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的优良作风
铁路改革正在步入深水区,铁路干部也应在改革时期转变工作作风,为企业改革树形象、注能量,让优良作风主导铁路改革。
中国网4月23日讯 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全路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岗位实践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为铁路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铁路总公司在面向全路广泛征集和反复论证基础上,形成了“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安全优质”体现了铁路行业的首要职责和本质属性,“兴路强国”体现了铁路的目标追求和神圣使命。
笔者认为: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关乎社会稳定,关乎经济发展。铁路作为服务行业,服务是本质属性,优质服务是社会的需要,是市场的需要,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兴路强国,更是两百万铁路人的一种目标,如今中国高铁迅猛发展,高铁技术已经走向世界,这说明兴路强国不是梦想,它更是一种见证、一种骄傲、一种强大。
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工人形成了卓越的职业素养、奉献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历史上涌现的“二七”精神、“火车头”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这些精神一直鼓舞着铁路人砥砺前行。时至今日,在铁路走向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提出了“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它继承了传统铁路精神的优良作风,具有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体现了新时期铁路人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彰显了新时期铁路人的精神追求。
总的来说,新时期铁路精神的确立,对于进一步凝聚干群合力、塑造铁路企业形象,深化铁路改革、开创铁路工作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安全”是铁路发展的首要职责。铁路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承载者运输业的主导地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是铁路最重要的职责。新时期铁路精神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品质。铁路安全工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安全与生命相随,生命有多长,安全工作就要做多久。铁路人几十年如一日秉承着安全,为旅客和货主打造放心通道,用心血和汗水换来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安全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
“优质”是铁路发展的本质属性。铁路作为服务行业,服务是本质属性,优质服务是社会的需要,是市场的需要,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小的方面说,会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多的吸引客源、货源,提高铁路经济效益,提升铁路自身发展能力。从大的方面说,会实现铁路事业的兴旺发达,从而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挥铁路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兴路”是铁路发展的目标追求。兴路才能富民,才能扮演国民经济大动脉的重要角色,最后才得以强国。铁路是人民的铁路,人民铁路为人民,新铁路时代的发展势必会使得铁路高速向前发展起来,也势必会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经济发展了,国强势必变得强盛起来!
“强国”是铁路发展的神圣使命。铁路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落实到加快推进铁路改革发展的行动中,不断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大力开拓市场,提高效率。铁路作为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为国家的基础产业,物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不久的将来,铁路在物流方面的作用将更加重要,新建的高铁,在短时间内,大范围的转移人员,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今中国高铁迅猛发展,高铁技术已经走向世界,这说明兴路强国不是梦想,它更是一种见证、一种骄傲、一种强大。
“安全优质、兴路强国”,既脚踏实地,又高瞻远瞩。它继承了传统铁路精神的优良作风,具有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体现了新时期铁路人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彰显了新时期铁路人的精神追求。唯有“安全优质”才能肩负起“兴路强国”的使命,有了“安全优质”之基,何愁“兴路强国”之梦。
兴路是新时期铁路人的奋斗目标,彰显了铁路的辉煌奋斗历程,寄予了铁路的光明发展愿景。实现这一目标,就是要始终唱响“兴路”主旋律,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全面深化改革发展,进一步提升铁路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把铁路总公司打造成为安全可控、服务优质、效益良好、管理科学的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大型国有企业。
1.兴路是新时期铁路工作的主旋律
在铁路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兴路”始终是一条鲜明主线,指引着铁路开拓进取、不断发展。振兴铁路,是铁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要求,激励着铁路人与时俱进、勇于作为。
兴路是铁路人励精图治、上下求索的航标。中国铁路的百年史,是一部自强不息、奋勇争先、顽强拼博的奋斗史。作为贯穿这部奋斗史的主旋律,“兴路”的目标追求始终引领着铁路人勇往直前。“兴路”指明了铁路人的前进方向。中国铁路之所以能够披荆斩棘,实现快速发展,离不开“兴路”这一事业航标的正确指引。“兴路”为铁路人明确方向,为铁路事业导航。从詹天佑带领第一批中国铁路人成功修建京张铁路,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的论断;从新中国成立后铁路成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再到当前铁路走向市场、走向世界,无不印证着“兴路”的引领作用。“兴路”照亮了铁路的奋进之路。开展热火朝天的建设会战,刷新重载运输纪录,推动高速铁路快速发展,不断扩大路网规模,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兴路”点燃了铁路人的美好梦想。面对铁路振兴的良好势头,当代铁路人充分认识到,“兴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必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断描绘新的发展蓝图。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推进铁路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安全风险管理,加大运输组织改革和经营开发力度,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增强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
兴路是铁路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天职。身为铁路人,不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牢牢铭记时代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铁路发展的目标,明白自身肩负的职责。要在铁路发展进程中传好“接力棒”。经过几代人的奋斗,铁路事业快速发展,掀开新的历史篇章。推进铁路改革发展,需要铁路人传承优良传统,响应时代召唤,勇于接过老一辈铁路人交付的“接力棒”,担负起重大职责,履行好应尽义务,把“兴路”的优良业绩交给后来人。要在弘扬新时期铁路精神中做好“火炬手”。振兴铁路,需要新时期铁路精神来凝魂聚气、固本强基,每名职工都要做新时期铁路精神的代言人,把新时期铁路精神作为行为准则,立足岗位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期铁路精神,增添振兴铁路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在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中当好“助推器”。铁路是一部大联动机,只有每一个零部件高效运转,这台机器才能高速前进,“兴路”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每一名铁路人都是“兴路”的助推器,都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履行好职责,完成好任务,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局面,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运输服务、经营管理等重点工作,共同开创兴路大业。
兴路是铁路人幸福生活、全面发展的源泉。铁路兴旺,直接关系着铁路人的福祉。让铁路人共享铁路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兴路”的题中之义。兴路是铁路人生存的依靠。铁路振兴了,铁路人的工作就会更加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了,职工的收入就会水涨船高,生产生活环境就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家庭生活也会更加美满和谐。兴路是铁路人精神的寄托。铁路振兴了,铁路人就能在工作中体验到成就感,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得到实现价值的精神满足,形成对职业的自豪感和对铁路的归宿感。兴路是铁路人发展的平台。铁路振兴了,铁路人成长成才的条件就会变好、环境就会更优,机遇就会增多,借助铁路这个大平台,铁路人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聪明才干,展示作为,建功立业,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弘扬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精神
路兴我兴,路荣我荣,铁路人与铁路企业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每名职工都是铁路这艘巨大航船的水手,必须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崇尚并弘扬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科学求实的可贵精神和优良作风,推动铁路事业乘风破浪、奋力前行。
培育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岗位、敬重事业。铁路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不容许出现任何闪失和差错。培育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是对铁路人的基本要求。要树立职业理想。爱岗敬业,就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地把个人利益融入到集体利益当中,清晰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唯如此,才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岗位,才能积极进取,敢于负责,甘于奉献。要认真履职尽责。作为一名铁路人,要时刻珍惜岗位、热爱岗位,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任务,积极主动、自觉自发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做到“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要始终坚持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说标准话、办标准事,严格用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用工作成果检验自我。要做到精益求精。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不平凡,在安全生产中科学严谨,在服务行为中细致入微,在市场营销中热情主动,在工程建设中毫厘不爽,对每一项工作都要既讲过程、又讲实效,注重打造精品。要加强团结协作。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要在岗位工作中事事顾全大局,处处讲求协作,确保各工种之间、岗位之间、工序之间、班次之间团结互助,密切配合,营造人人敬业、个个爱岗的好风气,形成井井有条、齐抓共干的好局面。
强化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开拓创新是振兴铁路的不竭动力。铁路改革发展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没有既定经验,没有现成答案,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勇于突破、敢于创新。要创新思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不断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转变旧观念,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以开阔的思路和敏锐的思维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勇于开拓。推进铁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常常遇到拦路虎,踢到绊脚石。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气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提出新思路,推出新举措,不断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实现新的突破性进展,取得新的创造性成果。要锐意进取。永远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消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惰性心理,克服“歇一歇,站一站”的懈怠思想,以蓬勃的朝气、敢为人先的勇气、勇于超越的锐气,在各自岗位上奋勇向前,力争上游,为振兴铁路不懈奋斗。
锤炼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就是尊重科学,把握规律,注重方法,求真务实。发扬科学求实的工作作风,对于客观把握铁路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事物内在本质,破解运输安全、建设发展、市场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高度重视现场调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班组,深入一线,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拿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正确对策。另一方面,要真抓实干。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办实事、求实效。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务实作风,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儿,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人一事做起,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创造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3.不断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
铁路实施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听取铁路工作汇报,考察铁路工作,组织研究铁路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铁路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找准着力点,打好攻坚战,掀起兴路热潮,努力开创铁路改革发展新局面。
深化铁路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落实中央关于铁路政企分开的要求,以两级法人、三级管理为基本架构,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努力方向,推进铁路企业运行机制建设,加快建立与新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理顺总公司与铁路局的关系。科学界定总公司和铁路局的职责定位,规范两级法人的管理行为,是提高铁路企业管理效能、增强发展活力的基础性工作。在总公司层面,进一步强化管理职能,依法对所属企业实行统一管理,履行对铁路局的出资人职能、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职能和铁路建设管理职能。在铁路局层面,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型市场主体地位,以总公司全资子企业身份,承担安全生产、市场经营、工程建设管理、职工队伍建设、资产保值增值等主体责任,着力打造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铁路运输企业。要建立适应市场的企业经营机制。着眼于实现总公司整体效益最大化和落实铁路局经营权责,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办法,形成两级企业既统一协调、又充分体现各自职能特点的运行机制。对于总公司来讲,着重强化对运输企业的规范、监督、协调和指导,通过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内部清算办法和工资总额宏观调控机制,激励铁路局切实承担起经营责任,调动铁路局增运增收的积极性,促进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增强铁路局适应市场的能力。对于铁路局来讲,要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重点强化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机制、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机制和以经营业绩为结果的考核奖惩机制,更好地适应走向市场和应对市场风险的需要。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在人事工作方面,灵活采用组织选拔、竞争性选拔和市场化选聘等方式,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和渠道;逐步打破身份、年龄、学历、级别等限制,探索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相互交流的途径;在站段等基层单位稳步推行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管理,鼓励各类人员岗位成才。在劳动用工方面,加强劳动合同动态管理,严格岗位准入和岗位动态达标管理,充分利用社会劳动力市场,提高企业用工效率。在工资分配方面,完善职工工资与岗位履职情况和企业效益挂钩机制,充分发挥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
加快推进铁路建设。“十二五”以来,铁路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二五”前三年,全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4万亿元,平均每年6000多亿元,建成投产新线1.26万公里,是我国铁路发展速度最快、最好的时期。截至2013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0.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至2015年铁路将继续保持加快发展态势,特别是2014年,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0亿元,投产新线700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增加至11万公里。全面完成当前铁路建设任务,实现兴路目标,重点要做到“四个确保”。确保重点在建项目顺利推进。确保宝兰、郑徐客专,海南西环、云桂、敦格、渝黔铁路等重点在建项目按计划进度推进。确保开工建设一批新的铁路项目。要认真细致做好用地、环评、可研审批以及勘察设计等方面工作,争取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对运输配套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争取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确保按期建成投产一批铁路项目。超前谋划,倒排进度,精心做好工程收尾、初步验收和运营前准备等工作,实现建设与运营的无缝对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把加强质量安全管理贯穿到前期工作、勘察设计、工程实施、运营准备等各个环节,全面落实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严格落实质量安全标准,确保质量和安全万无一失。在落实“四个确保”的同时,特别要搞好“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有序衔接,结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资金保障等情况,从项目储备、建设规模等方面,超前谋划“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保证铁路建设科学有序推进。
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总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既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又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把企业做大做强,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客货运输组织改革,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服务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运输市场变化,以实现“三个出行”常态化为重点,巩固扩大客运组织改革成果;以推行“实货制”为核心,深化货运组织改革,进而创新运输资源的配置方式,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输组织模式,打造多层次的运输服务产品体系,不断提升效率和效益。加大经营开发力度,开辟新的经营业务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铁路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盘活既有资源,利用新增资源,科学组织资产经营开发。积极推进土地资产经营开发,根据国家对铁路土地授权经营的政策,统筹利用新增和既有土地资源,拓展土地开发增值空间。充分利用铁路网络、技术、设备、资信等资源,大力发展餐饮旅游、站车商业、信息传媒、商贸经营、设备维修、工业制造等经营项目,创新商业与管理模式,推动非运输企业重组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产经营效益。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增收节支。深入推进集约化经营,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完善效益评价、成本核算、绩效考核制度,强化财务和资金管理,杜绝无预算、超预算支出,有效控制建设和运营成本。加强物资管理,进一步推进物资公开招标采购,通过扩大招标范围、规范采购程序、公开采购信息、加强源头管理等措施,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保证物资采购质量。
提升职工生产生活水平。职工群众是振兴铁路的力量源泉。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利益,提升职工生活水平,既是铁路振兴的要务,也是铁路振兴的体现。要在确保运输安全、效益增长的前提下,制定工资收入增长计划,坚持收入水平向一线倾斜原则,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务实推进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实施铁路棚户区改造,按期完成规划建设任务,改善职工住房条件。要坚持推进“生活线”建设,着力解决职工就餐难、吃水难、住宿难、洗澡难等问题;对近几年新开通的铁路,做好职工生产生活设施的补强完善工作,满足一线职工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对于在建、即将开工和规划建设的铁路,实现职工生活设施与生产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推进“文化线”建设,配套完善沿线文体活动设施,因地制宜开展职工群众文体活动,努力形成覆盖全路的文化阵地和服务网络,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卫生线”建设,落实职工体检和健康休养制度,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加强与医疗服务机构协作,为方便沿线职工用药就医创造条件。要健全帮扶救助工作长效机制,丰富帮扶救助内容,尤其要在“造血”扶贫、源头防病、帮困助学等方面取得实效,进一步扩大帮扶救助效果,让困难职工充分感受到铁路企业的温暖。要坚持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凡是企业重大措施出台,都要广泛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要切实推进厂务公开,落实好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增强职工群众的自豪感、归属感,提高职工振兴铁路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今神州,作风整改之风席卷大地,积习革除之举屡见成效,组合重拳之下,清风正气愈发浓烈,群众掌声震耳欲聋。作为一个承担国民经济大动脉高效安全运行任务,担负深化改革领头雁重任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各级干部也在随着这革除“四风”的激流顺势而动,积极作为。
观察铁路行业的作风转变我们发现,一方面其注重从大处着手,积极应对全局性、系统性问题,坚决的对经营体制、运输管理方式、安全风险控制等“硬骨头”下口。同时我们也看到,铁路同时也在以一种以往大型国企少有的细腻积极从细微处积极改变着旅客货主的乘车、发货体验。
今年可谓是中国铁路的改革年,从年初“两会”期间的铁路体制机制改革到今年六月中旬的铁路货运改革,再到现如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铁路投融资改革,中国铁路在短时间内接连给予社会大众一个个惊喜,其改革步伐从内到外涉及体制机制、运营管理、融资方式,而其背后则是铁路管理理念,干部经营、管理思维方式的大革新,通观涉及灵魂思想、行为做法的种种举措,以改革为契机与方法的铁路干部作风转变可谓是脱胎换骨般的自我革新。
与此同时,在抓大事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中国铁路也在紧紧围绕“旅客满意、货主满意”这一主题积极从小处着手提升人民群众的乘车、发货体验。我们看到铁路“坐商变行商”,以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那些以往忌惮于铁路企业“威严”的“小货主”们逐渐开始选择铁路、依赖铁路,并从铁路物流活动中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还看到全路各铁路局逐渐试水开放列车交流电插座,免费提供无线上网信号的便民举措,让以往枯燥无聊的旅程变的更加丰富多彩、舒适惬意......这样的例子在铁路转变作风的过程中不胜枚举、俯仰皆是,其带来的影响甚至超过了那些轰轰烈烈的改革“大手笔”。
中国铁路作风转变的顺风而行体现了一种中国发展的新思路,同时也是一种适应未来国家与企业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些大手笔加小举措在当前已经见到实效,相信在未来还会发挥其更大,更深远的意义。(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铁路
> 正文
盘点2014年铁路大事记 期盼铁路辉煌2015 2015-01-22 07:39:35 来源:中华铁道网
2014年已经远去,站在新旧交替的十字路口回顾过去的一年,哪些关键词让你记忆犹新?哪些画面又让你挥之不去?
2014年是新组建的国家铁路局全面履职的第一年,全局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主题主线,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铁路改革不断深化,铁路法治建设有力推进,安全质量监管持续强化,战略规划和标准体系建设进展顺利,铁路对外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各项工作扎实稳健、成绩显著,充分体现了国家铁路局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勇于担当、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正式施行】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首次从立法的角度对近几年产生的新问题和以往责任不明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内容更加全面,系统规范了铁路安全管理的职责分工、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监督检查等。条例的发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运输安全的高度重视,是加强铁路安全管理和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于依法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确保运输安全畅通,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首列混合动力型动车组投产】
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我国首列混合动力型动车组已于2014年2月正式投入生产。混合动力型动车组集成了两种或三种不同的动力源,能够实现非电气化铁路与电气化铁路的高效运营及其之间的“零”换乘。
【铁路春运圆满收官共运送旅客2.67亿人】
2014年的春运于2月24日落下帷幕。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6696.9万人,同比增幅11%,创历年旅客发送总量新高。2月6日,全国铁路春运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800万大关,达到835.7万人,创历年春运单日客流新纪录。
【中铁特货承运首台百万千瓦发电机定子安全运抵】
2014年2月,由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运输的安徽淮南平圩电厂三期工程1号发电机定子铁路运输专列安全运抵上海铁路局潘集站,这是该公司2014年成功运输的第一台百万千瓦级发电机定子。
【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实现注册用户身份联网核验】
2014年3月1日起,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已对互联网注册用户和常用联系人(乘车人)实行了身份信息核验,旅客需通过身份核验后方可在网站购票。
【全国铁道团委首次对春运志愿者实行星级认证】
2014年3月,按照《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规定,全国铁道团委对参与2014年春运工作的志愿者进行了星级认证。这是全国铁道团委首次对志愿者进行星级认定。
【《政府工作报告》对铁路改革发展提出新要求】
2014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大会上做《政府工作报告》,八次提到铁路关键词,充分肯定了铁路一年来改革发展的成果,并对铁路下一步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上海铁路局成为铁路首家全国5A级物流企业】
2014年3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第17批全国A级物流企业名单,上海局获得“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称号,成为铁路首家以铁路局为主体的全国5A级物流企业资质单位。
【“中国造”城铁客车首次服务巴西世界杯】
2014年3月,中国北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列新款EMU电动车组运往巴西里约热内卢,缓解了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密集客流压力。这也是中国制造的城铁客车首次服务世界杯。
【我国刷新载量最重的货运列车】
2014年3月13日8时05分,3列单元万吨列车在北同蒲线袁树林站4道顺序连挂后,编组成的3万吨重载组合列车,正式进入静态试验阶段。该列车由4台电力机车、315辆C80型车辆组成,总重达3.15万吨,成为目前我国载量最重的货运列车。
【铁路两专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4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近日公布了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入选人员名单,经中国铁路总公司推荐,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叶阳升、赵红卫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中朝铁路联运迎来开行60周年】
2014年4月1日,中朝铁路联运开行60周年。地处中朝边境的丹东站担负着输送中外旅客和中国商品出口至朝鲜等运输任务。该站自1954年4月起开始承办中朝联运业务,每周有4对往返于中国北京至中国丹东至朝鲜平壤的中朝国际铁路联运旅客列车。
【5月上旬全路客运保持大幅增长】
在五一小长假客流拉动下,2014年5月1日客流高峰日,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1065.3万人,超过了去年10月1日创下的1032.7万人的纪录,成为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上海铁路局“首秀”中国国际物流科博会受青睐】
2014年5月29日,2014年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在江苏昆山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上海铁路局所属上海、南京、徐州货运中心走进科博会,与参展客商互动交流。高铁快递、铁水联运、国际联运等多个货运产品首次在科博会上展示。
【7月1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60.5对】
从2014年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全国铁路增开旅客列车60.5对,其中,增开动车组列车53对。运行图调整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447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330对。
【百年张家口站停办客运业务】
自7月1日起,张家口站不再有旅客上下车,但仍保留售票业务。具有105年历史的张家口站停办客运业务。当晚,上百名张家口市民冒雨来到张家口站,与抵达该站的最后一趟旅客列车合影。
【兰州局“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7月10日盛装开行】
为助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迎接敦煌旅游新热潮,7月10日由兰州局倾力打造的Y667/8次“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正式开行。这趟列车的特色之一是充分展现了敦煌文化特色和河西走廊沿线风情。做到了“一车一景、一车一馆”。
【首班“新东方快车”启程】
7月8日,上铁国际旅游公司“新东方快车”华东首发团100位游客在3名领队带领下顺利成行,开启了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奥地利,全程11天的欧亚六国之旅。当晚,在新东方快车号上举行了欢迎晚宴,游客们在香槟和音乐中,尽情享受跨越上海欧亚的车轮之旅。
【铁路旅游迎来红七月】
铁路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和旅客出行需要,7月安排开行直通红色旅游列车68列。铁路部门还在车上向旅客提供特色服务,丰富旅途生活,营造浓郁的红色旅游氛围,提高旅客满意度。
【14个铁路项目集中开工建设】
额济纳至哈密铁路、北京至沈阳客运专线、杭州至黄山铁路、哈尔滨至佳木斯铁路、怀化至邵阳至衡阳铁路等14个铁路项目近期先后开工建设,总里程达3712公里,投资规模3273亿元。
【2013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
2014年7月19日,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会议在京召开。经审定,共评出2013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316项。这些获奖项目达到了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是我国铁路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京津冀一体化铁路货运快速通道形成】
铁路系统开始办理京津冀货物快运业务,形成覆盖京津冀大部分市区县的物流网络体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绿色交通支持。开办京津冀货物快运业务,是铁路系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发展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的货运改革新举措。
【中国铁路总公司开行电商快递货运班列】
为深入推进货运组织改革,适应我国快递业发展的需要,提高铁路服务质量,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中国铁路总公司经过充分市场调研,按照敞开受理的原则,推出电商快递货运班列新服务。
【中国造动车组在阿根廷投入运营】
我国出口量最大的城际动车组首批车辆2014年7月在阿根廷萨缅托线投入运营。阿根廷总统出席了中国列车上线运营仪式,并对该城际动车组的设计水平、制造质量给予高度评价。
【铁路暑运四周客流超两亿】
自2014年7月1日暑运启动以来,至2014年7月28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0607.4万人,同比增幅达12.5%。暑运以来,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全路日均客流达到736万人。7月12日,铁路暑运单日客流突破800万人,达到819.3万人,创历年暑运单日客流量新高。
【2014年全国铁路第100列开行】
8月1日,2014年第100列中欧班列从郑州圃田集装箱中心站开出前往德国汉堡。自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成功开行以来,截至2014年8月1日,国内各地开往欧洲的集装箱班列共计开行239列,其中2014年已经开行100列。
【李克强8月22日赴铁路总公司考察】
李克强22日在铁路总公司考察时说,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命脉,是人民群众的重要出行方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作用不可替代。总理勉励全体员工发挥更大创造力,让铁路发展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民生改善创造条件。
【铁路暑运收官共运送旅客46298万人次】
截止8月31日,为期62天的2014年铁路暑运落下帷幕。62天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6298万人次,同比增加5757万人次,增长14.2%,创铁路暑运旅客发送新纪录。
【长三角最大铁路货场启用】
8月28日9时18分,首趟宁波北至中亚五国集装箱班列和首趟商品轿车专列缓缓启动,标志着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优、功能最全的铁路货运枢纽——新宁波北货场正式启用。
【中国铁路总公司启动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
9月1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设计方案评审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制工作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组织科研团队,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将分阶段研制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
【2014年铁路科普日活动启动】
9月20日9时许,中国铁道学会2014年铁路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动车段举行。本次科普活动既是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全国铁道行业重要的群众性大型科普宣传活动。
【10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172.6万人创历史新高】
2014年10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172.6万人,同比增加139.9万人,增长13.5%,创下全国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铁路国庆假期累计发送旅客9100.7万人】
2014年10月7日为期10天的2014年国庆假期铁路运输圆满收官。期间,铁路部门继续推行“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常态化服务措施,9月28日至10月7日累计发送旅客9100.7万人,创历年国庆黄金周最高纪录。
【全国最北高铁站普速场开通试运营】
2014年10月,全国最北高铁站哈尔滨西站普速场开通试运营,漠河开往哈尔滨东K7042次、齐齐哈尔开往哈尔滨T5002次等6趟旅客列车将陆续在哈尔滨西站停车并办理下车客运业务。
【10月15日起全路普速客车开通列尾装置替代运转车长】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一部署,2014年10月15日0时起,全路普速旅客列车正式开通使用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简称客车列尾装置,缩写为KLW)。至此,全路普速旅客列车运转车长停止值乘。
【北京铁路局首次参展国际物流博览会】
10月21日,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物流节,在连云港市工业展览中心隆重开幕。北京铁路局首次参加该国际物流博览会。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京开幕】
10月28日,经商务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准,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企业和单位参展.【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武汉开赛】
10月29日,第四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武汉拉开帷幕,全路70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中国铁路总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在全行业进一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APEC会议期间京沪高铁加开21对】
为满足北京APEC会议期间旅客出行需求,2014年11月6日至12日,京沪高铁将适时加开动车组列车。沪高铁目前每天开行高铁动车100余对,此次加开的列车大部分安排在周末,以缓解周末客流压力,方便旅客出行。
【我国首条30吨轴重重载铁路建成】
2014年11月6日8时16分,满载1.2万吨煤炭的J55001次试验列车安全驶入郑州铁路局管内的山西省长治市平顺站,标志着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组织的1.2万吨重载列车运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第一条按照30吨轴重重载铁路标准建设的铁路建成。
【国际铁路联盟应邀来华开展培训】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速铁路列车维修、客运营销、自然灾害安全管理水平,2014年11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京举办了第二届国际铁路联盟(UIC)中国铁路高级管理及技术人员培训班,邀请了国际铁路联盟知名专家来华开展培训。
【中欧班列(义乌至马德里)首趟列车开行】
11月18日,中欧班列(义乌至马德里)首趟列车从义乌西站鸣笛开出,奔向西班牙马德里,运行时间约21天。这趟列车经新疆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最后到达西班牙马德里,穿越8个国家。
【火车票预售期将延长至60天】
从2014年12月1日起,铁路互联网售票、电话订票的预售期将由目前的20天逐步延长至60天。
【12月10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
为充分体现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的成果,更好地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实现让广大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目标,从2014年12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
【海峡西岸“海铁联运”货物班列开行】
2014年12月,首列20个车、装载40个标准集装箱的货物班列从位于海峡西岸的江阴港开出,标志着“海铁联运”货物班列正式开行。
在新的一年,铁路改革发展任务更加繁重,国家铁路局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重点研究推进五个方面工作。
第二篇:优良作风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讲 稿)
一、党风及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党风?
作风问题,是大至一个党、小至一个人,在自己的思维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风格特点,反映的是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研究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学习理论、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工作、用什么样的方式将自己的理想和主张付诸实施,以及向外部世界展示什么样的形象和特点等。党的作风,既是党的性质、品格的体现,也是党的追求和行为准则的体现,是我们判断一个党是否有吸引力、有无执政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党风问题是我们要认识、了解我们党,换句话说,是我们决定否决定加入党组织和为之风斗的一个的必须把握的极为重要的方面。党的作风包括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党的干部的生活作风等,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生活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等。其他还有很多,都是“三大作风”在不同发展时期,根据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的不同,或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发展演化出来的。
(二)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给我们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目标能否实现,党的执政能力能否提高,都有赖于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抓紧解决党的组织和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始终保持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始终保持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把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凝聚起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作为“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全党同志要居安思为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与发展8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作风建设,坚持把作风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回顾我们党革命和建设的发展里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党的作风建设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一)党的作风问题的提出
最早使用“作风”一词是恩格斯,他在谈论党的建设书信中,对一些党员阿谀奉承、华而不实的风气进行了批评,但他在这里谈的是个人作风问题;列宁也多次使用“作风”一词,批评苏联共产党中存在的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习气,这里谈的主要是工作作风问题。我党历史上提出“党风”科学概念的是毛泽东同志,他在1941年9月10日所作的《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一文中,最早使用了“党风”这个概念,在延安整风运动系统地学习理论,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1942年2月1日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具体阐述了党风的含义: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并强调“学风和文风都是党的作风”。
1945年党的七大系统地总结作风建设的经验,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对党的作风作了明确的概括,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即党的“三大作风”。
(二)党的作风建设的发展
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注意党的作风建设,在七大提出“三大作风”后,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党的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党的政治地位
发生了根本变化,也给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清醒地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 新中国建立候后,经过医治战争创伤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我国宣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同年9月举行的党的八大上,总结执政7年的初步经验,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等等。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党从一个革命党变成一个执政党后,为解决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克服执政中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于是,毛泽东提
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并决定以此为指导思想,采用民主的方式开展党内整风(后发展为反右斗争和反右斗争扩大化是另外一个问题)。但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党的优良作风遭到了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党在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同时把 端正党风、恢复优良传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上了日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通过平反冤假错案,使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作风得到了恢复。邓小平、陈云等提出“执政党的党风关乎党的生死存亡”重要论述。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还提出了: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的五种革命精神。为了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十二大之后集中开展了整党工作。
根据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党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反对不正之风,开展廉政建设。邓小平对党风建设特别是反腐败斗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党中央作出《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江泽民同志对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提出了全面的要求。针对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党把反腐败斗争作为党风建设的重点,强调反腐败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反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三讲”教育。与此同时,中央制定了许多党规党法,使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世纪之交,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迎接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挑战,使我们党在应对各种风险的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党不仅在十五大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在十五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不仅阐述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提出了著名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首先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改进领导方式,带领中央政治局委员到西柏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号召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并且强调:“要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新时期干部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八个优良作风”:
(一)、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二)、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三)、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五)、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
(六)、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
(七)、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
(八)、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强调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 思主义执政党。
以上是对我党作风建设历史的简单回顾,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党自建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作风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丰富,但在所有的作风中,最核心最根本的是 “三大作风”,因此今天重点讨论党的“三大作风”以及如何在工作和党内生活中加以运用。
三、如何科学理解和运用党的三大作风
(一)三大作风的科学内涵
1、理论联系实际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实事求是的作风。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也就是运用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这一原理在社会实践中的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能否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能否做好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从反面讲,如果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就会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理论就会与现实脱节,我们的决策就会发生失误,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就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失败。
2、密切联系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最重要的工作作风,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党的宗旨、任务的集中体现。从本质上讲,群众路线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根本立场和观点,它是唯物史观在党的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坚持紧密联系群众,核心问题是群众观点即如何对待群众的问题,落脚点是群众利益,为人民谋利益,维护群众利益,并充分调动和凝聚群众的力量,是各项工作的政治保证,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高高在上,不仅会一事无成,而且是极为危险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执政的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要从党和国家的命运、中华民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的重要 性。
3、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开展思想斗争、提高自身修养,加强自身建设,维护党组织的统一和团结,保持和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和思想武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也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所要求的,正如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所说,为人民的利益坚持正确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误的,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这是共产党人特有的品格,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扬弃”观点的具体运用。只有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才能使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使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才能使党的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三大作风形成是我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党的三大作风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其形成是我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是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实 践的智慧的结晶,实践证明没有三大作风就没有我们党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
我们党的历史一次次的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事业就能得到发展,什么时候理论脱离实际,我们就会遭到挫折和失败。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反右斗争扩大化、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等,都是理论脱离实际,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经 验主义作祟的结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选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改革开放路线方针的确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这些事实,从正反两个方面,用铁的事实验证了理
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其次,坚持群众路线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我们党为什么能有今天,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的结果。我们党从建立之初就十分重视群众工作,放手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民运动骨干,为党的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失败后保存的几百人的队伍上了
井冈山,之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到达陕北时仅剩8千多人的队伍,全国的革命队伍不到3万人,而在其后不到7年的时间,共产党员由几万人迅速发展到七大时的120多万人,拥有九千多万人口的革 命根据地,人民军队发展到200多万(包括游击队),还有,我们能够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特别是三大战役的胜利,靠的是什么,一是我们的军队,更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的支持,(陈老总: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轮推出来的。淮海战役我军参战部队 60万人,而参加支前的老百姓就有500多万人);我国建国后之所以能够迅速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取得了一个个巨大的成就(陈书记上次讲过);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改革开放30年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所有这一切都是我党坚持群众路线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一样是因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正是由于我们的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走群众路线,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第三,批评与自我批评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不能正视现实,从党和人民以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也同样没有我们党和党的事业的今天。在大革命失败后,如果没有八七会议上毛泽东等人的据理力争和对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在遵义会议上没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与王明、李德等为首的左倾冒险主义的坚决斗争、长征途中如果没有对张国涛分裂主义的斗争、如果在延安没有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突出特征的整风运动、在文化大革命后如果没有“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如果没有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及由此开展的党内对发展问题的深刻反省,改革开放就不能深入发展。总之,我们党正是在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时刻,充分地运用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才确保了党组织的团结,及时修正了自己的错误,把握了正确的方向。如果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我们党的历史将被改写,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由此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在国民党和共产党几十年的斗争中,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国民党为什么会失败。其原因除了国民党所代表的不是人民的利益(而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一根本原因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国民党没有自己的精神塑造系统,没有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一个没
有精神支柱的人和组织,其发展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坚持和发扬三大作风的重要意义。但是,具体到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三大作风”呢?我想从运用,也就是操作的层面,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点看法。
(三)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要把握好三点:
第一、要加强理论学习。
首先要有理论积累,这是前提,没有理论,拿什么去联系实际。这里必须要解决关于理论学习的三大命题:即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陈书记在上次聘任大会的讲话中已经为大家做了全面深刻的论述,材料已经发给了大家,在此我就不展开了。
第二、要加强调查研究。
这是理论联系的中间桥梁,不进行调查研究,不弄清问题所在,不把握具体情况,其结果只能是瞎联系、乱联系,无的放失。
第三、科学有效的运用。就是要在进行结合、讲求实效上下功夫。就是要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形势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进行深入的思考,从中梳理出清晰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调整,最终达到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何坚持群众路线?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树立正确的群众观。首先要解决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考虑问题、开展工作特别是处理各种矛盾纠纷时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要把“群众拥不拥护 ,二群众支不支持
三群众满不满意”
作为检验和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要发自内心、真心诚意地为群众服务。
第二,要充分依靠群众开展工作。这是方法问题。就是要时刻注意不要脱离群众,要按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一方面要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愿望;另一方面要要以民为师,问计于民,要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凝聚群
众的力量,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团结带领群众共同推动工作的开展。任弼市时同志曾说过:只要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一切问题都有办法解决。
第三,要为群众办事实。坚持群众路线不能只挂在口头上,不能做表面文章。要事实在在地、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解难题。中央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明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还有中央近年特别强调要解决事关群众根本利益的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在面对金融海啸,在实施保增长、保稳定的战略中,将民生工程放到了突出的位臵,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再从我们学院的实际工作中也看到,一年多来,我们在解决历史遗留
问题,理顺人事分配、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工作,使广大职工真正感受到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事实证明,只有坚持为群众办事实,才能不辜负群众的期望,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的就是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
克服畏难情绪,群众的一些困难既琐碎又复杂,很难做,我们有的同志面对这些问题时,嫌麻烦,怕担责任,往往是采取躲和拖的办法,致使许多问题积压,造成民怨,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损害了组织的形
象。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一个感悟,群众没有困难是不会找组织找党
员找干部的,好办还用找你吗?群众找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如果把难办的事情办成了、办好了,才有意义,办成一件难事比办成10件容易办的事意义更大。
3、如何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能否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衡量一个政党的执政水平与能力高低的问题,也是体现一个单位党的建设水平高低、组织生活是否正常的关键。对于如何有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认为主要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认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党性修养的需要。人犯错误是难免的,党员也不例外,毛泽东同志说过“不犯错误的人一个也没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目的在于修正错误,在于帮助同志,有时是为了挽救同志;同时我们还必须明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最终目的是为了团结,一个单位、一个组织有不同的人就会有分析有矛盾,毛泽东同志曾说过,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在解决矛盾中前进,如果没有了矛盾,党也就没有了生命和进步。因此批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目 的是更好地统一认识,团结起来共同工作。所以我们要从为党组织负责,为党的事业负责的高度来认识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二、要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
一是要敢于批评。从目前党内生活的情况看,特别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看到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方面,往往是自我批评相对容易,批评别人比较难,有的碍于情面,做老好人,民主生活会上只谈优点,即便批评也是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毫无触动,这种情况不仅是对组织和同志的极不负责,也是与党员的要求格格不入的。二是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当别人对自己提出批评时要虚心听取,认真对照,并对别人的批评心存感激,即便别人说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或方法上有欠妥之处,也要心平气和地对待,会后还可以进一步交流沟通,以求得真正的帮助,促进自己改进提高;三是要认真进行自我批评。
是否能进行认真自我批评首先反映一个党员的党性修养,在组织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之前,要对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反思,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在会上进行认真的剖析,做到诚诚恳恳,坦坦荡荡,以求得其他同志的理解和帮助。同时对自己查找的问题和别人的意见要进行认真消化,以实际行动不断修正自己,决不能会上说自己存在许多不足,会后依然故我,毫无改进,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说得更重一点说是对组织的欺骗和对党的不忠诚。
第三,要注意讲究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对别人提出批评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有事实有依据,决不能为批评而批评,不负责任地进行无端指责,更不能借机对他人进行攻击;其次要把握“知16 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对别人存在的问题,不能避重就轻,知道的不说,说的不透,不利于别人真正认识存在的问题,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再者,要注意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提意见是为了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既要指出问题,又要提出建议,同时还要言语诚恳,入情入理,利于别人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真正达到批评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点粗浅认识和对相关问题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对大家进一步加深对党的认识有所帮助。
第三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
确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意义
2011年1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正确地把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丰富内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为人民执好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深刻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共同价值指向,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最高概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最高概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执政为民,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都要以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每个新阶级赖以建立自己统治阶级的基础,比它以前的统治阶级所依赖的基础要宽广一些”。这就是说,后来的革命比起过去的革命,在变革程度上要深刻得多,在社会基础上要宽广得多。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在变革程度上都要更为深刻,在社会基础上都要更为宽广,在价值指向上都要更为明确。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领导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就是要最终建成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然,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作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具体如何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
我们党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己的科学世界观,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观点,坚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运行的一致历史结局。这“三大规律”具体运行的过程非常复杂,我们要不断进行探索和认识;在“三大规律”中深刻发挥作用的根本力量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三大规律”运行的主要承载者,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正因为如此,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始终是我们党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原则。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深刻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共同价值指向,集中凝结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追求,把我们党探索“三大规律”的认识成果和党在执政理念上的创新成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充分反映了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贯政治立场,是党巩固执政基础、确保长期执政的制胜法宝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90年来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号召全党同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为革命的胜利而英勇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党告诫全党同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勤奋工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不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迟早都要垮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如果失去人民的支持,我们党就会一事无成,就不能生存。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大局。
正因为如此,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使我们的事业经得起任何风浪、任何风险的考验。”我们每个党员和干部的分工和职位虽然不一样,但为人民服务是一样的,都应努力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能更加巩固,执政地位就能牢不可破。这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执政之道和制胜法宝。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贯通于党治国理政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社会理想目标,是党完善执政方略、执政方式和改进执政活动的根本遵循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贯通于坚持执政兴国、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中,贯通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活动上。
坚持执政兴国,是一个时期的执政目标,与执政为民完全一致。中国经历了几千年封建社会,既没有民主的传统,也没有富民的传统。尽管有民本主义的思想,也只是停在口头上、写在纸面上。正是我们党依靠人民取得执政地位,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开辟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党又通过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让国家发展起来,让人民富裕起来,开辟了民富国强的新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有了极大改变和提高,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执政为民,贵在富民;执政兴国,重在强国。民富是国强的基础,国强是民富的保证。民富国强了,社会主义才立得住,共产党执政才执得牢。
推动科学发展,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更好地执政的根本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体现了人民追求进步的愿望,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本质。依法执政,体现了依法治国方略与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必然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又必须通过依法执政来实现,它们三者密切联系、有机统一,是党在执政方式上的重大创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遵循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新的创造,不断探索有利于完善执政方略和执政方式、扩大执政基础和执政资源、改进执政活动和执政环境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既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又使党的执政实践不断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市局党组班子是一个讲学习讲政治,政治思想坚定的班子,是一个谋事业求作为、有所作为的班子,是一个团结风正气顺的班子,是一个注重办事规范、严格执行上级指示精神的班子,是一个艰苦创业扎实工作的班子。同时,张刚组长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十分珍惜领导班子建设和基础建设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同舟共济,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有新的发展。一个单位气顺舒畅是很重要的,领导班子要求大同存小异,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无论从个人感情还是政治纪律上,都要全力支持班长工作,共同推进事业发展;二要继续围绕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巩固民主生活会取得的成果,不断发挥民主生活会的作用。这次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很明确,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理论联系实际,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群众路线是永恒的主题,要一以贯之,坚持到底;三要注重解决社会关心的难点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内部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解决执法不公正、不规范,在办案过程程序不到位甚至并案处理的问题;乱收费、用行政手段收费,收费罚款之后允许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的问题;群众反映的服务质量差、态度差的问题;流通领域和高危行业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尤其是食品监管、易燃易暴物品监管、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四要始终基于谋求事业兴旺、家庭幸福这一基点,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抓好领导干部自身的廉政建设。要从我们身边容易发生的腐败行为抓起,坚持把管人管事与抓作风建设,抓腐败建设结合起来,把做人的工作做好,工作就自然好了。管好自己的人才能干好自己的事,任何时候都要慎用全力慎重行事。“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主题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提纲
一、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首先汇报一下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粗浅体会,全会精神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认真领会,我们要采取读决定、听宣讲、辅导、结合工作实际思考等方式继续加强学习。
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是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表明我党在进行经济建设且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将从文化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和更深层次推进改革步伐,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从古代起,文化在提升人整体素质的同时,就有资政、教化的功能,为发扬传统美德、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在党建立之初,就通过办工人夜校、农民夜校、扫盲班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传播革命道理,发动了二七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秋收起义等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在政权相对稳定后,创办了许多学校,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是江西瑞金红军无线电学校,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都可追溯到延安时期。
我党对文化的重大影响有两次,一次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了”二为方针”,明确革命文艺不能歌颂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要为工农兵服务,为革命服务,六中全会提出”二为方针”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讲话指正了革命文艺方向,催生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如《王贵与李香香》、《小二黑结婚》等。第二次是文化大革命,批判了许多文艺作品,引发了空前浩劫。现在中央提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文革就是最大的折腾。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深入,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八十年代初的短篇小说、群众喜爱的歌曲等,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陶冶情操、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但比起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文艺界生活奢靡、作风败坏,低俗作品呈蔓延之势,荧屏上前几年清宫戏流行,辫子一抓一大把,近几年娱乐类节目泛滥。针对这些问题,决定提出坚持二为方针,双百方针,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兴国之魂,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让人民群众在在享受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享受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决定提出要在发展公共文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文化当作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环保部门要为发展文化产业服好务。决定提出,要推动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环保文化,不断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示范区环境质量再上台阶。
二、对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认识
召开这次民主生活会十分重要和必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我党自成立以来,十分重视执政为民和密切联系群众,党本身就是工人阶级政党,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是由先进的知识分子创建的,目标就是为占全国人口90%以上工农商学兵服务,使他们翻身解放。党的军队叫工农红军,是人民子弟兵。小学课本上就有一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说毛主席在瑞金时,为了解决群众吃水挖了一口井,群众立了一块牌,上写“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延安时期,为了减轻群众负担,党采纳了民主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建议,实行精兵简政,开展大生产运动。反过来,广大工农群众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源源不断地为战争提供兵源和物资保障,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人民群众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可以说,政权是党领导人民打出来的,建设成就也是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不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既违背党的宗旨,也辜负了人民群众对革命和建设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执政为民理念和密切联系群众传统一度没有很好坚持和发扬,农民负担一度加重,工人在国有企业改制中下岗。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深入践行执政为民理念,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办了许多让人民受益的事:如强农惠政策轮番出台,免除农业税,发放各种补贴,免除农村学校学杂费,补贴贫困学生午餐费,医保住院报销比例可达70%,解除了农民后顾之忧,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但目前社会处于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即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城乡二元结构尚未破除,农民工没有城市认同感,上学难、看病贵、房价高、食品不安全等现象近期难以破除,一些领导、部门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群众,作风飘浮,不切实际,一些领域腐败多发,群众意见很大,比起改革开放前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党群、干群关系还有待加强。
三、结合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剖析自己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问题
杨善洲同志是云南省一位退休的地市级干部,他在任期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变当地的落后状况,严于律己,廉洁奉公。退休后绿化荒山,后又将价值3亿元的林产交给国家。胡锦涛总书记说,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同志号召全党要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
对照杨善洲同志,自己感到与他不说天壤之别,也差距很大。首先是他对群众的感情,把群众当亲人,不欠群众一分钱。我虽出生在工农之家,但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县级、开发区业务部门工作,直接和群众接触较少,感情上也就越来越远,不知道群众想啥,需要啥。92年下乡搞社教,也想为群众办些好事,但适得其反,动员群众种了好多苹果,估计效益不好。吃派饭最后也没给钱。其次是工作态度上,他提倡工作就要沉到第一线,自己一直在机关工作,去企业调研的机会很少,去农村等基层单位调研、工作的机会更少,不了解基层情况,工作就没有针对性。三是工作能力方面,杨善洲同志每到一地,工作能抓住重点,迅速改变当地面貌,如在施甸被称为善于插秧的粮书记,使保山获得了滇西粮仓的美誉。自己对工作抓不住重点,对新工作找不到突破口,感觉不是得心应手,而是疲于应付但效果不佳。四是胸怀方面,杨善洲同志有一颗贴近群众的心,把群众的事当大事,把总书记视察不当大事,还在田里插秧,胡耀邦同志就曾赠他一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而自己对办基层的事比迎接上级检查压力小,有时为迎接检查寝食不安。五是在廉洁从政上,杨善洲同志除严格要求自己外,不让亲属占一点便宜,自己作为副处级领导干部,与担任更高主要领导职务的杨善洲同志比起来,在严格要求自我方面差距很大,一些亲属托办的事情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也给一些人说说。
对照杨善洲同志,自己找到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今后将做到: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环境保护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做好环保工作就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造福群众。二是要从群众需求出发,寻求工作突破口,让环保工作依靠群众,为了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挖掘群众中蕴藏的极大智慧,提炼总结,试点推广,推动工作。三是从群众需求出发,服务群众,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策划和组织好打击违法排污企业维护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从快解决群众投诉,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五是严于律己,廉洁从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严格要求亲属,远离特权思想,不让亲属占一点便宜。
最后,再汇报一下在换届中自己没有违反纪律的事发生,因已开过专题民主生活会,不再多说。四个月的下基层活动,不仅使我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八个字,有了更进一步地认识,也给我提供了践行这八个字的锻炼机会,收获很大,教育很深,感悟很多。
一、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必须建立在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之上。只有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中,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把老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才有可能怀有深深地同情感,才会把他人的幸福作为自己幸福的必备条件,才会把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在狸桥我走访了近200户人家,多为低保户、五保户、老党员、老干部,以及部分村民代表和一般群众。他们的家庭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随着与每一户交流的不断深入,对我教育就越来越大,感触也就越来越多,我真切地感受到:如果要在情感上与当事人有某一程度的对应和调和,首先必须尽可能努力把自己置于当事人的情境中,用心体会当事人可能感受到的每一个苦恼的细节;其次要把当事人的处境当作是自己的处境,努力使自己进行处境转换的想象工作。只有这样,被走访群众才会真正在情感上接受你,信任你,才会和你说真话,说心里话,说实话,你也才能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你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利为民所谋。
联系到自己分管的工作,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我分管全市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与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联系较多,监管相对人的面较广,但是在主动适应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把监管和服务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没有真正地做到与广大相对人之间在情感上达到某一程度的对应和调和。没有真正地情感上的融合,交流或沟通的成效是难以实现的;因为没有真正地情感上的契合,要想把监管工作做实,也是难以想象的。
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世上的万事万物,仅凭感官体验是难以达到境界的。不同的人,“心”的领会,“情”的感化,“脑”的琢磨的程度不同,面对同样的事情,就会出现不同的情感,解决的效果也就会不同。在今后药械监管工作中,应努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学习他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必须建立在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基础之上。现在,我们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作为药监人,我们唯有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才能够减少风险的发生,避免出现安全的险情。尤其作为分管药品医疗器械的一名工作者,不仅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狠抓工作落实,而且要胸怀磊落,敢于直面困难和问题,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做到事不避难,敢于担当,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
在下基层走访活动中,感受最深的是:一个人对群众只仅仅怀有深厚的感情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否则,你不会再苦不觉苦,再累不觉累,再委屈不觉委屈。你就不会非常耐心地倾听的群众的诉求,你也不会为了解答群众的诉求,走访一个个相关政府部门,学习领会基层民政相关政策,你也就不会及时做好民情笔记,为老百姓任何一诉求去上门一一解答。
联系到分管药械监管工作,自己存在着单纯为抓责任而抓责任的现象。实际上这是典型的狭隘心理,也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的监管工作最应该发扬的优良作风是“说真话,鼓真劲,办实事,收实效”。作为分管药械监管的一名工作者,应该经常警醒自己要去听真话,不能反感人家说真话,更不能反感人家提困难。对于监管相对人或分管的科室人员反映的困难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既不能回避更不能烦躁。应该时时地提醒自己:任何事情都存在着矛盾和困难,对待困难的态度应该是:认识困难,克服困难,充分估计当前困难,才能挺起腰杆前进。不怕矛盾和困难,是敢于担当责任富有勇气的表现。
杨善洲同志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他的事迹撼动了我的心灵。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牢记一句话:“监管不到位”就是犯罪。因为,药品、医疗器械它直接关系到大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公共健康问题上冒风险,就是草菅人命。为使命而工作,坚持公众健康第一,应该成为药监人一个响亮的口号。我们的责任感减弱一份,就会使公众健康利益受到的损害有十份,党和政府把守护公众健康的重任交给了我们,我们就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懈怠。
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基础之上。回顾自己的工作,存在一个毛病,面上说的多,倾听群众意见少;会开得多,下基层调查的少。市委开展下基层走访活动,使我最受触动的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想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首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应该深入基层,蹲下来,走进去亲自进行系统的典型调查。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群众最真实的心声。
当前,全省药监系统正着眼于实施振兴皖药行动计划,作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者,要充分认清这个大好形势,紧紧围绕发展,围绕中心,切实转变监管思路,主动适应并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把监管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寓服务于监管中,既要当好药械安全的“守门员”,也要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助推手”。随着全省医改的推进和深化,特别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逐步覆盖城乡居民,用药需求、用药结构和药品供应渠道都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基本药物又具有“覆盖面广,使用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监管难度非常大”的特点,因此,如何确保其质量安全,是摆在全市系统面前的一项政治任务。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状况和形势,不断增加风险意识,落实监管措施和手段,确保监管的及时性、有效性,切实担负起保障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的重任。伴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调控政策进一步到位,企业“提高一批,兼并一批,淘汰一批”将成为必然。涉及到企业利益调整,必将对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如何确保整个行业在稳定中实现结构调整和集中度的提高,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些形势和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如何解决?只有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开展系统典型调查研究;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工作出发;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实行民主集中制。通过调查研究,从监管的实际去寻找解决监管难题的办法,以实求稳,以稳求进,将药械监管工作纳入稳妥发展的轨道。
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必须建立在不断强化法制意识的基础之上。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是政府的消费者利益保护机构,是为公民服务的监管机构,肩负着保护公共健康和安全使命。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它不仅是体现商业利益的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公众健康这个以“人”为第一要素的国家利益的价值。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首先要对公众健康负责,要扮演保护公众健康使者的角色,这是决定“监管大门朝向”和“为谁监管”的一个基本观念和基本原则的问题。
“为谁监管”,应是药监部门在监管过程中不断解决和加深的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在监管与服务这对关系中,我有时不能够做到正确摆正位置,有偏颇的现象。我们的过度“合作”和“伙伴关系”,使得某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寻租到了一片回旋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比如为了降底成本、不按“规范”动作,经过努力能够做到也不愿做到等等。
事实证明,假劣药品是造成人身伤害的头号杀手,远远大于车祸与谋杀,决不能把药品、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性问题,完全交给企业和某些有“权”的人,“让企业自己作出决定”或者“让权力在自由市场动作”。监管和纪律的双重松绑,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了“危害在先,监管在后”的被动局面,也违反了建立食品药品监管这个机构的初衷。
作为药械监管队伍的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自觉学法、守法、执法的意识。学法必须精通,守法必须自律,执法必须从严,要跳出各种利益纷争,不放过任何影响要写质量安全的蛛丝马迹,不放过任何违法违规行为,不给任何“潜规则”留下滋长满眼的空间,要是时刻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有效防范岗位廉政风险。以杨善洲同志为学习榜样,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始终坚持“两个务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人格力量,确保在履行监管职责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以实际行动诠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因此,我们要牢记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强学习,只要我们不做老爷做公仆,就会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丰满的形象,在社会和谐发展的步伐中烙下国土人坚实而厚重的脚印。
1、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班子队伍建设,一个单位的班子必须做到“正人先正己”,同心同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做好带头作用和榜样作用。二是党员队伍建设,各级部门应充分结合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堡垒作用,以忠实践行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要求,真正体现党员平时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三是执法队伍建设,组织执法队伍全面、系统学习法律法规,加强思想教育,严格监督考核,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通过三支队伍的打造,凸现“领导有力、队伍整齐、思想统一、作风硬朗、业务熟悉”的特点。
2、强化制度保障。制度建设是重点,应结合中央、市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既能规范人又能激励人的,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充分结合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凸现制度文化的亮点。通过制度建设,完善权力制衡、监督制约体制,实现公正、公平、公开。通过制度建设,有效防止各种以权谋私行为发生,保证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通过制度建设,建立政务阳光运行体制,推行阳光作业。
3、推行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行政管理机制高效、高质运转的根本保证。各级部门要大力规范政务管理,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凸现政务阳光运行的看点。要进一步推行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制度、内部会审制度、听审制度。要建立政务公示大厅,公示有关政策、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要进一步优化便民服务窗口的服务功能,方便群众办事。要公开举报电话、设置投诉信箱、建议信箱,整合社会力量,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要定期接受主管部门、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民主评议。
4、提高服务水平。“服务群众喊得轰轰烈烈,实际工作不见声色。”,有群众如此评价有的部门的服务工作,其实质反映了服务群众流于口号、鲜于行动,浮于表面,没有沉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我们要本着“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的要求,以一点雨,一点湿的务实态度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凸现让群众全方位受益的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一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抓好从业人员服务素质建设,从思想、语言、态度、行动上让群众感受到我们的优质服务;二要规范管理,严格考核,简化办事程序;三要加大对口帮扶力度,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四要拓展政务公开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和建议;五要纵深公众宣传领域,让群众全面、准确、及时知晓相关法规、办事程序及要求。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个表述从以往“立党为公”进而突出了“以人为本”。深入学习贯彻讲话,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党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为什么能在犯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严重错误后还能得到人民支持?……这一个个“问号”的根本就在于:党始终不懈地树立群众观点。一是依靠人民群众。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变革,最终也是由人民群众决定的。因此,毛泽东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坚信,“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而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这样。二是关心人民群众。在苏维埃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及时提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对于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怎么办?他说:“不能用咒骂,也不能用拳头,更不能用刀枪,只能用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去解决。三是为人民用好权。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主人。早在苏维埃时期,即实行了无差别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受人民的委托,来行使和管理人民所赋予的职权,是人民的公仆。为了使人民政府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使政府工作人员成为勤政廉政的人民公仆,毛泽东强调加强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他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当黄炎培提出“历史周期律”问题时,毛泽东的回答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及时警告:“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他说:“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执政党必须为人民掌好权,慎用权,用好权,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
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从社会主义建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为什么能开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什么能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为什么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为什么能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飞跃?……这一个个“奥妙”的精髓就在于:党始终不懈地贯彻群众路线。一是细心倾听群众呼声。针对“文化大革命”十年**,邓小平既珍重党那些用血和火换来的极其丰富的成功经验,也敢于直面党那些极其沉痛的历史教训,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他说:“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党树立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真正相信和依靠群众,细心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他反复强调:“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二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我国改革是从土地承包起步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在土地承包的责任书上摁下了血红的手印,当年即战胜秋旱夺得创纪录的丰收。就在土地承包在全国推行受到重重阻力的时候,邓小平给予高度评价和支持。他说:“农村搞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许多好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正是由于尊重了农民自己的选择,总结了农民自己的创造,才有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有了把农村改革扩大到城市、扩大到沿海的大好形势。三是走群众路线解决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关起门来想主意,拍打脑门作决策,既有损自身的形象,又有碍事业的发展。要善于从群众中寻找答案,从集体中获取智慧,使各项决策更科学、更民主、更到位、更富有成效。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为什么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稳坐钓鱼船?为什么没有像苏东共产党那样丧失执政地位?为什么能顺利地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之后继续保持其繁荣与稳定?……这一个个“谜”的底牌就在于:党始终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范畴,主要是指物质和经济利益。然而,在市场经济利益多元化格局下,江泽民却赋予马克思主义“利益”范畴以更加丰富的内涵。他指出:要“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一是经济利益。指人民物质财富的增加和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利益的阐述是建立在单一公有制和完全按劳分配的前提之下的,这种状况下的人民利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一元性。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迅速发展,打破了过去单一公有制的格局,分配制度相应发生了变化,人民内部的具体利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是马克思生前所未曾预料到的新情况。党的“十五大”报告,根据我国这些新变化,科学地阐述了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使多种经济成分由过去的补充地位跻入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使这个阶层的人们消除了“另册”心理,从事经济活动有了更高的积极性。江泽民强调,要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绝大部分人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也要兼顾其他社会阶层的合法利益。这为正确处理我国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关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二是政治利益。指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中政治地位的提高和民主权利的行使。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却长期没有明确的界定。社会上有人把他们列入中产阶级的范畴,人们对他们正当合法的利益所得常有非议,极大地影响了这部分人的生产积极性。江泽民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界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出发得出的重要结论,消除了过去人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误区,对于调动这部分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维护他们的合法正当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文化利益。指人民群众教育科学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江泽民指出,要保障“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首次提出了实现人民的文化利益问题。他特别强调: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同时,要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实现人民的文化利益。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骑自行车,挤公交车,在农贸市场里跟菜贩们讨价还价……老百姓的这些日常生活,对一些人来说,恍若隔世。不少人不是没有过这样的生活,而是身份“高”了以后,远离了这样的生活。你忘记了老百姓,老百姓也会忘记你;你远离了老百姓,老百姓也会远离你。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胡锦涛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告诫我们全党:“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把群众利益与科学发展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按照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使人们能够普遍分享增长和发展的收益;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时,他又指出:“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要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群众的利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帮助群众正确认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群众路线不动摇。胡锦涛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因为它在党的历史发展中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居于核心地位。在政治建设方面,党制定政治路线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不管党的政治路线的内容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有什么变化,这个根本的政治原则一定要在党的奋斗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方针、基本政策上体现出来。在思想建设方面,密切联系群众是推动党的思想建设的保证。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践——认识——再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在党的工作中的运用。在组织建设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组织群众的工作,组织路线也就是发动群众的路线、组织群众的路线。在作风建设方面,正是党内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使党群之间的密切关系遭到严重破坏,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从群众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依靠群众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群众工作制度化。胡锦涛指出:“群众工作是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领域各方面的经常性工作,采取临时抱佛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是做不好的,必须建立健全制度、认真执行制度,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做到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做群众工作”,以开创群众工作常态化的新局面。一是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解决好不同群体的思想问题。这就要善于掌握不同群体思想问题背后存在的实际问题,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这就要教育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激励群众通过自身的努力争取更大的利益与荣誉,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三是坚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者,和睦也;谐者,相合也。和谐,就是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处于顺和、协调、稳定的状态。这就要以互助融洽人际关系、以和解处理人际冲突、以沟通实现人际和谐。
会议认为,新一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带领全市食品药品监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服从和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民生理念,在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营造了工作环境更加和谐、团结氛围更加浓厚、人本意识更加增强、服务能力更加提升、联系群众更加密切、廉洁自律更加严格的良好氛围。
会议明确了领导班子下一步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一是进一步加强学习,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险。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真正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保持政治坚定。学习现代经济、科技、社会管理、法律等各领域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学习市场经济、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增长才干,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进一步深入基层,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坚持从群众中来,拜群众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工作谋划,提高决策水平。坚持到群众中去,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法,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坚持联系实际,完善服务基层联系制度和领导牵头的跟踪服务制度,着力解决影响制约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科学发展的具体问题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三是进一步强化自身,防止能力不足的危险。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扬民主,增进班子团结,提高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进一步完善议事决策规则,坚持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班子成员之间加强沟通协作,建立坦诚相见、开诚布公,主动协调、及时通气,顾全大局、重视合作,多作换位思考,互相支持补台,努力打造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紧张又有活力,既有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创造性又能互相补台、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加强机关建设,凝聚人心、鼓舞土气、树立形象、形成合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培训,建立和完善干部培训、使用和激励的长效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创业、干事环境。四是进一步廉洁自律,防止消极腐败的危险。在自身要求上,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廉洁从政准则。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警示教育、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和长效机制建设等重点环节,使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深化,取得实效。五是进一步狠抓落实,防止作风飘浮的危险。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大力倡导和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既要部署工作,又要狠抓落实,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领导交办的重大事项、党组确定的重点工作,要坚决贯彻落实,积极回应,不打折扣;对分解到各科室的具体任务,要有举措、有落实、有检查;对基层提出的具体问题,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政务,以“审批更快、效率更高、服务更好”为原则不断改进工作。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效能建设,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积极主动上门为基层、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四篇: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
民主生活会发言稿
按照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为主题召开2011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文件的安排和要求,在会前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全会和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重要指示,党的群众工作的有关路线方针政策,《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相关文件。同时深入学习市委第十一届十次全会和我区第十次党代会的精神。与我局干部群众谈心交流思想、虚心听取接受意见,对自己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方面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剖析。通过自我检查,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正和提高。下面我就本人学习心得、对照自查及今后的整改措施作以下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继承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提高贯彻落实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
命根基和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再次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通过深入学习,我认识到: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始终保持心系群众安危冷暖的深厚感情,始终保持为民排忧解难的满腔热情,始终保持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奔放激情,为群众说话,对人民负责。二要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心中要装着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要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先生,树立爱民亲民为民的良好形象。特别是要对群众充满感情,视人民群众为“家人”,视群众反映的问题为“家事”,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抓在手中。三要牢固树立权为民赋、权为民用的权力观,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责任观,认识到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以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争先的信心和勇气,为全力建设最有魅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紧密结合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查存在的问题
在民主生活会之前,我与局干部群众交流思想意见,并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剖析,使我认识到我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一、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党的群众路线等政策、文件和理论学习不够主动深入、认识不够系统全面,理解不够深刻,观念更新不够快。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是我忙于抓工作,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相对于理论学习所花得时间和精力就比较少。另一方面我在学习中,没有认真研究和总结理论学习的新方式、新方法,理论学习以读书、看报、阅文件等形式多,对原著、原文系统地学习少,一些深层次的理论东西没有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学习、领会。
二、理论联系实际和学用结合不够紧密,模范带头作用还做得不够好。平时总认为实际工作实践和实际工作经验最为重要,而疏于考虑把政治理论结合到实际工作去,这导致
我工作做了不少,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满意。向党委主要领导提有关工作的建议和想法较少,在这方面没能当好助手和参谋;虽然在自律方面还是基本能做到,但在模范带头作用方面做得不够,总认为只要自己做的正就好了,没有进一步影响更多的同志。
三、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意识还要进一步加强,解决基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还不十分到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必须建立在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基础之上。回顾自己的工作,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性工作过多,而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多,倾听群众意见少;会开得多,下基层调研的少。
三、制定整改措施,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提升执行力度。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密切联系群众工作路线”重要意义的再认识。实践的坚定来自于理论的弄通。要深刻认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密切联系群众工作路线”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理清思路,心通气顺,自觉践行。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今后的工作更加主动和坚定。
二是要身体力行,要率先垂范。自觉做到标准更高一些、要求更严一些,切实作学习的表率、落实的表率、接受监督的表率。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对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领导交办的重大事项、局党组确定的重点工作,要坚决贯彻落实,积极回应,不打折扣;对分解到各科室的具体任务,要有举措、有落实、有检查;对基层和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三是要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把抓好财政业务工作建设与服务基层、群众联系起来。今后我要继续抓好分管的行财、支付中心工作,不断完善部门预算,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同时要多下基层,多与干部群众交流思想,多听取基层意见和建议,把干部群众和基层的声音反馈到局党组来,为局党组出谋划策,实现信息和决策实现双向交流。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法,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要面对面地帮助基层和群众研究解决难题,要坚持联系实际,完善服务基层联系制度和跟踪服务制度,着力解决影响制约财政事业发展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问题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总之,我要以参加此次民主生活会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努力提升执行力,强化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执行意识,树立财政干部的良好形象。
第五篇:优良作风体会
学习体会
按照支部部署近日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个优良作风”:
(一)、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二)、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三)、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四)、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五)、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
(六)、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
(七)、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
(八)、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在学习中体会到,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深入分析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任务,深刻阐述了全面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证。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完全符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养成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首先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学习是党员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员干部如果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对党员干部来说,学习就是工作,就是必须承担的责任
和使命。
我们党是一个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的党。经验表明,只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才能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工作。那种认为不学习照样能够干工作、不愿意用心学习的想法,那种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的态度,那种借口工作忙不去学习或者敷衍了事的做法,那种把学习当作装点门面而不是用来推动工作的现象,都是十分错误的,也都是十分有害的。各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谦逊的态度、顽强的毅力抓好学习,既从书本知识中学习,又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学习,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真正学懂弄通,掌握精神实质,提高理论素养,不断加强工作中的理论自觉和理论指导;要自觉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从领导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做好领导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要自觉成为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表率,着眼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特别是要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
我们党是一个始终不渝为着远大目标奋斗的党。党的历史表明,要想跟上时代发展,应对时代挑战,肩负历史使命,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大兴学习之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加强和改进学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必要,这样紧迫。让我们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老老实实地抓紧学起来,扎扎实实地带头用起来,把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由于工作性质决定我们工作的政策性比较强,对我们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学习,才可以开阔眼界,增长学识,增强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本领。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使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工作更富有活力和创造力。要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一个经常不间断的任务,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只有博学才能多识,多识才能善断,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觉悟。把这种思想和觉悟用于实践中,才能使自己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工作才能出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学习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要把学习作为第一需要,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老老实实地学,扎扎实实地学,持之以恒地学”,做到内外兼修。努力做勤奋学习的表率、学以致用的模范。树立全局意识。只有学习才可以使我们提高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廉洁自律。以过硬的素质、优良的作风,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