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交〔2007〕4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交通厅文件
浙交„2007‟45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
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市交通局(委)、义乌市交通局,省运管局:
近年来,我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学习驾驶机动车的需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市场竞争无序、培训能力增长过快、成本逐年上升、经营缺乏活力等新问题。为了保障和促进我省机动车驾培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一五”期间我省道路运输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14号)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在联合开展全省机动车驾培经营状况调研的基础上,现就进一步加强
-1-我省机动车驾培行业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宏观调控,健全市场准入退出机制
(一)加快制定驾培业发展规划。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宏观调控,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和浙政办发„2006‟14号文件要求,结合本地区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和驾培市场供需情况,在2007年6月底前完成制定适应本市、县(市、区)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驾培规划,引导驾培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各级运管机构要严格贯彻执行最近颁发实施的浙江省地方标准《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资格条件》(DB33/T557-2006),按照新的准入条件,规范许可行为,整合教学资源,增强市场适应能力。
(三)建立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对于驾校主体资格、教学场地有效使用面积、教学人员、教练车数量等条件不达标,或存在不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教学大纲”)施教、超越许可范围等违法经营的驾校,各级运管机构要联合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查处。对培训能力严重过剩的地区,要引导驾校通过联合或者重组的方式,有效控制和减少教练车数量,实现过剩资源的平稳退市。
二、理顺培训收费,减轻驾校负担
(一)各级交通部门要会同物价、财政、公安等部门,对涉及驾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费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
-2-理。除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省级财政、物价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外,各市不得擅自扩大驾培征收范围和提高征收标准,不得强制摊派各种不合理收费。
(二)交通部门要会同物价部门科学测算驾培经营成本,结合交通部教学大纲计时培训要求,提出驾培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的调整意见,明确驾培经营性收费事项,进一步理顺驾培价格收费体系。
(三)调整教练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周期,自2007年1月1日起,教练车综合性能检测实行一年一次。
三、应用科技成果,降低经营成本
各级运管机构要积极引导驾校推广应用《节约型驾驶培训方式》的研究成果、多媒体教学软件、计时培训管理设备以及与“大纲”相配套的驾培模拟器或电动场地驾驶训练仪,不断降低驾校经营成本。为了促进驾培行业科技应用,厅将对近期购置驾培模拟器的驾培机构给予资金补助,作为引导打造节约型驾培行业的措施,用于推广应用驾培科技创新成果。
四、强化市场监管,规范驾培市场秩序
各级运管机构应加大驾培市场监管,联合有关部门经常性地开展市场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对于不符合条件的驾校,要取消其经营许可、考试资格和营业执照;要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及时分析市场动向,建立本地区驾培市场预警机制;要不断完善驾校信誉质量考评体系,建立驾校、教练员“黑名单”制度;
-3-要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联系,进一步完善协调配合与监督制约机制,严肃查处驾驶培训与考试过程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五、增强责任意识,规范经营行为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运管机构要督促驾培机构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注重品牌建设,规范经营行为;要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按纲施教,确保培训质量;要加强经营管理,规范培训程序,严格收费标准;要加强教练员管理,规范从教行为,完善教练员培训质量排行机制;要加强教练车辆管理,完善路查制度,确保教练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和教学专用;要加强教学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安全学习,保障驾培教学安全。
六、工作要求
(一)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将机动车驾培纳入行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定期研究检查,切实加强机动车驾培行业的领导。要尽快组织完成机动车驾培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驾培管理职能,加强驾培管理力量,提高驾培管理水平。
(二)各级运管机构要认真抓好本地区驾培行业的监督检查,及时了解研究驾培市场新情况新问题,改善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驾培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运管机构要加强对驾培行业协会的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协调、监督功能,在积极宣传行业政策法规、强化从业人员资格管理与行为规范、开展行业自律监督、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倡导行业诚信建设等方
-4-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七年二月十七日
主题词:驾驶员 培训 管理 通知
抄送:交通部公路司,省物价局、省公安厅交管局、省驾培行业协会,各市运管处(局)、杭州市车管局。
浙江省交通厅办公室 2007年2月25日印发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的通知[模版]
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的通知
中交〔2011〕207号
各交通运输分局、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
根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6年第2号)、《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的实施细则》(粤交运〔2009〕1438号)的有关规定,为规范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经营行为,提高培训质量,现就使用统一的《中山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合同》(以下简称《培训合同》)以及进一步加强教练员、教练车管理等有关规定通知如下:
一、《培训合同》的管理规定
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的实施细则》规定:“驾培机构应当与学员签订机动车驾驶培训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明确收费方式和标准、培训内容以及时间安排和违约处理方式”;“培训合同应采用经设区的市交通主管部门审定的机动车驾驶培训合同示范文本”。我局决定从2011年6月1日起,我市驾驶员培训机构(以下简称“驾培机构”)使用统一的《培训合同》,驾培机构从2011年6月1日起新招收的学员应当与其签订本合同。《培训合同》管理遵照如下规定:
(一)驾培机构应按照我局规定的式样印刷本合同文本,也可委托市机动车维修与驾驶员培训行业协会统一印刷。
(二)驾培机构申请学员《培训记录》审核,审核资料报送应附本《培训合同》,缺《培训合同》的补充后再予以审核。
(三)驾培机构应加强《培训合同》的管理,完善《培训合同》管理制度。《培训合同》必须有公司(总校)法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名并加盖公司(总校)公章。有培训分支机构或报名点的驾培机构,应明确《培训合同》签订的授权代理、归档等的管理。合同签订代理人名单应报我局备案。驾培机构与学员签订《培训合同》,应将其中的一份合同文本交学员保存,驾培机构不能以任何理由扣留应给学员的已生效的合同文本。
(四)学员培训结业后,驾培机构应将所持有的《培训合同》文本存入该学员培训档案。检查发现驾培机构学员培训档案没有《培训合同》、学员投诉或电话回访学员反映驾培机构扣留应给学员的《培训合同》文本,经查证属实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要求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暂停该驾培机构的《培训记录》审核业务。
二、教练车管理规定
(一)教练车新增
教练车新增实行评审制,遵循先通过评审获得指标、后购车的原则。车辆技术管理科组织行业有关专家,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情况、驾驶员培训行业发展预测及上培训规模、现有培训能力等数据,确定我市下一拟新增教练车辆总量,向全行业公告并接受驾培机构新增教练车申请,我局根据申请驾培机构的经营条件、经营行为、质量信誉考核结果等方面进行评审,择优确定申请驾培机构新增教练车指标。具体评审办法另行规定。
(二)教练车技术条件
教练车技术状况应符合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的要求和行业标准《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所规定的二级以上技术等级,并按JT/T433标准要求装有副后视镜、副制动踏板、副喇叭、灭火器及其它安全防护装置,教练车技术等级评定必须每年进行一次。教练车应按省交通运输厅规定的式样喷涂统一标识并在车身上公示驾培机构和管理部门的投诉电话,我局的投诉电话为0760-88801048。投诉电话公示须在6月1日前完成。
(三)教练车备案登记
1、教练车备案办理流程:
驾培机构向我局办证窗口提交申请资料办证厅工作人员受理并打印受理回执车辆技术管理科审批打印《教练车备案证明》
2、教练车备案申请应提交的资料:
(1)《教练车备案登记表》;
(2)车辆行驶证复印件;
(3)车辆登记证复印件;
(4)车辆技术等级证明(登记未满一年的新车不用提交);
(5)纸质车辆彩色照片一张及数码相光盘。
(6)与该车匹配的《教练员证》复印件。
3、车辆数码照片技术要求
车辆的拍摄要求:(1)拍摄照片时,应先把车辆清洗干净;(2)车辆按横向摆放,从车辆前方左侧45度角拍摄;(3)车辆图像面积应占照片总面积的三分之二;(4)车辆照片应能明确辨别机动车号牌和车身颜色,反映车辆真实全貌。
车辆相片技术规格要求:(1)照片存储格式:JPEG;(2)照片规格尺寸:长79mm×宽59mm(像素要求:930×696象素),文件大小不得超过256k;(3)分辨率要求:350dpi,24 位 RGB 真彩颜色模式;(4)车像清晰,层次丰富,无明显畸变;(5)相片须为白色背景,无边框;(6)要求车像距离左右边距为35像素。
三、教练员管理规定
我局根据《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6年第9号)以及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教练员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在我局备案的教练员实施管理。驾培机构聘用教练员应办理教练员备案登记手续。
(一)教练员备案登记
1、教练员新增备案申请办理流程:
驾培机构向我局办证窗口提交申请资料办证厅工作人员受理并打印受理回执车辆技术管理科审批打印《教练员备案证
明》
2、教练员新增备案申请应提交的资料:
(1)《教练员备案登记表》;
(2)与聘用培训机构签订的期限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3)《教练员证》原件及复印件(外省教练员证应到省交通运输厅办证中心办理换发广东省教练员证手续)。
(二)教练员异动登记
教练员变更服务单位应办理异动登记,教练员迁出原服务单位,应向我局车辆技术管理科提交如下资料:
1、《教练车、教练员异动登记表》;
2、《教练员备案证明》原件;
3、与原服务单位劳动关系解除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教练员迁出原服务单位后新到我市其他驾培机构任教的,迁入驾培机构按教练员新增程序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三)教练员再培训教育
驾培机构应按有关规定组织教练员再培训教育,再培训教育计划(方案)应报我局备案,我局车辆技术管理科按计划检查培训实施情况。驾培机构可以委托市机动车维修与驾驶员培训行业协会组织教练员再培训教育工作。教练员再培训教育内容、时间及培训考核要求我局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后实施。
(四)教练员教学质量信誉管理
1、驾培机构应对在职教练员进行质量信誉考核,我局委托市机动车维修与驾驶员培训行业协会负责驾培机构教练员质量信誉考核结果复核工作。
2、我局对备案在册教练员从业行为实行量化考核,有关实施办法另行规定。
四、特殊培训指标配额的申请
根据《关于按驾校培训能力审核<培训记录>的通知》(中交〔2010〕553)的有关规定,为照顾每年退伍军人返乡、应届毕业生以及残疾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学驾需要,C1、C2车型每辆教练车的年培训能力可在原基础上再增加5人,该部分培训指标,以保证培训质量为原则,并按以下条件审批:
(一)教练车数量50台及以下的驾培机构上月无有责投诉;教练车数量50以上的驾培机构上月有责投诉不多于1宗;
(二)上月份科目二考试合格率达75%及以上的,审批5人;上月科目二考试合格率达不到75%,全市驾培机构科目二考试合格率排名前10位的审批5人,合格率排名11至20名的审批3人;
第三篇:湖北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办法
湖北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提高培训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培训业户和学员的合法权益,满足道路运输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交通部1996年第11号令)、《湖北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和省人民政府《全省汽车驾驶学校和驾驶员培训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鄂政发[1997]36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湖北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民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经营的业户及参加培训的人员。
第三条 县(含县级市,下同)以上交通部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工作,县以上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运管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应当坚持“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的指导方针,维护驾驶员培训的正常秩序,提高培训质量,保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健康发展。
第五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行业管理规定和规章、发展规划、培训标准、开业标准、开业审批程序并负责开业审批;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许可证》(以下简称培训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培训学员证》(以下简称学员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员准教证》(以下简称教员准教证》、教练车标志牌、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结业证书》(以下简称结业证书)等有关证件;检查监督驾驶员培训质量,协调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有关工作,总结驾驶员培训工作的先进经验,大力推广新技术,为驾驶员培训提供服务。
第六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阶段从学员向培训业户申请报名起,至获得结业证书止。从事机车动驾驶员培训的单位实行许可证制度。从事机车动驾驶员培训的单位必须按照交通部颁发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统编教材实施教学,保证培训质量。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必须坚持先培训,后考核发证的原则。
第七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包括以下种类:
(一)初学驾驶培训(非职业和职业);
(二)增驾车型培训;
(三)非职业转职业驾驶培训;
(四)驾驶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五)机动车驾驶员再教育培训;
(六)与驾驶机动车相关的其他培训。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方式分为全日制、学时制两种。学员可根据情况自由选择培训种类及培训方式。初学驾驶培训分为职业驾驶员和非职业驾驶员培训,职业驾驶员培训是指以培养驾驶机动车为职业的驾驶员培训,其它则为非职业驾驶员培训。
第八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工作,在交通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坚持“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面向社会服务。
负责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和考核发证的部门,不得开办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班)及经营性教练场地。
第九条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户分为一类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二类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以下简称驾校)、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班(以下简称驾训班)和经营性教练场地。
第二章 开业条件
第十条 驾校、驾训班和经营性教练场必须有完善的章程,有法定代表人,有健全的教学管理和经营管理机构。
第十一条 驾校、驾训班必须具有与其类别相应的教练车辆、教练场地、理论(维护)课教员、驾驶操作教员、教室、拆装整车、发动机台架(具体要求见〈附表一〉:《湖北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班)开业基本条件表》)。
第十二条 教练车
(一)一类驾校必须具有50辆(含50辆)以上教练车,二类驾校必须具有20辆(含20辆)以上教练车,驾训班必须具有10辆以上教练车;
(二)驾校须按教练车总数的10%配备备用教练车;
(三)教练车技术状况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技术要求和交通部13号令中车辆技术等级划分的二级车以上标准;有自动变速装置的车辆不得作为教练车;
(四)教练车须配备相应的副制动器、副喇叭按钮、蓬布、座位、消防器材、上下梯子等装置;大型客车增加副转向盘;
(五)大型客车,车长须在8米以上,轴距须在3.9米以上;大型货车,车长须在6米以上,轴距须在3.6米以上;小型汽车,车长须在3.3米以上,轴距须在2.3米以上,轮距须在1.3米以上;
二、三轮摩托车至少有四个档位,其他教练车应符合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教室及维修车间
(一)理论课教室和维护、排故课教室须分别设置,教室的采光、通风、照明和消防等设备符合有关标准;
(二)理论课教室学员人均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每个教室最大容量不超过60人,并备有必要的教学用具;
(三)维护、排故课教室应备有排故发动机台架,主要教练车型的拆装、整车挂图、示教板或实物,备有电教设备和与统编教材配套的驾驶、拆装、维护、排故等教学录像片;
(四)驾校须有100平方米以上的维修车间,并配有完成小修和一级维护作业项目的必要设备和维修人员;
(五)驾训班须有必要的维修场地、维修设备和维修人员。
第十四条 驾校和驾训班必须有固定的教练场地或租用场地,租用场地须签订合法有效的租用合同。
第十五条 办公及生活用房
(一)驾校和驾训班须有相应的办公室用房和生活用房;
(二)住读生宿舍人均建筑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上;
(三)食堂人均建筑面积1.6平方米以上。
第十六条 人员条件
(一)驾校和驾训班分管教学的负责人必须具备本专业知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驾驶员培训管理工作三年以上;
(二)驾驶操作训练工作的负责人须具有本专业二级实习指导教师以上的技术职称或本工种高级工技术等级资格;
(三)理论教学工作的负责人必须具备本专业知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四)教员
1、理论教员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本专业教学能力;
2、维护、排故实习操作教员应具有驾驶或修理专业技工学校毕业以上学历、二级实习指导教师以上技术职称或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资格;
3、驾驶操作教员应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和驾驶基本理论知识及教学能力,持有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
4、大型货车驾驶操作教员,还应具备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资格证书、五年以上驾龄和10万公里以上安全驾驶资历;
5、大型客车驾驶操作教员,还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资格证书、七年以上驾龄和15万公里以上安全驾驶资历;
6、大型客车、无轨电车驾驶操作教员年龄28至60周岁,其它车型驾驶操作教员年龄23至60周岁。
第十七条 经营性教练场必须具备容纳100辆以上教练车同时教练的技术条件。
(一)有5公里以上的教练公路,车辆密度20辆/公里以下;道路标准四级以上,并有上下坡道、弯道和桥梁;教练场地有各类交通标志、交通信号齐全;
(二)有穿桩车位40个以上;每一个车位大型货车为350平方米以上;大型客车400平方米以上;小型汽车为250平方米以上。
第十八条 资金
(一)驾校和经营性教练场须拥有人民币二十万元以上流动资金;
(二)驾校和经营性教练场在开业时应出具合法的资信证明或资金担保书。
第十九条 驾校和经营性教练场应符合安全、保卫、消防等有关规定。
第三章 培训业户
第二十条 申办驾校(含职业驾驶员培训的技工学校)、驾训班和经营性教练场的单位或个人,须持单位或街道办事处证明及个人身份证明,向所在地县运管机构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办理立项申请,经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省运管机构申请立项。
第二十一条 申办单位或个人接到立项审批通知书后,应按照本办法所规定的开业条件,在6个月内筹建完毕,并向所在地县运管机构填报《湖北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班)开业审批表》(见附表二)或《湖北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性教练场审批表(见附表三)、《湖北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班)档案》(见附表四)和《湖北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班)注册登记表》(见附表五),经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省运管机构申请开业。省运管机构组织验收合格后,核发培训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 申办中外合资、合作驾校和经营性教练场的,由省交通厅审核,提出意见,报交通部申请立项审批。
第二十三条 申办者凭培训许可证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开业。
第二十四条 县以上运管机构在接到申请者立项申请后,应在30日内予以答复,在接到按开业条件筹建完毕的报告后,应在30日内进行开业审批。
第二十五条 培训业户应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学实施计划、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练计划)、学员学籍档案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教学设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第二十六条 每5至7台教练车编为一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应配备一名班主任。
第二十七条 教练车与学员数配备比例:
(一)大型客车、大型货车每辆车配备学员不准超过8人;
(二)小型汽车每辆车配备学员不准超过6人;
(三)摩托车每辆车配备学员不准超过2人。
第二十八条 运管机构以及驾校、驾训班和经营性教练场地,应严格按照省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取有关费用。
第二十九条 运管机构每年对培训业户的经营资格、经营行为进行审验,并对培训质量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培训业户应定期向县以上运管机构报送统计报表和有关资料。
第三十条 培训业户停业、歇业、合并、分立、迁移培训场所、变更培训范围,均应提前三个月向当地运管机构提出申请,经省运管机构批准。
第四章 学员管理
第三十一条 申请参加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人员必须到持有培训许可证的培训业户报名。
第三十二条 申请参加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人员应符合下列身体条件:
(一)申请参加大型客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驾驶员培训的,身高不低于155厘米;申请参加其他车型培训的,身高不低于150厘米;
(二)两眼视力不低于标准视力表4.9(允许矫正);
(三)无赤绿色盲;
(四)两耳分别距音叉50厘米能辨别声源方向;
(五)四肢、躯干、颈部运动能力正常;
(六)无妨碍安全驾驶的疾病或生理缺陷。
第三十三条 申请参加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人员应符合下列年龄条件:
(一)申请参加驾驶大型客车、无轨电车培训的为21至45周岁;
(二)申请参加驾驶大型货车培训的为18至50周岁;
(三)申请参加驾驶其他车型培训的为18至60周岁。
第三十四条 申请参加初学驾驶培训的人员应当履行下列手续:
(一)填写《湖北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申请表》(以下简称培训申请表)(见附表六);
(二)交验身份证件(居民身份证、护照等)及初中以上学历证明;
(三)提供县级以上医院身体检查证明。
第三十五条 需要增加准驾车型的,应当参加增驾车型培训,并履行相应手续。
第三十六条 非职业驾驶员申请职业驾驶员资格,应当参加非职业转职业驾驶培训,并履行必要手续。
第三十七条 对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由培训业户登记造册,向县运管机构报送《湖北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班)教学期报表》(见附表七),经地、市、州运管机构审核后,发给全国统一的学员证。
第三十八条 学员培训期间必须完成以下学习内容,并接受运管机构和培训业户的考试(考核):
(一)交通安全与职业道德;
(二)汽车机械与电气常识;
(三)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
(四)汽车驾驶理论;
(五)道路运输知识(职业驾驶员必修);
(六)汽车驾驶操作训练。
第三十九条 学员培训期满,由驾校、驾训班负责组织结业考试,地(市、州)、县运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学员,由培训业户填写《湖北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成绩表》(见附表八)和学员的培训技术档案,报送县运管机构存档,地、市、州运管机构审核,审核合格的,发给盖有省运管机构印章的结业证书,学员凭结业证书报考机动车驾驶证。从事道路运输的,凭职业驾驶员结业证书申办湖北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岗位合格证。参加驾驶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机动车驾驶员,必须持有职业驾驶员培训结业证书,并符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汽车驾驶员)》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 教员管理
第四十一条 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向当地运管机构申请教员准教证。
第四十二条 申请教员准教证应当履行下列手续:
(一)由持有培训许可证的培训业户填报《湖北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员准教证申请表》(见附表九);
(二)提供本办法第十六条要求的有关证明材料及身份证件;
(三)接受教学适应性身体检查。
第四十三条 教员必须持有教员准教证方准上岗执教;培训业户不得聘用无教员准教证的人员。教员实行轮训制度,运管机构每年对教员准教证进行审验。
第六章 教练车管理
第四十四条 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教练车必须持有省运管机构核发的教练车证,悬挂教练车标志牌。
第四十五条 申请教练车标志牌、教练车证应当履行下列手续:
(一)填写《湖北省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车标志牌、教练车证申请表》(见附表十);
(二)提供B级以上检测站出具的车辆技术等级证明。县运管机构按本办法第十二条要求对教练车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逐级上报省运管机构核发教练车标志牌、教练车证。
第四十六条 教练车应当定期进行二级维护,并每年进行一次技术等级评定。
第七章 罚则
第四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委托县以上运管机构按《湖北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和交通部1996年第11号令的规定进行处罚。罚款必须统一使用财政部门的罚款收据。罚款全部上缴国库。
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既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拒不执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四十九条 交通主管部门、运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政,秉公办事,不得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违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湖北省交通厅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湖北省交通厅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8]56号)
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文件 浙环发[2008]56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环境保护局,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为加强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和《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的通知》(环发[2008]69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立省与地方各级环保部门上下联动的管理机制
各市、县(市、区)环保局应加强对辖区内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日常考核,并定期将考核结果上报我局。
各市、县(市、区)环保局应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不得干涉建设单位自主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杜绝个人或无资质机构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充分发挥监管作用,防止环评市场的恶性竞争。
各市、县(市、区)环境保护局要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进行管理,不得擅自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二、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保证体系,提升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内部管理水平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承接的环境影响评价业务,必须与所具备的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相一致。承接环境影响评价业务时,必须与建设单位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或协议,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严禁借用和出借资质证书。书面委托合同或协议不得由其分支机构、办事机构代签或通过个人、其他中介机构签订。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合作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由主持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作为项目负责人。
评价机构应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的管理,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登记工作公告》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5年第52号)和《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的通知》(环发[2008]69号)的要求,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进行管理。评价机构所主持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特殊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须由登记于该机构的相应类别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主持,一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须由登记于该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主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各章节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各专题应当由本机构的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主持,各自承担相应责任。(环评爱好者论坛注)
评价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和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双重把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审核机制。
三、加强评价机构服务意识,提高环评报告编制效率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08]59号)要求,评价机构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按时保质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工作。评价机构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内容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必备附件材料不全的,或由于评价机构原因未按时编制、修改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我局将视作质量事故。
四、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的考核与监督管理
评价机构每个季度应上报本单位该季度通过审批的环评报告清单和电子文本,并于每年1月10日前完成上环评报告的上报工作,我局将采取重点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评价机构上环评报告质量进行考核。
我局对评价机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和考核两种。日常考核采取评审会专家打分和省、市、县各级环保部门综合评定相结合的办法,日常考核结果定期在我局门户网站上公布,并上报环境保护部。考核由专业机构和专家对报告书进行初审,我局结合日常考核结果、初审结果进行综合评定。考核结果于次年3月底前在我局门户网站上公布,同时上报环境保护部。
五、加强外省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
对接受委托为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外省评价机构,实行项目备案制。本省由环境保护部及我局审批的项目,评价机构应当在签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合同后10日内,持资质证书(复印件)和项目合同,到我局备案;由市、县(市、区)环保局审批、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报告表的项目,到设区市环保局备案,并纳入我局评价机构考核体系。
六、严格规范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申报
为维护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秩序,防止资质申请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6号)规范评价机构的资质申报。支持有条件且环评文件质量考核较好的评价机构申请评价范围扩项和评价资质晋级。
七、加强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对日常考核和考核结果为优秀的评价机构给予通报表扬,对考核结果差的评价机构进行通报批评。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和《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及从业人员管理的通知》(环发[2008]69号)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评价机构超越评价资质等级、评价范围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的,以及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发生2次以上质量事故的,我局将予以通报批评、并向社会公布,同时视情节轻重上报环境保护部,建议对评价机构和从业人员予以相应处罚。由于环评结论错误或所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达不到预期效果,造成排放的污染物无法达标、引发周边环境污染纠纷的,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浙江省环境保护局 2008年9月26日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07]565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
交公路发[2007]5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自施工许可制度建立以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按照《公路法》、《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的规定和要求,对公路建设项目认真实施了施工许可制度,有力地加强和规范了项目管理。但从部分地区执行情况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施工许可制度的保障效能没有充分发挥,部分项目在不具备开工条件的情况下提前建设,引发建设用地未批先用、拖欠工程款等问题。二是部分项目法人对施工许可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不具备施工许可条件的项目不积极创造条件,完善程序,而对具备施工许可条件的项目又不及时申报,造成项目违规建设的既成事实。三是部分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审查不严,对不具备施工许可条件的项目签署同意开工的意见,对不申请施工许可的项目不闻不问,纵容项目违规建设。这些行为和问题严重削弱了施工许可制度的保障能力,损害了工程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的严肃性,也是导致项目因仓促开工而发生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为严格执行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严把公路项目开工建设关,现就切实做好公路工程施工许可工作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必须高度重视施工许可管理工作。施工许可是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公路建设项目依法建设的重要措施。《公路法》明确规定了施工许可工作。依法做好施工许可工作既是交通主管部门的重要责任,也是保证公路建设项目合法、有序建设的重要手段。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施工许可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该制度的贯彻落实,切实把好公路项目开工建设的头道关口。
二、必须明确施工许可责任。施工许可属行政许可的内容。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项目和交通部确定的其他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由交通部实施,其他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按照项目管理权限由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实施。地方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明确由本部门负责实施的施工许可责任,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对符合条件的申请材料在2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对不具备条件的一律不予许可。违规许可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准予的施工许可条件。准予施工许可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已列入基本建设计划;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已经审批;
(三)建设资金已经落实,并经审计;
(四)建设用地(或单体控制性工程用地)已经批准,土地预审意见不能代替建设用地批复;
(五)施工、监理单位已依法招标确定;
(六)已办理质量监督手续;
(七)有明确的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的措施应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明确相应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四、施工许可的申请材料。施工许可材料由项目法人在项目开工前申报,其内容包括:施工图设计批复文件;对建设资金落实情况的审计意见;国土资源部门关于建设用地或者控制性工程用地的批复文件;项目各合同段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名单和合同价情况;质量监督手续;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措施等材料。
五、严格执行施工许可制度,加强许可管理工作。各地交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施工许可管理工作,完善审查制度,建立施工许可动态工作档案,督促项目法人严格执行施工许可制度,对未经许可擅自开工的项目要及时予以制止,并依法追究责任。今后凡未取得施工许可的项目,除一律不得申报公路交通优质工程奖外,部还将在全国进行通报。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上述要求,对本辖区内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许可情况进行一次清理,对不符合施工许可条件且已经开工建设的公路建设项目,特别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项目和其他重点建设项目,要按照许可事权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有关手续,争取年内完成许可工作。暂时难以完成的,要在年底前向部作出说明。部将在年底对2007年开工建设的项目施工许可办理情况进行全国通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〇〇七年十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