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3 02:2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第一篇: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国标委农[2007]81号)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管理,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发布单位】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 国标委农[2007]81号 【发布日期】 2007-10-22 【生效日期】 2007-10-22 【效 力】

【备 注】 关于印发《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07年10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标委农[2007]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现将《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各地和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实施的经验及问题,望及时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食品部反馈。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管理,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示范区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组织实施的,以实施农业标准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标准化水平较高,对周边和其它相关产业生产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化生产区域。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烟草、水利,以及农业生态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特定项目。

第三条 示范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各项要求,结合农业生产需要,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保障食品安全,加快推进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实施标准化。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水平。

第四条 示范区建设应争取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示范区发展规划,负责组织示范区建设中的协调工作;充分依靠和发挥农业(畜牧业、渔业)、水利、林业、粮食、烟草、气象、科技和商务等部门的作用,共同承担和完成好示范区建设的有关任务。

第五条 示范区建设原则上以市县为单位,在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标准化管理部门或涉农部门牵头承担。

第六条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承担示范区建设工作,带领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

第二章 建立示范区的原则和基本条件

第七条 示范区建设要以当地优势、特色和经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或项目)为主,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管理。要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实施的“质量振兴、三绿工程、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以及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等有关项目相结合。

示范区应优先选择预期可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科技含量高的示范项目;示范区要地域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有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优势,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第八条 示范区原则上按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畜牧、水产、果品、林产品等的生产、加工、流通,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营林造林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类型进行布局。第九条 示范区所在地人民政府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视农业标准化,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对示范区建设有总体规划安排、具体目标要求、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经费保证。

示范区有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积极参与。有一定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有相对稳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人员。

第三章 示范区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第十条 通过示范区建设,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一)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

(二)生产经营和管理者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特别是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与技能明显增强,形成相对稳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队伍。

(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等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能力明显增强。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基本的检测手段和监测能力,能够保障食品安全。

(五)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取得良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第十一条 示范区以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主要任务,可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要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

(一)在生产领域,要重点抓好产地环境标准、种质(包括种子、种畜、种禽、种苗)标准、良好农业规范(GAP)的实施,强化农药、兽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和安全控制规范,以及动植物检疫防疫等标准的实施。

(二)在加工领域,要重点抓好加工场地环境、加工操作规范、产品包装材料、兽禽屠宰安全卫生要求、HACCP 和ISO22000 等标准的实施,严格加工全过程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防止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严禁使用非法添加物。

(三)在流通领域,要重点抓好运输器具、仓储设备及场地环境卫生、市场准入要求、分等分级、农产品条形码、包装、标签标识等标准的实施。建立农产品追踪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确保流通安全和消费安全,有效地规范农产品贸易。

(四)加大优势农产品、优质专用农产品等相关标准的实施。

(五)抓好与节水、节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配套标准的实施。第十二条 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各环节均有标准可依;要建立监测体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责,强化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以及种植、养殖、加工、流通过程的监控,依照标准开展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引导示范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第十四条 要有计划地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和管理者进行标准化和质量安全培训。重视从农民中培养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逐步培育一支农业标准化的技术推广队伍。

第十五条 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标准化”等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标准化示范中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探索多种形式的示范区建设经验。

第十六条 示范区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区域应达到当地同种或同类产品种植面积或养殖总量的60%以上,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养殖的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

第四章 示范区的管理

第十七条 国家标准委负责示范区建设规划、立项,制定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负责示范区考核的组织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本行业和本地区示范区建设的管理、指导和考核。

市县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加强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统一协调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

第十九条 国家标准委对所确定的示范区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的补助经费,地方财政要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示范区建设的补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二十条 示范区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示范区一经确定,由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见附件1)要求,向国家标准委报送实施方案。

第二十一条 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每年对示范工作进行一次总结,总结情况及时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汇总后,于年底前报国家标准委备案。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对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加强督促检查,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工作检查。对组织实施不力、补助经费使用不当的,限期改进。对经整改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取消其示范区资格。对取得明显成果的,要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已通过项目目标考核的示范区加强后续管理。

第二十三条 示范区工作不搞评比,不搞验收,不搞表彰,建设期满时严格按项目管理要求对示范区进行项目目标考核。项目目标考核工作由国家标准委统一组织,一般委托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进行。项目目标考核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规则》(见附件2)执行。

第五章 示范区审批程序

第二十四条 示范区建设项目,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标准化管理部门或涉农部门,也可以由农业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出申请,内容包括:示范类型、示范区域、具备的条件、拟达到的目标(标准覆盖面、质量目标、经济指标、社会效益等),并填写《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初审。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对申请报告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内容主要包括:该申请单位申请示范内容和区域是否符合规定,已具备哪些条件,尚不具备的条件,拟采取何改进措施等。

第二十六条 国家标准委组织综合评审,符合示范区总体布局和各项规定的,批准实施。对于基本条件好,积极性高,有经费保证,不需要国家经费补助的示范区项目,可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经国家标准委同意后,可列入国家示范区项目。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可参照本办法确定省部级示范区或示范项目,报国家标准委备案。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标准委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第二篇: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标委农[2007]81号

关于印发《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007年10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标委农[2007]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现将《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各地和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实施的经验及问题,望及时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食品部反馈。

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管理,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示范区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组织实施的,以实施农业标准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标准化水平较高,对周边和其它相关产业生产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化生产区域。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烟草、水利,以及农业生态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特定项目。

第三条 示范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各项要求,结合农业生产需要,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 和保障食品安全,加快推进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实施标准化。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水平。

第四条 示范区建设应争取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示范区发展规划,负责组织示范区建设中的协调工作;充分依靠和发挥农业(畜牧业、渔业)、水利、林业、粮食、烟草、气象、科技和商务等部门的作用,共同承担和完成好示范区建设的有关任务。

第五条 示范区建设原则上以市县为单位,在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标准化管理部门或涉农部门牵头承担。

第六条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承担示范区建设工作,带领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

第二章 建立示范区的原则和基本条件

第七条 示范区建设要以当地优势、特色和经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或项目)为主,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管理。要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实施的“质量振兴、三绿工程、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以及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等有关项目相结合。

示范区应优先选择预期可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科技含量高的示范项目;示范区要地域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有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优势,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第八条 示范区原则上按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畜牧、水产、果品、林产品等的生产、加工、流通,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营林造林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类型进行布局。

第九条 示范区所在地人民政府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视农业标准化,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对示范区建设有总体规划安排、具体目标要求、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经费保证。

示范区有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积极参与。有一定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有相对稳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人员。

第三章 示范区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第十条 通过示范区建设,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一)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

(二)生产经营和管理者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特别是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与技能明显增强,形成相对稳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队伍。

(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等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能力明显增强。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基本的检测手段和监测能力,能够保障食品安全。

(五)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取得良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第十一条 示范区以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主要任务,可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要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

(一)在生产领域,要重点抓好产地环境标准、种质(包括种子、种畜、种禽、种苗)标准、良好农业规范(GAP)的实施,强化农药、兽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和安全控制规范,以及动植物检疫防疫等标准的实施。

(二)在加工领域,要重点抓好加工场地环境、加工操作规范、产品包装材料、兽禽屠宰安全卫生要求、HACCP 和ISO22000 等标准的实施,严格加工全过程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防止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严禁使用非法添加物。

(三)在流通领域,要重点抓好运输器具、仓储设备及场地环境卫生、市场准入要求、分等分级、农产品条形码、包装、标签标识等标准的实施。建立农产品追踪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确保流通安全和消费安全,有效地规范农产品贸易。

(四)加大优势农产品、优质专用农产品等相关标准的实施。

(五)抓好与节水、节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配套标准的实施。

第十二条 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各环节均有标准可依;要建立监测体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责,强化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以及种植、养殖、加工、流通过程的监控,依照标准开展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引导示范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第十四条 要有计划地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和管理者进行标准化和质量安全培训。重视从农民中培养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逐步培育一支农业标准化的技术推广队伍。

第十五条 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标准化”等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标准化示范中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探索多种形式的示范区建设经验。

第十六条 示范区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区域应达到当地同种或同类产品种植面积或养殖总量的60%以上,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养殖的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

第四章 示范区的管理

第十七条 国家标准委负责示范区建设规划、立项,制定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负责示范区考核的组织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本行业和本地区示范区建设的管理、指导和考核。

市县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加强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统一协调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

第十九条 国家标准委对所确定的示范区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的补助经费,地方财政要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示范区建设的补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二十条 示范区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示范区一经确定,由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见附件1)要求,向国家标准委报送实施方案。

第二十一条 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每年对示范工作进行一次总结,总结情况及时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汇总后,于年底前报国家标准委备案。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对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加强督促检查,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工作检查。对组织实施不力、补助经费使用不当的,限期改进。对经整改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取消其示范区资格。对取得明显成果的,要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已通过项目目标考核的示范区加强后续管理。第二十三条 示范区工作不搞评比,不搞验收,不搞表彰,建设期满时严格按项目管理要求对示范区进行项目目标考核。项目目标考核工作由国家标准委统一组织,一般委托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进行。项目目标考核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规则》(见附件2)执行。

第五章 示范区审批程序

第二十四条 示范区建设项目,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标准化管理部门或涉农部门,也可以由农业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出申请,内容包括:示范类型、示范区域、具备的条件、拟达到的目标(标准覆盖面、质量目标、经济指标、社会效益等),并填写《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初审。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对申请报告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内容主要包括:该申请单位申请示范内容和区域是否符合规定,已具备哪些条件,尚不具备的条件,拟采取何改进措施等。

第二十六条 国家标准委组织综合评审,符合示范区总体布局和各项规定的,批准实施。对于基本条件好,积极性高,有经费保证,不需要国家经费补助的示范区项目,可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经国家标准委同意后,可列入国家示范区项目。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可参照本办法确定省部级示范区或示范项目,报国家标准委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标准委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第三篇: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管理,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实现农业现代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示范区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组织实施的,以实施农业标准为主,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标准化水平较高,对周边和其它相关产业生产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标准化生产区域。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烟草、水利,以及农业生态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特定项目。

第三条 示范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各项要求,结合农业生产需要,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保障食品安全,加快推进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实施标准化。通过示范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标准化管理水平。

第四条 示范区建设应争取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领导。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示范区发展规划,负责组织示范区建设中的协调工作;充分依靠和发挥农业(畜牧业、渔业)、水利、林业、粮食、烟草、气象、科技和商务等部门的作用,共同承担和完成好示范区建设的有关任务。

第五条 示范区建设原则上以市县为单位,在市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标准化管理部门或涉农部门牵头承担。

第六条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承担示范区建设工作,带领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

第二章 建立示范区的原则和基本条件

第七条 示范区建设要以当地优势、特色和经深加工附加值高的产品(或项目)为主,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管理。要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实施的“质量振兴、三绿工程、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以及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等有关项目相结合。

示范区应优先选择预期可取得较大经济效益、科技含量高的示范项目;示范区要地域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有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优势,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第八条 示范区原则上按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畜牧、水产、果品、林产品等的生产、加工、流通,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营林造林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类型进行布局。

第九条 示范区所在地人民政府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视农业标准化,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对示范区建设有总体规划安排、具体目标要求、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经费保证。

示范区有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积极参与。有一定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有相对稳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人员。

第三章 示范区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第十条 通过示范区建设,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一)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有较大的提高,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

(二)生产经营和管理者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特别是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与技能明显增强,形成相对稳定的技术服务和管理队伍。

(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等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能力明显增强。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基本的检测手段和监测能力,能够保障食品安全。

(五)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取得良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第十一条 示范区以实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主要任务,可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要强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

(一)在生产领域,要重点抓好产地环境标准、种质(包括种子、种畜、种禽、种苗)标准、良好农业规范(GAP)的实施,强化农药、兽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和安全控制规范,以及动植物检疫防疫等标准的实施。

(二)在加工领域,要重点抓好加工场地环境、加工操作规范、产品包装材料、兽禽屠宰安全卫生要求、HACCP和ISO22000等标准的实施,严格加工全过程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防止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严禁使用非法添加物。

(三)在流通领域,要重点抓好运输器具、仓储设备及场地环境卫生、市场准入要求、分等分级、农产品条形码、包装、标签标识等标准的实施。建立农产品追踪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确保流通安全和消费安全,有效地规范农产品贸易。

(四)加大优势农产品、优质专用农产品等相关标准的实施。

(五)抓好与节水、节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配套标准的实施。

第十二条 要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各环节均有标准可依;要建立监测体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职责,强化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以及种植、养殖、加工、流通过程的监控,依照标准开展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引导示范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相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第十四第 要有计划地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和管理者进行标准化和质量安全培训。重视从农民中培养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逐步培育一支农业标准化的技术推广队伍。

第十五条 积极推广“公司+农户+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标准化”等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标准化示范中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探索多种形式的示范区建设经验。

第十六条 示范区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区域应达到当地同种或同类产品种植面积或养殖总量的60%以上,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养殖的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

第四章 示范区的管理

第十七条 国家标准委负责示范区建设规划、立项,制定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负责示范区考核的组织管理工作。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本行业和本地区示范区建设的管理、指导和考核。

市县标准化管理部门负责本地区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加强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统一协调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

第十九条 国家标准委对所确定的示范区建设项目给予一定的补助经费,地方财政要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示范区建设的补助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二十条 示范区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示范区一经确定,由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见附件1)要求,向国家标准委报送实施方案。

第二十一条 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每年对示范工作进行一次总结,总结情况及时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汇总后,于年底前报国家标准委备案。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应对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加强督促检查,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工作检查。对组织实施不力、补助经费使用不当的,限期改进。对经整改仍不能达到要求的,取消其示范区资格。对取得明显成果的,要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已通过项目目标考核的示范区加强后续管理。

第二十三条 示范区工作不搞评比,不搞验收,不搞表彰,建设期满时严格按项目管理要求对示范区进行项目目标考核。项目目标考核工作由国家标准委统一组织,一般委托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进行。项目目标考核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规则》(见附件2)执行。

第五章 示范区审批程序

第二十四条 示范区建设项目,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标准化管理部门或涉农部门,也可以由农业龙头企业、行业(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出申请,内容包括:示范类型、示范区域、具备的条件、拟达到的目标(标准覆盖面、质量目标、经济指标、社会效益等),并填写《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初审。

第二十五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对申请报告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内容主要包括:该申请单位申请示范内容和区域是否符合规定,已具备哪些条件,尚不具备的条件,拟采取何改进措施等。第二十六条 国家标准委组织综合评审,符合示范区总体布局和各项规定的,批准实施。对于基本条件好,积极性高,有经费保证,不需要国家经费补助的示范区项目,可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经国家标准委同意后,可列入国家示范区项目。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管理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可参照本办法确定省部级示范区或示范项目,报国家标准委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标准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附件:(右键另存为)

1.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

2.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考核规则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宣城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宣城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安徽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皖政„2011‟117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加强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家、省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政府成立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市质监局、市农委、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市旅游局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在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质监局统一监督管理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市农委负责本行业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其他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示范区,是指对以一种或一类优势农产品为主,在特定区域内,实施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推广项目,并由市政府命名示范区称号的农业生产区域。

第二章 建立示范区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 示范区有确定的区域范围,有较好的交通运输、通讯等外部条件,农业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第五条 示范区应有明确的承担单位、保证单位和参加单位。示范区承担单位是指承担示范区建设的企业、行业(产业)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保证单位是指保证示范区建设实施的县(市、区)质监局或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参加单位是指参加示范区具体任务的县(市、区)质监、农业、林业等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

第六条 示范区原则上要地域连片,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品种优势和市场覆盖面的种、养殖业,具备较强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第七条 示范区有较完善的经营管理架构,对示范区建设有总体规划安排、具体目标要求、相应的措施和经费保证,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八条 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对农业标准化有较高的认识,有专门的标准化机构,配备专(兼)职标准化工作人员,有较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第三章 示范区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第九条 示范区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农业标准化的手段,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十条 经批准确定的示范区,由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按任务书要求组织实施。应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建立示范区建设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技术支撑机构。建设期内的示范区 应树立项目标志牌,标示项目名称、有效期、示范规模、承担单位、批准单位等。

第十一条 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要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龙头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核心,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农业企业标准体系,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确保标准贯彻实施。

第十二条 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必须制订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检验、贸易的依据。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制订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第十三条 鼓励对示范效果好、产品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示范区农产品生产企业主持、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第十四条 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要进一步制定完善示范区环境保护措施,药物、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与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标准、农产品收获与加工管理等要有相应的农业技术规范。

第十五条 具有生态、生活服务功能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应重点抓好农业生态保护,循环农业、农业旅游接待服务标准或技术规范、质量操作规程等相关标准的制订和贯彻实施。

第十六条 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要建立较完善的监测体系,加强对产地环境、投入品、初级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及农产品深加工过程实施的质量监控,配备相应的自检设备,理化、安全指标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应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机构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第十七条 企业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产品检测的计量器具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或校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八条 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ISO9000、ISO14000、HACCP、GAP等管理体系认证和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产品认证,积极申请注册商标,争创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安徽名牌、宣城知名产品,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第十九条 示范区在产、供、销各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建立符合标准化管理要求的全过程规范化记录档案或电子档案,所有档案记录应保存三年以上;做到全程质量可追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承担示范区建设的企业积极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区建设的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应分别达到AAA级、AA级、A级以上。

第二十条 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应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和相关标准的宣贯,提高生产、管理者的标准化意识,培养农业标准化技术人才,推广的标准化应当简化技术规范或操作卡,用宣传图片、明白纸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发放到示范农户,并组织和监督标准的实施。

第二十一条 示范区建设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第二十二条 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应卓有成效地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每年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报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专家对示范区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使示范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章 示范区的申报和审批

第二十三条 示范区申报工作每年组织一次,由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受理和截止日期。第二十四条 示范区由建设承担单位提出申请报告,填写申请书,内容包括:示范类型、示范区域、示范区建设的年限、目前现状及项目条件、推广实施的技术标准、经费来源(包括自筹经费、当地政府投入、有关单位投入、示范区主管单位下拨的建设补助经费等)、实施标准的组织措施、预期目标等。参加单位、保证单位加具意见后报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十五条 示范区建设实行项目储备制,推进项目升级制,建设期满复评制。

(一)每年或每两年一次,对示范区项目实行预申报,建立示范区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

(二)推进项目升级制,申报上一级示范区项目的,须是完成下一级示范区建设并通过目标考核合格的项目。

(三)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复评:

1、贴近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政府相关政策配套并推动有力;

2、示范区农民标准化意识增强,承担单位有专兼职的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农产品未出现质量安全事故;

3、示范区发展规模增加20%以上,或示范户增收20%以上;

4、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

5、承担示范区项目的农业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达到A级以上;

6、示范区承担单位在管理、科技等方面具有特别突出的创新性。

第二十六条 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评审计划、组织由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专家组成的考评组进行书面、实地考察评估,择优报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批准后,报市政府命名、颁发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牌匾。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是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管理单位。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日常管理单位。

示范区所在地的县(市、区)质监、农业等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示范区的建设。

第二十八条 示范区在有效期内,可直接在产品或产品包装以及广告宣传中使用“宣城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字样,并说明有效期限。

第二十九条 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加大对示范区扶持力度,强化对示范区的监督抽查或巡查,监督抽查检测中,对发现不合格的,由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处理。

第三十条 示范区建设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制定技术标准、宣贯实施标准、开展检测工作、组织标准化培训等,必须专款专用。

第三十一条 示范区建设期满前3个月,建设承担单位应及时向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项目目标考核申请,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材料进行初审,并组织验收组对示范区进行项目目标考核。

第三十二条 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对农业标准化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由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报请市政府进行表彰。

第三十三条 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实行退出制,日常监督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报请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批准,取消其示范区资格,收回牌匾,并予以通报。

(一)示范区建设中组织实施不力、补助经费使用不当;

(二)示范区建设管理期间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示范区建设管理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不合格;

(四)生产中使用违禁品,不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管理的;

(五)示范区项目目标任务考核不合格。第三十四条 对被取消示范区资格的承担单位,自被取消资格之日起3年内不得重新申报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保证单位3年内不得再次作为其他示范区的保证单位;参加单位3年内不得参加其他示范区建设。

第三十五条 因城市发展或示范区调整,不再具有原有功能或生产能力的,县(市、区)质监、农业、科技、财政、林业、环保、工商、商务、粮食、旅游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情况,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后,报请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批准予以终止。

第三十六条 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后分别一次性奖补建设承担单位20万元、10万元、5万元。

第三十七条 主持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地方标准制(修)定的分别一次性奖补主要起草单位10万元、6万元、3万元、1万元。

第三十八条 首次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达到AAAA级、AAA级、AA、A级的分别一次性奖补创建单位5万元、2万元、1万元、0.5万元。

第三十九条 通过ISO9000、ISO14000、HACCP、GAP认证的分别一次性奖补通过认证单位1万元。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农产品”是指种子(含种子、种苗、种畜、种禽、鱼苗、食用菌菌种和其他繁殖材料)、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食用菌、棉花、花卉、园艺、蜂产品及其他农产品。

(二)“ISO9000”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世界各国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关于质量管理的一系列国际标准。ISO9000认证,是对组织的质量体系实施评定,向公众证明该组织的质量体系符合ISO9000标准。

(三)“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促进全球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制定的一个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认证,是对组织环境因素的管理是否达到改善环境绩效实施评定,向公众证明该组织满足相关方要求的同时,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四)“HACCP”是指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是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的危害的一种体系。

(五)“GAP”是指良好农业规范。GAP作为一种适用方法和体系,通过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

第五篇: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保障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工作的有效运作,促进我省农业技术进步,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区建设要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的要求;要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关精神;要结合我省农业生产需要,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以一种或一类农产品为龙头,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实行综合标准化管理。

第三条示范工作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农林厅、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示范区的组织、规划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示范区的建设工作由当地政府统一负责,质量技术监督、农林、海洋与渔业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第二章建立示范区的基本要求

第五条示范区所在地人民政府重视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对农业标准化有较高的认识,对示范区建设有总体规划、具体目标、相应措施和经费保证。

第六条示范区建设要坚持以一种或一类农产品为主,实施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标准化管理;要与当地政府实施的农产品基地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和“丰收计划”、“星火计划”、“推广计划”、“火炬计划”等项目结合。

第七条示范区应优先选择预期经济效益前景、技术推广前景较好、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区域连片、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商品优势和市场覆盖面的项目。

第八条示范区应具备一定的示范技术推广、产品销售网络和能力,组织程度较高;应初步形成与当地示范项目相适应的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组织或网络以及相应的农业服务体系。

第九条示范区应具备较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以及相适应的服务组织和机构保障;有一定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

第三章示范区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第十条示范区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标准化的手段和方法,加快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探索应有标准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经验。

第十一条示范区以实施农业综合标准化为主要任务,内容包括:

1、组织实施农林牧渔种养业苗种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保证农用生产资料的高质量供应;

2、组织实施农产品等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

3、组织制定必要的农业地方标准、农业技术规范,并组织实施。加快科技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

4、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标准化管理,实施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冷藏等有关标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5、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外先进标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产品出口创汇。

第十二条建立健全农业监测机构,充分发挥现有检测力量,开展农业监测工作;逐步完善农产品、农用生产资料的监督检测设备和手段,切实为维护和保证农业生产服务。

第十三条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和管理组织及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增强生产、经营和管理组织及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标准化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

第十四条示范区建设应达到:标准科学适用,体系结构合理;产品质量优质,产量明显提高;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增效;监测体系健全,管理机构完善。

第十五条示范区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区域应达到该地区同种(或同类)产品种植(或养殖)面积的70%以上,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带来的贡献(包括良种率、优质品率、投入产出比等指标)应高于其他同类地区。

第四章示范区的管理

第十六条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农林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对示范区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审批和验收。

第十七条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质量技术监督、农林、海洋与渔业部门应按照省示范区的统一规划负责组织和指导当地的示范工作。各市要结合当地的实际,设立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第十八条示范区工作由县(市)政府统一负责。成立示范区工作领导组织,由质量技术监督、农林或海洋与渔业部门共同组成。质量技术监督、农林或海洋与渔业部门根据其职能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第十九条示范区所在地政府应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精神,落实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经费,省给予适当的补助。项目经费应专款专用。

第二十条示范区建设时间一般为3年。示范区一经批准,示范区所在县(市)应在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实施方案。经市同意后的实施方案由示范区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农林厅或省海洋与渔业局。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示范内容、任务、目标的计划及采取的配套措施等。

第二十一条各市应加强对示范工作的日常指导,每年组织两次集中检查。对组织实施示范工作不利、补助经费使用不当的,限期改进,直至取消其示范区资格;对取得明显成效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示范区建设3年期满时,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省农林厅或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对示范区进行验收。

第五章示范区审批程序

第二十三条示范区所在县(市)政府提出开展示范工作的申请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示范类型、示范区域、具备的条件、拟达到的目标(标准覆盖面、质量目标、经济指标、社会效益等)。填写《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报市质量技术监督、农林或海洋与渔业部门初审。

第二十四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农林和海洋与渔业部门依照本办法第二章、第三章规定,对示范区所在县(市)提出的申请报告和填写的《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组织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该申请县(市)申请示范内容和区域是否符合规定;已具备的条件;尚不具备的条件及拟采取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第二十五条《江苏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及评审意见由市报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农林厅或省海洋与渔业局。

第二十六条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农林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对示范区的申请进行综合评审,符合示范区要求的,正式批准实施。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农林厅、省海洋与渔业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下载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切实加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管理,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

    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云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努力实现农业强省,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5篇)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中的作用,制定本......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情况汇报

    绿色食品“XX“牌稻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各级领导特别是省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已经运转一年多了。下面,根据省局指示精神,将“示范区“实施一年多来的主要工作情况分四个方面汇......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共5篇)

    安徽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强省,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

    农业示范区园区管理办法

    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区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园区”)管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根据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参照其他地区现......

    稻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总结

    稻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总结 绿色食品“河横”牌稻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各级领导特别是省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已经运转一年多了。下面,根据省局指示精神,将“示范区”实施一......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年终工作总结2011年,在市、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村党组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