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土资源局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工作总结(定稿)
国土资源局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工作总结
我局实施了省级土地整理项目1个、市级投资项目1个,县级投资自求占补平衡项目2个;拟实施省投项目2个、市投项目1个、中央财政补助水毁复垦项目2个,补助资金392.98万元;拟申报立项县级自求占补平衡项目6个。土地开发整理建设总规模175411.59亩,预计总投资22653.646万元,预计新增耕地18587.66亩。目前,所实施的4个土地整理项目已竣工并经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核查,待省厅终验。省级立项投资的甘棠镇、天师镇和市级投资的沙坝场乡等3个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开工在即。现将我局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上半年工作简要回顾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一)落实机构责任制
年初,我局与土地整理中心和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签订了责任书,把土地整理任务与中心和各所工作人员德、能、勤、绩挂钩,从而将全县土地整理工作落到了实处。
3月初,在市局XX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同意下,我局对原“XX县征地整理事务中心”分设为“XX县土地整理中心”和“XX县征地事务所”,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整,明确了工作职责,4月初,新机构启动运行。(二)加强中心内部管理
拟定了《中心2012年工作要点》、《中心工作人员2012年工作分组》、《中心工作人员2012年工作职责》、《中心工作制度》《中心工作纪律》、等;加强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坚持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常态化,认真开展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学习活动,提高素质、强化纪律,增强其责任心,积极主动完成工作。干部职工遵纪守法、团结和睦、勤恳工作,单位工作、生活秩序正常。
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我局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黑板报、标语、宣传车、画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搞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对缓解我县人地矛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及增强农业后劲起到了重要作用,增强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土地基本国策观念,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战略意义的认识。
三、求真务实,狠抓实施
今年来,我局克服资金紧缺,技术力量薄弱、工作任务重等诸多因素,在各级党政和农业水利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搞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一)竣工待验收项目
实施的省级投资骑龙乡土地整理项目1个、市级投资长岭镇项目1个,县级投资讲治镇、新宁镇自求占补平衡项目2个,土地开发整理建设总规模52760.85亩,预计总投资6122.246万元,预计新增耕地5553.52亩。1.XX县骑龙乡土地整理项目
属省级投资项目,省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以川国土资函〔2009〕425号批准立项的省投资项目,建设规模13435.20亩,总投资1875.876万元,预计新增耕地1378.05亩,施工工期6个月。涉及六家坝村、沙河村、葫芦井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该项目已竣工并于今年5月底通过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核查。
2.XX县长岭镇土地整理项目
属市级投资项目,系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2009〕457号文件批准立项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而实属市级投资),总投资1385.66万元,建设规模13976.10亩,预计新增耕地1634.20亩。施工工期3个月,涉及天码头村、土包寨村、天星寨村、采实桥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该项目已竣工并于今年5月底通过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核查合格,新增耕地1412.2亩,该中心已向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出具核查报告书,待省厅终验。
3.XX县讲治镇土地整理项目
属县级投资项目,系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2009〕457号文件批准立项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总投资1486.79万元,建设规模13075.65亩,预计新增耕地1455.45亩,施工工期为3个月。涉及慈竹庙村、灯塔村(含原朝阳寺村)、高峰村(原新桥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该项目已竣工并于今年5月底通过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核查合格,新增耕地1168.44亩,该中心已向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出具核查报告书,待省厅终验。
4.XX县新宁镇土地整理项目
属县级投资项目,系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2008〕391号文批准项目,总投资1373.92万元,建设规模12273.9亩,新增耕地1697.3亩(其中核销2008年一、二、三批次城市建设用地挂帐1208.125亩,市国土资源局挂帐483.175亩,下剩6亩),施工工期3个月。涉及新宁镇孙家沟村、胡家沟村、瓦店子村3个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该项目已竣工并于今年5月底通过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核查合格,新增耕地1594.83亩,并已经通过省厅终验(本项目为挂账项目,终验合格后,将核减部分用地指标)。(二)拟实施项目
除全权委托市局实施市级投资的XX县沙坝场乡土地整理项目外,我局有望今年7月底开工建设甘棠镇、天师镇2个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42680.05亩(含沙坝场乡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5316.3万元(含沙坝场乡土地整理项目),预计新增耕地4655.25亩(含沙坝场乡土地整理项目)。实施XX县灵岩乡等5个乡镇水毁复垦项目、XX县讲治镇等7个乡镇水毁复垦项目。1.XX县甘棠镇土地整理项目
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2010〕1163号文件批准的省投资项目,建设规模14054.7亩,总投资1831.64万元,预计新增耕地1514.47亩,建设工期1年,涉及转洞桥村(含原鸡子山村)、香安庙村、南坝子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现正上网招标比选代理机构。2.XX县天师镇土地整理项目
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2011〕99号文件批准的省投资项目,建设规模14958.5亩,预计总投资1913.23万元,预计新增耕地1579.4亩。涉及天师镇尖峰寨村、崔家坝村、龙井坝村,目前已完成项目实测和规划设计,省厅以“川土整备〔2012〕101号”对施工设计和预算编制比选文件进行了备案。3.XX县沙坝场乡土地整理项目
该项目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函〔2010〕1066号文件批准的市投资项目,建设规模13666.85亩,预计总投资1571.43万元,预计新增耕地1561.38亩,要完成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其他土地调整项目,为市级投资项目(我局已全权委托市局实施)。4.XX县灵岩乡等5个乡镇水毁复垦项目
XX县灵岩乡、新太乡、永兴镇、沙坝场乡、梅家乡等5个乡镇水毁复垦项目,属国家补助资金,总投资177.42万元,正在进行施工设计。5.XX县讲治镇等7个乡镇水毁复垦项目 XX县讲治镇、拔妙乡、长岭镇、广福镇、任市镇、靖安乡、甘棠镇等7个乡镇水毁复垦项目,属国家补助资金,总投资215.56万元,正在进行施工设计。(三)积极申报立项
为真正解决我县无用地指标问题,必须申报储备一批。我局正在积极申报XX县新街乡、梅家乡、广福镇、回龙镇、骑龙乡、灵岩乡等6个县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79970.69亩,预计总投资11215.1万元,预计新增耕地7767.21亩。1.XX县新街乡土地整理项目
今年拟申报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预计总投资1847.56万元,建设规模12339.6亩,新增耕地1345.26亩,建设工期1年,涉及老街村、竹儿坪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已完成可研报告和项目前期费用预算控制价,待申报立项。2.XX县梅家乡土地整理项目
今年拟申报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预计总投资1814.97万元,建设规模12655.1亩,新增耕地1201.5亩,建设工期1年,涉及茅坪寺、大堰塘、老山、小方城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已完成可研报告和项目前期费用预算控制价,待申报立项。
3.XX县广福镇土地整理项目
今年拟申报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预计总投资1939.95万元,建设规模14378.67亩,新增耕地1365.97亩,建设工期1年,涉及梨山包村、艾家沟村、石板滩村、芦家沟村、夏家庙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已完成项目前期费用预算控制价,拟申报立项。4.XX县回龙镇土地整理项目
今年拟申报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预计总投资1839.3万元,建设规模13024.9亩,新增耕地1235.1亩,建设工期1年,涉及锁口庙村、高板桥村、赵家坪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已完成可研报告和项目前期费用预算控制价,待申报立项。
5.XX县骑龙乡土地整理项目
今年拟申报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预计总投资1786.52万元,建设规模12963.6亩,新增耕地1231.54亩,建设工期1年,涉及新店子村、方居庙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已完成项目前期费用预算控制价,拟申报立项。6.XX县灵岩乡土地整理项目
今年拟申报的县投资占补平衡项目,预计总投资1986.8万元,建设规模14608.82亩,新增耕地1387.84亩,建设工期1年,涉及桂花院村、虾扒口村、李家嘴村。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林网工程等。已完成项目前期费用预算控制价,拟申报立项。
二、存在的问题
(一)骑龙乡政府提及的骑龙乡土地整理项目所涉六家坝村7组1座便民桥,曾在我局做过规划设计,后因农桥跨度超过6米,超出整理项目的设计范围,在省国土资源厅评审方案时被审减,在实施该项目过程中施工方为加快工程进度,在此河段铺设了涵管和条石。施工方在修建田间道距河道近100米处时,因按照施工设计方案未架设便民桥,引起当地村民强烈不满,阻拦施工单位拆除河段中的涵管和条石,致使道路未按设计完工,形成断头路。今年5月10日,在骑龙乡党委、政府的配合、协调下,组织施工队伍对河道中的涵管和条石进行了拆除,恢复了原状。
(二)骑龙乡政府提及的骑龙乡土地整理项目区所涉葫芦井村4组魏家院子河道上的便民桥,在设计方案中没有设计,因此在项目建设时也未架设该便民桥,村民强烈要求建设便民桥。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我局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单位工作秩序正常。
(二)积极致力于我局队伍建设,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干部职工政治、业务素质,人人做有责任心、有用之人。
(三)继续争取上级立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开工一批土地整理项目。(四)建议县政府组织相关单位专题研究骑龙乡政府提及的骑龙乡土地整理项目所涉六家坝村7组、葫芦井村4组魏家院子河道上共2座便民桥。
(五)配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做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六)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极有可能受施工条件、雨雪天气、设计变更、资金等客观因素制约影响,加之缺少项目管理经验,在未来项目实施中将加快项目工期建设,加班加点赶进度,争取提前完工。(七)完成组织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二篇:国土资源局土地宣传工作总结
国土资源局土地宣传工作总结
三十三团国土分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兵团党委六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及兵团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三十三团经济社会发展基调,坚持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服务民生维护权益;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班子建设为保障,切实加强分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一年来,三十三团国土分局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在全团大张旗鼓地宣传有关土地政策,普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并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各界传播三十三团土地管理工作的新举措、新气象,土地宣传成效显著,现将2013年我分局土地宣传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强化学习,夯实土地宣传工作基础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广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信心,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是今年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大部署。三十三团国土分局组织分局成员认真学习了十八大精神,深入领会兵师土地管理政策,并开展内部交流讨论。积极派宣传工作人员参加师局、团举办的宣传培训班,在全团选聘宣传精英为分局的宣传通讯员,组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宣传队伍,使分局宣传工作得到有力保障。
二、形式与内容同抓,宣传与普法并重,土地宣传工作成效明显。今年,分局在土地宣传工作中,不但注重宣传采取的形式,更注重宣传的实质内容,杜绝只走过场,片面追求数量,而忽略内容和质量的做法。同时,坚持日常宣传与普法工作相结合,以“宣传就是普法,普法就是宣传”的理念开展宣传工作,以服务职工群众为宗旨,以促进分局工作为重点,以服务团场为目标,将土地宣传工作作为分局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开展。
1、利用重大节日,采取多种形式,保证措施,高质量、多角度、全方位参与好宣传报道工作。
一是利用第44个世界地球日契机,大力营造宣传氛围。今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界地球日,三十三团国土分局积极相应上级号召,围绕“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主题,认真开展土地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组织团中学、社区、建筑公司、基层连队,在团部举办了一次第44个世界地球日黑板报展览。团场2000余群众参观了本次板报展;与团中学联合举办了一次科普报告会,感召广大师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少扔一张纸;节约用纸,用电,用水;不攀比,懂节俭,知感恩,爱护环境,共建美好校园。全校400余师生听取了本次科普报告。分局工作人员在科普报告结束后,现场与广大师生展开了互动,就地球环境及土地知识等问题接受师生咨询12人次。在团场掀起了珍惜土地资源的高潮。二是紧紧围绕第23个全国土地日“珍惜地球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宣传主题认真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了一次集市咨询活动;制作了一期“土地日”专题宣传橱窗;进校开展中小学生签名宣传活动一次;组织团场协管员进行政策法规培训一次;在分局办公楼门前显著位置张贴横幅两条。组织分局工作人员和团协管员收看了师分管领导的电视讲话;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收看了浙江电视台的《大地之约》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公益宣传活动。在全团征集“美丽国土”优秀作品选送师国土局,组织分局成员,参加了师局举办的“第23个全国土地日”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
三是利用“8·29”测绘法宣传日契机,开展了测绘法现场咨询服务活动,举办了以“依法规范地图市场,更好服务社会大众”为主题的测绘日宣传专栏。
2、狠抓“六五”普法工作,顺利通过兵师“六五”普法中期检查。一直以来,三十三团国土分局认真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坚持将“六五”普法工作融于分局实际工作中。在年初制定了普法工作计划,及时调整了普法领导工作小组。对“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的资料进行了全面清理,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局务会议研究讨论后进行了认真整改。今年6月3日,分局顺利通过了兵、师“六五”普法中期检查。
三、积极引导鼓励,加强对外宣传,取得硕果累累
2013年,三十三团分局通过更新维护门户网站,踊跃向师国土资源信息投稿,积极鼓励国土资源通讯员,与通讯员门合作,发挥团体力量和智慧,加大对团场土地管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一年来,分局在中国绿色时报、兵团日报、兵团新闻网、新疆新闻网、农二师政务网、绿原报、国土资源信息等媒体上刊发稿件53篇,其中国家级9篇,省级20篇,地州级24篇,其中通讯4篇;在门户网站更新信息56条。
四、下一年工作打算
为再接再厉,继续将分局宣传和普法工作抓好抓实,分局在下一年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8月29日的测绘日和12月4日的法制宣传日活动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
2、积极同团有关部门协调,做好2013—2014年科技之冬职工培训工作。
3、积极响应师局工作安排部署,作好国土资源通讯员的选聘工作,加强引导和合作,使分局的宣传工作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4、利用分局门户网站,实现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继续推行透明化办公。
第三篇:国土资源局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们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支持,深入开展土地整治,切实把每一项工程作为德政工程、富民工程来抓,先后申报并组织实施地方占补项目124个,建设规模840.846公顷;省级联合项目1个,建设规模13.268公顷;市级联合项目4个,建设规模36.87公顷;省级投资项目9个,建设规模3570.7466公顷;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了实施一项工程、改变一片生态、培育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
一、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为把土地整治这一好事办好,我们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国土、财政、水利、农业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每个项目相应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县政府还与项目镇、镇与项目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特别是在项目动工前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将项目区面积、工程概况以及拆迁补偿标准等内容向群众公开,对土地权属调整依法、公正、公开操作,充分利用各类会议、简报、标语、宣传手册、新闻媒体和上门走访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有关政策,凝聚群众共识,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动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
2、科学规划,注重可行。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红安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土地整理区域规划。对荒地开发整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衡量田、水、路、林,确保合理布局;对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整理,以实现“三个集中”为重点,即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乡镇村办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重新界定村庄、居民点和乡村界限权属,科学修订镇村规划;对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通过移土回填、剥离回填等方式,改善耕作层,使“瘦田”变“肥田”,“低产田”变“高产田”;集中整理“荒、废、闲”项目,重点是挖掘土地的整治潜力。
3、创新模式,阳光操作。为保障招投标活动顺利推进,县政府成立了工程项目招标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纪委、招投标办、国土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招标专班。为减少项目招标中的情感因素和人为因素,我们严格执行招投标公告制度,由省国土资源厅摇号产生的具有招投标资质的代理机构全程代理,实行明标明投,并且请纪委、监察局、财政局采购办以及局纪检组(监察室)全程监督,开标后确立的中标单位在网上发布公告,确保每个项目招投标阳光操作。
4、落实资金,加强监管。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我们严格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建立专帐;坚持按照规定范围开支,绝不突破相应概定总额;坚持法人“一支笔”审批,严把资金管理关;坚持科目资金决算,严格资金审计。对项目建设资金,严格做到“五个到位”,即工程预算到位、施工合同到位、签字核实到位、正规发票到位、验收报账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请审计部门到现场“查、对、核、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同时,我们还经常组织开展土地整治集体廉政谈话,打好预防针,念好紧箍咒,有力地保护了项目建设资金的安全,全县没有出现因资金问题停工事件及违纪违规的案件。
5、强化管理,保障质量。对每个建设项目,我们采取“一到、二查、三督”的方式,加强质量监管。“一到”即监理人员、技术人员、协管人员在每一个单元单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必须有专人到现场监督;“二查”即查施工前图、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查进场原材料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三督”即管理人员、聘请人员、当地群众交叉监督,对不符合规划的施工坚决停工,对各标段建设工程严格实行末位淘汰,对工程建设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确保每一个项目都建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工程。
二、主要成效
1、增加了耕地面积,保障了用地需求。红安版图面积较小,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而经济发展较快,用地需求较大。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电力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农民建房用地逐年增加,外加国家实行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政策等,使用地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面积。弥补了红安建设用地指标的不足,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有余,有效保障了红安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用地需要。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加。通过土地整理,将分散零乱、高低不平的地块合并成形状规则、面积适度的标准农田;将淤塞、破损的沟渠、涵闸建成了排灌及时的灌溉系统;将弯曲无序、宽窄不一的田间小道建成了便捷的机耕路;搬迁建筑物,复垦废弃地,营造防护林,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整理后所有的水田、98%的旱地能机电灌溉,所有渠道硬化为“u”形槽,基本上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机械能下田,实现了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整理后的土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的效率和集约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据国土部门统计,整理后耕地利用程度提高了3%-10%),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加,为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3、农民得到了实惠。一是提高了耕地产出率。经过整理后的耕地,土壤肥力得到提高。据测算,项目区土地整理后,耕地生产能力普遍提高了10%-20%,生产成本降低了5%-15%,增加了农民的种植收入。二是农民得到了用工收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专业技术人员外,所需的劳动力全部就地招工,农民通过参与施工,可以直接获得劳务收入。三是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通过乡村道路建设,使项目区的每个自然湾都通了水泥路,解决了村民出门难、行路难;通过防护林建设,村庄得到了绿化;通过清淤排渍,改善了村民的卫生环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专项规划。土地整理是一项长期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搞好此项工作,必须有一个长期、全面、科学的规划作指导。
2、土地整理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导向效应发挥不够。当前,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财政、农业、水利、交通、建设、林业、文化等部门涉农资金很多,但这些涉农资金整合得还不够,使土地整理的资金导向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村庄整理尚待破题。长期以来,红安农村建设缺少规划,各种功能区没有区分,农民建房无序、零星、散乱,乡镇企业厂房用地布局不合理,废弃房随处可见,普遍存在“有建设、无规划;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许多农舍总体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实际利用率低下,而且多是占用最好的耕地,造成农村耕地浪费。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和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许多农户的房子“房间多、住人少;占地多、用处小”,村庄“空心化”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必须开展村庄整理。这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减少建设占用耕地、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根本出路,也是土地整理开拓新领域、实现新突破的必然选择。
四、几点建议
1、编制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要在全面掌握红安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规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中、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到位,以指导和规范红安的土地整理工作。
2、充分发挥土地整理资金的导向效应。依托土地整理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工程,而决不仅仅是国土部门一家的事。要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整合力量,齐抓共建。要采取“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办法,以土地整理项目为平台,国土、财政、农业、水利、林业、交通、建设、文化等部门密切配合,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按照规划集中投向项目区,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提高各类支农资金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
3、切实把村庄整理作为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在做好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防护林工程四大板块的同时,要把村庄整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土地整理之中,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用地减少挂钩试点项目,把迁村腾地、零散居民点归并、废弃宅基地和工矿地整理、“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及村庄环境治理结合起来,以科学化、现代化、实用化的标准统一规划、集中盖建,配套建设水、电、气、路、通讯、文化、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引导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这样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又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乡村文明程度,还可以直接推动中心村和中心镇建设。但在开展村庄整理时要防止不切实际地大拆大建,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给工程实施带来阻力。
4、把土地整理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第一,与农业板块基地建设相结合。要使土地整理实现增效增收,必须与农业板块基地建设结合。在土地整理中,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确定整理后土地的用途,围绕优质稻、双低油菜、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从规划论证、项目施工到竣工后的使用都注意科学布局、精心组织,建成一批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环境优美的农业板块基地,使整理出的农用地能够适应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使土地整理成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第二,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要通过土地整理充分挖掘这一生产要素的市场属性,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把通过整理增加的耕地置换为建设用地,作为村集体财产,组建市场主体,发展非农产业。二是条件适宜的地方,在确定农民土地承包产权的基础上,引导农民淡化地权,强化股权,组建股份合作社,使农民成为土地股东,得到分红。三是大力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整理后的耕地由现代农业企业承包经营,农民收取地租,还可以成为企业聘用的农业工人,获得工资收入。
5、把土地整理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机结合。整理前后土地的质量、数量发生变化,利益格局也随之变化,土地整理不仅要完成各项工程措施,还要进行地籍调查、现状确认、权属变更、土地登记等工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红安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五项改革之一。要充分利用土地整理之后土地权属调整的机会,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原有产权的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允许盘活土地使用权,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要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保证土地相对集中使用,实现农业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生产,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从小村落向中心村、从乡村向城镇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四篇:国土资源局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们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支持,深入开展土地整治,切实把每一项工程作为德政工程、富民工程来抓,先后申报并组织实施地方占补项目124个,建设规模840.846公顷;省级联合项目1个,建设规模13.268公顷;市级联合项目4个,建设规模36.87公顷;省级投资项目9个,建设规模3570.7466公顷;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了实施一项工程、改变一片生态、培育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一、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为把土地整治这一好事办好,我们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国土、财政、水利、农业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每个项目相应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县政府还与项目镇、镇与项目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特别是在项目动工前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将项目区面积、工程概况以及拆迁补偿标准等内容向群众公开,对土地权属调整依法、公正、公开操作,充分利用各类会议、简报、标语、宣传手册、新闻媒体和上门走访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有关政策,凝聚群众共识,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动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
2、科学规划,注重可行。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红安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土地整理区域规划。对荒地开发整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衡量田、水、路、林,确保合理布局;对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整理,以实现“三个集中”为重点,即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乡镇村办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重新界定村庄、居民点和乡村界限权属,科学修订镇村规划;对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通过移土回填、剥离回填等方式,改善耕作层,使“瘦田”变“肥田”,“低产田”变“高产田”;集中整理“荒、废、闲”项目,重点是挖掘土地的整治潜力。
3、创新模式,阳光操作。为保障招投标活动顺利推进,县政府成立了工程项目招标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纪委、招投标办、国土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招标专班。为减少项目招标中的情感因素和人为因素,我们严格执行招投标公告制度,由省国土资源厅摇号产生的具有招投标资质的代理机构全程代理,实行明标明投,并且请纪委、监察局、财政局采购办以及局纪检组(监察室)全程监督,开标后确立的中标单位在网上发布公告,确保每个项目招投标阳光操作。
4、落实资金,加强监管。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我们严格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建立专帐;坚持按照规定范围开支,绝不突破相应概定总额;坚持法人“一支笔”审批,严把资金管理关;坚持科目资金决算,严格资金审计。对项目建设资金,严格做到“五个到位”,即工程预算到位、施工合同到位、签字核实到位、正规发票到位、验收报账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请审计部门到现场“查、对、核、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同时,我们还经常组织开展土地整治集体廉政谈话,打好预防针,念好紧箍咒,有力地保护了项目建设资金的安全,全县没有出现因资金问题停工事件及违纪违规的案件。
5、强化管理,保障质量。对每个建设项目,我们采取“一到、二查、三督”的方式,加强质量监管。“一到”即监理人员、技术人员、协管人员在每一个单元单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必须有专人到现场监督;“二查”即查施工前图、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查进场原材料是否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三督”即管理人员、聘请人员、当地群众交叉监督,对不符合规划的施工坚决停工,对各标段建设工程严格实行末位淘汰,对工程建设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确保每一个项目都建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工程。
二、主要成效
1、增加了耕地面积,保障了用地需求。红安版图面积较小,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而经济发展较快,用地需求较大。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电力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农民建房用地逐年增加,外加国家实行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政策等,使用地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土地整理,增加了耕地面积。弥补了红安建设用地指标的不足,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有余,有效保障了红安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用地需要。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加。通过土地整理,将分散零乱、高低不平的地块合并成形状规则、面积适度的标准农田;将淤塞、破损的沟渠、涵闸建成了排灌及时的灌溉系统;将弯曲无序、宽窄不一的田间小道建成了便捷的机耕路;搬迁建筑物,复垦废弃地,营造防护林,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环境。整理后所有的水田、98%的旱地能机电灌溉,所有渠道硬化为“u”形槽,基本上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机械能下田,实现了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整理后的土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的效率和集约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据国土部门统计,整理后耕地利用程度提高了3%-10%),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加,为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 2同主题文章推荐 >>>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专项规划。土地整理是一项长期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搞好此项工作,必须有一个长期、全面、科学的规划作指导。
2、土地整理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导向效应发挥不够。当前,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财政、农业、水利、交通、建设、林业、文化等部门涉农资金很多,但这些涉农资金整合得还不够,使土地整理的资金导向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3、村庄整理尚待破题。长期以来,红安农村建设缺少规划,各种功能区没有区分,农民建房无序、零星、散乱,乡镇企业厂房用地布局不合理,废弃房随处可见,普遍存在“有建设、无规划;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许多农舍总体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实际利用率低下,而且多是占用最好的耕地,造成农村耕地浪费。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行和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许多农户的房子“房间多、住人少;占地多、用处小”,村庄“空心化”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必须开展村庄整理。这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减少建设占用耕地、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根本出路,也是土地整理开拓新领域、实现新突破的必然选择。
四、几点建议
1、编制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要在全面掌握红安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规划,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中、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做到一次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到位,以指导和规范红安的土地整理工作。
2、充分发挥土地整理资金的导向效应。依托土地整理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工程,而决不仅仅是国土部门一家的事。要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整合力量,齐抓共建。要采取“渠道不变、管理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办法,以土地整理项目为平台,国土、财政、农业、水利、林业、交通、建设、文化等部门密切配合,整合各类支农资金,按照规划集中投向项目区,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提高各类支农资金的综合经济社会效益。
3、切实把村庄整理作为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在做好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防护林工程四大板块的同时,要把村庄整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土地整理之中,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用地减少挂钩试点项目,把迁村腾地、零散居民点归并、废弃宅基地和工矿地整理、“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及村庄环境治理结合起来,以科学化、现代化、实用化的标准统一规划、集中盖建,配套建设水、电、气、路、通讯、文化、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引导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这样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积,又可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乡村文明程度,还可以直接推动中心村和中心镇建设。但在开展村庄整理时要防止不切实际地大拆大建,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给工程实施带来阻力。
4、把土地整理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第一,与农业板块基地建设相结合。要使土地整理实现增效增收,必须与农业板块基地建设结合。在土地整理中,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确定整理后土地的用途,围绕优质稻、双低油菜、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从规划论证、项目施工到竣工后的使用都注意科学布局、精心组织,建成一批设施配套、旱涝保收,环境优美的农业板块基地,使整理出的农用地能够适应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使土地整理成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第二,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要通过土地整理充分挖掘这一生产要素的市场属性,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把通过整理增加的耕地置换为建设用地,作为村集体财产,组建市场主体,发展非农产业。二是条件适宜的地方,在确定农民土地承包产权的基础上,引导农民淡化地权,强化股权,组建股份合作社,使农民成为土地股东,得到分红。三是大力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整理后的耕地由现代农业企业承包经营,农民收取地租,还可以成为企业聘用的农业工人,获得工资收入。
5、把土地整理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机结合。整理前后土地的质量、数量发生变化,利益格局也随之变化,土地整理不仅要完成各项工程措施,还要进行地籍调查、现状确认、权属变更、土地登记等工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红安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五项改革之一。要充分利用土地整理之后土地权属调整的机会,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原有产权的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允许盘活土地使用权,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要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保证土地相对集中使用,实现农业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经营、现代化生产,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从小村落向中心村、从乡村向城镇集中,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同主题文章推荐 >>>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第五篇:国土资源局土地监察长效机制
凤府办发〔2011〕27
县人民政府关于建立
土地例行督察长效机制的工作意见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绿色产业园区:
实行最严格的国土资源管督察度,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的,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勇于创新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才能有效保护18亿亩耕地。根据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例行督察的实际情况,我县存在非法占地、非法批地、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违规立项等问题,经县人民政府研究,为营造国土资源监察良性管理秩序,实行最严格土地督察制度责任,建立起国土资源管理土地例行督察长效机制,特制定实施本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行。
一、构筑土地管理的预防机制
1.建立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土地预审约束机制,企业向相关部门申请审批、核准、备案项目的同时,各部门要通过适当方式告知项目单位开展前期工作,项目单位提出用地预审申请后,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法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审查。项目建设单位向发展改革等部门申报核准或审批建设项目时,必须附国土资源部门预审意见;没有预审意见或预审未通过的,不予核准或批准建设项目。
2.规划、建设、房管、工商、税务等部门实施行政许可的,以土地许可为先决条件,规划部门发放规划用地许可证时,必须把《国有土地使用证》作为前提条件;房产部门发放房屋预售许可证或房屋产权证时,必须坚持以《国有土地使用证》为发放前提。建设部门发放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时,必须审核是否有《国有土地使用证》,否则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工商、税务在开展新设企业行政许可登记时,对无《国有土地使用证》的不予登记。
二、构筑行政审批防范机制
1.把好用地审查关。国土资源部门在办理农用地转用报批,并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手续时,应当严格审查资质条件,以适当方式告知用地单位做好前期工作。申请建设用地时,必须附具发展改革等部门的立项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手续,规划部门的规划许可证,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以及地质灾害危险评估报告和压覆矿床评价报告。否则,国土资源部门不能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转让手续。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地面有建(构)筑物,还必须附具房产部门的建(构)筑物房产证的转让审批手续。
2.把好开工许可的土地前置关。对政府投资项目,发展改革、交通、水利、电力、建设等部门在下达开工令时,必须审查是否有《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先行用地许可。否则不得下达开工令,财政部门不得同意拨款,银行不得同意贷款,投资部门不得同意请款。
3.把好竣工许可的验收审查关。规划、建设部门对建设项目开展开工验收时,应对该项目的土地使用面积、用途、容积率进行审查,如发现擅自变更土地面积、位置、用途和容积率的,不得通过验收,并移交国土资源部门处理。同时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时,应邀请国土资源部门参加,共同把关。电力、水利、交通等部门开展基础设施施工验收时,应邀请国土资源部门参加,审查项目用地面积、位置、用途。如有擅自改变,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贯彻落实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政策的过程中,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6〕100号)以及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财综〔2006〕68号)的规定,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凡是拒不执行的,一经查出,将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的地方,要在10个工作日内将已经缴入非税收入汇缴专户的每一笔土地出让收入及时划转地方国库,不得滞压应缴地方国库的资金。其他地方一律不得要求土地出让收入先缴入财政专户、再缴入地方国库。土地出让收入的安排使用,要严格按照已经批准的预算执行。编制土地出让收支预算,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在确保足额支付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保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的前提下,再合理安排用于其他支出。
四、构筑行政执法土地例行督察联动机制
1.建立行政执法联动机制与相关部门配合协助机制,规划、城市综合执法、公路、水利等主管部门在查处违法违规项目时,应当配合国土资源部门联合调查,分别处罚涉及破坏耕地、违反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强行拆除的,联合执法、共同拆除。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对于违法用地或违法建设的行为,应当及时向当事人发出停工通知;对当事人不停工的,应当向供水、供电等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供水、供电部门在收到协助执行通知后,)应当在有关部门执法人员的配合下,立即对违法用地或违法建设的施工现场采取停水、停电措施。对擅自接通已关停水源和电源的违法行为进行停水、停电处理,并依法处罚。
2.建立国土与司法执法机关的联合办案机制,破坏耕地与基本农田、非法倒卖土地的案件,公安部门、检察院应主动根据国土资源部门的移送,认真受理,及时立案侦查,及时结案。法院对国土资源、公安、检察院移交的土地违法案件,应依法立案,限时办结。对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强制拆除的案件,及时受理,限期执行。国土资源部门对强制拆除和执行提供基础条件。3.建立国土资源与纪检、监察、审计联合办案机制,对破坏耕地、非法占用基本农田、非法买卖土地、低价出让国有土地的,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监督部门应主动配合国土资源部门联合查处,分别处罚。尤其是抓好纪检监察部门与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办案关,做到既处理事又处理人。
五、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良好的工作机制,需要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土地管理长效机制和协同联动机制的建立,需从宣传、立法、组织、责任人手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1.建议立法,建立法律保障。现行的土地法律法规,有较多不适合现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建议增加法律责任及监督管理的内容,把耕地保护、依法管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规定列为政府考核内容,像计划生育、环保一样,行使国土资源管理“一票否决权”。增加相关部门协助管理土地的责任,增加国土资源部门没收土地违法建筑和强制拆除的职权。较大幅度提高对土地违法责任的处罚标准。
2.加大宣传,建立舆论保障。在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加大对土地监管政策法规的宣传,坚持面向领导宣传,面向用地单位和个人宣传,面向群众宣传,使土地法律法规和土地监管政策法规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对依法应予以限期拆除的违法用地项目,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向社会公告,增强其法律震慑力,并接受社会监督,以形成良好的土地管理舆论氛围与工作氛围。
3.健全制度,建立组织保障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一是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建立土地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由发改、建设、城市综合执法、规划、房产、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土地管理中的情况,解决土地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土地执法联席会议制度,由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以国土资源、法院、公安、检察、监察和城市综合执法等单位为成员,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各成员单位在涉及土地违法违纪案件工作中的情况,解决在查案中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相应的对策。
(2)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土地管理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主管责任人,每季度互相通报情况。实行信息共享,共同把关。
(3)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对涉及犯罪的土地违法案件、对涉及强制执行的土地违法案件、涉及党纪政纪处分的土地违法违纪案件、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土地违法案件,需要分门别类移送公安、检察、法院及纪检监察部门依法查处的,分别制定移送的内容、时限和程序规定,以便及时查处到位。(4)完善耕地保护等责任制度。层层落实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完善考核办法,奖惩兑现,考核结果向社会公示。同时建立动态巡查、卫片检查、有奖举报等制度,强化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监察职能作用,力争土地管理预防到位、责任到位。4.落实督查,建立责任保障
对土地管理中相关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的建立,建立健全督查督办制度,实行对相关责任部门的行政问责和司法问责制,以构建协同联动机制的责任保障体系。
凤冈县国土资源局
二O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
例行督察
长效机制
意见
抄送:县委、人大、政协、纪委、人武部、法院,检察院
凤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3月21日印发
共印4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