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例
1、例2的内容。教学目标: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学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教学准备:课件、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两个立体图形,但只让你们看到它的正面,你能猜出我放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吗?看看谁能猜对。(学生答,教师随机点评)
(出示课件:
趣味竞猜。)
预设:长方体和球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长方体和圆锥体;圆柱体和球体、横着放的圆柱体和竖着放的圆柱体、横放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教师:其实,老师摆的是两个圆柱体。看来,同学们只看正面图并不好确定究竟摆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别急,今天的知识能帮到你们!(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趣味竞猜,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后续学习作好准备。)
(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根据一个面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1)出示探究内容,明确探究要求。
教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看一看,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出示课件)探究问题: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4个小正方体,根据你的理解,用手中的4个小正方体先摆一摆。摆好后仔细观察正面,验证自己的摆法是否正确,最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设计意图:给出探究要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摆放方法的1/4 的图形。
多样化。)
(3)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①呈现摆法。
教师:谁来说说你的摆法?(教师指定学生上台展示,然后反馈全班同类型的摆法有多少。)预设:
②观察验证。
教师:这些摆法你试过了吗?快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摆一摆。观察一下,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吗?
③揭示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摆了那么多图形,其实这些图形的摆法都是有联系的,你们看这三种(手指第一行)都是先摆好三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有三个小正方体(边说边摆),再在它们三个的后面任意摆一个。从正面看,前面的小正方体遮住了后面摆的小正方体。所以从正面看仍然是三个小正方体。谁能说说第二行是怎么摆的?
学生:第二行也是先摆好三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有三个小正方体。再在前面的任意位置摆一个。从正面看,后摆的这个遮住了前面摆的其中—个小正方体,还是不影响从正面看到的图形。
教师:说得真好!第二行的摆法也有一定的规律呢!大家看看,如果我们把三个当中的一个前移一下,或后移一下,方法是不是就更多了呢!
(4)应用体验。
教师: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保证从正面看还是三个正方形,你还会摆吗? 预设:放在后面被遮挡住或放在前面挡住已有的一个都行。
教师:我们刚才根据正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几何体,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小结:正面看起来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小正方体,摆法是多样的。最后,我们发现虽然摆法很多,但是有规律可循。所以,只看一个面并不能确定组合的几
2/4
何体究竟是什么样子,还需要从更多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只看一个面摆小正方体的方法是多样的,同时体会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最后增加的体验练习,让学生由依赖几何直观逐步过渡到空间想象。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联系比较、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2.根据三个面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1)出示探究内容,明确探究要求。
教师:下面分别给出了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你能用小正方体摆出原来的形状吗?(出示课件教材例2)
(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
教师:现在有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怎样摆呢?同学们可以先思考一下,和同桌交流后再动手。摆好后同样可以自己验证摆出的图形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组合体的经验,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还原的逆向思考。)
(3)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
教师:谁来介绍你的摆法?(教师指定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1(边说边摆):我先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用两个小正方体摆出这样的形状。然后再根据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在原来的形状上增加一个小正方体,这时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最后再看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发现这个小正方体应该往下挪。
教师:现在摆出的形状正确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引导学生从三个方向验证。)学生2:我是先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先摆出来(),然后发现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都符合。
学生3:我先根据这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想象该怎样摆,然后摆好后再验证。教师:同学们,看看他们摆出来的图形一样吗?(一样)教师:通过拼摆,大家有什么发现?
预设1:从这三个方面观察可以确定一个物体的形状,而只观察一个面不一定能知道物体的形状。预设2:这里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可以确定物体的形状。预设3:不管哪种摆法,最后结果都一样。
小结:还原原来的物体时,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最后通过
3/4
验证加以确认。通常,由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确定原来物体的形状。
(设计意图: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这里根据观察到的三个面摆小正方体的方法是确定的,体会还原过程的多样性,以及最后结果的确定性,注意引导学生由几何直观过渡到空间想象与分析推理。当然,有时候由三个面摆放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还需要结合进一步的信息去确认,这里不作要求。)
(三)实践应用
教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下面你能用自己的发现来完成这个挑战吗?我们来动手,根据这三个面看到的情况摆一摆,并验证自己的摆法是否正确。
1.“做一做”。
教师:这是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怎样拼摆的?如果想不出,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视图通常可以确定一个物体的具体形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2.哪个几何体符合要求?在对的括号里打“√”。
教师:如果上面看换成是哪个图形?(口答)
(设计意图:通过一定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
(四)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4/4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例1、例2,完成教科书P2“做一做”和P3“练习一”中第2题。
▷教学目标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根据看到的形状图按要求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教学难点
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学生自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下图。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想象一下从不同的位置看,看到的形状图一样吗?
【学情预设】预设1:不一样。(让学生说说怎么不一样。)
预设2:左右看是一样的,前后看是一样的。(对学生进行鼓励:想象力真丰富!)
师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2.课件继续出示。
学生交流后,课件呈现完整结果。
【设计意图】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观察物体的第三阶段,借此引入帮助学生整理小学阶段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与要求,一方面是为了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为系地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课一开始直接呈现一个几何组合体,让学生想象一下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图,再呈现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图让学生连一连,经历“想象——具体——验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揭示课题。
师:观察物体时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观察,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观察物体”。
二、操作体验,根据一个面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化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例1(1)。
2.引导学生读题,明确探究问题。
师: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有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并且是从正面观察。
师:大家先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3.学生合作,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摆一摆。
师:每个小组拿出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根据你的理解,用手中的4个小正方体先摆一摆。摆好后仔细观察正面,验证自己的摆法是否正确,小组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摆的。
师:小组内统计一下,看看你们小组能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摆放,积累感性认识。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相互启迪,体验摆法的多样性。
4.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
(1)展示各种摆法。
师: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指定几名学生上台展示。)
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学情预设】学生会有多种不同的摆法(如下各图),通过“还可以怎样摆?”分别让他们上台展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判断这些摆法正确吗?
(2)课件集中出示基本摆法,观察验证。
师:这些摆法你试过了吗?仔细观察,想一想,它们从正面看到的是3个小正方形吗?
师:对哪些摆法有疑惑?快速拿出小正方体摆一摆。
(3)揭示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摆了这么多的图形,从正面看到的都是3个小正方形。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其中部分的规律,如只能摆成一层,摆三列,或者说得不是很完整、清晰,教师要引导学生说清楚或组织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只看一个面来摆小正方体的方法是多样的,同时体会不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师小结:这些图形的摆法都是有联系的,都是先摆好3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3个小正方形,再在3个小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任意摆一个。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发现。从正面看是3个小正方形,只要这4个小正方体摆在一层,摆成三列就行。
5.应用体验。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例1(2)。
师:请大家先静静地想一想,想好了再摆一摆,摆完后请同桌互相验证,看一看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究竟有没有变。
(2)学生独立思考并操作。
(3)同桌互相验证,如发现有问题,请你帮助同桌纠正错误。
(4)反馈交流,展示多种摆法。
【学情预设】预设1: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地摆。(鼓励学生运用前面发现的规律。)
预设2:在前面已有摆法的基础上,将增加的这个小正方体放在后面被挡住或放在前面挡住已有的一个就行。(师:真棒!知道运用已有的图形。)
预设3:直接运用前面总结的规律,只要摆成一层三列,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就不变。(师: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发现的规律活学活用!)
师小结:从一个方向看起来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小正方体,摆法是多样的。(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依赖几何直观逐步过渡到空间想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联系比较、分析推理、归纳提升的能力,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
三、根据3个面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1.出示探究内容,明确探究要求。
师:下面分别给出了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你能用小正方体摆出这个几何体吗?(课件出示教科书P2例2。)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可以怎样摆呢?同学们可以先独立思考一下,和同桌交流后再动手。摆好后同样可以自己验证摆出的图形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组合体的经验,这里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还原的逆向思考。
3.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
师:谁来介绍你的摆法?(指定几名学生上台展示。)
【学情预设】预设1:先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用两个小正方体摆出这样的几何体(如图①)。然后根据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在原来的几何体上增加一个小正方体(如图②),这时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都符合。最后从上面看,发现这个小正方体要放在后面(如图③)。
预设2:直接根据上面看到的图形先摆出,然后验证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都符合。
预设3:从正面、左面看都是一行,说明这个几何体只有一层,再从上面看,这个图形中至少有3个小正方体,所以,拿出3个小正方体摆,摆好再验证。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不同的思路摆出了这个几何体,仔细分析,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学情预设】预设1:虽然摆的过程不同,但是摆出的几何体都是一样的。
预设2: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可以摆出很多几何体,根据从3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只能摆出一个几何体。
预设3:根据3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小正方体,可以确定物体的形状。
教师对于学生的不同发现给予肯定和引导。
师小结:还原物体时,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最后通过验证加以确认。
【设计意图】既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又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分享资源。
四、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做一做”。
师:这是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怎么拼摆的?
学生完成后,集中交流评价。
2.课件出示教科书P3“练习一”第2题(1)。
(1)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学生上台摆一摆。
(2)课件呈现不同的摆法,让学生判断这些摆法是否正确。
3.课件出示教科书P3“练习一”第2题(2)。
(1)小组合作,动手摆一摆。
【学情预设】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让他们动手摆一摆。
(2)从第(1)题的课件中寻找符合条件的几何体。
师:这些几何体符合条件吗?
【设计意图】第(1)题让学生体会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几何体有不同的摆法。第(2)题增加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让学生体会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师生共同小结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的规律。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1)
从一个方向看起来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小正方体,摆法是多样的。
▷教学反思
每次在动手操作前,教师都是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再动手操作,由抽象到具体,再验证想象,这样的反复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课堂中明显感受到,学生借助学具摆放时,能比较清晰、准确地由平面图到几何体,由几何体到平面图;而在具体的练习时,脱离了实物摆放,平面图与几何体的转换对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看来,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4“练习一”中第1、3、4、5、6、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组合体,体会多样性。
2.进一步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通过练习,充分地参与到观察、操作过程中,处处体现“想象”,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形成知识体系
师:在小学阶段,这已经是我们学习观察物体的第三个阶段了,回顾一下,关于观察物体,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预设1: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会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
预设2: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
预设3: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立体图形。
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出小学阶段观察物体的主要学习内容。
师:能分辨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板书)
师: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观察物体的相关问题。[板书课题:观察物体(2)]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对整个小学阶段观察物体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二、以题为例,加深理解
1.辨认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
师: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几何体,会辨别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你们都会吗?
(1)课件出示教科书P3“练习一”第1题。
师:想象一下,分别从前面、左面和上面观察这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图分别是怎样的?
师:先观察右边的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自己先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2)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完成。
(3)集体交流,作出判断。
【学情预设】本问题对于学生并不是很难,直接让学生口答。如果出现错误结果,请其他同学进行分析改正。
【设计意图】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呈现直观图让学生判断,实现三维立体图形到二维平面图形的转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进行立体图形的辨认。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练习一”第5题左边的图形。
师:想象一下,一个几何体,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分别是这样的,这个几何体可能是怎样的呢?
师:拿出小正方体摆一摆,看看有多少个这样的几何体。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师:摆出来了吗?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小组摆出来的几何体?
学生汇报展示。
(2)课件出示教科书P4“练习一”第5题右边的图形。
师:哪个几何体符合要求?
【学情预设】根据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进行立体图形的辨认。一般学生很容易将前面的两个几何体弄混淆,错误地判断成是第二个几何体。要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做出正确判断。
结合学生的交流,课件呈现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教科书P2例1和例2分别是根据一个方向和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本题是根据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对立体图形进行辨认,既是对前面例题的补充,也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变与不变”的内在规律。借助课件分步呈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猜测、想象能力,从想象到直观,再从直观到想象,更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3.根据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图和每个位置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辨认。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练习一”第7题。
师:从题目中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这里的数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解答。
【学情预设】本问题需要将空间想象和推理相结合,学生独立解答有一定的难度,错误率应该比较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别指导。对于推理能力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动手操作,就直观表象,发现规律,再来推理。
(3)交流分享。
师:搭的这组积木,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分别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得到的?
【学情预设】预设1:运用学具摆,通过直观观察得到的。(对这种方法肯定之后,要鼓励学生大胆推理和想象。)
预设2:推理出来的。根据上面看到的形状,推理出第一层摆了4个小正方体,根据上面的数字推理出这4个小正方体每个上面需要叠放的个数。(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边演示。)
预设3:总共有三列,第一列最多只有1个小正方体,所以看到的第一列只有1个(层),第二列最多有3个小正方体,所以看到的第二列就有3个(层),第三列最多也只有1个,看到的第三列也只有1个(层)。(此种方法的同学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非常强,教师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要引导其他同学理解这种方法,但不做千篇一律的要求。)
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后,课件呈现正确解答。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从未见过此类问题。所以一开始,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读懂问题,再让学生自主解答。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发展是有差异性的,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同的,既关注也尊重这种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解答。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升
1.学生自主独立解答教科书P3~4“练习一”第3、4、6题。
2.解答完毕后,集中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第3题:进一步巩固操作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
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动手操作,指名展示,体会确定性。
第4题第(2)题: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的。
第6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题中的几何体最少需要3个小正方体搭成,还可能是4个、5个……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巩固练习,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四、拓展练习,自主解答
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本题在本单元学习内容上有所拓展。学生必须根据二维平面图形正确还原出可能的三维立体图形,才能求出这个几何体的最大体积。本题是应用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来解决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2)
分辨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
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效果来看,将教科书上的第7题作为例题来处理,还是很有必要的。这道题很多学生只有通过拼摆才能得到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图。如果学生今后遇到这样的问题,没有学具拼摆该怎么处理呢?是否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比如简单地画出立体图形,也许画得不规范,但是可以帮助学生将推理的过程直观化,在头脑中建立表象,降低推理的难度。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测试
一、填空: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2.用一些棱长为1 cm的小正方体搭建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最大是()cm3。
3.如图,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图1小丽搭的积木变成了图2六种不同的形状。
(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号和()号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号和()号,或者是()号和()号。
4.一个用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下面是它的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最少需要摆()块,最多能摆()块,共有()种摆法。
5.小刚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都是如图的形状,请问:他一定是用()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二、选择:1.一堆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如图,那么至少有()块同样的正方体。
A.5
B.6
C.7
D.8 2.由10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C.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大
D.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面积一样大 3.如下图:
从正面看是图(1)的立体图形有();从左面看是图(2)的立体图形有();从左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4.用5个大小相等的小立方体搭成下面三个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表。请选择填空。A.B.C.5.有几堆摆好的小方块,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如下图,这里至少有()个小方块。
A.7
B.8
C.9
D.10
三、解答
1.下面图形是由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搭成的几何体从三个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图形,请你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该几何体的实际形状,它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搭成?
2.用5个小正方体木块摆一摆。
(1)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如右,有几种摆法?
(2)如果要同时满足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如右,有几种摆法?
3.如图(1)是从上面看一些小正方体所搭几何体的平面图,方格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你在图(2)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4.如下图所示,要使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变:
(1)如果是5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
(2)如果有6个小正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摆法?(3)最多可以摆几个小正方体?
5.左图是一个由若干个小正方体搭建而成的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小刚用小立方体搭建以后,认为右图中的三个图形都可以是该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第四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 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先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余下的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根据从一个面看到的图形还原出的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通过小组合作,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不仅找到了摆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亲自经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2。【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 观察物体(2)
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这节课,学生学习情绪高,个个抢着发言,抢着上台来演示,甚至有的同学一边举手一边都想下位子,每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本课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等途径,运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一种学习的过程,使其聪明才智有机会发挥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2019-2020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2019-2020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5题;共6分)
1.(1分)一个白球,从不同角度观察,所看到的形状都是_______同的。
2.(1分)在一张桌子上放着几叠碗,下图是小兰分别从上面、前面、左面看到的图形,那么桌子上一共放着_______个碗。
3.(1分)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请在摆法正确的下面画“√”。
4.(2分)下面是用小正方体搭建的一些几何体。
(1)从正面看是的有:_______。
(2)从右面看是的有:_______。
5.(1分)下面5个图形中,在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的下面画“√”;在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的下面“○”;其余的画“×”。
二、选择题
(共5题;共7分)
6.(1分)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边看到的形状是,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要用_______个小正方体。
7.(1分)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分别是,这是由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模型.
A
.4
B
.6
C
.8
D
.9
8.(3分)仔细看图
(1)从正面看到的是C的有_______
(2)从侧面看到的是B的有_______
(3)从上面看到的是A的有_______
9.(1分)小丽从不同方向看到图形如图,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下面摆出的图形符合小丽所观察到的是()。
A
.B
.C
.10.(1分)有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图所示,这个立体图形是()。
A
.B
.C
.三、作图题
(共3题;共3分)
11.(1分)画出下图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12.(1分)下面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请画在方格纸上。
13.(1分)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5题;共6分)
1-1、2-1、3-1、4-1、4-2、5-1、二、选择题
(共5题;共7分)
6-1、7-1、8-1、8-2、8-3、9-1、10-1、三、作图题
(共3题;共3分)
11-1、1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