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穷人》李吉林教学设计
李吉林教学设计——《穷人》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之间相互关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贵品质。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人物的特点。
三、认识本课这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理解本课生字词: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范读课文,学习课文,弄清人物关系,理清文章段落层次,试读课文,讲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讲读二、三两段,总结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伏尔加河上纤夫》等。)
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以及穷人的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o托尔斯泰写的。你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谈话
听了一遍,哪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同情谁?你爱谁?
四、自学课文
五、理清人物关系
有哪些人物?
板书:
桑娜
五个孩子
渔夫(桑娜的丈夫)
西蒙寡妇一个孩子
谁是主要人物?
六、分段
1.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
2.西蒙死了,桑娜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里。
3.渔夫归来,知道西蒙的情况后,主动提把孩子抱回家。
七、试读课文
结合解释心惊肉跳、忐忑不安。
正音:张罗、勉强、自作自受。
八、读讲第一段
(通过语言描述,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小说描写的情境中。)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
(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朗读时,这些一一交待清楚。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
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
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第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一课,我们学了《穷人》的第一段。
描述画面,带入情境:
课文第一段,托尔斯泰爷爷就把我们带到海边的小屋里。海上正起着风暴,没有月亮,外面又黑又冷。我们仿佛看到了在这狂风怒吼、波涛轰鸣的夜晚,女主人公桑娜正坐在屋里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打渔的丈夫归来这样一个画面。
这一课,我们继续往下学。
二、讲读课文
第二段.
1.描述:桑娜再也坐不住了,她冒着风暴来到海边,想能看到丈夫的小船,可是漆黑的大海,什么也看不到。
现在,我们的视线随着桑娜的身影,移到寡妇西蒙的门口。课文又给我们描写了一个画面。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我们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交代清楚时间、天气、特定的环境、人物的形象。)
(让学生通过想象,描述画面,进一步带入情境。)
(例话:夜是这样的黑,我们借着小马灯微弱的光亮,看清一个女人,头上包着一块厚围巾,站在西蒙的门口,她就是渔夫的妻子桑娜。)
2.天又黑又冷,海上起了风暴,出海打渔的丈夫还没有回来,她为什么来到西蒙门口(稍停)她是怎么想的?课文接连三次写了桑娜的想。
读读这些句子。
指点:海上风起浪涌,在这漆黑的大海边,耳边听到的是狂风的怒吼,是波涛的轰鸣,清早出海打渔的丈夫能不能平安着回来,还不知道;就在这时,她却想到了邻居,另一个穷人西蒙,可见她对西蒙同情和关心程度之深。
读这些句子,把这种关心和同情读出来,因为是想,声音还要轻些。
指名女生读。
女生齐读。(男生读叙述的。)
(学生的表情朗读,渲染了情境,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体验。)
3.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桑娜又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不难看出,这时,桑娜的心情紧张起来。一进门,她看到悲惨情景,应该怎么读,速度是快些,还是慢些,你自己在下面试试。
(首先投入眼帘的……垂下来。)
提示:一边读一边想象那凄凉的悲惨的情景。
这情景,一下子集中地出现在桑娜的眼前,课文上用了一个很好的动词,看到了吗?(投)
指点:这一个投字说明西蒙的命运桑娜是关注的,是她的视线最集中注意的,投在这里用得很有分量。
她的女邻居躺在床上怎么样了,非常紧张,怎么读?
教师范读。
男生读。
4.这时我们又看到,在已经死了的寡归的身边,睡着两个孩子,这儿描写了一个细节,你们看出来了吗?
(身上盖着旧衣服。)
提示:这个细节,使我们很自然地想象到在西蒙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那情景你能想象到吗?
(例话:风呼呼地敲打着门窗,天气是这样的冷,孩子睡了,西蒙勉强撑起身子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孩子的身上,又解下自己的头巾,裹住孩子的脚。她已经气息奄奄了。她看着心爱的孩子伤心地说孩子,妈妈不行了,你们这么小怎能离开妈妈呢?啊,上帝啊,保佑吧,让哪个好心人把孩子拉扯大吧!她一字一泪,辛酸的泪水顺着双颊流下来,滴在孩子的圆脸上┉┉。)
5.渲染:西蒙死了,孩子睡得这样的香甜,说明孩子还根本不懂事。读的时候,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显出孩子的天真、不懂事。越是读出孩子不懂事,越是使是使人感到凄凉、悲惨。
读到这儿,我们都为孩子担忧,没有父亲,又失去了母亲,他们怎么生活下去呢?
6.强调指出,啊,是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头巾裹好,抱回家里。
学到这儿,李老师出一个小练习,考考你们有没有把上下文看懂。
出示:桑娜()把孩子抱回家。表示她一下子拿定主意,态度很坚决。
渲染:她有没有想,家里多了两张嘴,吃饭更困难?(没有)她有没有想,把人家的孩子抱回家,自己的孩子会更苦?(也没有)她有没有想家里七口人如今变成九口人,丈夫会更苦?(也没有)有没有想到这样她自己会更苦,(更没有)这些都没有想。
对,桑娜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抱回家,她没有迟疑,是抱回家呢,还是不抱回家。
所以书上说: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指点:她只知道要这样做,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再强调非这样做不可。
从这里可以看出穷人的本色,一心想着别人,而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困难。
朗读。
教师读本小节一、二两句,学生齐读第三句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出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
7.你们看,她把两个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这时,我们仿佛看到第三个画面,桑娜不安地坐在床前,身后的帐子里睡着七个孩子。(稍定,让学生想象一下那动人的情景。)
这时桑娜有些害怕了,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显出了她心里很不平静。
(忐忑不安)
她为什么这样地不安,哪一句话是最主要的?(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他是谁,后面省略了,你们能给她补上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再加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呢?)
所以她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她想到丈夫可能会责怪她,甚至会揍她。因为他们实在太穷了?quot;一家七口人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指导朗读。不安地断断续续地
指名读。
示范:是他来了!(害怕他回来)不,还没来!(后面感叹号,他还没回来,又怕他不回来,矛盾的复杂的心情。)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打我一顿也好。(表示她心甘情愿,语调稍微平些。)
男生读。
指名读。
指点:越是穷,越可以看出这个穷苦渔民的妻子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的品质。
8.描述: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不安地等待着丈夫的回来。
指导朗读:
门,突然门开了,桑娜紧张、不字,连眼睛都不敢抬起看他,当然说话也不会高声了。
而丈夫是个渔民,魁梧、黧黑,说说一定是声音宏亮、粗犷,但和风暴搏斗这么久,死里逃生,拖着破网回来,显得疲劳,情绪沮丧。
男女生对读第一组对话。
9.到这儿,桑娜心上的石头还没有落下,两个人沉默了一阵,桑娜想什么?渔夫又在想什么?
桑娜终于鼓足勇气告诉了丈夫,这时她又沉默,这时她想的是什么?
10.分别指导朗读。
桑娜讲西蒙的死,充满了同情和爱。(齐读)
丈夫的嗯,是个问题。从他皱起眉严肃忧虑充满了同情,态度非常认真,想得很周到,所以语气要加重。(男生齐读)
这时渔夫也很自然地会想到他们困难的境遇。我们可以哪一个词看出来不仅是桑娜,渔夫也是甘愿帮助别人,而自己受苦的?(熬)
读到这里,我们用上哪一组关联词语。(宁愿……也……)
指点:他们想到一块儿了。在他们看来,把孩子抱回家是义不容辞的,责无旁贷的。
指名分角色读第二组对话。
11.你瞧,他们在里啦强调在。桑娜拉开帐子。小说到这里就结束了。你觉得这个结尾怎么样?这样的结尾。使我们想些什么?你能接下去补充两句吗?
(例话:看到七个孩子睡得又香又甜,桑娜激动得上了眼泪。渔夫对妻子说:'桑娜,你做得对!')
这些内容都可以接下去写。这些都是这个结尾使你想到的。这个结尾就好在这里,干净、含蓄,耐人寻味。列夫o托尔斯泰不愧是伟大的文学巨匠。
12.总结:托尔斯泰爷爷通过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穷人生活穷苦但品质高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板书设计]
穷人
桑娜
渔夫
想起 皱起眉 忐忑不安
一边想,一边敲门 熬过去 理所当然
站在门口想
义不容辞
心想
投
非……不可……
第二篇:李吉林教学设计
情境教学法 一、四特点
(一)形真
所谓情真,即主要要求形象具有真切感,神韵相似,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就如同中国画的白描写意,简要的几笔,就勾勒出形象,并不要求重彩,看来同样是真切、栩栩如生的。情境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以“神似”显示“形真”。“形真”不是实体的机械复制,或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
(二)情切
即情真意切,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主动性。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情境教学正是抓住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在情境教学中,情感不仅仅作为手段,而且成为教学本身的任务,成为目的。
(三)意远
即意境广远,形成想象契机,有效地发展想象力。“情境教学”取“情境”而不取“情景”,其原因就在于“情境”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情境教学讲究“情绪”和“意象”。情境,总
是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儿童的眼前,造成“直接的印象”,激起儿童的情绪,又成为一种“需要的推动”,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教师可凭借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材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了广远的意境,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那个情境中。情境教学所展现的广远意境激起儿童的想象,而儿童的想象又丰富了课文情境。
(四)理寓其中
即蕴涵理念,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有效地提高认识力。情境教学的“理寓其中”,就是从教材中心出发,由教材内容决定情境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或一组围绕教材中心展现的具体情境。情境教学“理蕴”的特点,决定了儿童获得的理念,是伴随着形象与情感的,是有血有肉的。这不仅是感性的、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且是对事物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情境教学正是具有以上所说的“有形”、“有情”、“意境广远”且“理寓其中”的特点,使它为学生学习语文,并通过学习语文促进诸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二、五原则
情境教学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把儿童发展的许多因素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促进儿童发展的“五原则”。
(一)诱发主动性
教学过程,准确地说,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引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产生动机。具体操作时,教师有意识地把儿童一步步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让儿童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儿童可涉足其间,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客观的教学情境一环环引人入胜;儿童进入情境后的热烈情绪又反过来丰富情境。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忍不住的哭泣,震动心灵的义愤,争先恐后表述的感受、见解„„都使儿童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下得以强化。教学终于成为“我”高兴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在这种热烈的内驱力推动下,学生群体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激动,到达了一个比教学预期目标还要丰富得多、广阔得多的境界,真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情境教学将诱发主动性放在促进儿童发展的首位,正是因为人的主动性在养成教育中对克服怠惰,激扬奋发的良好的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强化感受性
半个多世纪来,我国的教学习惯于“分析法”,使师生陷入
烦琐哲学,导致了小学教学的形式主义。情境教学提倡小学教学“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优化的情境向儿童展示的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角色的扮演或实物的演示,这些具体生动的形象,为儿童理解语言作好认识上的准备,而且是笼罩着情感色彩的认识的准备。在进入情境后,儿童作为审美主体,通过感官与心智去感受、去体验,引导儿童用他们的眼睛去凝望„„在形象的感染中他们渐渐地感受到课文蕴涵的美,或是一种轻柔的美,或是一种壮阔的美,或是一种崇高的美„„ 儿童的视觉、听觉、运动觉就在这不断的有指导的兴奋中,在儿童感官可塑性极大的时候就变得敏锐、完善起来,这将直接影响儿童的直觉和悟性的提高。为了强化感受,情境教学注重儿童的观察活动,有计划地结合作文教学将“指导观察——发展思维——训练语言——陶冶情操”结合起来进行,指导儿童观察做到“选择美的事物”、“逐步增加难度”、“拓宽想象空间”。大自然是儿童理想的永恒智慧的源泉。——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风云雨雪、冰雾雷电、山川田野,都是儿童观察的极美的对象。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还必须逐步地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美,选取那些生动的、形象鲜明的、健康的美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描写美的人和事的作文题材,强化感受性,让 儿童在感觉中训练感觉。感觉的训练,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这就开拓了源泉,积累了丰富的表象,并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的语言素养、情感素养。这是提高
儿童素质的重要的基础。
(三)突出创造性
“只有当教学走在儿童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才能通过教学,不断地把儿童带入一个一个的永远没有终结的最近发展区,使儿童不断意识到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因此学生的发展的着眼点,是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
1、丰富表象,为组合新形象打下基础。情境教学,往往从观察入手。大量的观察,在儿童眼前展现一个个富有美感的、意象广远的情境,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表象。通过观察,储存表象,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步骤。观察力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他们的创造往往是建筑在敏锐的观察事物的基础上,或是被发现了那些被人们忽略的细节,或是在实物原型的观察中得到启发,即所谓“原型启发”,产生顿悟而豁然开朗。情境教学经常开展的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培养了孩子们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世界的细微变化的观察习惯,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在粗略观察的基础上逐步趋向精细的观察。
2、注重想象,为创造新形象提供契机。人的想象活动,总是充满创造性的。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孩子是富有想象的。世界在孩子的想象中,充满着奇异的色彩,就像童话一般。我们应该帮助他们飞向蓝天,潜入大海,越过崇山峻岭,跃过历史的长河„„从而让儿童潜在的创造才能得以施展。情境教学十
分注重想象。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属相似模拟,粗略而简易,为孩子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情境教学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孩子的想象又丰富了情境。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当然想象必须是恰如其分,合情合理的,而且是凭借教材进行的。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儿童的想象,有助于他们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般可根据故事情节,想象当时的环境气氛;根据课文描写的人物的神情动作、想象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或根据课文描写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想象人物的神情动作;根据课文中心,想象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和多种结局;根据事物的状态,想象它的过去,推测它的未来„„
3、鼓励求异,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创造就是对表象的改造。要创造出新的形象,求异思维产生很大作用。情境教学,以观察为基础,着眼发展的教学思想体系,为儿童学习拓宽了思维空间,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中,进一步促使儿童求异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儿童思维品质日趋灵活性与广阔性。美感丰富的情境,使儿童爱看、也爱想;意象的广远,更使他们的思想无拘无束,易想也易说。所有这些,使儿童处于创造性思维积极活动的最佳心理状态。
(四)渗透教育性
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情境教学正是以激发学生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及情感,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
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动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起点,以审美教育为手段,通过感受“美”去激发“爱”,以教材语言作为凭借,采取“滴水穿石”的办法,把语文教学的教育性渗透其中。
(五)贯穿实践性
上述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渗透教育性、突出创造性,并不是外加的,而是贯穿在儿童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的。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智力,像其他能力一样,只有通过逐步训练,才能形成。情境教学强调基础,注重训练:(1)以词句为主的基础训练;(2)加强应用目的的整体训练;(3)结合感知为媒介的思维训练。“ 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训练”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线。情境教学讲究通过语言的训练来发展思维,或通过思维的发展来提高语言能力,做到以“活”促“实”,“实”中见“活”。可以说,这是整个训练的一个原则问题。
李吉林教学设计——《燕子》
[教学要求]
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范读课文。自学课文。讲读课文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讲读课文三、四节。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如右图)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口述。
(结合学生回答,教学”剪尾“"双翼”“两翼”“翼尖”,并根据学生回答,点明观察顺序。)
六、讲读课文。
第一节.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4.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
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0.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11.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第二节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5.学生口述。
6.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7.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雨风柳草叶花
8.请小朋友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我请一位同学念念是,并说说感觉。
9.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板画:春风杨柳)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阳春三月,细雨蒙蒙,微风轻轻,柳枝飘荡。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课文上?quot;各种鲜艳的花“,你也可以具体说说什么花怎么样:
()草______________
()叶______________
()花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现在你们想,我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这春天的花儿草儿色彩?(”光彩夺目“,明亮的色彩非常耀眼。)
△这么多美丽的花儿一起开了,好像在比谁最美,我们又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儿来形容?(”百花争艳“"艳”:色彩鲜明而好看;“争”:比。)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上用了一个什么比喻?(_____ ______ ______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释:“赶集”,本来是指农民们带着各种农副产品,从四面八方集中到一个小镇上来卖,这叫“赶集”。这里的“集”主是指“集市”。是“赶集”,注意这个“赶”字,有一种唯恐落后的意思。
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教师小结:这样一比喻、一拟人,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
△指导朗读这几个句子。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这些词语和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读时要突出些。不过突出并不是等于用重音,要根据描写的事物状态的不同,决定轻读还是重读。如“蒙蒙的”“细雨”“微风”“柔柳”是轻柔的状态,应该怎么读呢?而“像赶集似的”“百花争艳”,又应该怎么读呢?(结合示范)
△学生练习
10.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什么?(“赶”)
△“赶来做什么”?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注意是“盛会”,盛大的集会:什么的盛会?百花争艳的盛会。?quot;百花争艳的盛会“这一组词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启发学生回忆在春天里观察的景象,进行想象,然后加以表达。教师提供导语: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
△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为什么说”为春天增添了生趣“呢?
释:生趣,很有生气,很有情趣。
指点:注意这儿是”增添生趣“。因为春天本身已经很有生趣了,所以说是”增添生趣“。
11.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12.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
13.指导背诵。
△理清层次,一共四句,第一句,写季节、细雨;第二句,写微风吹拂着柔柳;第三句,写了草、叶、花;第四句,写燕子。
练习背诵。
七、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俏(俊俏)、伶、俐(伶俐)、唧(唧的一声)、偶(偶尔)
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
二、讲读课文。
第三节.
1.导入: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
2.指导看图
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由上下)
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
3.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快,美)
4.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板书:掠、唧……的一声、已经……)
如果说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里飞过“和”掠过“有什么不同?
5.过去我们学的《翠鸟》一课,写翠鸟飞得快,怎么定的,记得吗!(疾飞、一刹那、一瞬间、像箭一样飞过去)。
6.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
提示: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笔”在微风中“"在阳光下”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
7.学生口述。
8.“掠”“唧……的一声”等词语注意用上。我们看这些词语还可以在哪儿用上?如果象声词“唧……的一声,用不上,可以换上”砰……的一声“"嗤……的一声”“嗖……的一下”等等。反正用来形容某动物或其他事物运动速度的快。(引导运用)
9.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这个长句子,谁能学习上一节老师和你们一起讨论的“微风吹拂着……”那个长句子的方法,说说这个长句子,主要意思是什么?加上什么,使我们感到什么?加上什么你觉得怎样?
学生学习自己讲书。
释:荡漾,水波起伏。(板书:荡漾)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理解。
燕子飞行这么快、这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它?
()的燕子(伶俐可爱,非常灵巧,聪明。)
10.看图作接近原文的复述。(课文第三节)
照应:这就是写小燕子以它飞行的灵巧、轻快、优美,给春天带来的生趣。第四节.
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
2.看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上的燕子,这情景象什么?
3.课文上打了一个很美的比喻。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quot;你们想怎么像曲谱?……
△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板书:几痕)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板书:落)
从高处到底处;由动到静,把燕子伶俐轻巧的动作写出来了。这一个“落”字用得真好。)
这燕子像小黑点,正像那一个一个音符。
△课文最后不只说“这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这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板书: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4.齐读第四节。
5.指导朗读:你们说第三节是写燕子的什么美?第四节又写燕子的什么美?(飞行的美,即动态的美;停息的美,即静态的美。板书:动态静态)这两节就具体写出了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写动态的美,朗读的速度应该怎么样?语调也可以怎么样?第四节,写静态的美,速度和语调又应该有什么变化呢?语气适当加强些。
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信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四、练习:《燕子的自述》
1.模样2.赶来了3.飞行4.停息
学生口述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燕子
春天
一身羽毛
细雨
一对翅膀凑
微风
一个尾巴
柔柳
()草______
()叶_________
()花________
第二课时:
飞行的美(动)
停息的美(静)
掠倦了
落
唧……的一声
几痕细线
已经
几个小黑点
沾
像正待演奏的曲谱
荡漾◆
第三篇:李吉林萤火虫教学设计
《萤火虫》教学设计
李吉林
一、导语
一、导语
在夏天的夜晚,我们会发现在草地上,在花丛
中,有一些小东西飞来飞去,还一闪一闪的,你们知道,那是什么?李老师还会念一首萤火虫的儿歌: 萤火虫,点灯笼, 飞到西,飞到东。一闪一亮,一亮一闪, 好像星星落花丛。你们喜欢萤火虫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萤火虫》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读正确,初步理解课文)提出要求:要一字一字读正确,读完一遍,把加 拼音的字再认一认。
读完一遍再提要求:不懂的词自己猜猜。
比方“夏夜”,这个词你们没有学过,意思能猜出吗?再比方“燃烧”,“燃”和“烧”连在一起,“燃”又是 火字旁,意思懂吗? “燃烧”懂了,“燃起”也就不难了。(小黑板上依次出现以上词语)下面再读读想想,然后告诉老师,“提着一盏小
小的红灯,小心地照着这个花草的世界”的是谁?“它 还是不停地飞来飞去”,“它”又是谁?
四、轻声齐读
大家一起来试试,读得慢些。
五、指导自学(通过自学,想象画面,理 解课文)1.启发:如果你是一个画家,要你根据这篇课 文画一幅图画,画上应该画些什么呢? 2.指导:现在老师先帮助你们一下,课文一开
始说:“荧火虫在夏夜的草地上低飞”,读着这一句 话,就好像看见一幅画,你们有没有看到?看见萤火 虫在哪儿飞?画上要画什么?”
(“萤火虫在草地上低飞”,画上小草,表示草 地。)(1)“萤火虫在草地上低飞”,萤火虫是画在上 面,还是下面?(在草丛中画萤火虫,表示“低飞”。)(2)萤火虫在夏夜的草地上低飞,是“夏夜的”, 那么还要画上什么呢?(画上许多星星,表示夏夜繁星密布。)3.指点:这就是“萤火虫在夏夜的草地上低飞” 一句在我眼前出现的画面。现在你们就学着李老师 的办法读读想想:在这幅画上,还要添上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课文,讨论。4.检查自学效果。
△有没有看懂,是“花草世界”还要在画上添上 什么? △画一朵花行吗?(“花草的世界”到处是花草,要画许多花。)△是一种花吗?(出示句子:“萤火虫飞舞在万花丛中。”)△“万花”是指各种各样的许许多多的花,那才 是花草的世界。
(以上引导学生边说边画,将课文内容用画面呈 现在学生眼前,并结合理解词语。)5.萤火虫在万花丛中,飞的样子你觉得怎样? 比较读:萤火虫,飞在万花之中。萤火虫,飞舞在万花之中。
指点:“飞舞”一词告诉我们萤火虫飞的样子很 好看,就好像在跳舞。再读:飞舞在万花之中。飞舞在花草的世界里。
六、释疑
现在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估计学 生可能提出:①为什么说萤火虫小心地照着花草世 界?②怎样说是用生命燃起灯?)启发:1.萤火虫为什么要小心照着花草世界? 你们想,萤火虫在怎样飞? 出示句式:萤火虫飞着。
2.怎么说是用生命燃起的红灯呢? 启发:我们平常用的电灯,过去用的油灯,过春 节时,我们还玩过兔灯。我们知道: 电灯用电发光,油灯用油发光,兔灯用蜡烛发 光。
那我们想想,萤火虫的小灯,用不用电,用不用 油,用不用蜡烛?用什么发光?(用自己的身体发 光。)3.讲解说明:萤火虫身体里分泌一种东西,随
着呼吸就发光,如果萤火虫这样东西分泌完了,就不 能发光了,它就会死去。
4.说话训练:现在你们懂了吗?谁能说说。(出示句式)萤火虫的小灯,不用,也不用 而是用。
(课中操:唱《萤火虫》,第二遍配合动作。)(出示课文板书)萤火虫,你不觉得你的灯光太小了吗?你不觉得 你是在燃烧自己吗? 萤火虫不回答,还是不停地飞来飞去,提着那盏 美丽的用生命燃起的红灯,飞舞在万花之中„„ 指导朗读:(1)你不觉得灯光太小了吗?(2)你不觉得你是在燃烧你自己吗? 你不觉得吗?你懂吗?你知道吗?用问的口气提 醒萤火虫。
5.讲述:萤火虫的灯光是太小了,是星星点
点。萤火虫飞来飞去,也确实是在燃烧自己呀!萤火 虫有没有小看自己,因为灯光太小就不发光?因为要 燃烧自己的生命,就不去照看这个花草的世界了?我 仿佛看见萤火虫在晚风中飞来飞去。“它还是„„” 6.启发,萤火虫没有回答,心里可能在怎么想 呢?(出示)萤火虫好像在说,我用生命燃起的红灯很小很 小,只要能给这花草世界带来一点光亮。我就 7.轻声朗读最后一节。
指点:突出“美丽的”,萤火虫很小很小,但正是 因为那是用生命燃起的小灯,所以这盏灯是红灯,是 美丽的红灯。“美丽”一词要读得美,让别人感到美。
七、朗读全文 1.指名读。2.轻声齐读。3.表演朗读。
八、进一步理解课文
萤火虫提着用生命燃起的美丽的红灯,飞在万
花之中,小心地照着这花草的世界,那么花儿、草儿, 可能会对萤火虫说些什么呢? 扮演角色表演,进一步体会情境。(指名三个学 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花儿、小草、萤火虫。)小朋友,你们喜欢萤火虫吗? 我们学的哪篇课文,也像萤火虫?复习“小草”。
九、总结
萤火虫、小草虽然很小,但是它们都尽力用自己 的光亮,用自己的色彩,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打扮世 界,为“世界”尽自己一分力量,这种精神多可贵啊!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去观察一下,还有哪些小东
西也像萤火虫、小草一样,有哪些人就像萤火虫、小 草一样,默默地打扮着这个世界。
第四篇:李吉林教学设计——《海底世界》
李吉林教学设计——《海底世界》 李吉林
[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海底世界,获得有关海底的知识。
二、激发学生探索大海这一人类秘密仓库的热情。
四、理解“依然”“窃窃私语”“蕴藏”等词语,认识设问句。
[课前准备]:补充材料:《海底的冷灯》、《人类的秘密仓库》;地球仪;大海的图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学《人类的秘密仓库》、《海底的冷灯》、范读《海底世界》、创设问题情境、讲读课文1.2.3节。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4.5.6节。再综台学习《人类的秘密仓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祖国的土地很大,如果把全世界各国的土地合起来,那就大极了,你们可知道,地球上有没有什么地方比全世界陆地更大?
请你们自己读读“补充阅读”上的第40课《人类的秘密仓库》的1.2.3节,要注意速度,读后要能说出这三节告诉我们什么?
二、自学《人类的秘密仓库》1.2.3节,认识海洋大,海洋深。
第一节说什么大?陆地大
第二节说什么大?海洋更大
第三节呢?海洋深极了
(出示地球仪)
你们看这一片蓝色的都是海洋。
启发:你们可以想象一下海的大(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轻声一描述),比我们中国大,比全世界的陆地加起来还要大;再想象一下海的深,把珠穆朗玛峰放下去,八千多米的山放下去,山顶都被海水淹没了。
三、学习《海底世界》,认识海底世界。
1.引导学生提问:
海洋这么大,这么深,你们应该思考一个什么问题?(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
2.范读课文。
3.导抓住课文的开头、结尾,弄清说明事物主要特点的阅读方法。
指导:课文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用几节来回答,大家扫视一下。
学生扫视课文。
板书;
1.提出?
2.
3.
4.回答问题
5
6.
7.
再看最后一节,说海底是怎样的世界?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纵向联系:我们还记得《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吗?是怎样开头的?课文第一节告诉我们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然后下面就具体讲,西沙群岛风景怎么优美,物产怎么丰富。
4。自学全文。
5。创设情境,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蓝色的大海图画。”
海浪这么大,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汹涌澎湃)。
现在老师让你们潜入海底,向老师报告在诲底看到的奇异景
象。看哪些同学把课文读懂了?
描述: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很宁静,现在请你们当潜
水员,穿上潜水衣到海底去。(在画面上添上潜水员的剪纸,慢慢往大海的深处移动。)海下一百米比较亮;二百米不那么亮了;三百米开始暗了,四百米更暗了;五百米以下,全黑了。这财你们发现了什么?请报告。(结合进行语言训练。)
(报告:老师,我们在五百米以下的深海发现点点星光。)
启发:那点点光亮,像什么?
这一次潜水发现了海底这一奇异的景象,老师向你们提供资
料《海底的冷灯》。这份资料会使你知道海底的这些星光是
什么?
四、插入自学《海底的冷灯》认识海底的星光。
刚才你们要解决的是:海底的星光是什么?深水鱼为什么要发光?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自己注意一下深水鱼是怎么发光的应该读哪几节?
发光的作用:①诱合物
②找同伴
③防敌人
这篇说明文又是怎么写的呢?
指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回答问题时,先写现象,后说原因,这样更吸引人。
五、继续学习《海底世界》。
二.启发:海底是宁静的,但是不是一点声音没有,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知道了。
2.(放录像或画简笔画示之,见右图):电视屏幕上出现水中听音器,海洋工作者正
在倾听海底的动静。
说明:这就是水中听音器。
3.现在请你们也来当海洋工作者,戴上耳机(两手掩耳,模拟情境),投放水中听音器。
老师模拟深水鱼发出的响声(轻轻地):嗡嗡、啾啾、汪汪、呼噜。
发问:听到了吗?
老师为什么不大声点?(结合解“释窃窃私语”)即私下里偷偷地说话。
4.出示板书;进行比较读:
海底的动物常常会发出各种声音,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呼噜。(指名读)
和课文上写的比一比。(齐读)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
体会体会哪一种好?
(课文上把海底的动物比作人一样,而且有许多悄悄话要说,写得挺神秘的。)
(用了“„„像„„一样”,又仿佛使我们真的听到了一样,更觉海底世界的奇妙。)
指点:提出问题,作出回答。
5.轮读一、二、三小节。
六、小结:
海大:地球2/3 是海洋。
海深:最深的超过一万米,海底有亮光,是深水鱼发出的,从海底还会听到各种声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仿佛看到漆黑的海底星光闪烁,仿佛听到各种奇妙的声音,这种奇异的景象,都是因为海底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学到这里,你们又应该思考什么问题?
(海底有哪些动物?除了动物还有哪些有生命的物体?)
二、自学讨论《海底世界))4.5.6节,《人类的秘密仓库》第四节。
二.《海底世界》4.5.6节,每一节写的是什么?④动物⑤植物③矿物
2.再看《人类的秘密仓库》这一节写的是不是一个内容?有几个内容,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动物||植物||矿物||小结
《人类的秘密仓库》是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物产的多?(无穷无尽)
我们平时阅读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两份资料说的同种事物却数据不一样,我们就得琢磨,究竟哪个正确?
例如:珠穆朗玛峰,过去认为是8882米,现在是8842.13米。
启发:老师提供你们一个材料,《海底世界》20多年前李老师就教过,上面就是海底有三万种动物,而《人类的秘密仓库》是后来才写的。
再提醒你们注意《人类的秘密仓库》中的一句话“由于人类对海洋的知识仍然浅薄,还有更多的宝藏„„”
从这方面,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到两个数字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指点:过去发现三万种,后发现有十五万种不是矛盾,而是说明人们正在逐渐认识海洋,这个秘密仓库正在被人们一步步打开。
5.海底的动物有十五万种之多,还有那么多植物、矿物,怎么来写,再自学。
指点:写动物,写动物的活动,以”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一句引出,列举四种,选最典型的。写植物。又选什么来写?自学,划出中心词。(符号:)
动物①最慢的 ③最快的 ③倒退的 ④靠外力的 结合回答板书:
慢
快
退
巴
(并随即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壳的剪纸,一一贴在“海洋”的画面上)放录象。
植物:
①最小的 ②最大的
矿物:略写,不再列举。
《人类的秘密仓库》是不是也选取了典型材料?
①最重的 ②最小的。
6.海底世界的景色这么奇异,物产这么丰富,学到这儿,我们真想亲自去一趟,亲眼看一下就好了。巳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专家,都到过海底了,还把奇异的景象拍了电影、电视,现在大家来看看。
放录象:海底世界奇异景象片断(也可出示一些图片)。
结合上面的板书,提示
阅读时注意:注意头尾,明确全篇。
分节分层,抓住重点。
搞清数字,掌握全貌。
选出典型,了解一般。
7.朗读课文4.5.6节。
8.学到这儿同学们说说,海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出示句式:
(1)海底真是一个()的世界(说一句)。
(2)海底____________________。(说一段)
三、总结:
1.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生气勃勃灼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
2.但是对于海底,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它,我们还要想办法去打开这个秘密仓库,这就需要科学,需要勇气。你们的想法,《人类的秘密仓库》的最后一节给你们写出来了。
指名读最后一节。
“在弱者的眼里,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可怕的。可是快速增长的人口,是多么需要一大批具有才智的勇士,运用科学知识的金钥匙去开启这个令人憧憬而神秘的仓库啊!小朋友立下大志,加紧学习,准备做一个征服大海的勇土吧!”
3.和同学共同总结、检查效果,通过反馈及时纠正我们用两节课学了三篇课文.大家学得很认真,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海大,浩瀚无边;海深,深不可测;海里的宝藏,无穷无尽;有动物,有植物,也有矿物,是人类的秘密仓库。
四、分层次创造性复述。
现在初步知道厂海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请你们来讲讲,有几种形式,任你选择。(体现因材施教)
二.你从海底考察回来。
总说
分说
总说
2。两个人在海底报告海底的一种景象。
3.简要地说明海底是怎样的世界。
指名复述。
〔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1。提出
?
慢
快
回答问题
动物
退
巴
海底的冰灯
在海中夜航,要是你注意的话,在一片漆黑的海面上,突然会看到游来一条火龙,或是一座彩碑,有时像一行亮堂堂的火炬。
这些灯火是海中的一些动物点起来的。在深深的大海中这种点灯的动物很多。
有一种灯笼鱼,相貌丑陋,大大的嘴巴,尖尖的牙齿,全身都点着红绿灯笼。有一种提灯,宽宽扁扁的身段,大眼晴生在头顶上,头上长着一根能伸缩的“钓鱼竿”,末端发出很亮的灯光,嘴巴朝天一开一合,腹部有一排排的灯笼。还有满身星光的乌贼和水母。
夜航中所看到的灯火,就是它们在海面活动时发出来的亮光。
在五百米以下的深海里,那儿整年是一片漆黑。这些动物虽有眼睛,但什么也看不见,那末,它们怎能吃东西、找同伴、逃避敌人呢?
它们也很聪明,跟人们一样,在夜里,点起灯笼火把来。小动物看到灯光,就被吸引过来当了它们的点心,它们有了灯光,就能寻找和邀请自己的同伴;凶猛的敌人看见了,就不敢轻易地侵袭它们了。
其实,这些海底动物并不是真正有什么灯笼火把,而是在它们身上具有特别的发光器官罢了。这些发光器官就分布在它们的头上、腹部和眼睛周围,这样,它们活动起来就很方便了。
发光器官是由许多能发光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同吸进来的氧气接触经过变化就发出光来了。
有些动物,例如海虾,没有这样发光的器官,它只得跟一些发光细菌合作,自己慷慨地让出肠子和胃里的一些地方,给发光细菌居住,招待它们吃喝,以便借细菌的光来寻食、找同伴和威吓敌人。发光细菌有地方住,又不被敌人威胁,也乐于给海虾点灯。它们就这样互相依靠。共同生存。
但是,这些灯火,只发光,不发热,所以人们叫它做海底的“冷灯”。现在人们用的那种又亮又便宜又不刺眼睛的灯管,就是根据“冷灯”的发光原理制出来的,它叫“荧光灯”。
人类的秘密仓库
小朋友,如果我说“我们住着的陆地是很广大的”这句话,你们听了不会反对吧:地球上的陆地,的确广大。如果要爬山越岭,经平原,过沙漠,走遍七大洲的每一处地方,那不知要花多少年代才能走得完呢!
不过,小朋友,你们可知道,地球上还有比陆地更辽阔的地区吗?告诉你们:那就是大海洋。陆地虽然这么大,但还占不到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海洋呢?却占了三分之二还多一些。
即是说海洋的东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两倍以上。
海洋不但非常辽阔,而且深得惊人,最深的地方,就是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整座放下去,它的山尖也会彼海水完全淹-没!
在弱者的眼睛里,那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可怕的。
第五篇:《穷人》教学设计(定稿)
16、穷人
金银滩镇团庄小学周英
【教材分析】 本课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穷人的生活。
【教学重点】
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穷人的生活。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听过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吗?谁能说说他是哪国的作家,我们学过他的哪个作品?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部作品——《穷人》。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同学们,你们见过穷人吗?他们什么样子?
二、检查预习
1、教师:大家说的不错。那你知道课文中的穷人写的是哪些人吗?课文围绕他们写了什么故事?
2、课文熟悉了,那我们再看看课文中的生字词大家是否学会了?(出示课件)
•认读词语,你认为哪些字难写?
溅起帐子眼帘魁梧忐忑不安寡妇
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缝缝补补
•书写生字。
jiànzhànglián
()起()子眼()
kuítǎntâ
()梧()不安
3、刚才我们一起学习并订正了易错的生字,下面同学们带上这些字再来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学习1、2自然段
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这家人的?
1、(出示课件)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2自然段,读完之后说说你的感受。找出相关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
2、一样的句子,不一样的理解,同学们说的都很棒!这两段主要给我们介绍了桑娜家的生活和勤劳,以及她焦急地等待丈夫回来。大家可以说说作者在给我们介绍时,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吗?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想起家里的生活,桑娜是那么平静,想起打鱼未归的丈夫,她又是那么焦急。下面同学们再来读这两段,尽可能读出桑娜时而平静时而焦急的心情。
4、指名朗读,大家感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虽然生活贫穷但很勤劳的桑娜夫妇会给我们什么惊喜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五、板书设计
《穷人》
桑娜、渔夫
生活→穷→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