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卢敏新浪网博客传播好人好事

时间:2019-05-13 02:2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疾控中心卢敏新浪网博客传播好人好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疾控中心卢敏新浪网博客传播好人好事》。

第一篇:疾控中心卢敏新浪网博客传播好人好事

疾控中心卢敏新浪网博客传播好人好事

小包裹

大爱心

为响应市文明办号召,7月中旬,市疾控中心发动全体职工开展了“圆梦2013,让爱传递温情暨流动儿童学生六一关爱行动”,得到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大家纷纷伸出援手,你100、我200,短短的两周时间,就汇聚起7700元,于7月30日通过邮局向今年遭受7级地震的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灾区寄出了77个学生型美术包。

爱心包裹项目是在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下,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一项全民公益活动,致力于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综合发展问题。该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今年已是第五年,市疾控中心一贯给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深化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每年作好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发挥疾控人的责任担当,积极奉献爱心,几年来累计捐款达32600元,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326名灾区和贫困地区学生圆了上学梦。

疾控中心卢敏腾讯微博传播节约理念

疾控中心卢敏腾讯微博传播雷锋精神

疾控中心卢敏新浪微博传播文明礼仪

疾控中心黄峰新浪博客传播文明出游理念

关注不文明出游行为公德意识

埃及千年神庙惊现“丁某某到此一游”的中文涂鸦,内地乘客抱小孩在香港地铁站月台撒尿,多名男子在北京颐和园绿地撒尿……

随着境内外旅游人数的年年增多,种种不文明的行为也越来越多地曝光,以致有些国家对中国游客的心情非常“纠结”,一方面欢迎中国游客来旅游消费,一方面对其不文明陋习感到头痛。

种种不文明陋习既暴露出少数中国民众良好习惯、个人修养的不足,更突显其公德意识的缺失。

何谓公德?公德是指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如遵守公共秩序、遵守法律、尊重他人、宽容忍让、勇于担当、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爱护环境等等。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可以为亲朋好友“两肋插刀”,但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则往往是“公事公办”,甚至漠然处之;谁都不会在自己家中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但有的人一到公共场所就毫无顾忌、为所欲为。

早在一个世纪前,梁启超就疾呼,“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时至今日,中国经济的繁荣早已非昔日可比,但国民道德素质——无论是私德还是公德,却并没有随之提升,否则,“国人出游十大陋习”就不会接二连

三、此起彼伏地“上演”。

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更能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文明程度越高的国家,其国民公德素质自然也越高。

如何弥补我国民众公德意识的缺失、提升其公德素质?今日本版刊登的几篇读者来信从多方面给出了建议:既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又要出台具体的惩戒措施,并且要执行、落实到位。

2010年6月,新加坡警方发出全球通缉令,追捕一名英国涂鸦艺术家。他被指控在17年内不断在通勤列车车厢中喷漆。根据新加坡法律,这名英国涂鸦艺术家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数年和被藤条当众鞭笞8下。根据香港法例,任何正在照顾或看管一名12岁以下儿童的人,不得在没有合理缘由下,让儿童在任何街道、公众地方或公众看得见的地方大小便,否则可对该儿童同行的监护人或父母采取检控行动,初犯者可被判罚款5000港元,再犯者可被判罚款1万港元。

而在我国内地,许多违反公德的行为得不到惩处,并不是没有相应的法规制度,而是因执行乏力形同虚设。因此,强化国民公德意识,必须举全社会之力严抓共管。

疾控中心黄峰文明网博客宣传文明常识

文明常识三字经

文明城,是家园,为公民,共创建。过马路,绿灯行,违反者,要喊停。人和车,互礼让,遵法规,保通畅。网络间,有文明,慎用语,要干净。伤人话,莫要谈,己遵守,他人赞。游景区,要警惕,怎么来,怎么去。扔垃圾,坏行为,遭人唾,败风气。盘中餐,要食尽,粒粒米,皆不易。是美德,须传承,节约者,最光荣。遵四不,守四让,文明城,大家创。行车间,莫抛物,严重者,出事故。轻者伤,重者躺,小行为,让人慌。城市路,如血脉,要运行,需除害。道路上,有垃圾,看到者,应处理。为城市,献份力,弯弯腰,练身体。看环卫,不容易,让他们,缓口气。文明城,要和谐,人与人,更体贴。和为贵,谐为上,道德高,多提倡。

疾控中心黄峰新浪微博传播讲文明、树新风的意义。

疾控中心黄峰腾讯微博原创文明评论

疾控中心李凯QQ空间博客传播文明出游理念

关爱生命,文明出行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运输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这样一个庞大的运输体系必定需要一部合理的法规来调控,才能正常运作。这便是《交通法规》,一部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实际行动维护的法规。

随着经济的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随时都有可能上演一幕幕惨剧,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消失在车轮之下,一阵阵欢声笑语就埋没在刺耳的喇叭声中,唯独剩下的是人类的痛惜!导致这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缺乏交通安全知识,若是人们再多些这种意识,那么类似的交通事故就可以避免发生。

出行安全,不仅关系到自己的生命和安全,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生命的体现,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透过川流不息行驶的车辆,“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八个字显得更加突出。在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总是围绕在我们身边。只要你一出行,便同交通安全打上了交道。行走时的一次走神,过马路时的一次侥幸,开车时的一次违章,仅仅是一次小小的疏忽,这一切都会使一个生命消失。发达的交通虽然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安全隐患。因此,人们应当学会保护自己,要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良好的交通环境是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而和谐社会又为交通安全的建设撑起了一片蓝天。这便是双赢。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交通知识的教育,每个人也严格按照交规出行。例如,德国的街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街小巷的红绿灯,大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都是自动装臵,中小路口有指示先行或后行的交通牌。在学校、幼儿园或孩子集中的地区,路牌上会印有小孩的图案,提醒司机注意。

我国虽然也十分重视交通安全,但相比较其他国家做得还远远不够。每天,在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车辆比比皆是。例如,非机动车遇红灯时越线、行人不走人行道、任意跨越护栏等等。有时候会看见行人闯红灯,或者绿灯时汽车利用交叉路口时间差不顾过马路的行人加速冲过去等情况。没有信号灯的时候更甚。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车辆行经人行横道,遇有交通信号放行行人通过时,必须停车或减速让行;通过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避让来往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通信号的路口还好一些,没有交通信号的路口根本就是一片混乱的景象。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中,车辆依法行车,行人依法行路,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另外,交警文明执法,也是交通文明一部分。这两部分同时展现,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通文明。

同学们,让我们把平安的种子播撒向大地,等到它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之时,你收获的将是更多的幸福与安宁!

疾控中心李凯新浪博客宣传文明餐桌。

“文明餐桌,从我做起”倡议书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小餐桌,大文明,承载的不仅是人类的生生不息,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正在争创自治区文明县城的我们更应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自觉引领“文明消费、节约用餐”的良好风尚,倡导积极向上、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此,我们特向全县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传承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做到传承“礼仪之邦”的美德,号召大家踊跃参加到文明餐桌行动中来,积极打造温馨、文明的就餐环境,享受“文明用餐,节俭惜福”的快乐。

二、做到合理消费。绿色消费,理性消费,按需点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三、倡导文明用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不肆意喧哗,注意他人的用餐感受;讲究用餐卫生,不带宠物进餐厅,不随意造成用餐环境污染;低碳环保,使用“公筷公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提醒家人开车不喝酒,酒后不驾车。

四、餐饮服务企业在餐桌上摆放“节约用餐”标识牌,酒店点菜人员做到主动提醒顾客适量点餐,引导消费者避免产生餐桌浪费;主动提供免费打包环保餐盒、袋,鼓励消费者将剩余饭菜打包带回。

疾控中心李凯腾讯微博传播文明和礼貌的意义。

疾控中心李凯网易微博传播文明和微笑。

第二篇:《博客传播》读后感

《博客传播》读后感

我所阅读的传播书籍叫《博客传播》,它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刘津。偶然看到《博客传播》这本书,回想到自己通过博客的学习,觉得博客确实是一种很好的传播工具。博客作为一种互联网上新兴的传播形态,它的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大,也正在一天一天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博客传播》这本书,对博客传播的特质、生态的揭示和中美博客传播路径的比较分析,都具有独到的简介。本书还从博客传播所具有的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多重范式入手,分别探讨了这三个方面已经和将要出现的趋势和影响,对人们深刻认识博客现象既有启迪意义。

博客主页实质上是借助简便易用的主页生成软件创建的个人网站,由于它突破了以往个人网站建设的技术和资金壁垒,因而以极快的速度在网上流行,并表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和旺盛的生命力。博客日志作为网络传播的新样式,它与当前流行的论坛和一些即时聊天工具又不同,它能够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的独立空间,可以从事面向多数人的,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因而又被称为“自媒体”或“个人媒体”。博客传播,这种同时具备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性质的独特传播方式,必将深刻地改变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格局,给虚拟空间的社会交往带来深远的影响,《博客传播》这本书也从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视角对此加以探讨。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通过建立博客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平凡人生活的立体展现是博客私人日志独有的传播特征。它能够满足个人倾诉、交往和共享信息的心理需要,以第一人称来抒写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寻求心灵的沟通。在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的最方便快捷的平台。如果你想让外面的人了解你,知道你,而你又不是一个高调的外交型的人,你可以通过博客来实现,通过它,你可以记录自己每天发生的事,抒发自己的感想,分享自己的经验人生,留下自己的珍贵记忆。

近段时间对教育教学关注得比较多,经常到网络上学习一些相关的先进理念,了解一些最近的教育信息。而在这过程中,教师的博客是我浏览学习的最多的,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学习途径,因为我觉得很真实。那些博客日志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们的真实感言,很亲切,自然也能让我从中汲取到我想要的营养物质。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博客通过传播故事的方法以及对话交流的方式为提升课堂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环境。在那些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们的博客中,我看到了一个一个生动的教育场景,聆听了一个又一个充满智慧的教育故事,也逐渐“认识”了奋斗在教育一线的一位又一位教育前辈。她们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她们的知识和思想。每次看一个教师的博客,一边阅读里面的文章,也就一边认识这位作者,走进这位作者,甚至被他的思想所同化。我是一个即将走上讲台的普通师范生,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上,我觉得走进博客就像是走进这个作者的心灵之“家”,这个“家”里充满了博客作者的思想灵魂,从这个“家”里,可以看到它的内心世界和生活,里面的文字读起来很朴实。当然,因为我自己本身关注得较多的是教育博客,所以读完《博客传播》这本书,也让我对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传播及其效果有所感悟。

前段时间连续看了几本教育相关的书籍,阅读了很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们工作经历,它们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成功“法宝”,就是阅读和反思,它们每天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就是写教学反思,她们利用现代科技,延续过去传统的纸和笔,每天在键盘上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而记录她们的精髓的正是博客这一新型的传播平台。如今,我们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优秀教师开通的博客,如果我们想要去认识一下哪位优秀教师,我们就可以通过他的博客去了解。我通过博客最先认识的优秀教师是李镇西老师,他在教育在线开通的“李镇西之家”,我觉得正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心灵之家,在这里,我认识了李老师,感受到了他的教育理念。教师们的博客不仅是教育界的一个学习的平台,也是教育者之间的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有时会看到博文后面的一些精彩回复,来自各地的陌生朋友或不知名的朋友各抒己见,这是一种很平等的交流。通过记录与阅读博客日志,我们能够从这种反思活动中获得很多。如果把博客当作一种学习的工具,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从中大有收获。

其实,博客在我们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师的自我抒写和反思,还有很多。我所知道的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用博客来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电子档案。这种博客常用于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协作、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的汇报、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收集整理,学生社团的兴趣爱好活动的合作空间。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和家长更容易了解和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此外,博客还可以用来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相互协作的平台,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博客也为教师、家长和学生三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等的交流平台。

一些教师这样认为:让学生制作网站(用所见即所得工具,FTP等)的时间耗费与学生所得到的收获相比未必值得。编写HTML网页然后发布到网站上比申请一个博客账号发布文字要复杂得多。博客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一个已有的话题中而不必太多顾虑技术的限制。

我也即将毕业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我很喜欢博客这个传播工具,我想我将会充分利用它的传播特性和功能,来帮助我更好地走向教师发展的成熟之路。

随着网络在教育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博客,一定会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新的利器。相信有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博客也会很快在教育这个领域充分展现自身的魅力。

第三篇:故事—卢春敏

故事1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他们到达了目的地。

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还有沙漠。”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 父亲高兴地说:“答对了。”

[说义] 目标是成功的原动力。很多人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从来没有定下生活的目标。

[指事]漫无目的的飘荡终究会迷失方向。有了目标,心中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只有清楚地制定下成功的目标,并为此目标全力以赴,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故事2 松下刚刚陷入事业的困境,这天他无助地走在路上,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他的注意。姐姐正在烫衣服,弟弟想读书,却无法开灯,因为那时插头只有一个。“你能不能快点开灯,让我怎么看书啊?” “好了,好了,就快了。”“老是说好了,都快30分钟了。” 松下突然想:只用一根电线,的确太不方便了,何不想个可以两用的插头呢?

他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不久,就想出了两用插头的构造。试用品问世后,很快就卖光了,订货的人越来越多,简直供不应求,松下的事业也从此走上轨道,利润大增。

[说义] 遭遇任何问题,都是激发创意的好机会。

[指事]在日常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因循守旧,只会被问题所累,有创造力的人接受问题,就象欢迎一个带来更大满足的良机,问题越大,机会也就越大。

故事3

有一个农夫,既有房子也有地,生活十分富裕。有一次,他花钱雇了一条狗,帮他防止流浪的乞儿闯进院子,还要帮他烘烤面包,给他天天浇灌和收拾菜园。

那狗谋得了职业,尽力想把工作做好。

这时候,农夫去赶集,等他回家一看,菜园没有收拾,面包没有烘烤,而更叫他恼火的是,小偷爬进院子,把仓房偷了个精光。

农夫哇啦哇啦地痛骂那狗儿。对于每一桩过失,那狗儿都有一番辩解:为了收拾白菜的苗床,它把烤面包的事放下了;收拾菜园吧,可是又到了看守原子的时候了;至于错过小偷的那一刻,正好赶上他想去烤面包。

[说义]追两兔一兔不得,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臵,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可半途而废,也不可一心二用。全力以赴,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指事]在平时的工作中,即使业务再忙,文件堆积如山,仍需一一完成。若想一次完成,结果必定一件事都做不好。将目标缩减为一,达成一个目标,再处理下一个目标,循序渐进,工作必然获佳绩。

故事4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要了鱼竿,然后两人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生火煮鱼,饱餐了一顿,把鱼吃光了,不久饿死在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忍饥挨饿,一步步走向海边,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的大海时,浑身最后的气力已经用完了,只好带着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长者同样的恩赐。他们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途中他们每次煮一条鱼,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海边,开始捕鱼为生的日子,安居乐业,后来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说义]这故事说明,一个人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只能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必须面对现实。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指事]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冲突,既不能“杀鸡取卵”,也不能好高骛远,关键在于选择出最优方案,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故事5 几个人在岸边垂钓,只见一名垂钓者钓上了一条足有三尺长的大鱼,可他却顺手将鱼丢进海里。

围观的人一阵惊呼,这么大的鱼还不能令他满意,可见垂钓者雄心之大。

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钓者又钓上一条两尺长的鱼,钓者仍是不看一眼,顺手扔进海里。

第三次,钓者钓上了一条不到一尺长的小鱼。围观众人以为这条鱼也肯定会被放回,不料钓者却将鱼解下,小心地放进自己的鱼篓中。游客百思不得其解,就问钓者为何舍大而取小。想不到钓者的回答是:“喔,因为我家里最大的盘子只不过有一尺长,太大的鱼钓回去,盘子也装不下。”

[说义]企业的运作不能没有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尤为重要。[指事]平安各部门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目标,可能不是最完美的,但必须是现阶段最适合的目标,进而为实现此目标采取相应的行动。

故事6 分粥制度

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要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分食一锅粥,但并没有称量用具和有刻度的容器。

大家试验了不同的方法。方法一:拟定专人负责分粥。很快大家发现,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考虑到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于是采用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结果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肠辘辘。大家认为这种方法导致了资源浪费,于是采用方法三: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几天基本公平,可不久他就开始给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为防止风气败坏,于是采用方法四: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结果基本保证公平了,可每次两个委员会结束讨论并分粥完毕时,粥早已凉了。最后采用方法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人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一样多,因为每个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自己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说义]制度至关重要,制度是人选择的。好的制度清晰而精妙,既简洁又高效,逐渐趋于公平与公正。

[指事]法制大于人制。如何建立健全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使这些制度的执行不受人员变更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我们平安每一位管理人员深入研究的课题。故事7 师傅刚造好一个钟,把它摆在库房的架上,两旁各有一个老钟嘀嘀哒哒地响着。

一个老钟对新来的钟说:“现在你就开始工作吧。不过我得提醒你,别以为你精神饱满,你还没有敲到三千三百万下以前,保证你累得半死。”

“什么?三千三百万下,我永远也做不来这样沉重的工作。”小钟真的被吓慌了。“喂,傻小子,你别听他的话。”另一个钟挺身而出主持正义,“你的工作决不会太粗重,每次你只要轻轻敲一下,这不是很容易吗?敲完一下之后,你只需再敲一下,就是这样简单,绝对难不倒你的。”

“原来我的工作,一次只需敲一下,这件简单的工作我倒是会做。”小钟终于拾回信心,于是开始勇敢上路,它不需要计算几个月下来必须敲几百万下。

[说义] 每一个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一天一天积累而成的。[指事] 有的人经常会有这样的习惯:他总是会把所有的困难加在一起,在他心中形成一个大困难,然后开始丧失信心。人们很少被一天的重担压垮,除非把明天的担子跟今天的加在一起,才会超过人的负荷能力。一个胜任的管理者,应该把握眼前的机会,努力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故事8 一个人不停地挖井,挖了一个又一个,但却始终没有挖出井水来。为什么呢?因为,每一口井他都没有深挖。地下的水仍旧在欢快地流动,而挖井人却在一个又一个土坑边苦恼地徘徊。

[说义] 做事贵在投入,凡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指事] 在管理工作中,有两点十分重要,首先解决问题的最初必须聚焦在一个领域内,以便准确地找到突破口,必须找出关键问题的切入点;其次必须集中力量,孜孜不倦地深挖下去。

故事9 一个人在雪地中行进,天冷路滑,他发现前方有行人的脚印,踩着脚印向前走会容易得多,于是就亦步亦趋地顺着脚印向前走。可是当前面的脚印被大雪遮盖了,他就没有可以引路的目标了,因此也就可能失去了找到新方向的信心和能力。

[说义]追随者没有前途。

[指事] 产品的生命周期说明,市场中的追随者是无法享受到由于创新所获得的高额利润的。如其他企业推出某项新业务时,可能会获得极好的效果,并吸引大批客户。而在这时,倘若企业随后推出这项业务,对自己而言,不过是从别人的碗中分得一勺羹罢了;对客户而言,往往不过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客户对它的认同度常常已经大大减少。

因此,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客户的现在需求及潜在需求为指南针,并在它的指引下,时刻走在竞争伙伴的前面,才不会迷路,才可能持续地占有自己的市场份额。

故事10 从前有一批商人,要到远方做生意,由于路途不熟,大家商量结果,请来了一位向导,于是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有一天,他们来到一片旷野,那有一座供奉天神的庙,依照他们的习惯,必须杀掉一个人来祭祀,才能通过这个地方。

商人们集中一起商量,都认为大家是亲族,只有那个向导是外人,便决定杀他作祭祀。等到祭祀完毕,便开始动身前行,可是由于没有向导,迷失了方向,走来走去,一直都在旷野里打转,终于大家都困死在旷野中。

[说义] 不论什么时候眼光短浅只能断送前程。

[指事] 决策时只考虑眼前利益得失,无疑会严重影响长远目标,甚至导致长远目标无法达成。

故事11 有一个人,为了表示自己的勤快和努力,就特地把一块一尺见方的大石头,经过了好几年的工夫,磨成了一个半寸长的小石猴,以作玩具。在磨成功的这一天,他得意地说:“我一天都没有停止过,这种精神总算不错吧!”不过,他的勤苦虽然是真的,却没有人能够称赞他这种样子的勤苦。

[说义]付出的努力只是为了一件对众人毫无意义的工作,结果只能是费事费力却劳而无功。

[指事]日常工作中,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工作都应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指引我们的工作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所做的努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才能为公司、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故事12 有一个猴子,从什么地方抓来了一把豆子,却不小心漏下了一粒在地下。这猴子连忙放下了手中的豆,去寻觅那一粒,却总是寻不到。待回头去拿放在地上的豆时,又已经被一群鸡啄光了。

[说义]开始犯了小错误,想要弥补,应在做好其他工作的时候,再采取措施,谨防一错再错。

[指事] 工作中出现小失误有时在所难免,弥补失误固然很重要,但要注意不能因为弥补先前的失误,而造成更大的失误,顾此失彼,终至一事无成。

故事13 一支用软弱而易曲的蜡做成的烛,因为一碰便要损坏,所以非常悲哀。它除长叹而外,没有办法可想,苦苦地诅咒他悲惨的命运。它尤其以为那种砖石,当初是脆弱而粘软的,为什么在火里一烧便硬了起来,经过若干年不坏呢?它为了想获得象砖石一般的硬度及利益,奋身跃进火中,于是蜡烛便被火融化了。

[说义]这故事说明,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特点,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强求与他人一样,到头来只会伤害自己。

[指事]公司、部门和个人都应明确了解本公司以及每位员工所具备的优势与劣势,应尽量将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而不是一味地用自己的弱点去与别人的优点相比,作不切实际的努力。

故事14 从前有一只狐狸,她偷偷摸摸来到山脚下的村子里,看见村民正把一块块腌肉拿出来晾晒,而且没留人看守,他就悄悄地偷了一块肉藏到离房子不远的一棵大树底下,然后又返回去再偷一块。

停在树枝上的一只乌鸦亲眼看到狐狸所做的一切,就飞了下来,把那块肉叼到树上去吃。狐狸回来时,找不着刚才那块肉。正在这时,乌鸦在树上吃肉落下些碎肉渣,被狐狸发现了,它抬头一看,见乌鸦在树枝上嚼肉,十分恼火,便破口大骂:“不要脸的乌鸦,自己生来没本事去逮动物吃,却跑来偷别人的肉,你如果有能耐去找食,何必当小偷?你最好去死掉,别这样不知羞耻地活着!”乌鸦听了,反过来对狐狸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应该先去死。”“为什么?”狐狸勃然大怒,高声问。乌鸦哈哈大笑起来,回答说:“因为是你先偷别人的肉。”

[说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的错误容易见,自己的错误却不易察觉。

[指事]在工作中,身为管理者,自己不带好头,很难想象下属会将工作做好,只有从自己做起,踏踏实实工作,这样才回形成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进而引导下属将工作做好。

故事15 两只蛙住在池塘里。到了夏天,那池塘干涸了,他们便离开这里,去寻找别的池塘。他们遇见一个很深的井,一个见了便对另一个说:“喂,朋友,让我们一起下这井里去吧。”另一个回答道:“假如这里的水也干了的时候,我们怎么爬上来呢?”

[说义]这故事说明,人不可无思虑地去着手做事。大凡有思想的人应当先想到事情的结局,随后再着手去做。

[指事]管理者作出每一项决策时,都应该经过深入慎密的考虑,采取措施以前,应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后果,经过论证后才能着手去做。

故事16 农夫的儿子们经常内哄。他屡次劝导他们,可是只用口说不能说服,他觉得这必须用事实来教育才好,便叫他们去拿一束木棒来。他们依照吩咐拿来了,他先把整束交给他们,叫把这折断了。他们用尽了力量也不能将它折断。农夫随后把那一束解开,个人都给一支棒。这回他们将这棒很容易地折断了。农夫这时说道:“儿子们,你们看吧,假如齐心一致,你们不会被敌人所征服,但若是内哄,便要被打倒了。”

[说义]这故事说明,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招致被征服。[指事]成功的现代企业必定具备良好的团队建设基础。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毕竟是有限的,但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众人的智慧加在一起,形成团队的合力,这样具有高凝聚力的团队才是坚不可摧,无往而不胜的。

故事17 有只狮子年老了,没有力气,不能给自己去觅食,觉得非用心计来做这事不可了。他走进一个洞窑里去,睡在那里,假装生病,这样等那些动物走来观看,便抓住吃了。有许多动物被杀了之后,狐狸知道了他这策略,走来远远地站在洞外,问他现在身体怎么样。狮子答道:“不大好。”又问他为什么不进里边来。狐狸说:“我本来也进来了,假如不是我发现了有许多进去的脚印,却不见有一个出来的,我就会呆在里面了。”

[说义]这说明,聪明的人从证据上预见到了危险,所以就避开了。[指事] 管理者作出决策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研,一旦发现与市场的需求背道而驰的趋势,就必须及时停止,以规避风险。

故事18 一天,火石被钢铁猛地打了一下,它吃惊而愤慨地说:“你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准是认错人了,因为我根本就不认识你啊。别来搅扰我吧,要知道我是与世无争的!”

钢铁望着石头,微微一笑答道:“如果你稍微耐心点,你就会看到,我能从你身上创造出多么不可思议的结果来。”

听了这番话,火石感到安慰,以极大的耐性忍受着钢铁对它的敲打。最后,突然之间,迸出了一点火星,燃起了一团奇妙的烈火,变成了创造奇迹的力量。

[说义]这故事说明,善于发掘别人身上的优点,就能够创造奇迹。[指事] 响鼓也要重锤敲。一个企业管理人员不仅应该对本企业的业绩负责,而且应当重视人才,善于发现并培养人才,挖掘每一位员工身上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人才们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故事19 北风和太阳争论谁最强,一致同意,谁能最先使一个走路的人脱去衣服,谁就获胜。北风首先试他的威力,用尽力气呼呼地吹。但是他吹得越凶,那走路人把身上的衣服裹得越紧。最后北风放弃了取胜的希望,叫太阳来,看看他能怎么办。太阳一下子放出他的全部力量。走路人感觉到温暖的阳光,就开始一件一件地脱衣服,等到最后觉得太热了,干脆把衣服脱了个精光,跳到路旁一条小河里去洗澡。

[说义]这故事说明,劝说胜于强迫。

[指事]工作当中,上下级之间或者同事之间产生不同意见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反对意见全然不顾,不加任何说明地强迫执行自己的意见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耐心地向别人说明采取某种意见的原因,以得到大家的拥护,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故事20 狗吃惯了鸡蛋,看见牡蛎也当作鸡蛋了,张大口把它咕嘟吞了下去。他马上觉得肚子痛,说:“我这样痛也是活该,因为我太傻了,以为一切圆的东西一定是鸡蛋。”

[说义]这故事说明,做任何事都不能仅凭经验行事,不三思而行,常会陷入没有想到的危险。

[指事]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时常受到思维定势的局限,影响工作的顺利完成。今后的工作中,大家不应局限于以往的经验行事,而应该发扬创新和进取精神,从各个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积极拓展思路,更好地完成工作。

故事21 从前,有两个猎人看见天上有一群大雁飞过,于是张弓搭箭,准备把它们射下来。箭未发,两人却争论起来,一个说打下来后煮着吃味道一定不错,一个说还是烤了好吃,二人争执不下。后来找人来评论,总算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射下来的大雁,一半煮,一半烤。可是,等他们争论完了,再去射时,大雁早已飞走了。

[说义]这故事说明,不能当机立断的人往往会错失良机。

[指事]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商机无限但也转瞬即逝。不能看准时机,果断采取行动的人,最后只能是一无所获。

故事22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臵,若是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这五只猴子马上会被淋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水马上喷出来,每只猴子都淋湿了,每只猴子都去尝试后,发现都是如此。于是猴子们达成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因为有水会喷出来。

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换掉,换一只新猴子,新猴子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旧猴子猛揍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都认为新猴子会害他们淋水,所以制止他去那香蕉,这新猴子尝试了几次,就被暴打了几次,还是没有拿到香蕉,当然五只猴子也没有被水淋到。

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换掉,关到笼子里,这只猴子看到香蕉,也马上要去拿,结果也被其他四只猴子揍了一顿,这只猴子尝试了几次,就被暴打了几次,还是没有拿到香蕉,只好作罢。后来慢慢地,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喷水装臵已经撤掉了,可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挨揍。[说义]这故事说明了传统的由来。

[指事]很多时候我们受传统的束缚,不论周围的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只知道一味地沿袭以往的做法,不去反省它,这样下去只会成为传统的牺牲品。现代企业的管理人员应打破传统,审时度势,制定出切合当时市场需要的战略战术,才能够抢占市场。

第四篇:卢淑敏纪录片策划

历史类纪录片《台儿庄》策划书

08编导一班卢淑敏080127149

一、目的:

我们生活在安乐、祥和的幸福和平年代,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战争

也只是通过历史书和电影故事了解一点,而在惨烈的战争年代里,我们是根本无法体会到当时战争有多么的惨烈,生活有如此的民不聊生。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党的历史我们永记在心,当今国家提倡和发展红

色旅游基地,就是对战争年代曾经付出的地市给以弘扬。在众多的著名战役中,台儿庄大战与其他战争相比有它怎样的历史?现在的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还对战争年代的战地故地有多深的印象?战地年代的我们现在又有怎样的发展?

为了得到更真实答案,我们专门成立小组五人去实地体验,去详细了解

台儿庄现在社会人们的认知,我们将真实的记录采访现在当地人们的言行,感受新时期他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以及对自己家乡这片“红土”的认知。

二、内容策划:

本片属于历史类纪录片,拍摄上我们将采用直接录制,声画同步的方式

来拍摄和记录。后期我们会稍加一点历史资料和解说从而让片子整体更具说服力。

在拍摄的时间安排中,我们将去深入融入到被拍摄者得生活中,和他们

建立朋友关系,方便我们在拍摄时能得到更多的心里话和感受。

另外我们将参考其他“红色旅游基地”与此相对比,使之更能展现台儿

庄的独特之处。(要求:按照时间顺序来展现,真实平凡的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对片“红土”的认知。)

三、节目形式

《台儿庄》是一部地理类纪录片,内容风格真实、平凡。整部片子的时

长大约在60分钟左右,有的需要从图书馆、网络上来寻找,音乐因素材的内容而定,加上音效,是音乐风格在整体内容上不失风格,紧张交错有条不紊,过渡自然。

四、组织实施

1)组织成员:有五名同学组成拍摄小组,来策划与拍摄,其中,男生三名、女生两名。

2)实施程序:

我们经过考虑分析并得出将分阶段来完成任务。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我们将以旅游的形式来到台儿庄,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文

化素养,地理线路图,同时也观看一下需要拍摄的素材。总

共需要完成的时间待定在暑假假期。

第二阶段:寻找生活在当时战争年代的老人,与他们交流沟通,详细询

问他们经过半个世纪的生活变迁,他们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第三阶段:对于国家提倡发展“红色旅游基地”来,当地政府在台儿庄的发展变化具体做了怎样的计划。

第四阶段:拍摄完成后进行剪辑与合成。时间20天左右。

五、经费预算

向学校机构申请一部分,向一些组织和企业申请一部分,剩余自己筹措。

主要支出:交通费、食宿费,磁带、机器磨损费等等。

六、效果预测

片子制作完成后,在校园电视台播放供同学们欣赏,还上传到优酷等网络上。有适当的机会可以送至一些比赛,以扩大影响力。

第五篇:读敏妈的博客有感

读敏妈的博客有感

今晚在敏妈的博客上偶然读到大丫和咏晴帮助一A考失利的SM1孩子的故事,非常感人。这位孩子曾经因为成绩不合格被取消奖学金,JC2自费读了一年初院,非常不幸的A考成绩失利,最后没有大学录取。孩子的家境并不富裕,家里为他自费已经支付了十多万元,结果却是如此,当时完全可以用“天塌了”来形容孩子家里的状况。孩子因为愧疚、感觉无以面对父母迟迟不敢去拿A考成绩单,等到知道成绩之时已经是新加坡理工学院报名的最后一天,但是因为网络繁忙,怎样也报不上名,最后是咏晴亲自前往学校帮助讲明情况,学校才同意给一次机会,好在孩子当年O水准考试成绩不错(可以用当年O水准成绩申请理工学院,此成绩二年有效),最终被淡玛锡理工学院录取。在孩子及其全家几近绝望之时,她们急孩子所急,帮助孩子凭O考成绩进入淡马锡理工学院,并无偿为孩子担保助学贷款,圆了孩子大学梦。我觉得大丫和咏晴太伟大了,她们的爱心使我震撼,试想假如没有她们的帮助,不知这位孩子今天会过得怎样,孩子的家庭会遭受怎样的打击,我不敢想象。我们这个群中还有很多有爱心的家长,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尽管SM1孩子到坡学习大多数都能圆梦大学,但这条路确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真的是机遇和风险并存。前几天某女校一位女孩因为想家、无法战胜孤独主动放弃留学生活已经回到国内。今天又听说某直通车中学一位中四的SM1孩子因为整天打游戏、不思进取、成绩太差而被取消了奖学金。我们的一些SM1孩子到了新加坡后还习惯于国内那种被动的学习思维,把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荒废了。殊不知坡国提倡的是教师少讲、精讲,学业主要靠学生自主自学完成。比如一直都有老师和学生抱怨初院(JC)的课程很难,时间很少,根本没时间讲得清楚。而新加坡教育部的观点是,都讲那么清楚干嘛,人人都考90多分,让谁上大学?教的少的前提下,学得好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因为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自主学习,吸收新知识能力强的人。所以群中的家长们一定要告诉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知道新加坡的教学理念,主动学习而不要荒废了学业。据孩子在莱福士的家长说,莱福士的学生非常刻苦,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不愿落后。无论是学业、CCA活动还是各种比赛他们都争取做到一流。每年30%以上的毕业生考到英美等世界名校也是汗水浇灌的结果。另外,有家长反映说有的SM1孩子抱怨新加坡不公平,自己学校不是直通车,所以学习就不太努力。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首先,新加坡各校之间的师资设备和教学理念都差不多,主要的差异就是学生的努力和勤奋不同。其次,新加坡每年在中国招收的SM1学生大部分都进的是非直通车学校,但为什么他们通过4年的学习,很多照样考起了名牌大学呢?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学校,而在与自己是否足够努力和勤奋。行百里者半九十,任何成功都是坚持不懈的结果。人们往往因为坚持不到最后一刻而与成功擦肩而过。成功需要拼搏,更需要坚持,因为拼搏让成功成为可能,坚持让成功顺利到达。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回报,只要能充满信心地朝着理想的方向去做,下定决心过自己所想过的生活,你就一定会得到意外的成功。我们个别SM1学生到坡后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把大把的自由支配时间浪费了,所以最后落到被取消奖学金甚至被遣送回国的下场。让我们在给那些成功的牛娃掌声的同时,更要关注那些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SM1孩子和家长,因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举办了“三大”后,最近大丫和另外一些家长又在筹办“宝贝在狮城”网站,劳心劳力,没有报酬,无怨无悔,为我们这个大家庭操碎了心,这是怎样的人间大爱啊!唉,如果我们国家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能像她们这样无私奉献,中国梦何愁不能早日实现,我们的孩子也无需漂洋过海到坡留学,恐怕应该是那儿的孩子到我们这里来读书了。最后,感谢那些曾经或一直为SM1这个大家庭默默付出辛劳的宝爸宝妈们,你们辛苦了。

2013年7月8日夜有感而发

下载疾控中心卢敏新浪网博客传播好人好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疾控中心卢敏新浪网博客传播好人好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