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用卡内控
信用卡内控
信用卡随着发卡量和信用额度的大幅增长,虚假申请、恶意透支、POS机非法套现等案件大幅增加,信用卡违法犯罪活动呈现专业化、产业化、公开化、规模化的特点,对银行和合法持卡人的资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上述不良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监管制度有待完善、法律规范滞后等外部因素之外,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的问题也是重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银行经营理念虽然提倡由“盲目追求规模化”向“精细化操作”转变,但是,由于市场饱和度的上升,贷款业务紧缩等多重竞争压力的加大,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高风险客户的申请通过率上升的现象。部分银行信用卡销售实行外包制,将发卡量作为员工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这是在追求市场占有率和利益最大化经营理念下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信用卡违法犯罪率上升的重要诱因。
第二,银行授信审查落实不严。各家银行在信用卡的核发、流通、使用、监管等领域均有详尽的规章和流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从业人员会放松或放宽审查力度,仅凭一些复印件判断个人财务状况,缺乏详细的资信调查,资信管理流于形式。由于在营销过程中未严格执行“亲见、亲核、亲访、亲签”制度,在审核授信中未充分考虑他行累计授信总额是否已超过持卡人的还款能力,不仅加大了发卡业务风险,而且给后续的风险管理工作带来隐患,造成监管漏洞,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第三,银行贷中管理意识薄弱。信用卡授权参数目前是影响信用额度的主要评价要素,现有的粗放型无差异化参数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交易通过率、风险防范及客户感受。另外,由于担心客户投诉和客户流失,银行基本不会结合信用卡的使用状况和逾期情况进行止付或者降额的调整。由于缺少贷中的风险评估要求和合理淘汰机制,导致交易欺诈风险和客户违约风险难以及时控制。
第四,银行坏账催收手段欠缺。目前商业银行对信用卡透支逾期未还所采取的催收措施包括电话提醒催收、信函催收和上门催收,而对于多种催收实施无效的情形之下,应采取的司法催收措施却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极少实施,这一方面纵容了透支行为,另一方面造成部分坏账常年挂账,无法核销也无力追偿。
第五,银行技术支持滞后。信用卡信息硬件系统在现实使用中凸显漏洞,如信用卡磁条卡存在安全隐患,数据信息容易被复制盗取,只需要用相应的读写卡器即可完成,是一种安全性较差的保密方式。另外,网络银行的安全性也需要加大技术投入和支持。
要防范和化解风险点,首先必须认识风险、研究风险,提出不同部门潜在风险点,掌握风险点发生的主要规律。要认真分析不同风险点产生的原因,制定不同措施加以防范、控制,把风险点控制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零风险。
1、履行充分的告知义务。
2、设立专业的信用审核机构。
3、执行严格的大额消费审核。
4、设置严密的消费保障。
5、运用先进的技防措施。
6、实行严厉的处罚措施。
第二篇:加强内控合规管理 防范信用卡操作风险
加强内控合规管理 防范信用卡操作风险
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涵盖发卡业务和收单业务,主要涉及市场风险、违规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欺诈风险等。因为操作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所以它是内控合规管理工作的重点。
工商银行为适应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管理需要,根据巴塞尔《银行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要求,大力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内控合规管理的强制性文件。其中,在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方面,突出了对操作风险的防控与防控体系建设,并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制定出识别、计量、防范、控制及管理等一整套标准和措施,在推动全行信用卡专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监督和促进发卡机构依法合规经营、加强防范各种操作风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目标管理定位准确
风险要从源头控制
“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以风险控制为原则”的经营理念是信用卡业务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信用卡产品的业务特点,其生命周期内包含若干个风险点和控制环节,应针对不同风险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
1.找准风险点,制定针对性措施
(1)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一关——资信审查。申请人递交申请后,发卡机构对申请人的相关资料进行身份审核、资质审查,并通过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查询申请人是否有不良记录。通过受理、审查、调查、审批四个环节对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进行核查。上述四个环节均对业务过程留有清楚的文字记录;由享有独立审批人权利的岗位人员决定对客户的发卡种类以及批准账户的初始信用额度。
如果审查、调查、审批这三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认真履职,完全可以在资信审查过程中及时发现并防止欺诈的申请行为,从源头上控制欺诈风险。
(2)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二关——制卡环节。自2004年8月,我行已在全行投产并陆续推广以一级分行为单位的集中制卡外围管理系统及管理办法,通过系统刚性约束控制制卡环节的风险。集中制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卡片的订购、领用、制卡、入库、发放、回收等环节的安全控制管理,整个制卡流程前后关联,相互制约;实现制卡数据集中管理,加密点对点传输,制卡后制卡数据自动删除;保证岗位合理、职责清晰,明确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对关键岗位建立岗位分离制度。
(3)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三关——领卡环节。对邮寄、代领、自领卡片等制定了明确的管理规定;为防范代领、邮寄和传递过程中的风险,在系统内设置了卡片启用(激活)环节。同时,为方便客户启用(激活)卡片,我行又提供了营业网点临柜、电话银行及电子银行在线启用等卡片启用(激活)方式,既方便了客户,也加大了风险防范的力度;对密码信封和卡片通过邮寄方式发放的,通过不同邮寄公司或不同时间邮寄的方式,并对其中部分客户以抽查的方式进行回访,以确认卡片是否发放到申请人本人手中,以降低或杜绝风险。
(4)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四关——异常交易监控。申请人领卡后即成为持卡人,其在使用银行授信额度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风险。发卡机构对其使用过程进行跟踪和监控,设立异常交易监控岗,对持卡人用卡环节进行管理。发卡行通过异常交易监控过程,可以及时发现事前未能控制的风险。例如,资信审查不尽职或未被发现的欺诈申请。如果异常交易监控岗位人员与持卡人联系时,发现持卡人工作单位及地址不符,或查无此人,或工作单位电话及住宅电话均不符或为空号等,则证明资信审查人员未按岗位要求进行认真调查。异常交易监控岗位人员工作尽职,可以起到帮助发卡机构及时修订和完善资信审查操作流程、加强管理的作用。
通过异常交易监控,发卡行可对风险进行事中控制,将资金损失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发卡行根据对持卡人用卡记录和用卡行为的分析,确定其是否存在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并决定是否降低其信用额度或取消用卡资格等,对持卡人进行有效管理。发卡行通过典型案例,可帮助风险管理部门总结申请环节存在的瑕疵、完善资信审查制度;发卡行通过对持卡人用卡记录的分析,为决策层调整发卡营销策略、重新确定目标客户提供依据,这也是风险控制和管理较为关键的一环。
异常交易监控在发卡机构的工作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可发现上游(审批环节)存在的不足,又可为下游(止付及催收等)决策提供依据。
(5)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五关——信用额度管理。一般情况下,客户会在自己可支配额度或财务规划范围内用卡,在信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获得信用额度的提升。但具有欺诈倾向或信用劣变的申请人则希望得到较高的信用额度,以达到融资或占用银行资金后不予偿还的目的。因此,发卡机构在异常交易监控过程中发现持卡人具有欺诈倾向,或出于不良动机、最大化使用信用额度时,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降低其信用额度或止付账户及卡片,利用信用额度的调整策略和手段控制风险。
此环节与异常交易监控相互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将风险控制在事中。
(6)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六关——控制类交易管理。发卡机构对持卡人在用卡过程中的信用状况进行跟踪管理,对争议款项及由争议引发的账务调整、消费积分调整、错账以及存贷款利息或积数的调整、对账户以及卡片信用额度的调整等,均属于由后台人员处理的高风险业务——控制类交易的业务范畴,需作为风险控制类交易进行严格管理。一是将控制类交易设定为需要填写调整说明并作为调整时凭证的附件,调整说明上必须有两人以上的签章;二是将控制类交易设定为需要交易授权;三是对控制类交易按发生的日期建立清单,管理人员可随时查阅;四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由专门人员进行事后监督或由内控人员不定期检查及抽查,有效防止擅自调整或违规调整的行为。
(7)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七关——透支催收。正常情况下,透支催收环节是,持卡人在用卡过程中因信用不足而导致偿还能力下降,需要发卡机构提醒或采取必要措施强制还款的环节。如前所述,异常交易监控岗岗位尽职,则透支催收工作成本较低,催收人员可以直接联系到持卡人,要求其履行还款承诺等;若异常交易监控岗形同虚设、岗位人员不尽职,未发现资信审查过程中的瑕疵,即便透支催收付出极高的成本仍可能无法收回,而如果涉嫌欺诈就需要司法介入,操作的难度大、成本高,客户的欠款不易收回。
透支催收应按照透支金额、期限等建立台账,按照透支金额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进行有效催收,并且在催收过程中留下清晰的书面记录,以方便此项工作的连续性管理以及后续处理。
(8)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八关——核销。核销是化解经营风险、降低和减轻财务包袱的重要手段。在核销的过程中应严格把关,对呆账的认定依据、适用政策、认定范围等均按照财政部印发的《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文件执行。
为防范各发卡机构因在前期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存在导向性错误而导致的风险,所有千元以上的核销均应有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结论,对于确无导向性错误、管理不善等原因形成的呆账,在提供完整的资料后,在当年计提的呆账准备额度内进行核销;若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结论认定发卡机构存在因前期管理不善、风险管理各环节未认真履职等错误,则逐一追究各环节经办人员的责任;对情节特别严重、给银行带来重大损失且确认存在不尽职的,按照有关规定解除责任人的劳动合同。
(9)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九关——账销案存,即核销业务的后续管理。为严格核销业务管理,我行已将核销业务通过系统联机交易实现,并设计成表内、表外一记多讫的交易模式(具体处理核销业务时,按照申报的核销金额,在一个交易内完成表内科目处理并登记账销案存表外账);自动将已核销户登记“黑名单”(失信户)系统,防止再次申请形成新的风险。
催收部门对已核销户继续追收,收回的款项冲减呆账准备。
关于对“黑名单”(失信户)的管理和使用,系统设计为:所有交易发生时先访问“黑名单”及止付名单库,若交易人已被列入“黑名单”及止付名单库,则马上拒绝交易;在客户新开户时,系统自动访问“黑名单”库,杜绝失信户再次申请办卡。
另外,为加强对发卡机构风险控制的管理,拟建立将损失与各岗位业绩挂钩的考评机制——即建立核销业务的管理台账,对核销户的审查、调查、审批、异常交易监控、额度调整、催收等各环节的工作同时登记,追溯、考核核销前所有岗位人员的工作质量,促进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责任心,减少和降低风险损失。
(10)信用卡业务风险防范第十关——监督检查和审计。加强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或专项审计是信用卡业务的最后一道防线。信用卡专业管理部门每年要组织安排全辖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并将对核销工作的检查作为其中的主要内容,以防范核销工作中的弄虚作假等道德风险或违规行为。
通过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或专项审计,可以发现前9个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揭示,督促和帮助发卡机构管理者加强内控管理,防范各种风险。如果上述各环节能够环环相扣,全部或基本达到内控管理要求,则可实现全辖信用卡业务的依法合规经营和利润增长,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近期,媒体披露了多起商业银行内外勾结与职务犯罪的案件,如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收受贿赂、挪用银行资金导致的巨额资金损失,以及产生恶劣影响的商业贿赂等,均因发案银行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机制,或内控制度建设不健全,甚至内控管理严重缺失造成。这些案件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信誉和发展。因此,加强监督检查和提高内部审计覆盖率是商业银行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强化内控管理,防范操作风险
信用卡业务的操作风险存在于日常工作中。例如,调查人员不尽职,导致欺诈申请得到通过,可能会产生客户恶意透支而不还款的现象;空白卡管理员因疏忽而丢失空白卡片,可能会引起伪冒卡风险;未经严格审核的代领卡行为有可能产生被冒用的风险;记账员的操作失误导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或者将存款记成取款,使客户因无法用卡而投诉,使发卡行面临信誉风险;由于异常交易监控岗的不作为、未能发现持卡人的异常交易以及虚假消费套取现金,未对不守信客户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导致出现足额透支,使银行的不良资产居高不下;未经有权人审批或评估即擅自调高信用额度,持卡人大额透支后无力偿还,导致呆坏账的产生;催收人员未按要求对透支户进行催收,致使超过追索时效、透支转为呆账等。这些操作风险的典型表现表明,强化内控管理、防范操作风险必须持之以恒。
为此,中国工商银行率先在行内制定了适用于信用卡业务的《牡丹信用卡业务操作风险监测指标》(简称《监测指标》)、《牡丹信用卡风险管理手册》、《牡丹信用卡发卡机构内控评价实施细则》以及与之配套的《牡丹卡业务内控评价评定标准》等有关文件,拟于年内印发实行。其中,《监测指标》将信用卡业务所有操作环节中涉及的指标全部量化处理,并涵盖了业务的整个生命周期。而《牡丹卡发卡机构内控评价实施细则》及《牡丹卡业务内控评价评定标准》则在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及《中国工商银行内部控制规定》的基础上丰富和细化了具体内容。结合信用卡业务的特点,在监管部门及总行确定的评价内容基础上,充实了评价依据,通过对各级分行信用卡业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评价,帮助决策层调整经营策略目标,完善考核机制。这几个内控管理办法的出台和执行,将在完善信用卡业务的操作风险控制和提升内控管理水平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根据对以往各典型案例成因的分析,各类风险的产生固然与管理不善、规章制度存在缺陷等有直接或必然的关系,但员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规操作等仍是案件发生的主要或者是直接的原因。因此,我行注重在员工中进行三道防线建设的教育,即自控、互控及监控。通过加强内控文化建设,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1)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新业务、新制度,要求内控管理人员首先学好、弄懂,再组织员工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和水平,并要求对所有管理环节做好认真的书面记录备查。将内控管理纳入全体员工工作业绩考评中,通过各种评比、考核、奖惩,不断丰富和完善内控制度管理,以此促进和推动全体员工工作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通过每个员工自身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杜绝违规违章现象,纠正有章不循的错误行为,使遵章守纪成为员工的自觉要求。
(2)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宣传执行内控制度的重要性,通过业务操作中遵章守纪的典范,正向引导员工理解内控制度。同时,结合反面典型案例警示员工,以此规范和约束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以便取得良好的效果。常规工作中,检查辅导员应辅导在先、检查在后,运用丰富的业务知识和检查技巧,协助管理层对各操作环节进行检查并纠正错误,防范和杜绝各种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做到培训、辅导—检查,再培训、辅导—再检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机制。实践证明,业务检查和业务辅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经常性、规范化的业务辅导,使员工在思想上重视,提高防范意识;在业务操作上,提高安全意识,减少违规操作。
(3)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事中环节控制。工商银行在辖内实行了总会计制、营业经理制等现场办公的管理模式,还建立了会计检查员持证检查制;而在信用卡业务上则建立了包括全辖一级(直属)分行以及二级分行所有发卡机构的检查辅导制度。总行建立了对全辖检查辅导员每年至少一次的集中面对面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培训强化,提高检查辅导员对内控管理、培训和辅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带动提高辖内信用卡从业人员对防范操作风险的认知度,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
实践证明,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检查辅导员在保障全辖业务的健康发展中,发挥了保驾护航的积极作用。
二、完善系统建设 刚性控制风险
1.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系统控制能力
为控制业务操作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我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对系统进行前瞻性的开发建设,通过系统刚性控制操作风险。
(1)科学合理的交易设计。为避免操作员在办理取现、转账及消费过程中人工索授权可能出现的操作失误,在系统中将索授权交易与取现、转账及消费交易进行捆绑,当发生上述交易时,系统会自动授权,自动识别账户或卡片状态,并对处于异常状态的卡片发出拒绝交易的指令。
(2)保留运行日志。对业务发生的所有交易均在运行日志上留下记录并妥善保存,包括外围的POS消费、ATM取现等交易;确保在高度自动化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特别是对于关键的应用系统,应保证有效的控制。
(3)强化系统功能。投产新版本和开发新业务前,均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和充分的风险论证;按规定对系统及全部流程和交易进行压力测试,确保投产后系统有足够的扩展性和处理能力。
2.风险可控,岗位分离
(1)在计算机系统管理和控制方面,我行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使不相容岗位间不出现混岗现象。例如,为保证测试程序与生产环境不混用,制定了对测试程序及设备的管理措施;制定了开发人员与应用人员不得混岗等具体岗位要求。
对测试人员的管理以及生产检测卡的使用制定了明确的管理办法,有效杜绝了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混用而产生风险情况的可能性。
(2)在操作层面,针对信用卡业务确定了风险防范的10项原则和操作环节的122个岗位,规定设置岗位权限时重要岗位不得混岗,对122个岗位之间、前后台之间的不相容岗位不得混岗也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在系统中设定了严格的权限卡使用范围及管理办法,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对交易、额度、业务范围、信息修改等做了严格的限定。根据所办理的业务范围及工作性质,将权限卡设置为:①查询执行权;②维护权;③授权权;④执行权、授权权;⑤维护权、授权权等事权范围,对所有业务环节进行控制。
柜员在终端的任何操作均在日终进入系统日志,且交易数据在端机侧不能被修改;业务终了,通过事后监督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对重点业务、高风险操作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
(3)对操作岗位实行摄像监控并保留录像,内控管理人员可同步抽查操作人员的现场操作或事后调阅保存的录像,发现操作员违规操作及时纠正,对不胜任岗位工作的人员提出调离的建议。
(4)对重要岗位按期轮岗。无法轮岗的,强制要求休假,由内控管理人员进行离岗审计,填补对重要业务、重要岗位控制的缺失,防止在这些环节出现漏洞。
3.优化业务流程
在制定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时,充分、通盘考虑业务链条之间的衔接、管理和控制关系,以及上游对下游的影响、下游对上游的反作用等因素,使规章制度的要求和业务流程的设计更加适用、科学与合理。根据业务发展、系统升级的需要,随时更新业务流程及管理办法,使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为便于各岗位的操作员能够尽快地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我行对业务操作的设计借鉴物流管理理念,以最直接、简单和有效的方法,根据业务的流程设计,对重点环节以流程图的形式标明,使各岗位操作员可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和使用。例如,为使电子银行客户服务坐席代表与后台支持人员能够以同一标准为客户提供服务,我行制定了《牡丹信用卡客户服务作业规程》,对客户服务工作进行了统一的规范。
三、建立制度的后评价机制
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否科学、适用、合理,要在执行过程中检验。
为此,工商银行建立了规章制度的后评价制度,并通过若干渠道实现。一是在进行业务制度或专项检查时,增加对规章制度适用性进行后评价的有关内容,每次检查结束后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供相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二是在每年的全辖检查辅导员培训班上,征求基层对业务制度的意见,汇总后反馈给相关部门;三是对于各分行通过信函、电话等方式反映且明显因制度滞后而导致的问题,进行跟踪研究、归纳整理,纳入补充和完善规章制度的工作计划以及内控管理长效工作中。
2005年,银监会布置各商业银行在系统内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我行根据银监会要求制定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其中包括了对规章制度的梳理整合,与我行的规章制度后评价机制相得益彰。经过梳理整合与归纳,按照章程、合约类、制度办法类、操作指引类以及执行制度的名称和文号等分类登记整理。截至2005年末,尚在执行中的计235个。目前正拟将整理的文件进行进一步修订并编制成册,发放到各级管理人员与操作员手中,彻底解决部分旧规章与业务发展现状不适应的情况。
建立规章制度的后评价机制,能够及时发现规章制度存在的瑕疵,纠正执行过程中的偏颇,解决滞后现状并良性循环,从而进一步促进规章制度建设机制的完善。
操作风险的防范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几次突击检查或抽查就可以避免,而是一项艰苦的长效工作。因此,银行业所有的经营者、管理者要有长期打硬仗的思想准备,深入持久地开展内控合规管理工作,并不断加强和充实操作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面对激烈的信用卡市场竞争,一方面,我们应积极应对且公平有序地参与竞争,时刻遵循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业务,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以控制过程为中心”的内控管理理念并举,制定出二者最佳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另一方面,防范各类业务风险,特别是操作风险,坚持信用卡业务积极稳妥发展的正确方向,使信用卡业务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第三篇:内控促发展 合规创价值 浅谈信用卡欺诈风险
内控促发展 合规创价值
浅谈信用卡欺诈风险
信用卡风险是指发卡银行在发行信用卡、受理网点及特约商户在受理信用卡、持卡人在使用信用卡等环节上出现的非正常情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可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欺诈风险。其中以欺诈风险最为常见。
顾名思义,欺诈风险就是指不法分子伪造、变造、冒领、冒用信用卡以及特约商户诈骗给银行或持卡人造成经济损失而形成的风险。申请信用卡环节是人工辨别,不法分子就利用了这一点实施诈骗行为。其常见的形式主要由以下几种:
伪造身份证件:不法分子通过制造假身份证办卡,提供的姓名、证件号码均为虚假的。
变更身份证件:通过贩卖假身份证的不法分子依照客户要求,制造处身份证信息真实的假身份证,姓名证件号码均为正确的,仅更换照片。
冒用他人身份证件:身份证丢失或外泄,给不法分子实施信用卡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
提供虚假办卡材料:通过非法中介或自行车伪造虚假的单位证明及收入证明。
不法分子利用伪冒身份证办理信用卡将会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其一,因信用卡杯冒用导致的不良记录会阻碍客户申请其他银行贷款。此类案例已经引发多次客户投诉,威胁媒体曝光,或者起诉建行。其二,欺诈申请事件不断发生,已经形成一定的社会隐患。从2009年念书开始,各大媒体关于信用卡的负面报道频频出现。2009年1月11日中央1频道【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中介‘黑’上信用卡。2009年1月12日中央新闻频道,报道了存量房贷优惠政策,引发国民更加关注自身信用记录,信用卡被多次提及。
由此可见,严格控制欺诈风险刻不容缓。员工在受理环节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申领信用卡必须由本人持身份证件原件亲自办理,不允许其他个人代办。凡在我行申请信用卡的客户,营销人员必须要落实三亲见要求,即亲见申请本人、亲见身份证原件、亲见申请人签名,并在申请表注明受理事项。
要坚决杜绝受理中介公司申请办卡。从今起我行和同业发生的因中介公司办卡二产生的伪冒申请统计情况来看,中介公司办卡已经给银行带来风险和损失。要切实提高识别中介公司办卡的能力,坚决杜绝受理中介公司办卡申请。
营销人员必须据实填写营销注记,真实、全面地向征信审核人员提供营销受理环节获取的各项信息,对客户申请过程真实性负责,详细准确记录营销类型、机构代码、营销人员信息。进件整理人员也应尽到管理责任,不得代为填写营销注记、弄虚作假。
在营销环节,对于提供伪造,变造身份证件的情况,可通过落实三亲见措施加以防范。营销人员通过亲见身份证原件,确认本人申办卡,把好申请准入关;征信审核部门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证系统中身份匹配功能,间接验证身份证的真实性,把好后台审核关。对于陌生客户主动上门递交申请表的需要十分注意。首先,要判断是否本人办卡;如果是本人办卡交表,一定要当场查验身份证原件。其次,要如实填写营销注记,明确分工责任人。
在违规处理方面,也要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未按照营销受理要求执行的营销人员,分行要根据总行【关于印发中郭建设银行工作人员违规失职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文件相应条款严格予以处理。
总之,信用卡欺诈风险虽然难以避免,但只要我们严于律己,确实落实风险控制工作,再加以改进。信用卡业务会做的更好,它会给我们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四篇:信用卡
作为衡量个人经济能力的重要标志,一纸收入证明在信用卡办理、房屋按揭贷款、保障房申 请等诸多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到,在利益和机会的驱使下,不少人 想方设法弄取一份虚假的收入证明,企业也认为是“小事一桩”而“网开一面”。昨天,朝 阳法院法官表示,为员工开虚假收入证明绝非“小事一桩”,而是要担很大的法律风险的。开虚假证明将上“黑名单” 案例 市民王先生是一个典型的“月光族”,听说某银行的信用金卡一次能透支上万元,他便找到公司的财务主管刘经理,要求出具一份月收入为 6000 元的证明。后小王因故离京,却仍欠着银行数万元。在无法与小王取得联络的情况下,银行将为其开收入证明的公司告上 了法庭。说法 朝阳法院肖华林法官认为,如果公司出具的证明确实夸大了员工的真实收入、或为非 本公司员工出具收入证明的话,从某种程度上讲有违民法诚信原则。同时,公司出具虚假收 入证明的行为,也不排除“恶意串谋”的嫌疑,因为公司出具虚假证明在主观上是明知或者 故意的,侵害了银行的利益,有可能构成侵权,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他说,这样做也给公司自身带来了潜在的信用危机。一些银行内部的合规经营手册都规定: 对于出具虚假收入证明并已被查实的公司,本行不得再采信其证明。如果公司进了银行的 “黑 名单”,对于公司以后的项目贷款和融资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单位被要求照单付薪 案例 张先生曾遭遇交通事故,在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诉讼中,其公司开具一份误工证明和高 于其本人实际收入的证明。后张先生因故离开该公司,并以该虚假收入证明为依据,要求公 司支付其自入职以来的工资差额。说法 肖华林法官认为,正是由于出具的误工和收入证明,导致该公司在法庭上很被动。张 先生持有公司所开的证明,如果用人公司没有相反并有效的证据证明误工和收入证明是虚假 的,证据的法律效力难以被否定,收入证明就有可能会成为认定工资标准的证据。虚开证明将被追刑责 案例 孙大爷在超市购物摔倒,卧床休养了 3 个月。孙大爷称,其子在三个月中对其进行了 护理,小孙每月的收入在 1 万元,并提交了儿子公司出具的误工收入证明,据此要求超市赔 偿儿子误工费。后经调查核实,孙大爷儿子的收入仅在 2200 元左右。因该份误工收入证明 系该案的主要证据,法院最终对出具证明的公司的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说法 肖法官认为,根据有关法律,诉讼参与人或其他人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审理案件 的,法院可据情节轻重予以
第五篇:信用卡(推荐)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使用信用卡消费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一种时尚。大学生信用卡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产品,在各大高校迅速地发展起来。信用卡消费作为新兴的消费模式,愈来愈被喜好时尚和流行的大学生所青睐,而这一消费方式引发了众多利弊之争。本文通过大学生办卡数量、办卡途径、用卡频率、用卡习惯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状况后,发现这种产品存在许多问题:大学生自身的信用卡知识及相关的理财能力表现得差强人意,并且大学生信用卡的理财功能存在缺陷,银行的营销方式也不够规范。然而在未来的信用卡消费市场中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潜在客户群占据着重要地位,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需要联合学校、银行及家庭等教育主体形成信用卡消费理财的教育网络。只有大学生自身理财能力的积累与提升,大学生信用卡才能发挥保障理性消费和促进理财能力的功能。
关键词:信用卡;使用;问题;建议
I
目录
一、大学生信用卡的使用现状„„„„„„„„„„„„„„„„„„„„„„„1
(一)大学生办卡数量持续激增„„„„„„„„„„„„„„„„„„„„2
(二)大学生的办卡途径主要来源于银行的促销活动„„„„„„„„„„„2
(三)大学生对信用卡的使用频率还不是很高„„„„„„„„„„„„„„2
(四)大学生的用卡习惯并不太好„„„„„„„„„„„„„„„„„„„2
(五)大学生对信用卡的了解程度较低,对有关收费条款并不关注„„„„„3
二、大学生使用信用卡存在的问题„„„„„„„„„„„„„„„„„„„„„3
(一)无经济来源的大学生透支信用卡,出现各种不良后果„„„„„„„„3 1.使学生养成不良消费习惯„„„„„„„„„„„„„„„„„„„„3 2.对家庭造成额外经济负担„„„„„„„„„„„„„„„„„„„„4 3.给学校带来不良消费风气„„„„„„„„„„„„„„„„„„„„4 4.对银行存在潜在的风险损失„„„„„„„„„„„„„„„„„„„4
(二)大学生对信用体系了解甚少,信用意识淡薄,相关知识匮乏„„„„„4
(三)发卡银行存在许多潜在风险„„„„„„„„„„„„„„„„„„„4 1.违约风险„„„„„„„„„„„„„„„„„„„„„„„„„„„4 2.成本利润风险„„„„„„„„„„„„„„„„„„„„„„„„„5
三、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相关建议„„„„„„„„„„„„„„„„„„„„5
(一)自我完善,学会理财„„„„„„„„„„„„„„„„„„„„„„5 1.有选择地理性的办卡„„„„„„„„„„„„„„„„„„„„„„6 2.合理透支按时还款„„„„„„„„„„„„„„„„„„„„„„„6 3.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6 4.学会个人银行信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6
(二)银行要规范营销方式,加强对大学生信用卡的管理„„„„„„„„„7 II 1.银行要审慎选择发卡对象„„„„„„„„„„„„„„„„„„„„7 2.在发卡环节,加强审批,严格把关,做好风险的预防„„„„„„„„7 3.账户监控,加强防范追讨手段„„„„„„„„„„„„„„„„„„7 4.对大学生进行信用评级,建立权威的个人信用体系„„„„„„„„„8
(三)学校辅助,共同进步„„„„„„„„„„„„„„„„„„„„„„8 1.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及价值观„„„„„„„„„„„„„8 2.把诚信教育加入到非思想品德修养课程中„„„„„„„„„„„„„8 3.开展“信用卡知识进校园”活动,提高大学生对信用卡的认识
及信用意识„„„„„„„„„„„„„„„„„„„„„„„„„9 4.开展诚信实践教育„„„„„„„„„„„„„„„„„„„„„„„9 参考文献„„„„„„„„„„„„„„„„„„„„„„„„„„„„„„10
III 浅谈大学生信用卡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使用信用卡消费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一种时尚。大学生信用卡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产品,在各大高校迅速地发展起来。一些跨区域性的商业银行竞相争夺大学生这个优势群体,如招商银行的YOUNG卡、兴业银行的加菲猫卡、建行的龙卡名校卡等,都是针对这一群体发行的信用卡。这些信用卡在各大高校迅速窜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这种先消费后还款的透支服务。各家银行都推出了相关的学生信用卡业务,慷慨地提供给大学生额度不小的透支额度。
大学生作为还没有收入的一类人群开始超前消费,他们对信用卡与理财观念以及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有着怎样的认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办卡消费持着一种怎样的态度,是支持鼓励还是反对不提倡?大学生们能否安排合理的消费计划,有目的、有方向的合理消费,真正实现信用卡的价值,这对社会各界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一、大学生信用卡的使用现状
(一)大学生办卡数量持续激增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不断拓展,银行风险管理手段的逐渐成熟,商业银行开始涉足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大学生将成为未来社会生活的主体,是整个社会消费的中坚,更是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主要客户。农行、建行、招行等银行都相继在全国高校推出了大学生信用卡。短短四年中,大学生信用卡持卡人数和比例有了较快增长。据《2008年大学生理财观念与行为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受访大学生拥有信用卡的比例为37%,比2007 年增加8 %;另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计划申请信用卡。71%比例的大学生表示还是愿意接受信用卡这种消费方式的。据《2006年中国大学生调查报告》提供的数字显示,在大学校园里,已使用银行信用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25.6%。另据万事达卡国际组织2006 年底出炉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大学生中,有超过40%的在校学生打算申请信用 卡。
大学生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并且信用卡突破了以现金为支付方式的传统消费方式,拥有便捷性和应急性的特征,符合当代人的消费理念,他们接受了西方消费文化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消费主义潮流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此时信用卡就能够使超前消费变成现实,能够满足他们各种物质享受和需要,信用卡作为一种信贷消费逐渐得到了众多大学生的信赖。因此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办理信用卡。随着金融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信用卡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促销手段更是五花八门。大学生的信用卡市场也就发展起来了。
(二)大学生的办卡途径主要来源于银行的促销活动
据调查,有53.8%的持卡学生是通过银行对校园的促销活动办理的信用卡,其次由父母办理的占33.3%,由老师、同学介绍、报纸电视等媒体广告及其他途径办卡的分别占10.3%、10.3%、2.6%。可见,银行对校园促销是一个提高信用卡知名度与发卡量的有效手段。
(三)大学生对信用卡的使用频率还不是很高
通过对大学生的消费习惯调查,72.7%的学生选择通过银行贷款来支付大宗商品的购买,但仍有35.4%的学生选择自行支付全款,向朋友和父母求助所占比例不高,仅为10%左右。拥有信用卡的大学生中,71.1%的持卡人将卡用于商场购物,用于网上购物的部分占到12.5%。被调查的大学生主要的付款方式是现金,占总被选比例的92.9%,有借记卡消费习惯的人群比例为20%左右,贷记卡的使用也占到了10%。
(四)大学生的用卡习惯并不太好
据统计,有5家以上的银行在各大高校推广大学生信用卡。建行推出的龙卡大学生卡,本科生可透支消费1000元,研究生能透支消费3000元;而招商银行的young卡,本科生最高可透支3000元。开学以来,各大银行纷纷开始在大学校园“抢地盘”,以各种赠品向大学生推销信用卡。有的新生一入校就办了4张信用卡,还有学生干脆用信用卡取现炒起了股票。有些大学生办理了信用卡以后缺乏节制,常常透支,向家长、同学借钱还款的情 2 况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刷卡过度而无力还款,而留下了不良的信用记录。有些人还用一张信用卡上的钱去还另一张卡所透支的钱,“以卡养卡”透支了一段时间,结果两家银行都在催其还款。信用卡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把“双刃剑”。目前的现状就是:一方面,合理使用信用卡的同学培养了信用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理财技能;而另一方面,盲目跟风办卡、高额透支消费,不仅使自己成了“负翁”、背了不良信用记录,还给家庭经济造成了负担。
(五)大学生对信用卡的了解程度较低,对有关收费条款并不关注
有卡族与无卡族对比,有卡族对信用卡的了解程度略高一些,但仍有50%以上的学生对信用卡相关知识“不太了解”。在随机抽取的112名同学中,有43.6%的同学对于信用卡的使用程序和各种条款并不清楚,还有33.4%的同学对于各类商业银行信用卡有混淆的现象[21]。(如图1)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由父母办卡,而学生自身对信用卡知识了解少;二是学生办卡带有一定攀比心理,追求时尚,盲目办卡,对信用卡知识一无所知。对信用卡的使用方法、年费、免年费方式、消费规定等这些相关条款都没有详细的了解,将来就可能出现没有消费到规定次数而交纳年费或超过了还款日期而交纳滞纳金等状况。这样既对学生自己用卡带来了风险,也为发卡银行埋下了隐患。
二、大学生使用信用卡存在的问题
(一)无经济来源的大学生透支信用卡,出现各种不良后果 1.使学生养成不良消费习惯
大学生对信用卡认识不清、年费拖欠、还款意识淡薄等现象,逐渐在持卡学生中涌现。当代大学生本身的理财知识和经验匮乏、学校理财知识普及较少,尤其是面对不需现金支付消费学生自制力较差,很容易透支,逐渐形成不良消费习惯,从而给自己造成经济和精神的双重负担。甚至影响个人诚信记录。
2.对家庭造成额外经济负担
上学期间,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提供,一旦出现超额消费、债台高筑,最终必是父母出面解决。对此许多家长也很无奈,孩子办卡家长无法阻止,但负债后总不 能看孩子因无法还款产生不良信用记录。与其说信用卡是在考验大学生的理财水平,不如说在考验家长的钱袋子。
3.给学校带来不良消费风气
透支高消费这种不良习惯的形成,必将影响大学生正确金钱观、价值观的形成,继而影响整个校园的风气。在这种小至个人成长,大至校园风气的情势下,学校对大学生信用卡的使用普遍持反对态度,这也无可厚非。
4.对银行存在潜在的风险损失
银行发行信用卡的目的是获得年费、交易手续费、利息等经济收益。学生不理性消费造成的欠款问题,因其无经济来源而暂时无法解决,由此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经营风险不可忽视。
(二)大学生对信用体系了解甚少,信用意识淡薄,相关知识匮乏
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浅淡,理财观念不足,对信用卡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没有认识到建立良好信用记录对自己将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发卡行对征信制度宣传的缺失。办理信用卡业务时,工作人员仅就信用卡的功能等作解释,却很少提及“个人征信体系”这一信息,在宣传上存在盲区。
发卡行普遍认为信用卡在大学生中的使用可逐步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推动大学生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今后的求职与生活提供信用保证,增加竞争筹码,但实际情况却是,银行在办理大学生信用卡时并没有就大学生的家庭状况、信用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谨慎考察,导致信用体系建设基础不扎实。而学生的盲目不谨慎,可能就会给自己的信用记录留下污点,对今后的贷款买房买车带来不良影响。
(三)发卡银行存在许多潜在风险 1.违约风险
因为大学生尚没有固定工作,没有稳定收入,主要依赖父母,因此也就没有稳定的还款来源。同时,他们的消费能力却很高,平均每年消费金额能超过1万元。这种收入与消费的严重不对等性,使大学生信用卡的违约风险较大。如果商业银行在不考虑大学生经济 4 状况的情况下去推广大学生信用卡,会导致没有收入保障的一些大学生恶意透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贷款,会加大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当前,大学生信用卡的坏账率普遍偏高,部分发卡银行的坏账比率甚至已经接近两位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之外,主要还是因为商业银行没有对学生还款能力进行审核。大学生单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就可以自由申请信用卡,从而获得不等的授信额度。据报道,有一个大学生竟办了15张信用卡,目的就是为了透支炒股。但从法律上说,当持卡人恶意不还银行借款时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我国《刑法》和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都规定,透支期限一到,银行将立即通知信用卡持有人偿还欠款,并支付相应的透支款利息,对信用卡透支5000元以上、银行经3个月催收未还的,将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成本利润风险
大学生信用卡发行成本高,睡眠卡多,商业银行盈利不大。大学生因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消费能力有限,就决定了他们先消费、后还款的需求额度都不会太大。例如,招商银行规定本科生的月授信额度3000元、硕士生的授信额度是5000元、博士生的额度则是8000元,对于大学生的生活现状而言,就显得过高。简单的生活方式使许多学生觉得信用卡麻烦,并没有多少用武之地,所以一部分大学生根本就不会激活信用卡,使信用卡成为睡眠卡。还有一大部分大学生在考虑到次年年费的情况下,在申办信用卡后不久便纷纷注销信用卡。如有的高校中大学生信用卡的注销率甚至超过70%。而商业银行是以追求盈利为目标、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的金融企业。近几年,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加剧,为了推广业务和增加新的盈利点,商业银行的营销费用和服务费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的手续费收入对于银行而言就至关重要。但大学生信用卡虽然推广容易,但盈利却不高。所以,如何增加大学生信用卡的赢利性是当前商业银行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相关建议
(一)自我完善相关金融知识,学会合理理财 1.有选择地理性的办卡
面对营销人员的鼓动和游说,我们要学会理性办卡,选择与自己消费结构、消费能力、消费方式和行为相适应的金融结构办卡。一般要选择网点多、还款方便、信用度高,又具有网上支付、转账功能,费用低的银行办卡。
2.合理透支按时还款
合理透支按时还款。要了解和学习信用卡的基本知识,加强信用观念。充分利用信用卡给大学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信用卡的合理透支是能尽量享受最长的免息期和不同的优惠商户和优惠活动;按时还款,不但能减免利息,还能形成良好信用记录。信用卡主要是用于消费,要尽量少取现。
3.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科学的消费观,不但表现为敢花钱,而且表现为会花钱。大学生在培养和提高自己智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财商”。而“财商”观念,应该包括金钱观、价值观、风险观、未来观和成功观。“财商”不仅在于你能赚多少钱,也在于你有多大能力控制这些钱使之为你带来更多的满足。另外,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哪些属于该消费、哪些可以延后消费、哪些无需消费,养成定期记账的习惯可以明确每月花销的方向,从而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做到较为合理的消费。
4.学会个人银行信用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从中长远考虑,大学生在毕业后将会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个体,必然会面临着投资、购房、购车等实际问题。此时,信贷消费也将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而我们都清楚,在银行信贷愈来愈依靠个人信用情况的情况下,与其等毕业后再增加个人的信用度不如在未毕业前通过理性的信用卡消费累积个人的信用,将来凭借其信用可以方便地获得银行的各项贷款。当然,大学生若在消费中出现恶意欠费、脱逃还贷、盲目透支等不良消费行为将也会被如实记录。所以,大学生利用信用卡消费时应注意建立好自己的信用档案,也可以使自己借助良好的个人信用报告在未来激励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优势。也正因如此,发行大学生信用卡的意义也就不局限于为超前消费提供便利,还包括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信用价值 6 所带来的更为久远的影响。即大学生的信贷消费行为,是对诚实守信的有力倡导,是为建立个人的信用体系铺路。
(二)银行要规范营销方式,加强对大学生信用卡的管理 1.银行要审慎选择发卡对象
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有必要和能力办理信用卡,因此发卡银行在发放信用卡之前应对办卡人的办卡用途、生活费用、办卡动机等信息进行询问和调查。确保办卡的有效性,同时也会减少大学生信用卡的风险。
2.在发卡环节,加强审批,严格把关,做好风险的预防
大学生信用卡虽然有诸多风险,但并不可怕,商业银行要尽可能做好风险的防范工作,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点。在发卡环节,商业银行应加强审批,提高大学生信用卡的申请门槛,提高办卡质量。除了要对大学生的经济能力、信用情况严格审查之外,要求申卡学生提交父母的《书面授权书》、家长担保人证明和电话(包括手机和单位电话,防止学生谎报家长情况),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商业银行要对家长资料进行资信的真实性调查,并提醒家长履行担保人职责,并强调当大学生不能履行债务时,即要由担保人即家长承担责任。大学生信用卡的《家长担保书》要由家长亲自填写,若没有获得家长的许可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信用卡用户。既然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主要是为了发展潜在客户而不是盈利,那对于大学生信用卡的额度而言并没有必要太高,对于一般的本科生,一个月500元或者最多1000元的额度就足够了。
3.账户监控,强化追讨手段
对大学生账户进行日常监控,是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便于商业银行及时处理并制止大学生的恶意透支行为。对大学生信用卡账户,家长和银行应该进行共同监控和监督,当大学生出现信贷消费时,商业银行在给大学生寄账单的同时,也要给家长也寄一份,让大学生和家长对透支数额和最后还款期限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以方便大学生还贷。对恶意拖欠的账户,商业银行应根据超期天数分别进行处理,对欠款超期在10天之内的,可以通过短信或者电话通知还款;对超期欠款在30天之内的,可以通过信件通知大学生还款; 7 对超期欠款在60天之内的,银行可以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与家长联系,以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并提示家长要履行担保人职责;对欠款在90天之上的,可以停止其信用卡的使用。如果家长不进行偿付,银行可以诉诸法律,通过法律途径促使大学生或者担保人——家长付款。商业银行催收欠款越及时,欠款回收率就越高,风险损失就越低。当然,对那些曾经有过拖欠行为而最终还款的大学生,商业银行应该重新审视他们信用卡的额度。
4.对大学生进行信用评级,建立权威的个人信用体系
信用卡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商业银行应该对大学生的信用卡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记录,并随着大学生消费和还贷情况的变化,相应降低或者提高大学生的信用等级和额度,从而为大学生建立一个全国联网的、中立的、行业认可、社会共享的、信息齐全的信用档案。同时,通过已有的信贷记录和潜在的信息,为大学生进行信用评级,为大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所有参加银联的银行都应该建立一个“大学生个人信用信息库”,商业银行可以把那些恶意欠账不还的大学生纳入“信用黑名单”或者“不诚信大学生”数据库,银行之间要实现信息共享,所有银行和企业单位都可以通过网络自由查到大学生的个人信用档案。这样,就会影响到大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就业,即以后能否办理信用卡、房贷和车贷首付额度以及支付利率。信用评级和信用体系的建立,会促使大学生关注信用问题,减少商业银行的风险。所以,信用卡业务应该是银行与大学生之间的“双赢”,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双方收益的最大化。
(三)学校辅助,加强诚信教育和引导 1.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心理及价值观
现代大学生乐于追求新生事物,攀比、与众不同心理或从众心理,促使其在并不了解的情况下无畏的接受了信用卡等新型金融产品,从而出现一些“负翁”、“卡奴”群体。学校应倡导“勤俭节约”的风气,因为良好的消费风气直接影响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为其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12]。
2.把诚信教育加入到非思想品德修养课程中
我们应该把“以诚信为本”的思想放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首位,把人文教育与道德教 8 育有机结合起来,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把有关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有关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予以高度重视。
3.开展“信用卡知识进校园”活动,提高大学生对信用卡的认识及信用意识 金融机构应通过开展“信用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信用体系、信用卡等相关知识宣传;针对大学生信用卡相关信息的缺失问题,学校应增设信用卡及相关理财知识科目,提高大学生信用意识,不断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4.开展诚信实践教育
我们还可以进行相关的职业诚信教育实践。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利用所学信用卡、信用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在实践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按照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及时“匡正”自身的言行。在实践中真正做到有效的利用信用卡,切实的理解信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与国外的日益接轨,信用卡为大学生带来了许多便利之处,了解和使用信用卡,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必修课。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其放任自流,糊涂消费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学会理性消费、合理理财,上好大学生活的理财的第一课。在大力推广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同时,我们社会各方面应该同心协力,在大学生群体中培育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诚信意识。良好的信贷体系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维护。积极引导社会树立以“信”立“贷”的观念,共造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孙君芳.大学生信用卡消费与理财教育研究——以福建高校为例[N].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6)第23卷第3期
[2]韩长锐.我国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J].经济论坛.2008(18):92-94 [3]盖晓薇.中国大学生信用卡现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总99):39-39 [4]陆星蕾.浅谈大学生信用卡使用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9(07):106-108 [5]李 巍,张 虎.对当代大学生信贷消费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9(03):55-56 [6]米晓春,米晓妍.校园信用卡的弊端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01):174-176 [8]杜俊杰.对当代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思考[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04):23-23 [9]刘 伟.从刷卡消费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9):62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