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指南(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9:4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9年度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指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9年度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第一篇:2019年度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2019年度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项目

申报指南

(该指南在线填写“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

2019年度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项目分为产业链示范项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农业科技园区创新项目、县域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项目、重点研发面上项目五类。

一、产业链示范项目(一)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二)支持经费。

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三)实施周期。

项目执行期3年,起止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2月。(四)支持重点。

1.支持方向与重点。

针对“川字号”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中高端产品少、产业链不长、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按照“育企业、建基地、创品牌、强产业、富农户”的思路,重点支持生猪、肉鸡、肉用山羊、肉兔、肉鸭、竹、花椒、核桃、蚕桑、四川泡菜等优势特色产业链,开展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示范,构建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建设科技示范基地,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考核指标。

引进新品种2—3个,集成新技术、新模式5项以上,开发新产品2个以上,制定技术规程或技术标准2个以上,培育1个以上农业产业知名品牌或拳头产品。主要粮油作物基地核心区面积300亩以上,带动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特色经济作物及林木产业基地核心区面积200亩以上,带动连片面积600亩以上;猪羊年出(存)栏2000头以上,牛年出(存)栏500头以上,家禽、兔年出(存)栏10万只以上,特色水产等养殖水面100亩以上。

(五)有关要求。

1.牵头申报单位须是在四川省内注册的相关产业领域的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申报时填写《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并在项目名称后标注“产业链示范项目”。

2.每个市(州)申报不超过1项(含扩权县市),由市(州)科技局负责统筹。

3.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申报时须出具资金配套证明。

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一)资金支持方式。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二)支持经费。

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三)实施周期。

项目执行期3年,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四)支持重点。

1.支持方向与重点。

针对“川字号”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重大关键技术成果少、前瞻性技术储备不够、解决瓶颈问题的核心技术不多等问题,围绕农业领域技术攻关清单,瞄准生物种业、农产品加工、智能农机、绿色农业、土壤污染防控等重点领域,聚焦有利基因鉴定与利用、优异育种材料高效创制、优质新品种高效选育、农业高效轻简栽培、畜禽健康养殖、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控、高附加值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化生产智能化机械设施、农业高效用水、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土壤污染防控等关键技术问题,支持优势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天花板”技术、“卡脖子”技术,取得一批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沿性成果,提高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考核指标。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1项,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新模式3个(项)以上,建立科技示范点、示范基地、示范生产线2个(条)以上,形成专利、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登记成果、获奖成果等3项(个)以上。

(五)有关要求。

1.由在四川省内注册的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省级及以上农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申报,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2.每个市(州)申报不超过1项(含扩权县市),由市(州)科技局负责统筹。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申报各不超过3项,其他中央在川、省属、市(州)属涉农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申报各不超过2项。申报时填写《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并在项目名称后标注“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3.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申报时须出具资金配套证明。

三、农业科技园区创新项目(一)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二)支持类型和经费。

按照重大、重点项目进行分类支持,重大项目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500万元,重点项目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0万元。(三)实施周期。

项目执行期2年,起止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2月。(四)支持重点。

1.支持方向与重点。

围绕园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产学研协同开展全产业链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重点在优质农畜新品种(配套系)引进与选育、绿色高效安全生产、主要病虫害防控、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创新产品开发及现代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实现技术突破,构建技术体系,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推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慧农业等高新技术在园区中的应用,转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搭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打造特色知名品牌,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支撑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

2.考核指标。

(1)重大项目:培育壮大农业高新技术主导产业1个以上,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5项以上,转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果10项以上,建成可复制推广的产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以上,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5家以上,打造区域品牌1个以上,形成知识产权20项以上,带动园区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较当地平均水平提高30%以上,园区内农民年均增收较园区外提高20%以上。

(2)重点项目:培育优势特色产业1个,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3—5项,开发新产品2—3项,转化推广先进适用科技成果5—8项,建成可复制推广的产业科技示范基地1个,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2家以上,打造区域品牌1个,形成知识产权10项以上,园区内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较园区外提高15%以上,园区内农民年均增收较园区外提高10%以上。

(五)有关要求。

1.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园区内的产学研单位牵头申报,项目要按照产业技术创新、科技平台搭建及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统筹组织,每个园区申报项目不超过1项。园区管委会要出具正式推荐文件和不低于5:1的项目配套经费承诺函。申报项目经所在市(州)科技局推荐上报。

2.项目必须是产学研单位联合申报,要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明确各自承担的任务和目标。申报时填写《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并在项目名称后标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项目”。

3.企业牵头申报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2:1。牵头申报单位的资产负债率应低于60%。须提供牵头申报单位2017年度资产负债表和资金配套证明等附件。

四、县域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项目(一)企业创新能力培育项目。1.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2.支持经费。

一般项目,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30万元;重大项目,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0万元。

3.实施周期。

项目执行期3年,起止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2月。4.支持重点。

(1)支持方向与重点。

支持县域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科技合作,建设星创天地、专家大院、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科技特派员站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引进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建立科技创新团队,开展产业技术创新,研发新产品,转化新成果,建立科技示范基地。

(2)考核指标。

一般项目:开发创新产品2—3个,研究建立相应的产品技术体系,建设科技示范基地1个,项目实施期内新产品产值达到500万元以上。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1个,新签订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协议1个以上,新引进科技创新人才2名以上。

重大项目:开发创新产品5—10个,研究建立相应的产品技术体系,建设科技示范基地2-3个,项目实施期内新产品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建设省级以上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1-2个,新签订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协议1-2个,新引进科技创新人才5名以上。

5.有关要求。

(1)申报单位为在县域内注册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具备较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究开发基础。申报重大项目,须是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申报。申报时填写《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并在项目名称后标注“创新能力培育”,提供相应附件。

(2)每个县(市、区)申报不超过1项。重点支持科技行政管理机构健全、运行良好的县(市、区)。适当平衡在不同区域实施的项目立项。

(3)牵头申报单位的资产负债率应低于60%,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牵头申报单位提供2017年度资产负债表和资金配套证明等附件。

(二)科技示范村项目。1.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2.支持经费。

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3.实施周期。

项目执行期2年,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4.支持重点。

(1)支持方向与重点。

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支持科技示范村围绕1—2个主导产业,开展产业发展和绿色宜居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集成创新,示范推广突破性农林作物及畜禽水产新品种、病虫鼠害绿色防控新技术、作物高效丰产栽培新技术、规模化健康养殖新技术、农产品加工新技术、草地生态畜牧业新技术、农机装备、生活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新技术、节能民居新技术、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新模式等,建立科技示范基地,构建现代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2)考核指标。

①集成创新。示范新品种1—2个,推广新技术2—3项。②基地规模。科技示范村优质粮油作物基地核心区面积150亩以上,带动连片面积300亩以上;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及林木产业基地核心区面积100亩以上,带动连片面积200亩以上;优质生猪、羊年出(存)栏500头以上,牛年出(存)栏100头以上,禽兔年出(存)栏10000只以上,特色水产等养殖水面30亩以上。民族地区示范基地规模原则上可降低50%。

③技术服务。组织开展科技培训、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活动5次以上,培训技术骨干10名、新型农牧民100人次以上。

④示范带动。科技示范村直接带动50户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辐射带动500户农户增产增收。

5.有关要求。

(1)申报单位为在县域内注册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优先支持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申报。

(2)项目负责人应具备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大学专科毕业3年以上,牵头申报单位的资产负债率应低于60%。

(3)每个县(市、区)申报不超过1项。重点支持科技行政管理机构健全、运行良好的县(市、区)。适当平衡在不同区域实施的项目的支持。

(5)填写《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并在项目名称后标注“科技示范村”,提供相应附件。产学研联合申报,要有明确的产学研合作协议。(6)深度贫困地区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2,其他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牵头申报单位提供2017年度资产负债表和资金配套证明等附件。

五、重点研发面上项目(一)资金支持方式。

专项资金采取前补助支持方式。(二)支持经费。

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30万元(一次性拨付)。(三)实施周期。

项目执行期3年,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四)支持重点。

1.支持方向与重点。

(1)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支持以特色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优质健康新产品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技术、农产品加工安全隐患物质控制、自动化农产品加工设备、农产品品质在线检测、农产品保鲜贮藏与冷链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共性关键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2)特色农业资源开发。重点支持区域特色明显,可望形成新产业的农林作物和畜禽水产资源发掘、评价和利用,以及相关新产品与配套生产、加工等深度开发利用技术、设施(设备)研发与利用。(3)主要农作物及畜禽高效安全生产。重点支持作物轻简高效种植、粮经复合模式、稻—渔共栖复合生态模式、肥水高效利用、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抗逆减灾,畜禽水产设施化养殖与环境控制、重大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综合防控,林木(竹)标准化栽培和轻简高效复合模式,优质种苗工厂化快繁技术,农业大数据与“互联网+”等共性关键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

(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支持化肥农药减量高效施用、农林畜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高效用水、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耕地质量提升、种养循环模式,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及修复、工矿弃地及灾后创面生态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5)农业绿色安全投入品开发。重点支持安全高效、可降解、无残留的新型绿色投入品(农药、化肥、饲料、兽药、抗旱保水材料等)创制及相关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

2.考核指标。

研发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2项以上,建立科技示范点、示范基地2个,形成专利、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等知识产权2个。

(五)有关要求。

1.申报单位为在四川省内注册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申报单位应有较好研发条件和基础。申报时填写《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申报书》,并在项目名称后标注“面上项目”。

2.每个县(市、区)申报不超过1项;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申报各不超过5项,其他中央在川、省属、市(州)属涉农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申报各不超过2项。适当平衡不同技术领域项目的支持。

3.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项目自筹经费与申请经费比例不低于1:1。申报时须出具资金配套证明。

第二篇:2018寿阳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8寿阳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市政发〔2016〕23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和晋中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以及寿阳县经济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原有的工业攻关计划、农业攻关计划、社会发展计划合并为重点研发计划。现就组织实施2018寿阳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支持领域和方向

(一)工业方面

1、现代煤化工、新能源应用、先进制造、新材料四大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

现代煤化工领域,重点支持煤层气、焦炉煤气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低阶煤利用技术研发;甲醇及其下游产品开发技术。

新能源应用领域,重点支持太阳能光优发电设备的研发;煤层气、光伏、风力、生物质能等能源电力项目方面的研发。

先进制造领域,重点支持智能化、高性能、高端煤机设备的研发;高端石油钻具的研发。

新材料领域,重点支持高品质特殊用途纸的研发;新型建筑保温材料、高性能防水材料、新型建筑涂料等的研发;纳米新材料的研发。

2、在战略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技术转让和技术研发项目。

(二)农业方面

1、地方常规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杂粮品种、特色大田作物品种、畜产品、林产品。

2、功能农、畜、林产品的开发。

3、设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技术开发,包括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设施农产品无害化利用支撑技术研究、特色经济作物种苗脱毒快繁技术集成应用研究、设施农业智能化控制及远程监控技术研究。

4、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及野生道地中药材生长环境的研究。

5、有机、无机、菌肥的开发利用与大田秸秆利用的研发。

6、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包括地方特色产品、酿造产品、杂粮产品的加工技术研发。

7、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开发,包括小型、山地、精准、多样、智能农机具的研发,设施农业专业机具的研发应用。

8、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

(三)社会发展方面

1、资源环境方面,重点支持围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2、生态建设方面,重点支持生态修复、产业循环、绿色开发技术研发。

3、医疗卫生方面,重点支持地方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技术 研发;药食同源功能食品开发;重大医疗器械的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

4、公共安全方面,重点支持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

二、申报要求

(一)工业方面

1、项目申报单位须为在寿阳县域范围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2、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的研发基础和生产条件,项目负责人需具备相应技术职称。

3、奖励性后补助项目,优先支持近3年完成的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项目,且未获得县级科技计划资助的。

(二)农业与社会发展方面

1、在寿阳县域范围内注册,主要从事科研、生产和技术服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务制度健全且信用良好的企事业单位或专业合作社。

2、项目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的研发基础和生产条件,项目负责人应具有相应技术职称。

3、重点扶持玉露香梨园、核桃园、葵花园、五谷园“四大园”种植区实施的技术开发类项目。

4、优先支持有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的科技特派员及团队申报的项目。

三、申报材料

(一)工业方面

1、事前资助

(1)《寿阳县重点研发计划(工业)项目申报书》。(2)可行性研究报告。

(3)《寿阳县科技计划项目情况简介表》。(4)相关附件:

①项目单位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②项目负责人职称证明材料。

③特殊行业须提供符合该行业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资质证书、产品认证、市场准入证明、安全检测报告等)。

④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2、奖励性后补助

(1)《寿阳县重点研发计划(工业)——奖励性后补助项目申报书》。

(2)项目完工和取得的技术成果证明。(3)《寿阳县科技计划项目情况简介表》。(4)技术合同文本。

(5)项目完结的财务审计报告。

(二)农业与社会发展方面

1、《寿阳县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社会发展)项目申报书》。

2、可行性研究报告。

3、《寿阳县科技计划项目情况简介表》。

4、相关附件,主要包括:

(1)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项目负责人技术职称证明。

(3)产学研合作项目需提供技术合作协议。(4)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等其它必要的证明材料。

四、申报方式

(一)申报方式

申报单位将项目申报纸质材料一式两份直接报送县教科局。联系人:

工业、软科学:赵君飞(116房间)0354-4600203 *** 农业、社会发展:许月玲(306房间)0354-4606168 ***

(二)申报时间

2018年4月1日起至2018年4月30日止

(三)申报要求

同一个项目只能在一个组织部门进行申报,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项目不得重复、多头申报。

第三篇:2017市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2017市本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工业领域

一、新材料专项 功能性新材料和合成革

重点支持: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石墨烯、水性树脂等新材料研发、生态合成革的研制及产业化。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

(一)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展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工艺优化,重点解决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在热塑改性、竹材青黄胶合、变异性大、吸水膨胀率偏高、竹材单板化利用等问题。

(二)石墨烯混合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研究开发。利用氧化石墨烯和活性炭的掺配方法,试制出对应的制备工艺和产品,产品适合超级电容器用高性能电极活性炭材料,具有内阻低、容量高等特点。

(三)环保、功能型水性涂料的研制及产业化。设计开发绿色环保型高光、高硬度、高耐水性等功能型的水性金属漆和水性木器漆,大幅降低其生产及使用过程中有机溶剂(VOC)的排放,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四)生态合成革的研发与应用。包含水性合成革原料、相关助剂以及水性合成革的制备工艺研究。开展环保、高效的超纤纤维合成革生产工艺研究。围绕传统合成革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研发用无溶剂树脂代替溶剂性的材料,并解决材料和生产工艺的问题。

二、装备制造专项

2.1高端装备制造与智能系统开发

重点支持:特种制造专用装备研发、精密导轨加工装备、机器换人专用装备和系统装置,农林专用装备研发与应用。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

(一)精密直线导轨关键技术研究及制造装备研发。针对机械装备、机器人等直线运动精度、定位精度技术等级高的技术要求,开展改善机床导轨(直线滚动导轨)滚道的表面微观质量,减小滚道的疲劳磨损,提高导轨的传动精度,延长导轨使用寿命的研究,开发高性能专用导轨磨床。

(二)重油高速分离机研发制造。研究重油专用高速分离技术,以解决传统分离机械对于颗粒微小且粘度较大、分离度要求较高的固液分离无法达到问题,填补行业空白。

(三)粉末固体与流体定量精确配比自动装置研发。通过研发粉末固体精确测量技术和流体流量检测技术,解决目前我市食品企业在食品加工中流固配比、搅拌采用人工完成,配比精度低、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实现流固精确配比。

(四)机器换人专用装备研发及应用。针对丽水地方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开展机器换人技术或智能化自动化装备的研发与应用。

(五)农业专用装备及智能生产工艺研发与应用。针对丽水地方特色的生态农林业种植、采收或加工等环节,开展能替代人工或高效生产的农业专用装备及智能生产工艺的研发与应用。

2.2 基础结构件制造技术提升 重点支持:SP级直线导轨精密制造关键技术;精密紧固件制造;高精度轴承生产工艺关键技术;模块化冲压制造技术。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

(一)SP级直线导轨的磨削加工工艺工装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通过优化加工工艺,设计合理的工艺装备,利用闭环控制系统,实现直线导轨的超精密磨削加工,制造的直线导轨精度达到SP级。

(二)精密紧固件制造技术研究与自动化生产。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开展精密紧固件加工变形机理研究和工艺参数研究;机械和力学性能的需求分析,采用合理的通讯和控制策略,将不同规格型号的精密紧固件制造工序进行自动连接,实现柔性加工。

(三)高精度轴承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研发高精度轴承加工工艺及检测技术。解决轴承配合间隙过大及不均匀问题,提升关节轴承加工精度。开发精密轴承、低噪音轴承,数控设备专用轴承,高速铁路列车轴承;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轴承等高端产品。

(四)模块化冲压生产线系统开发和工程示范。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开发冲压生产自动化,方案应具有柔性与宽广的适用范围。根据具体产品冲压工艺要求,基于传统冲床有针对性的进行自动化改造,实现机器换人;研究机械手、自动送料装置与普通冲床三者间协同作业方法,设计相应的检测与控制程序。

2.3仪器装置开发

重点支持:检测仪器关键技术。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检测仪器开发。开展检测仪器在合金检测、食品及药品安全检测、土壤及水体污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根据应用领域及检测对象的不同确立不同的检测流程、数据分析方法、数据输出类型和功能配置,适应不同应用领域需求。

三、新能源及节能减排技术专项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系统产业化技术研究

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制造相关的电机及驱动系统;公路照明系统节能控制技术。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

(一)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相关的电机、驱动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包含新能源汽车用新型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驱动电机优化及相关节能技术攻关,超高速永磁无刷电机系统研发等。

(二)公路照明系统节能控制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包含公路及隧道照明及节能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研制节能照明灯具,节能控制器技术优化及相关技术攻关。

四、信息技术专项

智能化信息/云存储、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研究 重点支持:智能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在农业、地质灾害防治、公共服务、电子商务及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

主动设计申报方向:

(一)地质灾害治理与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发以物联网智能监测终端实现地质数据在线监测,数据远程传输,建立地质云计算中心,以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难题;建立地质灾害综合指挥调度中心,为灾害发生后的救援指挥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现场数据与信息。

(二)基于卫星定位、物联网与云存储技术的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应用。采用GPS卫星定位、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立数据管理平台,研发手持移动端设备及其应用软件,实现车辆定位、巡查公路情况图像传输、公路养护、服务区管理等行业监管、建筑控制区监管等功能,并开设数据接口实现共享。

(三)互联网+危旧房监测预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推广。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重点解决危旧房的水平位移、垂直沉降、倾斜角度数据的实时监测以及与综合管理平台的实时交互,监测数据的分析保存、趋势预测与灾害预警,建立应用系统。

(四)实景三维数字内容快速绘制。开展无人机采集地理影像数据方式和方法的优化,重点进行复杂地理环境的海量数据集群运算、三维实景模型快速绘制以及实景模型在线应用等研究。在国土、规划设计等领域解决现状分析和多源数据融合等问题。

(五)智慧健康公共服务项目研究。研究信息技术在智慧健康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面对民众对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的需求,进行智能设备及系统、关键传感器技术、健康云服务等方面的研究。

农业领域

(一)农业主导产业新品种引进与本土品种提纯复壮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主要研究内容:围绕我市粮油战略产业及食用菌、茶叶、水果和蔬菜等九大主导产业发展,开展特色产业地方特色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及优质米、鲜食旱杂粮等新品种引进与推广示范研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我市农业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与竞争力。实施目标:确定农业新品种种质资源引进,筛选确定适合丽水生长环境的农业新品种;开展本地特有品种纯种的筛选,并进行提纯复壮,保护本地特有品种性状与优质品种资源。建立示范基地并推广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基于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地商品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与产品开发。主要研究内容:以我市特色食用农产品及其加工废弃物如废弃茶梗、茶树修剪枝、柑橘果皮、笋壳等为原料,开展重要生物活性成分的挖掘与活性评价、高效富集与稳态化技术研究,建立产品分析检测技术,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利用食品加工先进技术,开发旅游地商品,重点开发具有旅游地商品特性的功能食品。实施目标:研究阐明功能性成分及保健功能机制,研发具有旅游地商品特性的高值化功能食品,形成并提供可在工厂转化应用的技术;建立中试或产业化生产线,显著拓展产业链并提升产业附加值。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基于大花园建设的农旅融合创意农业品种与技术支撑体系研究示范。主要研究内容:以建设丽水“大花园”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主客共享为主线,以农业生产兼顾经济性与观赏性既要丰收又要风景为核心,以美丽田园、美丽林相、美丽渔业为载体;引进、筛选提出适于丽水大花园三美融合建设的兼具生产经济性与观赏性为一体的农作物、畜禽、林业、渔业种类及品种。实施目标:研究提出相关种类品种种养与景观三美融合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示范点。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广部门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丽水水果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开展丽水水果品种结构调整、老果园改造,传统优质高效水果品种的再选育与利用,时尚特色小水果的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开展新型栽培模式研究,研发提质、清洁、安全生产的简易设施栽培、果园套种、观光采摘体验、乡村民宿景观配置等新型栽培模式;开展精准栽培技术研究,研发土壤环境适应性机制,养分、水分需求规律,病虫害生态防治等技术。实施目标:提供适合丽水发展的特色水果品种,建立特色水果资源数据库;提出质优、安全、高效,迎合潮流需求的新型栽培模式;探明水果对土壤的适应性机制、水分养分需求规律、肥水精准控制参数、病虫害生态防治等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集成创新老果园改造、新品种选育、新型栽培模式和精准栽培等规范化、标准化技术,建立示范基地并推广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丽水特色药材种质资源收集、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评价。主要研究内容:以丽水特色中药材为重点,开展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组培快繁育苗、微滴灌节水、病虫害防治、林药复合经营、粮药轮作和设施栽培等标准化、生态化栽培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开展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质量标准评价和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研究。实施目标:建立种质资源圃、优质种苗生产基地和示范基地,形成丽水特色药材标准化和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林下中药材高效栽培技术新模式;通过种质资源评价与鉴定和质量标准评价,筛选出合格和优质的珍稀药材品种,并形成优良种质资源的描述规范,指导生产实践。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六)食药用菌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食药用菌集约化、设施化栽培技术引进熟化与示范;基于农旅融合的食药用菌产品开发和模式研究与示范;开展食药用菌成分分析、质量安全评价、药用价值研究,开发食药用菌功能性食药品、化妆品,形成食药用菌增值高效利用产业链。实施目标:建立食药用菌集约化、设施化栽培示范基地,制定食药用菌人工栽培技术规程及地方标准;开发食用菌旅游商品、功能性食药用菌产品、抗菌性化妆品等。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七)新型高效种养生态循环技术集成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在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基础上,开展种养结构搭配、品种结构优化、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集成应用研究,提高劳动效率效益,提升农作物数量与质量;通过模式创新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出与效益,探索出一套适合家庭式农业种养的高效生态循环经营模式,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收入水平。实施目标:通过种养结构搭配、优化品种结构、经营规模、设施装备、资源循环利用方式等技术应用,探索出一套以家庭为生产单元,高效益的农业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建立示范基地并推广应用。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八)畲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以柳叶蜡梅、野仙草、青钱柳、小香勾、铜丝藤根、金钱莲、美人蕉根、七叶一枝花等畲药为重点,开展有效成份测定、功能活性成分指纹图谱、提取分离工艺和不同采收月份间化学成分波动研究及产地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主栽品种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毒素的来源及其克服途径,以及主栽品种重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其绿色防控技术。实施目标:提供畲药功能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和指纹图谱,形成畲药产地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明确主栽品种与其它品种营养和药理成分质和量的差异,查明农药残留等的来源,提出克服方法,探明病虫害发生规律,提出绿色防控技术;集成质量安全关键问题控制技术,制定地方标准,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展标准化示范种植与推广。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广单位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九)药肥减施增效技术研发与应用。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当前丽水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空间大,种植、养殖药肥成本高和产地环境污染等问题,研究培肥增效与产地环境修复、农药减量技术,构建废弃物利用、产地环境修复联合调控技术和示范体系,形成基于循环模式的减药减肥增效新型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应用。实施目标:以种养废弃物近零排放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为目的,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技术体系,制备农业资源化利用产品,实现废弃物零排放和化肥农药减量。提供循环模式的减药减肥新型技术,建设示范点并推广应用。申报主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广部门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食用菌采后品质保持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食用菌采后生理及品质劣变的影响因素,研发利于采后品质保持的采前管理和采收工艺技术,开展食用菌采后保鲜、产地干燥初加工过程营养组分及风味变化研究;研究保持原有风味、营养等食用菌品质的关键技术,研发有效保持食用菌风味、营养的采后产地减损预处理、安全保鲜、中长距离物流与加工工艺技术。实施目标:针对食用菌的生理特性和产品品质要求,研发相配套的采前管理与采收工艺技术,研发出有效保持食用菌风味与营养的采后保鲜、物流与加工工艺技术,相关技术指标参照国家或国际先进技术标准自行确定;建立大宗、特色食用菌采后品质保持技术示范路线、示范基地。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一)鲜活农产品品质精准控制与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针对我市高附加值的鲜活农产品品质控制与冷链物流技术问题,应用可视化分析技术,构建无损品质监测体系;应用代谢组学,获得品质变化(劣变)的指示性物质(组分);通过不同物流环境下(温度、湿度等)的振动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研究,并研发基于不同商品化处理结合不同包装方式的物流减震技术;研发优化相应的保鲜贮藏技术工艺,集成相应单一技术,形成综合的产业体系与规范。实施目标:显著提升我市在生鲜农产品品质精准控制与冷链物流技术水平,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研究开发若干项品质控制与冷链物流技术,研制相关配套装备,集成成套物流技术操作规范,为我市鲜活农产品贮藏物流产业提供科技支撑,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识别与控制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以蔬菜、竹笋、茶叶、水干果、木本油料、食用菌为重点,构建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体系,研发以DNA条形码、微流量阵列等技术为核心的农产品精准识别体系;研制手持式或移动式农产品无损伤检测简便仪器,开发针对农残、重金属、微生物及违禁添加剂等检测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试剂盒;开发基于稳定同位素追踪的农产品产地识别技术,建立基于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和公众云服务技术相结合的产品追溯技术。实施目标:开发和建立准确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识别技术,与国外同类技术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90%以上;提供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的简便仪器(试剂盒)和技术;建立溯源平台并进行示范应用,实现移动终端和二维标识的精准追溯。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三)小型农机装备研发。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丽水地方特色产业的生态农林业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实施机器换人,开展能替代人工或高效生产的农业专用装备及智能生产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实施目标:研制农林业专用机械装备及开展智能生产工艺技术应用,研发适用于果(干果)、蔬、茶、油茶收获作业的采摘机器,开发可高效完成旋耕、开沟(起垄)、山地整地、苗木起苗、包扎、造林作业、施肥、播种等多种田间作业的多功能装备,研发茶籽-果蒲分离、籽壳分离等茶果蔬采后处理多功能机械装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四)木本油料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研究内容:研发油茶、香榧、薄壳山核桃等木本油料树种控根容器大苗培育,新建基地的品种配置、林下种植、平衡施肥、人工授粉、病虫害生态防治等关键技术,开展木本油料综合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应用与示范;开展茶园套种香榧、薄壳山核桃技术研究。实施目标:形成木本油料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标准,提出茶园套种香榧、薄壳山核桃的新型栽培模式与技术,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广部门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五)珍贵树种高效栽培与增值利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以十三五重点推广的楠木、红豆树、南方红豆杉、浙江樟、榉树、红锥、水曲柳等珍贵树种为材料,研发珍贵树种立地与密度调控、种间互作(林下经济)、土壤改造等技术,并集成示范;开展珍贵林木制材技术、复合技术、功能改性等研究;针对制材边角料,开展半纤维素的分离提纯技术和化学修饰反应体系研究。实施目标:集成珍贵树种生态高效种植技术,形成相应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建立示范基地;明确珍贵林木多边复合制材技术,异质同质绿色制造技术关键,开发具有环保、防潮、阻燃等功能产品,建立珍贵林木高效增值利用技术体系。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推广单位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十六)森林资源动态感知关键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森林资源渐变与突变的机理;研究自然状态下森林资源渐变信息实时量化获取等关键技术,开发相关装备;研究移动数据采集系统、无人机系统等多系统协同、多源数据融合机制,森林资源突变信息的及时获取确界与量化入库等方法;研究森林资源复杂变化的内在关系以及时态化、图形化表达。实施目标:研制森林资源渐变感知装备,建立森林资源渐变模型库与突变模型,构建标准统一、数据互联、变化落地、随时出数、决策服务相统一的森林资源动态感知大数据平台,并在全市统一应用,显著提升森林资源监测的时效性和精准度,实现全市资源基础“一张图”、动态感知“一套数”、资源管理“一体化”。申报主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产学研联合申报。

社会发展领域

一、人口健康

1.传染性疾病诊治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提高重大传染病的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开展重大传染病的病原体 快速检测新技术的研究,快速发现及溯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未知病原体的新指标、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实施目标:研发重大传染病病原体快速诊断及溯源的新试剂、新技术、新药物,以降低重大传染病和其它严重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提高疗效。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2.常见高发恶性肿瘤诊治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常见高发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通过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研究恶性肿瘤增殖、转移、侵袭及化疗耐药的机制;研究高发恶性肿瘤患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的有价值的指标;探索新的治疗方案,如新的手术方式、放化疗、细胞治疗、肿瘤疫苗等;研究规范化、个性化和综合治疗关键技术与方案。实施目标:研发常见高发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新技术,能显著提高疗效的新技术,实现肿瘤的精准诊治,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3.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糖尿病并发症、甲状腺相关疾病的防治;骨代谢异常与骨质疏松;能量代谢调节异常与肥胖;营养不良与营养支持等。针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研究诊断治疗新方法,研究提高患者疗效的新技术。实施目标:研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新技术,减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4.骨与关节微创治疗及快速康复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骨与关节疾病的诊治;运动医学;微创技术在骨科的应用如髓内钉、关节置换新技术,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针对髋、膝部骨与运动性疾病、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韧带疾病等开展微创治疗,促进快速康复。实施目标:研发骨与关节损伤微创化治疗新方案、新技术,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构建快速康复治疗体系。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5.中草药或院内制剂对常见病的治疗作用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多发病和常见病,对临床急需且与西药相比优势较大的中药单方有效成分的研究和传统方、经验方的开发使用。实施目标:通过对中草药物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研究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或者传统方、经验方的临床应用疗效观察研究,申请院内制剂,在全市推广使用,研发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申报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

二、环境资源

1.城乡有机垃圾资源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餐厨、厨余和其它有机垃圾减量资源化技术与设备,研究厨余垃圾生物质纯化和餐厨垃圾油脂提取调质预处理技术,探索生物质垃圾厌氧制气微生物代谢调控机制,突破厨余、餐厨、污泥等有机垃圾协同厌氧制气新技术,开发有机垃圾制气残余沼渣干化利用处置技术。实施目标:研制城乡有机垃圾减量资源化设备,形成厨余、餐厨和污泥等有机垃圾协同厌氧制气成套技术与装备。建立日处理有机垃圾10吨以上的示范工程,实现城乡有机垃圾减量与能源化高效清洁利用,推进我省静脉产业发展。研发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合申报。

2.污染土壤修复材料与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摸底丽水市主要农产品产地土壤质量状况,研究土壤中污染物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联系。针对土壤污染情况,研发高效、廉价和环境友好的系列功能修复材料和技术。重点研发土壤修复功能性材料及生物防治等土壤环境改良技术。实施目标:研制出可推广应用的新型场地土壤修复功能性材料或生物防治修复土壤技术1项,提出土壤修复及安全利用技术指南和标准。建立示范工程,其中农田土壤修复应用面积20亩以上。研发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申报主体: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合申报。

3.剿灭劣V类水共性技术集成、关键技术提升研究与推广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收集、筛选现有成熟先进的水环境治理适用共性技术,研究各项共性技术的应用条件及适用范围,通过集成与优化,应用到我市劣V类小微水体治理中,对丽水市现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找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改造,提升方案,编制“丽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操作指南”,切实提高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研发排污管优化与控制,污水处理深度提标和中水回用,以及基于水质监测预警的水系汇流、补水、连通、调配的流域水环境质量调控综合技术,完成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集成和管理平台的应用示范。实施目标:在劣V类小微水体治理工程的设计改造,提升中提出应用性技术方案,部分成熟技术在小微水体治理中得到应用推广,对丽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使其排放水质达标,编制“丽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维护操作指南,建立规模不小于100m³/d的水处理工程1项,或者水域面积1000m2以上成功剿灭劣V类水体示范点2处,实现废水和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30%以上;形成流域水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一套。研发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申报主体:环保产业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学研联合申报。

第四篇:2016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2016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是我省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根据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及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面向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科技合作、软科学研究等领域,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的科研优势,加强行业、区域的协同创新,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一、申报条件

项目及申报单位、合作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应为企业或事业单位,在海南省行政区域内注册一年以上或者中央在琼单位,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单独或联合申报。

(二)项目申报单位运行管理规范,具有与项目实施相匹配的基础条件,有研发经费投入,具有完成项目所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申报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

(三)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两家及两家以上单位联合 申请的项目,应提交项目合作协议。合作协议应明确各方的研究内容、成果提交的时限、经费的来源及分配方式等主要内容,并经法人单位盖章。

(四)项目产业化生产及应用地点应在海南省内。

(五)项目负责人为在职人员,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熟悉本领域国内外技术和市场动态及发展趋势,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六)项目组成员、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具有良好的信誉。

(七)已承担2项以上(含2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业(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放宽至3项,项目负责人不放宽)或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未结题或验收之前不得申报本项目。

(八)已获省级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研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不得再申报本专项。

(九)企业单位申报的,自筹经费应不低于申报经费。

(十)对中西部市县申报的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和倾斜支持。

科技合作项目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符合如下条件:(1)合作方为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国内著名高校、大院大所等科技创新单位。申报单位和申报人具有科技合作基础,已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并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规定。

(2)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申请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拥有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从事相关研究3 年以上。

(3)企业申请项目负责人具有申报领域的相关研发能力和经验,主持或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并拥有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从事相关研究3年以上。

二、实施年限

应用研究类项目实施年限一般为2年,起止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软科学研究类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年,起止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

三、资助强度

项目经费以单位自筹为主,省科技厅将择优安排部分引导经费。项目(软科学项目除外)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经费资助强度为25-50万元(含50万元),重点项目经费资助强度为50-100万元(含100万元);软科学研究项目经费资助强度为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

四、资助方式

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方式为无偿资助。科技合作项目经费分拨付,其余项目一次性拨付。

五、支持方向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分为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社会发展、科技合作和软科学研究五个方向。

(一)高新技术

1.信息与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 软件。积极发展面向旅游、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行业的应用软件;研发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汽车电子、数字医疗、智能交通等嵌入式软件。

网络与通信技术。积极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互联网产业核心技术、三网融合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宽带、无线、智能网络技术,智能化终端和数字家庭设备技术,可信的网络管理体系技术,多媒体、云计算的多种新业务应用技术;研究基于海域环境、通信节点、网络构成与信号载体的海洋通信技术。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积极开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研发基于多种传感信息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低成本的传感器网络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提供使用更方便、功能更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应用环境;研究面向公共安全、现代物流、热带农业、智能交通等特定行业的传感器网络节点、软件或应用系统。

现代服务业共性支撑技术与系统。研发现代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金融、现代会展、数字媒体和交通运输等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可信网络服务支撑平台、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发展软件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及整体解决方案,研究数据采集标准化、金融信息安全、信用评估标准等金融服务技术;研究关键基础数据共享、实物数字化等数字旅游技术;研究工作流软件、信息交换与共享等电子政务技术;研究智能物流、智能化运输系统、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技术。文化创意关键技术。积极开展以海南本土文化、民间传说、旅游景区为主要元素的动画作品和网络游戏的制作;研发具有海南特色的服装服饰产品定制、创意产品快速成型等非媒体创意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网络环境下互动数字媒体、音视频产品创意支撑系统、数字化展览展示等数字媒体共性关键技术,支撑影视文化、会展经济产业的发展;构建海南创意产业的公共知识服务平台,促进动漫、网络游戏、产品设计、文化设计、出版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新材料和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

高性能非金属材料。利用石英砂、锆英石等海南优势资源,开展特种玻璃、新型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及高性能陶瓷的研究与开发;研发节能与环保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抗盐雾腐蚀材料。

高分子材料。研发特种合成橡胶材料、橡胶基复合新材料;开展非织造材料、超滤膜、多孔高分子材料等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开展以二氧化碳、烯烃、芳烃等为原料的高分子材料制备及改性技术研究。

生物材料。开展天然纤维、天然蛋白质和天然多糖类等生物材料及生物活性陶瓷的无机生物材料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展生物纤维膜、生物膜、生物可降解包装膜等膜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

催化剂材料。开展油气化工产业链上的新型催化剂研究。研究高效分子筛催化剂、以椰壳活性炭为载体的各类催化剂制备技术;研究以合成气为原料合成丙稀等低炭烯烃化工原料的新型催 化剂,以烯烃、芳烃为原料制备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催化剂。

太阳能。发展高效、低成本晶体硅、硅基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研究与建筑相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建筑模块等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以及太阳能光催化和太阳能照明技术。

生物质能。开展甘蔗、木薯等非粮能源植物新品种选育及改良、乙醇转化及糖醇结合生产燃料乙醇、农林废弃物及纤维素乙醇等技术研究;开展生物柴油制备技术研究;研究开发大中型沼气综合开发配套技术。

(二)现代农业

1.种植业

开展选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良种扩繁等技术的研究;研究种苗规模化繁育、综合处理、质量检测和种质资源检测等关键技术;培育和改良热带经济作物、热带水果、冬季瓜菜、热带花卉新品种及关键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热带作物、瓜菜、水果、花卉的精准施肥技术与地力修复、高效设施化栽培、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自动化控制设施和技术以及农机装备、设施农业、数字农业及精准农业等技术的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热带农作物病虫草害监测、防控、昆虫天敌资源挖掘与应用等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海南热带生物资源安全预警和外来有害生物形态模式识别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开展农作物种植重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引进和集成应用;建设农业科技集 成示范园。

2.畜禽业

开展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精子冷冻、良种扩繁等技术的研究;开展种苗规模化繁育、综合处理、质量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提纯复壮文昌鸡、黑山羊、海南黄牛等海南特色畜禽新品种。开展畜禽规模化养殖、自动化控制设施等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畜禽主要疫病新型诊断技术、动物严重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快速诊断技术及动物疫病预警技术、检验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控技术的研发;开展海南热带动物资源安全预警和外来有害生物形态模式识别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

3.水产业

开展选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良种扩繁等技术的研究;开展种苗规模化繁育、综合处理、质量检测和种质资源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提纯复壮罗非鱼等淡水鱼新品种。开展海水养殖新品种、优良品种培育技术、离岸海洋养殖产业开发技术、海洋水产品贮藏、运输及加工技术,海洋渔业设施制造与修理技术以及环境友好型捕捞装备及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开展优质、特色水产规模化与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开展海水养殖动物新型诊断技术,检验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控技术的研发,开展海南水产资源安全预警和外来有害生物形态模式识别及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4.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展海南主要特色农副产品和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农产品加工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农产品分级及包装、农产品品质管理和安全控制、功能食品加工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展食品及农产品质量的安全追溯与评价、检验检测、全程质量控制等技术研究;开展热带农副产品和水产品的保鲜、储运、物流配送、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在线快速检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引进和集成应用。

(三)社会发展

1.人口健康

临床诊治及医疗保健技术研究。围绕重大疾病、多发病、热带地方病开展预防、诊断、临床诊治技术研究;开展新型医用材料与医疗器械的研发;开展海南百岁老人流行病学调查和长寿机制研究;开展海南省人体生物标本库的建立及临床应用;支持移动数据平台建设。

支持中医特色诊疗保健方法、技术研究,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传承等的整理、入库、继承和改进研究。

南药黎药关键技术研究及新药、新产品研发。择优支持省科技厅认定的海南省南药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

中药资源的挖掘与创新利用研究;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中药材异地引种、野生资源人工驯化研究;特色南药的种植关键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种质资源圃的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操作规程(SOP)制定;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推广与示范 基地建设。

南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标准提取物制备及天然产物化学信息库建设;质量标准研究;针对重大疾病、现代疑难病等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临床前研究;支持海南民间特色验方以及疗效确切、临床基础较好的医院制剂的研发;支持中药新药研发及已上市品种的二次研发;支持以海南地方特色药用植物为原料或主要成分相关新产品的研发。

新药创制技术研究。围绕重大疾病和常见病,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的创新品种开展“候选新药研究”;针对具有较高临床应用前景、国内暂无产业化的药物大品种,开展“国外上市药物大品种国产化研究”。2.资源环境与节能减排

支持湿地、土壤、流域、海岸带、重要港湾的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濒危动植物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污水、废气、废弃物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绿色节能、低碳建筑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

3.公共安全

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关键技术及检测设备研究开发; 开展社会安全防范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支持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开展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等技术研究,开展公共消防关键技术攻关及重点产品研发。4.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 支持热带海洋微生物资源库建设;海洋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海洋生物基因组种质资源库的构建;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支持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技术、海洋功能食品开发、海洋药物研发。

支持海洋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沿海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海洋污染预报及其损害评估等海洋信息产品与服务技术研究。

5.旅游

支持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及低碳等先进技术在旅游领域中的集成示范。重点针对海南旅游行业需求,围绕大数据管理、计算和分析应用,进行基于开源代码旅游大数据共享平台软件产品的标准化研发、服务平台终端的建设,开展旅游安全风险保障体系研究和建设,在全省旅游行业中进行应用示范。6.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针对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经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生态旅游、循环经济、低碳社会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问题,开展研究、引进、集成与科技示范活动。

(四)科技合作

支持我省企事业单位联合国内外科研单位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前期的科技创新项目。

1.优先支持单位组织推荐的有规划、有措施、有资金支持的 “三有”项目;

2.优先支持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产学研结合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3.优先支持与我省签订长期科技合作协议下的重点项目; 4.优先支持依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东盟科技合作基地、本省单位与国外建立的联合实验室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

5.优先支持与我省签订长期科技合作协议下的重点项目; 6.优先支持与国内著名高校、大院大所联合开展产学研的技术创新合作项目。

(五)软科学研究 1.科技战略研究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战略。研究分析国内外高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分析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区域及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三沙市等地级中心城市为重点,开展市级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我省重点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展我省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加快我省区域或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2.科技政策研究(1)R&D投入对产业发展影响及增加R&D投入政策研究。重点研究国内外R&D现状、引导R&D增加投入政策,分析我省R&D现状、现有政策及对企业、产业发展及GDP的影响,提出提高我省R&D投入的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2)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政策研究。重点研究国内外对科技创新人才定义、现状,全面收集我省科技创新人才数据,分析我省不同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现状、需求,提出我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等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3)知识产权发展政策研究。研究我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现状、相关政策,提出推进我省知识产权相关技术路线、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

(4)创新型研发机构培育政策研究。重点研究广东省推进创新型研发机构的政策、措施及发展现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我省建立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思路、发展举措和政策建议。

(5)海南省科技合作政策研究。面向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求,研究相关省份推动国内外合作的现状、政策,分析我省科技合作现状、需求,提出推动我省国内、国际合作的政策和措施。

(6)海南省科学普及相关政策研究。研究国内相关省份推进科学普及的政策和措施,提出推进我省科学普及的建设思路、措施和政策建议。

(7)海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出台的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政策,对比分析相关政策的优点和不足; 研究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提出推动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措施。

(8)推进我省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出台的推动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政策,对比分析相关政策的优点和不足;研究我省产学研合作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推动我省产学研全作的政策和措施。

(9)构建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以企业为主体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发展态势,分析我省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构建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的政策和具体措施。

(10)省级财政科研经费投入政策研究。研究国内外财政科研经费投入的主要方式,分析各种方式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转变我省财政科研经费投入的思路、措施和政策建议。

3.科技管理研究

(1)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科技机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研究国内科技计划、科研项目、科技机构现有绩效评估体系现有状,分析典型类型绩效评估体系优点和不足,结合我省实际提出绩效评估体系。

(2)推进专业科研项目管理机构(中介)建设研究。研究国内外专业科研项目管理机构(中介)现状,分析政府对各类专业科研项目管理机构(中介)监管措施,结合国务院印发的《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的实施意见》,提出我省专业科研项目管理 机构(中介)建设建议和政府管理部门具体的监管制度。

(3)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监管措施研究。研究国内外财政科研经费监管相关措施,分析各种监管措施应用效果,结合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海南省科技厅 财政厅《关于改进和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意见》,提出加强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监管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4.重大科技法律和规章制度研究

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进步条例》、相关省份促进科技进步条例等修订情况,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各省份相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对我省《海南省促进科技进步条例》具体条款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

5.自由申报面上项目。支持自由选题开展相关支持科技战略、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科技法律和规章制度等软科学研究,分析现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设和措施。

第五篇:2017年环境污染防治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环境污染防治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改善环境质量,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全力打造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四川,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按照工作计划,现将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领域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一、大气污染防治

(一)重污染天气的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构建适合四川地区的空气质量模型最优参数配置方案和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气象及源清单实时同化技术。建立四川地区精细化预报和潜势预报模型,形成四川地区精细化预报及潜势预报能力。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四川盆地大气动态污染源排放清单关键技术研究。

建立基于卫星遥感、地基观测、空气质量模式的排放清单多维校验和反演技术,优化现有排放清单,降低不确定性;建立基于卫星遥感的数据同化的源清单快速更新技术,实现排放清单的动态更新。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工业超低排放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

采用超低排放控制技术,在四川省化工、钢铁、有色、建材、锅炉和炉窑等领域开展超低排放控制技术示范,实现烟气排放达到超低排放标准,日常运行费用较传统技术降低50%。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2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鼓励国际合作。

(四)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涂装、印刷、家具等行业VOCs控制技术体系;挥发性有机物去除率不低于85%(确保达标排放);形成国产VOCs处理技术成套装备。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企业配套经费不低于1:1,鼓励国际合作。

二、水污染防治

(一)四川省水污染风险评价技术体系研究。选择典型流域,初步形成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形成1套适应我省的水环境质量评估的技术体系;形成1套水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形成1套水环境质量实时监测管理系统。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流域水污染防治一河一策技术体系研究。根据典型流域水污染综合调查评估,提出重点污染小流域综合防治对策方法,建立我省流域水污染防治一河一策研究技术体系,为形成凯江、郪江、琼江、濑溪河等一河一策报告提供技术支撑。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静态水体污染复合生物修复技术研究。针对静态水体污染修复,筛选出高效降解微生物和复合酶,组合成菌剂;设计微生物附着性好、观赏性强的新型生物浮岛载体;形成“微生物-植物-水生动物”生物操纵技术体系。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重污染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选择典型黑臭水体河段、塘库,研发生化强化技术、生态修复技术、高性能水处理材料固定化技术、超磁分离等物化技术及市政工程技术,开展内源、外源污染综合技术集成,建成可复制的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示范点。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2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鼓励国际合作。

(五)乡镇污水处理技术集成与示范。集成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先进污水治理技术,形成一套乡镇级污水厂(1000-5000立方米/天)升标改造技术体系与运行管理模式,改造后出水水质达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 2311-2016)》,可对全省岷江、沱江流域同级别污水厂的升标改造提供示范。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2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鼓励国际合作。

三、土壤污染防治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研究。阐述土壤重金属赋存形式、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原位活化机理,建立土壤重金属活化与提取修复方法1-2套。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二)土壤风险管控与预警技术研究。

探索土壤污染防治风险管控区域构建路线、方法,构建四川省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区域管理模式,指导四川省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区建设。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农田土壤重金属钝化技术研究。

土壤重金属钝化材料的筛选,钝化剂复配产品研发及其农艺阻控技术研发,获得土壤重金属钝化剂2-4种,农艺调控组合技术1-2套。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5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四)矿区工程土壤污染防控技术研究。

研发矿区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2项,金属矿阻断污染控制技术1项,开发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治理技术1-2项,矿区重金属径流扩散阻断材料、生态固定材料2-4种,以及材料制造装备1-2套。

有关说明:拟支持1-2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

(五)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综合示范。

针对成都平原区重金属污染典型耕地,集成典型区域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综合技术,建立污染防治与修复核心区、示范区、辐射推广区,主要农产品质量基本或完全复合国家标准,土壤重金属有效性明显降低。

有关说明:拟支持1个项目,申报金额不超过200万元,实施周期2年;要求产学研联合申报,鼓励国际合作。

下载2019年度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指南(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9年度农业农村领域重点研发项目申报指南(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年度重点研发和转化计划申报指南

    2017年度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申报指南 一、企业研究转化与产业化专项 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通过企业先行投入研发资金,事后补助的方式,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

    2019健康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引征求意见稿

    2019年度健康领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1. 心血管疾病诊治新技术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申报项目应具备前期研究基础,并结合临床转化应用要求,针对心律失常、冠心......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附件2 “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重点解决我国食品源头污染严重、过程控制能力薄弱、监管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聚......

    研发项目鉴定申报指南[精选五篇]

    北京市企业研究开发项目鉴定申报指南 填表说明 1、申报单位应为在北京市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申报单位名称必须与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单位名称一致。 2、未作脱密处理......

    农业产业化项目申报指南

    内蒙古自治区201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产业化发展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84号)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17年国家农......

    农业项目申报指南5篇范文

    农业项目申报指南 摘要:通过本次升级改造,使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逐步成为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易手段,集电子商务、产品交易、物流仓储、加工包装、生活服务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现代......

    2018年海南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申报指南[五篇范例]

    2018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 农业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海南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工作方案》(琼府办〔2015〕128号)精神,为加强农业面源环境污染防治,推进农业绿色发......

    宁夏2019年度 对外科技合作专项项目申报重点领域指南

    附件1: 自治区对外科技合作专项项目 申报重点领域指南 1、先进制造新产品及智能化技术研发与新技术引进。采矿机械配套和智能控制技术;大型精密机床和加工中心的研发与引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