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潮》第1课第一课时 导学案
**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
四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
***
复备人
审批人
***
编号
时
间
学生姓名
班
级
小组
课
题
1、观潮
课
型
课时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实施导学案,发挥每个成员的学习作用。
学习
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3、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重、难点
预测
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
过
程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课前预习:
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
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过吗?(没有)很遗憾老师也没能亲眼所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壮观的景象。
二、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1、我能正确认读并理解以下生字词。
观潮
名称
笼罩
蒙蒙细雨
薄雾
昂首挺胸
沸腾
横贯
依旧
恢复
2、我能给多音字注音。
风号()浪吼
薄()雾
笼()罩
蒙()蒙细雨
3、我会给文中词语找近义词。
近义词
沸腾()
犹如()
逐渐()
颤动()
屹立()
4、读了课文,我能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5、我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6、我知道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我能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向学习对子提出自己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
2、对子相互交流、检测独学内容。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
3、提出对学后仍不能解决的疑问。
四、合作探究,共同成长:
1、各学习对子暴露对学不能解决的疑问,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尝试解决,小组长梳理总结。
2、组内交流对学成果,展示区板书小组群学成果及群学后仍旧不懂的问题。
3、教师引导组间互学,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
4、教师到各组巡视,调查学情,将本课的重点、易错点、疑难点梳理出来,划分为若干个任务。组长到“任务报到站”自主领取大展示的任务,然后进行合理分工,组内进行“预展”。
五、组内展示,组间互学(小展示)
小组内进行展示,互动交流,教师巡视,点拨,了解情况,及时收集学习信息。
六、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
1、“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指名回答后明确:“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进一步引导说出“天下奇观”的涵义,即:天底下或世界上奇异的景象。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奇”:
(1)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2)老师发现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那就赶快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3、现在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理清段落层次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4、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七、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蒙:
mēng()
薄:
bō()
号:
háo()
méng()
bāo()
hào()
měng()
bò()
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A、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
B、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
C、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变成原来的样子。——()
八、运用双色笔整理、完善导学案。
课后
反思
第二篇:《观潮》第1课第2课时 导学案
**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
四年级
语文
导学案
主备人
黄妙虹
复备人
审批人
谭肖珍
编号
时
间
学生姓名
班
级
小组
课
题
1、观潮
课
型
课时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实施导学案,发挥每个成员的学习作用。
学习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重、难点
预测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学习
过
程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3、4自然段。
2、课文评价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
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1、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今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吧。
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1、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2、说一说你认为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句子,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3、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并说一说你“观潮”的感受。
三、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向学习对子提出自己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
2、对子相互交流、检测独学内容。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
3、提出对学后仍不能解决的疑问。
四、合作探究,共同成长:
1、各学习对子暴露对学不能解决的疑问,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尝试解决,小组长梳理总结。
2、组内交流对学成果,展示区板书小组群学成果及群学后仍旧不懂的问题。
3、教师引导组间互学,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
4、教师到各组巡视,调查学情,将本课的重点、易错点、疑难点梳理出来,划分为若干个任务。组长到“任务报到站”自主领取大展示的任务,然后进行合理分工,组内进行“预展”。
五、组内展示,组间互学(小展示)
小组内进行展示,互动交流,教师巡视,点拨,了解情况,及时收集学习信息。
六、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
1、通过朗读,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2、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看到的景物美丽,人们的心情焦急)
3、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课文,进行画批。
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5、写潮去时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6、组间进行补充、建议或质疑对抗、点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点拨。
7、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点拨。
4、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七、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1、我会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的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再近些,只见(),形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按原文填空。
B、造句。
犹如:
C、这段话从()和()两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八、运用双色笔整理、完善导学案。
课后
反思
第三篇:观潮导学案
《观潮》复习导学案
初四科目:语文 课型:新授设计人:董英前使用时间:3.22 审核:
复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生字新词。
2.体验与感受自然景物的美,善于发现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品质。
前置自学:
1.《观潮》,作者,(朝代)家。
2.第一次通读全文和注释,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在划线处写出相应的汉字。
艨艟()()如履平地()一舸无迹()善泅()僦赁看幕()()
3.解释加点词含义
方其远出海门()()吞天沃日()既而尽奔腾分合()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如履平地()一舸无迹()披发文身()溯迎而上()皆倍穹常时()
僦赁看幕()不容闲也()
(2)判断下列加点词含义是否相同,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①吞天沃日/持汤沃灌()③披发文身/舍其文轩()
④溯迎而上/沿溯阻绝()
(3)翻译重点句子。
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译文: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译文:
合作探究(一词多义)
方:方其远出海门 【】为:“敌船”为火所焚【】方出神【】海涌银为郭【】
方七百里【】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观:观潮【】天下之伟观也【】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如银线【】
以:以此夸能【】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势:势极雄豪【】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能:以此夸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拓展延伸(古今异义)
①方 古义:今义:②际 古义:今义:③沃 古义:今义:④奔腾 古义:今义:⑤标枪 古义:今义:⑥ 人物 古义:今义:⑦文 古义:今义:⑧尹古义:今义:
⑩郭 古义:今义:
《诗四首》复习导学案 初四科目:语文 课型:新授设计人:董英前使用时间:3.22 审核: 前置自学: 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朝诗人。字,世称,本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2.《使至塞上》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字,____朝著名(派别)诗人,与并称为“王孟”。本诗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3.《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诗人。字,号,有之称。本诗选自《______》。4.《登岳阳楼》的作者是,朝诗人。字,号。本诗选自《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三)》 1.诗中表明诗人身为文人而不会种田,又缺乏经验的诗句: 2.诗中能够表现诗人辛勤劳作的诗句: 3.诗中表现诗人回归大自然,美好愿望实现后的愉悦心情的诗句: 4.诗中描写种豆地点和长势的句子: 5.诗中描写诗人早出晚归,愉快劳作的诗句: 6.诗中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热爱的诗句: 7.诗中表明作者的劳动态度认真而勤恳的诗句: 8.诗中表明作者因不愿在污浊的世界中失去自我而与黑暗的官场生活决裂的句子: 9.请写出你所喜爱的陶渊明的诗句,并谈一谈你的理解(本诗中出现的除外)。《使至塞上》1.诗中形容漫漫征程,孤寂艰苦的诗句: 2.诗描写大漠独特的风光之美的诗句: 3.诗中表现诗人行程遥远、艰难的诗句: 4.诗中流传后世经久不衰的诗句: 5.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抒发作者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6 .7诗中被清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诗句: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塞外壮美景观的诗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8.诗中交待出使地点及目的的诗句: 9.诗中暗示诗人政治生涯漂浮不定的诗句: 10. 诗中最能表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特点的诗句: 11. 苏轼评价王维说:“读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写出能表现王诗“诗中有画”的名句连续的两句,并标明诗题。《渡荆门送别》1.诗中表现诗人对蜀中山水无限眷恋的句子: 2.诗中描写山水景象的句子: 3.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游子留恋故乡的诗句: 4.诗中交代作者漫游行踪的诗句: 5.诗中描绘作者离开荆门山后,眼前呈现的壮丽景象的诗句: 6.诗中与“又疑瑶台,飞入青云端”描写手法相似的诗句: 7.请写出我国古代诗句中表现送别之情的连续两句: 《游山西村》1.诗中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的诗句: 2.诗中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淳朴可爱的句子: 3.诗中运用比喻点明人生道路坎坷、曲折,但前景又无限美好的诗句: 4.诗中表达诗人对山村秀美风光无限热爱和留恋之情的诗句: 5.诗中表现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的诗句: 6.诗中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的诗句: 7.生活中总有挫折和坎坷,但只要你不气馁,总会有一个美好的境界在等待着你,这正如本诗中所说: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合作探究:赏析各首诗中的名句拓展延伸:体会各首诗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篇:《祝福》导学案第一课时
石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导学案(6)制定人:杨先东审核人:张蓓
2.祝福(鲁迅)
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评价
【学习目的】
1.了解鲁迅小说的基本特点;
2.阅读作品,理清小说的叙事线索和情节结构;
【学习重点】理清小说的叙事线索和情节结构;
【学习难点】了解鲁迅小说的基本特点;
【学法指导】反复阅读圈点旁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了解鲁迅的小说作品:
鲁迅的小说集有《》《》《》,另有集外作品《怀旧》。
2.了解《祝福》的写作背景: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请结合历史、政治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弄清本文写作背景。
3.熟读课文(圈点批注)
(1)准确掌握重要的字词
(2)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二、合作探究
1.阅读本文,结合初中所学鲁迅小说作品,简要概括鲁迅小说的特点。
2.弄清本文的叙事线索:
3.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4.小说叙事方式的特点及作用
5.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三、交流展示,互相评判。
四、学生集中问题,教师点拨。
五、练习与检测
1.找出环境描写的文段读一读,理解其作用。
2.找出描写鲁四老爷、鲁四婶、柳妈的句段,分析人物性格及与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关系。
六、小结与反思:
第五篇:望月第一课时导学案
21、望月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字词。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
一、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对皎洁的月光,有多少诗人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月亮的诗句,你会背哪些呢?(请2—3名学生,教师也参与。)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著名作家赵丽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来《望月》
3.板书课题《望月》。
二、初读感知,自主释疑。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1)生字词正音。
闪烁 光斑 沐浴 瞳仁 比喻 云絮 封锁 呵欠 外甥 ⑵指名分节朗读。⑶生质疑,教师区分处理。
词语的理解——--→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
对文中诗句的理解→课后查工具书。对难懂的句子,可存疑。
三、精读品味,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在头脑中想像画面。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
2.欣赏课文录音,划出你认为美的词句。3.指导朗读,品味佳句。
4.让学生来当一回“小画家”,在纸上画出心中的“江边月色图”。
5.背诵指导:老师对着投影上的图片先背,学生尝试背。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呢?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明确:还写了“比赛背诵诗歌”“小外甥对月亮的奇特想像”。
五、指导学生写字。
1、指导写字:
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总编号:
2.沐——这个字让学生注意是形声字,右面不可写成“术”。呵——这个字的左边的一口应写在左上面。斑——这个字是左中右结构,中间是文字。重点指导“絮”,看清字形,上下要紧凑。3.描红。
六、小结课堂,布置作业。搜集描写月亮的诗。
《望月》第一课时导学案
(2012-05-28 23:11:48)转载▼
标签: 分类: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杂谈
本周养成习惯:多维展示 倾听互动 学习目标:
1、我会写课后3个生字,能认识“甥”“瞳”等字,能说出“清幽旷远”“不假思索”等词的意思。(重点)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
时间预设:创设情境 明目标3分钟——组内交流备预展10分钟——展示交流 解疑惑23分钟——达标检测看收获4分钟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3分钟
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也想吟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可怜九月初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些诗中都写到了月亮。是的,古往今来,那轮明月寄托了多少人的情思,大诗人李白甚至把月亮当成了可以共饮的挚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也来望月。读课题。齐读目标,师解读目标。
二、组内交流,准备预展10分钟
对子交流疑问,红笔批注,组内群学,标出疑问,准备展示
三、自主学习提纲:
1、一读课文,学生字。
①标出自然段,在文中圈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并扩词。②识记生字。认真描红课后生字,用红笔标出易错的笔画;③我能读准这些词语:小外甥 峨眉山 瞳仁平羌江
2、再读课文,学词语。边读边画出四字词语和自己不理解的词,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重点理解:清幽旷远 不假思索 绘声绘色 沐浴(结合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解释)
3、三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①找到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读一读。②读重点的句段,用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③找出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句子读一读。
4、默读课文,理条理。
思考:这篇课文是(体裁),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文章围绕“ ”,先写(至 自然段),然后写(至 自然段),最后写(自然段)。其中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和小外甥 和 的两件事。
5、在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试概括主要内容。
四、展示交流22分钟
展示要注重互动性,展示同学要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学会本组展示的内容,要让多数同学动起来。组长做好分工、主持的工作。展一:生字学习。
师重点指导根据部首区分字的意思。
展二:理解词语。师重点指导如何结合课文理解。展三:朗读课文。
师重点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对诗及19自然段。展四:课文分段及主要内容。
教师适当指导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连接段意。及如何用四要素法概括,如: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情?
五、达标检测4分钟
1、看拼音,写词语。
dù jīn bǐ yù chuán cāng qīng yōu()()()()
mù yù fēng suǒ hē qiàn yún xù jīng yíng
()()()()()
2、给下列生字注音
眨眼 好学 挑战 气氛 瞳仁 不假思索 外甥平羌
3、按要求写词语。写出含有“月”的成语:
以“不”字开头的成语: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凝视 凝望
1.我()着这件毛衣,眼角不禁湿润了。2.小外甥()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清辉 光辉
1.夜深人静,我们沐浴在月亮的()里,吟诵着写月亮的诗句。2.太阳出来了,江两岸的芦荡、树林和山峰都涂上了一层金 色的()。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六、反思、质疑:你有什么问题?
25《望月》第二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和写作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和写作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生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望月》(齐读)
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3、交流:(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板书:我、小外甥
二、学习第一部分:眼中月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用心细细品味,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课件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2、交流:(作者描写的月光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那你能把美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出来吗?
3、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舒展恬美的语气)(课件出示插图)
4、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听老师读课文,想象月夜美景的画面,相信你的感受会更深。(春江花月夜)
5、小结:这个自然段中的月是什么月?它不是作者想象的,也不是听别人讲述的,而是?(作者眼中看到的)所以我们把它叫作“眼中月”。(课件出示:眼中月)板书 :眼中月
6、过渡:月亮是美的,月光是柔和的,月光下的万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美景使我陶醉了。当“我”偶尔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和小外甥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他们之间交谈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3—12节。
三、学习第二部分:诗中月
1、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第7——11自然段)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同桌读,学习小组读。然后讨论讨论,再作交流。
2、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假如我就是赵丽宏,谁愿意做我的小外甥?(指名)我们一起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你一句,我一句。师生对诗(课件配乐——《春江花月夜》)
(提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李 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苏 轼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 白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 继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李 白)3.到此,我们的比赛结束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没有结束?(因为后面有个省略号)那么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表示引文的省略)你会背这些诗了吗?
4.拓展延伸:小外甥会背的我们也会背了,说明我们五(7)班学生不比小外甥差,老师真的很高兴,那么,老师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积累不少诗句,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小组比赛背一背,看谁背的多。
5.小结:同学们真的很厉害,会背这么多的诗,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比试。回过头我们再来看这部分写的又是什么月?还是作者眼中看到的月吗?(不是,是诗歌中的月)我们可以概括为“诗中月”。(课件出示:诗中月)
师过渡:“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课件出示)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月亮像什么
四、学习第三部分:心中月 1.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生:你说,月亮像什么? 师: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生:像眼睛,天的眼睛。师: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生: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指导朗读:
小外甥在说这几句话的时候是什么表情?(课件出示)那么请你也像小外甥这样读,让老师看到你眼中那闪闪发光的小月亮。3.学生自由读(课件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4.指名读,齐读
5.这里的月又是怎样的月?既不是作者眼中的月,也不是诗中的月而是小外甥?(心中对于月的想象)我们概括为“心中月”。(课件出示:心中月)
6.你觉得小外甥这个比喻怎么样?(很奇特)
4.由这么奇特的想象,我们可以看出小外甥是怎样的一个孩子?(爱幻想)让我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看来,同学们的想象也很丰富奇特。)
5.除此之外,小外甥还有哪些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聪明好学:从比赛背诗中看出。②调皮可爱:从他说的话中看出,如“是月亮把我叫醒了”与“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过渡:写作时要想把人的特点写出来,把人写活,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的描绘。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些让一个聪明好学又调皮可爱的小外甥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他困了,睁不开眼睛
了,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课件出示)
五、学习第四部分:幻想月——(课件配乐:《但愿人长久》)1.此时,我们一起随作者坐在江轮的甲板上,抬头凝望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展开幻想的翅膀,把你的幻想写在该段省略号的旁边。2.学生随音乐想象,记录。(老师想起来嫦娥奔月的故事)3.交流评议——指名说。
六、总结:
今天,我们也望了一次月,我们不光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而且通过望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认识了一位爱幻想,爱学习的小男孩,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像书中的小男孩一样认真对待每件事。
七、布置作业:观察月——(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也都是爱幻想的孩子,请同学们课下继续保持这美好的想象,并完成这样几道作业:
1、在有月亮的晚上,观察一下月亮,再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树、人、房屋、庄稼都是什么样。请你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大胆幻想,然后写成一小篇文章。”(师:你既可以像本课作者赵丽宏这样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也可以像老师那样写一首小诗,即使写成顺口溜都可以。)
2、查找一下本课出现的古诗的出处,并举行一次小型赛诗会。
3、搜集描写月亮(或月光)的名段。板书设计:
25望月
我 眼中月 望月 诗中月
小外甥 心中月
幻想月 附:
1、词语。晶莹:光亮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楚。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2、课后练习五。(1)写山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2)写水的诗句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3)写月亮的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十五夜望月(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描写月亮的名段: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2)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月光曲》
(3)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冰心《寄小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