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时间:2019-05-13 02:0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2.顺势切入,初读课文

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我们的民族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趣味识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凤尾竹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例:傣族姑娘的图片下就可以贴“傣族”“孔雀舞”)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小朋友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朗读感悟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a、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下列提示展开想象,读后交流描述:

早晨,同学们来上学了,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学生读后交流描述。

b、指导朗读:早晨的校园多美啊,你喜欢这时的校园吗?那么就把你的喜欢的情感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来吧。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如: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学生读课文非常好听,下课时他们尽情嬉戏,非常快乐等等。

b、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窗外十分安静„„”一句,体会正因为同学们读书的声音非常好听,所以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不飞了,猴儿也来了。

C、情景表演: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树枝、鸟儿、蝴蝶、猴子,请“它们”做评委,其他小朋友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如果读得好的话,“它们”就如课文所示,围拢过来静静地聆听。

d、激情朗读:同学们读得可真好,为了鼓励大家,今天老师允许大家一起和民族小学的小朋友一起游戏,你想玩什么?

引导学生口述,再朗读该部分。

3、读读画画,学习第三自然段。

a、同桌互读。

b、联系前面的课文,带着你的感情,放飞你的想象,画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复习生字

1.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通过已学过的生字帮助巩固新学生字,如提土旁加平还读píng,虫字旁加胡依然读hú。注意渗透偏旁表义的思想。

2.边用课件演示要求写的十二个字,边指导书写。

3.学生写字,教师相机指导,组织评议。

拓展活动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都很想和大都市的小朋友交个笔友,他们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热爱的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这样他们就可以通过你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了。

学生写信后在学习园地里展示。教师从媒体上寻找信息,选择一所边疆小学的学生与本班同学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教学后记: 课文后面安排了本学期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内容是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我在本篇课文教学结束后,向学生进行布置。这次活动是根据本组专题安排的,目的是通过记录课余生活这一形式,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把动脑、动口和动手结合起来,使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活动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并例举了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三种形式,因此我可引导学生选择一两种,也可以选教材没有提到的其他形式。再根据“综合性学习提示”中的要求,进行阶段性的交流,为“语文园地”中的汇报、交流做好准备。

2.金色的草地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11个生字,学会“弟、呵、欠、揪、引、注、并、返、升、随”并正确书写;正确读写“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引人注目、合拢”;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收集资料,自读识字,表演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探究性地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真实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或开花时的图片或亲自观察一下。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见过草地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指名学生回答)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据题置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能解决的,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解决的,留在学文时解决)。

三、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可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

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第二自然段

(3)

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4)

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5)

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6)

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7)

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

(8)

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早晨,花朵--------,是-------,草地是----------。中午,花朵--------,是-------,草地是----------。傍晚,花朵---------,是-------,草地是---------。(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二、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

三、机动:摘抄好句子,听写与基础训练练习。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 一本正经 揪掉 草地 许许多多 金色 开心

3.爬天都峰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双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课件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第三课时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完成作业:听写、基础训练练习。

课后反思:知识技能目标完成地不错,但是情意目标稍欠火候,对于战胜困难,互相学习鼓励品质,只能初步地培养。原因可能是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生活较舒适,没有碰到过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实际生活的体会。

4、槐乡的孩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读----思---发表见解---体会---再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教法:阅读教学法

教具准备:卡片,槐乡槐花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激趣,提示课题。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体会到了种种劳动的乐趣,他们就是------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各自轻声读,遇到生字拼读一下,较长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2、分成小组组织朗读,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

3、各组代表分段朗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理解。

1、出示图片,介绍槐树槐花。

2、读读议议。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是什么样的?文中还把槐花比做什么? B:槐米有什么作用?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课文。

D:八月份,天气怎么样?谁能描述一下?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朗读。

E:虽然天气炎热,勤劳的槐乡孩子绝不会错过槐树开化的时节,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割槐花的?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笔画出来,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过课文的朗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引导小结:快乐不只是来自于休闲、享受,劳动中也有无穷的乐趣。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第二课时

一、说话训练。

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些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

二、听写生词。

三、完成基础训练,难题事先引导提醒。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分担父母的辛劳 4 槐乡的孩子

可爱

吃苦耐劳,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以苦为乐,快乐的歌声、甜蜜的微笑

语文园地一

知识目标:

1、完成习作。

2、准确区别区别的不同读音。

3、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情感目标: 熟练背诵古诗。能力目标:

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我们的课余生活

1、导入: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乐趣与大家分享。

2、生分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3、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4、评议

(1)看学生他们的课作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注意内容充实)(2)选拔优秀,颁发小奖品。(3)生谈交流后自己的打算。

二、习作指导

1、导入。

2、生选择写作题材

游戏娱乐生活:踢毽子、跳皮筋、跳绳„„

课余辅导训练:网页制作、科技小发明、绘画写生、足球比赛„„ 个人爱好:小收集、小饲养、小种植、小演奏家„„ 家务劳动家庭帮手:洗衣服、餐具、打扫卫生„„

3、写法指导:

这篇文章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

4、生拟定提纲、评议。

5、生起草。

6、生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7、生各自修改。

8、誊写文章。

三、日积月累

1、生自由轻声读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指名横着诚。

3、揭示发现:

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4、齐读巩固。

四、读读认认

1、生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意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的共同之处。

4、齐读巩固。

5、单独指读横线条中的生字。

五、读读背背

1、师范读古诗。

2、师引导。

3、生模仿读。

4、比赛读。

5、师生合作、表演。

6、竞赛背诵。

六、展示台

1、小组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

2、了解展示准备。

3、举行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优秀展示组。

5、灰雀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媒体课件。

4.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2)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小摄影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二.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预习、准备

1.学生自渎课文,自学生字、词。2.学生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学生说说课前自渎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二.重点检查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

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2)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2.默读课文,自读自悟

(1)从那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用“

”画出有关句子(2)从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用“

”画出有关句子。3.学习小组交流情况。4.全班反馈交流。5.老师小结板书。

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孩子们对他的崇敬、热爱。四.开展讨论

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读、背、写一句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男女生、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二.课堂实践活动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a.读一读

b.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c.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四.扩展训练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五.板书

6小摄影师

喜爱

高尔基 小男孩

热爱

对话、细节描写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时间:9月23号 9月26号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二.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

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3.生字、新词卡片。五.教学方针 讨论,探究学习. 第一课时

一.投放多媒体,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â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

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三.完整地齐读课文。

四.默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3.各自抄写。第二课时

一.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把仍不能弄懂的记录下来. 二.全班反馈,归纳整理提出的问题. 三.老师引导解决读懂文章必须弄懂的问题.

(一).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二.分角色读3-----8自然段.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三).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8、我不能失信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寻找搜集与宋庆龄有关的课外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谁订阅过《儿童时代》这本杂志?哪位同学知道这份儿童刊物最早的创办者是谁?(宋庆龄)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谁自告奋勇来说一说? 让学生利用自己寻找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展开探讨交流。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爸爸 妈妈

宋庆龄

到 教

伯伯家 小珍

c.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 d.别人是怎样劝说她的?她又是怎么回答的?(让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回答)e.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不管爸爸妈妈怎样劝说,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布置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其余三人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全班交流,进行比赛。

2.各小组安排角色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教师在巡视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宋庆龄和她父

母亲当时的所思所想,准确读好每一个关键问语,每一句话的语气、语调。3.请三至四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出优胜组。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讨论深化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宋庆龄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2.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处理的?

3.小结:俗话说得好“一诺值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板书设计:

爸爸 到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教 小珍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2.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人 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把事情想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三、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

四、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

二、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

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二、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三、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9、《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喜欢背古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首古诗——李白的《静夜思》。(师生配乐背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思》的意思吗?(“思”在这里是“思念故乡”的意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也是表达诗人思念家乡感情的。

二、新授

(一)学习《夜书所见》

1、出示诗题、作者姓名。读诗题,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那书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连起来说说?你对叶绍翁了解多少?知道多少讲多少!(师:叶绍翁是我国宋代的一个大诗人。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抓住“见”字提问,诗人此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让我们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不懂的词语查一查注释。

2、指名读诗。读中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景象——梧叶、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意。(读着读着,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脑海里浮现出什么?)作者在他乡看到了这些景物,引起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3、请大家再自己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引导朗读交流,读中感悟。抓住“送寒声”“动客情”“一灯明”这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

师:现在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师:读得真好啊!我刚刚听你把“送寒声”的“寒”读得特别好,我想问问,你是怎么读得这么好的呢?

生:我觉得我是把诗读得有感情了。

师:是啊,你想,萧萧的秋风啊,把梧桐树叶吹得纷纷落了下来。诗人此时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有点寒冷的感觉。师:诗人只是觉得身上寒冷吗?

生:除了身上寒冷外,他肯定也很心寒,他现在一个人在外地,肯定很孤独。

师:你体会得多好啊!诗人此时孤身一人在外地,看到萧萧的秋风吹落枫叶,心里感到非常孤独。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诗。(个别读、齐读)动客情,使诗人产生了什么感情? 师:谁来读读后面两句诗? 生读

师:这两句写了什么?此时诗人看到这些情景,又会想到什么呢? 生1:他会想到自己的亲人。

生2:他会想到自己的亲人和自己童年时的小伙伴。

师:是啊,他可能会想到自己童年时跟小伙伴一起捉蟋蟀的场景,可能会想到小时侯一起玩时有趣的事,可能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可是现在呢?自己一个人在外地,童年的伙伴们还能记起我吗?再读一读,好吗? 生: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师:诗人一个人在外地,多孤单啊!读—— 生: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他看到萧萧的落叶,看到捉促织的儿童,他心里又是多凄凉啊,读—— 生: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师:我在这里这么孤单,我的朋友啊,你们能想起我吗?读—— 生: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请大家把整首诗联起来.读一读,好好感受感受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样的景象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

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4、谁愿意来当当这思念故乡的叶绍翁?配乐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介绍诗人的背景:唐朝的诗人王维15岁时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20岁时考上进士。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会产生思乡念亲之情,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

2、出示诗句,师配乐诵读

读诗题,解题。抓住“忆”字引入诗文学习。师:谁来给我们读读诗题? 生读

师:这么长的题目你都能读好很了不起!谁再来读读? 生读

师:你读的很有感情!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生:就是九月九日思念山东的兄弟。师: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 生:是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师:在人们团聚的日子里思念在山东的兄弟,山东是山东省吗? 生:不是,是华山以动,是作者的家乡

师:对了,是华山以东,那么这个题目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生:重阳节思念自己家乡的兄弟。

师:是啊,当人们用传统的方式来庆祝节日的时候,独在异乡的诗人怎能不更加怀念家乡的亲人呢!自己读一读,想想诗人此时会怎样“忆”亲人?

3、你认为哪个句子最能表达诗人此刻的思念之情?读给大家听听,再说说你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从“倍”字生发联想——诗人平时就常常思念自己的故乡,每到佳节良辰,思乡之情尤切,更加凸显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师:重阳佳节,秋阳高照,遥想此刻兄弟们一定插上茱萸香草了,一定在饮菊花酒了,一定在登高远眺了,你们可知道?我一个人——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我仿佛听到兄弟们的欢声笑语,他们也一定正在惦念着我。我的心里又多了一丝安慰。“遥知——”

生接

师:遍插茱萸少一人,唯独少了我一个人啊!怎能不让我——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4、师生合作,有感情诵读全诗。

当这两首诗同时呈现在你的面前,当你读出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的诗人共同的思乡怀亲之情时,你想对家乡、对亲人说些什么?

5、小结:我们能生活在自己的亲人身边,是多么幸福!我们能认识这么多朋友,大家就像一家人似的愉快相处,是多么幸福!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感受亲情的同时,更应该珍惜亲情。时刻记得关心我们身边的人,也让他们感受到幸福。

6、师生配乐背诵古诗两首。

三、拓展延伸

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出示《杂诗》《游子吟》《夜雨寄北》等。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欢的背下来,好吗?

9、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

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 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

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 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10、风筝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师巡视,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 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 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10、《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雨吗?谁来说说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关于雨的课文?(《春雨》《雷雨》等)

试着背一背。

2、秋天的雨给我们送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二、播放画面,感受美景

1、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你们想欣赏吗?(学生欣赏美丽的多媒体画面)

2、秋天的雨景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三、动情朗读,文中寻美

1、个性化读书。(自主读)

2、展示朗读水平。(读中评)

3、默读感悟,集体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

(2)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分享“收获”的快乐。(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相继出示课文的有关句子及相应画面。)

四、小组研读,互动探究

同学们通过读书交流,明白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现在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自由组合,深入研读。

1、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你感兴趣的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秋天的雨给植物染上了哪些颜色?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你最喜欢这一段中的哪句话?为什么?怎样读好你喜欢的句子?(学生研读,老师巡视参与其中。)

2、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我看到我闻到我听到(发现)植物(图)颜色水果(图)

五、心灵对话,交流体验

各小组汇报交流,其他小组可提出疑问,老师适时点拨、鼓励。

六、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七、引申创作,体验成功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

2、学生自由组合,创编歌词;

3、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作者朗读;

4、配乐试唱学生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八、积累运用,拓宽发展(三题任选一题)

1、收集课内课外描写秋天的词句,贴到墙报上。

2、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画下来。

3、和爸爸、妈妈去秋游,把自己看到的秋景写下来。

反思:

1、趣味性的导入。上课开始,教师就从旧课导入新知,再通过欣赏秋雨的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秋雨之美,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2、个性化的朗读。从自由练读、整体感知到自主质疑、解难导行,再到默读研读、思考探索,最后交流体验、熟读成诵,都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

3、合作性的学习。在教学中设置了让学生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让大家分享“收获”的快乐:小组研读、互动感悟;小组探究,完成表格;心灵对话、交流体验;自由组合,创作歌词等环节,展开合作学习,落实教学目标。

4、探究性的运用。最后引申创作,仿编歌词,让学生巩固新知,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引导积累运用,拓宽发展,让学生在课内外都学会探究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11、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教学重点

1、“爽”“柿”的字形,“扇”“梨”“粮”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a、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b、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3、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4、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2)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留心、在意等)

(3)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2)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3)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4)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5)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习。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四、识字写字

1、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注:“枚”的右边不是“文”;“柿”的右边易错。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a、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b、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c、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d、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e、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a、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b、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c、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d、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3、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12、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能交流体会,自己创作诗歌。教学难点:创作诗歌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七、作业 自编一首诗。

语文园地三

教学准备1.让学生到大自然观察秋天。2.搜集秋天的资料。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图片、录像引入。

(1)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的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谁来说说秋天是怎样的景象?

(学生们可以根据手中搜集的秋天的资料或结合自己身临秋天的感受来谈秋天。)(2)教师渲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黄黄的叶子,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播放录像,帮助学生丰富秋天的印象。)

(3)师: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那就请你借助手中的画笔,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吧!播放一段轻音乐,边听边画。(通过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展习作思路。)(4)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秋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秋天吧![设计意图:教师的任务不是硬性要学生怎么写,而是引导、启发,让学生在选材、构思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受,自由抒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寻习作素材,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本部分设计了学生亲临大自然感受秋天,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秋天,放录像回味秋天,描绘秋天。目的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从特定的环境中感知,丰富积累,为下一步“说” 好秋天埋下伏笔。]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小组交流。

师: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上台描绘秋天,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

师: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生:他说秋天里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美呀!

师: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随机板书: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2)再找一人描绘秋天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师: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随机板书:景、人)(3)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

教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例如,描写秋天的文章里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事情以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中态。本部分的教学设计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过学生自由的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与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下一步“写”秋天奠定基础。

三、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师:同学们描绘的秋天这么美,那现在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大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2.开始习作。

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画或图片开始进行秋天的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此部分的设计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最终写出优秀的文章。]

四、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师:请同学们写好后读给小组内同学听听,让同学们评一评。2.集体评析。

实物投影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3.小结延伸。

师: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抄一抄,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步的设计目的是重视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习作能力。

13、《花钟》教学设计

一、出奇的课堂导入(解释花钟)观看花钟课件 师:认真看屏幕,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花钟

师:刚才快上课时有位家长问我“花钟”是什么东西?我说上课了,我们班的学生会告诉你的。现在让我们来告诉在座的家长吧!什么是花钟? 生1:用花做成的钟就叫花钟。

生2: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做成像钟一样的就叫花钟。

师:(我想采访你,你是怎么知道的呢?——预习真是好习惯!大家都应该像你学习,掌声送给他!)

孩子们,在花钟这一课完整地告诉我们花钟是什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完整地告诉大家,好吗?

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并且把花圃修建得象钟面一样,这就是花钟。师:家长们理解了吗?

反思:利用和重组了来自听课家长的资源。这一出奇制胜的开头,不仅马上把听课家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激起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欲望。能够帮助在座的家长解难这可是学生最乐意做的事,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更是学生引以为自豪的事。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我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当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二、学习第一段

师:那老师看着花钟,这么说“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几点钟了”,这句话对吗?

生:错,应该是“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大致知道几点钟了”,是不确定的。师:你很会发现,这句话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没有。师:去读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发现,那么就让他们读课文)师:“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大致知道几点了”,现在对了吗?(生还是说对)

师:(范读第3自然段)发现了吗?

生(豁然开朗):错,应该是“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师:是啊,作者用词是非常确切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来感受感受。(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大致知道是几点钟。)

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如果要体会某个词在句子中的确切性或重要性,老师往往拿出两个句子进行比较,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次,我让学生认真倾听,仔细辨别,并让学生自行发现句子中的错误、知识点的不科学。

师:我看到牵牛花开了,现在大致是凌晨四点;蔷薇花开了,现在大致是五点;睡莲开了,大致是七点;午时花开了,大致是中午十二点,万寿菊开了,大致是下午三点;烟草花开了,大致是傍晚六点;月光花开了,大致是七点;夜来香开了,大致是晚上八点,昙花开了,大致是九点(边出示图片边说,让学生认识各种花)师:孩子们,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张老师说些什么啦? 生:你只说牵牛花开了,睡莲开了„„

师:真会倾听,我们把刚才说的连起来就是,(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右,昙花开了。)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生1:“开了”一词用得太多了。

生2:“开了,开了”,太单调了,有点烦。

生3:“什么花开了,什么花开了”,太枯燥乏味,一点儿也不美。

师:课文是不是跟老师这样写的?(生答不是)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 找到那一段,认真读一读,画一画,请挑其中一句,反复朗读,想象一下这花的样子?(生反馈)

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牵牛花还真像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儿。师:(满脸笑容)你也来吹吹看。(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边读这句话。)师:(灿烂地笑)唉呀!吹得还真响呢。

生:“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就是这样(他用双手捂着脸,再打开,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师:(大笑)哇,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

生:“万寿菊欣然怒放。”(边做动作边说)就像过年时放烟花一样,“嘭──啪”,很快地向四面八方绽放,五彩缤纷。

师:(会心地笑)真是一位豪爽的花大姐。(生边做心花怒放的动作,边读这句话)师: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就好像是我们班的学生,他们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请大家同桌读一读(加上动作、表情)一起看着大屏幕说一说。

反思: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新课标自主探究的精神。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我就想想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巧妙的学科融合

师:接下去老师要考考大家数学学得怎么样?究竟会不会认钟? 师:哟,万寿菊开了。生:现在大致是下午三时。师:哇,蔷薇开了。生:现在大致是早上五点。

师:“大致”是什么意思?你们还能换个词来说吗? 师:你看,夜来香开了。生:大概是晚上八点。师:烟草花开了。生:大约是傍晚六点。师:月光花开了。生:现在是晚上七点左右。

师:午时花开了。生:也许到十二点了。(小组里演一演)

接下来,请9朵花上来表演,我们说时间,他们排成钟面,用上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2组)

所以:(生接“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大致知道是几点钟”)

师:作者给各种花的开放都“穿上了“诱人的词汇,让花显得这么美,这么动人,现在让我们一起配着音乐,加上动作来齐读第一段,感受花的美丽,好吗?

反思:就在这几句简单的对话中,数学、常识、语文三门学科的知识都有了巧妙的融合、重组:让学生学会看钟,是早上几点,下午几点,还是晚上几点,这是数学方面的知识技能;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了解什么花大致是几点开,这又是常识知识;“万寿菊开了,大致是下午三时。蔷薇开了,大致是凌晨五点。”这又是用“大致”进行了说话训练,接着又用了“也许、左右、大概、大约”等词来回答,不仅加深了对“大致”的理解,更是一种词语的活用,词语的内化。真可谓是一举多得,而且组合得是那样不露声色,浑然一体。

四、延伸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第一段最后是什么号?那代表什么呢? 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

师:都有哪些花呢?不知道能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呢?是啊,老师就是通过查图书、网络收集了这些花的知识。大家来看一看。谁也能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师: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网上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看图背第一段。

师:那么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第二课时解决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写字、词。)、《蜜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

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板书设计:

14蜜蜂

做记号 做事严谨 实验 放 实事求是

得出结论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人教

语文园地

这个《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指导学生能和同学交流课文里有新鲜感的语句,有意识地积累自己感兴趣、觉得优美的语句。“词句段运用”中包括交流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通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字。“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所见》。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自己感到新鲜的语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意识。成语学习在二年级已有接触,因此这八个成语的特点,学生也易于发现。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但在组名的选取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古诗《所见》是一首描写儿童的诗,学生应该能产生共鸣,背诵起来问题不大。

交流平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新鲜语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成语——通过讨论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成语的特点。句子——借助不同的朗读方式,表达句子的意思。

给小组取名字——合作创新,为兴趣小组取符合其特点且有个性的名字。

日积月累——结合图片、诗意指导学生快速背诵。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互相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能和同学交流成语的特点。3.指导学生练读句子,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5.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所见》。【过程与方法】

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及朗读的能力。3.让学生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重点

交流成语的特点,指导朗读、背诵古诗。难点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课前组建好兴趣小组。

2课时

第一课时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学会摘抄积累词句。2.积累成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练读句子,交流自己体会句子意思的方式。

重点

学会交流。难点

体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一、交流平台

1.多媒体出示下列语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2.请两位学生朗读。

3.拿出积累本,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摘抄。4.全班交流。

5.评选本周“最佳积累本”。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成语,交流发现。1.出示下列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2.小组内互相猜猜成语的意思。3.全班交流成语的意思。4.结合课件了解成语意思。

5.小组内议一议这些成语的特点。

6.全班交流。(这些成语中都有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这些成语中都含有近义词。)7.把这些成语摘抄到积累本上。(二)练习朗读,交流朗读方式。

1.同桌互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2.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教师提示学生,从这个句子中你明白了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兴奋)我们还可以怎样读。

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提示。

3.学生自己练习读第二、三句。4.展示读句子。

读第二个句子时要强调“一点儿”,突出孙中山的“不懂”。读第三个句子时要强调“不懂就要问”,突出孙中山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精神。5.教师小结。

要想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可以改变自己的语气语调,甚至可以用上肢体语言等方式。

语文园地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2.背诵古诗《所见》。

重点

让学生学会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难点

背诵古诗《所见》。

一、词句段运用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其取名。

1.学生根据课前建好的兴趣小组略调位子,坐在一起。2.教师出示取名方法。

(1)要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2)可以在名字中加入有个性的词语。(3)人看了名字就能记住。3.小组同学合作为组取名。4.全班交流组名,教师点评。

5.小组合作设计组牌,利用课外时间制作完成。

二、日积月累 1.导入古诗。

同学们,昨天你们有没有积累新的知识呢?愿意交流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天,我们一起来积累一首古诗。

2.看图了解诗意。

(1)(出示插图)谁能把看到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图意)(2)师总结:夏季的一天,一个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唱着动听的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便停止歌唱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看见这一幕,诗人诗兴大发,于是便将此情景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袁枚)3.了解作者。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4.初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教师对于其中学生读不准的字加以指导。

(2)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意思。(樾:“树荫”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欲:想要。捕:捉。

鸣:叫。)(3)再次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4)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①美美地读一读。

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5)作者袁枚正欣赏着牧童悦耳的歌声,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①牧童想干什么?(观察图中牧童的表情。)②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蝉?(引导学生找到“鸣”字。)③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开朗、可爱……)(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7)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5.尝试背诵。

语文园地

牧童

黄牛

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所见

林樾

鸣蝉

“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交流为主,让学生交流积累本中的内容,并评选“最佳积累本”,让学生感受到积累的快乐。在教学成语时,我仍然采用交流的方式,只稍作提示,由学生自己发现成语的特点。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这一内容,在采用交流的方式之前,我先给学生以指导。对于组建兴趣小组并取名这一内容,我事先让学生组建好小组。课堂上,我打破学生座位的障碍,大胆地让同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这一突破,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参与这一活动的积极性,为他们自取组名创设了宽松的氛围。在古诗的教学中,我讲了学生难理解的,引导他们赏析古诗,进入情境,从而快速背诵古诗。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花钟_人教新课标

花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学习文中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课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体会花钟的奇妙之处,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放光盘,配上轻音乐)(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问: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 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第 1 页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那就让我们先在课文找找答案吧。(学生自读,回答问题)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有喜欢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3、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4、(观察花钟)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三、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

a、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

3、这么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生边回答边展示图片中的资料)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出示图片资料。

5、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6、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

第 2 页 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

2、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学生共同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本组的学习成果。

五、演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六、总结本课、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的世界,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板书设计: 13

花钟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

2、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温度

湿度

光照

昆虫活动

第 3 页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风筝 人教新课标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进行感情朗读,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2.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2.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了解风筝,导入新课 1.回顾古诗,导入。

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书写过有关风筝的文字,我们先来读读这首古诗,出示: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里面没有写到风筝啊?怎么老师说这首诗也是写风筝的呢? 联系上面的句子看一看,这是说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于是—— 2.了解风筝的有关资料。

读一读资料袋里的内容,看看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读资料袋,我们了解了风筝的来历和历史,知道了潍坊是著名的风筝之都,搜集和利用资料是我们今后的学习中应该好好运用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我么的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风筝》一课,一起去体会风筝带给大家的快乐。(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围绕风筝,一共写了哪几件事?分别在是哪些自然段? 2.交流,检查学习情况(1)读词语

重点指导“磨坊”两个多音字的读写(2)交流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说得很清楚,那么再回想一下,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分别是由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呢? 引入课文:那么,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出示: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这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因为我们发现,它还领起了下文。接下来的课文很自然地就记叙了作者他们做风筝和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这样我们能很轻松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根据它的提示把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这是我们今后的习作中要学习和运用的。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一)第一自然段,体会“最大的快乐” 他们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理解最大的快乐,指导朗读。)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和这群孩子一起去做风筝吧!

(二)感悟做风筝的快乐。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体会孩子们做风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充满希望、快活,相机处理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1)你很会读课文。那么,在做风筝的时候,大家的心里都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畅谈。)是啊,心中都有着美好的愿望,这就是——“憧憬”。(出示词语并贴到黑板上。)你知道“憧憬”是什么意思吗?

①分析字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你能猜测一下“憧憬”是什么意思吗? ②到底我们猜测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查词典,看看词典中的解释和我们猜的一样吗?查词典是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我们同学应该熟练掌握。③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美好的向往,齐读“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虽然我们都在憧憬着,可是做好后的风筝却什么也不像了。但“我们”——依然快乐。(出示词语“依然”),“依然”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所以,“依然”的意思就是——“仍然”、“依旧”、“仍旧”。看,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3)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也不像,而我们却依然快活呢?

(4)是啊,即使什么也不像了,风筝却依然美丽,我们也依然快活,因为那是我们的——幸福鸟。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自己再去读一读第2自然段吧!指名读。齐读。

(三)感悟放风筝的快乐和丢风筝的着急。

1.风筝做好了,此时大家最想干什么?谁愿意来放风筝,给我们读一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我们”放风筝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2.听了这位同学朗读,谁来告诉大家,放风筝时,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快活。)谁愿意站起来给我们大家读一读这一段中,你认为最快乐的地方?

(1)“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这句话里,你觉得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的快乐心情?(出示:“拼命”、“翩翩飞舞”两个词语。)①(出示词语“翩翩飞舞”),我们经常用它来形容什么?可是,一只什么都不像的风筝,在作者的眼中就如我们眼中色彩斑斓的蝴蝶一般地翩翩飞舞,越飞越高。你觉得此刻飞起来的仅仅是风筝吗?随着风筝一起飞起来的还有什么? ②完成填空: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 也飞起来了!(快乐、希望、自豪、幸福……)是啊,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风筝越飞越高,我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就让我们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齐读“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高的风筝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快乐啊!再读。

③孩子们,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能告诉我,你们在快乐地喊叫着什么吗?(指名回答。)

④多么开心啊!就让我们开心地站着,快快乐乐地齐读第3自然段吧!3.我们放风筝的快乐还不仅如此呢,还有更快乐的呢!接着读下去,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快乐的心情呢? ①生读第四自然段的1、2句。

风筝飞到了云彩上去了,把我们的快乐也牵到云彩上去了!这样激动的心情你通过朗读1.2句表达出来吗? 指名朗读(两人左右)生互评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1)文中还有一个词也是表示“极快地”意思,是哪个词?(倏地)你还可以换个什么词?(一下子、唰地)

风筝突然飞走了,此时,你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着急。)从哪些词语中我们能体会到孩子们此刻的心情?你能用笔在书中圈出这些词语吗?(学生汇报。)

(2)什么是“大惊失色”?(拆字组词理解词语。)(3)什么是“千呼万唤”?

这里的“千”和“万”表示的意思是很多,“呼”和“唤”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千呼万唤”的意思就是——(喊了很多遍。)

(4)此时,孩子们在千呼万唤着什么?千万次地呼唤,唤回来了吗?多么着急,伤心啊!你能把这样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忽然……”)(5)本来我们的心还随着风筝飞在高高的云端呢,可是突然之间断了线,我们的心也掉落了下来,这是多么大的情感变化啊!让我们男女生来对比读,读出心情的变化。

(四)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1.过渡:千呼万唤,却唤不回飞走的风筝,最亲密的伙伴飞走了,你们甘心吗?想怎么样?找

①齐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看看他们有没有把“快乐”找回来。孩子们找到了吗?他们用心找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四处寻找了半个下午,依然没有结果。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表达他们的心情吗?

这只寄托了我们这么多情感的风筝到底有没有找到呢?

出示最后一句话:“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齐读。幸福鸟找到了吗?课文至此用一个省略号结束了。你觉得作者省略了什么?

课堂小结

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快乐和痛苦。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名字,读读课题吧——风筝。

课后习题

1、用几句话写一写一次玩耍或活动时候的心情变化。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积累下来。

板书

充满希望

快活 10.风筝

快活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哭了

垂头丧气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园地四

最新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四》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有趣的现象。交流时说的同学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表达流利,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

2、交流自己的观察日记,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则。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发现一些音同或音近、形近字,准确区别。

4、读背农谚歌谣。

5、读关于人体器官的词语,认识“肩”、“臂”等七个生字。

6、引导学生拓宽学习途径,了解、搜集更多资料。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1、启发谈话: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妙:夜晚的天空,北斗七星最引人注目;清澈的水底,鱼儿总是睁着眼睛睡觉;一碰到含羞草,它就闭拢叶子,多有趣啊!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呢?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2、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把自己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

3、自由组合,把自己的有趣发现说给自己的好伙伴听。对谁的发现感兴趣,跟他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选择几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交流。可以互相问答,呼吸补充,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交流

1、在上次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分享了大家发现的乐趣。现在,让我们大家再来交流交流我们的“观察日记”。

2017.3.1 最新版

2、同桌交流观察日记。

3、评一评同学的或自己的观察日记。引导学生明白:日记内容重点将观察,以及观察中的新发现。

二、再写一则观察日记。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准备写哪些内容,观察中有什么新发现。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是否写通顺了,写出了自己的新发现没有。

4、再把自己的习作给同伴读一读,评一评,根据同学的意见改一改。

5、写作文。

第三课时

讲评作文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让小作者自己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四人小组内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评议。

修改写作展览

1、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张贴栏内张贴。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带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3、齐读巩固。

4、交流各自的发现。

2017.3.1 最新版

5、区分这些带点字。可以用带点字组新词,可以说说不同的意思。

6、布置课外作业:从本期学过的生字中,举一些形近音同、音近形近的例子,并给它组词。

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

1、一年四季,瓜果飘香。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农谚歌谣。

2、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

3、教师范读、师生对读。

4、齐读、指名读。

5、试着背一背。

读读认认

1、借助拼音各自轻声读词语。

2、抽读。

3、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4、在自己身上指一指这些器官。

5、齐读。

6、选几个字再组新词。

2017.3.1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风筝 2

    最新版 第二课时 一、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1)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

    三年级语文上册先学后教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先学后教教案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

    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湘教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有......

    三年级语文上册先学后教教案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 4、有......

    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片段教案2012

    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3、花钟》片段教学设计福建省浦城县临江中心小学---李梅霞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妙与神奇!(播放各种各样的花.)......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灰雀5

    最新版 《灰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感受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同时产生保护鸟......

    三年级语文上册 小摄影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摄影师》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找骆驼 2

    找骆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区别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能力目标: 1.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