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藏大昭寺导游词
西藏大昭寺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你们的光临,请让我用藏语向各位贵宾表示问候:“扎西德勒”!我向各位解释一下,这是吉祥如意的意思。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著名的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它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著时期的建筑,始建于公元647年,由松赞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共同兴建,经历代多次扩建,才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它有5座金顶,108个佛殿,统摄苯教、宁玛、萨迦、噶举、格鲁等西藏佛教的五大教派和各教派所崇奉的佛、菩萨、本尊、祖师、护法诸神像。
关于大昭寺的来历有一段传说故事。那是1300年前,那时的拉萨平原还是一片荒原和湖沼,藏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妃子赤尊,试图在这里建一座神庙,供养她从家乡带来的明久多古神像,即释迦佛祖八岁等身像。她的努力并没有成功:神庙白天建起,夜里倒塌;今天建起,明天倒塌。正当尼妃苦恼和沮丧之时,文成公主经历了千辛万苦从长安来到了这里。赤尊听说文成公主懂得阴阳八卦,善于勘舆地形,便派女仆带上一升金粉的礼物,到文成公主驻地登门求教。文成经过勘舆和测算,测出西藏地形如一巨大魔女仰天而卧,拉萨城中心是魔女的心脏,卧塘湖(牛奶湖)是魔女的心血汇成,在此处填湖建寺可以镇魔。史书记载:“为了使仰天躺在地上的女魔四肢受到控制,人们在她身上钉了12根钉子用以固定。”这12根钉子相传就是现今大昭寺主殿内的12根柱子。要建成供奉释迦牟尼的神庙,还必须调集lOOO只白山羊.从北郊的果噶拉山驮运土石,把卧塘湖填平,才能完成这样的功德。
松赞干布和尼泊尔公主采纳了文成公主的主张,征集了许多民夫和1000只白色山羊,开始填湖建寺。一时从湖边工地到果噶拉山麓,驮运土石的白山羊络绎不绝。这段路程实在太远,驮的东西太重.不少山羊倒毙路边,还有更多的腰背磨烂,痛苦万状。大昭寺开光的时候,松赞干布和他的两位妃子,感念白山羊的功德和付出的牺牲,吩咐匠人雕出一只白色山羊,安置在大殿一角,让它和大昭寺其他神柢一样,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神庙也定名为“热阿曲朗祖拉康”,意为“山羊负土幻化的释迦神庙”。
现在大家请看,在大昭寺的正门入口处前面,竖立着两块石碑,这块就是唐蕃会盟碑,又称“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碑高342厘米,宽82厘米,厚35厘米,用汉藏两种文字刻成的。这是公元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长庆元年至二年问的唐蓄会盟所建。碑文记载:“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碑文中强调了唐文成、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缔结了舅甥姻好之事;追溯唐蕃的历史和功业,并记载了这次会盟的经过、立石年月以及双方参加登坛会盟的官员名单。表达了汉藏历史悠久的亲密关系,是汉藏历史上一件可贵的文物。另一块是“劝人种痘碑”,高3.3米.宽1.2米,碑额刻有二龙戏珠图案,公元1794年由驻藏大臣和琳撰立。乾隆期间,西藏流行天花,致使很多人死亡。驻藏大臣和琳命人在藏北修房安置天花病人,使不少患者生返。和琳并劝令**喇嘛和**拨口粮作为定例,随后立了这块“痘碑”。由于迷信,百姓常用卵石敲砸,年深日久,现已遍体鳞伤,形成了许多臼形窝坑。致使文字大多损毁,难以辨认。在唐蕃会盟碑的两侧种有著名的“唐柳”,相传是文成公主将皇后在长安灞桥赐的柳枝带来西藏亲手种于大昭寺周围,所以也称“公主柳”。公主柳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尽管它现已枯萎,却依然为人们珍视。据传西藏原无柳树,而现在各地的柳树都是从文成公主所带树苗而发展起来的。
大昭寺坐东向西,太殿高4层,殿顶覆盖着独具一格的金顶。殿门边框上,雕刻着莲花、飞天、禽兽,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主殿二、三层檐下,有成排的木雕伏兽和狮身人面泥质的半圆雕塑。说来有趣,狮身伏兽的鼻子全是扁的,这里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大昭寺修建中,松赞干布亲自挥斧上梁,惊动了九天之神纷纷前来助阵。一天,女仆送荼时见梁上梁下全是松赞干布,不禁大惊,连忙禀告赤尊公主。赤尊公主来到工地大喊“赞普”,松赞干布闻声扭头下望,手中斧子不慎斜挥将承檐上面狮身伏兽的鼻梁给削平了。大家看,整个建筑飞檐雕兽,雕刻精美,既保存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特点,叉融合了唐代建筑具有的浑厚古朴的风格。
现在我们由正门进入后掊顺时针方向进入一宽阔的露天庭院.这里是举行拉萨传召大法会的地方。在这里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传召大法会。每年藏历一月初四至二十四,是规模盛大的传召大法会,届时拉萨三大寺的僧人数万人聚集犬昭寺,举行丰富多彩的宗教法事活动。传召大法会始于1409年,当时藏传佛
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为纪念释迦牟尼佛以神变之法击败六种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庙僧众,在大昭寺举行法会15天。祈祷诵经是传召的主体活动,成千上万的僧人在领经师的率领下用训练有素的胸音低吟高诵,声音像大海的渡涛汹涌澎湃,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场面极为壮观。最引人人胜的项目,是大昭寺南侧“松曲热”广场进行的考格西的公开辩论。格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高学位,在场所有的僧人,都可以轮流向被考人发难,和他论辩经学,这种辩论声音抑扬顿挫很有音乐感,辅之以击掌、喊叫、不停的比画,更有长串的念珠随着手势飞舞,构成非常精彩的场面。
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与转经回廊廊壁上,因绘满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廊。壁画主要描述释迦牟尼佛和藏传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生平事迹。西面墙上的一幅壁画描绘了五世**、固始汗以及第司桑杰嘉措会谈的情景,其余部分描绘了本寺内将要出现的一千尊佛。大昭寺壁画面积4400平方米,内容涉及宗教故事、历史人物传记、纪念性人像、重要历史事件、西藏风土和民间传说等等。我们将看到的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白山羊驮土图等,都是大昭寺壁画里的珍品。
现在我们要去的是内转经道,佛教徒按顺时针方向沿佛教圣物转经。如果以释迦牟尼像为中心,拉萨共有内、中、外三条转经道。外转经道叫“林廓”,是一条沿拉萨老城转经的道路。中转经道叫“八廓”,是沿大昭寺的转经路。而内转经道是环绕着大昭寺的转经道,转经道两旁的墙上绘的是佛本生一百零八个故事。这些故事是在克什米尔诗人克斯门达拉所著的《如意宝树》,即《释迦牟尼传》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是十三世**喇嘛在20世纪初下令绘制的。
我们现在沿顺时针方向参观这些重要的佛殿和经堂。一跨人大昭寺内殿,迎面有几尊大的塑像。左面是莲花生大师,右面是弥勒佛(即未来佛)。这两尊佛像稍往后处是干手千眼观音菩萨。主尊弥勒佛的右面还是两尊面向内的弥勒佛,像这两尊中较小的那尊是巴协家族出资制作的,因而被称为“巴协强巴”,而较大的那尊是贵族颇罗弥旺出资制作的,故被称为“弥旺强巴”。
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殿:这间佛殿是为了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佛殿中央的主尊是宗喀巴,其余八尊是他的八大弟子,其中最著名的两大弟子克主杰和贾曹杰分别位于宗喀巴像的左右两侧。宗喀巴年事渐高到偏远的山洞隐修时,这八大弟子曾陪伴在左右服侍他。
神变塔:据说7世纪时,松赞干布将戒指抛向空中,以戒指落下的地方来确定大昭寺的寺址。这枚戒指落到卧塘湖里,于是从湖里升起了一座幻化的白塔,表明已找到了合适的寺址。在13世纪,萨迦班智达按照幻化的白塔的样子建了一座白塔,后来这座塔被毁坏了,现在的主座是为了代替萨迦班智达所建的白塔而重建的。
八药师佛殿:主座小殿中供奉的是被尊为药神的八药师。生病时或为了祈求身体安康时,信徒们认为朝拜这间佛殿能够使他们祛病强身。
千手千眼观音佛殿:观音菩萨以慈悲为怀,他的双手和双眼远远不能满足救度众生的需求,因此,他为了提高自己做善事的效率,就幻化成了千手千跟观音。这尊干手干眼十面观音,据说是在松赞干布时期神奇地出现的,另一种说法是松赞干布及其两个王妃死后,他们的神灵被吸入了这尊佛像中。这座佛殿是除释尊殿最神圣的佛殿。
弥勒佛殿:主尊弥勒佛像右边的沿墙供奉有四尊小巧而精致的四大菩萨像。对面墙上绘的是一幅宗喀巴像,其两侧各绘有一座佛塔。
宗喀巴佛殿:宗喀巴在世时,曾由他的弟子出资制作了几尊他的塑像。据说,宗喀巴见到这尊像时,评价这尊像特别像自己。另一种说法是,这尊佛像是由护法神阎罗神奇地制成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这尊佛像是由后来的一位蒙占皇帝出资制作的。宗喀巴像后边左侧供奉着一排他的萨迦派老师的塑像。这座佛殿的楼梯下是通向下面的湖的一扇活板门。
无量光佛殿:这座佛殿的人口处由两尊愤怒相的护法神镇守。左边是蓝色的金刚手菩萨,右边是红色的马头明王身相之一的措利麦瓦次嘎巴。在佛殿里,主尊无量光佛两侧是两尊小的愤怒相护法神,两侧的墙边分别供有四尊跏趺的佛像。这座佛殿有时又被叫做“业障之殿”。由于这座佛殿紧挨着释尊殿前,信徒们在这里祈祷能够排除他们朝拜释迦牟尼的障碍。
在无量光佛殿和释尊殿之间有四尊跏趺的佛像。中央的主供佛像是藏王松赞干布,左边是他的尼泊尔王妃赤尊公主,右边是他的另一位王妃唐朝文成公主。墙角边的第四尊小佛像是一尊古老而叉备受人们崇奉的莲花生像。这尊佛像的艺术手法富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与其他拘泥于传统的莲花生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我们到了著名的“觉康”佛殿,它就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华所在。藏传佛教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位于此处。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此殿供奉的释迦牟尼像,也称“觉卧佛”,是文成公主人嫁松赞干布时所带来的。下面我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尊不同凡响的佛。
藏文史书记载,这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是他在世时塑戚的。颜色像熟金子,一只手做结定的姿式,另一只手做压地印的姿式。相好庄严,慈祥美妙。据说,凡是见到这尊像的人,都能够解脱三毒的痛苦,生起真实的信仰,具足一切见、闻、念、触的功德,与见到了佛陀本人一模一样,没有丝毫差异。当时佛祖在世,亲自为身像开了光,散花加持,最后藏于印度金刚座寺。南北明时期,印度国王将这无价之宝送给中国。叉过r几百个春秋,唐太宗李世民将美丽聪慧的文成公主许配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临行之际,唐太宗将中华国宝,供奉在洛阳自马寺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赐予文成公主携同进藏。当时专门打制一辆手
推车,装载释迦牟尼佛像,公主一行翻过无数高山峻岭,渡过无数江河急流,遇到过无数狂风暴雪、地震_山崩,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拉萨。在松赞干布的主持下,尼泊尔公主修建了太昭寺,供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供奉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大小昭寺修成后不久,出现了两尊释迦牟尼佛
像互相换位的事情。据说,藏王松赞干布去世后,孙子芒松芒赞继承了王位。当时盛传武则天将派出大军攻打拉萨,夺回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吐蕃王臣在惊恐之余,匆忙把这尊佛像转移到太昭寺南门里面隐藏,并用泥土封好,上绘一幅文殊菩萨像。同时把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明久多吉挪到小昭寺正殿供奉。公元8世纪初,金城公主来到西藏,她先后到大小昭寺均没有找到释迦牟尼佛像,后来在佛殿的度墙内找到了内藏的释迎牟尼佛像,她将佛像安置在大殿中央,从此这尊佛像成了大昭寺的主佛。它是大昭寺的主神,藏传佛教的精髓,千百万佛教徒的信仰中心。那些极度虔诚的佛教徒用人间罕见的方式表达对佛的祟信,他们从西藏各地甚至从千里之外,一步一个长头仿佛用自己的身体丈量世界屋脊的土地,最后匍匐在佛的脚下。
藏族人称头戴王冠的释迦牟尼像为“觉卧”,而没有王冠的就叫佛主释迦牟尼或佛。每一位朝圣者都用前额碰一下“觉卧”的膝盖,认为可以为自己、为朋友甚至为朋友的朋友祈祷。偏远地区来的信徒们替同村人给“觉卧”献上捎来的哈达,哈达的主人已事先对着哈达口头做了祈祷。许多人请朝圣者代献哈达时,就像给觉卧带口信一样向朝圣者口述他们的祈祷词。
紧挨在觉卧后边是一尊古老的释迦牟尼佛像。据说,觉卧未供奉在这里时,这是主座佛堂里的主尊。沿着佛堂的高墙供奉着十二尊塑像,它们被称为“六圣子”和“六圣女”。觉卧身后是七世**喇嘛格桑嘉措、十三世**喇嘛土登嘉措和宗喀巴太师塑像。供桌上点的是酥油灯,金、银制作而成的,也叫长明灯。在觉卧殿门口是护卫觉卧的与真人一般大小的四大天王像。这里木制结构的天花板是7世纪时建成的。
离开觉卧殿前往下一个佛殿时,迎面是三尊跏趺的佛像:中间是11世纪入藏的孟加拉大师阿底峡的塑像,左边是阿底峡的大弟子鄂?勒白喜绕的塑像,右边是他的另一位大弟子热振寺的创建者仲敦巴的塑像。仲敦巴完成了阿底峡未竟的事业。
弥勒佛殿:这座佛殿由两名印度神话中的世间神??梵天王和因陀罗守护着。主供佛像是一尊弥勒佛像,历史上(或神话传说中),他与迦叶佛(即过去佛)的施主有关。据说,这尊佛像是由藏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王妃赤尊公主带到西藏的,他周围的八尊跏趺的佛像均为度母的化身。唐朝文成公主曾经用过的炉子,就放嚣在这座佛殿的左上角。
走到下一座佛殿的途中,要经过三尊跏趺的佛像:中间那尊是藏族喇嘛觉囊?达拉纳塔的塑像。尽管他曾因其宗教言论而受到宗喀巴及其信徒们的严厉批判,但他仍以博学和宗教上的高深造诣而备受人们的崇奉。左边的那尊是观音菩萨,右边的那尊是无量寿佛。
观音菩萨殿:这座佛殿里的主尊是骑在一头狮子上的小的观音菩萨像(左边第一尊)而非那尊大的无量光佛。其余五尊菩萨像均为观音菩萨的不同化身。在这座佛堂与通往楼上的楼梯之间的墙上是一截顶上有个洞的柱子。许多朝圣者把耳朵紧凑在这个嗣边期望能听到鸭子拍打翅膀的声音。相传,这只鸭子存括在大昭寺的卧塘湖底。
莲花生佛堂:楼梯下的一个角落里供奉的是两尊莲花生塑像,右边是一尊藏王赤襁德赞像。在离开这间佛堂时,会见到左边墙上有一幅用铁栅栏围着的释迦牟尼像。据说,这里是九太菩萨以明相显现的地方。
弥勒佛殿:这座佛殿的主尊是一尊小而精致的弥勒佛像,过去每年传召大法会期间都要抬着这尊佛像沿八廓街转经游行。一文殊菩萨像和观音菩萨像分立于这尊佛像的左右两倒,而这两尊菩萨像旁又分别是一尊跏趺的度母像。此外,墙边的四尊愤怒相的护法神是守护这座佛殿的。门的右边是多闻天王(四大天之一),左边是财神詹巴拉。祭坛上是一尊跏趺的杰瓦布姆喇嘛像,他曾在拉萨修建了堰坝,从而使拉萨免遭洪灾的侵袭。进门时如果仔细看佛堂的左下角落,就会看到一只小的石山羊。这就是传说中的背土填卧塘湖的圣羊。
藏觉卧之佛堂:这是文成公主用来藏觉卧释逝牟尼佛像的佛堂,她的夫君松赞干布去世后,她才把觉卧像移到现在的佛堂。现在这里的主供佛像是一尊无量光佛,两旁的墙边是八药师佛。
七佛堂:七佛是释迦牟尼和其他六佛的统称,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为:一切胜佛、金寂佛、胜观佛、释迦牟尼佛、天累佛、宝髻佛和迦叶佛。
长寿佛九化身殿:长寿佛是无量光佛的菩萨身相,人们常为祈求健康长寿而供奉他。
祖孙三法王殿:这座佛殿里的主尊是藏王松赞干布,他左边是藏王赤松德赞,右边是藏王赤祖德赞。这三位藏王执政时期是吐蕃的鼎盛时期,在他们的大力扶持下,佛教才得以传人吐蕃,并在此发展繁荣。他们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法王,传统上将他们称为“祖孙三法王”。进门后左边是松赞干布的尼泊尔王
妃赤尊公主,赤尊王妃像旁是传说中的第一个藏王聂赤赞普像。门的右边是松赞干布的大臣、创制藏文的吞米.桑布扎的像。他身旁是唐朝文成公主像。在离开佛殿时,会看到左墙的壁画生动地描绘藏王松赞干布主持修建大昭寺的过程。这幅壁画的正中央绘有一个湖泊,湖心有一座白塔。据说,松赞干布把他的戒指抛向了空中,声称将在戒指落下的地方选址建大昭寺。当戒指落入湖里后,湖中神奇地升起r一座白塔。然后.出现了一只圣羊开始背土填湖,正是在这里建造了大昭寺。壁画上湖的左趣描绘了用轿子把觉卧像从长安抬来的情景,紧挨着绘的是松赞干布所建的布达拉官全景图,再往左绘的是建在恰不日山上的“门孜康”,就是药王山。另一幅壁画描绘的是印度邬坚布臼寺。公元770年建于山南的桑耶寺就是仿照该寺修建的。
度母殿:这是供奉度母的佛堂。正中那尊大佛像是度母像,在她身后的玻璃柜中是她的主要化身“二十一度母”像。佛龛的右侧有六尊佛像,前三尊是被称为“师君三尊”的一组佛像,即寂护堪布,莲花生轨范师以及法王赤松德赞。另外三尊是“师徒三尊”,即宗喀巴大师及其两大弟子克主杰和贾曹杰。
现在我们上二楼,首先参观的是五护法神殿,这是二楼上几座密宗佛殿中的一座。佛殿正中是一尊愤怒相的护法神马头明王像,左边是一尊在西藏备受崇奉的女护法神班丹拉姆像(吉祥天女)。此神像在每年藏历十月十五日的“白拉日珠”(意为“吉样天女”望夫节)要抬出转游八廓街,转至八廓南街时,要将班丹拉
姆像面对拉萨河安放片刻后再回大昭寺。这一活动有个神话故事:传说班丹拉姆是天上王母娘娘的爱女,她凡心冲动,同牧民赤布宗尊私结了良缘,后被王母娘娘发觉逼其分离.经再三请求,才允许每年十月十五口隔河相望一次。
守护在大门左右两侧的,分别是一个叫“杜赞”的神和一种叫“鲁赞”的龙。这座佛殿是用来供奉其余五位愤怒相的护法神趵。他们是守护中心和四方的护法神。
松赞干布殿:这座位于内殿大门正上方宽敞的佛殿.是为了纪念大昭寺的创建人藏王松赞千布而建的。佛殿里的主供像是橙赞干布。他的左右两旁分别是他的两位王妃的像,即尼泊尔赤辱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大家请仔细看,殿内的塑像都是仿照人物原形塑造的,松赞、文成、赤尊以及大臣禄东赞、吞米?桑布都极有个性,惟妙惟肖。这三尊佛像后面是“过去七佛像”。沿佛殿左墙是三尊小的松赞干布像和他的两个王妃像,沿左墙三尊是宗喀巴及其两大弟子像。松赞干布像前有一把华丽的鸟头大茶壶。这是他用来盛青稞酒的。过去一年一度的藏历新年,壶里。都要装满青稞酒,然后被象征性地请到各个贵族家中,向各个贵族家庭敬献青稞酒。
观音菩萨殿:这座佛殿里的主供佛像是一尊古朴的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像。沿墙的六尊佛像,分别维护地狱、饿鬼、傍生、人、非天、天等“六道众生”的利益。由于指导他们一切行为的根本原则是以慈悲为怀,因此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便是这座佛殿的主尊。奶油色的墙壁绘的是无数相貌相同的小长寿佛像。
莲花生殿:莲花生在西藏期间曾幻化为八种身相。作为一名著名的密宗大师,他可根据不同的场合幻化成为各种不同的身相。这座佛殿的两面墙壁上绘的就是他的八种身像,主尊是在藏语中被称为“古如朗色”的最常见的不同的莲花生身相。佛殿中间的祭坛上供有盛满青稞酒的碗,是用头盖骨制作而成的,像这样的供品是只献给密宗的神柢的。
胜乐金刚殿:这座佛殿中供奉的是一尊密宗本尊双身胜乐金刚像摧E乐金刚是密宗无上瑜伽部的本尊,它被藏传佛教各教派所崇拜。,胜乐金刚常常被认为是印度教主神湿婆在佛教中的变体以及观音菩萨的密宗化身。
我们现在上大昭寺的三楼,参观班丹拉姆殿,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班丹拉姆女神。班丹拉姆是吉祥天女的意思,她不仅足大昭寺,也是拉萨城的保护女神。她原本是印度神话中的人物。据说,她是天神和向天神挑战的阿修罗所生,后来成了印度教和婆罗门教司命运、财富和美貌的女神。藏王松赞干布修建大昭寺时,专请吉祥天女作大昭寺护法,坐镇在这座护法神殿。她火红的头发倒竖,愤怒的三目圆睁,手持装满鲜血的头盖骨,坐骡上挂着人的尸体,表情狂躁凶猛。在这问佛堂里有两尊班丹拉姆像,左边这尊是善相,右边手舞利剑、用一块布遮住脸的是愤怒相。从班丹拉姆殿上一段楼梯就可到一座护法神殿。此殿没有供奉任何佛像。四面墙壁绘的都是有关密宗的壁画。以黑色为背景.白色、金色、红色的壁画被衬托得更加生动,其中主要绘的是文殊菩萨的怒相化身大黑天护法神和班丹拉姆。这座佛殷是大昭寺僧人举行宗教仪轨,尤其是密宗的“护法”仪轨的地方。
南面坛城内有白桷檀雕刻的立体坛城3座,即密集金剐、胜乐金刚、大威德金刚坛城,还有十八罗汉像、观音菩萨的普陀胜境木造型,有桷植佛塔。三楼的“康松司寿”,意为威震三界宫,是**喇嘛在每年传召期间的住处,内有接待厅、经堂、静室、卧室等多种设施;紧挨着“康松司寿”的西面还有一座五大间静室,这是历世**大师到拉萨参加传召或观花灯时的行宫。
大昭寺四楼为四角神殿:东南角“则玛班登”殿内供大量法器、宝瓶;东北角“拉喇帐康”内供天文、历算等祖师像、经籍;西南角“次仁且阿”内供有护教使者,即刺杀朗达玛的贝吉业看管香火;西北角“朗忍拉康”内供长寿佛、十六尊者。
参观完各个殿堂,现在大家随我到大昭寺金顶,从这里可以遥望布达拉官,是个摄影的好角度。大昭寺金顶是13世纪以后的建筑.在布局上意在突出释迦牟尼佛殿,此殿的金顶不仅建造得最高大,上面的雕饰物也有意做了区别。4个金顶都是汉地的单檐歇山式,覆盖着鎏金铜瓦,四角雕着摩羯鱼和火焰珠宝。金顶上排列着3个精致的金瑞,代替了汉式建筑的吻兽,这也是大
昭寺的一个特色。
最后,在结束参观大昭寺之前,我还要告诉大家,大昭寺是西藏重大的法事活动中心,五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噶厦”政府的机构便设于寺内,主要集中在庭院上方的两层楼周围。许多重大的政治、宗教活动,如“金瓶掣签”等都在这里进行。
第二篇:西藏大昭寺的导游词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藏大昭寺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西藏大昭寺导游词(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你们的光临,请让我用藏语向各位贵宾表示问候:“扎西德勒”!我向各位解释一下,这是吉祥如意的意思。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著名的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它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著时期的建筑,始建于公元647年,由松赞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赤尊公主共同兴建,经历代多次扩建,才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它有5座金顶,108个佛殿,统摄苯教、宁玛、萨迦、噶举、格鲁等西藏佛教的五大教派和各教派所崇奉的佛、菩萨、本尊、祖师、护法诸神像。
关于大昭寺的来历有一段传说故事。那是1300年前,那时的拉萨平原还是一片荒原和湖沼,藏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妃子赤尊,试图在这里建一座神庙,供养她从家乡带来的明久多古神像,即释迦佛祖八岁等身像。她的努力并没有成功:神庙白天建起,夜里倒塌;今天建起,明天倒塌。正当尼妃苦恼和沮丧之时,文成公主经历了千辛万苦从长安来到了这里。赤尊听说文成公主懂得阴阳八卦,善于勘舆地形,便派女仆带上一升金粉的礼物,到文成公主驻地登门求教。文成经过勘舆和测算,测出西藏地形如一巨大魔女仰天而卧,拉萨城中心是魔女的心脏,卧塘湖(牛奶湖)是魔女的心血汇成,在此处填湖建寺可以镇魔。史书记载:“为了使仰天躺在地上的女魔四肢受到控制,人们在她身上钉了12根钉子用以固定。”这12根钉子相传就是现今大昭寺主殿内的12根柱子。要建成供奉释迦牟尼的神庙,还必须调集1000只白山羊。从北郊的果噶拉山驮运土石,把卧塘湖填平,才能完成这样的功德。
松赞干布和尼泊尔公主采纳了文成公主的主张,征集了许多民夫和1000只白色山羊,开始填湖建寺。一时从湖边工地到果噶拉山麓,驮运土石的白山羊络绎不绝。这段路程实在太远,驮的东西太重。不少山羊倒毙路边,还有更多的腰背磨烂,痛苦万状。大昭寺开光的时候,松赞干布和他的两位妃子,感念白山羊的功德和付出的牺牲,吩咐匠人雕出一只白色山羊,安置在大殿一角,让它和大昭寺其他神柢一样,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神庙也定名为“热阿曲朗祖拉康”,意为“山羊负土幻化的释迦神庙”。
现在大家请看,在大昭寺的正门入口处前面,竖立着两块石碑,这块就是唐蕃会盟碑,又称“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碑高342厘米,宽82厘米,厚35厘米,用汉藏两种文字刻成的。这是公元823年,吐蕃赞普为纪念长庆元年至二年问的唐蓄会盟所建。碑文记载:“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碑文中强调了唐文成、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缔结了舅甥姻好之事;追溯唐蕃的历史和功业,并记载了这次会盟的经过、立石年月以及双方参加登坛会盟的官员名单。表达了汉藏历史悠久的亲密关系,是汉藏历史上一件可贵的文物。另一块是“劝人种痘碑”,高3.3米。宽1.2米,碑额刻有二龙戏珠图案,公元1794年由驻藏大臣和琳撰立。乾隆期间,西藏流行天花,致使很多人死亡。驻藏大臣和琳命人在藏北修房安置天花病人,使不少患者生返。由于迷信,百姓常用卵石敲砸,年深日久,现已遍体鳞伤,形成了许多臼形窝坑。致使文字大多损毁,难以辨认。在唐蕃会盟碑的两侧种有著名的“唐柳”,相传是文成公主将皇后在长安灞桥赐的柳枝带来西藏亲手种于大昭寺周围,所以也称“公主柳”。公主柳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尽管它现已枯萎,却依然为人们珍视。据传西藏原无柳树,而现在各地的柳树都是从文成公主所带树苗而发展起来的。
大昭寺坐东向西,太殿高4层,殿顶覆盖着独具一格的金顶。殿门边框上,雕刻着莲花、飞天、禽兽,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主殿二、三层檐下,有成排的木雕伏兽和狮身人面泥质的半圆雕塑。说来有趣,狮身伏兽的鼻子全是扁的,这里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大昭寺修建中,松赞干布亲自挥斧上梁,惊动了九天之神纷纷前来助阵。一天,女仆送荼时见梁上梁下全是松赞干布,不禁大惊,连忙禀告赤尊公主。赤尊公主来到工地大喊“赞普”,松赞干布闻声扭头下望,手中斧子不慎斜挥将承檐上面狮身伏兽的鼻梁给削平了。大家看,整个建筑飞檐雕兽,雕刻精美,既保存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特点,叉融合了唐代建筑具有的浑厚古朴的风格。
现在我们由正门进入后掊顺时针方向进入一宽阔的露天庭院。这里是举行拉萨传召大法会的地方。在这里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传召大法会。每年藏历一月初四至二十四,是规模盛大的传召大法会,届时拉萨三大寺的僧人数万人聚集犬昭寺,举行丰富多彩的宗教法事活动。传召大法会始于1409年,当时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为纪念释迦牟尼佛以神变之法击败六种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庙僧众,在大昭寺举行法会15天。祈祷诵经是传召的主体活动,成千上万的僧人在领经师的率领下用训练有素的胸音低吟高诵,声音像大海的渡涛汹涌澎湃,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场面极为壮观。最引人人胜的项目,是大昭寺南侧“松曲热”广场进行的考格西的公开辩论。格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最高学位,在场所有的僧人,都可以轮流向被考人发难,和他论辩经学,这种辩论声音抑扬顿挫很有音乐感,辅之以击掌、喊叫、不停的比画,更有长串的念珠随着手势飞舞,构成非常精彩的场面。
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与转经回廊廊壁上,因绘满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廊。壁画主要描述释迦牟尼佛和藏传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生平事迹。大昭寺壁画面积4400平方米,内容涉及宗教故事、历史人物传记、纪念性人像、重要历史事件、西藏风土和民间传说等等。我们将看到的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白山羊驮土图等,都是大昭寺壁画里的珍品。
现在我们要去的是内转经道,佛教徒按顺时针方向沿佛教圣物转经。如果以释迦牟尼像为中心,拉萨共有内、中、外三条转经道。外转经道叫“林廓”,是一条沿拉萨老城转经的道路。中转经道叫“八廓”,是沿大昭寺的转经路。而内转经道是环绕着大昭寺的转经道,转经道两旁的墙上绘的是佛本生一百零八个故事。
我们现在沿顺时针方向参观这些重要的佛殿和经堂。一跨人大昭寺内殿,迎面有几尊大的塑像。左面是莲花生大师,右面是弥勒佛(即未来佛)。这两尊佛像稍往后处是干手千眼观音菩萨。主尊弥勒佛的右面还是两尊面向内的弥勒佛,像这两尊中较小的那尊是巴协家族出资制作的,因而被称为“巴协强巴”,而较大的那尊是贵族颇罗弥旺出资制作的,故被称为“弥旺强巴”。
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殿:这间佛殿是为了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佛殿中央的主尊是宗喀巴,其余八尊是他的八大弟子,其中最著名的两大弟子克主杰和贾曹杰分别位于宗喀巴像的左右两侧。宗喀巴年事渐高到偏远的山洞隐修时,这八大弟子曾陪伴在左右服侍他。
神变塔:据说7世纪时,松赞干布将戒指抛向空中,以戒指落下的地方来确定大昭寺的寺址。这枚戒指落到卧塘湖里,于是从湖里升起了一座幻化的白塔,表明已找到了合适的寺址。在13世纪,萨迦班智达按照幻化的白塔的样子建了一座白塔,后来这座塔被毁坏了,现在的主座是为了代替萨迦班智达所建的白塔而重建的。
八药师佛殿:主座小殿中供奉的是被尊为药神的八药师。生病时或为了祈求身体安康时,信徒们认为朝拜这间佛殿能够使他们祛病强身。
千手千眼观音佛殿:观音菩萨以慈悲为怀,他的双手和双眼远远不能满足救度众生的需求,因此,他为了提高自己做善事的效率,就幻化成了千手千跟观音。这尊干手干眼十面观音,据说是在松赞干布时期神奇地出现的,另一种说法是松赞干布及其两个王妃死后,他们的神灵被吸入了这尊佛像中。这座佛殿是除释尊殿最神圣的佛殿。
弥勒佛殿:主尊弥勒佛像右边的沿墙供奉有四尊小巧而精致的四大菩萨像。对面墙上绘的是一幅宗喀巴像,其两侧各绘有一座佛塔。
宗喀巴佛殿:宗喀巴在世时,曾由他的弟子出资制作了几尊他的塑像。据说,宗喀巴见到这尊像时,评价这尊像特别像自己。另一种说法是,这尊佛像是由护法神阎罗神奇地制成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这尊佛像是由后来的一位蒙占皇帝出资制作的。宗喀巴像后边左侧供奉着一排他的萨迦派老师的塑像。这座佛殿的楼梯下是通向下面的湖的一扇活板门。
无量光佛殿:这座佛殿的人口处由两尊愤怒相的护法神镇守。左边是蓝色的金刚手菩萨,右边是红色的马头明王身相之一的措利麦瓦次嘎巴。在佛殿里,主尊无量光佛两侧是两尊小的愤怒相护法神,两侧的墙边分别供有四尊跏趺的佛像。这座佛殿有时又被叫做“业障之殿”。由于这座佛殿紧挨着释尊殿前,信徒们在这里祈祷能够排除他们朝拜释迦牟尼的障碍。
在无量光佛殿和释尊殿之间有四尊跏趺的佛像。中央的主供佛像是藏王松赞干布,左边是他的尼泊尔王妃赤尊公主,右边是他的另一位王妃唐朝文成公主。墙角边的第四尊小佛像是一尊古老而叉备受人们崇奉的莲花生像。这尊佛像的艺术手法富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与其他拘泥于传统的莲花生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在我们到了著名的“觉康”佛殿,它就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华所在。藏传佛教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位于此处。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此殿供奉的释迦牟尼像,也称“觉卧佛”,是文成公主人嫁松赞干布时所带来的。下面我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尊不同凡响的佛。
藏文史书记载,这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是他在世时塑戚的。颜色像熟金子,一只手做结定的姿式,另一只手做压地印的姿式。相好庄严,慈祥美妙。据说,凡是见到这尊像的人,都能够解脱三毒的痛苦,生起真实的信仰,具足一切见、闻、念、触的功德,与见到了佛陀本人一模一样,没有丝毫差异。当时佛祖在世,亲自为身像开了光,散花加持,最后藏于印度金刚座寺。南北明时期,印度国王将这无价之宝送给中国。叉过r几百个春秋,唐太宗李世民将美丽聪慧的文成公主许配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临行之际,唐太宗将中华国宝,供奉在洛阳自马寺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赐予文成公主携同进藏。当时专门打制一辆手推车,装载释迦牟尼佛像,公主一行翻过无数高山峻岭,渡过无数江河急流,遇到过无数狂风暴雪、地震_山崩,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拉萨。在松赞干布的主持下,尼泊尔公主修建了太昭寺,供奉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供奉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大小昭寺修成后不久,出现了两尊释迦牟尼佛像互相换位的事情。据说,藏王松赞干布去世后,孙子芒松芒赞继承了王位。当时盛传武则天将派出大军攻打拉萨,夺回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吐蕃王臣在惊恐之余,匆忙把这尊佛像转移到太昭寺南门里面隐藏,并用泥土封好,上绘一幅文殊菩萨像。同时把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明久多吉挪到小昭寺正殿供奉。公元8世纪初,金城公主来到西藏,她先后到大小昭寺均没有找到释迦牟尼佛像,后来在佛殿的度墙内找到了内藏的释迎牟尼佛像,她将佛像安置在大殿中央,从此这尊佛像成了大昭寺的主佛。它是大昭寺的主神,藏传佛教的精髓,千百万佛教徒的信仰中心。那些极度虔诚的佛教徒用人间罕见的方式表达对佛的祟信,他们从西藏各地甚至从千里之外,一步一个长头仿佛用自己的身体丈量世界屋脊的土地,最后匍匐在佛的脚下。
藏族人称头戴王冠的释迦牟尼像为“觉卧”,而没有王冠的就叫佛主释迦牟尼或佛。每一位朝圣者都用前额碰一下“觉卧”的膝盖,认为可以为自己、为朋友甚至为朋友的朋友祈祷。偏远地区来的信徒们替同村人给“觉卧”献上捎来的哈达,哈达的主人已事先对着哈达口头做了祈祷。许多人请朝圣者代献哈达时,就像给觉卧带口信一样向朝圣者口述他们的祈祷词。
紧挨在觉卧后边是一尊古老的释迦牟尼佛像。据说,觉卧未供奉在这里时,这是主座佛堂里的主尊。沿着佛堂的高墙供奉着十二尊塑像,它们被称为“六圣子”和“六圣女”。供桌上点的是酥油灯,金、银制作而成的,也叫长明灯。在觉卧殿门口是护卫觉卧的与真人一般大小的四大天王像。这里木制结构的天花板是7世纪时建成的。
离开觉卧殿前往下一个佛殿时,迎面是三尊跏趺的佛像:中间是11世纪入藏的孟加拉大师阿底峡的塑像,左边是阿底峡的大弟子鄂?勒白喜绕的塑像,右边是他的另一位大弟子热振寺的创建者仲敦巴的塑像。仲敦巴完成了阿底峡未竟的事业。
弥勒佛殿:这座佛殿由两名印度神话中的世间神?梵天王和因陀罗守护着。主供佛像是一尊弥勒佛像,历史上(或神话传说中),他与迦叶佛(即过去佛)的施主有关。据说,这尊佛像是由藏王松赞干布的尼泊尔王妃赤尊公主带到西藏的,他周围的八尊跏趺的佛像均为度母的化身。唐朝文成公主曾经用过的炉子,就放嚣在这座佛殿的左上角。
走到下一座佛殿的途中,要经过三尊跏趺的佛像:中间那尊是藏族喇嘛觉囊?达拉纳塔的塑像。尽管他曾因其宗教言论而受到宗喀巴及其信徒们的严厉批判,但他仍以博学和宗教上的高深造诣而备受人们的崇奉。左边的那尊是观音菩萨,右边的那尊是无量寿佛。
观音菩萨殿:这座佛殿里的主尊是骑在一头狮子上的小的观音菩萨像(左边第一尊)而非那尊大的无量光佛。其余五尊菩萨像均为观音菩萨的不同化身。在这座佛堂与通往楼上的楼梯之间的墙上是一截顶上有个洞的柱子。许多朝圣者把耳朵紧凑在这个嗣边期望能听到鸭子拍打翅膀的声音。相传,这只鸭子存括在大昭寺的卧塘湖底。
莲花生佛堂:楼梯下的一个角落里供奉的是两尊莲花生塑像,右边是一尊藏王赤襁德赞像。在离开这间佛堂时,会见到左边墙上有一幅用铁栅栏围着的释迦牟尼像。据说,这里是九太菩萨以明相显现的地方。
弥勒佛殿:这座佛殿的主尊是一尊小而精致的弥勒佛像,过去每年传召大法会期间都要抬着这尊佛像沿八廓街转经游行。一文殊菩萨像和观音菩萨像分立于这尊佛像的左右两倒,而这两尊菩萨像旁又分别是一尊跏趺的度母像。此外,墙边的四尊愤怒相的护法神是守护这座佛殿的门。
西藏大昭寺导游词(二)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
它位于西藏高原中部,海拔3650米,四面环山,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故有日光城美誉。
在公元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在这里建立了吐蕃王朝。唐朝时,文成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寺庙建成之后为纪念建寺和山羊的功劳,于是就将寺庙命名为惹萨,后来呢又成为了这座城的名字,并演化为拉萨,意为羊土城。
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于是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圣之地。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只是指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角街。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游览真正的拉萨把。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了,是不是感觉很震撼呢。
布达拉是藏语译音,即普陀罗。相传,藏传佛教徒认为红山可与观世音的圣普陀罗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普陀罗山。
布达拉宫建于公元七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建的。修建殿室999间,连同原有建筑红楼共1000间。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36万平方多平方米。
说了那么多,大家还不知道布达拉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布达拉宫城包括四大部分: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还有山脚下的雪。
红宫为历世 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白宫合抱红宫,有历世 的宫殿、大经堂、西藏原地方政府噶厦和僧官学校等。龙王潭为布达拉宫后园,园林中心有一面积较大的潭水,潭中有小岛,岛上建有龙王宫和大象房等。雪在布达拉宫脚下,安置有西藏原地方政府噶厦的监狱,印经所、作坊及马厩。
布达拉宫始建初期规模并不如现在这样宏大的,是经日后的不断扩建,规模才逐渐扩大。几世 先后都参与了宫殿的扩建与设计,前前后后耗资可谓巨大。直到1936年十三世 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才形成布达拉宫现在的规模。至此,它就像一个神秘的符号,吸引无数人义无反顾地投奔西藏而来。有幸进入到布达拉宫的人都是非常幸运的。
大家看这座建筑,有没有觉得异常的光彩夺目呢,这就是著名的大昭寺了。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了。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始建于公元647年,由松赞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共同兴建,经历多次扩建,才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多平方米的宏伟规模。寺里有20多个殿堂,主殿高四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的艺术特色。
关于大昭寺的来历有这样一段传说。
那是1300年前,那时的拉萨还是一片荒原与湖沼。藏王为了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8岁释迦牟尼等身像,想在这里建一座寺庙。相传,寺庙是白天建起,夜里就倒塌。寺庙是一直建不起来。后来文成公主来到了这里,因为懂得阴阳八卦,就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着。大昭寺所在的湖泊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想建寺必须先填湖,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她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庙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殿正中供奉着的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镀金铜像。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去的8岁释迦牟尼等身像则在八世纪被转奉在小昭寺里。
藏族人称头戴王冠的释迦牟尼像为“觉卧”。朝圣者都用前额碰一下“觉卧”的膝盖,认为可以为自己、为朋友、甚至为朋友的朋友祈祷。偏远地区来的信徒替同村人给“觉卧”献上捎来的哈达,就像给“觉卧”带口信一样。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信仰中心,寺庙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在叩拜,万盏酥油灯长明,这些都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
参观完了大昭寺当然的看看我们古老又热闹的八角街了。现在大家是否已经感受到了浓郁的藏族生活气息了呢?
八角街是帕廓街的音误。帕廓的意思是围绕大昭寺的街道。
八角街呈圆形,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时钟,辉煌壮丽的大昭寺就是钟轴。按西藏佛教徒的说法,以大昭寺为中心绕一周称为“转经”,以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还是藏传佛教信徒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每天都有磕着三步等身长头的人来到这里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这些朝圣者有些甚至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是真正从几千里外一步一长头磕到拉萨来朝佛的。不但路途遥远,而且又不能打零工挣钱,为了朝圣,他们在途中必须忍受十分清苦的生活。
八角街是西藏著名的商业中心,是西藏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八角街内有120多家手工艺品商店和200多家摊点。在这里可以淘到各式各样的好东西,各类藏饰,尼泊尔首饰,小工艺品,地毯,唐卡等。当然这里也是美食的天堂。藏餐最富特色。全国各地各种口味的蔡也有。
好了我的讲解呢就到这结束了,希望大家在拉萨玩的开心。
西藏大昭寺导游词(三)首先欢迎大家到拉萨旅游,我是你们拉萨之旅的导游王彬,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小彬,皮肤有点黑,是常年在高原的原因吧,但这可是健康的皮肤哟,坐在我旁边的就是我们的卫士级人物了,扎西德勒师傅了,大家可以简称他是扎德师傅,扎西德勒的意思是——吉祥如意,希望各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也能事事顺心,吉祥如意。现在我们的目的地是藏学文化最为浑厚,的神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群——布达拉宫,现在汽车距布达拉宫还有一段车程,大家可以一边观赏车外的高原风光,一边听小王我介绍一下布达拉宫的情况。
“布达拉”是藏语译音,即“普陀罗”。相传,藏传佛教徒认为红山可与观世音的圣普陀罗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个普陀罗,布达拉宫由此得名。布达拉宫是一座集宫殿与寺院与一体的古建筑群主楼高13层,高113米,海拔37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修建殿室999间,连同原有建筑红楼共1000间。1645(藏历木鸡年)五世完成西藏地区统一,为宣布重建布达拉宫,以后布达拉宫又多次增修与改建,始具今日规模。布达拉宫城包括四大部分: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和山脚下的“雪”。在藏传佛教中宣传的有“三界”之说。三界即:“欲界”和“无”。我们可以看到布宫的整体布局,把红宫、白宫和“雪”由上而下分作三个层次段纵向排列,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三界”之说。好了,我们到了布达拉宫前厅广场了,请大家带好行李,随我下车。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沿着这些阶梯向上,我们就可以到布达拉宫的萨松郎杰了,阶梯比较多又是在高原,所以大家慢点。
先后流浪到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由于接触过广大的劳动人民,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他从而写出著名的诗歌集,这部诗歌现在被网络热传,就是《仓央嘉措情歌》,记得有首舒缓的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观过其美甘丹,我们来这边看看宫殿长廊,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无世达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我们现在对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的功能、历史背景及其地位、文化价值都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会给大家留的印象是深刻的。事实上,以布达拉宫价值论,几乎是用金子堆起的宫殿,它的整体布局显示了佛法的神威,鼓励人们回避现实矛盾,一心追求超脱尘世,飞向佛国的境界,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显示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石木结构等风格,同时也吸收了汉族方面的梁架、斗拱、金顶、藻井等特色。
它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佐证。为了更好的保护布达拉宫这一民族文化遗产,1961年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拨款维修,国家对布达拉宫进行历史性的维修,历时5年,先后投资5300万元,派出10多个省、区的150多位专家技术人员直接参加维修工程,维修部位100余处,维修规模是布达拉宫重建后(300年来)最大的一次。工程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对这一民族遗产进行及时有效抢救,使古老的布达拉宫更具魅力。
第三篇:大昭寺导游词
大昭寺导游词范文
大昭寺有公元7世纪的檀木的门框和上面的雕刻。下面是大昭寺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大昭寺导游词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从大昭寺金顶可以看到大昭寺广场,右边远处山上是布达拉宫,近处的柳树是“公主柳”,相传是文成公主所栽。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东面西的。主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内的佛殿主要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杰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内拥有各种木雕、壁画。
从大昭寺正门而去是天井式院落是藏传佛教中“格西”(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学位,相当于博士)的产生地。公元1409年,黄教开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创立传昭大法会,并将之确立为藏传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动,从此黄教声名鹊起.法会期间各大寺庙的僧人云集此院,观看被寺庙推选出的杰出僧人进行激烈的答辩。院落东侧有数排酥油灯,白天也总是长明不灭。由这里各个家庭的人负责加酥油。
大昭寺广场酥油灯后是大昭寺主殿正门,大昭寺最早的建筑都从正门开始;外院是后来修建、扩充的,而主殿是1400多年前的建筑。由于多年信徒的摩擦,门口的石头地板光亮如镜。大殿左右各有一尊巨大的佛像。左侧为红教创始人密宗大师莲花生,他本来是印度的佛学家,公元八世纪进藏,在他入藏以后藏区开始出现密宗。右侧是未来佛。
大殿通道入口处右侧是关于大昭寺建寺故事的壁画,主要内容是7世纪时的早期布达拉宫的样子,以及当年填湖建大昭寺的情景。从左向右依顺时针旋转第一间小殿,里面供有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此八位弟子都为弘扬黄教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世**和一世**都位于八大弟子之列。黄教六大寺庙,甘丹寺为宗喀巴本人亲建,哲蚌寺、色拉、扎什伦布寺均为其弟子所建。
在西墙与北墙拐角之处矗立了一座白塔,据说这座白塔是在修建大昭寺之前,从卧塘湖中所显现出来的。南侧第一间小殿,端坐着八大“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一药师佛。紧挨小殿,是手置耳侧,白教创始人之一一米拉日巴的塑像。小殿内置三世佛。转过来第二间殿是观世音殿。当地人供养佛的方式很虔诚,在殿内经常能遇到当地一些家庭给观世音菩萨脸上涂金粉。此殿右侧有松赞干布及尺尊、文成公主塑像。
在藏民族的心目中,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是菩萨变成了国王和王后来教化藏族人的。两位公主体貌端庄,其中前面发髻高挽、典型的大唐女子就是文成公主。在南墙与东墙拐弯之处,有宗喀巴及其他教派的诸位宗师.东墙第一间佛殿是无量光佛。
转过殿角是一副壁画,内容是七世纪松赞干布和公主组织的一个庆典活动,是为了大昭寺竣工的开光典礼,实际上是一个七世纪传统运动会的情景。包括摔跤、牦牛舞、面具舞、射箭等等。壁画左侧的山就是药王山,上有电视塔。画上面的是原来的藏医学院,上面的白塔就是布达拉宫前面的广场侧的佛塔,原来是拉萨城的西大门。壁画右侧便是最早只有两栋主要建筑的布达拉宫,也就是松赞干布建的王宫。
绕大殿一周共有380个转经筒,一个紧挨一个。边走边推动转经筒是很多虔诚的信徒必做的功课。
由正门进大昭寺后沿顺时针方向进入一宽阔的露天庭院,这里曾是规模盛大的拉萨祈愿大法会“默朗钦莫”的场所。届时拉萨三大寺的数万僧人云集于此,齐为众生幸福与社会安定而祈祷,同时还举行辩经、驱鬼、迎诸弥勒佛等活动。“默朗钦莫”始于公元1409年,最宗喀巴大师为纪念释迦牟尼以神变之法大败六种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院、各教派僧众,于藏历正月期间在大昭寺内举行祝福祝愿的法会而建成的。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与转经回廊廊壁上的壁画,因满绘千佛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廊。整座大昭寺的壁画有4400余平方米。
从庭院出来,到侧门的售票处,有楼梯可以直通二楼和三楼的平台。二楼只在早上开放。松赞干布的法王殿也在二楼的西南角。里面供有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大臣禄东赞等塑像,也是早期的作品。二三楼之间有班丹拉姆护法神殿,这是大昭寺和整个拉萨城的护法女神。二楼天井的东北角有一个梯子,通向三楼的小门,是上金顶的入口。大殿的三楼平时不对外开放,僧人们在这里打坐修行。顶层四座巨大的金顶分别建于14世纪中叶和17世纪。
继续右绕,穿过两边的夜叉殿和龙王殿,数百盏点燃的酥油供灯的后面便是著名的“觉康”佛殿。它既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佛之所在。佛堂呈密闭院落式,楼高四层,中央为大经堂。藏传达室佛教信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在于此处。这里是大昭寺僧人诵经修法的场所。从大经堂正可遥遥看见造型精美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塑像,两侧有两尊佛像,左为莲花生,右为强巴佛塑像。大经堂的四周俱为小型佛堂,除位于正中心的释迦牟尼佛堂外,开间均不大但布置简洁。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此殿供奉的释迦像是文成公主所带的佛像。
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圆满。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热闹的商业街--八角街;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已绕拉萨城大半。
在拉萨,藏族人也喜欢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角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你还可以看到朝拜者在大昭寺门口磕长头,场面感人,可见大昭寺在拉萨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还有更多的人每天围绕着大昭寺转经,很多僧人也在大昭寺附近摆开架势,向过路的人唱经化缘。
篇二:大昭寺导游词
8月6日下午游览大昭寺,它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时期,当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分别迎娶了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两位公主各自带来了一尊释迦牟尼佛像,作为最贵重的陪嫁,这两尊佛像是最早进入雪域高原的佛像,松赞干布为供奉从加德满都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建造了大昭寺,为供奉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建造了小昭寺。作为西藏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大昭寺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昭寺作为布达拉宫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站在大昭寺门前小广场上,可以看到大昭寺大门的全貌,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地佛教的寺院不同,是坐东面西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前被围墙围起的两块石碑和一棵大树。北边一块便是著名的唐蕃会盟碑,唐长庆三年(823年)用藏汉两种文字刻写。据传碑的旁边有一棵由文成公主亲手种植的柳树,人称公主柳,可我怎么看都不是柳树,分明是一棵高大茂盛的杨树。
从正门右侧的游客入口处进入,首先看到的天井式院落是藏传佛教中“格西”(藏传佛教中僧人的高级学位)的产生地。1409年,黄教鼻祖宗喀巴大师在大昭寺创立传昭大法会,法会期间各大寺庙的僧人云集此院,观看被寺庙推选出的杰出僧人进行激烈的答辩。由此向北进入中轴线上的庭院——大中庭,东面是大殿,南北两侧是配殿,西面是两层平顶的寺庙大门。沿南侧带围栏的檐廊进入大殿参观,走廊墙壁上绘满古老的彩绘佛像。
大殿是1400年前的古老建筑,内部呈回字形结构,中间供奉两尊体量巨大的佛像,周围一圈墙壁上开十几个门,里面是相对较小的佛堂,供奉藏传佛教所敬奉的佛像和各个教派的历代宗师,排列有序,济济一堂。人们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依次参拜,一圈下来就等于浏览了藏传佛教千年的传承发展,及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其中最著名的佛像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它是大昭寺的主神,藏传佛教的精髓,千百万佛教徒的信仰中心。这里面有一个大小昭寺修成后不久,两尊释迦牟尼佛像互相换位曲折的历史故事。
从大殿出来,沿着大中庭西面的楼梯,登上入口南侧房屋的二楼屋顶,从这里远眺布达拉宫,拉萨市的山川形势、城市风光尽收眼底;俯瞰大昭寺中庭的建筑格局,大殿的金顶建造得最高大,可正在维修中,但建筑单位善解人意,在覆盖的帆布前张贴了一张照片,大殿的四个金顶都是汉地的单檐歇山式,覆盖着鎏金铜瓦,四角雕着摩羯鱼和火焰珠宝。金顶上排列着3个精致的金瑞,代替了汉式建筑的吻兽,这也是大昭寺的一个特色。
而我们立足的入口处,南北两侧的楼房都是藏式的碉楼,楼顶是平台,可以近距离的观赏大昭寺入口屋顶的装饰物。建筑的檐墙采用降红色的藏族传统建筑材料边玛草,它是藏式宫殿建筑色彩的象征。屋顶的雕塑中间是金色的法轮和两只卧地仰视的金鹿,这是藏传佛教的标志。法轮代表佛教,金鹿代表虔诚的信徒。金鹿法轮,用以表示“佛法如转轮,永不停息,释迦传法,众生皆听,佛法无边”的意思。两侧矗立着金色的胜利幢,胜利幢也叫金幢、宝幢。原是古印度的一种军旗,是胜利凯旋时举起的旗帜。后被佛教引用于法事活动中,标志着佛法庄严,战胜恶邪蓬勃发展的意义。圆柱形胜利幢上披有层层叠叠飘锤的色彩缤纷的丝绸帐帷并悬挂着众多珠宝。其底部饰有波浪形状飘扬的彩色丝绸帷帘,上半部饰有虎皮帐帷,象征着佛陀战胜一切“嗔”与“蕴”。胜利幢有佛法永固,事业有成的含义,屋顶四角插有四面胜利幢,象征着佛陀战胜四魔的胜利。
从大昭寺出来,随着熙攘的人群按顺时针方向转了八廓街,商店鳞次栉比,既有藏族同胞的生活用品、佛事用品,也有大量的旅游纪念品。反映出八廓街的三大功能:围绕大昭寺的转经路、藏民的商品集散地、游客的购物中心。当然也是我欣赏藏区社会文化的最佳去处。
篇三:大昭寺的历史传说
藏族人民有一个“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中心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的。
传说一
传说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人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以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
传说二
两位公主各自带来了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的佛像。作为最贵重的陪嫁,尼泊尔公主带来的是释迦牟尼八岁时的等身像;文成公主从内地的长安请来的是另一尊十二岁的释迦牟尼等身佛像。藏民公认这两尊佛像是最早进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然后为了供养这么神圣的佛像,松赞干布就开始修建西藏佛教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筑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
传说三
相传建大昭寺时,几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来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按照文成公主所选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这样把这个湖泊给填平了,给大昭寺奠定了基础。其实拉萨这两个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拉萨不叫LASA,古文书上都是RASA(即“惹萨”),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因为修建了这样神圣纳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经、佛塔,还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称拉萨--LA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SA是地。
第四篇:拉萨大昭寺导游词
拉萨大昭寺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欢迎大家到拉萨旅游,我是你们拉萨之旅的导游王彬,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小彬,皮肤有点黑,是常年在高原的原因吧,但这可是健康的皮肤哟,坐在我旁边的就是我们的卫士级人物了,扎 西 德 勒师傅了,大家可以简称他是扎德师傅,扎西德勒的意思是--吉 祥 如 意,希望各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也能事事顺心,吉祥如意。现在我们的目的地是藏学文化最为浑厚,的神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群----布达拉宫,现在汽车距布达拉宫还有一段车程,大家可以一边观赏车外的高原风光,一边听小王我介绍一下布达拉宫的情况。先后流浪到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由于接触过广大的劳动人民,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他从而写出著名的诗歌集,这部诗歌现在被网络热传,就是《仓央嘉措情歌》,记得有首舒缓的诗,《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观过其美甘丹,我们来这边看看宫殿长廊,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无世达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我们现在对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的功能、历史背景及其地位、文化价值都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会给大家留的印象是深刻的。事实上,以布达拉宫价值论,几乎是用金子堆起的宫殿,它的整体布局显示了佛法的神威,鼓励人们回避现实矛盾,一心追求超脱尘世,飞向佛国的境界,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显示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石木结构等风格,同时也吸收了汉族方面的梁架、斗拱、金顶、藻井等特色。它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佐证。为了更好的保护布达拉宫这一民族文化遗产,1961年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拨款维修,特别是1989年,国家对布达拉宫进行历史性的维修,历时5年,先后投资5300万元,派出10多个省、区的150多位专家技术人员直接参加维修工程,维修部位100余处,维修规模是布达拉宫重建后(300年来)最大的一次。工程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对这一民族遗产进行及时有效抢救,使古老的布达拉宫更具魅力。拉萨大昭寺导游词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此行的导游小李。欢迎来到美丽的日光之城拉萨。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它位于西藏高原中部,海拔3650米,四面环山,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故有日光城美誉。在公元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在这里建立了吐蕃王朝。唐朝时,文成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寺庙建成之后为纪念建寺和山羊的功劳,于是就将寺庙命名为惹萨,后来呢又成为了这座城的名字,并演化为拉萨,意为羊土城。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于是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圣之地。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只是指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角街。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游览真正的拉萨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了,是不是感觉很震撼呢。布达拉是藏语译音,即普陀罗。相传,藏传佛教徒认为红山可与观世音的圣普陀罗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普陀罗山。布达拉宫建于公元七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建的。修建殿室999间,连同原有建筑红楼共1000间。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36万平方多平方米。说了那么多,大家还不知道布达拉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布达拉宫城包括四大部分: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还有山脚下的雪。红宫为历世**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白宫合抱红宫,有历世**的宫殿、大经堂、西藏原地方政府噶厦和僧官学校等。龙王潭为布达拉宫后园,园林中心有一面积较大的潭水,潭中有小岛,岛上建有龙王宫和大象房等。雪在布达拉宫脚下,安置有西藏原地方政府噶厦的监狱,印经所、作坊及马厩。布达拉宫始建初期规模并不如现在这样宏大的,是经日后的不断扩建,规模才逐渐扩大。几世**先后都参与了宫殿的扩建与设计,前前后后耗资可谓巨大。直到1936年十三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才形成布达拉宫现在的规模。至此,它就像一个神秘的符号,吸引无数人义无反顾地投奔西藏而来。有幸进入到布达拉宫的人都是非常幸运的。大家看这座建筑,有没有觉得异常的光彩夺目呢,这就是著名的大昭寺了。关于大昭寺的来历有这样一段传说。那是1300年前,那时的拉萨还是一片荒原与湖沼。藏王为了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8岁释迦牟尼等身像,想在这里建一座寺庙。相传,寺庙是白天建起,夜里就倒塌。寺庙是一直建不起来。后来文成公主来到了这里,因为懂得阴阳八卦,就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着。大昭寺所在的湖泊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想建寺必须先填湖,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她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庙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殿正中供奉着的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镀金铜像。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去的8岁释迦牟尼等身像则在八世纪被转奉在小昭寺里。藏族人称头戴王冠的释迦牟尼像为觉卧。朝圣者都用前额碰一下觉卧的膝盖,认为可以为自己、为朋友、甚至为朋友的朋友祈祷。偏远地区来的信徒替同村人给觉卧献上捎来的哈达,就像给觉卧带口信一样。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信仰中心,寺庙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在叩拜,万盏酥油灯长明,这些都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参观完了大昭寺当然的看看我们古老又热闹的八角街了。现在大家是否已经感受到了浓郁的藏族生活气息了呢? 八角街是帕廓街的音误。帕廓的意思是围绕大昭寺的街道。八角街呈圆形,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时钟,辉煌壮丽的大昭寺就是钟轴。按西藏佛教徒的说法,以大昭寺为中心绕一周称为转经,以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还是藏传佛教信徒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每天都有磕着三步等身长头的人来到这里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这些朝圣者有些甚至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是真正从几千里外一步一长头磕到拉萨来朝佛的。不但路途遥远,而且又不能打零工挣钱,为了朝圣,他们在途中必须忍受十分清苦的生活。好了我的讲解呢就到这结束了,希望大家在拉萨玩的开心。
第五篇:拉萨大昭寺导游词(范文)
拉萨大昭寺导游词
(一)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此行的导游小李。欢迎来到美丽的日光之城拉萨。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它位于西藏高原中部,海拔3650米,四面环山,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故有日光城美誉。
在公元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在这里建立了吐蕃王朝。唐朝时,文成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寺庙建成之后为纪念建寺和山羊的功劳,于是就将寺庙命名为惹萨,后来呢又成为了这座城的名字,并演化为拉萨,意为羊土城。
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于是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圣之地。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只是指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角街。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游览真正的拉萨把。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了,是不是感觉很震撼呢。
布达拉是藏语译音,即普陀罗。相传,藏传佛教徒认为红山可与观世音的圣普陀罗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普陀罗山。
布达拉宫建于公元七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建的。修建殿室999间,连同原有建筑红楼共1000间。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36万平方多平方米。
说了那么多,大家还不知道布达拉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布达拉宫城包括四大部分: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还有山脚下的雪。
红宫为历世**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白宫合抱红宫,有历世**的宫殿、大经堂、西藏原地方政府噶厦和僧官学校等。龙王潭为布达拉宫后园,园林中心有一面积较大的潭水,潭中有小岛,岛上建有龙王宫和大象房等。雪在布达拉宫脚下,安置有西藏原地方政府噶厦的监狱,印经所、作坊及马厩。
布达拉宫始建初期规模并不如现在这样宏大的,是经日后的不断扩建,规模才逐渐扩大。几世**先后都参与了宫殿的扩建与设计,前前后后耗资可谓巨大。直到1936年十三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才形成布达拉宫现在的规模。至此,它就像一个神秘的符号,吸引无数人义无反顾地投奔西藏而来。有幸进入到布达拉宫的人都是非常幸运的。
大家看这座建筑,有没有觉得异常的光彩夺目呢,这就是著名的大昭寺了。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了。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始建于公元647年,由松赞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共同兴建,经历多次扩建,才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多平方米的宏伟规模。寺里有20多个殿堂,主殿高四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的艺术特色。
关于大昭寺的来历有这样一段传说。
那是1300年前,那时的拉萨还是一片荒原与湖沼。藏王为了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8岁释迦牟尼等身像,想在这里建一座寺庙。相传,寺庙是白天建起,夜里就倒塌。寺庙是一直建不起来。后来文成公主来到了这里,因为懂得阴阳八卦,就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着。大昭寺所在的湖泊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想建寺必须先填湖,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她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庙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殿正中供奉着的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镀金铜像。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去的8岁释迦牟尼等身像则在八世纪被转奉在小昭寺里。
藏族人称头戴王冠的释迦牟尼像为“觉卧”。朝圣者都用前额碰一下“觉卧”的膝盖,认为可以为自己、为朋友、甚至为朋友的朋友祈祷。偏远地区来的信徒替同村人给“觉卧”献上捎来的哈达,就像给“觉卧”带口信一样。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信仰中心,寺庙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在叩拜,万盏酥油灯长明,这些都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
参观完了大昭寺当然的看看我们古老又热闹的八角街了。现在大家是否已经感受到了浓郁的藏族生活气息了呢?
八角街是帕廓街的音误。帕廓的意思是围绕大昭寺的街道。
八角街呈圆形,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时钟,辉煌壮丽的大昭寺就是钟轴。按西藏佛教徒的说法,以大昭寺为中心绕一周称为“转经”,以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还是藏传佛教信徒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每天都有磕着三步等身长头的人来到这里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这些朝圣者有些甚至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是真正从几千里外一步一长头磕到拉萨来朝佛的。不但路途遥远,而且又不能打零工挣钱,为了朝圣,他们在途中必须忍受十分清苦的生活。
八角街是西藏著名的商业中心,是西藏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八角街内有120多家手工艺品商店和200多家摊点。在这里可以淘到各式各样的好东西,各类藏饰,尼泊尔首饰,小工艺品,地毯,唐卡等。当然这里也是美食的天堂。藏餐最富特色。全国各地各种口味的蔡也有。
好了我的讲解呢就到这结束了,希望大家在拉萨玩的开心。
拉萨大昭寺导游词
(二)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欢迎大家到拉萨旅游,我是你们拉萨之旅的导游王彬,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小彬,皮肤有点黑,是常年在高原的原因吧,但这可是健康的皮肤哟,坐在我旁边的就是我们的卫士级人物了,扎 西 德 勒师傅了,大家可以简称他是扎德师傅,扎西德勒的意思是--吉 祥 如 意,希望各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也能事事顺心,吉祥如意。现在我们的目的地是藏学文化最为浑厚,的神地,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群----布达拉宫,现在汽车距布达拉宫还有一段车程,大家可以一边观赏车外的高原风光,一边听小王我介绍一下布达拉宫的情况。
“布达拉”是藏语译音,即“普陀罗”。相传,藏传佛教徒认为红山可与观世音的圣普陀罗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个普陀罗,布达拉宫由此得名。布达拉宫是一座集宫殿与寺院与一体的古建筑群主楼高13层,高113米,海拔37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修建殿室999间,连同原有建筑红楼共1000间。1645(藏历木鸡年)五世**完成西藏地区统一,为宣布重建布达拉宫,以后布达拉宫又多次增修与改建,始具今日规模。()布达拉宫城包括四大部分: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和山脚下的“雪”。在藏传佛教中宣传的有“三界”之说。三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我们可以看到布宫的整体布局,把红宫、白宫和“雪”由上而下分作三个层次段纵向排列,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的“三界”之说。好了,我们到了布达拉宫前厅广场了,请大家带好行李,随我下车。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沿着这些阶梯向上,我们就可以到布达拉宫的萨松郎杰了,阶梯比较多又是在高原,所以大家慢点。
我们现在已上到布达拉宫最高的殿堂,这里被称为萨松朗杰(意为胜界),宫殿内供的是乾隆皇帝的画像,画像前供有皇帝“万岁”的牌位,牌位用汉、藏、满、蒙4种文字书写。向西来我们就到了其美甘丹殿堂,此殿建于1690年,是六世****仓央嘉措的经堂。六世****是西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25岁时,成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牺牲品的仓央嘉措,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先后流浪到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由于接触过广大的劳动人民,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他从而写出著名的诗歌集,这部诗歌现在被网络热传,就是《仓央嘉措情歌》,记得有首舒缓的诗,《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观过其美甘丹,我们来这边看看宫殿长廊,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壁画的题材有西藏佛教发展的历史,无世达喇嘛生平,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我们现在对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的功能、历史背景及其地位、文化价值都有了大致的了解,相信会给大家留的印象是深刻的。事实上,以布达拉宫价值论,几乎是用金子堆起的宫殿,它的整体布局显示了佛法的神威,鼓励人们回避现实矛盾,一心追求超脱尘世,飞向佛国的境界,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显示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石木结构等风格,同时也吸收了汉族方面的梁架、斗拱、金顶、藻井等特色。
它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佐证。为了更好的保护布达拉宫这一民族文化遗产,1961年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拨款维修,特别是1989年,国家对布达拉宫进行历史性的维修,历时5年,先后投资5300万元,派出10多个省、区的150多位专家技术人员直接参加维修工程,维修部位100余处,维修规模是布达拉宫重建后(300年来)最大的一次。工程本着整旧如旧的原则,对这一民族遗产进行及时有效抢救,使古老的布达拉宫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