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侵害的原因与对策探讨
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侵害的原因与对策探讨
周敏
徐洁
(武汉市中心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暴力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公共卫生健康问题,护理工作场所暴力已经成为职业暴力中的主题,危害到护理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影响了护理工作[1]。WHO将工作场所暴力定义为卫生从业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和健康明确或含蓄的挑战[2]。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急诊护士成为暴力伤害的高危人群,原因是急诊科护士接诊的都是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的病人,病人就诊时间没有规律,亲属、陪护人员及病人求医心切,而急诊科护理工作量大,常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情况给护理纠纷和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急诊科护士应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接受更多的教育,对各种危害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将危害将至最低,最大限度地保障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1.原因分析
1.1患者或家属方面
无视自身因素,对医院特别是护士的要求很高,希望尽快得到高水准高质量的服务。每一位急诊患者及家属都会认为自己的病情是最紧急的,都希望能立即得到诊治的护理,若需等候较长时间,则容易急躁,出现过激反应;有的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认为到医院就诊应药到病除,如果症状未能缓解,甚至是抢救无效死亡,便不能接受归咎于医护人员。1.2护士沟通能力
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多发生在夜班和交接班时,护理人员年龄越小越易发生工作场所暴力,工作年限越长的护士就较少遇到暴力事件[3]。年轻护士社会经验少,护理技术和知识相对不够完善,特别是与人沟通能力,技巧欠缺等有关。再由于护士工作繁重,无法与患者进行较多的交流,常顾及不到患者,家属的情绪与心理,使他们产生不满。1.3医院管理因素
医院对急诊科的环境布局,工作人员编制,夜间值班安全等因素考虑也是工作人员受暴力伤害的主要原因。高水平的工作场所暴力使许多护士都会成为无辜受害者,其不良影响具体表现在受害者的身体、心理和职业态度上,不可避免的对个人和机构造成了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损失[4]
1.3.1急诊科人员配备不足
由于医生编制不足,在诊室不能马上见到医师,患者与家属将急躁,激动之情迁怒于护士,存在暴力隐患。同时护士一人兼顾多个岗位的工作,急诊护士要负责预检分诊、院前急救、危重病人的送检入院工作,有时不得不离开分诊处,偶尔导致不能及时接待来诊患者,就由治疗护士兼顾,急诊患者及家属均有急躁情绪,一到急诊分诊处见无人接待便愤怒而辱骂,甚至殴打护士。1.3.2症状未缓解
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的缺乏,不认识自身疾病发展的病理过程,如不明原因的急腹症在未查清原因前不能乱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或是在得到治疗后疼痛不能及时缓解等表示不解。再由于护士对患者的疾病健康教育不足,缺乏沟通,以至于患者及家属认为是医疗护理技术差所致,就会产生愤怒,而护士接触患者时间最长,难以避免相互间摩擦,产生矛盾,受其辱骂。1.3.3 对诊疗收费不理解
由于急诊病人无固定性,流动性较强,病人的文化层次,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大都不同,许多出于经济考虑,认为自己是来找医生看病的,不是找仪器来看病的,对一些必要检查表示不理解。还有一些治疗抢救费用大多由护士来开,那就更表示不理解了,从而影响护患关系,造成纠纷。2.对策
2.1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1.1增强服务意识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人性化服务意识,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护士自身素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5][6],加强护患沟通,对待患者一视同仁。
2.1.2强化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
管理者要特别注重加强对护士法律知识的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加强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的研究力度[7]。2.1.3加强应对暴力能力的培训
医院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政策,制度及能力方面的培训,包括应对暴力事件的预防,报告,支持系统流程的培训,教会护士如何评估和识别可能发生暴力的有关因素和信号,学会自我保护方法,如警剔性,适当的防卫及如何脱离和回避等[8]。2.2医院应对
2.2.1安全设备的健全
在急诊大厅,诊疗室,观察室,收费处设置监控,与保安部门之间安置报警系统。设置供医护人员通行的专门通道或紧急出口,设立患者休息室缓解患者等候的压力。在夜间就诊时间增派保安人员,确保安全。2.2.2改善就医负担
建议卫生部门应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解决低收入家庭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方面的学习,真正从患者角度出发,避免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项目,杜绝大处方等。2.2.3关爱护理人员
管理人员要关爱护士,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加强急诊护士人员力量。合理安排白班和夜班护士的数量,采用弹性排班制,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定期举办心理学知识培训班,指导护士掌握有效地心理调节方法,护士自身应不断培养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用职业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从而缓解压力。利用急诊分诊护理管理程序软件,促进急诊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9]。3.讨论
暴力侵害以极高发生率存在于急诊科护士人群。需针对医院特点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与应对措施教育,提高急诊科护士防范暴力侵害的能力。医院场所暴力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问题,而急诊室又是暴力事件的高危科室,急诊室护士是暴力事件最直接的受害者之一。护士作为最直接的受害人之一,应当提高自身个方面素质,正确面对各方面来临的暴力危险,学会自我调节精神压力,培养兴趣爱好。从而以最佳的状态面对工作,面对患者,尽量把暴力伤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Ferns T, Chojnacka I ,Reporting incidents of violence and aggression tow ards NHS staff [J].Nurs stand ,2005,19(38):51-56.[2]王小平,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5,22(1):23-27.[3]Cardnell C.Helping health professionals deal with violence [J].Med Confl surviv.1998.14(1):29-45.[4]Nhiw at iw a FG.The effects of single session education in reducing symptoms of distress following patient assault in nurses working in medinm secure settings[J].J Psychiatr Ment Health Nurs.2003.10(5):561-568.[5]周瑞霞,强化服务意识,防范护理差错及纠纷[J].淮海医药,2003,21(2):161.[6]黄荔红,林丹,加强安全护理管理,预防护理纠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41.[7]王娇红,孙继良,刘玲等.关于强化护理管理中的法律意识的思考[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46-47.[8]廖耀玲 国内外护理暴力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 2008,21(5)1007.[9]金静芬.许杰.沈国丽.急诊分诊管理程序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7,6(4):219-200.223.
第二篇:青少年叛逆暴力的原因与对策
青少年叛逆暴力的原因与对策
甘灵杰 刘米
【摘要】青春期是青少年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是其心理成长的正常和危险阶段,极易出现叛逆心理,引发暴力问题。文章在阐述青少年叛逆暴力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暴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青少年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急风暴雨”式的变化,易出现心理生物性紊乱,出现叛逆心理和行为偏差。如何理性看待、有效应对青少年的叛逆暴力问题,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叛逆暴力的表现
心理学上认定的叛逆的鉴定标准为:持续半年以上固化的情绪、行为失控,经常出现攻击性语言行为,对自己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无自责反省,反对主流价值,不认同主流生活模式。其典型心理特征是反抗,具体表现为反家长、反权威、反老师。青少年反抗的形式有两种:1.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且具有突发性,难以自控。2.将反抗内隐于心,以冷漠相对。在我国,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表现为不服管教、缺少理想和信仰、早恋、追星、网瘾、暴力、离家出走等现象。近年来,问题更为复杂,交织着诸如毒品、偷盗、性、校园暴力等社会问题。
二、青少年叛逆暴力形成的原因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叛逆期又叫成长危险期,一般出现在12—16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失去平衡。其次,青少年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加速期,习惯性地把自己作为人际和社会关注的中心,往往倾向于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动机采取行动。他们强烈要求表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但在行事过程中又经常遭受挫折。一旦需求不能被家长和老师理解,便会采取极端不成熟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满,加上心理抵御能力脆弱,缺乏自控能力,这使他们情绪波动,逆反心强,容易冲动,甚至导致矛盾的激化。[1]
(二)学校和家庭教育方面
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缺乏情感接纳和情感认同,导致青少年缺乏归属感和存在感。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教育者更多的是关注孩子智能和身体方面的发展,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则容易被忽视。直接造成的后果是,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情感交流极少,或是负面交流多(习惯性地盯着孩子在学业、行为习惯上的不足并予以批评、处罚),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每况愈下。很多家长表示,到了青春期,感觉孩子越来越陌生了。这是由于孩子进入了成长加速期,滋生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而教育者往往对此缺乏认识,总想在精神上和行为上予以约束和控制,直接导致了孩子的叛逆与反抗。调查显示,青少年叛逆的个体差异和教育方式有关。民主、理性、宽容、积极的教育方式,孩子表现出的叛逆期短,且表现和缓。简单粗暴、冷漠的教育方式,孩子的叛逆期长,且语言和行为都表现得较为激烈。
(三)同伴因素和群体压力
进入青春期,同伴的影响逐渐取代父母。青少年惧怕被同伴排斥,害怕被集体拒绝,所以,许多叛逆行为是在群体压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如若亲子关系冷漠,青少年则更容易向外寻找归属感。慧腾青少年成长学校的甘灵杰老师在谈论到家庭与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时说,家庭和同伴就像是在拔河,青少年往往只会感性地去判断谁给予的诱惑更大则会倾向于谁。家长往往是采取理性说教的模式,而同龄人往往更能尊重和理解自己,让人找到归属感和温暖。所以,如何让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找到归属感,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深思。
(四)社会环境方面
独生子女现象和不良社会氛围是引发青少年叛逆暴力的主要社会原因。独生子女现象使得当代青少年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心理特质。生活环境优越,让其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他们见多识广,个性张扬。长期在长辈的宠溺下长大,较之以往,他们更显自私、敏感、脆弱,更易出现叛逆心理和行为。
此外,一些娱乐场所如网吧、游戏厅、KTV等罔顾相关法律规定,向青少年开放,传播暴力、色情文化,让青少年误认为叛逆暴力是自我保护的最佳形式等。这些不良的社会氛围都在无形中助长了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三、青少年叛逆暴力策略分析
(一)完善自我认知系统
青少年应理性看待青春期和自己。一方面,可阅读一些关于青春期身心发展方面的书籍,克服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心理。另一方面,可积极向老师父母求助,理性认识自己,完善自我认知系统,建立科学的三观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二)建立新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教育者的忍耐和等待十分重要。有些青少年是因为不受家庭重视,在叛逆心理的推动下才过早进入成人社会,产生暴力犯罪等问题[2]。因此,要构建新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鼓励、信任和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1.尊重与信任。教育者与孩子之间应真正做到人格平等,民主交往。教育和引导孩子时,要尽量忍住自己的价值观,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要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等待孩子更好地成长。此外,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当众让孩子难堪。
2.建立安全感。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不同的情境会酝酿不同的心理氛围,不同的心理氛围将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3]。因此,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可以倾吐烦闷、释放压力的场所,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氛围,帮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感[4]。
3.积极关注与宽容鼓励。青少年涉世未深,难免犯错。若教育者习惯性地给予批评和惩罚,则容易导致孩子滋生自卑心理。教育者要用非评判性的态度去接纳孩子的叛逆行为和表现,对其进行积极关注,少一些挑剔,多一些鼓励,获得孩子的心理认同,有效减少反感和抵抗。
4.学会倾听。如若亲子关系不融洽,父母就应做到“少说多听”。不加评判、表示理解的倾听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倾听可以帮组孩子释放压力、缓解情绪问题,从而能有效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激化。
(三)社会方面
加强对不健康网络、影视作品等的监控,正视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影响,正确引导青少年对待社会上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健全法制,加大惩罚力度。尽量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青少年叛逆是一种正常且普遍的心理现象,应得到理性地对待和及时疏导。尊重个体、关爱理解、帮助指导、守候成长是每一个教育者所必须坚守的准则。只有个体、父母、教师、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方能帮助青少年安全度过叛逆期。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012年修订版264页。
[2]刘荫.从高胖雇凶杀亲看青少年综合素质缺失的原因与对策[J].中学时代,2013,10:28.[3]徐士元.张英《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调试》.《江西教育》2004年第8期 [4]罗元 初中生叛逆心理初步探究及应对策略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年4月
(本文发表在《湘潮》)
第三篇:急诊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
急诊科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一线科室,是危、急、重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急诊科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患者就诊输液时间相对集中,抢救工作具有不可预见性,是护患纠纷的易发场所。,现对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一系列对策。原因分析
1.1 医学发展的局限性与患者需求之间的差异[1]: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提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医学科学存在着的局限性、风险性,护理实践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所以常常产生矛盾。急症患者大多病情危重紧急,需要医生护士迅速做出判断与抢救处理,抢救无效也在所难免,但此时患者或家属因无充分思想准备,常无法接受已定事实,因而迁怒于医护人员,引发护患纠纷。
1.2 医护人员配置与需求矛盾: 急诊科工作紧张而繁重,而大多数医院在急诊科护士配置方面,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护患沟通技巧、应急能力相对较差,业务水平也比较低,特殊情况下无法迅速判断患者的轻、重、缓、急,或因技术问题延误抢救,引发患者不满,出现护患纠纷。
1.3 急诊科护士易产生工作疲溃感: 国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急诊护士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这将会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2]。工作紧张、压力大可产生工作疲溃感,工作疲溃感又可导致护理人员服务质量降低,自身感到精神疲乏甚至对工作漠不关心,此时面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或耐心解答,对患者的病情、检查、用药、治疗费用以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前后的注意事项等不能向患者做详细解释而引发患者不满,成为护患纠纷的隐患。
1.4 护理行为不够规范: 急诊护理的特点之一是不确定因素、风险性相对大,急诊患者常因车祸、食物中毒、煤气中毒、火灾等突发事件在短时间内出现群体就诊者。由于患者
较多,护理力量常来不及调配,或调配人员工作环境不熟悉,加之在班护士体力、精力消耗大,易出现简化护理程序现象。操作前后解释不到位、巡视病房及对患者的应答不及时、交接班、三查七对不严谨出现失误和差错导致患者强烈不满,致使护理纠纷发生。
1.5 医疗费用纠纷: 由于技术的不断改进,使医疗费用的增长与患者的承受能力之间产生矛盾,或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疏忽导致的收费有误,收费项目填写不全,造成患者的误解,导致纠纷的发生。
1.6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明显增强,更多的人在自身权利受到伤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而当今护士的法律意识明显薄弱,用法律规范自己的执业行为、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认识均不够充分。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第四条第一款第八项作出了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要求医疗机构“举证倒置”,其出发点是保护弱势群体,这给临床护士敲响了警钟。所有的医疗护理活动都与“举证倒置”联系在一起,在急救护理中,无论任何主、客观理由影响了护理文书的及时、真实、完整的记录及不规范的护理行为,当患者提出质疑时,无法提供有效证据;亦或个别患者或亲属为某些权利无中生有、有意歪曲事实真相甚至制造假象引发护患纠纷,以达到从医院得到经济补偿的目的,这些均为护理纠纷上升的原因,甚至影响到护理人员的自身权益。对策
2.1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是减少或避免护患纠纷的最有效措施: 急诊护士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将其渗透到一切护理活动中,树立良好的医德和高度的责任心。在护理工作中,应该以改善服务态度、密切护患关系来杜绝或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平常护理工作中,常常会因为一句话不恰当就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相反,护士一句温暖安慰的语言往往会使患者感到如沐春风、精神焕发。护士应根据患者表现出的不同情绪状态分别予以解释、安慰和鼓励,融洽护患关系,拉近情感距离。在护理工作中,尽管有时出现了护患纠纷的苗头,患者也会在护士友好的情感中谅解护士。因此,护士应将改善服务态度、密切护患关系作为防范护患纠纷的法宝之一。
2.2 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应根据急诊科实际情况,采取老中青结合的方法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并实行弹性排班。全科人员必须保持24h通讯畅通,确保抢救工作时护理人员的及时到位。其次,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急诊护士的工作疲溃感,定期召开座谈会,组织他们学习压力与应对的知识,鼓励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以减轻工作疲溃感。建议采用轮岗制,即安排从事急诊工作满2年的护士,到病房或门诊等工作量较轻的科室缓冲半年或1年再调回急诊科。急诊护士应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在面对职业压力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必要时寻求支持系统,建立沟通渠道,释放不良情绪;急诊护士应关注身体健康,夜班后注意休息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在做好急诊工作的同时还应处理好家庭关系,争取获得家庭支持。急诊护士要热爱急诊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救死扶伤的工作中体验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2.3 加强急诊护士业务素质及高尚情感的培养: 提高护理质量仅有满腔的热情和仁爱之心是不够的。娴熟的技能、扎实的业务知识是护士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根本保证。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急诊护士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拓宽知识面,提高知识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判断、快速操作、准确执行急救措施,为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成功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具备高尚的情操是一个优秀护士的基本素质,急诊护士应具备特殊的职业情感。特殊的职业要求护士上岗后克制个人心理、生理的好恶,视患者为亲人,全身心投入到急救工作中,取得患者的依赖和信任。
2.4 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约束是提高抢救成功、避免出现医疗差错事故的前提,如急诊患者留观制度,护理记录书写规范、急救药品管理制度、特殊检查及处置的签字制度、收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护理部及护士长定期检查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不断改进及完善。
2.5 保证合理收费,维护医患双方利益 :在普遍反映看病贵、看病难的今天,医疗费用的收取是患者除治疗效果外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引发纠纷的常见原因,因此收费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告知其费用情况。如患者有疑问,要及时提供查询帮助,并耐心细致地解释,使患者了解收费标准和依据,明白费用的支出情况。
2.6 规范行为,依法维权 :急诊科护士是危重患者来院就诊接触到的第一位医务人员,其仪表、态度等不仅体现了医院的精神风貌,也影响着患者及家属的思想情绪[3]。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加强法律意识,认真学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规文件,做到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严格规范护理行为,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并在护理行为中用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另外,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护理纠纷或过失的防范。护士应提高自己收集证据材料的能力,患者的化验报告、门诊病历、各种检查报告和病程记录要注意保管不得遗失。对于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和相应处理以及患者的死亡抢救过程都要及时记录。一旦发生纠纷,这些资料就是强有力的证据材料。如发生纠纷,护士首先应想到的是保留证据,按要求封存病历,防止被抢、盗、夺、销毁、涂改等。由于输液引起的纠纷,护士按法定要求将输液瓶和输液器封存[4]。
2.7 巧妙化解护患纠纷: 应对任何纠纷都要遵从“以大化小,以小化了”的基本原则,对患者做到热情接待、诚恳对待、认真倾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旦发生纠纷,患者及其家属的迁怒情绪或悲愤情绪容易感染其他远亲或周围人群,因此,在处理医疗纠纷时,防止在特定条件下的人群中形成情绪上的相互影响,即“交叉感染”。一旦出现或发现激化苗头,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细致地做好说服工作,运用说理的方法,本着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由护士长或年长的医护人员进行劝说,切断“交叉感染”的途径,必要时与安全保卫部门联系,控制事态,防止矛盾激化和发展[4]。
护士服务的对象是具有生命的人,珍惜生命、尊重人的健康权利和尊严是护士的天职,急诊护士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服务态度、扎实的基础理论、精湛的护理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以及丰富的心理、社会文化知识,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避免或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努力,用诚挚的心为患者服务,用实际行动来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席淑华,周 立.15起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2,7(37):43
[2] 蔡伟萍,余丽君,王文珍,等.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护理,2003,9(2):106
[3] 彭玉兰.简述县级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的管理技能[J].中国护理管理,2004,4(2):58
[4] 周伟.常见医疗事故的鉴识与纠纷处理[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385
第四篇:工作场所安全问题与对策
工作场所安全问题与对策近年来,我国由于工作场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导致了意外受伤死亡事故和职业病有增加的趋势。2013年6月2日,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司马冲煤矿掘进工作面放炮时发生瓦斯爆炸事故,10人遇难;6月3日,位于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的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19人遇难、66人受伤;6月11日,苏州燃气集团下属一储罐场的职工食堂发生煤气爆炸事故,11人遇难。一起又一起的由于工作场所不安全导致的意外不断的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于工作场所安全性的深思。
大多数工作场所的危险并不像没有“防护设备”或者“地板湿滑”那样明显。许多危险作为企业生产过程的一个副产品是看不见的。工作中的暴力问题
对员工实施暴力行为已经成为工作场所中的一个严重问题。谋杀是工作场所中发生死亡案件的第二大原因。据调查,虽然抢劫是工作场所谋杀的首要动机,但在工作场所中发生的每七起谋杀案中,就有一起是同事或共事的相关人员干的。男性受到的致命性职业伤害要多于女性,但女性遭受袭击的比例要比男性高得多。大多数被杀害的女性是因不认识的攻击者随机实施的暴力犯罪致死的,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抢劫过程中。其余的女性则是被同事、家庭成员或过去的朋友或熟人杀害的。其实大多时候,我们能够预测并避免很多工作场所中的事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善:
1、加强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措施是企业的第一道防线。有如下几种防范措施:改善外部照明;利用活动式保险箱,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存放在手头的现金量;安装无声报警器和摄像头;增加值班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进行与解决冲突和作出非暴力反应有关的培训等等。
2、改进员工甄选工作。在雇佣员工前,企业应该进行严格的背景资料核查。要求详细了解求职者的基本条件,还应当对求职者进行面试、各种人员测验等。
3、有关工作场所暴力的培训。有些供应商可以提供与如何应对工作场所的暴力的相关视频培训。还应当对基层主管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识别暴力事件发生之前的线索,这些线索包括典型画像、口头威胁、身体行为、挫折、强迫症等。
4、更加关注员工的留用和解雇。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程序来识别和处理存在潜在暴力危险的员工。首先是出台关于工作场所暴力的政策,规定哪些员工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二、工作场所吸烟问题
吸烟对于员工和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很严重的健康问题和成本问题。对于企业而言,吸烟的成本来自于更高的健康保险和火灾保险费用,以及缺勤率的上升、生产率的下降。而且一些不抽烟的员工由于担心吸入二手烟,可能会对企业提起诉讼。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善:
完善工作场所禁烟控烟法律制度,加强法律宣传教育 加强工作场所禁烟控烟监督执法
在招聘员工时,要对员工的是否吸烟以及吸烟频率情况进行了解
4、对员工的吸烟次数进行限制,对员工的吸烟场所进行限制,设立专门的吸烟区,对违反规定的员工进行惩罚,如罚钱
三、化学品安全
常见的化学品包括建造及装修材料、办公室家俱、地毯、清洁剂、改错液、复印机及传真机所用碳粉等,均可能含有害物质,常接触可能出现呼吸系统毛病、皮肤感染或炎症;认识化学品化学物品卷标系统可分为以下七个范畴:爆炸性,易燃,助燃,腐蚀性,刺激性,有害和有毒。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善:
识别各类化学品、妥善储存、采用工程控制及使用适当个人防护
保持个人卫生、适当处理化学废物
储存化学品于空气流通地方
切勿储存于高温或近火的地方
在化学品容器上贴上适当卷标
卷标资料应注明化学品名称、危险性及预防方法
四、火警安全
办公室总让人以为是低火灾风险的工作场所。但事实上,每年却有不少雇员因工作场所的火警而受伤,所以办公室也应执行适当的火警预防措施以确保安全。雇主应提供适当的走火信道、灭火设施及雇员培训计划,以防止因工作场所火灾而导致死亡或受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善:
按正确的标准安装电力装置;
原有电力装置须妥善维修;
提供足够的电力插座避免因电力负荷过重引起火警。
提供电力设备时必须确保它们是安全可靠的,也要注意安全保养;
在每台固定机器旁边,须有清楚显明的按钮,以便于紧急时候能随时切断电源;
彻底更换电线损毁部份;
电器使用者若发现损毁情况,应立即报告。
确保须使用电力人士均熟悉自己的工作,简单如插上插头之类的情况,也可以发生危险,故必须确保员工清楚自己将要做甚么,才可以开始工作。
五、照明不当引起眼睛不适
不适当的工作环境,对象的反光、闪亮的墙壁及任何直接光源(尤其窗户及头顶光线),长时间维持同一或太接近的视程等都会导致工作场所中的照明不当,而引起工作人员的眼睛不适。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善:
以滤光罩隔滤光线,或把光度调暗;
在窗户安装可调校的窗帘;
墙壁、地面及家俱均应选择不反光的质料;
荧幕背景宜选择较浅颜色;
荧幕角度不可向着窗户或光源,应与窗户和光源成直角,避免出现眩光;
按个人需要调节荧幕光暗度及色差;
确保台灯只照射文件而非照着荧幕。空气质量安全
由于员工吸烟、工作场所过于拥挤、通风系统维修不足、由建筑物料释放的石棉等等都会让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出现问题,不够清新,不利于员工的正常呼吸,使员工出现过敏性鼻炎、呼吸道问题等。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善: 减少过于挤逼的环境;
推广办公室禁止吸烟政策;
将复印机及传真机置于独立地方;
定期检查及清洁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道、隔尘网等;
加强抽入新鲜空气及更新空气的频率,以达到每小时更新空气六至八次。
七、结语 除了以上讲的比较典型的工作场所安全问题,还有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总的来说,要减少工作场所安全问题,要注意两点:减少不安全环境因素和减少不安全行为,减少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选拔和配置,培训,积极强化,宣传和高层管理的投入。
第五篇:普外科护士腰背痛原因分析与对策
普外科护士腰背痛原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普外科护士腰背痛的原因,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 50名普外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0名合同护士中,90%护士不同程度出现腰背痛,护龄与发病率呈正相关,36%护士认为腰背痛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只有12%护士因为腰背痛就医,护士认为腰背痛的因素排序前三位依次为长时间弯腰工作、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最容易致腰背痛的操作排序前三位依次为搬动病人、翻身、倾倒引流液,只有28%护士表示接受过力学原理的相关知识培训。结论:护士的腰背痛患病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加强知识宣教,以降低临床护士的职业损害。
【关键词】 护士; 腰背痛;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5-0555-02
腰背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以背部疼痛为代表的一组症状群或症状综合征[1],是成年人常见的疾患,护士患腰背痛现象普遍存在,这与其工作性质和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而护理工作在病人的康复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护士的身心健康可以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影响到病人的满意度,并且最终可以影响到护理队伍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对我院普外科护士腰背痛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护士职业损伤。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我院普外科护士40名,样本纳入条件: 1年护龄以上; 排除有内脏器官牵涉痛、肾疾病、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引起腰背痛的疾病。均为女性,年龄21-41岁,平均(28.75±2.42)岁。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 一般资料:年龄、护龄;②发生腰背痛的频率:从未出现、偶尔出现(每月不超1次)、经常出现(每月1-3次)频繁出现(超过每月3次);③腰背痛是否影响工作、生活;④是否因腰背痛就医;⑤发生腰背痛的因素(含5个小项目);⑥哪些操作容易致腰背痛(含6个小项目);⑦是否接受过力学原理的相关知识培训。现场发放问卷,不记名答卷,现场收回。发放问卷40份,收回 40份,有效回收率 100 %。
1.3分析方法:应用 Exce ll软件进行构成比统计分析。结果
2.1 护士发生腰背痛的频率 10%护士从未出现腰背痛,而90%护士不同程度出现腰背痛。
18名护士认为腰背痛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占36%,只有6名护士因为腰背痛就医,占12%。
2.2 护士认为腰背痛的因素 护士认为腰背痛的因素排序依次为长时间弯腰工作、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工作姿势不对、自身因素。
2.3 护士认为哪项操作最容易致腰背痛 护士认为最容易致腰背痛的操作排序依次为搬动病人、翻身、倾倒引流液、静脉输液。
2.4 40名护士中,31名护士表示没有接受过力学原理的相关知识培训,占82%,只有9名护士表示接受过力学原理的相关知识培训,占28%。讨论
3.1护士的腰背痛患病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 研究结果显示,90%的护士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高于工业行业职工(11.53%)、飞行员(32.30%)、中学生(55.10%)[2]。
3.2临床护士腰背痛原因分析
3.2.1 职业特殊性 护理临床工作具有高度的特殊性,是一项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而重复或静态的不良姿势如弯腰或身体扭曲会增加脊柱压力造成脊柱受力不均是发生腰背痛的主要危险因素,且该因素暴露与腰痛的发生存在效应剂量关系[3],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时间弯腰工作、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是护士发生腰背痛的主要因素,搬动病人、翻身、倾倒引流液是普外科护士最容易导致腰背痛的操作,在日常护理操作中,护士每日从事大量需要弯腰的工作,脊柱长期处于弯曲负重状态,加剧了腰椎间盘劳损、退变,从而大大增加了腰背痛的机会,成为腰背痛的高发人群。
3.2.2 护龄与发病率呈正相关 由于脊柱椎间盘和韧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变化[4],护士工作时站立、弯腰操作较多,长时间固定姿势使腰肌疲劳而得不到放松、肌力减弱,随着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年限增加,腰背痛的发生率增加,本研究显示,护龄5年则发生率为100%,两者呈正相关,与诸丽萍[5]的研究相一致。
3.2.3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及相关培训 在本研究中,36%护士认为腰背痛影响了工作和生活,但只有12%护士因为腰背痛就医,就医率低,这说明腰背痛还未引起护士人群的足够重视,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不强。调查发现有 82% 的护士参加工作后未接受过力学原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在学校教科书中虽有简短介绍,但并未得到实际应用。这导致临床护理人员在操作中自我保护意识及知识严重匮乏,暴露了医院在此方面培训的严重不足。护士大多从事较多基础生活护理工作,但却因缺乏相关培训,不会很好地运用人体力学的原理护理患者,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3 对策
3.3.1 医院管理者及个人应高度重视 医院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护士的腰背痛问题,应配备足够的人力,充足的搬运设备,同时改变病房不合理布局,改变物品放置位置,改善病房设施,丰富护士业余生活,缓解护士超负荷工作及职业紧张状态。临床护理人员要重视自我保健意识,有意识地保护腰部,合理利用力学原理,重视并注意应用正确的工作姿势,日常主动加强腰背肌锻炼,做好腰背痛的防范,同时劳逸结合、注意保暖、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
3.3.2加强培训 护士发生腰痛与培训不足有关,因此预防中的主要措施应为护士提供相关的在职培训项目[6],护士入职时即应该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及人体工程力学的培训,注重把培训地点转向病房,加以现场演示,纠正工作不良姿势,合理利用力学原理,来减轻自己的劳动强度,如两脚分开站立、屈膝挺胸,运用腹部及大腿较有力的肌肉,不要将重物远离身体等,能够大大减轻工作中腰背部肌肉的负担,避免腰背痛的发生。
3.2.3心理指导 大部分护士没有意识到精神心理因素对腰背痛发生的影响,非常缺乏这方面的防护意识。要让护士了解,腰背痛的发生并不仅与工作性质、工作内容有关,与其情绪好坏、精神状态等也有一定的关联。所以要让护士注重社会心理上的防护,可以多进行体育锻炼,放松心情;定期组织出外郊游,减轻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研究表明,同事支持是最受护士欢迎的应对压力的方式。可通过建立同事支持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加工作满意度,减少职业性损伤发生。
参考文献
[1] Ehrl ich GE.Low back pain.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81: 671-676.[2] 邱丽红,余庆阳,闫职荣,等.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腰痛调查[J].颈腰痛杂志,2002,23(4): 335-337.[3] 孙静,何仲.国内外护理人员职业性腰背痛的研究现状[J].现代护理杂志,2004,10(7):662-663.[4] 徐莹,任亚男.某院临床护士腰背痛相关职业性因素调查[J].护理学报,2010,17(6):23-26.[5] 诸丽萍.松阳县3所医院护士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9,12(8):995-996.[6]谢红珍,潘绍山,王红.护士职业性腰痛的研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 935-937.