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叙述了少年肖复兴幸遇叶圣陶先生为之修改作文,并有幸受叶老邀请进行交谈的干扰故事。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叶圣陶的尊敬与感激。
二、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敢于表现自己,在语文学习上具有基本的能力和一定的小组自学能力,能按照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小组自学来解决。但在学习中容易分散精神,要在课前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较高,但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有部分学生还难以用完整、准确的语言来回答问题,或在表述上存在一些语病。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修改、愣住、燥热、眼帘、删掉、融洽、黄昏、蕴含、摇曳、意义非凡、春风拂面、堪称楷模”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从课文中的语句初步学习到修改作文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教学初步学习修改作文,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学会运用。
五、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练结合,读悟结合,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中,读懂课文,领悟情感,内化语言。
六、教学媒体:幻灯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走进校园突然发现校园中的绿色明显减少了,原来是冬天来了!但是有那么一片绿色却一直出现在我的眼前: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这是咱们前不久学过的《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那抹绿意。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作者是叶圣陶)师:这就是叶圣陶的生平简介。
师:大家看完叶圣陶的简介后请你来说说此刻叶圣陶爷爷在你心里
是个怎样的形象呢?
师: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在文坛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而写的。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爬山虎,看着这一墙绿色,我们该怎么读?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词语、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朗读提示。
2、检查词语,同桌共同学习生字新词,请同学开火车读。
3、你能用这些词语完成这些填空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理清文章主要人物、结构(同学们,从文中你知道两个主要人物吗?主要写了我和叶圣陶先生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段?)板书
(三)、品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今天我们学习文章中描写的第一件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5自然段,读完后思考我拿到修改后的作文,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再汇报。(1)学习第三自然段
a当“我”拿到了叶老修改的作文看到了什么呀?读读原文中的句子。b同学们,密密麻麻什么样呀?请看看叶老修改的文章吧。(出示修改的原文图片)感受到了吗?那你能试着读出这密密麻麻的感觉吗?
(2)学习第四自然段
a回到家后,我仔细的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文章,又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找出来读读。谁找到了第一处?
b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的用法,体会叶老用字的准确。
c其实叶老在这篇文章中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同学们想想长句断成短句有什么好处?
d“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
(3)同学们找找,叶老的圈划中还为我修改了什么?(出示原文)a这里面出现了两个修改符号,删除符和删改符,我们来认识一下。b同学们看看这删改前和删改后有什么不一样吗?赶快读一读,体会体会。
c同学们,叶老先生这样一位大作家为我这么仔细的修改作文,我们都感受到了什么呀?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4)a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b创设情境引读:春风吹在脸是什么感觉呢?(暖洋洋的)对,就是这温暖的风,带着温暖的感情读----——;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叶老先生为我修改的这篇作文一共1500字,可他为我修改了150多处,所以我能不温暖吗?再读————;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叶老不但是教育部的部长还是人民出版社的社长、总编缉,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还抽出时间来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的修改作文,叶老对下一代的关心大家可见,再读————;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叶老已经70多岁的高龄了,夜已经深了,但他仍不肯停笔休息,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这是不是认
真的老人吗?再带着对老人的敬佩之情读一读————。(5)第5自然段
a谁能找到叶老为我写的评语?同学们读一读。
b你能说说吗,在这段话中你学到了什么?我们该怎样写好作文? c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中修改了这么多处,可这些评语可全都是夸奖“我”的呀,这是为什么呢?
d同学们,正是因为叶老为我树立的信心,让“我”从那时爱上了写作,所以日后肖复兴也成为了一个有名的大作家。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事情仍然历历在目,现在就请大家随着肖复兴的文章一起来回忆回忆吧,齐读文章1-5自然段。
(四)练习修改
1、同学们,你们试着像叶老先生一样来修改修改句子吗?请用上我们学过的两个修改符号。
病句:看到叶老这样仔细的修改,使我很受教育。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学到这里,文章还没有出现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 课后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八、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肖复兴
修改作文(1-5自然段)
邀“我”做客(6-10自然段)
第二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案重要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乔元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客厅、黄昏、燥热、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从课文中的语句初步学习到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2.教学初步学习修改作文,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学会运用。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而写的。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爬山虎,看着这一墙绿色,我们该怎么读?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开火车形式读词。
推荐 删掉 融洽
客厅 曲线 黄昏 规范 春风拂面 映入眼帘
2.自由读这两组词。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莫名其妙 愣住 意外 认真平和 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请找到相关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再汇报。(1)学习第三自然段
a当“我”拿到了叶老修改的作文看到了什么呀?读读原文中的句子。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b同学们,密密麻麻什么样呀?请看看叶老修改的文章吧。(出示修改的原文图片)感受到了吗?那你能试着读出这密密麻麻的感觉吗?(2)学习第四自然段
回到家后,我仔细的看了叶老为我修改的文章,又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找出来读读。谁找到了第一处?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a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的用法,体会叶老用字的准确。
b“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词,使得句子干净了也规范了。(3)同学们找找,叶老的圈划中还为我修改了什么?(出示原文)a这里面出现了两个修改符号,删除符和删改符,我们来认识一下。b同学们看看这删改前和删改后有什么不一样吗?赶快读一读,体会体会。c同学们,叶老先生这样一位大作家为我这么仔细的修改作文,我们都感受到了什么呀?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4)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呢?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创设情境引读:春风吹在脸是什么感觉呢?(暖洋洋的)对,就是这温暖的风,带着温暖的感情读----——;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叶老先生为我修改的这篇作文一共1500字,可他为我修改了150多处,所以我能不温暖吗?再读————;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叶老不但是教育部的部长还是人民出版社的社长、总编缉,他的工作可忙了,可他还抽出时间来为我们这些孩子一篇一篇的修改作文,叶老对下一代的关心大家可见,再读————;你们知道吗?当时的叶老已经70多岁的高龄了,夜已经深了,但他仍不肯停笔休息,牵挂着我们这些孩子,这是不是认真的老人吗?再带着对老人的敬佩之情读一读————。(5)第5自然段
a谁能找到叶老为我写的评语?同学们读一读。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b你能说说吗,在这段话中你学到了什么?我们该怎样写好作文?
c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中修改了这么多处,可这些评语可全都是夸奖“我”的呀,这是为什么呢?
d同学们,正是因为叶老为我树立的信心,让“我”从那时爱上了写作,所以日后肖复兴也成为了一个有名的大作家。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事情仍然历历在目,现在就请大家随着肖复兴的文章一起来回忆回忆吧,齐读文章1-5自然段。
四、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1、同学们,你们试着像叶老先生一样来修改修改句子吗?请用上我们学过的两
个修改符号。
病句:王老师望着那张画像,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说:“这张画得真像我啊.”
五、课后延伸
同学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可学到这里,文章还没有出现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 课后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思考问题。板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我”
修改作文(1-5自然段)认真 字 准确 感动 关心 句 规范 树立信心
邀“我”做客(6-10自然段)
第三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导入课题
1、检查复习,听写词语。
2、复习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巩固第一课时学习的生字词以及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修改作文”部分。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看到叶圣陶老先生为“我”修改的作文,“我”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受?
A、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生汇报、交流。
B、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师指导:这么修改,好在哪儿呢?
C、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 ”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指导:叶老先生这么一改,好在哪儿呢? 生汇报交流。
总结:叶老先生用删和改的方法修改了这个句子,那么在平时的习作中,我们还知道哪些修改方法呢?
(设计意图:总结修改方法,进行学法指导,希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D、学习评语部分 叶老先生不仅这样认真地批改我的作文,还在后面写了评语.指名读。研读评语,启发为什么评语都是有点呢? 生汇报交流 E、谈感受
看着这密密麻麻的修改稿,看着这让我深受感动的评语,我发出这样的感慨: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师相机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春风拂面”
(设计意图:以朗读指导带动字词理解,让学生读出“拂”的感觉,以此让学生明白叶老给我留下的印象。)
(二)、深入学习“邀我做客”
过渡:叶老修改作文是那么认真细致,这让我感到吃惊,可是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叶老先生还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我听到这个消息,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汇报交流:圣陶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
过渡:怀着这种兴奋、这种激动、这种紧张……,我来到了叶老家的四合院,叶老又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9自然段,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简单写写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学习,让学生在自读自学的时候有所得、有所获。)A、“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指导关键词握手)
B、“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生汇报交流
指导:是啊,叶老不只是平易近人,他还对我寄以厚望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叶老先生当时都跟我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当时他们究竟都聊了些什么。(出示材料)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
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设计意图:补充课外资料,让学生明白叶***作的认真态度以及对“我”深深的期待。)从我们的交谈中,我分明感受到了叶老的那份认真、对我的那份期待。
过渡:正因为叶老的期待和鼓励,我在成长的道路上越来越热爱文学,我现在是人民文学的副主编,写出了许多作品。当我面对自己的成功,回首往事时,我满怀深情地写下:课件出示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指导:从这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交流
三、难点突破。解题、理解。
结合板书:同学们,学了课文之后,我们知道文章主要写了这样两件事:—(修改作文 邀我做客)
如果让你结合这两件事来给课文拟一个题目,你会拟什么呢? 生汇报交流
可是,课文却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这是为什么呢?找出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并联系上下文思考:每一次看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我”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把三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单列出来,希望学生能自己发现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当时心情的写法。)
课文三处出现了爬山虎。(课件出示)
第一次: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第二处: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第三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A、生汇报交流。B、指导朗读 C、反复读题。
四、拓展资料,深化文本:
面对这位真诚质朴、平易近人的老人,我们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在文中的空白处简单写写。(生汇报交流,评价语言)(设计意图:学完课文,生有自己的理解,希望通过这个小练笔的形式反馈出来。)师:是的,叶老先生影响了许多人。肖复兴不管是作文还是做人,一直以叶老先生为楷模。最后,老师向大家推荐叶圣陶的童话《聪明的野牛》。课后再次去感受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和人品。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引起学生课外读书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资料袋,学习叶老修改习作的方法。
2、阅读叶圣陶的童话《聪明的野牛》。
第四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教案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老先生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2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请齐读课题(生读)。如果让你以这个标题写一篇作文,你会写什么内容?那么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那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出示灯片,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
1、看,这就是爬山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灯片)。看到这满墙的爬山虎,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回答:很绿、很美、富有生机和活力„„)那作者眼中的爬山虎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我”在哪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爬山虎?
(学生自由读书、划记,师了解读书情况。)
2、学生汇报交流:
(“我”在叶老家的院子里见到了爬山虎,课文有两处对爬山虎的描写。)
哪两处呢?分别请两名同学读一读。
出示课件:
⑴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⑵ 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段话,比较一下:它们分别是写什么时候的爬山虎?指名说:第一处是下午刚进院时见到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
第二处是黄昏时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爬山虎。
4、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首先,请两位同学读一读这两段话,其他同学注意比较其中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
⑴ 你认为这里描写爬山虎的重点词语有哪些?请同学们对照课本,在书上圈划出重点词句。
(学生自由读书。)
汇报交流:第一处描写中的重点词句有“绿葱葱”“温柔的小精灵”“跳跃”“闪烁”“迷离的光点”等,第二处的重点词句有“沉郁”“浓浓的湖水”“摇曳”“虎虎有生气”等;
⑵ 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两张灯片,比较一下:前后两处中爬山虎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第二处描写到的爬山虎比第一处显得更加深沉、更加有力
⑶ 从作者对爬山虎的两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从这两段描写中,我感受到了一种美、生机与活力、作者对叶老的敬佩„„)
5、能有感情地读好这两段话,读出一种美感,读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吗?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生读);谁来试试?
(指名读。)
我们一边欣赏录像一边谁,谁再来试试?
(再指名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齐读。)
6、这确实是一种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画面,也可以说,作者在这儿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这美的意境是不是单单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绿绿的美(师指课题)构成的呢?(生齐答:不是)师追问: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什么?(叶老人格的美)对!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那么,叶老美的人格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具体事例,划记出直接写叶老人格之美的重点句子:
⑴ 学生自己读书,划记。
⑵ 你是怎样感受到叶老人格之美的呢?把自己刚才读书所得和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展开讨论。
⑶ 汇报:
① 师:体现叶老美的人格的具体事例有哪些呢?体现叶老美的人格的具体事例有叶老为我批改作文和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并与我亲切交谈两件事。
② 师: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直接写叶老人格美的重点句子呢?请有感情地读出其中的一句,再重点谈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课件:
A、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
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春风拂面”是怎样的感觉?你从这句话里知道了什么?(板书:批改
──认真、平和)
B、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
短了不少。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读好这段话吗?先自由练读,再指名
读,品评后齐读。
C、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
昏什么时候到来。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答,师相机板书:交谈──亲切、质朴)“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容的期待”作者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呢?──我们的交谈;
7、美的景色与美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这时,在作者眼里,在作者心中,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不是蕴含了更深的含义呢?让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
⑴ 问:小作者对于作家极其作品的理解是怎样的?(指名说)作家是怎样做的,作家的作品是怎么写的,你知道吗?学生谈理解。齐读这一句。
⑵ 谁来读读最后一句?
(指名读,指导读──突出“绿”。)
“绿”说明了什么?(爬山虎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请同学们自由谈谈自己的理解。
(叶老的谆谆教诲使我懂得了许多,特别是对作文和做人方面有了具体的认识和标准,那就是像叶老那样一丝不苟地写作、真诚宽厚地待人。叶老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8、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感受!
三、小结延伸
1、学到这儿,我想同学们一定都已明白课文就是要借这绿绿的、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爬山虎来赞美叶老(师指板书,生齐读)“认真、平和,亲切、质朴”的作品和人品!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给肖复兴带来了无穷的动力,在他日后的成长中,他始终牢记叶老先生的鼓励,不断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看他的主要成就:
肖复兴,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课件出示)
2、你们今天也看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请说说你的感受:
练习:
我看着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
3、请带着你的这种感受读一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板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批改──认真、平和
交谈──亲切、质朴
刘美玲
第五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第七组教材以“成长的故事”为专题,本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对于刚升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颇有难度。因此,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叶老给我批改作文是教学重点;几次写爬山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教学难点。教学中,第一课时,要求能认读并会正确书写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第二课时学习如何修改作文,理解描写爬山虎含义深刻的语句,通过对比读、想象画面法、抓关键词语等方法理解,突破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感受叶老的人品和文品对于肖复兴成长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三、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走进校园突然发现校园中的绿色明显减少了,原来是冬天来了!但是有那么一片绿色却一直出现在我的眼前:
出示: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伴随着柔和的音乐师生感情朗读)
这是咱们前不久学过的《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那抹绿意。谁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是叶圣陶)
师:是啊,就是咱们的叶圣陶爷爷,那请你说说你对叶圣陶老爷爷的了解吧!
这就是叶圣陶的生平简介。(出示课件:叶圣陶简介)
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学生大声读)
请你来说说此刻叶圣陶爷爷在你心里是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个著名的人;是个文学家……
师: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在文坛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而写的(齐读课题)。来,抬起头看老师写课题。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再读课题。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爬山虎,看着这一墙绿色,我们该怎么读?生再读课题。
师:同学们,一看这课题,你觉得文章应该写的是什么?那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打开书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朗读前先看清朗读提示:
出示 朗读提示:
1、圈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说你有什么想法,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生字教学
真了不起呀,我想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大家就更不在话下了吧!谁愿意来读一读
出示:推荐、修改、愣住、燥热、眼帘、删掉、融洽、黄昏、意义非凡、春风拂面、堪称楷模等词语。
学生读。
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生回答)
看老师来写写这个词,(荐 昏)
大家拿出生字抄写本来写一写这两个字。每个字写两个。
写字时,头放正,背挺直,脚并拢。
齐读词语。
3、了解课文梗概。
师:好,同学们学的真不错。学习词语的目的关键在于运用。下面老师有个填空题,你能用这些词语完成这些填空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我上初三的时候,写了一篇叫《一张画像》的作文,经我的语文老师
()在北京市少儿征文比赛中获了奖。
一天语文老师给我看了叶圣陶爷爷给我()的作文后我()了。(在此处插入对“愣住”的理解)
在他的批改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犹如()。
更让我激动的事,那年暑假他还邀请我去他家做客。一进门扑入()的是一墙绿绿的爬山虎,它使我消去了夏天的()。
通过和叶圣陶爷爷十分()的交谈(插入对“融洽”的理解)
我才明白为什么他是一位()的大作家。这真是一个()的夏天。(按照这样的顺序逐段出示)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升华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有关叶老先生的事?
2、谈印象,读了课文,你觉得叶老先生是什么样的人? 一读,在小组内交流“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3、全班交流
(1)抓住重点句子,从而领会叶老是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2)结合叶老给肖复兴同学的作文修改稿、肖复兴同学到叶老家做客的插图。(讨论交流:看了修改稿和插图,你感受到什么?想说什么?)(让学生充分感受叶老对待作品的认真、细致,对人的亲切、和蔼。)
(3)多层次、个性化的朗读。
5、教师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真切地感受到叶老的确是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6、回读,升华情感。(学生读:“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个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词。
3、多看几遍叶老给肖复兴同学的修改稿,想想作文的修改方法,学习修改符号。5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节课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善于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师很好地把握这一语文教学要领。在课一开始,就以叶老那文质兼美的文章导入,让学生美读,从而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初步感知叶老是作品人品之楷模,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巧妙地把旧知和新知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尊重个性,引领感悟
阅读,是一种个性感悟行为,课堂上的个性张扬,是引领学生感悟、体会文章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时以“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个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为主线,多层次,多角度地引领学生自主感悟、个性朗读,并很好地与文本结合,让学生从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引领学生的感情逐步升华,做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欣赏、读中升华。
三、巧于运用多媒体,促进理解
多媒体是课堂教学一个辅助手段,不可或缺,亦不可滥用。本节课中的多媒体运用,可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功效:在情境创设时,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让导入水到渠成;在让学生感悟“愣住”时,课件出示叶老的修改稿又给学生视觉上的感悟,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