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苏州吴江区横扇中学
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多少年来,我们的课堂一直是知识灌输的地方,“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等非生态的教学方式大行其道,老师在异化了的“主导论”的掩护下,霸占着学生主体的课堂,学生则成了听众和看客;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对学生施行“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这种短视、功利化的教育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和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
2.课程改革的需要
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态课堂是对过去非生态甚至反生态的课堂行为的一种批判,是在“让人成为人”的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又一种教育追求。它旨在尊重学生个体发展,把属于学生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一个幸福完整的人生,开辟教育内涵发展的新路。
3.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学生80%的教育都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还是在课堂,因此惟有课堂教学改革才能迎来素质教育的春天。
4.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深刻变革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只有通过独特办学目标的实现来体现办学的个性化,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条件
1.科研经费得以保障。
长期以来,我校一直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每学年都从有限的办学经费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教育科研的专项经费。这为该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师资力量十分强劲。
课题组核心成员大多为校市级骨干教师,他们绝大部分参加过课题研究,具有丰富的管理、教学经验,能比较熟练的运用各种研究的方法,在各自的学科都有卓越的成绩,在市级以上的比教中均获过奖,论文有100多篇在省、市级获奖或发表。3.课题研究经验丰富。
近几年来,我校共大市、市级多个课题结题,这些课题研究给我们积累了大量经验,使我们对做好本课题研究有了充足的信心。
4.专家给予引领指导。
市教科室副主任张玉昆专门蹲点我校对该课题进行指导,这为该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生”是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长大;“生”是活着的,有生命的;“生”又是指“学生”。“态”是指形状、样子。那么,“生态”也可理解为“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发展成长的样子。”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这样一种课堂教学环境,即让生命实体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地和谐自由地生长发展。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生命实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生态型的课堂教学即是教师和学生在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有利于人整体生命投入的学习生态环境中,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就是生态型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也是本课题的核心概念。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目前尚未见到国外关于生态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但在国内有不少地方正在重视生态课堂构建这方面的实践研究,并取得一定的实践成果,但无取得生态课堂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2.课题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探索出自主学习生态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和理论。
3.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生态型的课堂教学即是教师和学生在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有利于人整体生命投入的学习生态环境中,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1.预期目标 生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是生态课堂主体──学生学习生态的建立。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为他们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这就是生本教育的生态型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师的教学现状和教师角色的转变研究。(2)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
(3)各学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实践及研究。
(4)“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五、研究的思路:
(一)转变教育观念
1.教师明确为什么要提出生态型课堂的构建。2.教师明确什么样的课堂是生态的课堂。
(二)将理念落实于课堂
1.教师解剖自己课堂内存在的不生态现象。2.构建生态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2)精选知识为学生乐于接受和易于感悟。(3)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4)实现生命的交往互动
(三)倾听来自师生的声音
(四)在对话中共生
六、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资料研究。重视文献资料的运用,积极借鉴国内外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经验和理论,并借助这些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
(二)行动研究。以提高教育质量、改进教学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以自然、真实、动态的课堂为研究环境。
(三)协作研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作,学会观察实践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实的种种变法,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方案等的有效性,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理论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7月)筹建课题组,确定研究内容,申报立项、设计方案、开题论证。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部署研究工作,全面实施课题研究行动
3、总结推广阶段(2010年9月—2011年7月)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八、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
2、课题实施结束,形成总课题成果报告,并汇集各研究成果正式出版专著。
3、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课、汇报课活动展示高效优质的示范课。
九、课题研究的管理
由石培荣校长任组长,由何正荣副校长为副组长,建立课题研究组,共同承担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实施工作,吴江市教科室等上级有关业务部门为课题提供指导和咨询。
吴江市横扇中学 09年4月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的研究(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转变教师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方式,并不断完善教学目标,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互动、交往的教学过程,形成自主、探索、发现的教学方式,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训练学生正确运用语文工具去思维、去创新的习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个人生存需要的人才。
本课题中的“自主创新学习方式”,就是教会学生去主动探求知识,创造性地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把注入式教学改变为启发式教学,使语文教学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人文精神。
2、研究动因
创新是人的生命迸发出的最鲜活、最富灵性的智慧火花。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以基础性、工具性为特征的语文学科教育,更要求改革创新,以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就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学目标不够全面,教学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重动脑轻动手,重学习轻应用。在教学中还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由此可能导致师生关系冲突对立;另外,教学评价的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创新教育的理论,有助于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途径,有助于培养符合21世纪人才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3、指导性理论
语文是一门最具有创新性的学科。语言是思想交际的工具,而创新是思想的智慧之花。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创新的课堂。从历史来看,语文教育史也是一部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历史。叶圣陶、吕叔湘等一批老教育专家,发表了许多精辟论述,指导和推动了语文教育的改革。
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来看,语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语言能力的培养。可是,语文教育被许多干扰因素左右着。语文是应试教育中受害最大的学科。基础教育成为机械、死板的纯技术训练,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研究、运用现代教育原理,探索语文创新教学方式的实践模式。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学习方式。
2、通过课题研究和实施过程,完善教学目标,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
3、通过课题研究和实施,培养人文精神,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科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品质,创新开拓的意识等素质。
三、研究的原则及构建假说。
1、课题研究的原则:
1)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一切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代之以“应需”教育,着力于学习方式的指导。
2)整体性原则。处理好师与生、教与学、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
3)听说读写并重的原则。克服重书面语言的倾向,着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发展的评价原则。不以书面的考分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更着重考察语文素质是否真正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否增强,潜能是否被充分挖掘。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发挥,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第一标准。
本课题的构建假设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和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活动,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创造之空间,使课堂教学成为创造之过程,使学生成为创造之才。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操作要求:
课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改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要实现学生这一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儿童知识面广,个性更突出,因此,我们应顺应时代与学生的特点,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理直气壮地以学生为主体,做民主型的教师,努力建立人道、平等、民主、和蔼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并通过和蔼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真正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理解应该是双向的。顾名思义,“双向”是指教师理解
学生,学生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更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良好的品德,是获得学生信任的前提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品德、高尚的人格,要具有一颗善良真诚的爱事业、爱学生的心灵,要充满人道主义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学生的品学取决于教师的德才,要想获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2、新颖的授课方式,是获得学生尊敬的源泉
语文教师要树立“教是为了指导学”(叶圣陶语)的观念,去选择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使语文课成为“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语文课的新颖是它具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学语文,从而获得学生的尊敬。方式有很多,比如:
(1)课前三分钟说话练习
课前三分钟,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教师提供的信息不能很好的吸收,采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进行收心教育。况且,学生为了这三分钟的演讲,在课外会作大量的准备工作,查找能引起别人兴趣而又少有人知道的资料,练表情、练语调、练语态……以期在台上展示一个完美的自我,这不是可以一举多得吗?长期坚持开展此项活动,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水平逐步提高,还可以促进课堂片段教学,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的效果。
(2)定期召开辩论会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课堂必须面向社会生活。定期召开辩论会,可以调动学生的社会积累、思想积累、感情积累、知识积累,可以提供一个广阔而自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没有化妆和伪装,只有实感与真情。论题由学生提供,师生共同商议,真正达到了教学做的合一。学生感谢教师的别出心裁,教师感谢学生的新颖独到,师生感情其乐融融。
(3)适当开设“汇报课”
汇报课是指学生在个体自学的基础上,在同桌或小组内讨论交流所得的内容,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层次,汇报自学所得。汇报课前的自学过程,探讨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共同合作的过程。而自主学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灵魂,也是创新学习的关键。这样做,既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变传统的“说教式”为“交流式”。
(4)适时开展语文竞赛活动课:
一说到要开展什么竞赛,学生总是激动万分,此时此刻好胜心胜过一切,哪怕失败了,也一定会再接再厉,下一次一定要赢回来。这样,他们就一定会付出最大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我们在课堂中可以开展这些语文竞赛活动,如诵读竞赛、写作竞赛、听说竞赛以及综合竞赛等。诵读竞赛,包括读和诵两个方面。读有读的比赛,比如朗读比赛、速读比赛、红领巾读书大赛等;诵有诵的比赛,比如普通话朗诵赛、诗文朗诵赛,赛诗会等。写作竞赛的种类主要有作文比赛、手抄报比赛、改错字比赛等。
(二)完善教学目标:
1、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注重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一是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来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当说,课程标准对人文性予以高度重视,并在课程目标中得以很好的体现。比如,“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都是课程标准体现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佐证。
2、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突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上,新课程不仅明确提出“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要求,而且将这一要求贯穿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各项目标之中。在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上,强调“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进而“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总之,努力体现课程性质,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目标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三)变革学习方式:
我们的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训练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疑问,在读书时体会思想感情,在实践中学会观察与思考,在讨论时能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做到主动质疑、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根据人的感官到思维上产生内在的连动,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采用多种连动方式调动各种器官,做到手脑并用。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歌舞晚会式”、“答记者问式”、“拔河式”……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有利于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创建多维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凡是能通过互动学习完成任务的,我们应该设计安排互动,提倡“三主”、“三不”的组织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教师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与教师所讲的内容有异议,课堂上都可以讨论和争辩。教师应大度、有内涵,对不同意见不横加指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给学生
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进自主学习应该有的自信和勇气,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这种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能促进语文整体素质的发展。
(四)改革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自主创新学习”课堂评价强调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的学生的参与,因而评价教学应以学生参与为主要依据:
1、学生参与的状态。学生在课上要热情饱满,注意力集中,师生间要民主,做到双向交流,教学共振。
2、学生参与的广度。学生应人人参与,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要关注不善发表意见的学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率应达90%以上。
3、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课堂上自己活动的时间(读、写、议、算、操作、演示、板演)不少于2/3。
4、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有效的成功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机会,多式多样地参与。如:独立学习、集体讨论、小组活动、动手操作等。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思考的机会,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5、学生参与的品质。培养训练学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学生要有提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普遍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6、学生参与的效果。在掌握知识方面,当堂课的合格率应达到9O%以上,优秀率达到7O%以上。同时每节课要进行学法指导,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研究过程中,既要站在现代教育思想的高度,广泛地吸收学科理论,又要善于从国内外各种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概括提炼。理论研究和学习应贯穿课题研究始终。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安排。
1、课题研究分成以下一步几个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4月~2012年8月 课题设计、论证,学习有关理论、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3月 营造研究氛围,探究语文学科创新教学方式。
第三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 总结提高阶段,组织结题鉴定。
2、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建立课题活动制度,坚持每月、每周开展研究活动。
2)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科研方法,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学习材料。
3)积累各种资料,及时分析总结。
第三篇:《高中英语自主学习与形成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高中英语自主学习与形成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高中英语自主学习与形成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部《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这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习方式,然而现实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感到茫然,课改实践徘徊在行动的“盲区”。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有的教师还是沿用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行为,视学生为学习的“容器”。因此,怎样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的三个转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而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实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正在成为新时期高中英语教学的潮流。
大同五中是所市级示范高中学校。近年来,由于社会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规模迅速扩展,同时不可避免带来生源质量下降,英语教学工作面临新的困难。我们在对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我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普遍较差。面对新课改形势,我们需求一种切实可行的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我校英语教育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高中英语学习常规研究
2、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
3、形成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4、运用形成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行为研究 本课题内容之间存在着自身的内在联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先解决学生怎样学、愿意学和会学习、并能长期坚持的问题,所以要先进行“高中英语学习常规研究”,为“形成性评价体系研究”打好基础。评价体系的研究需要贯穿于整个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它直接引导、调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运用形成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整个课题研究的核心,也是整个课题研究最有价值的内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课题的研究是否能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转变,行动能否到位。因此,必须进行教师行为的研究。
四、指导思想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入手,制定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对其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阶段性或任务型学习成果进行恰当评价,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的目标时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语言技能。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施行形成性评价的英语教学活动,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优质地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全体参研人员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既参与研究,又参与实践,在教学工作中互相协作、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解决问题、总结反思、不断提升。
2、课例研究法:运用自主学习和形成性评价的有关理论,对相关课型模式进行研究设计,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通过进一步研究加以修正和完善,构建自主学习与形成性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机制,并对课堂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个案研究。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入手,制定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对其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阶段性或任务型学习成果进行恰当评价,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英语教学的目标时培养学生形成一种语言技能。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施行形成性评价的英语教学活动,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优质地进行。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探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既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也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给以指导,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研究中力争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有效性方面取得突破,满足课程改革对学生主动性学习的要求。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
1.2008年9月至2008年10月,进行课题研究前期工作,包括成立课题组,开展教学调研,检索文献,学习讨论与本课题有关的著述。在经过认真反思和充分论证,提出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入手,制订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对其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阶段性或任务型学习成果进行恰当评价,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2.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课题组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分课型进行研究,并举行研究课和研讨活动,初步形成了自主学习与形成性评价课堂教学模式。本着积极稳妥进行研究的原则,决定先在极小范围内进行实验研究。
3.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在对模式进行总结和提炼的基础上,在教师自愿的前提下,确定10个教学班参加实验研究。同时对参加实验的教师进行培训。
4.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对实验获得的有关资料、实验数据等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实验模式加以修改和完善,为较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做好准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撰写关于《高中英语自主学习与形成评价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结题论文,以及相关的课件设计等
第四篇:构建“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者:孙锦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6 更新时间:2010-6-24 16:17:01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我国中小学教学大都采取“唯书”、“见成绩而不见人”的教育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教育成了“丢失了一半”的教育。在这种教育背景之下,中学地理教育同样陷于困境之中。同时,地理学科教学中还存在着重文轻图、重课本描述轻社会现实、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从而使地理学科的教与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做与用严重脱节。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因而导致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从上课走进教室到下课走出教室,整堂课教师都在滔滔不绝地讲,既做导演又做演员。从课本到课本,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只是听众、观众,从黑板到笔记本,记的昏昏欲睡。教育模式陈旧、呆板。教学过程只有一个单向的机械的教,而没有令人愉悦的主动的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益低下。
2.教师讲解针对性不强。从课本到课本,从概念到概念,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感受,脱离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和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教学手段落后、贫乏,使整个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主体作用无处发挥,能力无处培养。
科学的教学方法,应是既包括一个相对固定,兼顾教、学的模式,又能够容纳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地发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最终走入“会学”。因此,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于是,我参加了《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学案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的课题研究,经过一年来的潜心研究与实践,我初步探索
出了一条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通过“学案导学”构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法以学案为依托,极力倡导主体(学生)先行,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学年我们的课题研究分成两部分,上学期以新授课为主,下学期以复习课为主。采取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写读书笔记、进行校本培训、教材疏通、学案编写、进行观摩课和听评课,通过多次“磨课”、来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取得成就:授课水平大大提高,编写学案的水平大大提高,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一)编制学案的基本思路与要求
(1)紧扣新课标
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和探索,紧紧围绕双基,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形成为重点,与教材紧密相连,体现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基本问题时,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考查,使学生能深刻认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同时,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设置有层次,有梯度,有适当的比例,这样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依据初中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学案设计既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清晰自然、目标明确,又渗透新课标理念,创设基本知识自主学习及新颖问题的情景,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方法,快速掌握本节知识、方法要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倡导学生从问题开始,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提倡创造性学习。
(二)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创设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独立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独立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3、合作交流:在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4.实践运用:是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运用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5.反馈矫正: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相互答疑解难,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
6.总结提升:在上述教学环节完成后师生一道总结、梳理当堂所学知识,归纳方法、揭示规律、总结提升。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一)课题研究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学案导学”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案导学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通过独立学习、梳理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所学知识作用与价值。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解答问题的规范性、准确性及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方式由原来的“学会”变为“会学”。通过这一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课题实践使教师编写学案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改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伴随着课题研究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编写学案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教师由传统的“满堂灌”即教师由重知识传授和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式向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重学法指导和实践应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关注学生个
体差异,教学设计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一把尺子量学生向过程多元评价激励转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老师们的学习、实践与反思,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题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相比较,实验班师生精神状态饱满、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高、解题能力强、思维敏捷、考试成绩高于非实验班近13个百分点;通过地理学科的构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还辐射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吸引了一批其他学科优秀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扩大了研究力量。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
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主要有以下的误区:
(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时),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课本直接能找到答案),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二)放任自由缺乏监控
有些教师上课开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则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或者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到了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的时间,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这样的课堂,教师是可有可无的,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其表现形式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也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四)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今后研究的设想
在课题研究具体操作中,虽然我们力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但总感觉能力强的学生发展得更好,而一些学习能力低的学生的发展总是不尽如人意。针对存在的不足,我们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因此教师如何处理好“放”与“导”的关系,如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有力的帮助,如何使所有的人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下阶段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五篇:探究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
探究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张洪军杨敏
该课题是2012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张洪军(项目主持人)性别:男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摘要: 目前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会不会学,能不能自主学习,是当今时代衡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方面。基于此,本文重点结合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来研究,通过一年的具体教学实践得出,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单一讲授模式,才能提升学生课堂听课效率、专研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艺术类学生和民办高校是典型,通过典型的探究和培养成功后可推广到其他类学生和高校,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字:自主学习能力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教育教学改革
一、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一)国内民办高校属于自筹资金,在资金来源上比较单一,这就是导致在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条件上远不如公办院校,那么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会受到教师知识水平,教学环境和设施的制约难以发挥到淋漓尽致。
(二)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大部分家庭都比较富裕,艺术类学生成分和状态比较复杂,很多是由于高中阶段文化基础原因转向改学艺术,他们专业兴趣不浓,艺术志向尚待形成,在面临择业上家里也早有规划,这就造成了民办高校艺术学生难管、难教的局面,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心态和积极性明显不足,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传统教学进行中,班级上有1/3学生听着很认真,1/3学生学习别的内容,1/3学生玩手机趴桌子睡觉;提问时学生回答浅显,联系学习生活中实际例子特别少,课后上网购物、打游戏、逛街而不去图书馆学习,更别说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通过民办高校和艺术类学生自身特点,我们不难看出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困难,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巨大潜力,国家在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加大对民办高校扶持力度以及今后要享受和公办同等待遇,面对良好的发展势头,民办高校必须提前采取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进步服务。
二、探究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一)引进高水平师资队伍,改善教学环境和设施,为自主学习提供必要条件民办高校师资力量是招牌,所以要引进优秀的教育人才或外聘专家学者教授等,来提高教学水平,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针对艺术类学生两个班级做了详细的教育实践计划,来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安排刘教授和王老师两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运用两种教育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设备历时一年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对比和任课教师评价最终得出本次提出的探究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案进行推广试行。
(二)改变传统教师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课堂教学采取双向互动,分组讨论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学生个性发挥,能力培养,变教师教占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课堂教学是双向互动的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教师教与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同等重要,不可片面强调教师教或学生学,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组织、引导、启发、鼓励和总结等环节,充分让学生参与互动,分组讨论,自主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开展研究性思考并将自己的教学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检验。
(三)创设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兴趣、探究艺术类学生想象力课堂是教和学的主要场所,要打破传统的严课堂气氛和改变教师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位置。课堂氛围对整个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创设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艺术类学生更需要这种轻松愉悦的环境,教师要和学生充分接触,要走到学生当中去,给学生创设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互动去解决,打破教师灌输知识理论,学生死记硬背的课堂行为。“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灵活的课堂设计,借助多媒体的作用
教师要改变为完成教学进度和任务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设计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双向交流互动启发式教学或兴趣教学法针对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脑筋去思考解决,举一反三,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想象。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把握好人的注意力时间和心里需要等特点灵活有效地设计课堂,以便收到更好的听课效果。
总之,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其独立自学,在自学前一定有必要的计划、进度和引导,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循序渐进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可以自发组织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作品。学生各有所长,在自主学习互动中,通过相互间的探讨、观摩、操作,互相弥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好在入学就开始分阶段培养,抛弃圈养式、保姆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设问式、引导式、鼓励式、质疑分组探讨式、直到总结提高,这个过程也就是培养民办高校艺
术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历时一年实践操作验证收到良好效果,今后进行推广。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戚志枫.浅析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
[3]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2).
[4]郑玉琼.“论自主学习及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