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技术体系仍不完备
目前行业发展热点主要集中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住宅,框架结构及其他房屋类型的装配式结构发展并不均衡,无法支撑整个预制混凝土行业的健康发展。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发展为主流,主要原因是其动力源于房地产开发,并受到我国住宅多采用剪力墙结构的习惯影响,根源还在于按“现浇改预制”的思路。目前国内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大多采用底部竖向钢筋套筒灌浆或浆锚搭接连接,边缘构件现浇的技术方案,此技术方案在其他国家基本没有使用。
2、基础研究缺乏
如装配式剪力墙体系中的钢筋竖向连接、夹心墙板连接件两个核心应用技术仍不完善。作为主流的装配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方式,套筒灌浆连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作为一种机械连接形式应用,但在接头受力机理与性能指标要求、施工控制、质量验收等方面对三种材料(钢筋、灌浆套筒、灌浆料)共同作用考虑并不周全。
夹心墙板连接件是保证“三明治”夹心保温墙板内外层共同受力的关键配件。在此领域,国外在研发与工程应用方面积累了几十年的经验与教训,连接件产品设计不仅要考虑单向抗拉力,还要承受夹心墙板在重力、风力、地震力、温度等作用下传来的复杂受力,且长期老化、热涨收缩等性能要求很高。
3、标准规范支撑不够
目前行业主要的工程技术标准如表1,由于缺乏基础性研究与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标准中部分技术内容仍处于空白,亟需补充完善。笔者建议我国装配式结构需要补充完善的标准技术内容或标准规范项目主要如表2,无论是工程标准,还是产品标准,需要完善的内容还很多。
4、行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不良
一个行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与行业内的企业是否有持续的盈利能力有关。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本身的造价一定时期内不会低于现浇剪力墙,在不考虑政策补贴的情况下,此种技术是很难发展的。此外,采用先进的建造方式,需要更先进的行业管理机制、技术人员与操作者。设计同样也需要专业化。装配式结构需要设计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需要建设方给予更多的时间与设计费。
5、鼓励政策尚不够完善
在各项政策中,面积或容积率奖励最为直接,各地基本为按装配式建筑面积奖励开发商3%的面积(不支付土地出让金或很少的费用)。虽然多省市均出台了政策,但目前3%奖励真正落地的只有北京。
政策不完善的另一个方面,是所有奖励均给予开发商,各地政策都与发展房地产、地方GDP密切相关,而对行业技术发展的培育却不够重视。
由第三产业(房地产)引导第二产业(建筑业)的技术进步与行业发展,从逻辑上有悖常理。鼓励政策应能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装配式混凝土行业,而不仅仅是开发商、总包单位(多带有开发业务,或者为了承接其他工程而进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只有鼓励政策撤退后行业还能持续发展,行业才是健康的。
建议与展望
1、发展前景看好
虽然前面谈到行业发展的种种技术问题,但笔者认为行业发展的前景还是光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综合成本。从劳动力成本方面,劳动力价格增长后,现场必然会采用减少手工作业的施工方式,现在普遍采用的扣件钢管模板支架(脚手架)、手工绑扎钢筋都会减少,装配化施工也是必然。除了劳动力成本,城市作业场地狭小、环保要求高也会促进装配化建筑的应用。
2、技术体系多样
仅发展装配式剪力墙住宅,无法支撑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仅从住宅角度来看,在考虑各地鼓励政策落实的情况下,钢结构住宅的优势也很明显,钢结构天然就是“装配化”的。大开间框架结构结合精装修任意分割布置,远胜剪力墙结构的呆板户型。
除住宅之外,在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仓储建筑领域,装配式结构同样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些建筑中,装配式结构更便于采用高强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方便实现大跨、重载的使用功能要求,与现浇结构施工相比可节省大量现场施工的模板及支架费用。
3、行业管理进一步完善
发展装配式结构,行业管理同样与之相适应。从现有的行业管理来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完全是按照现浇施工来管理,在上世纪预制行业萎缩后,行业主管部门对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管理也逐渐减弱,行业管理甚至不如预拌混凝土、钢结构行业完善。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安装企业资质管理、行业质量管理均相对缺失,在政府部门管理减弱的情况下,相关行业协会可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组织,弥补这部分缺失。
发展装配式结构的另一个有效措施是真正落实设计施工一体化,即由施工总包单位根据建筑方案完成施工图。设计施工一体化是国际上普遍实行的工程承包方式,有利于从综合成本节约的角度采用装配方式建造。
4、参与企业要思考
对于整个装配式结构行业,参与的企业要保持足够的冷静,要考虑如何能保证自己的收益与发展。如果无法从房地产、总承包等方面得到收益,在目前的情况下是否值得进入这个行业,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技术与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应用技术,都是参与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并依靠技术与管理确保产品、结构的质量与安全。
目前看,装配式结构发展最大的动力来自于政策支持,同时最大的风险也是政策。业内企业应该了解市场,了解形势,既能做到在涨水时畅游,也能在退潮后自由行走。
以上是笔者从结构专业从业者角度提出的个人看法,其中负面观点居多且很多可能都是片面的,部分认识也许早已落后于行业的发展,在此仅供各位同仁参考,欢迎给予批评、指正。笔者一直从事装配式结构领域研究与标准工作,真心希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装配式行业的明天会更好。
第二篇:辽宁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辽宁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明确参建与监管各方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辽宁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指结构预制构件(包含预制外墙挂板和预制内隔墙板)全部或部分采用预制,在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凡在辽宁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安全管理,必须遵守本办法。对于无预制构件部分的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管理,还应按照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第三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省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总站负责全省范围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条 各市和区、县(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是所辖区域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区域的装配式建筑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各市和区、县(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具体负责所辖区域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二)属于本办法规定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应对安全专项方案召开专家论证会议,按专家论证会意见修改后,经施工单位(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并建立信息管理机制,及时传递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及其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理信息。
(三)对于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装配式建筑专用的施工操作平台、支撑方案、高处临边作业的防护设施等,其安全专项方案应按相关规定进行专家论证,按照专家论证会议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在安全监督主管部门备案审核。
(四)施工总承包单位应针对交叉施工的环节,在分包合同中明确总分包责任界限,以有效落实安全责任;并协调督促各分包单位相互配合,有效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专项方案的各项内容。分包单位应服从施工总承包单位的总体施工调度安排,特别是吊装分包单位应加强和其他分包单位的协调配合。
第八条 监理单位责任
(一)监理单位应严格审查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的审批和专家论证情况,对安全专项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书面意见。并根据安全专项方案编制监理实施细则,明确现场安全监理的关键环节、关键部位及旁站巡视等要求。
(二)预制构件进场卸车存放过程监理应全过程旁站,监督施工总承包单位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预制构件卸车
施工支架系统受力和变形计算;预制构件吊装、现浇施工过程承载力、挠度、裂缝计算;临时支撑系统受力计算;外防护系统、施工作业辅助设施的受力计算等。
(七)相关设计图纸及附件。
第十条 预制构件吊装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认定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
(一)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预制构件吊装工程。
(二)单件预制构件重量超过80kN的吊装工程。
(三)外墙采用预制构件,且塔吊需要在预制外墙附着的预制构件吊装工程。
第十一条 对于属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预制构件吊装,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应经过专家论证。专家论证要求可参考《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执行。
第十二条 施工总承包单位应进行全员岗前安全培训,建立对装配式施工作业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制度。未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作业人员严禁上岗。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实施前,应按照操作规程和作业危险点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第十三条 预制构件卸车、存放安全检查
(一)预制构件进场后,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对运输车辆车轮采取固定措施。
(二)施工总承包单位应按照安全专项方案要求对预制构
改变构件方向,严禁高空吊装作业人员在预制构件未停稳时,直接高空中用手抓取预制构件。
(四)对于大尺寸异型预制构件及薄壁构件,需采用专用平衡吊具起吊,必要时需采取临时加固措施。
(五)吊装作业人员高空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带。
(六)吊装作业时外安全防护系统必须达到相关要求。
第十七条 预制构件就位调整
(一)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后应立即按照专项方案要求进行临时支撑固定。
(二)就位调整过程中应对支架系统、临时支撑进行检测监控。
第十八条 现浇施工
(一)现浇结构施工过程中应对支架系统、临时支撑进行检测监控。
(二)支架系统、临时支撑应保证所安装构件处于安全状态,当连接部位达到设计工作状态,并确认结构形成稳定结构体系时方可拆除。
第五章 安全管理存档资料
第十九条 施工准备阶段应提交安全管理资料如下:
(一)施工总承包单位应留存下列档案资料:(1)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和监理单位审批记录。(2)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家论证会议纪要、安全专项方案修改及审批记录。
(3)安全保障各项措施的实施计划。
像)。
(5)紧急情况处理记录资料。
第六章 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工程安全监督主管部门应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的特殊性,有效开展安全监督工作。重点对本办法规定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预制构件吊装安全专项方案落实情况加强检查与监督。
第二十二条 工程安全监督主管部门在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应重点检查安全专项方案审批、论证程序和材料。工程施工阶段应重点检查现场专项安全方案落实情况、安全责任人持证上岗情况等,督促各方安全责任的落实。
第二十三条 各级安全监督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中发现安全专项方案编制审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安全责任落实违反管理程序、未按照本办法相关要求执行的,应立即责令停工整改,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参建各方违反本办法相关规定时,由建设工程安全监督部门按照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8年 月 日开始实施。
第三篇:日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考察报告
日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考察报告
一、概要
2007年8月26日至9月1日由VK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VK集团)组团,CABR、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北京榆树庄构件厂、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VK北京公司共17人参加,对日本前田建设公司、丰田公司住宅产业部以及日本建筑研究所进行了考察、访问和技术交流。考察内容主要包括日本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技术现状、试验研究、规范标准、实用工法和实际工程等方面。通过这次访问,增长了见识,增进了友谊,对日本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现状有了基本了解,对我国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达到了预期目的。
二、主要考察活动
1、前田建设公司
日本有多家建筑公司进行装配式房屋的建设,其中前田建设属于建造面积比较大的一家,此次考察重点是在前田建设公司。首先在前田公司总部举行了半天技术交流会,其有关部分负责人和技术人员介绍了日本预制装配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前田公司的主要机构、业务构成、预制装配技术和工程实践。了解到日本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情况。随后,考察了公司的预制构件工厂,了解了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情况;参观了3个正在施工的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工地现场(一个58层、一个37层和一个多层),实地体验了现场安装施工生产的基本情况。最后,到公司的研究所进行了技术交流及试验室参观,对企业创办和运作试验室有了初步了解。
前田建设公司的住宅项目主要采用预制框架结构,同时使用了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框架房屋在高地震区的应用高度。
2、丰田公司住宅产业部
参观考察了丰田公司预制混凝土工厂、“梦住宅”样板和单元整体式钢结构住宅生产线。在考察丰田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场时,主要看了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体系房屋的墙板、梁柱生产线,探讨了节点构造、钢筋连接等技术细节问题。
丰田公司利用自己在汽车自动化装配方面的优势进行单元整体式钢结构装配式房屋的订货生产。在丰田春日井事业所,实地参观了丰田公司生产住宅的全部生产线,大量借鉴、应用了生产自动车的有关技术和理念,体会到了现代工业化生产房屋的优势。
丰田公司对将来的智能化概念住宅“梦住宅”进行了深入研究,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引入住宅建造中。
3、日本建筑研究所
参观了日本建筑研究所的主要试验室和暴晒场。一些主要的试验室,如足尺结构试验室、防火试验室、建材试验室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耐久性试验场,看到了各种各样、各种材料的构配件和结构构件,有的已经接近50年,对该研究所长期坚持不懈的做法感到十分钦佩。
三、体会
通过考察和交流,我们对日本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生产和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是一些体会和感想:
1、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不是纯粹的装配式结构,对关键的框架梁柱节点及楼板叠合层均采用现浇处理,既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达到了与现浇“同等型”;又解决了建筑部件、暖通空调、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等建筑和设备专业的要求,做到了协调统一、优化配置,在不降低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优化了建筑性能和功能。
2、日本装配式结构的一些构造做法,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总结,在中国的相关标准中有所反映,以指导装配式结构工程实践。如梁、柱钢筋在受力最大处或节点区全截面连接、箍筋采用高强度的焊接封闭式箍筋代替传统的135度弯钩做法、纵向钢筋间距和箍筋间距比我国规范要求松等等。
3、日本装配式住宅建筑中框架结构占有相当比例。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基本解决了结构可靠性问题,使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的应用高度大幅提升;通过精装修,使在中国不容易接受的“露梁露柱”问题巧妙地得到处理,同时大大减少了二次装修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以及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影响。这些做法需要中国的业内有关方面(政府、研究机构、设计单位、开发商等)共同研究、开发,对建筑市场进行有意识的培育。
4、隔震、减震消能装置比较广泛地应用于包括预制装配框架结构在内的民用建筑中,包括用于58层的超高层预制装配框架结构住宅,这些应引起国内业内人士的重视,进行相关研究,并在相关规范修订中予以反映。
5、在日本,剪力墙(大板)装配式结构多用于低层、多层和小高层建筑。用于低层、多层建筑时,墙内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在接缝处并不是每根均进行连接,而是即仅将少量粗钢筋进行连接,多数分布细钢筋不进行连接,这类似于我国的抗震加固技术中的新增剪力墙的某些做法。这种形式在我国相关规范中还没有具体规定,因此在设计中也是不允许采用的。大间距、少配筋剪力墙结构在底层、多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对于降低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的连接难度极其有利,对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有利的。
6、日本建筑工人的精神面貌和素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施工现场人员很少,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目前,国内建筑工人以进城农民工为主体,基本不能算完全意义上的产业工人,对推进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是极其不利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分配制度的调整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建筑市场的人工费用已经开始较大幅度地增长;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变为城镇居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此时正是培养一只稳定的、技术过硬的专业施工队伍的时机。
7、日本的建筑设计体现了精心、细致、以人为本的原则,结构上以性能要求为准则,不盲目强调可以用什么、不可以用什么;工程施工、安装也是精雕细做,不盲目地追求工期。
8、中国的建筑市场需要根据不同的客户群、不同的地域环境和习俗进行细分,研究开发适应市场需求、节约资源、节能环保的不同房屋建筑体系。比如,底层、多层全预制装配式轻钢结构住宅可以在用地比较富裕的小城镇建设中进行推广应用,可以形成新的住宅产业分支。
9、日本建筑企业非常重视研发和技术进步,大的企业都有自用的研究中心、试验室。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借鉴。
此次考察时间不长,对日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房屋还缺乏深度了解。通过考察,我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建筑在中国研发的重要性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在生产工艺改进、应用技术研究、规范标准编制、人员培训和试点工程推广应用等多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加快发展步伐,特别应重视相关领域应用技术研发和标准规范制修订工作,加大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以启动和促进装配式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能在中国发展、应用。
报告人:H、沙、W、B
2007年11月
附:考察团成员名单(略)
在日本前田建设公司
参观前田建设的58层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地
到日本建筑研究所进行交流
参观丰田公司的未来概念住宅“梦住宅”
第四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09-2001(2006年版)GB 50011-2010(2008年版)GB 50191-2012 GB 50222-95 GB50016-200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
JGJ 79-2002 GB 50017-2003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 DL/T 5085-199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Z1-2010)(GB50207-2002)
(GB50245-2004)
(GB50037-96)
《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DL 5028-93(GB50204-2002)(GB50205-2001)
(JGJ106-2003)
(2)IEC6173O.l 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构造要求(3)IEC6173O.2 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测试要求
(4)GB/T18479-2001《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 概述和导则》(5)SJ/T11127-1997《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6)GB/T 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7)GB/T 19964-2012《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8)Q/SPS 22-2007《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9)CSCS85:1996《太阳光伏电源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10)GB 50794-2012《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11)GB/T50796-2012《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12)GB/T50795-2012《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13)GB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14)<<南方电网公司10KV及以下业扩工程典型设计图册》(15)《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
(16)《南方电网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范》(17)《南方电网公司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范》
GB/T 20046-2006 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IEC 61727:2004,MOD)GB/Z 19964-2012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 GB/T 2423.9-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1998)GB 3859.2-1993 半导体变流器 应用导则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1995 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GB/T12325-2003 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15945-1995 电能质量 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 GB/T 19939-2005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SJ 11127-1997 光伏(PV)发电系统的过电压保护——导则 GB 20513-2006 光伏系统性能监测 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导则 GB 20514-2006光伏系统功率调节器效率测量程序 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942.2-1993 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 GB 3859.2-1993 半导体变流器 应用导则
Q/SPS 22-2007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NB/T 32004-2013《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电磁兼容性相关标准:EN50081或同级以上标准 EMC相关标准: EN50082或同级以上标准 电网干扰相关标准: EN61000或同级以上标准 电网监控相关标准: UL1741或同级以上标准 电磁干扰相关标准: GB9254或同级以上标准 GB/T14598.9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GB/T14598.14 静电放电试验 GB/T17626.8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14598.3-93 6.0 绝缘试验
1)《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2)(2006年版)(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005年版)
第五篇:成都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
附件
成都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产业现代化健康发展,保障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设工程发展的意见》(成府发〔2016〕16号)等规定及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所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是指其结构构件(含预制外墙挂板和预制内隔墙板)全部或部分采用预制,在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工程。
第三条 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从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适用本管理办法。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并委托成都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区(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层级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负责本辖区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委托其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下简称监督机构)负责具体实施。
第五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依法对工程质量负责。
第六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应实行“样板先行”制度。
第七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应通过逐步推行信息化系统,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责任追溯。
第二章 质量责任
第八条 建设单位责任
(一)建设单位应根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特点,总体协调全面工作,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承担装配式建筑设计、构件制作、施工各方之间的综合管理协调责任,促进各方之间的紧密协作。
(二)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委托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审查。涉及重大变更及装配率、重要建筑材料等的变更,应当委托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进行审查备案。
(三)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及技术能力进行评估。
(四)建设单位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环节进行驻厂监造,并支付相应费用。
(五)建设单位应当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安装、机电安装等全部工程量纳入施工总承包单位管理,不得肢解发包工程,不得指定分包单位,不得违反合同约定提供建筑材料及构配件。
(六)建设单位应对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按相关规定应论证的工程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七)建设单位应当牵头建立建设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宜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物联网等从材料、设计、构件生产、施工等方面对装配式建筑实施质量控制。
第九条 设计单位责任
(一)设计单位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明确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类型、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部位、预制构件种类、预制构件之间和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之间的构造做法等,并编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说明专篇,对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提出设计要求。
(二)设计单位应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预制构件的生产、施工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指导。
(三)设计单位应当参加首段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样板质量验收及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
(四)设计单位应当参与有关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并参与制定相应技术处理方案。
(五)设计单位应明确主要预制混凝土受力构件结构性能检验要求及接缝防水构造措施。
(六)设计单位应在设计中进行信息化管理,包括BIM模型建立、管理及模型数据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第十条 施工图审查机构责任
(一)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装配率、结构构件节点连接预留预埋等涉及结构安全和保温、防水等主要使用功能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审查。
(二)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将专家论证意见作为施工图审查依据之一。第十一条 施工单位责任
(一)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设计文件及相关技术标准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批。
(二)施工单位应当就预制构件施工安装的施工工艺向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特别是关键工序、关键部位。
(三)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制构件进场验收制度、预制构件施工安装过程质量检验制度,构件安装作业进行全过程质量管控,形成可追溯的文档记录资料及影像记录资料,并按规定对施工安装过程的隐蔽工程和检验批进行验收。
(四)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收集整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负责。
(五)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装配式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及考核制度,对吊装、拼装及灌浆等操作人员必须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式施工。
(六)施工单位应进行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包括构件标识识别、进场检验、吊装、拼装、试验检测、质量验收等方面,在施工前可进行模拟、碰撞等检查,对工程质量进行管控。
第十二条 监理单位责任
(一)监理单位应当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特点,编制监理规划和专项监理细则,针对装配式特点明确关键环节、关键部位、见证取样及旁站具体要求,经审批后实施。
(二)监理单位实行驻厂监造的,要加强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管控。
(三)监理单位应组织预制构件进场验收,全数检查预制构件的外观质量,预留、预埋件的规格及数量,预留孔洞的数量并对电子标识进行识别检查,并组织施工单位对预制构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实体检验。
(四)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安装过程进行监理,由总监组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分项工程验收。
(五)监理单位应核查施工管理人员及专业作业人员的培训情况和上岗情况,对预制构件吊装、拼装、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连接,连接部位灌浆等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实施旁站。
(六)监理单位发现施工单位违反规范规定或未按设计要求施工的,应当及时签发监理文件要求整改,未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不予验收;拒不整改的,报监督机构;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七)监理单位应当通过信息化管理同步收集整理工程监理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负责。
第三章 施工过程控制
第十三条 装配式建筑“样板先行”制度应包括下列内容:对预制构件及拼装成果进行样板展示;对叠合构件浇筑节点、外墙挂板连接节点、灌浆套筒连接节点、保温、防水构造节点等进行样板展示;对首段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进行预拼装并形成样板段。
第十四条 预制构件进场
(一)预制构件进场应设置专用堆场,并选用合适堆放方式。
(二)大型特殊构件运输、堆放应采取保证质量的可靠措施。第十五条 预制构件吊拼装
(一)预制构件吊装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预制构件吊装和质量管理专项方案,进行技术交底。正式拼装前,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部件进行预制构件试拼装和连接。
(二)预制构件吊装应按已批准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后,按规范标准进行检验,留存文字及图像检验记录。监理单位应复核施工总承包单位检验结果。
(三)预制构件拼装完成后,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协同监理单位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验。
第十六条 预制构件连接
(一)采用灌浆连接的,灌浆连接施工前应编制具有针对性的灌浆专项施工方案;现场灌浆施工所采用的灌浆料必须与型式检验报告中的灌浆料一致。灌浆施工前,应对灌浆料的流动度指标进行测试,指标合格后方可进行灌浆作业,并形成灌浆作业记录及影像资料。
灌浆套筒等连接件的平行检验试件制作、取样、送检均应在监理见证下进行,并符合《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要求。
(二)采用现浇混凝土连接的,连接部位混凝土施工前应对粗糙面、键槽、套筒、连接件进行隐蔽验收;浇筑过程应连续浇筑,确保混凝土密实。
第十七条 各责任主体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信息化管理及检验手段,通过信息化平台形成相关记录,对工程质量进行管控。
第四章 工程质量验收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预制构件生产单位进行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首件验收。
第十九条 监理单位应组织预制构件进场验收,确认预制构件产品质量保证文件。进场预制构件应全数检查,并经监理单位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发现不合格的构件,应立即退场,并建立台账。验收内容包括构件是否在明显部位安装电子标识,标明生产单位、构件型号、生产日期;构件上的预埋件、吊点、插筋和预留孔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构件外观及尺寸偏差是否有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严重缺陷。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首个样板段质量进行验收,重点对观感质量、位置尺寸偏差、连接质量、防水构造、预留预埋件等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第二十一条 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验收由监理单位总监依据《四川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DBJ51/T054)《建筑工业化混凝土预制构件制作、安装及质量验收规程》(DBJ51/T008)《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等相关规范、标准,组织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分项工程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意见。
第二十二条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进行,并报质量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施工单位验收申请报告、监理单位质量评估报告以及设计单位质量评估报告中,均应注明装配式建筑装配率等性能指标及验收意见。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工程实体质量和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实施监督。
第二十四条 对未按本办法执行的相关单位,应责令其改正,必要时停工整改。涉及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解释权归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第二十六条 本管理办法自2017年5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