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第二课时导学案

时间:2019-05-13 19:04: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母亲》第二课时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母亲》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一篇:《我的母亲》第二课时导学案

辽宁省桓仁县东山中学四维学案辽宁省桓仁县东山中学四维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母亲》第二课时导学案

课型:展示反馈课执笔:于贵平审核:东山八年语文备课组时间:2012-02

且称其为“恩师”,可见母亲对他的影响之大之深。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5.请你为母亲做一件事,例如为母亲洗脚、梳头、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等,做后写下感受。(写在周记本上)

6.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名言等(简报、积累本等)

【学习目标】

1、速读并筛选出写母亲的主要事例,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2、了解文章在真切、质朴的语言之中蕴涵深情的语言风格

3、体验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从而理解和关爱自己的母亲

二、展示交流(集中精力,认真倾听,勇于质疑,及时做好笔记

⑴请你与小组同学合作,采用你们喜欢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法指导】

在阅读文本时抓住怀念、热爱母亲的这条感情之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筛选出写母亲的主要事例,概括母亲的形象,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在反复朗读中揣摩品味文章质朴、真切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无限深情,从而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知识链接】

1.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一种较常见的应用文体。主要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著作

等。一般用第一人称,也有用第三人称的。写传记要实事求是,内容真实准确;语言可以简 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富有文学色彩。

2.母亲的英文mother意味着什么?——M(many): 妈妈给了我们很多很多 ;

O(old):妈妈总为我们操心,白发已爬上了头 ;

T(tears):妈妈为我们流过不少泪 ;H(heart):妈妈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

E(eyes):妈妈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 ;

R(right):妈妈从不欺骗我们,总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母亲的人性美、人格美闪烁着永恒的光辉,照彻天地和宇宙,贯穿远古和未来。

【学习过程】

一、独立预学

1.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作家作品、生字、解词(要动动笔哟!)

2.按照上节课所理清的结构朗读一遍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能体会到作者的深情 3.默读课文第5段---第12段,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法完成以下问题:(要在书上圈点批注!)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2)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4.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他的母亲识字不多,地位低下。胡适不但称其为慈母和严父,而

⑵请你向同组的同学展示你的预习成果。(主要是“独立预学”中的第三、四项)3)整理问题,存疑求援,师生共同解决。

三、合作探究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3)胡适身为文化名人,但文章用语极为谦逊,讲究分寸。请你试着找出一例并品味语言的分寸感。(结合课后习题二)

(4)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四、拓展延伸

(1)试对作者母亲为人、教子的方式发表一点评论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写一个100字以内的片段。(写在周记本上).五、学案整理

第二篇:琵琶行导学案第二课时

嫩江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琵琶行》第二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日期 学号

姓名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味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并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同是天涯沦落人”主旨的理解

【学习难点】:

人物形象分析 【知识链接】:了解白居易的思想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二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还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据,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的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课堂导入】(齐读或背诵小序到第二段)上节课讲到:琵琶女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应约表演,更是在借助音乐来诉说心事,那么这个举止不凡,技艺高超的 琵琶女究竟有怎样的经历呢?请看第三段琵琶女的自叙身世。

【学习过程】

1、齐读第三段:

(1)用自己的话概括琵琶女的身世: 明确:(1)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家住京城

(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年轻貌美

技艺高超

(3)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红极一时

(4)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奢华欢乐

光阴虚度

(5)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亲人离散

时过境迁

嫁与商人

(6)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独守空船

凄凉孤独

(7)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今昔对比

感慨万千

总结琵琶女经历: 曾经色艺双全,红极一时

如今年长色衰,漂流沦落。

(2)琵琶女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2.朗读第四段: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这样一声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从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

明确: 乐妓:早年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 现在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高官厚禄);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3、朗读最后一段:。

【课堂小结】分析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列子-汤问》

2、拓展练习

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绘的方法有很多:

1)对乐曲或声音进行比喻时,也可运用通感比喻,喻体不诉诸听觉,而诉诸其他感觉或生活体验。如:苏联歌曲《喀秋莎》“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2)对声音的美妙或演奏(演唱)者的动作进行夸张。如:《列子.汤问》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3)写倾听者的反映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如《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如《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同桌合作仿写句子,进一步体会作者描摹声音的高妙。例(1):那音乐粗重深沉,就像浓厚的黑云压了下来,暴雨挟着狂风,在冲荡着天地。(2)(3)(4)

【课后反思】

第三篇:2013愚公移山第二课时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学段:初中年级: 九年级学科:语文 单元:第六单元课题:《愚公移山》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 主备学校:主备人:初审人: 终审人:合作团队:初中语文教研组

【教学目标】

1.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2.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3.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

1.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2.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学法指导】

要多作练习。“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中,但仅凭对新知识的识记是不能保证这一目的的实现的。”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识,还必须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以积累知识,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要善于积累资料。撰书立说,需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需要用大量 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积累资料的方法各有所不同。有的人喜欢在读过的书上作记号,有的人善于作知识卡片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黑格尔年轻时并没有特殊的天赋和才能,可是他善于积累,把读过的东西详细地摘要在一张张活页卡片上,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排列,逐一贴上标签。这样的日积月累,反复思考运用,终于使他成为知识渊博的大哲学家。我们在读书求学中注意积累资料,必将受到很大的益处。它不但能培养和提高你的阅读、分析能力,“使人精确”(培根语),而且还能减轻你的大脑负担,当这些资料变成你的“第二大脑”时,你使用这些资料便能得心应手,八面来风,人家“踏破铁鞋无觅处”,你却“得来全不费功夫”。

【呈现目标】

1.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2.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3.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自主学习】

一、温故知新

1.背诵课文。

2.解释本课的实词、虚词的用法。(总结归类的知识点)

二、研读共品、展示交流

(师导入本课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北山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愚公的宏伟目标是什么?

3.愚公之妻提出了两个什么问题?

4.愚公在移山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要这样写?

三、交流感知

1.河曲智叟讥笑并且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

2.文中两处表现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支持的句子是

3.移山路途遥远,时间长的句子是愚公批驳智叟的话与第三段有关内容形成对比的一句是

四、互助释疑

1.愚公在批驳智叟的话语中阐明自己的观点话语是

2.文中和愚公相反的人物形象是(智叟),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

(),也说明了()的道理。

3.愚公认为自己能移山是从()观点出发,看到了人力的无穷,认为

(),所以驳斥有力,坚持移山;智叟认为愚公不能移山是从()观点出发,认为人在()的,所以对移山之举采取()的态度,阻止移山之举,愚公是真正的(),智叟是真正的()。

4.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和感情是否相同?(注意读法)

【点拨升华】

一、反馈矫正

从表面上看,智叟的“智”,愚公的“愚”表现在哪?实际上智叟不智,愚公不

愚,如此命名寓意何在?

二、总结升华

1.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2.智叟这一人物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感知:不屈求变精神:不甘于命运,不畏惧困难,求变图新。善用集体智慧:

愚公“聚室而谋”,并得到全家“杂然相许”。通力协作精神:子孙、邻人无不奋勇。契而不舍精神: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敢于胜利精神:惧其不已,帝感其诚。

三、拓展提升

1.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

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2.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有人认为愚公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你认为如何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②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立下愚公移山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选第题,我的解答:

【课堂作业】

一、作业当堂清

1.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

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

毛()

3.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话语中带有

二、挑战自我(中考链接)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② 寒暑易节()③杂然相许()④汝之不惠()

2.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一句(2分)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② 面山而居。.

3.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

译文:。

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2分)

5.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6.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

B、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始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答案:1.① 将要② 改变、变换 ③ 答应、赞同 ④ 聪明2.① 山之一毛(“之”作

助词的句子)(1分)② 聚室而谋(或:笑而止之)(1分)3.略。4.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1分)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分)。5.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分)。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6.B)

【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列子》

愚公(对比)智叟

愚公精神

一种面对困难、乐观进取、坚忍不拔,用顽强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

第四篇:《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

主备人:潘春峰 审核人:韩桂荣

【学习目标】

1、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文本导学】

一、作者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胡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1910年留学 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 报》。l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 刊。1932年与丁文江等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晚年主要致力于《水经注》的研究,后病逝于台湾。

胡适一生共获得博士学位36个,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 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等。

在学术上,他曾致力于白话文学史的研究和章回小说的考证工作,其中所著的《红楼梦考证》,否定了索隐派的旧红学,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新红学派。

在治学方法上,他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在学术界深有影响。所有这些,使胡适成为“五四”文学革命和初期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二、解题

关于“母亲”

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然而天不假年,胡适的父亲50出头便撒手人寰,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冯顺弟尽管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但对唯一的儿子胡适悉心教育,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乡贤。在23岁守寡,46岁逝世。

胡适13岁时,冯顺弟毅然将他送往上海求学。徽州人固有“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送男孩出外学徒经商的习惯,但胡适毕竟是他母亲年轻守寡朝夕相处的独子!深明事理的母亲送 1

儿子上路时没有在儿子和众人面前掉一滴泪。胡适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在美留学七年间,胡适与母亲只能保持书信来往。他母亲在病重时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

母亲冯顺弟早知邻人宋焕家中有一部《图书集成》是儿子一直求之未得的,当她得知宋家减价到八十元时,便借贷为儿子买下。为了资助胡适读书,她甚至不惜变卖自己的首饰。胡适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1917年7月,他从美国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然而第二年的11月,胡适劳碌一生的母亲在家乡不幸病逝。悲痛欲绝的胡适与刚完婚不到一年的妻子江冬秀回家奔丧,写下《先母行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三、基础自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宽恕()广漠()佃户()眼翳()质问()侮辱()气量()管束()文绉绉()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至少各三个)

【文本研读】

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具体写了母亲哪些事情,并尝试用最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2.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第5至12段,思考这些事件反映了母亲怎样的性格品质。

3.阅读文章的第8至12段,思考: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自己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二、再读文本,探究感悟

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文段加以品味,(注意细节)并与同学交流。

三、三读文本,联系自身,体会母爱

胡适与鲁迅相识北大,先是朋友,后来因为思想与政见的不同,导致他们最后分道扬镳。鲁迅当年骂胡适,是尽人皆知的,但是,胡适则采取 “老僧不见不闻 ”的态度,不反击,不回应。鲁迅去世之后,胡适不仅没有说过一句恶话,相反还说了不少公道话。胡适曾在书信中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胡适的这种宽容、体谅的处事态度就是来自母亲的影响。古今中外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在他们幼年曾深受母亲的教育和影响,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你在哪些方面深受母亲影响?你最想对母亲说什么?

【文本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我的母亲(节选)

老舍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圆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二十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二十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去年一年,我在家信中找不到关于母亲的起居情况。我疑虑,害怕。我想象得到,若不是不幸,家中念我流亡孤苦,或不忍相告。母亲的生日是在九月,我在八月半写去祝寿的信,算计着会在寿日之前到达。信中嘱咐千万把寿日的详情写来,使我不再疑虑。十二月二十六日,由文化劳军的大会上回来,我接到家信。我不敢拆读。就寝前,我拆开信,母亲已去世一年了!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读了本文,你觉得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2.老舍曾说“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你怎样理解。

3.文中有哪些作者的肺腑之言让你感动?摘入下来,说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课后作业】

胡适有一首诗:

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

依旧竹竿尖/依旧溪桥/只少了我的心头狂跳/何消说一世的深恩未报/何消说十年来的家庭梦想/都一一烟消云散/只今日到家时/更何处寻她一声:“好呀!来了!”

拿起你的笔写一下你与母亲那些难忘的事吧。

要求:1 写在阅读笔记本。2 题目自拟。感情真挚。3 字数:500字。

第五篇: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时间:序号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能概括出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2、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学习过程】

【课前延伸】

1.朗读课文

2.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字词注音和解释

糜()嬉()绰()廿()佃()户 文绉绉(): 轻薄:

仁慈:质问: 管束:宽恕:3.了解作者其人及背景资料。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他一生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香港大学法学名誉博士学位、哈佛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美国南加州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等三十六个博士学位;

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建树。

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联合国文教组织曾聘其为“世界人类科学文化编辑委员会”委员;他是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

其父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续弦)比其父小30岁,是一乡村良家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即病故。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惟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材。

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母亲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孩子。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课内探究】

一.初读(速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再读(自由读,批注文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1)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事?(概括至具体)

(2)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的人”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三.精读(合作探究)

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

【课后提升】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交流,然后写一个片段。

下载《我的母亲》第二课时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母亲》第二课时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2、能够抓住关键段、句、词体会母亲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 3、品味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

    《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胡适)导学案 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

    《白杨礼赞》导学案第二课时

    笠山初中“岗位练兵、高效课堂”学案班级:九.一组名:文科组姓名:王宏祖日期:2014 年 3月 13 日课题:白杨礼赞 学习目标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分析结尾与楠木对比的作用。 2......

    三下《大禹治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三下《大禹治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预习内容:1、读熟课文,完成课后的练习题2、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3、预习检测:照样子写词语; 欣欣向荣、 、 、......

    细柳营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对比写法; 3、了解本文现实意义。 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难点:对比在文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讨论法;朗读法;表演。 学习内容: 一、......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导学案[大全]

    《触摸春天》第二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有感情地朗读。 2、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盲童对生命的珍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 生命。 教......

    《祝福》导学案第二课时(合集五篇)

    石泉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导学案(7)制定人:杨先东审核人:张蓓 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评价 【学习目的】 1.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2.分析鲁四老爷、鲁四婶、柳妈等人物形象,理......

    我的母亲导学案2

    诚孝博学修德砺志 王兰庄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题我的母亲课型新授 主备教师 李艳审核教师 钱春英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胡适及作品,熟练掌握字词的音形意。 2、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