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时间:2019-05-13 02:0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第一篇:《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通安小学

陈晓强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考点为:通过各种题型理解字词和课文片段。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童话,对童话已不在陌生。

设计理念:

据本课童话特点,通过自主阅读,了解童话的主要内容,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并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三维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特色训练,培养能力:(5分)

幸福是什么?(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谈谈,要求把事说具体,语句通顺。)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分)

1、播放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师生共同放声歌唱。

2、师:啊,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那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三、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出示目标)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

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快速浏览的办法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这是一篇选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学到的学习方法根据课后的思考题提示自学课文,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再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2、学生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可与同桌。上下桌同学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全班交流

a、第一个青年的体会是怎么得到的?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你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吗?

你能用边读边联系生活实际的办法来理解课文,真令人佩服。那你能把自己体会到的这份情感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b、第二个青年的体会又是怎么得到的?你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勤勤恳恳”是什么意思?你能想像得到他在火车上,轮船上都是怎样工作的吗?

c、谁再来谈谈第三个青年的体会又是怎么得到的?

我们当中谁的爸爸是当农民的,你能谈谈读了这几句话后有什么想法吗? 看样子,这位同学读得很认真,感触也颇深。那你觉得这位青年说这话时,用什么语气说的?你觉得这位青年还可能会用什么语气来说呢?

师问其他同学,你们从他读中感受到那自豪、幸福的味了吗?

同学们能运用抓重点语、句、通过边读边思的方法独立地学习课文,你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从三年青年的体会中你发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幸福是什么呢?

五、精读课文,读中感悟:(5分)

1、回忆一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觉得幸福的事?

2、你们慢慢在长大,你又想追求怎样的幸福呢?

六、测试反馈、形成能力:(5分)欣赏歌曲《幸福在哪里》。

同学们谈得真好,有一首曲子《幸福在哪里》是这么唱的。师唱《幸福在哪里》,生和着拍子。师唱后述说:“希望它将给予你们以启迪,为追求真正的幸福在人生道路上扬帆前进。”

七、拓展延伸、迁移发展(5分)

1、写写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2、推荐课外阅读《一块烫石头》。

3、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养活别人 幸福的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二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幸福是我们很熟悉的话题,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要说清楚幸福是什么,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文《幸福是什么》讲的是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劳动实践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我在设计时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理解能力为主,但上完这一课,发觉与设计时的意图相差较远,经过听课领导的评点及自己的思考,感觉指导学生不到位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引导不够明确,设计没有紧密结合学生实际。老师的导很关键,如果老师本身指导的思路不够清晰,要求不够明确,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有所提高的。

第二篇: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龟的蛋,令我们大开眼界,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鸟的世界,去看看鸟蛋宝宝的情况吧。请看大屏幕。(播放情境图)

[设计意图]学生在了解龟蛋的基础上,对即将看到的鸟蛋充满好奇,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欣赏图片,搜集信息

谈话:请大家仔细欣赏图片,并要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谈话:谁能交流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搜集数学信息,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

3.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可能提的问题:锦鸡蛋、杜鹃蛋、蜂鸟蛋各有多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小数点位置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解决问题,提供素材

谈话:刚才有同学提出想知道锦鸡蛋、杜鹃蛋、蜂鸟蛋的重量,你能找到相关的信息,解决这些问题吗?

谈话:请你列出算式,可以先不写得数。交流学生列的算式,教师及时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找出相关的信息,培养找相关信息的能力。

谈话:我们没有学过这种除法怎么办?对,利用手中的计算器算一算。

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并交流计算结果,教师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可以充分发挥其在规律探索中的便利性,整理出算式,研究规律便有了载体。

2.观察素材,发现规律

谈话:观察黑板上的三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当中,引导学生一个算式一个算式的观察,逐渐发现小数点像左移动的规律。

(3)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的规律。)

学生可能回答:

把46.5除以10,就是把它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一位.

把46.5除以100,就是把它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两位.

.......

(4)适时梳理,总结规律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总结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教师板书:

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一位,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两位,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0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三位,[设计意图]规律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而是以学生解决的问题为载体,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索发现,全班交流使思维产生碰撞,从而获得知识。

(二)探究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

(学生交流自己的理由。)谈话:那你们想不想当一回孙悟空呢?这是孙悟空的金箍棒,有80米,你能将它缩小到原来的1/

10、1/100、1/1000吗?请做在练习本

谈话:谁愿意展示你的作业?(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展示答案.)谈话:你现在将金箍棒缩小了你能再将它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吗?(做在作业本上。)

学生交流并展示算式 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谈话:观察算式你能不能总结出一个规律。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小数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探索小数变化规律。

三、运用规律,深化认识

1.完成63页的绿点问题

将40.59缩小到他的1/

10、1/100、1/1000。做在练习本上,并交流。

(1)学生独立试做.(2)集体交流。

谈话:40.59缩小到它的1/1000,小数点向左移动,整数位数不够,该怎么办呢?

学生可能说出如果整数位数不够,要在数的左边用零不足。交流时教师注意强调“补零”问题。2.完成64页自主练习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注意让学生说说每组题目运用的是什么规律。

3.完成64页自主练习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在组内交流说自己的想法。(2)全班交流。

四、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谈话: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法、写法的基础上教学。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和教材本身的特点,我基本是按这样一条线索来进行的:根据教材提供开放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进而应用规律。同时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结合教材特点,巧妙利用情境图。教材本身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

2.教给学生巧妙运用计算工具的策略。

3.让学生切实参与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4.教学中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各自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

第三篇:《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幸福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读准“铁锹、诧异、耕地”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在三个牧童对幸福的寻找和认识中体会真正的幸福的含义。教学重难点

在三个牧童对幸福的寻找和认识当中体会真正的幸福的含义。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 引好奇 导新课

1、幸福是什么?多少年来人们寻寻觅觅„„ 在那遥远充满神奇力量的童话王国,有一位谦虚、善良、美丽的智慧女儿,她能告诉你幸福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2、那就需要每一位同学静下心来细细读懂第十课。二 带好奇 初读文

1、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反复多读几遍。

2、比赛认读词语:彼此 铁锹 树杈 泡沫 砌成 清澈 填满 诧异 耕地 谦虚 麦子 义务 强健有力 勤勤恳恳

3、你能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并结合老师的图片来说说课文怎么叙述这个故事的吗?

4、指名答,教师适当引导。

(先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再写他们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接着写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最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5、师:幸福是什么?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吗? 三 解好奇 精读文

1、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列写小标题。

3、师生交流(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4、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他们感到幸福了吗?从哪些句子读懂的呢?引导学生交流中品读重点词句。

如:“弄明白了,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让这个青年感到幸福的原因是什么吗?

(2)这里有两个“幸福”,你怎么理解它的含义。

(3)你能想象这位青年是怎么治病的?当他看见自己的医术治好了病患时心里会怎么想?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又如:“他们感到自己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1)这三个青年曾经做过什么?对当时的他们来说,这是件怎样的事情?(生答:多么小的事情、多么快乐的事情等)

(2)现在来看呢?从哪里你读懂了这是件 别人带来好处的事情?(3)指名答。

(4)指导读好“小”与“大”的对比感。

5、三位青年找到的幸福是什么?你再读读他们各自说的话,谈谈你的看法。

6、指导读好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他们找到幸福后的满足笑容。

四、敞心扉 说幸福

牧童寻找到的幸福和你想的一样吗?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吧?

五、拓展读 留幸福

课外主题丛书第三部分幸福篇目,随时记下自己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 勤恳工作,对人有用; 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教学反思: 这是个按故事发展顺序记叙的童话故事,故事中那美丽的智慧女儿指引下着三个牧童在各自的人生中寻求幸福,直到他们懂得真正幸福的含义。故事情节奇异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尤其是那智慧的女儿更加是本文的一个灵魂人物,她的来无踪去无影使得整个故事神秘而有趣。教学时以诱发学生强大的好奇心为切入点,紧抓好奇展开教学,更以解好奇之处为教学重点,在充分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步步深入领会到幸福的真正含义。自读自悟中了解故事内容,合作交流中体会蕴藏哲理,充分发挥独立阅读课文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但是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的自读自悟不是很到位,这其中主要是因为老师引导不到位,因此课堂语言的简练和明了还是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分类”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分类”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龙胜小学:苏小勤

学习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分类。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学习重难点:能选择不同标准分类。

教具准备:课件、水果、食品、生活用品、玩具、平面图形。教学设想:

一、情境导入,感知分类

电脑出示:(商场外景——商场物品近景——-商场物品远景),让学生认真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通过看录象,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师:像这样把同类的物体放在一起,在数学上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师:今天,我们就以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分类的方法,比一比哪组同学最爱学习、最爱思考,小手最巧,智慧星最多。

[评析:欣赏了超市物品分类摆放的录象片段,初步感知分类,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有价值的数学。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整理事物的学习习惯。]

二、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1、小组合作──分实物。

(1)活动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每组分到的纸盒里的物品,讨论一下你们想怎样分;

◆把物品放到指定的架子上分层摆一摆;

◆比一比哪组同学友爱、谦让、合作好!

(2)学生合作。(老师巡视、指导)

(3)汇报。

(4)小结。

2、互动练习(电脑课件出示)

[评析:通过让学生分各种水果、食品、生活用品、玩具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方法是多样的,体验生活中的分类。电脑课件互动练习的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选择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分卡片。

(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装有不同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1)你能给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各小组先商量怎样分,然后动手合作进行分类。

(2)各小组上台展示并汇报分类的结果。

(3)师小结,生评价。

[评析:学具袋里为学生准备有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探索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上台展示汇报分类的结果,同学间互相评价。这样既让学生学会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意识,通过互相评价,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分水果,分食品,分其他物品,现在请你把教室里的人分一分,你打算怎样分?

2、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把自己的书包整理好,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评析:让学生把教室里的人分一分,把自己的书包整理好,加深对分类知识的理解、运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的方式也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所以本节课是以数学的分类思想为主线,力图通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成功感,让他们思维的碰撞中产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1、学并快乐着。这节课共安排了6次分类,如果只是让学生动口说一说,很难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所以,我就准备了一些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这样做,不但调动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潜能,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和快乐。

2、教并快乐着。本节课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熟悉的材料,以数学的分类思想为主线,穿插了自然、体育、美术等学科的综合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教师让学生给教室里的人分类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如:高的是一类,矮的是一类;胖的是一类,瘦的是一类;穿蓝颜色衣服的是一类,没穿蓝颜色衣服的是一类;老师是一类,学生是一类;戴帽子的是一类,没戴帽子的是一类;有智慧星的是一类,没有智慧星的是一类……学生积极的思考,精彩的回答让老师也沉浸在快乐的教学中。

第五篇:《壶中日月》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年初中教师新课标课例研究全员远程研修

《壶中日月》三备

《壶中日月》教学案例

课题:壶中日月 课时:1

学科学段:初中美术 课业类型:造型 表现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茶文化”和“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茶壶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双重特点。本课以“壶”为对象,对学生进行陶艺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现阶段的学生对茶文化、壶文化以及陶艺的相关知识已经有初步的了解,动手能力相对低年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乐于接受,学习有兴趣,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茶壶泥塑的精细制作存在困难。课前,可通过学情分析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现状。研究问题:

1.处理好美术文化价值与美术技能、技巧学习之间的关系。一要解决单纯的强调技能、技巧学习,忽视美术的人文性;二要解决过于强调文化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科本位的现象。

2.探索多元有效的评价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单一和作业评价流于形式的问题。学习目标:、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学会用泥塑的方法制作壶,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观察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利用压泥板、搓泥条等泥塑成型方法,进行壶艺创作实践,提高泥塑技能和壶艺的立体造型能力。

3、体验陶艺造型活动的乐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壶的构思创意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壶的立体成型和细节装饰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紫砂壶、范作,陶泥、泥塑工具、学情调研问卷、”爬格子”量表、小组自评量表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一个让学生品茶观壶的情境,引出课题《壶中日月》。学生品茶观壶,谈感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受茶文化和壶文化。

二、了解文化、感受新知

1、引导学生感悟壶的发展演变,领略壶文化。

●图片展示中国古今有代表性的壶,引导学生了解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个时期的壶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品味。●学生对比认知不同时期的壶的造型及装饰特点。

●小结陈述:在我国,壶经历了彩陶、釉陶、青瓷、“三彩”、青花、紫砂的演变过程。各个时期的壶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品味。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倡导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美术素养。通过壶的发展史的赏析,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了解中国灿烂的陶文化。

2、领悟紫砂壶艺术精髓。●播放紫砂壶文化短片——

学生短片赏析,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和壶文化。

●图片展示几幅不同造型特色的紫砂壶艺作品,教师引导,紫砂壶不但好用,而且极具审美价值。

壶的造型特点怎样?它包含哪些艺术文化特征?学生主要从造型、纹饰、制作工艺及材质、功能方面进行赏析。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谈话了解壶的造型、设计样式、烧制工艺与色泽,以及装饰工艺等,体会壶文化超脱高雅的艺术品格。

●探究壶的结构以及茶壶所蕴含的使用功能:“三平”和壶孔的作用。学生汇报:一把壶由壶把、壶嘴、壶身、壶盖四个部分组成。

▲设计意图:所选的这几把壶工艺、色泽、造型各有千秋,意在让学生通过赏析了解紫砂壶历经一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造型美、材质美、适用美、工艺美。引导学生认识壶的结构,为下面的制作做好铺垫。

3、感悟现代壶艺思维。

艺术当随时代,现代设计师把时尚的元素引入了茶壶的设计中,创作出了许多造型独特、装饰新颖、材料丰富的壶。●课件播放造型新颖、装饰独特的现代茶壶。

学生从材质(陶、瓷)、造型(几何形、动物、折纸以及自然界中的审美元素与壶艺的结合)以及用途(纪念日)等方面进行探究性学习发言。▲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从壶的造型创意出发,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宽创意思维,为下一步创作做准备。

三、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研究壶的制作方法以及装饰方法。

学生分组观察范作,小组成员交流,合作探究成型方法,分组汇报探究结果:盘条成型法、捏制成型法、泥板成型法。

学生动手体验盘条法、捏制法和泥板法等方法,深入探究不同的制作及装饰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提示学生各种陶艺方法的注意事项。搓泥条应该注意什么?(用力均匀)压泥板应该注意什么?(厚薄均匀)手捏法应该注意什么?(用力要适度)

●引导学生注意装饰方法:镂空装饰、雕刻装饰、压印装饰、粘贴装饰等。

●同一件作品中多种方法的运用。教师适时点拨演示制作难点。▲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学生合作探究作品制作方法,并感受动手体验的乐趣,体现课标提出的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的要求。

四、设计构思、创作表现

1、创意构思

提问:你打算设计一把什么形状的壶?准备用哪种方法制作?如何装饰才富有文化内涵?才更美观?可画画草图。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一下,达成共识,也可以简单地画计设计草图。小组内一名成员汇报想法。

2、引导学生创作表现

●出示作业要求:请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小组合作设计制作造型独特、构思巧妙、装饰新颖的茶壶。

要求:

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设计方法,组内达成共识,每组至少完成一件作品;组长安排分工汇报;

2、每组至少完成一件作品,在3、根据《小组作业自评量表》对本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提示学生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废弃的泥屑放入垃圾回收袋。●学生分组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创设“壶艺制作展”激励学生设计制作的兴趣和热情,在愉悦的情绪中感受壶艺的制作乐趣,指导学生合理运用陶艺的技巧。

五、观摩交流、评价展示。

教师主持作业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方法多角度评价作品,并指出作品的改进措施。

●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每组由两名同学介绍作品;组间交流评价。

●学生汇报并上交自评结果。

▲设计意图:体现多元化评价,采用学生介绍作品、其他同学参与、教师适时点拨,共同指出优点和改进建议。

六、小结及拓展

展示以壶造型的工艺品及建筑作品等,开阔视野。

结束语:鼓励——展望——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启发思维,引发思考。

2014年初中教师新课标课例研究全员远程研修

课后总结反思

纵观《壶中日月》一课,可以用以下几句话概括:教学内容人文化;教学过程条理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多元化。

本节课最突出的有三个特点:一是评价方式上有新突破。本课采用了分组活动的方式,评价也围绕分组学习展开。首先利用“评价格”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是一个创新,通过“爬格子”的形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即时评价,既直观、又实用;再就是利用“小组作业自评量表”进行终结性评价。“自评量表”的内容不但包括构思创意、制作方法、造型美化等造型活动方面的要求,也包含小组合作学习、自评陈述等学习表现方面的要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增强了教学评价的实效性。体现了课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的要求。二是在造型活动中凸显人文色彩。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对学生进行造型能力的培养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但“茶文化”和“壶文化”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因此,处理好壶的文化价值与造型技能、技巧学习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本课的研究主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好美术学科本位与自然、人类社会科学以及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可知、可感的范围开展教与学和活动,在这一点上王老师做了很大的努力。三是分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值得学习借鉴。本课安排了两次小组合作探究,一是以小组为单位自主研究壶的制作方法以及装饰方法。教师巧妙地利用范作供学生分组观察讨论,自主归纳出了盘条法、捏制法和泥板法等制作方法,即而让学生动手体验,深入探究不同的制作及装饰方法,解决实践中的困难,如此

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二是在作业前的构思创意环节,王老师是这样设计讨论问题的:“你打算设计一把什么形状的壶?准备用哪种方法制作?如何装饰才富有文化内涵?才更美观?”,既:构思创意、制作成型、装饰美化。如此设计体现造型与人文的双重要求,导向明确、层次清晰。在小组活动的安排上,王老师将探究内容和要求印发给各小组,按照研讨程序和要求,先是组内成员独立思考,再是组内对设计思路、成型方法、人员分工等展开讨论,达成共识;最后由各小组自主安排成员汇报。如此安排,既有独立思考,也有小组合作,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实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的目的。问题与不足:

1.如果让学生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以及原有的认知汇报一下自己了解的有关壶和茶的知识会更好;

2.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对学情考虑的还不够充分,分工合作及反馈等时间的把握上的还不到位,应让学生把时间和任务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以提高学习效率。

2014年初中教师新课标课例研究全员远程研修

初中美术研修三组:C段视频脚本

初中美术研修三组:C段视频脚本

上课人:王考

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今天我给同学们泡好了一壶上好的铁观音,请大家品茶,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品一品?好喝吗?” 生:“好喝”。

师:“中国人喝茶是很讲究的,第一口为品,第二口为尝,第三口知茶味。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壶中日月》”

师:“一说到壶,同学们并不陌生,壶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最早的壶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鸟纹壶,壶的样子很像我们今天的什么?” 生:“花瓶”。

“对,很像花瓶。这是原始人用身边的陶土进行烧制,这是用来装水的一个器皿。到了唐代,人们的饮茶方式是煮茶,为了方便煮,它是没有盖子的。我们从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发现的这把壶,更像一个饮茶的还是饮酒的呢?” 生:“饮酒的”。

师:“对,因为在这个时候,茶器和酒器是共用的。我们从明代王问的《煮茶图》当中我们也发现了一把壶,它和吴经墓出土的紫砂提梁壶样子非常相似,说明在明代紫砂壶已经进入了老百姓的生活。这是什么瓷?”生:“青花瓷”。师:“在我国壶经历了彩陶、釉陶、青瓷、紫砂以及青花的一种演变,不同时期造型和纹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品位”。师:“自古以来喝茶讲究一壶好水和一把好壶,品茶之壶首推宜兴的紫砂壶。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大家仔细的看,你从这段视频当中发现了什么?”(学生看视频)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发现吧。谁来说?” 生:紫砂壶的样子有很多种。师:“看来你观察的很仔细。

生:“紫砂壶的样子有圆形、直筒型和方形。”

师:“也是样子,我们给他们爬一个格子,那位男同学”。生:“从古至今茶壶对人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师:“说的也不错,看来你还是很关注生活的,请坐。”

师:“紫砂壶不但好用,而且极具美感。同学们看,这些紫砂壶的样子和形状都不一样,包括上面的装饰和花纹都不一样,你看一下你非常喜欢那一把?哪位同学谈一谈?大胆的说,你来”

生:“我喜欢右上角那一把有竹叶子的茶壶,我觉得它很贴切大自然。” 师:“贴切大自然” 生:“有种陶醉的感觉”。师:“说的好不好?” 生集体说:“好”!

师:“请坐!这把壶诗书画印在它上面都体现出来了,是中国的民族文化在壶上的体现。每一把壶的底部都会有一枚壶款,说明这把壶是谁做的。哪位同学再来谈一谈你喜欢的壶,那位同学。”

“左下角那一把 ” 师:“左下角,这个吗?”

生:“这把壶的花纹非常美,它的曲面非常均匀”。

师:“中国的青绿山水在壶上的体现。我们大家看这把茶壶,是莲花的造型,壶钮是青蛙,是肖形壶。这把壶是高风亮节壶,样子像什么?”

生:“竹子”。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壶,集壶泥、壶款、壶章、书画等诸多造型因素与一体,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虽然它们的形状各异,但它们的结构组成还是有相似之处的。那么一把紫砂壶,它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生:“大概是由壶盖、壶身、壶嘴组成的。” 师:“请再说一遍”

生:“壶盖、壶身、壶嘴、还有把手”

师:“还有壶把四个部分组成,请坐。我们六组爬的最高了,二组和四组要努力啊!”“每一个壶盖上面都会有一个壶孔。同学们知道壶孔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师:“哦,出水的?”看,老师这里有一把小壶,壶孔部分在这里,你看,壶孔啊不但是用来进气的,而且还用来出气的。这样可以把水很好的倒出来,假如把壶孔堵上的话是不就就出不来了?它不但是进气而且是出气的。是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每一把壶都要讲究一个“三平”。你看我把壶盖拿下来,这三个部分是相平的。同学们想想,假如壶嘴比较低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水漾出来。

师:“对呀,同学们的观察还是很细致的。

师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些壶都是传统的紫砂壶,现代的设计师他也把现代的元素融入了茶壶的设计当中,设计出了许多造型新颖、装饰独特的茶壶同学们想不想看看?” 师:“你比较喜欢哪一把?请你说一下好吗?”

生:“我喜欢第二把,因为它是长颈鹿的,长颈鹿的脖子很长,造型奇特。” 生:“喜欢最后一个,比较可爱,而且有纪念意义”。师:“说得太好了,这是什么活动的?” 生:“世博会。”

师:“看来同学们知识面还是很丰富的!”

“茶壶是土与火的艺术,这些漂亮的茶壶是用泥土来做成的。我们看这几把壶,你们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又是什么形状的?想不想近距离的看一看?这些壶我已经带来了,就在同学们的桌子上。现在打开包装袋,研究一下,看看你们组的壶是什么形状的?用什么方法做的?”小组研究。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 ”(学生起来介绍。)

生:“我们组的壶看起来像是现在的寿司或是面包,主要有三个面组成,侧面是两个半圆的平面,上面是一个曲面,两个平面上有一些装饰。我认为它的壶嘴还是很有创意的。做法是在做曲面的时候作为一个长方形,然后在做壶嘴的地方切割成一个圆筒。把壶嘴安进去”。师:“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用心”。师:“还有哪个小组说说?”

生:“我们这个很像一个大象,两边是由贝壳做的。眼睛设计的很漂亮。壶盖设计成了一个巧克力,鼻子很长。用捏的方法,然后用条盘起来。”

老师:“用条盘起来的,是这样的吗?她观察的也很细心。还有没有同学起来说说?第五组”。

生:“我这个是一个老虎,前面这里是一个‘王’字,一眼能看出来。但是它不像现实中老虎的那种凶猛,它是卡通的形式,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师:“下面我们总结一下:泥条法,这种方法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泥板法,那这把壶的方法我们叫它手捏法。大家想不想体验一下这几种方法,选择你比较感兴趣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咱们来试一试。取一小块泥,咱们一起试一试。泥板,看谁第一个能做出泥板来?还有手捏。试一试!刚才大家在体验的过程当中,比如搓条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生:“ 不均匀。”

师:“ 粗细不均匀吗?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啊?那老师帮你解决吧。用力均匀就可以。还有什么困难?”

生:“搓的时候有点长,容易折掉,也是粗细不均匀吧。” 师:“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同学们试想一下,我们做一把茶壶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觉得那个地方最难呢?”

生:“不太圆。”

师:“是指的结构吗?小组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可以的。还有那位同学觉得茶壶的哪个地方比较难?”

“壶嘴”。生:“壶把”。

师:“壶把怎么样?那壶把我们应该怎样?” 生:“粘紧”。

师:“连接的问题”。老师拿来事先做好的半成品,展示壶嘴和壶身的连接。每一把壶的壶嘴都不是一个大洞,而是由几个小孔。教师把壶嘴连接在壶身上。

师:“在每一把壶上,同学们会发现上面有些花纹。它们都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呢?”比如我们有一些工具,(老师演示刻的方法。粘的方法。老师拿一根很细的泥条往壶上安)师:“这个壶把行不行?” 生:“不行”。师:“为什么?” 生:“很细”。

师:“我们应该搓一根粗点的。我们刚才学了这么多方法,我们总结一下,盘泥条的时候要用力均匀,泥板成型的时候,把泥板压均匀,手捏成型的时候,力度要均匀”。

师:你打算设计一把什么形状的壶,准备用哪种方法制作,如何装饰才富有文化内涵,才更美观?可画画草图。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设计方法,组内达成共识,组长安排分工汇报。时间三分钟。小组讨论交流。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们想做一个苹果的,组长做壶身,我来做壶把,对面同学做壶盖,她来做壶嘴”。师:“看来你们的分工还是很细致的,创意也很好,希望你们能做出好的作品来”。生:“我想做一个圆筒状的。”

师:“好,请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小组合作制作造型独特、巧妙构思、装饰新颖的茶壶。

1、每组至少完成一件作品,作业完成后,组长安排分工汇报。

2、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废弃的泥屑放入垃圾回收袋)”

师:“刚才我们大家都非常用心的在进行制作一把壶,而且很想达到一种精益求精的效果。咱们展示一下本组的成果。展示的时候一个同学介绍,另一位同学托着。”

生:“这是一个圆台状的,正方形的盖,上面有个可爱的小把,是由很多很多很多条组成的。” 师:“用盘条的方法。”

“这把壶能不能盛水我还是不知道的,这把壶古朴里透着典雅,可以当作工艺品。” 师:“古朴里透着典雅,说得太好了。非常棒,咱们掌声给他。”

生:“我们是以一个苹果为原型做的茶壶,盖上面有一片叶子,壶身大约是圆柱状的。贴近大自然,第一次做这样的作品,我感觉是不错的一个工艺品了。” 师:“自己鼓励一下自己。实现了自己的想法。”

生:“用圆条缠绕做成的,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壶身外面刻了一些竹子,茶杯本来我们想做大的,但是小的我们觉得更能品出茶的滋味。” 师:“这是一套茶具,中国的诗书画文化在上面体现出来了。非常好。” 师:“我们请另一小组同学介绍一下吧”

生:“我们的是一套茶具,因为壶太重了,所以可以壶把做的粗一点,能托起来,然后壶嘴比较短,装水多所以做的比较粗。茶壶盖做的既像皇冠又像巨石,虽然比较大,但是能够盖上”

师:“还是很有特色的。我看有一组同学做的非常大,而且很古朴,知道是哪一组吗?来你们介绍一下吧。”

生:“我们的很大。体现了古朴大方,嘴又很玲珑,也就是大中及小,小中及大,还有里面有个笑脸,体现了现代化的工艺,体现出了一个完美,接近完美的一个工艺品。” 师:“上面还有一个字,是什么?” 生:“茶”。

师:“用刻的方法是不是?” 生:“是”。

师:“我看另一组的茶壶也很有特色,给大家看介绍一下吧。”

生:“我们是用圆柱型来做的,壶把上缠绕两条小蛇,突出大自然的感觉,壶的前面是朵花,杯子也是依照茶壶的感觉做了一个小版的,算是一个母子套装。”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的多么具有人文性”!

师:“咱们今天动手体验了陶泥,并且从泥当中感受到了乐趣。虽然同学们的作品也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我们体验了,发现了,我们就进步了。最后我们看茶壶造型的一些工艺品以及艺术品。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生活当中的有心人!”

下载《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幸福是什么》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

    《钓鱼》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钓鱼》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文小娟 教学目标: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

    《插入图片》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插入图片》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高健 一、教学内容分析: 《插入图片》是省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十五课的内容。此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WO......

    幸福是什么 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10、幸福是什么 一、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

    《九色鹿》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学主题:阅读课所属学科:语文适于年级:二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建议学时数:2学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湖、救......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比例尺》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摘 要:利用奥运场馆与本校操场的鲜明对比,创建了设计足球场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绘图,无师自通的用到了按比例缩放,从而发现了学习比例尺的必要性。......

    王二小教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

    《王二小》教学设计 泰安市三里学校 张红霞 教材分析: 《王二小》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记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王二小勇敢机智......

    《比一比》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比一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美丽的农家小院作为背景,让学生认识常用的反义词和量词。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