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初一科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错题集应用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

时间:2019-05-14 02:5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中学初一科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错题集应用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中学初一科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错题集应用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

第一篇:农村中学初一科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错题集应用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

农村中学初一科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错题集应用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教育一线的每位老师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刚做过或讲过的题目,在下一次考试中又碰到原题或类似题,仍然照错不误。错题暴露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和思维方法的缺陷。这些错误对学生自身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每次阶段考试前学生能把这些错题都解决了,那么在考试中就会避免同类错误出现,成绩会有明显提高。现如今初一科学中有许多原理、规律、自然现象,也有不少的特例。而这些特例往往是考试时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一不小心,就会失误。因此,建立一本错题本,对特殊的知识点加以防范,是免入“陷阱”的好方法,而且要对错题进行阶段性整理。现在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本课题组成员的体会和看法。

㈠ 错题集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必要性

初一学生活泼好动,自我表现愿望较强,尽管课堂上可能接受了新的知识,但大多数学生还缺乏复习巩固的习惯,然而在整个的学习过程,其实质也是一个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学生学完一个章节,教师通常都要进行学情调查。学生每一张试卷上出现的错误可以说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一个班有多少人,卷面上的错误就可能有多少种情况。教师在讲析试卷时,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每一位同学试卷上的错题情况,这就为建立错题集提供了必要性。每次做完练习或考试过后,教师让每个同学把每次试卷上或作业上的原题、错题、出错的原因以及改正后连同正确答案全写到错题集上。这样,学生在复习查阅时,一目了然。在加上我校是课改实验学校,学生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经行学习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组资源,小组长总负责将每组学生分成3队相互针对错题进行复习检测。同时教师也具备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在辅导时也更有针对性。㈡ 错题集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生在课堂上或者是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在作业本或者是以后的考试中仍可能会出现。这种错误重复出现的情况在优等生、中间生、潜能生都有,而且学习相对较困难的学 1 生错题复现的次数更多,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十分头疼的事情之一。为尽量减少学生错题的重复出现,建立错题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学生把每一次学情调查中的错题,查明原因改正后写在错题集里,牢牢记在脑海里,印象深刻了,在以后的学情调查中,错误复现率便会大大降低。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兵教兵、兵练兵”是很重要的,有了错题集就为“兵教兵、兵练兵”提供了可用的重要资源。㈢ 错题集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事半功倍

学生除了一本必交的书面作业之外,另备一本错题集,这样一名学生就有两本书面作业了。学生大都对错题集情有独钟,做得格外认真工整。错题集记录了他们以往作业或学情调查中出现的错误和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学生经常拿出来复习和总结,减少了错题的重现和错误的重演。教师通过批阅错题集,也了解了自己教学中的弱点和不足,便于今后教学的改进和提高。在“兵教兵、兵练兵”的过程中也符合“金字塔”理论,不仅让传授者(辅导潜能生的学生)知道别人的错误可以提醒自己不犯相同的错误,也教会了犯错的学生,岂不是事半功倍?

㈣ 错题集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影响面广

学生们建立了初一科学错题集,学习上多了一个帮手。让小组发挥了它应有的功能,也调动了全班同学学习积极性,还把其他同学出错的题目也有选择地在了自己的错题集上进行借鉴,并对错题分门别类,归纳总结。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本课题的研究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阐述的基本理念,以反思性教学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具体阐述为:

1、国内外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理论。熊川武教授采撷众说之长提出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how to 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n)”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反思性教学”思想的重要倡导人唐纳德•舍恩(Donald Schon)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提出了“反思性实践”以及 “反思性实践者”的思想,他的“行动中对行动的反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对行动的反思”,二是“在行动中反思”。

2、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其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学生的认识必然有一个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包括出现一定的错误和反复。为此,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应当采取更为理解的态度,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努力发现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别是内在的“观念冲突”作为必要的前提。有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教师就应十分注意如何提供或创造适当的外部环境来达到这个目的。

3、元认知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认知的过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一个积极主动并不断内化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提高元认知能力的过程。而元认知实质上就是反思。“错误”因而成为学生进步的基石,促进学习的“法宝”。学生不再感觉到可耻,在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于下一次的错误就有了自觉进行反思的动力。以上这些理论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理论依据。

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在本课题组根据本组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中,学生对以前学习过程中的错误问题得不到解决,在学习新的知识又不断产生新的错误问题,这样不断积累,长期消极等待,形成的是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导致教学在痛苦中进行。把学生已存在的和学习中产生的错误进行解决,这样不断解决学生在学习初一科学过程中的问题,应该说是当前初一科学教学要做的一个实在的事情,又巧妙地结合了我校参与课改的实际情况。因此,把课题的研究与我们的平时初一科学课堂内外学生的错题紧密结合起来了。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研究使学生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学习中学会利用错题集,养成及时整理错题的习惯,并利用好错题集改善教与学,使学生能够经常互动巩固复习,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使学生认识到错题集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必要性,小组合作学习中利用已经建立好的错题集有哪些好处,使他们乐于做这件事情。2.研究如何建立错题集,包括用什么样的本子,如何收录整理错题,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小组长如何管理,组员如何运用错题集。

3.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好错题集改善教与学,发挥错题集的作用。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操作措施、做法(具体而全面地阐述可操作的要点、内容、形式、方法等)

㈠准备阶段(第三、四周)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具体包括填写研究手册,建立研究档案,制定研究计划等。

㈡启动阶段(第五周)

这个阶段也可以说是后续准备阶段,是实施研究前的一个过渡。我将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有关物理错题集的研究状况。在进行每一项研究之前,都要了解权威部门或其他同行对该问题研究的情况,研究的成果,使我们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也不盲从。

2.调查分析所执教的班级学生对于错题的态度,建立错题集的情况。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这项活动也是为了后期在总结阶段呈现研究成果,便于对比实验前后学生的变化,所以对实验对象也就是学生,进行一个摸底调查,记录他们真实的情况。

3.围绕如何在小组中建立有效的错题集开展有效研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准备工作就绪,接下来就进入到实施阶段。

㈢实施阶段(第六---十七周)

1.首先使学生认识到错题集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必要性,小组合作学习中利用已经建立好的错题集有哪些好处,使他们乐于做这件事情。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

2.寻找能够有效建立和使用错题集的方法和策略。具体研究如何建立错题集,包括用什么样的本子,如何收录整理错题,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组员如何利用,小组长如何监督。可以对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对比实验,分析比较,找到理想的策略。

3.研究如何利用好错题集改善教与学,发挥错题集的作用。通过小组长监督、组员配合、教师反馈检查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这项繁琐的记录错题的任务,再通过检查错题集,集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学习的漏洞,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弥补。另外,还要定期学情调查考查学生错题集上收录的错题。如果学生能经常复习这些错题,并会做这些错题,我想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逐渐提高。这项活动做起来并没有说起来这么容易,所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将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改进方法,最终培养学生自觉及时整理错题的习惯,学会充分利用错题集。

㈣总结阶段(第十八周)

课题总结,展示研究成果。我将以论文、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研究成果展示。所以,在研究阶段,我要做好记录,整理资料,及时填充研究档案,积累研究素材,为圆满完成课题研究做好细致的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及条件分析(含已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果)

㈠课题负责人 :

陶元隆:中学一级教师,梅溪中学教导主任。㈡课题组主要成员及其分工:

陶元隆:全面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负责经费筹措。

周伟春:中学一级教师,负责课题的方案组建、课题的实施和撰写总结报告。丁国强:负责课题的实施,收集和整理初一年级学生的错题资料,审核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车 宇:中学二级教师,负责课题的实施,收集和整理并指导小组长进行监督。程 璐:中学二级教师,对学生的《错题集》进行分析、归类,编制成册。㈢可行性条件分析:

1、研究人员背景:

陶元隆:任梅溪中学教导主任,初中科学任教十五年。

2、硬件环境:我校具有完善多媒体器材,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

3、人文环境:我校属于课改实验学校一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本教研组的共同讨论研究氛围良好,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初中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意义

目的:以提高数学教学成绩为目的,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意义:(1)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2)有利于师生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从而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3)可以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精神上得到安慰,从而激发他们对新的更多成功的追求。

(4)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进一步提升课堂价值。(5)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实现和谐教育的目标。(6)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成绩或最佳状态,最大限度的发挥教育效益。以构建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出发点,通过教师思考、认识到行动,提高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认识,提高教师专业知识,从而促进教师成长,做一名从教学到搞教学研究的名师。以构建小组合作交流为形式的探究式课堂为基础,努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绩为目的,总结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三、研究的内容

1、分析目前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研究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课题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资料调查法:主要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背景研究。

案例分析法:用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结经验法:用于实验班开展的先期实验经验的推广。

行动实践法: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力争上级教研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技术指导。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措施和方法。

4.按计划举行实验探索公开课,做好个案分析,积累原始资料。

5.定期按计划进行检测、评估、总结,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组建学校“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组:进行文献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论证、修改、完善方案,申报立项。

第二阶段(中期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3月:启动课题

研究,以实验班为基础探究划分步骤实施;广泛案例,认真分析、反思、调整;定期举行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信息;每学期组织课题研究展示活动,以点带面,辐射全校。

第三阶段(后期总结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以课题研究目标为标准,对课题实验研究进行分析与归纳,整理汇编研究资料,汇集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结题报告,进行课题鉴定汇报活动。

八、预期目标和成果

1.预期目标:

(1)通过开展数学课堂的小组合用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探究的条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力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2.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教案、论文。

(2)示范课汇报,同行点评。

九、实验对象

研究对象是四到六年级学生。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实践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实践的研究 》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实践”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选题意义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教学为研究背景,以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研究为内容,以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和实践方式为研究重点,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通过这一课题研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课题的实践和研究将探索在新课程实施下,如何研究并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设置恰当情境,从而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将对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小组学习形式进行积极有效地探索,为新课程的更好实施积累经验,升华理论。

(二)、研究目的

1、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

2、通过再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勇于交流、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愿意赞赏,使学生学会有策略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感。

3、可以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从而激发他们对新的更多成功的追求。

4、科学分组突出分层教学的优势。

5、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实现和谐教育的目标。

三、研究的内容

1、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中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研究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加强对农村小学小组学习的研究,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是学生在终身学习中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课题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难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资料调查法:主要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背景研究。

案例分析法:用于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总结经验法:用于实验班开展的先期实验经验的推广。行动实践法: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力争上级教研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技术指导。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措施和方法。4.按计划举行实验探索公开课,做好个案分析,积累原始资料。

5.定期按计划进行检测、评估、总结,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4---2014.5)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5--2014.6)

1、调查阶段(2014.6--2014.7)

(1)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2)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加以分类和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研究阶段(2014.7---2014.8)

(1)对各层次学生群类进行分类研究,从智力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因素等各个角度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状况及成因,提出对策。

(2)写出“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低效的现状及成因”研究报告。

(3)提出“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具体策略。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阶段(2014.8---2014.12)

(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1---2015.5)

以课题研究目标为标准,对课题实验研究进行分析与归纳,整理汇编研究资料,汇集课题研究成果,形成结题报告,进行课题鉴定汇报活动。

八、预期目标和成果

1.预期目标:

(1)通过开展课堂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探究的条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力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2.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教案、论文。

(2)示范课汇报,同行点评。

九、实验对象

研究对象是一到五年级学生。拓展到中学学生。

十、研究组成员情况

组 长: 韩法涛,35岁,小学高级教师,校长,本科学历,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多次荣获市、县级优质课,没有脱离过一线教学,教学实践能力强。小组合作教学实施5年了。

王永江,40岁,小学一级教师,数学专业,本科学历,20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勇于创新,实践经验丰富,教育理论知识深厚。

韦永国,32岁,小学一级教师,数学专业,本科学历,荣获过诸多论文、优质课奖。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改革的践行者,丰富的经验是本次研究的宝贵财富。

巩静静,30岁,小学一级教师,马明芸,25岁,年轻的教师更有激情和活力,在本次课题中担任调研等实践性的内容,不怕苦不怕累,新鲜的理念给小组带来活力 郭广浩,37岁,语文专业,本科毕业,电脑知识精通,为小组带来新的信息,使课题立足点高,创意新颖。

第四篇: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用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性质和任务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我市已把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列为中考的一部分。在新课改的实施中,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纪律的教育;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过程,明确每堂实验课的教学目标,科学地准备实验材料,科学地预见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预备处置方案,同时还要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并且必须加强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把握有限的课堂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二、课题意义

新课程改革在我市推广已有多年。新课程的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初中生物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42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新课标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当前生物实验教学正面临着教学理念的更新、现代实验教学手段的实施以及怎样提高学生实验自主探究能力等多重任务,并且我市已把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列为中考的一部分,因此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效性,成为诸多生物教师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1、实验开始前,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分组倾向、意愿及期望等方面内容。

2、正式实验周期为一年,第一学期为第一阶段,第二学期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实验班除进行常规教育外,还要进行与同学合作行为、小组实验、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

第二阶段,对照班进行传统的班级教学;实验班则以“小组合作学习”丰富课堂教学,为测评统计阶段。以生物学科形成性检测成绩、学习目的性、求知欲、自信心等方面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统计比较,得出结论。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实验操作的纪律教育

从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实验教材的安排来看,学生探究实验有23个、观察实验有13个,教师演示实验有6个,这42个实验都需在课堂上完成。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又特别好动,只要一提上实验课,学生就情绪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学生一进入实验室,由于好奇心的趋势,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器材和材料上,会出现许多学生忙着摆弄材料、急于观察、甚至不听教师讲解便动手操作等现象,忽略了教师讲解的实验原理以及实验器材的使用,从而导致教师讲授的实验操作的技巧、注意事项,数据的记录、分析、处理等方法难以有效贯彻,最终会使实验效果不理想。因此,要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实验操作纪律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课的良好纪律和遵守实验室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学生实验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课的纪律和实验室规则的重要性。加强纪律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以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和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个实验完毕后,认真整理好实验器材,并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要培养好实验助手或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实验中协助教师指导好本组的其他学生并加强本组的纪律管理,使教师能集中精力辅导学生。

(二)、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提高实验课堂的实效性

1、明确每堂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学生因年龄特点,注意力往往容易被一些无关的内容所吸引。如有的学生在《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实验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写有字母b的玻片上,而忽略了显微镜正确使用的方法。所以,在做实验之前必须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这也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思维方向,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认真进行实验操作。

2、科学地准备实验材料

因地制宜,科学地准备实验材料往往会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如《观察花的结构》实验,正值冬季,桃花无处可寻,教师可用替代材料如:羊蹄甲、百合花等,上课时与桃花模型一起对照观察,可以达到同样实验效果。观察《叶的表皮细胞》时,用蚕豆叶替代,蚕豆叶的表皮很容易撕取,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观察小鱼尾鳍》的实验中用泥鳅替代不仅成本低而且简便易行,实验效果好。只要处处留心,生物实验材料几乎都可以在当地找到合适的替代材料。一些实验材料可以发动学生自己采集和培养,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和《观察蚯蚓》等实验让学生参与采集和培养,这样不但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3、科学地预见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备处置方案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首先应认真构思好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比如,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时,可以设计如下的思考题:(1)所切的馒头多大最适宜做实验?(2)取唾液时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尽快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3)实验装置在37°C左右的温水中要保持多长时间最适宜?(4)怎样控制水温?若水温过低或过高会出现什么现象?其次,在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实验成败的关键,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中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成功。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我通过课前实验注意到只有对馒头碎屑和唾液混合后充分进行“振荡”,才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不然经37℃水浴后滴碘液,只要一振荡,试管底部的淀粉与碘结合,试管中仍出现蓝色,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学生做实验前一定要对学生强调馒头碎屑和唾液混合后的“振荡”是关键。教师只有及早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思考,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让学生少走弯路,避免学生出现无事可做的现象,从而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4、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我们知道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实效的有效手段。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一般我们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在给予评价时也是以小组为单位,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又能使教师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组织教学。但一些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中出现合作学习泛滥化和自由化的现象,以本人在《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研讨课为例,在进入“探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环节时,我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每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让学生分成几个组探究讨论,没注意各小组成员的搭配和合作学习过程的控制,使有的女生不敢用手去触摸猪的心脏,而是用笔代替手,有的甚至坐在那当观众,由于时间太紧,我也来不及去一一指正,学生观察交流的时间过少,以至于学生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时都出现错误。虽然这堂课的课堂气氛热闹,但是部分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只是听取别人的意见,学生思考不足,最后导致课堂计划的内容没有完成,课堂实效性不高。所以为提高实验课的实效性,我们在小组合作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中应该注意:1)把教学内容、目标、方法有机地结合,明确探究的主题,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的探究问题。2)在分组活动前慎重确定组员,避免随意性。分组以中等生为基准,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平时成绩等因素,明确组长职责,注意课堂氛围的驾驭能力,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真正地动起来,并有足够的时间探究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3)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正确答案,又要对错误的回答予以矫正。4)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

5、注重实验总结

实验结束后除认真填写实验报告,还应对每一个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找出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同时还要对实验中成功之处进行总结提炼。

(三)、加强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对一些技巧性较强的实验操作,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加强指导作用并采取以下不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时,由于这是学生进行的第一次进行动手实验,教师可采取模仿教学,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然后对显微镜使用的三大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一一讲解,做到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跟着进行模仿操作。学生模仿操作完后,再让学生独自操作一两遍,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就基本上学会使用显微镜了。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学生一旦掌握了规范的实验操作步骤,即可进行分步教学的方式训练学生。如《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蕃茄果肉细胞》实验,把实验分为“擦—滴—取—展—盖—染—吸”七个步骤。每个步骤教师先讲实验操作的要领、做示范,然后学生再独立操作、观察。学生操作观察时老师巡回辅导,一个步骤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步骤。教师可在辅导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洋葱表皮细胞近似长方形,番茄果肉细胞近似球形,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教师再补充说明,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但它太薄,而且紧贴细胞壁,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观察到的,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不同的植物细胞形态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独自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信息,学会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主动获得知识。经过分步实验的教学训练后,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操作。如《观察叶片的结构》在实验,实验前要求学生认真看书熟悉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药品。根据实验要求,弄清实验重点和操作的顺序,然后再进行操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应巡回指导,若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共同错误,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时纠正,这样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通过以上循序渐进的训练后,学生便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解剖器等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从而具备了独立实验操作的能力。

五、成果的主要形式

(一)、开始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分组倾向、意愿及期望等各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分组倾向一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分别有部分学生选择了“自由组合”的分组方式,因此教师在分组时只部分考虑学生的这一愿望,重点防在隐性分组上。

(二)、对课堂上学生发言次数的观察结果。

(三)、以生物学科形成性检测成绩、学习目的性、求知欲、自信心等方面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统计比较,得出结论。

总之,教法无边,只有明确实验目标,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过程,科学的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加强教师的指导,细化实验步骤,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才能真正提高实验课堂的实效性。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各种层次的学生也因自身素质不同,很难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有个性有特长学生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都十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接受一个共同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去行动;学会与别人相处,敢于表现自我,并能虚心学习;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学会合理分工,有序行动;善于自立。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

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但是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把强调竞争性学习和个人化学习的课堂转到以合作学习为主流的课堂上来,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合作的方式也要因具体的情况具体的确定。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改革呆板、沉闷的教学,探索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新的、更有实效的教学方法,为师生减轻不必要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真正推进课程改革。

2.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中科学分组的研究;

(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3)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生生关系研究;

(4)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研究(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

(5)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四、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1.全体性原则:在研究中应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2.自主性原则:在研究中应着眼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3.实践性原则: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在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得以提高。

4.合作性原则: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构成一个学习整体,为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互助性合作学习。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相关调查,进行结果统计分析,弄清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各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真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诊断原因,寻求矫正对策,指导研究活动。

2.比较法:边行动、边研究,边比较,在小组合作评价实际操作中比较不同评价方式,不同评价时间、地点,不同评价强度,同一评价对不同评价对象等对评价效果的影响,筛选最佳评价标准和机制,努力发挥评价的正向功能,追求评价的最佳效果。

3.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理论与信息、资料,分析研究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情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用他山之石来拓展研究视野,优化评价过程。

4.个案研究法:搜集、研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评价对象和案例,对某一小组(或个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分析,并概括、提炼出其中对评价其他群体或个体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的信息,用以指导评价研究和评价实践。

5.量表评价法: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量表,评价主体在听课、观察的过程中,对被评对象(含自己)进行打分的评价,根据量表上的所陈述的各项评价指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评价标准和机制。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题研究推进的前提条件。学校通过强化教师学习,加大宣传力度等,力促教师形成新时代课程改革所需要的教育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组织学习与培训,按课题进展要求为研究教师创造学习提高的相关条件;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3.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组织和制度,形成积极向上的研究队伍,学校在评优评先等方面向优秀的实验教师倾斜。

4.围绕课题研究,聘请专家引领,并经常组织研究活动辅导和学术研究活动,切实提高研究质量和研究水平;

5.指导小组成员每周深入实验班的听课、评课,及时向教研室和年段分管领导反馈实验情况,并在年段会、教研活动会上向所在年段、教研组教师通报实验的现状,广泛收集教师意见,让全体教师为课题的推进出谋划策。学校每月组织一次阶段性研讨会,对课题研究进行交流、小结与反思,做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断调控改进研究工作。

6.编辑小组合作学习的学案,实验教师通过学案去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交流,并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七、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成员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李玉环

成员:张秀鸾、李爱美、郭继红

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成员

郑建业、丁文波、韩春燕、刘德营及听评课小组成员和教研组长

八、课题研究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

实验班级:七年(2)班七年(3)班七年(4)班

八年(2)班八年(5)班

实验教师:张秀鸾、李爱美、郭继红

九、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课题研究的前期论证,确定课题研究内容,查阅文献资料,制定实施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2009年4月——2011年6月)。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3.总结鉴定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0月)。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敬请专家评测指导。

十、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呈现方式

1.课题研究报告(含调查报告)、论文等。

2.建构一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和机制”。

3.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的系列案例、光盘、图片等。

4.课题研究成果集。

5.具操作性的典型案例集。

6.真实有效的记录学生发展过程的资料。

下载农村中学初一科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错题集应用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中学初一科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错题集应用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