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辅导
3月5日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辅导
(二)把握精神实质 开启新的征程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最近一个时期,我省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赴全省各地开展宣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扩大宣讲覆盖面,帮助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理解、领会好五中全会精神,省远程教育中心、省委宣传部理论处联合制作了宣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系列课件。该课件为第二讲,主要内容有:深刻认识“十二五”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标;牢牢把握“十二五”主题、主线;正确认识我省基础和条件,开启“十二五”新征程。
为了百姓的幸福——记文登市西楼社区党委书记鞠小平2001年,鞠小平回到社区担任党委书记,在8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西楼社区居民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不但使西楼村从一个脏、乱、差的“三类村”一跃成为文登市村居中经济实力最强、人均生活水平最高、生活保障最全的村居,还通过携手发展,带动周边弱村共同富裕,成为村居共建新农村的典范。鞠小平也先后荣获“威海市劳动模范”、“威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3月10日
探秘肥城有机菜肥城市是全国有机蔬菜的发源地,目前有17.8万亩有机蔬菜,是全国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基地。该片采用动画说明、主持人讲解和采访等多种方式全面详实、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肥城市有机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生产技术、质量监管、销售及发展前景,对各地有机蔬菜的种植、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旱地小麦肥料早施、深施与节水栽培技术该片介绍了莱阳农学院研究成功的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详细讲解了小麦在干旱环境下如何提高产量的种植方法,对改变小麦传统种植模式、应对干旱天气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月15日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辅导
(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明确我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最近一个时期,我省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赴全省各地开展宣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扩大宣讲覆盖面,帮助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理解、领会好五中全会精神,省远程教育中心、省委宣传部理论处联合制作了宣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系列课件。该课件为第三讲,主要内容有:“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我省“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主要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
民主的力量——博兴县公推直选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工作纪实博兴县是省委组织部确定的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试点单位之一。试点工作中,县委积极谋划试点程序,大胆引进竞争机制,切实把民主权利交给党员,试点工作获得圆满成果,并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
3月20日
“文化书记”的乡村情——淄博市周村区和平社区党委用文化推动发展的经验多年来,淄博市周村区和平社区党委书记张敬军始终坚持发展村居文化,不断提升班子成员和居民的文化素质。通过兴办文化教育产业等多种形式,有力推动了村居经济发展。和平社区由一个原来全市有名的落后村变成了现在全市的经济强村,成为创先争优的典型。张敬军也因此被群众称为“文化书记”。
南山之恋——青岛市四方区南山社区党委为民服务纪实青岛市四方区南山社区是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该社区党组织也是青岛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社区党委一班人真心诚意地服务社区居民,通过“创建360爱心加盟党建品牌、创办好邻居大食党、建立社区博客、成立好邻居同乐会”等特色工作和活动,不但使社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使广大居民对社区产生了深深的爱恋。
3月25日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辅导
(四)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的基本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最近一个时期,我省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组成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赴全省各地开展宣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扩大宣讲覆盖面,帮助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理解、领会好五中全会精神,省远程教育中心、省委宣传部理论处联合制作了宣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系列课件。该课件为第四讲,主要内容有: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起草的基本情况;十一五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十二五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杨善洲,云南施甸人,原任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为了兑现自己当初“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3月26—4月4日
听党的话跟党走——记文登市西字城村老共产党员李秀德现年78岁的李秀德是一名有着44年党龄的老党员。30多年前他遵照党的安排远赴河南指导果业生产,把最好的人生年华奉献给了异地他乡;退休回到家乡,他全力推广果业生产新技术,带领西字城村的群众走上了致富路。他心系群众,造福乡梓,古稀之年偕女为村捐款一百多万元,让村民走上了整齐宽敞的水泥路。李秀德这样评价自己: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地下埋管节水灌溉技术广大农村农田灌溉大多采用的是大水漫灌,既浪费水资源又增加了农资成本。采用节水灌溉的新技术,对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该片以桓台县农村普遍采用的地下埋管灌溉技术为实例,详细讲解了埋管灌溉的好处、做法和实效,对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4月5日
为有源头活水来——乳山市推行党内基层民主纪实乳山市近年来致力于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工作,形成了一条服务科学发展的党内基层民主建设道路,被新闻媒体和有关专家称为“乳山模式”。该片以“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镇党代表、镇党委成员、镇党委书记”等工作为主要内容,详细解析了基层民主实现形式,对当前村镇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小麦中期管理技术该片针对我省当前小麦生长实际状况,结合往年四月份易出现的气象特点,讲解在小麦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重点讲解了如何预防小麦旺长、防倒伏,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防干叶,对小麦中期管理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讲解专家: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成员王法宏。
4月10日
奉献生命的曙光——记东平县优秀共产党员、高级中学教师李曙光李曙光12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虽身患癌症,却仍坚持课堂教学,无私奉献着最后的生命时光。他的事迹不但激励着学生,更感动了社会,东平县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都把他作为学习的榜样。
傅山村的当家人——记淄博市高新区傅山村党委书记彭荣均彭荣均,傅山村党委书记、傅山集团董事长,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乡村之星等称号。改革开放30年来,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艰苦创业,大胆改革,大力发展工业,走出了一条由农变工、由弱变强的发展路子,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个被称为“傅山现象”的农村工业化的改革神话。
4月15日
攻坚——淄博市淄川区探索建立三项机制集中突破难点村纪实淄博市淄川区从2007年开始,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责任落实、分类分步治理、动态管理“三项机制”,每年倒排出30个左右的难点村进行集中突破,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得到了农村党员群众的真心欢迎和上级的充分肯定。该课件以南佛村为剖析对象,对淄川区探索建立三项机制,集中突破难点村工作进行了集中反映,对当前村两委换届选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社区当家人——记青岛市市北区龙潭路社区党总支书记郭风英郭风英是一个一心想着群众、真心为民办事的社区当家人。为了社区群众的安定团结,她日夜地操劳着、奔走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社区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用奉献和真诚赢得了社区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4月20日
灌溉施肥技术灌溉施肥是将灌溉和施肥结合起来的一种现代施肥技术,主要通过微灌设施,把化肥、微量元素等肥料和水一起适时、适量送至农作物的根部,最大限度利用了肥、水资源,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适宜在各类经济作物种植中进行推广。
变革之路——夏津县探索农村社区“一部三会”管理新机制纪实近年来,夏津县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部三会”管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社区管理的变革之路,这是农村基层组织合并后从更深层次上对农村社区管理机制进行的变革,对广大农村社区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4月26日
对桌伙计——龙口市和平居党委书记贾国福和居委会主任王忠江的故事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龙口市经济开发区和平居委会在党委书记贾国福和党委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忠江的带领下,创造了经济腾飞、社会和谐的非凡业绩。贾王二人30多年坐对桌的故事也在当地传为佳话。近几年,和平居先后被山东省、烟台市及龙口市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模范居委会”和“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09年,全居经济总收入达到16.2亿元,人均收入14000多元。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和平居党委被龙口市确定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
小麦“一喷三防”、“防治吸浆虫病”等技术小麦“一喷三防”即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来防病虫、防干热风、防倒伏,是促进小麦安全成熟、提高单产的关键技术,近年来被农业部门大力推广。吸浆虫病是小麦常见病,对小麦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当前也是防治小麦吸浆虫病的关键时期。
4月27---5月4日
与村支书拉拉呱——淄博市淄川区韩庄村党总支书记褚全德谈农村工作经验褚全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已经34年,有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该片主要讲述褚全德本人多年来担任村干部的一些感受和处理农村基层工作的一些方式方法,切合基层实际,具有会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广大农村新任村干部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不用洗的大棚蔬菜——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方法农药化肥的常年使用,使得农药残留的危害也日益严重,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越来越为当前菜农关注。临朐县蔬菜大棚种植户侯全智,探索出了几种新的蔬菜种植方法,使蔬菜达到了绿色有机的标准,也提高了产量,节约了成本。该片介绍了这几种简便宜行的种植方法。
5月5日
专题讲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当前,“社会管理”方面的知识成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德州市举办了“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就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该片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及重大意义”、“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要发挥多种社会主体的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对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有很好的作用。
专题讲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下)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当前,“社会管理”方面的知识成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内容。德州市举办了“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就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该片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时代背景及重大意义”、“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要发挥多种社会主体的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对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有很好的作用。
5月10日
一个可以复制的新农村样本——濯村现象解读2010年9月,中央新农村建设联合调研组在莱阳市的濯村调研,并得出结论,认为濯村新农村建设经验可以在广大农村“复制”。本片以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新农村建设”调研动态《一个可以复制的新农村样本》为蓝本,结合调研组成员的亲身体会、濯村人对家乡变化的描述以及外商对濯村的印象,从濯村土地资源整合、工业反哺农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等三个方面,讲述了濯村在过去13年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该片对广大农村进行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启发作用。
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期部分地区个别蔬菜品种出现了价跌难卖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结合这一情况,山东省农科院的蔬菜专家就我省当前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广大菜农指出了积极应对的办法。另外,针对如何实现蔬菜种子国产化、如何解决蔬菜工厂化、集约化育苗等一系列蔬菜生产问题提出了建议。讲解专家: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研究员王淑芬。
5月15日
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5月10日,中宣部、卫生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上海市委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吴孟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讲述了自己爱党爱国爱民、立足岗位践行宗旨的奋斗历程。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刘振全、肝胆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王红阳、护士长程月娥、患者代表王甜甜,分别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吴孟超的先进事迹。
吴孟超,中国科学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从医60余年来,他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满腔热忱地为党工作、为国争光、为民解难,为中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机书记王金成——淄博市博山区上瓦泉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成带领群众发展有机农业的事迹上瓦泉村位于淄博市博山区的南部山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发展困难。2005年,外出务工的王金成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想点子、找路子,通过实施老人集中供养、土地流转等措施,逐步转变村民传统种植观念,实现了全村群众共同发展有机农业的最初设想,也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
5月20日
麦收30问(①收前管理、②使用收割机)当前正处于小麦收获前期,做好小麦“收前管理”等工作对确保小麦丰收起着重要作用。该片主要涉及以下内容:麦收前不能让小麦“喝的饱”;通过给麦粒“增肥”来提高产量;注意应对干热风;减少“烂场雨”造成的损失;收割机的正确使用、维护等。
聚力惠民当先锋——青岛市李沧区创建“聚力惠民”党建品牌工作纪实李沧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实施了以听诉求,问疾苦,解难题为主要内容的“四联四事”机制,积极创建“聚力惠民”党建品牌,让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交朋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收集意见建议,限时分理、限时办结。实现了创先争优载体的具体化,达到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目的。
5月25日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宣讲该节目以庆祝建党90周年和宣传“十二五”规划为主题,从八个方面讲解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怎样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具有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主讲人:姜永祥,1947年1月参加革命,1948年11月入党,先后担任过山东省龙口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市人大副主任等职。1992年离休后一直从事党的政治理论宣传工作。2004年10月,被中组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心为民的村支书——威海市文登县峰山村党支部书记谭新华的事迹2007年,年过花甲的谭新华在乡亲们的强烈要求下,回到文登市峰山村担任党支部书记。3年多的时间里,他无私奉献半生积蓄,倾情投入到农村环境整治中,让一个穷山村变成文登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无数个日日夜夜,他拖着患有严重肝病的身体,带领村民治山治水,让村民们过上了富足、和乐的舒心日子。
5月26---6月4日
和谐宜居新南韩——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南韩村新农村建设纪实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南韩村“两委”团结一心、超前规划、科学发展,为民办实事、办好事,通过发展工业带动村整体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初步实现了“城市化”的发展目标。该课件对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如何带领群众进行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党旗闪耀潘家沟——沾化县潘家沟村党支部带领群众抗洪抢险纪实2010年8月,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聚然降临沾化县黄升镇潘家沟。潘家沟党支部一班人在抗洪抢险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有灾情党支部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把创先争优体现到抗灾救灾工作之中,带领群众取得了抗洪抢险的重大胜利,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6月5日
伟大历程——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
(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伟大历程》系列专题节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在以后的90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建立了崭新国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使伟大的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节目内容包括:解放全中国,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新中国的诞生与巩固,为国家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打下坚实基础等。
《党史知识大讲堂》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和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共同推出了“党史知识大讲堂”栏目。该栏目以网上讲座的形式,邀请中央党校中共党史部曹普、祝彦等十位专家学者回顾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成功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伟大历程,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解读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和执政理念。
6月10日
新路——滕州市洪绪镇龙庄村新农村建设纪实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滕州市龙庄村曾经是个以塑料产业闻名的工业强村。但进入21世纪,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龙庄村的发展进入了停滞期。为改变这种现状,龙庄村党支部迅速转变发展观念,确立了发展村庄旅游的方向,使龙庄村从曾经的工业强村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旅游村。该片对广大农村转变发展观念,实现科学发展和建设新农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社区当家人——记青岛市四方区洛阳路街道海琴社区党委书记夏玉波海琴社区党委书记夏玉波13年如一日奉献在社区岗位上,和党员们共同创办了365党员工作室,用真心、诚心、爱心、耐心为社区居民服务,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信赖,在创先争优中做出了突出成绩。
6月15日
伟大历程——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
(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伟大历程》系列专题节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在以后的90年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建立了崭新国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使伟大的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节目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等。
《党史知识大讲堂》
(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和建立新中国的构想及实践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新闻宣传局和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共同推出了“党史知识大讲堂”栏目。该栏目以网上讲座的形式,邀请中央党校中共党史部曹普、祝彦等十位专家学者回顾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成功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的伟大历程,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解读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形成的基本理论和执政理念。
6月20日
黄河见证——高青县公安局实施“六小警务”工作纪实淄博市高青县公安局坚持民生导向,创新社会管理,推出了“六小警务”,即“顺民心从小处想起、惠民生从小事做起、保民安从小案抓起、解民结从小纠纷调起、排民忧从小隐患整起、合民意从小节改起”,大力实施爱民固本工程,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一致肯定。
夏玉米节水省肥与“一穴三株”高产栽培技术夏玉米是我省种植的重要秋季作物,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选择耐密植、丰产性好的玉米品种。但植株过密,会出现玉米苗势大小不均匀等问题,使玉米抗倒伏能力大大降低,还会出现空杆、穗小、不结穗等现象。该节目结合夏玉米的生长特性,针对密植带来的问题,介绍了应用节水省肥与“一穴三株”等技术,在保证高密度种植的同时,确保实现夏玉米的大幅度增产。
6月25日
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 第一集:开天辟地为庆祝建党90周年,中宣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等联合摄制了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旗帜》紧紧围绕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为基本线索,全面回顾总结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伟业。
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 第二集:浴血奋斗为庆祝建党90周年,中宣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等联合摄制了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旗帜》紧紧围绕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为基本线索,全面回顾总结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伟业。
6月26—7月4日
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 第三集:建国创业
为庆祝建党90周年,中宣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等联合摄制了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旗帜》紧紧围绕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为基本线索,全面回顾总结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伟业。
中国共产党90年思想传承著名中共党史学家石仲泉,结合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经验,详细剖析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方面的继承、发展与取得的伟大成就。石仲泉,中共党史学家、研究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现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
第二篇: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材料之二
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十二五”改革的研究建议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来加快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具体包括加快推进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十二五”,浙江作为一个发达地区,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改革发展问题,也要考虑新阶段在全国改革发展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尤其是发展方式转型率先取得突破
在外部和内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对“十二五”的基本判断很重要:第一,“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第二,“十二五”时期也是我国由经济大国跨入经济强国行列打基础最关键的五年。在这个背景下,“十二五”的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抓住后危机时代改革的历史机遇,全面推进“一揽子”改革,集中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性矛盾,形成发展方式转型的活力、动力和合力,走出一条以扩大内需为主线的发展新路子,建立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从不同的范畴上看,发展方式可以有三种提法:第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九五”时期就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第二是经济发展方式,“十一五”时期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其实质在于实现从投资出口导向向内需导向的转变。第三是转变发展方式。我理解,转变发展方式的内涵主要是: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扩大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社会公共需求转型,构建适合我国特点的发展型社会体制和政策体系;强调政府转型,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一、“十二五”改革的两大特定背景
(一)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走势对“十二五”改革的影响估计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长期性。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步缓解,全球将进入后危机时代。其中有两个突出的情况:第一,主要发达国家去杠杆化、储蓄上升、消费萎缩和进口减少将成为中长期趋势。未来三到五年美国实际消费增长将从1995-2007年的4%下降到1%-1.5%左右。这将对我国“十二五”的改革发展带来重大的外部冲击。第二,即使欧美市场需求能够在总量上恢复,也不是原有规模和结构上简单的恢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使欧美市场的贸易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性。第一,从最近的“轮胎特保案”可以看出,国际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国以传统方式继续分享经济全球化红利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第二,周边国家希望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提供市场需求。例如有人提出中国要由“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市场”。第三,现在热议的“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尽管合作空间很大,但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大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世界低碳经济发展与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外部压力。第一,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国在后危机时代推进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共识。第二,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性结构调整的基本趋势。比如,美国计划在十年内投入1500亿美元发展新能源,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日本提出“绿色经济和社会变革”方案,推进低碳社会建设;欧盟提出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并在2013年前出资1050亿欧元支持发展绿色经济。第三,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承担巨大责任,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空前挑战。例如,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8%,占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量的2/3,排放总量居全球第二。美国提出的2013年减排计划,其中中国减排指标将占全球减排总量的41%左右,相当于拉美、非洲和中东的总和。在这个背景下,中国要不要做出承诺,如何做出承诺。今年12月份哥本哈根会议将是一个新经济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从历史看,每次危机基本上都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全球范围内大调整的“洗牌”过程;另一个是全球范围内一个国家、企业地位作用重新确立的过程。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改革发展带来的影响,总的结论是:短期给我国带来严峻的挑战,中长期内是我国加快改革、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这个判断,对于制定“十二五”规划,非常重要。
(二)我国发展阶段变化对“十二五”改革的现实需求 我国进入发展型新阶段。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由生存型阶段开始全面进入发展型新阶段。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率等一系列指标判断,我国开始由以解决温饱问题为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跨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这是国内一系列变化的重大基础。
——需求结构开始进入战略调整期。随着生存型阶段向发展型阶段的转变,需求结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基本方面:一是社会需求由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升级;二是社会需求由私人产品向公共产品需求的升级。
——发展阶段变化与“十二五”改革的主要挑战。发展阶段变化带来的社会需求结构战略性变化,使我国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当前我国的阶段性矛盾,可以概括为三方面:第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资源环境约束发展不平衡,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其中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包括贫富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第二,全社会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同基本公共产品供给不到位和供给短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仅在落后地区,在发达地区同样越来越突出;第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公共治理改善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发展阶段明显变化、内部需求结构处于战略调整的关键时期,面对这样三大矛盾,我国改革发展的出路在哪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从矛盾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鲜明地提出发展方式转型的重大问题。
建国60周年前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定背景下,我们一再强调中国发展模式的历史贡献和基本优势。从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到现在发展阶段变化的内部需求来看,我国发展模式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内外环境变化,使这个曾经成功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新阶段具有一定的不可持续性。从国际国内的压力看,转变发展方式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内需不足上。在深化改革中打破制约内需扩大的制度障碍,建立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
(三)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十二五”改革思路
根据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分析,“十二五”改革总的建议是: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来加快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具体包括:第一,加快推进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加快推进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为实现公平正义、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第三,加快推进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奠定重要基础。
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根源主要是体制机制缺陷。比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滞后,主要在于转变以政府主导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实质性破题;社会建设滞后与社会需求转型的进程,目前尚未在制度上保证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依据这个判断,第一,经济增长依赖于市场化改革的新突破;第二,社会发展依赖于社会体制改革的新突破;第三,政府转型需要尽快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有重大突破。
二、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
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推进“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总的考虑是:以扩大内需为总体目标,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环节,以深化市场化改革为基本路径,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改革的现实需求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例如:一是投资、消费、出口失衡,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尚未形成。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中服务业比重徘徊不前。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现在只有40%左右,低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约6-10个百分点。三是城市化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266.8美元,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城市化水平(2008年为45.68%)远低于应该具有的工业化中后期的均值(60%),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的释放与升级。四是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中国社科院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失业率已达9.4%。五是资源环境变化。我国长期形成的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水质、大气、土壤等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有多方面原因,比如产业政策、能源政策、环保政策等,但深层次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因素难以消除,并与特定的宏观经济形势结合在一起,不断固化现有经济增长方式。
(二)“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把扩大内需作为“十二五”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或者基本目标。我国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1年的42.5%下降到2008年的35.3%。有人说这是由于投资太快,所以消费比率也降下来。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但这是浅表层次的问题。消费率长期偏低,而且呈现逐渐走低趋势,与投资过高相联系,更与城市化进程缓慢相联系,但还是根源于传统发展模式中的体制机制缺陷,尤其是国民收入分配没有破题。
——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改革开放开始,我们一直把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整个发展方式需求出发,经济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症结所在,抓住了这个中心环节,应该说抓住了“牛鼻子”。这个判断十分重要。从现实需求出发,需要推进五个“着力”:第一,着力调整消费、投资、出口结构,尽快形成以消费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第二,着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尽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方式;第三,着力调整城乡结构,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第四,着力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尽快形成国家、企业、居民之间合理的收入分配关系;第五,着力调整所有制结构,使其与扩大内需的要求相适应。
——把深化市场化改革作为基本路径。主要任务包括八个方面:第一,加快推进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二,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第三,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第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建设;第五,加快推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第六,加快推进就业体制改革;第七,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第八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三、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 未来5-10年是我国社会转型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实现平稳转型,关键取决于对我国社会问题的估计与改革决策的选择。
(一)对现阶段我国社会突出矛盾的估计
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凸显。我国已开始从私人产品短缺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公共产品短缺将成为制约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十二五”解决公共产品短缺问题成为扩大内需的基本条件。
我国社会转型进入利益分化和博弈的时代。在这样一个阶段,社会矛盾凸显将是一个常态。当前,社会主体分化,利益主体相对稳定,与此相联系的利益博弈成为一个基本现实。为此,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需要在协调利益关系当中才能求得和谐稳定,如果用传统的方式来分析或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求得短时期稳定,难以求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在发展方式转变和人口结构变动条件下,劳动就业问题十分突出。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始终存在。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特别是沿海地区,受外需萎缩、人民币升值和生产成本高企的影响,一些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或关闭减员,明显收缩了就业空间。“十二五”在经济高速增长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是“十二五”社会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对“十二五”社会体制改革现实需求的分析
——缓解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与公共产品短缺矛盾需要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短缺和不均衡本质上是体制问题,尤其是城乡二元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十二五”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迫切要求在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政府责任、分工体制、财政体制、干部考核机制等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以基本利益关系协调为主线,加快和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利益表达的多元化渠道,建立协调利益关系机制,要求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十二五”社会体制改革涉及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难度加大,复杂性加深,要把构建利益均衡机制作为社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
——把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不仅要实施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构建发展型的劳动就业体制,更要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三)“十二五”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特点
“十二五”时期社会体制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社会政策和社会体制改革有机结合,既要注重政策调整,又要注重体制改革。比如在加大民生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在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同时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对接;在采取各种措施处理社会矛盾冲突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采取各种措施保就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就业体制改革。
四、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挑战不是经济社会本身,而是政府转型与政府决策。“十二五”经济社会体制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能否实现重大突破。
(一)“十二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在增强 发展方式转变对政府转型依赖性全面增强。由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对扩大内需有决定性影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并不是要削弱政府抓经济的优势,而是要把政府的经济职能转移到经济性公共服务上来。
尽管这几年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有所推进,但是深层次矛盾问题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在增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主导型经济运行机制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二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责不到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三是政府自身建设滞后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虽然这几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所进展,但改革远未完成。当前的突出问题是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到位和政府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尚不到位。
(二)“十二五”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点任务
——进一步完善政府的经济职能。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预见性、稳定性十分重要。尤其是从去年金融危机到今年,宏观经济政策预见性和稳定性对整个宏观经济平稳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二是宏观调控要与实际整个发展相适应。到现在,就业尚未真正纳入宏观调控主要目标。三是中长期规划的科学性、约束性对于宏观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现在,上上下下都在做规划研究,用两到三年做五年规划,可这个规划实际执行的约束性作用到底多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如果把这三件事情解决好,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十分重要。
——加快建立公共职责制度保障。严格说,目前我们尚未形成有效的公共职责分工体系和问责机制,所以只能“就职能转变谈职能转变”。前两天在河南调研时,一个镇长谈到,“我宁愿不要1500万元的财政收入,我只要100万元、200万元,然后集中精力做事情。可现在我90%-95%精力都是招商引资,要干的事我干不了”。应该说,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的理念已经形成,但是由于分工体制和问责机制等相关制度安排没有形成,深层次还有一个干部选拔机制问题,真正落实和体现公共职责还有很大距离。下一步,需要建立中央与地方规范的公共职责分工体制;以强化公共职责为重点,优化行政层级,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
——以事业单位改革为重点,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现在事业改革体制逐步推出来。在公共服务体制尚未形成的前提下,事业机构改革尽管叫分类改革,但是实际难免变形为卸包袱、减轻财政负担。如果要建立一个新的公共服务体系,恐怕2900万事业机构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关键在哪里?在于事业机构转型。如果国家和地方没有统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急于推进事业机构改革,可能对整个社会发展不利。——实质性地推进行政体制范围内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设的改革。从初步的实践看,以行政范围内的三权分设为重点的大部门制改革在形式上走了一步,实质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当然,在行政范围内实现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设,这取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程度。
五、关于发达地区“十二五”改革的几个问题
今年以来,浙江把保增长和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总体上企稳回升。应当说,这是政策调整和体制转型双重作用的结果。着眼于“十二五”,浙江作为一个发达地区,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改革发展问题,也要考虑新阶段在全国改革发展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尤其是发展方式转型率先取得突破。
如何确立区域发展在全国发展方式转型中的地位。“十二五”推进发展方式转型对包括浙江在内的发达地区来说尤为重要。如果能够尽快从传统的思维跳出来,在发展方式转型中寻求扩大内需的新路子,突出整个结构调整的战略地位作用,就可以有效应对内外环境冲击,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需要区域经济在某些方面率先探索,先行先试,先行发展,并且在这个进程中奠定在国民经济中的新地位。
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一个大战略,也是扩大内需的一个主要载体。斯蒂格利茨曾提出,21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两大动力,一是美国高科技,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国内也有学者提出,新阶段扩大内需的主要路径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现在城市化进程面临一系列问题,下一步要把省直管县和扩大中心城市功能作为主要途径。短期看,需要推进省直管县;但从发达地区看,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市域来说,将县统筹起来,走中心城市的发展路子。从现实考虑,可能对这个地区发展更有利。比如义乌,在经济实力上远超过中西部一些地级市的规模,可以考虑打破当前行政层级,做大做强义乌,带动周边地区加速发展,形成大义乌的城市圈。
要相互推进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城乡一体化。从大的范围来看,城乡一体化需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果能够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这件事情解决好,把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剥离出来,就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目前,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发达地区,包括浙江,都有条件做。如果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将会产生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发展低碳经济与结构调整。后危机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进入了低碳经济时代,不仅成为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一条基本主线,而且是国内发展方式转型最大的课题,面临最大的压力。对于区域发展,尤其是浙江作为全国发达的经济体,如何发展新经济,形成新的格局,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在改革和转型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危机倒逼改革。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对推动改革是比较有利的。具体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现在有些地方、有些行业加大了改革力度;第二,从现实需求看,发展方式转型重在体制机制安排;第三,在“十二五”时期,从国家决策来看更加重视改革的战略性突破。以浙江来说,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改革上先走一步,对下一步发展十分重要。
(作者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第三篇: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万宁市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材料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推进万宁科学发展
同志们: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去年十月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为“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未来五年指导我国推进改革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我认为,要领会好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把握好“十二五”规划的内容。下面,我就结合万宁实际,谈一谈对十二五规划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经济发展举世公认
十一五期间,也就是2005年到2010年,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1.2%,2006年时,我国确立GDP的增长目标是7.5%,结果大大超过了这个目标,达到了12.7%。2008年,汶川地震,我国进入了困难的一年,但是,这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30万亿元,比上年增速回落到9.6%。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深受影响,仅广东就有几万家中小企业破产倒闭。温家宝总理说,2009年是中国最为困难的一年,但是这一年,我国国内生
产总值为33万亿元,增速达到9.2%。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39万亿元,超过了日本,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财政收入从2005年3.16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8.13万亿元。回想“十一五”初期的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18万多亿人民币,去年我们达到了39万亿人民币,增加了一倍多,对比这些数据,不难发现,如果不考虑物价因素,“十一五”这五年就等于再造一个中国。1957年时,中国人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这在当时看来,的确是一种冒进的思想,但如果我们将时间的跨度延伸到2010年,那就不能不佩服他们的远见了。过去五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奇迹。现在,国际上议论“中国奇迹”、“中国模式”,其核心不外乎就是对我们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惊讶与赞叹。“十一五”取得的巨大成就赋予“十二五”一个特殊的意义,它使“十二五”成为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之后追赶美国的起点。
2、民生问题明显改善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并且还建立了农业补贴制度。老百姓上缴皇粮国税,在中国已经有2600年历史了。史书上记载,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强盛的时期有三个,分别称为:“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这些时期,老百姓种田,同样也要纳税,只有到了我们今天,才取消农业税,这是前无古人之举,惠及亿万农民之举。不但种田用不着缴公粮,咱们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还固定有几十块钱领。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确实做到了对涉及到民生问题的硬性指标,都能较好的完成。例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
数,新型农民合作医疗覆盖率等,都实现或者接近实现预期目标,尤其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这九年,全面实现了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
3、工业化、城镇化得到快速推进
“十一五”结束时,我国工业化从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从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整体上已经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但还不是工业强国。随着我国工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主要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例,服装、鞋子、水泥、钢铁、手机、彩电等等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09年,我国生产了200亿件服装,我们只有13亿人,全世界60多亿人,平均每人多少?去年中国制造了60亿双鞋,7亿吨钢铁,16.5亿吨水泥,6.2亿部手机,1.8亿台电脑,1亿台彩电,到去年年底,我国汽车的产能已经达到1800万辆。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同时,城镇化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了47.5%,城镇化率以每年接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增长。今天,中国13亿人口是这样分布的,6亿在城镇,7亿在农村。当今世界经济大国都有世界级的城市群支撑,美国有纽约等都市圈、日本有东京等都市圈、英国有伦敦等都市圈,美日两个国家的都市圈的经济总量占各自国家经济总量的2/3。“十一五”期间,我国正在形成了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为核心的18个都市圈。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它们的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2.6%,但2008年GDP总量却占全国的1/3,财政收入占全国的40%。
过去五年,同样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特大洪涝灾害,我市紧紧扭住科学发展不放松,全力抢抓发展机遇,务实拼搏,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一是经济实力在加速发展中显著提升。生产总值累计完成31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1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倍。
二是重点项目在创优环境中顺利推进。我市先后开展“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优质服务年”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实施“一带两区”发展战略,引进中信泰富、华润、中信国安、南山集团、中城建集团、奥特莱斯公司等一批大型知名企业落户我市。重点项目累计投资16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9倍。
三是基础设施在扩大投入中日趋完善。我市累计投入43亿元,完成城乡电网改造,改建农村公路686公里,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用户突破8万户,东环铁路建成通车,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广电网覆盖全市城乡。
四是民生社会事业在统筹协调中和谐发展。我市累计投入29亿元用于改善民生,是“十五”时期的4倍,其中投入6.1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107套。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6亿元,创办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完成147所农村学校改造,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偿还拖欠工程款,投入4000多万元解决工商、质量监督系统体制改革遗留问题;投入9000多万元,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和偿还历年拖欠教师工资。
二、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对于我们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可以用二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成绩和问题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这次全会,既讲成绩,也讲问题;既强调机遇,也指出挑战。特别是强调指出目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认为这句话完整地表达了中央对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判断。这个论断最初是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提出来的,至今已有9年了,但到现在仍然管用。从国内来看,问题确实不少,但成绩是第一位。既然有问题,我们就不能回避,就应该敢于实事求是的面对,这才是共产党人的态度。这里我把我们存在的问题叫做五大挑战:一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富人一顿饭等穷人10年粮这种地步了,前几年有一则报道说农民工到城里打工,拿不到工钱,最后竟然由总理出面才讨到了工钱,看了这报道后,心里有各种滋味,我们的总理日理万机,还要亲自为农民工讨工钱,农民工挣钱也太不容易了。万都大酒店对面,每天早上都蹲着一大堆农民工,等待着工作机会的到来;二是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前些年有报道说,外国人到中国到来旅游,感觉到在中国,城市越来越像欧洲,农村越越像非洲;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据统计,东部发达地区的GDP是西部落后地区GDP的10倍以上,一个国家可分为四个世界:北京、上海是第一世界,长三角、珠三角是第二世界,中部地区是第三世界,西部落后地区是第四世界;四是四个不起,居不起、学不起、病不起、死不起。居住方面,现在买一套房得花几十万,普通人买不起;教育方面,孩子读大学一年也得几万块,读不起;医疗方面,病了需要住院,一个晚上至少
也得1千块,病不起。现在安葬费也很高,有人讽刺地说,就是想死也死不起啊;五是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严重。我看过一个报道,说东部沿海有一些地方,这几年家家有别墅,个个有汽车,可是人的寿命平均只有60—70岁,青年人当兵是不经过体检的,因为一体检就肯定通不过,报道里面把这种现代化叫做狗屁现代化。前两年,市委办安排我和市四套班子成员上一个课,在谈到咱们万宁发展存在的问题时,我特别指出了一点,就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要引起注意,当时我列举了三个例子;一是上个世纪90年代时期,东澳、礼纪、北坡一带的钛矿开采,由于存在无序、非法、重复,造成了钛资源大量浪费和海防林的大量毁坏;二是龙滚、山根一带大面积种植菠萝,使大量的荒山野岭变成光秃秃,地表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三是长丰一带槟榔土加工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使一些村庄整天被烟雾笼罩,居住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的确,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加快万宁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我市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运行质量不高;二是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繁重;三是征地拆迁安置难度大,开发建设成本增高,重点项目推进速度不够快;四是部分机关工作人员作风不实、效率不高,为政不廉现象还是时有发生,依法办事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时期,我们万宁的发展,既面临以上这些挑战,更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而且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的机遇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来自于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二是来自于海南国际旅游岛
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三是来自于“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有力支撑;四是来自于“一带两区”战略的大力实施。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十二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抓手,以“一带两区”为重点,着力发展经济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把万宁建成海南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和万宁人民的幸福家园。
2、“十二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经济总量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三是滨海城市的形象基本树立。四是旅游目的地基本形成。神州半岛、石梅湾、山钦湾基本建成集旅游度假、休闲疗养、现代服务于一体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兴隆旅游区形成集温泉疗养、咖啡美食、归侨文化、演艺娱乐、科普于一体的旅游综合服务区。培植起高尔夫、冲浪、海钓、游艇、水上飞机等旅游新业态。五是民生事业进一步改善。实现以“学有所教、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为目标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六是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土地遗留问题及时全面清理,政府拖欠债务基本还清,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和国企下岗职工等得到妥善安置。
七是人文环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党风、政风、民风有根本好转。
四、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十二五”规划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实现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因而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努力提高党的领导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切实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二是注重在复杂环境、关键岗位对干部进行实践锻炼,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四是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强核心工程”和开展“三联三问三帮”活动,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五是善于用新的信息技术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工作效率,具体的说,要办好万宁党建网站,建立全市党员信息库,推进各级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六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政意识,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
2011年3月12日
第四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情况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情况
根据公司党委通知要求,我支部与11月15日召开全体党员会议,集体学习中投党委有关《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文件要求,并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全体党员们明确认识到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以及价值观的先进化和多元化,这也是几年来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通过学习,党员们认识到五中全会对于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重要意义,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为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实际工作中,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同时,党支部书记姜萍也对党员提出要求,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仅至于党员会议,会后更要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增强党性意识,增强大局意识,为公司发展,为营业部的发展作出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与贡献。全体党员也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表达了学习会议精神的体会,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一名共产党员的应有作用,做真正的先锋模范。
大连延安路党支部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解读“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的提出
“十二五”规划是指从2011年至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在2010年10月15日—18日在北京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即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温家宝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二、深刻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即一个坚持、两个时期、三个重点、四个更加、五个坚持、五个要、五种意识。
一个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两个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三个重点: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个更加: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五个要: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种意识: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一是党的意识。首先要牢固树立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的意识,要求我们提高执政能力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其次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再次要树立依法治国的意识,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推动走和平发展和祖国的统一。
二是宗旨意识。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如何实现好为人民服务,归根结底就是要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和文化,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进程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就是最好的为人民服务。
三是执政意识。这是党的意识、宗旨意识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他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使党的执政基础更牢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紧密。
四是大局意识。这是立党为公的要求,国际国内形式的深刻变化,可预见不可预见的困难机遇同在,要充分利用好机遇,抓好发展,大局意识必不可少,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党中央就是从大局出发,出台了有效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今后大局意识还是我们有效应对各种困难的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面对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地区差距悬殊,国际环境的挑战,大局意识是我 们团结取胜的基础。
五是责任意识,全会是这样告诫的,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要做到责任落实,就需要有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相结合,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把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的早日形成,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一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全会关于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增强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三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四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四、“十二五”规划的内容
“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容如下: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3、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改造提升制造业。
2、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3、加快发展服务业。
4、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5、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6、发展海洋经济。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1、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2、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3、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
4、加强城镇化管理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1、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
4、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5、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3、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4、建设人才强国。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1、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3、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4、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5、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6、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2、推进文化创新。
3、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2、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3、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4、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5、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
6、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2、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3、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4、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1、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2、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4、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5、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
6、积极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7、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四、三个新提法
(一)、“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实际上就是民 生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温家宝总理在《建议》(说明)中深刻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必须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即将过去的“十一五”,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规划“十二五”,人民群众期待过上更好生活。党中央审时度势,缜密规划,作出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部署。《建议》中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重要阐述,充分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 实惠,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新期待。
百姓期待“十二五”期间“十下十起”:房价降下来,居室宽起来;物价降下来,股票涨起来;信访降下来,和谐涌起来;难题降下来,保障建起来;事故降下来,安全多起来;沙尘降下来,天空蓝起来;噪音降下来,城市绿起来;污染降下来,乡村靓起来;折腾降下来,国力强起来;空谈降下来,人民富起来。反映出国人民众对特定社会问题的焦虑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期盼。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改革开放3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是走的便宜的路线,靠资源、环境、劳动力便宜,而不是创新,致使资源环境不堪重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早就提出来了,但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 济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好像是第一次。的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经济变革,而且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对新发展观的认同,对干部的考核标准,晋升机制,涉及到创新、教育、分配、公平、正义等等,以及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政府与市场的科学定位等。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以上的深刻变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事业改革发展等。
一个时期以来,社会贫富的差距拉大,拉大了的贫富差距既不利于启动内需,也不利于社会稳定,也有悖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没有“民富”就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它涉及到内需能不能成为长效机制,能不能使消费结构不断提升。所有这些,都涉及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已经使国家富裕起来了,那么在今后的时间里,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把富民放在首要位置,否则就难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过去30多年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改革开放前长期困扰我们的短缺经济状况已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近几年,特别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来,由于始终高度重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2010年以来,这一势头进一步得到延续。从最近公布的一些 重要数据看,“十一五”时期,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生活消费水平稳定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我们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还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和潜力? 一是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六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七五”时期增长14%,“八五”时期增长23.3%,“九五”时期增长10.6%,“十五”时期增长11.8%。其中,“八五”时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最快。那么,“十一五”时期的增长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统计数据表明,“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的7.9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7万亿元,增长98.3%,年均增长18.1%,消费品市场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成为继“八五”时期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增长最快的时期。与“九五”、“十五”时期相比,“十一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分别加快了7.5个和6.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消费品市场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二是消费热点频现,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过去5年,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优化升级,住房、医疗保健、旅游、文化、娱乐教育,以及享受型的汽车、家电、家居建材、电子产品等消费热点频现,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比如,2006年至2010年,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主要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年均增速为39%、金银珠宝类年均增速38.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年均增速37.9%、家电和音像器材类年均增速20.3%、通讯器材类年均增速15.9%。与此同时,餐饮消费也持续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以2010年为例,全国餐饮收入达1.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1%,对消费品市场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
三是农村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城市商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在农村,“十一五”时期,国家大力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城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逐步形成,不仅大大改善了农村的流通基础设施,而且明显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已累计建设和改造52万个农村超市、2667个配送中心,农村超市覆盖80%的乡镇和65%的行政村,年销售额近3000亿元。在城市,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了“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已建立全国商业示范社区143个,省级商业示范社区600多个,覆盖80多个大中城市,大大提高了商贸服务业的便民利民程度。
四是流通领域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过去5年,我国商品流通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基本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商品流通网络,各类商品市场空前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商业经营模式比较单一的状况,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少环节、开放式的竞争发展新格局。营销手段的多样化,经营业态的日益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现代流通体系的快速发展,在降低流通成本、扩大消费、引导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流通领域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开放范围由少数类别逐步实现全面开放,大量外资企业开始进入流通领域,众多民营资本也广泛进入流通领域,为流通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五是促消费政策措施成效显著,市场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尤其是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充分抓住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大范围、强力度地出台了扩大消费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以耐用消费品为切入点,实施了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直接促进消费的政策,挖掘消费潜力,不仅促进了城乡消费持续较快增长,还带动了家电、汽车流通服务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五、“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农村工作的特殊意义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仍面临复杂形势,影响“三农”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连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背后,各种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大好形势之下,往往潜伏着危机。明年在高起点上延续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难度很大,挑战空前,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减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导向要明确,措施要过硬,行动要坚决。
实践一再证明,越是宏观环境复杂,越是经济发展遇到难处,越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稳增长、控通胀、调结构,哪一样离得开 农业、农村、农民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农业有好收成,农民有好收入,农村有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底气、有基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盘棋才能活起来。
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改善农 村金融服务,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作业:
1、怎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2、2011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3、如何深刻领会“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农村工作的特殊意义?
4、作为大学生。如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