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系列职称评分细则
XXXXXXXX学院教师系列职称评审评分办法
根据《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修订试行)》(鄂职改办[2013]120号)、《湖北省实验技术专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修订试行)》(鄂职改办[2013]124号)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综合考核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职业素养和工作业绩。
二、评分办法
采取部门鉴定与专家评审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申报人员需提供客观真实的原始支撑材料,由职能部门和评审专家对申报人员提出客观公正、真实可信的鉴定意见,逐项逐条对应赋分标准,严格准确量化评审。
三、评分指标体系及赋分标准
(一)资格条件(18分)
1、学历(满分4分)
博士研究生计4分,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计3分,第一学历为本科的计2分,最高学历为本科计1分。
2、专业工作资历(满分6分)已聘职务任职年限达到规定年限,年度考核在合格以上计3分,已聘职务超过规定年限的按0.5分/年加分,本人申请离岗(停薪留职、创收等)从事其他工作者不计分。总分最高不超过6分。
3、职业道德(满分8分)
在任现职期间获得与本职工作业务有关的综合表彰奖励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计8分;省部级计6分;州(厅)级计4分;州直部门计2分;院级计1分,每年计一次最高级别奖励分;近五年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每年计1分;累计不超过8分。
(二)能力业绩(42分)
1、授课门数(满分4分)(1)授课三门以上,其中一门为实践教学课(公共基础课按不同层次计算),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计4分;(2)授课两门,其中一门为实践课(公共基础课同上),能独立完成教学工作计3分;(3)能独立承担一门课教学任务计2分;
2、企业实践锻炼及社会调查(满分6分)申报职称前近五年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和技术服务、协助开展技术攻关或合作研发累计达到5个月以上,思政课及公共课教师社会实践、社会调查3个月以上,参与专业建设(建设方案里面有署名)、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团委认定上报)3个学期以上,综合考核合格的计3分。超过的按1分/月(学期)加分。(从2016年开始按年度标准执行)
3、工作数量(满分22分)基本课时量执行以下标准:每学年均达320课时,计12分,年均超过每10%加1分,总分最高不超过22分;未达到基本课时量的,按年均完成课时量的百分率乘以12计算。“双肩挑”人员、专职辅导员完成管理工作任务,按12分计算,所任制度规定内课时按超课时计算;调进人员、学院派出进修学习、驻村工作等组织安排者根据年基本课时量(折合每周8课时)标准按实际时间计算课时分;专职招生人员按每周12课时计算;因自身原因离岗者不计分。“双肩挑”减免课时量根据基本课时标准,按《XXXXXXXX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XXXXXXXX人事„2016‟5号文件规定的比例计算。
4、听课评教(10分):系部听课评教、学生评教、教学专家委员会(教学督导)听课评教。按项目将百分制换算成10分制。
5、其他必备条件,不具备的不予申报。
(1)听课:近五年申报高级人员每年至少听课30节,申报中级职称人员每年至少20节。(从2016年开始按年度标准执行)
(2)职业资格证书:申报高级职称须具有与本专业相关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执业资格),公共课教师除外。
(3)指导青年教师:申报高级职称近五年系部或学院下文安排系统指导二名青年教师(有文件、有计划、有听课记录、有总结)。
(4)继续教育:每年累计不少于90学时,其中,专业科目学习不少
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从2016年开始按年度标准执行)
(三)教科研(技术)条件(满分30分)在任现职期间,教科研成果符合职称申报组合条件之一的各项成果共计15分。超过规定数量的教科研成果按照以下标准加分。
1、国家级教科研项目(课题)申报立项和完成,总课题(项目)所有参与成员教科研成果计满分;一级子课题参与成员按省级课题对待;二级子课题参与成员按州级课题对待。
申报并立项:
省部级:主持人6分,第二成员4分,第三成员2分,其它成员1分;
州(厅)级:主持人4分,第二成员2分,其他成员1分; 院级:主持人2分,第二成员1分;
完成了教科研项目(课题),以上成员按申报立项同等加分。
2、著作(艺术作品)、教材
出版学术专著:独著、主编记15分,两人合著:第一作者计10分,第二作者计6分;三人及以上合著:第一作者计8分,第二作者计5分,其它成员共2分。
编著学术书籍:主编计6分,第一副主编计4分,其它成员共2分。公开出版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主编计6分,其他计3分;教育部规 划教材第一副主编计3分,其它成员共2分;非教育部规划教材第一副主编计2分,其它成员计1分。
3、论文(艺术作品)
申报教授:独撰或第一作者:核心期刊每篇4分,公开期刊每篇1分。
申报副教授:独撰或第一作者:核心期刊每篇6分,公开期刊每篇4分。
申报讲师:独撰或第一作者:核心期刊每篇10分,公开期刊每篇6分。
5、奖励:教科研成果、著作、教材和论文(建筑工程技术项目)教师均以各级政府、主管单位文件为准。在完成和出版的基础上,获奖项
4、专利:发明专利每项4分,实用新型专利3分,外观设计2分。
目(课题)参与成员按以下标准加分:
国家级:一等加10分,二等加9分,三等加8分; 省(部)级:一等加8分,二等加7分,三等加6分;
州(厅)级(省以上学会):一等加6分,二等加5分,三等加4分;
院级:一等加3分,二等加2分,三等加1分;
教改奖、课改奖、教学优秀奖、优质课奖、技能大赛奖等业务性奖项按以上标准计分。
6、非政府性的行业协会及学会奖励降一级赋分。
7、团队及精品课程建设:
(1)申报职称前近五年被评聘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实训基地、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负责人,湖北名师、省(州)管专家和高技能人才,分别按国家级10分、省级8分、州级6分加分。有团队成员的按级别分减排名序数计分。(必须凭文件或证书原件)
(2)辅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大学生科技大赛、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其负责人按国家级:一等计10分、二等计9分、三等计8分,省级分别为7、6、5分,州(厅)级分别为5、4、3分;院级一、二等分别计1分。有团队成员的按级别分减排名序数计分。(必须凭文件或证书原件)
(3)教师指导学生成功申报国家专利的:发明专利计4分、实用新型专利计3分、外观设计专利计2分。有团队成员的按级别分减排名序数计分。(必须凭文件或证书原件)
以上所有项目,同一项目只记一人次最高分,有团队成员(必须是在文件或证书中有名字)按获奖等级分和排名序数依次递减计分。最低计1分。
(四)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历(满分10分)
申报职称时近五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年度考核合格每年计2分,任现职期间被评为优秀班主任(辅导员)者加1分,总分最高不超过10分。四、一票否决项目
申报职称近五年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
1、不遵守讲课有纪律规定和《XXXXXXXX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
则》的
2、一年年度考核不合格或者两年考核基本合格的;
3、专任教师近五年来没有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历的(副县级及以上、主持部门工作人员、离退休时间在3年或3年以内的除外);
4、拒绝承担组织分配的工作或对本职工作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影响的;
5、正在受党纪政纪处分或立案审查期间的;
6、师德师风出现严重问题、工作中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
7、违反综合治理有关规定并受到公安部门等通报及以上处罚的;
8、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9、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
10、其他应一票否决的。
四、量化评审程序
(一)组织人事处召集评审委员会全体评委进行培训,确保评委熟练掌握量化评审的有关政策、方法、程序。
(二)学院分管领导布臵任务,明确责任,提出工作要求。(三)评委学习量化标准,统一赋分尺度,做到全程宽严一致。(四)评审专家认真审阅申报材料,熟悉申报人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申报人提供的材料和部门鉴定,逐项对应量化标准准确赋分。采用专家循环评议,独立赋分,以均分确定总分、确定等次的办法进行。计分保留小数点一位。
(五)对材料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做好记录。
(六)由评委负责人向评委会汇报申报人员量化评议情况和推荐意见,通报评分情况及其原因。
(七)在评委会充分讨论对比平衡的基础上,评委无记名投票逐一表决,确定通过人员名单。
(八)组织人事处宣布评审结果后,全体评委在评审结果表上签字。
五、本办法自下文之日起执行。之前与之相悖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由组织人事处负责解释。
XXXXX组织人事处
2016年5月1日
第二篇:359纪律评分细1
359纪律评分细则
一.扣分制
(1)每俩个纪侓组长的纪律本上同时出现名字者,每组每次扣1分,严重者每人每次扣2分,不服从管理者每人每次扣3分,与纪侓班长唱反调者和侮辱者扣5分,情节严重写1000字反思。
(2)随意换位者每人每次扣1分,随意移动位置扣1分(除关门外,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向纪侓班长请示),还有上课背靠背扣1分。
(3)随意外出者每人每次扣2分
(4)课上违纪严重和被老师点名者扣2分,其他违纪扣1分,被行政检察登记者扣3分。
(5)无故旷课者扣5分,上课迟到者扣1分,体育课迟到扣2分,做早操和跑操扣2分,(请假除外或特殊情况)
(6)上课顶撞老师扣10分,上课睡觉者扣3分,伏桌者超过一分钟者扣1分(自习课若有睡意的同学,可以轻轻站起来学习)放野火严重者扣2分。
(7)上课打水、请假上厕所者扣1分、吃东西扣3分,照镜子、梳头发者扣2分、传纸条者扣2分,上课丢垃圾者扣2分。
(8)集合(包括早操、跑操、体育课、平时学校要集合)时讲话扣2分(最多提醒2次),还有吵闹者扣3分(最多提醒1次)
(9)班干部在讲台上讲事时,在底下讲话和问与此无关的问题者扣1分
(10)吃烟、嚼槟榔扣3分,打架扣5分。
(11)向纪侓组长那找纪侓本者扣2分,威胁纪侓组长者扣5分,自习课、上课随意发出很大的声音扣3分。
(12)自习课在黑板上布置作业、交作业扣1分
(13)午休讲话、发出大的声音、扣2分。
(14)喊报告须在前门喊,未在前门喊的扣1分。
二、惩罚制
(1)一周纪律本上出现6次者(600字反思,每多1次加100字。)
(2)上课扰乱课堂纪侓者,影响老师心情者,800 字反思书,需向老师道歉。
(3)自习课上被点名3次者,记录在案,当天交给班主任处理(注:检讨书写完后第2天需站在讲台上面对全班同学读一遍,自己贴在墙上),当基分为负值时,写1000字检讨书,擦黑板一周。
第三篇:新洲学校教师职称评聘评分细则
三流乡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评分细则(试 行)为进一步激发全乡教师投身教学教研活动的热情,规范教师职称 评聘工作,保证此项工作的公正、公平、公开,经校委会研究,特制 定本评分细则,具体内容如下:
一、任职时间:任现职时间满一年加 1 分(含平转年限)。
二、在学历符合评审条件规定的前提下,每超一年加 1 分。在符 合评聘条件的情况下,每延迟评聘一年加 3 分。
三、工作年限:工作一年加 1 分。
四、任现职期间,在教育局组织的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中单 科平均分在全乡获年级前三名的分别加 3、2、1 分,累计计算;上学 工作量超基础课时的加 2 分,不达工作量的每少一节扣 0.5 分。
五、任现职期间,获县、市、省级“教坛新星”的教师分别加5、7、10 分;获县、市、省级优质课比赛教学能手的分别加 2、4、6 分。
六、任现职期间,获得中心校和乡党委、政府表彰的,每次加 2 1 分,累计计算。
七、任现职期间,在中心校举办的运动会、艺术节、书画大赛等 活动中其所辅导的学生获得前三名的辅导教师分别加 2、1、0.5 分,相同项目不累加,以最高分计算。
八、任现职期间,获县人事局考核评“优”的加 2 分,累计 计算。
九、凡在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达标考核活动中合格的教师加 5 分。
十、自 2005 年以后(含 2005 年秋学期),在三流乡教育系统担 任教研组长的每年加 1 分;担任班主任的每年加 2 分;担任学校领导 职务的每年加 2.5 分。以最高分计算,此项不重复加分,任职时间不 足一年的不加分。
十一、任现职期间:(1)论文获县、市、省、国家级奖励的分别加 2、3、4、5 分,相同篇目以最高分计算,不累加;在县、市、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教育教学文章的每篇加 2、3、4、5 分。(2)辅导学生在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活动中获奖(有活动主办 部门的文件、通知及中心校的批准):县级一等奖加 3 分、县级二等 奖加 2 分、县级三等奖加 1 分;市级一等奖加 5 分、市级二等奖加 4 分、市级三等奖加 3 分;省级一等奖加 7 分、省级二等奖加 6 分、省 级三等奖加 5 分;国家级一等奖加 10 分。相同辅导对象的以最高分 计算,不累加。(3)其他获得县、市、省、国家级表彰的分别加 3、4、5、6 分。(有相关部门的文件、通知及中心校的批准)。(4)担任县级及城郊片公开课主讲的一次分别加 3、2 分,以教 2 务处记录、本人原始的并由教务处签字认可的教学设计为准。(5)中心校组织的每次抽考中,平均分获前三名的教师每次分 别加 2、1、0.5 分,累计计算。
十二、申报职称评聘的人员需要提交上一学年的完整的教学业务 材料,此项满分 5 分,以教务处认定分值为准。
十三、申报职称评聘的人员需要进行考评课教学,此项满分 20 分,以评审小组人员当堂评价为准(考评课要求另定)。
十三、分值相同时,有教研成果的,年龄大的教师优先。
十四、凡拒绝接受学校安排工作的教师,取消评聘资格;凡在校 外兼课的教师,取消评聘资格;凡脱产进修期间的教师,取消评聘资 格;凡在编不岗的教师,取消评聘资格;凡违反师德从业规定受到处 理的教师,取消评聘资格;凡初中教师混岗且任职期间没有两年以上 支教经历的,取消评聘资格(小教专抓班子及在中心校任领导职务的 人员除外);凡在教育局、中心校组织的教学质量检测和抽考中位于 全县后五名或全乡同年级倒数第一名的教师,当年不予评聘高一级职 称。
十五、以上各项评分,需由其本人提供原始证书、证件及相关文 件资料等。
十六、本评分细则使用于 2008 年以后职称评聘,由校委会负责 解释,本与上级文件精神有抵触的,以上级文件精神为准。霍邱县三流乡中心学校 二○○九年七月三日 3
第四篇: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系列职称
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系列
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是指对参加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岗位竞聘人选的业绩和能力是否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是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的重要根据。
第三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须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
第四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实行同行专家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第五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实行分级管理。正高级教师资格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组织评审,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核批准;高级教师资格由各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组织评审及审核确认;其他等级教师资格由所在市(州)或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组织评审及审核确认。省直部门所属中小学校高级教师及以下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组织评审及审核确认。
第二章 个人申报
第六条
申报评审中小学教师职称,必须符合《吉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中规定的标准条件和要求。已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未被聘用的,暂不对照上述标准条件可直接申报。
第七条
中小学教师申报评审职称,须个人提出申请,并按要求填报相关申报评审材料。
第八条
经拟聘学校(单位)同意,中小学教师可以跨校申报、竞聘,并根据推荐、评审情况,由该学校(单位)按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等有关规定予以聘用。
第三章 考核推荐
第九条
各学校(单位)要成立竞聘推荐委员会(以下简称竞聘委员会),竞聘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或单位负责人担任,成员主要由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人数不少于7人,一线教师所占比例不低于50%。竞聘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竞聘工作方案、审查竞聘人员条件、对竞聘人员进行考核评议、确定拟推荐人员及评审通过人员的职务聘任等工作。
第十条
各学校(单位)制定的竞聘工作方案应包括指导思想、推荐范围对象、申报标准条件、推荐人选数额、评议工作程序、量化赋分办法、组织领导及具体要求等内容,确保竞聘推荐工作科学、公开、公正、透明。工作方案需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集中讨论,须经参会人员85%以上同意后,报主管教育部门、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备案后方可实施。
第十一条
各学校(单位)推荐人选数额要根据本单位岗位空缺数量、等级和工作需要确定。
第十二条
各学校(单位)要对申报参加职称评审的人员进行审核,对符合规定要求人员的基本条件、学历资历条件、业绩能力条件等进行集中公示。
第十三条
各学校(单位)竞聘委员会要对公示无异议的人员组织开展竞聘推荐工作。竞聘推荐工作要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方式进行,确定拟推荐人选。
第十四条
各学校(单位)要对拟推荐人员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集中公示,无异议后推荐上报。第十五条
不具备组建竞聘委员会条件的单位,由市(州)、县(市、区)教育部门按照上述工作规定和程序统一组织开展竞聘推荐工作。
第四章呈报审核
第十六条
推荐人员的申报材料须由申报人所在学校(单位)报送,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签署呈报意见后,各级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
办事机构方可受理。
报上级职称主管部门组建的评审委员会评审时,须逐级经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同意。
第十七条
呈报部门应对评审材料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按照规定的评审材料的类别和数量及时呈报到相应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
第五章专家评审
第十八条
吉林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负责组建,该评审委员会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系列正高级教师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委员组成一般为单数且不少于25人,委员由我省教育领域知名教师、专家、学者担任,基础教育(含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不少于3/4。委员人选由省教育厅提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与省教育厅协商确定。评审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评审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由全体委员推选产生。评审委员会主任负责主持具体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有关业务处室人员组成,办事机构设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负责日常工作。评审委员会例会期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共同负责评审工作的组织实施。
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授权,市(州)、县(市、区)分别组建本地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中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
各级评审委员会评审工作均实行专家负责制。第十九条
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根据要求受理申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制定评审方案,评审方案需经评审委员会组建部门审核同意后组织实施。
评审前应组织专人(须有一定数量的同行专家)对申报材料逐一进行认真审查,符合规定要求后,再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予受理。第二十条
评审委员会评审工作坚持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原则,对参评人员的品德、知识、业绩、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注重教书育人业绩和一线教学实践经历。
评委会评审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简要汇报准备工作情况;
(二)专业(学科)评议组成员可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参评人员进行集体评议讨论,提出初步评议意见;
(三)专业(学科)评议组向评审委员会汇报评议情况;
(四)评审委员会全体执行委员审议,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第二十一条
实行评审结果公示制度。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将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反馈到原呈报部门和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第二十二条
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起草工作总结、会议纪要等,对评审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按要求整理好有关评审材料,公示期结束后及时按规定程序报送核准。
第二十三条
已取得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未被聘用的人员,在竞聘同级专业技术岗位职务时,取得本学校(单位)竞聘委员会推荐资格后,不再参加各级评审委员会评审,与评审通过人员一并公示;在竞聘上一级专业技术岗位职务时,须按上述规定参加单位竞聘和专家评审。第二十四条
二级教师、三级教师可不参加评审委员会评审,经主管部门审核,由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后,直接按照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与评审通过人员一并公示。
第六章核准公布
第二十五条
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且公示无异议的,或公示有异议经调查核实符合条件和评审程序的,由评审委员会组建部门核准并正式行文公布。其中,正高级教师评审结果须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核批准后行文公布;高级教师须报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核准备案。
第二十六条
经核准公布的,颁发统一制式的“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其他未尽事项,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的《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职务)评审工作规范(暂行)》(吉人社办字〔2012〕117号)和《关于加强全省专业技术资格(职务)申报评审工作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吉人社办字〔2012〕116号)等文件规定执行。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基层教师系列职称认定指南[定稿]
基层教师系列职称认定指南
认定材料目录:
1、《基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认定表》三份(要求到县职改办领取,凡自行打印的一律无效)。
2、《毕业证书》原件、复印件。
3、中级职称资格证、聘任证(含审核、续聘记录)原件、复印件。
4、继续教育登记证原件、复印件。
5、普通话合格证原件、复印件。
6、教师资格证书原件、复印件。
7、任现职工作总结(要求打印)。
8、各考核表复印件(要求加盖“此件与原件相符”以及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9、工作简历(要求详实,并加盖单位公章)。
注:参加工作当年的考核结果只能是不定等次,之后的考核结果只能是“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不得出现“称职”、“不称职”、“基本称职”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