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课时

时间:2019-05-13 02:1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课时》。

第一篇: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课时

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并从中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 事物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抽读。

二、指导观察,看图说话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仔细观察,看有什么不一样。

2师指导观察:观察者两幅图的时候我想请小朋友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看,你们能做到吗?请大家注意力集中,认真看认真听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还有的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挂在藤上,一个是掉在地上。

3聪明的你们都回答出来了,老师还有个问题需要你们帮忙解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4指名回答。谁来帮帮我

三、图文对照,学习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刚才看到同学们都非常了乐于助人,老师非常高兴,现在我又想知道:小葫芦长成什么样的?我要同学用完整的句子,流利地说出来。看课文第一段吧!2先出示图片出示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1)指导朗读这两句话。师范读。你们在什么时候会说话会用到“哇”,(高兴)那个人一天看一次是吗?是每天!说明他非常喜欢小葫芦,现在就请大家带着喜爱的心情跟着老师读一遍。(用赞美、喜爱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四、学习第2、3自然段,探究原因

1学生自读,想想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可爱的小葫芦都掉在地上了,老师又不明白了,小葫芦为什么会掉呢?请同学们自己读2、3段)2交流想法(叶子上长蚜虫,那个人也不去治)指名回答,追忆《棉花姑娘》 3师讲解第2段,请生上台表演(注意“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盯”“自言自语”)

4讲解第3段,师范读,请生上台表演,注意语气。5出示句子:(在这两段里,老师有两句话不能理解,又想麻烦大家来帮忙,请坐好了)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1)(2)

他想的是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师范读、自由练读、男女生对比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表达得语气更强烈些。

五、朗读课文,感受寓意

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种葫芦的人说说?(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a)拓展练习

同学们,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 如果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那他种的葫芦又会怎么样?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长虫 变黄

联系 听取意见 葫芦(可爱)↓ 落了

第二篇:《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教学设计

执教者:玉桂小学

郭英

指导老师:郭云琼

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提倡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讲,要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

2、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3、会写“怪”、“慢”两个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和体会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摘葫芦游戏巩固生字词。

2、把句子补充完整。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了几个()。多么()的小葫芦哇!

(1)指名补充。

(2)齐读填完整的句子。

二、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结果是不是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示图:你看到了什么?结合板书:变黄---落了)

2、图文对照读第四自然段,指导书写“怪”。

3、小朋友,学到这儿,看着这两幅图,你想说什么?

4、对,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我们读读2、3段,仔细想一想。

三、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答案。

2、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找到答案了吗?

3、看到叶子上的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示:有几个虫子不用怕。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说明不可怕呢?请大家再把这两句读一读。)

4、(师简介蚜虫)蚜虫那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朗读指导,结合表演理解“盯着”,根据生活体验理解“自言自语”。)

5、是啊,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你听了他的话,想对他说什么吗?

6、他的邻居看见了,怎么劝他?(指导读邻居的话)

7、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他的反映是什么?(指导书写“怪”)他为什么觉得奇怪?

(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知道这话的意思吗?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8、分角色朗读表演。

[设计意图:本段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先引导学生带着中心问题质疑,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求知欲,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最后,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四、感悟寓意。

1、叶子上的蚜虫不治,他要得到葫芦吗?为什么要不到?

2、那个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看着这些落了的葫芦,种葫芦的人心情会怎样?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活动

假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还是长满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样做呢?

让我们在小组里创编新的故事,然后汇报交流。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于是,他赶紧(„„)。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

[设计意图:通过对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对学生进行一次人文教育,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附板书: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葫芦(可爱)

长虫、变黄 落了

叶和果有联系

第三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台儿庄区明远实验小学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二)过程和方法

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二)教学难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

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画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读生评价、分角色读)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看图和朗读得到充分的感悟。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我会读:

同学们,今天有许多的“葫芦娃”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想认识他们吗?

指名读——带读

2.我会找:

学了课文的生字,你会给这几个生字宝宝找些朋友吗?(邻、藤、盯、芦)

(指名给生字组词)

dīnɡ

guài

ténɡ

lín

zhì

3.通能过上节课的学习,这个人要葫芦, 他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生字“治、怪”。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二、精读感悟,感情朗读(第四次先学后教)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学自测

(1)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生自学。2.小组纠错

小组内交流:互相讨论。3.质疑拓展

学生提出不会的或不清楚的问题,老师予以解决。句子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1)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2)教师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教师出示幻灯片)(3)引导学生看图背诵段落: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a、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这说明了什么?(教师出示幻灯片)

b、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师出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从多次的朗读中深深感受到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朗读指导不需多讲术语,只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身临其境,感情自然会出来。)

(5)喜欢这样的葫芦吗?把这一段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二(与图一对比)

师: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名回答)2.师:是啊,这么好的一棵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出示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用“——”划出他看到的,用“﹏﹏”划出他心里想的,用“()”括出他说的话。

板书:看 ——

想 ﹏﹏

说()(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对困难学生加以指点)

3、检查汇报:

(1)师:他看到什么,又是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①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句话?

自己读读想想,你能给这句话换种说法吗?(单独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②你觉得该怎么读?(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的语气)③这个种葫芦的人心里还会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填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④质疑:他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2)师:那他是怎么说的呢?

句子出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你能给“盯”找个近义词吗? ②“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③朗读指导:

师:你会“自言自语”地说说这句话吗?

师:说给小葫芦听又该怎么读?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评议:你们觉得他表演得怎么样?(3)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这时看见这葫芦叶上长了这么多的蚜虫,你会怎么做? 指名回答

2、师:我们的同学是多么会关心人。是啊,他的邻居看到了这蚜虫,就来劝他了。谁愿意读第3自然段?

3、邻居是怎么劝他的?

出示: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朗读指导:

(1)怎么劝?你会劝吗?

(2)如果老师就是那个年轻人,谁想来劝劝我?(指名读)男同学来劝—— 女同学来劝—— 大家一起劝——

4、师:可是那个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1)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你能读懂些什么?(交流自己的想法)(2)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在他看来,叶子上的虫子还要治吗?换种说法。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两个句子语气的不同吗?(对比朗读,体会语气的不同。)

(3)如果让你把他的话说完,你接下去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我要的是葫芦,(4)朗读整句话。谁愿意完整地读这句话?

5、分角色朗读。

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下这两个人的对话,看谁能读出他们各自的语气。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读:同学们,当这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有了蚜虫,他说—— 当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时,他说—— 当邻居劝他治一治蚜虫时,他还是说—— 2.再次出示图

师生:就这样,没过几天,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地都落了。(板书:黄、落)

3.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这时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4.师:你们说,是什么害了这可爱的小葫芦呢? 5.哦?为什么说是年轻人害了小葫芦?

(预设随机板书:年轻人不懂得科学、无知、不听邻居的劝告、不知道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积累拓展,学习写法(第五次先学后教)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治、怪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怪”并讲述:(板书:怪)(课件出示): “怪”田字格课件。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课件出示):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归纳总结,达标训练

1、我会连:

挂了 小花 雪白的 小葫芦 开了 蚜虫 可爱的 南瓜 生了 绿叶 细长的 小花 长了 小葫芦 圆圆的 葫芦藤

2、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胡()();()()

户()();()()

古()();()()

令()();()()

3、照样子,写句子。

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里还用买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领巾还能不保护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3).天黑走路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同学做点好事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日清作业,拓展延伸

1、如果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那他的葫芦会怎么样呢?(我用画画的方法来回答)

2、想像说话:

第二年,那个年轻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葫芦又生了许多虫子……

第四篇:《颐和园》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册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的一扇窗口。《颐和园》一课是其中的一篇关于写景的游记。这篇精读课文最大特点就是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用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展示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特点和中年级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的读书要求及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的习作要求,我们力求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让教学走两个来回,让学生随着文字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把书读厚,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很好地感受到颐和园的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反过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游记的写法。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

这篇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展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围绕景色的特点,让学生在不同方式的阅读中进行感悟、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同时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汇集,感知课文内容和领悟课 文中所体现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地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学生分析:

这一时期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孩子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各种思维能力开始增强,如果教师在这时好好引导,对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已经有了很多游玩的机会。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游玩时的顺序,还是比较清晰的。所以,对于游览顺序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学生也能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带着感悟进行朗读。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难点: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六、教学资源:

与课文相关联的拓展资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科书,PPT。

七、教学策略:

1、情境再现法: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2、以读促悟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理解课文。用声音读出美、用心灵感受美。

3、读、看、讲

写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加强读写结合。

八、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大家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么的印象?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这句话在哪?请说一说。这一句话告诉了我们颐和园有几个特点?

2、师:上节课我们找出了描写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提问:作者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著名的景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再次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明确作者的游览路线。】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学生按自读提示学习)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廊的“长、美”。

1、找出描写长廊的句子读一读,读后交流感受。

2、谈感受:长廊怎么样?(长、美)

(1)感受长廊的长:抓重点词句-----出示长廊图片,直观感受-----有感情朗读,读出长廊的长。

(2)感受长廊的美:画、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景点的特点】

3、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和美。(齐读)

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你认为作者最关注的是哪?(也就是作者写的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

3、感悟昆明湖的“静、绿”。读描写昆明湖的句子。

师出示课件: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作者抓住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他又是用什么方法写出昆明湖的特点的?前面写了昆明湖的静,这里又写了游船和画舫的动,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渗透写法,以动衬静】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滑船”应该是“划”,作者却用了滑冰的“滑”,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更突出了湖水的静】

5、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我们领略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的美景,接下来,我们就去昆明湖畔看看吧!

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学课文感受十七孔桥的壮观。

师出示: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师:读着这段文字,如果有一天你到十七孔桥上去,你最想看的是什么?为什么?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

现在我们随着作者游览了颐和园,那里的景色仅仅只有书上介绍的这几处吗?所以在最后,作者不由得写到: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四)、作业: 结合《颐和园》一课的学习积累,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18 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中心)

长(一眼望不到头、七百多米、273间)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静 十七孔桥

美(画、花木)佛香阁

高 壮丽 排云殿

绿(以动衬静)狮子(姿态不一)美景说不尽 6

第五篇:女娲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红楼小学

王芳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2、3、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找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掌握女娲补天的过程,并通过多样化的朗读,体会女娲补天过程的艰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习效果。倒塌

挣扎

冶炼

燃烧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朗读感悟,品词析句

(一)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

过渡:话说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人们一直过得很幸福,但有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天崩地裂,人类面临灭绝。大家一起看看这样可怕的情景。

1、出示: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教师范读)

2、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面临这样的情形,我们心里会怎样?(害怕、恐惧、„„)

A 哪位同学来读读,让老师感受一下你的恐惧。B 全班齐读

3、对比学习:老师把刚才那段话稍微做了修改,大家读读看有什么不同。出示对比:

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天哪,太可怕了!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深沟。山冈上燃烧着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全班齐读第二段话)A、教师引言:同学们,看看谁是最细心的,观察老师删除了哪些词语?(指名回答,课件出示:“远远的、黑黑的、一道道、熊熊”)B、C、你觉得那一段话更好?为什么?

小结:“远远的、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这些词语都是叠词,运用了这些叠词,就更能表现出当时天崩地裂的情景了。

4、师生接力读:

同学们,看!熊熊大火已经向山顶逼近了,人们紧紧地抱在一起,远远的天空(生读),地(生读),山冈上(生读),田野里(生读),许多人(生读),许多人(生读)。

【过渡】:在女娲的努力下,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

5)出现什么问题了?(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6)因此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过渡】女娲该如何补天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第3——4自然段(小组讨论)思考:①女娲为了把天补好做了哪几件事?②女娲遇到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呢?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

5、交流:问题一:女娲做了三件事:找石——冶炼——补天(板书)问题二:

6、女娲遇到了哪些危险和困难呢?你们画了哪些句子?(找生回答,答对给予鼓励)

生: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的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石。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呢?通过朗读体会,找出答案。

“冒着生命危险”说明女娲不顾个人安危,不怕危险。“几天几夜”中,说明找的时间很长和不容易。“找啊找啊”,说明找了很多地方。②女娲白天找,晚上找,找了几天几夜,找得心情焦急,找得身心疲惫。同学们,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女娲的这份焦急,这份疲惫读出来吗?

③聚焦“找啊找啊”。从这个词语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女娲找得辛苦,还能感受到?

(从这个词语中感受到女娲找了很多地方。)

7、补写

女娲在寻找五彩石的过程中,她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克服的呢?文章并没有写出来,下面就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一起去感受女娲为拯救人类做出的努力。

师:女娲她又找啊找啊,她走了许多路,爬了许多山,去了许多地方,她来到了高高的山上,来到了清清的小溪边,来到了茂密的树阴下,来到了(),来到了(),又来到了(),还来到了()。她踏遍了千山万水,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他走进茂密的森林,她爬上白雪皑皑的雪山,她来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她来到无边无际的沙漠,她爬上陡峭的悬崖,„„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

中找到了。

④是啊,女娲不分昼夜地找五彩石,找得多辛苦啊!让我再次体会女娲的辛苦(齐读)

【过渡】老天不负有心人,女娲不畏艰难和困苦,终于在泉水中找到了纯青石,她的心情怎样?(高兴、开心)

8.造句

师:饱尝艰辛的女娲在想什么?你们能不能用其中的一组词语说一说? 女娲心想:无论„„都„„ 即使„„也„„ 为 了„„一定„„

9、同学们,找五彩石非常的艰辛,而这仅仅是补天的第一步,接下来,女娲又做了什么?(冶炼五彩石,板书冶炼)①冶炼五彩石要用什么?(神火)

②老师告诉你们,一块钢铁冶炼成液体,大概需要2000度的高温。可以想象,能把石头炼成液体这个神火的温度肯定非常高。

③如果让你们在这高温的神火旁边呆一会儿你受得了吗?敢不敢呆呢?(不敢)

④可是女娲却要在高温的神火旁呆上——五天五夜。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女娲辛苦)这么辛苦,她放弃了吗?(没有)

⑤是啊,虽然这么辛苦,可女娲还是坚持没有放弃,把五彩石炼好了。谁来读出女娲的辛苦和坚持不懈?(课件出示4段前两句)

【过渡】五彩石终于冶炼好了,女娲最后一步要干什么?(补天,板书)同学们在这些句子中找找女娲补天的动词圈出来,看谁动作快。(课件出示句子)

①谁能勇敢的告诉我你都圈出了哪些动词(课件将句子中动词变色)②把动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如学生把动词读得轻松,师评:补天这么难的事,你却轻松自如,让我感到女娲力大无穷。如学生把动词读得很重,师评:女娲神力无边,让故事充满神奇的色彩。)

10、同学们,天补好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得救了。看,这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看着着美丽的彩霞,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出示女娲图片)

出示句式:女娲,我想对你说:_你真了不起!你那种为了拯救人类而不怕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的精神真让人佩服!

你觉得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 板书)【过渡】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无私奉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今天,我们从“女娲补天“这个神奇的神话故事中,看到了一个不怕艰难、一心为民奉献的女娲,其实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创造中,像女娲这样甘于奉献的神话英雄还有许多。(课件出示)

2、总结:他们虽然是不同的神,但他们都有着一颗善良、勇敢、甘于奉献的心!在他们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其实这也就是神话故事的魅力所在。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向家人复述这个神奇的故事

2、搜集更多的神话故事。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找石 炼石 补天

不怕危险、困难甘于奉献

下载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第二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白鹅 公开课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全)

    13《白鹅》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吃相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读写的训练中......

    公开课《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修改版(大全)

    《赶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听歌,这歌声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海边。看,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多么令人向往呀!每当唱起这首歌,作者便记起童年......

    《丑小鸭》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本课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2.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丑小鸭生活的艰辛;懂得要尊重......

    公开课《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9.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终5篇)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们教小学语言二年级在第四单位文本我想要葫芦【教学目的】: 1.了解文本的内容,探讨葫芦下落的原因。 2.通过朗读,体验修辞问题,惊叹句和不同音调的声明。注......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佚名一、复习一自然段 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