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下英语写作教学
新课标下英语写作教学
穆新民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1]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笔者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不少高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缺乏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往往在高考复习冲刺阶段以练代讲,突击进行写作训练,有的教师让学生被动地背诵一些英语范文以代替写作教学。这些做法显然违背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利于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深入地研究有效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科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已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要研究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对生活的体验和实践活动,通过积极主动尝试写作,大胆与他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他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一、结合词汇教学强化英语基本句型训练
英语文章的写作离不开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加强英语基本句型训练,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基本时态和语态,熟记一些常用的固定词组和习惯搭配。特别是在日常词汇教学中,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原则,通过词汇教学培养学生使用基本句型的能力,为开展写作教学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说的能力依赖于听的能力,又有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听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听和读属于输入(input),只有达到足够量的输入,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output)[2]。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足量的输入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通过听力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让学生听懂听力材料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听力材料进行讨论或复述,或者把听到的内容改写成短文。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多样化的英语表达方法。由于写作是口头表达的文字记录,所以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必然有利于写作能力的形成。因此,在进行听说(Listening and Speaking)课堂教学活动时,我们除了让学生听录音、进行对话和表演之外,还可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短文或复述对话的内容,既可培养学生的掌握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三、开展泛读教学,培养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各种题材的范例,通过篇章结构的分析,有助于使学生了解英语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增进对写作要领和写作方法的了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提出的问题,不仅深化了的文章内涵,而且锻炼了学生使用英语遣词造句的那里,促进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外语的自信心,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我们在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同时,还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些文中的名言警句和精彩的段落,以便在写作时模仿或引用。大量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加强学生的语感,对掌握英语写作技巧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认为,任何一篇英语材料都包括三种图式[3]: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和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读者的阅读能力是由这三种图式来决定的。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原文语言的掌握程度包括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文章涉及的有关事物、事件内容的知识图式,如购物的图式,庆祝国庆节的图式,有关美国历史的图式等;而形式图式则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的熟悉程度,包括关于英语不同文体如记叙文,诗歌、戏剧、说明文和议论文等不同文体在结构、语言上的差异等。大量的阅读必然有助于建立和强化学生的“形式图式”,使学生逐步了解英语文体的基本结构特点和写作技巧。
四、利用精读教学分析文章脉络结构,强化不同英语文体的写作特点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体是这个载体的组织形式,是对信息的组织和布局模式。利用精读教学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英语的常见文体的写作特点,归纳各种英语文体的结构类型和特征,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和强化“形式图式”,把握记叙文(narrative)、说明文(expositive)议论文(argumentative)、新闻报导(news report)等体裁的结构特点,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英语写作常识和技巧。
五、结合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写作任务,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
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写的高中英语教材(SEFC)在每个单元有一篇与单元话题相关的写作任务,我们可以用作每周一篇的作文练习题目。同时,我们还创造性地设计一些话题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写作题目,让学生情绪饱满地主动去练习写作。例如:高一第一单元的话题是Good friends,我布置给学生的写作题目是My Best Friend,要学生写完作文后,互相交换,阅读他人的作品。这样不仅调动学生了的练习写作的兴趣,还倡导学生以体验和交流的方式相互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再如:高二上第9单元的话题是Saving the earth,在结束本单元学习时,我布置了三个半开放性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写:(1)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is faced a lot of problems with the environment…
(2)The city of Zhengzhou lies at the crossing of China, which is famous as a commercial center and green city.But in my view the environment…
(3)As a native of Zhengzhou, I am concerned about the environment here very much.I have thought of a plan to make our city more beautiful…
这样学生可以站国家环保局局长、市长、市民的不同角度去谈论环境问题,而且人人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当我校团委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后,我及时地为学生编写了一个写作练习题:“结合观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请你用英语写出自己对洪战辉的事迹真实体会。”
这样的作文练习题目时代感非常强,能够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他们使用学过的语言表达思想充分体现出《新课标》所倡导的“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优质高效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是英语作文教学创新探索的物质前提。我们在布置作文题目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写完作文。然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大家一起欣赏,同时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还可把老师写的作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比较发现找自己写作方面的不足之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合理使用大大提高了英语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七、注重发挥积极情感态度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激励作用
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和传递。由于感情态度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很多方面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勇于实践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烈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4]。作为中学生,他们的天性是愿意表现自己,善于表现自己。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书写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抒发生命中的感动的音符。学生在仲秋之夜集体赏月活动、假期回故乡的旅途、一次春天的踏青、亲人的去世等等都成为他们抒怀的话题,通过英语写作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成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英语学科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篇:新课标下的英语写作教学
新课标下的英语写作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初步的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英语学习中,书面表达是学生运用语言的主要能力之一,也是英语考试的重要内容。它是用来检测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高中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注重学生英语基础的学习积累和应用,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基础知识是写作表达的前提和基础,是写作能力水平的基本表现。
在英语书面表达中,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平时积累的词汇量少,又没掌握好基本句式结构和应用,在习作中常出现词汇缺乏(即使刚学过的新词汇或短语也不会用上),错用词汇现象多,句式、句型单一,句子语法不通、时态乱用,结果难以写出好文章。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基础,对于一些重点的词汇、短语、句子、句型,特别是我们写作中一些常用的句式、句型,要让学生做到灵活应用。在日常学习中遇到优秀的句子、段落或篇章,提示学生注意欣赏作者的表达法,把它们作为范例,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模仿和运用。对文章中优美、经典的句子或段落的背诵来督促学生掌握句子的结构和用法,从而为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巧妙运用教材中课文的范例作用,积极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材中一些文章是学生们用来仿照写作的典范,灵活使用教材能让学生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在对教材文章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从对文章的整体结构的把握中,掌握自己在写作时对文章整体的布局和设计;在通过对段落的学习,掌握文章段落的过渡和对细节内容的把握;在词汇短语和句式结构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把一些词汇、短语和句型先从文章中画出来,之后让学生仿照其句式或表达法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来达到巩固和应用的目的。另外,根据教材中模块结构,进行合理的整合设计来进行写作训练,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依据课程安排,把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必修第一册)中每模块的第二部分reading and vocabulary部分与最后一部分task在教学中有计划的设计在一起(跳过中间grammar、listening、pronunciation等部分),及时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范例作用,来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还可以变换课文中的人物、时态、语态或体裁等改写课文,或让学生们写课文复述材料或写心得体会来进行写作训练。这样也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这种巧妙运用教材范例作用的课堂教学,既让学生掌握住词汇、短语和句型,增加了写作积累,又进行了写作训练,提升了学生对整体、细节写作的把握,锻炼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也更加会激发学生们对写作表达练习的积极性。
3.注重英语书面表达中语言的正确使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思维习惯
英语的书面表达本应是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但由于学生未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又深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在写作中常出现一个汉语转译的过程;又因平时英语语言材料的积累不够,而且又受表达方式的限制,于是在写作中只求字面意思的对应,把写作当成了机械的翻译,使写作缺乏衔接,结构松散,写出的文章会出现chinglish(汉式英语),写作水平难以提高。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注意英语书面表达中对语言的正确使用,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掌握关键词和句型的用法。区分同义词、反义词、推敲词和句子的感情色彩,注意掌握多种结构的句子,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的衔接。在遇到英汉表达方式不同之处,提示学生注意英语的正确表达,切忌汉式英语。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写作模式、运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切忌一点到底错误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来进行,即使使用也要加强分析对比,注意对词句的反复训练,坚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表达,以达到语言的正确使用来提高写作能力。
4.及时做好批阅点评工作,多下积极鼓励性评语
及时的批阅和讲评是调动学生积极写作的有效手段,体现了过程的落实。能及时捕捉学生写作中反馈的信息,准确掌握学生对这一写作内容完成的好坏情况,较好地摸清学生的写作强弱之处,为这一写作目标任务的培养提供了有价值的诊断性信息材料。在批阅和讲评中,随时标出学生错误之处,把学生的错误加以归类总结,也可以让学生集体改错。在讲评中提醒学生注意避免错误的表达,使他们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地规范、正确。另外也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对于精彩的句子、思想上的亮点等或好的作文,在课堂、板报或专栏中进行优秀展示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有效的评语能启迪学生思考和增强学生的写作动机,也是学生写作的动力之一。因此,在对学生的写作中,评语要多下正面的热情的言语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的写作信念。即使对于较差的作文,也要看到学生所取得的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当然评语也不能文过饰非、夸大亮点,要在中肯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鼓励。
总之,对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要做好及时的批阅和点评。在做这项工作中,要做到鼓励优秀,耐心帮助差生,不放弃或歧视学生,要经常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给予学生写作动力,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练习,来提高写作能力。
5.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多进行写作训练
写是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的展现,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非一日之功所成。高考的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对学生分层次、分档次做了明确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阶梯训练。用学过的词、短语或句式,模仿文中的表达法造句,或写作训练或以写日记、周记的形式来加强写作。它需要进行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通过持之以恒的长期训练的过程,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于一个长期不断的学习积累和训练的过程,贯穿着英语教学的始终。它与听、说、读这些方面相辅相成,需要相互促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认真分析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安排的教育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不断发展与提高。
第三篇:新课标下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
英语写作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中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写作主要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基本功.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英语写作进行合理训练,是英语教师所要面临的紧迫的课题。
英语写作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中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写作主要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基本功,如想象力、表达能力、语言搭配运用能力等等。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有系统地对学生英语写作进行合理训练,这也成为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紧迫的课题。
一、抓写作基本功训练
我从听、说、读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的刁写作基本功。经过几年的教学尝试,效果良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全面培养,写作水平得到了稳步提高。这一做法,主要应做好基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造句训练。造句是写作的基础,教师要结合课文教学,把课文中所学过的常用词、词组或句型选出来,让学生在理解其意思、掌握其用法的基础上,重新造句,表达自己的思想。2.听写。听写是课堂中常见而简便的写作训练形式之一,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把听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且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传递信息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促进写作
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感受,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课堂上听磁带,读课文,听老师讲授英语,甚至可以定期让学生听一些简易的卡通片的英文对白,如《猫和老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训练了听力,而平时课外练习中的听力练习是最好的、最直接的训练方式,这为学生的书面表达作了充分的思维训练,融会贯通是初中学生写作中最大的障碍,通过听力训练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重视词汇积累,打好写作基础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再高的大厦都是一砖一瓦建成的,英语的写作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大量可用的词汇,即使有很多美妙的构思、很精妙的句子,也无从表达。单词写不出,写作便是句空话。因此要鼓励学生重视词汇的积累、词意和词性的理解。当然,词汇的积累也要寻求适合学生本人的方法。比如,按音标、词性或是单词形式的异同有效地记住单词,并能在写作当中用得恰如其分,为英语写作奠定基础。然而如果只记住单词,对英语写作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英语作为除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对我们中国学生来说,难度就显得更大。首先,英语句子结构与汉语不同,甚至有的基本结构刚好相反。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强调英语的语法特点,使学生尽量不用中文的思维来考虑英文的句子。当然,教师不能单纯依靠教语法来达到这样的效果,而是应要求学生多读课文,甚至是英文的原著。通过这种途径而掌握的英语语法知识比单纯教语法要全面而且系统,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端。让学生自己探索英语句子结构与中文的区别所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时的准确度,还能掌握一些优美句子究竟何时用,何处用。
四、鼓励学生坚持用英语写日记
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是长期积累的,其中用英语写日记便是极为有效的积累训练过程,因此要鼓励学生养成每天用英语写日记的习惯,除了记录自己每天所看、所思、所想之外,还应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平常学习到的语言知识,不要总是用简单句,而应使用一些好的词组、句型、关联词和复合句等,使文句更优美生动。这样慢慢地可以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水平。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要按照题目或所给情景写文章练笔,写好后对照范文,找出差距,然后反复练习,这对提高学生英语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五、客观科学讲评,肯定、鼓励为主
教师批改是写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作文修改和讲评活动是夯实语言基础、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批改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错误,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但在批改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肯定为主,纠正为辅的原则,尽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刚刚激发起来的写作兴趣,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努力促使其写作的外在动因转化为自觉习作的内在动因。对共同性错误的讲评,尤其是语言、文化性错误的讲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是帮助学生避免中文式英语表达的方法之一;对拼写、结构等低级错误,可以采用学生个别原则修改;对于措辞表达不当问题,则应采取个别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乍修改。对作文中出现的很特别的错误,应首先予以肯定,首先为他们有这样美妙的想法而感到惊奇,然后再真诚地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并给出最佳的表达方法,至于具体哪位学生犯此错误,则无需点明。这样,那些没有犯这样错误的学生也很快就找出了其中的错误,在他们的提示下,其他学生也逐渐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通过集体讲评的方式,类似的知识点就会深入人心。
写作是英语语言的一种综合性表达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写作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有所收获。我们教师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听、读、说、写全方位的训练,平时要鼓励和指导,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对英语表达的兴趣,让学生多写、多练、多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讲一—练—一评—一练,持之以恒,学生写作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第四篇:论新课标下的初中写作教学
论新课标下的初中写作教学
湖南省慈利县金岩中学教师
朱健康
[ 摘要] 目前,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最难的:无标准的教材,教师的教法随意低效,学生厌学。笔者针对此现状,简单探讨了其成因,结合实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教法的创新;二是教材的设想。以求能改变现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 关键词] 写作教学 现状
自由练笔
批改 讲评
一、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 —9 年级的写作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 4 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 万字。4 5 分钟完成不少于5 0 0 字的习作。” [ 1 ] 在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应基本完成作文训练的全部过程和达标任务,让学生的作文水平确定达到规定的层面,以适应升学或就业的需要。每周两节的课时设置,占语文课时的三分之一,三年累计二百余节,比重不算小,这是完成作文教学的时间保证。按理说,大多学生能达到课程要求。
二、教学现状及原因
中学作文教学的现实情况怎样呢?教师想方设法却伤透脑筋,收效低。学生逢写作头痛,不愿上写作课,逃避敷衍,应付了事。这种现状,需要冷静审视其种种表象,深入分析其潜在根源,我们会发现有如下因素的影响:
1、没有理想的作文教材
现在我们使用的七——九年级的教材(语文版),读写合一,读重写轻,写作依附于阅读,写作知识(准确地说是写作要求)在每个阅读单元之后,新闻单元之后要求写“新闻”,“传记”之后写“传记”。如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学习《石榴》、《海 燕》、《白鹅》、《鹤群》后写一篇状物文章,所列的写作指导共三点:
(1)要选择自己真正有感触的事物来写,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所写事物的特征联系起来。如夏季开放、颜色深红的石榴花,恰恰与作者热烈、奔放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相契合,所以作者才对它喜爱有加。
(2)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加以细致描摹。如《白鹅》一文中,作者抓住白鹅“傲慢”这一特征,具体生动地描摹了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
(3)描写事物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方法,就会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 2 ] 如此简洁的指导,我们的学生看后能得到多大启示呢?能写出象样的文章吗?至于写作指导教材,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写作指导与示例》是与教科书阅读内容同步的写作学习指导书,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写作指导;②写作示例;③资料积累。但是这本供学生使用的指导书,没有与教材捆绑发行,笔者还是偶然在新华书店惊奇发现。购买了一本,翻阅之后,觉得此书示例适合学生阅读借鉴,但写作指导缺乏实践操作性,把我们学生的写作能力看得太高了。书中指导全是提纲挚领式的宏观指导,如第一单元写作指导,用课内阅读内容来为例说明状物文章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要选取自己熟悉,触动自己感情的事物来写。例„„”④“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 3 ]。只是对单元后写作要求稍加扩充,无实质进展。而我们学生所需要的诸如如何开头结尾,立意构思表达,过渡衔接等基本技法却没有。虽是一本写作指导教材,但不是理想的作文教材。
2、大多教者主张在阅读中领悟写作技巧,不提倡写作知识传授
在现行的教材中,“作文训练”的讲解部分大多是寥寥数百字,过分简约。一些教者认为多读文章多看书,胜过多讲写作知识,坚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他们还会说,某某作家没有学过写作知识,却写出了流芳百世的佳作。因此,许多学校普遍存在着以阅读挤写作的现象,把阅读看作硬任务,且阅读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规范,如划分层次、句意理解、主题揭示等方面;而把写作视为软指标,认为写作需要学生的天赋,写作水平的提高全凭先天条件,教师的作用对学生写作来说不是最重要的,轻视写作知识的学习。
当然,多读,可以有效学习和借鉴,对作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作文毕竟不是阅读的附属品,以读促写正确,以读代写错误。“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从阅读中学写作是一种间接的吸纳,若把阅读作为学写作文的主渠道,等于放弃直道走弯路。写作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结晶,它可以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掌握有实质规律性的东西,避免走弯路。认真学习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继承与创新紧密联系,写作水平一定能提高。、不少教师没把作家的创作与学生的写作区别开来
文学理论、写作教程等书中广泛介绍作家们的创作经验,不少教师把作家的创作经验不加分析地搬到学生的作文训练上来,强调多观察,要求学生多观察积累素材,忽视了对学生传授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强调“拿来主义”。这种做法不符合学生实际。因为作家和学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群体
。作家们怕“无米之炊”,因而注重观察和搜集素材来进行艺术积累。“艺术积累,离不开作家对生活的观察。”契诃夫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由此可见,观察对作家、对写作很重要。但对学生来说,素材的获取固然重要,也需要“米”,可它只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如何炊”呢?学生在实际训练中还会遇到如何捕捉细节,如何传神表达,如何巧妙布局,如何精当过渡,如何开头结尾等实际问题,这些都是学生的“弱点”。经常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现成的好的素材叫学生们去写,学生们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写!
4、没有系统的教学内容和训练量少
课程目标要求:“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 4 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 万字。”这种要求既有确定性又有灵活性。大多教者为应付学校检查,在作文本上要求学生写作七篇,并精批其中三篇;其它练笔学校无量化标准,弹性大,随意性大,全凭教者的自觉。这样少的实践训练,要覆盖从观察到修改的全过程,要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大文体以及应用文、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文章式样,少量的训练远不能达到要求。况且,每学期近二十周四十节作文课,有课时无相对确定的内容。教学处于无序状态,上课弹性大,可多讲,可少讲;可重复某内容,可缺漏某内容,更有每周的写作课并不是都进行写作训练,而是被阅读课所挤占。更有的教者把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略作解说,两节课便留给学生,让其自主创作,自由发挥,美其名“创新教法”,简单之极,知识含量很低。纵观期末的评价题目,命题取向单一,也是造成了教者只需针对性进行重复操练,急功近利。实际上也造成了学生作文水平的降低。
三、采取的对策及设想
依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要想改变上述现状,须采取以下的对策,来进行创新教学,构想作文教材,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法创新
写作教学也应象阅读课一样不断开拓创新,激起学生兴趣,多读多写;对学生“授之以渔”,多花样的作文批改,使学生们能力得到提高,不再惧怕写作。
(1)提倡自由练笔,鼓励多写
一个学期,课内大作文一般只做七、八篇,这是远远不够的。量变才能质变,没有一定量的保证,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让学生课外练笔,是加大学生写作量,促进学生多写作的一种好方法。“自由练笔能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能使学生深入地感悟生活,使生活条理、清晰地贮藏于大脑之中,并由这种自由练笔改创成正规的作文,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 4 ] 自由练笔方式多样,不能放任不管,需教者宏观控制,检查督促,鼓励激励,加以技巧指导,使学生养成练笔习惯。如在精美的日记本上记下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每期一本,完整保存;在班上创办手抄报、文学园地,举办创作讨论会,成立文学写作小组,在墙报上“发表”学生投来的作品等方式来激起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2)悟文“析法”,“授之以渔”
习字有字帜,书法要临摹,一个初学写作者,自然也离不开模仿,这是学习写作的一条基本规律。事实证明:让学生进行悟文“析法”的模仿,是使复杂的思维对象条理化、抽象的写作思维过程具体化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让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示与借鉴,可以领悟到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而变成自己的写作本领.在范文的选择上,因无现行的写作教材,教者须认真筛选,精选那些符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文章,不能随便拿来一本作文选就做为“范本”。在写作课上,加强创作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常见的创作过程分为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传统三个阶段” [ 5 ],理解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等,传授必备的写作技法、技巧。从审题、构思、成文、修改整个创作过程的系统学习,掌握各种文体特征及写法,如记叙文的“开门见山式”、“自然过渡式”、“网状编织式”、“意识流式”、“率章显志式”[ 6 ] ;学习文学的表现手法:比喻、象征、夸张、反复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白描、内心独白等。坚持每周两节课的写作时间落到实处,教者根据教学实际,循序渐进,逐项进行训练,把读与写、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3)多样化的批改讲评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习作的修改和评价,也是对学生的信息反馈。从某种意义上讲批改就是再次创作。叶圣陶先生说过,改文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因此,教师面对作文本伏案批
改的实际意义就很值得怀疑了。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我们要尊重写作主体的意识。而书面批改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交流,缺乏互动性。因而在实践中可采用多样化的作文批改,如学生自评、互评对照式、鼓励后进式、单项讲评式、参照式等。总之,是变着花样让学生改,或教师帮学生改,或师生一起改,所有批改的出发点就是——教师始终围着学生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围着作文转,就象李元昌的“点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改变长期沿用的讲评方式——“综合讲评”,只讲一般不评个别,教师评学生听的局面,要把课堂的讲评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进行合作交流探讨。如在讲评课时,我选出两篇有代表性的例文,请例文的作者自我评点后,组织学生对例文进行评点,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样就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作者与读者形成多向互动的交流。、写作教材的构想
由于缺乏标准理想的写作教材,市面上的写作教材、作文选类真可谓“百花齐放”,良莠不齐;再加上教者自身素质、教学风格等因素,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新课改下,迫切需要搞好作文教材建设,给教师、学生一个蓝本,用教材的权威去规范,去约束,去导航。这样也可避免许多搜集整理工作的重复劳动(如对某些写作技法的搜集整理)。那么,理想的作文教材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认为理想的写作教材应体现三个方面的原则:
(1)知识的连贯性。既然是教材,必须构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布点应科学、连贯、均匀、相对完整,要有灵活性,更要有规定性,反对随意性。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写作教学过程科学布局,依据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科学安排,避免重复。
(2)循序渐进性。在知识结构的难易梯度上,要循序渐进,由易而难,由浅而深,顺应学习规律。以诗歌写作为例:“第一步,诗歌的含义;第二步,诗歌的特点;第三步,诗歌的种类;第四步,诗歌的写作(A.激情、灵感与审美感受;B.立意与角度;C.意象创造;D.意象组合;E.语言的锤炼;F.思维的特点)” [ 7 ]。四个步骤由低向高,形成一个合理梯度。
(3)实际可操作性。教学内容的操作应落在实处,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课外还要有适当配合。每次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设计得体的题目,要安排合理的程序,要制订可行的验收标准等等。以教材的形式规定具体的操作安排,帮助师生科学筹划,能够有效扭转作文教学笼统而混乱的局面,还能允许教者可跳出“教材”进行选择性的教学,做到“死”与“活”的辨证统一。
作文教学虽难,但我坚信只要广大教师能立足实际,分析现状及成因,定能构想出符合本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 1 ] 郑浩.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用书。《语文建设》增刊,2 0 0 3,第1 2 6 页
[ 2 ] 史习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2 0 0 2,第2 3 页
[ 3 ] 王声垓,师慎《写作指导与示例》,《语文出版社》,2 0 0 3,第13 5 0 页
[ 7 ] 陈果安,《文学写作教程》,中南大学出版社,第3 2-5 3 页
出处:中国教学资源网
作者:会员
免费教案,免费课件下载,免费试题下载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ziyuan/0603/2006322150905.asp
第五篇:浅论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作业篇)
浅论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
【摘要】: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虽经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写作能
力从整体上看,仍不容乐观。新课标的实施给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对
写作能力的构成因素——人文素养、思维活动、表达能力的分析可以发现,新课
标的要求是符合写作的内在规律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策
略。
【关键词】:新课标;写作;写作教学
(一)写作教学的现状
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老大难问题,每位老师都会花费
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去教学、去训练学生,又会认真地批改学生的习作。期中不乏有
较为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但从整体上看,学生的写作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与领悟,在思考中的焦
虑与收获,在收获中的喜怒与哀乐,无不可以通过作文来体现和完成。学生通过作文来反映生活,抒写性灵,发表见解。优秀的学生作文应该是有个性的,有独特的自
我感觉,是自己内心世界的自由、真实的表现。然而,目前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却相当
突出,我们的学生经过训练之后,懂得了文章的基本要素、掌握了基本的行文规范、写出了
比较规范的但也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的文章。这些文章大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子,不仅是思维的套子,还有语言的套子,有时甚至连语气和语调都是相似的,完全没有个性,缺乏生气、灵性。
总的来看,学生的写作出现以上状况的原因大致有三:
1、远离生活,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
2、压抑自我,言之无我。“ 我”是文章的灵魂,没有“ 我”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
章。“ 无我” 首先是“ 无我之情”。学生在作文当中由于对生活没有感悟,因而一些社会的道德标准没有内化为学生的内在感情,真善美的指向没有在学生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久
而久之,学生的“ 自我”日趋压抑,心灵日渐冷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没有真情实感。
此外,我们的作文命题有时也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和兴趣,也让学生无法真实地表达自我。
3、读写分离。学生文章言之无文的主要原因在于日常过于偏重于作文技巧的训练,而
忽视了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忽视了对课外书刊的阅读和理解。作文是写出来的,也是悟出
来的,它离不开学生的阅读和对作品的领悟这至关重要的基础一环。
新课标的颁布实施,为写作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
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
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
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写作空
间。„„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
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②
从新课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隐含在其中的价值取向:
第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人生,注意观察、思考,积累真情实感。这是一句朴素①
②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的话,却蕴含着作文立人的深刻理念。任何人的写作均是先有内在的思想,然后是文字(即
书面言语)的外化。缺乏前者,文字就是一种机械的堆砌。而为了使学生真正获得酿自生活的思想,教师要从作为独立个体的“ 人”的角度去培植学生独立的人格、自主的意识。
第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注重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鼓励创造性思
维。思维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写作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教师在阅读、口语及
写作教学中综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激发写作欲望,让学生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抒发从生活中积累
起来的真挚感情。用个性化的语言,自由地、有创意的表达。这将显示写作主体的生命才情
和个性特色。
(二)写作能力的构成“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
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①从文章的生成过程来看,任何一篇文章的诞生都要经过双重转化:
首先是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写作者的转化,即写作者能动地、本质地、真实
地将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转化为自己对客体的认识、观念和情感。这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转化。而后是作者的观念和感情向文字表现转化,即将头脑中的意识和情
感转化为书面语言。这是由认识到表现的第二转化。无论是第一转化还是第二转化,其中
心都毫无疑问是写作主体。因此写作教学就应该把主体置于中心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
人的写作能力。
那么,人的写作能力是怎样构成的呢?从写作活动发生的整个流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
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几项内容:
一、人文素养
在写作活动正式开始之前,个体需要有对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悟,这些认
识和感悟在个人的成长中逐渐积淀成为人的人文素养,也成为写作活动最终产生的人文动
力。积淀人文素养最重要的两个环节是“感悟”和“积累”。
1、感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本无
字书,这部书博大精深。所以我们提倡学生作文首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事实上仅仅投身生活远远不够,还须心入生活,即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受。
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感悟就是写作的生命。因为写作不能照搬生活的原样,而必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生活的原样才能变成写作的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讲,感悟是
写作的决定性因素,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道不可缺少的桥梁。有了感悟才
会有写作,没有感悟就不会有写作。所以,生活也好,阅读也好,都必须通过感悟,才能形
成自己的写作材料和写作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把“感悟”解释为“有所感触而领悟”②。可见,这个过程包括信息
吸收与信息重组两方面。一方面是观察者作用于观察对象后,用心理去接受其特点的反作
用,即进行信息吸收;另一方面则同时在观察过程中将不断受到的影响明确定型为一种意境、一种体会,并把这种意境、体会表达出来,以完成信息重组。
感悟能力是因人而异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
感悟能力的差异说到底是由于人的各种素质,如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等的差异产
生的。因而,相同情景下,每个学生观察时获得的感悟就很容易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当这
种个性鲜明独特的感受作为主体感受表达时,它又能调整控制相关的想象联想的内容以及情①
②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10页
感与思维,并使其得到鲜明突出的表达,从而成为个性鲜明的文章。
2、积累
在培养学生感悟力的同时也要注重积累。这里的“积累”除了指上文提及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的积淀外,更侧重指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拓展和相应练笔。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被列入推荐范围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要求三年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自主选择,读整本书,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标在弱化语文学习其他刚性指标的同时,着重强化了课外阅读的刚性指标,这是引人注目的。这除了在宏观上可以促成学生的人格文化之提升外,一个具体的指向就是配合写作教学。除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外,还要注意在阅读中进行摘抄,并以读代写。
除了阅读外,也要注意课下的练笔,养成积累思想和材料的习惯。精彩的东西往往是灵感的瞬间闪现,要把这些灵感捕捉下来,有话即长,无话则短,不一定要完整、系列。可以先从小练笔做起,消除心理障碍。
二、思维活动
思维是内部的语言,它贯穿整个写作活动的全过程,从感悟到思考、到写作构思、再到表达,可以说,哪个环节缺少了思维,就无法正常地进行写作活动。如果说人文素养的积淀是写作的人文动力的话,那么,思维就是写作的科学动力。在写作思维训练中,我们要注意两个问题:
1、培养独立的思维品质
写作从本质看上是个体的一种创造活动,因此个体独立的思维品质在写作中尤为重要。著名作家刘心武曾对文学青年说,倘若仅仅是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深刻认识,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要获得对生活的感悟和认识、要写出个性化的文章,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是不可能达到的,相反,往往会陷入人云亦云、钻入思维套子的境地。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训练自己独立的思维品质:
一是接受别人的思想,再把它往深处想一想,反复问自己:“对吗?”“为什么呢?”比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名言,它是高尔基的思想,但这一思想正确吗?为什么呢?这就需要用事实证明。举例证明的过程,也就是认真思考的过程。有时,是暂时接受别人的思想,换个角度想一想,便能发现漏洞。
二是分析事实,从中提炼出属于你的独立观点。比如有些生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大家习以为常,如果你敢于独立思考,或许就能发现新的问题,而这个“新问题”就是你激发思想火花的支点。创新。即言别人之未言,发别人之未发,想别人之未想,写别人之未写,要不断追求新鲜的东西。作文所阐述的观点,往往是自己独出心裁的见解,是所发现的新颖的、独到的、有价值的东西。
2、构思与非构思
“构思”,是我们传统写作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写作构思,一般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对文章立意的开掘提炼、对材料的斟酌选择、对结构的设计安排等。这样的构思,在相对集中的材料积累和行文表达之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写作环节。它是作者在情感的推动下,意志的规约下,对文章作品从宏观上和整体上所作的自觉的、有意识的思考和构想。这是一个促使写作成功、保证作品质量的必要环节。这种的必然性,是由写作作为精神活动所具有的构建性、创造性等特性决定的。
纵观写作中的思维过程,我们会发现,除了“构思”外,我们还在进行着“非构思”。这是因为,首先,我们虽然确定了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总体思路,但对于每个语句、每个段落
和每个层次的具体内容,我们都很难在行文前一一确定。更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是边写边想,意随笔到,笔随意转,思维与表达同步进行。其次,虽然文章的立意、结构、人物、情节等都通过构思进行了确定,但在行文过程中,这些构思会随着文章和写作的内在规律部分地发生改变。这两种情况都是在行文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因而带着非构思的特色。
在我们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很注重写作的构思,讲究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表达、语言、体裁、文风、起草与修改等,也从这些方面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写作过程中的非构思因素。在写作的思维训练中,我们应该把构思与非构思训练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表达能力。
作为写作过程中的第二个转化,表达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篇合乎要求的文章应解决四个问题: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文。“ 文”的问题不认真解决,即使材料丰富,内容具体,观点正确,结构清晰,也仍然难以成为好文章。因为语言欠准确,文句不通顺,缺乏文采,要畅达地表达思想是不可能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怎样把所感所思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认识自己,并与别人交流,这也是写作活动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目前,学生写作语言僵化、千人一面、异口同声的现象相当严重。针对这种现象,前教育部长陈至立曾有过严厉的批评:“语文本来是最富于浪漫和创造的,现在也标准化了。‘草坪’变成‘草地’不行、‘同心协力’变成‘齐心协力’不成,搞成新八股,形而上学。”著名作家王蒙也曾说:“学生的文字应该是真切的、生动的、有棱角的,可现在却是学生文章八股化。”“文学是吸引人的、有魅力的、有个性的。写作应该不拘一格,千万不要提倡面面俱到的八股文风。”表达能力的训练,一般指说话、写话能力的训练,要求语言流利、言之成理即可。但在学生目前的写作情况来说,表达能力的训练重点应放在个性化表达上。
语言可以说是个性的标志。如严肃谨慎的人,他的语言常常比较谨严性格粗犷的人,其语言常常也比较粗放;豪爽的人语言也多为直率;性格温和的人,其语言也常细腻柔顺;幽默机智的人其语言多为诙谐风趣等等,然性格不是一定等同于语言,但也常有一些是悖反的。我们要让学生明确你喜欢某一类或几类语言,你在写作上习惯于使用哪些有特点的语言表达技巧,尽量地在这方面发展,充分施展自己的语言个性。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锤炼。有人说,“锤炼语言”是世界上最辛苦、最艰难的“工种”。一个学生如果在语言运用上从来没有苦闷、从来不曾经历锤炼语言的艰辛,他便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这里老师除了起催化作用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多作一些单项的训练作为训练的台阶,如想象片段,描摹仿写,选词造句、联句,写片段等等,让学生学会锤炼语言。
(三)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策略
从以上对写作过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标的倡导和要求是符合写作的内在规律的。那么,具体到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呢?我们认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教学策略:
一、树立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善于感悟和积累的习惯。
北师大的刘锡庆教授指出:“作文教学的‘ 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 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写作是主体思想、情感的抒发,是个性自由的张扬。当学生在生活、自然中获得直接体验,在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中获得间接感受时,把真实的自己用文字展现出来,并与人交流,这正是主体地位的凸现。
教师要倡导“我手写我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和题目,打破写作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在开放的写作空间中自由地抒发自己、体验成长。
感悟能力是主体的标志之一,也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教师要从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感悟力:
首先,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有效的吸收信息。观察有两种形式,一是带着任务进行的定向观察,如让学生观察小兔子的生活习性等;一是从无意中引起注意,进而进行的随机观察,如上学路上观察到的一件事等。教师可以组织专门的活动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其次,要训练学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听觉的、视觉的、嗅觉的、味觉的、触觉的)去观察,并关注社会热点,直接感受生活、体验情感,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地体味人生与自己的成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触发自己的灵感,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真切的感受,才会产生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二、激发情趣,增强学生对生活和写作的热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写作也是这样。教师要几分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自主命题,开拓写作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 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有助于学生在自我发现“ 动情点”的过程中释放写作欲望,变外加的“ 要我写”为“ 我要写”,变写作负担为写作乐趣。
2、创设情境,激发写作热情。写作需要情感的酝酿和思维的激发。在写作前,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气氛,创设形象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回忆曾经的体验、调动积淀在大脑中的情感和思想,为写作做准备。
3、举行活动,增强直接体验。教师可以结合阅读、综合性学习等举行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4、进行鼓励,爱护写作热情。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写作的潜能和创造力,爱护他们想说想写的热情,看到他们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夸奖,使他们增强自信,乐于去尝试、乐于把写作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对写作充满兴趣。
三、加强写作指导,优化写作过程。
新课标中特别强调了写作教学要重实践、重过程,要把注意力放在写作的实践上,主张多写、多改,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我们要加强写作指导,来优化写作过程。具体来说,分为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和写后指导。
写前指导,主要包括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明确写作目的,进行思维训练等。写中指导,主要指在写作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的个别指导。
写后指导,在写作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连接两次作文的桥梁和写作教学的深化阶段,更是把学生的写作实践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催化剂。它主要包括作文的评改和反思。
作文评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测和评定。要改变以往“精批细改”、“有错必改”的做法,把学生评改与教师评改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评改能力。具体开看,其操作程序大致如下:确定自评自改文章的顺序和内容(评分标准)并予以公布。第二,组织学生分组轮值评改、交替运作。每次由一名学生朗读文章,提出评改意见,其余同学提出补充建议(含作者自己的看法),允许争鸣,并由轮值学生打出等第后交还作者自改。第三,在此基础上,教师从全班荐评的优秀习作中选出若干篇,交由作者在课堂上朗读,同学共赏析,教师作点评,气氛和谐,其乐融融。这样的评改效率高,又能强化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收效显著。
作文反思也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以往的写作教学中,这个环节常常被忽视。教师应该创设反思的情境给学生提供重组、反思、解释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对话、交流,重新审视自己和他人的文章,这也是及时获取写作经验,巩固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我们应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作文反思成为学生写作实践的自觉行为和习惯。
如果我们的写作教学实现了上述的变革,相信会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版
[2]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 陶嘉炜 《写作与文化》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5-7 页
[4] 潘涌《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年9月
[5] 陆圣华、黄品泉《感悟是写作的生命》,《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10月
[6] 谢志礼、苏玉春《总论个性化作文写作浅析》,《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年
6月
[7] 吴效刚《写作过程:构思与非构思的共存互补》新疆大学学报(哲学 ·人文社会
科学版)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