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人教新版八年级《背影》教学设计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情深,引导学生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父母,积极与父母交流沟通。教学重难点:
重点:情感朗读,整体感知,体味深情。难点:语言揣摩,背影品味,感悟亲情。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
一、导入新课
人都说,父爱如山,如山那般高大,也如山那般默默不语,但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我们就会发现,父亲的爱一直环绕在我们身旁,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言语,乃至一个背影都是父爱的深沉表现。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看父亲的一个背影带给他怎样的感动。
二、检查预习
1、复习回顾作者朱自清的有关内容:先让学生简述,教师再作补充。(多媒体出示作者、背景简介)
2、多媒体出示本课字词,让学生准确读出,并解释重点词语,学会运用这些词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文中的情感。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点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教师借机进行朗读指导。
4、思考: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明确:父子车站送别。
(2)文章主要写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父亲,父子情深。
四、合作探究,精心赏析(多媒体出示,依次解决)
1、全文共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 学生快速默读全文,从文中画出有关背影的描写。然后交流明确: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
(1)怀念父亲,难忘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思想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2)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维艰,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3)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4)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2、在送行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学生从文中找出后,交流明确: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3、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学生大都会选择买橘子这件事。学生发言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本段,为下节课做准备。
五、课堂小结
身处丧母的痛苦和失职的尴尬中的父亲,仍为儿子送行,在车站艰难地为儿子买橘子,这是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几年以后,当儿子读到父亲的来信时,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现父亲的背影,这是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同学们,学完本节课,你有体会到你父母对你的爱了吗?你有思念你在外的家人了吗?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拥有的亲情啊?
六、布置作业
背诵父亲为“我”买橘子一段(第6段),找出对背影的描写的句子,以及父亲买橘子时的动词。板书设计
怀念父亲,难忘背影
父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子情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第二篇:人教八年级上册《背影》
讲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西安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四班的付丹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文章《背影》。
一、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拍照吧,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一般喜欢拍正面还是背面呢?嗯,老师听到了,大多数同学都喜欢拍正面,极少有人拍背面。其实啊,许多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也像大家这样常作正面描写,可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给父爱“定格”时,却别具匠心地“摄下”了父亲的背影,就是这个背影,几十年来感动了无数读者,令许多人泪湿衣衫,那作者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到背影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个背影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板书:“背影朱自清”PPT①
二、作者简介
说到朱自清,在学习《春》的时候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朱自清,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吗?(PPT②)很好,看来大家掌握的不错,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一下老师PPT上的内容(PPT③),了解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板书:作者及写作背景
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过课前预习的作业,那老师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读一下老师准备的生字词呢?(PPT④)好,这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吧,(板书:生字词)这位同学读的非常准确,可见同学们课前的预习工作做的很到位,(PPT④)同学们可以对照幻灯片,看看自己的注音是否正确,另外,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新词的解释(PPT⑤),同学们可以参照课文下的注释去掌握一下。
三、划分层次
老师已经把文章的段落层次划分好了(PPT⑥),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标注一下,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文章。大家都标完了吧。
四、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PPT⑦),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应的主题是什么?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讨论。
板书:整体感知
老师看到大多数小组已经讨论完成,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对,以背影为线索,(PPT⑦)板书:背影,主要写谁?(PPT⑦)我的父亲,板书:父亲,那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呢?(PPT⑦)对,父爱,板书:父爱
文章以背影为线索,那背影一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快速默读文章并找出描写背影的语句。
(下去转)嗯,老师看到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完成了,文中一共几次写背影啊,四次啊,大家回答的很正确,看来大家读的很认真,哪位同学能说说第一次写背影在什么地方?
这位同学说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PPT⑧)那我们这里概括一下,就是:怀念父亲,惦记背影,板书:怀念父亲,点出背影;好,那这次写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对,开篇点题“背影”,还有呢?对,这句话引发我们思考:为什么与父亲不相见都二年余了,作者还是不能忘记父亲的背影呢?这样,就引导我们继续读下去,是吗?
那我们接着找,第二次是在哪里写到父亲的背影啊?对,第6自然段,这次呢,是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时候,然后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对吗?(PPT⑧)那我们概括一下,即望父买橘,刻画背影,板书: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三次在哪里呢,对,还是这一段,这一段最后“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是吗?(PPT⑧)这一次可以说是怎么样?父子分手,惜别背影,板书: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最后一次呢,最后一次是在哪里?对,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PPT⑧)也就是: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板书: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五、重点分析
文中四次描写背影的语句我们都已经找出来了,可是作者花最多笔墨写的,是买橘子时父亲的背影,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的背影到底写了什么。(PPT⑨)
下面请这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认真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刻画背影的。板书:望父买橘
这位同学朗读的很有感情,节奏也把我的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是不是写父亲的穿着:黑、深青;布。看到父亲的穿着,老师想知道作者当时穿的是什么衣服啊?(紫毛大衣)把好的留给儿子,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非常疼爱。同时,父亲自己的穿戴也说明,怎么样?──家境不好,心情忧伤,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还为我买橘子,是不是更加突出父爱的崇高啊。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这是不是写父亲走路的姿势啊,对;“蹒跚”是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父亲不是瘸子啊,他走路的姿势为何是蹒跚呢?因为父亲肥胖体衰,所以步履艰难,烘托出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不是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啊,首先“探”字写出了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是写手的动作,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时吃力的样子;“缩”是写脚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的年老体衰,动作迟缓,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灵活,一撑即上;“向左微倾”是写身体的动作,一是右手支撑有力,二是因为要把右脚跨上月台有困难,要借助身子的倾斜。
那这一整段通过父亲的穿着、走路的姿势以及爬月台时艰难的动作这一系列的形象刻画都能看出父亲买橘子的过程非常艰难,既然买橘子的过程这么艰难,(PPT⑩)父亲为何还要坚持去买这橘子呢?这位同学说: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还有同学说是因为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嗯,同学们都说的很有道理,其实不管怎么说父亲买橘子是不是都是为了儿子,因为他疼爱自己的儿子。
六、拓展延伸
(PPT11)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本文以小见大,将父母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部凝聚在这个背影里,读了本文,你会想到父母平时对自己的许多爱了吧,其实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接下来,老师为大家播放一个短片。播放短片
七、小结
短片看完了,相信每位同学都有很深的感触。(PPT12)其实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
用心观察他们的反应,用笔记下你们的感受。
八、布置作业(PPT13)
①找出文中父亲所说的话,这些简单的话语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
②写一篇500字的小短文,记述你和你父母之间让你感动的一件事。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要点难点
1.以背影为线索,围绕中心意向组织材料的叙述方法。2.文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的感情基调。3.情感教育:真正领会父亲的深情。学习方法提示
1.通过层层深入、由点到面的领悟,理解“点”式构思方法。2.应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解思路解决问题。
3.重视情感因素的渗透,动情、动容,起到精神净化、深化的作用。
预习指导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4—1948)字佩弦,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学者。原籍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他早期即从事新诗及散文的创作,出版的诗集有《踪迹》(1924)、散文集《背影》(1928)。他的散文写景抒情细致委婉,结构缜密简明,语言清新干净,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朱自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到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28年后,主要从事文艺批评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1931年到英国留学,次年回国,继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出版的散文集有《欧游杂记》(1934)、《伦敦杂记》(1943)。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校迁往西南,曾任西南联大教授。在伟大的抗日民族战争的推动下,朱自清对国民党卖国投降的反共反人民的种种倒行逆施的罪行,逐步提高了认识,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10月,他虽处于贫困和疾病之中,但仍拒绝接受当年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美国的“救济”物资,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内战的坚定精神。
写作背景提示:
文写于1925年10月,另说为1927年(见季镇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谱》)。作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背影》记写的事情非常简单,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儿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在军阀统治的旧中国,这种事情是很平常的,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即使这种小康之家,也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文章记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虽然早已不存在了,但记写的情景,对我们今天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依然有着历史的认识作用。
基础知识目标
1.给加点字注音。
差使()狼藉()簌簌()迂腐()踌躇()拭()........颓唐()琐屑()举箸()... 2.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义。狼藉 惨淡
勾留 琐屑
赋闲 蹒跚
颓唐
变卖典质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整体感知目标()1.按照下面的提示,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①开篇寄思②往事回忆③结尾怀念
2.背影自然是文章的线索,根据上面的提示,给三部分各自加一个小标题。
① ___________背影② ___________背影③ ___________背影
3.你觉得那一个情节最感动你?能把这个部分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吗? 探究准备
认真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任务
1.在文中划出“背影”这个词语,看有几处。2.在文中找到写“我”流泪的地方,做标记。3.在文中划出写父亲语言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概括同学们整体感知的内容。(内容、结构、线索、主旨)
同学们都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以背影为线索,回忆了自己的父亲,表达出浓浓的父爱以及自己对父亲的理解、挚爱和怀念。那么这样一篇看似平淡的文章为什么会感动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不朽的名篇呢?我们有必要细致的探究一下。
二、问题探究
1.文章最感人的细节是哪一部分?先请你认真的读读。找出后提问同学朗读,教师点拨,指导同学学会动情地朗读。
2.这个细节就是父亲为“我”橘子,这似乎没什么,父亲为孩子买东西,太平常了,没什么可感动的,你是这样认为的吗?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感动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教师引导:
买橘子时候不容易:胖,衣服笨重不便,要费力爬月台,“蹒跚”、“慢”、“探身”、“手攀”、“上缩”、“努力”几个词语形象逼真-----细微之处见真情
他亲自来送我:这么多可以不送的理由:我已经20岁了,北京我已经来往过两三次,父亲事忙,已经叫茶房陪我同去
-----孩子,你永远是父亲的牵挂
家境:差事交卸、祖母去世、祸不单行,父亲肩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患难时刻,才见父亲拳拳之情
总结:看父亲买橘子而流泪,是感情沉淀已久的爆发,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
三、拓展探究
如果母爱是一杯烈酒,浓烈而香醇,那么父爱就是。(父爱是一杯清茶,含蓄而深沉)在原文,你从哪些地方看到了父亲的特点?
父亲那些简短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同学品味。要求同学模仿朗读,读出一种深沉而亲切的语气。第一句: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说明父亲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其实,此时最难过的就是父亲,但他怕影响儿子的学业,便把悲痛之情压在心底,表面上显得比较想得开。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第二句: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说明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第三句: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说明父亲对儿子的关心,担心儿子路上口渴。第四句: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说明父亲关心儿子是否顺利抵达北京。第五句:进去吧,里头没人
说明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第五句把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表达出来了。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四、感情体味---谈谈父亲 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父亲。1.他最让你感动的一个细节。
2.你遇到危险或病痛时,你想象一下,你的父亲会怎样去做?
3.也许,我们的生活是平淡的,我们从父亲身上没有感觉到多少伟大之处,反而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抱怨,朱自清不也嫌弃父亲的迂吗?但是,你真正想到过他的艰难吗?他每天在忙什么?他累吗?他也许为了这个家,为了你的将来,为了一个男子汉的尊严,在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多么希望得到你的理解与关心啊!你做到了吗?你不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五、拓展赏析
认真而动情地朗读下面两段文字
(一)父亲给女儿的一封遗书!
给可爱的女儿:再吃10次蛋糕就可以找爸爸了„„爸爸和你玩了好多次捉迷藏,每次都一下子就被你找出来。不过这一次,爸爸决定躲好久好久。你先不要找,等你14岁(还要吃完10次蛋糕)的时候,再问妈眯,爸爸躲在那里,好不好?爸爸要躲这么久,你一定会想念爸爸,对不对?不过,爸爸不能随便跑出来,不然就输了。如果还是很想爸爸,爸爸就变魔法出现,因为是魔法,不是真的出现,所以不能犯规,爸爸不算输。爸爸的魔法是:趁你睡觉的时候,跑到你梦里和你大玩游戏;在你画图画爸爸的时候,不管好不好看,你觉得是爸爸,就是爸爸;当你拿爸爸的照片看时,爸爸也在偷偷地看你„„要记得,爸爸一直都陪着你!你已经是4岁的大姑娘了。爸爸要拜托你一件事,要你照顾和孝顺爷爷,奶奶和妈眯,看你是不是比爸爸以前做得好?有多好,妈眯会告诉你的。爸爸猜想,我们这一次玩捉迷藏要玩这么久,爷爷,奶奶,妈眯有时候看不到爸爸,他们一定会偷哭,偷笑就是犯规,就是失败。他们偷哭你就要逗他们笑,不然游戏输了以后,他们一定会哭得更厉害了。好不好。宝贝?你们是同一队的,来比赛,看你们厉害,还是爸爸?准备好了吗,比赛就要开始了。十年后的女儿给爸爸的信
爱玩的爸爸:你躲在那里?你不是说我吃过10次蛋糕后,就可以找到你的吗?这10年来,我很听你的话。为了不犯规,害怕游戏输掉再看不到你,我努力地照顾爷爷,奶奶,妈眯,他们哭,我逗他们笑。爸爸,他们终于笑了!我赢了!游戏结束了,你该回来了,对吗?原来......不对的!我期待你回来,再和我玩捉迷藏的时候,妈妈却告诉我,我再也看不到你了,原来10年前,我已失去了你这个爱玩的爸爸......爸爸,你为何忍心骗你最爱的女儿,几年来,我每吃一次蛋糕,我对你的思念越积累,我们10年后的再会也就越期盼。10年前,若你让我选择的话,我宁愿爸爸不要骗我,你该相信你的女儿吧!我会坚强,我会更努力逗爷爷,奶奶,妈眯笑。又或......来骗我一辈子,和我玩一辈子捉迷藏,让我赢回一辈子的你......爸爸,10年后的后知后觉没有减轻失去你的震撼。虽然痛,但我会努力完善我的人生,不会辜负你的爱,不会辜负你和我玩10年捉迷藏的苦心。
教师总结:正因为有了爱,世界才变的美好。我们沐浴在爱的世界里,为什么就不珍惜呢?努力去感受来自父亲的、母亲的,以及所有亲人和朋友的爱,我们才会使自己的世界丰富多彩。也许你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那么我们一起约定,20年以后,你再读读朱自清的《背影》好吗?我想,那时,也许不经意间,你的泪水已经溢满眼眶!
课下推荐欣赏
(一)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坚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这个动作写尽了父爱的要义。
(二)思念父亲
日历撕去旧年的最后一页,太阳退出最后一抹余晖,暮色在倦鸟的翅膀悄然降落。携一缕低迷的山风,踩着轻湿的夜草。父亲,我来看你了。
年年岁未,不管我身在何方,总能听到你平安的消息,即便身在病中,我也能听到你的声音,今宵,你能听到我的述说吗?
躺在一堆黄土里,你冷吗?抽一支烟解解乏吧?我从千里之外带来的,你未曾听说过的牌子。我使劲吸一口,浓浓的烟雾醺遍了我的五腑六脏,点燃了我陈旧却又清新的记忆。
儿时你讲给我的故事,如今竟一点一点地从心底泛起;你陪我读过的那些书,那些古典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竟无比清晰地在我脑中出现。父亲,让我们再来一次比赛:看谁把《红楼梦》背的更多,记得上次我们背到四十回了还不分上下。来,让我们继续这场比赛,好吗?父亲,我现在能背到第八十回了,你呢?
或是我们来对对联吧?看谁对的既快又好?哦,不,在这方面我永远是赶不上你的。
父亲呵,那些你讲给我的故事,我会一代一代地讲下去,它们早已深入我的骨髓深处了。
父亲,我还有好多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生路上还有无数的选择,你需要你的意见,帮我,好吗?
漆黑的夜里下着细细的雨丝,我们还是一如从前般对面而坐,各读各的书吗?还是下一盘棋,或是说个笑话解困儿?
父亲,你的腰身累了吗?要不我来为你拔个火罐或是为你捶捶?
父亲呵,你可还记得:去年春节,我们都知你已经病入膏肓,但我们在你面前都没有哭泣,都能从彼此脸上那竭力掩饰的笑容里看到无限的眷恋。父亲呵,请原谅我,那时我好想拥抱一下你的,可是我不敢,我怕我一抱你,不争气的泪水就下来了。当我们向你挥手道别,说下个春节再聚时,你和我都知道这将是最后的见面了,我们都从彼此的眼神里读出了最后的告别。父亲呵,当我走上小山岗时,眼泪就如这春天的雨一样不停地下。我站在山岗的树后悄悄地看你,不忍离去,看见你依然站在房后身披大衣,依依挥手——尽管你已经看不到我了。我真想冲下山回到你的身边,父亲呵,你知道我的不舍,你频频地挥手赶我走啊。
当我走出你的视线,我流着泪的时候,心依然在你的身边,你感受到了吗?父亲。我知道,从此,每一根思念的弦都将爬上你最后的沧桑,在无人知道的时候,更是你风霜的浊泪花花。
从此,你最后的身影,将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今夜,我再次仰望你的魂灵,我依然看见那些颗慈父的心。
喝一口酒吧,父亲,御御地下的寒气。从此,我将只能独饮无欢了。
父亲,没有你的年夜,我百无聊奈。
1.第一篇文章中,弟弟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2.你认为第一篇文章中,父亲“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是因为什么?而“拐弯处的回头”又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3.从人称的应用上看,第二篇文章用什么特点?
4.第二篇文章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5.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精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背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②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③体会本文朴实的语言风格。2.过程和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难点: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体会文章情思绵绵的意蕴。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播放《父亲》这首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散文集《背影》,都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背影》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名篇。写于1925年10月,是作者追忆8年前的事。1917年冬,作者的祖母死了,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也被解聘了。父亲没有积蓄,还欠了五百元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便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家奔丧。回扬州后,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本文所写的就是惜别的感人场面。
三、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划线的字的读音。
差使()交卸()奔丧()狼藉()赋闲()簌簌()妥帖()颓唐()琐屑()蹒跚()踌躇()惦记()举箸()迂腐()
2、下列字词的意思你掌握了吗?
奔丧 狼藉 赋闲 颓唐 蹒跚 琐屑 祸不单行
惨淡
变卖典质 踌躇
四、听读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内容。
1、这是一篇 散文,它以 背影为线索,表现父亲的 爱子之情。
2、本文几次写到“背影”? 各在什么地方?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四次背影。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这次写得最具体、最感人。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3、文章写了作者的几次流泪?为什么流泪?(①第二段,是因为悲伤:祖母死了;父亲失业了。②第六段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流下了感动之泪。③第六段,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流下了依恋之泪。④第七段,读父亲来信时,流下怀念之泪。)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难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追忆车站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其中: 2、3段,交代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4、5段,叙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为写背影作铺垫。6段,描写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父子情深。
◎第三部分(7)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喟然长叹,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五、归纳小结,完成板书(展示)。【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六、初步感受父子之情。
(一)初步感受一:父疼子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望父买橘见背影)
3、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父亲的语言: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④进去吧,里面没人.体现:怜惜体贴,依依不舍(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
4、朗读,分析“望父买橘”。
①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②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③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二)初步感受二:子爱父
5、作者先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又说“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里“聪明”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是针对什么而言的?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这里的“聪明”都是糊涂的意思。这是针对父亲和脚夫讲价钱,我总觉得他说话不太漂亮,父亲嘱咐茶房好好照顾我,我心里暗笑他“迂”,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完全能料理自己,父亲大可不必过分小心。表现我对自己当时不理解父亲的深情而自责。)
6、儿子理解了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泪,两次自责:A.望父买橘,艰难背影——感动之泪; B.父子离别,惜别背影——惆怅之泪;C.含泪读信,再现背影——思念之泪; D.太聪明了,聪明过分——后悔自责。
儿子对父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儿子真切地理解了父爱,真诚地感激父爱!}
七、精读品析“买橘子”这一段。感受父子之情。听读课文录音,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一段动词运用准确精当,请找出来体会其内涵。
2、哪些语句描写了父亲的外貌?(“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他肥胖的身子„„”)
3、哪个词表现了父亲身材的特点?(肥胖)
4、哪个词表现了父亲步履的特点?(蹒跚)
5、“蹒跚”什么意思?请你学一学“蹒跚”的样子。(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6、哪些语句具体地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7、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8、“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两个“怕”,各怕什么?(怕父 亲见了伤心;怕别人见了难为情。)
9、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真的“很轻松”吗?(其实不仅不轻松,还很吃力。只是因为爱儿子,吃苦也心甘情愿,所以心里感到“很轻松”。“„„似的”表示“看似„„,其实不是”。也许是故意装出轻松的样子,以免儿子心里难受。这也表现了父亲深挚的爱。)
10、父亲送儿子上车,前后只说了四句话,请把这四句话找出来。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不是缺乏感情,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温馨提示:送你一句名言:真理是朴素的。写作,要善于用朴素的语言写出深挚的感情;选材,也要善于选择那些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素材。}
11、归纳:写父亲的背影的目的是什么?归纳段意。(写父亲的背影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买桔送别。)
12、写父亲的4次背影中,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写得最详细,为什么? {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叶圣陶语),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得最详细。}
八、诵读“买橘子”这一段。深入感受父子之情。【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九、扩展 迁移。
◎导入:有一句话,值得你铭记一生: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播放歌曲《儿行千里》)
1、有人认为,父亲年纪大了,身体“肥胖”而又步履“蹒跚”,买橘子让儿子自己去不是更好吗?但他却非自己去不可,这不是一种溺爱吗?对此你怎样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理解父亲的爱;为了爱,自己甘愿吃苦,这正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爱得深切,爱得无私。)
2、有人说: “一个20岁的大男孩面临离别,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你的看法呢?请与大家讨论。(须结合文中交待的特定的背景来理解。当时祖母去世了,父亲也失业了,这双重的打击使全家光景暗淡,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受。所以,“我”的言行可以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篇:张静中学八年级语文《背影》新教学设计
张静中学八年级语文《背影》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藉、簌、逛、踌躇、橘、蹒跚”等。
2·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3·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教学器材:准备两张桌子。
课前预习
基本要求:
1·默读、朗读课文。
2·查字词典,为有关字词注音释义。
3·画出文中疑难词句。
4·文中最能感动你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会感动你呢?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起欣赏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大家课前或者以前都曾经阅读过这一名篇,对之一定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受,比如感情上的被打动,思想上的被影响,写法上的受教益。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研究探讨,当会有更多更深的不同层面的收获。
二、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三、生字词检查。
狼藉
簌簌 橘
逛
踌躇
蹒跚
颓唐
琐屑
举箸
三、老师范读或录音范读,或者请一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无私。
②文中儿子对父亲的理解。
四、请同学们找找课文中写到“我”的几次流泪?
(四 次)
进一步思考:课文中对于“我”面对父亲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写得很详细,那么,“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一般来说,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①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②对父亲的理解: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
③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
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
⑤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艰难买橘的过程特别是“背影”映现,自己终于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以上答案视学生具体情况解答)
五、简单小结课文,再读课文,感受文中的父子情深。
第二课时
一、继续第一课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小结。
二、引导学生继续探讨课文内容:
文章除描写了自己见父亲买橘的“背影”而落泪的情景外,还描述了自己另外两次“落泪”的情形。这两次落泪尤其是最后一次是由于什么原因?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加以总结。
第一次流泪是在交代家境衰败的情况下,见着父亲,面对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这一次掉泪,引出父亲的在文中为数不多的重要话语:“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略。”
父亲的这几句话表达了丰富的感情。这里有父亲对儿子的体贴和劝慰,也流露了父亲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时,也可以看出父亲内心深处不甘受命运摆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宽解、自求振作的复杂心情。
后一次的流泪是在读到父亲来信中的那种感伤之词时,出现了“晶莹的泪光”。这是在离开父亲两年多的“现在”。两年前车站离别时的情景还如在目前,“背影”的触动和震撼使自己在生活工作之外,更多了对日渐苍老的父亲的挂念,这种挂念且与日俱增;而忽然之间读及父亲的来信,父亲言语平淡中流露出的无奈和凄惶,让作者从无形联想及当 3
年车站月台上“背影”的有形,于是,思绪万端,无以为报、无力回天、无可奈何等情感涌上心头,所以流泪也就无法避免了。
三、简单小结:这样说来,通过父亲的“背影”来勾连情节,贯穿本文始终的情感可以分析为两个方面:
(1)父亲对儿子的万般体贴关爱;
(2)儿子对父亲的真切理解和真诚感激。
那么,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能不能这样进行概括?(真情真感真文)
四、我们所读的这篇文章曾经使很多人读之落下感动的泪水,并且在第一阶段读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此,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原因,这样真切感人、催人泪下的情感到底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在这儿,请同学们先来观看一场同学们的表演。
人物:请一和父亲的身形相似的学生来进行表演。
道具:两张桌子。一张为铁道,一张为月台。
表演:让一个学生先坐在桌子上,慢慢探身下去,再走几步,缓缓爬上月台。
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然后找出文中这一情节的语句。自己加以朗读,仔细体会。
再请一朗读较好的同学有表情朗读这一段内容,另一同学再表演一遍,其他同学仔细感受。
就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情景,自由进行讨论,发表你的看法:你有什么感受?
3.在同学有所感有所言之后,提出以下问题:①这段描写有没有什么华美的语句?②有没有用什么特别的技巧、方法?③你觉得理解困难吗?④你觉得描写困难吗?⑤如果在你的生活中也出现这样的情形和过程,你能描写出来吗?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这篇文章为什么能使人感动的原因。
①朴实无华的语言
②客观写实的白描
③细致入微的细节
④事情的真实
⑤观察的仔细
⑥情感的真挚
再读课文,体会本文在写法上的一些特点。
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知道:好文章并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语言,只要你平常善于观察,善于体会,就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来。学了这篇课文后,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表现生活中的真情的作文。比如:父爱、母爱、友谊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