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城导学案第 2 课时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通过学习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我争取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在学习中我会激起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想去了解更多中国的“世界遗产”。
学习重点:我要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和()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更深入地认识了解长城。
二、走进课文,了解长城
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写道:“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要仔细读一读课文,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我要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来。
1.品读课文,寻找“奇迹”。(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我通过认真读文,知道长城很“长”。你看“远看长城,它像一条__”作者把“长城”比作,写得真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长城的“蜿蜒盘旋”,在这里我也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________。从“一万三千里”我读出了长城 好长呀!好雄伟呀!
②我要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一段,一定要读出长城这种雄伟气势。(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我通过细读这一段,能把表现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这些特点的词句用“ ”划出来,如:巨大的()和()。也理解了长城的()和()。我觉得长城的设计实在巧妙,这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高度体现!②这么高大坚固的长城能修筑在这崇山峻岭之间,这么巧妙的设计能出自劳动人民,真叫人惊叹!我要和同学一起带着自豪的感情读一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默读这一段,我感到古代劳动人民真是了不起!我要把他们付出血汗和智慧的句子画出来反复品味,如:“数不清的条石” 等。
②每每读到这些话语,眼前仿佛出现了当时的情景,我想大声朗读,以此表达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与赞叹,读出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
2、感情诵读,赞美“奇迹”
这篇课文写得真好,我想带着感情认真地读一读,还要把我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三、学完课文,感受美:
我眼中的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心中的劳动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伟大的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链接:
读外国名人参观长城后说的话,读毛泽东的词《清平乐六盘山》。
五、自选作业:
1、当小导游向别人介绍长城。
2、我要搜集了解更多我们国家的有关长城的图片和资料。
【合作探究】
阅读文本
建议:小组展开,采用多种形式,边读边勾画,要有感情、熟练。
文本探究
探究一:作者远看长城是什么样?找出相关的语句,写一写,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相关句子:
个人体会:
探究二:作者登上长城,看到长城有哪些构造? 列举具体构造:
解析指导1:它们的位置、样子和作用是什么?根据文字和图片画出示意图,尝试着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
解析指导2:你若是登上长城,目睹长城的雄风,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探究三: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导3:查找“奇迹”一词的含义,体会长城为什么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到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段。
解析指导4:把在文中找到的相关语段,读一读,用双色笔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加以体会。从“数不清、无数、一步一步、抬上”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因而发出了()的感叹。
体会“凝结”一词,说说这里指的是()和()相凝结,凝结成了()。为什么用“凝结”一词。
探究四:
课文作者采用哪些观察顺序来描写长城?
解析指导5:
句段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句段2: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哟普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句段1中,表示角度的词语是(),句段2中看出作者观察点的词语是上述两段,作者分别从()和()角度观察长城,所观察到的长城特点用句段中的词语表示是()和()。
句段2介绍长城的构造时,作者以()为中心,分别介绍了()、()、()上的相关构造。作者在这段中采用了(从上到下
从整体到部分)顺序来写。(正确的下面画横线)综合探究
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影响?(小组展开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
解析指导6:第一、从历史上说,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这一繁重的修筑工程,也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上讲,这一工程都是得不偿失的,我们可以通过“孟姜女”的故事了解它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这个角度看,长城可以说使我们历史的屈辱,是古代君王残暴、懦弱的表现。
第二、从巨大的工程量来说,是个2000多年,劳动人民在极端落后的情况下,修筑了这样宏伟的工程,不得不让每个中国人深思,我们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民族精神。同学们还可联想一下汶川地震、甘肃的泥石流等等。来进一步体会我们民族的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长城正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1、选择完全正确的一组,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崇(cïng)山峻岭
凝(níng)结
陡峭 B、堡垒
气魄(pî)
屯兵(bīn)C、嘉峪(yù)关
盘旋
打仗(zhàng)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 美好
② 赞许
③ 地名
无论能不能得到嘉奖,我们都要继续努力。()
今天到场的嘉宾都是来自大连的青年朋友。()
浙江嘉兴的南湖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① 聚集
② 村庄
今年,我们屯子里有三个年轻人报名参军。()
因为有关云长屯兵在路上,曹操只得收兵回巢了。()
3、读课文中的段落,完成练习。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额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①、带点的词说明作者由()联想到了()。
②、用“﹏”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
③、画“——”的词告诉了我们什么?
④、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长城与劳动人民。
建议:可用积累到的名言警句或古诗词表示。
4、拓展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1935年10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望断:望尽。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你最喜欢那句?为什么?
【译诗】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长城导学稿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四年级第七册)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长城导学稿 导学案(人教新课标四年级第七册)2011-11-23
立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稿
课题:
17、长 城
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何锦弟
审批:覃梅君
时间:第 八 周星期
2011 年10月
日
班级: 四(2)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5、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学习点拔: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我们又重新走进了课堂。暑假里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能不能跟大家讲讲自己的旅游见闻?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二、学生观察画面感受长城
1、出示长城的远景图,提示学生按顺序观察。
2、出示长城的近景图,重点观察长城的结构。
3、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心中的感受说一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训练基本技能。
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长城、描写长城,又是怎样抒发感受的呢?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自学任务。(投影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生词(结合上下文、查资料)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条理。
4、图文对照,明确课文内容和画面的一一对照。
5、划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前后座的同学自由结组,交流自学情况。
2、交流自己查阅的、掌握的关于长城的知识。小组练读课文。
3、找出共同的问题。
五、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自学情况,巩固基础知识。(词卡)
2、指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层次。
3、归纳学生的共性问题,提示学生重点理解。
六、布置作业
1、练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第一课时的学习主要是自学性训练,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间的交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求的精神,是教师的教学常规性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自学,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这节课我们就全班交流一下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学生自由交流对课文的理解,集中一个话题或知识点,可以不受课文记叙顺序的限制,可以加入自己课外阅读的知识,畅所欲言。教师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及时点拨指导)
1、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公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六千多公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
(3)除了书中的简短介绍,你还了解了哪些资料?
(4)指导朗读
谁能读出长城的“长”?
谁能读出长城的“壮观”?
2、近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的结构:
建筑材料是巨大的条石和城砖,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像很宽的马路,平整而宽阔;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行的城台,用于屯兵和传递消息。
(2)画出示意图说一说长城的结构
(3)你了解的资料还有哪些?想象古代战争的场面,体会长城的防御作用。
适当补充:八达岭一带的长城修筑与明代,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
3、小结过渡
长城以它雄伟壮观的气势,高大坚固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的呢?
4、产生的联想
(1)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所以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是心中的真实感情。
(2)以条石为例,说明了修筑长城的艰辛
“数不清”说明条石多,“两三千斤”说明条石重,“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当时设备的简陋,“陡峭的山岭”说明工程的艰巨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说明条件的艰苦,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
(3)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对照图画,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指导朗读
读出劳动的艰辛„„
读出非凡的创造„„
读出由衷的赞叹„„
4、长城的历史地位
(1)联系1、2、3自然段的内容,无论从规模、构造、设置,还是从它所显示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体达标
(这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把本篇课文的内容、条理、中心、写法梳理清楚,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2、理清作者观察、描写的顺序,学习写作方法:观察(由远及近)——联想——抒情
3、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四、课堂检测
1、完成课后作业。
2、背诵三、四自然段。
3、学习本课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五、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pán xuán
bǎo lěi
zhì huì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婉()
凝()
杖()
魄()
峭()
蜿()
疑()
仗()
魂()
俏()
六、板书设计:
远望
长龙
六千多公里
观察
近看 高大坚固
1、长城
联想
血汗和智慧
赞美
伟大的奇迹
第五组课文单元导学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三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扇扇窗口。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到以后的学习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让学生充分感悟“世界遗产”的魅力。
第17课《长城》导学案
学
科:
语
文
年
级:
四年级
课
题:
长
城
课
型:
讲
读
课
时:
两课时
时
间:
10月30日
主备人:
张
燕
修改人:
张
燕
审核人:
邹春莲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学习方法:
预习提示→了解课文内容→自主、合作、探究→集体交流、讨论→朗读品味→反馈、检测
学习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者图片资料。
预学案:
一、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预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划出不认识的字。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布置学生整理自己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者图片资料.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学内容:
1、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总体特点。
3、了解作者的观察思路和文章的整体脉络。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堂环节
导
案
学
案
我的想法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3分钟)
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 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检查新词认读情况:、强调字形难点、指导易错字的书写。
师重点强调:
①容易读错的字:旋、隔、屯、垒 ②容易写错的字:崇、嘉、慧、魄
3、解释新词: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4、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1、用多种方式认读新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垛子、瞭望口、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血汗、智慧、凝结、气魄雄伟、奇迹
2、? 用熟悉的识字方识记生字。
3、? 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4、选择喜欢的段落汇报初读情况。)
三、自主合作,初识长城。
(20分钟)
1、让学生根据学案小组交流,完成自学。
2、汇报交流:
(1)检查读课文的情况,知名轮流朗读。
(2)说说整体印象。长、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独一无二。
(3)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让我们打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响亮。、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
四、检测、反馈。(7分钟)我们来填一填,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拓展练习:说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是什么意思? 本文是按()的顺序写的,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看长城,主要写长城的(),第二自然段()看长城,主要写长城的()。第三自然段展开()。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导学内容、在阅读中深入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和“气势雄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当小导游向同学介绍长城。
课堂环节
导
案
学
案
我的想法
一、复习导入(2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汇报。
二、细读探究(26 分钟)
出示学案,自主学习:
(一)、远看长城。填句子1,分析作者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写作。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二)、近看长城。交流问题2、3
(三)、有长城想到。指导有感情品读重点句:(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赞美长城
1、教师小结:
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3、“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4、朗读最后两段。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 崇山峻岭之间 蜿蜒盘旋。从 东头的山海关 到 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
、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说话训练(6分钟)
读完全文,你能说说为什么称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吗?
推荐一两名小导游介绍一下长城。汇报交流
四、反馈、延伸,读写结合。(6 分钟)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长城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 血汗智慧
伟大奇迹
第二篇:第三节 化学键(第2课时)导学案
学校:临清实验高中 学科:化学 编写人:孙洪娟 审稿人:张卫超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第2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1.理解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
2.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二 预习内容:理解共价键的含义,共价键的形成条件和分类,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
三 提出疑惑: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什么?怎样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化学键该如何分类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
2.能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知道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学习重难点 :共价键、非极性键、极性键的含义、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 根据H Cl的形成过程,结合课本填写下列空白。
一、共价键
1、共价键
叫做共价键
①成键微粒 :
②成键本质:
③成键条件:
注意:(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即若存在离子键,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中,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化合物 中(如NaOH、Na2O2)。
2、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H2 Cl2 N2 O2
CO2 CH4 HCl H2O NH3
②结构式(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H2 N2 HCl
H2O NH3 CO2 CH4 Cl2 二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H2 :
HCl:
例1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CO2 :
H2O: 三 共价键的分类 :
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 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可见非极性键是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H键,Cl-Cl键,Na2O2 中的O-O键等。
②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不同种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 的一方,所以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显 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一方显 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可见极性键是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Cl键,NaOH中的O-H键等。
例2.下列共价化合物中,以极性键结合的(),以非极性键结合的()(1)F2(2)O2(3)NH3(4)CH4(5)SO2
四、化学键 1.含义及其分类
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 或 来实现。2.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例3.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颜色 B.状态 C.化学键 D.原子核
五、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在分子内 我们称为化学键。在分子之间还存在一种
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它比化学键要弱得多,它广泛地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但只有在分子与分子充分接近时,分子间才有明显的作用。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都有影响。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对于 和 的物质,,物质的、也越高。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熔点,沸点也相应升高。
4.HF、H2O、NH3 的沸点有反常现象,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氢键比 弱,比 强,所以把氢键看作是一种稍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例如:H2Te、H2Se、H2S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减小,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减弱,因而熔沸点依次降低。然而①非极性键:在双原子单质分子中,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两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共用电子对
通称为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化学键的形成与 H2O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分子间作用力骤然增强,从而改变了Te—O氢化物熔沸点降低的趋势而猛然升高,卤族中的HF和氮族中的NH3也有类似情况。
反思总结: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含有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不用箭头表示。3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包括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当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A.Na2O2 B.Na2O
C.NaOH
D.CaCl2 2.下列物质中,不含非极性键的分子是()
A.Cl2 B.H2O
C.N2
D.CH4 3.下列关于极性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B.由同种元素的两个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C.分子中必定含有极性键
D.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
4.下列化学键一定属于非极性键的是
()
A.共价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B.离子化合物中的化学键
C.H2O分子中的化学键 D.非金属单质双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有共价键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NaOH B.NaCl C.H 2 D.H 2 S 7.下列物质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A.单质碘 B.氯化镁 C.溴化钾 D.水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 B.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必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D.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
9.下列微粒中,同时具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是()A.NH3 B.NH4Cl C.H2S D.KOH 10.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A.BF3 B.CCl4 C.CO2 D.PCl5)11.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HCl B.OOC C.[OH] D.HClO
课后练习与提高:
12.有A、B、C、D四种元素,A和B两种元素的原子各有两个电子层;C、D两元素的原子各有三个电子层。A和B能化合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AB 2,C和D能化合生成C 2 D,B和D是同族元素,B离子和C离子核外电子数相同。
(1)这四种元素分别是:A B C D(2)用电子式表示C和D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参考答案:1C 2BD 3AC 4D 5C 6C 7D 8AD 9BD 10AD 11AC 12A为 C,B为O,C为 Na,D为 S
第三篇:《观潮》第1课第2课时 导学案
**市城中街道中心小学
四年级
语文
导学案
主备人
黄妙虹
复备人
审批人
谭肖珍
编号
时
间
学生姓名
班
级
小组
课
题
1、观潮
课
型
课时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实施导学案,发挥每个成员的学习作用。
学习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重、难点
预测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学习
过
程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课前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3、4自然段。
2、课文评价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
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1、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今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吧。
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1、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时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2、说一说你认为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句子,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3、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并说一说你“观潮”的感受。
三、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向学习对子提出自己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
2、对子相互交流、检测独学内容。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
3、提出对学后仍不能解决的疑问。
四、合作探究,共同成长:
1、各学习对子暴露对学不能解决的疑问,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尝试解决,小组长梳理总结。
2、组内交流对学成果,展示区板书小组群学成果及群学后仍旧不懂的问题。
3、教师引导组间互学,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
4、教师到各组巡视,调查学情,将本课的重点、易错点、疑难点梳理出来,划分为若干个任务。组长到“任务报到站”自主领取大展示的任务,然后进行合理分工,组内进行“预展”。
五、组内展示,组间互学(小展示)
小组内进行展示,互动交流,教师巡视,点拨,了解情况,及时收集学习信息。
六、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
1、通过朗读,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2、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看到的景物美丽,人们的心情焦急)
3、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课文,进行画批。
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5、写潮去时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
6、组间进行补充、建议或质疑对抗、点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点拨。
7、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点拨。
4、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七、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1、我会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的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再近些,只见(),形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按原文填空。
B、造句。
犹如:
C、这段话从()和()两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八、运用双色笔整理、完善导学案。
课后
反思
第四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第2课时导学案_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2、理解解方程中的程序化,体会化归思想。
重点: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配方的过程。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
自学教科书例4,完成填空。精讲点拨
上面,我们把方程x2
-4x+3=0变形为(x-2)2
=1,它的左边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________式,右边是一个_______常数.这样,就能应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求解.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练一练 :配方.填空:
(1)x2
+6x+()=(x+)2
;(2)x2
-8x+()=(x-)2
;(3)x2+
x+()=(x+)2; 从这些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交流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
-6x-7=0;(2)x2
+3x+1=0.解(1)移项,得x2
-6x=____.方程左边配方,得x2
-2·x·3+__2
=7+___,即(______)2
=____.所以x-3=____.原方程的解是x1=_____,x2=_____.(2)移项,得x2
+3x=-1.方程左边配方,得x2
+3x+()2
=-1+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方程的解是:x1=______________x2=___________ 总结规律
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步骤?深入探究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4x2
12x10(2)3x2
2x30这两道题与例5中的两道题有何区别?请与同伴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请两名同学到黑板展示自己的做法。
课堂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用怎样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步
专心 爱心 用心
骤?(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达标测评
(A)用配方法解方程:
(1)x2
+8x-2=0(2)x2
-5x-6=0.(3)2x2
-x=6
(4)(4)x2
+px+q=0(p2
-4q≥0).(5)4x2
-6x+()=4(x-)2
=(2x-)2
.拓展提高
已知代数式x2
-5x+7,先用配方法说明,不论x取何值,这个代数式的值总是正数;再求出当x取何值时,这个代数式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第五篇:八年级科学4.5-《欧姆定律》导学案(第2课时)
《欧姆定律》导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欧姆定律,2.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学习重、难点】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知识回顾】
1、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
2、公式:
;两个变形式
和。
3、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R2的电阻为10Ω,电压表的示数为2V。对于R1和R2可求那些物理量?
2、如图所示,灯泡L1的电阻
为20Ω,灯泡L2电阻为10Ω,通过灯泡L2的电流表为0.6A。
L1
L2
对于灯泡L1和L2可求那些物理量?
3、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小灯泡L1两端的电压是3
V,L2的电阻是12Ω,电源电压是9V特,则L1的电阻是多少?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电流表A2的示数为0.2A。求:
(1)电源电压U;
(2)电阻R2的阻值。
5、如图10所示,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S,电压表V1示数为4V,电流表示数为0.4A.求:(1)电压表V2的示数;(2)R1、R2的阻值.
6、为防止酒驾事故的出现,酒精测试仪被广泛应用。有一种由酒精气体传感器制成的呼气酒精测试仪,当接触到的酒精气体浓度增加时,其电阻值降低,如图21甲所示。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1的电阻为60
Ω。在图21乙所示的工作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8V,定值电阻R2=20Ω。求:
(1)
当被检测者的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电压的示数是多少;
(2)现在国际公认的酒驾标准是0.2mg/ml
酒精气体浓度0.8mg/ml,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时,试通过计算判断被检测者是否酒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