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意图)及反思(共5则)

时间:2019-05-13 02:0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意图)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意图)及反思》。

第一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意图)及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的奇怪的现象,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只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学 情分析】

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这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对于六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来说,经过了小学五年多的学习,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找到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但是对于如何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并且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如何说具体,说明白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明白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办法,并且加以运用。【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因此,本课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是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以引起感情上的升华。【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2、在学习探讨种树现象及缘由的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一些资料和图片,初步了解桃花心木的特点。【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1、谈话交流。

同学们喜欢养花吗?你都是怎样照料你养的花草的?

2、揭题读题。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自己亲手栽种的花木常常是百般呵护、精心照料。有一位高个子种树人,他也种了一种树,这种树挺特别,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而且这种树的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还是世界名贵木材呢!知道这种树的名字吗?对了,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桃花心木。(板题)

3、设问读文。

那么,在这些桃花心木还是小树苗的时候,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它们的呢?请同学们 自由轻声读读课文,划出有关句段。

(设计意图:学习应基建于学生的经验之上,让学生交流关于养花或种树的经验,既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与提取,为下文发现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与众不同埋下伏笔,又能让学生从较为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步入课文学习。紧接其下对桃花心木进行“特别介绍”,并随即设问,则意在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激起学生的阅读心向。)

二、读中感知,读中生疑:

1、读奇怪表现。

谁给大家读一读,这位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指名数位学生朗读相关段落)

2、感知不同之处。读着读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这个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和我们通常栽培花木有什么不一样?

3、生发疑问。

如果这个种树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发现他是这样种树的,你对他的表现会有什么看法或疑问?

(设计意图:由好奇而读文,因读文发现,因发现而生疑。以上三步,让学生经历了正确读文,读懂字面意思,进而引发思索产生疑问的过程,正是在这种读、思、议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课文,与文中人物、事件开始初步对话。)

4、小结过渡。作者和你们一样,他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他发现高个子种树人种树有许多奇怪的表现时,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而且也一股脑儿向种树人倒了出来。

(设计意图:看似小结过渡,可有可无,实则是借“小结”来激励和渗透,暗示学生无论在读书时还是生活中,都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质疑。)

三、读中深究,交流感悟:

(一)读中充分感知文字内容。

1、自由朗读。那么,种树人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同学们把他的话找出来,仔仔细细多读几遍。

2、角色转换,多次感知。

谁能来当一当种树人,给大家说一说:你种桃花心木怎么就那么奇怪、那么没规律呢? 评一评:种树人当得像不像?谁再来当当?老师也想来当一当,大家欢迎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与情感体验。但对小学生来说,多层次地“读”就是一种很好的阶梯。先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让学生“找一找,仔细读”,再通过“当一当种树人”、“评一评,比一比”等方式进行角色转换读,目的正在于让文字内容、种树人形象渐益鲜活起来。这样就为学生与文本能够对起话来作了充分的铺垫。)

(二)抓住要点,细细品味。

1、读中抓住要点。

种树人,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2、出示重点句,细加品味。

句1: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句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句3: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先后顺序视实际情况而定)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先设置了“用一句话介绍你这样种树的原因”这样一个角色转换情境,让学生紧承其上,在多遍读的基础上练习抓住要点;后面的想一想、议一议“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开放的话题,它引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三)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1、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此时,你们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应该是个一断建构、不断解构、再重新建构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一个努力促进者,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到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种种奇怪的表现时,曾质疑,曾指责,甚至感到愤愤不平。可此时此刻,当深入与种树人的解释进行对话后,学生的原有认识已经变化了。引领学生进行思辩,就是意在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

2、学到这,你们应该知道了吧,文章是借种树来喻人,能不能用关联词把老师的板书连起

板书:树 拼命扎根 百年大树 人 独立自主 栋梁之材(只有————才能————)

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都能像桃花心木一样能经历风雨,能经受住不幸的洗礼,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四、启发引领,升华感受:

1、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株桃花心木,你想对种树人说些什么呢?

2、结合交流品读、领会作者的感悟。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文中“我”的表现恰恰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去发现、去攫取有意义的东西,他还善于从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从而激励自己。这些对学生的成长而言,不都是极有价值的资源么?而通常学生学课文,关注文字内容本身的多,多角度、多方面“汲取营养”的很少。因此,教师发现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及时的引领就很重要。)板书: 桃花心木

树 拼命扎根 百年大树 借树喻人 人 独立自主 栋梁之材

(只有——————才能——————)《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这是一篇借种树来喻育人的课文,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为了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尽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处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给他们质疑、朗读、释疑等发表自己的想法,见解的机会,让他们做真正的学习主人。

1、以朗读训练为主线,理解文本。在设计本文的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男女生读,找到种树人的话和作者想的内容入情入境地分角色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让学生边读边想的读,深入理解词句的读,对课文读熟之后,继而理解质疑,使学生能在联系生活情景中体验性的朗读,分角色体验性的读,达到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为目的。

2、以质疑探究为导向,开启思维。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问题的解决。教学中,提出质疑,作出自己的评价——“种树人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了课文后将自己的肺腑之言说出来。”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并进行表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也培养了个性和表达能力。

3、以联系生活为支点,感悟哲理。这篇课文,人与事都来自平凡的生活,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我想,联系生活经验能使课文所含着的道理变得容易理解,如课文中一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谈感受,学生对本文心中有了了解,知道了“不能有依赖心理,要自主。”“不要做温室里的花草”、“只有做坚强的野草生命力才会更旺盛”等,我相信孩子们今后一定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锻炼自己,养成自己独立生活能力。其实,有时候课文中蕴含的道理不用教师耗费苦心地去说教,只要稍微动点脑筋,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完这堂课后,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做的欠缺:

1、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还不够精。

2、我的鼓励性语言也不够多。

不过这次从备课到讲课我都收获到了很多,我想我以后一定还要多学习,多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设计意图及反思

《认识图形》的设计意图及反思

一、设计意图

《认识图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知识。本单元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正确的加以识别,从而为学习图形与几何奠定初步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基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判断相关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还是球。一方面这是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识别的过程依赖于对相关形体主要特征的感知,也反映了学生对几何抽象的感知。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课的开始我抓住儿童的好奇心,以打开礼物发现学生熟悉的机器人为诱导,引入新知,再在找一找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

“分一分”是用实物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辨认物体的形状,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使学生初步形成这些物体形状的表象,为建立图形概念打下基础。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思想,一方面又突出了分类的多样性。

(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

这一环节我分五个步骤进行教学:

1、初步感知球的特征。

2、初步感知圆柱的特征。

3、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4、初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

5、比较不同。

在教学方式上,我力求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外形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让学生体验并了解不同形状物体的特征;通过组织交流汇报和引导思考,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物体的不同特征。

接着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形状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

最后,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游戏巩固

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游戏设计,我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

(五)全课总结

二、教学反思

在《认识图形》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猜一猜各种操作活动。一是通过动手操作、动嘴说,让学生

体验并了解不同形状物体的特征。二是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考探究的能力。对于这样的教学设计我本来很有信心,可是上课效果完全出乎了我的预料。对于这样的过程和结果,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我都用来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所以我在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组织教学问题,我有想到一年级学生的自控力差、好奇心强,集中于学习活动的注意力维持时间短。但由于课堂准备学具多,诱惑力强以及学生不是经常训练动手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我的指挥,课堂随意性较大。

2、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缺乏一定的基础知识、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加上我没有及时的进行示范、引导和指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至于学生不能充分把握我的意图,甚至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完全领会,因而,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往往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有时还出现了事与愿违的现象。

3、语言不够准确精练,课堂组织教学及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强,没有很好的感染学生、引导有序活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方法缺乏指导;评价学生的方法不够灵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第三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与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与反思

林清玄,以散文著称。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变现了醇厚、浪漫的感情,常寓哲理于散文中,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我爱读其作品,原因在于此。

人教版十二册语文第一组课文中,精选了他的《桃花心木》一文。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作者借物喻人——借给桃花心木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唯有经得起生活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炼与考验的人,才能炼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

上课之前,我思考:现在的学生生活在“蜜罐中”,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没有亲身的感受。如何让学生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从话中受到启迪,从而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我开始按常规备课。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直奔重点,品读感悟;以物喻人,拓展升华。并把“以物喻人,拓展升华”定为教学的重点。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课上到这里,我问学生:“你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不确定因素?你遇到过吗?”

学生沉默了,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前不久的一次劳动中,刘浪不小心割破了手指,鲜血直流,他一声不吭,抓了一把灰撒在伤口上,口里念念有词:“地上灰,天上药,撒在上面结疤壳。”他用透明胶缠上,又继续劳动。现在,他的伤疤痊愈了。

“刘浪,请你说一说,那次割伤手指的事,你是怎么想的?”

刘浪站起来了,这个一向沉默寡言的同学,此刻脸红了:“我受伤的事太多了,家里穷,又没有时间上医院,爷爷告诉了我一个窍门,灰是止血的好药呢,撒一点在伤口上,一点也不痛,真的。我就从来没有为受伤而哭过„„”

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望着这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我的眼睛也湿润了,三年前的一幕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一位老人敲响了我的办公室门:“老师,看见过刘浪吗?这孩子„„”老人颤抖的声音让我预感到不妙。原来,刘浪放学后没有回家,到现在不见踪影,老人说,孩子他爸出车祸丧生,妈妈也外出杳无音讯,刘浪成了野孩子,不归屋是常事,可今晚下这么大的雨,孩子在哪里呢?

我赶紧喊上几位老师,拿上手电,冲进雨中。“刘浪,刘浪”的声音划破了夜空,又淹没在雷雨声中,找遍了草垛、厕所、池塘„„就是不见刘浪,两个小时后,他爷爷提醒我:会不会在河边的窑洞里?果然,我们在窑洞里找到了缩成一团的刘浪。

当我们了解到刘浪的身世后,心中颤栗了:怎么管理好留守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严肃的课题。身为教师,应该多给这样的孩子一份爱,用无私的爱抚平他受伤的幼小的心灵。从那以后,他的衣服脏了,有老师帮他洗,病了有老师送他上医院,课余时间有老师陪他打球、看电视。渐渐地,刘浪变了,他不在四处流浪,学习认真了,特别是让他管理卫生,他责任性强,又舍得吃苦,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

我没有让刘浪坐下,把他请到台上,讲讲自己的故事。

“没有爸爸,不见妈妈,这是不是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我就是在这种不确定中生活的孩子,我经受了许多考验。开始,我不会做饭,现在会了,还会洗衣、插秧呢!我想,我将来还会更多的东西呢!”

班上的掌声再一次响起,我发现许多同学的眼中有了平时看不见的东西,是泪花?是智慧?

我这才意识到,授课完全打破了我预定的程序,但我欣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心灵成长,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感悟,不仅充实、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也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个性风采,闪现着灵动的智慧之光。

第四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与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简析:

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课文《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设计理念: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语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因此,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够独立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目标:

能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了解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了解树木成长和人的成长之间的相似之处,使学生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指名说,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是啊,植树不仅能为绿化校园出一份力,还能给我们带来劳动的乐趣。在所有的树种中,有一种树叫桃花心木,你们见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组图片,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听老师介绍。(播放课件)

师介绍:欣赏了美丽的图片后,想不想更多的了解桃花心木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作家林清玄的《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将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

2、刚才大家读的那么认真,那文中出现的生字你们认识了吗?同桌互读,指名领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育苗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品读课文,感受育苗人的“奇怪”:

1、从哪儿能感受到育苗人的奇怪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描写育苗人奇怪举动的语句。

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看到育苗人的奇怪举动,你会怎样?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将两个问句改成陈述的语气。

3、是呀,看到育苗人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心中有许多疑惑,你的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假如现在老师就是那位育苗人,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问些什么?生自由提问。

四、研读课文,感悟道理:

1、为了解开作者心中的疑团,种树人是怎样回答的呢?(1)生默读课文的8、9自然段,画出种树人说的话。(2)指名读种树人第一次说的话,评价。课件出示。“不确定”这个词同学们怎么理解的?

(3)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生汇报,师板书。

(4)为什么会寻找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那如果天天给树苗浇水结果又会怎么样呢?指名读,生评价。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生汇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种树人的话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也让作者一生受用,究竟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影响呢?指名用书中的话说一说。

这段话又提到了“不确定”,“不确定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 男女生赛读,再次体会作者所想到的。

(7)从这段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生汇报,师板书。

(8)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已看到的或听到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事例。生讲述,其他学生谈谈体会。让学生再结合反面的例子谈谈。

过渡:那么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长的怎样了呢?

五、美读课文,拓展延伸:

1、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其他学生思考: 为什么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3、刚才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呢?

4、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件出示:

如果我是一棵()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A、茁壮成长 B、即将枯萎 C、已经枯萎

5、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动笔写一写。指名汇报。

6、介绍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六、总结: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只要你们像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禁受得住生活的考验,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生活的强者。

七、自由选择作业:

1、将文中某句话改成自己的一句格言警句。

2、练笔:如果你是那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你会对那些即将枯萎或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说些什么?

3、结合本课为自己设计一份作业。(本周内完成)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借物喻人

树 ————→ 人

不确定 不确定

寻找水源 经受考验

拼命扎根 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比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带领学生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默读、自由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且让学生读后谈出自己的看法、体会、作出自己的评价。如:对“种树人的话”这段教学设计,我让学生们读完后,先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再例举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课堂上,很多同学谈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和表达能力。

课堂上我还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可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我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句话,由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没有规律的下雨来帮助学生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正反两面谈谈自己知道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和确定中生活人的事例,学生们谈到了桑兰的故事,还有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还谈到一些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的人,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学生们谈的非常好,思想得到升华。从学生们的谈论中我也受到了教育。两相对比,学生知道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这样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解决了文章的重难点。

当然,我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在时间的把握上总是安排的不合理,恳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附课件)

第五篇:《桃花心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

桃花心木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布置学生在家里上网查找桃花心木的资料,通过资料了解林清玄,搜集并阅读他写得其他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学生可能会问: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树的呢?)

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

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2.学生汇报交流,种树人的做法:

⑴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⑵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⑶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也可以问: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

学生答问的要点是:

⑴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种稻子,人们可以一直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了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大成才。

⑵种树人没有任何规律的给桃花心木的树苗浇水,是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了这种“不确定”的生存环境,学会了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百年的大树。

⑶如果有规律的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枯萎的就会很多。幸存下来的,也无大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

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 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理解要点如下: ⑴树木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是指生活变化无常,可能遇到困难或遭遇不幸。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⑵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

⑶逆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

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

8.教师小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课文中的桃花心木一样,能够经得起生活的磨练,最后长成参天大树,长成栋梁之材。

二、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⑴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⑵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⑶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

三、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2.借物喻人: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

第3课《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我教《桃花心木》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寻求网络援助,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里上网查找桃花心木的资料,通过资料了解林清玄,搜集并阅读他写得其他文章。并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带领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第一题学生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第二题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知道只有在不确定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教者所费时间不多,却使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联系现实生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下载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意图)及反思(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桃花心木-教学设计(意图)及反思(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在上《桃花心木》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读了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让学生反复读种树人给树木浇水的句子,使学生从心中产生......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文/暴旭彩 今天我讲的是《桃花心木》这篇课文。在课堂上,我一改往日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聆听种树人浇水的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本文是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占整个语文教学的大半壁江山,非下功夫教好不可。上完《桃花心木》这一课,对讲读课文的教学我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

    原创《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连续交了两年的五年级,尽管上课时课程内容没有变,备课与讲课的我没有变,但课堂却总是新的,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就能营造出不同的课堂。 今天,带着学生学习了《桃花心木》,因为以......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 本文是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占整个语文教学的大半壁江山,非下功夫教好不可。上完《桃花心木》这一课,对讲读课文的教学我又有了新的认识。一、引导......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本单元要让学生体会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桃花心木》教学反思。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归课题——桃花心木。以物命题,意图何在呢?意在写桃花心木让人知道,人也要会在不确定中生活尤其......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改小练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听课效果并不好,这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其中一个小题让学生填空,内容是桃花心木是怎样一种树?这项内容不难,课文中就有现成的答案,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