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第18周第二课时导学案

时间:2019-05-13 10:4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地理第18周第二课时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地理第18周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一篇:七年级地理第18周第二课时导学案

【当堂达标训练】班级:姓名: 1.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2、下列自然现象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四季变化C、昼夜现象D、昼夜交替现象

3、某人没有出行却能坐地日行八万里,此人的位置应当在A、赤道上B、回归线上C、极点上D、无法判断

4、下列哪些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A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冬季比夏季晚B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C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D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

5、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

A.日月星辰东升西落B.各地的昼夜交替现象

C.一年中,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随季节发生变化

D.济南球迷上午9:00观看美国当地时间20:00举行的NBA篮球赛

6、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时北半球是冬季B、此时南半球是夏季C、此时南半球白昼最长D、此时赤道上昼夜平分

7、下列关于学校所在地5月1日昼夜长短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D不确定

8、右图为山东某地春秋分和冬至日、夏至日正午射入窗户的太阳光线,其中表示冬至日的光线是()

A.1B.2C.3D.没有

9、下列节日时,我国昼夜长短相差较大的是()

A三八妇女节 B五一劳动节 C七一建党节D九月十日教师节

10、唐僧在取经的途中遇到了危险,被妖怪施法后藏在一枯井中,孙悟空向观音求救,观音告诉他:一年中只有一天阳光会直射到井底,到时不救,恐有难亦。请问是在我国什么地方的什么时间()A.23.5°S—冬至日 B.23.5°S—夏至日 C.23.5°N—冬至日D. 23.5°N—夏至日

1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当地球公转到一日为日,北极圈内出现现象。2)、3月21日前后,地球公转到夜状况,国庆节时,地球运行在点至点之间。圣诞节时,太阳直射点离(纬线)最近。3)、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太阳直射_____(纬线),时间是月日前后,此时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___。4)、地球公转到D点时,全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

5)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1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理坐标:A,B,C,D。(2)位于热带的点。

(3)冬至日以上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4)以上四点中最冷的是点。(5)位于南半球的点是。

13、读右图回答

(1)在图上画出地球公转方向

A点节气为日期是前后。(2)地球运行到D点时,太阳直射在上。

(3)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地球运行到_____点。今天地球运行到两点之间。当地球运行到点时,北京昼夜等长

14、读图回答: 自3月21日至6月22日

(1)读甲图,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C、D四段中的________段。(2)读乙图,此时段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箭头的代号是_______。(3)此时段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

七年级地理

第二篇:七年级思品导学案第二周

新时初中导学案

七年级思品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导学案(3课时)学习目标

知道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懂得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重点: 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

难点: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和创造。

预习案(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1、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

2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一个真正懂得珍爱生命价值的人在享受现实生活的给予的同时,更会。人生的价值体现在之中。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能,他的生命就有价值。

3、创造和奉献不仅仅是一种它也会充实人们的生活。奉献使人使人,使人。

4、,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重要基础。所以人生的价值靠实现。

5、基础问答:为什么说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探究案

(一)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与总结。

(1)王选、庄玉荣他们的生命价值是怎样体现的?

(2)说一说:雷锋、孔繁森他们在奉献过程中收获了什么?

(3)辩一辩: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二)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

1、为使生命更有意义,自己在下列情境下该怎样做?

在家中:

在学校里:

在社会上:

2、阅读教材P16—P17中李素丽的事迹,写成下列问题:

(1)议一议:李素丽是怎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走出一段辉煌的人生?

(2)议一议:有人说,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也有人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能创造人生的价值。谈谈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的收获:

巩固案

1、双基练习

(1)一个人的生命要有价值,就要()

A.使自己生活得无忧无虑丰衣足食

B.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C.让别人瞧得起自己,使自己的荣誉得到满足

D.对他人,对社会有所奉献

(2)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体现尊重他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我从此不与同学交流,也不和他们一起玩,以免耽误学习。

B.我应为家乡和社会作贡献,要以自己的方式来实现,所以我将放弃学业,尽早进入社会参加劳动。

C.我应努力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同学互帮互助,回家后尽力帮父母干些家务,尽自己所能在他人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D.我为了实现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所以要努力学习在这之前,不要任何人来打扰我,也不做除学习之外的任何事,以免分散精力。

2、能力培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1)当你读了上面名言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更有价值?

(3)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呢?

作业:

必做题:为什么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选做题:我们应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预习作业:完成第四讲锁定目标。

教学反思:

七年级思品迈好青春第一步导学案(4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青春是美好的,懂得如何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

2、发展对青春生命的可贵与美好的感受、体验的能力。

重点:珍惜青春年华,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难点:青春的意义。

预习案(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1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时期。是充满的美好时光。拥有了青春,便有了、和。

2、青春是美好的,迈好青春第一步,提升生命的价值必须做到:(1)树立,追求,将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使我们的青春焕发光彩。(2)要争分夺秒地抓住,宝贵的今天,莫让美好的青春年付诸东流。(3)一个人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就必须,不断。(4)我们要从做起,从做起,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努力做工的事。

3、基础问答:如何使青春更美丽?

探究案

(一)青春——花样年华

阅读教材18页,思考:

1.杨乐在中学时代的立志和奋斗与后来事业上的成功有何联系?

2.毛泽东为什么把我们比喻成“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二)让青春更美丽

阅读教材19-21页,思考:

1.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意义?

2.谈一谈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是什么?

3.有人说,青春是一颗滑坡天宇的流星,虽然灿烂却很短暂;也有人说,青春是一棵常青树,永不凋零。你是怎样认为的?并说说你的理由。

我的收获:

巩固案(相信自己的能力)

1、双基练习:

(1)青春——花一样的年华,为了使我们的青春更美丽,应该()

①树立远大理想②珍惜美好时光③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④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③④

(2)、岳飞在《满江红》里大声疾呼:“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生动而寓意深刻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生苦短,应抓紧时间享受青春。

B.人生如梦,一切都会过去,因此不必为现在的事情患得患失。

C.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春天,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迈好青春第一步。

D.一代新人换旧人。

(3)“青春让每一个人都开花一次,但不担保每个人都结一次果。能不能结果往往取决于当你还是一朵花的时候。”这句名言启示我们()(多选)

A.要珍惜青春年华,让自己的青春开花吐艳。

B.每个人都会在青春年代成为有才华的人。

C.青春是盛开的花朵,我们不仅要让她散发迷人芳香,更要让她结出累累硕果。

D.要努力弹奏好青春协奏曲,使自己成为祖国需要人才。

2、能力培养

我和奶奶比一比:

我16岁,我喜欢打球、跑步,我的学习成绩也很好 ;,我喜欢看科技方面的书籍,并且看后能记住绝大部分的内容,我会使用电脑写作查阅资料,我有自己的理想,想当一名物理学家,我正在为之努力。我身体健康,性格开朗。

奶奶:65岁,喜欢户外活动,爱看报纸,但记不住多少,有点高血压,常年不断药,说话爱重复,爱怀旧,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年轻时能„„。

(1)、看了上面的 材料,你有何感想?

(2)、古今中外有很多赞美青春的名言锦句,你能说出几个,试

一试。

(3)你打算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作业:

必做题:

1、为什么要珍惜青春?

2、为什么要树立理想?

选做题;应该如何让自己的青春更加美丽?

预习作业:归纳第一单元重点

课后反思

第三篇:琵琶行导学案第二课时

嫩江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琵琶行》第二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日期 学号

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味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并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同是天涯沦落人”主旨的理解

【学习难点】:

人物形象分析 【知识链接】:了解白居易的思想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二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还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据,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的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课堂导入】(齐读或背诵小序到第二段)上节课讲到:琵琶女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应约表演,更是在借助音乐来诉说心事,那么这个举止不凡,技艺高超的 琵琶女究竟有怎样的经历呢?请看第三段琵琶女的自叙身世。

【学习过程】

1、齐读第三段:

(1)用自己的话概括琵琶女的身世: 明确:(1)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家住京城

(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年轻貌美

技艺高超

(3)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红极一时

(4)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奢华欢乐

光阴虚度

(5)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亲人离散

时过境迁

嫁与商人

(6)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独守空船

凄凉孤独

(7)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今昔对比

感慨万千

总结琵琶女经历: 曾经色艺双全,红极一时

如今年长色衰,漂流沦落。

(2)琵琶女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2.朗读第四段: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

明确: 乐妓:早年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 现在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3、朗读最后一段:。

【课堂小结】分析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列子-汤问》

2、拓展练习

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绘的方法有很多:

1)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比喻,喻体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如:苏联歌曲《喀秋莎》“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2)对声音的美妙或演奏(演唱)者的动作进行夸张。如:《列子.汤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写倾听者的反映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如《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如《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同桌合作仿写句子,进一步体会作者描摹声音的高妙。例(1):那音乐粗重深沉,就像浓厚的黑云压了下来,暴雨挟着狂风,在冲荡着天地。(2)(3)(4)

【课后反思】

第四篇:2013愚公移山第二课时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学段:初中年级: 九年级学科:语文 单元:第六单元课题:《愚公移山》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 主备学校:主备人:初审人: 终审人:合作团队:初中语文教研组

【教学目标】

1.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2.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3.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1.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2.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学法指导】

要多作练习。“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中,但仅凭对新知识的识记是不能保证这一目的的实现的。”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识,还必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以积累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要善于积累资料。撰书立说,需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需要用大量 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积累资料的方法各有所不同。有的人喜欢在读过的书上作记号,有的人善于作知识卡片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黑格尔年轻时并没有特殊的天赋和才能,可是他善于积累,把读过的东西详细地摘要在一张张活页卡片上,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排列,逐一贴上标签。这样的日积月累,反复思考运用,终于使他成为知识渊博的大哲学家。我们在读书求学中注意积累资料,必将受到很大的益处。它不但能培养和提高你的阅读、分析能力,“使人精确”(培根语),而且还能减轻你的大脑负担,当这些资料变成你的“第二大脑”时,你使用这些资料便能得心应手,八面来风,人家“踏破铁鞋无觅处”,你却“得来全不费功夫”。

【呈现目标】

1.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2.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3.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自主学习】

一、温故知新

1.背诵课文。

2.解释本课的实词、虚词的用法。(总结归类的知识点)

二、研读共品、展示交流

(师导入本课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北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愚公的宏伟目标是什么?

3.愚公之妻提出了两个什么问题?

4.愚公在移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要这样写?

三、交流感知

1.河曲智叟讥笑并且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

2.文中两处表现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支持的句子是

3.移山路途遥远,时间长的句子是愚公批驳智叟的话与第三段有关内容形成对比的一句是

四、互助释疑

1.愚公在批驳智叟的话语中阐明自己的观点话语是

2.文中和愚公相反的人物形象是(智叟),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

(),也说明了()的道理。

3.愚公认为自己能移山是从()观点出发,看到了人力的无穷,认为

(),所以驳斥有力,坚持移山;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是从()观点出发,认为人在()的,所以对移山之举采取()的态度,阻止移山之举,愚公是真正的(),智叟是真正的()。

4.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和感情是否相同?(注意读法)

【点拨升华】

一、反馈矫正

从表面上看,智叟的“智”,愚公的“愚”表现在哪?实际上智叟不智,愚公不

愚,如此命名寓意何在?

二、总结升华

1.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2.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感知:不屈求变精神:不甘于命运,不畏惧困难,求变图新。善用集体智慧:

愚公“聚室而谋”,并得到全家“杂然相许”。通力协作精神:子孙、邻人无不奋勇。契而不舍精神: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敢于胜利精神:惧其不已,帝感其诚。

三、拓展提升

1.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

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2.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②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选第题,我的解答:

【课堂作业】

一、作业当堂清

1.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

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

毛()

3.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话语中带有

二、挑战自我(中考链接)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② 寒暑易节()③杂然相许()④汝之不惠()

2.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一句(2分)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② 面山而居。.

3.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译文:。

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2分)

5.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6.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B、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始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答案:1.① 将要② 改变、变换 ③ 答应、赞同 ④ 聪明2.① 山之一毛(“之”作

助词的句子)(1分)② 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1分)3.略。4.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分)。5.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分)。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6.B)

【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列子》

愚公(对比)智叟

愚公精神

一种面对困难、乐观进取、坚忍不拔,用顽强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

第五篇:《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二课时

笠山初中“岗位练兵、高效课堂”学案

班级:九.一组名:文科组姓名:王宏祖日期:2014 年 3月 13 日课题: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分析结尾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2、学习排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

3、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重、难点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分析结尾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2、学习排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课型:体验学习学习过程

一、复习领航 问题探究。

1、自由朗读第2-3段,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2、第2-3段描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3、请同学朗读课文的5、6两节,思考:白杨树外形的总特征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突出白杨树的总特征的?

二、问题领航 学习探究

1、请同学朗读课文的7、8两节,思考:作者这样反复赞美白杨的目的究竟何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反映在哪些语句中?

2、第7自然段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的?

3、齐读4个“难道”句,思考:这四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四句各有什么侧重点?

4、朗读8段,思考:这段赞美白杨树和前面有什么不同?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知识链接 象征与比喻的异同点:

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即写作方法,是就整个篇章而言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象征义;而拟人和比喻则是修辞手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

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是都把事务人格化,但象征的写法大都用在立意上,即把某种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描写的事物的形象中,拟人则是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通常并不寄寓更深的意义。

5、朗读最后一段,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其目的是什么?

三、整体回顾

本文作者极力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同时又说它是“极普通”的一种树,这矛盾吗?你能具体说说“不平凡”和“普通”各指什么吗?

四、技能练习: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A.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B.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守卫家乡的北方农民。C.描写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2、把“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改成否定陈述句(可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用这段课文中的原文,回答称白杨树是“伟丈夫”的原因。

4、这段课本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没有„„,没有„„”“白扬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又用转折的语气肯定,“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样写的作用是:()

A.说明白杨树它是“树中的伟丈夫”。B.为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积蓄气势。C.说明白杨树不仅是“好女子”,也是“伟丈夫”。D.为揭示白杨树的心灵美作安排。

5、四个排比反问句的作用在于逐句加深内容,各句的意思是()A.①第一句指出白杨树不只是树,而且是“树中的伟丈夫” ②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了北方农民。③第三句指出它还象征坚强不屈的抗日军民。④第四句指明它还象征了用血写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B.①第一句白杨树不只是树,而且是人的象征。②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了北方农民。③第三句指出它还象征了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④第四句指明它还象征了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C.①第一句指出白杨树不只是树,而且是光明的象征。②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象征了中国农民,至少是北方农民。③第三句指出它还象征了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④第四句指明象征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D.①第一句指出白杨树不只是树,而且是胜利的象征。②第二句点明白杨树象征了所有中国人,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③第三句象征守卫家乡的哨兵。④第四句象征今天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革命精神和战斗意志。

五、学以致用:

1、同学们,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 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

2、值得我们去赞美的精神品质很多,也许是一份执著,也许是一种无私。请你从自然界中任选一物,用象征手法写一段文字,来赞美你所欣赏的精神品质。

六、作业

1、背诵5――7段。

2、积累文中生字新词。

下载七年级地理第18周第二课时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地理第18周第二课时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下《大禹治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三下《大禹治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预习内容:1、读熟课文,完成课后的练习题2、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3、预习检测:照样子写词语; 欣欣向荣、 、 、......

    细柳营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对比写法; 3、了解本文现实意义。 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难点:对比在文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讨论法;朗读法;表演。 学习内容: 一、......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导学案[大全]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盲童对生命的珍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命。 教......

    《祝福》导学案第二课时(合集五篇)

    石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导学案(7)制定人:杨先东审核人:张蓓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评价 【学习目的】 1.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分析鲁四老爷、鲁四婶、柳妈等人物形象,理......

    长城导学案第 2 课时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通过学习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我争取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

    一年级数学第二周导学案

    6、《练习二(2)》导学案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7页第6题—第8页第10题。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力求能快速正确地算出得数。 2、......

    七年级地理《巴西》导学案(五篇范例)

    巴西导学案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2、 根据地图相关信息分析巴西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征。 3、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

    七年级科学3.7《液体的压强》第二课时-导学案

    《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巩固液体压强的基本特点;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会简单的相关计算;2.知道连通器原理并会识别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