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观潮教案第一课时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教学设计(课时一)
教材分析: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2.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过吗?(没有)很遗憾老师也没能亲眼所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壮观 的景象。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观潮,(师相机板书课题)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通过预习学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钱塘江大潮)
3.师介绍: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秦皇岛有好几千里。如果说秦皇岛的北戴河风景区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师板书:天下奇观)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读课文,了解大意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阅读提示:
(1)把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2)认真的读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2.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3、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利用这个过程纠正学生读不准的字音。
4、刚才看到大家火车开得那么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三、默读课文
在读书过程中遇到不懂问题的,用铅笔标注出来。
四、变换身份,释疑解惑
1.同学们,你们搜集过钱塘江的资料,现在请大家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测家”,结合搜集到的资料,看看你能解决同学提出的哪些问题,想想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3.同学们,你们真是
五、板书设计
潮来前 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观潮 潮来时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潮来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远——近)
第二篇:《观潮》说课稿(第一课时)
《观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观潮》。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体会文本情感,再用朗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的了解文本内容,感受阅读的快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围绕“自然奇观”这一专题展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赞叹钱塘江秋潮的诗句。钱塘江以其奇特壮观的大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文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通过对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练习背诵第3、4自然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的基础上,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在课文的重点段中,按空间、时间的顺序进行了形象的描写,而这些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很难体会出来,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辅以有效的指导方法。所以我把理解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有序练习背诵定为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观的大潮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课文文质兼美,意在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想象奇观,深入品读重点的词句,并能熟练运用,因此,我把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定为本课难点。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基本掌握了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所以可以从理解文章入手,在引领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思路是:紧扣一个“读”字,抓住课文重点词句,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增添了学生的兴趣。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走进文本,读出自己的理解,体会文本的情感,读中感悟文景文情,读中感悟修辞特点与表情达意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在课堂教学中,我构想通过:识字学词,整体感知——身临其境,感受文景——品读感悟,体会奇观——回归整体,感悟写法这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识字学词,整体感知
此环节重点掌握多音字“闷、薄、涨、颤、号”的字音“横贯”的“贯”字的书写笔顺及“观潮”“奇观”中“观”字的不同意思,做到扎实有效的学词。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路,课文是按照潮来时、潮来中、潮来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潮来时
潮来中
潮来后
(二)身临其境,感受文景
以往的《观潮》教学,潮中和潮后是学习的重点,而课文的第二段中观潮的位置,往往被一带而过。
观潮在哪儿观?怎么观?如何创设一种情境,让读书学文的过程,成为身临其境的观潮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前往海宁市盐官镇观潮的游客,在那里人声鼎沸,在那里欢呼雀跃,在那里叹为观止。于是,我抓住课文第二段的观潮方位描写,带领学生走入文本,走近钱塘江大堤。我出示一张游客观潮的图片,转换角色、创设情境:“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我们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看到观潮的游客了吗?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员,我们现在是面北朝南,(让学生认清自己所在的方位)。引学:我们的东面?(是大海),我们的脚下?(既是钱塘江的入海口,也是大海涨潮时回流钱塘江最浪高水急的地方);我们现在占据了有利的地形。
学生读完该段的后半部分:“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我们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进而体会潮来前的平静。
(三)品读感悟、体会奇观
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是全文的精髓,是学生了解大潮雄伟、壮观并学习作者按观潮顺序记叙景物写法的重点段落,是整节课教学的重点,我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凸现对重点的处理。品词析句、画批指导; 读中想象,如临其境; 读中积累,指导背诵; 理清顺序,领悟写法。
意在通过确立训练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为实现文本与读者心灵的沟通,使学生情感与文章情感产生共鸣,真正感悟大潮的雄伟、壮观。
1.品词析句、画批指导
自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天下奇观的?用直线画下来,可在旁边简单写写批注。此教学环节预设学生会出现的问题是:1.画句子直奔第四自然段。2.只会画、不会批,以至于批注流于形式。我的指导方法是:预设:如学生只找到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可提示学生,观潮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这也是奇观,引导学生在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而画批地指导,可用实物投影展示语文书,手把手指导学生如何批注,让学生每节课都在书上批一至两处,长此坚持,学生的语文素养必有提升。2.读中想象,如临其境
学生大多没有亲眼目睹过大潮的景观,缺少类似的经历,这对理解课文、感受大潮的声势和形态造成一定的障碍,在这里采用古诗与文章中的精彩句段对照学习的方式,力求突破这一重点。首先:出示古人诗句:
范仲淹:“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李廓:“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教师引导:钱塘潮气势非凡,多少文人墨客观此奇景,有感而发,写下佳句,流传至今。找一找,这两句诗描写的是文中哪几句的景象,自己读一读,比一比。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写出了同样的奇观。
结合诗句理解“横贯”的意思,那就是:“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通过古诗中形象的比喻,进而理解了文中句子的意思。
文中形容声音巨大的句子是: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再对照相关的古诗,“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进一步加深了感受。
接下来处理比喻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一组图片出示:浪潮与万马奔腾对比,从颜色,从气势,体会比喻的贴切与巧妙。
通过指导朗读,想象壮观的景象。
朗读中想象既有利于学生领悟江潮的气势,也有利于以情导读,使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将朗读引向深入。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在本教学环节,我采用齐读的形式,这样训练面大,又营造了浪潮的气势。三、四自然段师生合作读,教师读观潮人的变化,学生读潮的变化,从左边第一行的学生读,然后第二行加入、第三行、第四行,直到全班同学的加入,在“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中结束,好一会,琅琅的书声还像在教室中回荡。
读后,再适时出示潮来时的视频,加强感受。3.读中积累,指导背诵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课文的三、四两个自然段要求背诵,在背诵之前,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背诵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好的方法?通过上面的大量读中感知,学生会找到可以按照时间、大潮的由远及近(空间)、前后联系等来记忆。此时,教师再出示插图及表示时间顺序和空间变化的词语,辅助学生背诵,以达到积累的目的。4.理清顺序,领悟写法
其实,在学生交流背诵方法的时候,也就明确了三、四自然段的写作顺序,那就是——由远及近。
对于描写观潮人表现得句子,在课上不作重点处理,只是让学生找一找段中描写观潮人的语句,看看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重点词语 “人声鼎沸”的体会,感受到加入了对观潮人的描写,更能衬托出真是天下奇观,所以,才引得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也与第二自然段的人们的表现相照应。
四、回归整体,感悟写法
看板书归纳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增长了见识,领略了这一天下奇观,更学习了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增长了语文知识。
作业的布置:课下,请同学们也用这种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把雷雨的气势和壮观写出来。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由远及近
第三篇: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张滩镇奠安小学 蒋小丹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颇受学生喜爱的课文,内容易于被学生接受。但学生因阅历不够,难以想象出文中描写的画面。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课前还可以布置让学生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有关资料,以丰富学生的见闻。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等7个生字词,会写“贯”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同学们,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观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教师问:课文写的是哪里的潮水呢? 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
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的不同)。
二、字词过关
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课前大家预习了,相信你们一定有所收获!今天,就让老师来见识一下大家的真功夫,考考大家这些词语都记住了吗?谁来挑战?
①出示:宽阔 大堤 笼罩 屹立 薄雾 闷雷滚动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若隐若现 风平浪静 横贯江面 浩浩荡荡
②正音:薄雾bó 闷雷mèn 风号浪吼háo 漫天卷地juǎn ③指导书写生字“贯”(生观察,说注意事项—笔画和结构—师范写—生练写—同桌检查。)
3、齐读生字词。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请同学们把课文打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3、哪句话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来写大潮的。(师引导学生写习作的时候运用时间顺序把自然景观介绍得清楚明白。)
3、、请同学们再找一找,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师:第一自然段是总述,总起句,课文是围绕这句话写的,所以课文是按总分的结构:第一自然段总说,后面四个自然段分别叙述。我们在以后的习作当中可以用上这样的结构方式,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的富有条理。)
四、品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这个“奇观”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观潮的时间和地点。
2、谁来给我们说说?(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3、当人们登上了海塘大堤去观看这天下奇观时,江面上是怎样的?人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动动手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① 师:江面上是怎样的?生:江面上是平静的……
师: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师:你能把这种平静的感觉读出来吗?
② 师:此时人们的心情又是如何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大家的心情是非常急切、着急。师:急到什么程度?用一个词表示? 生:昂首东望……
师:你能做一做动作吗?(学生做动作)谁体会到了那种急切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
4、“人山人海”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5、此时,潮水有没有来?(没有),所以第二自然段讲得是什么时候的情景?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潮来前。(板书)
潮来前:江面是——平静的,人们的心情是——急切的。(板书)
6、句子(或片段)仿写练习:人们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五、小结
潮来前人们等着盼着,那潮来时、潮过后又是怎样的壮观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江面平静 人们急切
第四篇:《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邱庄镇津海小学 刘光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潮、称、盐、笼、罩、蒙、薄、雾、昂、沸、贯、旧、恢”等十三个生字,认识“屹、鼎、崩”等三个生字,并能按一定的规律积累词语,做到正确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并能给课文分段。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钱塘江大潮的的壮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并能按一定的规律积累词语,做到正确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并能给课文分段。【课前准备】
1.有关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境启学,揭题激趣
1.引导学习第一组“导读”,明确本组学习要点。2.课件出示“潮”字,引导理解,板书课题。
3.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钱塘江大潮)师: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
4.“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教师请教了一下字典,共有三种意思。请你选一选。
屏幕显示:“观”(1)看;(2)景象或样子;(3)对事物的看法或认识。
师:现在知道奇观的意思了吧?那么天下奇观呢?
二、展学评赏,择机而导
1.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天下奇观”,请你翻开课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喜欢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海塘大堤、笼罩、屹立、人声鼎沸、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风号浪吼、漫天卷地、恢复
(1)指名读,注意强调“鼎、崩、沸、号”的读音,指导“贯、蒙”的写法;
(2)教师指导后,学生练习书写。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4.全体交流,板书: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三、读解明意,深读理序
1.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师: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老师找到了相关的视频,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2.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请你找出来!(指名读课文3、4自然段。)
3.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划一划,然后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生自由读——划——读)
4.屏幕随机分别显示三个重点句子,预设: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1)师:闷雷滚动的声音是怎样的?谁来学学看。指名学,全班学。(2)师: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齐读)
(3)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学生闭眼齐背)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假如当时你也在人群中,当你看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么表达自己的这种心情呢?
(2)师生共设情境,演艺兴奋的情景。师:看哪,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3)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把它找出来。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齐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1)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2)读出激动的心情。(齐读)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1)两丈多高的水墙,多么壮观!咱们能读出壮观吗?(2)大组赛读、齐读。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喜欢这两句的举手。(学生举手)
(2)(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咱们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读——学生评价)
四、析路品语,学会表达
1.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很有顺序的。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听老师读这段话,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屏幕出示:午后一点左右,()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读生听)(生动笔在练习纸上填写)(校对)2.师:发现了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 板书:远----------近
3.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师生齐读这段话)
4.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自己准备。屏幕显示只显示括号中的词语(学生自由准备背诵——指名背)
5.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6.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它自豪,为它(骄傲)!
五、拓展查验,巩固延伸
1.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作者的用词非常丰富,下面老师就要考考大家。
2.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1)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
(2)风和浪都很平静。(风平浪静)
(3)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水天相接)(4)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齐头并进)
(5)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山崩地裂)
(6)形容气势很大。(浩浩荡荡)3.指名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4.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很多精彩的词句,你们学得真好。同时我们也初步了解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和观察的顺序。而下节课我们要完成两个任务:第一,想一想,既然潮来时的景象这么雄伟壮丽,气势磅礴,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第二个问题,就是请大家回去查找资料,探索一下形成钱塘江大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下堂课我们一起讨论。
5.课后作业:
(1)查找资料,探索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2)继续练习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板书设计】
观 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远--------近
第五篇: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观潮》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人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产生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舟山,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谁能给大家说说海水涨潮是什么样子的?(预设: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浪大„„)
我们眼中所见到的海水涨潮时这样的,那你们知不知道钱塘江大潮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观看钱塘江大潮,让我们来学习新课《观潮》。(介绍钱塘江,观:观看。)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顺的句字多读几遍,并思考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形容钱塘江大潮的?
2、都读完了吗?我们来看看黑板上的生字词,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①出示:奇观
大堤
笼罩
薄雾
闷雷
恢复
若隐若现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屹立
风平浪静
横贯江面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②正音:薄雾bó
闷雷mèn 风号浪吼háo
师:这里有很多词语容易写错,有谁愿意提醒大家的?
重点讲:笼的偏旁,罩字写法,薄字上下结构,蒙字注意中间一短横,昂字的下半部分写法。
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3、看来大家的生字词都读得很棒,刚才老师问了一个问题,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钱塘江大潮,你们找到了吗?(板书:奇观)对,就是“奇观”。这里的“观”和“观潮”中的“观”意思一样吗?(不一样),那是什么意思呢?(景象),那奇观就是——奇异罕见的景象。(板书)
三、品读课文。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这个“奇观”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观潮的时间和地点。(齐读)
2、谁来给我们说说?(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3、对,八月十八,我们在海宁市的盐官镇可以看到钱塘江大潮,课文后面的资料袋向我们介绍了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谁给大家介绍一下?(教师结合图略讲)
4、原来钱塘江大潮与它的地形有关,因此成为了天下奇观。当人们登上了这大堤去观看这天下奇观时,江面上是怎样的?人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动动手把句子画出来。
① 师:江面上是怎样的?生:江面上是平静的„„ 师:给人什么样的感觉?生:平静、安静„„
师:你能把这种平静的感觉读出来吗?(你的心仿佛有点急啊;在你的朗读声中,老师仿佛看到了笼罩着蒙蒙薄雾的江面真的很平静,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齐读这句话。)
② 师:此时人们的心情又是如何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大家的心情是非常急切、着急。师:急到什么程度?用一个词表示? 生:昂首东望„„
师:你能做一做动作吗?(学生做动作)谁体会到了那种急切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老师似乎还没有感受到人们那种急切的心情,谁再来试一试?„„让我们去到人群当中,一起感受这种气氛。
5、此时,潮水有没有来?(没有),所以第二自然段讲得是什么时候的情景?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潮来前。(板书)潮来前:江面是——平静的,人们是——急切的。(板书)
四、板书设计。
潮来前
江面平静
人们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