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目标

时间:2019-05-13 02:0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教学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教学目标》。

第一篇:新课程教学目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早上好。

今天我为各位同仁解读的主题就是结合马海峰老师施教的《中位数和众数》探讨一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确定一节课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确定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关系。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成为人们思考与谈论的热点之一就是“三维目标”,即在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增加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什么是三维目标呢?我们首先谈一谈三维目标的概念)

一、三维目标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要通过知识与技能来体现的。立足于让学生学会,知识是懂与不懂的问题;技能是会与不会的问题。属显性范畴,具有可测性,大都采用定量分析与评价.知识与技能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是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的优势,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与发扬。

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过程的体验、方法的选择,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过程与方法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发现的过程,不但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发展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的方法,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重视知识的获取经历,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知识获取全过程的有效参入。而参入的程度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情感有着直接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新课程倡导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属隐性范畴,具有不可测性.大多采用定性分析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是教学中不能忽视的过程,只有学生充分的认识到他们肩负的责任,就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学有所成,将来回报社会。

三维目标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二、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确立

大家都知道,课堂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有序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一)首先要真正理解三维目标,掌握目标的描述方法。

1、目标的描述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我们知道,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目标的描述主体也是学生。比如:“经历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灵活运用三角板画直角和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2、三个维度要清晰,描述要准确、具体,并与实际相结合。目标的描述不能莫棱两可,否则无法检测目标的落实。比如说“了解计算器”,怎么才算是了解了?应该具体说出了解的表现形式。如:“能说出计算器的一般功能以及常用键ONCE、CEL的功能。”这样,目标描述就具体了,我们在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落实,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时就有了非常明确的方向。

(二)其次,教学目标要恰当、明确而具体,要有针对性(针对教学内容、针对学生)和可操作性及可达成性,切忌虚假、空洞及“放之诸课而皆准”。对不同的课型,其教学目标应有不同的侧重。

如数学新授课,要着重指明学生对新的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应达到怎样的认知程度和理解水平;经历哪些基本教学活动过程;形成哪些初步的数学技能和能力;体会和领悟哪些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形成怎样的数学学习态度和习惯。当然,制定目标时要有侧重,并不需要为了面面俱到而生搬硬套。

对于数学复习课,应着重指出对所学知识的梳理、总结、巩固与提高的过程与要求,对解题方法的反思与比较评价,强调知识的建构及系统化的能力要求,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可对知识与方法的梳理与总结,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的应用与联系提出明确的综合性目标要求。

(三)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材首先要求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其次,要回顾该教学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在些基础上,再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目标的着力点;内容的重难点;资源的开发点;落实的知识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

(四)要切实了解学生情况

了解学生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我们要知道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

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这样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拿马老师的《中位数和众数》的三维目标来说

《中位数和众数》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七单元《统计》中的一节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中位数和众数”的学习不但能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进行应用与深化,而且能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能解释其实际意义。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这个班又是一个生本班,学生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很强。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参与探讨。只需要在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方面进一步培养。通过分析教材和学生特点,马老师依据新课改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过程与方法:

通过细心观察、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理解体会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并会求中位数与众数。情感与态度:

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渗透诚实、上进道德观念,培养吃苦创新精神。马老师在课堂中以一个《受骗的平均数》的问题情境为主线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实际问题中获取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逐渐上升到能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而非直接呈现概念,从而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三个目标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制定的非常有效。三、三维目标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所以,教学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让我们回顾一下马老师是怎样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的。首先创设一个招聘启事中的工资数据问题情境。提出赵经理是否欺骗了小范?你是怎么认为的?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孩子们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提出了中位数和众数,老师借机引导学生学习了它们的特点和求法,又通过课堂小研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道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拓展了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互相交流,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解释,深刻理解体会了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

在练习中,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是结合具体情境,每个情景都具有很强的生活色彩,体现了众数,中位数在日常生产上的应用。孩子们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强化了对中位数和众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中位数、平均数、众数的联系与区别。促进知识的迁移、深化和巩固,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实际问题,培养用数学意识。

课堂以本山公司的欺骗广告和范伟在本山公司应聘后,因公司工资表被骗,后来又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了工资为情景教育学生诚实、上进的道德观念,落实了情感与态度目标。情境设计自然、一体,学生学习自主、愉悦。

总之,马老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彰显个性的空间。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自主生成数学知识的同时,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数学意识的培养,在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实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一个以“人”为发展的有机的整体,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任何一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质服务.文本是死的,课程是活的,作为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落实三维目标.我们的老师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应该有这样的智慧!

以上是我对三维目标的一些浅薄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新课程教学目标,较之以往的教学大纲,具备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为合理的结果。教学目标的变化要求教学行为的适应转变,要求将以知识灌输为目的的教学行为转变到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行为上来,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把原来目标单一(知识与技能)的课堂拓展为目标多维(三维目标)的课堂。那么,什么是三维目标?为什么要确立三维目标?如何确立和落实三维目标?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如下处理:

在课堂中以一个《受骗的平均数》的问题情境为主线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实际问题中获取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逐渐上升到能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而非直接呈现概念,从而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三、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内容的要求(刚才贾老师在解读课程标准时就已经说过,我就不一一赘述)结合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中位数和众数》的三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三维目标:

首先创设了一连串的问题情境,采用以问题作为教学主线,在趣味情境中发现问题,在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中,展开探索,在实践应用性问题中感悟数学的思维与方法,培养统计观念.使学生体会到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数据代表不只有平均数一个,在出现较大或较小的极端数据的情况下应该选用中等水平的工资来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比较合理,引出对中位数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位数的必要性。

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第二篇: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

(八年级上册)

本册总目标:

语法

1.学会正确选用关联词语,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 2.掌握词的组合的基本类型,学会准确运用; 3.学习常用介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搭配; 4.妥贴排列词的顺序,掌握基本规律。

语言运用

了解反语和双关的修辞方法,能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进行辨认,并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

1.加强朗读,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会根据要求筛选信息。注意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和科学思想,并学会抓住特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4.初步学会从内容、形象、情感、语言、写法等角度鉴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5.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文言文阅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浅易的文言文,背诵积累相关的优秀篇章。

2.学习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自身文言字词的积累,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继续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学习翻译文言 文中的重要语句(关涉文章主旨、传达作者情感的语句或一些句式特殊的句子)。

4. 能熟练使用工具书;掌握联系语境理解字、词意思的方法。

5.初步学习结合自己的知识、经历与体验对文中感人的形象、情景以及作者的思想观 点,说出自己的体验,简单地作出自己的评价。

写作

重点: 掌握记叙、描写、抒情与说明,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多种形式地表达。1.客观反映生活,讲究表达技巧——借景抒情和平中见奇等技巧的专项训练。2.学会从同一个素材中提炼出不同的主题,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立意。3.学会采访与学写新闻。

4.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表述明白、清楚。

5.能根据第六单元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6.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附:

八上作文训练的几个内容:

(1)写一则新闻。(2)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叙写小故事。(3)介绍一件工艺品或一处风景名胜。(4)改写一篇文言文或一首古诗词。

口语交际

1.听通知时,要集中注意力,迅速地筛选出与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有关的信息。2.传达通知时,要口齿清楚,重点突出,尽可能转述得全面、完整。

3.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听话态度与习惯:听人讲话要诚恳而谦虚,一般不打断别人的话或中途插话;听话要忠实于说话人的原意,不曲解;听话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把握讲话的要点。

4.说话要有中心。说话要连贯。

5.参加辩论时,搜集资料,思维活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不同意见的撞击中,闪烁出智慧的火花。

综合性学习

1.开阔文化视野,积累有关战争、桥文化、莲文化等的历史、人文知识和文学知识。2.继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养成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掌握做知识卡片、小档案和写描述性说明性文字的方法。

课外阅读

(阶段阅读目标)

1.形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能自觉阅读并能有计划地课外阅读。

2.能用批注法阅读作品,对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有写读后感的习惯和能力。

(推荐书目)

1.《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老舍著.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著;

3.《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鲁迅著 4.《福尔摩斯探案》:推理侦破的典范(英)柯南道尔著; 5.《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叙述不平凡的经历

6.格兰特船长的女儿

(法)凡尔纳著

第一单元

1.把握叙事性作品中人物和事件,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记叙六要素,培养能概括新闻内容、了解新闻结构、给新闻拟题的能力。

2.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学会探究含义丰富、深刻的句子和词语。懂得人物形象欣赏的方法,有感受、评价人物形象的能力。

3.懂得服饰描写、环境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的作用,能读懂讽刺性语言,能从语言中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

4.综合运用默读的各种方法,培养默读技能,提高默读速度和质量。

1.《新闻两则》

1.掌握新闻常识,能写作简单的新闻。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3.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

2.《芦花荡》

1.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2.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4.从文中智勇双全的“老头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苇塘里坚持抗战的队伍身上,学习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我们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3.《蜡 烛》

1.透过人物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2.品味、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3.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 血肉凝成的情谊。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1.有感情地朗读,体味精彩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3.了解英法联军侵华战争史实。利用书信和作者对话,培养热爱人类文化成果的情感。

5.《亲爱的爸爸妈妈》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2.体会重点语句,领会深层含义,增强语感。3.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第二单元

1.学习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要讲解这一问题使初一学生明白要费很大气力,可以以放风筝为例,深入浅出地说明“形散而神不散”的问题。选材喻为风筝,中心喻为线。)。

2.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通过对事件的概括和语言的探究来揭示人物性格和情感。

3.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能感受不同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学习在朴素的基础上融进典雅书面语言。4.感受人物崇高的道德情操,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指导学生学习做读书摘要。

6.《阿长与〈山海经〉》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背 影》

1.学习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

2.通过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文中寓蕴的思想感情,感受真挚的父爱; 3.体会本文选取独特角度,围绕“背影”布局谋篇,突现父爱主体的写法。

8.《台 阶》

1.学会梳理小说故事情节,把握内容,说出故事梗概; 2.学会赏析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作出恰当的评价;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4.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9.《老 王》

1.把握文章主体内容和线索,体会文章组材有序、杂而不乱的特点; 2.品味作者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揭示其内在性格,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

4.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并以平等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

10.《信 客》

1.了解作家余秋雨的有关情况;

2.感悟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

3.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其质朴典雅、精辟畅达的语言特点。

第三单元

1.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什么是说明文,比较记叙类文章与说明类文章的异同,初步认识说明文的特点,以及读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

3.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理清说明文的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体会说明文语言特征,注意其平实、简要、准确的特点,强调其科学性、客观性。

5.学习本单元后,要学生学习写作说明文。

11.《中国石拱桥》

1.引导学生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领会文章的内容;

2.感受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文体特点,了解说明文的一般方法及有关知识;

3.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正确划分段落层次,简要概括各部分内容;

4.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杰出成就。

12.《桥 之 美》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13.《苏州园林》

1.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3.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14.《故宫博物院》

1.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2.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3.学习方位词在空间顺序说明文中的运用,并体会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4.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宏伟壮丽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建筑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15.《说

屏》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话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第四单元

1.了解事理说明文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说明事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2.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在文章中,适当运用了作阐释、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3.体会简明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娴熟运用,大大增强了说明的效果。4.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学习和培养运用资料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培养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

16.《大自然的语言》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17.《奇妙的克隆》

1.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增强说明文阅读能力,培养概括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4.认识科学与伦理道德问题并进行思考,感受科学研究中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2.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4.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

19.《生物入侵者》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20.《你一定会听见的》

1.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2.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3.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4通过课堂游戏,听想结合,听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5.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充实。

第五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浅易的文言文,背诵积累相关的优秀篇章。2.自主地用探究的方式学习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语感;

3.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省略句、倒装句。4.学习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语句(关涉文章主旨、传达作者情感的语句或一些句式特殊的句子)。

5.初步学习结合自己的知识、经历与体验,对文中感人的形象、情景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说出自己的体验,简单地作出自己的评价。

21.《桃花源记》

1.朗读、背诵课文,把握文章线索,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22.《短文两篇》

1.积累文言词句,扩大词汇量,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会翻译文言文,感受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超尘绝俗的胸襟; 3.了解“说”和“铭”这两种文体;

4.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衬托的写作手法。

23.《核舟记》

1.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2.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4.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24.《大道之行也》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4.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5.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5.《杜甫诗三首》

1.了解诗人生平,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4.通过诵读诗歌增强语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第六单元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学习借景抒 情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 想感情的能力。

4.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6.《三 峡》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27.《短文两篇》

1.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2.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3.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5.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28.《观 潮》

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3.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5.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6.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29.《湖心亭看雪》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4.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30.《诗四首》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三篇: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 七下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

(七年级下册)

本册总目标

语法:

1.学习实词、虚词基本知识,积累词语。2.同义词、反义词的理解和运用。

3.准确辨析多义词的异同,学会理解、运用。4.注意用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语言运用:

结合课文,了解对偶、对比、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并能根据它们的不同特点进行辨认,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逐渐养成默读的习惯。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要点内容,体味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情感。3.揣摩精彩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技巧。

4.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结合生活的经历和体验能明确地说出自己的体验和评价,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5.进一步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与习惯。文言文阅读:

1.进一步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浅易文言文,熟读背诵部分课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

2.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浅易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一词多义、通假等文言现象,并能在此基础上积累相关文言字词和翻译浅易的文言语句。

4.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习联系语境理解字、词意思的方法。

5.体会作者的思想观点,进一步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写作:

重点: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学会处理详略,增强习作的新颖性。1.从小事中提炼大道理。

2.根据表达的中心,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3.学会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中心更明确。4.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5.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运用联想和想像,学写传记。6.根据所提供的材料,从细节角度进行扩写。口语交际:

1.说话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说自己的故事具体生动,充满感情;替朋友排忧解难,入情入理,使人信服。

2.讲名人故事,能选取有价值、最感人的故事片段,讲得生动有趣,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3.参加辩论赛,搜集为自己观点服务的材料并大胆参与,能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与人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如模拟招聘,招聘小组设计好各类问题,针对不同应聘者提问,应聘者能重点陈述自己为什么要参加这样的挑战,自己为此作出那些全准备以及打算如何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

综合性学习:

1.结合所学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自然、社会的大问题,认识自我,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感受、认识中国历史积淀下来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与内涵,丰富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开发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课外阅读:

1.《红岩》:地狱烈火中的浩然正气 罗广斌,杨益言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安徒生童话选集》:写给孩子和大人看的童话(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译林出版社

3.《童年》:在苦难中长大(俄)高尔基著;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4.《鲁滨孙漂流记》: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英)笛福 浙江少儿出版社 5.《长袜子皮皮》:奇怪的淘气者的故事(瑞典)林格林 林之义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第四篇: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活动总结

实施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阶段性总结

凤山镇中心小学

本学期之初,博白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的文件。按照上级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切实有效地开展了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的各种活动,旨在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经过一期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这项工作做一阶段性总结。

一、学校领导重视:

在接到上级文件之后,我校领导班子召开了专门会议,由校长亲自主抓这项重要工作,并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主任具体负责,把这项工作作为2013年全年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务必要抓出成效。(具体分工如下:)

1、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刘展杰

副组长:周其

成员:刘浩朱杰贵谭丹丹陈秀兰刘凤娟

2、实验小组:

组长:周其

成员:刘浩、朱杰贵、谭丹丹及各班班主任

二、具体工作:

(一)完善制度

为确保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顺利推进,跟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如《巡堂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与学各环节具体要求》、《业务学习制度》、《课堂评价标准》等等,使实验与研究活动有章可循,并得以顺利进行。

(二)、进一步规范了教师、学生的课堂行为,完善了小组建设

1、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名师课堂录像,感悟课堂的高效与有序。

2、从课堂实际出发,在教师和学生当中进行调查,找出在课堂当中存

在的不良现象,出台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标准。

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训。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规范,我们利用2周的时间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专门培训,从学生的站姿、讨论、展示等方面去规范学生,并将此项活动的开展纳入到教师绩效考评当中。

(三)、不断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为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实验与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学习。

1、利用每周五下午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教学研究,让教师结合自己的上课体会,谈思路、说经验、找不足;安排了周其副校长、刘浩主任进行专题讲座,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建设等方面。通过这种手段,赋予每位教师展示的舞台与学习机会。同时要求每位教师从网络上学习有关李炳亭的讲座,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时刻组织以“实验与研究”为中心的教研活动

1、看了“课改名师”的录像课后,我校组织张琼、莫小丽、周水莲、黄翠、谢剑玲、王晓丹、刘春凤、冯永凤、李炎坤、黎珍宇等多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看课情况每人上了一节引路课,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上述老师引路课,课与课之间进行比较,具体找出我们存在的不足。最后要求全体老师按照“名师”给我们指引的实验方向,每人准备并讲了一节过关课,通过互听互评使我校全体教师共同成长。

2、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一节课上完后要及时思考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哪些地方力度不够,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多问自己多思考教学过程。不要把每堂课的反思停留在表面上,要形成文字材料,在学校进行展示,评选出优秀教学反思,在学校刊物上定期发表。

三、效果明显

开展了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以来,教师们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前不科学的授课模式,课堂上师生互动的环节多了、生生互动的效果明显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好转了,学生的反响也好多了。在这项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教育观念新、课堂设计科学艺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合理、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的典型,例如:刘海英、祁姿媛、张琼、黄翠等老师。教学成绩也得以稳步提高。如我校彭龙飞同学在全县博初选招考试中获得全县第一名。

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我们的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什么是真正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等等,这些都将是我们下一步“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的研究的主要课题。

“新课程目标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活动”是课程改革后教育教学工作给老师们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一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完成这个任务,切实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目标教学过程最优化

浅谈新课程目标教学最优化

旺苍县福庆乡乡小学校 边 江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以及学生与教师的具体条件,遵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要求,设计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实施这个方案,以期使某一水平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可能的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教学过程可分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两个阶段,因此,教学过程最优化应包括教学设计最优化和教学实施最优化两大内容。只有最优教学设计方案,未必能达到最优教学实施的效果;唯有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两者均优,方能真正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一、教学设计最优化.设计最优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首要任务。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除应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之外,还应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学目标应体现于目标设计的完整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和适切性三大方面。

教学目标的完整性,是指目标设计应包含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内容。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是指描述目标达到程度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如了解、理解、经历、感受、应用等)的层次性和准确性。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是指目标设计在逐级分解时应注意尽量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要适度,防止目标要求太大、太高,或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心理。.设计最优教学内容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有效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还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掌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容量,尽力避免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最优化,应该是指教师所确定的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系统性和有序性,以及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的简约性、条理性和逻辑性。.设计最优教学策略(方式、方法、手段)

教学策略是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策划或谋略,其中,包括了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择,同样应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学策略最优化应体现:符合简约性、发展性、教育性和教学相长的教学规律;

符合启发性、直观性、巩固性、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符合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质量观,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和优质高效的效能观,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全身心参与的认知活动和意向活动的统一过程,成为学生对知识、技能、情意的内化和外显的统一过程;教师重视教法的设计和学法的指导,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重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有机结合,并做到使用适时、适量、适度、有效。

二、教学实施的最优化

教学实施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环境和设备条件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双方通过互动和合作方式,按照教学设计的系统规划,将教学设计方案物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都得到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充分利用45分钟的时间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应达到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时间管理的最优化

“把学生作为活动主体”落到实处,即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究,教师少讲一点,学生多练一点。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学生“探究”教师“精讲”与学生“多练”的度。

1、合理安排“学、讲、练”的时间分配

一是应把教师的“讲”压缩在十五分钟左右,要“精讲”。教师只讲三点,即讲清重点,讲透难点,讲明疑点,理清结构。二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在十五分钟左右,可以放心地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实践、去讨论。那么,学生非智力因素差:学生不学怎么办?老师引;学生不会学怎么办?老师导;学生不想学怎么办?教师诱。这一引一导一诱,就是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因此,教师的精力应主要放在怎样少讲,怎样精讲,怎样引导、诱趣上。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应把学生的训练活动控制在十分钟内,要多练,但“多练”并不是让学生在题海里乱扑腾,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练好”、“练准”。

2、恰当安排“学、讲、练”的频率。

一节课要练几次,是把一节课平均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自学,一部分讲,一部分练?是“先学后教再练”,还是“先学后练再讲”?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单一课(一个知识点)可以先学后讲练,综合课(多个知识点)应是先学后讲练的循环,对某一重难点要反复讲反复练,边讲边练,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且训练了能力。

3、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向科技要时间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高密度展示教学内容,全方位刺激学生感官,高速度传递信息,向科技要时间。

4、不多占用学生一分钟课间时间。教师准时上、下课,不拖堂,要保证学生的休息和活动时间。

(二).教学评价的最优化

教学评价是教师判断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的一种手段,也是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及时做好调控的有效方法。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

⑴形成性评价最优化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一般采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自由发言和课堂测试等方法。形成性评价最优化应体现:评价及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质量较高,能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教师及时做好点评和调控,并做到个别化辅导。

⑵总结性评价的最优化

总结性评价是一种阶段性评价,也是一种目标参照性评价,一般采用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法进行,以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总结性评价最优化应体现: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并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方面的测评,也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的测评。

(三)、“导”好课——每节课的关键

站在讲台前上总应把自己放在“导演”的位置上,尽管已写好了“剧本”,但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指导下有所收获,这就要求老师能随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好每一个环节。教师能否组织好课堂教学和架驭好课堂教学,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成败的核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以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由此导致了教师就像一个知识的“搬运工”,成为了一个“教书匠”。教师应把教材的讲授作为培养学生的基础和起点,把增长经验、发展能力作为最终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其引导下通过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和发现。从而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只是一个引导者和配合者的角色。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

学习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面临着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和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教学实施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使教师进入了动态把握和动态调控阶段。因此,教学实施最优化,除了受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师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水平制约之外,还特别受到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的制约。教学设计最优化的要求和教学实施最优化的特征一起,构成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本特征和要求。这一基本特征和要求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准则和依据,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而必须不断努力的方向。

下载新课程教学目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教学目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目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问题展现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前必需的准备工作,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

    高中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浅析

    高中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浅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亮点之一就是在物理课程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物理课程的三......

    关于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四个提醒

    实施课程目标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方法是通过一系列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转变为具体的,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实现课程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确定是否科学合理,直......

    浅谈新课程目标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目标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摘 要:新课程改革推出了新的课程目标,而要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老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是很不容易的,这是推进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程目标......

    新课程教学

    全国新课程有效教学“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经常听辛老师告诉我们,学习力比学历重要,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未来,自己想想,再看看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真的感觉到学......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原则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设计原则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其本质来讲,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现代课程与教学观的具体体现,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落实课程目标是课程......

    新课程改革下三维目标

    新课程改革下三维目标 新课程改革下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 、 “过程与方法 ”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具体而言,“知识与技能”目标长期以来是我国基......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包括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