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蜂蜜产业发展报告

时间:2019-05-14 04:5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蜂蜜产业发展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蜂蜜产业发展报告》。

第一篇:中国蜂蜜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蜂蜜产业发展报告

前言:

许多人可能已经忘记,蜂中国蜂产业品牌营销发展报告产品(包括蜂蜜、蜂胶、蜂王浆等)是最古老的保健品,即便在今天看来,它仍然是最好的保健品之一。无论用怎样挑剔的标准衡量,蜂产品都是最安全、最绿色、作用广泛、效果明显、价格相对低廉优质保健品,可是在很长时间里,它几乎被人遗忘了。

金融危机来临,蜂产业外销受挫,恰逢内需开始增长,表现出强劲市场潜力。但是,就在这样强劲的需求下,蜂行业依然固步自封,四平八稳。

一、行业散乱,群蜂无首

不成熟行业一定处于“两低一无”的状态。“两低”,即市场准入的门槛低,市场集中度低。“一无”,即没有强势领军品牌。这正是当前蜂行业的写照。

目前的蜂产业,企业多而散,规模普遍较小,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凤毛麟角;行业中虽有品牌但都不强势,全国品牌稀少,绝大多数品牌散落在各个区域市场中,行业缺乏老大;行业标准不健全,伪劣产品不断出现,竞争混乱。

老字号品牌如冠生园、老蜂农、百花等,市场信任基础不错,但在品牌营销上大多墨守陈规,无论是产品品类、包装设计,还是在品牌价值的挖掘和传播上,都没有突破。

老品牌江河日下,新品牌却未能及时补上。悦活蜂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终端覆盖面都不高,市场影响力有限。江苏、云南等产区的蜂产品品牌都未能走出地域。

二、蜂拥而出又蜂拥而入,竞争加剧

在2002年前,中国蜂产品出口量全球第一,谓之“蜂拥而出”。之后,中国蜂蜜出口量由第一降至第二。近年来,除了经济危机的冲击外,贸易摩擦、国外标准加严、反倾销等也一直困扰着蜂产品出口,尤其是在不利汇率,生产成本增加,长期存在药物残留等内忧外患之下,蜂产业外销之路越来越艰难。

相反,国内市场却随着养生热的高涨持续升温,中国蜂产品的消费总量已经跃居全球首位。其中蜂蜜销售量从1979年的不足4万吨上升到现在的近20万吨,增长率近500%;各种蜂产品均呈上升趋势。

国内市场需求的利好,使原来的外销企业“蜂拥而入”,国内市场竞争加剧。首先,积压的库存给企业生存和蜂产品收购带来巨大压力。其次,市场混乱,假冒伪劣严重,出口企业的产品质优价高,在没有品牌的情况下又没有价格优势,销售困难。第三,出口企业极缺国内市场营销组织和经验,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缺乏有战斗力的销售团队。第四,外销转内销企业缺少品牌,无法依靠品牌竞争获得品牌溢价;没有渠道终端,国内市场影响力弱,进入商超困难重重,分销环节增多,成本压力增大。

三、蜂产品,中国消费者既熟悉又陌生

从消费者的认知上看蜂产业,蜂产品是中国消费者熟悉的陌生人。

1、有常识无知识

中国消费者对蜂蜜认知度高,但是认知深度非常不够,在消费时几乎不曾想起。对蜂蜜功效的了解长期停留在润肠通便和养颜上。消费者对蜂产品有常识无知识,只知蜂蜜好,却不知更多,对蜂产品需求的迫切性不强。

2、有认知缺信任

对蜂产品有较深认知的潜在消费者,却对蜂产业缺乏信任。行业中假冒伪劣现象、功效夸大宣传令他们不安。2008年4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蜂蜜产品食品监测情况,合格率只有54%。

3、细分不够,产品严重同质

蜂产业“产品没核,品牌没芯,消费没准”,消费以初级产品为主。需求没有深挖,市场没有细分,产品趋同一致。

以蜂蜜为例,就蜂蜜卖蜂蜜,而且绝大多数是纯蜂蜜,没有独特的诉求和特点,而国外蜂蜜产品消费形态多样,固体蜂蜜、蜂蜜膏、便携蜂蜜、蜂蜜饮料、蜂蜜啤酒、蜂蜜面包、蜂蜜蛋糕、蜂蜜奶酪„„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我国蜂蜜市场长期在初级产品、低端消费上徘徊,利润不断受到挤压。

四、“蜂”起云涌,乱世变局

蜂产业是个古老的产业,可能正因为古老,所以一直守旧。目前的蜂行业就像改革初期的中国,整个行业的品牌营销水平滞后,消费者对天然营养保健品的需求走在了蜂行业前面。

在需求的拉动下,蜂产业“蜂”起云涌,乱世中出现了变局。

从单纯做产品到做功效。不少蜂产品品牌都是在单纯地卖产品,比如百花,其品牌价值只是单纯的蜂产品,近乎在卖白糖。蜂产品对营养健康的优势根本无法从品牌中体现出来。现在,消费需求的升级,反拉企业,促使新生代品牌知蜂堂等诉求产品功能功效,为蜂产业带来了新意。

从泛品牌到专属品牌。目前蜂产品品牌多为一个品牌下包括所有产品,品牌个性不鲜明,品牌价值难以突出。颐生园的“仰妍”系列开始打破这一局限,走入女性养颜美容的专属系列。蜂产品功效众多,开发具有针对性诉求点的专属品牌,将蜂产品所蕴含的功能功效一一释放,将市场放大。这是未来蜂产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方向。

从专一化到多元化。蜂产品应用领域广阔,随着品牌的发展提升,蜂产品将突破蜂蜜、蜂胶、花粉、王浆四大传统品类,将蜂产品延伸到更多领域,多品类发展。今后将诞生形态多样的蜂蜜产品,比如饮品、休闲食品、保健品,以及日化用品,形成综合性、多元化大品牌。

当前,消费者的保健意识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天然绿色,人参、阿胶、虫草,乃至大蒜、绿豆陆续进入消费者乃至投资家的视野,下一个为什么不能是蜂产品?

福来认为,蜂产品是天生的营养保健佳品,是下一个不能让巴菲特发现的潜力股。未来,如果蜂行业群策群力,加强市场教育,蜂产品必将成为消费者广泛认同并接受的天然营养品!消费需求和行业发展必将迎来井喷式释放!

行业不成熟,霸王品牌未出现,竞争未形成清晰格局但是市场需求旺盛增长,这个时期是蜂产品企业做大做强,甚至抢做“蜂王”的最佳战略机遇期!这样的行业这样机遇越来越少,蜂产品企业要倍加珍惜。

有志在蜂产业做大做强、谋求霸主地位的企业,要坚持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打好五张王牌。

一个中心

不成熟的蜂产业正是大企业崛起、诞生行业老大的良机!

30年前,我国的食用油和牛奶市场没有品牌,市场高度分散着。30年后,市场高度集中,食用油品牌集中在金龙鱼、胡姬花、福临门、鲁花等几个品牌上,牛奶市场高度集中在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有数的几个品牌上。市场集中后,市场中的前三大品牌占据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仅金龙鱼一个品牌,年销售额高达200多亿人民币,伊利2009年实现全年销售240亿。

做大做强,抢做蜂产业的“金龙鱼”,应该成为有志企业的战略中心!

抢做老大之所以必须成为有志企业的战略中心,是因为“先者生存,优势富集”。

历史上每次大的商业机遇来临的时候可以称为历史节点。最初进入历史节点者,只要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成本,就能形成优势,用同济大学王健教授的话来说,叫做“先者生存”。

90年代中国家电市场爆发,接着饮料、电脑、保健品、服装、牛奶市场接二连三地爆发,一个个“新”行业形成,可以说,当今中国各行各业数得出来的大品牌,几乎都是在90年代发现行业做大行业奠定其江湖地位的。

到了20世纪头几年,房地产、汽车、网络、游戏、新媒体等等行业再次爆炸开来,又形成无数的新兴行业和行业老大。

成为老大,就会在品牌、资源、资本、成本、市场、消费者心智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的优势。事情没有停止,因为有优势,就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如此循环,更多的优势向这里聚焦,不断累加,优势集富起来,形成更大的优势。这是不讲理的老大逻辑!

“先者生存,优势富集”的老大逻辑!是许多老大成功的最大秘密!做企业,谁率先领会和运用这个规律,谁就犹如得到上帝的帮助,谁就能率先获得成功!

四个基本点:

要抢做行业老大,就要打破心智屏障 实行创新营销,从品牌上天、渠道下沉、模式杂交、产品功效四个基本点上实施突破。

品牌上天

老大,一定是品牌的,这个品牌一定要有大形象、大信任、大价值。蜂产品虽有品牌但都不强势,保健品行业只做销量不做品牌也已成惯例。在消费者品牌意识越来越强,行业信任度较低的情况下,谁能够树立具有强大形象、高度信任、内涵丰富的大品牌,谁就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渠道下沉

对许多企业,尤其是出口转内销的企业来说,商超渠道难以进入,可以考虑渠道下沉,首先在三四级市场,在便利店、食杂店甚至农贸市场打开市场。

在三四级市场的,蜂产品是高价保健品的极好替代,容易建立品牌影响。企业可以先挖掘农村市场潜力,形成“农村包围城市”之势,再进入城市市场,完成品牌树立和市场积累。华龙集团在农村市场做大做强后,以“今麦郎”品牌进城的成功值得借鉴。

模式杂交

杂交出创新!模式杂交就是借鉴、融合、嫁接其他行业的资源、思路、模式、技术和方法,为我所用,获得突破,从而取得适合自己的创新基因和竞争优势。

蜂产品具有营养食品和保健品的双重属性,能够融合多种元素,具有营销创新的广阔空间。很多行业的成功经验都可为蜂产品所用,比如,在形象和传播上,学习快消品,在营销传播中娱乐化、时尚化,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在宣传功效和促销活动上,学习保健品行业、家电行业,不断推出新概念,将促销和公关、新闻相结合等。

石药集团的果维康维c含片,在产品和推广方式上杂交,让产品糖果化、娱乐化,彻底摆脱“药味”;在渠道上杂交,药店和商超双线作战,在药店显示专业,在超市让消费者更方便。蜂产品无论在休闲糖果领域或者在医药保健市场,都在广泛的杂交创新空间。

产品功效

因为产品功效没有深入人心,消费者对蜂产品没有形成迫切需求。所以蜂产品必须洞悉消费需求,提炼产品概念,培育明星产品。

创可贴怎样加强功效?云南白药说,“有药好得更开快些”。蜂产品的产品功效要深入挖掘,要创新升级。比如蜂蜜与其它食品药材配搭会出现新的功效。与菊花、枸杞搭配,可以养肝明目,与梨或银耳搭配,可以润肺止咳。这些方面需要营销者潜心研究,下点真功夫。

五张王牌:

标准牌

标准是竞争的制高点。蜂产业缺乏标准,领军企业要自己设立标准,同时在行业中牵头,积极做标准的引领和普及工作,同时促进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把行业标准建立起来,占领制高点,让全行业跟着自己跑。阿胶产业中的东阿阿胶,炊具行业中的苏泊尔,鸡蛋行业中的德青源,都是不等不靠,率先制定标准,成为行业标杆的。

市场向来都是先有企业标准,后有行业标准的。如果优秀企业也想坐享其成,恐怕最后只有失去商机了。

产地牌

对食品来说,产地往往是品质的标签。乌江榨菜来自涪陵,华圣脆苹果来自黄土高原。蜂产品也有不少生产之地,如广东从化荔枝蜜,黑龙江饶河县黑蜂自然保护区黑蜂椴树蜜,云南的紫云英蜂蜜等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蜂企业要善于把产地优势转化,投射到品牌上,形成品牌优势。

健康牌

健康是趋势,更是消费者购买蜂产品的最主要动因。蜂产品以健康为卖点,极易引起消费者共鸣。鲁花花生油的“不含胆固醇”贴合了当下人们的饮食诉求;“真香真营养”的仲景香菇酱以“300粒香菇21种营养”将营养健康诉求量化,给消费者最直接的感受;汇源的“每天两杯果汁,享受健康生活”更是直接引导健康消费的概念。值得借鉴。

出口牌

长期以来,出口产品在国人心中留下了高品质、好产品的印象,消费者对之有高度的信任,这是出口企业的优势。华圣就以“有护照,好苹果”引领优质苹果概念,蜂产业中众多出口企业也可以深挖出口优势,塑造质量优、信得过的产品和品牌价值。

文化牌

产品越是同质,竞争越是激烈,核心竞争力就越在品牌价值上体现,竞争从产品向着品牌价值上升级。

文化,是品牌价值的重要内容。哪一个悠久的蜂产地没有几个动人故事?哪一个著名品牌没有几个传奇人物?这源于产品高于产品的文化是树立大品牌必不可缺的要素,是最具差异而对手无法模仿的东西。

蜂行业正面临着全面扩张的战略机遇,是诞生行业老大、超级品牌的关键历史时刻。财富大门正在开启,谁先行一步,谁就能够增加未来的胜算,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蜂王!

第二篇: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白皮书)

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白皮书)

前言

蜂蜜是深受人类喜爱的传统营养食品,自古以来一直作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上品被推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蜂蜜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日益受到广大公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但中国蜂蜜产业的现状是什么,中国蜂蜜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认知度如何,中国蜂蜜标准体系是如何建立的,有什么措施保障中国蜂蜜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以及中国蜂蜜产业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并不为很多人所知晓。

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在我国虽然蜂蜜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是社会的关注度很高,常常成为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常常有人对中国的蜂蜜产业做出不负责任的评价,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中国蜂产品协会经过一年多的认真工作,首次发布《中国蜂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的白皮书就是把中国蜂蜜产业的情况比较全面、客观、真实地呈现给社会公众,希望社会对中国蜂蜜产业现状、问题和发展有更多的了解,也希望广大公众更加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中国蜂蜜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国政府对蜜蜂产业十分重视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和重视我国蜂产业的发展。

朱德委员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题词:“蜜蜂是一宝,加强科学研究和普及养蜂,可以大大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获得多种收益”。[1]他还写信给毛主席,就蜜蜂对农业的增产增收作用、蜂产品对人类健康的贡献等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发展蜂业的建议。

周恩来总理1965年在五四青年节前夕,对北京从事养蜂工作的王孟林同志说:“蜜蜂是一宝,是人类的朋友,很值得研究,我也很爱蜜蜂。朱老总(朱德委员长)也十分重视养蜂,曾致信给毛主席,建议发展养蜂业,促进农业丰收。蜂产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研究蜜蜂,搭起蜂产品与人类健康的桥梁意义重大”[1]。

2009年12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批示:蜜蜂的作用非常重要。建议交通运输部认真研究运输绿色通道问题。建议由农业部认真研究养蜂扶持政策。[2]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2007年给中国蜂产品协会题词:“发挥蜂业优势 服务和谐社会”[3]并多次听取中国蜂产品协会的汇报,对蜂业发展和中国蜂产品协会工作给予指导。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一直关注中国蜂业的发展,在参加“2004中国北京国际合作社贸易洽谈会”期间专门到蜂产品展台参观、了解情况并要求:要生产优质蜂产品,让老百姓吃得安全放心。[4] 国家及相关部委也十分重视蜂业发展。

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首次将蜂业纳入了畜牧业产业体系中。

2006年3月和2010年3月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批准,中国蜂产品协会先后发布了《全国蜂产品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全国蜂产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0年初,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十分重视蜂业生产,联合发出通知将转地放蜂运输纳入绿色通道管理,免费通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蜂业发展。

2010年12月29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养蜂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发布的养蜂业规划。

2011年12月,农业部以公告形式发布了《养蜂管理办法(试行)》。这个办法的实施对维护蜂农合法权益、保持生态平衡、促进蜂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012年12月,农业部、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将养蜂专用平台(含蜂箱保湿装置、蜜蜂饲喂装置、电动摇蜜机等)列入补贴范围。

中国蜂产品协会的主管部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高度重视蜂业工作,李成玉、杨传堂、王侠等历届理事会主要领导都十分重视蜂产品的加工、销售和推进标准化建设等工作,经常到中国蜂产品协会检查指导,听取汇报,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近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和支持养蜂业发展。从地方财政中划拨专款补贴蜂农,支持养蜂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积极协调养蜂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对接,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中国蜜蜂产业的现状

中国养蜂,历史悠久。

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出现“蜜”字。东汉后期(公元2世纪)就出现了人工饲养蜜蜂,可以说中国的养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饲养蜜蜂的国家之一[5]。20世纪初,第一批意大利蜂被引入中国后,西方蜜蜂和现代养蜂技术也逐渐进入中国。

养蜂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产业。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和肥料,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更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完全可以说养蜂是一项有百益而无一害的生态产业。

我国是世界上的养蜂大国。蜂群数量、蜂蜜产量、养蜂从业人员和蜂蜜出口四个指标均居世界前列。

发展养蜂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中国广大农村,特别是在改变贫困山区落后面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养蜂主要采取定地养蜂和转地养蜂两种形式。定地养蜂生产时间短且较易受自然灾害影响,也需要更多的饲料来喂养蜜蜂,养蜂成本较高;转地养蜂可以有效利用各地不同的蜜源资源,也有利于蜜蜂繁殖,减少蜂病发生。按照一个家庭蜂场饲养200群蜂,正常年份每群蜂纯收入300元计算,每户养蜂年收益可达6万元,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发展养蜂业也是促进农业增产、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据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1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约占82.7%)。实践证明,蜜蜂授粉可使棉花、油菜、荞麦、苹果、柑桔、向日葵、苕子等农产品增产,并显著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对于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专家测算,蜜蜂授粉为农业创造的价值是蜜蜂自身蜂产品价值的数十倍乃至上百倍。近几年,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逐渐增强,蜜蜂授粉技术已在蔬菜、水果、油料和保护地栽培作物等方面大力推广与普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养蜂事业发展迅猛,全国现有蜂农30余万人,饲养蜂群由1949年的50万群发展到2011年的894.7万群[6],拥有世界约1/8以上的蜂群。

蜂群数量的增加,带动了蜂产品产量的快速增长和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中国蜂蜜年产量从1958年的1.23万吨发展到2012年的44.8万吨[7],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1/4以上。

全国现有蜂产品加工企业2000余家,遍及全国。蜂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北京、湖北、安徽、上海、山东、四川等省、直辖市。

中国蜂蜜出口量居世界首位,每年蜂蜜出口都在10万吨左右,年创汇约2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蜂农专业合作社政策的出台以及科学养蜂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养蜂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水平有了突破性的转变和提高。

自2007年7月1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养蜂合作社得到了较快发展。据中国蜂产品协会调查统计,2008年在工商部门登记的蜂农合作社为122个;到2011年底已超过700个,增长5倍多。其中广西、安徽、新疆、江苏、江西、陕西、浙江7个重点省区是蜂农合作社较集中、规范化程度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地区,获得工商登记注册的蜂农合作社数量达到276家,占到全国的40%左右。

三、中国主要蜜源种类及分布

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资源丰富,蜜源植物丰富多彩。我国的主要蜜源分布情况是:

油菜蜜:油菜蜜源植物在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花期最长、产量最多。全国共有600多万公顷[8]。分布于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洋槐蜜:洋槐蜜源植物在全国的分布广泛,种植面积大,泌蜜丰富,蜜质优良,是夏季的主要蜜源之一。集中生长区为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北京等6省、市;其次为江苏、安徽、甘肃、天津等省、市及湖北西北部。始花期由南向北推迟,始花期在长江流域为3月下旬,黄河流域为5月上旬,西北地区约5月中旬。

枣花蜜:枣花蜜源植物除东北和青藏高原之外,大部分省区均有栽培,以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最为集中。主产区的枣树始花为5月下旬或6月上旬,花期长25~30天,为高温型泌蜜植物。

荆花蜜:荆花蜜源植物在华北、东北南部、西南及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集中在河北、北京、山西、山东、河南及辽宁西部。多数地区的荆条花期从6月上、中旬到7月中下旬。

椴树蜜:椴树蜜源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长白山区、小兴安岭和完达山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蜂蜜品种。花期最早6月下旬,最晚7月上旬,花期一般在20天左右。

紫云英蜜:紫云英蜜源植物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河南等省为最多。紫云英花期按照所属地点不同从3月上中旬到5月上旬。

荔枝蜜:荔枝蜜源植物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等省、自治区。早熟品种的花期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中熟品种3月上旬至4月上旬,晚熟品种3月下旬至4月中旬。

另外,南方地区的枇杷、龙眼、柑桔、野桂花,西北地区的枸杞、党参,新疆地区的葵花、棉花和内蒙地区的荞麦、老瓜头等都是具有一定产量、很有特色的蜂蜜品种。

四、中国蜂蜜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一)中国蜂蜜出口量世界第一

每年全世界生产的蜂蜜约150万吨,其中的30%左右即40-50万吨用于国家及地区之间的贸易。每年欧洲进口蜂蜜数量为20多万吨,约占世界蜂蜜贸易量的1/2,美国进口量在10万吨左右,日本进口量在4万吨左右,欧、美、日的蜂蜜进口量占到了世界蜂蜜贸易量的85%。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蜂蜜出口大国,每年的蜂蜜出口量基本上保持在10万吨左右,占世界蜂蜜贸易总量的1/4[9]。

在蜂蜜的国际贸易中,以蜂蜜原料出口为主的国家主要有:中国、阿根廷、墨西哥、巴西、越南等。

以蜂蜜成品出口为主的国家有: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等。这些国家出口的蜂蜜产品以成品小包装为主,凭借其国内完善的生产支持体系、雄厚的财政补贴和贷款以及比较完善的机械化、信息化配套设施,使他们的出口价格远远高于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有时甚至是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的几倍,其目标为高端市场。

从出口对象看,中国蜂蜜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目前主要出口市场为日本、欧盟。2009年由于美国对中国蜂蜜征收反倾销税,迫使中国蜂蜜退出美国市场。此外,还有少量蜂蜜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东国家。

从市场份额来看,蜂蜜原料出口国中国、阿根廷和墨西哥排前三甲。

长期以来,中国蜂蜜的一些出口企业以“数量扩展,低价竞销”的方式扩展国际市场。中国是世界蜂蜜出口大国,但不是蜂蜜出口创效强国,在对外贸易中实际收益的利润比较微薄。

(二)我国的蜂蜜进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他们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一代追求洋品牌的心理,以高价位迅速抢占我国蜂蜜产品的高端市场,使我国蜂蜜进口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2年我国进口蜂蜜数量达到3300多吨[9],较2011年增长36.6%。预计未来中国进口蜂蜜数量还会不断上升。

我国进口蜂蜜产品有两种方式:一是原料进口,加工分装后贴国内品牌进行销售;二是直接进口国外小包装成品蜂蜜。进口蜂蜜的市场零售价格一般比国产蜂蜜高3-10倍,有的甚至更高。

进口蜂蜜质量良莠不齐,根据2012年、2013年国家出入境检疫检验局公布的数据来看,进口蜂蜜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不合格原因为:菌落超标、药残超标和掺假等。

五、中国蜂蜜内销市场迅速发展

(一)中国蜂蜜国内消费总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蜂蜜生产大国、蜂蜜出口大国,同时也是蜂蜜消费大国。我国地域广阔,蜜源丰富,人口众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蜂蜜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蜂蜜产量10多年来逐年增加,为扩大国内市场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内销市场占有份额越来越大。(见下表)

2001-2012年我国蜂蜜出口与内销比例变化情况[10] [11]

单位:万吨时间(年)

我国蜂蜜 总产量

出口数量

所占比例%

内销蜂蜜 数量

所占比例%2001 25.2 10.7 42.4 14.5 57.5

2002 26.5 7.6 28.67 18.9 71.33

2003 29.9 8.4 28.1 21.5 71.9 2004 29.3 8.2 28.0 21.1 72.0

2005 29.32 8.8 30.0 20.5 70.0

2006 33.3 8.1 24.3 25.2 75.7

2007 35.4 6.4 18.1 29.0 81.9

2008 40.0 8.5 21.25 31.5 78.75 2009 40.2 7.2 17.91 33.0 82.09

2010 40.1 10.1 25.1 30.0 74.9

2011 43.1 9.98 23.15 33.12 76.85

2012 44.8 11.0 24.55 33.8 75.45

第三篇: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

(2018)》

发 布 会

中国水产学

2018年6月

河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况 1

2017安徽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况 11

2017江苏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况 26

2017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况 40

2017湖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况 52

2017江西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况 67

2017四川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况 86

河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情

(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李同国)

(信阳市水产局 田随成)

稻渔综合种养、池塘种草养殖及河流、湖泊放养。稻渔综合种养为主

要生产模式,占85%以上,主要分布在沿淮河流域的信阳市、驻马店市和固始县,沿黄河流域的洛阳市、新乡市、南阳市、濮阳市、开封市及邓州市等地,相对规模较小。殖面积只有2万亩。到2017年底,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0万亩左右,“稻-虾”共作轮作面积17.08万亩,池塘养殖小龙虾面积4.6万亩。2017年全省小龙虾总产量1.19万吨。一产产值4.76亿元、二产产值0.88亿元、三产产值13.10亿元,总产值达18.7

4亿元。

一、产业现状

(一)规模布局

1.规模

到2017年底,光山县、固始县、罗山县等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全市稻田养殖小龙虾面积达到

13.75万亩;固始县和潢川县还有池塘养殖小龙虾4万亩。信阳市的小龙虾产量1.0万多吨,总产值10亿多元。加工小龙虾3888吨,产值0.88亿元。祥符区及中牟县,濮阳市的范县等地,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点)遍地开花,初步统计这些地方稻 渔综合种养面积有5.0万亩左右,其中稻田养殖小龙虾面积3.3万亩,“稻-鳅”面积1.3万亩,稻-蟹面积0.3万亩。池塘养殖小龙虾面积

约0.6万亩。4.6万亩。稻虾综合种养亩产100-300斤,池塘养殖亩产300-500斤。2017年全省小龙虾总产量1.19万 吨。一产产值4.76亿元、二产产值0.88亿元、三产产值13.10亿元,总产值达18.74亿元。

2.布局

(1)小龙虾养殖布局

河南的小龙虾养殖主要分布在信

阳市的8县2区。

表1:信阳市各县区分布情况统

计表

县区

面积(亩)其中:稻虾共作面积(亩)

浉河区 220 220

平桥区 800 800 罗山县 12550 12550

光山县 12881.7 12881

新 县 80 80

固始县 50000 30000

商城县 5000

5000

第四篇: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

一、2016年政策名录及趋势分析

2016年是全国及各省市“十三五”规划的元年,各地“十三五”相关规划政策频发,同时,许多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专项规划文件也陆续出台。在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国及各地方省市养老产业相关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今年全国及大部分地方省市养老产业相关的宏观引导政策数量变少,政策内容重点也越来越向针对养老产业各方面的专项规范偏移。

(一)透析“十三五”规划:把握政策全局导向,甄别产业发展机会

2016年是全国及各省市“十三五”规划的元年,各地“十三五”相关规划政策频发,同时,许多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专项规划文件也陆续出台。截至2016年10月底,已有北京市、福建省、海南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杭州市、厦门市、上海市、石家庄市、苏州市、长春市12个省市相继颁布了本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专项规划。纵观全国及各地方省市已出台的养老产业相关“十三五”专项规划的内容,可以总结提炼未来养老产业政策倡导的重点方向如下所示。

1、企业、社工、志愿者等,养老服务队伍逐渐体系化

对于部分发达省份与城市的社会福利工作,已经不再强调老人、儿童、贫困人口的区分,而是将此打包为社会福利事业进行外包,外包对象除了企业,还有社工与志愿者。这使得养老产业中的社区照料板块逐渐成为体系化服务,这将成为我国社会服务,尤其是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

2、人才服务、医疗康复设备、机构建设等仍是产业发展关键点

在老年保障方面,政策给予的机会信号明显。例如,在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践中,可以看到政策将从提升服务能力(包括社区、居家与机构三者)、建立服务体系与康复场所等方面发力。由此可看出人才、机构建设与设备是其中难以绕过的环节,拥有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仍为行业缺口,能够提供专业的、拥有资质的人才培训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要点。

3、社区养老共享合作将再进一步,社区服务站与养老中心将整合 从各省市的十三五规划文件中也可以看出,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养老的结合是下一步社区养老的重点工作。同时,医疗机构将开启为老服务内容,对于原有的医疗后勤企业,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建立为老服务系统与体系,延伸其服务能力与端口成为未来5年的重点工作。同时康复医疗是医养结合工作中发展的重点,会逐步由医院主导深入基层医疗与养老系统。

4、“标准”频现,政府产业管控与监督将更加严格,产业标准将陆续出台

各地十三五规划中,多次提到建立标准的医养结合机构。这表明,政府认为养老产业已经度过了野蛮发展阶段,管控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2017年起,各种相关服务规范将开始逐步实施。标准的建立有待与实际的操作与运营相结合,能够参与相关养老标准制定的企业会站在产业的制高点上。

5、“上下”两条腿走路,线上信息化与线下硬件设施建设将提前完成布局 从产业规划的时间节点上看,各地的养老硬件与信息化部分会走在体系建设的前面,并借此掌控产业发展,因此这一部分将于2017年底前完成,多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将完成建设。在此期间,各类适老化改造企业面临巨大市场空间。

“十三五”结束之日,养老产业的体系建设将基本完成,各类机构的模式定型,管理运营期来临,养老企业将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与走向繁荣。

(二)精准化、专项化引导政策频发,各项专项发展规划有望陆续出台

从全国和各地方省市截至2016年10月底出具的相关政策数量及重点内容可以看出,“大健康、社区居家养老、长期护理险、老年教育、康复辅具”成为国家层面养老产业重点关注的领域,其中“大健康”与“社区居家”在也成了2016年全养老产业的关键词。以养老产业为核心,向大健康产业蔓延,丰富和延长健康养老产业的“全老龄生命周期”产业链,成为2016年整个大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的热议点。另外,相对于前几年的机构养老,社区和居家养老成为今年政府主推的产业方向,以北京为代表,在各地方省市的相关产业政策中,“社区与居家”也成为重点引导的产业内容。同时,“长期护理险、康复辅具、老年教育”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势必会导致未来的一年相关产业细分市场的繁荣和规范。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2014年推出全国及地方养老政策汇编,并坚持持续更新,如需了解,请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查阅和订购全国及地方省市养老政策汇编,全套资料共九本,约300万字。汇集了2012年以来,全国及地方政府重要的健康养老相关政策。

(三)2016全国重点政策解析

1、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

2016年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到2020年,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形成若干知名品牌等。这是第一部专门针对康复辅具的多部委联发国家政策。同时,《意见》中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民政部牵头的部级联席会议制度,以便统筹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足见国家对该行业的重视。为了解决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意见》中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中国制造”等目标,并且给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这对于相关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不啻为一个福音。通过政策支持,康复辅助器产业相关公司可以更快地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相关公司可以借助政策支持,尽快建立自己的专利技术,设置自己的“专利丛林”,以便于自己在该产业快速地发展壮大,成为知名品牌。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全文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细化为2030年的具体目标,即人均预期寿命较目前的76.34岁增长到7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5年的10%增长到30%;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下降30%;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等。规划纲要将“推动健康科技创新”作为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可推断,科技创造与改革创新将成为健康养老产业驱动力,围绕居民健康生活所需的科技创新也将成为康养产业结构革新的原动力。另外,“健康中国2030”将围绕“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进行健康干预和渗透,要求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全民健康的逐步开展,也势必意味着养老产业目标群体的扩展,“全生命周期”和“全时空”概念的养老体系需要快速建立。3、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 2016年10月21日,《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正式发布,拟通过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有效增加供给总量,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本次整合改造的社会闲置资源主要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改制调整后的办公用房、培训中心以及废弃的厂房、医院,间接显示了国家“养老筑底”的角色定位和动作力度,“政府搭台企业扮角儿”的产业配合将在近几年全面展开。另外,继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新政起,下半年全国层面养老产业专项政策不断出台,预计明年上半年将完成全国层面的养老产业“底层骨架”搭建,大平台上的企业角逐,即将开启“后半场”。

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2016年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强调老年教育的供给、体制创新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老年教育新格局。从规划内容来看,2020年前主要为政府主导的社会老年教育体系及制度建设的“筑底”期,企业可积极提前进入,待对社会全面开放时,第一时间抢占端口。另外,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方面,规划将优先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促进学校开办老年教育,以及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作为主要手段,积极鼓励养教结合新模式,由此可预见,老年教育产业的“政-企-校-协”融合模式,将逐渐展开。5、25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6年10月14日,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5个部委联合发布我国首个《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此《意见》的发布,将会促进养成产业的发展。会对未来养老机构及社区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老人生活环境的改善也会带动养老服务人员工作环境的改善,相应缓解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还会为适老化设计及适老化改造等公司带来更大商机。另外,此《意见》的发布,也将加快我国社会的适老化进程,养老市场不再局限于一定的服务与机构中。对于先行一步的养老机构,凭借自身专业能力与社会影响力,有机会挖掘更大的全社会老年宜居建设的需求市场。

二、往年全国性政策回望及脉络总结

2013年被公认为养老产业市场化的元年,而养老相关政策从2012年以前便开始颁布。纵观2016年前若干年的全国性养老产业政策主题内容的演变脉络,其过程也间接反应了整个养老产业市场化发展的脉络路径。1、2012年前:市场化孕育期,养老更多是政府的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政策主题内容多为养老保险等基础性老年社会权益问题的保障,养老尚未形成市场化,更多的为政府性社会福利事业。2、2012年:市场化萌芽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更多政府部门参与,多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养老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开始进入萌芽期。3、2013年:市场化推进期,多部门多方面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构建

政策数量渐多,从各个方面出台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指导意见,其中《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和《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以及一系列相关补贴的出台,引发了市场对机构养老的重点关注和投资。4、2014年:市场化繁荣期,促进跨界产业间融合,打破外资进入障碍 2014年为全国养老相关政策的井喷年,从养老用地、养老信息系统构建、养老服务标准化、养老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养老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5、2015年:市场化理性期,医养结合、产业金融支持、智慧养老成重点

人才培训、养老服务管理标准化、医养结合、养老产业金融等成为全年政策扶持的重点。政府政策从鼓励和推动社会资本力量的全面参与,向引导和纠正社会资本的理性参与转移。

第五篇:中国桃产业发展报告2015

《中国果品产业发展报告2015》——桃

自2001年至2015年,我国桃产业规模逐年增加,市场快速发展并逐步趋于饱和,桃市场价格由快速增长(2009至2012)向减速、持平(2013-2014)甚至下降(2015)方向发展,尤其在2015年,桃产业发生了较大变化,面积和产量继续增加,极早熟桃和早熟桃价格相对稳定,部分早熟和中熟桃价格下降明显,不少地区首次出现“销售难”的现象,晚熟桃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预计2015年桃农收益下降,桃产业步入稳定面积,提质增效的阵痛调整期。

(一)我国桃产业概况

1.产量与增速

中国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据2014年中国农业年鉴统计,2013年我国桃种植面积76.59万公顷,总产量1192.41万吨,总产量约占世界主要产桃国总产量的61.59%。2014年总产量达到1224.17万吨(预测值),到2015年末,预计全国桃总产量将达到1261.04万吨(预测值)左右。

2001至2015年,我国桃产量逐年增加,平均增长速度约为7.63%,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至2007年快速增长阶段,平均增长速度约为12.15%,最高增速17.54%(2003),最低增速7.74%(2006);第二阶段:2008至2013年稳步增长阶段,平均增长速度约为4.07%,最高增速5.33%(2008),最低增速4.07%(2012);第三阶段2014至2015年缓慢增长或饱和阶段,平均增长速度约为2.84%。

2.产业规模变化趋势

我国桃主要生产省份为:山东(10.4万公顷,246.48万吨)、河北(8.56万公顷,166.17万吨)、河南(7.64万公顷,110.12万吨)、湖北(5.33万公顷,72.49万吨),以上四个省份桃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41.69%和49.92%(中国农业年鉴2014)。根据2014年对全国13个桃主产省市的问卷调查,306户农户中,有123户愿意扩大桃面积,约占40.20%,有55.23%的农户选择保持现有桃面积,选择缩小桃面积的农户约占总农户的4.57%,据此判断,未来两年我国桃面积和产量仍有上升动力,桃市场价格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以防范。

3.经济效益

效益方面,2014年我国桃生产成本约为4139.25元,总收入为每亩9573.96元,净收益为5434.70元/亩。从不同省份的净收益的差别来看,净收益最高的地区为江苏,达到9946.17元,此外,净收益较高的地区还有安徽、上海、湖南等地。净收益最低的为云南省,约为879.51元,净收益差距约为9066.66元。江苏每亩净收益约为云南省的11.31倍,地区间净收益差别较大,此外,净收益较低的地区还有湖北、山西、河南、甘肃等地。与2012年(桃产业技术体系于2012年做了桃成本效益分析)相比,2014年平均价格比2012年低3.68%,但每亩产量比2012年(1966.96kg)增加6.91%,效益比2012年增加355.48元,基本与2012年持平。

4.成熟期结构

成熟期结构搭配方面,早、中熟桃品种产量相对过剩价格下降,尤以6月15至30日成熟的品种下降明显,根据2014年5月31日至7月2日对武汉桃批发市场的跟踪调查,早中熟品种平均价格约为1.51元/斤,平均批发价格区间0.5~4.6元/斤,其中6月15日至30日平均价格为1.29元/斤。另外,根据桃产业体系桃市场行情观测点反馈的信息显示,特早熟桃及晚熟桃价格高于早中熟桃,山东、北京、安徽、山西、河南、辽宁、江苏、上海等地区早熟桃也出现下降现象,福建、云南、浙江等地区早熟桃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河北、山西、甘肃早熟桃价格上升,而全国晚熟桃价格均好于去年。从新建桃园面积来看,特早熟桃和晚熟桃均有上升趋势。

总体来看,目前应稳定面积和产量、提质增效、挖掘和拓展桃园功能,发展观光休闲自采,增加桃园附加值,引导扩大鲜桃消费。

5.鲜桃与加工品进出口贸易

我国鲜桃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较小。2014年,我国鲜桃出口量约为5万吨左右,出口额约为5600万美元左右。出口对象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香港、越南、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家。2014年我国无鲜桃进口,对外鲜桃贸易为净出口。自2008年开始,我国鲜桃贸易停止进口,其中2010年及2011年有极少量进口(2010年0.5吨,2011年0.06吨),原因是我国桃产量扩大,品质提升,能够满足国内鲜桃需求。2008年比2007年产量增加48.26万吨,其后每年稳定增长,平均年增长量为47.57万吨。

加工品方面,从世界主要产桃国看,桃产品主要用于鲜食,加工品较少,贸易量低,我国加工桃产量约占鲜食桃产量的2%左右。与鲜食桃对外贸易相比,随着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桃加工品(桃罐头、桃汁、制干、果脯蜜饯等)的对外贸易较活跃,产品以桃罐头为主。2013年我国桃罐头出口量达到15.60万吨,出口额18000万美元,约为2003年的1.84倍。进口量1.23万吨,进口额1520.63万美元,出口量约为进口量的12.68倍。

(二)今年上半年我国桃产业形势 1.气候条件

总体上看,2015年上半年天气对桃产业影响较大,是造成部分地区“卖果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总体表现为:3-4月份花期全国多数产区天气条件良好,有助于开花坐果,产量增加,但5~6月份桃果成熟期频繁阴天或多雨,造成桃果实品质下降,病虫害增加。产量增加和品质下降导致的需求减少相叠加,明显的增大了市场销售压力。

2.面积和产量

桃产量与过去2-3年新增果园面积密切相关,2012~2013年,桃批发价格上涨幅度较大(2012年平均批发价格2.56元/斤,比2010年增加15.15%,2013年与2012年批发价格基本持平),新增果园面积随之扩大,至2014年,新建桃园面积继续扩大。由于近几年桃的市场价格和效益相对稳定,加上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预计2015年我国桃产业规模还将有小幅扩大,产量比2014年增加约3%。

3.市场行情

2015年上半年,我国多个桃主产区出现价格下降,部分地区出现“卖桃难”,陕西周至县、眉县,山西新绛县、平陆县,福建宁德市,山东威远市、济南市、青岛青西区,安徽砀山县、黟县,河南太康县等多地桃果滞销事件见诸报端。“卖桃难”主要出现在北方产区,南方产区如江苏、浙江、四川等地批发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

据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调研结果,2015年上半年,特早熟桃和早熟桃价格与2014年基本持平,6月15日至6月30日价格下降明显,全国平均下降幅度约20%~40%左右,其中,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河南、福建、湖北等省份下降幅度较大,降幅约为30%~50%,南方产区降幅低于北方产区,约5%~25%。

与2014年上半年相比,2015年上半年最突出的特征是6月中下旬桃降价严重,以陕西周至县6月下旬调查结果为例:该县桃品种主要是艳光、中油桃4号、中油桃5号,尤以艳光与中油桃4号为主,艳光市场平均批发价0.5~1.2元/kg;中油桃4号平均批发价0.6~1.6元/kg,中油桃4号比艳光平均批发价格高出0.2~0.4元/kg,原因是中油桃4号品质更好、外观更漂亮。中油桃5号批发价格与艳光基本相同或略高。沙红桃刚上市,成熟度约6~7成左右,一般先采摘果个较大的果实,平均单果重200g以上,由于量少,多采用零售方式,批发价约2.4~3.2元/kg,零售价5~6元/kg。

据实际调查,当地桃2015年平均批发售价明显低于2014年,下降幅度约70%~75%(150g左右果实),早熟油桃成熟前期价位下滑不明显,但到6月下旬价格下滑迅速,150g左右果实价格虽低,但不影响销售,100g左右及以下果实销售乏力,多数被超低价格倾销或倾倒。

产出方面:按照2015年6月下旬平均批发价格1.0元/kg,平均亩产2500公斤计算,早中熟品种每亩平均收入2500元;成本方面:当地每亩农药成本约300元,化肥约450元,农家肥约300元,其他物质成本暂不计算,平均每亩物质成本约为1050元,劳动力成本约为1620元,总成本合计2670元,每亩纯收入-170元,处于亏损状态。陕西周至县是2015出现“卖桃难”程度较重的地区之一,山西新绛县、安徽砀山县等也出现“卖桃难”,效益也比2014年有明显下降。

4.上半年产销形势分析

已如前述,2015年上半年,我国桃产业整体上呈现出量增加跌,特别是早中熟品种跌幅较大,局部出现“卖桃难”,具体分析原因有四:一是近年来桃产业效益稳定,收入可观,加上土地流转、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桃的面积持续增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二是今年春季花期,主要产区气候条件有利于桃坐果,产量增加,早中熟品种出现结构性、区域性过剩;三是今年早中熟品种发育后期降雨多、光照不足,导致病虫严重,品质下降,消费者购买欲和消费量降低;四是西瓜、苹果、火龙果等相关产业价格下滑、走低,也拖累了桃果实价格。

(三)今年下半年我国桃产业形势预测 1.今年7月份市场行情

2015年下半年,受上半年产业形势影响,7月初桃市场价格比往年下降10~20%,但降幅已明显缩小,表现出回升态势,至7月中旬至下旬,桃市场批发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果个大,品质高的毛桃品种价格略高于去年。

2.今年下半年桃产业形势预测

从天气情况看,6月份全国平均降雨量偏多,全国共有57站日降雨量突破6月历史记录,主要分布在江淮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东部、东北等地,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7月份全国平均降雨量依然偏多,具体统计数据未公布。较多的降雨量仍将影响南方产区桃果品质,但中晚熟品种以北方产区为主,对南方产区影响不大。北方地区降雨量不大,对桃果实品质改善有帮助,但前期阴雨天气过多已经造成晚熟桃病虫害加剧,根据桃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调查,预计晚熟桃产量比2014年降低5%~10%,对于晚熟桃价格回升提供了利好。

综合天气因素、病虫害及产量表现,预计2015年下半年晚熟桃经济效益可观,有助于提振桃果品市场。从往年中秋节、国庆节桃市场行情推断,今年晚熟桃品种需求依然会比较旺盛,晚熟桃价格将与2014年基本持平或略高。

(四)我国桃产业存在的问题

1.苗木市场混乱

我国桃品种数量众多,目前可检索到的桃品种共有1000多个,其中地方品种500多个,育成品种500个,未正式命名、更名、多名品种不可胜数,造成苗木市场品种杂乱,另一方面,桃树品种苗木繁育技术简单,技术门槛低,造成育苗户泛滥成灾,大大小小的育苗单位、组织或个体户遍地开花层出不穷,其对桃苗木市场的恶劣影响表现为:一是:老品种更名变身为新品种,以次充好;二是:编造品种代号进行误导;三是:随意编造“优系”、“芽变”品种,欺骗种植户;四是:自命名某某果树研究所冒充科研单位,或号称与科研单位合作,借机盈利;五是:用普通桃做砧木,成本低廉,低价销售。以上行为严重扰乱市场,往往造成品种杂乱、低质、同质化严重,易引发桃苗及桃果的恶性竞争。

2.管理观念落后,滥用除草剂

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处理杂草的方式一般为人工除草或除草剂除草,随着农作物除草剂的广泛应用,桃园应用除草剂造成严重危害的案例层出不穷,受除草剂危害的桃树果实偏小,品质下降。

3.化肥多灌水多,产量高、品质低

目前,我国桃园普遍存在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化肥施用量偏多的问题,使用化肥的同时增加灌溉,造成前期桃树旺长,修剪量大,后期大量喷施生长调节剂,坐果率高,产量高,但品质低,根据2014年对湖北鲜桃市场的长期跟踪监测,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91%。因此,我国桃市场普遍存在低质果充斥市场的现象。

4.规模化桃园管理方式尚需改善

近几年,受土地流转政策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大种植户参与桃生产,出现越来越多的规模化桃园,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形式:一是企业或大种植户;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比较以上三种形式,通过走访调查,以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形式最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次之、企业或大种植户模式存在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1)企业或大种植户往往由其他行业转业而来,缺乏桃树管理专业知识,在田间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偏听偏信,聘用的技术人员缺乏管理大规模桃园的经验。(2)管理成本高,不注意节约劳动力用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正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多数专业合作社能够实现生产与管理的合作,缺乏产后销售的合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需要探索及示范引导。而一村一品、一乡一品效果最好,不但能发挥一家一户的积极性,而且乡镇或村重视地方名片的宣传及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各级政府的政策及财政支持,又有一家一户的积极配合,能够充分发挥生产效率,提高收益。

5.贮藏与加工产业落后

随着桃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规模化桃园的逐年增加,桃果销售问题日趋严重,作为鲜桃市场的后盾,贮藏与加工产业目前仍需大力发展,当前,桃鲜果贮藏问题尚未解决,冷藏后往往出现病果率高和品质下降问题,加工企业只采购加工专用品种,缺乏普通桃的加工产品,难以成为普通桃的后盾力量。

(五)对我国桃产业发展的建议

1.从政策、法律方面规范苗木市场

建议建立苗木市场准入制度,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彻查无证、违法经营,防止部分投机商通过夸张宣传、以次充好、更换名称等不法手段欺骗种植户的现象发生,以免对种植户造成损失。

2.加强宏观引导,发布产业预警

按照我国桃产业规模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桃产量1261万吨,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早中熟桃在部分地区出现下降态势,桃产量趋近饱和,正在转向供过于求的方向,应开展产业预警研究,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种植户提质增效。

3.加强品种技术推广的引导

加强桃园自然生草、人工生草的栽培技术新模式,改变人工除草、除草剂除草的落后观念;引导种植户提质增效,生产高品质、标准化果品;依托产业技术体系提出各主产区主推品种,避免人为炒作,盲目发展;继续组织桃评优活动,加快新优品种推广速度,同时支持科研单位加大育种力度,推出更多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优质特色耐储运品种。

4.适当扶持采后储运和加工企业

在桃主产区建设鲜桃加工企业,促进加工转化升值,生产桃罐头、果汁、果脯、研制果酒、鲜果速冻品等。重点扶持以普通桃为加工对象的加工企业,让加工企业切实成为桃产业的坚强后盾。

5.支持电商平台参与鲜果产业

目前鲜桃电商平台飞速发展,但规模较小,正处于初始探索阶段,电商平台以销售鲜果为主,客户下单后由生产商及时采摘,快递发货。电商平台是解决桃销售的突破点,桃具有不耐储运的特点,货架期约2~15天,最新的永不变软品种货架期约30天左右,生产中为了延长货架期采用早采果方式提前上市,上市时平均约7成熟左右,不能充分发挥鲜桃味美香甜的特点。电商平台不仅能减少销售环节,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覆盖面,而且能使消费者食用到最新鲜味美的桃子。建议建立大型电商平台,整合生产资源,按照标准化的技术规范在全国主产区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合理的质量指标及分级标准,带动农户参与,借助快递物流网络就近运输配送,最大程度的实现大市场、大流通。

(中国农业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崔国朝)

下载中国蜂蜜产业发展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蜂蜜产业发展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6

    中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报告 人口篇 一、人口规模递增,2017年或将实现城乡养老“保底”体系全覆盖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2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1%。根......

    中国多媒体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国多媒体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 多媒体产业在世界及中国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成熟,极大地推动了多媒体产业的兴起。目前,多媒体产......

    2012中国旅行社产业发展报告[推荐5篇]

    2012中国旅行社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来源:深圳国际旅行社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旅行社产业发展报告(2012)。报告显示,传统旅行社产业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涌......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 作为21世纪拥有全球数十亿受众和衍生产品消费者的动漫产业。美、日、韩等动漫强国,其动漫产业发展势头咄咄逼人,已成为供其文化娱乐产品输出和传播理念的有......

    产业发展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一、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07年,高技术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发展速度保持稳定增长。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0.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全......

    蜂蜜市场调研报告

    从国家的大环境来看,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更加重视,对绿色的、天然的产品的不断追求,蜂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市场潜力无限,牛根生说过,只要你做到了中国第一,就有可能是世界第......

    蜂蜜市场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从国家的大环境来看,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更加重视,对绿色的、天然的产品的不断追求,蜂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市场潜力无限,牛根生说过,只要你做......

    中国电子游戏产业发展报告[精选多篇]

    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7 China Gaming Industry Report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2017 年中国游戏产业整体状况 ............................................1 1.1 中国游戏产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