的农产品产地识别技术,建立基于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和公众云服务技术相结合的产品追溯技术。实施目标:开发和建立准确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识别技术,与国外同类技术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90%以上;提供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的简便仪器(试剂盒)和技术;建立溯源平台并进行示范应用,实现移动终端和二维标识的精准追溯。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三)小型农机装备研发。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丽水地方特色产业的生态农林业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实施机器换人,开展能替代人工或高效生产的农业专用装备及智能生产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实施目标:研制农林业专用机械装备及开展智能生产工艺技术应用,研发适用于果(干果)、蔬、茶、油茶收获作业的采摘机器,开发可高效完成旋耕、开沟(起垄)、山地整地、苗木起苗、包扎、造林作业、施肥、播种等多种田间作业的多功能装备,研发茶籽-果蒲分离、籽壳分离等茶果蔬采后处理多功能机械装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四)木本油料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研发油茶、香榧、薄壳山核桃等木本油料树种控根容器大苗培育,新建基地的品种配置、林下种植、平衡施肥、人工授粉、病虫害生态防治等关键技术,开展木本油料综合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示范;开展茶园套种香榧、薄壳山核桃技术研究。实施目标:形成木本油料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标准,提出茶园套种香榧、薄壳山核桃的新型栽培模式与技术,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广部门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五)珍贵树种高效栽培与增值利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以十三五重点推广的楠木、红豆树、南方红豆杉、浙江樟、榉树、红锥、水曲柳等珍贵树种为材料,研发珍贵树种立地与密度调控、种间互作(林下经济)、土壤改造等技术,并集成示范;开展珍贵林木制材技术、复合技术、功能改性等研究;针对制材边角料,开展半纤维素的分离提纯技术和化学修饰反应体系研究。实施目标:集成珍贵树种生态高效种植技术,形成相应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建立示范基地;明确珍贵林木多边复合制材技术,异质同质绿色制造技术关键,开发具有环保、防潮、阻燃等功能产品,建立珍贵林木高效增值利用技术体系。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广单位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六)森林资源动态感知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森林资源渐变与突变的机理;研究自然状态下森林资源渐变信息实时量化获取等关键技术,开发相关装备;研究移动数据采集系统、无人机系统等多系统协同、多源数据融合机制,森林资源突变信息的及时获取确界与量化入库等方法;研究森林资源复杂变化的内在关系以及时态化、图形化表达。实施目标:研制森林资源渐变感知装备,建立森林资源渐变模型库与突变模型,构建标准统一、数据互联、变化落地、随时出数、决策服务相统一的森林资源动态感知大数据平台,并在全市统一应用,显著提升森林资源监测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实现全市资源基础“一张图”、动态感知“一套数”、资源管理“一体化”。申报主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社会发展领域

一、人口健康

1.传染性疾病诊治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提高重大传染病的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开展重大传染病的病原体 快速检测新技术的研究,快速发现及溯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未知病原体的新指标、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实施目标:研发重大传染病病原体快速诊断及溯源的新试剂、新技术、新药物,以降低重大传染病和其它严重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提高疗效。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2.常见高发恶性肿瘤诊治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常见高发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通过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研究恶性肿瘤增殖、转移、侵袭及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高发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的有价值的指标;探索新的治疗方案,如新的手术方式、放化疗、细胞治疗、肿瘤疫苗等;研究规范化、个性化和综合治疗关键技术与方案。实施目标:研发常见高发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新技术,能显著提高疗效的新技术,实现肿瘤的精准诊治,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3.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糖尿病并发症、甲状腺相关疾病的防治;骨代谢异常与骨质疏松;能量代谢调节异常与肥胖;营养不良与营养支持等。针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研究诊断治疗新方法,研究提高患者疗效的新技术。实施目标:研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新技术,减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4.骨与关节微创治疗及快速康复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骨与关节疾病的诊治;运动医学;微创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如髓内钉、关节置换新技术,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针对髋、膝部骨与运动性疾病、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韧带疾病等开展微创治疗,促进快速康复。实施目标:研发骨与关节损伤微创化治疗新方案、新技术,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构建快速康复治疗体系。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5.中草药或院内制剂对常见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多发病和常见病,对临床急需且与西药相比优势较大的中药单方有效成分的研究和传统方、经验方的开发使用。实施目标:通过对中草药物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研究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或者传统方、经验方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研究,申请院内制剂,在全市推广使用,研发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二、环境资源

1.城乡有机垃圾资源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餐厨、厨余和其它有机垃圾减量资源化技术与设备,研究厨余垃圾生物质纯化和餐厨垃圾油脂提取调质预处理技术,探索生物质垃圾厌氧制气微生物代谢调控机制,突破厨余、餐厨、污泥等有机垃圾协同厌氧制气新技术,开发有机垃圾制气残余沼渣干化利用处置技术。实施目标:研制城乡有机垃圾减量资源化设备,形成厨余、餐厨和污泥等有机垃圾协同厌氧制气成套技术与装备。建立日处理有机垃圾10吨以上的示范工程,实现城乡有机垃圾减量与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推进我省静脉产业发展。研发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合申报。

2.污染土壤修复材料与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摸底丽水市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质量状况,研究土壤中污染物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联系。针对土壤污染情况,研发高效、廉价和环境友好的系列功能修复材料和技术。重点研发土壤修复功能性材料及生物防治等土壤环境改良技术。实施目标:研制出可推广应用的新型场地土壤修复功能性材料或生物防治修复土壤技术1项,提出土壤修复及安全利用技术指南和标准。建立示范工程,其中农田土壤修复应用面积20亩以上。研发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合申报。

3.剿灭劣V类水共性技术集成、关键技术提升研究与推广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收集、筛选现有成熟先进的水环境治理适用共性技术,研究各项共性技术的应用条件及适用范围,通过集成与优化,应用到我市劣V类小微水体治理中,对丽水市现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找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改造,提升方案,编制“丽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操作指南”,切实提高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研发排污管优化与控制,污水处理深度提标和中水回用,以及基于水质监测预警的水系汇流、补水、连通、调配的流域水环境质量调控综合技术,完成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集成和管理平台的应用示范。实施目标:在劣V类小微水体治理工程的设计改造,提升中提出应用性技术方案,部分成熟技术在小微水体治理中得到应用推广,对丽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使其排放水质达标,编制“丽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维护操作指南,建立规模不小于100m³/d的水处理工程1项,或者水域面积1000m2以上成功剿灭劣V类水体示范点2处,实现废水和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30%以上;形成流域水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一套。研发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申报主体:环保产业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合申报。

第四篇:2017重点研发和转化计划申报指南

2017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申报指南

一、企业研究转化与产业化专项

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通过企业先行投入研发资金,事后补助的方式,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相关产业链条的延伸发展。

(一)支持方向

新材料产业技术

1、铝合金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重点解决高性能、轻量化系列铝合金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完善铝合金产业技术链条。

(1)锶铝合金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研究一种高性能铸态锶铝合金材料,制备得到含硬质相Al4Sr的新型的铸造铝合金。要求铸造铝合金力学性能抗拉强度>300MPa,伸长率>10%,弹性模量>75GPa。形成年产3000吨生产规模。

(2)高品质铝熔体净化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开展铝合金熔体的超声波除气净化技术研究和晶粒细化装置的研发,制备高品质铝合金型材。要求该超声波装置能够连续192小时正常运行,生产的铝铸轧带材产品晶粒度达到2级,实现年产5000吨高精铝生产规模。

(3)交通轻量化铝合金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研究开发5454、5754型交通轻量化铝合金材料,解决 生产工艺中的合金铸锭表面拉裂问题,降低高镁合金碱金属含量。要求产品晶粒度达到1级、疏松不大于1级、内部组织光亮晶粒允许不多于2点,每点平均直径不大于10mm、内部不允许有裂纹、气孔、夹渣、羽毛状晶等缺陷。形成年产1万吨以上铝合金扁锭规模。

2、铁路棚车TPAC内衬板研究与开发

研究高性能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预浸带的配方设计及其制备、板材的高效制备工艺及其相关加工设备的设计、制造。要求产品对多种酸、碱呈惰性;抗拉强度≥120Mpa;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含量)≤50μg C/g;氧指数≥25;吸水率≤0.5%;形成年产5000吨生产规模。

3、高纯硫酸锰制备新工艺研究与产业化

开发二氧化锰矿浆吸收处理冶炼炉气二氧化硫生产硫酸锰新工艺,实现控制副产物连二硫酸锰的生成,并实现尾气二氧化硫的有效处理。要求锰的回收率≥90%、锰的转化浸出率≥95%、硫的吸收利用率≥96%、高纯硫酸锰产品合格率≥95%。达到年产10000吨高纯硫酸锰生产能力。

先进制造产业技术

4、中规格数控螺旋转子磨床的研制

研究应用于系列螺杆式压缩机及系列螺杆式冷冻机生产的高速数控螺旋转子磨床,要求该数控螺旋转子磨床最小/最大加工直径:Φ20/Φ350毫米;最小/最大安装长度:650/2000毫米;最大磨削长度:1000毫米;最大工件导程角度:-60度---+90度,实现加工全过程自动化和高精度。

5、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1)数控机床智能化监测技术研究

研究分析数控机床加工过程大数据特点,建立数控机床加工过程大数据深度挖掘与机器学习模型,实现加工过程中数控机床运行状态的智能监控,提高零件加工效率与质量,提高零件加工效率10%以上;减少机床维护时间,提高机床利用率5%以上。

(2)用于轨道车辆轮对智能化加工的工业机器人研究与开发

研发轮对智能化工业机器人和轮对智能加工控制系统,提高轮对加工效率。要求提高轮对加工效率30%以上,并实现两种以上产品的应用示范。

6、制氧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采用分子筛变压吸附原理,空气压缩传输采用无油低压技术研发适应高原环境的制氧装备。制氧装置的能耗指标≤0.35kwh/m³O2,单台最大制氧能力≥300L/h,氧气纯度≥90%,实现年产5000台生产规模。

7、高性能PTT纺织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与开发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新型PTT(弹性涤纶)纺织材料,生产的PTT材料质量符合美国杜邦公司标准,即:PTT材料长度离散系数≥50%,平均细度≤70um,细度离散系数≤20%,强力≥60CN,弹性伸长≥40%,实现年产10000吨PTT纺织材料生产规模。

8、羊、驼绒混纺分梳技术研究与开发 开展羊、驼绒混纺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研究,重点解决生产工艺中的驼绒分梳技术瓶颈,减少损耗,提高产能,提高优质品率,要求损耗减少提高25%,产能提高35%,优质品率达到95%以上。

现代生物产业技术

9、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对大宗特色生物资源进行药效、活性成分分析,及高值化产品研发。通过项目实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值化产品,建立与之配套的技术储备、质量标准、产品升级路线。

(1)黑果枸杞医用原料药(或中间体)研发

制备黑果枸杞花青素、多糖,并以此为原料,开发系列医用原料药(或中间体)。重点解决黑果枸杞产业中存在的提取率和氧化损失率问题,实现杂菌的精准控制。建立黑果枸杞花青素和多糖稳定制备技术;建立中试线1条、生产线1条;开发出抗氧化、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和肿瘤放化疗辅助治疗的医用原料药(或中间体)和功能性产品2~3种,新产品新增产值1000万以上。要求具备医用原料药(或中间体)生产审批的前置条件,黑果枸杞花青素纯粉产品中花青素含量≥85%,花青素提取率大于80%,氧化损失率低于15%;黑果枸杞多糖产品中多糖含量≥90%,多糖提取率大于75%,花青素含量≥90%。

(2)牦牛皮水解胶原蛋白粉产品研发 解决牦牛高值化利用开发的共性技术问题,按照药品GMP的条件建设年产水解胶原蛋白粉20吨的生产线,并采用药品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品质,新产品新增产值1000万以上。要求菌落总数≤110/g,大肠杆菌≤0/g,厌氧亚硫酸盐还原菌≤10/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水分≤5%,灰分≤2%,SO2≤5ppm,H2O2≤10ppm。

(3)牦牛酸奶粉产品研发

解决牦牛酸奶低温发酵、长期保存、易于携带、益生菌活性保存和杂菌精准控制等共性技术问题,开发牦牛酸奶粉健康食品,建设年产牦牛酸奶粉1000吨的GMP生产线,新增产值2000万元。要求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重金属(砷、铅、镉、汞、铬、铜)不得检出,水分≤3%,灰分≤5%。采用微囊技术保留益生菌活性,益生菌落总数≥1000 /g,保质期大于15个月。

10、中藏药开发方向(1)适应症临床前研究

支持具有临床重大需求的中药、生物药、化药单品种药物、仿制药、保健品开展适应症临床前研究和一致性评价,并分阶段予以后补助支持。完成阶段性临床前研究,出具有效实验报告。

(2)防雾霾新产品研发

改进冬虫夏草发酵菌粉或中藏药方剂,研发防雾霾新剂型、新产品。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 出,重金属(砷、铅、镉、汞、铬、铜)不得检出,水分≤5%,灰分≤5%,颗粒直径≤100μm,剂型为粉剂、雾化悬浮剂。

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

11、高原现代种业生产方向(1)杂交春油菜生产技术体系建设

推进“青油系列”优良品种规模化繁育推广力度,建设面向全国的优质杂交春油菜生产基地,不断推进油菜杂交化进程。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优质杂交春油菜规范化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研发规范技术3个以上,制定标准化种植技术标准3项以上,建立标准化制(繁)种基地5个以上,制繁种规模不低于10万亩,实现单产150公斤/亩以上。

(2)马铃薯专用品种脱毒化和商品化生产

优化脱毒种薯、菜用型和加工型商品薯生产技术体系,以种薯产业发展为核心,不断扩大区域范围和生产规模,重点推广加工型、高淀粉型、菜用型等优质专用品种,研发规范技术3个以上,制定标准化种植技术标准3项以上,建立脱毒种薯生产基地不低于2万亩,标准化商品薯生产基地不低于10万亩,实现单产1400公斤/亩以上。

(3)专用型青稞品种繁育推广技术体系建设

以建立面向全国青稞生产区的种业生产技术体系为目标,加快高产优质专用型、粮饲兼用型等青稞新品种繁育推广力度,研发规范技术3个以上,制定标准化种植技术标准3项以上,建立种子生产基地2万亩以上,实现单产150公 斤/亩以上。

12、生态循环农牧业发展方向

(1)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研究推广与全省农业生产相适应的科学高效施肥和施药技术,筛选高效肥料、农药新产品以及作物全程施肥施药新装备,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准施肥技术,基于自动化监测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机械化施肥技术以及有机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基地,集成创新适合我省不同区域主要作物的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化肥农药减施技术规程与标准不低于3项,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项目区化肥氮磷减施15%,化学农药减施30%以上。

(2)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集成研究 围绕农业面源主要污染源,结合节水农业、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土壤有机质提升、农田残膜回收、有机肥加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1-2个,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业氨氮排放量降低40%。

(3)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示范

通过种养配套生产、农作模式创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途径,实现主体小循环。通过农牧对接、沼液利用、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等节点建设,构建种养平衡、产业融合、物质循环格局,实现区域中循环。以农业产业和沼气工程、沼液配送、有机肥加工、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构建1套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使农产品增值10%以上,农民增收10%以上。

13、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方向(1)马铃薯综合开发技术研究示范

立足我省马铃薯资源,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拓宽马铃薯功能,实现营养挖潜、加工增值。开发适宜不同区域、不同消费群体、不同营养功能的马铃薯主食产品。通过发酵熟化技术、成型整型仿生技术、蒸煮烘焙技术等研发,开发馒头、面条、面包和糕点等大众主食产品3个以上;开发薯条、薯片等休闲产品2个以上;开发富含马铃薯膳食纤维、蛋白、多酚及果胶的功能型产品1种,示范加工马铃薯100吨以上。

(2)肉牛(肉羊)有机生产及精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围绕有机牛羊肉全产业链生产关键技术环节,集成有机饲料生产、健康养殖、均衡出栏、全生产过程追溯、冷鲜肉屠宰加工、冷链运输等先进技术,实现牛羊肉标准化、连续化、工业化生产。同时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从饲草种植到餐桌的全过程化精确有机畜产品追溯体系,提高产品附加值。研发牛羊肉质量分级标准2项以上,冷鲜牛羊肉货架期延长至15天以上,建立有机畜产品追溯体系和营销体系各1套,畜产品销售收入提高1倍以上。

14、农牧业标准化生产与智能化管理技术示范 以各级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星创天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利用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技术,综合集成温室(暖棚)设施、灌溉设备、传感设备、监控设备等相关智能管理技术及装备,开展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技术体系的集成示范,实现农牧业生产标准化和管理智能化,有效支撑粮油种植、畜禽养殖、果品蔬菜和枸杞沙棘4个百亿元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通过项目实施,建设核心生产基地。蔬菜瓜果类园艺作物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以上,示范养殖基地200亩以上。

15、农业机械化生产标准研发及推广

重点开展复式整地、定量施肥、精量播种、高速覆膜、高效施药、全价收获等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研究示范,研发轻便型、轻简化、本土化、组合式中小型配套农机装备,特别是适于山地马铃薯、油菜、蚕豆、青稞等作物的联合收获机械轻量化技术、组合式山地耕翻、施肥、平整、覆膜、播种一体化作业技术、适于机械作业的品种、农艺配套技术。通过项目实施,引进筛选新型农业机械5套以上,研发配套作业机械10套以上,研发机械化种植技术3-4项,形成专利5件以上,推广示范5万亩以上,单产提高10%以上。

16、冷水鱼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集成示范

围绕我省冷水鱼产业发展,开展虹鳟鱼、高白鲑等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水体人工控制、疫病防控、高效养殖、高值开发利用等技术集成示范。重点围绕高白鲑、虹鳟鱼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依托蚕豆、菜粕、青稞等我省特色 作物资源,开展功能型、环保型饲料开发及示范。通过项目的实施,筛选出适宜的饲料配方1-2个,饲料系数1左右,饲料成本降低20%,降低饲料中的氮磷含量20%以上。鱼苗成活率达到85%以上,年培育鱼苗300万尾以上,年产商品鱼1000吨以上,产值3000万元以上。

生态环保产业技术体系

17、分散式人群聚居地的污水小型化分散式处理研究与示范

解决分散式人群聚居地水污染问题,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保障水源不被污染、饮水卫生安全小型化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和就地处理技术,并进行示范。分散式污水治理装置推广应用120套,年处理污水量达到40万吨。COD削减量达到80吨以上,氨氮消减量10吨以上。

18、矿产资源高效勘探技术及综合应用示范

开展绿色高效地质勘查综合应用技术研究以及技术应用示范,支持多向钻孔轨迹控制技术、随钻测量与钻孔轨迹纠正技术、树枝状钻孔护壁技术、多向钻孔的钻进取心技术、利用便携式取样钻探和树枝状钻孔资料建立控制矿体边界的计算方法、利用样品分析结果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等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在避免大规模的地表开挖前提下,最大程度地维护地表生态环境条件下满足地质矿产普查的要求。⑴钻孔定向技术1套;⑵树枝状钻孔润滑护壁钻井液配方2组;⑶普查地质矿体建模及储量计算方法1套。

(二)申报要求 重点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开展科技研究转化及产业化项目。本专项采用企业先行研发投入,财政资金后补助方式对承担单位进行支持。优先支持由企业牵头产学研结合的科技项目。

(三)管理处室联系方式

1、支持方向1-8

管理处室: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

联系人:

王杏芳

联系电话:0971-8244566

2、支持方向9,10,17,18

管理处室:社会科技发展处

联系人:

刘宝龙

联系电话: 0971-8244588

3、支持方向11-16

管理处室:农村科技处

联系人:

张亚琦 常丽娜

联系电话: 0971-8233815

二、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推广机构等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由中试或应用初期进入产业化开发,形成产业规模,提升相关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事业单位承担由省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凝练提出的改善民生以及行业发展共性技术难题等公益性的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一)支持方向

新能源产业技术

1、太阳能集热、储能技术示范应用

(1)菲涅尔式太阳能集热技术工业化应用示范 线性菲涅尔聚光技术在盐湖领域大规模工业热水供应中的示范应用,要求建成线性菲涅尔聚光系统集热面积100000平方米示范基地,实现每小时生产40℃热水600吨生产能力,综合光热转换效率45%。

(2)高原增强型太舱式太阳能示范

重点开展太阳能太舱自动清洁系统实验研究、太阳能金属选择性吸收涂层变温位吸收率实验研究和太舱式太阳能热-电-暖联供工艺设计方案的研究等。太阳能太舱透光率≥85%;太舱式太阳能热-电-暖联供综合系统的总效率60%--80% ;建成500kw以上太舱式太阳能示范基地。

(3)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示范应用

开展利用压缩空气储能削峰填谷、平抑光伏电站发电波动的示范研究。要求建成示范场地面积不低于300 亩,建设 10MW×4h 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系统储能效率达到50%以上。每年吸纳弃风弃光电力1000万度以上,年收益1400万元以上。

2、农牧区新能源

(1)高寒村镇级区域能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为解决青藏地区村镇级能源需求,提供科学合理的能源供应,综合集成使用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应用 技术、储能技术、能效提升技术、能源结构优化、能源子系统协同、能源管理等,形成1个集成优化的区域能源系统,开发完成青藏地区村镇级区域能源系统的优化设计平台,深度结合生态养殖、绿色宜居村镇建设,完成1个村镇级的区域能源系统规划设计及建设和小型跨季节储能系统示范工程。

(2)农牧区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研究

基于农牧区住宅现状,针对新农村建设民宅冬季采暖和住宿环境改善问题,通过对多种可再生能源发电、蓄电、蓄热、供热等系统进行特性分析,形成不同农牧区建筑的能源匹配方案,在新型农村社区进行集中示范,构建青藏高原农牧区建筑多能互补节能技术体系和框架。建设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能综合利用微网示范系统,可再生能源种类≥2种,可再生能源能量渗透率≥60%,蓄电系统总容量≥100KWh;开发1套多微网互联冷、热、点微网能量管理与需求侧响应系统,能接入光伏电站、子微网、负荷的数量≥5个。

(3)并网光伏储能供电系统在高寒地区路网建设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为解决路网重要用电基础设施的持续供电问题,增加设备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为我省高寒地区路网基础设施提供新能源光伏、市电、储能供电方案,建立新能源供电和锂电储能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新型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推动我省路网基础建设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构架智能路网、绿色道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开发1套储能电池管 理和系统监测控制系统,进行电池柜内热管理结构设计,开展电池均衡技术和SOC估算技术研究,制定并网运行技术及策略,储能系统整体转换效率≥88%。

(4)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应用与示范

为解决冬季城市集中供热低成本绿色供暖问题,大幅降低城市CO2排放量,替代传统石化燃料。利用地岩热供暖关键技术,通过换热器管壁与岩层换热,实现在中深层地热能利用上的取热不取水;实现技术的安全可靠、操作简便、高效节能,系统无废气、废液、废渣排放。单口换热井可提供约500-700kW的热负荷(井深2500米左右)。建设地热井1口,温室温度在10℃左右计,单口供热面积3500-5000m2,配套示范日光温室10栋(8.5×50m)。

新材料产业技术

3、盐湖特色材料开发与应用示范

(1)反应—分离耦合新工艺生产镁基功能材料联产电池级碳酸锂

以柴达木盆地提钾后的高镁锂比浓缩老卤为原料,利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制备镁基LDHs。对提钾后老卤硼、钠、钾等杂质离子进行调控、富集锂浓度,经碳酸盐沉淀法制备电池级碳酸锂。卤水中镁利用率≥99%,卤水中锂收率70%以上,建成百吨镁基功能材料,联产十吨级电池级碳酸锂中试示范线。镁基功能材料和碳酸锂均达到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2)镁基超分子结构层状功能材料研究与示范 充分利用我省盐湖镁资源,围绕镁基超分子结构层状功能材料的产品结构、关键制备技术、应用技术、成套装备等开展研究,建成百吨级中试示范线一条。产品MgO/Al2O3 达到3.9~4.1(摩尔比);Fe≤100ppm、Cu≤50ppm、Pb≤0.6 ppm;Cd≤5 ppm、Cr≤3ppm;Hg≤0.3 ppm、粒度0.02~0.15(一次粒子)<5(二次软团聚粒子-激光粒度d0.5)/m。

(3)核电级硼酸产业化示范

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硼酸资源,开展核电级硼酸技术研究。要求产品核电级硼酸中硼≥99.9%、水不溶物≤0.005%、氟化物≤0.0002%、氯化物≤0.0001%、硫酸盐≤0.0003%、磷化盐≤0.0003%、磷酸盐≤0.001%、钠≤0.001%、铁≤0.002%、镁≤0.001%、铝≤0.0005%、钙≤0.001%、砷≤0.002%、二氧化硅≤0.001%、重金属(以P6)≤0.002%。建成2500吨/年规模生产线。

4、低成本、强适应PVC材料的研发

依托盐湖循环产业链30万吨/年PVC材料生产线,通过添加无机复合增强材料,提高产品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要求研制的PVC产品裂解温度提高15℃;氧指数≥30,烟密度(NBS法无焰)≤300;在经过 100小时的紫外光照射下,其力学性能下降不超过8%。

5、可充电锌离子电池材料开发

研究多种锰氧化合物存储锌离子时的电化学性能,并筛选出比容量高、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要求二氧化锰克容量在200 mAh/g以上,循环超过 100次;并建立二氧化锰吨级生产线,且成套设备可用于连续制造。

6、航空新材料制备技术研究

(1)无人飞机用高强高韧镁合金机翼成型技术研究 通过开展镁合金薄板轧制折弯成型和复杂异型材挤压成型技术、重载无人机气动外形及载重技术研究,解决无人机机翼冲压一次成型技术难题,生产的无人机翼抗拉强度≥240 Mpa、屈服强度≥110 MPa、延伸率≥11%、弹性模量≥40 GPa。

(2)航空发动机用耐高温多组元钛合金电子束熔炼技术研究

在研究多组元钛合金中合金元素的挥发系数与EB炉熔炼工艺参数的关系基础上,研发多组元钛合金的熔炼工艺。要求生产出航空发动机用Ti-6242棒材,在常温下抗拉强度≥895MPa,非比例延伸强度≥825MPa,在高温(480℃,35小时内)时抗拉强度≥620MPa,持久强度≥480MPa。7、3D打印石膏油墨研发及环境适应性试验

开展3D 打印石膏油墨的制备方法、成份及配比研究,开发适应高原环境条件的打印成型工艺及装备。要求研发的建筑、装饰、家具用3D打印石膏油墨抗压强度分别达到8、35、40Mpa以上,抗折强度达到9、10、34Mpa以上,细度0.088mm筛余小于1%、1.5%、8%。

先进制造产业技术

8、钾盐产品高质化开发及其副产氯元素高效利用关键 技术研究

(1)高品质全水溶性钾肥生产技术开发

立足我省钾肥资源,开发可用于滴灌、喷灌和无土栽培技术灌溉的高品质、全水溶性钾肥产品。产品适用于缺水地区、规模化种植和高品质高附加值经济作物。产品要求N+P2O5+K2O≥50%的结晶体、粉体,水不溶物≤0.5%,单一组分≥4%。

(2)氯乙烯采用无汞触媒生产工程技术研究

研究无汞触媒替代含汞触媒生产工程技术,解决氯乙烯生产中的汞污染问题。要求使用无汞触媒生产VCM催化剂成本小于110元/吨VCM。

9、柴达木地区煤化工新技术研究与开发(1)低阶粉煤多级清洁分离利用新工艺研究

实现低阶粉煤多级、清洁、高效利用。要求低温干馏煤焦油密度在0.90~1.0g/cm3 之间,所含酚类可达35%,中性含氧化合物为20%~25%,沥青可达10%。

(2)煤化工副产高浓盐水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以煤化工副产高浓盐水作为补充淡水资源,用于盐湖钾矿溶采溶浸剂的配制,实现煤化工和盐湖化工的有机结合。溶采区域溶出卤水氯化钾含量≥1.2%;溶采区域残留的有机物含量(以COD计)、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离子含量不高于盐湖同类地区指标。

10、利用低品位天青矿生产氯化锶、碳酸锶新工艺工业试验研究 开发低品位天青石矿空化转化新技术,提高转化率且减少环境污染。建成年处理200吨天青矿新技术示范线,氯化锶、碳酸锶,锂盐总转化率达到85%以上,比传统工艺提高25~45%。

现代生物产业技术体系

11、特色生物资源保护繁育方向(1)高寒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支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本着“分散建设、统一管理、开放服务”的原则,建设高寒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开展收集、鉴定、DNA基因芯片和活性成分比对分析等研究。要求建库单位已有基础样本空间,项目建设目标样本空间在3000份以上,建立种质资源库产学研发展模式。

(2)冬虫夏草人工增产示范。

通过项目实施,突破僵虫可抽生子座得率低的难题,加速青海冬虫夏草人工繁育进程,扩大人工增产规模。冬虫夏草人工增产示范面积在200亩以上,虫口密度10条/平方米以上,蝙蝠蛾寄主幼虫孵化率50%以上,存活率70%以上,有效侵染率50%以上,抽生子座率70%以上,产值规模1000万以上。

12、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支持重大市场需求的高原特生物资源申报新资源食品、新食品原料、药食同源新增品种、新标准。通过项目实施,可解决我省生物产业发展瓶颈和政策障碍。质量标准须被《中国药典》收录。

13、中藏药开发方向

支持藏药、回药等民族医药深度研究,融入“一路一带”发展战略,研发新药、二次开发、衍生产品开发、医疗器械,开发一批新产品、新剂型。

(1)药用胶囊灌装清真标准建设和产业化。

建立药用胶囊灌装清真认证体系,解决回药进出口过程中的清真认可问题,融入“一路一带”发展战略。建设年产1000吨清真药用胶囊产线,新增产值1000万以上。

(2)藏医药现代化

为缓解藏区医师不足的现状,支持藏区藏医院开展远程医疗、自主研发自动化标准炮制配方颗粒与自动配药系统,藏区藏医院须制定远程医疗、自动化炮制、自动化配药标准流程,并设立5处示范门诊部,服务5万人次。支持医院开展藏药雾化疗法临床应用示范,示范规范不小于500例。

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

14、生态畜牧业高效生产技术示范

(1)高寒人工草地生产-生态暂稳态维持技术集成与示范

针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产协调发展,建立新型“生产+生态”的协调统一模式。通过不同海拔不同龄人工草地生产-生态暂稳态维持及调控技术、人工草地群落演替规律、人工草地牧草青贮加工技术等技术集成,制定人工草地合理利用与管理等技术规范5项以上,形成人工草地生产和生产-生态暂稳态维持模式,建立示范基地5000亩以上。(2)饲用燕麦新品种选育及关键技术研发

重点开展产草型、产籽型、早熟型、抗倒伏型、麦片加工型等专用燕麦品种的选育、现有优良燕麦品种提纯复壮、三级繁育体系建设以及燕麦饲草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通过项目实施,筛选专用型燕麦品种7-10个,生产的品种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种子生产田平均种子产量达到220kg/亩以上,研发燕麦专用草产品1-2个,制定相关技术标准4项以上。

(3)优质肉牛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支持优质肉牛高效健康养殖的营养搭配及饲料配方研发、优质肉牛品种引进及杂交利用技术示范、优质肉牛的体外双胎人工繁育技术示范。通过项目实施,制定高原高效健康养殖优质肉牛饲料配方1个以上,引进及杂交选育出适合青海农区的优质肉牛品种2种以上,建立优质肉牛高效养殖示范点1-2个,并制定优质肉牛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标准。

(4)家畜疫病诊断与防控技术研究示范

重点开展新型饲养方式下家畜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等腹泻病因分析及快速诊断技术研发,梭菌病分离、鉴定和有效疫苗的研制,高效安全长效的家畜寄生虫病防治等技术示范。通过项目实施,建立青藏高原家畜常见腹泻类疾病病因目录,3-5项新型家畜腹泻快速诊断技术,制定家畜寄生虫病高效安全防治技术标准1-2项,示范规模30万头/只以上,内外寄生虫驱虫率达95%以上。

15、农业高效生产技术示范(1)高效智能型设施蔬菜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重点开展温室能量平衡技术、结构设施技术研究、信息化技术、种植技术研究,研制适于青海设施农业发展需求和高原生态气候特征、土地利用更为高效、结构更为合理、设施更为先进的新型温室,研制集高效栽培技术、绿色防治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栽培基质配制、环境调控技术、土壤抚育复壮技术、生态净化技术、机械化栽培于一体的种植技术体系。通过项目实施,温室有效使用面积率≥80%,温室最低温≥12℃。实现周年生产,蔬菜单产≥8000Kg/亩。

(2)智能型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与示范

重点开展区域非耕地资源调研与布局,对现有灌溉施肥设备创新升级,开发专用型设施结构和配套智能化设备,培育和引进适应性新品种,开展有机无机滴灌肥研发和适宜栽培新模式研究示范,建立非耕地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技术体系。通过项目实施,节水节肥15%以上,增产10%以上,选育品种1-2个,申请专利1-2项,制定规程2-3项,建立示范基地3个,示范推广面积15000亩以上。

16、酥油花旅游产品研发

解决青海特产酥油花常温无法长时间保存以及传统工艺无法量产的问题,设计酥油花模具,建设年产酥油花旅游产品500万朵全自动生产线,新增产值500万元以上。

生态环保产业技术体系

17、基于超高功率集束声波的人工增雨雪技术研究 支持开展天河工程中的无催化剂无载具人工增雨雪技 术。研究声波发射装置的功率提升技术、声波发射装置的波束控制技术、超高功率集束声波人工增雨雪一体化拖车研发试制。通过项目实施,形成安全高效低成本低门槛的人工增雨雪技术手段。研发试制超高功率集束声波人工增雨雪原理样机1套、工程样机1套,进行基于超高功率集束声波人工增雨雪应用示范,单点作业面积30-50平方公里。

18、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预警系统研究与示范

研究三江源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以及生态系统退化对局地气候的影响和驱动机理,为三江源生态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建设提供有效技术支撑。通过项目实施,模拟获得三江源区近15年地面覆盖、边界层参数和气候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和变化趋势及高分辨时空分布;揭示气候异常和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的响应以及对气候的反馈机制。开发三江源区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的模拟业务运行系统,并进行示范应用。

19、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自然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针对我省高寒草地长期以来存在的季节性过牧和草畜不平衡问题,利用人工草地置换理论,通过适宜性饲草料加工技术研究、草地培育实用技术集成示范、放牧家畜牧草返青期全舍饲技术以及基于返青期休牧的放牧新模式建立与应用,改变高寒草地牧草生长和供给的季节性不平衡现状,解决天然草地季节性过牧问题,实现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建立高寒草地放牧新模式,研发规范化实用技术3-

422 个,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2-3项。建立试验示范基地2-3个,培育、休牧天然草地50万亩。

20、柴达木盆地分布式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衔接技术研究与示范

在国家循环经济试验区框架下,研究针对柴达木盆地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生态脆弱特点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衔接技术。重点支持能源、水资源、生态在柴达木盆地的分散布局及产业优势。提出柴达木盆地水资源分散度、典型草原生境模式及需耗水规律评价方法,提出分散式提灌系统可靠性改进提升和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技术1套,提出能源、水资源、生态保护衔接技术1套,提出分散式水资源水联网开发利用技术各1套,建立柴达木典型牧场低碳节灌与生态保护衔接技术示范基地1处,应用面积1万元亩、影响监测与评估面积30万亩。

高原医疗卫生与食品安全技术体系

21、高原医学研究方向

支持医院开展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支持医院建立高海拔地区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防治体系及多民族地区高血压患者基因库建设。通过项目实施,(1)掌握高海拔地区H型高血压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及分布趋势,建立患者管理档案;(2)利用互联网手机终端管理技术,建立高海拔地区H型高血压患者的防治管理体系;(3)收集高海拔地区H型高血压患者基因样本,建设多民族基因库;(4)通过实施“多中心H型高血压患者降压辅以叶酸治疗的疗效研究”,验证和完 善高海拔地区高血压脑卒中防治体系。项目须建立患者管理档案1000份以上,建设多民族H型高血压患者基因库样本1000份以上。

22、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控制方向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8号)提出的基本原则:“充分整合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努力实现信息共享、结果互认”,“政府部门要逐步与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脱钩。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支持我省测试服务联盟建设,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建设中藏药品质评价中心、安全性评估中心和食品安全检测中心。设备须并入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

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

23、制造业信息化综合集成技术开发与应用(1)基于人工智能和信息融合的锂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开发一种新型的锂电池管理模块与系统,重点研究电池组的各种参数(单体或模块电池电压、温度、电流等)进行实时在线测量,在此基础上对SOC进行实时在线估算,同时实施必要的控制,以保证电池组的安全。

(2)“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创新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 以“互联网+制造”为基础,探索我省制造业发展新模式,并在示范企业中开展数字化研发设计,制造设备数控化,实现制造过程中由自动控制提升到智能控制,以及运用工业互 联网实现制造业产业链的网络化、社会化、服务化。要求在3家典型示范企业开展“互联网+制造”融合技术应用示范,提高示范企业生产效率30%以上。

(3)基于物联网的盐湖智能采卤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开发复杂采卤环境下生产体系内的人员、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协同管理和控制系统,实现对盐湖资源整体的可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该系统可满足各类主流通信接口,SOC评估精度≥93%,电芯参数监测精度≥98%,锂电池单体电压均衡度<±30mV,充放电控制误差≤3%、故障诊断准确率≥95%。

24、云藏藏文搜索引擎平台建设

依托藏文分词与框架语义,研究开发具备统计分析功能的云藏智能化系统,建立云藏藏文搜索引擎平台。解决基于solr搜索技术结合深度学习和分布式技术;支持十亿级数据规模,可承受数万用户同时并发访问;采用基于统计和语义规则的藏文分词算法-CRF算法,同时训练有三百万级藏文语料库。

25、智慧健康社区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智慧社区建设,需以健康为主线提供智慧社区服务,包括健康建档、个性化食疗、精准适量果蔬配送、药物配送、社区安全、儿童疫苗接种提醒、孕检提醒、社区养老等服务。建立健康档案1000份以上,研发相关新产品,形成完备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及可复制模式。

26、“热贡艺术”国际文化传播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 建立热贡文化艺术大数据中心,将所有黄南州州级以上工艺美术师、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信息和创作作品进行数字化影像记录并线上发布展览;实现中、英、藏三语操作阅览;实现热贡艺术国内及跨境电子商务;实现艺术家和国内外热贡艺术收藏爱好者的在线交流。新增产值500万元。

精准扶贫专项

27、中藏药种植基地建设

支持中藏药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须与扶贫户(或合作社)签订包销合同,并制定和保障落实育苗、GAP种植、产品深加工规范,项目实施须有可持续扶贫保证。

28、鱼菜共生基地建设

支持鱼菜共生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须与扶贫户(或合作社)签订包销合同,并制定和保障落实绿色果蔬种植、高原冷水鱼养殖规范,项目实施须有可持续扶贫保证。

29、却藏寺村光伏扶贫电站示范

充分利用了贫困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支持在住房屋顶和农业大棚上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装机量不低于5MW,“自发自用、多余上网”,贫困户每年得到扶贫补贴不低于2500元/年,并有可持续扶贫模式保证。

(二)申报要求

1、企业牵头承担的项目采取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的方式进行支持,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开展研究示范。

2、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方向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农业园区企业。

3、项目申请资助经费与自筹科研经费配套比例不低于1:3,总经费配比不低于1:5。后补助项目按照企业实际投入计算,原则上参照此要求执行。

(三)管理处室联系方式

1、支持方向1,3-10,23,24

管理处室: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

联系人:

冰 王杏芳 李

联系电话:0971-8244566

2、支持方向11-22,25-29

管理处室:社会科技发展处

联系人:

静 刘宝龙

联系电话: 0971-8244588

3、支持方向14-15

管理处室:农村科技处

联系人:

张亚琦

常丽娜

联系电话: 0971-8233815

4、支持方向 2

管理处室:青海省农村牧区能源办公室

联系人: 李晓砚

吴红军

联系电话: 0971-8244844

三、科技合作专项

(一)援青专项 支持符合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青海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十三五”科技援青规划》目标与任务中所涉及的各类需求。通过科技援青机制,两省市科技厅、委分别以科技计划立项的方式支持本省地方组织的以及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与对方共同合作承担的科技项目,青海省地方及科研单位、企业与对口省市科技型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实施的跨区域合作项目的科技需求。

通过科技援青专项实施,共同引导和支持双方联合争取国家政策上、项目上的支持;加快青海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及人才培养;促进对口援青省市技术成果在青海的转化应用;对口援青省市产业向青海转移。

1、支持方向

依托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科技口部门联合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山东、湖北、安徽、四川、陕西、广东、甘肃、山西等省市科技部门的科技援青机制,支持本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与上述各援助省市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联合申报科技援青项目。

支持在生态保护和治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盐湖化工等重点领域的联合研究开发;支持符合科技援青规划并与我省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对口援助省市的先进科技成果在青海省转化应用。支撑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结构,将适用技术在我省地方转化、示范、推广应用及人才培养,提高基层科技创新水平。

2、研究目标

应用研究类项目突出技术、人才方面的援助培养与合作,提升我省科研团队整体水平及提升基层创新能力;产业化类项目突出援助省市、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与青海省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地方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促进先进技术成果在青海的应用;平台建设类项目突出两省科技园区的交流合作,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3、申报要求

(1)科技援青项目在申报本省科技计划项目的同时,原则上要求外省合作方要申报所在援青省市相应的科技计划项目,外省合作方所申报项目同时送我省备案,由我省向相关省市推荐,双方省市给予相应立项支持。

(2)科技援青项目应签有责、权、利明确的合作协议,并在协议中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对合作给予双方的有益之处予以说明,以利于援助省市给予立项支持。

(3)重点支持已获得支援省份立项的研究内容和方向。申报项目已获得援助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立项的,我省可直接立项(培训类项目除外)。

(4)成果转化类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有不低于申请资助经费3倍的自筹科研经费进行配套,总经费配比不低于1:5。

4、管理处室联系方式

管理处室:青海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办公室 联 系 人:焦士元(湖北、安徽、四川、广东)

颜有奎(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山西)

阿克瑛(上海、浙江、江苏、山东)

联系电话:0971—8233278

(二)国际合作专项

根据科技部等四部委印发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结合我省科技工作实际,引导、支持我省具有较强对外科技合作基础和合作能力的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的相关研发活动,以及通过我省国家科技合作基地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通过合作研发、人才及技术引进、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方式,实现对国外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果转化应用,鼓励有条件企业“走出去”。

1、支持方向

通过政府间双边和多边科技合作协定或者协议框架确定,并对我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政府间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技术合作研究、科技援外及已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实体合作的产业中开展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科技部认定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以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目标申报的项目;引进技术或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的项目。

2、研究领域

在清洁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盐湖资源和其它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特色资源挖掘与利用、信息服务领域、人口与健康科学领域等合作重点领域所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1)清洁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

重点支持清洁能源材料开发、生物质能源利用、农牧区用能体系建设等关键技术本土化研发。

(2)盐湖资源和其它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重点支持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金属材料、有机和非金属材料产业开发的新方法、新技术。

(3)生态保护和特色资源挖掘与利用

重点支持生态监测、生态治理、生态补偿等关键技术;生态畜牧业、中藏药开发、特色农业资源开发、高原生物资源利用等技术。

(4)信息服务领域

重点支持涉及信息服务产业的农牧业信息化与标准化、医疗、教育等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技术。

(5)人口与健康科学领域

重点支持涉及高原医学、人口健康的发病机理、防治技术的联合研究。

3、申报要求

(1)项目合作目标明确、合作渠道畅通,项目申报单位与外方合作伙伴需签署合作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投入、分工、成果分享方式等内容。

(2)合作项目外方须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或以科研设备的使用转让、劳务、讲学、访问培训费用等方式折算投

入。

(3)国际合作产业化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有不低于申请资助经费3倍的自筹科研经费进行配套,总经费配比不低于1:5。

4、管理处室联系方式

管理处室:青海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办公室 联 系 人:焦士元

颜有奎 联系电话:0971—8233278

第五篇:2015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指南及申报要求

附件2:

2015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指

南及申报要求

2015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将围绕江苏现代农业产业创新链,重点加强农业优良品种培育、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关键技术创新,突出粮食丰产增收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工程,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支持重点与支持方式

(一)重点项目 支持重点:

1、重大农业新品种选育。围绕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重点支持优质抗病食味水稻、优质抗病专用小麦、优质高产抗病玉米、优质用材林木、地方特色草食动物新品种(系)选育,提高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现代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农业前瞻性高技术创新。围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重点支持农作物重要功能基因聚合育种、生物反应器与抗菌素替代、农用工程菌与酶制剂、生物加工保鲜、智能化工厂化设施种养系统等重大前瞻性高技术研究,抢占现代农业产业制高点。

— 1 —

3、农业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围绕粮食、果蔬等农业特色产业,重点支持稻麦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重大病虫害防控等关键技术研发,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围绕农用工业产业关键领域,重点支持新型高效生物农药、新型兽用生物制品等重大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力,推进农用工业转型升级。

4、重大农业新装备研发。围绕农业装备智能化、一体化和成套化,重点支持智能化无人插秧机械、高性能稻麦复式作业机械、节能脱水干燥烘干装备、智能化水产养殖装备、智能化气调保鲜库等重大新装备研发,提升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申报条件:重点项目须突出对产业链的引领和支撑,能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品种、技术、装备和产品,并有望实现较大规模示范应用和产业化开发。鼓励跨单位、跨学科、跨区域联合攻关。优先支持科教单位联合涉农高新技术企业、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共同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国家、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申报的项目。申报重大新产品、新装备研发项目,要求以企业为主体。申报重大农业新品种选育项目,单位须拥有必备的种质资源和较好的育种工作基础,优先支持已先期投入开展委托育种研究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支持方式:重点项目采取无偿拨款方式支持,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200万元。

(二)面上项目

— 2 —

支持重点:

1、农业优良品种培育。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种源需求,针对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农产品安全、营养源头控制等问题,重点支持能适应市场需求和适度规模经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优质高产抗病安全新品种培育,为我省高效 农业发展提供品种支撑。

2、农业高技术创新。围绕农业高科技领域技术需求,针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重点支持生物技术与制品、农业信息与物联网、智能农业装备等具有较强创新性的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为我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农用工业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技术储备。

3、农业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和农用工业 产业领域技术需求,针对亟待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重点支持保鲜技术与装备、精深加工技术与产品、综合利用技术与产品等关键共性技术与产品研发,为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粮食丰产增收。围绕粮食产业领域的技术需求,针对粮食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粮食稳产优质高产生态可持续等问题,重点支持良种繁育与种子质量检测、耕地质量提升、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发科技成果信息化服务平台和系统,为保障我省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 3 —

申报条件:项目须突出前瞻性技术、共性技术的突破,能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品种、装备和产品,实现较大规模集成示范应用,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模式和标准。鼓励科教单位与企业联合申报,优先支持涉农高新技术企业、省农业科技型企业、人才创业企业、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企业申报的项目;申报品种选育项目的单位,须拥有必备的种质资源和较好的育种工作基础,优先支持已先期投入开展委托育种研究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支持方式:面上项目采取无偿拨款方式支持,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50万元。其中,品种选育项目原则上采取后补助方式支持。

(三)科技示范工程项目 支持重点:

1、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示范工程。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特色产业提升,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围绕产业链开展关键技术创新和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提升园区创新创业服务功能,引领农业现代化。

2、粮食丰产增收科技示范工程。结合国家项目实施,围绕粮食高产、稳产、安全、节本和增效,重点支持中低产田粮食周年丰产、高产田节肥减药周年丰产、稻麦重大病虫害防控等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示范,提升粮食领域科技创新水平,保障我省粮食— 4 —

安全。

3、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结合国家项目实施,围绕长三角快速城镇化地区新农村建设现实需求,重点开展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生态环境修复、农村设施结构优化设计等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示范,建设一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

申报条件: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示范工程项目须突出对园区产业链的支撑,能突破关键共性技术,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实现集成示范应用,要求以园区管理型公司为主体,组织园区内企业与多家科教单位以产学研合作方式联合申报。粮食丰产增收科技示范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项目,鼓励由首席专家牵头组织,按“项目+课题”形式联合申报。

支持方式: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示范工程项目,采取无偿拨款方式支持,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300万元。粮食丰产增收科技示范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项目,采取无偿拨款方式支持,课题资助经费不超过300万元。

(四)后补助项目

支持重点:“十二五”以来获得品种权及审(鉴)定证书的 农业优良品种。优先支持种子公司(企业)合法购买转让品种权,具有较大推广面积和前景的品种。

— 5 —

申报条件:申报后补助项目的优良品种须由企事业单位自主选育而成,且未获得省级及以上财政资金资助。优先支持已获较大规模推广应用,取得较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品种。

支持方式:后补助项目采取无偿拨款方式支持,项目资助经费一般不超过50万元。

二、组织方式

1、加强项目组织。对重点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项目,要求各主管部门加强组织力度,针对通知要求,围绕攻关目标方向进行顶层设计,加强跨学科、跨单位、跨区域的组织协调。

2、加强厅市会商。对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由项目申报单位所在地省辖市科技局先行推荐,各不超过1项,经厅市会商后,正式申报。有关省辖市科技局须在本通知正式下发15个工作日内将拟申报的项目简表报送省科技厅。

3、加强工作集成。所有申报品种培育和技术创新类项目都要优先选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现代农业科技园作为研发与试验示范基地,研究成果优先在园区开展产品开发和试验示范,并按市场机制优先在园区开展成果产业化。

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和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项目,限苏南、苏中经济发达地区申报,优先支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所在地推荐的项目。

三、申报要求

— 6 —

1、实行限额申报。各省辖市市区和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限报6项(有涉农高校的省辖市可增加到10项),其他各县(市)限报4项;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各限报10项,南京林业大学限报6项,其它计划单列单位各限报4项;省教育厅限报10项,省其它有关部门各限报4项。省涉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可增报1项(申报名单由理事长单位和其他联盟单位共同商定后,在所在市、县增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所在市、县(市)可增报2项,省现代农业科技园所在市、县(市)可增报1项。

2、禁止重复申报。除列入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外,有省科技计划在研项目的负责人和企业一般不得申报本项目,同一企业一般不得同时申报省重点研发计划和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同一项目负责人原则上限报一个项目;同一单位或项目负责人已将研发内容相同的项目申报其它省科技计划的,不能同时申报本计划。

3、加强资格审查。申报单位为江苏省境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技投入能力,企业上年R&D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原则上不低于1%。

4、加强信用管理。各项目主管部门和计划单列单位要严格做好项目筛选和组织申报工作,在申报资料完整与真实性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项目法人及项目主管部门在申报项目时须出具信用承诺。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报本

— 7 —

计划项目。在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中相关责任主体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不良信用行为的,一经查实,将记入信用档案,并按《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试行)》作出相应处理。

5、申报单位须对照指南规定的项目类型和指南代码进行申报,一个项目填写一种项目类型和指南代码。

6、对申请无偿拨款的项目配套经费不做要求,项目经费预算及使用须符合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总经费预算合理,支出结构科学,使用范围合规。

7、申报单位有产学研合作但未建“校企联盟”的,须登录江苏省产学研合作网(www.xiexiebang.com),进入江苏省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管理系统,按照相关要求在线填报。

四、其它事项

1、申报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按封面、项目信息表、项目计划任务书、附件(合作协议、查新报告、有关证书、专利)顺序,一式两份装订成册(纸质封面、平装订)。项目申报书必备佐证材料(合作协议、查新报告、有关证书、专利)须在网上填报上传,其他由项目主管部门审查并填写《项目附件审查表》,不再在网上填报上传。

2、项目申报受理截止时间为2015年4月30日,逾期不予受理。

3、联系方式:

— 8 —

省科技计划项目受理服务中心 王超群

025-85485935 省科技厅农村处

顾冰芳、靳朋勃 025-57712971、83374203

附:2015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领域)项目指南

— 9 —

2015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

项目指南

标*项目为重点项目。

一、农业优良品种培育专题

*1001 抗稻飞虱、稻瘟病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选育

*1002 抗赤霉病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

*1003 优质高产抗病饲用(鲜食)玉米新品种选育

1004 优质高产多抗瓜类、豆类蔬菜新品种选育

1005 高营养功能成分食用菌品种定向选育

1006 特色果树(桑树)优异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

*1007 优质专用林木新品种选育

*1008 加工型家禽新品系选育

*1009 地方特色优质肉用羊新品系选育

*1010 优质、抗病、抗逆、耐粗食家蚕新品种选育

1011 特色优质、抗逆水产新品系选育

二、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专题 2001 种质资源开发与育种材料创制

*2002 重要功能基因聚合育种技术研发

2003 生物反应器与抗菌素替代技术研发

— — 10

*2004 新型绿色生物(微生物)农药创制

*2005 安全高效新型多联多价疫苗开发

2006 农用工程菌与酶制剂创制

2007 高利用率生物饲料(添加剂)创制 2008 新型高效生物(微生物)肥料创制

*2009 农副产品生物保鲜技术研发

*2010 基于物联网、生物处理零排放的水产养殖装备及系

统开发

*2011 基于信息化的高效安全植物工厂装备及系统开发

三、农业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专题

3001 农业主产物精深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 3002 农业低值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及产品开发 3003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及产品开发

3004 农产品品质、安全快速鉴别及溯源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3005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及装备开发

*3006 果蔬低温高效干燥脱水及加工技术与装备开发

*3007 多功能设施农业小型作业机械开发

*3008 农林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与高性能植保机械研发

3009 畜禽、水产养殖重大病害防控技术研发 *3010 智能化气调保鲜库开发

四、粮食丰产增收专题

— 11 —

4001 稻麦良种繁育与种子质量检测关键技术研发 4002 基于深耕秸秆还田的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与模式研发

*4003 智能化无人插秧机械研发

*4004 稻麦高性能复式作业关键机械装备研发

*4005 稻麦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4006 稻麦防灾减损及安全贮运关键技术研发

4007 农业品种等科技成果信息化服务系统研发

五、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5001 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围绕主导产业链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提升园区创新创业服务功能;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围绕粮食产业等开展先进品种、技术、装备、生产经营模式的集成示范应用。实施农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工程,集成转化示范各类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先进科技成果与模式,探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5002 围绕粮食单产提升和节本增效,支持以稻麦周年机械化、信息化、生态化为核心的高产田稻麦节肥减药高效、苏北旱地稻麦周年高产高效、盐碱地水稻高产高效、智能化管网化灌溉等技术集成创新示范,保障粮食安全。

*5003 围绕快速城镇化地区新农村环境提升,支持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农村生态环境修复、农村特色文化保护、农村设施结构优化设计、创意农业设计等技术的集成创新与 — — 12

示范,探索科技支撑美丽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六、后补助专题

6001 支持已获得品种权及审(鉴)定证书,种子企业合法购买转让品种权,在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且具有较大推广前景的品种,推动其加大推广应用范围和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

— 13 —

下载2016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