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轧辊产业发展综述
中国轧辊产业发展综述
Stephen Sun
1、我国轧辊行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以每年递增超过20%~30%的速度发展,钢铁产量已经连续十多年排名世界第1。2010年粗钢产量达到了6.2665亿吨,钢材产量达到7.9627亿吨,分别比2009年增长9.3%和14.7%。2010年,世界粗钢产量为14.14亿吨,我国粗钢产量远远超过排名第2~第6位的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德国5个国家粗钢产量的总和。我国钢铁、轧钢业的迅速发展,钢材产量的逐年增加,对轧辊制造业是有利的,按照国内各类轧钢机轧制辊耗的粗略统计轧制1 吨钢材消耗1.2-1.3 kg轧辊估算,生产8亿吨钢材,需消耗约100万吨轧辊。轧辊作为轧钢机的重要工具及消耗件,将伴随着轧钢技术的进步和轧钢装备的不断更新换代而发展。因此,我国的轧辊制造企业只有密切关注和深入了解轧钢行业的发展趋势,才有可能为自身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确定方向。
1935年,鞍钢轧辊厂的前身开始生产冶金轧辊,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1950年,上海新沪钢铁厂开始生产轧辊。目前,国内有冶金轧辊生产企业有300多家。
轧辊企业经过50年的努力奋斗,产品品种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和改观,国内轧辊制造企业能够生产和满足中、小型型钢、连续棒材、高速线材、无缝钢管、窄带钢、中宽带钢等轧机轧辊的使用要求。自2005年,我国年出口轧辊超过万吨,销往世界上二三十个国家。随着我国轧辊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轧辊辊耗由1970年轧制一吨钢消耗7.9 kg,降至90年代初4 kg/t,1998年,降至2.46 kg/t,目前轧辊辊耗在1.2 kg/t左右。国内轧钢行业是靠大量投资,引进国外最先进装备快速发展起来的,轧辊行业则主要靠自力更生,不断技改、扩建而推动发展,引进外资,合资兴办轧辊企业则刚刚起步。与轧钢行业相比,轧辊行业的发展较慢,经历更艰辛。随着国内轧机和产量的不断增加,轧辊消耗和需求量亦在逐年增加,然而国内轧辊低档次产品供大于求,产品过剩,制造厂竞相压价,而高档优质轧辊供应不足,依靠进口的局面始终未能得到彻底改变。近年来,国内新建大批板带轧机和H型钢轧机,这些新建轧钢厂基本上是选购和引进国外最先进的轧钢装备和工艺软件,控制系统全部由国外提供并配套安装,随机还订购了大量世界上最知名轧辊制造企业生产的优质轧辊。这一变化给轧辊制造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国内大型板带轧机和热轧宽带钢连轧机使用的各类轧辊约有一半需从国外进口,国际上的先进轧辊制造企业及其生产的各种类型的优质轧辊已悉数进入国内市场。宝钢宽带钢连轧机使用的大型板带轧辊约70%需从国外进口,直径Φ1 m以上的大型锻钢支承辊需从国外订购,特厚板轧机支承辊的订货交货期排到了2015年以后。引进大型H型钢轧机使用的轧辊也需依靠进口,大型型钢和板带轧机急需的复合半钢辊套,高铬钢、半高速钢、高速钢轧辊和大型深淬硬层工作辊和支承辊,国内虽然已经能够小批量生产,但生产的产品还不能稳定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性能,无法全面满足现代化轧机的使用及供货要求。
综上所述,我国大、中型优质轧辊的生产和供应仍是轧辊企业需要通过引进技术、资金和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来解决的首要问题,据统计和推算,我国新建和在建的各类大型轧钢机全部建成达产后,中厚板轧机年需轧辊4—6万吨;热轧宽带钢连轧机年需6—8万吨;热轧中宽带钢轧机年需轧辊2—4万吨;冷轧宽带钢连轧机年需6—8万吨;大型型钢和H型钢轧机年需轧辊4—6万吨。巨大的轧辊需求量,要求国内轧辊制造企业认真细分市场,寻求产品定位,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只有掌握世界轧辊发展的信息,加强基础性研究工作,加大轧辊新产品、新工艺的前期投入,建立必备的试验检测手段,配备相对稳定的研发人员,加强轧辊生产过程和工艺关键点控制,建立适合企业运行的创新体系,才能保证轧辊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强盛不衰的竞争能力。才能开发出高质量优质轧辊,满足现代化轧机的使用要求,才能使国内的轧辊在国际轧辊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2、中国轧辊制造业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核心提示:近几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轧机和轧制技术相继落户中国,推动了我国冶金轧辊制造装备和制造技术快速发展,使我们逐渐从早期的手工操作向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无论从控制水平还是精度都得到大幅度提高,轧辊质量稳定提高。2.1概述
在钢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钢材品种的结构优化步伐也在加快,尤其是以发展板材为中心的产品结构优化与调整。第一个特点是冷轧板比例大大提高,汽车板、家电板等高级板材以及电工钢板、不锈钢板等高附加值特殊用途板材产能提升迅速。从整个冷轧行业来看,工艺装备能力及技术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我国已建及在建的宽带冷连轧机已达到30余套,新上轧机以及一些老轧机通过技术改造,基本都配备了先进的板型控制系统,高级冷轧薄板的生产能力已达到4000万吨以上。如果再考虑单机架冷轧等小型轧机,我国冷轧板材产能约在7000万吨左右。第二个特点是钢材生产逐渐由常规型向高等级方向发展,如型线材产品向高强度方向发展,建筑用钢筋由过去的Ⅱ级钢筋向HRB400钢筋推广;第三个特点是以汽车板、管线钢、容器板、造船板为主体的各类板材,向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焊接性能及表面质量方向发展;薄板产品向着超细晶、高强度方向发展。总体上讲,除少数品种和规格特殊用钢外,目前我国钢材实物质量已逐步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实现高等级钢材产品的轧制需求,国内高端轧辊的研制和开发进程加快,大量替代进口的轧辊在短时间研制成功并取代进口,极大地满足了国内钢铁工业发展的需求。
轧辊作为轧钢工业的重要工具,是轧钢设备的最主要消耗部件,随着产钢量的增加,轧辊消耗量迅速增加。粗略计算,如果按吨钢消耗轧辊1kg估算,仅2007年的轧辊消耗就约在50万吨左右。随着钢铁企业产出能力的大规模迅速扩张,新建投产轧机的不断增加,给轧辊制造行业带来“井喷式”的强劲需求,中国的轧辊制造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为紧跟钢铁产业迅猛发展的步伐,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国内各轧辊制造企业近年来也加快了技术改造、产能扩张的速度。通过加强技术改造、自主研发能力培育,在技术装备、产品的使用性能上已达到国际水平,并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中国轧辊制造企业产品品种多、覆盖面广,可以生产不同材质、不同规格、不同品种的各种轧辊,服务并满足于国内各种轧机需求,通过与钢铁企业的合作与互动,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深化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立项研发课题,使上下游双方达成了一定的默契和协调,优化了市场资源和发展基础。
受轧辊行业火爆形势影响,大量的资金投入轧辊制造行业,扩建和新上一批轧辊制造企业。与此同时,国外轧辊制造企业也看中了中国轧辊业这块蛋糕,纷纷斥资在中国建立或合资兴建轧辊制造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现有大大小小300多家轧辊厂,产出能力达到70万吨左右。但是也应该看到,国内的轧辊企业虽然在产量上不断扩大,但在品种结构调整却没有完全跟上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高端轧辊生产能力明显不足。如高速钢、半高速钢轧辊,目前国内仅有中钢邢机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市场占有量较低;宽带冷连轧机用高质量轧辊,国内只有中钢邢机、常冶具备工作辊、中间辊批量供货能力,而对于大型支承辊目前只有一重、二重以及中钢邢机等具备生产能力且产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有些高等级板材的轧制还依赖进口轧辊,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新上的宽带钢生产线,板材精度要求较高,这方面的矛盾会显得更加突出。宝钢、鞍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宽板带轧机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轧辊,这也反映出我国轧辊总体制造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为现代化轧机配备高性能的轧辊成为我国轧辊制造业面临的新课题,而选择轧辊生产工艺和材质是制造不同种类高等级轧辊的关键。2.2、中国轧辊制造技术现状
近几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轧机和轧制技术相继落户中国,推动了我国冶金轧辊制造装备和制造技术快速发展,使我们逐渐从早期的手工操作向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方向发展,无论从控制水平还是精度都得到大幅度提高,轧辊质量稳定提高。
2.2.1.铸造轧辊
在冶炼设备方面,对于铸铁轧辊,落后的冲天炉、反射炉已在上世纪末被陆续淘汰,代之以工频炉、中频炉,铁水质量改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工作环境净化,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目前国内工、中频炉冶炼主要还是采用酸性炉衬,不具备氧化、还原功能,降低铁水中的P、S含量受到一定限制,只能采用其他辅助手段进行降P脱S。铸钢轧辊因对钢水中P、S等杂质含量要求较严,一般冶炼采用电弧炉,随着轧辊对夹杂、气体含量要求的提高,铸钢轧辊的冶炼开始向电弧炉+钢包精炼炉冶炼发展,有些厂家还采用了保护浇注、真空浇注等先进生产工艺,进一步提高轧辊的内在质量。
在制造工艺方面,也从过去常法浇铸单一材质、半冲洗、全冲洗浇铸复合材质发展到今天的离心复合浇铸工艺、CPC复合制造以及喷射成型、热等静压成型、液态金属电渣复合等,目前以离心复合、全冲洗溢流复合为主要生产方式,CPC和其他一些先进的轧辊制造技术日前尚未形成生产能力。近年来,堆焊轧辊作为一种新型轧辊制造和修复方法,取得了快速发展,堆焊的品种主要包括铸钢、锻钢轧辊,堆焊方式已发展到目前的药芯焊丝堆焊、电刷涂镀、激光表面合金化和粘接轧辊等。有些轧辊品种实现了组合装配生产,如板带轧机的立辊、型钢万能机组组合辊等。针对型钢轧辊孔型深的特点,为保证孔型面磨损均匀,有些厂家采用了带槽铸造技术。为解决大型铸钢轧辊补缩问题,中钢邢机自主开发了无流浇注技术,使轧辊制造过程实现了顺序凝固,减少了中心疏松。
中钢邢机从德国GP公司引进了大型立式离心浇铸机及离心轧辊制造技术、增建了30吨、45吨电弧炉、70吨LF/VD钢包精炼炉以及多台中频、工频感应炉设备,已经建成大型铸钢轧辊、离心复合系列铸铁轧辊、大型复合铸钢支承辊等优质轧辊生产线,其工艺、技术、装备代表着我国目前轧辊制造业的先进水平。另外,太钢和瑞典阿克斯、一重和德国Irle、宝钢和日立也实现了合资或者引进技术,这使中国的轧辊制造技术快速发展。
在轧辊材质方面,铸铁轧辊由过去的冷硬铸铁、无限冷硬、冷硬球复等发展到目前的珠光体球铁、针状组织球铁、高NiCr无限冷硬铸铁、高Cr铸铁等新型轧辊材质,为适应不同轧机需要,各个材质的性能也在不断细化和提高,如适用于宽厚板轧机、炉卷轧机及带钢热连轧机的高NiCr无限冷硬铸铁,适用于带钢热连轧机粗轧、精轧前段的高Cr铸铁工作辊、宽厚板轧机高Cr铁上作辊及平整轧机用高Cr铁工作辊。为满足市场需求,在品种优化的同时,产品性能也向更高层次发展,如改进型高镍铬无限冷硬铸铁、改进型高Cr铸铁等材质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铸钢轧辊过去一直采用的是低合金的普通铸钢、半钢材质,随着轧辊性能要求的提高,铸钢轧辊在向高合金方向发展,如在板带轧机两辊粗轧工作辊及型钢轧机开坯辊上用于替代常规铸钢材质的热作模具钢材质、热带钢精轧前段使用的高速钢材质、粗轧机架使用的高路钢、半高速钢材质、立辊使用的半钢材质、型钢万能轧机辊环使用的半钢、高碳半钢、高Cr铁、高Cr钢、高速钢材质等。根据轧机特点,为增加耐磨性,有些机架实现了以铁代钢,如型钢万能轧机的合金球铁BD辊。
在热处理方式上,过去有些轧辊基本不进行热处理,靠自然时效消除应力,如冷硬铸铁轧辊、普通铸钢轧辊系列,随着轧辊材质的发展,高合金的轧辊开始进行人工时效热处理,不仅用于消除铸造应力,更主要的是通过适宜的热处理,获得所需的轧辊使用性能,热处理一般采用箱式电阻炉或燃气炉。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轧辊性能,差温、准差温热处理方式开始采用,差温热处理可将轧辊的工作层和芯部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式,获得优异的综合性能。目前,中钢邢机的优质复合轧辊和复合铸钢支承辊均采用差温方式进行热处理。对于深开孔型的型钢轧辊,为保证轧辊的使用性能,采用了预开孔型热处理的生产方式。2.2.2.锻钢轧辊
目前,我国锻钢轧辊主要应用于冷轧带钢工作辊、中间辊以及各类板带钢轧机支承辊,也用于带钢热连轧机小立辊、粗轧机架工作辊,初轧机及钢坯连轧机轧辊,H型钢万能轧机水平辊轴,棒线材轧机粗轧机架轧辊,无缝钢管轧机穿孔机架及轧管机前架轧辊,焊管轧机各类轧辊,有色金属板带材冷热轧工作辊、支承辊及铸轧辊,以及各类轧机辊道辊、夹送辊、校平辊、矫直辊等。产品制作一般经冶炼、铸锭及锻造,并通过热处理方法达到辊身、辊颈不同的性能要求。
(1)钢锭冶炼
锻钢轧辊的发展离不开轧辊毛坯生产技术的进步,钢锭冶炼作为决定轧辊最终使用性能的重要工艺步骤然被高度重视起来。钢水的纯净度对锻钢轧辊的使用性能特别是抗事故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存在于轧辊锻坯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有害气体(如[H]等)以及碳化物的偏析都有可能成为剥落或断辊的裂纹源。目前,我国锻钢轧辊常用的冶炼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电炉冶炼,主要适用于一些合金含量较低的锻钢热轧辊以及矫直辊、辊道辊、夹送辊等一般用途轧辊。现在大型轧辊企业制做锻钢轧辊时,电炉一般仅用作熔炼设备,所需成分的精炼和最终成分精确调整均在炉外钢包精炼的第二阶段进行。
电炉冶炼+炉外钢包精炼,主要适用于锻钢支承辊、合金含量较高的锻钢热轧辊以及部分冷轧工作辊。钢包精炼工艺可满足Cr5材质以下大部分黑色和有色金属轧制用冷轧辊的制作使用要求。1996年邢机公司研制成功并形成了批量生产钢包精炼冷轧辊的能力,开辟了国内首条钢包精炼冷轧辊生产线,产品在武钢、攀钢等厂家冷轧机上机实轧,取得了与电渣重熔冷轧辊相当的使用效果。目前,中钢邢机具备Cr2、Cr3、Cr4等系列钢包精炼冷轧辊的生产能力。
电炉冶炼+电渣重熔,主要适用于冷轧工作辊、高合金有色热轧辊以及铸轧辊套等特殊用途轧辊。电渣重熔属二次熔炼,制造周期长,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使冷轧辊的制造成本提高,但对于偏析程度相对严重的Cr5等高材质冷轧辊钢,电渣重熔冶炼铸锭工艺还是不可缺少的。目前,中国带材冷轧工作辊及中间辊生产基本经过电渣重熔工序。电炉冶炼+钢包精炼+电渣重熔,用于现代化连轧机用高性能冷轧工作辊。中钢邢机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采用这种“双精炼”冶炼方式生产锻钢冷轧辊的厂家,这种钢锭冶炼方式兼备电渣重熔和钢包精炼两种方式的优点,是目前冷轧辊常规冶炼方式中的最高配置,材料的冶金质量达到最优,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产品的最终使用性能。
(2)辊坯锻造
锻造工序是锻钢轧辊制造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它通过辊坯的锻造成形过程消除铸态组织粗大的树枝状晶,细化晶粒,焊合钢锭内部疏松、气泡、裂纹等宏观缺陷,密实金属组织,提高材料的强韧性;另一方面,由于锻钢轧辊材质合金含量不断提高,成分和组织偏析程度相对更为严重,液析碳化物量以及碳化物带状倾向增大,因此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锻造加热及变形工艺的合理制定,充分溶解、破碎、改善碳化物及非金属夹杂物在钢中的分布,降低偏析程度,均匀组织,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并为后续的热处理工序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随着冷轧辊材质的发展,Cr8、热作模具钢、半高速钢、高速钢等新型锻钢轧辊逐步推广使用,轧辊材料的合金含量越来越高,锻造难度大大增加,锻造内部裂纹导致的超声波探伤超标成为制约锻钢轧辊成品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我国,以内裂控制为核心的高合金冷轧辊坯控制锻造工艺技术正逐步发展起来。充分利用扩散均质化、高温停锻以及裂纹自修复原理,通过合理设定锻造温度、安排锻造火次、控制镦粗与终锻变形量,达到最大限度控制辊坯内裂的目的,提高辊坯超声波探伤合格率。
(3)热处理 锻钢轧辊通过热处理达到辊身、辊颈不同的性能要求,在辊坯质量保证的前提下,热处理直接决定了产品使用性能。锻钢轧辊根据不同使用性能要求,热处理种类很多,一般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两类。
预备热处理一般包括锻前加热时高温扩散退火,锻后正火、球化退火以及扩氢处理等,粗加工后调质处理,还包括针对辊颈表面硬度较高(≥HSD50)产品的辊颈强化处理。最终热处理主要有整体处理、感应加热淬火、差温热处理以及准差温加热淬火。整体处理包括调质、正火及整体淬火,主要用于初轧辊等辊身硬度要求较低(小于HSD50)的轧辊、多辊轧机用辊等小型冷轧辊以及辊轴、辊套类产品。
感应加热淬火分为连续式感应加热、整体感应加热两种方式,主要用于辊身硬度较高的冷轧辊以及规格在中1000mm以下的支承辊、有色热轧辊。按感应器类型不同,又分为单工频、中频、工频双感应器、双工频、双频等多种淬火工艺方式。目前,我国大型锻钢冷轧工作辊的最终热处理大多采用双频连续式感应淬火方式,对于合金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一般应经深冷处理控制残奥、提高硬度及淬硬层深度,并保证工作层组织的稳定性。产品辊身硬度均匀性可达到2HS以内,淬硬层深度最高可达到半径方向50mm以上。
差温及准差温热处理方式主要适用于规格较大的支承辊与热轧辊(辊身硬度不小于HSD50)。目前,国内一重、二重、中钢邢机等企业均具备成熟的大型支承辊差温热处理技术。
总体来说,中国锻钢轧辊制造装备能力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锻钢冷轧辊、大型锻钢支承辊等高端产品的制造技术水平也与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但轧辊企业之间水平发展不均衡,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掌握了先进的轧辊制作技术,一些小型企业装备较差,生产工艺落后,制造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2.3、中国轧辊产业存在的不足 从2010年1到9月份报表来看,我国冶金轧辊制造装备和制造技术这几年发展很快,根据轧钢装备的引进和高水平的发展,我国轧辊也相应的开发新材质以适应轧钢行业的需要,目前我国铸铁轧辊在冶炼装备上大部分轧辊制造厂已经采用电炉冶炼,但还有部分小轧辊厂采用冲天炉冶炼,铸钢轧辊一般采用电弧炉或中频、双频电炉冶炼,锻钢轧辊采用电炉冶炼、炉外精炼等。在制造工艺上大部分采用常规制造方法,轧辊的常规制造方法有一体铸造、溢流复合铸造、离心复合铸造及锻造等四种方法。我国已经有一些科研院校和轧辊生产厂在研究可开发连续铸造、电渣重熔、喷射成形、液态金属电渣复合、组合轧辊等制造工艺。比如邢台从德国(GP公司)引进了大型立式离心浇铸机及离心轧辊制造技术、增建了30吨电弧炉、70吨LF/VD钢包精炼炉;从比利时(O.S.B公司)引进了深淬硬层锻钢冷轧辊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从美国康萨克(CONSARC)公司引进了15吨电渣炉,从美国开普克公司(CAPCO公司)引进了大型数控磨床。已经建成大型整体和大型复合铸钢轧辊、离心复合系列铸铁轧辊、CSP轧机用工作辊、大型复合铸钢支承辊、深淬硬层锻钢系列冷轧辊等优质轧辊生产线,其工艺、技术、装备是我国目前轧辊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轧辊材质多达170多种,最大直径1730毫米,最小直径只有28毫米,单支轧辊最重达170多种,最大直径1730毫米,最小直径只有28毫米,单支轧辊最重达58吨,最轻的只有1.8公斤。江苏共昌轧辊有限公司由原宜兴市共昌轧辊有限公司与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美国联合电钢英国戴维轧辊有限公司全资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全套引进美国联合电钢英国戴维轧辊有限公司生产热连轧板带轧辊的工艺技术、大型立式离心机设计制造技术和板带轧辊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技术,高速钢板带轧辊质量提高2~3倍,NiCrMo无限冷硬铸铁及复合板带轧辊单次轧制量达到3000~5000吨,较国内同类产品提高了20%~30%。我国有实力的大部分轧辊制造企业在检验装备上也同国外基本接轨,从国外购置了真空光电直读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远红外线分析仪、碳硫分析仪、超声波探伤分析仪、大工件现场金相显微镜等先进的检测设备,为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但是由于我国轧辊制造业无限制的发展,另外我国这些年钢铁发展迅速,地方和私人以及其它待业也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使得轧机装备水平参差不齐,使得常法铸造的一般轧辊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因此我国轧辊制造水平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与国外先进轧辊制造厂比较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除几家年产上万吨轧辊的轧辊生产厂家外,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在市场上缺少有技术竞争力的产品。从整个轧辊行业来讲,均普遍缺乏对轧辊材料的基础性研究,都是根据市场需求、客户要求来制造轧辊,轧辊制造业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导致了当前我国轧辊待业整体技术水平低、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的局面,使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在低档次水平上徘徊。
二是企业综合水平较低。手工作业、人工操作是轧辊生产企业的现状,靠经验、凭感觉是生产操作现场的主流。由于企业生产管理能力的普遍低下,致使在生产过程中工序质量难以受控,产品实物质量不稳定。而国外许多轧辊制造厂家,铸造过程已实施了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的效率、产品质量和成本指标均远远优于我国同类企业。据调查,国外轧辊制造厂劳动生产率普遍在100万元/人•年;而我国轧辊生产厂劳动生产率最高为20万元/人•年,大部分在10万元/人•年~20万元/人•年之间。并且,国外轧辊生产企业基本上没有因控制不当而造成的废品,而我国废品率低于5%的轧辊企业非常少见。
三是市场竞争力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大小小轧辊制造厂家超过300家,生产能力远大于需求。大多数轧辊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品单
一、没有核心技术或产品。2004年全国轧辊产量超过1万吨的企业仅有邢机、宜兴、联强、鞍钢和通钢5家。引进的新型轧机我们的轧辊不能满足需求,使得国外轧辊制造厂商纷纷登陆中国市场,如德国的GP,法国的CK、Forcast,英国的Davy、TNT、舍菲尔德,瑞典的阿克斯,日本的日立、新日铁、关东、久保田,美国的Union,巴西的Villares,韩国的仁川、浦项和斗山等。去年是我国出口轧辊最多的一年,但是我们10家轧辊厂出口的轧辊量抵不上国外主要轧辊制造厂的一半。国内企业除了技术、设备、管理上同国外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外,更缺少科学的国际营销经验,这将对企业发展形成一个新阻碍。
除了上述因素外,大多数小的轧辊生产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起步于乡镇企业或个体工厂,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这就导致了企业在产品定位、技术改进、新品研发、效率改善、成本控制等方面处于劣势,这种劣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秩序的规范、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新进入者的竞争,逐渐将被淘汰。
3.轧辊市场情况分析
3.1 轧辊供给情况分析
到2010年,锻钢轧辊产能达到2.5万吨,离心轧辊达到6万吨。国内轧钢业是靠大量投资、引进国外最先进装备快速发展起来的,轧辊业则主要靠自力更生,不断技改、扩建而推动发展,引进外资,合资兴办轧辊企业则刚刚起步。与轧钢业相比,轧辊业的发展较慢,经历更艰辛。随着国内轧机和轧钢量的不断增加,轧辊消耗和需求量亦在逐年增加,然而国内轧辊低档次产品供大于求,产品过剩,制造厂竞相压价,而高档优质轧辊供应不足,依靠进口的局面始终未能得到彻底改变。近年来,国内新建大批板带轧机和H型钢轧机,这些新建轧钢厂基本上是选购和引进国外最先进的轧钢装备和工艺软件,控制系统全部由国外提供并配套安装,随机还订购了大量世界上最知名轧辊制造企业生产的优质轧辊。这一变化给轧辊制造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国内大型板带轧机和热宽带连轧机使用的各类轧辊约有一半要从国外进口,国际上的先进轧辊制造企业及它们生产的各种类型的优质轧辊己悉数进入国内市场。宝钢宽带钢连轧机使用的大型板带轧辊约70%要从国外进口,直径lm以上的大型锻钢支承辊从国外订购,特厚板轧机支承辊的订货交货期排到了2015年以后。引进大型H型钢轧机使用的部分H型钢轧辊依靠进口,大型型钢和板带轧机急需的复合半钢辊套,高铬钢、半高速钢、高速钢轧辊和大型深淬硬层工作辊和支承辊,国内虽然已经能够小批量生产,但生产的产品还不能稳定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性能,无法全面满足现代化轧机的使用及供货要求。
3.2影响轧辊市场供需的因素分析
两个重要因素在限制着一些小轧辊制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是大型钢铁企业自有的轧辊厂很大一部分产品,在本企业内部是不需要交换的商品,且享受特殊保护政策。如太钢轧辊厂生产的轧辊近一半供太钢自用;二是现代化轧机比例的不断提高,加速了对轧辊使用、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了轧辊材质的更新,也使轧辊需求总量随之降低。目前每万吨轧材所耗轧辊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2kg下降到了低于lkg,所以尽管钢材产量大幅高速增长,但对轧辊的需求量增幅并未向小轧辊市场倾斜多少,而是集中在了大型高端轧辊领域。
市场需求变化,不仅加剧了小轧辊市场的惨烈竞争,也对有较强经济技术实力的大轧辊制造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进口关税的逐步降低,国外轧辊制造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渗透愈发强化。目前参与国内轧辊市场竞争的境外公司和经销商已多达30余家,其中比较知名的有瑞典阿克斯、德国的GP、英国轧辊公司、美国联合电钢、日本日立、韩国仁川等。这些外国轧辊公司以其稳定的产品质量优势,灵活的经营手段形成了很强的竞争能力,在与国内轧辊企业争夺着有限的市场。我国的轧辊制造企业要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市场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全球竞争观念,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在装备、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快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4.2009-2010年中国轧辊制造行业最新数据统计与监测分析
4.1 企业数量与分布
图表:2009-2010年中国轧辊制造行业企业数量
企业数量(家)******290379352324企业数量(家)2008年2009年2010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表:2010年中国轧辊制造行业企业分布直观图
企业数量占全国比率14.17.723.627.315.215.1华东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中南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4.2 销售收入
图表:2009-2010年中国轧辊制造行业总销售收入情况直观图
总销售收入(亿元)***270686684.378.5总销售收入(亿元)72.62008年2009年2010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4.3 利润总额
图表:2008-2010年中国轧辊制造行业利润总额情况直观图
利润总额(亿元)1210864202008年2009年2010年
11.29.78.3利润总额(亿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4.4 从业人数
图表:2008-2010年中国轧辊制造行业从业人数情况直观图
从业人数(万人)8.287.87.67.47.276.86.687.6从业人数(万人)7.12008年2009年2010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5.未来几年中国轧辊市场发展趋势前瞻
5.1 轧辊市场需求预测
图表:2011-2015年国内轧辊需求量增长走势预测
轧辊需求量预测(万吨)***302010093.983.672.560.451.3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轧辊需求量预测(万吨)
5.2 轧辊供给形势预测
图表:2011-2015年国内轧辊产量增长走势预测
轧辊产量预测(万吨)***040200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86.21102.5129.7115.4145轧辊产量预测(万吨)
资源来源:中研纵横数研究中心
5.3 轧辊竞争格局预测
近年来,钢铁企业产出能力的迅速扩张,新建投产轧机的不断增加,给轧辊制造行业带来“井喷式”的强劲需求。目前,国内绝大部分轧辊制造企业合同饱满,轧辊价格攀升,买方市场特征明显。这种供需关系的变化,又促进了现有轧辊制造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刺激了一批国内外新资金、新企业的投入与加盟,在新一轮投资热潮中,轧辊市场的分化重组也逐渐显现。在国家扶大扶优产业政策的指导和规范下,钢铁企业开发生产国内短缺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产品品种的速度加快。近年来新建的现代化轧机,对轧辊的规格、品种、性能、质量要求非常高,市场的准入条件和门槛也随之抬高。
但在全国300多家轧辊制造企业中,能够进入大钢市场,为现代化连轧机提供产品服务的不足10%。因此,这些新增的现代化连轧机所需的配套轧辊,便处于短缺状态,有的钢铁企业甚至发出高端轧辊一辊难求的慨叹。高端轧辊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那些处于第一方阵的企业,虽然任务饱满,但为了弥补市场缺口,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拉大与同行间的距离,正积极瞄准轧辊前沿技术,加大投资力度,实施技改工程。
就在拥有较强经济技术实力的大轧辊制造企业借机进一步做强的同时,国外轧辊制造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渗透愈发强化。目前参与国内轧辊市场竞争的境外公司和经销商已多达30余家,其中比较知名的有瑞典阿克斯、德国的GP、英国轧辊公司、美国联合电钢、日本日立、韩国仁川等。这些外国轧辊公司以其稳定的产品质量,灵活的经营手段形成了很强的竞争优势。
总之,我国轧辊制造企业要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市场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全球竞争观念,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在装备、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快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同时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采取措施,规范对轧辊制造业的管理,抬高准入门槛,以避免低水平建设“一轰而上,一轰而下”的资金、资源浪费现象重演。
图表:2011-2015年国内轧辊利润总额增长走势预测
轧辊利润总额预测(亿元)***642015.71712.413.214.5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轧辊利润总额预测(亿元)
第二篇:中国动漫产业发展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
作为21世纪拥有全球数十亿受众和衍生产品消费者的动漫产业。美、日、韩等动漫强国,其动漫产业发展势头咄咄逼人,已成为供其文化娱乐产品输出和传播理念的有力载体。而相较之下,中国动漫行业现状却不景气。据博思统计,美、日、韩动漫在中国曾创下90%的市场占有率。而国内的动画播映市场却是门可罗雀,其衍生产品更是寥寥无几。从以前的《铁扇公主》到《大闹天宫》,中国动画也曾创造过辉煌。虽然中国动画目前生产数量突破25万分钟,从业人员亦超过20万人,但长期以来占据中国影视、书籍、玩具以及动漫周边产品大部分的仍是日韩动漫和欧美动漫。多数观众认为,国产的动漫形象一是不够可爱、二是缺乏幽默感,三是故事老套,多是取材于传统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目前,全球动漫产业及其相关的周边产品每年的产值已超过4000亿美元。这完全依赖于成熟的动漫产业链模式:动漫制作—动漫播放—周边产品开发—周边产品销售—收益。
在日本,一部动漫作品首先以漫画连载的方式放出,在获得认可的作品才能成为单行本出版;而后进一步获得欢迎的作品,才被改编成影视、游戏作品,进而再开发出各种周边产品。美国则是走迪斯尼式的道路:依靠动漫电影打开市场,然后通过周边产品开发、版权费用等获得收益。产业链是从低成本环节向高成本环节逐步过渡,用户忠实度、版权价值随着这一过程中慢慢上升,而风险则不断降低。
在看国内,动漫产业基本都集中在“动画制作”及“电视播出”两个环节,而这两个环节又处于较低水平。国产动漫周边也只是动漫书刊、动漫展这类低端产品形式,诸多如影音像、卡通玩具、网游等一系列周边产品市场丢失。
近年,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和政策对动漫产业加大了保护和扶持力度。《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中国将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跻身进入世界动漫强国。美、日、韩动漫产业的成功均得益于其高度的产业化。中国应把动漫作为产业,不仅硬件设施要跟上,还应有充足的技术储备和相关产业的支持。同时,政府要加大动漫产业知识、数据资源和人员创新等的投入。
----本文由福建博思智业文化传播(http:///)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第三篇: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轧辊消耗为吨钢1.0千克~1.2千克,年消耗各种冷热轧辊总量超过90万吨,价值150多亿元.我国轧辊业基本能满足国内轧钢业需求并出口海外,目前年出口量已经接近3万吨。
翟广泉剖析了我国轧辊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他指出,我国轧辊业基本能满足国内轧钢业需求并出口海外,目前年出口量已经接近3万吨。但是,主要矛盾仍然突出,即低档次产品供大于求,制造厂竞相压价,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供不应求,部分品种还要靠进口来补充。拥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型轧辊制造企业借机进一步做强做大,如中钢邢机、江苏共昌、常州英凯、唐山联强等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轧辊生产依然红火,而不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的轧辊企业已经停产或减产。轧辊业跟随钢铁业脚步,同样出现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轧辊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等级良莠不齐。轧辊制造厂家超过300家,真正能为现代化轧机供应轧辊的不足50家,能够进入像宝钢、首钢、武钢这些国有大钢企的也仅有30多家。大部分轧辊制造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综合技术水平较低,依然采用手工作业,凭经验、感觉的操作方式仍是生产现场的主流,生产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中国轧辊制造要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在“阵痛”中实施重大变革:一是继续引进或合资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使国内轧辊制造技术在短期内能有质的飞跃。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强轧辊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投入,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的产品或采用校企联合开发的方式合作开发新品种。三是坚持科技质量为先,加强轧辊铸造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和自主品牌培育,拓展国际空间,加大出口的力度,力争在世界上打造出轧辊的中国品牌。四是必须开展战略性重组与合作,实施强强联合,逐步改变中国轧辊制造“小而散、多而乱”的现状,提高与国外轧辊竞争的能力。废旧辊强化包覆再造术成亮点
由于钢铁业的发展更突出降本增效、灵活排产的需求,相应地,轧辊再制造修复循环使用和旧轧辊原地强化使用等成为轧辊制造业发展的亮点。据江苏丹阳恒庆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刚介绍,为了满足轧钢生产的实际需要,我国每年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轧辊,每年进口高端轧辊约3万吨,消耗外汇约2亿美元。目前,我国轧辊消耗为吨钢1.0千克~1.2千克,年消耗各种冷热轧辊总量超过90万吨,价值150多亿元。其大量消耗,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故提高轧辊质量,延长轧辊寿命,不仅能节省大量的轧辊材料,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外汇。因此,不断研发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设备投资小的新型复合轧辊制造工艺技术和装备,以实现低成本、高性能轧辊的生产,从而制造出具有更高性能的新型复合轧辊,是今后轧辊技术发展的方向。
目前,我国每年热、冷轧辊和支承辊的报废量分别为100多万吨、20多万吨和近20万吨。如此大的报废量无论从轧钢厂和轧辊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是从我国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方面来看都是一项巨大的浪费,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废旧轧辊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其进行再制造修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世界各国均已开展了对废旧轧辊再制造的各项研究工作,已开发出各种再制造修复工艺。目前所开发的工艺主要有堆焊工艺、热喷涂工艺、热喷焊工艺和激光表面熔覆工艺等。其中,堆焊是目前钢质轧辊再制造中普遍应用的技术之一,经过堆焊修复的轧辊具有成本低、寿命长、使用效果好等特点。但堆焊仅能对钢质轧辊进行修复,且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劳动条件恶劣,轧辊基体内残余应力大,所修复的轧辊容易产生气孔、裂缝、夹渣、焊瘤和脱落等质量问题。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项满意的技术能实现轧辊低成本、高效率、厚深度、高性能的再制造,轧辊修复技术面临着挑战和创新。因此,对合金铸铁轧辊和大型轧辊、支承辊的再制造修复是一项国际性的前沿课题。据了解,江苏丹阳恒庆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攻关,研发出废旧轧辊区域定向凝固快速整体复合熔覆再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为废旧辊的再制造和高端轧辊制造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将高性能耐磨材料与韧性较好的低合金钢进行冶金复合,可以使复合材料既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又保证足够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具有很大的研究推广价值。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采用离心浇铸复合技术,制备出耐磨性能、韧性性能俱佳的双金属复合轧辊坯,弥补了单一金属材料的不足。
第四篇: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
2014年10月14日 17:10 中国银行业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3)》发布
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各种活动,实现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的购物与交易。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为信用卡业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从2003年“信用卡元年”开启至2013年,信用卡经历了十年的跨越式发展,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推动诚信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期,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组织撰写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3)》(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对外发布,《蓝皮书》对2013年中国信用卡产业的运行发展和市场环境进行了概括和分析。
《蓝皮书》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3.9亿张,比上年增长18.0%,按全国总人口计算人均持卡量为0.29张;交易笔数达46.4亿笔,比上年增长28.5%;交易总额1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9%。从地域分布上看,大型城市的发卡量和交易量占比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中小城市占比则稳步提高,信用卡市场正由大型城市向中小城市逐渐渗透,中小城市信用卡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从各商业银行主推产品及服务来看,主要呈现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重视电子化渠道建设。如建设银行开通网络、手机、短信、二维码等电子办卡通道,拓展购车分期网上受理、账单分期自助渠道;二是重视境外消费。如中国工商银行推广多币种卡;三是重视跨界合作。多家银行与航空、酒店等旅游类商户以及加油、娱乐等行业持续开展主题营销活动,扩大自身信用卡品牌影响力。
2013年,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客户规模已达8.2亿,其中手机客户占比近七成。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为信用卡业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商业银行基于移动互联技术,不断推动发卡模式创新,以及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模式的多样化。此外,商业银行通过打造信用卡服务平台,向客户提供了“全天候”、“即问即答”、“随时随地”的服务。
然而,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信用卡产业稳健运行还面临着市场参与主体的日益多元化,产业各方控制能力参差不齐;互联网金融发展尚未成熟,运营过程蕴藏技术风险、信用风险等一系列的挑战。各商业银行在加快相关产业创新的同时,要把握好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对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既要给予一定的包容,更要确保合法合规,真正地为经济、金融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信用卡业务规模持续增长 五大行发卡量占半壁江山
2013年,我国信用卡产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在消费经济条件、互联技术条件、政策制度条件日趋成熟的情况下,信用卡产业的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截至2013年底,我国信用卡交易总额13.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0.9%;交易笔数达46.4亿笔,比上年增长28.5%;累计发卡量达3.9亿张,当年新增6100万张,比上年增长18.0%;累计激活卡量为2.3亿张,当年新增4008万张,比上年增长21.5%;年底活卡率为57.8%。
从主要发卡行发卡量来看,截至2013年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共累计发行信用卡19397万张,占全国信用卡总发卡量59.7%。招商银行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累计发行信用卡12065万张,占比为37.2%。其他地方性城商行、外资银行发行信用卡1003万张,占比为3.1%。
从信用卡跨行清算金额看,一般类商户占比最高,为59.2%,较上年上升6.8个百分点。餐娱类、民生类、公益类商户交易金额占比不同程度减少,分别较上年下降5.2个、0.5个和0.7个百分点。
从交易笔数上看,民生类商户是信用卡使用最频繁的商户类型,占比为45.6%,其次是一般类商户,占比为34.5%。餐娱类、公益类、其他类商户交易笔数占比略微减少,分别较上年下降1.1个、0.6个和0.2个百分点。
2013年,从境外交易来看,银联卡(包括借记卡和信用卡)累计交易151.7亿笔,其中99.1%的交易发生在境内,0.9%的交易发生在境外。比较去年世界六大银行卡品牌的全球跨行交易金额,Visa以全年42.5万亿元人民币的跨行交易金额位居榜首,其次分别为中国银联、万事达卡和美国运通。中国银联以32.3万亿元人民币的跨行交易金额位居全球第二位,继续缩小与Visa之间的差距,交易金额增速位居第一。
信用卡借力互联网技术 持续推进业务与服务创新
201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客户规模已达8.2亿,其中手机客户占比近七成。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各种活动,实现随时随地、线上线下的购物与交易。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为信用卡业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是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推动发卡模式创新。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信用卡行业开始借助移动终端为客户提供办卡服务。与传统模式不同,借助移动互联技术,银行开发了移动终端办卡模式,从办卡到收卡平均时间大幅缩短,甚至最快30分钟便能获悉审核结果。此外,新模式给予了客户更多的申请选择渠道、提升客户申请的便利性,还可以最大程度遏制客户数据外泄的可能,基本杜绝采用假冒证件进行申请的欺诈行为,降低了业务风险,增强账户活跃度。
二是运用移动互联技术,推动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模式多样化。近年来,除网络购物外,互联网支付应用的领域已拓展和延伸至多数信息化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包含四大模式,即商户直联网银模式、网关支付模式、银行卡互联网支付模式和虚拟账户模式。其中虚拟账户模式在互联网支付服务商将资金划拨给卖方之前,银行网银只是充当虚拟账户的充值渠道,其余三种模式的业务开展均是基于银行卡账户来完成交易的。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支付行业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达5.3万亿元,同比增长46.8%。
由于移动支付的潜在客户是庞大的移动用户群,因此受到市场的充分关注,各参与主体不断加大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整体投入,积极进行技术形态、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应用。
三是借力移动互联技术,打造信用卡服务平台。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迅速崛起和客户量的激增,社交媒体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社交渠道和通讯工具。在原有通过人工电话、自助语音、双向短信、电子邮件、网站网银等与客户沟通渠道的基础上,商业银行采用移动互联技术,充分与新兴社交媒体合作,联手新浪、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推出如微博、微信的信用卡官方服务号和订阅号等自助沟通渠道,实现了“全天候”、“即问即答”、“随时随地”响应客户的各项需求,并智能化地提供给客户最为需要的服务。
信用卡行业应用移动互联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各家银行纷纷建立自有的信用卡业务综合服务平台,包括移动服务平台、APP客户端、Web版网站等。通过综合服务平台,客户即可在线实现信用卡申请、账单查询、商户优惠搜索、市场活动查询、移动商城购物、积分礼品兑换等业务的办理。
信用卡风险管控不断加强 线上交易成安全焦点
2013年,我国信用卡各发卡行积极推动信用卡产业的风险防控与安全体系建设,行业整体安全趋势向好。同时,随着信用卡业务范围和使用场景的不断拓展,非金融支付机构参与程度的进一步深化,信用卡安全新课题不断涌现,各支付参与机构积极参与,共同协作,为构建安全、健康的金融环境持续努力。
一是风险管控不断加强,安全形势整体向好。近年来,银行业陆续推出各项业务管理规范与经营规则,加强信用卡行业的规范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微博]于2013年2月正式发布PBOC3.0标准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推动银行磁条卡向更安全的芯片卡迁移;2013年7月发布了《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对收单机构的特约商户审核、检查、监测等环节进行全面规范,防范支付风险。同时,行业内深入贯彻落实四部委有关文件和“两高”关于信用卡犯罪司法解释精神,持续推进银行卡风险联合防范机制,提升全行业风险管理水平。在行业与公安机关的共同推动下,2013年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成立省级银行卡安全合作委员会,建立起多层次警银直连互通协作机制,并开展了跨地区银行卡快速止付、风险商户暂缓清算、风险信息通报等工作,实现银行与公安经侦部门的密切合作。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主要风险指标与全球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形势整体向好。
二是互联网业务发展迅猛,线上交易成安全焦点。随着互联网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非金融支付机构业务规范程度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信用卡用户选择互联网交易方式,交易体量逐渐壮大。与信用卡传统刷卡交易方式相比,互联网交易存在非面对面、跨地域、隐蔽性强、资金转移迅速等特点,更容易遭到不法分子的攻击。近两年互联网支付交易发生的损失占比增长迅速,成为当前行业关注的焦点。为保障互联网交易安全,银行及非金融支付机构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自身风险防控能力的建设,保障消费者交易安全。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防钓鱼网站、支付动态密令、短信校验码、支付U盾等安全技术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设立交易监控中心加强了对消费者交易行为的监控,对可疑交易进行主动拦截,形成被动防护和主动防御相结合的风险防控机制,保障消费者的互联网支付安全。
三是业务创新带来安全新问题,交易安全面临新形势。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通信手段的普及,以及图形图像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创新,给信用卡业务带来了从发卡到交易全流程场景的变革,通过互联网、自助设备、移动终端等渠道,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便捷办理信用卡业务。一方面,业务模式的创新必然带来流程重塑,出现了非面对面的身份验证、交易信息核实、风险识别与赔付等有别于传统面对面渠道的新问题和新特征。另一方面,业务受理渠道的拓展,推动了固定地点集中模式向多渠道分散模式的转移,金融脱媒的趋势愈加明显,随之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不良商户合谋套现、非法中介欺诈等新型违法事件频出。同时,信用卡欺诈手法也在不断变化,作案手法日趋隐蔽,并逐步呈现出国际化、职业化、智能化的特点,使信用卡安全形势面临更多挑战。
针对互联网金融中可能蕴藏的技术风险、信用风险等一系列挑战,商业银行应从产业长期战略发展角度出发,在加快金融创新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平衡。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完善互联网信息安全标准,保障个人信息使用规范。从信用卡产业角度出发,银行经过多年的建设,建立了纵向上包括办法、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等层级,横向上包括运行管理、开发管理、测试管理、安全管理和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科技制度,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所以,互联网信息安全标准应主要落实在规范与银行合作的商户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信息安全上,如系统应对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信用卡卡号、有效期、CVV2等不做留存,加强内部系统风险漏洞排查和人员信息安全管理,避免个人信息通过该途径外泄。同时,鉴于《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于2013年2月实施,该《指南》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加工、转移、删除提出了管理要求。但因《指南》只是“指导性技术文件”,并没有强制执行和惩处效力,所以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上述提出的信息安全落实标准,出台专门性、统一性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切实落实执行、监管,提供处罚和赔偿依据。
第二,加强收单管理,规范信用卡受理市场。随着获得监管部门支付牌照的非金融支付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创新业务快速拓展变化,信用卡犯罪手段不断升级,部分收单机构安全意识不到位、业务开展不规范和风险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仍然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甚至进一步放大,亟需加强对收单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因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收单市场各参与机构的规范经营管理,严格遵守相关业务规则,强化商户入网审核、终端管理和交易监控。二是要加大对非金融支付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控收单业务外包风险,从入网审核、终端安全认证、信息安全评估、业务规则执行和违规侦测处罚等方面强化风险管理。三是要制定对于合谋欺诈商户的认定标准和处罚、赔付规定,有效遏制商户恶意欺诈行为。
第三,加大套现打击力度,促进信用卡产业健康发展。套现风险已成为信用卡行业的顽疾,且随着支付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信用卡套现手法日趋多样,行为更为隐蔽。为维护信用卡市场秩序,共同打击信用卡套现行为,一是可以在“两高”关于信用卡犯罪司法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非法套现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处罚标准,保障支付各参与方的资金安全,维护良好的支付市场环境。二是收单机构需加强商户管理,加大对可疑交易的侦测和调查处置力度,必要时采取延迟清算、拒绝清算等处理方式,经认定的套现风险商户,加大责任追究与违规处罚力度。三是银行卡清算机构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不断优化异常交易监控,做好套现风险交易提示和共享,降低行业整体损失。四是加强行业合作,积极推进套现风险信息共享,建立相关业务争议机制,做好客户教育与舆论导向工作,提升行业整体风险防控能力,合力推动信用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加强社会安全宣导,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全社会公民信息安全宣传教育,提升个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源头上防范信息泄露风险,是十分有必要的。各商业银行可以在规范开展业务的同时,高度重视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安全。一是积极开展信用卡持卡人安全意识教育,宣传安全用卡方式,及时提示新增风险隐患,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媒介和传统平面传播媒体开展宣传教育。二是在信用卡交易环节进行安全提示,例如在ATM机待机画面、网站页面操作区域展示提示,通过实时交易短信、支付验证码等方式对持卡人交易真实性予以确认。时刻保持银行与持卡人的信息互动,将最新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手段告知持卡人。(责任编辑:李立群)本刊实习记者魏天超对此文编辑亦有贡献。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4年第9期。
第五篇:中国家用电器产业发展概况
目录
第一章中国家用电器产业发展概况
一、2003年运行状况
二、产量
三、产业集中度
电冰箱
空调器
洗衣机
微波炉
冰箱压缩机
空调压缩机
四、市场占有率
电冰箱
电冰柜
空调器
洗衣机
微波炉
冰箱压缩机
空调压缩机
五、进出口
电冰箱
空调器
洗衣机
微波炉
六、市场零售价格走势
七、原材料供应与原材料购进价格走势
第二章家电业的国际竞争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对全球家电业的影响
1、美国
2、欧洲
3、日本
4、韩国
二、家电业全球性产业转移的规律
三、当前全球家电业的产业布局
四、中国家电业面临的挑战
1、中国是全球少数能够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的国家
2、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
五、跨国公司的战略变迁
六、国际市场的贸易规则与贸易保护手段
第三章主产区的区域竞争格局
一、主产区分布与各产区布局
(一)电冰箱
(二)电冰柜
(三)空调器
(四)洗衣机
(五)微波炉
(六)冰箱压缩机
二、全国各主要家电产区发展趋势
(一)广东
(二)江苏
(三)浙江
(四)山东
(五)上海
(六)天津
(七)安徽
(八)湖北
(九)江西
第四章企业结构与重点企业
一、电冰箱
1、企业结构与竞争格局
2、企业不同的市场定位
3、重点企业2003年市场表现
二、空调器
1、企业结构与竞争队列
2、企业不同的市场定位
3、空调业重点企业
三、洗衣机
1、洗衣机企业分类
2、主要企业制造能力
3、洗衣机重点企业
4、品牌竞争
第五章家电业技术发展趋势
一、电冰箱
(一)国际市场技术发展趋势
1、电冰箱产品开发考虑的因素
2、国外电冰箱功能与技术的新特点
(二)中国电冰箱市场现状与产品结构发展趋势
二、空调器
(一)空调器产品开发考虑的因素
(二)国外房间空调器技术发展趋势
(三)中国空调器市场现状与趋势
三、洗衣机
(一)洗衣机产品开发考虑的因素
(二)国际洗衣机功能与技术新特点
(三)中国洗衣机市场现状与趋势
第六章家用电器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
一、全球市场
1、影响全球家电市场需求增长的因素
2、主要大家电产品全球市场销量与价格走势
3、各类家电出口走势预测
电冰箱
房间空调器
洗衣机
微波炉
二、国内市场
三、需求总量预测
电冰箱未来5年需求预测
空调器未来5年需求预测
洗衣机未来5年需求预测
微波炉未来5年需求预测
图表1、2002-2003年家用电器行业主要经济指标2、2003主要家电产品产量3、1978-2003年主要家电产品产量4、1993-2003年电冰箱产量5、1993-2003年空调器产量6、1993-2003年洗衣机产量7、1993-2003年微波炉产量8、1993-2003年冰箱压缩机产量9、1993-2003年空调压缩机产量10、2003年主要家电产品产业集中度11、1990-2003年电冰箱业产业集中度12、1995-2003年空调器产业集中度13、1995-2003年洗衣机产业集中度14、1995-2003年冰箱压缩机产业集中度15、1996-2003年空调压缩产业集中度16、2003年电冰箱市场份额17、2003年冰柜市场份额18、2003年空调器市场份额19、2003年洗衣机市场份额20、2003年微波炉市场份额21、2003年冰箱压缩机市场份额22、2003年空调压缩机市场份额23、1993-2003家用电器进口与出口
24、家用电器零部件进口比重25、2003年大家电产品出口量与出口额26、1993-2003年大家电产品出口量27、1993-2003年电冰箱出口量与出口额28、1993-2003年空调器出口量与出口额29、1993-2003年洗衣机出口量与出口额30、1993-2003年微波炉出口量与出口额
31、中国大家电生产在全球家电业的比重
32、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零售价格指数
33、全部工业品与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指数
34、原材料与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35、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与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指数 36、2003年中国大家电产量及在全球的比重
37、全球家电业主产区比重
38、跨国公司在中国家电业的生产能力与比重39、1993-2003年空调器出口量与窗机出口平均价格走势 40、1993-2003年微波炉出口量与出口平均价格走势 41、2003年电冰箱主产区区域布局(能力与产量)
42、环渤海产区电冰箱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43、长三角产区电冰箱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44、广东产区电冰箱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45、2003年电冰箱分省市生产能力46、2003年冰柜主产区区域布局(能力与产量)
47、长三角产区冰柜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48、山东产区冰柜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49、2003年冷柜箱分省市生产能力50、2003年空调器主产区区域布局(能力与产量)
51、环渤海产区空调器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52、长三角产区空调器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53、广东产区空调器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54、2003年空调器分省市生产能力55、2003年洗衣机主产区区域布局(能力与产量)
56、长三角产区洗衣机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57、山东产区洗衣机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58、广东产区洗衣机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59、2003年洗衣机分省市生产能力60、2003年微波炉主产区区域布局(能力与产量)
61、天津产区微波炉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62、长三角产区微波炉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63、广东省产区微波炉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64、2003年微波炉分省市生产能力65、2003年冰箱压缩机主产区区域布局(能力与产量)
66、环渤海产区冰箱压缩机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67、长三角产区冰箱压缩机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68、广东省产区冰箱压缩机产量及在全国总量的比重
69、广东省主要家电产品生产能力
70、江苏省各类家电产品生产能力
71、浙江省各类家电产品生产能力
72、山东省各类家电产品生产能力
73、上海市各类家电产品生产能力
74、天津市各类家电产品生产能力
75、安徽省各类家电产品生产能力
76、湖北省各类家电产品生产能力
77、江西省各类家电产品生产能力78、2003电冰箱重点企业生产能力79、2003年电冰箱各类企业产能及市场地位 80、2003年电冰箱重点企业分规格产量81、2003各类空调器企业竞争地位
82、部分空调器企业出口比重
83、空调器重点企业出口比重92、2003年空调器各类企业竞争地位93、2003年空调器重点企业生产能力94、2003洗衣机各类企业的比重及市场地位
95、中国主要洗衣机生产企业制造能力
96、电冰箱产品结构
97、多门冰箱产量与比重
98、风冷冰箱产量与比重99、2003年空调器产品结构100、1990-2003年空调器机型变化101、1990-2003年空调器产品结构变化趋势 102、一拖多产量与比重
103、变频机产量与比重104、2003年洗衣机产品结构105、1990-2003年洗衣机产品结构变化趋势 106、全自动洗衣机不同机型比重
107、大容量洗衣机发展趋势
108、美国家用电器价格走势109、2003年全球总量估计值
110、电冰箱全球市场结构
111、电冰箱出口量预测
112、空调器全球市场结构(2003年估计)113、空调器出口量预测
114、洗衣机全球市场结构
115、洗衣机出口预测
116、微波炉出口预测
117、电冰箱产量与消费量
118、冰柜产量与消费量
119、空调器产量与消费量
120、洗衣机产量与消费量
121、微波炉产量与消费量122、1990-2003中国GDP指数123、1991-2010年婚龄期人口状况124、2003年城镇居民家用电器每百户平均拥有量 125、2002年农村家庭家用电器每百户平均拥有量 126、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家庭电冰箱每百户平均拥有量 127、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家庭空调器每百户平均拥有量 128、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家庭洗衣机每百户平均拥有量 129、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家庭微波炉每百户平均拥有量 130、各地区城镇家庭空调器每百户平均拥有量 131、电冰箱2010年更新需求
132、空调器2010年更新需求
133、洗衣机2010年更新需求
134、大家电2008年更新需求
135、电冰箱产量与出口量预测
136、空调器需求量预测
137、洗衣机需求量预测
138、微波炉需求量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